报社实习报告3000字

2024-08-07

报社实习报告3000字(精选7篇)

篇1:报社实习报告3000字

20082210415 新闻三班 任琦

实习心得

就当我实习刚刚感觉进入正式记者的状态,好像很多同学都开始写实习鉴定,准备回家过暑假或者准备考研了。或许因为被分到的是月刊吧,从七月到十月的三个月里,只出了两期杂志,9月刊以网球冠军李娜为封面,我参与了两个专题的采写:一个是母婴零售商专题,一个是快乐女声和PPTV合作的专题,10月刊以网游少壮派为封面,我参与了两个专题的爱写:一个是果壳网CEO姬十三的人物专访,一个是LBS系列,其他时间零零碎碎帮着老师听了录音,收集整理了资料,列了数据表格,联系采访人等等。两个月的全部实习结果加起来:署名专题2个;稿件11篇,其中网稿2篇,参与稿件2篇,署名稿件7篇;累计字数:一万八千字。

我刚到北京,抱着可能被先分到经济观察网的心情去报到,因为学校放假太晚,中间回家耽误了一个星期,等我们来经观报到,基本上周报和网站的实习岗位都人满为患了,于是我们被分到月刊,当时就有两个担心:我的文笔够不够好,学院规定的任务量怎么完成。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我想刚融入一个新的团体里,首先要打破被边缘化的境地,然后找到归属感。

头两天基本上都是坐冷板凳。我坐在角落看了两天堆满灰尘的杂志,因为我们杂志是新创刊没多久,所以积攒的并不多。快公司主要是记录快速增长的中小企业发展史,这个是我很陌生的领域,我随手翻了翻,大多数文章都涉及了风险投资,创业板还有一些挺专业的行业知识,这些我都完全不清楚。

于是之后的几天,都是帮老师听录音,查简单的资料然后利用空余时间补充这些经济和企业知识。周一例会里,记者和编辑都在向副总编汇报新的选题,我都会用笔记下这一期所

有的选题内容,方向和负责的记者,然后选择比较贴近生活,专业性也没那么强,比较容易上手的选题和老师一起做。

9月的杂志出来之后,市场反应很好,很多读者都增加了订阅,听说还有快乐女生的粉丝为了我和露露姐一起做的PPTV专题特地去买了我们的杂志,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用铅字印在正规的媒体上,还是挺兴奋的。

10月刊里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我的偶像姬十三,虽然两个文学学士去采访一个神经生物学博士过程有点囧,但是姬十三还是一个富有精神感染力的人,这是我实习生涯里唯一的一篇人物专访,经过和翔姐的几次磨合总算以活泼清新的风格登上了杂志。在果壳网采访的时候也配合摄影师完成了杂志照片拍摄的工作,原来经观的老师是如此的卧虎藏龙,我们的图片总监曾经为《钢的琴》制作过海报,她的朋友就是《钢的琴》的监制;跑创业板和过会的郝英老师竟然还有经济学家郎咸宁家里的电话!

LBS专题我自己独立负责采写两个公司,其中经历了不少失落和振奋,完成之后感觉比起PPTV操作起来更加游刃有余了,可能实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吧,经济这个门类,除了一小部分人,应该大家的兴趣都不太高吧,既然很多记者可以很出色的完成采访,写出很漂亮的稿子,那我也应该去尝试一下,努力一下,也希望能从各个老师身上学到很多实用的采写技巧,和很多公司高层接触也了解很多商业层面的,人生层面的东西,这个和在都市报实习的同学所见所闻是很不一样的。总之我很珍惜这个实习机会,对新闻技术,对我的心智,对我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昨天我在微博上看到著名记者王克勤,也是现在经观的首席记者,评价经观是一份报道经济,更关注社会的报纸。在北京的同学可能知道经观关于7.23动车事故的报道,就是那个分拆铁道部的封面,当时很多同学托我去买这份报纸,我自己读完之后也深受震动,所以我觉得经观是一份有态度的报纸,能在这样受人尊敬的媒体里实习,是我的荣幸。

篇2:报社实习报告3000字

从一开始就被公司爱心、信心、决心的经营理念及胸怀千万里、心思细如丝的成长秘诀所吸引,在其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深深体会到这些字句的意义,获益非浅。公司完善的教育训练制度及其系统是我们成长的重要途径,这在其他公司是无法想象的。军事化的管理更是在维护集团利益、制度及秩序方面功不可没。几个月来我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上所取得的提高无一不是得益于如此健全、严谨的管理体制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公司有好几个事业群:wlbg无线通讯产品事业群、cmmsg资讯系统整合与服务产品事业群、cnsbg通讯网络产品事业群、idpbg数位产品事业群、nwing网络连接器产品事业群、ccpbg消费电子类产品事业群、pcebg企

业资讯系统产品事业群、shzbg鸿超准产品事业群、以及群创光电等。

刚到公司的前两天,我们并没有立即进入车间上班,而是进行了基本知识的培训,这些知识包括公司的一些规章制度、车间作业安全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刚出校门的学生来说真是耳目一新,我们对这些学习的都很认真,原先在学校的时候对这些知识根本不会在意。关于公司的规章制度感觉好多规定其实就和在学校时的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大同小异,但也有一些是公司企业所特有的,典型的就是公司的一些资讯安全方面的。

培训结束我们就开始进车间正式上班了,然后是岗位的分配,我被分配到cop成型印刷部门,应对一个又一个陌生的脸孔我明白那里是考验我耐的地方,我得坚持,我得学会与人相处。那里的工作不外乎对从注塑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产品进行品检及进行加工或者再加工。进车间第一天,在里面我看到了以前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的生产设备。注塑机生产设备是一种科技含量相当搞的机器,其职能化程度相当的高,刚开始来到生产车间的时候我们每个实习生都很好奇,经常不经意的注视着注塑机机械手的每个动作。印刷部门就是印刷面板,主要任务就是将所要印刷的字体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面板上,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烘烤,再进行的终检。我们一齐分配到印刷部门的有四个,线长说女孩子全检和终检两个岗位都必须学会,刚到车间的前三天,我们并没有直接上岗工作,而是在那里先学习全检,其实全检的工作蛮简便的,只需检查面板上所印的字体有没有抹花、黑点、针孔等不良。全检学会之后就学习终检岗位,终检的工作要比全检繁忙一些,需要检查面板的来料和制程两大不良,经过一个星期的学习,然后算是正式上岗工作了,慢慢地,我工作上的进取表现我就以熟练的作业手法完成线长交给的每一项工作。在那里工作的日子

里,线组长跟同事们都很照顾我们,有不懂得地方就向他们请教,他们都是详细的给我们解说。就这样,我圆满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我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参与工作,刻苦学习,虚心求教,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资料以外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自我的许多不足之处,有太多以前学习的知识被忘记,发现自我的不足使自我能够得到更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在那里我体会到了一个大公司的规模。富士康是一个好学习的地方。首先,他有一套完善的培训系统。其次,富士康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好素材。在富士康参观实习的时间里,我体会到了他严格的规章制度,体会到了军事化的管理。在实习期间,我了解到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很重要的。他能够让我们了解到一个公司的成功与否与他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

我认识到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是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工作不只是做事,更重要的是与人相处,我发现,如果不与自我的同事交流,那么有些工作就很难做好,如果不和上级交流,永远也不会有深造和发展的机会。但,只要多问、多与同事沟通,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能与同事更加接近,更好的相处。只要和上司多沟通、多交流就能使他更多地了解自我的长处与不足,使他们更好地安排自我工作,更好地帮自我弥补不足和发挥长处。

同时我也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做好人,要尊重他人,为事正直,待人礼貌、诚信,做有利于他人的人,有利于人民的人,有利于祖国的人,有利于社会的人。

总之,七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经过这次的实习,让自我了解了企业生产,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了自我的才能,培养自我的刻苦耐劳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发现了自我的不足之处,使自我补习了那些在学校没有学好的课程,同时也学到了在学校永远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这样使我认识到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是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篇3:报社实习报告3000字

这座彻夜有人在紧张忙碌的办公楼已经成为红旗大街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在这座楼里, 北大荒日报社的80余位员工发扬“白加白”、“五加二”和“豁出去”的精神, 利用《北大荒日报》、《北大荒文化》和《北大荒网》这三大平台, 发挥“北大荒资讯总汇”的作用, 把黑龙江垦区和中国500强企业北大荒集团的最新信息, 以及北大荒的历史、北大荒人的故事与精神, 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为弘扬“天下只有一个北大荒”、“天下北大荒人是一家”的理念, 实现“让世界了解北大荒, 让北大荒走向世界”的目标, 北大荒日报社人每天都在自觉地、一点一滴地做着自己的贡献。

苦着、累着, 快乐着、幸福着, 创造的价值、生命的激情和人生的意义在“豁出去”的工作状态中愈发熠熠生辉。

责任与使命: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鸣锣开道

自1957年在王震将军的亲切关怀下创刊以来, 历经牡丹江《农垦报》与《合江农垦》报、《东北农垦报》、《兵团战士报》、《屯垦戍边报》、《农垦报》、《农垦日报》和《北大荒日报》等阶段, 54年来, 北大荒日报社见证了北大荒的沧桑巨变, 几代北大荒报人守望北大荒, 讴歌黑土地的情怀始终如一。

1. 忠诚的见证者与记录者

坚守是北大荒日报社可贵的风骨。

历史辉煌厚重, 时代风云激荡。无论身处何时、何地, 北大荒日报社都把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 弘扬主旋律, 奏响最强音。在一页页泛黄的报纸上, 在一本本尘封的杂志里, 北大荒开发建设初期复转军人“向地球开战”的革命豪情, 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广大城市知识青年投身北大荒的青春壮志, 改革开放时期企业家们锐意进取的奋进身影, 家庭农场改革的风起云涌, 都跃然纸上, 历历在目。

2009年6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视察时, 要求黑龙江垦区要当好全国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排头兵, 这既是对全体北大荒人的殷切期望, 也赋予了北大荒日报社新的任务。对现代化大农业的概念进行及时解读, 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意义,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这是北大荒主流媒体的责任与义务。

在日常报道中, 北大荒日报社结合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农垦总局主要领导的思想, 对现代化大农业的内涵、特征和意义等从局部进行了挖掘, 但远不够系统。为此, 今年3月14日, 借黑龙江垦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现代化大农业新闻发布会的契机, 他们组织精兵强将打造了一期《现代化大农业特刊》, 其中二、三通开版以《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农垦特点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模式》为总标题, 采用新闻述评的形式, 从大产业、大集团、大规模、大开发、大外延、大效益、大示范、大力度、大文化、大发展10个角度, 对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解读。这组文章刊发后, 在垦区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许多人表示通过阅读, 对现代化大农业的内涵有了更深入、更明确的了解, 感觉很“解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宣传部的阅评员在当月的《新闻阅评》中认为:《北大荒日报》的“现代化大农业特刊”富有冲击力, 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高扬旗帜, 引导舆论

“多年来, 《北大荒日报》能够创新地开展工作, 在贯彻落实总局党委精神方面旗帜鲜明, 尤其是在评论方面, 能够全面地、有创造性地分析、评论, 能够源于精神而高于精神,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方向性。这些都是北大荒日报社这个团队业务素质过硬、团结奋斗的结果, 是大家精益求精工作的最好表现。”2009年10月9日, 国庆节假期刚过, 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轻车简从地来到北大荒日报社, 对报社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特别是高度评价了报社的评论工作, 他说:“《北大荒日报》的评论员文章, 我篇篇都看, 有的还要反复看。”

2008年以来, 北大荒日报社的评论员文章, 尤其是系列评论, 日益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较好地发挥了旗帜作用, 有力地助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评论员文章已经成为北大荒日报社彰显特色和实力的品牌。

2008年11月份, 一组5篇贯彻落实总局党委 (扩大) 会议精神的系列评论, 吹响了垦区实施现代化建设跨越工程的号角;

2009年3月份, 一组5篇践行北大荒核心价值观的系列评论, 助推了以“诚信、务实、创新、卓越”为基本内涵的北大荒核心价值观在垦区的传播与深入人心;

2009年4至5月份, 一组8篇解放思想、提振精神、推进跨越工程系列评论, 进一步增强了垦区人民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

2010年11月份, 一组5篇贯彻落实总局党委 (扩大) 会议精神的系列评论, 为垦区上下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指明了方向;

2011年2月份, 一组5篇以《更快的节奏》、《更高的标准》、《更强的措施》、《更大的胸怀》和《更美的未来》为题目贯彻落实垦区重点工作推进会议精神的系列评论, 吹响了进军粮食总产400亿斤、冲刺世界500强企业的号角;

2011年7月份, 一组3篇以《干事创业要有精气神》、《干事创业要讲执行力》和《干事创业要有危机感》为题目贯彻落实垦区半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系列评论, 为进一步推进有关重点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篇篇、一组组观点鲜明、思想深邃、昂扬向上的评论员文章深受广大读者, 特别是各级干部的青睐, 许多人把这些文章剪下来贴在剪报本上作为学习材料;有些领导表示, 他们经常在讲话时直接引用《北大荒日报》评论员文章中的一些观点, 甚至原话, 感觉受益匪浅。

还有许多读者好奇, 北大荒日报社这么多精彩的评论员文章都是谁写的?其实, 发表在报纸上的每一篇评论员文章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总编辑出题目, 编委会出思路, 骨干编辑、记者分工协作……“在我们报社, 能写评论员文章的人得有一个班。”北大荒日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徐广耀自豪地说。

3.全媒体与全方位

2010年2月23日下午召开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决定, 将农垦总局党委和北大荒集团的门户网站《北大荒网》整体划归北大荒日报社管理, 从而使已经拥有一报一刊的北大荒日报社进入了全媒体时代。

从去年全国“两会”开始, 到走进西藏康马、迎接世界冠军李琰荣归故里、走进春播一线、上海世博会、走进百场百城、哈洽会……北大荒日报社充分发挥“报、刊、网”联动的优势, 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摄像记者齐上, 3个载体实现了资源共享, 降低了运营成本, 提高了工作效率, 做到了以最小的投入收获最大的效益, 使《北大荒日报》、《北大荒文化》借助《北大荒网》瞬间走向了世界, 为北大荒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北大荒搭建起了一座高效、便捷的桥梁。

《北大荒日报》上的许多稿件, 杂志和网站同时使用, 使宣传更加立体化、多元化, 增强了宣传的效果。同时, 他们还发挥网络实时传播的优势, 对上海世博会北大荒高层论坛、哈洽会北大荒招商项目推介会、北大荒首届大豆节、北京垦区现代化大农业新闻发布会等现场进行了图文直播, 让世界各地的网民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北大荒正在发生的大事。

2011年6月16日上午, 《北大荒网》在哈尔滨对北大荒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高层论坛进行了现场图文直播, 各地的网友纷纷留言, 或为北大荒的国际化战略建言献策, 或对《北大荒网》的直播表示赞赏。北大荒商贸集团正在阿根廷推进农业合作项目的员工吕华留下了一段发自肺腑的话语:“我们在阿根廷的北大荒人能同步看到《北大荒网》的现场直播, 真的很激动。虽然这里已经是深夜23点35分了, 但我们还是要看到结束再睡觉。北大荒———不论走到哪里, 我们的心和你一起跳动!”

把各个时期、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北大荒人的心拢到一起, 这不正是《北大荒日报》、《北大荒文化》和《北大荒网》的责任与使命吗?

精神与力量:把生命当做股本投入事业

一个人、一个企业, 一项事业、一个社会, 都离不开“精神支柱”。北大荒日报社这个团队就是一支有精神力量支撑的团队。在新时期,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倡导并践行着“白加黑”、“五加二”和“豁出去”的精神, 北大荒日报社不仅把这宝贵的精神宣传到位, 使之在垦区家喻户晓, 而且报社的全体工作人员也在以实际行动践行、弘扬着这种精神。

1. 忘我的精神

全国与北大荒日报社同等规模新闻单位的工作人员数量基本上都在300人左右, 而北大荒日报社目前在岗工作人员只有82人。以80余人的精干力量精心办着“一报一刊一网”, 靠的就是“白加黑”、“五加二”和“豁出去”的精神。为了以最佳的状态、最高的标准、最大的能力完成总局党委部署的每一项工作, 加班加点已经成为报社的家常便饭。《北大荒网》划归报社后, “白加黑”变成了“白加白” (一方面24小时都有人在报社工作;另一方面有些人早晨下班后, 当天下午还要继续上班) 。

在超常规的工作中, 报社领导班子成员做到了率先垂范, 把生命当做股本投入事业之中, 不喊苦、不说累、不言退。北大荒日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徐广耀在报社已经工作了整整30年, 对报社有很深的感情, 早已把报社当成了自己的家。无论是当记者, 做编辑, 抓发行, 还是管广告, 当总编, 在每一个岗位上, 他都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一丝不苟, 充满激情地在想事、谋事、干事。“干实、干满、干好每一天”是他的座右铭。

北大荒人经过总结提炼, 明确了北大荒文化精神的内涵是:坚守、忘我。在北大荒日报社这个团队的每一位成员的身上, 都能真切地看到北大荒文化精神的缩影。

2.“豁出去”的拼劲儿

2009年4月和2010年3月,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先后把《北大荒文化》和《北大荒网》交给了报社。“总局党委这么信任我们, 不仅把杂志和网站给了我们, 还为报社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办好‘一报一刊一网’!”徐广耀掷地有声地说。为此, 北大荒日报社以强大的执行力, 迅速进入状态, 报社员工在神经已经绷得很紧的情况下, 夜以继日地工作着。经过努力, 于2009年12月份将《北大荒文学》更名为《北大荒文化》;2010年1月1日, 《北大荒文化》由双月刊变成月刊, 发行量是过去的6倍多。接收《北大荒网》后, 报社组织动员全社的力量, 投入网站建设中, 使《北大荒网》的日浏览量连续突破1万、两万和3万大关, 目前已稳定在两万以上, 在全国60多万家网站参与的排名中, 其名次已进入前5000名, 每天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民通过《北大荒网》在关注着垦区的发展变化。

对于《北大荒文化》和《北大荒网》的每一点变化, 总局老领导、农业部原副部长刘成果都看得清清楚楚, 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发自内心地说:“《北大荒文化》名字改得非常好, 文化比文学的概念要宽泛, 文化建设对垦区来说非常重要, 有了这本杂志, 北大荒文化就有了宣传主阵地;网络是时代进步的产物, 现在是信息社会, 需要《北大荒网》这个平台扩大北大荒的宣传面和影响力, 使我们的受众扩大到全世界范围, 这对提升北大荒的知名度、让世界了解北大荒、增加垦区与外界合作的机会等都有好处。”

《北大荒文化》和《北大荒网》的迅速成长, 充分展示了北大荒日报社这支团队的战斗力。在这个过程中, 徐广耀作为报社的第一责任人, 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可以说是最大的。他每天都工作到后半夜两三点钟, 即使是星期六、星期日和节日, 也是如此。

“班长”以饱满的热情、“豁出去”的拼劲投入工作, 报社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紧随其后, 密切配合, 在整个领导班子中形成了昂扬奋进的良好氛围。在领导班子成员的影响下, 团结一致、干事创业的气氛充溢着报社的每一个角落。在报社,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 但基本上是分工不分家, 办报、办刊、办网, 乃至于迎战大的报道战役, 都是举全社之力。加班加点、值夜班, 大家都毫无怨言。报社人最常说的就是“没问题”。无论是报道总局党委 (扩大) 会议、哈洽会, 还是宣传重大典型, 或者是组织重点版面, 只要是报社领导一声令下, 全报社从中层干部到每一位编辑、记者, 以及后勤工作人员, 都能做到“白加黑”、“五加二”, 全力以赴、快速反应, 大大增强了“一报一刊一网”的时效性、贴近性和指导性。

3.铿锵奋进的步履

在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下, 北大荒日报社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向总局党委和垦区人民交出了一份份出色的答卷。报社人的精神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以至于有人说, 读《北大荒日报》、《北大荒文化》上的文章, 能感觉到一种积极奋进的精神;还有人说, 看北大荒日报社的人干事, 能体会到一种斗志昂扬、勇往直前的劲头。

人是支撑事业发展的最宝贵的财富, 人员的素质就是生产力, 过硬的队伍是一个单位富有战斗力的基础和源泉。徐广耀经常用“豪华”这个词来形容报社这个团队, 这不仅是因为在80余人的队伍中, 有53名共产党员, 有22人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 有10名统招硕士, 还因为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打硬仗的队伍。

学习是北大荒日报社提升队伍素质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 报社紧紧围绕总局党委的中心工作, 坚持每天学、及时学、分层学, 努力在学习中提高, 在创新中发展。为增强编采人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新闻意识, 在每天下午的学习活动中, 凡是当天中央、省和总局党委的重要活动, 上级下发的重要文件等, 报社第一责任人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传达、解读和贯彻落实, 从来没有耽误过, 从而使北大荒日报社实现了垦区新闻、省内新闻和国内、国际重要新闻不漏报, 实现了工作布置到位和宣传效果最大化。报社党组十分重视党员和团员青年的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报社的3个党支部每个月都能召开一两次党员学习大会, 团支部一个季度能开展两次以上的活动;党支部大会一般以理论学习和交流工作体会为主, 探讨做好编采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团支部大会一般以新闻业务学习和开展文化活动为主, 主要是帮助青年编辑记者迅速提高新闻业务水平, 帮助还没有加入党组织的优秀青年提高对党的认识。

2010年5月份开始, 报社组织经验丰富的老编辑、老记者, 利用每个星期六的上午为青年编辑、记者讲授新闻业务, 使新加盟报社的同志在干中学, 在学中干, 业务能力有了迅速的提高。

由于北大荒日报社有比较浓厚的学习气氛, 无论是老党员、老编采人员, 还是年轻的同志, 都有一股蓬勃向上的工作劲头和精神。不断的学习, 不断的创新, 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在助推着报社的每个人积极向前。凡是融入和工作在这个环境的每个人, 都努力追求进步, 追求卓越。

北大荒日报社3年多来的快速发展, 不仅使广告总额、发行总量等硬指标连创历史新高, 而且员工的福祉也实现了翻番。报社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的认可, 总局机关党委先进党组织、总局劳动模范单位、总局级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使北大荒日报社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激情奋进的荣耀。

现场与实践:把根深深扎入激情的热土

北大荒日报社作为黑龙江垦区的主流媒体, 诞生于北大荒的热土之中, 所以关注基层, 扎根土地, 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1.从泥土中汲取养分

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大背景下, 在黑龙江垦区5.6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每天都在发生许多新鲜的故事, 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深入基层, 关注一线, 是北大荒日报社对广大编辑、记者的要求。北大荒日报社发挥“报、刊、网”联动的优势,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做到了哪里有新闻, 记者就奔向哪里。

北大荒日报社的编辑、记者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写出了一篇篇带着泥土芬芳的稿件, 真实地再现了垦区人民勇于跨越、超越, 追求卓越的片断与风采。

去年和今年, 围绕黑龙江垦区决战350亿斤、400亿斤粮食总产的战役, 北大荒日报社都派出由文字记者、摄影记者 (今年加上了视频记者) 组成的“走进春播一线”采访组, 带着一辆“猎豹”越野车奔赴农业生产现场, 每天走一个农场, 发回一篇鲜活、水灵灵、带着露珠的现场新闻和数张现场图片、一段视频, 有力地助推了黑龙江垦区的春播生产。

近些年, 黑龙江垦区的城镇化进程推进得很快, 北大荒城镇群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的一大亮点, 2010年,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要求省内各大媒体要集中宣传好垦区的100座现代化生态城镇, 北大荒日报社率先启动“走进百场百城”大型宣传报道活动, 并在省内各媒体中率先完成任务。

秉承着“到现场去, 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 今年7月份到8月份, 北大荒日报社又组织骨干记者, 陆续推出了来自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和查哈阳农场的两组系列报道, 将最鲜活的新闻和典型呈现给广大受众, 在垦区内外形成了新的舆论热点。

走进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现场, 使北大荒日报社的报道更加有针对性、指导性, 更加鲜活, 也使他们紧扣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脉搏, 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顺利推进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在基层采访期间, 北大荒日报社的记者们战胜了春寒、酷暑, 基本上做到了一天跑一个农场, 当天采访、当天成稿, 报社密切配合, 无论多晚, 都等当天的稿子, 确保及时发出。北大荒日报社人的作风给基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基层的同志们纷纷表示, 在北大荒日报社人的身上看到了“豁出去”的精神。

北大荒日报社人的作风和业绩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从2008年至今, 北大荒日报社连续被评为“黑龙江省十佳企业报”和“全国优秀企业报”;有30多人 (次) 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新闻工作者”、“黑龙江省企业报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企业报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农民报优秀新闻工作者”和总局直属单位“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有近百篇新闻稿件分获黑龙江省新闻奖、黑龙江省企业报好新闻奖、中国企业报好新闻奖、全国农民报好新闻奖、黑龙江农垦好新闻奖等。

2. 新闻立报, 凸显个性

作为黑龙江垦区惟一一份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 《北大荒日报》始终坚持报纸的新闻属性, 本着新闻立报的原则, 对相关版面特点、功能进行了进一步明确。比如, 确定要闻版的特点是快 (快捷) 、新 (新鲜) 、重 (重要) , 专题版的特点是专 (专业) 、深 (深度) 、厚 (厚重) 、硬 (硬度) ;特别强调副刊版要有新闻性, 副刊编辑要有一双“新闻眼”, 有新闻敏感性, 主动地干预生活, 使副刊版更加贴近实际。如此调整, 使各个版面的特点更加突出, 进一步增强了版面的时效性、指导性和可读性。

为了凸显新闻性, 北大荒日报社十分重视策划, 从而使诸多重点报道和专题报道更具质量。在成就报道上, 他们围绕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的“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 连续两年在年终总局党委 (扩大) 会议前组织专题报道, 并对会议确定的重大典型进行跟踪宣传, 还分别拿出四个版对养牛业、农机化、交通、人才等成就进行专题宣传;为配合重大活动, 他们出版了上海世博会绿色食品特刊、北大荒文化特刊, 北大荒大豆节特刊;为接待李长春、李克强等领导同志的视察, 他们出版了反映北大荒成就与风貌的特刊;为落实省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 他们出版了“两个领跑” (领跑现代化大农业, 领跑城乡一体化) 特刊;为了应对突发事件, 他们连续三天出版了“迎战暴风雪, 我们斗志更坚”专刊。这些专刊、特刊, 都是先有系统的策划, 组织骨干编辑、记者参与, 且都有评论员文章, 做到了点面结合、图文并茂、形式多样。这些报道每次推出, 都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为了凸显新闻的分量, 对于有关重大会议、重要活动、重大事件, 他们都是不惜版面、不遗余力, 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形成强势和规模。例如在报道垦区农业提质增产增收座谈会、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座谈会、垦区城镇化建设座谈会、北大荒世博论坛等活动时, 不仅在要闻版有消息、评论、图片, 还利用其他版面, 经常是通开版, 对领导、专家、学者的发言进行组合式报道。

对新闻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挖掘, 使北大荒日报社的新闻宣传形成了极强的冲击力。许多领导、专家、学者看了他们的报道后, 认为他们的宣传搞得很大气, 很有力度。

3. 彰显“荒”味

2008年秋天,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了一本很特别的书——《北大荒新闻系》, 这是一本记载黑龙江兵团新闻干事的青春记忆的集子, 其中的作者不乏中国新闻界的“大腕”——《仰视你, 北大荒》的作者、黑龙江日报社原社长贾宏图, 《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主任曹焕荣, 中国报业协会驻会副会长石国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等等, 他们在文章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份报纸——《兵团战士报》, 他们一直难以忘怀这份报纸对自己的培养。《兵团战士报》是《北大荒日报》的前身。从某种意义上讲, 《北大荒日报》在中国新闻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进而由于具有优良的传统, 《北大荒日报》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那就是浓浓的“荒”味。

她与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北大荒日报》乃至北大荒日报社的“荒”味, 首先体现在这家媒体诞生于北大荒开发建设的热潮中, 而且始终与农业、与土地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党中央、国务院开发北大荒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所以北大荒日报社紧紧围绕农业生产, 特别是粮食生产这个主题, 设计版面、栏目, 组织报道, 刊发稿件, 形成了自己风格。

它是中国现代化大农业宣传的“风向标”。搞现代化大农业, 引领中国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方向, 北大荒是一面旗帜, 所以在中国, 没有任何一家媒体, 能像《北大荒日报》这样把宣传现代化大农业当做自己的主要任务, 投入那么大的力量, 进行连续、系统、深入的宣传。说北大荒日报社引领中国现代化大农业的宣传, 可谓恰如其分。

她是广大农垦职工群众的良师益友。半个多世纪以来, 《北大荒日报》已经在三代北大荒人心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成为农垦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儿。其《聚宝盆》专版, 被广大种植户、养殖户誉为“不说话的老师”;其《老年特刊》专版, 被老年人誉为“老伴儿”;其《桃李园》专版成为广大家长、老师和学生们的最爱;其《黑土地》专版则成为文学爱好者的心灵家园……

它是北大荒新闻人纵横驰骋的舞台。继续发扬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的优良传统, 《北大荒日报》已经成为黑龙江垦区广大新闻通讯员的“演兵场”, 他们中的好多人以这张报纸为平台, 成为国内诸多媒体的专业编辑、记者, 有的还成为新闻单位的领导。

无与伦比的“荒”味铸就了北大荒日报社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品格。

光荣与梦想:描绘百年报社美好蓝图

着眼于长远, 黑龙江垦区制定了“百年垦区”发展战略, 与此相配套, 北大荒日报社也明确了自身的百年蓝图, 并在报社大文化建设、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1.用文化统一思想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 对事业的进步起着特殊的推动作用。以54年的发展历史为积淀, 北大荒日报社在文化建设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总结提炼出了社魂、社风和团队理念, 使之成为北大荒日报社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用文化统一思想, 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合力。报社的社魂即: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 扎扎实实干好每一分。认认真真就是对事业、对自己、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认真地负起责任来;扎扎实实就是北大荒核心价值观务实理念的体现, 也就是对待工作要脚踏实地、至臻至善, 激情四溢地干好本职工作。报社的社风即:团结、和谐、包容、严谨、奋进;报社的团队理念即:部队一样的守纪、学校一样的文明、家庭一样的温暖。以这一理念为指导, 在具体工作中, 北大荒日报社党组、领导班子做到了发现问题不回避, 不过激, 而是及时找有关人员谈话, 进行有效引导, 让大家一起往前看, 防止再出现同样的问题。报社用文化统一了全员的思想, 形成了统一的意志, 凝聚起了攻坚克难的合力。

2.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北大荒日报社还自觉承担起对外展示北大荒形象、宣传北大荒的重任。在人员增加、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北大荒日报社已经连续三年出资, 为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以及省有关厅局的领导, 省内各地 (市) 、县 (市、区) 的主要领导赠订《北大荒日报》。还派人把每期的《北大荒文化》杂志送进哈尔滨的50多家星级宾馆、大酒店、商务会馆等场所。

今年, 为了在黑龙江垦区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北大荒日报社又为新疆兵团的主要领导, 农八师、农十师师部及各团的主要领导, 以及垦区援疆干部和人才共赠订了64份《北大荒日报》。

把《北大荒日报》和《北大荒文化》当做“文化礼品”送给有关部门和人员, 为宣传北大荒, 让外界更多地了解北大荒, 树立北大荒形象发挥了良好作用。

3. 与北大荒一起成长

在去年的总局党委 (扩大) 会议上, 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在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时期垦区“报、刊、台、网”宣传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增强, 并要求“十二五”时期要“赋予北大荒精神、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新的时代内涵,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北大荒文化, 建设北大荒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建设北大荒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拥有《北大荒日报》、《北大荒文化》和《北大荒网》三大宣传平台与载体的北大荒日报社责无旁贷。在今年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 “北大荒”以276.88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第42位, “北大荒”在打造世界级品牌的征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也为北大荒日报社打造“百年报社”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开展场县共建, 建设影子垦区, 为北大荒日报社的发行和广告工作开辟了新的战场;建设域外垦区, 让世界了解北大荒, 让北大荒走向世界, 为北大荒日报社的三大载体走向国际提供了有效的空间;北大荒品牌价值的不断飙升, 为提升北大荒日报社的形象, 扩大北大荒日报社的影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借助场县合作共建的良机, 《北大荒日报》、《北大荒文化》已经迈出了走向地方的步伐。在2011年度报刊订阅过程中, 鹤岗市委下发文件要求, 凡是与农垦相邻的乡镇都要为阅览室订阅一份《北大荒日报》和《北大荒文化》;饶河农场为饶河县委、县政府以及有关乡镇赠订了100份《北大荒日报》;海林市委书记马里则亲自到北大荒日报社, 提出要订阅100份《北大荒日报》。一个个好消息纷至沓来, 更加坚定了北大荒日报社建设“百年报社”的信心。

着眼于长远, 北大荒日报社把新兴媒体《北大荒网》的可持续发展摆上了重要位置。在发挥报社信息资源丰富、新鲜、准确的优势, 增加网站信息量、加快内容更新速度的基础上, 报社还利用各种机会扩大《北大荒网》的影响。去年11月20日至22日, 在国家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举办的2010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上, 《北大荒网》作为展示项目之一, 不仅充分展示了垦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还对博览会进行了直观、形象、及时的即时播报, 并以其展示现代农业的直观性、信息服务的实时性和网友交流的互动性, 获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获博览会组委会颁发的优秀案例一等奖。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凤凰网、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对《北大荒网》在博览会上的出色表现纷纷进行了报道。

篇4:报社实习报告3000字

一、从业人员基本状况

截至2008年6月底,全社现有从业人员310人,女性138人,占44.5%。其中:事业单位编制员工114人,女性37人,占32.5%;非事业单位编制的聘用制员工196人,女性101人,占51.5%。截至2008年6月底,全社党政人才5人,占1.6%;有专业技术职务人才98人,占31.6%,新闻人才140人,占45.2%;现代传媒信息技术人才4人,占1.3%;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158人,占51%,其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2人,占0.6%。中共党员57名、享受省级政府特殊津贴1名、省级科学技术带头人1名、区级人大代表1名。

(一)各类从业人员年龄结构

1、党政人才年龄结构

平均年龄46岁,女性2人

2、专业技术职务人才年龄结构

平均年龄34岁,女性29人。

3、各类专业岗位人才学历结构

平均年龄32岁,女性129人

(二)各类从业人员学历状况

1、党政人才学历结构

高中以下占4%、中专占6%、大专占35%、大学本科占49%、硕士研究生占5%

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现状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年龄结构逐步向年轻化方向发展,到2008年6月底,平均年龄由2004年36岁下降为31岁;40岁以下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占就业人数的84%,基本形成了以40岁以下人才为主体的格局。队伍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高职称、高学历人才不断增加,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才由2003年的28名增加至现在64名,专业技术职务的结构比例(初:中:副高:正高)由2003年的3:1:1:0.2转变为现在的0.8:1:0.4:0.1。办报和经营管理模式正向着更加科学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各类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结构比例(党政人才:传媒信息人才:新闻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由2003年的0.05:0.02:1:1.3转变为0.04:0.03:1:1.2。近年来,本社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做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在人才引进方面,合理配置各部门职能和编制,重点引进新闻和经营管理人才。按照集团的要求,制定了严格的进人标准,所有新进员工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经笔试和面试考核,择优录取,对于招聘各专业技术岗位人才还制定了必备的条件,如:新闻采编人才需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等;出版制作、校对和经营管理人才需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等。2004年以来,新进员工共计7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大学本科32人、大专25人、中专(高中)以下11人;专业技术岗位65人、普通岗位8人。

1、党政人才队伍以充分发挥每名员工一专多能作用为主,合理调配工作职能,2004年以来没有新增一名员工。

2、新闻队伍以注重培养新人和储备人才为宗旨,人才的引进以大学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为主,2004年以来,引进新闻人才36名,平均年龄27岁,占现有新闻人才的27%,其中:直接从省外重点院校招聘了14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5名,中共党员8名。

3、经营管理队伍的人才引进是以培养新人、从社会挖掘人才为主,2004年以来,引进经营管理人才34名,平均年龄30岁,占现有经营管理人才的19%,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8名,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7名。

(二)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对年轻人才的培养,为新安人才梯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同时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增强他们的敬业精神。如:在学历教育方面,鼓励年轻人参加高学历的继续教育,并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目前全社就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85%。为了学习发达省份的先进办报理念和先进经营管理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近年来,共派出5名年轻记者赴深圳、北京先进报社跟班分别进行2~6个月的培训学习;安排他们参与和负责各类重大策划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业务能力和提高素质。如:在今年我省雪灾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宣传报道中,年轻记者发扬能吃苦、善战斗、敢打硬仗的精神,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回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三)在人才服务方面,为使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安心本职工作,总编办公室在人员调配、工资、奖金、福利、劳动保障以及职务晋升等方面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及时、到位的服务。经常主动与各业务部门沟通,随时掌握各部门人员动态情况,为所有员工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通过开展各项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培养了人才队伍的凝聚力,拉近了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感情。

(四)在人才激励方面,把人才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破除传统的用人观念,大胆起用优秀人才。首先,大胆启用年轻人,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对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才,破格提拔,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空间,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其次,我们还实行了“末位淘汰制”。如:近年来,从优秀年轻人中提拔了3名30岁以下员工担任中层领导工作;对于4名不适宜现岗位工作的中层干部,及时给予免职或调岗;对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有7名予以辞退、6名予以待岗。

根据各专业技术岗位性质不同设立不同的奖金分配方案,打破了过去“大锅饭”的分配做法,并在重大策划活动和经营创收中,有突出贡献者另给予重奖,每年报社评选出的“星级”人物,次年予以享受中层干部的工作津贴。

三、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本社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由于在工资奖金、福利待遇、职务晋升、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学习深造、发展机遇等诸多方面,目前仍受到现有体制、机制和经济制约,难以满足各类人才的学习、进修和学术交流等需求,有时会出现既引不进外地优秀人才,也留不住本地培养出的优秀人才的尴尬局面。

2、对引进的高学历人才没有足够的重视,人才的潜能发挥不足。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一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为人才提供物质等方面的支持较少,对人才也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导致人才多侧重于自我封闭的学习,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跟不上,高学历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较慢;二是一部分专业技术人才担任行政管理工作后,专业技术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三是现有职称评定政策,大多采取评审方式,重学历、轻能力,存在着明显的论资排辈现象,优胜劣汰的机制尚未健全,造成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难,中高级人才与初级人才基本做着同样水平的工作。

3、专业人才自我提高意识不强,计划经济的影响还未完全根除,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较高,自我学习、自我培训和自我提高的主动性不够,导致素质和能力提高不快,适应不了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4、缺乏具有中高以上专业职务和经营管理人才,到目前为止全社只有2人具有经济师职务、1人具有会计师职务。

5、对人才使用、培养等用人方面,机制还不够灵活,择优录用、绩能考核、一岗一薪等还没有完全放开,还存在官本位和论资排辈等现象。本社现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平均年龄44岁,与全社就业人员的平均年龄相比明显“老化”。

四、今后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规划

人才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从报社的实际出发,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把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加快制订人才规划。按照省委宣传部和集团的要求,根据本社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报在社会的影响力和优势,以培养适用型人才为主,努力改善人才环境,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和智力。

2、加大人才培训工作力度。要着眼于提高政治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人才队伍;着眼于提高本报在报业市场的竞争力,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报人。要加强教育和培训,积极构建人才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促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要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促进学习型单位的形成。要加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施分类培训,注重实效。在3~5年内使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到就业人员的30%以上,特别是要培养中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

3、不断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在引进培养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办法,要出台人才开发、人才引进的具体政策措施,对引进人才在薪酬、评优、职称评定、晋升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营造人才流动的宽松环境。

4、提高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目前,本报存在采编力量强、经营管理环节较弱的局面。随着本报与南非MIH集团的全面合作,今后,要加大对现有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对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选人的优势,扩大选人视野,把那些素质较好、潜力较大、市场需要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选拔出来;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本报后备经营人才队伍的系统培训,通过举办专业培训和送高等院校深造等多种形式,促进后备人才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报社的经营管理能力,切实改变粗放的经营管理的状况。

5、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工程。随着新安晚报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发展,今后我们在实施经营管理和采编人才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同时,要确保有足够的高层人才为报社服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力度,全面推行以提高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重点培养有发展前途的中高级人才。■

篇5:实习报告3000字

三、实习所想、所感

实习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但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

经过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两年大学中难以学习到的。就像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要搞好人际。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等其他部的同事相处好,那样工作起来的效率才会更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能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也算是此次实习的目的了。

实习虽然结束了,有许多让我回味的思绪,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伴随着和煦的春风一起飞扬,飞向远方,去追逐我的梦!

第三篇: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三)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这次实习就像是上台前的最后一次彩排,当我走进公司时那种激动而又紧张的心情不言而喻。生怕会在工作中出现差错,然而现在看来所有在实习中出现的困难,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警示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一、实习过程

开始实习之前,我多少有些心虚。因为我的许多朋友都有过假期打工的经历。而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这次的实习却是我的第一次工作经历。从工作那天开始,我过着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我们肩上扛着的责任,不再只是对自己了,而是对一个公司,所以凡是都要小心谨慎。

学校换成了公司,同学换成了同事,不再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切来得那么无情,但是去必须适应。其实我的工作就是、做些翻译、收发信函、报价、传真和邮件、绘制表格等。每天重复着这些烦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但是工作烦琐也不能马虎,一个小小的错误不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更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而像公司的业务员每天都得到处奔波,他们必须具备坚韧不拔的个性,遭遇挫折时绝不能就此放弃,犯错时遭到领导责骂还不能赌气就此辞职,每次看到他们我就会充满干劲。

踏上了社会我们开始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着利益关系,很多时刻同事不会像同学一样嘘寒问暖,有时候我会很矫情的想起安妮宝贝说过的,纯粹的东西总是死的很快,而现在所能做的,只有在怀念中适应变化的一切。

二、实习感悟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自学的能力。”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才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用的很少,我担任的助理一职平时做些接待客户、处理文件,有时觉得没有太多挑战性,而同公司的网站开发人员就大部一样了,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他们不得不以自学尽快掌握新知识,迎接一个一个新的挑战,如果他们之靠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工作中勤于动手,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经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会被企业和社会淘汰。

我最大的感悟就是真诚所至,金石为开。不管多难做,做好自己的那一份,总有一天会有收获,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如果你不去做,这一天永远不会像天上掉馅饼那样到来。就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从泥巴到尖子只是做与不做的区别。

另外,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很关键,虽说在工作中能力必须有,但如果没有同事的合作与包容,你可能什么都做不了。以前可能是因为电视剧看的太多的原因,我总是感觉职场上充满了明争暗斗,要处事圆滑甚至耍些小聪明才能生存。但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放大别人的优点,缩小别人的缺点。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

还有就是坚持的重要性。也许是受阿甘正传和士兵突击两部影视作品的影响。再加上实习中自己的感悟。我觉得,整个人生有因就有果。只有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才能得到所谓的善果。针对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特点更应重视坚持的重要性。也许我们所不在意的一件小事,就是我们的一个机会。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就要靠坚持靠积累。

篇6:销售实习报告3000字

实习单位:汕头市杂治家居生活馆

20**年11月07号,我开始在杂治家居生活馆担任店员,开始实习。杂治家居生活馆为服装、饰品、家居用品、化妆品等个性化商品销售店,主要面向享受生活、品味独特的年轻一族。这一天我到总部报到,完成入职手续后就开始到店里上班。作为店员,我的主要任务就是销售。虽然我之前曾经做过手机销售,但杂治的东西毕竟跟手机没什么关系,而且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所以一开始还是无法适应。还好主管很是热心,对我提出的问题都细心解答,也教了我很多的销售技巧。

经过了几天之后,我对店里的商品慢慢熟悉了,也渐渐抓到了在杂治的销售要领,有了问题也能自己摸索出解决一些小方法来解决问题。到后来出现一般问题我都能自己解决,工作渐渐上手,自信心也不断增强,在之后业绩也保持稳定,实习就这样顺利结束。虽然这份工作很普通,但是仍然需要我们用心去做。在这期间我收获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面学不到的社会常识。使我在不断的尝试中渐渐地融入了社会这个大家庭。

下面我就浅显地谈谈我的感触吧!

1、做事情一定要细心,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慌张:

周末,来买东西的顾客就比往日多了进一倍,那天轮到我做收银员,一下子几位顾客都前来结账,每个商品都必须一个一个地输入条形码。由于我的疏忽,把一位顾客的钱找给了另外一位,幸亏那位顾客素质很高,她及时的发现并把钱还给了另一位顾客,这才幸免造成大祸,当时我已经傻了,只知道不停的给顾客道歉。所有做事情一定要仔细,遇到再大的事情都不能慌张,不然就会手忙脚乱,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好。

2、学会了与人沟通和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

说到应变能力,我自认为我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不能让每一个顾客对我们的服务都感到满意。下面我就讲讲我遇到的一位老顾客,她在我们那里买了几次东西了,其中还带她朋友来买过。当她再次来光顾的时候,我正准备向她打招呼,没想到她嘴里冒出来的话就把我给噎住了。你们猜她说了些什么:我的儿子都比你们大,怎么这样没大没小的。弄得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了,因为前几次来我都叫她姐,今天来她就开始训斥我,说不要叫我姐,你们这些小妹也太不老实了。然后她就边选看东西,边数落我,弄的我一句话都没有插上。

她第二天又来了,又开始重复昨天同样的话,但是又多了一个理由说我们没有新款衣服摆出来,昨天就是没有看上衣服的款式。其实我挺冤的,因为昨天确实没有新货到,都是今天早上一早到的。我仍然不卑不亢地听着她的抱怨。她大概没有听到我的回音,转过头看着我。我知道是该我说话的时候了。我对她莞尔一笑:“阿姨,我看你这么年轻漂亮,还以为不过30多岁,所以才称您为大姐,并不是您说的不老实。您太年轻漂亮了。”这时我注意到她表情明显的变化,我知道我的话已经起作用了。气氛缓和下来了。接着我又不紧不慢的给她说了昨天新货没有到的原因。又和她聊了一些她家里面的事情,以及她儿子的情况。阿姨就在我们愉快的聊天过程中看中了一些东西。走的时候阿姨还特地为她刚进来时莫名的发火向我道了谦。

阿姨走后,主管和其他同事使劲的夸我的机智和说话的分寸,表情把握的好。说到这里我心里面还很感激那位阿姨,她让我懂得了“以德报怨”在销售中,甚至是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3、一定要以诚待人:

那天四个女学生来到我们店里面看手表,我刚进店不久,对手表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其中有个店员就跟其中的一个女生说:这手表防水,你拿回家就放心的用吧!我们承诺在一个月之内有任何非人为质量问题,我们无条件退货,一年内保修。那女孩子估计是被打动了,她还反复劝说其他的三个女孩买。最终成交了两个。但是仅仅过了一周,那四个女孩齐齐找上门来,说那手表一下水全坏了!并要求退货,因为我们承诺的和实际不相符合。我是整个事情的旁观者,我顿时明白了我们的店员在推销手表的过程中使用了不正当的方式。

她是在想,如果碰到那些软弱的人估计就忍气吞声了,但她遇上的偏偏是懂得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学生。很快店里面的争吵声达到了70分贝。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样不仅会影响我们店里面的生意,传出去还会使店的声誉受到无法估量的损伤。她们要求见老板,不巧老板刚刚出去了。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于是我走向了她们。面对她们的奚落和嘲讽,我一声不吭。等她们的声音渐渐的降下来的时候,我转过头把我的同事以老板的口气狠狠的说了一顿,在说的同时,我不时向她递以眼色示意。然后我大胆地自作主张把她们的手表换了。当时,我打定的决心是纵使老板很生气,甚至解雇我,我得按我良心办事,没有商量的余地。结果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老板不仅肯定了我的做法,还认为我做事情很有魄力。

此次毕业实习,我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简单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与员工同事相处沟通的有效方法途径。积累了处理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经验方法。同时我体验到了社会工作的艰苦性,通过实习,让我在社会中磨练了下自己,也锻炼了下意志力,训练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技能。积累了社会工作的简单经验,为以后工作也打下了基础。

感谢杂治家居生活馆给了我这样一个实习的机会,能让我到社会上接触学校书本知识外的东西,也让我增长了见识开拓眼界。感谢我所在部门的所有同事,是他们的帮助让我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掌握工作技能,感谢我的所以同事,他们帮助我解决处理相关问题,包容我的错误,让我不断进步。我感谢在我有困难时给予我帮助的所有人。

篇7:法院实习报告3000字

在庭里实习闲谈的时候,有一个学长是中南财经政法出身的,读完本科就自己考到了这里,他很认真的说,不要做法官,这个职务跟你想象的很不一样。他也在高中的时候就立志从事法官的职业,可是他说,对他现在来说,也算是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可是并不是很快活,正所谓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很多事情不是自己可以左右的。仿若 人在江湖飘啊,哪能不挨刀啊 ,可当我们伤痕上身的时候,还能这么淡定自如,谈笑风生吗?法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妥协的身份

但我心中理想的职业就是做一名法官,因为我从心底里觉得做法官更易体现一个法律人的价值。我们利用自己的学识,可以使得当事人的利益可以得到真正的实现,当当事人可以满载笑容而去,使其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实现正义,那舒展的眉头难道不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吗?我们的司法最大的目标不就是让每个当事人可以得到公平的对待,让整个社会在司法的维护下,充满幸福与希望。因为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不会走投无路不顾一切,只要有法律作为一个最后的保护伞,我们又何必瞻前顾后彷徨无策呢。也对于社会的维稳也是大有裨益的。

也许,这个学长的看法,也是很多抱着梦想而来的法律人的苦恼所在。也许这也是当前司法大环境下的一个矛盾缩影,这个苦恼的解决,应该不会太远,希望不会太远,如果一个基层法官都对法律抱有怀疑,我们的百姓又如何坚定信仰呢。

法院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篇3

20_年8月31日去齐市_区法院报到,先找到了刘新磊法官,她是我的现场指导教师,我被分在了民二庭。我的实习生涯开始了。刘法官带我去黄庭长的办公室,向她介绍了我,然后就到了她的办公室,我向其他的法官也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办公室里有一张空闲的办公桌,刘法官说暂时让我用着,那是专门为实习生准备的。

在民二庭实习的一个月里,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事情。

整理卷宗。帮助刘法官整理卷宗很多份,都记不清有多少了。首先要整理材料,差材料的全部要补齐;其次整理卷宗目录,目录内容包括立案管理信息表、立案审批表、民事诉状、受理文书及回证、诉讼费收据、应诉文书及回证、原、被告身份资料、授权委托书、证据材料、传票及公告、庭审笔录、民事调解(或判决或裁定)书、送达回证:再次编写页码、折卷宗壳,卷宗包括正、副两卷(合议庭的案件才有副卷),分别填写原被告的名称、宣民一初字的案号、立案与结案的时间、一审法院归档的时间,订卷宗时如何订、装、串线的技巧。边整理边看,在这些已经审结的案件中有很多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到事实的认定,证据的收集,责任的认定等等,在整理卷宗过程中,对民事案件从立案到审结的程序,各种该归档的文书的分类有了详细的了解。这个是我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的,因为这些卷宗将成为永久性的档案,所以在整理前我都问得很仔细。

旁听案件。_法院管辖人口多,是齐市人口最多的区,民庭的事是最多最杂的,刚开始的一周里几乎每天都有开庭。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听的案子就很多,就和看网上的庭审差不多了。大二的时候学校系里组织了一次到起齐齐哈尔中院旁听的活动中我们听的案子都比较注重程序,法庭审理比较严肃,但在听了这里的民事审判后觉得庭审很随便,在办公室里就能开,法官审案子就像聊天一样,特别是简易程序时,没有中院那么严格。离婚案件一般是不公开审理的,但有几起案件是在办公室里审理的,理所当然的我也以法院工作人员的身份旁听了。通过很多次的旁听,我对民事的审判特点和程序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了审理民事案件关键在于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我觉得民事案件理想状态应是让双方当事人共赢而又不失法律的尊严,这一点就对法官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这个素质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的知识渊博,更重要的是懂得替当事人着想,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后来我发现在刘法官审理案件的时候,能调节的尽量调节,甚至撤诉,那样的话诉讼费就会减半收取,确实为当事人减少了诉讼负担。

做庭审笔录。这一般都是在刘法官的指导下,而且是简易程序,案件比较简单。我在庭审过程中试着过几起案件评议时的记录,由于刘法官们在讨论案子时很忙,有时顾及不到我,在记录的时候不能把当事人说的话全面的记录下来,只能记住一些重点和大概,后来多写了几次,就感觉到能记下很多东西了,比刚开始的时候游客很大的进步。平时我们在速记这方面锻炼较少,也没有搞过模拟庭审,我觉得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增加速记这方面的培训。虽然现在法院都有电脑速记,但是在询问当事人或证人,在开合议庭评议这样的临时会议的时候还是用的手工记录,并不是每个场合都能用得上电脑,还有就是经费条件的问题,不可能是每个审判庭都具备电脑,像有些贫困地区的地方,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开这门课至少应该是选修吧

写一些法律文书。在实习期间,曾帮办公室的法官草拟了几份民事裁定书,写过两分公告启示,虽然写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文书,还是照着模板写的,并且有法官的现场指导,但还是出了不少错误,记得写的第一份裁定书是一方当事人撤诉,基本格式就是先介绍当事人情况,原告,原告代理人,被告,被告代理人,案由,撤诉的理由,然后是经本院审理,认为原告的请求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准予起撤回起诉,诉讼费用减半由原告承担,就这么简单的一份裁定书我写了四遍才合格!原因就在于措辞不严谨,刘法官让我改了三次才送给黄庭长签字,真是惭愧!真是应征了那句古话,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深行 。

送达法律文书。跟随一位姓李的法官到一个保洁公司送达法律文书。原先总以为送达文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现在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每件事都有它的难处和方法,一份传票送给被告有时要送很多次被告才肯接受,就是签收个送达回证就要给他们解释半天,因为在那些不懂法的人眼里,签字是件很慎重的事情,他们心里在想,这签了字是不是就判了啊,会不会对自己不利,有人甚至把门关起来故意不让我们进去,给他耐心的解释半天,给他说明送达回证签收只是表明你收到传票和开庭通知了。这里面还有很多技巧,比如要给某个房地产商送达,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轻易见你的,但只要你说你是买房子的,他马上就会出来见你的,我暗暗为法官积累起来的经验高兴,真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民二庭永远是是忙碌的,自从实习开始以后,我就没感觉到闲是什么,听着中院和检察院实习的同学是那么的闲甚至都不去,但从开始慢慢就融入了法院的上班的节奏当中去了,也慢慢习惯了。书记员中的一些经常自嘲他们书记员其实就是做体力的。我却并不这么简单地认为,我在法院需要作开庭的时候,可以去作书记员;在需要复印文书、送递开庭传票、送达法律文书时又要去完成这些事情。我个人认为正是这些事情的顺利完成才保证了法院正常办案、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书记员的工作看似单调重复,但却最基础,也最重要。

我的忙碌在持续的时间在继续,每天也都是在重复,重复着我开始就学会的东西,在别人看着机械、单调而乏味的同时。我有时也会感觉到一点点的无聊,当然上班的时候是没有时间无聊的,可是下班的时候,我回家的路上就会在想,我今天干了哪些新的事情呢?我今天有学到什么新的技能吗?可我在领悟了以上我对书记员工作的定义之后,我就觉得工作都是在重复的,关键是在重复的同时,是否可以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呢?重复的同时其实是给自己再学习的机会,是给自己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再热爱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机会,我们可以再反复的从事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法。

上一篇:北京冬奥会2月12日赛程下一篇:大学生社团活动总结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