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生涯决策

2024-08-06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生涯决策(精选8篇)

篇1: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生涯决策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生涯决策

每一个选择,决定每一条路;一条道路,到达一方土地;一方土地,开始一种生活;一种生活,形成一个命运,职业规划的选择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多种农可能性迫使我们在众多的选择中作出决定,这几乎成了现代人永恒的困境。有自由才有选择,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当选择真的来临时,我们常常作出错误的决定,发出“昏招”。今天的生活是由你季倩倩的一个选择决定的,你今天的`选择将决定你几年后的生活。比尔·盖茨若不是果断退学,他可能义务了发展时机,成不了世界首富。所以如何做好选择,做好职业规划,至关重要。

广义上来看,整个职业定位的过程都是不断选择的过程。在职业生涯上的重大选择面前,你必须做出决策,这就是生涯决策的过程。生涯决策就是个人在多想可供选择的方案之间权衡利弊,选定最优方案,以达成职业生涯最大价值的过程,

狭义的生涯决策是指当我们有两个或多个职业选择时候的决策活动。生涯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通过此过程,决策者组织有关自我和职业环境的信息,仔细考虑各种可供选择的职业前景,做出职业行业行为的公开承诺。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生涯决策是一个循环过程,而不单单是一种结果,它是个系统性工作,贯穿整个职业生涯活动的始终。

在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历程中,大学的专业选择,辅修专业、培训课程的选择决策,就业、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等众多出路中哪一条更适合,你接到了又两三个offer中哪个机会更好,都是典型的生涯决策问题。

篇2: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生涯决策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迷茫族

教育部明确指出: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在国内曾最先提出:人生做职业规划的最佳时期是在高中时代,因为高考是人生的第一次职业定位,这时如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特长,以此为据选择志向,以后的各阶段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让职业规划从大学入校读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四年学习生活同步。到了大学毕业才不会“临时抱佛脚”,出现就业恐慌。特别是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式,不早下手,就要晚就业。谁先专业化找工作,谁就先拿到第一桶金。

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场定位”、“生涯设计”在大学时务必完成。我国高校中,就业辅导目前做得很不到位。尚有63.8%的学生填报大学志愿时,没有考虑将来从事的职业,50%的学生职业理想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20%的大学生毕业时仍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导致有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感到职业迷茫、看不到未来,属于迷茫一族。

一、甘愿留在茫区的迷茫一族

职业是人生最大的大事,还有比职业更重要的吗?职业最怕没有规划,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会是前程光明吗?每个专业的各个职位都有所不同,要早日做好职业规划,做适合自己的。不能做迷茫一族,盲目做事,走了弯路,赔上时间成本后悔不及。可是有的人到了大学快毕业了,甚至毕业后已经做了一、两份工作了,还没有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怎么能不迷茫?

案例1:小寒刚上大一的时候,就从师哥师姐们那看到了求职的狼狈相,自己也感到前途迷茫,还经常与职业咨询部门联系,可是一让他做职业规划,他就说:“我自己最了解自己,自己会做自己的规划。”可是真正做起来,又信不着自己,心中总是没底,所以,一直到今年大学毕业,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奋斗目标,依然是个迷茫族,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找工作还是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好。后来,看到做了职业规划的同学都早早上了班,而自己毕业半年了还没有头绪,跑来找职业顾问,结果看到30多岁的白领补做的最多,有的人取得一定成绩甚至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又发生职业瓶颈,走了弯路,深受当初没有规划之苦,才知道应该好好珍惜、规划后半生。小寒很受教育,这才感到这东西真的很有用。于是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做了职业规划,并拿到合适的Office。

二、把职业测评当作目的

就象到医院做各种检查,都是手段,通过检查,给医生提供结果分析,最终达到确诊、治疗的目的一样,职业测评也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测评结果,给咨询师提供分析依据,使其对规划对象进行各项指标分析,发掘他们自身的优势和潜质,从而给他们科学定位,找到各阶段的发展平台。通过分析结果规划出一个发展目标和方向,确定职业每一步怎么走,每个平台怎么搭,然后根据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变化,及时反馈和修正,使规划对象始终沿着一个方向,一步一步向前走,最后获得成功,这才是职业测评的最终目的。

案例2:小星不大懂测评的事,但却很关心自己的前途。看到大家找工作前都在忙着做职业生涯规划,自己也找到职业顾问,说:“我不想做测评,只想请你帮我规划一下。”职业顾问耐心地告诉他:“关键是你没做过测评,我们不了解你的潜质,怎么对你下结论做科学定位?就象医生没有根据病情给病人分析、确诊,就没办法开药方一样,职业是人生最大事,不能胡侃乱说,误人不可,希望你能正确理解。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 小星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欣然做了职业测评和职业规划,并拿着职业顾问提供的测评报告和咨询报告,高高兴兴去找工作。

三、找工作应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某一个平台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每个时期都有各个时期不同的发展平台,找工作最好按照发展方向,应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某一个平台。主要作自己适合的工作,看发展前景。然后一个平台、一个平台的往上走,逐步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每个人的职业主要根据个人的实际不同找到职业切入点,否则,糊里糊涂找份工作,不适合自己,导致职业错位。竟在边道上晃悠,始终没有步入正轨。由于方向不对,越走越错。几年之后回头一看,职业生涯轨迹脚步紊乱,走出一条蜿蜒小路,曲曲弯弯,来回周折。还有人十年之后又回到当初起步的原点,彻底迷路。经常发生渺茫、彷徨、瓶颈、无奈,站在十字路口,左右摇摆,迈不动步,赔上时间成本,浪费掉的青春再也找不回来。

案例3:小文是个有一定业绩的销售主管,但对于一个年近30岁的女性,职业青春期即将失去,马上面临的就是职业瓶颈。于是,她就请咨询师为她做了职业规划。在原有做销售员和现在正在学习人力资源在职研究生的基础上,职业顾问建议她下一个发展平台是到猎头公司作客户服务,然后到一家大公司做人力资源经理,最后回到咨询公司做职业咨询师。但是,小文心里明知这样做适合自己的发展,可是又舍不得做销售的工资,经过一番犹豫,最后还是拖拉半年。半年后,小文真的感到迈不动步了,后悔自己不该只盯着眼前的几百元钱,而忽视了未来的发展,再想执行方案已经赔上了半年时间。

四、执行职业规划自作主张

有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认识,但做出职业规划后,在执行上自作主张 或自己不去执行 ,就象到医院大夫给开了汤药,他怕苦不肯吃,开了药针,他怕疼不肯打,自己做主,结果病是看了,方是开了,但病没治好,出现开花不结果现象。比如你某一平台的职位需要的5个条件,你的简历中具备3或4条,所以你不能放弃,一定要登上这个平台。但是,你又电压不足,缺少竞争力,需要根据职位信息,补充一些知识,把这缺少的一条添上。有的人抓紧时间刻苦充电,尽快使电压上升、电流加大。有的人不在乎,当需要补充的知识有一定难度,下不了决心不肯学,所以就错过职位机会,使职业规划难以实现。

案例4:小勇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做销售员,因各种问题犯了辞职找工作的毛病,半年后还是没有找到。来到 公司做了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测评,小勇非常适合做销售,为其规划的下一个平台是做含金量更高级的销售员,最终目标是做销售经理。小勇对职业生涯规划做的相当满意,一个月过去了,当职业顾问进行跟踪问效时,同期作规划的几个人都按要求找到合适工作。只有小勇还原地立正,还说:“这也没什么用呀!”咨询师仔细询问原来小勇把做规划与实际执行脱了节,感到需要补充的知识有难度,就没有补充学习。咨询师启发他:“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理解是,行之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目标决定着你的方向,没有目标的人,永远也别想成功。目标是职业规划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促使一个人去实施规划的巨大动力。鼓舞和鞭策一个人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扰,不徘徊、不犹豫、不妥协,勇往直前,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比如:如何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如何弥补自己的弱项?如何创造晋升的机会?这些具体、详尽、可行的行动方案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和工具,会帮助你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走向成功。”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小勇下决心补上自己的知识缺欠,很快就按目标登上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个台阶。

宏威首席职业顾问郭策先生友情提示:

让迷茫一族走出茫区的有效办法就是早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心中有方向,努力有目标,职业之路顺风顺水,得到的职业生涯轨迹就是一条直线。否则,在茫区里饶来饶去,就会走出曲线,或饶了一个圆圈又饶回当初起步原点。

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实践检验和不断完善的,因为人的认识是最复杂和多变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不断地实践确认,同时通过逐渐地调整,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清晰、明确。而人的多变性,也会导致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发生变化。因此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其中,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环节,这一环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问题。

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每个人自身和外部环境不一样,对未来目标的设定也有区别,你不可能对未来外部情况了如指掌,对自己的一些潜在能力也可能了解不够深入,这就需要在实施中不断根据反馈进行规划修正,使之更符合当时的客观环境。职业的重新选择、实现目标的时限调整、职业路线的设定、以及目标本身的修正,都属于修正范畴。并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篇3: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德育渗透

一高校学生道德现状

教育部发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联合调查, 表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价值引领作用, 大部分学生拥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对生活充满信心, 但也有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较低, 信仰迷失, 德育教育的方式、内容亟待改进。

大学生道德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第一, 德育教育内容空洞、乏味, 缺乏现实指导性。在对“德育教育满意程度”的调查中, 52.27%的学生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对“两课”、报告、政治学习的喜欢程度均在10%以下。

第二, 大学生信仰混乱, 没有树立一个科学的信仰体系。 信仰个人奋斗的比例明显增加, 占调查总数的40.88%。在对有信仰, 信仰什么的调查中, 有24.74%的学生有宗教信仰。

第三, 信仰的功能或作用。在此项调查中47.2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动机”是“寻找精神寄托”。

在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调查中, 表现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功利意识浓厚。但“公私兼顾”和“合理的利己主义”被大多数人认同。损人利己太不道德, 大公无私则可望不可及, 最好是公私兼顾, 利己不损人。

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显示, 以政治教育为主的高校道德教育内容缺乏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有效指导, 导致部分大学生信仰混乱。

二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德育的有效载体

德才兼备, 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终极目标。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来看,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勇于竞争的职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乐观向上、敢于承担社会责任, 不怕困难与挫折的创业心理品质, 这正是德育的目标之一;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上来看, 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 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情感、领会职业责任与意义, 形成对未来职业的情趣与爱好, 形成积极的职业理想,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这同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来看, 分析自身条件、确定职业目标、规划发展阶段和制订实现措施等四个步骤, 本身就是一个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 树立目标和理想, 并落实到自身素质提高上的过程,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内涵是不言而喻的。在帮助学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过程中, 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不但有利于德育内容的全面展开, 而且有利于这些德育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从而提高德育的时代感、 针对性和实效性。

2符合当前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格局下, 大学生不仅是知识技能整体水平下降, 而且道德水平也形成滑坡。国内著名的民营重工业龙头企业三一集团, 每年需要招收技术工人1000多名。该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指出“, 从往年的情况看, 这些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最重要的是很多毕业生不能吃苦, 还动不动就有情绪, 不能接受批评。有新来的毕业生挨了批评后就自动辞职。”由此可见, 职业生涯规划应着力于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才观教育, 依据行业、企业的特点进行的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3适应当前大学生德育形势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网络文化和影视文化的日益泛滥, 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化, 而且处于独生子女时代的他们往往个性张扬, 甚至是盲目地张扬。这些都使得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艰巨, 开发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的德育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承担了职业指导有关“教育”的任务, 而且有所拓展, 有所提升。 例如, 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珍惜时间的理念, 以及“我能成功”的教育和从职业的角度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训练, 侧重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编制、实施过程中形成能力、得到感悟, 都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别强调的内容, 也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因此,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德育渗透, 不仅是其内在的要求, 也是当前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需要。

三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1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再拘泥于简单的说理教育、情感陶冶、 实际锻炼等传统的德育方法, 而是通过过程指导“、意义引领”以及由各种传统方法派生出来的边缘方法展开工作。因此, 在教学过程让学生处于一个模拟或者真实的职业生活当中, 只有现实的职业环境才能将职业倾向、职业理想、职业目标不断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比如开展“求职面试模拟”活动, 从面试形式的设定, 到不同环节内容的考察, 学生通过亲临其境的体验, 感受着面试现场的紧张气氛, 领悟着企业中的职业规范和组织文化。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调动其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 同时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及行为习惯等等。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每节课来实现, 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这样的教学才能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

以人为本是现代德育中的一个重要理念。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 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社会, 以致于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种种不利于就业和创业的价值取向。比如:要求过急的急躁倾向、脱离实际的自大倾向、互相攀比的观望倾向、缺乏主见的依赖倾向、害怕竞争的保守倾向和确定单位后的懒散倾向等等。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对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环境、生涯规划、制订行动方案、评估与调整等。大学生要想全面、清楚地了解自我, 必定是通过主动体验、主动参与社会实践, 主动融入社会, 只有在体验、实践和融入职业生活中, 才能有所感悟和提升, 学生也只有通过职业生活的到得体验才能学会如何准备过一种有道德的职业生活, 才能真正感悟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因此,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社会, 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教育的重要体现。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使人们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 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 高校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出现又暴露出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品质水平低下的事实。比如,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会出现自卑、虚荣、怯懦和从众等心理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既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种技能训练, 也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心理品质的培育, 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为此, 要通过长期的努力使学生具备以下优良的心理品质:谦虚礼貌, 有较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心胸开阔, 情绪稳定, 在感情和理智发生冲突时, 能用理智战胜感情冲动, 坚持自己的奋斗方向;意志坚定, 逆境不气馁, 顺境不骄傲, 敢于面对现实, 敢于竞争, 积极进取, 百折不饶。

4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生涯规划着力于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培养和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才观教育, 它是围绕处于职业准备阶段的在校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展开的教育, 因而德育内容主要以职业道德为主。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素质的考察越来越全面, 技能考核之外, 更重要的是各种形式的专业心理测试, 以考察其所招聘人员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德在青年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在“德”和“才”二者之中, 企业招聘越来越注重前者。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就是这样做的, 他的理由是“三个月的培训可以解决员工的技能问题, 而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冲突则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 其破坏将是灾难性的。”因此,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组织大学生去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了解职场生活、 规章制度、职业精神等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 体验职场生活来潜移默化地培养诸如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等职业道德素养。

总之, 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有很多, 只要我们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不断完善、更新教育思想, 改革教学方法, 找准德育教育的渗透点, 寓思想教育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就能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高, 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才轻德”倾向,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显得尤为必要。关注高校学生的道德现状, 引出影响德育教育的因素分析, 提出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篇4: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德育教育;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38-02

德育教育是每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要接受的必修课程,但随着受教育层次的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德育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教师应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高校学生道德现状

教育部发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联合调查,表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价值引领作用,大部分学生拥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对生活充满信心,但也有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较低,信仰迷失,德育教育的方式、内容亟待改进。

大学生道德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第一,德育教育内容空洞、乏味,缺乏现实指导性。在对“德育教育满意程度”的调查中,52.27%的学生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对“两课”、报告、政治学习的喜欢程度均在10%以下。

第二,大学生信仰混乱,没有树立一个科学的信仰体系。 信仰个人奋斗的比例明显增加,占调查总数的40.88%。在对有信仰,信仰什么的调查中,有24.74%的学生有宗教信仰。

第三,信仰的功能或作用。在此项调查中47.2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动机”是“寻找精神寄托”。

在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调查中,表现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功利意识浓厚。但“公私兼顾”和“合理的利己主义”被大多数人认同。损人利己太不道德,大公无私则可望不可及,最好是公私兼顾,利己不损人。

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显示,以政治教育为主的高校道德教育内容缺乏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有效指导,导致部分大学生信仰混乱。

二 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德育的有效载体

德才兼备,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终极目标。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勇于竞争的职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乐观向上、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不怕困难与挫折的创业心理品质,这正是德育的目标之一;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上来看,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情感、领会职业责任与意义,形成对未来职业的情趣与爱好,形成积极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同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来看,分析自身条件、确定职业目标、规划发展阶段和制订实现措施等四个步骤,本身就是一个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树立目标和理想,并落实到自身素质提高上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内涵是不言而喻的。在帮助学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过程中,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不但有利于德育内容的全面展开,而且有利于这些德育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德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

2 符合当前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格局下,大学生不仅是知识技能整体水平下降,而且道德水平也形成滑坡。国内著名的民营重工业龙头企业三一集团,每年需要招收技术工人1000多名。该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指出,“从往年的情况看,这些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最重要的是很多毕业生不能吃苦,还动不动就有情绪,不能接受批评。有新来的毕业生挨了批评后就自动辞职。”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应着力于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才观教育,依据行业、企业的特点进行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3 适应当前大学生德育形势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网络文化和影视文化的日益泛滥,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化,而且处于独生子女时代的他们往往个性张扬,甚至是盲目地张扬。这些都使得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艰巨,开发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的德育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承担了职业指导有关“教育”的任务,而且有所拓展,有所提升。例如,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珍惜时间的理念,以及“我能成功”的教育和从职业的角度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训练,侧重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编制、实施过程中形成能力、得到感悟,都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别强调的内容,也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因此,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德育渗透,不仅是其内在的要求,也是当前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需要。

三 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1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再拘泥于简单的说理教育、情感陶冶、实际锻炼等传统的德育方法,而是通过过程指导、“意义引领”以及由各种传统方法派生出来的边缘方法展开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让学生处于一个模拟或者真实的职业生活当中,只有现实的职业环境才能将职业倾向、职业理想、职业目标不断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比如开展“求职面试模拟”活动,从面试形式的设定,到不同环节内容的考察,学生通过亲临其境的体验,感受着面试现场的紧张气氛,领悟着企业中的职业规范和组织文化。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调动其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及行为习惯等等。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每节课来实现,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2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

以人为本是现代德育中的一个重要理念。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社会,以致于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种种不利于就业和创业的价值取向。比如:要求过急的急躁倾向、脱离实际的自大倾向、互相攀比的观望倾向、缺乏主见的依赖倾向、害怕竞争的保守倾向和确定单位后的懒散倾向等等。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对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环境、生涯规划、制订行动方案、评估与调整等。大学生要想全面、清楚地了解自我,必定是通过主动体验、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融入社会,只有在体验、实践和融入职业生活中,才能有所感悟和提升,学生也只有通过职业生活的到得体验才能学会如何准备过一种有道德的职业生活,才能真正感悟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社会,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教育的重要体现。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使人们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高校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出现又暴露出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品质水平低下的事实。比如,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会出现自卑、虚荣、怯懦和从众等心理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既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种技能训练,也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心理品质的培育,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为此,要通过长期的努力使学生具备以下优良的心理品质:谦虚礼貌,有较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心胸开阔,情绪稳定,在感情和理智发生冲突时,能用理智战胜感情冲动,坚持自己的奋斗方向;意志坚定,逆境不气馁,顺境不骄傲,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竞争,积极进取,百折不饶。

4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生涯规划着力于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培养和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才观教育,它是围绕处于职业准备阶段的在校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展开的教育,因而德育内容主要以职业道德为主。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素质的考察越来越全面,技能考核之外,更重要的是各种形式的专业心理测试,以考察其所招聘人员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在“德”和“才”二者之中,企业招聘越来越注重前者。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就是这样做的,他的理由是“三个月的培训可以解决员工的技能问题,而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冲突则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其破坏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组织大学生去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了解职场生活、规章制度、职业精神等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体验职场生活来潜移默化地培养诸如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等职业道德素养。

篇5: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环境分析

1、社会环境分析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目前社会对于通信类人才需要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我国的通信技术还不是很先进的情况下,具有一定能力的高水平毕业生一定会得到企业的青睐。所以说在校加强通信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会在就业时有一定的专业优势。

2、职业环境分析

(1)行业分析(IT):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高,首先是产品的质量好,服务到位。

所以在电器销售行业,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当今没有多少企业是在真正的做“服务”,从营销观念的角度出发,连市场营销的观念没有达到,当今电器产品营销服务人才的机会很多。

2)职业分析

篇6: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因素

兴趣与心态比较重要收到一封 EMail 询问如下:晚辈26岁,是一家电信业的外包维运工程师已经待四个月多了…当初会进去的原因是刚退伍,经验值零,加上又非名校毕业想说先有一份工作再做打算当然,外包是没保障的,不能久待这几个月来,都一直在想生涯规划问题有以下想法: 1.边工作边存钱考证书,但似乎证书多不等于一定有好工作,加上证书的投资成本很高…. 2.考一般研究所(努力拼名校,目前是锁定资管所,不知前辈的建议是?),但需多花两年时间,念完都快30岁了…因晚辈刚出社会,在判断上难免有欠周全所以,想请前辈给晚辈一些建议到底在IT业是学历重要还是经验重要?让晚辈在IT业中能多一点机会感谢前辈!我的回复如下:兴趣与心态比较重要一生的乐趣比一时的工作重要调薪时:经验比证书重要求职时:年轻时文凭比较重要,工作几年后证书比较重要,工作十几年后两样都不重要,经验与心态比较重要。而你现在两者差不多。硕士以前,包含硕士,学校的经验与业界脱节,培养的是心态与方法,并非经验与技术。若你对 IT 有兴趣,可以回学校,不计得失地学习与研究,与志同道合者一起梦想。若以找工作而言,可能证书与经验/技术较近似,可同侪学习,且学以致用。但好工作取决于实力和运气,文凭与证书的帮助都不大。最高的投资成本是浪费时间来遗忘自我。文凭与证书是起步的垫脚石,影响的仅有前三个月的起薪,而后的调薪看得是经验与心态,而刚开始的钱都是小钱。引发兴趣,深入其中,不再看钱。中老年后,依然好学研究,其本身就吸引钱,钱会追你。你若要追钱,通常走的是大伙走的路,这些路虽然钱多,但因为先行者拿了大部分,追随者众再稀释了剩下的钱。且钱的多寡是比较出来的,混身某行业的追钱纵队中,终身都在看钱(前)辈。若无法检讨自己,了解自己,不知自己喜欢什么,或不能、不敢尝试失去以换取喜好,证照应该比较好。因为它的功利色彩更浓于文凭。且当下失去钱(换证照)比失去时间(换文凭)更能刺激你努力赚回来。若非兴趣,混在学校里,结交的都是相近想法的同学,学到的取巧比学到经验还多,有埋怨无梦想,长时间磨蚀而消散的士气与时间,让你不再“想”。这张文凭帮你多了 3 千元起薪,但停了你的加薪。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因素]

篇7: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分析技术

橱窗分析法是一种借助直角坐标不同象限来表示人的不同部分的分析方法,它以别人知道或不知道为横坐标,以自己知道或不知道为纵坐标,坐标橱窗如下图所示:

橱窗1:为“公开我”,即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个人展现在外,无所隐藏。

橱窗2:为“隐私我”,即是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属于个人私有秘密,不外显。

橱窗3:为“潜在我”,即是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开发潜力巨大。

橱窗4:为“背脊我”,即是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自己看不到,别人却看得清清楚楚。

运用橱窗分析法进行自我分析,主要是要了解“潜在我”和“背脊我”。对于“潜在我”,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95%以上的功能都没有发挥出来,所以开发的空间非常广阔。因此,了解和认识“潜在我”是自我认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了解“潜在我”的主要方法有:积极性暗示法、观想技术法、光明思维法等,具体可参阅有关潜能开发方面的书籍和材料。

对于“背脊我”,则要求个人需要有诚恳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真心实意地去征询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否则,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别人也不会说实话。

2.自我测试法。

自我测试是通过自己回答有关问题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测试题目必须是心理学家经过精心的研究设定的,而且个人在回答时一定要反映自己真实的想法,否则将会误导自己的人生,影响自己事业的发展和前程。

篇8:技工学院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基础教育是每个学生走向社会生活的起点, 所以基础教育给每个学生的教育范围应该是广泛和影响深远的, 要突出体现在确立人生目标、职业兴趣、了解自我特点、探究社会分工等多方面。在现时的基础教育中, 过多地强调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育, 把职业规划作为基础课程有所忽略。

(一) 对职业探索期的迷茫

在我做应届毕业生调查和跟踪工作中, 有60%的学生不想从事自己专业的工作, 20%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而且不想再深入学习自己的专业, 只有不到10%的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和专业感到满足和感兴趣。结果反映, 许多技工院校的学生在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由于九年义务教学中不包含职业规划教育, 学生在面临专业选择时, 对社会需求和职业要求不了解的前提下, 缺乏对专业及职业缺乏选择能力。专业的选择同时也是职业选择的开始, 如果在一开始选专业的时候就选择错误, 必定会影响将来对职业的定位和发展, 浪费的是3年学习专业的时间。如果因为开始的时候选错了专业而一错再错地就业, 那就不光是浪费几年的学习时间, 还可能是浪费一辈子的兴趣与爱好去完成一个错误的选择。

(二) 自我探索途径的忽略

由于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缺乏对学生自我个性的培养, 学生通常都不了解自己的能力类型和职业兴趣, 不懂得从小建立自己的职业意识, 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累积经验和能量, 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职业定位。有一些学生都是毕业以后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兴趣与能力, 从新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但仍有很大的一部分学生, 依然迷茫在职业定位的思考上, 造成了毕业以后迟迟不肯就业或是随便就业, 这部分学生都很难在自己已学的专业上有所发展和进步。

(三) 社会生存经历的不足

技工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技术的基本技能, 按照社会对职业的要求对学生开设专业的技术课程, 以专业技能掌握为首要任务。但对于促进学生思考人生道路和探究职业兴趣方面仍有不足, 通常是等到学生毕业以后才发现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只是一小部分, 不以满足工作的全部需要。学生刚毕业本来就像似一张白纸, 需要社会和企业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机会, 但同时也要为学生自我做好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面对职业岗位的时候, 要有从低做起, 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在自己的岗位上创业等的思想准备。

(四) 对自我人生规划的缺失

人们受社会生存条件的限制, 当初选择的专业往往不能改变, 因专业选择错误常常成为人们的终身憾事。但如果能在选择专业之前就对自己的人生作出规划的话, 这种遗憾就可以大大避免。如果在刚进入技工学院的时候就已经让学生了解职业、了解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设立人生目标, 围绕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出一个初步的职业规划, 再针对性地进行人生和职业指导, 使学生在刚步入学校时就已经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 在进入社会前, 已经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这显然是一种让人受益终身的教育。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技工院校的实施

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技工类学校的基础教育, 是社会形势和需要的重要推进。让学生在学习专业之前就为自己的职业道路做好准备, 明确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 不断深入了解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了解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评估;毕业后能了解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 做好职业定位, 寻找适当的空间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潜力, 完善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为技工学院的终身就业服务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

(一) 职业规划应当作为基础教育进行

技工院校都开设了毕业生职业生涯教育, 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 企业顶岗实习培训等专业的职业指导。学生也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 有意识地寻求此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但在推行终身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中, 仅仅依靠前面几项的职业指导教育,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面对在社会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和多变的形势, 只有在最基础的教育中加强职业规划指导, 在学生自我认识的基本层面上作出教育引导, 才能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追求, 清晰社会的需要和完善自我满足企业的要求, 对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真正的作用和影响。

(二) 职业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生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也是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特点, 服务于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就业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入学后第一时间接触他们的条件, 积极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 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学生一旦明确了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潜能, 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能做什么, 他的主体意识就被唤醒, 成就事业的热情就被点燃, 努力学习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动力就会形成。因此我们要引导和促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随着年纪的升高逐渐调整自己的规划, 以免出现毕业时盲目找工作或者对自己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犹豫不决。

(三) 职业规划应重视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不仅从事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 更应该关注社会需求, 关注个体的生活环境的需要。以社会需要来帮助学生选择职业定位, 确定职业理想, 使其个人的专业、兴趣和优势与社会需要很好的结合起来, 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以个体生活环境需要来帮助学生懂得生活, 培养包括从事家庭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在内的各种实用知识和技能, 从而涵盖了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技工院校应多举办一些实用性强, 有利于学生将学校的学习内容与未来的职业生涯相结合, 并从中发现自己的职业倾向与工作能力倾向, 有助于学生在关键时刻正确选择专业和职业。发达国家的教育注重联系社会生活, 强调中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适应社会、职业与家庭等各方面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曾准.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若干问题[J].科教纵横, 2009, (5) .

[2]资料搜索网.调查报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EB/OL].

[3]刘艳霞.如果“选择”可以重来——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调查[J].职业, 2006 (8) .

上一篇:2011年留联会工作总结下一篇:电工安全作业管理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