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多变的天气》教案

2024-08-11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多变的天气》教案(精选14篇)

篇1: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多变的天气》教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发现天气是经常变化的,初步了解变化的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2、培养幼儿关注天气,探索自然变化的兴趣。活动准备:已做好的气象记录。活动过程

一、讨论气温的变化。

1、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几天的气温有什么变化?(幼儿发言谈及每天气温是不同的。)

2、温度变化说明什么道理?(天气是多变的,有时气温很高,有时气温很低。)

3、温度高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样?温度低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样?

4、温度高的时候你穿的衣服怎样?温度低的时候你穿的衣服又怎样?温度高的时候草、树木长得怎样?温度低的时候又怎么样?

5、小结: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气温的高低与我们的穿着、生活有关系,与植物的生长也有关系,温度很低时农民就要注意防冻。

二、讨论近期天气的变化。

1、今天是什么天气?大家回想一下,上个星期的天气有什么变化?哪几天是晴天?哪几天是阴天?哪几天是雨天?

2、晴天是什么样的?在晴天你感觉怎么样?阴天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有阴天?阴天会变化成什么天气?(因为天空中积多了云,遮住了阳光,就变成阴天,阴天可能变成雨天,也可能变成晴天。)

3、你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引导幼儿讨论天气与人生活的关系,晴天光线好,教室里亮堂堂舒服,大家在太阳底下晒晒太阳暖和,洗的衣服容易晒干……阴天使教室里黑乎乎的,不舒服,雨天出门不方便,要带雨具。

4、小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有时晴天,有时雨天,有时阴天,有时还会下雪。

三、讨论近期风力的变化。

1、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几天风也是不一样的?幼儿充分讨论。

2、你怎么发现风力不一样的?风力大小与我们生活有没有关系?你知道风力大小与什么人关系最大吗?为什么和渔民的关系最大?(风大浪就大,船出海就有危险,渔民最关心天气预报中的风力大小。)你们有没有注意过风吹过来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以后你们多注意幼儿园里的国旗,看看国旗往哪个方向飘。

3、总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今天和明天就可能不一样,上午和下午也可能不一样。天气变化与我们大家的生活有关系。我们每天应听听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

四、延伸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气象,听天气预报。

篇2: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多变的天气》教案

设计思路:

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觉得秋天的天气变化不仅是秋天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天气的变化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考虑到我们班级体弱儿较多的特点,我们想通过对天气变化的讨论,引导幼儿懂得保护自己,了解保护自己的方法。于是,我们从了解天气变化入手,开展本次活动。

内容与要求:

1、通过统计、交流,进一步感受秋天的天气变化,引发幼儿继续探索气候变化的兴趣。

2、能合作记录统计结果,并在与同伴的合作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用简单、清楚的方法进行记录。

难点:能和同伴合作记录统计结果。

材料与环境创设:活动前将幼儿11月的天气记录进行汇总,幼儿记录用纸、笔等,展示用小黑板两块。

活动流程:经验回顾讨论操作交流展示思考延伸

活动过程:

1、导入讨论

(1)师: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到场地上去干什么了?为什么好几天没找到云宝宝啊?

(2)师:什么样的天气我们能找到云宝宝?

(3)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气象变化?

(4)出示汇总表:老师已经把小朋友记录的11月份天气情况都放在一张表格里,你们看看11月份有哪些气象变化?

(5)师:那么,11月份到底有几天晴天,几天阴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统计一下吧!

2、讨论操作

讨论:

师:统计的时候,怎么样让人家知道你统计的是晴天还是阴天呢?

引导:用不同的标志表示不同的天气情况。

难点:晴到多云等变化的天气标志如何表示。

操作:

幼儿两人合作进行统计。

教师观察:幼儿能否先分工后合作。

幼儿能否用讨论的记录方法进行统计。

3、交流展示

(1)展示幼儿的.记录结果。

(2)请部分幼儿介绍统计结果:

你们统计的结果是什么?

你们是怎么统计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分工的)

(对可能出现的不一致进行讨论)

(3)师:小朋友进行了统计,可是,你们的统计准确吗?有什么办法知道你的统计结果是正确的呢?

引导:将所有的天气天数相加,和11月的天数比较,一致的为正确。

4、思考延伸

(1)看了统计结果,你觉得秋天的天气是怎么样的?

(2)你们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为什么?

篇3: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多变的天气》教案

一、感官结合, 将衍纸艺术融入幼儿心中

1.环境创设, 初步感知

创设富有艺术气息的环境, 不仅是幼儿园美术环境创设的一个共识, 也是我们开展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大环境本身的布局、造型与色彩等要素的和谐统一, 给予幼儿一种隐性的欣赏感知, 让幼儿生活、学习在一个美的环境中感受心情的愉悦, 从而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在活动室、走廊、楼梯的转角等地方, 可以进行有意识的衍纸画布置, 以丰富幼儿的感知。每个小角落都有自身的主题与独特的艺术价值, 如在活动室可以布置以“快乐”“温馨”为主题的衍纸作品;在走廊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布置“春夏秋冬”不同颜色和类型的衍纸作品。在颜色变化和形式多样的“衍纸世界”中使幼儿的视觉得到直接刺激。让幼儿在衍纸艺术的美妙环境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衍纸艺术的熏陶。

2.系列欣赏, 激起关注

通过视频、PPT、音乐等媒体形式向幼儿介绍:日本艺术家Kaduaki Kagawa、俄罗斯艺术家saphir等世界知名衍纸大师的杰作。多系列欣赏艺术家各自的特色与风格, 让幼儿感受他们作品中独特的个性魅力。因为幼儿很难从欣赏一幅作品中就感受出衍纸的魅力, 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欣赏后, 才能慢慢地消化, 逐渐感受到衍纸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欣赏活动, 这种独特的形式特征, 带给了幼儿全新的视觉冲击, 不仅是看到, 而且是感受到了衍纸的美韵, 更提升了欣赏的效果, 为幼儿创作打下基础。

3.触觉感受, 深入体验

专门组织一次活动向幼儿展示折纸、剪纸、衍纸等实物作品。幼儿观察、触摸的同时, 组织幼儿以小组形式开展关于“纸艺”的讨论:说说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作品, 为什么;衍纸作品和我们平时的折纸和剪纸有什么不同?重点感受衍纸作品的与众不同, 引导幼儿用小手去摸一摸, 它有时是一层, 有时又两层重叠……感受平面与立体的不同;用小手去绕一绕, 感受卷起来的纸就像走迷宫一样有趣。活动中, 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摸着、绕着去感受原来小纸条还可以这样玩, 不仅好看而且好玩。

二、三大模式为一体, 激发幼儿的表现与创造

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活动, 以“游戏”来吸引幼儿进入衍纸世界, 以“比赛”来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创新意识, 以“展览”呈现幼儿对艺术的表达,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将游戏、比赛、展览三种模式相结合, 强强联手共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愿意动手动脑, 大胆想象, 自由创作, 从而提高自身的创造力。

1.游戏引导, 启发想象

伟大的教育家、儿童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他主张放手让孩子自己在游戏中掌握各项技能和学习各种知识, 并能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开展比赛, 激发创意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开展一些好玩的比赛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并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幼儿在比赛中, 情绪高涨, 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开展衍纸比赛, 让幼儿有一个学以致用的展示平台。在这个舞台上, 每位幼儿都会发挥独特的创造力, 将生活中的各个形象通过衍纸艺术表现出来。幼儿的创造来源于生活, 幼儿的创作又作用于生活, 用幼儿的衍纸作品来装饰我们的室内环境, 既美观又新颖。

3.节日展览, 呈现创作

节日装饰几乎是幼儿园最普遍的日常美术活动。儿童节、国庆节、新年往往是孩子们最为熟悉、兴奋的节日, 也是让幼儿大展身手的好时机。一条条彩色纸条就是孩子手中的好伙伴, 在孩子们手中转动、跳跃着。如, “红彤彤的年”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立体窗花的制作, 将一个个基础造型进行拼贴、黏合。将这些漂亮的窗花悬挂在我们活动室里, 过年的气氛一下子就有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教育建议中提道:“我们要为幼儿创设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 我们要借用多样化的渠道, 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 让幼儿在感受、体验艺术之美的同时, 激发幼儿动手探索衍纸的积极性, 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篇4: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多变的天气》教案

活动目标:

1.用别人能够理解的符号表示各种天气。

2.通过小组合作,设计表格“天气排行榜”,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活动准备:

1.课件《天气排行榜》。

2.白纸、彩笔、硬纸板等。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讨论

1.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提醒幼儿注意观察录像中表示天气的`标志。

2.教师:气象预报里说到了哪些天气?还有哪些天气没有说到?

请幼儿用标志把这些天气表示在黑板上。随后教师播放课件“天气的标志”作为一个总结。

3.请幼儿讨论:我最喜欢的天气是什么?最讨厌的天气是什么?说说理由。

二、设计天气排行榜

1.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分发白纸和彩笔。

2.教师:如果想知道你们小组里面最受欢迎的天气和最让人讨厌的天气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吗?

3.引导幼儿设计一个表格,统计在自己小组的情况,教师指导。

三、交流讨论

1.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将自己小组设计的表格给大家看,并解释自己小组画的天气标志,并说一说自己的统计方法(比如,一个一个地询问,或者报一个天气,请喜欢的人举手等等)的统计情况报告给大家:本小组最受欢迎的天气1、2、3名和最不受人欢迎的天气。

2.教师把四个小组的统计表格贴在黑板上,请大家评论哪个小组的表格好。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整个班级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天气计算出来。

延伸活动

1.与父母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不同气象的知识。

篇5: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多变的天气》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让幼儿初步了解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的道理。只是有的事物变的快很容易被我们发现。有的事物变得慢,不容易被发现。

2.人可以使事物发生改变,变成自己想要的事物。

3.激发幼儿探索事物“变化”的兴趣,体验变化所带来的.乐趣。以此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知道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道理。

教学难点:“变化”一词比较抽象,具有相对性。让幼儿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活动准备

幼儿各个时期的照片数张,水温计一个,冷热水各一杯【青蛙卵―小蝌蚪―青蛙】渐变图一张,四季变化图一张,【花开―花落】图一张

幼儿操作材料:手工纸、水彩笔、白纸、气球、橡皮泥、水温计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感悟自己的变化,知道自己是在不断变化的。

小结幼儿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引发幼儿讨论:以后自己还会不会变?诱导幼儿大胆想象自己将来的变化。

老师总结:人是在不断成长变化的。

2.感知自然界的变化

@天气温度、四季的变化

向幼儿出示四季变更图让幼儿讨论:一年四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里,小朋友穿的衣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时穿棉衣?有时穿单衣?这说明了什么变化?

@动植物的变化

A.出示【青蛙卵―小蝌蚪―青蛙】渐变图,让幼儿感悟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使幼儿体会动物成长中的变化。

B.出示【花开―花落】图,让幼儿讨论花会不会变?怎样变?可以问幼儿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让幼儿自由畅谈,教师加以引导。最后总结:世界万物都在变化之中,有的东西看不道它的变化是因为变的慢。有的东西能够很快发现是因为变化的快。

3.让幼儿知道人可以使事物发生变化。人是最聪明能干的。

A.让幼儿观察老师折纸,老师把一张手工纸折成了一条美丽的小鱼。通过老师使一张纸发生的变化,使幼儿乐意主动的进入到实际动手操作当中,也使自己身边的操作材料发生变化。让它们变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B.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各种材料,使这些材料发生变化。如可以用彩笔把一张白纸变成一张美丽的图画。把水温表分别放入冷热水中感受温度的变化。吹气球,气球会变大。可以将橡皮泥捏成不同的物品。让幼儿体验变化所带来的乐趣。

老师小结幼儿的发现,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总结人可以使事物发生变化。

4.教师讲解人们可以把一些事物发展成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例如人们用水利、电力发电。空调的发明可以让我们冬暖夏凉。利用太阳能人们研制出了太阳能热水器等等。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篇6: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多变的天气》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云的外形特征、形成及变化。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云,启发幼儿根据云的形状去想想他们像什么;

2.酒精灯1盏、烧杯1个,玻璃瓶每人一个,玻璃片每人1块,毛笔,火柴。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幼儿猜出后,让他们去讨论:云是怎么来的?

二、探索发现

1.教师动手实验

(1)将毛笔浸湿,在黑板上画画,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画渐渐看不见了。

(2)将放有冷水的烧杯放在燃烧的酒精等上,引导幼儿观察蒸发现象,让幼儿知道水烧开就形成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2.启发幼儿见过的“蒸发现象”。洗过的衣服在太阳下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水蒸气;江河里的水被太阳一晒也变成了水蒸气。

3.讨论:那么多的水蒸气都飞到哪儿去了?!.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飞到天空去了)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呢?

4.让幼儿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珠的现象。给幼儿桌前的玻璃瓶倒入开水,幼儿先观察水蒸气蒸发的现象,然后提醒幼儿摸一摸玻璃片,感觉其冷热,将玻璃片盖在瓶口上,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5.启发幼儿联想 地面上那么多的水蒸气正发到很冷的天空后会怎样?(变成许多小水珠)天上的水珠为什么没有立即掉下来?(引导幼儿观察玻璃片上的水珠。)它们已相互连在一起,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幼儿讨论)

三、云的形成水遇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蒸发到天空后遇到冷空气,变成了许多小水珠,越聚越多的小水珠沾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教学反思:

幼儿到了大班好奇心明显增强,他们喜欢在生活中发现,在玩中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针对本班幼儿的特点,我在设计《多变的云》这节活动时,注重“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自然想象,用浅显易懂的实验呈现给幼儿,虽然在实验的过程中,幼儿对云的形成认识还是很模糊,但是只要通过活动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保护他们这份积极探索的热情,就已经达到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了。在活动中,我班也有几个小朋友明显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可能是我的实验设计的有些单调,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成分,今后需要提前预设活动效果,避免出现幼儿被动参与的现象。

篇7:多变的天气

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 是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 对今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材结构:本节课由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三部分内容组成。所有内容都围绕身边的现象来展开。

3.教材特点:教材以生活中的天气为切入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 但又是有章可寻, 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现象和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 天气是七年级学生们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 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 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加之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 教学内容比较容易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的特点, 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 掌握未来天气的信息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 建立起对天气的理性认识, 初步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三、课标要求

1.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天气的含义, 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 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 学会运用形象记忆及应用记忆的方法识记地理知识。

(4) 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在模拟天气预报等活动中,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6) 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及空气质量状况。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设备, 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 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 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 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 熟悉常用天气符号, 认识卫星云图、空气质量日报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学以致用;通过对PM2.5的了解, 感受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难点: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六、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 以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 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学好地理大有用处, 增强学习兴趣, 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丰富课堂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学法分析

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八、教学程序设计

新课导入———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延伸拓展———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九、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电影《赤壁》“趁浓雾草船借箭”片段。引入大雾天气现象, 进入新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 展示学习目标

1.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 抢答热身

主题:“天气与人类”

规则:教师出示题目后, 学生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回答问题, 以速度最快的学生第一答案为准, 答对一题加5分。答错不扣分。

(三) 自主梳理 (5分钟)

学生自读课本P46-P52, 完成预习单作业。

要求:

1.自读课文独立完成;

2.给全班展示答案;

加分标准:3分钟内完成展示, 答案正确, 声音洪亮加10分,

教师点拨, 纠正展示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一

1.根据材料归纳天气的特点 (10分)

材料一:7月2日早晨5点, 天阴的很厉害, 5:30开始下起大雨, 而7:00天就晴了, 人们不愁上班需要打伞了, 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 7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一样善变。

材料二:一天, 小明骑自行车从学校回家, 学校的雨下的很大, 他想到家一定会被淋湿, 但到家时, 他却发现他家附近滴雨未降, 天空十分晴朗。

2.区别天气与气候 (10分)

3.课本P47活动第1题, 并说明理由或判断依据。 (20分)

学生展示答案, 其他小组质疑或纠错。

教师点拨, 并结合PPT小结天气的特点。

1.天气的两个重要特征:材料一说明,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变化______;

材料二说明, 同一时刻, 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______。

2.区别天气与气候

3.下面几句话中, 哪些是说天气的, 哪些是说气候的?

(1) 昆明四季如春 (气候)

(2)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天气)

(3) 明天大风降温 (天气)

(4) 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气候)

(四) 学习判读天气预报图

1.卫星云图。

教师出示课本P49图3.4卫星云图, 请同学们思考A、B两地的天气情况, 并说明理由。

2.播放微课, 学习用形象记忆法和分类记忆法记忆“天气符号”。

30秒快速记忆, 然后进行“记忆大比拼”。

规则:按组号顺序, 每组选一人回答一个天气符号5分, 每组可回答3个天气符号。

3.播放微课《风向标》, 学习风向标的组成及怎样判断风向和风力。

小组合作二

规则:挑选速度最快的小组全班展示, 准确判读, 答对一个加5分。

4.播放央视城市天气预报。

5.播放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歌晚唱》, 学生结合课本P50图3.6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 (2011年7月2日) , 同桌之间互相播报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天气情况, 正确播报一个城市加5分。

6.教师出示克拉玛依近期空气日报图, 学生结合课本P51图3.7 2011年2月26日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 判断克拉玛依空气质量状况, 并分析主要污染物。

7.播放PM 2.5科普视频, 了解其含义、来源及危害等。

(五) 教师结合板书, 课堂小结

(六) 当堂检测

要求:

1.独立完成;

2.组内统一答案;

3.选派1人上台给大家讲解。

加分标准:答案正确, 分析清晰有理, 加10分, 1处错误扣2分。

(七) 中考零距离

1.独立完成;

2.组内统一答案;

3.选派1人上台给大家讲解。

加分标准:答案正确, 分析清晰有理, 加10分, 1处错误扣2分。

(八) 板书设计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九) 附1:预习单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课程标准

1.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中考考点

1.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能看懂简单天气图。

2.天气多变的特点

三、自主梳理 (10分)

(一) 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描述天气。

2.天气是一个地区______里的大气状况, 它是______。

3.气候是一个地区______的天气平均状况, 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特征, 一般变化______。

(二)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4.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的情况。

5.风向风力:风向为风的______;风力为风的强弱, 共______级, 风级越______, 风力越强。

6.卫星云图的识别。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______, 绿色表示______, 蓝色表示______。

7.常用天气符号:

(三)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8.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_____数量有关, 用_____来表示。

9.清新的空气, 污染指数_____, 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 污染指数_____, 对人体有健康有害。

10.结合课本P51图3.7“2011年2月26日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乌鲁木齐的污染指数为_____, 空气质量级别_____, 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

附2:《初中新课程学案与能力培养》

一、小组讨论

1. (10分) 根据材料归纳天气的特点

材料一:7月2日早晨5点, 天阴的很厉害, 5:30开始下起大雨, 而7:00天就晴了, 人们不愁上班需要打伞了, 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 7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一样善变。

材料二:一天, 小明骑自行车从学校回家, 学校的雨下的很大, 他想到家一定会被淋湿, 但到家时, 他却发现他家附近滴雨未降, 天空十分晴朗。

材料一说明,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变化;

材料二说明, 同一时刻, 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

2. (10分) 结合预习单“自主梳理”第2、3题, 讨论天气与气候的异同。

3. (20分) 课本P47活动第1题, 并说明理由或判断依据。

二、当堂检测

1. (2009·新疆建设兵团) 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 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 ()

2. (2010·天津) 天津地区的树木、花草今年发芽有些晚, 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变化B.气温偏低

C.河流结冰D.降水增加

3. (2009·山东菏泽) 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进行的活动, 比较妥当的是 ()

4. (2009·江苏淮安) 下列图中的天气符号:表示阴转晴的天气是 ()

5. (2008·湖南常德) 下列语句中, 描述天气的是 ()

A.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B.秋高气爽, 水碧林红

C.常德夏季高温多雨

D.春暖花开, 草长莺飞

三、中考零距离

1. (2008·湖南益阳) 下列行为对空气质量没有影响的是 ()

A.秋收后, 村民把秸秆烧掉, 用秸秆灰肥田

B.城里的汽车越来越多, 尤其是私人汽车

C.许多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

D.电动摩托车的使用

2. (2008·湖南长沙) 下列天气状况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对应妥当的是 ()

A.沙尘漫天———在操场打篮球B.台风将至———捕鱼船队起航

C.久雨初晴———带儿童日光浴D.雷雨大作———在大树下避雨

3. (2008·浙江温州) 下表是2008年5月7日温州市部分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日报。从表中可知, 该日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A.南浦B.将军桥

C.状元D.黎明西路

4. (2008·江苏盐城)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 在该地区的卫星云图上有利于抗震救灾的颜色是 ()

A.蓝色B.白色C.绿色D.红色

5. (2008·广东韶关)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 我国南方各省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造成严重的损失。这次南方低温冰冻天气, 仅从1月25日~30日, 全国有3250个航班取消, 3350个航班延误。广州有100余万旅客滞留。说明这次灾害天气严重影响了 ()

A.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

C.军事训练D.交通运输

十、教学反思

天气是七年级学生们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 学生在小学时候学了一些地理基础知识, 再加上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每个学生都有对天气的生活体验, 教学内容比较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如:课堂导入部分借用电影《赤壁》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片段, 引入大雾天气现象;“天气与人类的关系”部分,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 以抢答赛的形式, 在紧张而活泼的气氛中, 明白天气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根据课程标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理念, 结合本节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设计了“自主梳理”、“小组合作”课堂环节, 引导和鼓励学生有效地自读课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 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如:“小组合作一”第3题, “下面几句话中, 哪些是说天气的, 哪些是说气候的?”学生展示不仅答案准确, 而且语言清晰准确, 判断理由充分。“小组合作二”, 风向标的判读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先通过微课《风向标》的学习, 再进行同桌或小组间的讨论、交流, 不断修正学习中的错误, 最后进行全班展示。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大胆质疑, 提出自己观点、看法, 达成预设的教学效果。

由于本节课中有大量常见的天气符号需要学生记忆, 引入学法指导的微课, 帮助学生学习形象记忆法和分类记忆法进行识记, 丰富了课程内容, 优化了课堂教学活动。

练习法是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设计“当堂检测”环节, 科学、适度地运用练习法,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促进学生地理技能的形成。由于时间比较紧张, 没有完全实现由学生讲

评。“中考零距离”第4题, 学生答案虽然做对了, 但是讲解不是很到位, 最后还是在教师的点拨下结束讲解。

小组课堂表现量化表, 是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记录, 可以起到一定的评价诊断和发展的作用。优胜小组、优胜个人的评选, 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最后评选出一个优胜小组, 总计得67分, 评选出一名优秀个人, 总计40分。

不足之处

担心课堂时间不够用, 在“抢答热身”环节,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完成, 部分学生受到地理学习基础较薄弱或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题目。要尊重学生差异, 本环节规则中应补充, “准确作答, 并说明判断依据或理由。”

“小组合作一”环节中, 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了讨论, 给全班展示第1题和第2题答案时, 学生只是讲解了答案, 没有进行分析, 学生展示效果略有影响, 稍有些遗憾。最后, 教师结合课件点拨, 对其进行了补充,

在学习过程中, 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是比较欠缺的。如:我在课堂上的即时评价语言比较单一, 导致鼓励性和指导性不够。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讲授是不能代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体验和实践;减少讲授所用的时间, 把课堂还给学生;增加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探究能力;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 可以集思广益, 相互启发, 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探索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并能锻炼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但是讨论法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 并且确保在每个讨论小组里至少有一或两名学生具备一定的阐述、论证技能。所以在学习小组地分配上, 按优 (A) 、良 (B) 、中 (C) 、差 (D和E) 合理搭配, 同时兼顾性别、视力、身高、特长等。

篇8: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多变的天气》教案

活动来源

新学期开始,给幼儿发新课本时老师们把捆书的绳子丢在一起,准备当废品处理掉。没想到孩子们看到以后,如获至宝,纷纷拿起绳子自发地在院子里玩了起来。有的把几根绳接在一起跳绳,有的两人一组翻绳;有的聚在一起说:“我的绳子硬,能变形”;有的说:“我的绳子颜色最漂亮”。任何一件看似平凡的物品,在孩子的眼中都是新奇的、有趣的、好玩的。尤其是大班幼儿,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动手欲望强,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因此,普普通通的几段绳子,对处于探究时期的孩子们却充满了吸引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索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其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围绕《多变的绳子》,引导幼儿展开了一系列创新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一物多玩的创新意识,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2.引导幼儿主动与同伴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想出更多新颖的玩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材质、颜色的绳子(粗、细、长、短、软、硬):毛线绳、麻绳、尼龙绳、棉线绳、纸绳、艺术绳、塑料绳、草绳等。

2.辅助材料:细铁丝、串珠、纸盒、鞋子、小桶、手编篮子、橡皮筋等。

活动过程

1.“花操”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花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吧!(师幼在音乐声中共同做“花操”,引入课题。)

2.扩散思维,相互交流。

师:说一说你们手中拿的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幼:我觉得这花是用五彩绳做成的。

幼:我的花是用各种塑料绳做成的。

幼:我的花是用彩纸搓成的绳子做成的。(幼儿互相说,个别说。)

师:你认为用绳子还能做什么呢?

幼:我会用塑料绳跳绳。

幼:我会用毛线编小辫子。

幼:我能用丝线穿手链。

幼:我觉得可以用这样的细线缝衣服。

(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质的绳子进行第一次操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作品,教师予以小结。)

3.创新想象,合作体验。

师:我们找自己的好朋友,两人或多人合作来玩这些绳子。看看谁能想出更好玩的玩法。

(引导幼儿共同合作,体验玩绳的乐趣,在合作中创新绳子的玩法,感受绳子的奇妙。比如:翻绳、花样跳绳、游戏拔河、钓鱼、捆送货物等。)

4.材料启迪,升华经验。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不同的材料,我们再动手做一做,看还能不能找出绳子更多的玩法?

(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分组,利用教师投放的各种辅助材料,自由操作玩绳,鼓励幼儿玩出与众不同的花样。)

师:你们来介绍一下这次又有什么新的发明吧!

幼:我们这一组的小朋友是把细铁丝这样一弯,缠绕上一些彩丝绳做成了头卡、发卡还有蝴蝶结。

幼:我们这一组的小朋友有的给鞋子系上鞋带,有的给小桶、小篮子都系上手提带了呢!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互相评价。)

5.逻辑分类,归纳整理。

师:今天,咱们小朋友制作出了这么多物品,真是让老师大开眼界。(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但是你们知道吗?这些物品都有他们自己的类别。比如:你们制作的“蝴蝶结”如果放在衣服或戴在头上就会让人觉得更漂亮,像这样的物品属于装饰品;像你们把铁丝围成圈缠绕上彩绳,制作出的呼啦圈和滚环等属于游戏用品;还有把纸盒缠绕上有松紧的绳子,做成的能弹出声音的古筝属于艺术品。

(引导幼儿依次找出所做物品哪些是装饰品,哪些是游戏用品和艺术品。)

6.概括总结,拓展知识。

教师总结绳子的用途,说明绳子的种类多、用途也很多。比如,毛线绳可以编织,做工艺品;艺术绳可以编中国结;麻绳可以捆绑东西;尼龙绳可以编织网袋;纸绳可以做手工艺品……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绳子,比如钢丝绳可以拉住桥面、吊集装箱等。那么还有哪些特殊的绳子呢?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呢?小朋友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网上或图书馆搜集一下关于这方面的资料!

教学反思

优点

1.选材生活化 《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索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本活动的内容、材料来源于生活,有效地利用了废旧资源――绳子。结合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教师不用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准备,但孩子们兴趣盎然,同时体验了合作的乐趣。

2.环境宽松化 整个活动注重每个孩子的参与、尝试,幼儿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经验升华。幼儿表现出了很好的合作意识。教师在活动中是材料的提供者、问题的观察者和探索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自主的探索氛围。幼儿充分体验了自主活动的乐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意识。

3.材料丰富化 本活动的材料――绳子,看似简单,其实蕴涵了丰富的内容。它的颜色、形状、材质都不同。我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绳子及一定的辅助材料,既避免了幼儿操作时的争抢,又提供了自主选择、探索的机会。

缺点

由于所准备的辅助材料有限及幼儿动手能力的限制,导致幼儿想创新的一些具有难度的物品未制作出来。今后在进行此类教学活动时,应尽量给幼儿提供充足的辅助材料,平时也要注重对孩子进行操作方面的练习,使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充分满足。

篇9:教案多变的天气

东宁二中:孙静

一、导入

播放动画《雷欧之歌》

从刚才的那首雷欧之歌里面,我们听到了很多词语,比如打雷,下雨,天冷,天热等,大家发现没有这几个词语其实都是对什么的描述? 生:天气

师:对,就是天气,那什么是天气呢?你能对天气下个定义吗?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什么是天气。翻开课本42页,看到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二、新授

师:同学们看天气预报吗? 生:看

师:为什么要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吗? 生:我们会知道第二天用不用带雨伞上学等(略)

师:一起做一下书上的练习题,巩固一下天气与我们的关系。

做完书上的课后练习之后,一起来总结一下(ppt)小总结:天气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着紧密的联系,了解这个知识点之后,我们来一起解决两个问题:我们要如何描述天气?天气有哪些特征?

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在屏幕上展示出一个牡丹江地区的文字天气预报,找同学来播报一下,在这里有几个是描述天气的词语?同学们会发现有晴、小雨、风、冷热。这些都是描述天气的词语,还有没有其他是描述天气的词语?总结一下(ppt)再回过头解决一下第二个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提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师:我们每天都收看天气预报吗?为什么不一个月看一次呢? 生:因为天气时刻都发生变化、天气是多变的。师:同学们见过哪些多变的天气? 生:(略)

师:还有哪些例子能说明多变?

生:天气预报都是每天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的,没有时间更长的。这些都是能证明天气是多变的。

总结天气的特征:多变的天气,指同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ppt)

师;想出能描述天气的词语有哪些? 生:风和日丽、暴风骤雨、阴雨绵绵等

师:老师说一个词语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描述天气的词语: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严寒。生1:不是(抢答)生2:是描述天气的

师:非常好,确实是描述天气的词语。那么,天气与气候的差别是什么呢?

总结:两点主要原因:

一、是否稳定

二、时间的长短

天气不稳定,是多变的;气候稳定,多年的平均状况。天气是描述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为了巩固这个知识点,一起来做一个练习,书上的活动题第一题,做完后找同学回答。

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学到了两个主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另一个是天气的特征是多变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来避免不利天气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呢?

生:看天气预报

师:收看天气预报有哪几种途径?

生:看电视、听广播、手机查询等等...... 师:这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什么呢? 生:电视天气预报

下面播放一个天气预报,大家在收看时思考一个问题:你想学习和了解哪些有关天气的知识? 收看之后

生:想知道天气预报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 生:卫星云图怎么看?

生:天气符号分别代表什么天气? 生:我也想尝试做一次天气预报员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一会这些内容大家都会学到 下面把这些问题总结一下(ppt)

分小组进行讨论,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第一组同学解决第一个问题——文字预报

第二组同学解决第二个问题——卫星云图 第三组同学解决第三个问题——天气符号 第四组同学尝试做一次天气预报员

现在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准备一下,一会找同学给大家讲解。(三分钟后)

第二组同学:在卫星云图上,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白色代表云区,白色越浓,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四组同学分别上前讲解,讲解之后老师给予表扬,并且补充一些遗漏的知识点。

总结:学习完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生:学习到了天气对我们的影响;天气的特征等等……

篇10:多变的天气教案[模版]

教学目标: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⑵学会判断卫星云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⑶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⑷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

2.城市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卫星云图中蓝色代表什么?绿色代表什么?白色代表什么?云层越厚的区域会出现什么情况? 导入新课

展示:全家总动员看天气预报的图片与天气预报的伴奏曲 师:国学们猜猜这一家子人,围坐的电视机前在做什么呢? 生: 师:看到了熟悉的场景与音乐,让我们想了每天七点半的天气预报。那我们也来一起收看天气预报吧!播放天气预报的视频

师:你们知道天气预报员为什么能准确预报出各大城市的天气状况呢? 生:

师:我们可以看到视频中的符号,我们称之为天气符号。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常用的天气符号。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P46.师:课文中总共展示了十六种天气符号,我们一起来学习。请同学们一起看投影仪。展示:十六种常用的天气符号

师讲解:

活动1: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桌与同桌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学习。考考你1:

给出十六种天气符号的图片,要求学生说出每种符号的天气情况。考考你2.将天气符号拖动到相对应的图片当中。活动2:生活小提示

展示两张天气图片,如果出现下列天气状况。你要怎么办呢? 生:

篇11:大班科学教案《天气预报》

1、让幼儿对天气预报感兴趣。

2、教会幼儿形象地记录气象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事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收看每日的天气预报。

2、录有天气预报的磁带一盒。

3、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气象。

带领孩子到户外观察天气,让幼儿议议、讲讲今日的天气情况。

二、学习听天气预报。

1、(放天气预报的录音)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今天天气怎么样?

2、你们还在哪里听到过天气预报?(电视、广播……)

3、你们在哪里看见过天气预报?

4、为什么电台、电视台、各类报纸每天要进行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对天气情况的一

种预测,使大家知道今、明两天或更长时间天气情况,有利于我们安排工作和生活,预防自然灾害。如:天气通报说有雨,就不要把衣服晾晒在外,出门要带雨具)

5、天气预报还可以提醒我们注意什么?(如:0oC以下时做好防冻保暖工作;36oC以上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有雾和风暴时,船和飞机要停航)

三、学会看天气符号。

四、学习记录气象

1、平时,我们看到过哪些天气现象?

2、我们可以用什么图案来表示这些天气现象呢?启发孩子动脑筋画出表示各种天气的图

案。

3、集体观看孩子们设计的气象图案,确定几个较规范的图式符号供幼儿在今后的记录

活动中选用。

4、请幼儿画出表示今日天气的图式符号。

篇12:大班科学活动《天气预报》

1.认识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

2.知道天气变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点: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天气预报视屏、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题:

1.猜一猜你听到的是什么电视节目音乐?

2.说说自己对天气预报的了解。

①你平时看天气预报吗?

②你从天气预报中知道了一些什么?

(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二、了解天气预报内容:

1.出示代表不同天气情况的图标,认认说说各种常见的天气符号。

小结各种天气情况:晴、多云、阴、雨、雪等。

2.欣赏视频天气预报,说说天气预报中说了些什么?

3.气象预报员是怎么预报天气的,他先说了什么再说了些什么?

4.模仿气象预报员,学报城市天气预报

三、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天气配对(出示图片,有晒衣服、穿雨衣出行、堆雪人)“从图片上看到些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天气?”

篇13:多变的天气教案(第一课时)

许昌市第一中学 高晓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天气的含义,能说出天气的特点,会辨认常用天气符号。技能目标: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天气”这一术语,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学习,感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并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本节课的主题多变的天气联系到人生,并结合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进而使学生受到抗挫折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学会看天气预报。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设计理念: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并用所学知识服务于自己的生活。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性学习(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也因此有不少人认为诸葛亮料事如神能呼风唤雨,诸葛亮真的能呼风唤雨吗?

生:答略。

师: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知识渊博,他肯定了解多变的天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多变的天气》。

【讲授新课】

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现在的天气吗? 生:答略。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在描述天气时,通常要说明阴晴状况、气温高低、风力的大小等要素。我们刚才所说的天气都是近期的天气状况,一星期前的天气和现在一样吗?三个月前和现在一样吗? 生:答略。

师:由此可见天气反映的时间长还是短呢? 生:答略。

师简单归纳后强调天气所反映的时间短,是经常变化的。

师:同学们再来思考刚才咱们所描述的天气是哪里的天气?换个地方,比如北京还是这样的天气吗?上海呢?

生:答略。

师:由此可见咱们刚才描述的天气是咱们这儿一个地方的天气,而不是其它更多地方的天气,所说的区域范围比较小。

提问:我们在路上行走时,可能这边正下着瓢泼大雨,到了前边却是滴雨未下。这说明了什么?

生:答略。

师归纳:由此可见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师:通过咱们刚才的描述,什么是天气呢?谁来概括一下? 生:答略。

课件出示: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方面的大气状况。天气有哪些特征?请各组同学在一起讨论归纳天气有哪些特征。师:鼓励性评价并小结。

多媒体展示天气的特点:反映的时间短;变化快;同一时刻,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不同。

师:天气有短时间内多变的特点,它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影响吗? 生:答略。

师:我们刚才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现在我们试着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假如你是农民、司机、游客、船长或是飞行员„„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你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

学生:回答,谈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感受,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教师:总结一下,天气对人类哪些方面有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承转:有利的天气对我们来说很有利,不利的天气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甚至有的天气还是灾害性的,比如冰雹、台风、暴雪等,像今年年初南方的大雪天气使南方地区大面积受灾,交通通讯中断,经济损失非常严重。那么,事先怎么做才能把不利的天气对我们的不利影响或是危害降到最低呢?

学生回答: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过渡:提前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我们就能够预知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我们就可以及早做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的危害。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呢?

学生畅所欲言。

师:我们得到天气预报的信息很容易,天气预报的制作容易吗?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国家气象中心参观学习,看看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课件出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相关图片,了解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师根据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图,用简短的话语概括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气象观测——卫星接收——计算机加工——专家分析——制作天气预报。

小结:电视天气预报的制作是相当复杂的,一则天气预报的制作是通过我国数万气象工作者甚至全世界气象工作者共同合作才完成的,凝结了许多人的心血和智慧。

过渡:我们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有很多,哪一个是最主要、最常见、对我们的影响最大的呢?

学生齐答:电视天气预报。

教师:在各种媒体的天气预报中,电视天气预报是最常见的,坐在电视机前,足不出户而尽观四海风云,主持人三言两语指点江山云雨,轻松自如。同学们每天都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吗?

生答略。

多媒体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录象。提醒同学们仔细观看。

提问:预报节目的开始时预报员背后最先出现的是一幅什么画面? 生答略。

课件出示卫星云图。

问:卫星云图中不同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学生分析图中哪些范围是阴天或有雨,哪些范围可能是晴天。课件出示动态卫星云图。

师:把多张卫星云图拼起来,我们就可以得到动态的卫星云图。从动态的卫星云图上我们就能看到云大概朝哪个方向移动,从而得出天气预报结论。

承转:在天气预报的最后是城市天气预报图,但是在图上并不直接说明各城市的阴晴等,而是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各地的天气状况,那是天气符号,要想看懂电视天气预报,还应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难点。

师:课件出示常用天气预报符号。问:你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吗?

记忆比赛:一分钟,看谁记得又快又准。(指导读图:大家可以把天气符号分组记忆。)之后出示常用天气预报符号让学生抢答。

师:接下来我们还得识别风向,提问:从北边刮来一阵风是北风还是南风? 生答略。

师小结:从北边刮来一阵风是就是北风,风向就是风的来向。课件出示四级西风的符号提问:这个符号你认识吗?

师:解释其含义。风的符号有两部分组成,长的叫风杆,短的叫风尾,风尾用来表示风力的大小,一道风尾表示二级风,两道表示四级风,三道表示六级风,级数越高风力就越强。

那么8—12级风怎么表示呢?用风旗来表示8-12级风。)

有了这些知识储备,接下来我们再进行小组合作,来完成本节最严峻的挑战: 课件出示 【课堂小结】

回忆我们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 生答后师评价小结。【反馈练习】 课件出示反馈习题。

承转过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天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但是人类活动会对天气产生影响吗?

生答略。【布置作业】

课后探究:人类活动会对天气产生那些影响? 结束语:

篇14: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多变的天气》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难点:识别卫星云图。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复习一:

问题

1、天气和气候区别 问题

2、天气和气候的语言描述。

问题

3、在日常生活中的你是怎么谈论天气的呢?(学生讨论,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描述现在的天气。例如: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昨天的天气呢?)

师小结:描述天气就是描述该地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沙尘暴等天气状况。它是短时间内的,可以时刻变化的。

做一做:找出下列描述属于天气的?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明白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天气和气候的特点。

复习二:天气的影响

那我们为什么还经常谈论天气呢?那是因为天气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会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

出示几组图片并且观看视频,让学生明白天气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归纳:天气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还影响到了农业、交通、军事等。由此可见,天气的变化能引起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所以,我们才很关心天气情况。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及早作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的危害。【讲授新课】 讨论活动:天气预报

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通常的方法是什么?(电视、网络、电话、广播、农谚、报纸、看云识天气。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收看天气预报)。播放视频:天气预报

(承转)如果没有这位预报员,电视上出现卫星云图和符号,你能看明白吗? 教师讲解:卫星云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意思不同,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课件展示常用的天气符号图 【学生活动】

1、找不同:将上述常用的天气符号分成四组,找出每组内各个天气符号之间的不同点,以便于学生识记天气符号的含义。

2、课堂活动一:挑战一下自己的记忆力吧。

3、课堂活动二:尝试做一名天气预报员。

4、课堂练习:不同天气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

(承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每天关心天气状况外,对空气质量状况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要求重点城市必须播报每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大家看看以前的蓝天白云,在看看还适用于现在的天空吗? 图片展示: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自主探究式学习】

学生阅读课本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图,回答多媒体上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空气污染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影响健康、影响农作物产量、酸雨腐蚀金属。

问题二:空气污染源有哪些?

学生:燃烧秸秆、汽车尾气、烧煤做饭、取暖、工厂废气。

问题三:如何防止空气污染

学生: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减少使用煤做燃料、工厂废气达标排放、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小结: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知识点:

1、区分天气和气候

2、学会阅读天气预报

上一篇:清洁生产审核主要步骤下一篇:网络广告现状以及监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