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识字教学设计

2024-08-07

集中识字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集中识字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7册 关于集中识字的教学困惑与策略

“集中识字”的目的是什么?作为语文老师,我问自己。应该是帮助学生提前掌握本册语文书中的生字词,继而一扫阅读课文的时带来的障碍,这应该是其一。其二:在教学文本时能更好的创设情境,免受教学识字的干扰。其三:初步掌握本册语文书中的生字词,随课文阅读时又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深入感知生字词的涵义,学会灵活自如的使用生字词。

但是反观集中识字的教学,我想,以上三个目的都达到了吗?

每一堂课的识字量较大,读一读,记一记,说一说,写一写,似乎是在我的语文课堂中常用的识字教学手段。,教法千篇一律,学生疲惫应对,断然没有了先前设想的:在识字的课堂里能感受到中国文字博大的历史渊源,汉字的美感,汉字的由来,汉字的变形,汉字释义„„

李泽厚在《中国美学史》中曾提到:我们看到的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它是文字,同时又是一种合乎美的形式的规律创造。这正是中国文字发展为一种艺术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的识字课堂上不可能对所学的汉字进行一一的追根溯源,而更多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但是通过识字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学习不仅是会写,会用,汉字更有一种美,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这是每个语文老师追求的,却又是很多老师,如我,所缺失的。

问题在哪里呢?我想:

一、我们的节奏太快了,我们常常期待学生能一点就通,甚至不教也会,课堂中缺乏儿童立场。

二、教师的对所教学科的内容,储备不足,导致语文教学内容的狭隘,缺乏大语文观的立场。

三、识字教学时,手段单一,缺少有效的教学情境。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的策略:

一、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语文教学没有围墙。黄玉峰老师在《愿我们诗意地教语文》中就在操作层面上给广大语文教师做出了大语文观的表率。他的做法是:诗意地处理教材;教法也有诗意;扩大语文的内涵。能同时和学生们做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7册 是不容易,却是我们要共同追求的。

二、试图打破原先的部首归类教学识字,适时采用词串教学法。记得曾经听过陈萍老师的一堂练习课。对于练习中的成语“骨肉之情”、“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的处理,教者从儿童感性出发,精心选用了儿童喜爱的动物图画和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亲情画面来作多媒体呈示。让学生在熟悉画面中理解成语的含义,感受成语的魅力。

三、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对于某些词语的教学可以踏歌,象形、会意的演变,猜谜,甚至说文解字。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粗浅地提出些自己的看法,勉励自己!

篇2:集中识字教学设计

集中识字课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三小学闫方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38个生字。正确朗读4篇识字课文。对成语和谚语有初步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情感态度价值观:有阅读成语故事和谚语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引入识字通过引导引导学生看会标,看课件上老师的信息,引入识字

一、学习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一)你们的识字可真多啊,那么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4篇识字课文,对自己有信心吗? 1.首先我们来学习《识字四》,请同学们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小树叶来帮忙,再把这个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2.请同桌互相检查读,订正字音。3.展示读,老师相信你现在读得一定很正确。谁愿意给大家第一个展示?个别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

(二)这么快就把《识字四》读好了!那《识字五》就难不到你了。1.首先请同学们自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小苹果来帮忙,把这个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2.请同桌互相检查读,订正字音,有错的、意见不一致的可以问老师。3.展示读,个别读,同桌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三)只有有两篇文章了,那我们回忆刚才用过学习课文的方法,(课件)首先借助树叶自己读正确,其次是同桌检查,接下来是老师请学生展示练读,直到把课文读流利。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识字七》、《识字八》。可是,当需要老师检查时,那老师一个人可忙不过来,一会儿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就请他当小老师帮老师检查其他同学,这次可有时间限制哦,听明白了吗?加油,开始吧!读完后,全班合作完成《识字七》的拍手歌。分行接读《识字八》的8个词语

二、读词认字交流方法1.看来,读课文没有难住大家,接下来我们来进行闯关游戏,怎么样?一共有四关,对自己有没有信心?我们先过第一关,我会读(4篇文章的词语)。先自己练读,看谁先闯第一关。小勇士领读,开火车读。2.第一关顺利通过,来到了第二关,我会认(需要会认的单个字)。他们中,有的小伙伴出去玩了,看剩下的这些你认识他们吗?男女生对读。3.第三关,我会看。现在看看谁是火眼金睛:(把生字分为:上下、左右2组)你看出了什么?(提示,从字的结构上看第一组是上下结构,都是宝字盖,第二组都是左右结构)这还不算火眼金睛。继续看:这些左右结构的的字又有什么不同?(左窄右宽、左右同宽)。在一个个火眼金睛的带领下,我们闯过了第三关。4.接下来是最富有挑战的最后一关,我会记(交流识字方法)。这些字都是老师在这四篇文章的生字中找到的,十分难记住的字。我想请教大家,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老师和同学们快速记住这些字吗?交流识字方法。(课件上分三行,让学生自己选择随便说,最后老师总结,第一行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第二行可以用加一加方法,第三行先用顺口溜区分障和彰,再用简笔画介绍雀的演变和意思)(用不用在换个语言环境换个环境再整体认一认这些字?编个儿歌之类的)

篇3:集中识字教学设计

一、进行集中识字的教学策略

集中识字是指遵循我国传统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蒙字识字教育经验, 以汉字构形规律为基础, 如象形、会意等, 形声、指事字等特点, 重视一组字当中的形、义、音的联系, 也采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

1. 营造识字情境, 引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 明确指出了识字目标是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因此, 教师要营造出喜闻乐见的识字情境, 引起主动识字的愿望。

营造识字情境方法多种多样: 环境创设、游戏竞赛、动作体验、图像观察等。例如,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动物乐园》一课, 上课伊始,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 ( 当地的动物园视频) , 创设参观动物园的情境, 提供自主学习平台, 放手让学生看标牌当导游, 向学习同伴简要介绍一种自己学生喜爱的小动物, 最主要的是学会动物的名字。学生会兴致勃勃地主动学习动物名称中的汉字。再通过教师点拨, 发现很多动物的名称的汉字带有反犬旁, 从而感悟汉字的规律, 体会汉字构字妙趣, 增强识字的愿望。

2. 遵循汉字特点, 激起自觉识字的兴趣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指出: “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识字量的增加, 识字课堂更加侧重识字方法的引导。因此, 遵循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 感知汉字的特点尤为重要, 这样才能把强烈的识字愿望逐渐转化成浓厚的自觉识字的兴趣。

培养识字兴趣, 具体说来要了解汉字的造字理据, 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造字方法。例如, 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板块的第一课, 用图示直接揭示了“灾、斩”等汉字的会意特点; 在一些课文后面的生字条处呈现了象形、会意、指事等字理图及汉字演变过程; 还有对于形声字的集中学习, 如韵文《青字家族》等。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 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感悟汉字造字之趣、造型之美、笔画之谐, 从而激起自觉识字的兴趣。

3. 调动多种感官, 让学生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要学生体会识字乐趣, 就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学习。例如, “凉”“湿”等字, 就可以用手的触觉来达成汉字字义的理解。“兔”“串”等字, 可以用眼睛仔细观察, 从视觉方面发现象形的特点。表示气味的汉字, 如“臭”字, 就可以运用嗅觉领会字义。“喔喔、咩咩”等拟声词, 采用听觉体会学习。

教师要调动触觉、视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养成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获得基本的识字技能, 创新识字方法, 形成识字能力, 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进行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

随文识字也称分散识字, 一般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本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 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 再由语句到特定的词, 由词到生字的学习。

1. 读文本中, 以句子带生词, 以词顺承认识生字

在文本的语言环境中, 学生会主动识字, 他们不知不觉通过反复阅读, 已经认清了生字的字形; 利用语感, 自觉读准了字音; 初步感悟到了字义。因此随文识字的课堂上教师的示范读、学生的自由读、有感情读、小组读等朗读形式必不可少, 朗读的训练质与量要必须在教师引导下有效落实。

2. 学段落时, 抓关键词语感悟内容, 以内容引导掌握生字

文本的重点段落, 要精选精练。在段落中, 引导学生找到关键性的语句, 联系上下文, 依据写作背景, 结合自己的体会, 深入感悟句子的含义。在此基础上, 再抓住最能表达意思的词, 体会词的含义与特点, 进而掌握其中的生字, 做到音形义整体识记。这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把识字与体会文本紧密结合, 互相促进, 识字水到渠成, 效果显著。

3. 巩固总结, 以情节性提问入手, 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运用生字

随文识字因为生字分散在文本的字里行间, 学习时有随遇随学, 因此识字的集中指向性不足。因此, 巩固总结时, 以情节性提问入手, 找到相关的句、词、字来体会生字的策略更为重要。这种策略是把生字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运用生字重组语句表达出来, 达到识字的基本目标即运用汉字来恰当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例如, 白居易的《忆江南》,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诗人回忆了江南的哪些景致?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而在表达中运用本文学到的生字, 恰当的组织语言, 正确的表达学生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训练过程中, 学生的识字能力、运用能力得以培养与锻炼, 为学生终身阅读学习奠定基础。

三、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和教材特点可以在识字过程中集中和随文识字结合。例如,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比力气》一课, 在随文学习“阿凡提”的“提”时, 学生可以说出知道的带提手旁的字, 了解这些字与手的动作有关, 进而集中学习本课的其他生字: “扔、拾、捡、抓”。这样在以随文识字的过程中, 再找到汉字规律, 用偏旁带字, 集中成组学习生字, 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随文与集中识字灵活结合,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巧妙应用, 二者结合。

总之, 教师科学运用识字教学策略, 学生形成自主识字能力, 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集中识字、随文识字、集中与随文识字相结合方法, 已成为目前识字教学的主流。依据不同语文课文类型和学情, 采取“营造识字情境, 遵循汉字特点, 调动多种感官”等教学策略集中识字。也可采取“读文本时, 以句子带生词, 以词顺承认识生字;学段落时, 抓关键词语感悟内容, 以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生字;巩固总结时, 以情节性提问入手, 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运用生字”的随文识字策略。二者即可独立应用, 也可相结合互为补充应用到识字教学实践中。科学运用识字策略教学, 学生识字能力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集中识字,随文识字,教学策略,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朋朋.集中识字.华语教学出版社.

[2]廖杰隆.集中识字理论基础.

[3]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篇4:集中识字教学点滴体会

关键词:集中识字法;感知识字;自主识字;玩中识字;巩固识记;自觉识字

一、识字教学五步法

1.结合语境,感知识字

汉字是抽象的表意符号,语言环境是提供孩子思维记忆的一个背景、靠山,离开了语境就很难理解一个字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因此,教学中可结合多媒体呈现图片及视频资料、人物对话、儿歌等语境,引导学生听范读、看图说话,有感情朗读、自练读,从而体会语境,感知字的音、形、义。

2.展开想象,自主识字

世界真奇妙!在孩子的脑海中充满了认识世界的渴望。当他们只会用眼睛去探索时,生硬的方块字也许激不起他们的兴趣。如果识字教学中把孩子心中想象的翅膀展开,将会点燃孩子眼底炽热的求知欲,启发学生动脑、想象识字是有效途径。

如,“坐”结合字形想象“两个小孩‘人和人在土堆‘土上玩耍”。

3.游戏活动,玩中识字

将识字的难点分解在活动中,采取猜字谜找朋友,拼字游戏,编儿歌、顺口溜等活动,令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情境中轻松掌握汉字。

如,以“直”为基本字,加上偏旁部首拼出“植、值、置、殖”等。

让孩子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效果倍增。

4.识写结合,巩固识记

小学生要掌握的汉字多达2500个,其中形近而音义各异,音同而形义各异的字很多,还有些字形复杂,很难写对。因此,识字教学中必须把识字与写字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现在,有的教师把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识字和阅读等活

动,学生当堂书写时间太少,大量书写练习被挤到课后进行。这样离开教师的指导,学生虽能完成字量,但可能写得不端正、不美观,甚至错误。结果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效果不佳。此举危害很大,故教师要在教学识字的同时,指导学生把字写对、写好。

此外,还要安排适当的时间,训练学生抄写生字、读写词语、写话等,巩固识字效果,提高写字能力和运用能力。

5.课外阅读,自觉识字

课堂上识的字毕竟太少,要想多识字,应把重点放在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要体现学生的自学,使其在阅读中自觉进行识字,增加识字量。同时,教师进行必要指导,教给学生一些读书识字的方法。如,用“遮读法”识字(先读拼音,再音和字并读,最后遮住拼音进行纯汉字阅读),边读边写生字等。此外,还要训练学生勤翻字典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读书识字的能力,更好地在阅读中自觉识字。

二、结合识字教学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1.词句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低年级教师只注重识字教学,对词语训练兼顾不到。高年级教师则偏重文章结构的分析,而把词语教学只视为扫除障碍,训练的力度也非常不够。所以,师生理解、积累词语的意识都比较淡薄,因而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学生说话写话时词汇贫乏,语言干瘪,缺乏形象性。所以,小学阶段要强化词句训练和积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词句训练是篇章训练的基础,因此,小学的阅读教学应在让一般性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基础上,着重让他们进行品词学句训练。

2.学习词语的目的性

学习词语的目的主要是消化运用,运用词语离不开积累词语。因为只要词语库存丰富,说话时才能随口而出,左右逢源。要积累众多的词语,只靠机械地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深刻理解和有意识记,才能记得快、记得牢。学习理解—识记积累—熟练运用,是我们学习运用词语的三部曲。

3.如何确定重点词

加强词语训练并非逢词都练,而是要抓住重要的词进行重点训练。要进行重点训练,必须要抓住重点词。如何确定重点词,要从四个方面考虑:(1)学生没有学过或虽然接触过,但理解不正确,容易弄错的词语;(2)能突出表现文章中心的关键词语;(3)运用得特别确切,富于表现力的词语;(4)多义词、近义词、成语、带有文言色彩的词。

4.积累词语的方法

积累词语的方式往往与背诵精彩的语段联系在一起。这些语段之所以精彩,往往是其词华语美。背诵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方式,因而我们要增强背诵意识,加强背诵的训练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在今后的听说读写时,才能用语丰富,妙语连珠。

篇5:集中识字教案

第一实验小学 付海玲

理论阐释:

“形声字识字方法”是集中识字的一种辅助形式,学生有了一定的偏旁知识后就可以利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成串识字,通过一个基本字和几个偏旁部首,学习一串字,触类旁通,提高了识字效率,也为独立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对低年级识字的要求和建议是: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教学语言及辅助教学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讲练结合,特别要注意把“规律”教给学生。实践证明,“形声字识字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有兴趣识字,并且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使学生掌握归类、对比、推理、分析、综合运用的识字方法。为阅读和作文奠定良好基础;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可以使学生较轻松地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

情境说明:

教学内容及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清、晴、睛、请、情、蜻,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

3.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6个生字,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是本课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是教学难点。

2、创设故事情境,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形声字,理解字词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老师听说咱班的孩子认识字可多了,你想不想成为咱班的识字大王呀? 生:想

师:那我们先来闯过这一道道关卡,你的愿望就会实现。

二、第一关我会认: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偏旁,谁能大声的读出它们的名字呀? 出示偏旁“氵、日、目、讠、虫、忄” 指生读。读到“忄”学生不会了。

师:这个偏旁是从“心”字变来的,它好像是把“心”字竖起来了,就叫竖心旁,竖心旁的字跟心情有关系。

2、说说其余的偏旁都跟什么有关系?

生:“氵”的字跟水有关系,“日”的字跟太阳有关系,“目”的字跟眼睛有关系,“虫”的字跟昆虫有关系,“讠”的字跟说话有关系。

3、师:你说的真明白,一听就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们来齐读偏旁。

第二关 我会变:

1、编故事引出生字:

师: 这六个偏旁是好朋友,一天,它们一块儿去郊外玩,来到池塘边,遇见了一只大眼睛的小青蛙,很快它们成为了好朋友。青蛙说:你们都是偏旁,是汉字的一部分,我变成一个字来跟你们玩玩吧。说完,青蛙就变成了一个工工整整的“青”字,青蛙每当和一个偏旁在一起时,就会变成了一个新的汉字。你们看,它变成了一个 “清”字,“清”说:“你们知道吗?我是最干净的,因为有了„三点水‟你们就可把东西洗得干干净净,非常清洁。” 就这样学着老师的样子,你也来说几句话给大家听听吧。

生:“晴”说:“因为我有了日头,天气就会特别晴朗。” 生:“睛”说:“因为有了目字旁,我们就会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生:“蜻”说:“因为我有了虫子旁,我就会变成一只会捉蚊子的小蜻蜓。”

师:“请”说:“我是一个神奇的字,因为有了我,你就会给别人带来快乐。你能用上这个请字,说一句话吗?” 生:老师,请您坐下喝杯茶吧!师: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师:我们来齐读这六个生字。清、晴、睛、请、情、蜻

指生分别读:清、晴、睛、请、情、蜻 开火车读等。

不觉我们已经闯过了两关,第三关可有点难度了,要加油哦!第三关:我会辨

1、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6个字,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它们的右边都有一个“青” 字。生:它们的偏旁不一样。

(小结)师:同学们的观察可真仔细!这几个字都叫形声字,我们看到它的偏旁就知道它的意思,看到它右边这一部分就知道它的读音,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很容易就记住这些生字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些生字,在读的时候给“清”、“情”、“请”字组词

生:齐读

2、为了让大家记住这种认识字的好办法,老师编了一首小儿歌呢,先听老师来读一读。形声字,好识记,一半读音,一半义,小朋友,要牢记,看清生字比一比。小花猫,喵喵喵。

田里禾苗长得高。汉字变化真奇妙。齐读

拍手读 指生读 师:我们在以后读书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形声字,可要仔细分辨一下它们,不要用错了地方呀!第四关 我会用

考一考大家,是不是真的学会了。

1、把字宝宝送回家 清

晴 天气(),池水(),小()蜓,大眼()。飞来飞去捉蚊虫。

指生填空并让学生说明原因。把这5句话连起来读一读齐读拍手读

2、我会填空

()客

火眼金()

心()

()水

(()蜓

3、师:这些字宝宝都藏到儿歌里面了,你还认识它们吗?有日天空才放晴,有目才是大眼睛,小河流水甜又清,水边飞虫叫蜻蜓,说话客气说声请,)天 大家都有好心情。齐读 男女生赛读

指生读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形声字识字的方法,记住这种好办法会帮你认识更多的生字,老师相信,你肯定能成为咱班的识字大王!教学反思: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形声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设计了故事情境法,学生学习兴趣高,又易于掌握新字、新词。学习“晴、睛、请、情、蜻”等字时,我采用了教师放,学生自学的方式。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和“清”有相似之处,所以在学习这五个形声字时,充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按教师学习“清”的方法自编“青”和“日、目、言字旁、竖心旁、虫”交朋友的故事,故事编得好坏不要紧,只要让学生在故事中相机学习到“晴天、眼睛、请坐、事情、蜻蜓”等词和“事、洁、眼、蜓”这4个字,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说话练习。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体现了教师的扶放结合,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说话能力。同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借助偏旁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并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师无需多作讲解,只要稍加点拨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朗读儿歌的时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抓住重点词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师生共同加以评价。让学生读出事物的特点,读出儿童的情趣来。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配上音乐加以背诵,让小朋友边背诵边自由地加上动作。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通过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记忆形声字,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篇6:识字教学《识字7》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常见的姓氏作为识字内容,运用课件和教具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并向课外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究姓氏、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其中会写“李、陈、周、吴、杨、朱、何、胡、罗、姓”10个字。

2、初步了解中国的姓氏,激发学生探究姓氏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17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其中10个。

2、难点:激发学生探究中国姓氏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姓氏,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老师的姓名吗?知道的大胆地说出来。我姓什么?(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和名,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一个组的小朋友开火车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声地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大家好,我姓×。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识字7》,来认识一些常见的姓氏。(课件出示“姓”和“氏”),引导学生读准音,记清形。你在什么地方经常见到这个“姓“字?(作业本上、考试卷上)怎么记住它?(播放课件:百家姓的来历)

师解释“氏”:古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氏是姓的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了,可以混用。所以我们现在通常把这个两个字连起来说,读作“姓氏”。请同学们把这个词语读2遍。

二、朗读韵文,学习生字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姓氏谣,想不想读一读啊?请小朋友自己打开语文书88页认真读一读,要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哦。

2、同学们读的真认真!老师来考考大家刚才有没有认真读书,你们能不能告诉我:这首姓氏谣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姓氏啊?我们一起把躲在姓氏谣中的姓氏娃娃喊出来好吗?(课件出示韵文)

3、你们再和姓氏娃娃打打招呼吧!可不要叫错它们的名字哦!(学生自由拼读、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太棒了,把姓氏娃娃都读对了,现在,姓氏娃娃摘掉了头上的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如果能读对,蝴蝶就会把姓氏娃娃飞到你身边哦!

5、这些姓氏娃娃有没有你平时生活中就认识或熟悉的?(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人的姓氏中加深认识。)

6、瞧,姓氏娃娃它们排成了队,请你再来读一读。(课件出示韵文前四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标红,引导学生读出韵律和节奏,读出琅琅上口的感觉)。

7、看来这些姓氏娃娃难不倒同学们,你们都能把他们认出来,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

(播放歌曲:百家姓,中华情)

8、有几个姓氏娃娃又从队伍中出来了,要考考大家记住它们了没有。课件出示一类生字:“姓、李、陈、周、吴、杨、朱、何、胡、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记字形,如:形近字比较法、部件分析法、编字谜等。

(师引导:在生活中,人们互相认识首先是从认识对方的姓开始的。我们常常听到别人这样介绍自己的姓:你好,我姓刘,文刀——刘。你能用这样的方式介绍下面的姓氏吗?教师引导用编三字文的形式来记忆姓氏,如:木子——李,耳东——陈。口天——吴,古月——胡,人可——何,未撇儿——朱,弓长——张,双木——林,草头——黄,三横——王,子小——孙,木易——杨,双口——吕,立早——章,木土——杜。)

9、姓氏娃娃和你们玩得很高兴,他们想回家了,它们的家在哪儿啊?(出示田字格)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观察它们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0、师:人们常说,姓是人的第二张名片。我们在生活中,要写到自己姓名的时候很多,因此,我们一定要写好它。你们觉得这些字中哪几个字最容易写错或最难写好的?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教师范写“周、罗、杨”三个字,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里练写。

12、展示评价,小结。

三、了解姓氏,激发探究

1、刚才我们认识了20个常见的姓氏,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姓氏?

2、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不同的姓氏,其实,姓氏家族中的姓氏远远不止这些。我们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13亿人口,因此我们中国人民有着许多不同的姓氏。到底有多少呢?我国古代就有《百家姓》,《百家姓》的“百”并不表示一百,而是表示很多。《百家姓》中收录了504个姓氏,而且每一个姓氏都有它的来历,据1996年最新统计,中国古今姓氏有11969个。

3、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生谈,师引出:所以姓氏谣最后两行说?

生读——中华姓氏多,历史源流长。(师板书:姓氏多

源流长)

指导读最后两行,读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读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4、你想认识更多的姓氏吗?你想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吗?你想知道自己姓氏家族中出了哪些名人吗?这一切都可以在《百家姓》中找到答案。课后那你们去读读这本书吧!板书设计:

识字7

姓氏多

篇7:集中识字教学设计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识字的对象是汉字,而我们的汉字是 一种历史的文字,谱写着中华民族在蹉跌进程中丰富的心智成长史。汉字是一幅画,汉字是一首诗,汉字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

有一首诗写得好:它拥有舒展自由的肢体,一边舞动着奥妙,一边跳跃着生机。它拥有天簌般悠扬的声音,一会流淌着画意,一会激越着诗情。它拥有秀外慧中的气质,一面展现风情,一面内敛着智慧。它的名字叫汉字。它的母亲是博大精深的汉民族文化。然而,我们长期的识字教学,割裂于汉字与汉字文化的联系,孤立地在当今语境下识字,忽视了汉字作为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全息镜像;忽视汉字中渗透的智慧灵感;忽视汉字中凝聚和汉民族思维方式,以至于进行纯工具地识字教学。学生只知有其字,但不知其字形与字义及其字音之间的联系,导致识字困难。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不能脱离汉字文化语境,要归根于汉字文化这一肥沃的土壤,让孩子在丰厚的民族文化中感受到:认识汉字,就是认识民族文化,就是用“母亲”的乳汁来哺育自己。

一、汉字文化语境分析

(一)汉字文化语境的类型与识字教学的过程

汉字的文化语境指凝结在汉字上的人类文化信息。从它的时间上分,主要有古代文化语境、现代文化语境和场景文化语境。

汉字的古代文化语境可以追溯到汉字起源、演变、运用的成果等;汉字的现代文化语境主要指白话文运动后,汉字在现代汉语发展时期的运用和演变情况;汉字的场景文化语境指与学生语文学习相关的时间、空间、文化、心理等背景。

三种语境存在内在的联系,表明汉字是动态发展的生命体,而使之产生活力的。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的过程:

学生从汉字场景语境出发,识记汉字;再联系汉字现代语境和古代语境解读凝集在汉字身上的文化信息,最后回到现场语境,运用汉字进行阅读和习作,从而拓展新的语境。

(二)汉字文化语境的特性决定识字教学的特性

汉字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有斑斓的色彩、盎然的情趣和悦人的声音的多媒体图像。它是充满诗性的文字,这是由汉字的意象性决定的。建立在象形基础上的汉字,具有以形构意、以形表意和形声合义的特点,是汉字的表现力具有跨越地域和超时空的特点。2 汉字“立象以尽意”是汉字文化语境的主要特征。汉字的每个笔画或部件都成为事物具体形态和状态的高度概括。例如:“射”我们不看字源图,就不知道这个本义;如果我们联系字源图,就发现这里的“寸”其实是一只手在拉着箭,“身”是“弓”的形状,就不是“身”和“寸”本身的意义失去了,只代表一种“射”时的形态和状态了。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射”的本义,又为“射”的组词和言语表达运用打下基础;同时,又了解了“后羿射日”的本义,接触祖国的神话文化。

汉字的意象构字取决于汉民族的意象思维,这又使汉字的创制天生地含有天才的灵性。意象和意象思维方式在汉字中呈现出一种诗意的栖居。

汉字意象的特性,决定汉字教学的特性:

1.人文性

汉字是文化的产物,贯注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如人教社义务教育实验课本二年级上册的《识字8》(下同)教材选取的4个神话故事中的词语,涵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后羿代表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不畏权贵,为民除害,是正义的象征,与其说他是神,不如说他是汉民族精神支柱之一;精卫代表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与自然进行艰苦单绝斗争的精神偶像:坚毅、百折不挠;“嫦娥”的传说版本很多,但她的“貌美”和追求幸福生活却为她核心价值,这也是汉民族追求“美”的意愿;“女娲”造福人类,一直成为汉民族供奉的女神,在她身体体现母性文化一切优点:美丽、善良;为子女不惜牺牲一切。神话中的“女娲”形象,其实是古往今来一切善良母亲形象写照。

为什么汉字具有这么厚重的人文性,这是因为“汉字的精神是从人的身体体现出来的,一切物质的存在,是从人的眼所见,耳所闻,手所触,鼻所嗅,舌所尝出来的。”

2、审美性

鲁迅在《汉文字史》中说,汉语“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其实汉字也具有字形美、音韵美和意蕴美。

(1)在写字和字形分形中,要让学生遵循“和谐、平衡、匀称”的美学原则。例如,写“宇宙”时,要注意空间的分布,“于”的竖钩要略长而直,钧要有锋芒等。

(2)在朗读要像吟唱旋律优美的歌一样,把“韵头、韵腹、韵尾”充分体现出来;诵读词语时,注意押韵、平拓、节奏;起伏跌岩,使音韵美与字词的意义美对应起来,以音带意,以美营造意境。如: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从词的结构上分析,都是“主+谓+宾”式结构,谓语中的动词就让人感动流动的美,气势磅礴的美,跨越时空的美。因此朗读时要保证时值和音高;宾语中的名词,则反映宇宙对象的广阔,也要读出气势,但相对动词要弱些。我们根据每个词包含精神及神话人物的特性,进行“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处理,把“后羿”与“日”壮美、“嫦娥”与“月亮”优美区别开来,从而形成一种流动的美的韵律与节奏,让自己和他人感受到神话人物生命追求价值美。

(3)汉字的意蕴美是无穷尽,它是人的一种感悟。

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有句歌词说得好;方方正正字写,堂堂正正做人。

一个方块字,也是一种原始古朴的思维意象,随着时间长河流转至今,途中又发生无尽的磨砺和演变,又引伸出许多意义,在今天语境下,赋予了现代文化观念。

一个方块字,也是一份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

一个方块字,是一种玄思冥想的哲理情理。望“月”使人感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叹;人终究能飞上月球的豪迈。

总之,汉字是包罗万象的文化世界。为识字教学提供了厚泽的精神资源。

(三)汉字的文化语境的内容

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个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说明汉字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是人类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涉及到人类生活、生产、战争等各个领域。

我们大体可以分成:

1.物质文化。从汉字的造形和凝聚的意义中,反映当时自然界物质状态、性质或者人类物质生产、使用或演变文化信息。根据汉字的取象和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的关系,主要有:水文化、植物文化、动物文化、宇宙文化、工具文化、人体文化、住所文化、服饰文化等。

2.制度文化。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产物。主要有礼仪文化、法制规章文化、忌讳文化等。如“卫”的古字,就体现“守卫”之间关系。3.精神文化。它是人类的文化心态及其现象的意象在文字上的反映。精神文化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心理文化、语言文化、姓氏文化、文学、科学文化、谶纬文化、宗教文化、神话文化等。例如“嫦娥”,本无其人,是我们的祖先在与宇宙对话过程中意象的一个神话人物。从造字上分析,人们富有嫦娥“美貌、善良”等特征,也由此来形容美好的女子,甚至成了中华文化寄情物——月亮的别称。“嫦娥”一词本身就凝聚汉民族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篇8:集中识字的“趣”从哪里来

一、“趣”从游戏中来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提出了“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这就需要老师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在识字中游戏, 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体验学习的快乐。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4》, 认识“驰、地、他、池”时, 就可以让学生们到讲台前来转转盘, 在游戏中发现造字规律;学习二年级上册《识字3》, 可让学生扮演孙悟空用火眼金睛审视词语, 找出生字结构上的异同, 学了这课的儿歌后再让他们改编儿歌, 帮助文中的宁宁改掉马虎的毛病, 做个细心的小画家;学习二年级下册《识字2》时, 让学生图文对照, 看着插图介绍事物, 学完课文后请他们当回“小导游”, 用上文中的词语介绍桂林如画的美景……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一定会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趣味。

二、“趣”从生活中来

小学生对字词的感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的积累。如果在识字教学中不注重表象的积累, 就可能形成认知障碍, 反之, 则能促进认知。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4》时, 指着黑板上的贴图, 对孩子们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去转一转, 到花丛中去钻一钻, 到田野里去跑一跑, 好吗?”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 我就指着贴图 (蝴蝶躲在花丛里, 螳螂隐藏在树叶间, 蚂蚁暗藏在树叶下……) 对他们说:“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瞪大了眼睛, 仔细看着, 一会儿, 像发现了新大陆, 激动不已:“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那片树叶上躲着一只螳螂。”“两只蟋蟀在落叶上弹琴。”“一只天牛在草地上慢慢地爬着。”……我就抓住契机表扬他们:“小朋友们眼睛真亮, 观察得真细, 发现了这么多昆虫, 让我们一起叫叫它们的名字吧。”随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词语贴到相应的昆虫旁, 图文对照, 让学生练读词语。这样的教学好像把孩子们带进了广阔的大自然, 既认识了昆虫, 又记住了生字, 一箭双雕。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有利于将识字识词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极富生活气息和情趣。

三、“趣”从探究中来

识字教学也应引导学生去探究, 体会探究之乐。比如一年级下册《识字7》采用看图会意的形式识字, 通过形象的图画显示“从、众、林、森”等是由基本字“人”或“木”累加起来的, 揭示了字义。“二人从, 三人众”很简单, 可是“从”的字义学生却未必理解, 当出示甲骨文的“从”, 他们就能清楚地看出这是“一个人跟在另一个人的后面走”, 从而突破了“从”的字义难点。在此基础上, 指导学生走进儿歌、谚语, 自主探究文中还有哪些字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构成的, 他们不难发现:“林、森”也是用单个“木”累加起来的。再如二年级上册《识字3》也用图文对照的形式揭示了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如何让文中的意思走进学生的大脑呢?课上, 我拿了一支毛笔, 故意将笔杆和笔头拉开, 让学生看一看:它们各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他们很快发现笔杆是竹子做的, 笔头是用毛做的后, 我分别写了“笔”和“毛”两字, 又将笔杆和笔头装在一起因势利导:“毛笔做成了, ‘笔’字是怎样组成的呢?”“是‘竹’字和‘毛’字组成的。”接着我趁热打铁, 鼓励他们做个小探长, 看看文中还有哪些字也是用这种方法造成的。他们兴致盎然, 很快发现“灶”“尾”“看”也属于这一类。这些有趣的探究活动从具体的物体间组合发展到抽象的字理间组合, 帮助学生识字, 还渗透了识字方法。当学生探得其中的奥秘时, 真是趣从识字中来。

四、“趣”从诵读中来

识字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生字, 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对于词串识字, 我们必须通过诵读来体会汉字的神奇。短短的几个词组, 竟然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而诵读又让画面流动起来, 将字、画、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识字4》第一行“晴空晾晒温暖”表现的情境是晴空万里, 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 舒服惬意。读时语调可稍慢, 声调宜明朗。第二行“眼睛瞄准眺望”, 读时可加上动作, 使音形义完美结合。读到“眼睛”, 学生可睁大双眼;读到“瞄准”, 则要眯起眼睛, 做手端步枪样;读到“眺望”时, 则做手搭凉棚之势。读第三行“寒冷冻结冰雪”时, 似乎来到了大雪纷飞、寒风呼啸的冬天, 情不自禁地双手抱臂做出了寒冷的样子。第四行“东海黄河长江”, 读时声音高昂, 声调拖长, 以突出其辽阔无边、气势磅礴。如此一来, 四行词串, 语速有快有慢, 声调有长有短、有高有低, 读起来抑扬顿挫, 琅琅上口。学生必然会越读越想读, 越读越爱读, 百读不厌, 陶醉其中, 熟读成诵。

五、“趣”从识记中来

识字不光是认识就行, 还必须让学生牢牢地记住它。我们应通过形象的比较, 激发学生想象, 开拓思维, 将识记趣味化。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识字8》时, 孩子们通过玩转转盘游戏发现, 这6个字都有“青”这一部分, 只是偏旁发生了变化。我再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 他们很快发现, 6个字读音相近。“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使孩子们头脑中冒出了一个小问号。“因为它们都有‘青’, 读音也与‘青’相近。”他们为找到依据欣喜不已。我因势利导:“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这类字我们叫它形声字, 像这6个字中的‘青’, 我们叫它‘声旁’, 因为它管着声音;另一个偏旁叫‘形旁’, 它表示着意思。我们来看看, 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对应偏旁, 也很快解读了出来。尽管学生弄清了这几个字的意思, 也能正确区分, 但并不代表完全掌握, 时间一长仍可能忘记, 而且他们音形相近, 运用起来还可能“打架”。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效识记, 我这样来激发兴趣:“小朋友, 为了把这几个字记得更牢, 你们愿意把刚才的发现编成一首儿歌吗?”孩子们兴致勃勃, 你一言我一语地凑成了一首儿歌:“天气晴, 好心情, 河水清, 小蜻蜓, 大眼睛, 飞来飞去捉蚊虫。”然后, 欢声笑语中, 孩子们又一起把儿歌反复诵读。

我想, 这样趣味十足的学习, 一定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他们再用到这几个字时, 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首儿歌, 看清用什么偏旁。

上一篇:高中英语必修一课后同步练习及详解下一篇:美国乡村音乐经典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