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总结(成果)报告

2024-08-16

项目总结(成果)报告(精选10篇)

篇1:项目总结(成果)报告

附件3 项目总结(成果)报告格式和要求

一、项目研究报告中应含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两部分。其中,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应含项目实施阶段、研究中碰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以及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情况;技术报告中应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采用的技术方法,技术的主要参数、实验数据、实物照片等;创新创业孵化项目需要说明市场分析、创业情况和取得经济、社会效益;科技推广项目要说明推广应用途径、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报告书写要求

1、字数约为5000——6000字,内容要求结构清晰、语言精炼。

2、研究报告须附有摘要。摘要应能客观反映课题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一般每篇不超过200字,排在文章标题与关键词之间。摘要两字采用黑体小四号;具体内容的字体采用宋体小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

3、研究报告须附有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课题主体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关键词空一行顶格书写,字体为黑体小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

4、正文。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正文采用四级标题,层次序号可采用“

一、”,“

(一)”,“1.”,“(1)”,“1)”(不包括双引号);文中应做到不背题,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一级标题字体采用黑体小三号,二级标题采用黑体四号字体,三、四级标题采用黑体小四,均左对齐空2字。正文正文中文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行间距统一为固定值20磅。

5、插图应表明图序和图题,序号和图题之间空1字;图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仅有1图者于图题处表明“图1”;图题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字体采用宋体11磅字体。

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序号和表题居中排于表格上方,两者之间空1字。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仅有1表者,于表题处标明“表1”。表题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上方,字体采用宋体11磅字体,其中表头加粗。

6、研究报告须附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与正文空1行;参考文献列表时应以“参考文献:”作为标识,标识左顶格单独一行,字体采用黑体小四;

篇2:项目总结(成果)报告

立项代码: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 单位名称(公章): 单位法人代码: 项目执行期:自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项目支持方式: 项目支持金额: 单位法定代表人: 电 话: 编 写 人: 电 话 ;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传 真: 编写日期: 年 月 日

监理单位:

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 二OO二年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执行

情况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一、项目名称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四、项目科技成果的熟化程度、技术水平及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五、项目资金落实和支出情况

六、项目实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七、单位基本情况简介

篇3:项目总结(成果)报告

五年来, 重大专项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 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得到了领导、各市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共支持重大专项项目300项, 其中后补助项目30项, 2010年支持项目数是2006年的2.6倍;省财政投入资金8.98亿元, 平均支持强度296万元, 2010年省财政投入资金比2006年增长了47%。

2 实施效果

五年来, 重大专项项目实施取得重大效果, 在当地产出了很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逐步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体系, 极大地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为优化调整产业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密切了产学研结合, 促进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

重大专项的实施引导企业采取“开放联合、多策并举、广纳贤才”的产学研联合模式, 共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引导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科研面向企业生产、解决生产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 实现了产学研多方密切合作共赢, 缩短了成果转化的周期, 提高了成果转化效率。据统计, 参与项目合作的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有220家, 其中高校92家、科研院所89家、企业39家。

2.2 搭建了创新平台, 凝聚了创新人才

重大专项的实施凝聚和培养一支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吸引了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 高起点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据统计, 参与的项目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数6021人, 其中高级职称1907人, 博士673人。支持了13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6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44个重点实验室和27个院士工作站。

2.3 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后劲

重大专项的实施促进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 提升了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使企业走上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 重大专项的实施, 带动专利申请总数达1078项, 专利授权达585项, 其中发明专利达19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30项, 获取技术标准156项。

2.4 优化了政府投入导向, 建立了多元化投入体系

重大专项的实施体现了政府宏观引导, 使企业享受技术创新的成果、体会到技术创新的巨大效益, 极大地调动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企业不断增加科研开发和新产品试制投入, 不断推出新产品。重大专项的支持还带动了国家和地方各类计划的资金支持。据统计, 项目总投资185.5亿元, 省财政投入资金8.98亿元, 占总投资的4.8%;带动地方匹配资金2.5亿元, 占1.3%;银行贷款98.9亿元, 占53.3%;企业自筹资金84.1亿元, 占45.3%, 其中企业自筹中用于项目研发的经费总支出59.4亿元。目前, 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09.3亿元, 新增利税29.3亿元, 新增就业人员30816人。

2.5 突破了关键共性技术, 培育了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大专项的实施突破了一批产业关键瓶颈技术, 解决了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产品, 培育壮大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数中, 新医药与生物技术产业占28.3%, 新材料产业占17.2%, 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产业占12.1%, 新型数字化装备产业占10.4%, 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占7.7%, 其它占24.3%。在对新兴产业扶持资金中, 新医药与生物技术产业占23.8%, 新材料产业占17.6%, 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产业占12.5%, 新型数字化装备产业占9.5%, 新能源占7.6%, 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占7.5%, 其它占21.5%。

2.6 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 带动了产业集群发展

重大专项的实施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 推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提高了产品竞争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带动了上中下游产品的协调持续发展, 逐步形成由点带线、由线成片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莱芜市通过实施项目积极开展上下游协同创新, 主动吸收外部智力支持, 不断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 创造了知名产品和品牌, 带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促进了莱芜粉末冶金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寿光市组织实施了7个成果转化项目, 带动了寿光海洋经济的发展, 壮大了地方财力, 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建议与对策

3.1 进一步加大重大专项资金强度

近年来, 重大专项资金不断增加, 单个项目平均支持强度达到400万元, 但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重大专项支持面不大、显示度不高, 与兄弟省市比差距很大。江苏省每年拿出20亿元用于重大专项, 单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建议进一步增加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大幅度提高资金数额, 使更多的企业享受更多出创新成果。

3.2 进一步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培训

尽管已出台的各项管理办法对资金的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 但具体应用中仍存在问题, 有的企业项目经费使用管理不规范, 财政资金不能做到单独立帐, 资金流向不明确。建议研究出台科技经费会计核算指导性文件, 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培训和指导, 规范资金使用。

3.3 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与监督

定期对重大专项项目的进展情况和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及时通报资金拨付缓慢的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不符合规定的项目, 建立完善日常监管、信息调度和情况核查等管理制度, 及时把握项目实施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保证项目顺利。

3.4 进一步加强项目实施效果宣传

重大专项的实施促进了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建议认真总结重大专项实施的好经验, 挖掘重大专项实施的亮点和典型, 以多种形式汇报宣传重大专项的实施效果, 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篇4:项目总结(成果)报告

事件回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推进这一思想的有效落实,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启动了“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现代农业、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全国独立设置公办高职学校中,教育部、财政部支持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

根据政策安排,2012年为项目的中期考核期;2013年为项目建设成果的验收阶段。为全面交流项目的建设成果和经验,2013年12月21日至22日,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办,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3年会”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全国近400所高职院校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术机构、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以“凝聚共识内涵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示了高等职业教育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能力等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会议以教育部、财政部2011年开始联合实施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为主要内容,集中展示了281所高职院校“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典型案例,较全面反映了高职院校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提升高职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成果。

会议还设计了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企校合作、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国际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等成果展示与体验模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阶段成果,共同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企校深度合作、专业建设的国际化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实践路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篇5:项目成果报告格式(本站推荐)

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成果报告格式

一、页面设置

A4,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均2.5厘米。

二、文档形式 word。

三、字体字号

(一)标题宋体加粗三号;

(二)选派学校名称和撰写人姓名楷体四号;

(三)摘要(300字以内)和关键词黑体五号;

(四)正文仿宋体4号,小标题黑体四号,图表标题宋体加粗五号,图表文字宋体五号。

四、编号方式

采用“

篇6:基层党建特色项目成果报告

项目设立的目的和意义:

党员管理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基础工作。加强党员管理对于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战斗力,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党支部40余位党员,来自门诊8个部门,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差异较大,另外支部书记和支委均为兼职,平时承担着大量的日常管理和医疗工作,且每年有众多新党员加入支部,因此繁忙的业务工作与新形势下党员管理的严格要求存在矛盾。因此希望通过建立一个门诊党员管理系统更高效地加强门诊党员管理工作。

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架:

门诊党支部信息管理包括四大模块,一、党员信息管理。

二、积极分子信息管理。

三、制度管理。

四、党支部风采。

“党员信息管理”模块包括:1.党员基本信息。2.党费缴纳情况。3.参加组织生活情况。4.流动情况。5.思想汇报情况。本模块主要特点在于能及时更新党员信息,动态掌握党费缴纳及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尤其方便对预备党员管理,能及时提醒预备党员的半年思想汇报和转正日期。

“积极分子管理”模块包括:1.优秀共青团员基本信息。2.发展对象跟踪信息(包括发展计划、思想汇报、参加组织活动、党员帮教情况)。本模块主要特点在于方便对积极分子管理,动态掌握积极分子参加党支部活动情况,能及时提醒积极分子的每三个月的思想汇报。

“制度管理”模块包括:1.党支部工作制度。2.党支部工作职责。3.党支部书记职责。4.支部委员工作职责。5.党支部学习制度。6.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6.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7.民主评议党员制度。8.党员管理制度。9.党内监督制度。10.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等。本模块主要特点在于使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能经常温习党的各项工作制度,尤其是新入选的支委成员对党的各项工作制度能及时学习和掌握。

“党支部风采”模块主要记录党支部各项活动参加人员、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能对活动的各项细节进行详细的记录。

本项目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

主要特色:

门诊党支部信息管理系统是一款专门针对门诊党组织建设的信息管理软件,它从实际出发,体现了适用性、易用性和高效性。它可以全面、系统地解决门诊党组织建设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信息管理问题。它能把各项基本信息管理,制度管理,支部活动管理,党费缴纳,参加活动情况等各项繁杂的信息统一合理的管理起来,体现了高效性,符合新形势下党员管理要求。

创新之处:

本系统是一个高效的党员管理系统,它具有易用性、适用性。符合新形势下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要求。对日常的党组织活动提供快捷方便的管理功能,促进党组织信息化建设。

项目收获:

篇7:项目总结(成果)报告

1.项目来源 立项的背景以及目的从国内外市场需求,技术产品发展进行阐述;说明设计任务数,技术合同书中研究任务及计划进度安排要求,明确立项目标要求,突出研究意义。

2.研制工作过程

总技术方案的确定

研制过程中各主要阶段的重点工作及关键技术,工艺的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研制过程时间进度安排

3.项目完成情况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经试验验证,实现了什么目标

技术性能指标国内外对比,所突破的关键技术和创新发表论文,取得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

人才培养情况。

4.技术进步推动社会经济效益情况

篇8:项目成果评估体系实证研究

项目成果评估是指按照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对项目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审定, 并给出相应的结论。从理论上看, 项目成果评估属于项目评估 (Project Evaluation) 的范畴[1]。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 项目评估理论上新的方法、观点不断涌现, 最具有影响的方法有L-M法、UNIDO法、S-T-V法及阿拉伯方法等。这些方法之间的区别主要集中在经济评价中对投入、产出物采用的价格、汇率, 在评价指标上, 主要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较少考虑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以ABC公司委托课题研究为背景,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针对公司新产品研发现状和发展要求, 本着迎合市场、提高绩效的原则, 综合运用项目管理、成果评价、群决策的有关理论方法, 从项目成果验收评估和项目成果后评估两个方面, 为公司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项目成果评估体系, 包括评估体系中指标内涵界定及权重的确定。

2 项目成果评估体系相关理论

项目评估是指在项目决策与实施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分析与评价活动[2], 一般分为六个阶段, 贯穿项目整个生命周期, 见图1。其中第1、2阶段属于项目前评估, 第3、4阶段属于项目跟踪评估, 第5、6阶段属于项目成果评估, 依次分为项目成果验收评估和项目成果后评估。项目成果评估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是总结项目经验教训, 二是提高组织的项目决策水平, 三是实现项目可持续发展, 四是及时反馈信息, 调整项目决策的相关政策和方法, 改进或完善项目决策, 提高投资效益。

项目成果验收评估是指在项目竣工交付阶段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已产生的效益和影响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3]。项目成果验收评估主要内容有:项目必要性评估结论、项目产品质量及市场评估结论、技术先进性评估结论、财务及经济可行性评估结论等。

项目成果后评估是由于项目成果和市场的后效性, 对在项目运营一段时间后才显现出来的效益和影响进行的综合评价[4,5]。通过对项目实践的检查总结, 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 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 通过分析评价达到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建议、改进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的目的。项目成果后评估主要内容有:项目目标正确合理性及实现情况、项目实施效果、工艺技术与技术装备的可靠性与合理性、项目盈利能力与财务指标、对环境及社会的影响等。

项目成果评估指标设计原则:

(1) 目的性。指标体系应该是对项目过程及成果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描述, 并为评价的目的服务, 为评价结果的判定提供依据。

(2) 科学性和先进性。指标体系应围绕评价目的, 科学反映项目的完成水平, 指标概念正确、涵义清晰, 尽可能避免指标间明显的相关性。

(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设置的评价指标必须包括定性的和定量的评价内容, 而对评价结果又要采取既能定性又能定量的分析方法。

(4) 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设计的指标应具有可采集和可量化的特点, 能够有效测度或统计, 同时在保证评价目的可实现的条件下, 尽量使指标简化。

在设计项目成果评估指标时, 除遵循上述一般原则外, 还要求指标具有以下功能:

(1) 导向功能。由于评估结果对评估客体 (参与项目的成员) 有很强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因此, 评估内容, 决定了项目成员注重的工作;评估标准, 决定了项目成员的努力方向。

(2) 鉴定选优功能。可以鉴定立项的项目是否科学, 进而区分其水平的高低, 并据此进行排序。

(3) 督促激励与自律功能。对项目的各项指标予以评定, 以肯定现有成绩, 及时发现问题, 督促进展较差的项目团队尽快调整计划、改进工作, 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项目, 以提高科研课题整体水平。

(4) 诊断功能。通过对项目各项指标的评价, 可以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以便能及时动态地掌握情况, 既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又可以为今后的项目决策积累经验。

3 ABC公司项目成果评估体系

3.1 项目成果验收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ABC公司是中国一家以商用车为主的综合性汽车生产企业。随着公司规模不断壮大, 市场份额大幅度提升, 顾客需求多样化、市场需求多变化以及行业竞争白热化等因素, 要求公司不断开发新产品, 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项目成果评估体系。

新产品开发是对公司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 它由公司立项, 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创新性和不确定性, 工期较长。根据对公司项目管理的调查, 结合项目成果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提出从“成果质量、过程质量、项目附加值”三个方面构建验收评估体系。

(1) 成果质量。

成果质量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 首先在质的方面, 我们用技术含量来评价。按照国家标准对质量的规定,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特征的总和, 即产品能够满足顾客需要的特性, 这些特性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①使用性能, 指产品为满足使用目的所具备的技术特征;②可靠性, 指产品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采用三个月内百辆新车缺陷数量来衡量;③安全性, 指产品在流通、操作、使用中保证安全的程度;④经济性, 指产品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所付出或所消耗成本的程度, 用百公里油耗来衡量。基于这些特性,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现实中的必要性, 采用下列4项指标来衡量项目成果的技术含量:关键技术的复杂性、产品性价比、产品可靠性、产品使用的经济性。

其次, 在量的方面, 选择项目规模及重要性来度量项目量的程度, 具体可从工作量 (以工作日计算) 、人员来源情况 (单个部门;部分相关部门;公司各部门) 来体现。

鉴于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要求, 还要考虑项目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创新水平, 其中创新水平包括创新程度 (质的方面) 和自行设计所占比重 (量的方面) 。

(2)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对项目过程质量的监控, 是成果质量的决定性环节, 过程控制包括按照项目计划对项目的质量、工期、投资三方面的控制。

(3) 项目附加值。

一个项目运作下来的收获是人才、开发流程、产品, 而项目附加值就体现在人才和开发流程上, 因为收获了一个优秀的项目团队和整个项目流程的管理方法是最持久和最有价值的, 对于今后提高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以及新项目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项目附加值包括项目团队和技术的延续性。项目团队水平主要从项目团队规章制度建设情况、日常项目运作调控管理文件、产品研发技术流程管理文件三方面进行评估。综上所述, 可得ABC公司项目成果验收评估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3.2 项目成果后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项目成果后评估侧重于项目运营后显现出来的效益和影响。考虑到新产品推向市场后需要经过2-3年才能看出其市场表现, 才可对其未来市场销售作出较准确预测, 因此, 对项目成果的后评估时间定为3年。指标体系包括产品质量、效益和影响三个方面。

(1) 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市场对公司产品质量的检验通常表现在产品返修率和用户的反馈意见上。产品返修率用每百件产品的故障率来衡量, 用户反馈意见主要是指用户对产品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等方面的看法。

(2) 产品经济效益。

设Pt为研发成本投资回收期、D为项目研发成本、CI和CO分别为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 (CI-CO) t为第t年净现金流量、r为投资利润率、P为年利润总额,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有:

总投入成本=研发成本+生产运营成本;

研发成本=研发固定资产投资 (厂房、设备等) +无形资产投资 (专利等) ;

生产运营成本=原材料费+燃料动力费+机器折旧费+修理费+其它费;

项目年收益=产品销售收入;

年利润=项目年收益-项目年生产运营成本;

在积累了以上相关数据后, 可以用以下4个指标来衡量产品的经济效益:

①产品总利润与研发费用之比。新产品推向市场后的3年时间内, 其利润与投入的研发费用之比大于10, 认为项目成功。

②研发成本投资回收期Pt, 研发成本投资回收期Pt可由下式求得:

③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之和为零时的折现率, 其经济意义是投资方案占用资金的补偿与回收能力, 反映了项目本身的盈利能力。由下式求得:

④投资利润率:r=P/D (3)

(3) 产品影响。

产品影响度可以通过产品对公司品牌的提升度、公司知名度的有些程度及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其市场占有率来衡量, 其中品牌的提升度和公司知名度可以通过公司在行业内排名、消费者投诉及有关统计资料得以体现。

综上所述, 可得ABC公司项目成果后评估体系如图3所示。

4 ABC公司项目成果评估指标权重

项目成果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指标的权重, 目前的难点在于参与评估的各个专家对评估指标都呈现出不同的偏好。将个体偏好集结为群的偏好, 涉及到专家个体权重和对个体意见的集结方法[6]。本文提出基于偏好聚类的专家权重赋权法[7], 其基本思想是将专家个体排序作为聚类样本, 聚为一类的个体排序, 代表相应专家的偏好具有相似性, 偏好相似的专家越多, 说明这些专家越有代表性, 从而应赋予较大权重, 这样就可以按照专家被聚类的先后顺序赋予不同权重, 同时被聚类的专家权重相同。

设有L位专家对具有同一结构的问题进行判断, 得出个体排序 (ai1 ai2 … ain) , 其中, aij表示i专家得出的j指标权重。对专家个体进行分类的步骤如下:

(1) 计算各专家偏好的相似度 (专家意见相接近的程度) , 先将每位专家各自看成一类, 将相似度最大的两位并成一类;

(2) 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 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 重复这一步骤直至所有专家归为一类, 这样得到L-1类;

(3) 绘制动态聚类图, 首先按照专家被集聚的先后顺序对专家进行打分, 比如第一次聚类后, 获得L-1类, 则给被聚为一类的两位专家同时打L-1分。显然被聚类得越早, 类内相似度越强, 因而获得较大分值。

以项目成果后评估为例, 参与评估专家群体包括2名技术主师、1名销售主管、1名技术中心部门领导、1名财务部门领导共5人, 根据5位专家各自的二级指标排序向量 (表1) , 按上述步骤得动态聚类图, 见图4。

由图4可见, 第1次聚类将5位专家聚成4类, 其中专家1和4聚为1类, 因而他们均获得4分;第2次聚成3类, 其中专家5被聚, 因而专家5获得3分;第3次聚成2类, 其中专家2被聚, 因而专家2获得2分;第4次聚成1类, 即专家3最后被聚, 因而专家3获得1分。再将各专家得分除以总得分, 即得专家偏好权重:

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集结个体排序, 公式为:

则图3中八个二级指标的群决策权重为:

(0.317, 0.171, 0.123, 0.025, 0.078, 0.139, 0.071, 0.076) , 三个一级指标的群决策权重为 (0.447, 0.374, 0.179) 。

同理, 可得项目成果验收评估各级指标群决策权重见表2。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ABC公司新产品研发现状和发展要求, 以项目成果评估理论为指导, 构建了项目成果评估体系。其中, 验收评估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3个三级指标;后评估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 运用群决策有关方法, 对评估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权重进行了测定, 使得项目成果评估体系不仅更加合理而且易于操作。实践证明, 该评估体系为提升公司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支持。

摘要:以ABC公司委托课题研究为背景, 针对公司新产品研发现状和发展要求, 综合运用项目成果评估有关理论与方法, 为公司构建项目成果验收评估指标体系和项目成果后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 研究评估体系中各项指标权重的确定, 首先运用基于偏好聚类的赋权法得到专家权重, 然后按此权重对专家个体指标排序向量进行集结。

关键词:项目成果,验收评估,后评估,指标权重

参考文献

[1]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2]戚安邦.项目论证与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华斌, 何丽.科技项目验收评估管理与决策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2) :33-35.

[4]张三力.项目后评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5]丁宝奎, 张力晨.电力企业科技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与例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10) :197-198.

[6]吴云燕, 华中生, 查勇.AHP中群决策权重的确定与判断矩阵的合并[J].运筹与管理, 2003, 12 (4) :16-21.

篇9:梳理我的项目成果

基于目前初三复习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实验教材依据项目学习特点,尝试在“梳理我的项目成果”单元中,根据复习教学各阶段的特点,设计系列活动任务。本项目以设计“化学手册”为线索,贯串整个项目,其间,设计不同水平、不同指向的项目学习活动,以期提高复习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一、设计进阶性自主学习活动,建立知识结构,形成认识模型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间的关联,形成知识结构,进而发现具体知识,并促使其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形成对物质、对化学反应的认识角度,本项目设计了一系列阶梯性的自主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完成从知识梳理到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形成知识结构,再到形成认识模型的能力进阶。

首先,设计了开放性自主学习活动“回顾重要物质”,请学生自主梳理有关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盐酸、氢氧化钠、碳酸盐等初中常见物质的知识。在本活动中,学生将按照其原有的认识物质的角度、思路梳理常见物质的性质,既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完成具体知识点的回顾,也可以通过学生展示其梳理成果探查学生对物质、对化学反应的原有认识,同时,为后续建立知识结构,形成认识模型等活动任务提供素材。

其次,设计了系列交流讨论活动,借助“方法导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形成对物质、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模型。例如,在交流讨论“梳理对物质的认识”中,通过“化学研究中,通常从哪些角度认识物质,各角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认识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等问题促使学生自主发现,认识物质,特别是认识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角度和思路。同时,借助方法导引栏目(如图1所示),以对CO2的认识为例,帮助学生从中发现认识物质的基本角度。

此外,交流讨论活动中,还通过“为了全面地认识物质,需要哪些化学概念、化学理论作为支撑?” “这些概念、理论对认识物质起到了哪些作用?”等问题促使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关联。

最后,设计应用性活动,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梳理形成的对物质的认识角度,补充、完善“回顾重要物质”活动中对物质的认识,优化所建立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以二氧化硫(SO2)为例,尝试从多角度认识陌生物质,在应用认识模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固化认识模型。

由此可见,本项目中,将具体知识点的复习、知识结构的建立、认识模型的建构与应用融为一体,互为基础,循序渐进。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经历了“孤立、零散回顾具体知识→基于经验构建知识网络→发现、形成认识模型→基于认识模型建构知识结构→应用认识模型认识陌生物质”的能力进阶过程。

二、聚焦实验,感悟实验思想,提升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五个内容主题之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项目非常重视指向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活动任务设计。本项目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项目学习活动,从复习基本实验,到理解实验设计思路、感悟其中蕴含的实验思想,再到基于真实问题的开放性探究活动。

首先,设计了“完成几个重要实验”自主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再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基本实验,弥补在前面的学习中基本实验与项目任务融合而不够凸显的不足。活动要求学生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酸碱的化学性质等7个实验中,选择没有做过的实验,在实验室中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并根据实验任务类型,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如表1所示)。并向全班同学演示实验全过程,讲解实验目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报告正文结合典型实验阐释物质性质、物质制备、物质分类等几类重要实验的基本思路、应注意的问题等。

其次,设计了交流讨论活动“感悟实验设计思想”,促进学生对重点实验的理解,对实验中所蕴含的实验思想的感悟,并通过变式实验进行应用练习。例如,对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通过對比实验方案1和2(如图2所示)的异同,促进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于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通过对比实验方案1和2(如图3所示)的异同,促进学生对变量控制思想的感悟;对于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则促使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变量控制思想,对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最后,本项目在任务三中,设计了基于真实情境的综合复杂探究任务“从黄铜渣中提取有价产品”。本任务按照学生解决问题的真实过程,分三个环节展开。

第一个环节,通过交流讨论活动,结合背景资料对探究任务进行拆解。学生通过对问题“可以将黄铜渣转化为哪些有价产品”和“若要将黄铜渣转化为这些有价产品,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的讨论,明确了转化目标——将黄铜渣转化为硫酸锌和铜;同时,发现若设计转化路径,首先需要认识陌生物质氧化锌和氧化铜的性质,即将探究任务拆解成了认识氧化锌、氧化铜的性质和设计、实现物质转化两个子任务。

第二个环节,主要是应用物质的认识模型预测氧化锌、氧化铜的性质,应用研究物质性质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设计、实施实验,探究氧化锌、氧化铜的性质。这一环节,不仅解决了探究任务中的具体问题,更进一步应用了在前面项目学习活动中形成的认识模型和实验思路与方法。

第三个环节,通过开放性探究实验,从黄铜渣中提取硫酸锌和金属铜。本活动中,学生要通过小组合作,经历方案设计、修订、实施、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主要环节,独立完成探究任务。这一环节,对于学生形成物质分离类探究任务的基本思路,建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科学探究各环节间的关联,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设计多类型问题解决活动,建立知识—认识—问题间关联,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不仅需要熟练准确地掌握具体化学知识,形成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分析现象的基本角度,还需要建立知识—认识—问题间的关联,让知识、认识、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此,本项目设计了任务——“解释身边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本任务中,学生将经历分析解释、推论预测、设计简单方案、复杂推理、实验探究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任务,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应用知识、认识模型解决问题;在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中,建立知识—认识—问题间的关联。例如,在交流讨论“判断真假”(如图4所示)活动中,学生将经历分析解释、推论预测不同类型的活动,同时需要自主调用认识物质的基本角度,结合具体知识解决问题。在判断、解释“水能否变成汽油”时,需要从元素的角度认识物质和变化,利用元素守恒理论,做出判断;在判断“可以用洁厕灵清洗淋雨喷头上的水垢”时,需要从组成和性质的角度认识物质,利用碳酸盐和盐酸的性质做出判断。而在具体问题解决后,对“用化学知识分析解释身边的现象时,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什么?思路是什么?”的交流研讨,则促使学生将认识角度转化为问题解决思路,建立知识—认识—问题之间的关联。

此外,在本任务的“总结反思”中,要求学生对完成该任务的过程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对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的问题类型及解决思路进行概括提炼,并以分析解釋类任务为例,概括了该类问题的基本特征、解决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等。

综上所述,本单元基于项目学习,设计了具有开放性、进阶性,兼顾具体知识落实、认识模型建立和问题解决思路形成的活动任务,对于解决目前初三化学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复习教学模式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10:实验室项目建设成果总结

我校实验室由院系级中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实验室三部分组成。共由48个分室,245个实验子分室。现有5个省级示范中心建设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县市级和校级重点实验室各2个,校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3个。建立了师范类实习基地35个和校外非师范类实习基地73个,其中后者面向理工类专业实习基地54个和主要面向人文经管类专业的实习基地19个。截止2010年底,全校单价大于800元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达1.32 亿元,设备台套数为20981件。我校实验室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设省内品牌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现将实施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做法供大家交流参考:

(一)深化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体制

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国家教委第20 号令)有关精神,实行实验室校、院(部)二级管理体制。成立由分管校长任主任,有关职能部门和部分专家及院、部负责人参加的实验室工作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建设规划、仪器设备布局及实验室管理、实验队伍建设进行研究、咨询,提出建议。学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教务处设备科负责全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各院、部成立实验中心,在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院、部行政领导下,依据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制订本院、部实验室的具体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实验中心主任由院、部分管实验室工作的院、部长担任。院、部实验中心按照学科专业组建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由院、部长聘任。实验室管理应按照《常熟理工学院实验室工作规程》(常理工[2006]77号)执行。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副主任,由学校推荐,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在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及有关院、部领导下,在有关职能部门协调下开展工作。根据院、部专业、学科的性质,合并、重组部分分散设置、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实验室,调整实验室的结构和布局。使实验室管理重心逐步下移,充分发挥院、部中心实验室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二)注重效益,通过严格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建立科学的经费投入机制

在实验室建设项目中,实行“集中投资、重点建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建立科学的经费投入机制。学校根据实验室建设发展需要和财力的可能,确定经费投入总额。实验室建设项目由院、部申报、专家论证、分管校长审批,力求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综合平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切实改善我校办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学校将批准的项目直接由院、部组织项目负责人安排实验室项目建设,学校主管部门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并进行投资效益评估,对于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下一的院、部的实验室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自2006年开始,我校开始以实验室项目的管理方式实施实验室建设,逐步改变了以往实验室设置比较分散,存在重复建设、“小而全”的现象,改变了因学科多方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不断深入,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通过近几年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实践,深刻体会到采用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方式实施实验室建设效益优势明显。主要体现为:

(1)实验室建设项目强调项目的管理。从项目的申报、论证、立项、组织实施、运行及项目的验收结项,整个过程自始至终贯穿了过程的管理,在每个环节的完成情况上,各参与者均受到了监测,从而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2)实验室建设项目要符合学校实验室的整体建设规划,从而减少经费投入的盲目性。

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整体规划,涉及课程体系的改革,同时还与学校教学资源的整体配置布局有关。实验室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包含“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部分,“硬件”建设主要指各种与教学科研相关的设备、场地、设施、环境等方面的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指建设管理的理念、制度、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实验队伍等方面的建设。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综合统筹考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建设,才能真正提高实验室项目的建设水平。2010年,我校实验室因涉及三个校区的调整,即元和校区的搬迁,东南校区实验室的新建或迁入,东湖校区实验室的重新布局和调整。如果不考虑学校实验室的整体总体规划和未来的发展,那么实验室硬件建设就会进入被动的局面,实验室软件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3)严格论证,科学立项

实验室建设项目论证前,首先由各二级学院做好充分的实验室建设项目调研,调研方法主要采取到相关高校或同类高校的实验室或走访生产厂家参观学习、向有关专家咨询、收集书面资料和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调研结束后,对调研材料进行整理并撰写调研报告,作为项目分析论证的基础材料,并由项目负责人递交经二级学院批准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书。我校教务处组织专家组进行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论证工作,主要内容有: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即紧密结合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拓展学生素质技能的需求来考虑;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主要考虑实验室的场地位置、大小、资金的投入效益以及所选择的仪器设备档次(即要了解前沿主流实验设备的最新发展动态);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性价比、生产厂家、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可维修性;实验室建成后的后期管理、使用安排方案等。如论证通过,则提交给分管校领导审批实施立项。

(4)通过实验室项目结项检查,对实施的项目进行验收评估总结。每年1月份,教务处下发实验室专项检查通知,组织专家组对各二级学院进行实验室项目建设(指上一新建实验室项目)专项检查,2009年年末,专家组重点对2008新建实验室建设项目运行及全校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2010年年末,主要对2009新建或改扩建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检查及创新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进行检查,包括项目管理情况,队伍建设,制度及仪器设备管理情况。

(三)实施实验室建设项目近二年来取得的一些成效

1、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打造校级实验平台。一方面建成了学校实验中心,把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平台、电工电子实验平台、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平台、大外自主学习的平台、烹饪实训中心纳入校级平台实验室进行管理,避免了实验室重复建设和设备的重复购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使用效益。这些实验室承担了全校80%公共实验课,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建立示范专业实验课公共平台,充分发挥经费投资效益,建成了基础化学示范中心、大学基础物理示范中心、基础生物示范中心、电工电子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示范中心、文管实验中心等专业实验室,其中前五个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开放和创新实验室???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工作感悟优质下一篇:新华小学“优化学生心理生活”教育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