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四年级教学设计

2024-08-08

《大禹治水》四年级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篇1:《大禹治水》四年级教学设计

甲鱼治水四年级作文

甲鱼也能治水,之前我可从没听说过呢!小记者活动一推出,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这个有意义的活动—剿灭劣V类水特别活动“甲鱼治水”。这天我早早地来到集合点,在萧山日报老师的带领下,和小记者们一起来到了一家神秘的甲鱼公司,准备亲眼目睹甲鱼的风采,了解甲鱼传奇的一生。

来到甲鱼公司,给我们的感觉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首先我们来到了公司的展厅,一进展厅就看到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有十二神肖的头像,也有熟悉的戏剧脸谱,每一幅画都是那么惟妙惟肖,让人惊奇的是这些丰富多彩的画像居然都是在甲鱼壳上面描绘出来的呢!再往里走,我们还看到了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甲鱼,一个个甲鱼的活标本呈现在我们眼前,据说最大的甲鱼年龄已经有8岁了呢!讲解员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甲鱼一生的成长过程以及区分甲鱼和乌龟最大的不同点,原来甲鱼是“肉包甲”—肉包着壳;而乌龟则是“甲包肉”—壳包着肉,大家可别把甲鱼和乌龟给混淆了哦!之后我们还登上了天台,在那里往四周眺望,甲鱼公司的饲养规模和饲养先进技术尽收眼底。

最令我们惊喜的当然是—挖甲鱼蛋啦!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我们组一共分到了三把小铁锹,大家抢着登上了属于自己的.“小岛”,兴高采烈地找起了目标,我找到了一块松软的地,迫不及待地挖了起来,“哇!甲鱼蛋。”我兴奋地叫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把蛋放到了纸杯里,我们越挖越顺利,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脸。开心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就像从未发生过,像一场愉快的梦,我坐在书桌旁静静地回味着这场“梦”,六颗甲鱼蛋安静地躺在我的声旁。

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地养小甲鱼,因为每个生命都是有意义的,甲鱼的一生虽然看似很漫长,但也很不容易的,参加完这个活动让我明白了:甲鱼还有一个了不起的本领,那就是它能有效促进水域生物优化,预防水体富营养化,对净化水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就是人们说的“甲鱼能治水”的原因。期待我的甲鱼蛋也能早日孵出可爱的“小甲鱼”。

篇2:《大禹治水》四年级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讲述大禹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洪水的故事,赞扬他造福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认识,预设以下学习目标:

1、用自主识字、游戏巩固等形式正确认读10个生字;用不同字音表不同字义的方法区分多音字“倒”和“没”;用扩词的方法区分同音字“治”和“制”;认识衣字旁及表示的意思;正确书写10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纲背诵课文。

3、用结合上下文、数量词、生活实际等方式了解“千辛万苦”、“安定”的意思,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数量词、生活实际等了解“千辛万苦”、“安定”的意思,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初步具备了主动识字的能力。他们喜欢阅读,初步具备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重要词句意思的能力。同时,《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虽年代久远,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通过动画片、课外书籍等,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

【教学策略】

在识字教学中采取自主识字、同伴合作、随文识字、游戏巩固等策略。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朗读指导法、句式比较法、再造想象法等,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出示有关古代传说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故事,再大声说出故事的名字。最后一张定格在《大禹治水》,学生说出名字后板书课题,“治”是生字,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治”。齐读课题后,接着问学生,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可能想到用换偏旁或偏旁加旧字的方法来识记。再让学生说说“治水”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

导课环节运用情境创设法,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积累,丰富课程资源。其中“治”字随课题识字,用分散识字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共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难度的句子也要多读几遍。读完后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设计意图】

一方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自主识字。

第二步,同位合作读生字卡片,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和同位分享好的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

此环节意在体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效融合。

篇3:《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是一篇思想性极强的文章, 本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多元想象, 挖掘情感因素

本设计多次用想象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 在第一小节的教学中抓住词句, 引导学生扩想洪水的凶猛;第二小节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 抓住情节空白引导学生补想大禹治水吃了哪些苦;文章结尾处用“想对这位伟大英雄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续想。根据教材有意识地创设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动情, 积极地阅读, 挖掘课文所蕴含的情感。

二、品词析句, 感悟语言魅力

语言是一门科学。而听说读写又是培养语感, 感悟语言魅力的重要途径。听说读写都需要领悟词句含义, 特别是读, 在领悟词句含义方面尤为重要。本设计多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阅读中养成揣摩词句的习惯, 在积累词汇、欣赏朗读中增强语感, 在想象交流中养成锤炼词句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师生共写课题, 自然导入教学

1.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一课。请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提醒:禹, 第一笔是撇, 最后是一提加一点。)

2.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又是怎么治的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板书课题时, 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写, 并提醒书写的注意点, 在不知不觉中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而后用提问将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融会贯通, 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细流。】

二、多媒体再现情景, 感受洪水凶猛

1.读着这样的句子,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2.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滔滔的洪水吧! (播放洪水录像)

3.你觉得洪水怎么样? (学生交流观看录像后的感受)

4.指导朗读。可恶的洪水, 使老百姓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和温暖的家。谁能通过你的朗读, 让我们感受到这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呢? (指名读, 师生评议后再读)

【设计意图:洪水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 对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孩子们更是漠然的。录像的播放, 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洪水的肆虐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在再现的场景中, 引导学生表达、思考, 进而用朗读表达心中的情。】

三、引导合理想象, 初悟治水艰辛

1.过渡:当大禹看到洪水把老百姓害得无家可归时, 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2.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对, 这就是大禹的决心。一起读!

3.治理洪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光有决心是远远不够的。请同学们接着读第二小节, 看看大禹为了治理洪水, 都做了些什么。

4.交流: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做了些什么?

5.为了治理洪水, 大禹吃了很多很多的苦。正如书上说的,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

(1) “千辛万苦”是什么意思? (板书:千辛万苦)

(2) 想象一下, 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察看水流和地形时, 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呢?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千辛万苦”, 引导学生结合已有体验, 充分展开想象, 使学生在想象中训练语言, 培养语感, 更重要的是在想象中体会大禹治水历经的千辛万苦。】

6. 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 看看还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 (生自由读书, 同桌互相讨论)

7.全班交流汇报:

(1) 抓住关键词“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交流感悟。

1“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并不是数字“九”的意思, 在这儿表示不止一条河, 不止一座山, 表示很多的意思。

2禹生活在 距离今天2000多年前的古代, 当时的劳动工具是非常落后的。他们就是想挖通一条大河, 想劈开一座大山, 容易吗?

3你们看! (出示劳动场面图) 禹带领百姓一锹一锹地挖着河道, 如果大山挡住了去路, 就得把山上的石头一块块地凿下来。一不小心, 石头会压在他们的脚背上, 血流不止。手指磨破了, 手臂划伤了。就这样, 想挖通一条河, 劈开一座山已经是非常艰难了, 更何况是“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样的苦就叫———千辛万苦。

4谁能读出大禹的千辛万苦? (指名读, 齐读)

(2) 抓住关键词“千山万水”交流感悟。

1看, 这就是“千山万水”! (出示千山万水图片)

2为了察看水流和地形, 禹要爬过那么多的山, 趟过那么多的水, 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齐说) 。

8.读到这儿, 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 (不怕苦、坚强、勇敢等)

9. 多么了不起的大禹呀!来, 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敬佩之情读好这段话。 (齐读)

10.我们抓住了关键词语, 读懂了大禹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感受到了大禹是一个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人。我们以后读书呀, 就要这样抓住关键的词语, 去好好理解。

【设计意图:以上部分的交流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的,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教师在重点、难点处给予引导、拓展, 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又使本课难点得以突破。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 渗透了阅读理解文本的方法,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巧借数字故事, 激发内心情感

1.同学们, 发生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的故事还有很多, 课文就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数字故事。

2. (出示第三小节, 其中数字用括号代替) 自由读, 想想这几个括号中应该填什么。

3.你会填了吗? (学生读, 教师标红“13、三、一、十”这几个数字)

4. 抓住这几个数字再读, 看能读懂些什么。 (读完后同桌讨论)

5.你从这几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数字中, 又体会到什么呢? (交流)

6.大禹治水13年, 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 可他一次都没有进去, 这就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了百姓的幸福, 大禹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为了大家, 他舍弃了小家。此时此刻, 面对吃尽了千辛万苦的大禹,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7.指导说话。 (指名说)

【设计意图:巧借数字, 挖掘空白, 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象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五、总结回归整体, 升华情感体验

1.经过 13 年的治理, 洪水终于被制服了。谁来读最后一小节? (指名读)

2. (出示蓝天碧水图) 这样的水还会淹没农田吗?还会冲倒房屋吗?这样的水就是“被制服”了。

3.洪水被制服了, 老百姓们从此以后有饭可吃, 有房子可住, 这样的日子就叫———安定的日子。

4. 老百姓过上了幸福、安定的日子, 这和谁的功劳分不开呢? (大禹)

5.对!那你能根据所学内容, 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指导说话)

出示句式 :因为大禹____, 所以大家非常感谢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设计意图:从整体出发, 最后又回归到整体, 融会贯通, 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培养语感, 在方法引导中学会读书。】

6.总结全文。

(1) 同学们, 大禹治水13年, 吃尽了千辛万苦, 终于制服了洪水。所以老百姓都称他为“治水的伟大英雄”。 (板书:伟大英雄)

(2) 大禹的牺牲和奉献, 终于换来了老百姓的幸福。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 恭恭敬敬地再写一写这位英雄的名字。 (师用红粉笔重新书写“大禹”二字)

7. 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 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他———大禹 (齐说)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 (齐说) 。

篇4:《大禹治水》四年级教学设计

关键词:土石方围堰;防渗;优化;土石方平衡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9-0132-02

1 导流方式概述

挂治水电站采用分期导流方式施工,主体工程施工分两期:第一期,先围右岸厂房及相邻的2孔溢流坝,由左岸束窄河床泄流,在围堰的围护下,进行一期基坑内厂房及相邻的2孔溢流坝、二期纵向围堰等施工,并且在2孔溢流坝内留设2个8m×4m(宽×高)的导流底孔。一期导流标准采用全年两年一遇洪水标准,洪峰流量为3 400m?/s.

在厂房自身具备挡水条件、右侧2孔溢流坝及导流底孔具备泄流条件时,拆除一期上下游横向围堰,进行左侧束窄河床截流,形成二期基坑;二期围左岸的3孔溢流坝,由已建好的右侧2孔溢流坝(堰顶高程305.50,宽2×18m)及2个导流底孔泄流。二期围堰挡水标准为洪峰1 022m3/s(为三板溪坝至挂治坝址区间全年10年一遇洪峰流量797m3/s与三板溪电站单机发电量225m3/s叠加),相应上、下游水位分别为308.42m和300.00m。

最后拆除二期横向土石围堰,导流底孔下闸挡水,第一台机组发电。

2 方案比选

本工程围堰防渗施工工期紧、基础地质条件复杂,先进合理的防渗形式是确保围堰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关键所在。

2.1 工期

原设计院提供的设计高喷灌浆工程量约1933m左右,按照单套高喷设备70m/天,进设备2套,需占直线工期14天,加上临建工程准备时间,生产性试验时间,工期会更长。改为黏土心墙方案后,缩短直线工期一个月左右。

2.2 造价

考虑到利用三板溪水库下闸蓄水的有利时机,上游来水仅很小的区间流量。黏土心墙方案成为可行,而且防渗材料可就地取材,同时右岸一期围堰部分拆除料可直接上堰,节约取料及碴料外运成本。通过方案优化,节约造价约100万元。

3 二期围堰布置

3.1 围堰结构

二期横向围堰汛期为土石过水围堰,上游围堰堰顶高程309.10m,设4.1m高的自溃式土石子堰,围堰过水面高程305.00m,下游围堰堰顶高程300.50m,靠纵堰侧预留10m长缺口。

二期纵堰为混凝土重力式结构,由一、二期共用段、连接段、中导墙组成。

3.2 围堰运行要求

根据水情预报,当洪峰流量大于1 022m3/s时,要求先拆除下游缺口子堰,由下游向基坑先行充水,然后主动拆除上游围堰高程305.0m以上土石子堰,以保证上游围堰的过流断面,左岸基坑参与泄流。

4 施工道路

上、下游横向土石围堰填筑方向均选用从右向左,单戗、单向、立堵方式,所以上游围堰施工道路利用现有上游临时过江道路形成,并在二期上游围堰右端上游侧设置回车平台;从下游施工便桥左端修路至下游围堰左端,并顺左边坡与上游围堰左端接通。在施工便桥通车以前,为满足过流要求,在处于导流底孔流道上游渠中的道路中预埋多根φ600涵管。

5 土石围堰施工

5.1 填料选择及要求

(1)黏土:防渗土料要求渗水量小,渗透系<1×10-5cm/s,黏粒含量为20%~30%,设计干容重15kN/m3 。

(2)石碴料:级配良好,粒径<5mm的细料含量约为40%,干容重18.5kN/m3。

(3)堆石:级配良好,粒径<5mm的细料含量<25%,干容重19.5kN/m3。

(4)块石垫层:孔隙率<20%,表面要求平整。

(5)过渡料和反虑料:质地坚硬、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沙与砾石比例约为1∶4。选用砂卵石料。

(6)双绞钢丝网石笼护垫、护坡:双绞钢丝网石笼护垫、护坡均采用高镀锌低碳钢丝、六边形网目的双绞格网制成。卵石或片石,石头粒径不超过250mm,石头粒径必须大于网格尺寸。

5.2 截流

设计提供的二期截流流量为7.01m3/s。截流时间2月中旬。因流量很小,经水力学计算,二期截流时可不设龙口,上游围堰截流戗堤直接从右堰肩向左岸单戗进占,右堤头设回车场。

上游戗堤填筑量约4 239m3。进占按2天计划完成。施工时采用挖掘机在料场向自卸汽车装料、自卸汽车加推土机组合从右岸向左岸推进形成戗堤。施工安排两台1.2m3挖掘机、一台ZL50装载机装车,6台15t自卸汽车运输。运输上堤后,进占法卸料,D85推土机辅料、压实,铺筑层厚度石碴控制在0.8m~1.5m,辅料与碾压施工平行作业。

5.3 上、下游围堰护坡、护脚施工

块石垫层、双绞钢丝网石笼护坡与堰体填筑及黏土心墙施工同步进行,控制好堰体填筑高程及坡度,保证上、下游面修坡完成后,待施工的垫层、护坡在挖机的控制范围内。施工现场石料转运由挖机完成。

5.4 施工程序

上游围堰施工程序:截流戗堤→覆盖层开挖→黏土斜墙Ⅰ→黏土心墙Ⅱ(石碴Ⅰ)→块石垫层→双绞丝网石笼→C15混凝土施工→子堰施工。

下游围堰施工程序:石碴Ⅰ→覆盖层开挖→黏土斜墙Ⅰ(石碴Ⅱ)→黏土心墙Ⅱ(石碴Ⅲ)→钢筋笼护脚→块石垫层→双绞丝网石笼。

6 土石方平衡与时段施工道路

6.1 土石方平衡见表2

6.2 上游围堰

(1)备料场。料源主要是一期上游横向围堰拆除料、导流底孔前流道清理料、河滩砂卵石料,以及二期基坑开挖料等。黏土备料场选在左岸上游围堰堰肩处,施工时可从左岸直接运输。

(2)时段施工道路。戗堤料源取自一期上游围堰拆除混凝土块。上游围堰截流戗堤施工时,使用二期上游围堰施工道路,由围堰右端向左岸方向进占施工,逐步形成戗堤作为通向左岸的施工道路。砂卵石覆盖层开挖及黏土心墙Ⅰ施工时,利用已形成的戗堤作为施工道路。由于黏土心墙Ⅱ、过度层、反虑层、石碴Ⅰ是按同时分层碾压、交替上升的方法施工的,在每一层形成时,都可以作为上一层的施工道路(在堰堤低于戗堤顶部高程时,可以利用戗堤作為施工道路)。

6.3 下游围堰

(1)备料场。下游围堰备料场布置在下游抽水泵站附近,堆存要求同上游围堰料。料源主要是一期下游横向围堰拆除料、二期基坑开挖料及尾坎后流道清理料等。黏土备料场同上游围堰,暂选在左岸上游围堰堰肩处。施工时可以从左岸直接运输。

(2)时段施工道路。石碴Ⅰ料源取自一期下游围堰拆除混凝土块。下游围堰石碴Ⅰ施工时,采用二期围堰施工道路,由围堰右端向左岸方向进占施工,逐步形成石碴Ⅰ通道作为通向左岸的施工道路。砂卵石覆盖层开挖及黏土心墙Ⅰ(含过渡层)施工时,利用已形成的石碴Ⅰ及二期施工道路作为施工道路。石碴Ⅱ、块石垫层及钢筋石笼同时施工,施工道路为石碴Ⅰ和黏土心墙Ⅰ已施工部位形成平台。

7 结语

中小型水电站二期基坑一般都面临施工工期紧,如何快速形成方便施工且经济的围堰防渗体系,以及利用一期围堰拆除料做好土石方平衡优化,本文在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夏可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第1卷):地基与基础工程[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篇5: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1、使大禹这个人物鲜明而且立体、多维。

2、把对于二年级学生至关重要的说话训练抓住,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有效真正为学生发展使用汉语服务。同时第二条主线更可以推动第一条主线的明确。同时,文中的字词教学又不能放弃,它是年段目标中的重点。

因此,开篇的关于水的成语的引导,洪水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千辛万苦”的拓展想象,数字的深究讨论,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无所畏惧和大公无私的精神。

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回扣课题也就水到渠成。同时“治、制”的区分运用,考验着学生对汉字的字义理解。

篇6:《大禹治水》四年级教学设计

课文第二小节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抓住关键词“千辛万苦”,引导学生想象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察看地形”,“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大海”时会吃哪些苦?会怎样对待?

孩子们都能联系书本,电视中获得的间接经验,大谈大禹的吃苦事迹。有的说,他在爬山的时候,手不小心碰到带刺的植物,会流血,但他咬咬牙,挺过去了;有的说他的鞋子穿破了一双又一双,甚至脚底也起泡,但他还是忍着痛继续察看地形;有的说,到了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头顶,热得满头大汗,可是,大禹还是和老百姓一起干着;还有的说,在劈山的时候,一块大石头滚下来,刚巧砸在大禹的脚上,受伤了,可是他只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包扎了一下,又和老百姓干在了一起……我对他们说,大禹是吃尽了千辛万苦,他所吃的苦我们说都说不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于是大禹的坚强,大禹的不怕吃苦,大禹百折不挠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篇7:《大禹治水》四年级教学设计

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下册“奉献”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奉献精神代代相传,家喻户晓,成为后世颂扬的英雄。课文虽然只有短短四百来字,但由于语言极其简练,并善于选取几个典型细节和有代表性的数字,把上古时代发生的一件大事、父子两代人治水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把人物的奉献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后有两个思考题:

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大禹治水奉献精神的感悟。

2、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才”、“仅仅”、“就”、“却”表达的语气。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用法及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 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可能听过许多神话故事,对本文所讲述的故事也许并不陌生,因此很容易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所以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把握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就重点内容进行引导点拨。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初步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课前的资料收集与课上的资料交流可以放手给学生。

对于生字词语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识字的方法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本课出现的10个要求会认的字和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生均能自学掌握,教师只需在个别字形、字音上加以强调即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课题和重点词句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对比阅读等方法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才”、“仅仅”、“就”、“却”表达的语气,并读出自己的感情。

3、使学生明白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略)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同学互动,检查识字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师生评点正音。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4、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三)再读故事,初探问题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 整体入手,聚焦“英雄”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一句话。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这句话说得简单些就是:禹成为英雄。

3、在你心目中,英雄是怎样的人?

预设:(了不起的、伟大的、无私奉献的„„)

4、所以,看到英雄这个词,你的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

5、无论是敬佩、还是„„,都是打动人心的。

二.细读课文,感悟“英雄”

(1)过渡:带着你们心中对英雄的理解认真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指生回答,相机点拨:

预设:A、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大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1、(课件出示原句和对比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

2、指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3、禹很晚才结婚,按理,他要在家多陪陪妻子,可为了快点治好洪水,他顾不上和新婚的妻子团聚,这叫什么?(公而忘私,舍小家为大家„„)还有哪个地方打动了你的心?

(相机屏显):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4、我们来看前半句,“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一般情况,事情会是怎样的?可实际情况是(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这一个“却”,表达出——(事实和我们想的完全不同)请读出你的理解。

5、(课件出示,补充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同学们真会读书,老师奖励大家一个故事,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两眼含着泪花,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见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热泪盈眶,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拄着拐杖站在家门口,儿子也已经十多岁了。他心里一酸,让儿子告诉奶奶,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然后就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6、猜猜,这个故事叫什么?对,这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故事的来历。(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治水十年,十年啊,多少个日子?(三千多)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家人吗?不关心自己的家人吗?(生:不是)是他远在他乡,没机会回家吗?(生:不是,他曾经三次路过家门)。三次路过家门都顾不上进去看看,他一心顾着的、想着的是什么?他下定的是什么决心?

7、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大禹?(板书:无私)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这一段。注意加点的字(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B、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1、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生:„„)

2、这么大的工程,在漫长的十年中,禹吃的苦远远不止这些。你们想一想:他可能还吃了哪些苦?(生:„„)

3、为了治水,不知他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心血啊,不知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治水十年,禹奉献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不仅是自己的幸福家庭生活、还奉献了自己的健康)

4、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这两个句子。(生齐读,师板书:无私奉献)

过渡:故事还有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C、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自己再轻声地读读这句话,想一想,禹带领人们做了哪些事?你发现了哪几个很重要的词?拿起笔来,在词语下面做个记号。(生看书,边读边画。)

3、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思考)(如果生发现不了问题,师可以导问)

4、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预设:a.禹垒起堤坝,那不是反而把洪水挡住了吗?(是为了不让洪水四处乱流,他要让洪水朝着一定的方向流到大海。)

b.禹刚好只挖了九条河吗?(古代的数字“

三、九”都不是确定的数量,是用来代表很多的意思。)

c.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请问父亲的做法是什么?他为什么要改变?

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个句子来回答。(生读书、思考)

d.禹的父亲鲧是怎样治水的?

e.(课件出示此句)比较一下,禹和鲧的治水方法有什么不同?

见到人们受苦,鲧心里很着急,就把天上的土偷下来,去堵塞洪水。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f.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他们的治水方法,可以怎么说?(用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可以怎么说)

g.(课件出示治水方法,对比引读,积累词语)

鲧:堵 堵塞 堵洪水 堵塞洪水

禹:引 引到 引导 疏导 疏通 引洪水 引到大海

5、禹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变堵塞洪水为引水入海。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禹的什么?聪明才智。(板书:有智慧)

过渡:故事还有打动你们的地方吗?其实,最打动我的是课文一二两段,想知道我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吗?如果你用心读,一定能感受到。想不想试一试!

D、自由读一二段。

1、你感受到了什么?

2、相机点拨:大禹治水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相机屏显)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a.请跟老师合作读这一自然段。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生: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生:倒塌了),牲畜(生:被冲走了),庄稼(生:也被冲毁了),人们(生:只好四处逃荒)。你感受到了什么?(洪水大)

b.你们在电视、电影中看到过洪水泛滥成灾的场面吗?看看当时的情景吧(播放课件)

c.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篇8:《大禹治水》四年级教学设计

一、破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大禹治水》请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并提醒孩子们注意“禹”字的书写,“禹”字在写的时候注意笔顺,中间的口要写的扁一些。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治是什么意思?对“治”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读完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孩子们你们很会提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的预习方法。A、读通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B、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C、查字典解决自己不会读字、不理解的词意。D、思考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能解决的自己解决。

2、孩子们你们的预习工作做的怎么样呢?我把字词宝宝请出来了,你认识并理解他们吗?孩子们你们读的正确流利,对于词语意思的理解也很到位,特别是邓旭颖同学把词语欣欣向荣的意思还标注在书上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会学习、认真学习的同学。

3、看来词语难不倒大家,老师要加深难度了哦!孩子们课文一共有五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些什么?请你用课文中的词语组成一句通顺的话概括短意。

你概括的很全面如果语言再精炼些就好了,你概括的言简意赅,真棒!把我们概括的段意合在一起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出示课件)

三、学习课文

1、课文都讲了哪两个人来治水呢?(板书:鲧、禹)他们要治理怎样的洪水呢?让我们坐上时光机回到很久很久以前。从刚才的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

多么凶猛的洪水呀!他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文中第一段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情景,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哪些词语中能看出洪水很凶猛?

肆虐的洪水淹没了村庄,人们颠沛流离;冲毁了庄稼,农民们将颗粒无收,四处逃荒。这该是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带着洪水的凶猛,带着对人们的同情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从你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滚滚的波涛,你读的很有感情,最后一句话你的声音很低,你读出了百姓们的痛苦不堪!

2、面对这样的危难,谁来解救天下苍生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并思考:鲧用什么办法治水?鲧成功了吗?

3、孩子们鲧看到百姓们疾苦的生活,他的心情如何?(着急),孩子们你们在教室里面找不到作业本时,在家里找不到心爱的玩具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谁来试着读读,我听出了鲧此刻内心的焦急,你读的很形象,我知道了鲧此刻心急如焚,你读的很有感情,我听出了鲧恨不得立马把洪水制服的心情。

鲧治水的办法是什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用息壤去堵洪水。(板书:堵)什么是息壤,他从天上偷来的息壤有什么特点?是的这种能土自生自长。从老师标出的这些蓝色的字体中你体会到了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你回答的很正确,鲧看到百姓们流离失所,非常着急,偷来了能够自生自长的息壤来治理洪水,是一个心系百姓的人。鲧一心治水,想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愿望实现了吗?天帝听闻大怒,命人把他处死。临死前他还不忘叮嘱儿子要制服洪水,让我们带着鲧的着急和鲧的期盼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5、此时的禹,含泪埋葬了父亲,再看看因为洪水而四处逃难的百姓,禹的内心无比悲痛。他遵从了父亲的遗愿,开始动手治理水患。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课文的哪一段描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请同学们拿出笔画出大禹治水的办法,同学们找的很准确。

6、禹总结了父亲的经验和教训,他采用的治水的办法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全面,他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了堤坝,把水引到了大海里,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禹治水的办法?是的,禹采用水疏水的办法,将水引入了大海。(板书:疏)

7、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课文是怎样描述的,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他吃了很多苦的?(常常 蒙蒙亮 又 常年 烂)孩子们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的体会很到位,禹为了治水吃尽了苦头,其实在这么大的工程中,禹吃的苦远远不止这些。你想一想:他可能还吃了哪些苦?

8、孩子们这就是禹,一个为了治理水患,克服种种困难,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你体会到了禹什么样的精神?是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让我们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试着读出大禹的这种品质。

四、再次学习大禹的精神

1、在大禹治水的多年时间里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张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听吗?大家听得很投入,这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我们课文的第四段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完成填空吧!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填的都是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的,禹治水用了很长时间,牺牲了很多。

古人结婚年龄一般都是十多岁,大禹30多岁才结婚,为了治水他连自己的家人也顾不上,这是种什么精神?孩子你的词汇量真丰富,这就是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

2、十年啊,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家吗?(不是)是他没机会回家吗?(曾经三次)为什么一次也不进去看一看,他心里想什么?拿出你的笔在第四自然段的旁边写上你的感悟。

3、这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看看,他下定的是什么决心?(不治好洪水,就绝不回家门)这就是舍小家,顾大家啊,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这一段。

4、关于大禹治水有很多的相关故事,我们三门峡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禹辛辛苦苦干了十年,洪水终于退去,大地一片生机,草木旺盛,庄稼茁壮成长,人们再也不用四处逃荒。听到洪水被制服呢此刻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让我们带着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句。

2、老百姓再也不用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了,他们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对大禹说些什么?

是的人们非常感谢大禹,并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了一个大字,以表示对他的敬仰和爱戴,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最后一段。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来深情地呼唤一下他的名字。

3、大禹为什么成为了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同学们说的很全面,为了纪念大禹各地塑造了他的雕像,以供后人敬仰。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洪灾,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就无异于纸上谈兵,而学不好这一段,也会影响到后面内容的教学效果。我先让学生自由读,问:“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只基于想象,并不深刻。接着,播放了一段洪水冲毁家园的片段,随即又配乐朗读了第一节,这时再问:“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次学生的回答从简单的字面理解升华到了感性的认知,一个个感同身受,发言积极,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好“无家可归”一词,进而读好第一节,便显得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在此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激发感性认识来促理解练朗读,打响了头炮,为整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其次,抓住“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编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感受到了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老百姓,你会怎么感激大禹。另外,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在教学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想象说说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可是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学生说的时候存在困难,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学情,只顾着自己让自己的教案精彩,所以导致了失败。

篇9:《大禹治水》四年级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会认“禹、垒”等8个生字,会写“洪、荒”等7个生字。2.理解“叮嘱、欣欣向荣、敬仰、爱戴”等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教学准备:ppt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是一个神话故事,有的同学已经通过课外书阅读过,对于课文中体现大禹一心为公,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也比较好理解。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理清课文脉络,以及通过学习课文中数量词的运用表现大禹的精神。教学流程:

一、破题导入 1.师板书甲骨文“”请学生猜是什么字。(水)

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当水造成这番情景时,生读【ppt: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3.从这你读出了什么?讲解“荒”字的识记方法。4.看到这般情景总得做点什么吧?——治水(板书)。

5.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与治水有关的神话故事。补充课题(大禹,师板书并提醒孩子们注意“禹”字的书写)6.齐读课题。

二、了解内容,感知大禹精神

1.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写了谁治水? 生:鲧、大禹

2.他们俩治水的结果是?

生:鲧——失败 大禹——成功

3.为什么大禹成功了,而父亲鲧却失败了?

学习2自然段,总结鲧治水的方法——堵(板书)4.那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洪成功的?读第3自然段。问:找出描写大禹治水时动作的词,并谈谈你的看法。

(读ppt: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① 学生交流找到的动词。

② 那禹为什么能成功?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的方法吗? ③ 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xiaoxue.xuekeedu.com

生: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的人

过度:仅仅因为大禹改变了治水策略,变堵为疏才江水治理好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还因为他不怕困难,历经艰险,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

(读ppt4: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④ 问:你从这读出了大禹的„„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

想象:大禹在治水过程中还克服了哪些困难?你觉得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⑤生交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人。

⑥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试着读出大禹的这种品质。

三、再次学习大禹的精神

1.问:文中还有哪里在写大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生:第4自然段

2.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思考: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

2.生汇报(读ppt2: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3.问: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孩子默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同桌交流。计时5分钟。4.全班汇报,师总结:治水成功;奉献精神。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用甲骨文“水”字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再用拆解题目的方法层层深入。正如我们认识、品悟大禹精神一样层层深入。在教学时我始终围绕着品悟关键字词的方法理解、认识大禹和他的奉献精神,同时我采用点线似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的将文章脉络展现在孩子面前。有助于学生能准确掌握课文信息,长此以往也有助于孩子们分析其它文章。虽在我的引导下能理解并说出单元的主旨,但在朗读上还是很欠缺。读得拖沓,无法展现大禹的精神。另外,孩子们的课堂答问习惯不好,总喜欢齐答的形式,这样不利于差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篇10:《大禹治水》四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传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广为流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的是对比理解的方法。文中具体讲到鲧和禹两人治水的方法和结果,这是讲课过程中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授课的过程中,较难让学生理解的是两种方法为什么会取得不同的结果,因此我做了一些动画演示,让学生有直观感受,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篇11: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三、教学用具: 幻灯片、洪水视频。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 问答法。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老师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些古代传说故事呀?

(好的,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叫做——大禹治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开火车都生词,读对跟读;(2)去拼音开火车都生词,再齐读;

(3)指名读长句、难句。共5个句子。

(4)解决多音字:“倒”和“没”。(在读完长句1后解决)(5)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1)指名并引导学生回答;(2)引导全班学生完成填空,并齐读一遍;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带领百姓(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

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

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上述数量词要重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没 倒

2、扩词。治 理 洪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 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 雄 提醒学生注意:“雄”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读一读,再抄写。读一读,再抄写。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四、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篇12:《大禹治水》四年级教学设计

今天听了海涛老师执教的《大禹治水》一课,感受颇深,谈谈自己的收获:

1、教师善于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柔和,教态自然大方,对学生和蔼可亲,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展需要,尊重学生,顺学而导,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基本功较强。教师有较深厚的语文基本功,语言简练,提问指向性强目标明确,板书重点突出有条理,字迹美观工整,给学生较好的示范作用。学生整堂课注意力集中,气氛高涨,思维始终围绕教学内容,这和教师的善于调动启发是分不开的。

3、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感悟课文。教师紧扣文本教学,立足语言文字,做到深入而浅出。目标定位准确,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读课文、解词义、谈感受,不知不觉中大禹伟大的形象便跃然而出,避免了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的问题。

提出一些商议的地方:

1、教师讲的故事耗时太长,虽然故事与课文有一定联系,但意义好像不是很大。建议教师把故事精简,点到为止就行。

篇13:《大禹治水》四年级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1个偏旁。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正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谁能说说你知道的英雄、伟大人物?(生自由说)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的英雄——禹(板书课题),齐读三遍。

3、简介禹,质疑,从题目上,你们可以看出文章写大禹什么事吗? [一步步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各自然段序号,分别说说哪个自然段写治水前、治水、治水后。

2、出示小黑板,指名填空。

第()自然段写洪水危害老百姓;

第()自然段写大禹治水经过及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自然段写洪水被制服,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这一环节的设定,让学生脑子里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逐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

4、师范读课文

[加强朗读训练]

5、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害、姓、理、形、通、被、制、伟

2、指名读。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可同位互相讨论)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加深对字的记忆。]

4、老师范写这些生字。

5、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作业: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大英雄的由来。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引读第4自然段。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朋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解决这些问题。[这三个问题的过渡,提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课文,认识大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了解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教师用简笔画勾画出淹没的农田,冲到房屋的洪水。

(1)在平日里,水都在农田下,发洪水时(边画洪水边说)洪水淹没了农田,意味着什么?(人们没有粮食吃)

(2)继续画:大水把人们的房子也冲毁了,这意味着什么?(人们没有家了,也就无家可归了)

5、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人们只好到处流浪,过着痛苦的生活。

6、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运用板画与介绍,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 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都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

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两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习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五、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淹没

冲倒

走遍

吃尽

制服

无家可归

挖通

劈开

安定

教学反思:

上一篇:人社局工作简报下一篇:幼儿园大班体育赛龙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