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小学

2024-08-08

关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小学(通用18篇)

篇1:关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小学

在全国节能宣传周以及全国低碳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xx市xx镇xx小学开展了“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主题教育。

一、营造气氛,深入宣传。

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少先队员节约能源,从自身做起。

二、认真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召开“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主题班会,举行绿色环保黑板报、手抄报比赛。

三、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

每天坚持三清扫,人人都有自己的劳动小岗位,做到了责任划分明确、制度严格,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有表扬。

四、由点到面,引导每个家庭共同参与。

以各种形式向家长们宣传环保理念,提高家长们的环保意识,让家长在生活中也能做到爱护环境。

篇2:关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小学

1、以环保为主题进行了国旗下讲话,组织各中队布置了一期主题板报,举行了一次题为“节约、环保,从我做起”的主题队会,让全体队员深刻体会到践行节约、环保的重要意义,制定各中队具体的。

2、以爱我校园为主题开展校园环保活动,每班选派两名保洁小卫士,对各班划分的责任区进行爱绿、护绿活动,并时刻进行维护和保洁。

3、利用小星星电视台开展了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电视直播,加强学生对环保的认识,积极进行环境宣传教育。

篇3:关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小学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老年人生活现状的问题。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哪些相关问题呢?”学生各小组讨论(想知道些什么),然后开始交流选择题目、小组分工、制订活动计划(准备怎么去了解,用什么方法)、填写表格,完成预期任务。按照上面的流程上课时,我发现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每次只有几个比较优秀的同学在不停地发言,其他学生似乎都做了陪衬。

课结束后,我思索着这节课肯定哪里出现了问题。可是问题出在哪呢?在评课时,听课的几位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使我逐渐感到:这节综合实践课主题的选择进入过于简单,没有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缺少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配合老师的上课。在其他老师的点拨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我认识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内容选择合适的主题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为此,我作了如下的思考和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主题选题要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当地实际;要指导学生选题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要关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课题的选择。

二、结合学生实际,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确定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老师的关注。它是一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实际上这种学习活动也的确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只是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挖掘,并且这种学习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1.研究主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我们所有人生活于自然中,但是我们的教育却往往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封闭在课堂内,课堂学习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使学生有一种强烈好奇和求知欲。在上课刚出示题目后,就有学生问:老师,我的爷爷奶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我从来没有注意他们的生活情况。我说:“是啊,和我们最亲近的人照顾我们的人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只有在我们痛失他们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们对我们多么重要。”在第二堂课学生汇报课上,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观察记录。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

2.主题活动的选题要和当地实际结合

虽然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已经响亮地喊了几年,但是无论是社会还是家长,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那种根深蒂固的单一追求以分数为主的片面教学仍然存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主题的选择、教材的编写都从学生生活着的当地选择,就是为了打破这种片面教学,树立全面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选择当地的教育资源作为学习内容的一方面一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引起家长和社会的思索。

例如,《新疆的民俗风情》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大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本地13个民族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民族组建探究小组进行深入的主题研究。因为各探究小组研究的民族不同,在小组汇报的时候通过自己汇报,听取汇报扩大了对新疆各个民族的了解。

3.在确定研究主题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所在

如果一个人能够对一项事物感兴趣, 那么从自身就会有无穷的动能,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题要注意学生兴趣,更应培养学生兴趣。坚持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在该课程刚开始时,由于学生和教师受传统思维的定式影响,教师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时候,只注意学生的兴趣,而可能缺少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选择。

篇4:关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小学

一、感恩教育活动的提出

交流与活动始终贯穿于道德形成及发展的整个过程,从道德体验教育中获得的经验以及在德育生活化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应该加强对“学生需求”、“实践体验”、“贴近生活”等方面的关注与反思,要将贴近需求、贴近生活的德育活动开展提到日程上来。因此学校可以创设并组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吸引眼球的德育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体验强化学生道德意识、规范道德行为。

近几年,“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已成为了各校行为规范的考核内容之一,在不少学校中陆续出现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受益于活动体验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为提升感恩教育内涵,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我校在教育感恩主旋律的带动下,围绕“感恩、进取、自强、责任”的主题积极推进感恩教育主题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系列德育活动,以其丰富新颖的活动形式,吸引了众多小学生的关注。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成长,主题活动颇见成效。

二、感恩教育的实践机制

我校的感恩教育活动为学生创设了各种情境,搭建了体验的平台,通过道德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亲自感受、体悟反思的机会。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教育下,促进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与形成。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知恩于心、回报于行,自觉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养成良好品质与行为的主动性。而在感恩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笔者将核心路径归纳如下:

1.突出引领,加强活动指导

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围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感恩自然”五个感恩项目而展开,诸多感恩模块可供学校灵活选择与搭配,引领感恩教育主题活动逐步推进。这些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与生活十分贴近,并且形式新颖、特色鲜明,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题活动注重寓教于乐,以喜闻乐见的生活常识为学生注入感恩的思想观念,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因此获得了较好的实效性。对于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我校特别建立了活动领导小组,有效地保障了活动的顺利进行。领导小组会根据活动的主题和目标,结合各年段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并由学校“一把手”亲自督促指导工作,可以说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让全校师生热情高涨。

2.突出实践体验,提高活动实效

学生是从道德认知、行为、情感以及意志等四方面来实现感恩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在此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交互影响。因此,感恩教育的实施应关注的几点:(1)从认知层面出发,通过讲述故事、阅读书籍等方法在学生心中播撒感恩的种子,注入感恩的意识观念,再通过情景再现、换位思考等途径让感恩种子萌芽并茁壮生长,引导其识恩、知恩。从理论的视角出发,培养学生感恩观念,强化其感恩意识。如我校曾组织“感恩同学帮助”主题班会,让学生捕捉学习生活中受到同学的恩惠,并通过言语表达、书面形式等表达对其的感谢,整个班会课堂在施恩与报恩的氛围中暖意洋洋。(2)从情感层面出发,感恩教育不仅是一种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孕育于学生心灵深处并随时会激励学生迸发出强大的学习力量。学校可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写感恩书信等系列活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感恩情感,强化感恩意识。如汶川地震后,我校组织“与北川孩子互寄贺卡活动”,学生参与度极高,在为北川孩子送去关慰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要努力学习,日后为我国环境灾害防范做出贡献的意志。同时,让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强化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活动要求与预期效果

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的要求是要做到“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要避免学生出现排斥情绪,让其在自然而然的环境下获得心理的教育。要通过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为学生创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设计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直接新颖,回归生活,以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将强制教育转为自我内化教育,促使学生进行深化思考。在感恩教育系列主题活动的倡议下,要实现让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感恩老师、家人、同学,进而学会与身边环境和谐相处。

当前绝大多数00后的小学生缺乏对幸福来之不易的体验,认为他人辛勤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缺乏感恩之心。笔者认为,在当前我国社会的转型期,尤其要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学生出现的道德品质问题,要不断地在在课堂中教育,在活动中引导,在生活中渗透,让学生能够捕捉到生活中受到的恩惠,并常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以恩报恩,让爱心传遍整个世界!

篇5:“环保行动月”主题实践活动总结

根据**市**局《关于组织开展“环保行动月”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为更好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我室结合实际,在4月份开展了“环保行动月”主题实践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提高环保意识

为确保单位环保工作由计划、有效的开展,我处领导非常重视单位环境与人的和谐,通过开展“环保行动月”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职工的环保意识,持续推进以空气环境、水环境、人居环境等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单位环境改善成果,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支持、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低碳减排的社会风尚,为建设生态城市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结合单位实际,开展“环保”活动

(一)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职工大会、日常工作例会、科务会等会议形式,教育全体干部职工在生活、工作中形成节约用水、用电的良好行为习惯,坚持环保、低碳的良好风气,据统计2012年2月较去年同期全体职工人均节约用水5吨、节约用水20度。此外,我处还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栏等宣传阵地,普及环保知识,努力营造努力营造“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广发开展“低碳城市、绿色生活”实践活动”。我处每个季度都组织全体职工参加“关爱自然”、“低碳出行”等户外实践活动,通过专项活动使职工亲近自然、热爱环境,从而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公德意识,抵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加强环境文化建设。

(三)积极开展环境综合专项整治工作。针对我处环境绿化科学、美化、健康的问题,我处4月份对大院环境绿化进行改造,促进了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相协调发展。

三、工作成效

通过高度重视开展一系列的“环保行动月”主题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职工的环保意识也有所提高,环境整治得到有效改善,以实际行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市,为推进了新型城市化发展做好准备。

篇6:关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小学

环保主题月活动总结

根据马鞍山市花山区教育局转发《关于开展“让垃圾减量,创生态校园”环保主题月活动的通知》,为更好地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湖东路四小结合实际,从2012年11月10日-12月10日开展了“环保行动月”主题实践活动。

一.各班班主任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分类活动,记录每天班级回收垃圾的种类、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存入班级绿色银行的资金数,并填写“垃圾减量与分类”记录表。此项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明白垃圾的种类,分类的意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二.3-4年级在12月3日队会课时开展“让垃圾减量,创生态校园”主题队会课。让同学们思考垃圾减量的方法,选择可重复使用的商品,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方式来保护环境。

三.5-6年级在班级和学校开展废弃物调查活动,每天有哪些类型、多少数量的垃圾进入了垃圾箱;查看学校在哪些地方有垃圾乱堆放、不整洁的现象;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通过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简要的分析报告向学校提出让校园垃圾减量和提高学校资源能源使用效率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湖东路四小通过开展一系列“让垃圾减量,创生态校园”环保月主题活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也有所提高,班级和学校的环境整治得到有效改善,同学们以实际行动表明了保护环境的决心。

篇7:最新小学生主题班会环保活动总结

篇一:小学生主题班会环保活动总结

本月班级德育主题是“校园环保”,采用“五环、四步、三阶梯”的模式,对学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利用各种环境图片的鲜明对比对学生进行对比教育,激发学生的环境意识。

在主题活动的初期,通过收集资料,老师准备的影像资料,各种鲜明环境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深刻,能很好地说出哪里的环境美,哪里的环境不美。懂得清洁的环境优美、舒服,肮脏的地方令人恶心,从而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懂得环保应从我做起,应该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不制造噪音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

二、根据小学一年级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

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时刻注意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感兴趣的问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如: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小物件,变废为宝,画环保宣传画、清洁班级设施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但使孩子们体会到了向别人进行环保宣传教育的喜悦和成就感,而且对环保行为有了更强烈的兴趣 和自觉意识。此外,在主题活动中,还把环保知识以学生喜欢的故事、儿歌,使环保教育内容儿童化、趣味化。孩子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学得更生动、有趣,且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融会贯通,将环保知识随机渗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仅仅靠开展一个主题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在学校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做个 教育“有心人”。我们班教师的环保意识较强,平时都会密切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进行环保教育。如:学生乱丢纸屑、随地吐痰或洗手后不及时关水龙头,以及自由活动时高声喧哗等现象,我们教师就会及时晓之以理,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使他们懂得了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小环境做起。此外,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意在与环保有关的纪念日中组织一些活动,如在“植树节”时给学生介绍森林资源及其作用,森林与人类的 关系及人为破坏森林引起的地震、台风、大气污染等恶果,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既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环境保护教育应该从小抓起,通过经常持久的环保 教育,以及相应的环保活动,使学生确立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观念,提高对环保的觉悟,增强环保责任感,成为真正的“环保卫士”!

篇二:小学生主题班会环保活动总结

1月19日下午,全新师生一起开展了一次生动的“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活动情况如下:

班会上,首先通过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了城市生活中每天产生的堆积如山的垃圾和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通过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和事实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接下来,主题班会的崔老师,让同学们把各自带来的生活垃圾,根据垃圾桶上的标识,对其进行分类。在进行分类后,很多同学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分类不仅减少了垃圾产生总量,也节约了资源。最后,在环保互动环节,许多的同学都谈到了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并结合生活,讲到了各自家庭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的情况。特别是三(1)班的陶同学说:“这次主题班会,让我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做环境保护的小主人,共同爱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这次丰富多彩的环保主题班会,通过互动,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加深了同学们对环境帮助同学们树立环保意识,强化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增强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通过小手拉大手,让更多的人参与环保活动,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把环境意识落实到行动中。

篇三:小学生主题班会环保活动总结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联系我校实际,将教书育人和社会实践、人 文精神紧密的结合;营造“爱我家乡,保护环境”的浓厚氛围,让学 生积极参与本活动,提高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深入了解,提高学生的环 保意识。

二、活动内容

1、悬挂标语,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2、利用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中心思想和进一步明 确绿色对地球、对校园、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

3、出一期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4、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增添爱家乡、爱校园 的责任感,树立很强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个学生以家乡而骄傲、而自 豪。

5、开展一次社会调查:让学生切入社会,利用周末去体察周围 不利于家乡环保的因素收到学生发现的几十余条,这些因素都是学生 亲眼目睹、事实存在的鲜活事例,有社会的、有学校的等等。

三、活动成效:

1、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培养了学生自觉 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成立环保小分队深入校园每个角落,为校园的绿色、整洁 出一分力、发一丝光,小分队的任务是不仅要自己做好,还要经常深入校园卫生死角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对一些破坏校园卫 生、绿色的不良现象进行及时指出并纠正。

3、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队活动,利用标语、校园广播、黑 板报等对学生进行广泛有效的宣传教育。

4、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环保知识培训,让学生深切体会到 垃圾对人类的害处和如何正确处理垃圾的小常识。进行一次环保小论 文评选活动,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耳闻目睹写出了一些愿汁原味 的小学生环保论文,进一步打牢他们的环保意识,并对论文进行展示,激励其他学生都携起手来“爱我家乡,保护绿色”。

5、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以学生带动家长,以学校带动社 会,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环境、爱护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环保效 应。

篇四:小学生主题班会环保活动总结

一、活动目的:

通过表演、讲故事的形式,使学生意识到我们周围的环境正在逐渐被人为地破坏,在故事中清楚环境的危机带给人类,动物植物的危害,在表演中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发出倡议,保护环境。

二、活动过程:

(一)学生室内表演儿童剧

内容简介:生活在大城市的一对姐弟俩在周日出去玩,途中经过马路闻到汽车的尾气味儿感到恶心,由此引倒正题。一天中他们发现以前清澈的小河已成污水,街上烤羊肉串的不停地扇着火烧碳冒出的黑烟…看到这种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姐弟俩与班里同学商量组建雏鹰环保小队,制止了两起破坏环境的行为。

(二)学生讲环保小故事,介绍环保知识

1.《小雪豹的故事》

小雪豹和他的妈妈幸福地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深山里。一天,偷猎者杀了他的妈妈,又将小雪豹拿到市场上卖。一位叫斯蒂文的外国游客买下了他,将他送到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为了记住救他的恩人,人们为它取名叫斯蒂文。在养殖中心,小斯蒂文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可他没有伙伴,他整天孤独地望着远方,夜里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一天,人们发现小雪豹双目失明了,后来耳朵也聋了。养殖中心再好也不是小雪豹的家呀!小雪豹真正的家是那美丽的青藏高原的深山里。

2.小实验

生物学家做了一个试验,把小白鼠放在一个隔音实验箱中,释放噪音,逐渐加大到165分贝,开始小白鼠烦躁不安,惊恐万状,进而疯狂跳窜,互相撕咬,最后死去,小白鼠被强噪声杀死了。

60年代,美国空军的f104喷气机在某城市上空试飞,每日八次,共飞了6个月,在强烈的轰鸣声中,地面上一个农场的1万只鸡死了6000只。

3.《明天怎样植树》

21世纪,我国造林将以机械为主,挖土,植苗,培土,浇水都由植树机进行,速度又快,质量又好。

大约到xx年,露天育苗要被大型自动化温室取代,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二氧化碳量都由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就是工厂化育苗,能育出优质苗木,使造林率有保证。将来还要运用基因工程,培育各种各样的树木新品种,如抗病虫害的,抗旱的,抗污染的等等。

学生根据这些资料自由发言,说说想法。

(三)实践活动

1.说说自己打算怎样保护周围环境。

2.建立雏鹰环保假日小队。

(四)班主任总结

我们在表演中、在讲故事中、在讨论发言中亲身感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们要发出倡议,建立环保小队等开始了实际行动。

篇8: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四个选择

一、源于兴趣, 首选愿意做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而持久的兴趣能够让人持之以恒, 勇往直前。这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题中就显得更为明显了。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主题, 能够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如笔者让学生对《参观自来水厂》和《自来水怎样到我家》这两个课题进行选择时, 明显地发现学生对《自来水怎样到我家》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究其原因, 《自来水怎样到我家的》更富研究性、挑战意义, 更贴近学生生活, 也就更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不过, 更多的“感兴趣”是在老师引导下培养出来的。因为自主选题并不等于由学生随意确定课题, 教师的有效指导必不可少。有位老师在进行《汽车的研究》教学时, 用多媒体展示了“2011中国 (上海) 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各种各样具有高科技色彩的新能源汽车, 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对汽车、对科技的浓厚兴趣调动了起来。在此基础上, 又出示了交通堵塞、汽车尾气、高级赛车、汽车内部构造等画面, 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选择活动主题时充分发挥自主性。目前, 在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学习时, 有些教师往往只注意学生的兴趣, 任其选择, 缺少指导。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太恰当。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意志力弱, 教师的指导作用更显重要。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 注意调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对要研究的事物感兴趣, 发现问题、产生思考、形成课题, 这样的兴趣将会更持久、更有效。

二、立足实践, 再选可操作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相对于其他的课题来讲更要具有合理性、可行性。选择太容易或太难的课题, 都极易挫伤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课程指导纲要指出, 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活动方式上, 尽量采用参观、访问、调查、实验、测量、采访、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设计、操作等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论选择什么样的主题, 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要进行自主实践的, 是要进行操作的。因此, 选题时, 在学生已感兴趣的基础上, 务必要从学生的实践基础出发, 选择学生可操作的。那些在完成时有一定难度但经过适当的指导或帮助学生又能较好地完成的主题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践或日常生活出发, 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各种问题, 然后把问题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例如当教师确定了“我们身边的干电池”这样一个活动主题后, 学生可以提出很多的问题, 如:“干电池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了多少干电池”“干电池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何影响”“干电池还可以回收利用吗”“怎样使用干电池比较节约”……对这些问题,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 把一些可以通过访问、调查、实验、采访、宣传等形式进行的问题转化为课题。而其中的“干电池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这个选题, 则由于我们这个地区没有生产干电池的厂家, 学生只能通过上网或查资料来解决, 实践性和可性操作性不强, 因此就不太适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开展。

三、多点功利, 挑选值得做的

当我们开展了某一个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后, 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来讲, 如果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巩固已学的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在紧紧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教学原则、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重视课程实施的主体性和探究性的条件下, 多那么一点点“功利”色彩, 做一做我们认为值得做的、有价值做的, 肯定是不会错的。

在进行“关于碳酸饮料”这一主题实践活动时, 笔者就对“普通碳酸饮料的营养成分调查”大力赞扬, 认为这一课题比“碳酸饮料是如何生产的”“碳酸饮料有哪些品牌”“碳酸饮料的发展历史”等课题值得去做, 因为通过调查研究活动, 学生能了解碳酸饮料的营养成分如何, 认识到其对自身健康成长的危害, 从而自觉地拒绝碳酸饮料, 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

四、尽量综合, 选择跨学科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综合性, 在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情况下, 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思品甚至是英语教师都可以来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师, 但是想要教得好, 光靠哪一位教师肯定是不行的, 要靠许多教师的合力, 甚至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帮助才行。所以,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学习时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是否有利于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整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会综合运用知识的一些基本途径和方法。因此, 我们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时, 不妨模糊一点, 不要过分考虑或强调活动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更要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问题的。

篇9:关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小学

一、 源于学生生活,提出活动主题

生活是丰富的、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例如,本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就迎来了中秋节。我问:“最近,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吃月饼,为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说:“要过中秋节了。”“过中秋节为什么选择吃月饼呢?”安静了好一会也没人回答。看来,同学们对中秋节不陌生,都知道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但中秋节蕴含的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企盼团聚的意义同学们知道的就不多了。我接着问:“你们想知道哪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同学们思考后,叽叽喳喳说开了:我想知道中秋节的月亮为什么那么圆?我想知道中秋节的来历,有什么传说?我想知道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有哪些习俗?我想知道过中秋的意义是什么?同学们热烈的提问和高涨的情绪也感染着我,就这样,我们定下了这次实践活动的主题:“七嘴八舌话中秋”。

二、 尊重学生兴趣,选择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教”始终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好活动主题。笔者认为,只要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的,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都可以是我们的选择对象。在此框架内,以学生的兴趣为选择导向,更有利于活动的实施,再制定出具体的活动细则,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比如,秋天到了,每次上课,桂花那甜而不腻的幽香暗暗围绕着我们,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我问学生:“桂花飘香,这是什么季节了?”“秋天来了。”“你喜欢秋天的什么?”有的说:“我喜欢秋天的水果,又多又好吃。”有的说:“我喜欢秋天的树叶,好多颜色,很漂亮。”有的说:“我喜欢秋天的菊花。”有的说:“我喜欢秋天的天气,很凉爽。”……同学们喜欢这么多的事物,充分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于是,我说:“你喜欢的也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这样吧,我们全班同学举手表决,提出我们最想研究的问题。”

三、 依据已有知识,确定活动主题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常常发现学生的心中其实藏着许多“为什么”,每当遇到学生提问时,无论问题如何,我总会及时用“小博士”“小问号”“问题大王”“智慧星”等称号来表扬和鼓励学生,目的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保护他(她)那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积累、能力限制等,他们提出的诸多问题不一定都适合拿来研究,因此,教师要当好参谋,把握好活动主题,让学生少走弯路,顺利、有序、高效地开展好实践活动。

四、 关注社会生活,提取活動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可以成为活动主题的来源;我们周围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资源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比如,中央电视台每月都会提示“值得关注的日子”。这些特殊的日子,给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主题。比如3月12日的植树节,4月22日的世球地球日等就是受到普遍关注的环保问题,这个时候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6月6日是爱眼日,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谈谈近视眼的苦恼,开展“保护视力,告别眼镜”的活动,大受学生欢迎,还起到很好的“爱眼护眼”的教育宣传作用。9月20日的爱牙日,我借机开展“爱牙健齿强身”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等有关知识,养成注重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借助社会生活中生动活泼又切实可行的资源作为活动主题,才能真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活动主题的选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教师只有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感受、体验,在生活中观察、探究,在实践中设计、操作,才能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中的一朵奇葩。

篇10:关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小学

我校本月通过环保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在环境教育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环境教育的发展与方向;思考环境教育中研究性学习与本校具体工作如何更好地结合;探索教师团队如何合作的模式;探究环境道德与环境道德教育的关系等等。工作中全校上下齐心、群策群力,团结协作,随时总结经验与教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学校重视,充分发挥组织管理网络的作用

学校环境教育教学和课外、社区环保实践活动开展得生机勃勃,丰富多采。在校园建设方面,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呈现良好的态势。学校把环境教育排上工作日程,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管理。

二、注重了宣传教育工作

师生通过国旗下演讲、广播和电视收听,收看环保节目的多了;教师、同学、朋友、家长之间时常会讨论环境问题的多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的多了。尤其是随着泉州市要创建国家级模范城市,促进广大市民加强了环保意识,进一步懂得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渴望“蓝天.碧水.青山绿水”,建造美好家园,享受生活,珍爱生命。懂得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创造灵静祥和的生活和工作,就要人人动手行动起来,做一个具有社会公德的市民。因此,学校师生也认识到建造我们美好的校园,让她成为一个模范小区。

三、开设选修课程,课堂和课外教育两手抓

学校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的精神,开设选修课,突出了课堂渗透,同时在课外活动中加大有关环境保护科学知识的宣传力度。

1、注重主课堂的学科渗透,抓好课外教育。课堂教学是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学科老师尤其是相关学科老师,加入环境教育内容,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科渗透。学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通过校园网络、环保教育专栏、学科园地、班级黑板专刊及环保教育宣传牌等宣传方式,为环境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2、全校师生和各部门的努力,环境教育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学校科组在绿色环保教育的育人上下功夫,结合教材与社会实际,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黑板宣传栏定期出版有环保的内容。

3、组织了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增长了环保的知识和环保的重要性。

4、开展了主题班会和无烟办公室活动,全体教职工受到了环保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人人要关心环境质量,人人参与环境保护。大家进一步懂得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建造美好家园,享受生活,珍爱生命。懂得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创造宁静祥和的生活和工作,就要人人动手行动起来,做一个具有社会公德的人。

石碁镇茂生小学

篇11:关于小学环保活动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环保活动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联系我校实际,将教书育人和社会实践、人文精神紧密的结合;营造“爱我家乡,保护环境”的浓厚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本活动,提高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深入了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内容

1、悬挂标语,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2、利用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中心思想和进一步明确绿色对地球、对校园、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

3、出一期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4、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增添爱家乡、爱校园的责任感,树立很强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个学生以家乡而骄傲、而自豪。

5、开展一次社会调查:让学生切入社会,利用周末去体察周围不利于家乡环保的因素收到学生发现的几十余条,这些因素都是学生亲眼目睹、事实存在的鲜活事例,有社会的、有学校的等等。

三、活动成效:

1、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培养了学生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成立环保小分队深入校园每个角落,为校园的绿色、整洁出一分力、发一丝光,小分队的.任务是不仅要自己做好,还要经常深入校园卫生死角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对一些破坏校园卫生、绿色的不良现象进行及时指出并纠正。

3、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队活动,利用标语、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对学生进行广泛有效的宣传教育。

4、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环保知识培训,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垃圾对人类的害处和如何正确处理垃圾的小常识。进行一次环保小论文评选活动,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耳闻目睹写出了一些愿汁原味的小学生环保论文,进一步打牢他们的环保意识,并对论文进行展示,激励其他学生都携起手来“爱我家乡,保护绿色”。

篇12:关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小学

根据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和局里工作部署,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两型社会”建设为重点,我所开展了以工作创高效,服务创优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和廉政意识,促进单位发展,取得良好的实效。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统一认识到位。认真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局会议精神,把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市要求上来,统一到局所要求上来。

2、组织领导到位。为了加强对两创一促主题实践活动的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两创一促主题实践活动的日常工作。

3、安排部署到位。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两创一促”主题实践活动方案》,明确了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确保了主题实践活动有序进行。

4、思想发动到位。召开了两创一促动员大会,使思想发动覆盖到每一个党员干部。

5.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我所支部和各科室负责人坚持以身作则,带头参加活动,发挥了表

率作用,为党员群众做出了榜样,推动了活动的深入。6.加强指导,注重质量。在活动实践中,我所领导小组注意把握主题活动的开展及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走过场,保证了活动扎实开展。

二、主要收获

1、干部职工作风明显改善;在主题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关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讨论、组织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树形象”等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对照检查,找出差距,规范自己行为,在全所范围内形成了一种遵守纪律、爱岗敬业、学习自觉、争创先进的良好风气。营造了一种风清气正、高效务实、廉洁从政的工作环境,真正打造了一支高效、务实、清正、廉明的干部队伍。

2、党员和群众的关系明显加强;

由于广大党员深入群众,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密切了党员和群众的关系,树立党支部和党员的良好形象。

3、单位形象有明显提升;

我们通过大力推广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措施。组织召开租户代表、街道社区等相关人员、相关部门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在老百姓中取得了良好口碑,树立了单位新的形象。

三、几点体会

1、加强领导,党支部重视是关键

在实践活动中我所党支部始终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召开班子会议,研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抓紧抓实。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发挥表率带头作用。所领导干部以普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2、边做边改,务求实效是根本

坚持边做边改,认真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党员队伍、党支部在思想、组织、作风、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了党员素质,加强了组织建设,服务了人民群众,促进了各项工作开展。

总之,我局的两创一促活动在局党委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所支部的重视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进一步深化,长期不懈地抓下去,以促进单位更好地发展,为“两型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13:关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小学

综合与实践活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 而且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小学数学教学开拓了新的教学之路,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观念, 让学生加快了对数学以及社会的认知程度,进而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一、小学数学教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调动自己的感官和能力,比如,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比如,在学习“ 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完全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类似的建筑物,让学生亲自动手衡量,对形状进行仔细观察,测量出实际的数值,再由教师带领计算,这样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仅增强了学生感性上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理性的思维,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求知。

2.趣味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比较好动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因此, 如果一味地进行理论课的教学, 学生难免会心生烦躁, 不愿意学习。 但是在教学中插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 充满快乐和激情的课堂, 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有大的转变。 比如,在进行加减法计算的时候,完全可以买一些糖果,让学生分组进行,以糖果作为奖励,算对的就会得到对应的奖励。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学生为了得到奖励就会认真对待这次教学,如此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就产生了。

3.创新性原则

实践活动归根到底还是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求新的发现,进而有所创新。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原动力,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教学活动时, 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新事物的联想,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比如,在进行一些拼图游戏时,不一定要求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图案进行操作,也可以开动自己的脑筋进行拼图,这样虽然没有得到教材所规定的图案,但是学生会联想自己生活所接触的物体进行创新的拼图, 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开展的策略

1.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不少研究和实验表明,人们对自身感兴趣的事物会更加用心钻研和学习。 所以,教师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时,也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条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感兴趣、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比如,针对长度的测量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能够看到的物体进行测量, 比如自己的文具盒、书本、课桌等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包括测量学生的身高, 不仅对测量有了了解,而且还能对自己的身高进行掌握,满足其好奇心。

2.搭建自主合作空间

实践性教学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 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生以后面临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都必须要求以合作才能更好地竞争。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中, 要积极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合作的平台,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安排同样的任务,让小组中的成员通力合作,以便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要求调动学生思维,而且还要考虑怎么分工, 潜移默化地学习教学内容。 比如,在进行计算这一教学内容的总结时,可以策划一场购物活动,让小组学生之间充当顾客以及卖家, 对相应的商品进行标价, 在付款或是找钱的时候就能够把计算这一教学内容进行很好的融合。 比如,一个学生要买一个文具盒,文具盒标价六元,该怎么付款更好呢,如果直接给十元,应该找多少钱,卖家又该怎么找钱。 这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

3.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

自主探索是指学会对教师没有提及过的内容进行自身的拓展和探索。 比如关于“ 一分钟”时间观念的体验,在教师组织了一分钟能做什么的体验之后,应该充分地引导学生,一件事情单独一分钟做不完,但是几个人一起做,会是什么效果。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也会增加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尝试在同一分钟内做更多的事情。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开展,并且创设符合小学生条件的环境和实践活动。 利用好实践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而且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会事半功倍,提升教学质量。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论”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篇14:关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形成,主要经过发现、确定、生成、完善等几个阶段。

一、问题的发现、提出与教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一种探究学习方式,内容指向学生的各个生活领域,学生所面对的问题应该是一些“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有一部分对于成人来说已经解决,但对于学生仍然有很强的探究意义;也有些确实是没有人涉足过的,而又适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特点。

对于学生来说,提问题不是困难的事情,而会提问题却相当有难度。会提问意味着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可行性、有社会意义,这样的要求对于学生很难。因为无论成人、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更多的是面临如何完成一个任务,即如何去解题,而不是作为一个问题的提出者。所以,目前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境或任务下思考、分析,对产生的小课题开展活动。问题来源于实践,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要任务是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在实践中感受、观察,积累相关经验。

1.问题的来源及特点

就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状况看,大量的任务型问题和部分学生自己提出的自主型问题共同构成了问题群体。

任务型问题一般不是由学生自主提出的,它们有的是学生现有活动材料中的;有的是学校根据总体教育教学计划提出的;有的是学科课程延伸出来的,这部分问题提出的主动权在教师,然而并不是说教师直接把问题提供给学生。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会营造相当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对某一个事物产生兴趣,进而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很多版本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都是在总结、精炼已有活动后编写的,其中的活动主题一般都具有代表性和适用性,是任务型问题的主要来源。

自主型问题一般由学生主动提出来的,有的是学生感兴趣的,有的是学生不解的,等等。自主型问题一般也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次提出。“是什么”的问题较容易解答,一般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就可以找到答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就要通过学生较深入地研究才可以解决。目前,鉴于综合实践活动尚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差异也较大,“是什么”的问题可以单独作为主题研究。这样的问题对于刚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还是有意义的,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查询资料、整理资料的技能,而且一些文化类活动内容也比较适合这个层次的问题。另外,“是什么”也是可以与其他两类问题共同解决的,它一般还是后两类问题解决的前提,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先弄清楚“是什么”,才有可能进一步研究“为什么”、“怎么办”。

无论是任务型问题还是自主型问题,它们的产生都有共同特点。首先,任何类型问题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学生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才可能提出问题。第二,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学生在他们的生活半径之内可以接触到的,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的问题。第三,这些问题都是要由学生提出来的,即便是任务型问题,教师在操作的时候也会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等办法实现这一点。这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活动的全过程,同时对他们问题意识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内化、认同过程。

2.问题的提出及发现

教师,一方面要做学生提问的指导者,另一方面要做发现问题的有心人。如果一味片面地追求学生提出问题的形式,往往会适得其反,找不到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把时间浪费在过多的争论、筛选上。其实,在学生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开展研究的问题,但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这时候就应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某些问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再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地感悟,自主地发现问题,如讲一个小故事、放映一段影片、转述一则新闻报道、做一个小实验、重现一种现象等。有些问题可以开门见山地送到学生面前,难住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而开展活动。

3.问题的有效指导策略

我认为,教师应当在活动前进行尝试,找出活动的主要脉络,体会活动中的重点、难点,梳理出学生在活动中涉及的三维目标框架,成为一个真正的先行者。北京市西城区进步小学的教师在指导《圆形剪贴画》活动前,剪了上百个圆形纸片,反复实验,用心思考其中的奥妙,不仅掌握了圆的基本变形技巧,还发现了遮挡、拼插等技法,最终总结出变形的内在规律,为有效地指导学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师进行活动尝试等于在确定本活动可预设的部分。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即对学生的能力在哪些方面进行培养。其次,要明确学生开展活动的自身基础。这是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了解学生知识、能力基础,兴趣、情感基础,身体条件,家庭及生活环境等。另外,教师要对活动主题本身进行分析,如可以分解为多少个可活动的小主题,通过哪些步骤可以完成活动等。

教师可采取三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提问:(1)提示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心里多问“为什么”、“怎么办”;(2)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感知社会,让学生结合自己有兴趣的社会现象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3)定期开“问题讨论会”,为学生提供交流问题的机会。

二、活动主题的生成

从主题结构上,活动主题可分为系列主题和单一主题,它们之间是整体和个体的关系。单一主题是从总主题中派生出来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系列主题是由单一主题构成的。目前,在不同地区、学校,这两种主题都普遍存在。系列主题比较适合针对某一方面问题的活动,尤其是能配合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某类事物或现象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或者从不同深度去研究。单一主题是以某个主题为独立单位开展活动的。它有很强的时效性,能及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

1.主题在探讨中共同确立

学生发现的问题有些是可以直接作为活动主题,有些问题可能范围过大,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实践,寻找切入点,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最终确定活动主题;还有些问题不适合学生研究,或是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或是社会价值不高,就不能成为活动主题。

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确立主题之间应该有一个明显的分析问题过程。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搜集一些资料,或者作一些初步的调查研究,目的是让学生科学地对这个问题进行再认识,因为前面我们说过很多“问题”是教师预设的,通过一定情境让学生“发现”的,这其中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都不足,需要通过一个实践过程来再认识这个问题。有位学生曾向教师提出学生加餐奶盒值得研究,上面有很多有用的信息。教师认为主题太小、太单一,可是这个学生锲而不舍,联合其他学生做了大量工作,最终不仅说服了教师,还赢得了全班学生的支持。可见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可以作为活动主题,要有一个分析、论证过程。在对所要研究问题进行调查后,学生自然会有所取舍或调整,在这个阶段甚至可以召开“问题分析会”,让学生进行充分论证,从而最终确定活动主题。

2.主题在活动中不断生成

很多主题是在活动中得以不断地生成与修正的。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因为教师和学生都不可能预知活动中将要遇到的所有情况,更不可能无视活动中更有价值的问题的出现,所以在活动过程中生成新的活动主题,是本课程的一个特点。这种生成来自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一种情况是,教师在活动中认为先前的预设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或者有扩充活动目标的必要,于是拓展活动,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内容。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教师对活动本身或学生基础不够了解,导致预设不到位;或者是教师主导意识过于强烈,试图一口吃成个胖子,把活动搞得包罗万象。此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慎重,应侧面征求学生意见,了解学生对新加入内容的需要和兴趣;还要注意活动时间、空间的限制,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等;事后要积极反思,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以便重新审视整个活动。

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了更感兴趣、更有价值的主题。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同样要慎重,首先要表扬学生这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精神,然后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新问题,确定它是否可以作为新的活动主题或小主题。例如,在《地名有学问》的活动尾声,有两组学生分别提出了《立交桥冠名权》、《地名与公交站牌》等新的活动主题,引起了班内学生的共鸣和研究兴趣,觉得主题贴近生活、有实际研究价值。

3.主题在反思中进行完善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做好反馈、反思工作。要向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和相关人员收集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自我反思。尤其应注重对活动主题形成的反思,对比预设情况和实际情况,对比确定的主题和生成的主题,对比预期效果和最终结果,从整体上明确本活动主题的优劣,进行有效地增删,最后拿出一个比较成熟的活动主题。例如,西城区德外二小的教师在两个学年中,经过不断地反思、调整,将一个原来只有2~3课时的《我为卡通狂》的主题,改编成了历时两个月的《班级吉祥物》主题。她剔除了原主题中针对卡通画的设计任务,只保留了对卡通形象的了解部分,引入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任务情境,形成了项目设计任务,指导学生经历设计、制作、推荐、评选全过程。教师的每一次调整都是建立在细心的观察和对学生调研基础上的,反思是调整的基础。

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教师本身没有接受过相关课程的教育,自身缺乏内在的知识、能力基础,执教有相当大的困难,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和积累过程。小学生对此课程也是初步接触,因自身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水平所限,活动或研究多以模仿和体验为主。基于上述的现状,对于活动主题的确定,我有三条建议:一是借助已有的活动资源,例如,活动材料、校本课程、专题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台阶,借此一步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活动主题的把握能力;二是教师要担负起主要责任,发挥自身多种角色的作用,与学生共同成长;三是学校应有课程整体规划,每学年统一整理、优化活动主题,逐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篇15:关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小学

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改善学校环境质量,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

1、召开了一次以“伸伸手、弯弯腰”为主题的动员大会。

2、组织各班办了一期主题板报,举行了一次题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主题班会,让全体学生深刻体会到践行节约、环保的重要意义,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方案。

3、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争当环保卫士,共创绿色家园”为主题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对各班划分的责任区进行爱绿、护绿活动,并时刻进行维护和保洁。活动结束时,每班评选出了两名“环保小卫士”。

4、利用学校广播站开设了一周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加强学生对环保的认识,积极进行环境宣传教育。

5、部分学生在老师和大队部的带领下在校园内开展了“爱我校园,清扫白色垃圾”的活动。

6、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经验进行了交流、总结。收集、编印了环保文集。

本次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学校的实践和学生的需要,将课堂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将知识传授与自主实践

紧密结合,将语文、数学、科学、劳动技能结合起来。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制定方案,调查、整理、汇报、交流、谈调查体会和感想等一系列活动,使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他们的环保知识不断增长,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得到加深和培养。通过本主题的实施,无论是对学校的管理,对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还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都效果显著。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本无声的、多彩的教科书。学生在这样一种校园氛围中生活、学习,可以产生一种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去热爱它、保护它、建设它。鼓励学生节水、节电、节约用纸、节约粮食、少用一次性用品,走出了一条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的建设之路。通过这些活动,校园内学生主动维护环境卫生的多了,浪费纸张、粮食的少了;严格自律、爱护花木的多了。

篇16:关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小学

幕村小学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内容,根据长沙中心校下发的《长沙中心学校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方案》要求,开展“六个一”活动:

20xx年x月x日举行一次学雷锋主题班会课、3月x日开展了一次“三爱”(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师德座右铭征集活动、3月x日开展一次手抄报主题比赛、3月x日出版一期主题黑板报、3月x日组织一次法制实践教育活动和3月x日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传承、融入课堂教育教学、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原则,紧密联系我校学生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做到人人皆知,入脑入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谭宇协校长认真总结学习教育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具有特色的、突显实效的教育活动机制,形成普及“三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巩固、深化教育活动的成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作出积极的探索。

篇17:关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小学

12月,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我校高度重视开展“友爱互助月”主题实践活动,把活动贯穿到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倡导友爱互助文明风尚,构建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12月5日,我校紧紧抓住12•5国际志愿者日的契机,大力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大队部组织同学们广泛开展友爱互助志愿服务活动,精心组织以改善公共环境、强化公共秩序、倡导和谐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顾、心理抚慰、应急救助、身心保健等志愿服务,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走出孤独寂寞,共同感受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12月22日是广州市“让座日”,我校继续发扬“倡导友爱文明、构建和谐公交”精神,积极动员全校师生参与“友爱在车厢”活动,主动让座,尊老爱幼,便民利民。通过视频、广播、宣传画、公益广告等方式在本校广泛宣传文明乘车礼仪,引导同学们文明乘车,主动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推动形成良好的文明乘车环境。通过本次次活动,同学们都主动为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掀起让座活动新高潮。

增城市小楼镇中心小学

篇18:关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小学

一、兴趣入手, 选择主题

一个恰当主题的选择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以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研究中多数是教师帮助学生选择适合其自身年龄特点、知识结构以及当地社区资源、社区环境特点的主题来开展研究, 太过注重研究主题本身的内在价值, 却忽视了整个问题的产生过程对于学生的意义, 忽略了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所在。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因此活动主题的选择应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前我让同学们回家思考两个问题, 并把结果记下, 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1) 在日常生活当中, 你对哪些事物印象深刻并比较感兴趣? (2) 如果你想研究它们, 你会怎么研究?同学们一上课就把他们写好的答案交到我的手中, 我把同学们的答案快速浏览了一遍, 让我非常意外, 绝大部分的同学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都集中在地球上的植物、海洋生物、人类的发明等方面, 只有一两组同学写了海啸, 还有一个同学写了流星雨, 对于提出海啸问题, 则大部分同学没有回应。遇到这种情况, 我在想大概是我自己讲得不够仔细不够清楚, 于是我又把我的问题再重复了一遍, 这时候就有一些同学回答可以通过“百度”上网查找资料, 或者是可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当然, 也有一半的同学是茫无头绪。同学们的回答及反应与我的预期相差甚远, 本来我总以为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对周围发生的现象应该印象深刻, 或者应该比较感兴趣, 例如:有害学习用品的种类、同学们多样化的课间活动、校门外摆摊情况调查、社区周围污染情况调查、零花钱如何花等。深究其原因是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平常对身边的事物很少有较深入的观察及思考, 所以今天很多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临时想出来, 并不是他们平时真正关注过、思考过的问题。这时, 我再给同学们介绍综合实践课的特点, 综合实践课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感兴趣的事情, 老师只是帮助、指导学生去完成他们的研究活动, 还特别强调的是综合实践课不像平常上课时老师讲学生听。经过我再次的介绍, 学生们豁然开朗, 露出轻松的表情,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于是, 我再给了同学们一周的时间, 让学生认认真真地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思考自己到底对什么最感兴趣、最想去探究。

有一天, 班上刚好有同学生日, 生日同学的家长给每位小朋友都送了一份小而精美的糖果, 这份小礼物上有很漂亮的包装, 同学们对商品包装产生了兴趣。于是, 我有目的地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事, “上个月父亲过生日, 我给父亲购买了一袋花旗参保健品。父亲去掉包装袋后, 又拆了四五层包装纸盒, 再去掉比花旗参片大几十倍的泡沫板, 才看到了花旗参保健品。这时候地上已经扔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包装纸和一块块碎泡沫板……”没等我说完, 有的同学忍不住了, 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纷纷。这个说, 妈妈给她买了一套保暖内衣, 拆了一层又一层, 才见到内衣是什么样子。那个说, 他生日的时候, 一个同学送了他一个外观非常精美的“大”纸盒装着的礼物, 当他怀着激动的心情, 撕去了一层又一层的包装, 最后看到的却是一件“小”礼物……同学们听了不住地点头。课堂气氛立刻变得非常热烈。我一看到这个场面, 立即改变了原来的教学程序, 决定由教师讲变为让学生自己讨论、独立思考。

于是, 我顺势问道:“包装使商品美观, 但这么多的包装需要浪费多少材料呢?”孩子们都思考起来。过了一会儿, 有一位学生说:“这些包装大多是用纸张和木材作为材料, 这样重复包装造成纸张、纸箱的浪费, 造成材料浪费, 从而造成森林的减少, 影响了大自然的环境。”这一下子好像激起了孩子们的思维火花。“老师, 我们必须要注意保护环境。爸爸说这几年灰霾越来越厉害, 这都是不注重保护环境的后果呀!”、“老师, 上次我们去旅游, 本来很清澈的湖面到处都是白色的泡沫塑料和一次性筷子……”、“老师, 我说……”孩子们各抒己见, 纷纷说起自身周围发现的许多关于环境的问题。

我听了非常高兴, 孩子们想的多好呀!孩子们已从灰霾天气等常见现象, 真切地感受到环境污染给我们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在老师的引导下, 孩子们受到了启发, 决定以自己的力量为环保做些贡献, 为大地添些绿色。馨仪、育昌、坤昌等几位同学在一次假日小队的活动中, 准备对此进行调查。孩子们把这一想法告诉了我, 我建议他们以“商品包装材料”为突破口, 进行调查, 以便带动更多的环保活动。为使这次调查涉及面更广一些, 更具影响力和说服力, 我建议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调查。就这样既保护了学生探究的冲动, 尊重了学生的需要, 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商品包装材料”这一活动主题就正式确立了。

二、注重方法, 提炼问题

1. 课前调查, 了解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是专门用来研究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 为了更加了解学生的兴趣, 找准活动切入口, 我们应该在活动开始前, 对学生对于主题的开展先进行了解。在“商品包装材料”这个主题活动中, 为了使学生能提炼生成出感兴趣的并且有意义以及能够开展研究的问题, 上课前同学们就分组把自己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一个问题提出来, 我让同学们分组填写了“我最感兴趣的问题”调查表。从调查表中发现, 同学们的思维较窄, 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地提炼生成出符合活动主题的问题。

2. 提供资源, 做好铺垫。

怎样把学生的思路逐渐打开呢?究其原因就是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 于是我不急于让学生生成问题, 而是先让学生浏览老师课前制作的资源包, 资源包有各种关于商品包装材料的图片、文字、视频, 通过浏览后, 同学们的视野一下子就打开了, 然后就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每组同学很快就提炼生成了切合主题的新问题。

以下是学生经过指导后提炼生成出的问题:

由此可见, 学生提炼问题、生成问题离不开老师有效指导, 老师要适时把握指导的时机及力度, 如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调查问卷, 让学生自由填写,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研究的问题。这样做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的选择空间较大。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 涉及的面也很广, 有的互相交叉或包容, 有些问题提得太大或缺乏现实意义, 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大家共同讨论, 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有了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就有更精彩的生成。

三、全员参与, 确立主题

学生活动主体性、主动性不仅体现在学生的个体活动之中, 更加体现在学生小组的活动之中。在小组活动里学生们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小组共同感兴趣的共同想要研究的问题, 还要凝聚小组内所有同学的智慧, 这些过程如果没有小组里每个成员的真正参与是完不成的。

【课堂回放】

同学们经过你们的努力, 大家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但是我们毕竟还是小学生, 能力有限, 不可能每个问题都进行研究, 那怎么办呢?

我想我们就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确定出一个问题,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就集中精力去探究你们小组所选的问题, 老师在这里强调一点就是, 小组活动一定要大家共同参与, 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 (出示:一、选择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二、选择我们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三、选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去探究的问题。)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小组按照以上选择研究问题的小提示, 围绕黑板上的这些问题小组内商议一下你们小组共同感兴趣都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生: (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 刚才经过大家在小组内讨论, 下面我想听听各小组都选择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小组想研究的问题是———包装与材料。

生:我们小组想研究的问题是———包装的回收与利用。

等到班上所有小组都把共同想研究的问题说出来以后, 是不是意味着选题过程可以结束?在我仔细观察以后却发现出一个存在的情况, 尽管小组内的同学在选题过程中进行了交流讨论, 最后小组内确定要研究的问题是他们思维碰撞的结果, 可是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每组内肯定有班干部或能力较强的学生, 他们很可能成为小组内问题选择的“掌控者”, 他们既选择问题更是安排其他同学的分工, 相对能力不那么强的同学没有了自主的地位, 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最后也失去了真正的合作的意义。怎样才能使每个小组成员真实发表自己对所感兴趣问题的观点, 而不受任何外在控制与压力呢?我觉得应该在每个小组选出研究的问题以后再让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以及研究意义, 通过对话更加可以深入问题的思考, 激发探究问题的意愿, 经过这么一说, 小组内每个成员都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热情高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 体现学生的自主权和合作精神。

摘要:一个恰当主题的选择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因此选题研究的重点不仅是帮助学生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问题产生过程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所在, 以学生的兴趣入手, 通过小组合作形式, 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促使学生更主动、有效去寻求问题的解决过程, 在此期间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主题确定,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综合实践活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 2011. (19) .

上一篇:关于级配砂石的问题下一篇:《黑白灰》美术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