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读后感600字

2024-08-08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读后感600字(通用13篇)

篇1: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读后感600字

拜读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著作——《战争与和平》,我觉得列夫·托尔斯泰不仅仅只是一位作家,从书中我仿佛也看到他对军事、哲学、历史等也有高度透彻的理解,对作者的崇拜和对书的喜爱使我对这本的著作有点感想。

18,拿破仑集结军队继续向西挺进。俄国受到了威胁,遂与奥地利签订盟约,共同抵抗法军。虽然到处都是人心惶惶,但人们的生活并没有被打乱,贵族们依旧举行盛大的舞会接待客人,依旧和朋友们聊天玩乐。在莫斯科,人们生活平静,在另一边库图佐夫却在带领军队抵抗法军的入侵。皮埃尔的父亲去世了,他从一无所有变成了俄国首富,姑娘们都对他另眼相看;安德烈公爵参军了,公爵夫人为他生了一个胖小子,但公爵夫人死去了;尼古拉还一直在追求着索丽娅。没过多久,安德烈向娜塔莎求婚,可娜塔莎同时爱上了阿纳托里。过了一段时间,战争打到莫斯科来了,人们纷纷离开,逃往别处。战争进行得很激烈,双方伤亡惨重,安德烈也在战役中牺牲。拿破仑似乎很有胜算。18,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俄军胜利了。从那以后,生活恢复了平静。娜塔莎与皮埃尔结婚生子,玛丽亚和尼古拉也结婚了,人们都生活得很幸福。

战争,充满着杀戮,为了所信仰的去战争,不去管生命的高贵。的确,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我记得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倒下了么……我只知道,我再也不用举着旗子奔跑……再也不用为战争而烦恼了……”安德烈公爵静静地躺在地上。这就是战争,我想大概没有人喜欢战争吧,它不能与一切美好的事物相提,战场不过是洒满鲜血的修罗场。安德烈为了祖国而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信念深深打动了我。

和平的到来,是用铺满鲜血的花朵迎接,战争不会永远,因为正义存在。在这本书中,人间的一切惨剧,各种情欲,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鲜明。而他们所表现出的也是拥有坚定信念的,在这本书中我读到的不仅仅是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来之不易,更让我明白的是心之所至,虽艰而坚,心之所往,毋宁艰难。

篇2: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读后感600字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Л.Н.Толстой,Lev Nikolayevich Tolstoy, Leo Tolstoy,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 学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苏联文学家,《西方正典》作者、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惟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上的三个里程碑。百年来,他的作品被译为各国文字,销售量累积超过5亿册,是大师中的大师。

《战争与和平》恢弘的构思和卓越的艺术描写震惊世界文坛,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和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英国作家毛姆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称赞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两部小说之一”,“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董俊言则评价说这部小说可堪比《红楼梦(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两部小说之一)》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伊库拉金、保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朱霍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画精准细腻,景物如临眼前,虽是19世纪的小说作品,但流传至今,却没有任何隔阂感,其中流露出来对人性的悲悯情怀,穿越时空背景,仍旧撼动人心。

内容简要

18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帕甫罗芙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

赴宴的有宫廷官高位重的瓦西里公爵和他漂亮迷人的女儿海伦,还有个头高大健壮的年轻人皮埃尔,他戴着眼镜,剪短发,穿浅色的流行短裤和褐色燕尾服。皮埃尔是莫斯科著名贵族别祖霍夫的私生子,从小出国留学,今年20岁,学成回国到首都谋职。他一进宴会厅,对人们议论拿破仑征战欧洲颇感兴趣。在这里,他高兴地结识了英俊而刚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 保罗皇帝的退职老总司令伯尔孔斯基的长子,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时,安德烈正应库图佐夫将军的召唤,去任他的传令官,将出国跟征战欧洲的拿破仑军队作战,任即将分娩的妻子莉莎和妹妹玛丽娅再三劝留,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他期望通过这次战争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从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亲那里,委托父亲加以关照。于是他急奔前线,在波兰追上了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总司令派他到联合纵队去任职,并受到了嘉奖。

皮埃尔回到莫斯科,他继承了别组霍夫伯爵身后所有的遗产,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成为社交界的宠儿。他的亲戚瓦西里公爵早就窥视别祖霍夫家的财产,本想通过联合别祖霍夫公爵的大女儿――大公爵小姐卡季什篡改遗嘱来谋得,失败后,又处心积虑地要拉拢皮埃尔,一方面为他在彼得堡谋得一个不小的官职,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让已是宫廷女官的女儿海伦嫁给彼埃尔,以图钱财。结果他的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皮埃尔发现了妻子与好友多罗霍夫之间的暧昧关系,他与多罗霍夫进行搏斗,并幸运的击倒对方,随之与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的困扰之中,在加入共济会后,受到宽宏大量的哲学的熏陶,回到了妻子身边,但妻子依然放荡如故,令皮埃尔陷入了郁郁寡欢的生活中。

当安德烈再次回到总司令身边,俄奥联军对法的奥斯特里齐战斗就要打响了。由于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否决了几位老将军的意见,采取了马上出击的战略,结果惨败。安德烈受伤被俘,途中昏迷,被敌人误以为活不成而丢下,库图佐夫也以为安德烈阵亡,给他的父亲去信报丧。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复了。愈后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莉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独与绝望之中给妻子最后一个吻,他觉得人生已再无意义,决定终老于领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洛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塔莎深深地吸引了。但由于伯尔孔斯基老公爵强烈反对,只好互相约以一年的缓冲期,而 后,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即出国去了。但是,年轻的娜塔莎无法忍受寂寞,且被皮埃尔之妻爱伦的哥哥阿纳托利的诱惑,而擅自与其约定私奔,同时私自去信取消与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的婚约。但私奔一事及时被娜塔莎的好友索尼娅阻止,与此同时娜塔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大病一场,之后洗心革面。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洛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塔莎方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她向他谢罪并热忱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皮埃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其妻海伦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死亡。

篇3: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读后感600字

一、对待婚姻爱情的态度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总有其存在于世界的价值。人类的关系纷繁复杂,婚姻与爱情话题是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表达。婚姻与爱情是最自然不过的社会关系,男女之间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

托翁在《战争与和平》中,用上帝手中的命运之牌指引了众多女性的前行之路。女主人公们的爱情均遭遇到不同程度的波折,她们也曾迷惘过、徘徊过、踟蹰不前过;也曾在男性救赎中完成自我的脱胎换骨,当然也有死性不改、粉身碎骨的妖妇们。托尔斯泰以其男性的视角,主宰了女性的命运,更好地诠释了男权社会的集体欲念。

贵族少女娜塔莎从天真无邪到情感受挫、直至走入婚姻、相夫教子,充分适应贤妻良母的角色转换,她心安理得地接受着男权制社会所赋予她的身份。她没有原则,一味顺从,失去自我。她曾极度渴望爱情,无私地爱着安德烈公爵。其实,她对安德烈的情感更多的是一种崇拜与敬仰。她自觉变得卑微、多疑、猜忌,极度缺乏安全感。当看到尼古拉和索尼娅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时,她也为之动容。然而,自己的爱情道路注定曲折。从一开始,她们之间就是不平等的。她总是患得患失、极不自信,甚至自卑!而安德烈公爵的若即若离使娜塔莎的内心备受煎熬。她看到的只是安德烈公爵如何的优雅与优秀,却忽略了自己本身的魅力。其实,她的活泼与多情,也备受贵族青年的青睐。然而,这都无济于事,娜塔莎仍然在患得患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安德烈公爵走后,花花公子阿纳托利适时地出现了。情感空虚且迷茫的娜塔莎,迷醉于阿纳托利英气逼人的外表和甜得醉人的蜜语,在他的温柔乡里沉沦、堕落,也彻底葬送了与安德烈公爵之间难能可贵的感情。虽然,安德烈公爵在临死前原谅了娜塔莎,但是,情感的扭曲和处事的偏颇,必然受到作者的惩罚。爱情和幸福再次离她远去。而与皮埃尔的结合,是托翁为她设置的自我救赎。她也必然按照男权社会的标准来做人、行事。她享受着作为妻子的责任和荣耀,甚至不修边幅,曾经诗意盎然的娜塔莎不见了,她始终在被动中被他人支配着。三段感情中,娜塔莎始终没有自我,心灵上的自觉臣服才是关键。

接下来,我们来看托翁笔下脸谱化的荡妇角色—海伦。她是邪恶的化身。女性邪恶论在西方文化中历史悠久。中世纪的布道词明确宣称,“女人是邪恶的,她们淫荡如蛇蝎,多变似鳗鱼,好奇、冒失、寻衅成性。”②③于是,《战争与和平》中最另类的女性形象呼之欲出。作者不遗余力地将海伦塑造成只知纵情声色、毫无道德可言的邪恶化身。海伦总是“毫不吝惜地让每一位来宾欣赏她优美的身段”,用丰满的肩膀、时髦的酥胸和光滑的脊背勾引各色人等。作者描写了海伦的美貌与淫邪,而且大肆渲染。诱惑男人与追求情欲享乐是海伦在两性关系中固守的法则,她可以用尽浑身解数与任何男人周旋,只要那个男人对她来说是有价值的。就像日后成为她丈夫的皮埃尔,虽然只是一个其貌不扬、有些肥胖,外表上没有任何吸引力的男人,不过海伦在与皮埃尔认识不久后就用眼神和丰腴的身材色诱他,“您没注意我是一个女人吗?”她甚至恬不知耻地说道:“我是一个可以属于任何男人的女人,也可以是只属于您的女人”。难道是海伦饥不择食吗?当然不是!海伦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皮埃尔很可能继承一笔巨额遗产……一切疑虑迎刃而解了!

海伦的世界中充满了赤裸的两性法则,无论在家庭内部还是外部,始终充斥着道德沦丧的丑闻。海伦不仅让自己的哥哥阿纳托利爱上了她,而且在整个欧洲有太多的贵族子弟沦为她法则下的玩偶。这些男人们为之倾倒、甚至争风吃醋、大打出手……而海伦却乐此不疲地享受这类关系带给自己的快感,仿佛这就是其女性价值的最好体现。与海伦如影随形的是放荡和道德的缺失。海伦是一个被托翁妖魔化的女人,他也把这种女人的死亡结局设置得痛苦却大快人心。其实,海伦的扭曲人格和最后结局,也是男权社会为其安排的宿命。海伦看似活得自我,其实是被男权社会丑化和奴役的牺牲品。

二、家庭责任的抉择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角色,她们的人生悲欢和成长脉络,无不充斥着男权社会主宰的话语权。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必然属于从属地位。卢梭《社会契约论》中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家庭生活仅仅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始终无法摆脱枷锁的束缚。托尔斯泰的女性观着实体现在婚姻与家庭问题上,是围绕着男权社会共同体来编织主人公的人生轨迹。

托尔斯泰的女性观在娜塔莎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婚后,娜塔莎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和追求,远离曾经的社交圈,全身心地投入到相夫教子的“事业”中来。她在三年的时光里,为丈夫皮埃尔生下来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肥胖和身强力壮的家庭妇女形象,成为了娜塔莎婚后的标签。她失去了原有的青春活力,放弃了曾经的美好追求。作为旁观者,无不为她感到惋惜。然而,娜塔莎却乐在其中,并且将婚后发生的一切变化,称之为“幸福”。她的生活单调而繁忙。她每天所做的就是围着老公、孩子们转。曾几何时,美丽、青春、优雅的娜塔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忘掉自己的形象,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费尽心力为家庭和社会付出着自己的全部,并乐此不疲。这份毫无怨言地坚守和矢志不渝,是作者以男性视角来塑造的完美典范。

而“妖妇”海伦,却是非常极端的例子,与娜塔莎的贤惠、善良、无私形成鲜明的对比。她荒淫无耻、欲壑难填,毫无责任感,没有爱国心。她只关心如何享乐,如何在其他男人身上捞到实惠。在国家存亡的危难之际,她竟然为了名正言顺地和情夫出国享乐,写信向丈夫皮埃尔提出离婚。当奸情暴露时,还无耻诡辩;当皮埃尔忍无可忍提出离婚时,她竟然厚颜无耻地索要财产。她们全家都做着背离国家和人民的勾当。此外,为了博取他人的好感与信任,海伦公然伪装成虔诚的基督徒,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她从不受法律和权威约束,我行我素,放纵淫乱。

“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④西蒙·波伏娃的论断如此之深刻。其实无论是理想型妇女—娜塔莎,还是人人唾弃的危害性妇女—海伦,都体现了作者的男权主义观念。托尔斯泰对妇女的判断标准也是宗教的虔诚,被动、从属、家庭化。这些被认为是女性的天性,违背这些标准或者这种“天性”,就是破坏社会秩序,而这种秩序恰恰是建立在两性绝对差异之上的。

三、最终归宿

其实,托尔斯泰所塑造的大多数女主人公,她们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种“罪孽”,这是对宗教道德标准的背离,必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虽然也因为受到情欲的驱使,在宗教道德上有所背离,但是她通过隐忍和祈祷,在经历诸多苦难后,最终获得了救赎,收获了幸福。托翁为了安排了一条阳光大道,娜塔莎在婚后,尊重家庭、相夫教子、把家庭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她完成了虔诚的祈祷,得到了作者的谅解,拥有了灵魂复活的契机,幸福生活的来临自然水到渠成。

而天生的尤物—海伦,则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她的所作所为已经超越了大众的底线,对于自己的恶行,她没有丝毫的忏悔。她始终作为邪恶的化身,存在于作品之中。最后,托翁也为海伦安排了非常痛苦的死亡方式,将她那沉沦与堕落的灵魂和肉体统统毁灭。托尔斯泰一直在用父权制社会的价值标尺来衡量和评判女性形象。不论是神圣化还是妖魔化,都是男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与控制。

四、完美标准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拥有真、善、美的女性形象,在外表美和心灵美之间,托尔斯泰更注重精神之美。

在俄法战争时期,娜塔莎无私地救助伤员,甚至将家中的三十辆马车腾出来,运送伤员。她无微不至地照料着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的安德烈公爵,也因此安德烈公爵更加爱娜塔莎,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收获幸福与温暖。婚后的娜塔莎,也成为托尔斯泰笔下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

而对外表性感妖娆的海伦,却是极大的讽刺。她的外表美无可争议,但内心是肮脏的,精神世界是虚无的。正如皮埃尔所感受的那样,海伦在他身上引起的不是爱情,而是肮脏、丑陋的感情。托尔斯泰刻意将海伦的外表与内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卑污的灵魂是海伦等同类女性角色的真实写照。

综上所述,托尔斯泰的女性观是受到宗教道德和男权制社会的标准制约的。笔下的女性角色是男权制社会的产物。首先,美好善良的心灵是得到作者喜爱的基础。作家认为: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只有极富内涵的心灵才是王道。只有拥有高尚的灵魂之美,女性角色才有永久的生命力。

其次,托尔斯泰一直用宗教道德的标准主宰女性的命运。遵从宗教道德,完成自我救赎就可以拥有全新的人生。反之,只能遭遇悲惨的命运。总之,托翁笔下的女性形象,满足的是作家的设想原则,即对母爱、家庭、妇女职责的定位。

摘要:《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文中描绘了三十几位女性形象。本文以娜塔莎和海伦两个迥然不同的贵族妇女形象为典型范例,从她们对待爱情及两性关系的态度、家庭社会责任等方面,论述托尔斯泰笔下女性形象的最终宿命,借此来审视托尔斯泰女性观的特征。

篇4:列夫托尔斯泰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第三章《军旅生活》,知道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军旅传奇。自从1853年11月,俄国向土耳其宣战。列夫・托尔斯泰就转战南北,但他始终都怀着一颗爱国热情高涨的心。他作战勇敢、常置身于险境,但是并不使他失去了写作的信心。就在这碉堡的障蔽下,在这隆隆的炮火之中在他的不可磨灭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中写出了他们的和他自己的凄怆。这三部纪事――《一八五四年十二月之塞瓦斯托波尔》、《一八五五年五月之塞瓦斯托波尔》、《一八五五年八月之塞瓦斯托波尔》都体现了列夫・托尔斯泰那浓浓的爱国精神。我通过列夫・托尔斯泰的描述了解到了战争的残酷性,那死到临头尚在不断地演变的世间的喜剧。尤其是恐惧被他确切的认明了,被他揭除了面纱赤裸裸地发露了。在这时期列夫・托尔斯泰又接连写出了许多作品,如:《两个轻骑兵》、《记数人日记》、《三个死者》等。然而,六个月后,他写了《波利库什卡》又重新回到了“美丽的谎言”。

篇5:《列夫托尔斯泰》读后感

这篇课文还表现了船长的沉着,果断,这些源自生活丰富经验,超乎常人的智慧.他不想让儿子掉在甲板上,说明了船长都儿子深切的爱,展现出船长极大的人格魅力.也说明了事物是断发展和变化的,因此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果断的行为道理.

于是我想到了有一个孩子叫司马光,有一次,他和其他小孩在玩,突然一个小孩掉进了水缸里,其他孩子都被吓跑了,只有司马光他面对困难临危不乱举起石头就向缸砸去掉进水缸里的孩子得救了.

篇6:列夫托尔斯泰作品读后感

(一)今天我怀着敬仰之情读了《我的父亲列夫托尔斯泰》这本书。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本书作者塔基扬娜托尔斯泰是托尔斯泰的长女曾长期生活在他身边。父亲是她一生最敬佩的人。和父亲交谈是她最快乐的事。可以说,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是一个热爱真理、追求真理的人。他从不会因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骄傲自大。

本书主要讲了托尔斯泰一家人的生活、思想、穿凿和交往的独特回忆录。当作者儿时的老师哈娜因病要离开他们时,通过父母及家人的劝导下作者终于和哈娜依依不舍地告别。

至于列夫托尔斯泰老年为什么 离家出走本书作者作了详细的介绍。那是因为后来到了老年他受不了家人们过那种奢侈豪华、游手好闲的生活。他认为他不能对孩子们有害的环境中对他们进行教育。

死前他留给世人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谦卑“世上除了列夫尼古拉耶维奇,还有许多人,可你们只知道盯着列夫”。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读后感

(二)“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这句话,出自俄罗斯著名作家。他是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文学家、思想家,更是被人们成为俄罗斯文坛泰斗,他主要的作品都写出了当时社会上的种种腐败现象,而且他用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在19世纪末,重重的黄昏下,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一抚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他就是——列夫 托尔斯泰。

曾经,托尔斯泰有着很大的一笔财富,但是,他挥金如土,欠下一对债务,并与社会上那些不良少年来往。他的二哥在还完他那一屁股债后骂他,凶他,让他如梦初醒终于走上了正途。

他自己说,他五岁时便已经第一次感到,“人生并非一种享乐而是十分沉重的苦役。”

是啊,人生不是享受,但我觉得苦役也不十分沉重。被个人的世界观不一样。托尔斯泰不喜欢繁华的生活,外出时他总是粗布大衣,因此也不会不会有人想到这“位”老头就是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读后感

(三)一颗伟大的灵魂,百年前在俄罗斯 的大地上发出光焰,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在十九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抚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他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尔斯泰。

在有暇之余,我翻开了《列夫·托尔斯泰传》,从而来体会一下托尔斯泰的人生成长的艰辛历程。

他的成绩平平。他称自己的少年时代为荒漠时期:“一片黄沙,吹来阵阵炽热的狂风。”他很孤独,头脑总处于狂热状态。他自知长得丑,为了和别的“体面人”一样,他也去赌博,糊里糊涂得欠了一身债。“那真是彻头彻尾的放荡。”罗曼·罗兰评价 道。

篇7: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也许没有任何人能脱离“叙事”这个主题来谈托尔斯泰。他寥寥几笔就可以把娜塔莎眼神中凝结的生命力的热情感染到每一个罗斯托夫家庭客人的微笑和哀伤里,嵌入到安德烈和皮埃尔对人生意义的“想往”(而不是“拷问”)中,传达到读者心里,成为几代人最钟情的人物之一。托尔斯泰不需要揭露病态狰狞的面容下预示怎样的未来譬如梅诗金轻轻的断言娜斯塔霞必丧命于罗果仁之手他笔下的人物更不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性格和气质特征来判断其真实性与深刻性。在许多值得陀思妥耶夫斯基下手的地方(例如安德烈公爵夫人遗容上那显现的“唉您为什么这样对待我呀,”例如玛丽亚公爵小姐期待父亲早日去世,例如娜塔莎如何可以从忧伤中重新站立起来)都不是托氏试图关注的地方。但这类忽略并没有让人感到不安,这是另一种真实;这种真实由人类生活的本能,由对生活最坦白、最亲切(甚至最厌恶)的感觉,由对任何时刻在脑海里刚发芽却又立刻被身旁人的话语打断的思绪所组成。借此,玛丽亚公爵小姐同尼古拉结为夫妇,只是经由“他们默默对望了几秒钟,于是那遥远而不可能的事,顿时变得接近、可能、甚至无法避免了…”托尔斯泰并不需要叙述这种“无可避免”包含什么样的“内涵”。它不存在内涵,而只是生活无比明澈的真理可以不言自明的东西。

从这个层面来看,《战争与和平》涵盖的广度,正如陀老的深度一样,给人强烈震撼和疑惑。两者的轮廓和细微之处无不体现对立。我无法从诸多对立中挑出根本性的碰撞或文学原型,但我逐渐觉得他们代表人类生活无法避免的两个维度。我很愿意用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对立来释义(虽然我相信这种比较在许多方面来看是浅薄和误解的):陀氏与贝多芬都体现了人类生存本质里的一种焦灼感,那在无尽的绝望、苦难、罪恶和深渊的恐惧里燃烧着让人时刻禀临痛感的东西;它们赋予人的生存以深沉和厚重。在这深渊里思索和挣扎所得到的幸福,便异常可贵,像光一样纯洁、动人、纯粹,宛如某种幸福的倦意,却又在深处闪烁希望的“柔和的魅力”。而莫札特我长时间对他产生了误解他的音乐毫无“浅薄和缺乏深度”,也并非只流于表面(这些词汇通常是理论家们对托尔斯泰说教和哲学议论的指责);莫扎特的曲子无论快乐或是忧伤,都如天之澄明;它不需要你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和心境达到心有戚戚,不是某种将你带入深渊的必经之路;它本身代表光明里最朴实,最易于体会、却从未被如此简练表达的高尚。

听莫扎特和托尔斯泰,就像是面对嬉笑人群沾满沙滩的海边,当把镜头推进到每一个个体时,人物的一颦一笑,与周围人的打闹,看似嘈杂,琐碎,不值一提,不成一体,但却凭借艺术家的刻画,与大海,与甚至招人烦扰的烈日融合在一起。读罢托尔斯泰,我会挖掘那常常受忽视的东西里有太多的变化莫测,那通常被我唾弃的、却又不断在指导人类生活(或者说生活中无法摆脱的桎锆)的联系和“锁链”其实富有重大意义。从这点上我隐约察觉,也许《战争与和平》会因为岁月的积淀而对一个人产生不同层面的影响。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与贝多芬他们就像深夜里的大海。那儿有远方此起彼伏的山峦和伫立的灯塔,有守夜人静坐在海边聆听深夜里的海声;一切都是幽暗的,沉睡的,甚至停滞的,但绝不死寂。没人知道、没人关注守夜者在做什么;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获得灵魂的坦然,并且视守夜为一生崇高的意义。

人物命运大概是任何一部小说被挖掘的主要部分。有太多值得探讨的话题:安德烈的死,玛丽亚的转变,尼古拉的成熟,皮埃尔时时刻刻的探索,娜塔莎在每一个场景的勾勒以及她嬗变下那颗需要被了解的心,彼嘉在战场上的死。把个体人物分离出来的分析是有意义的、值得的、并且已经被许多敏感、冷静的读者分析的十分透彻。相信也没有人会否认,个体的命运无法脱离一切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这一切关系在十余年来的兴衰。据说托尔斯泰本人在写作之前并无法预测故事的终点和人物的结局:他在叙述的过程中通过天才的感知慢慢把几个家族的命运揭示给自己并娓娓道来,同时尽最大努力(或毫不费力的)让个体挣脱作者语言和思想的干涉而获得独立的声音(即“现实主义”的一大特点吧)。最让人感慨的,是在故事的结尾,娜塔莎、皮埃尔、尼古拉、玛丽亚,连同家里的其他人又像开头一样聚集在一起,却并非流于喧嚣、浮夸、嘈杂,而终于获得内心的平静。很难说这种心灵的平静就意味着幸福这平静里有让人失落的哀伤和非此即彼的遗憾,有人们自由选择却仍旧出于必然的支配力量,但无论如何,这平静或许是最接近幸福的东西(从这点来看,托尔斯泰不失为继承了普希金的传统)。

也许以上这些特征已经足以宣称《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伟大的小说。然而,至此仍未涉及作品中又一个宏大的命题:托尔斯泰的历史观。据说曾有法文版将该书的叙事部分与对历史的议论部分拆开来分别出售,乍一看没过多不妥,但仔细想来倒是破坏了理解这位巨人的途径。托在小说中夹杂哲学议论的行为,以及他论及的内容本身,自发表以来备受攻击和批判。伯林著名的“狐狸与刺猬”一说似乎很好总结了托尔斯泰史观所遭受的冷遇与评价,并且在行文背后挖掘和重塑托尔斯泰这位作者本身的思想历程和悲剧命运。伯林一文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引导作为读者的我细心勘察托尔斯泰的叙事天赋与他的历史观、他毕生追寻的意义之间存在的容易被人忽视的关系:这关系的本质,在伯林的眼里,是矛盾和两难。简单来看即所谓“欲做刺猬而不成的狐狸”:“他的天才,就在于善能体悟每一事物本身独具的特性,亦即那种使一对象独特分别于他物,但似乎难以言喻的个别性质。

篇8:《列夫托尔斯泰》

法令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一次在信中诙谐地对一位朋友说:“如果我是沙皇,我就公布一项法令:作家要是用了一个自己不能解释其意义的词,就剥夺他的写作权利,并且打100棍子。”

篇9:《列夫·托尔斯泰》

1、运用教材前面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前面的图片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一张照片,看起来虽然还是毛发丛生,但因为全部是银白色的了,“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我首先让学生们好好观察这张照片,让大家做个假想,“请大家大胆的想象一下,这是一张托老先生晚年的照片,如果他年轻30岁,你觉得会有怎样的变化?你看到年轻的托尔斯泰,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一边看一边想一边就已经笑出来了,大家纷纷表示,这实在不是一张让人舒服的脸。“太难看了!”

2、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听到他们的评价,就会提出下一个问题:“这张脸也算是个性十足了,特点十分突出,如果让你来进行外貌描写,你觉得你能写多少字?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写?”学生有的说自己能写200字,有的说还能多些;有的说要写他的大胡子,有的说可以写写他的眼睛和胡子。这时候我会说,“有一个人比你们写的都多些,他写了三千多字,你们想不想看看他是怎样写的比你们好的?”

篇10:《列夫·托尔斯泰》

比如,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比如,“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再比如,“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当时讲课的时候,我们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外貌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过去这么久了,我都没有感觉这节课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直到今天,当我读书的时候读到了这么一段话,忽然令我眼前一亮,继而,一阵深深的遗憾涌满了心头。这段话是这样的:

古人说:“相由心生”。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叔本华说:“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陈丹青说:“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迈克则要特意赞美鲁迅的脸:“仙人掌般不动声色坐落在时间荒原,连风沙也不敢造次侵蚀。假若当初它曾经包含美指的苦心打造,营造出了的戏剧效果倒真的不着痕迹,功劳恐怕要算到当事人头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脸的美术指导,要为自己的脸担负全部事故责任。要养脸,得先养心。

我就在想,如果之前我能看到这段话,并把它背下来,当我再站在讲台上,从容淡定地把这段话介绍给我的学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对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有更为深刻的理解。遗憾啊遗憾,此时此刻,我完全被遗憾包围,无处奔突。遗憾之余还有内疚,我的这批学生就这样错过了一处精彩。

篇11:《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通过发生不同的事情影响到人们的内心世界,他也能一一的表现出事情发生前的内心世界以及发生后的内心世界的强烈的反差,我也是我大大佩服他的地方。看他的作品感受真的很深,有人为了自己的信仰在活着,有人犯下了错但他会用他的全部力量去拟补这个错。在他的作品里,我甚至看不到一个所谓的坏人,他们都是在为自己所不同的信仰而活着,可能他们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可是他们在极力的挽救。

我喜欢《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我认为他有很明显的性格特征,他感情专一,事业他不追求那些所谓的官,他也有男人的面子,在求婚失败后的羞涩,但是他虽然嘴上不说他的感情,但求婚的失败并没有把他的感情专一的特征而抹杀掉,最后还是如愿以偿了。对于事业,他无需要城里那些位置,而是来到乡下忙着自己的事业。在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很多有个性的人物,他在刻画一个小小的人物的时候也好不松懈,从小人物的一举一动,来烘托出这件事对大家的影响。从细节入手,这也是我读完作品后所叹为观止的。

篇12: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2、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4、如果做某事,那就把它做好。如果不会或不愿做它,那最好不要去做。

5、信仰是人生的动力。

6、认识真理的主要障碍不是谬误,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

7、梦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8、应当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

9、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

10、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我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11、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12、不要把学问看做是用来装饰的王冠,也不要把学问看做是用来挤奶的奶牛。

13、不错,到达生活中真实幸福的最好手段,是像蜘蛛那样,漫无限制地从自身向四面八方撒放有粘力的爱的蛛网,从中随便捕捉落到网上的一切。

14、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15、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

16、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17、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

18、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腊烛的灯笼。

19、幸福不表现为造成别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欢乐和幸福。照我看来,它在这一方面能够最为简明地表达为:幸福在于勿恶宽恕和热爱他人。

20、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原因,而是以我们对外界原因的态度为转移,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

21、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仅有他自我理解的东西。

22、人生不是一种享东,而一桩十分沈重的工作。

23、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并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24、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25、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26、假如我不能找到我生活的目的——一个又普通又有用的目的,我将是一个最不幸的人。

27、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28、认识真理的主要障碍不是谬误,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

29、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30、应当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

31、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

32、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我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33、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34、一个良知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件甜美而欢乐的事。

35、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并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36、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并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37、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38、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39、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40、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41、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我。

42、人类生存的目的是尽最大的努力,使一切存在的事务得到最全面的发展。

43、幸福不表现为造成别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欢乐和幸福。照我看来,它在这一方面能够最为简明地表达为:幸福在于勿恶宽恕和热爱他人。

44、勇气是智慧和必须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45、梦想是指路明灯,没有梦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46、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原因,而是以我们对外界原因的态度为转移,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

47、为了要活得幸福,我们应当相信幸福的可能。

48、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当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

49、人,就是一条河,河里的水流到哪里都还是水,这是无异议的。可是,河有狭有宽有平静有清澈有冰冷有混浊有温暖等现象,而人也一样。

50、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我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51、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52、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

53、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我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54、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55、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56、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人是应当信赖的。

57、不应是为了自我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理而活着。

58、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回来了。

59、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60、如果教师仅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61、勇气是智慧和必须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62、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63、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64、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65、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66、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人是应当信赖的。

67、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68、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69、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70、虚荣是对别人害处最少,而对自我最有害的热情。

71、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

72、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73、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74、不错,到达生活中真实幸福的最好手段,是像蜘蛛那样,漫无限制地从自身向四面八方撒放有粘力的爱的蛛网,从中随便捕捉落到网上的一切。

75、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我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76、如果忘却自我而爱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尚。

77、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78、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79、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80、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81、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82、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我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83、他的谈吐总是平易近人的,这种单纯既掩饰了他对某些事物的无知,也表现了他的良好的风度和宽容。

84、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

85、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是为大目标而牺牲小目标。

86、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所以不可能研究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87、记住吧:仅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此刻!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88、我深信,再也没有比人的外表(与其说是外表本身,不如说是对外表动人不动人的信念)对于人的发展会有这样惊人的影响。

89、不要把学问看做是用来装饰的王冠,也不要把学问看做是用来挤奶的奶牛。

90、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当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

91、梦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92、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93、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94、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并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95、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6、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97、脱离劳动就是犯罪。

98、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欢乐的事。

99、你必须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

100、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会得到幸福,并且还必须会失去幸福。

101、我深信,再也没有比人的外表(与其说是外表本身,不如说是对外表动人不动人的信念)对于人的发展会有这样惊人的影响。

102、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篇13: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2、如果一个姑娘想嫁富翁,那就不是爱情,财产是最无足轻重的东西,仅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爱情。——列夫?托尔斯泰

3、人在运动中的时候,总是想替自我设想这个运动的目标。为了要走一千里路,人必定要想走了这一千里便有好东西。为了要有运动的力量,就必须有一个渴望到达的目的地。——列夫?托尔斯泰

4、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当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列夫?托尔斯泰

5、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受必须法规的?约。——列夫?托尔斯泰

6、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列夫?托尔斯泰

7、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列夫?托尔斯泰

8、不应是为了自我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理而活着。——列夫?托尔斯泰

9、人只应当忘记自我而爱别人,这样才能安静幸福和高尚。——列夫?托尔斯泰

10、斗争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列夫?托尔斯泰

11、绳是长的好,话是短的好。——列夫?托尔斯泰

12、人生并非游戏,所以,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我的意愿放下它。——列夫?托尔斯泰

13、真正的爱,在放下个人的幸福之后才能产生。——列夫?托尔斯泰

14、我深信,再也没有比人的外表(与其说是外表本身,不如说是对外表动人不动人的信念)对于人的发展会有这样惊人的影响。——列夫?托尔斯泰

15、既然人生,具有一切乐趣的全部人生,在我面前敞开来,又何必在这个狭窄的,闭塞的柜子里奋斗和劳作呢?——列夫?托尔斯泰

16、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列夫?托尔斯泰

17、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列夫?托尔斯泰

18、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列夫?托尔斯泰

19、梦想是指路明灯。没有梦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20、当你意识到自我是个谦虚的人的时候,你立刻就已经不是个谦虚的人了。——列夫?托尔斯泰

21、保护一个受侮辱的女人是每一个男人的天职。——列夫?托尔斯泰

22、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23、脱离劳动就是犯罪。——列夫?托尔斯泰

24、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列夫?托尔斯泰

25、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列夫?托尔斯泰

26、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27、幸福在于为别人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28、欢乐是在寻找真理,而不在发现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29、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仅有他自我理解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

30、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列夫?托尔斯泰

31、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列夫?托尔斯泰

32、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33、要记住!情景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进取,果敢,而消极无为就越有害。——列夫?托尔斯泰

34、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人是应当信赖的。——列夫?托尔斯泰

35、仅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仅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列夫?托尔斯泰

36、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列夫?托尔斯泰

37、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38、生命是人的光。——列夫?托尔斯泰

39、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40、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

41、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列夫?托尔斯泰

42、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列夫?托尔斯泰

43、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44、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我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列夫?托尔斯泰

45、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列夫?托尔斯泰

46、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列夫?托尔斯泰

47、对于人生,梦想是不可缺少的。但,梦想,仅有当它“完整无缺”时,才是梦想。它的方向,仅有当它指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数学的直线时,才能表示出来。——列夫?托尔斯泰

48、勇气是智慧和必须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列夫?托尔斯泰

49、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50、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财产的分配与保卫占据了整个世界——列夫?托尔斯泰

51、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52、凡是以追求自我的幸福为目标的人,是坏的;凡是以博得别人的好评为目标的人,是脆弱的;凡是以使他人幸福为目标的人,是有德行的。——列夫?托尔斯泰

53、你必须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列夫?托尔斯泰

54、每个人的生活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生活,它的趣味越抽象,它便越自由;另一方面是自发的群体的生活,个人在群体里不可避免地要遵守那为他预先规定的法则。——列夫?托尔斯泰

55、梦想是指路明星,没有梦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56、虚荣心同真正的悲哀是完全矛盾的感情,但这种感情在人类天性中是那么根深蒂固,连最沉痛的悲哀都难得把它排除掉。在悲哀的时刻,虚荣心表现为期望显得悲痛不幸或者坚强;我们并不承认这种卑鄙的愿望,可是它们从来;甚至在最沉痛的悲哀中,也离不开我们,它削弱了悲哀的力量并非美德和真诚。——列夫?托尔斯泰

57、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58、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并且,懈怠的害处就愈大。——列夫?托尔斯泰

59、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60、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多,而自我要求的越少,他就越好;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少,而自我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坏。——列夫?托尔斯泰

61、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列夫?托尔斯泰

62、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掏恶更须努力。——列夫?托尔斯泰

上一篇:地税局人教科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电气安装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