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自己人策划浅谈企业品牌网站建设

2024-08-16

梧州自己人策划浅谈企业品牌网站建设(通用10篇)

篇1:梧州自己人策划浅谈企业品牌网站建设

自己人策划浅谈品牌建设

写此篇文章之前无意中在电视上看见央视记者采访李宁的画面,联想到李宁运动糸列产品,他开始是体操队运动员,他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先后摘取十四项世界冠军,赢得一百多枚金牌,在后来就有了李宁运动产品等一系列相关的热卖产品,这就是品牌效应。也可以完全理解成品牌魅力,因李宁的个人魅力而给他自己的企业创造了核心的品牌价值和利润。在这里自己人策划与大家一起分享浅谈下如何理解品牌建设!

一个国家民族的魅力,得益于它悠久深远的历史文化和对整个世界的吸引力、影响力;一个人的魅力,得益于他的智慧、品德、才华及其传奇经历。正如古人所言,“罗马不是一夜间修建起来的”,对于企业来说,品牌魅力的形成,当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有着一个长期的逐步创建过程。其实很多时候广告只是品牌宣传手段的其中一种,一个好的案例,一个客户的口头推荐,比广播车在街上喊3天3夜都好。口碑,信誉,才是每个做品牌企业的揽客法宝,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真正的有回头客。好的文化,良好的口碑,不错的理念,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因素。

自己人策划在不断朝着服务引领前端,技术引领前端的企业愿景努力奋斗和拼搏,八年来,梧州市自己人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最全面、周到、专业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专注于高品质品牌梧州网站建设及程序开发、梧州网站营销推广等现代信息服务,旗下拥有梧州网络公司官网:

http://和梧州网站建设官网:http://,截止至2011年底自己人策划服务的客户已突破1500余家。并已经成为梧州地区较具规模和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服务商。

产品是品牌的实体。所有成功的品牌都依据产品来支撑,品牌必须建立牢固的产品基础。高品质的产品是品牌的本质。名牌从来都以优质为基础,品质是企业创名牌的根本,是使顾客产生信任感和追随的最直接原因。自己人策划多年的品牌梧州网站策划、设计、制作经验,企业网站建设将传统品牌与网络品牌相结合,为客户打造全新的视觉,使客户品牌在各个平台上的应用实现一体化,品牌形象一至、统一;采用Flash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以最时尚的视觉表现力为客户产品进行表现,展现品牌的魅力;利用互联网降低营销成本,推广客户品牌,快速获取客户资源并占有市场,建立自己的网络品牌;自己人策划建立了一套完整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让客户的梧州网站得到全方位售后服务,从而带来实际价值。

顾客是产品成败的唯一检验者,产品质量作为满足顾客需求的表现要考虑顾客的实际需要。因此,自己人策划根据客户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从战略的角度为其量身定制不同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并对后期管理进行科学的管理,以解决在商业与形象沟通上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自己人策划以其独到的策略见解、创作品牌感官设计优势,创造出具有独特价值和市场持续竞争力的品牌官方梧州网站平台,并协助各大企业创建具有全球价值的国际品牌!让品牌魅力通过互联网久而不衰!

篇2:梧州自己人策划浅谈企业品牌网站建设

1、让网站为营销服务

品牌网站的实用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建立网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进行产品及企业本身的宣传。若网站只是为某个客户服务,那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是远远不够,失去了建网站的意义。因此除了已有客户外,还要大量地吸引社会上的其他受众浏览、使用这一网站 ,以形成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2、个性源于细节

互联网的最大魅力就是充满个性,每个人上网都可以直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企业的品牌网站更应充分发挥这一特点,特别是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一个毫无个性的网站根本无法与竞争对手相区分,有的甚至是在损害品牌形象,

3、技术保证品质

技术是一种网站建设实施的手段,先进的技术能够保证将所要传达的信息完美地表现。技术在于运用,如何在适当的地方运用合适的技术是网站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在网站网站代码的编写方面,更需要顶级的技术支持。一个简捷、标准的代码,不仅有利于网站建设时的架构完整,更方便于后期的整合于修改。

4、架构显示专业

一个网站的架构就像一个人的骨骼,光鲜的外表自然重要,但骨骼不齐整也会直接影响着品牌的气质,决定受众对品牌是否专业的认同感。同时,网站结构对搜索引擎优化(SEO)及网站营销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5、可持续性发展

篇3:梧州自己人策划浅谈企业品牌网站建设

一家企业, 不管你是什么行业, 不管你做什么产品, 是否做品牌建设, 是关系到该企业能否健康发展或能否做成中国及世界级著名企业的大事。所以, 品牌建设对企业来说, 不是做不做的问题, 而是怎样做的问题。纵观国际国内成功的著名企业, 无一不是在品牌的建设和打造上做得非常出色的。

企业的品牌建设, 由内部品牌建设和外部品牌建设两部分构成。换一句话说, 内部品牌代表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外部品牌建设则代表企业在行业中、在社会上、在亿万消费者心目中的整体形象。

从本质上讲, 内部品牌建设得如何, 代表一个企业自身的素质;外部品牌建设得如何, 则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经济效益和企业生存的前景。一个企业, 它的内部品牌建设和外部品牌建设既是密切相关, 又是各自独立的。所以,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 启动打造品牌工程, 一定要两手抓。只有做到理念清晰、目标明确、内外兼修, 才能做好品牌建设这项工作。

内部品牌建设的内涵包括以下内容:人才队伍的建设;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建立;企业文化的建设。

首先, 人才队伍又包括技术开发团队、市场营销团队和企业管理团队;还包括产品研发能力的拥有、市场开拓能力的拥有等诸多因素。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整体品牌建设的核心。没有了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核心, 企业管理就是一句空话。

其二, 规章制度的建设, 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是保证企业按照规范化、科学化、细节化、人性化的目标迈进的第一步, 是约束企业的每一个人的工作行为准则。它包括企业的各项管理认证、质量管理内容、质量评级的申报、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五S及七S管理、品牌积累资料的准备等。

企业识别系统的建立, 包括:MI (理念识别) 、BI (行为识别) 、VI (识觉识别) , 还包括QI (质量识别) 、AI (管理识别) 、PI (员工识别) 、SI (营销识别等) 。

企业的MI理念识别系统代表了企业的战略发展追求, 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规定的基本思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它主导和规定了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及发展方向, 它是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部分。

其三, 企业文化建设, 是关系到企业软实力的积累和打造, 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培育等无形资产的拥有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 包含企业内刊的创办、公司员工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文化、体育等业余活动的开展、节假日的活动安排、公司员工困难的帮扶机制等。这些关系到员工的精神生活内容的都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

一家创业初期的中小型企业, 刚开始时各项管理工作都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这时, 就要抓基础管理工作。如企业理念、企业宗旨的选择和确定, 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建立, 员工技术技能的培训, 员工的困难的帮助, 生产机制的形成等。内部品牌建设中最重要的核心内涵就是做内功, 做好功课。俗话说, 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把企业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好了, 理顺了, 才有条件和能力向外展示你的品牌影响力, 才具备了做外部品牌建设的前提。

当年, 深圳创维-RGB公司在中方法人代表总经理丁凯的领导下, 建立了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体制。包括图书室、篮球、棋类及节假日的郊游、爬山、文娱活动、员工生日聚会。特别是在大年三十晚上, 丁凯放弃了与家人一起过年的乐趣, 到公司和留守员工一起包饺子, 让留守员工们的心里热乎乎的。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 丁总能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体贴, 使企业充满着一种家庭般的亲切氛围。这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之所在, 是产生凝具力的源泉之所在。

2 关于企业的外部品牌建设

一个企业, 只有内部品牌建设工作做好了, 才具备了开始外部品牌建设的条件。当然, 品牌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也可以内部品牌建设和外部品牌建设同步进行。

外部品牌的内涵则包括企业的知名度、企业形象、产品知名度、产品质量、市场销售网络、售后服务水平、企业和产品在消费者中的美誉度等诸多要素。可别小看了这些, 它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经济效益和能否生存的大事。

对一个人而言, 他有名声、形象、自尊、荣誉感等。对一个企业而言, 道理也是一样的。外部品牌建设就是定位、营造企业的形象、自尊、荣誉感、归属感、自豪感等要素。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 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都是有共性的。国家有形象问题, 个人有形象问题, 企业也有形象问题。不管是国家、个人还是企业, 如果没了形象, 就一定难以在世界上立足。

企业的外部品牌建设包括以下内容:企业形象与产品质量;企业与产品的知名度;科技创新即新产品推出上市的速度;市场开拓能力即市场网络建设;产品广告的策划与投放能力;行业峰会、研讨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的能力;危机公关的能力;与媒体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其一, 企业的品牌形象就是企业的外部形象, 它包含了企业的声誉、口碑、有无不好负面新闻影响等。

其二, 企业的知名度。包括产品的知名度、产品在消费者眼中的知名度、美誉度 (口碑, 即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就喜欢买这个产品) 等。

其三, 科技开发的能力。科技创新的能力可以从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周期中看出, 长期没有新品推出就意味着开发能力低下, 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美誉度的。

其四, 市场销售网络的建设发展速度、市场份额是否稳定增长等, 可证明市场开拓能力的强弱, 关系到企业的效益。

其五, 产品广告的策划及投放是否经典, 是否具有人性化, 是否有号召力, 是否有深度内涵, 是否吸引眼球等, 都标志着品牌的代表内涵, 即企业和产品的形象。

其六, 对于某一事件策划一个行业论坛及研讨会, 这对于企业而言, 是提升其整体形象的层次, 学习高层次的企业管理经验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讲, 大中型公司才有实力参与此类活动。

其七, 危机公关能力, 是在企业遇到危机时的一种自保自救的能力。已有许多企业随着掌舵人出现意外变数而随之也一蹶不振, 进而慢慢消失。比如三株、科龙、巨人等。2004年11月, 创维老板黄宏生被香港廉政公署以挪用巨额公款罪名突然逮捕, 继而引致创维公司面临一场空前的危机。但以创维董事长张学斌为首的领导层, 迅速采取措施, 组织传播媒体、银行、供应商和市场代理商在媒体上发表联合声明, 一致支持创维公司。迅速化解了这场危机, 使这场危机公关成为一个经典案例。

其八, 在外部品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传播媒体都是一个可以全天候参与的要素, 这是由它的功能和特性决定的。因为, 企业的外部品牌建设和打造, 就是需要向外部世界和空间传达大量的信息, 传达企业的理念、产品理念、质量理念、服务理念、新品性能及所有能引起消费者关注的信息等诸多的要素。

3 企业内部品牌和外部品牌建设的关系

企业做品牌建设, 分为内部品牌建设和外部品牌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紧密相连、互为补充、互为影响的。犹如医学上的西医重治表, 中医重治本。必须要标本兼治、内外兼修,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个企业要想出名, 要想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程度, 必需与媒体合作, 借助媒体平台的传播渠道, 将本企业的各种信息传播出去, 以达到广而告之的效果, 这就是做品牌要解决的课题。做软性广告, 不但是一种合情合理, 而且还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假如你在某一天的早上, 突然看到某一个影响很大的报纸比如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在某一版的显著位置刊发了某企业开发出一个新产品的新闻, 你一定印象很深刻。这些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站等传播媒体就是企业外部品牌建设的最好媒介和平台, 也是企业与市场接轨, 向亿万潜在的消费者传递信息的最好渠道。这里要注意的是, 企业在做外部品牌建设时, 一定不能忽视了内部品牌的建设工作。因为外部品牌建设向外传播的都是好的信息, 如果你的企业内部品牌建设没做到位, 那么, 必定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

综上所述, 广告的策划与投入 (灯箱、路牌、楼盘等) , 品牌媒体 (中央国家级、省会级、地市级) 的宣传与合作, 品牌形象代言人的选择与邀请合作, 新产品推出的造势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捐助与慈善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行业主题研讨、论坛、峰会的赞助策划与组织, 还有借势造势的事件策划等等, 均属于外部品牌建设的范筹。邀请名人做品牌形象代言人, 投入较大, 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做不起。只有“软性新闻, 即隐性新闻”这种方式是效果最好的广告宣传, 它把广告所要表达的信息以新闻的形式表达出来了, 相比于硬性广告, 它具有版面空间大, 文字有深度, 有大量的机会传达企业理念和企业宗旨。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只有高投入才有高回报。诸如:TCL、创维、康佳、三星、宝洁、松下、海尔、勤上、长虹、LG、德赛等许多国际国内的企业, 都是通过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建设之路, 花大力气搞好了品牌建设, 才走上了今天的成功之路的。

摘要:品牌建设,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其意义之重大, 不亚于企业之生命。一个企业, 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不但它永无出头之日, 而且, 是难以在腥风血雨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存活的。企业的品牌建设由内部品牌和外部品牌两部分构成, 内部品牌是企业的躯体, 而品牌建设就是赋于这个躯体以生命, 使它有血管、肌肉、五脏六腑、神经和灵魂, 使这个企业鲜活起来。外部品牌则是这个企业的外部形象、自尊、荣誉、影响力、自豪感、归属感。只有一个鲜活的、强健的、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企业才有可能在充满荆棘的前进道路立于不败之地。

篇4:梧州自己人策划浅谈企业品牌网站建设

【关键词】 现代企业 培育发展 品牌

1.今天,中国企业对于品牌的认识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在中国市场上也出現了真正意义上的为消费者所认同接受的知名品牌,但遗憾的是这只是少数,在我们企业的品牌经营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问题:

1.1品牌认识的落后。品牌是什么?这样一个简单、重要而又基本的问题,在很多中国企业的“品牌认识”中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品牌的核心内涵是要传递给消费者核心利益,是企业针对消费者的市场承诺。消费者为什么要选用A品牌而不是B品牌?就是因为A品牌的核心利益更多体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如“森达皮鞋”的品牌内涵是舒适、耐穿,这与那些对舒适高度敏感的消费者的利益感点相吻合,从而促使消费者在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森达皮鞋”品牌认识。而反观国内很多品牌,核心利益模糊,市场承诺空洞,品牌定位虚置。长期以来,对企业品牌认识欠缺,误认为品牌就是商标,品牌等于产品,品牌形象等于商品外包装,品牌的核心利益等于价格等等,具有鲜明不成熟品牌认识特征的品牌观成为众多企业开展品牌建设的指南。短视、急功近利、浅薄充斥着许多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过程。不纠正品牌认识中的错误观念,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将走不出一条光明大道。

1.2品牌的维护不到位。品牌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品牌的成长、壮大就像一棵小树一样,需要企业正确的有力的呵护(维护)。“重利用,轻维护”是目前品牌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品牌维护更多停留在表层上,如对品牌标识的维护等。这很重要,但这并不是品牌维护的全部。品牌的维护包括品牌的形式维护、内涵维护、子品牌与主品牌的关系维护、品牌的健康维护等方面。很多企业要么是缺乏品牌维护的理念,过多的将目光盯在产品经销渠道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方面,而仅把品牌作为一个武器加以利用,停留在战术层次的品牌理解阶段;要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如何进行品牌维护。

1.3品牌被贱卖。品牌具有价值,不仅是因为精致的广告,也不是因为美观的外表,更不是政府的指定。品牌包括质量、形象、广告、管理特色所糅合成的一种理想和象征,是一种能够代表文化趋向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别感受的暗示。对于商家最重要的是品牌能够带来利润。品牌代表着优质优价,品牌和价格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创品牌和靠价格都是盈利手段,需要一种协调的整合来同步运用,这样才能两不误。一些知名品牌的适当折扣是十分吸引人的,一些品牌在众人皆折我不折的动作中也暗表了品牌的高贵。

每逢节假日各大小商场、超市都会借假日黄金时机,大肆举办各类促销活动,借以吸引住顾客的眼球,留住顾客的脚步,更多地留下顾客的钞票。诚然,花样百出的促销确实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带动了消费市场的流通,可一味地希望通过促销来提升市场销售额,不但会扰乱厂家自己的区域价格,更容易导致厂家很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点品牌资产,在不当的促销方式中一同被贱卖了,为了一些短期利益,又在不停地糟蹋着品牌,其结果使我国不少企业的品牌创建和品牌资产的维护形同虚设。目前情况来看,对我围企业品牌资产危害最大的就是没有节制的促销和由此带来“价格战”。从眼前利益看,价格促销虽然销售额上升,但对长远利益看,销售额的影响不大,甚至有负面影响,而且,还会严重损害企业品牌资产,从而使企业长期的销售量失去基础和保障。

1.4品牌被合资干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知名品牌大多集中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企业由于体制的原因大多经营效益欠佳,在外企大举进攻的背景下,迫切希望通过合资能够摆脱困境,而各地政府把吸引外资作为提高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希望通过合资搞活当地经济,他们积极地推进大批国有企业和外资合作。合资企业表面看,就是各具优势的企业间通过合作能够获得更多利润,使企业做大做强。因此,双方无不想利用合作的平台把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而能否达到自己的目的取决于各方在合资企业中的掌控权。本土企业在合资时往往占有股份低于外企,因此丧失了决策管理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品牌慢慢流失而无可奈何。跨国公司在合资初期获得了较高比例股份,在随后的合作中又不断地通过增资扩投来稀释中方股份,在掌握公司管理权后,通过降价、提价等方式,把本土合资品牌一个个地干掉。如,美加净在合资前每年的销售数量是6000万,出口量全国第一,而合资后的销售数量下降到2000万。合资公司几乎没有在品牌推广上有任何投入,反而为了提高其销量赚取更多的利润,还不惜采取了降价的方式,严重地损害了品牌形象。还有北京熊猫洗衣粉原来是个中低档品牌,宝洁公司合资后却提高价格,使老顾客因为感觉价高而选择其它品牌。

2.随着竞争的广度、深度、力度的不断加强,中国企业对于品牌的认知与理解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在中国市场上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为消费者所认同、接受的知名品牌,但遗憾的是,这只是少数,在中国企业品牌的建设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2.1提高品牌认知度。品牌显然为消费者和公司都带来好处。现在,问题是品牌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将一种产品品牌化,尽管公司的经营活动为品牌产生提供了原动力,但品牌是一个认知的实体,它源自现实,同时也反映了消费者的认知。要将一种产品品牌化,必须告诉消费者这个产品一个名字,这个产品是做什么的,消费者为什么要注重它,帮助消费者建立起对产品的认知度,使消费者明确自己的决策。

2.2维护品牌加大投入。一个品牌只有不断得到对它的投资才能变得强大,一个名牌也只有持续地得到对它的投资才会长盛不衰。对品牌的投资主要用于与品牌有关的广告和对品牌的管理。TCL公司以韩国明星金喜善为代言人推出的“中国手机新形象”广告,2001年的品牌推广费是7000万元。对于一个名牌产品,每年品牌维护费至少3000万元。由于资金这一原因,许多企业对品牌维护显得无能为力。没有资金做不好品牌,有了资金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对品牌

进行再投资。

2.3合资中保持品牌。通过几年的探索,中国企业家们对合资认识已经变得十分成熟,不控股,不整体合资,不放弃管理权等已经成为本土企业合作谈判的基本底线。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品牌发展战略,只有品牌才是安身立命的本钱,把自己的名牌做大做强,使它立于不败之地。

2.4要不断创新品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及时满足变化的客户需求,才能保持在激烈竞争中的市场地位,提高品牌竞争力。

企业要以以下几方面着眼于加强品牌的开拓创新:①技术创新。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客观上要求企业从品质、功能、款式、包装、服务等方面不断地充实品牌的内涵,使消费者从购物到使用中体验到品牌产品的增值价值。②体制创新。在我国品牌价值评估中,名列前茅的相当数量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体制是领导班子不稳定,缺乏长期行为等情况,要增强管理制度的持续性和战略运营一贯性,进而使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成为长期一贯的企业目标。

2.5开拓品牌新市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步伐的深入,我国将有愈来愈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持续开辟国外市场是保持品牌成长的有利手段。品牌打入国外市场要本土化,产品的设计、制造、营销都做到当地化,以保持产品具有真正的竞争力。通过融资、融智。融文化,创本土名牌,创国际的市场美誉度、信任度,才能使品牌保持经久不衰的发展。

篇5:浅谈中国企业品牌建设

品牌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还是提升企业形象,培养顾客忠诚度,打造企业品牌是企业取信于社会公众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基本原则。

1 中国企业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和问题

在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中国企业往往与低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划等号,产品牌子不响,价值无法提高,利润回报低,企业也很难做大做强。总体来说我国企业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1 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识淡薄。

由于中国企业接触品牌概念时间不长,企业在品牌方面还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如:商标注册不及时。通过商标专用权的确立、转让、争议仲裁等法律程序,保护商标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质量,维护商标信誉。商标注册不及时,就容易发生抢注问题如日本企业抢注了我国的“同仁堂”、“狗不理”等;不少企业把建立品牌看作是一个短期行为,凭借铺天盖地的广告倾泄,赢得了销售额的增长片面,追求销量的结果往往导致对品牌其它要素如: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品牌联想等的建设视而不见,最终导致品牌的崩溃。纵观一些成功的品牌,不仅注重销量,更注重建立一个永续经营的品牌,甚至在某些时候,销量是次要的,品牌的建立才是最重要的。

1.2 定位缺乏定力,品牌诉求一变再变。

准确、清晰、具有差异化的品牌价值确定以后,企业必须以非凡的定力去坚持,让品牌的每一次营销活动、每一分广告费都为品牌作加法,起到向消费者传达核心价值或提示消费者联想到核心价值的作用。久而久之,核心价值就会在消费者大脑中烙下深深的烙印,并成为品牌对消费者最有感染力的内涵。宝洁广告的奥秘就在于品牌核心价值的精确定位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如舒肤佳的核心价值是“有效去除细菌、保持家人健康”,多年来电视广告换了几个,但广告主题除了“除菌”还是“除菌”。

1.3 企业品牌定位缺乏文化内涵。

品牌的活力是建立在消费者的这种文化品位认同满足的基础上。某种程度上来讲,品牌的文化内涵正是商家召唤消费者、与消费者对话的媒体,消费者通过对品牌文化的欣赏而获得进入一种文化氛围的满足。纵观国内的一些企业,大都缺乏穿透力强品牌文化,有的甚至根本谈不上品牌文化。

1.4 技术创新力度不够。

美国兰德公司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有政治独立。”对品牌来说也是如此。自主创新是自主品牌创立及其价值提升的主要源泉。只有以领先的自主技术、领先的自主标准,才能创造出领先的自主品牌。

2 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对策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品牌战略的成熟,市场竞争使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品牌能像“可口可乐”、“雀巢”、“耐克”那样著名,这些在世界市场上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国际知名品牌,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除因为这些企业有先进的技术、一流的质量等作为后盾以外,它们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注重品牌战略的运用,其品牌战略也得到了系统地实施。那么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之路又将何去何从呢?结合中国中小型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跨国企业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小型企业的品牌建设:

2.1 提高认识,强化企业品牌建设意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必须靠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归根结底靠的是品牌竞争力。宝洁公司在世界上180个国家都有忠实消费者,他在设计品牌的时候非常注重创新,旗下拥有几十个不同的知名品牌,因此企业想要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占据市场的主动权,就必须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以高度的紧迫感实施和推进品牌发展。

2.2 形成独有的企业品牌文化。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不仅选择产品的质量和良好的服务,同时也选择了其独特的文化品位。现在市场,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产品的4S内容相对同质化,因此在创造品牌时应更注重文化内涵,利用强有力的文化冲击力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2.3 寻求清晰的品牌定位。

只有品牌定位明确,个性鲜明,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消费层,众所周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饮料市场无可争议的顶尖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许多新品牌无数次进攻,均以失败而告终。然而,七喜却以“非可乐”的定位,成为可乐饮料之外的另一种饮料选择,不仅避免了与两种可乐的正面竞争,还巧妙的从另一个角度与两种品牌挂上了钩,使自己提升至和他们并列的地位,稳坐市场。

2.4 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

很多企业能够打造世界品牌,能够获得较高的美誉度,在于他们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的的产品和服务,以星巴克为例:星巴克是全球品牌做得较好的企业。本着顾客至上的原则,采用手写体的风格标出价格等,提供亲情式的服务。从而使顾客对其产生忠诚度“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2.5 运用资本经营,加快开发速度。

解决开发资金不足的一个国际通行的做法是运作资本经营加快品牌开发的步伐。资本运作的形式是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式,嫁接和引进国际国内现成的品牌。创立品牌是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营品牌则是品牌发展的高级阶段。从美国商品品牌的发展过程来看,已经历了创立品牌—经营品牌—买卖品牌的三步曲。我们不妨借鉴这个经验,实行品牌的资本经营,到底是运用资本经营去收购,兼并别人的品牌,还是将自己的品牌运用资本经营转让,有偿使用或特许经营出去,这要从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有资本经营的理念,懂得买一个好的有市场的商品品牌,就等于买到了一个好的市场。

参考文献

[1]邱阳.浅析义乌中小袜业的无品牌营销策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06.

[2]王静.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J].商业现代化,2007,09.

[3]马莉,侯娟娟.我国企业品牌创建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

[4]孙海燕.中国企业品牌建设初探.中国品牌网,2009.09.

篇6:浅谈企业文化的企业品牌建设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建设

一、企业品牌的内涵

品牌是某种商品的标志,是企业提供给顾客消费的商品选择或服务选择,并且能很容易与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区分开来,是一个企业的象征,也是一个企业的面貌。因此,品牌最开始是针对商品的,是代表某一特定企业的商品品牌,而企业对品牌所进行的开发研究以及理论基础都是针对商品而言的,然后又经历了一个从商品品牌到企业品牌的逐步完善过程。

二、企业品牌的建设和研究

企业品牌作为一个新生词语,初期还不被企业家接受,但是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接受,由此企业家才开始了对品牌企业的建设跟研究。企业品牌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逐步一体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企业品牌的竞争,更是企业品牌综合实力的竞争。企业品牌的综合实力指的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服务质量及管理制度经过抽象变化成的一种符号,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品牌包含了商品品牌,因此企业品牌的建设比商品品牌的建设复杂的多。商品的品牌虽然代表了企业,其成败决定了企业的利益,但是商品品牌具有暂时性,它的失败一般不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而企业品牌的建设则关乎一个企业的前途和未来,一旦失败,企业便很难东山再起,所以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研究企业品牌的建设问题。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界定

企业文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美国引入我国以来,其含义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解和定位。对企业文化较为普遍的一种理解是: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企业创业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个性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物质形象等,包括价值观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形象文化三个层次,其核心为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文化包含企业的宗旨、核心价值观、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道德等;制度行为文化包含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风俗、行为规范等;物质形象文化包含企业的标志、产品、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传播网络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内容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三个层次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价值观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实施的保障;物质形象文化则是企业文化展示传播的载体。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创新等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必然具有可建设性、可学习性、可继承性和可创新性。

(二)企业品牌的建设源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有着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企业品牌的建设也会反作用于企业文化。企业品牌是一个企业的象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它们都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决定企业的成败。企业文化涵盖范围广,影响企业的大局,而企业品牌则侧重于表达企业形象,是企业形象的象征,两者的关系很复杂,但在理解程度上简洁灵活:企业文化涵盖了企业的全部,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包含了企业品牌的建设,而且对企业品牌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企业品牌建设是基于企业商品而言的,是企业文化的体现者,也是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目的。

四、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品牌建设

(一)对现有企业文化进行全面诊断

企业文化诊断是了解、控制、管理、变革企业文化的基础工作。企业应通过书面资料搜集、内外环境分析以及现场调查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文化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和剖析,检验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否一致,发现现有企业文化中的优势与不足。唯有如此,才能站在战略高度上对企业文化进行发扬和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品牌建设。

(二)基于企业价值观念文化确立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

1.明晰企业的愿景

企业愿景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理想与追求。在确立企业愿景时,立意要高,谋略要远,要把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应担负的人类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体现出对未来的设想和定位。比如“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创建国际知名品牌”,“建设一流品牌,创造美好生活”等。这样可以使企业愿景与员工、消费者的个人目标以及国家发展目标相一致,拉近企业品牌与社会大众的距离,从而使消费者容易对企业品牌产生情感认同。

2.明确企业经营理念

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信念。它决定了企业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利用、分享利益,寄托着社会大众的希望和期待。比如是“技术导向”还是“市场导向”,是“顾客第一”还是“股东第一”等。企业应该结合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在了解社会大众对企业的期望以及内部对企业的要求的基础上,准确提炼企业经营理念,以使企业品牌与社会大众的期望相一致。

3.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念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判断是非的标准和态度,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企业核心价值观则是企业价值观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根本准则和价值标准。企业核心价值观一旦确立就不能轻易改变。企业应根据其发展愿景和使命,在分析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基础上,经过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反复讨论,逐渐形成自己的企业价值观,然后再从中总结提炼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基础和依据,必须保持其一致性才能保证消费者对企业品牌认知的统一。

五、结语

在当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已经转变为了品牌竞争,而品牌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这一观点已经被很多企业家所认同,这些企业也亮出了建设企业文化下的企业品牌的标语,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研究时间短、研究不够透彻、文化意识还不太高,企业往往会犯一些错误。只有在认清了企业的文化背景下,才能搞好品牌建设,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戴上名牌企业的皇冠,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品牌建设研究是一段漫长的路,需要企业家进行更深入的研讨。

参考文献:

[1]赵金祥.从企业文化看品牌塑造[J].中国商贸,2011(17).

篇7:梧州自己人策划浅谈企业品牌网站建设

“精神领袖”的含义有2个,一是“精神”的、非物质的,二是“领袖”的地位。在企业中,“精神”是虚的,是属于“文化”类的,“领袖”是实的,是企业家。综合起来,企业中的“精神领袖”应该是在企业经营中处于企业家地位的、对企业具有非行政性影响的要素。这个要素可能是企业家本人的人格魅力,也可能是企业的品牌,或者是企业的某种传统等。真正建立一种科学的企业制度,“精神领袖”必不可少。人活着得有灵魂,企业生存发展也需要灵魂。

追求利润是企业唯一的目的,其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无一不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加收入,这就必然和劳动者的要求相违背。不能调和这样的矛盾,就会出现企业缺乏活力、竞争力。现在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管理学理论,归根到底仍是要解决人的管理问题。企业中“精神领袖”的存在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单一的行政性命令、规章和制度,使员工无法把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精神领袖”却能使员工的思想和企业的荣辱统一起来,使员工在企业有种归属感、承认感。过去常讲“以厂为家”,其实在“精神领袖”的号召下,这只不过是一部分。如果企业具有了知名的品牌、优良的传统,身在其中的员工会以这种品牌、这种传统作为自己的最高荣誉,会把对于损害企业品牌形象、歪曲企业传统的行为当作侮辱自己的行为。

由此看来,企业“精神领袖”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现实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农机行业具有这种“精神领袖”的企业太少了。多数国有企业体制陈旧,虽有着不错的品牌或良好的传统,但都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领袖”,也谈不上所谓的企业文化。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根本没有认识到企业存在着这样的因素,更谈不上去着力培育了。市场经济大潮汹涌的到来,一时间使得国内农机企业忙乱不堪,盲目的看到国外跨国公司呼风唤雨,却忘了自己拥有的定海神针。一些传统品牌被国外公司兼并或收购,而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却受到抑制或冲击。

篇8:浅谈大型企业集团的品牌形象建设

一、品牌形象建设总体思路

应参照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和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制定的《中国企业形象管理指导意见》,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经验,以企业现有管理资源为基础,以深化和展示企业核心理念(MI)为核心,整合现有资源,实施品牌战略,从更新、重塑视觉识别(VI)系统入手,建立并执行企业识别(CI)系统,加强品牌形象推广与拓展,构筑现代公关网络,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品牌形象管理体系,持续提升企业形象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品牌。

二、品牌形象建设基本原则

一是企业形象与产品形象相结合原则。将企业形象与产品形象有机融合,同步培育,以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产品品牌的推广和增值,以良好的产品形象塑造优异的企业品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企业综合品牌形象。

二是与战略规划相结合原则。要站在企业战略高度推进品牌形象建设,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品牌形象战略,有力传达战略信息,营造内外部良好氛围,赢得广泛认同。

三是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原则。以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重塑企业识别系统,实施持续有效的品牌形象管理,以此带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突破,提升企业文化力。

四是“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创新、自成一家”原则。要在继承企业优秀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成功经验,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发挥自主创新能力,赋予品牌形象更加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内涵,提升企业形象竞争力。

五是集中一贯管理原则。对整个集团的品牌形象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对品牌形象的规划、设计、管理、推广实施归口管理,整合资源,统筹规划,集合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力量,共同构筑世界一流的品牌形象。

六是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原则。品牌形象建设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要依据品牌战略分阶段、分步骤的组织实施。要在制定企业品牌形象建设框架方案基础上,深化拓展MI系统,更新重塑VI系统,整合宣传、文化、品牌、形象资源,实现上述三大项目的重点突破,力求早见效,见实效。

三、品牌形象建设基本内容

企业品牌形象建设内容可概括为企业识别(CI)系统建设,以CI系统为核心的品牌形象推广策划和品牌形象管理体系建设三个部分,其中CI系统的创新和重塑是核心和起始,品牌形象宣传推广是关键和重点,品牌形象管理体系是支撑和保障。

(一)创新、重塑CI系统,建立企业品牌形象标准

围绕企业新一轮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主线,与时俱进,更新重塑CI系统,形成理念、行为、视觉、听觉、文本五大基础识别系统和影像、传媒、环境、产品四大应用界面系统,强化理念识别的核心地位,建立高度统一、个性鲜明、清晰完整的企业品牌形象标准。

(二)以CI系统为核心的品牌形象推广策划

品牌形象的有效传播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企业应重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推广和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主要方式有:通过创意性广告,传播品牌形象;强化、突出品牌终端形象;在对外交往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媒体认同度;参加大型展会,提升品牌影响力;投身公益活动,建设良好社会形象;构建公关网络,防止公关危机;把握时机,借事造势。

(三)品牌形象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品牌形象管理组织体系。随着市场成熟度的逐步加强,品牌管理已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争夺顾客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加强品牌形象建设,规范品牌形象管理,拟建立统一领导、各子公司、直属单位分级负责的品牌形象管理体系。

二是明确品牌形象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机制。对照管理职能,明确品牌形象管理流程,并以制度加以固化。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调控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品牌形象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

三是建立健全品牌形象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以CI手册、组织责任管理制度、管理基金制度、管理运营制度、设计服务外包制度、基础设施投入制度、企业名称管理制度、商标管理制度、岗位形象标准等为主体的品牌形象管理制度体系,为科学系统地开展品牌形象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四、品牌形象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是人才保障。企业品牌形象管理是是一项持续的组织学习和团队创作活动,因此要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加强新CI标准的教育培训工作,普及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管理知识,培养或引进一批职业化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队伍。

二是资金保障。为确保品牌形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年应建立专项预算用于品牌形象的研发设计、宣传推广、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公关接待等项目。

三是专业机构保障。品牌形象建设是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尤其是视觉和听觉识别系统的设计研发更需要专业设计机构来协助完成。为提高品牌形象建设工作质量和效率,拟聘请实力雄厚、业绩突出的专业品牌形象策划机构,与企业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品牌形象。

五、品牌形象建设具体实施规划

一是整合职能,成立品牌形象管理机构,实施品牌形象归口管理。具体应尽快整合企管部机构,充实企划功能。

二是尽快聘请专业品牌形象策划机构,对以企业标志为核心的VI基础要素系统,特别是进行细致设计,力争于年底前完成,并应用于大型广告牌设计。

三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现有CI系统进行分析评价,拟订企业CI系统重塑方案。

四是组织相关管理知识培训,培养品牌形象管理人才。

篇9:梧州自己人策划浅谈企业品牌网站建设

想打造一个品牌不容易, 真正的品牌从来不是被打造出来的。因为在它存在的过程中, 需要经过市场的重重验证, 即使是三年还是要五年, 都不一定能到达这个高度。

那么, 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下, 线上与线下的一体化, 市场已经进入了碎片化营销, 中小企业想打一个能属于自己的品牌更难上加难。当然, 这不是说中小企业就没有机会, 如果我们知道品牌的塑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可以努力地去工作, 用最短的时间让消费值得能记住你, 认同你, 传播你, 那么, 你就拥有品牌的基因, 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么?

首先, 我们要了解我们的身边的市场环境:

好的品牌永远是有个性的———一项针对4万名中国消费者的最新研究发现, 各产品品类的前五大品牌每年失去30%~60%的购物者, 渗透率至关重要, 但渗透率也开始呈现出“漏桶”特征。这说明什么?说明品牌的弱势化, 品牌的雷同化, 品牌的模糊化。这一现象在当前已经是一个共同的问题。在日益加剧的竞争中, 众多的产品和品牌商标是琳琅满目, 使我们的个性、独特、具有内涵的品牌诉求在淡化, 为了短期和眼前的利益大家在互相轧压, 很多有潜质的品牌在还没有起步的时候, 就已经自我消亡了。

好的品牌更需要与时俱进———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机构Kantar Worldpanel联合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 (Bain&Company) 同发布了全新的《2013年中国购物者报告》, 对中国40000户家庭在26个快速消费品品类的真实购物行为进行了研究。“品牌仅仅凭借所在品类的强劲增长而快速成长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 这在一线城市尤为明显, ”这说明市场环境的小众化和个体化明显, 品牌的去中心化使大多数购物者与品牌的互动程度较低 (即购买频率、重复购买率较低) , 任何品牌, 无论大小, 其购物者基数都不稳定。消费者只为购买习惯而选择, 对于一个强大的品牌想持续拥有品牌力是不切实际的。

好的品牌要立足本位, 求深不求广———对于一些已经拥有强大品牌的企业来说, 常常会犯一个错误, 期待一个品牌包揽天下, 快速实现品牌家族化和长尾价值, 结果呢?就像王老吉, 消费者能记住的还是王老吉的凉茶。在“王老吉”延伸出的“王老吉大健康”战略下, 王老吉大健康的很多产品都是从王老吉药业中独立出来的, 虽然在近年的糖酒会上, 王老吉大健康也推出很多新品, 但是销量都不尽如人意。大家也都知道家乐福, 但是“家乐福”牌的卫生巾可能就无人知晓了吧, 更谈不上有什么品牌吸引力了, 同样一些看起来像小众品牌的品牌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品牌。期望通过锁定一小部分消费者, 将他们变成高频率或忠诚的购物者, 这种想法更是不切实际的。

好的产品品牌在线下, 线上只会出现平台式品牌———网商能有自己的产品品牌么?有人可能说有, 可是我告诉你, 电商们要哭死了, 他们做梦都想有消费者能记住他们的产品品牌, 可是消费者根本不看他们的品牌。买家还是冲着性价比去的, 根本不看你店铺的品牌标识和信誉。消费者只是因为某类商品的购买习惯而收藏你的店铺。网上消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买卖双方完全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同一个消费者买了这次之后, 或许永远就老死不相往来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买卖双方是“一锤子”买卖 (重复购买率低的商品更是如此) 。不客气地说, 尽管淘宝上很多卖家已经混到皇冠级别了, 但又有多少消费者真正相信那些图标呢?电商以“货”为中心, 实体以“人”为中心, 电商再大, 只是一种渠道, 马云做得再大, 他也只是一个中介商。

好的品牌一定会传播———唐·E·舒尔茨认为, 营销的关键是要明白, 不是企业要卖什么, 而是消费者要买什么, 在与消费者的互动中, 最重要的事是倾听他们的需求, 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品牌的传播诉求。不管是在产品和包装上进行更多的创新, 促使品牌吸引新的购买者群体, 还是树立与众不同且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 都是想告诉消费者自己是什么?90后重包装设计, 80后重品质, 70后重使用习惯, 不同年代出生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观, 好的品牌就会延伸产品线去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

篇10:梧州自己人策划浅谈企业品牌网站建设

【摘 要】借鉴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经验,提出梧州职业学院应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以迎评促建为契机,加强内涵建设;植根梧州,科学规划,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找准发展定位;争取支持,多方联动,以职教集团为平台,打造职教品牌。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089-03

为了学习先进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进一步推进梧州职业学院的评建工作,2014年5月下旬,梧州职业学院一行9人前往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召开座谈会、部门对口交流、到教学或实训场地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重点考察学习了对方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中的经验和做法,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队伍构建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加深了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解,也学习到了先进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尤其是在职业教育如何主动对接、服务当地经济产业发展方面深受启发。

一、体会和收获

(一)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现代职业教育内涵的理解。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都出色地完成了各自的项目建设任务,并且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首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全国高职院校就业质量50强,其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的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抢占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地,开创了区域化、国际化、现代化高职办学的成功范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理念先进,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用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用老区精神办好高职教育,办好高职教育服务老区经济”的办学思想;坚持“立足黄冈市,对接大武汉,面向大别山,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提升内涵、创建示范、特色强校、服务至上”的办学理念和“树品牌、创特色、建示范”的办学战略。该院广大师生员工发扬老区精神,艰苦奋斗,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校县对接、校企合作、三赢共进”的办学模式、“双境培养、双师执教、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确立了“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课程体系职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的课程建设思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内外结合、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社会服务思路,尤其是校地融合、协同创新、联动发展,为革命老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成效显著,示范作用明显。

以上两所先进院校的成功之处在于对国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要求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以及不断践行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职业院校作为其中关键的一环,应当主动有为,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积极应对当地经济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地方性高职院校的成功案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用行动走出了一条老区精神办职教的道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二)政府支持,部门协作,多管齐下发展职教。不可否认,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其却一直处于社会认可度不高的尴尬境地。此次湖北之行,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在学习两所院校成功与当地政府、企业、行业等方面对职业教育给予的支持与帮助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湖北省教育厅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中设立“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楚天技能名师”在聘期内按约完成任务,将享受省教育厅发放的“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人民币2万元,极大地促进了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缓解了职业院校在引进企业“能工巧匠”方面存在的困难。

地方性高职院校要发展更加离不开当地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国家骨干校过程中,当地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政策倾斜、经费划拨、招生支持、人力支持、项目支持、成果审定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特别是在财政拨款方面,支持作用尤为凸显,三年来黄冈市人民政府累计投入专项建设2700万元,并且在不统筹该校办学经费的同时每年还划拨生均教育经费,2013年该校的生均拨款每年为12050元,达到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拨款标准。对比来看,目前广西在高职高专生均拨款基本标准制定工作方面是比较滞后的。

(三)校企融合,深度合作,共同树立“职教一盘棋”的理念。除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外,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更直接地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成功与否。为了更好地促进“政企行校”深度联动,黄冈市人民政府还组建了以市长为理事长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全力支持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院校和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热情不断增强,校企合作开展扎实而广泛,仅2012~2013学年,该校的校企合作企业达到了1041家,共建校企合作组织24个,合作新办专业4个,建设实习实训基地651个。同时,得益于6家行业协会的支持,该校牵头成立了湖北省现代园艺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团运作,共享了园艺职业教育资源。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政企行校”各方面机能必须充分调动、发挥出来,必须上下联动,不可偏废,共同树立“职教一盘棋”的理念。

二、机遇与振兴

在今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前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endprint

在中国当前的现实国情下,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职责与使命。对于寻机“转弯”的经济结构、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亟待加速的教育改革这几项紧迫任务,人们期待职业教育能够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决定》以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职业教育振兴,中国职业教育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之春。

(一)系统培养,多样成才,打破职教生成长的“天花板”。《决定》提出,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决定》对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进行了进一步界定,重新划分了我国的教育体系。根据《决定》,今后的职业教育将包括高中、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几个阶段,还要有与职业教育特点相符合的学位制度,这不仅使职业教育的层次丰富了,也使职业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发生了变化。这样一来,职业教育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断头教育”、“次品教育”。不仅如此,《决定》还强调职业教育要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作用,这将有助于扭转当前很多传统技能和技艺失传的局面,使高素质劳动者的优秀基因不断传承延续下去。

(二)落实政府职责。对于落实各级政府的职责方面,《决定》中要求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国务院相关部门要有效运用总体规划、政策引导等手段以及税收金融、财政转移支付等杠杆,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主要责任,结合本地实际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探索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难点问题。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三)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以及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在政府政策支持方面,《决定》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地方人民政府要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加大地方人民政府经费统筹力度,发挥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以及就业经费、扶贫和移民安置资金等各类资金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分类制定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到2020年实现基本达标。在整合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动各地建立完善以促进改革和提高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地方人民政府、相关行业部门和大型企业要切实加强所办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支持一批职业院校争创国际先进水平。

(四)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决定》首次提出企业要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并将以政府购买服务或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支持。明确办职业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企业的事。企业办学不应狭义地理解为出资兴办学校,还应包括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如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接受学生实习、派遣技术人员讲实训课等。过去的改革探索已经证明,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问题以及职业教育的出口问题,也满足了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决定》还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如何乘着此次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的“东风”,赶上职业教育升级版的“快车”真正做到“有为”,是梧州职业学院(中心)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三、启示与思考

(一)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以迎评促建为契机,加强内涵建设。此次湖北高职院校考察的所见所闻,我们时刻被这两所院校的实干精神所鼓舞。对比梧州职业学院(中心)的实际,紧迫感油然而生,作为高职院校的“新兵”,加之“民转公”的历史影响以及中高职资源整合工作的推进不利等种种因素造成了梧州职业学院办学的困难局面,集中体现在办学基础薄弱、办学经费紧张、高水平师资缺乏、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方面,面对这些难题,我们必须树立时不我待的精神,牢牢抓住这次教育厅对梧州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评估契机,认认真真地请教专家,查摆目前学院发展的“短板”与“软肋”,广开言路,研究对策,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把提升梧州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落到实处。

(二)植根梧州,科学规划,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找准发展定位。综观湖北两所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不难发现深深植根于当地,主动对接行业、企业,服务当地经济产业发展是他们共同的做法。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对准武汉市和湖北省的重点支柱产业,成为区域的技能培训中心、区域的人才培养供给中心,很好地发挥了教育辐射功能和示范效应。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将专业设置与本地经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认真研究本校专业设置与本市产业的对应关系,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构建了校企共同参与、跟踪产业发展、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的专业建设动态优化机制。

反观目前梧州职业学院的专业建设工作,确实仍然存在与梧州经济产业发展匹配度不高的问题。梧州当前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很多新引进的企业或产业例如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就是从无到有在近两年迅猛发展起来的,然而就是由于梧州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调整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的脚步,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下大力气调研,主动对梧州的企业进行深入的走访,调查当前企业的需求,果断淘汰一些与当地经济产业匹配度不高的专业,与企业合作新办一些专业,建立专业建设动态优化机制。认真思考“梧州职业学院(中心)能为梧州做什么贡献”的问题,切实将学院的建设与梧州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发展趋势相吻合,最终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endprint

(三)争取支持,多方联动,以职教集团为平台,打造职教品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为构建工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职业教育集团是政企行校多方联动的纽带,两所院校都牵头成立了若干职业教育集团,得益于各方联动给予的支持与帮助,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梧州职业学院也正在致力于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工作,2013年上半年梧州职业学院(中心)先后牵头联络有关单位、企业、行业等,成立了“梧州市机械职业教育集团”和“梧州市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然而,在接下来的实际合作中还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制约着职教集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加强指导,给予更多政策倾斜。自治区以及梧州市党委政府层面对于职业教育应统筹兼顾,加强规范指导,落实好若干重点政策。特别是加大投入政策,规范生均经费的来源和标准。对比以上两所院校,梧州职业学院高职学生尚未享有任何的生均拨款待遇,使得本来就办学经费紧张的学院更加举步维艰,因此,政府应考虑在财政拨款方面给予梧州职业学院适当的倾斜与支持。

解决好职教师资培养、输送、职称评定等基本保障。梧州职业学院办学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强,职教中心组建后在中高职师资整合过程中又面临基础课教师过剩、专业师资不足的局面,甚至有些专业如建筑工程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这些与本地产业发展最为密切的专业反而遭遇专业教师奇缺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引进师资、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梧州职业学院(中心)面临的又一难题,因此,希望政府给予人事政策的支持。

2.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形成互利共赢的良好态势。当前梧州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致力打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梧州加快承接并引进了东部的先进产业和企业的脚步,加快部署雁行阵势布局“334”产业工程。梧州职业学院(中心)要认清形势,与企业、园区主动对接,发挥职业教育办学灵活的特点,围绕职业教育办学服务当地经济的宗旨,加快专业调整的步伐,培育、打造一批适合梧州经济需要的专业,重点培育、打造电子信息类、商贸物流类等专业群,服务经济产业升级对于人才的需求。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

通过此行考察学习,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能力是梧州职业教育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奋斗,树立“大职教”的观念,不断突破瓶颈,科学定位,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打造梧州职业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刘镍.关于广西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基本标准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4(7)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A类课题(2011A0016)

【作者简介】王 宇(1981- )女,河北威县人,梧州职业学院教学科研处副处长,讲师,硕士;张凌贞(1963- ),女,山西襄汾人,中共梧州市委副秘书长,梧州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上一篇:中药饮片、中成药使用管理规定及标准文件下一篇:党支部工作条例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