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知识公司讲课

2024-08-06

环保知识公司讲课(通用6篇)

篇1:环保知识公司讲课

绿源环保协会环保知识讲课活动总结

2012年4月27日,湖北师范绿源环保协会联合教育科学学院1004班青大队在袁家畈小学开展了“环保教育 走进小学”的环保知宣传活动。

下午两点半,在绿源环保协会组织部部长和教育科学学院1004班青小队队长的带领下,我们顺利的到达袁家畈小学。面对陌生的环境,我们并没有表现不知所措,很快,在学校负责人陈老师的带领下,熟悉了学校的境况,全校共有七个班,每个班大约三十人。之后,陈老师与我们的负责人商量讲课的具体方案,最终确定每个班单独授课,因为考虑到人多秩序难维持,每个班分配两到三个人,讲课环节分为四个板块:环保小知识,环保知识竞赛,折纸,互动游戏。

上课铃声响起,我们按照预先分好的组进入不同的班级,第一次充当老师的角色,我们都感到激动,同时也倍感紧张,教室里的学生看到我们这些小老师也异常新奇,都鼓掌欢迎。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我们首先在教室里进行二十分钟的环保小知识讲解和竞赛的,中间穿插一些表演节目,主要由学生们自己上台表演,锻炼他们的勇气,然后把他们带到操场上做小游戏,学生们都积极配合,我们和学生玩在一起也乐在一起,毫无距离感,以致下课铃声响起都不愿离去。高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强,我们主要以讲课的形式进行宣传,六年级的学生作为毕业班,并没有因为我们占用了他们一节课而不乐意,相反,都积极配合我们,我们说此次讲课分为两大组竞争,要把桌子都移到边上去,组员要坐在一起时,他们的动作非常迅速,很快完成任务,课上都积极的回答问题,努力思考。对四五年级的学生,我们用废旧的报纸教他们折叠各种各样有趣的小玩具,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也让他们懂得了环保无处不在。

这次活动是与教科1004班一起举办的,在人员问题上还是比较充足,确保了每个班级至少有两个人讲课,活动形式也比较多样化,也让学生了解了环保这个概念。但是,我们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前期与学校的沟通不够,没有准备第二方案,刚开始和学校商量的是只讲三个班级,后来学校领导又说让我们都讲,直接导致人员分配问题混乱,每个班只能按一种形式讲课,如果事先想到可能的突发事件就不会造成混乱了,还有就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做的游戏与环保这一主题关系紧密。

篇2:环保知识公司讲课

一、相关概念

1、清洁:清除污染物品上的污染物及微生物,尽可能降低至安全水平。消毒:杀灭或清除外环境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处理。

2、灭菌:杀灭或清除外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胞。

3、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4、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以外,即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通过水、空气、医疗器械等的间接感染。

5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本身,即病人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6、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的隔离。强调双向防护。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湿式清扫,每天空气消毒,保持通风,减少走动。

2)工作人员:修剪指甲、洗手,代号帽子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3)无菌物品的管理:怎样保管?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无菌包外注明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无菌物品要按有效期或失效期先后顺序放置,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为7天,过期或包布有潮湿均应重新灭菌。怎样取?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域,用无菌持物钳取无菌物品,手臂保持在腰以上水平,注意不可跨越无菌区域,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怎样保持无菌?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咳嗽、打喷嚏,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不可使用。4)防止交叉感染: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

三、院感知识新理论

1、标准预防的原则是什么? 双向防护

2、无菌持物钳使用的理念是什么? 以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物品一次性使用

3、储槽和敷料罐能否无菌物品?不能。不能提高灭菌的温度,不能做微生物的屏障。

4、产房手术室擦拭清洁卫生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平行擦拭

5、怎样戴口罩?

一次性口罩:分三层,不能戴反面;戴上口罩后将口罩的折叠拉平,金属鼻夹塑形,口罩四周与面部紧贴;阻菌率达95%。污染口罩及时更换,连续戴口罩4小时更换。

6、手卫生规范条例于2009年12月1日施行。一般洗手:六步洗手法,每步10-15秒,共计60秒。

四、传达部分中华护理学会举办的院感知识培训内容及在我院的一些相关要求

1、产科、妇科、儿科、ICU是产生医疗垃圾最多的科室,如血液、排泄物、分泌物。

2、每做一台手术必须倾倒一次垃圾,双层塑料袋、双头结扎。

3、手术室、沐浴室的池子每天清洗消毒。

4、空气消毒一小时,40分钟后才开门开窗通风、进人。

5、消毒液进行皮肤粘膜消毒在待干的过程中是一种杀菌的过程。新生儿断脐带用2—2.5%碘酊涂擦2遍,分别待干。第二天用0.25%碘伏涂擦2 遍,分别待干。静脉输液和肌肉注射用碘伏消毒两遍,分别待干后再行穿刺注射。消毒液未待干就行穿刺注射是违规操作,举例:体检抽血后出现静脉炎。

6、产科、儿科不能使用干肥皂,举例:2009年3月份天津市某妇保院,新生儿室一起院内感染就是使用干肥皂引起的。使用干肥皂的其他科室必须将干肥皂在每次洗手时冲洗肥皂,切忌用手直接抹干肥皂。

7、沐浴室的台布每天更换。浴巾必须灭菌。

8、婴儿室消毒用含氯消毒剂的浓度250mg/l,擦拭后10—15分钟再用清水擦拭。暖箱一般用清水擦拭,只有在有血液、体液污染时才使用消毒剂。婴儿暖箱的终末消毒:用含氯消毒液擦拭30分钟后用自来水擦拭,撤除暖箱零件,全面擦拭后,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

9、湿化瓶及管道、压脉带由供应室统一回收,多酶浸泡——毛刷刷洗(在水中刷洗)——自来水冲净——高效消毒液(即含氯消毒液)浸泡——自来水冲洗——无菌水冲洗—烘干—戴无菌手套用无菌包布打包,湿化瓶及管道单个包装。压脉带用无菌纸单个包装后装入无菌的启闭式饭盒。注明消毒有效期及责任人,保存时间7天。注意不能当成无菌物品使用,只能作为消毒物品。

10、血压计、听诊器每天用清水擦拭,有传染性的或有体液血液污染的用消毒液擦拭,每周集中消毒一次。

11、手术器械清洗、保湿,由供应室回收统一处理;传染性器械清洗后有标记(用黄色口袋双层包装),供应室回收后先浸泡,再用多酶处理;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分钟后再由供应室回收处理。

篇3:环保知识公司讲课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 系统地实施知识管理成为每个知识型企业的战略重点。管理咨询公司作为典型的知识型企业, 一直扮演知识管理研究领域的主要样本角色, 同时也在自身实践中验证和创造了很多知识管理理念与工具, 为知识管理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管理咨询公司知识管理的各个角度的研究来建立知识流失模型。

1 管理咨询公司知识管理的一般模型

1.1 管理咨询公司的内涵

根据Calvert Markham[1]对咨询的定义, 管理咨询是从企业外部给企业提供专业技能的服务, 管理咨询公司是在企业外部给企业提供专业管理技能的组织。当客户企业在决定外包管理业务时, 通常是因为在实现公司目标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不足, 或基于管理咨询公司立场的客观性、技能专业性和实施过程中的可学习性等原因[1]。Calvert Markham[1]认为咨询的技能包括三个方面:咨询师本身具备的专业知识, 将专业技能应用于专业领域的经验和知识, 咨询技能。也就是说, 咨询公司的产品是经过包装的咨询经验。咨询公司的产品不同于实物形态产品, 是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帮助别人成功为目的。客户付款和咨询报告的提交并不等于交易的完成, 只有咨询业“心对心、手把手”地把自己的智慧变成客户的智慧, 并使客户收到良好效益时, 交易才算真正完成。管理咨询人员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被咨询的客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除正式提交的咨询报告、实施方案等显性知识外, 还通过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和监督进行隐性知识的传递。

1.2 管理咨询公司知识管理的一般模型

Kai Mertins等 (1999) [2]通过对知识管理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定义知识管理并设计了知识管理的参考模型, 认为“知识管理包括能推进整体核心流程的所有方法和工具。该流程至少包括四种核心活动, 即在组织的所有地区和级别产生知识、存储知识、传递知识及应用知识, 以通过紧紧围绕增加价值的业务流程来提高组织绩效。”本文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就是基于以上这个定义。

Kai Mertins等还建立了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弗朗霍夫知识管理模型, 认为无论是显性知识还是意会知识的管理都应该融入到日常的工作流程中去。即知识管理模型共分三层:第一层是知识管理活动的中心, 是增加价值的业务流程, 这里的业务流程可以理解为组织的价值增值过程;第二层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流程, 包括创造知识、储存知识、传递知识和应用知识;作为支持, 模型的第三层包括企业文化、领导力、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组织与角色和控制这六个方面, 被称为知识管理设计领域。

本文借鉴了弗朗霍夫模型中的业务流程、核心流程和设计领域的知识管理系统分层法, 结合管理咨询公司的一般价值链模型[3], 建立了管理咨询公司知识管理的一般模型 (见图1) 。

1.2.1 第一层——业务流程

管理咨询公司的价值增值主要出现在咨询业务的流程中,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 管理咨询公司的价值增值就是知识增值。管理咨询公司投入的资源是咨询专家的知识, 经过咨询业务生产的产品是咨询报告等显性知识和“协助实施后续服务”等隐性知识。知识经过咨询业务流程, 因为其自身的“非消耗性”不仅没有消失, 反而通过知识的组合、创新等过程获得知识增值。

(1)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过程主要包括咨询项目的联系洽谈和提出项目建议书, 实际上是咨询公司的营销阶段。在首次接洽时, 咨询公司通过与客户接洽, 了解客户的要求和意图, 权衡受理能力和条件, 为下一阶段的咨询活动做准备。

(2) 咨询生产:

获取、整合和加工知识的过程。专业化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诊断自身存在的问题, 设计解决方案, 按双方预定的目标持续改进。在这个环节中, 获取“旧知识”、整合“旧知识”从而加工生成“新知识”, 组织知识 (管理科学知识和客户知识) 的存量变大, 组织的知识得到增加。

(3) 咨询传递:

提交、汇报咨询报告的过程。咨询报告高度地体现了咨询的成果, 是物化后的知识产品, 其价值体现在准确地向客户传达并得到客户的认可。如果说咨询的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分析、生产阶段, 那么传达的过程就是价值表现的过程。

(4) 后续服务:

通过咨询项目的成功实施, 赢得客户信赖, 建立双方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在此过程中必须关注知识的传递效果, 对于管理咨询公司来说, 这个过程没有知识的增加, 而是体现在客户企业当中。

1.2.2 第二层——核心流程

Kai Mertins等人经过试验验证四种专门处理知识的活动, 分别是知识产生、知识储存、知识传递和知识应用, 这四项核心活动构成了完整的流程。

本文将考察知识产生、知识储存、知识传递和知识应用这四项核心流程的动态过程, 并把其定义为知识流动。知识流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从图1中可以看出, 知识的流动始于知识应用。

1.2.3 第三层——支持系统

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信息中心是知识管理系统的必要支持, 管理咨询公司如果缺少其中之一, 那么知识管理实施效果将不会太理想。在这三方面的重要性的研究上还存在着分歧, 技术学派认为信息是知识管理的灵魂, 而行为学派则推崇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由此而衍生的知识管理战略也分为两种:编码战略和人性化战略, 有些管理咨询公司倾向于编码战略而有些则倾向于人性化战略[4]。信息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在业务流程及核心流程的整合中起了必不可少的中介作用。

本模型系统地描述了管理咨询公司咨询业务中的知识增值过程, 将知识流动过程同业务流程结合起来, 并指出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知识管理的中心任务。

2 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流失及基于知识流失的知识管理模型

2.1 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流失

2.1.1 知识流失传统研究视角

(1) 知识流失:学者们大多认为[5]知识流失是指“企业机构规模缩减或者因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而引起的某些专业技能或者其他知识资源的缺失”。有关知识流失的研究也都与人力资源的流动连在一起, 有研究表明[6], 人力资源的流失会带来知识的流失, 而人力资源的流失中对企业影响最大的也正是知识的流失。知识的特性决定了一旦知识公开, 知道的人多了, 保密性变差, 其流失的可能性也会加大。一旦关键性知识流失, 企业将损失巨大, 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7]”。

(2) 组织知识遗忘:与“组织学习”相对应是组织知识遗忘。很多学者表明, 组织遗忘是组织学习的另一个补充, 组织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组织知识的遗忘, 而组织知识遗忘中的有意遗忘是有利于组织学习的。吴欣[8]提出“学习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组织不善于甄别知识的价值性, 无法避免损害组织竞争力的知识, 不会遗忘已存在组织中的逐渐减弱组织竞争力的固有知识, 不会在学习中学会遗忘, 就会阻碍企业竞争力提升, 因此企业不仅要学习, 也要学会遗忘”。

2.2 知识流失整合研究视角

基于系统地分析知识流失的考虑, 本文整合了知识流失和组织知识遗忘这两个概念, 为建立基于知识流失的知识管理模型提供基础。知识流失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类。

(1) 按照组织内外知识存量的变化情况分类——外部流失与内部流失。

知识的外部流失是知识转移到企业外部的过程, 此时组织外的知识存量发生变化。知识的内部流失是知识在组织内部流动过程中消失的过程, 此时组织内部的知识存量减少, 而组织外部的知识存量没有变化。

(2) 按照知识流失对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类——积极流失与消极流失。

勿庸置疑, 知识的流失肯定会给企业带来影响, 但是这些影响有些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削弱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3) 按照流失的知识的类型分类——组织知识流失与个人知识流失。

组织知识与组织内的个人知识不是同一概念, 组织知识不是组织内个人知识的总和。组织知识的流失包括组织知识遗忘、组织知识转移到企业外部、本应转化为组织知识的个人知识没有转化。个人知识的流失范围则小一些, 它单指组织内个人的知识由于记忆衰退或者无法捕获而消失的情况。

2.3 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流失

2.3.1 管理咨询公司知识流失的必然性

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流失是公司机构规模缩减或者因为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而引起的某些专业技能或者其他知识资源的缺失。咨询人才往往都是“高成就需要者”[9], 喜欢接受挑战, 并为自己的成败承担责任。当管理咨询人才发现不能在某一组织获得高成就时, 就会主动离职而产生知识流失。在知识应用、产生、储存和传递的每一个环节中, 即只要存在知识流动就会伴随着知识的流失。

2.3.2 管理咨询公司知识流失的路径及其影响

根据知识流终端的对象类型和知识流动的过程, 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流失大致有外部流失和内部流失两条路径。

(1) 管理咨询公司知识的外部流失一般都伴随着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流动而流失。对于管理咨询公司来说, 知识外部流失的影响有两面性, 它可能是积极流失, 也可能是消极流失。据此大致可分三种情况:一是知识转移到竞争对手企业。当管理咨询公司的组织知识中寄存于个人知识的部分转移到竞争对手企业, 而这部分知识没有及时地转移到组织知识系统当中或者难于转移的隐性知识随人力资源的流失而流失, 其中组织的客户知识的流失对企业危害最大。二是知识转移到目标对象企业。知识作为产品转移到目标顾客企业是咨询流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由于知识的“非消耗性”的特点, 知识的转移带来的企业内部知识存量的减少不足以影响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三是知识转移到其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员工离职后到非管理咨询公司工作, 会导致组织知识存量 (知识员工的隐性知识) 的减少, 也会导致其他企业的知识存量的增加。

(2) 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内部流失。一是在知识产生 (知识创新) 过程中的流失。组织 (新) 知识的产生[8]就是新知识的获得和引入不断发展的组织, 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时刻变化的市场环境。新知识进入组织记忆库前, 必须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是否与组织知识管理目标、能否为组织创造价值为标准来衡量知识的有益性, 如果出现不适合组织发展的知识, 就必须有意遗忘。二是在知识储存过程中的流失。存储知识[8]就是将新知识内化并经过筛选后的新知识, 运用知识地图和信息技术等工具整合到组织的作业流程中, 并以显性知识的形式将新知识深入落实于企业的内部资源以强化企业内部环境。由于新的知识较难转为显性知识, 编码困难增大了新知识沉淀于组织记忆库的难度, 储存过程中无法融合于旧知识体系的新知识的流失将不利于知识存量的增加。三是知识传递过程中的流失。传递知识[8]是将沉淀于组织记忆库的新知识运用到日常作业中, 对组织惯常的业务流程进行逐步改善。在传递知识过程中, 新知识逐渐代替了部分旧知识, 旧知识也许会成为组织发展或组织变革的阻力。

对管理咨询企业的知识流失的形式和影响力的讨论都是基于知识的核心流程而得出的结论。根据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管理一般模型, 当知识的核心流程和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流程统一起来时, 知识流失问题的分析框架将更具体化、更系统化。本文尝试建立管理咨询公司基于知识流失的知识管理模型 (图2) 。

通过模型可以发现, 知识流失出现在知识管理模型的每个层面。管理咨询公司的每次业务流程必然会产生新的知识, 但是为什么这种新知识不能完全转化为下次业务流程的知识?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涉及知识的应用、知识的产生、知识的储存和知识的传递, 知识流动过程时时刻刻存在, 为什么不能随着咨询业务流程只完成一次知识流动?为什么管理咨询公司要花费那么多资源建立信息中心和人才库?虽然这些都不是简单的问题, 但解释它们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共同的概念——知识流失。不管是积极流失还时消极流失, 对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型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3 管理咨询公司基于知识流失的知识管理策略

3.1 知识外部流失管理策略

知识的外部流失是组织中的知识转移到了组织外部, 从而造成企业外部的知识存量的增加。知识的外部流失一般是由于知识员工的离职造成的, 所以这部分的知识管理应该围绕着知识员工而进行。

3.1.1 留住知识员工

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是组织知识的一个载体, 知识员工本身也是创造知识、应用知识、传递知识的主体, 如果能让知识员工长期留在组织内部, 特别是留住那些掌握关键知识的员工, 将是应对知识外部流失的最佳策略。建立重点突出的职业生涯发展与继任规划项目[10]是人力资源策略中针对知识员工的有效策略。为努力留住并发展这些日益重要的知识员工, 应该制定独特的职业生涯进阶模型, 为每个职业生涯阶段确定一整套关键资质以及所要求达到的专业水平。

3.1.2 备份知识员工的知识

管理咨询公司的员工流动性普遍比较高, 备份知识员工的知识成为应对知识外部流失的一种策略。备份知识员工的知识从知识储存的角度讲, 是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过程。企业应当识别出拥有关键知识的员工, 对这些员工的知识进行重点管理, 在它们一去不返之前将其截获[11]。

3.1.3 转消极流失为积极流失

知识的外部流失一般会使管理咨询公司的核心资源流失, 影响其核心竞争力。但当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流入它所服务的客户企业中, 这种知识的流失正是咨询公司业务流程的结果, 应该通过增加知识的输入而提高这种知识的流失。当知识流入其它企业可能会造成公司客户资源的增加, 也可能会减少客户资源, 因此组织应该尽量把这种消极流失转化为积极流失。

3.2 知识内部流失管理策略

3.2.1 应对“记忆衰退”

记忆衰退[8]是组织意外丢失有价值的知识。这类知识可能是组织的核心技术、操作流程、甚至是组织文化, 由于不经常使用导致知识的丢失。如果这些知识是组织保持竞争力的精髓所在, 就有可能导致组织花费大量的成本去重新学习。在应用过程中, 有些旧的有价值知识使用频率不高, 或者只是存储方式不完善, 或者档案被重新整理, 遗漏了关键细节, 或者由于数据库的丢失, 造成旧知识的遗忘。这种知识流失导致组织花费大量资源重新学习, 大量财力和时间的耗费导致组织竞争力减弱。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对组织记忆进行完善, 改变知识的存储和检索方式, 对新知识进行编码、存储、扩散, 将隐性知识以显性方式表现并以最快的速度输送到最多的成员中。因此, 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组织竞争的有力武器, 可以有效地防止记忆衰退的发生。

3.2.2 防止“无法捕获”

无法捕获[12]是企业意外流失有价值的知识。专家团队的解散会使刚刚获得的、还未显性化的知识随之失去, 组织要做好知识的显性化, 及时编码以及知识的存储工作, 及时有效地整合新知识, 鼓励组织成员不仅在工作时间之外进行交流, 而且在工作时候能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 防止新知识与旧知识在整合过程中的流失。当新知识无法与旧知识有效整合时, 组织要对整合过程中的阻力进行管理和疏导, 通过各类宣传、作业程序、领导力等方式从上至下地推行新知识, 对于整合后的新记忆库还要不断监测, 随时解决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强化整合效果。

3.2.3 学会“忘却学习”

忘却学习[11]是组织有意识地弃阻碍组织进步或对组织有害的旧知识现代组织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 从以往的成功经验中吸取的知识会使组织陷入能力陷阱中, 过时的成功知识有可能会削弱组织的竞争力, 因此, 对以往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旧知识进行有选择地忘却, 是知识流失的一个新的方向。如果出现不适合组织发展的知识, 就必须果断地在新知识被沉淀之前遗忘, 可以减少遗忘成本, 有效地提高新知识的后期收益, 否则会对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管理成为了企业的首要任务。以弗朗霍夫知识管理模型和管理咨询公司的价值链分析方法为参考, 建立了管理咨询公司知识管理的一般模型, 并基于知识流失的视角重新考察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管理模型, 得出应对各种知识流失的策略。

关键词:知识管理,管理咨询公司,知识流失

参考文献

[1]卡尔弗特马克汉姆.顶级咨询[M].夏光, 陆珍珍, 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2]KAI MERTINS, PETER, HEISIG, JEN VORBECK.知识管理原理及最佳实践[M].赵海涛, 彭瑞梅,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朱延琴.跨国管理咨询公司在华经营的价值链分析[J].理论探讨, 2006 (8) :136-138.

[4]MORTEN T HANSEN, NITIN NOHRIA, THOMAS TIEMNEY.What’s your strategy for managing knowledg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9 (5-6) :106-116.

[5]师淼.知识流失与驻留知识[J].情报杂志, 2005 (3) :127-129.

[6]樊宏, 戴良铁.基于知识持续管理的人才流失危机管理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3) :114-117.

[7]吴晓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及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7.

[8]吴欣, 郭蕊.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遗忘模式及管理策略研究[J].兰州学刊, 2007 (11) :153-155.

[9]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孙健敏,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0]牛津管理评论.重要员工的知识你有备份吗[EB/OL].牛津管理评论网络.http://oxford.icxo.com/htmlnews/2007/01/09/987367_0.htm, 2007-01-09.

[11]陈欣, 和金生.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相互转化的机理与机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12 (46) :10-14.

篇4:俊伸公司:环保的美感

“我们选择PET的原因很简单,它是目前回收使用率最高的包装材料之一,这完全契合我们一向坚守的保护环境与爱护地球的经营理念。”身为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一名义工,潘宗明将环保事业的理念贯彻到公司运营中;而在从事义工服务的过程中,潘宗明无意间的一个发现,也将俊伸公司带入了另一片美的天地。

简洁和永续

作为一家来自宝岛台湾的包装企业,俊伸公司的发展故事有其特殊的成长背景。

从贸易起家,到研发、制造立业,俊伸公司一直坚持在化妆品包装行业里打拼。不过,从最早的玻璃瓶到亚克力瓶,最终发展到现在的PET包装,25年里,俊伸公司从事的产品领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谈及产品战略的转型策略,回收利用率是俊伸公司考虑最多的因素。潘宗明说:“五六年前,我们的主打产品还是亚克力瓶。台湾有许多环保回收站,当看到我们生产的亚克力瓶被丢弃在站外、不能回收时,我们意识到亚克力瓶其实是不环保的产品。”

台湾的废弃物回收制度在20多年前开始萌 芽,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资源回收四合一系 统”,全社会的回收环保意识都在不断提升,这对制造企业的经营理念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资料显示,在台湾废弃物回收系统规定应回收的14大类33项产品中,塑料类产品所占比重不小,而PET材料由于不具毒性、气密性佳、不产生絮状物等特点,经处理后可成为极具经济效益的再生料,用途广阔。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义工们经常参与PET瓶的搜集和拣选活动,为环保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心力,潘宗明也是在一次义工服务中发现了这个行业中潜藏的机遇。“PET是目前台湾回收使用率最高的材料之一,回收量大,销路也很好。这也是我们当时决定转型PET产品的原因所在。”

2005年,俊伸公司成功研发出系列PET厚瓶,其瓶壁厚度最高可达3.5mm,兼具玻璃瓶特有的高透明度和PET瓶不易碎裂的特性,赢得了不少高档化妆品品牌商的青睐。为满足客户系列产品的需求,2009年,俊伸公司又开发了PET霜罐,“目前采用PET材料制作这类产品的企业少之又少,全世界大概不会超过五家,而我们就是其中之一。”

有了以上产品基础的打底,潘宗明决定在环保之路上更进一步。“简洁、永续——为您创造无限的可能”,企业网站上的这句标语,也是俊伸公司最重要的两个研发方向。

在简洁方面,俊伸公司尝试采用PET材料为客户提供全套包装解决方案。不同于许多塑料包装的外盖、内盖、瓶口盖、瓶身分别使用不同的材料,“所有的包装组件,我们都使用PET。”据潘宗明介绍,台湾垃圾分类回收的规则相当细致,废弃物应拆分成不同的材料部分,再扔进不同的垃圾桶。“我们希望消费者在使用我们的包装后,不用拆分,就能很轻松地扔进垃圾桶里。我们的工作做得越精细、越环保,后端的回收工作就越容易进行。”

而在永续方面,俊伸公司采用PCR PET(Post Consumer Recycled PET,经回收处理后的 PET材料)为原料,生产化妆品容器。在台湾的“资源回收四合一系统”中,回收和处理企业是重要一环。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旗下的大爱感恩科技股份公司便是一家专业从事资源回收的企业,其将回收来的PET瓶经过粉碎、洗涤、筛选、烘干等工艺后,制成再生粒,为废弃PET材料赋予了新的生命。俊伸公司与大爱感恩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利用后者提供的符合德国TüV认证要求的PCR PET,俊伸公司制成的“100% PCR PET”包装产品,实现了化妆品包装无限次回收再利用的目标。

困难,但坚持着

回顾涉足PET包装领域的这些年,潘宗明直言困难始终如影随形。

这种困难部分表现在工艺研发上。潘宗明举例说明,“我们制作的3.5mmPET厚瓶,要让这么厚的瓶身具有高透明度,就必须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温度掌控不好,很容易出现雾化现象,就难以做到全透明。”再比如,在以前的工艺条件下,想让塑料瓶、罐拥有更好的密封性能,瓶身和瓶盖必须使用两种不同的材质(如瓶身使用PET,瓶盖使用PP),这给回收工序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为攻克这一难题,做到“PET一体化”,俊伸公司也曾下了一番苦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有些组件,比如泵头现在还不能用PET替代,还需要我们不断研发和尝试”。

相较于工艺上的难点,俊伸公司在市场推广中遇到的困难更值得观察和考量。“主要是成本问题。我们的PCR PET产品使用回收料,成本比较高。很多客户一看,回收料瓶比普通瓶还要贵,那我为什么要买这个?”潘宗明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环保理念的持续深入。他盘点着俊伸公司PCR PET产品的销售情况,环保理念普及程度相对较高的欧美地区目前是其主要市场,“台湾近几年开始也慢慢有了起色,但内地市场目前还是空白。”

“在环保瓶方面,我们现在几乎是赔本在卖,是在用普通瓶来‘养’环保瓶。”尽管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但潘宗明愿意为之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整个行业来接受这种改变。“我们每年都要参加许多展会,包括这次的国际奢侈品包装展,目的不是为了促成生意,而是向业界持续推广环保理念。”

潘宗明深知,影响行业的关键在于影响品牌商,“因为消费者对这些环保材料是看不出门道的”。对于品牌商普遍关注的成本问题,潘宗明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包装对于高档化妆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在包装上多花了2元钱,但它或许会为你在后端销售中带来高达10倍的附加值。”

这样的认知转变,或许还需要一些时间,但对于未来前景,潘宗明仍然充满了希望:“在美国,很多化妆品品牌商逐渐开始采用可回收材料。例如雅诗兰黛,其80%左右的包装瓶开始采用PET材料;香奈儿、迪奥等品牌的这一趋势也已经显现。”环球潮流如此,俊伸公司的未来实在可期。潘宗明语气中有些渴盼:“只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商使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包装,整体使用成本才会有所下降,环保理念才能最终在这个行业得以践行。”他笑着说:“到那个时候,我们也不用卖这个养那个了,平价使用就好。”

不难看出,潘宗明对他从事的这份事业充满了热爱。在采访的最后,潘宗明仔细地为我们介绍着每一款产品,“你摸摸看这个瓶子,它的质感像大理石一样光滑,很有原生态的感觉;还有这一款霜罐,翠绿色的,它看起来就像玉一样美。”

这真是一个充满了感染力的美丽比喻。

篇5:人民调解知识讲课稿

纪立军

一、《人民调解法》的立法背景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

人民调解植根于“息诉止讼”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纠纷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现代人民调解制度萌芽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完善,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共有人民调解组织82.4万个,人民调解员494万人,形成了覆盖广大城乡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近5年来,我国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3400多万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6%。由于人民调解具有扎根基层、分布广泛、灵活便捷、不伤和气等特点,在解决纠纷中具有独特的、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预防和减少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

制定人民调解法是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客观需要。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早在1954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就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1982年,人民调解制度作为人民群众自治的重要内容被载入宪法;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有力推动了人民调解工作的不断发展。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人民调解的范围、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调解员的选任方式有了新的发展,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人民调解制度在组织规范、程序规范和协议效力等方面,都需要通过立法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加强人民调解立法工作,提高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是人民调解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及时化解纠纷、增进人民团结、巩固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

人民调解立法工作得到了立法机关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第八届全国人大到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每年都有许多全国人大代表

就人民调解立法提出议案,全国政协委员也多次提案要求立法。有关部门、专家学者、人民调解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也纷纷呼吁加快人民调解法制进程。适时制定人民调解法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司法部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实施以来人民调解工作经验,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草案送审稿)》,于2009年4月报请国务院审议。2010年5月,国务院第11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人民调解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0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人民调解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委员们普遍认为,制定人民调解法,有利于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很有意义。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开向社会征求对人民调解法草案的建议,收到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2871条。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根据委员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对草案进行了反复研究修改。8月2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人民调解法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8月28日,出席会议的152名常委会组成人员,以143票赞成的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下简称《人民调解法》)。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4号主席令,公布《人民调解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人民调解法》经人大常委会连续两次审议即顺利通过,反映了立法机关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广泛共识。

二、制定颁布《人民调解法》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调解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全面确立了人民调解制度。它的颁布实施,在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和人民调解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制定颁布《人民调解法》,对于全面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调解法》以宪法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系统地规范了人民调解的性质、任务和原则,人民调解组织形式和人民调解员的选任,人民调解的程序、效力,人民调解的指导和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调解制度,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支撑。在法律位阶上,从国务院行政法规发展为一部国家法律;在规范内

容上,从《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17条,发展为《人民调解法》的六章、35条;在规范完备程度上,从专门规定人民调解组织的法规,发展为全面规范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备法律。《人民调解法》的制定颁布,指明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方向,全面提升了人民调解工作法律地位,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制定颁布《人民调解法》,对于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它是新中国第一部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律。

《人民调解法》巩固和坚持人民调解的本质属性,保持和发挥人民调解特有的优势和作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人民调解工作发展、创新取得的成果,把人民调解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总结上升为法律规范,为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人民调解法》亮点突出、特色鲜明,许多制度具有创新性:明确了司法行政机关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体制;确立了乡镇街道和其他新型人民调解组织的法律地位;规定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经费保障制度;明确了人民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制度;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确立了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人民调解法》的制定颁布,全面提升了新时期人民调解活动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必将有力推动人民调解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人民调解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人民调解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发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于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人民调解法在坚持人民调解本质属性、保持其特色与传统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和吸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实施以来人民调解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进一步完善了人民调解制度,提升了人民调解的法律地位,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对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人民调解是基础。人民调解法贯彻“调解优先”原则,进一步强化了人民调解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明确了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性作用,对于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人民调解植根群众、面向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本身就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调解法完善了人民调解制度、规范了人民调解活动,有利于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为群众化解纠纷、排忧解难,把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变成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人民调解法的基本要求

人民调解法全面系统地规范了人民调解的性质、任务和原则,对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以及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和保障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人民调解法内涵丰富、内容完备,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

准确把握人民调解的本质特征和工作原则。人民调解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自治性、群众性、民间性。这一本质特征体现在人民调解法的各项规定中,特别突出地体现在人民调解的三项原则中,即“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尊重当事人权利”。这三项原则是在人民调解制度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步总结形成的,符合人民调解性质、功能的定位,是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作用的保证。

准确把握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要求。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基础,人民调解员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主体和具体承担者。人民调解法明确规定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设置,拓宽了人民调解员的选任渠道,完善了人民调解员的推选方式,明确了人民调解员的选任条件。这些规定适应新形势下化解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矛盾纠纷的需要,有利于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实现调解组织的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有利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准确把握人民调解的程序规范。人民调解法坚持依法规范和灵活便捷的辩证统一,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指定人民调解员,当事人也可以选择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调解民间纠纷;可以制作书面形式的调

解协议书,也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但要有文字记载,立卷备查;等等。这些规定从人民调解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出发,规范了人民调解活动的基本步骤、基本要求、基本标准,防止了调解的随意性、任意性;凸显了人民调解不拘形式、灵活便捷、便民利民的特点和优势,防止了因程序繁琐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准确把握人民调解的基础性地位。人民调解具有扎根基层、分布广泛、灵活便捷、不伤和气等特点,群众基础深厚,在解决民间纠纷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人民调解法建立了人民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衔接,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等。这些规定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处理民间纠纷中的优势和作用,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在进入行政、司法渠道之前通过人民调解得到及时化解,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升级。

准确把握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定职责。人民调解法进一步明确了司法行政机关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职责。司法行政机关应切实履行好这一指导职责,依法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人民调解法还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人民调解工作要自觉接受基层人民法院的业务指导

四、人民调解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群众性。人民调解员经人民群众选举,由群众信得过、热心为群众服务、有政策法律知识的人担任;调解的民间纠纷是人民内部矛盾;调解的依据是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利益和意志的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调解的宗旨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调解的目的是平息人民群众之间的纷争,增强人民内部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自治性。人民调解通过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化解自己内部的矛盾纠纷,增进人民内部团结,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社会事务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由本辖区或本单位的群众直接选举产生,他们接受群众的监督,群众有权撤换他们认为不称职的调解人员。人民调解坚持平等自愿的原则,不强行调解,不干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调解也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人民调解运用说服教育、耐心疏导、民主讨论、协商的方法,在分清是非的

基础上,依法帮助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五、人民调解工作方针

人民调解工作的方针是“调防结合,以防为主”。“调”和“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调解工作做好了,就能控制事态的发展,防止矛盾纠纷激化,避免更大的损失;而预防工作做好了,就能防患于未然,减少、避免由纠纷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既要调解,又要预防,要立足于调解,着眼于预防。在预防思想指导下进行调解,在调解工作中抓紧预防,调中有防,寓防于调,防重于调。

六、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自愿原则

平等自愿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纠纷的受理必须基于当事人自愿,如果当事人不愿意接受调解,或者有一方当事人不愿意接受某个组织和个人的调解,或者一方当事人不愿意接受调解,均不能强行调解。二是当事人接受调解自愿,一方面要求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劝解、开导、疏导,不允许采取歧视、强迫、偏袒和压制的办法,另一方面当事人在调解中可以随时拒绝调解。三是调解达成的协议必须出自当事人自愿,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把调解意见强加于当事人。

平等自愿原则,并不禁止人民调解组织主动上门调解纠纷,并不排除调解人员对于纠纷当事人的错误言行予以必要的批评教育,也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可以违背法律、政策和社会公德,随心所欲地订立调解协议。

(二)合法合理原则

一是人民调解组织受理和调解的矛盾纠纷的范围要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如治安案件、刑事犯罪案件、法院审结的民事案件,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调解。但治安案件、刑事犯罪引起的人身伤害、损坏财产的赔偿;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已受理,但认为更适合人民调解解决,移交或者建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受理。

二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要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充分听取当事人陈述,调查了解,查明矛盾纠纷发生的事实后,以法律、规章、政策为依据,分清是非责任

说服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是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要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任何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相背的调解协议都是无效的。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违背社会公德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以要求重新调解,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也可以予以纠正。

(三)不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原则

人民调解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民间纠纷发生后,当事人有权径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得因未经调解而限制其诉讼权利。在调解民间纠纷过程中,当事人可以中断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调解达成协议的纠纷,当事人仍然有权利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对纠纷及其协议予以裁判。

七、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民间纠纷的受理

1、民间纠纷受理的种类

(1)申请受理,即纠纷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要求调解委员会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纠纷。

(2)主动受理,即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群众的反映、有关部门或单位的转告、纠纷信息员报告以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民间纠纷大排查中发现的矛盾纠纷,主动及时登门调解。

(3)移交受理,即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或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矛盾纠纷,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人民法院认为更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移交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2、民间纠纷受理的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受理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便利当事人申请调解、便利调委会调解的原则。应当根据当事人的居住地、纠纷发生地、不动产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来确定受理。

3、受理

(1)一般民间纠纷受理。一般民间纠纷受理主要指双方双方当事人在同一居住地、争议标的不大、情节不复杂的纠纷。一般民间纠纷由当事人居住地或者所在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当事人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时,以居住地为准。如果当事人是未成年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则应以其家长或监护人的所在地来确定。如果纠纷当事人是企业职工,并且其纠纷发生地在其工作单位的,则应由双方当事人所在单位 的人民调解组织来受理。

一般民间纠纷也可以由纠纷发生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来受理。如因侵权行为发生的纠纷,可以由侵权行为地的人民调解组织受理;因不动产产生的纠纷,可以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调解组织受理;因遗产继承所产生的纠纷,可以由被继承人生前户籍所在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调解组织受理;因民事合同产生的纠纷,可以由合同缔结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等。

(2)复杂疑难和跨地区、跨单位民间纠纷的受理。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企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不了的纠纷、纠纷当事人不在同一行政辖区的纠纷、纠纷涉及的财产、侵权行为地连跨或分散在几个区域内、纠纷涉及到不同单位和地区的数名当事人,或者纠纷适用的法律、政策比较复杂、调解难度大的纠纷,由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

复杂、疑难和跨地区、跨单位民间纠纷也可以由相关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受理。共同受理的调解委员会应该确定主要调解方和协助调解方,主要调解方应当进行纠纷登记和统计。

4、纠纷审查。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民间纠纷时,应当对纠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受理。

(1)有明确的被申请调解人。纠纷当事人在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时,应当说明与其发生纠纷的对方当事人,即被申请调解人的情况,包括姓名、性别、住址、工作单位等。如果被申请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则应当说明其单位住址、法定代表人姓名等基本情况。

(2)有具体的调解要求。申请调解的当事人要说明请求调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的,如果要求被申请人给付或返还财务,请求确认继承权,要求对方履行法定或约定义务等等。

(3)有提出调解申请的事实依据。申请人应当提出申请所根据的事实,即纠纷的事实,包括纠纷发生时的事实情况及相应的证据。

下列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不能受理:

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有关部门管辖处理的;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或正在审判的;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已构成犯罪或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已经申请基层人民政府处理或者处理完毕的。

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纠纷,应当向当事人作出解释,并且告诉当事人到相关部门去要求解决,或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配合,帮助解决问题。如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应主动与公安机关联系并告知当事人到公安机关去解决;如果是依法应当由人民法院审理的纠纷,应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调解委员会移交,并不等于对于这类纠纷听之任之或者放任不管,对于随时有可能激化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首先采取必要的缓解和疏导措施,并及时向基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

5、纠纷登记。登记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决定受理纠纷的文字记载。口头申请的民间纠纷,调解人员应当认真听取当事人对纠纷情况的陈述,并按陈述的内容进行纠纷登记。在进行纠纷登记时,要严肃认真,尽量记当事人的原话或者原意,切不可把自己对纠纷的分析判断加进去。对于一些可以当即调解的简单纠纷,也可以调解后补办登记。

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的民间纠纷应当向双方当事人发出调解通知,告知调解的时间和地点。一般的民间纠纷可以即时调解。

(二)调解前的准备

除了是非分明、情节简单、事实清楚的纠纷可以在受理后直接进入调解阶段外,一般情况下,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在调解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1、选定调解主持人。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于已经受理的纠纷,要在正式调解前尽快确定一名纠纷调解主持人。在纠纷较多的情况下,要合理安排调解的时间、区分轻重缓急,尽量做到不推、不拖、不积压,有计划地逐一进行安排,并将调解日期告知当事人,以便当事人做好准备。同时要教育当事人保持克制态度,避免发生新的纠纷,使纠纷复杂化。人民调解委员会可根据需要指定若干人民调解员共同参加调解,具体人数要根据纠纷的复杂难易程度和调解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考虑而定。同时,根据《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7 条和《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27条的规定,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邀请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参加,被邀请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给予支持。调解跨地区、跨单位的纠纷,相关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调解工作。

在确定调解主持人时,应当遵守有关回避的规定。即调解人员对与本人有特定关系的纠纷不应承担调解任务,以维护人民调解的公正性。回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调解人员自动回避;二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回避。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一是调解人员是当事人的近亲属;二是调解人员与该纠纷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二是调解人员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该纠纷的公正解决;四是有其他正当理由的。对于当事人提出回避要求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另行指定调解人员调解,或由当事人提名、双方都同意的调解人员主持。

2、调查核实纠纷情况。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应当分别向双方当事人询问纠纷的事实和情节,了解双方的要求及其理由,根据需要向有关方面调查核实,做好调解前的准备工作。

调查的内容包括纠纷的性质、争执焦点、纠纷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目前处于什么程度;证据和证据的来源;当事人的个性特征和当事人对纠纷的态度;对纠纷当事人起影响或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和社会关系等情况。调查核实要尽量做到全面细致,重点要放在查明有助于弄清纠纷症结和事实真相的关键情节上。调查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第一,要耐心细致地听取各方当事人的陈述,询问纠纷的有关情况,了解和洞察当事人的真实思想和要求。要避免先入为主和偏听偏信,做到客观公正。第二,要对知情人及周围群众做调查,要做好被调查人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消除顾虑,如实反映纠纷情况。必要时,人民调解委员会需要派人到当事人所在单位进行调查,求得单位领导和同事对调查工作的帮助和支持。第三,对于争执标的属于房屋、宅基地、水利设施、山林等纠纷,需要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以便准确掌握纠纷的第一手资料。调查过程中,调解员应当对调查的情况作出详细的记录,必要时可以请被调查人写出书面材料。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调解委员会还要对材料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判断,去伪存真,以便得出最为接近事实真相的正确结论。

3、拟定调解方案。在对纠纷事实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人民调解委员会要着手拟定调解方案。主要包括:确定调解所要达到的目的;准备好消除双方当事人争执的可行性方案;调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调解具体纠纷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政策条款;具体的调解方法和工作重点等。对于通过一次调解难以解决或容易出现反复的纠纷,应当事先做好多次调解的准备。在遇到疑难、复杂纠纷时,应经调解委员会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当然,调解方案只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纠纷前所作出的各种设想,在调解时,要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有效地把握调解活动的进程,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事先拟定的调解方案。

4、实施调解。

(1)确定调解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应当在专门的调解场所进行。专门的调解场所应有调解主持人座席、调解申请人座席和被申请人座席,还应当根据需要设置旁听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情节简单、争议不大、可以即时调解的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从便利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在其他场所如当事人所在的车间、工段、田间、地头进行调解。

(2)调解的主要步骤。

①告知权利义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在调解前应当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人民调解的性质、原则和效力,以及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使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工作程序,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以及达成协议后双方应承担的责任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从而自觉地配合调解员的工作,保证调解活动的正常进行,自觉履行达成的调解协议。

②双方当事人陈述。在调解开始后,调解主持人要积极、耐心的引导当事人进一步讲清纠纷的事实真相,并在当事人陈述的过程中进一步查明事实、分清双方的责任。对于个别当事人在陈述过程中故意歪曲事实、无理纠缠的,调解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

③进行调解。在听取当事人陈述后,调解人员要结合所掌握的证据材料,帮助当事人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在这些基础上,调解人员应当根据纠纷当事人的特点和纠纷的性质、难易程度、发展变化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向当事人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同时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提高认识,互谅互让,端正对待纠纷的态度,消除对立情绪。

④达成调解协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作通当事人思想工作后,要积极促使双方当事人互相谦让,互相谅解,引导、帮助当事人达成解决纠纷的调解协议。

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当事人情绪和周围情况的变化,及早发现纠纷激化的苗头,防止纠纷激化。对于已有激化征兆或易向恶性案件转化的纠纷,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免当事人情绪失控,酿成恶性事件。

(3)调解纠纷的主要方式。

①直接调解。就是调解人员直接将双方当事人召集在一起,主持调解他们之间的纠纷。在实行这种调解之前,调解人员一般需事先分别与当事人谈话,掌握处理纠纷的底数。这种形式普遍适用于情节比较简单的纠纷,矛盾冲突只限于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以及涉及当事人隐私或其他不宜公开的纠纷。

②公开调解与不公开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根据需要可以公开进行,允许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和当地群众、本单位的领导和群众旁听。这样做,有助于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提高调解的成功率,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解活动,对广大群众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但是,对于涉及当事人隐私、商业秘密的纠纷,或者当事人表示反对公开进行调解的纠纷,则不宜公开进行。

③联合调解。是指调解委员会主动联络、会同其他地区或部门的调解组织、群众团体、政府部门,相互配合,对纠纷实行联合调解。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调解跨地区、跨单位、跨行业的纠纷,久调不决或者有可能激化的纠纷,以及某个调解组织无力单独解决的纠纷。

(4)调解期限。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一般在一个月内调结,以充分体现人民调解程序简单、方法灵活、便利快捷的特点。

5、调解结束。调解结束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通过充分说理,耐心疏导,在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互谅互让,促使双方当事人就解决争议达成一致意见、消除纷争,或者达不成一致意见、终止调解的结果。

(1)达成调解协议。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纠纷当事人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互相谅解,对纠纷的解决自愿达成一致意见,而消除纷争的结果。实践中,达成的调解协议有两种情况,一是当事人之间平等协商解决纠纷,二是调解委员会提出解决纠纷建议,双方当事人认可。无论哪种方式,必须出自当事人自愿,必须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不能把一方当事人的意见或者调解委员会的建议强加给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根据需要或当事人要求,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简单的纠纷也可以口头达成协议。口头协议,一般应当是即调即结,避免留下后遗症。达成调解协议,调解成功而结束。

(2)达不成调解协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双方

当事人没有就纠纷解决达成一致意见。这种情况下,人民调解委员会不能久调不决,要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告知当事人向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者向基层人民政府申请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帮助打不起官司的当事人寻求法律援助。

八、民间纠纷的预防

民间纠纷的预防是人民调解委员会针对矛盾纠纷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以预防、减少矛盾纠纷为目的,采取的具体有效的治理矛盾纠纷的措施。

(一)预测

矛盾纠纷一般都有潜伏、萌芽、形成到激化的过程。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对矛盾纠纷的调查研究,分析、推断,预测矛盾纠纷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特点及趋势,了解各种矛盾纠纷发生在什么时令、什么地域,以及何种人容易发生和激化,从而掌握矛盾纠纷发生、激化的规律,做好超前防范,避免、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二)预防

1、因时预防。人民调解组织根据矛盾纠纷发生具有时令性的特点,对一定阶段、一定季节的多发性矛盾纠纷予以预测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把时令性矛盾纠纷减少到最低限度。

2、因地预防。人民调解组织针对矛盾纠纷发生、变化的地域性特点,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矛盾纠纷发生。

3、因人预防。人民调解组织针对不同类型人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控制矛盾纠纷的发生、发展。

4、分类预防。人民调解组织针对各类矛盾纠纷发生变化规律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矛盾纠纷发生。

5、重点预防。人民调解组织对本地区易发生矛盾纠纷的重点人、户、事、场所进行分析预测,实行重点控制,以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6、普遍预防。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在广大群众中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对纠纷的自我控制、解决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三)防止纠纷激化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主动积极地防止因矛盾纠纷引发重大刑事案件、自杀事件,防止矛盾纠纷激化。防止矛盾纠纷激化的做法主要有:

1、抓苗头,建立信息网络。把触角延伸到楼院、车间、班组,明确十户调解员、纠纷信息员,形成完备的矛盾纠纷的信息反馈系统。

2、抓重点,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通过排查,做到对易发生纠纷的重点户、重点人底数清楚,对易激化纠纷的类型和主要环节清楚,对失足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底数清楚,对矛盾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和群体性纠纷清楚。

3、抓调解,果断制止即将激化的矛盾纠纷。对于有激化征兆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应做到:

“快”:对正在发生的易激化纠纷,要直赴现场快,采取措施快,制止事态发展。

“敢”:人民调解员面对可能激化的险情,要发扬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冷静排险,防止事态扩大,为进一步做疏导工作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稳”:就是稳住当事人,防止当事人铤而走险,行凶杀人。

“细”:就是耐心细致地做疏导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法,使双方当事人明大义,识大体,消除隔阂。“准”:就是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促使当事人思想转化,打消激化念头。“紧”:就是与个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特别是对群体性纠纷,更要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工作,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访”:就是对易激化纠纷调处后要及时回访,发现有反复苗头时,及时做工作,以巩固调解效果。

篇6:心理知识讲课比赛主持稿

A: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B:感谢大家来到“心理知识讲课比赛决赛”现场

A:5月25日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5·25”即“我爱我”,成为全国高校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效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B为迎接525,我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心理知识讲座,大型广场活动,心理知识抢答赛,还有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心理知识讲课比赛。

A: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大学生关注心理发展、悦纳自我、珍惜生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和谐校园,心理学研会举办了这次心理知识讲课比赛。

B:我们的比赛从5月份初开始策划,以班级为单位报名。从报名的选手中推选出32多名优秀的选手进入我们的初赛环节。经过初赛激烈的角逐,十位选手的轮初赛脱颖,来到了我们的决赛现场。

A:而在今晚,这十位优秀的选手将一决高下。

B:而在今晚,我们大家将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A:我宣布第三届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心理知识比赛正式———开始。B: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到场的嘉宾评委。他们是,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老师(A,欢迎你的到来),….老师

A: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评委老师的到来。

B:下面,宣读比赛规则:比赛将从5个方面进行评分。

1.仪态、着装合理,举止自然得体,有一定风度。

2.普通话标准,语言规范,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圆润。

3.讲课表达准确、流畅、自然。演讲时精神饱满,能较好的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4讲课内容结构严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思想内容围绕主题。

5.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号召力,能营造较好的讲课氛围。

B:你看,今天是5月30号了。还有几天又要高考了。回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沉浸在浩瀚的题海里。

A:有时候,我们会抱怨,有时候,我们会迷茫。但是我们坚持过来了,因为我们知道,教育需要大学,人生需要大学。

B,有请一号选手段熙带来他的讲课《大学,需要大学》。

……………

A:通过段熙的讲课,我明白了很多……

B:的确,不知道现场的观众有什么感悟呢?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吗?

A:刚才提到了高考,其实我们的一期一度考试月也来了。在这个不寻常的月份,图书馆再次爆满。而在月份中,我们不仅要更有效率地学习,而且要快乐地学习。

B:有请我们的二号选手任大伟,告诉我们《怎样做到快乐地学习》 …..B:听了任大伟讲课之后。。。

A:感同身受,(活跃现场气氛,请观众提问或者其他)

B:在考试的时候,不仅要知识掌握好,而且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A:那么,就请出三号选手刘亚洲。为我们讲解《心态》

………

A: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的发挥。…点评

B:每次考试之前,我都会跟自己说“加油,放轻松点”。我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七号的早上,站在进入考场的门口,喊一声“不就是一个高考嘛,我不考了”这属不属于心态不正常啊?(话题交给刘亚州),(心态调节方式有哪些,(可以问陶老师))

A:深呼吸和语言暗示是大家常用的方式。语言暗示又很有技巧性了。这里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B:有请四号选手李莉华,带来《说话之道》

……

B:…..点评

A:活跃气氛。

B:大学不仅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更全面的培养我们的能力。比如交际能力。《说话之道》已经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交往过程之中,微笑应该也是必不可少。

A:那么你知道微笑的秘密吗?

B:我还真不清楚。

A:那么就请出我们的五号选手邓敏,为我们解开<微笑的秘密>

………

B:点评

A:活跃气氛。

B:你看我们这里的讲课,又是说又是笑的。蛮开心的,在这个快乐的过程中还学习到不少的东西。真是收获不小啊。

A:说道快乐学习,我不得不请出我们的六号选手王林燕,《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A;点评

B;与观众互动。

A:你看刚才我们是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其实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自身也在品味一种人生,智慧人生。

B:那么请出我们七号选手王泽林《快乐学习,智慧人生》

…….B:点评

A: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把刚才(王泽林)你的那段录下来,然后加上你的PPT材料发给我那复读的朋友。然后附上一句,“名言录来到,作文有救了”记得以前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就会胡编一句看似很经典的话,然后加上名人的名字。就有一句名言了。

B:或者是有位名人说过

A:因为我们的名字,也就是个人名。干过自创名言的同学,能不能默默地举下手。

B:其实名言都是用一个显浅的话语来阐述一个深奥的道理。正如一句佛偈“一花一世界,一夜菩提”。那些哲学家,不一定有很高的智商,但是他们的情商一定异于常人。

A:那么就请出我们的8号选手徐金。让她跟我们分享下她对《情商》的认知。

………..B:点评(谈下自己对情商的认知)

A:说到情商的话,社会基本认同大学生的心理趋向成熟,还不成熟。比如有时候我们还有着跟高中一样的心境。就像我自身的自律性。每天都会感概说好的早睡呢。

A:那么下节课,你可要好好听着。有请9号选手周敏。给我们讲解《心智成熟之自律》

………..A:点评。。。

B:观众互动。

A现在我们的心智成熟了,是不是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了?

B:没错啊,不过你还差这那么一步。至于差那一步呢?就让10号选手朱光赞告诉你和我们在场的观众吧。

………….A:现在我们的十位选手已经讲课完毕了。掌声有请我们的评委老师为本次比赛进行点评。同时请我们的工作人员收集评分,并评选出各个奖项获得者。

……..(老师点评)

B:谢谢老师的点评,此刻获奖名单已经在我的手中。现在,让我们先深呼吸,调整好心态,平缓下比赛紧张的气氛。好了,恭喜………..获得优胜奖(A,恭喜你们)。有请。。老师颁奖。

A:获得三等奖是。。。(B 祝贺你们),有请..老师为我们获奖者颁奖

B获得二等奖的是。。(祝贺你们)。有请,..老师为我们获奖者颁奖 A:现在我们一等奖的获奖选手已经不需要我们公布了吧,有请他是那个台了,同时有请....老师为我们的获奖者颁奖。

B:希望你能在校级心理知识比赛中也能一举夺魁,为我们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争取更好的荣誉。

A:而此刻我们 心理知识讲课比赛即将落下帷幕。我希望在各位同学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了解更多的心理知识,然后更好地运用它们,来解决所遇到的困难,以此迎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天津高考文综下一篇:汽车销售工作总结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