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

2024-08-10

怎样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通用8篇)

篇1:怎样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

怎样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将主要探讨3个问题:

什么是企业文化?

怎样建设企业文化?

怎样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

在正式开讲之前,请大家带上以下四个问题听讲,结束演讲前,我会随机请教诸位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1、《水浒传》中的宋江集团是怎样聚集108好汉的鼎盛人气的,造成水浒群英覆灭的悲剧原因到底是什么?

2、《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及其子刘禅割据势力最终败亡的原因何在?

3、《红楼梦》中大观园CEO为什么是王熙凤而不是贾宝玉或林黛玉?

4、《西游记》中,倘使跟随唐僧取经的是齐天大圣、天蓬元帅、卷帘大将而不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能取得真经吗?为什么?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理想和价值观

有关“企业文化”的定义成千上万,至今没有定论。大家普遍认同的一个提法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沉积下来,用来指导企业经营决策行为,为企业员工认同并纳入社会评价范畴的理想和价值观。

因此,企业文化至少包含这么几个方面:

1、它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是时刻处在变化之中的;

2、企业文化需要密切联系市场,为市场服务,最终要变现为企业的产品销售力;

3、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最终由员工和社会共同赋予、约束,并需要获得尽可能广泛的认同感;

4、企业文化的终极目标是形成科学的理想和价值观。

企业文化内涵处于时刻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成功过渡,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心理期待越来越现实化、具体化。怎么说?好比以前在乡下,赶路只是想着穿草鞋还是打赤脚;如今通车了,情况不同了,要考虑坐车还是走路,甚至还会想着怎样合理换车办更多的事情。

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内涵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也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如鄂尔多斯的目标是“温暖全世界”衣被天下,格兰仕的目标是“世界工厂”。如果将毛泽东开辟的根据地看作企业的话,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其企

业文化也在随之改变。井冈山时期,企业的目标是“星星之火”的生存;长征延安时期,是寻求区域突破和抢占重点市场;西柏坡时期,则是“燎原”式的品牌拓展和扩张;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则呈现出明显的强

势品牌打压追随品牌的品牌地位巩固特征;建国后到现在,共和国已经走上了品牌国际化和不断增强美誉度的康庄大道了。

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核心要素

首先,企业文化必须是制度的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萌芽于“不准随地大小便”的警语和公告栏;格兰仕的企业文化建立在“先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顾客和市场”上。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企业形成良好的向心力、亲和力和凝聚力,需要员工自觉扩大和维护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体现在制度上,就应该是对各项规章制度绝对忠诚遵守和不折不扣的执行。

其次,企业文化必须是具有销售力的文化。任何企业家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体现在他对满足社会财富累积的贡献和对自我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张扬上。企业的任何传播、广告、营销、公益慈善活动,最终都必须扎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变现的物质追求上。因此,我们的报纸、杂志、网站都必须以市场为中心,为市场服务,为消费者服务。它们的宣传和主张重点亦即它们的功能角色应该是:

1、喉舌——传达员工心声,增强员工凝聚力和战斗力;

2、桥梁——加强内部沟通、协调,构筑和谐,将员工个人发展愿景和企业发展远景有力结合;

3、课堂——提升职工技能和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窗口——对外展示企业实力和形象,激发公众注意力,引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内刊编辑人员要努力做到“深入员工,深入产品,深入市场”,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其三,企业文化必须是善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9.11事件中,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员工处理突发事件侧重点的细微不同最终导致了迥然不同的社会舆论指向。可口可乐员工主动上街将饮料和饮用水无偿派发给需要救助的逃亡者,百事可乐员工则先将大门紧闭防止混乱的市民冲击,向总部请示处理意见。虽然后来百事员工也走上大街参与救援,但已经丧失了快速提升品牌美誉度的最佳时机。被媒体攻讦为“缺乏公民道德行为和人道主义的企业”,差点引发全面信任危机,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压力。非典时期,格兰仕主动联系小汤山医院,捐赠了200台光波炉,结果“光波杀菌最安全、健康”的美名不胫而走,达到了“四两拨千斤”最佳的广告效果。

其四,企业文化必须是学习型和开放型的文化。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市场营销手段不断更新,消费潮流和消费观念转变加速,都要求企业和产品紧贴市场、紧贴消费者,不断谋求领导者地位。顶级品牌的行业绝对话语权从何而来?它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制度、传播、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不断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微软公司的大门墙上标语为“我们离破产只有一个星期”,格兰仕倡导“我们每天都在创新”,著名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合生

创展一直在追求“优质生活,完美体现”,这些都充分说明:科学的,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必须具备学习和开放的特质。

其五,企业文化必须是讲求细节至上、速度第一的执行力文化。客人进入大堂,首先关注的是前台接待人员的精神面貌、衣着举止。你一微笑,客人觉得宾至如归;你一皱眉,客人可能立马不自在;同样的,促销员、导购员是否熟悉自己的产品、能否详尽、专业地解答顾客提问,都是决定销售行为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此外,市场信息能否及时掌握,消费潮流能否及时引导、跟进,能否及时找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等规律性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市场业绩、行业地位,影响到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硬骨头”精神是富绅集团一贯的优良传统,要不断加以发扬光大。

最后,企业文化必须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发展型文化。国际企业追求海外投资、经营的“本土化”,中国企业追求实现“与国际接轨”。怎样实现本土化、实现“国际接轨”?企业经营者和领导决策层除了要努力为企业和团队打造学习和开放型特质外,还必须时刻注意将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服务主张与当地、当时公众的主流价值观念、生活目标取向紧密结合,共融共进。飘柔在北方寒冷地带主推9.9元的经济实惠

型包装,恰恰说明这是一个能够沉下心来钻研和关注市场、关注消费者的伟大品牌。这样的品牌,根本无需担心它的投资风险,担心它的销售通路。因为它的经营主张和营销活动已经引起尽可能广泛的消费者共鸣,已经获得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同。

打造独特价值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品牌创造附加值

现在还有很多企业热衷于去海尔等知名品牌企业“取经”,憧憬着要去学习“海尔服务”和“海尔文化”。遗憾的是,不少场合,我们都能听到这样的叹息声:参观海尔的确感觉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往往回来用于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却立马显出水土不服。什么原因?我认为,这样的一股热潮恰恰说明了不少本土企业家的不自信和盲从心理。“海尔参观热”的迅速热腾和持久升温,无疑说明许多本土企业家犯了企业经营战略上的“幼稚病”。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品牌建设“南辕北辙”的“幼稚病”

“橘淮为枳”的典故说明对地域文化差异的不尊重会导致品牌建设的不同结果;“东施效颦”的典故说明盲目效仿会导致自有品牌的个性模糊;“削足适履”的典故说明企业文化定位模糊会导致市场决策的无法配套适应;“胶柱鼓瑟”的典故说明僵化的企业文化理念无法指导市场经营的快速、健康前进;“闭门造车”的典故说明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真正实现对市场销售力的推动和提升……

打造独特企业文化,为企业品牌加分

怎样有效规避企业发展、壮大中的“幼稚病”风险,从而成功打造具有独特个性、独特价值,不具备复制和效仿可能的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这一无形资产变现为企业品牌的附加值?因为阅历和水平有限,本人实在不敢妄下判断。不过,交流的目的在于共同进步和提高,我很乐意将自己的几点肤浅的认识说出来,以期“抛砖引玉”,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

1、学习“杨开慧”,学习“丁关根”。一次和格兰仕销售总监赵为民先生的交流中,我向赵老师请教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品牌建设的相关问题时,赵先生形象地总结了这个观点。综观共产党的创业过程,成功的“会议营销”实在功不可没。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首先是内部传播到位和价值理念趋同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发扬民主作风,深入员工工作和生活,深入员工灵魂深处,找到企业发展理念和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最佳契合点。只有尽可能多的员工普遍认同了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观,愿意付出自己的智慧和心血谋求目标实现时,企业的管理、经营等各个层面才能出现“合力”,目标实现才能更迅速、更直接、更准确。所以,要求担任企业文化建设职责的同事能够深入员工、深入产品、深入市场。其次,外部传播的到位、合理、得体,需要我们时刻“盯着”顾客和市场需求,“关注”产品与市场发展趋势的合拍与背离,“跟进”我们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2、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3、努力打造“学习型”团队。

4、人才的及时引进与合理利用。

5、科学的产品定位与市场定位。

6、找准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最佳卖点”。

因时间关系,以上几点不再赘述。

“赶鸭子上架”,勉强发表了几点看法。如有不当和欠缺之处,敬请在座各位多多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大家的信任、支持与配合!谢谢!

篇2:怎样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

《管理决策》 2010-12-10

问: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但企业归根到底来说也是由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企业员工所组成的。如何处理好企业文化和企业员工这两者的关系呢?

答: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大。本文首先从企业文化的定义、内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来认识企业文化,并阐述员工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接着分析员工关系管理的几个方面、最终目的及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员工关系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阐述,但归纳起来就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规范成员行为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是组织成员思维、行为的依据。

二、员工关系管理的几个方面和员工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一)员工关系管理的三个方面

员工进入企业、成为组织的成员后,就进入员工关系管理的框架。从理论上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三个方面影响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的之间的联系,这三个方面就是工作设计、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员工激励。

(1)工作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目标和业务特点,确定每个工作职位工作内容和所应承担的职责,彼此之间的工作联系、管理关系和方式,以及承担这些工作对员工的要求。工作设计明确了员工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才能达到要求。

(2)员工流动,是指员工从进入企业到离开企业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员工为实现本人的职业发展计划和企业为保证业务运转的整个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以及满足企业和员工本人对工作能力要求而进行的绩效评估、能力转化和提升过程。

(3)员工激励,指的是通过内外部激励手段,不断促进企业目标实现和员工个人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内外部的激励手段,既包含报酬体系、福利体系,也包含其他满足员工心理需求的措施。

(二)员工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1)员工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位“权力人”满意。

从影响员工关系管理的三个方面,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员工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员工满意,而应该是使每一位“权力人”满意。“权力人”应该包括顾客、员工、出资人、社会与环境,甚至包括供应商和竞争对手在内。从

目前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中看,他们都非常重视对企业各种“权力人”权力的尊重。惠普的企业文化明确提出:“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公司的每一个权力人”的思想,这与IBM公司的“让公司的每一个成员的尊严和权力都得到尊重,为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最上乘的服务”有异曲同工之妙。

(2)管理者对员工关系管理理解的误区。

但现实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管理者经常讨论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却很少认真研究他们如何实现对员工所承担的义务的承诺。包括工作的引导、资源的支持、服务的提供及生活上的关心等;有些管理者常抱怨别的部门不配合自己部门工作,相互间推诿、办事效率低,却很少逆向思考自己是如何配合别人的。作为管理者,应该成为公司利益的代言人、企业文化的宣传者与倡导者,而不能只是一味抱怨,当听到消极的、负面的或者所谓员工“不满意”的议论时,应该从公司的角度、从积极的角度、从正面的角度加以重视、加以引导、加以解决而不是任其蔓延。换句话说,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首先明确和弄清楚的问题。惟有如此,管理者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和寻找适当的方法去面对和解决员工关系管理中的种种问题。

三、企业文化——员工关系管理的最高境界

(一)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企业的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因此,可以说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伦理基准,是企业成员对事物共同的判定标准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是组织规范的基础。有了共同价值观,对某种行为或结果,组织成员都能够站在组织的立场做出一致的评价。这种一致的价值观既是组织特色,也是组织成员相互区分的思想和行为标识。

所以,认同共同的企业愿景和价值观,是建设和完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企业有多种利益相关者,但其创立和存在的核心目标在于追求经济价值,而不是为了单纯满足员工个体利益需求。因此,企业根据组织目标和其所处的竞争状况,建立企业与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处理员工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晋升机制等,合理利用利益关系就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对员工设定了很高的任务目标,但是在业绩考核方面却不仅以是否实现了目标为标准,而且将指标与去年同期比较,若没有完成指标,会充分考虑造成指标没有完成的原因,是环境因素还是个人问题。如果是个人问题,分析该员工与以前比较是否有较大的进步,并且以正面奖赏的形式对员工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的挫折进行鼓励。不像有些企业那样员工一犯错误就对其进行惩罚,这样就有效地保护了员工的创新精神,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三)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心理契约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来构建而成的,并且这四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定关系。心理契约给我们员工关系管理带来的思考是:企业在构建心理契约时,要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结构为基础,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手段来满足、对应和引导员工的心理需求,促动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并根据员工的反应在激励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员工则依据个人期望和企业的愿景目标,调整自己的心理需求,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关系定位,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自身特点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因此决定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达成与企业的共识:个人成长必须依附企业平台,离开企业这个平台谈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正如我们经常在一些企业的宣传栏中看到的那句话,“企业靠我们发展,我们靠企业生存”,这好比大海与溪水的关系,企业是海,个人是水,离开大海,溪水是会干枯的。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契约循环过程,也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更能反映出一种优秀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

(四)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

篇3:怎样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

一个企业的成功, 既与企业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有关, 又与设备、技术先进有关, 还与资金雄厚、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有关。然而, 在企业所有重要因素中, 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如何正确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

二、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处理

(一) 关于工资及晋升

工资是员工维持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保障。以往的工资及晋升, 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工龄长短来决定的, 而不是取决于工作业绩的好坏。这种方式看上去似乎很“公平”, 但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近年来,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这种取酬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工资及晋升方面, 必须妥善处理好年轻的与年长的员工之间、干部与工人之间、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使他们除了获得满足生活需要的工资外, 还觉得受到了公平的待遇。

(二) 奖金

奖金是用来奖励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 以此激励员工进步。因此, 企业奖金制度就成为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 则会成为提高、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强大动力;相反, 如果使用不当, 则会导致士气低落, 人心不稳, 工作效率下降。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在考虑奖金发放问题时, 要认真处理好激励进步和有益于团结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其重点应把奖金同工作业绩的考核挂钩。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 严把考核关, 力争做到以真服人、以实服人、以公平服人。

(三) 福利

福利是每个企业员工都十分关注的物质方面的问题。有些福利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 具有普遍性, 如免费午餐;有些可能只是部分人受益, 或对享受福利的对象加以一定的附加条件, 如规定需达到一定职务者才能配备专用公务车等。薪水与福利虽然有明显的区别, 但二者的界限有时也比较模糊, 而且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对此, 企业要把福利待遇方面的情况通过各种形式或渠道, 向全体员工解释说明, 使他们了解企业的福利情况, 并给予理解和支持, 并应经常听取员工关于福利方面的意见, 结合本企业实际及时加以改进。

(四) 工作环境

企业员工都渴望有一个安全、轻松、优美的工作环境, 因为好的安全工作环境, 可以给他们带来好的工作心情和身心健康。但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 而使一些企业工作环境建设的速度和标准受到了制约。有些员工不理解或不了解其中的原因, 产生了不满情绪。因此, 企业应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作用, 大力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以求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同时, 在工作环境建设上, 应坚持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改善:一是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可靠, 这是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的基本需要;二是努力营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 这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兴趣, 增强员工的工作干劲。

(五) 激励员工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 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 其根本原因是为了获取物质需求, 由于自己努力工作而受到晋升、表扬或受到重视等, 从而产生一定的荣誉感、成就感、责任感, 进一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随着员工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 员工的需要层次也水涨船高。把员工的需要归结为五个层次, 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当人的生理需要满足后, 就会产生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 员工就会更加重视工作的成就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 企业的领导应当尊重员工, 肯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创造积极性, 虚心采纳员工合理化意见。通过面对面形式或以其他传播方式表扬员工时, 应当注意是否能够起到激励作用。如表扬中着重肯定员工的努力和创造性, 不要过分强调员工的运气和天生的体能, 表扬中要针对员工的某一项具体工作或贡献。另外, 表扬不能太多、太频繁, 只有适当的时候给予员工表扬, 才能起到精神鼓励作用。企业可以借助于通报、授予荣誉称号等形式来激励为企业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员工。

(六) 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融洽企业与员工间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应适当地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如郊游、运动会、文艺联欢等。企业领导不论工作多么繁忙, 每年也应若干次放下手中的工作, 参加文化娱乐活动, 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同员工一起娱乐。作为企业领导应了解员工、理解员工, 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帮他们之所需, 要经常深入员工家中走访和慰问, 和他们交朋友、谈心。这样一方面可以令员工觉得企业领导平易近人, 是可以交流感情的;另一方面可促使企业领导了解员工的情感、意见。

(七) 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工作是企业所有工作的基础。加大员工教育培训力度, 转变员工学习理念, 就要充分利用好我们手中的员工教育经费、培训费, 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职业技能, 转变员工意识, 树立“比学赶帮超”的竞争理念,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采取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手段, 将“学习先进, 争做贡献”的工作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评价一个企业的好坏, 不仅看有多少资产, 更要看有多少人才, 企业的真正财富是员工的创造力是否能得到有效发挥。成功的企业背后依靠的是人, 不是机器、设备, 再先进的设备也要由人去操作、去管理。如何使用和配置人才, 是体现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当把企业员工看成是有理性、有需要的人。认识到这一点, 就能从思想上树立新型的人力资源观念。同时,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如何开发好“人才”资源, 把人才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亲自去抓、去实施, 制定出“人才工程”的长期、阶段性实施目标及考核细则并加以落实, 形成一个横抓协调、纵抓指导、纵横结合、上下联动的“人才工程”发展格局。

三、企业与员工间的沟通

沟通———可以让员工了解企业的情况, 关心企业的事务, 信任企业的领导, 支持企业的各项工作。

第一, 介绍企业各方面运作情况, 如生产经营指标、生产规模、利润及财政情况, 让员工全面了解企业。

第二, 介绍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各项决策, 让员工了解做出这些决策的原因和背景, 有什么好处, 有利于让员工支持这些决策。

第三, 介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面临的困难和占据的优势, 从而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鼓舞员工的斗志。

第四, 经常性介绍公司人事安排情况, 特别是公司领导、中层、基层管理干部的工作情况及工作业绩, 使员工了解公司各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和作为。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让员工了解领导, 增强领导的影响力;二是让员工监督企业的管理。

第五, 介绍与企业有关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 让员工不断接受这方面的新知识, 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六, 介绍安全生产知识, 各种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要不断进行普及, 深入人心, 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这样既有利于员工的切身利益, 也有利于企业的正常发展。

第七, 宣传公司开展文体活动情况和员工生产、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等。这些虽是日常活动和小事, 却能增强企业同员工间的感情交流,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第八, 开展遵纪守法教育, 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 系统地介绍与企业和员工生活有关的法律法规。员工遵纪守法, 将给企业带来好的声望和好的工作秩序。

四、结语

篇4:怎样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企业党建;企业文化创新;共生关系;问题;策略

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后,活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实现了最大化。然而,关于企业的党建工作却呈现出了一些缺陷情况,所以,目前应积极寻求企业文化创新对推动企业党建工作顺利进行的优势作用,这不仅充分体现了企业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心工作、凝聚全员以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的积极作用,同时,还使得企业改革工作的内涵更加的全面,将企业内部潜在的能力全部的挖掘。

一、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间的共生关系

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间的共生关系。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在理论层面与操作层面上具有内在联系及实践联系。从理论层面角度上分析,在指导思想方面,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均应发挥先进性与导向性作用;在组织结构方面,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均应具备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和领导成员构成的交叉性;从实践主体层面角度上分析,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均应具备群众性和参与性特点;从内容载体层面角度上分析,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在具备时代共性的同时还应满足企业个性;从效力发挥层面角度上分析,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应有人本性与实效性。从操作层面角度上看,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少不了党建的系统支持,而党建工作应树立科学理念,完善方式方法,将企业文化创新当做重要载体,时刻关注企业决策、监督、执行环节,以全面体现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所以,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间的结合,具有显著的成效。

二、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实际中有不少企业并未将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纳入到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环节中,并且,也未归列到企业文化发展规划中进行充分考虑,两者间的有机结合更是无从谈起。如此一来,将导致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停滞不前,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未紧密联系,同时,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因得不到党建的支持而无法全面贯彻落实,阻碍了企业文化建设。

2.规章制度不配套。在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后,多数企业仅仅对围绕产权清晰、政企分开为重点的制度变革予以了足够的重视,而对围绕责权明确、管理科学为重点的管理创新缺乏一定的关注度。首先,有部分企业领导依旧在“经营上级”还是“经营企业”间徘徊。由于市场化、民主化缺乏完善的选聘机制,加之约束机制、监督机制不到位,有的企业领导者仍注重政府部门的态度而并非市场规律,无法编制适应于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制度。其次,有的企业所构建的制度偏重于人才引进、技术开发以及市场拓展等能尽快实现经济效益的环节,而关于建立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尚未积极有效实施。由于规章制度构建存在不协调,直接阻碍了企业资源整合系统的构成,无法将企业潜在能力全面挖掘,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停滞不前。

三、实现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共生的具体策略

1.价值观念的培养。企业文化创新的目标是培养全员统一的价值理念,确保企业文化工作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应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创新。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要积极寻找浓烈的时代特色,做好理论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主要指导方针,即现代企业的党建工作要积极参与群众基层活动中来,促进企业更好的管理,保证企业经济发展中有明确的方向,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应以国家、企业、职工三方着手以获取利益的均衡点,有效通过自身的创新工作将企业实际经营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理;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还应树立起改革与创新的理念。企业党建工作不仅要保留自身的良好工作传统,还要引进一切发展中取得的成果,企业文化创新工作不仅要进行经验的全面总结,找出规律,还应在构建中不断丰富自身经验,促进成果的进一步提升。

2.将党建与民主管理有机结合,推动民主参与体系的制度化运行。民主其实就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在目的方面,民主主要反映职工人员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在手段方面,民主能够对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予以合理的协调,充分体现群策群力的优势。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应始终以人为本,全面激发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社会效益、企业利益以及个人价值的形成。利用党建来奠定党内民主,利用企业文化创新来拓展党外民主,同时,还要保证两者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机结合及统一。比如,某企业通过构建完善的职工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条例、职工代表管理办法、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细则、职工代表巡视制度等,使得职工民主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

3.加强人才管理,推动职工全面发展。在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做好人才管理工作,以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职工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与企业的持续发展密切相连,一方面,在党建工作中,应注重企业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工会组织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企业各时期改革的重难点,集职工培训和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为一体,全面体现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具有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好党组织工作。另一方面,对党管干部的方式加以整改,使其完善,实现多样化的选人用人渠道,强化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构建适应于企业领导及各类人才的培训、考核、任用、教育、评价等体系,始终遵循着长效育人、以情动人的基本原则,将企业党建纳入到人才培育体系中。

4.在企业组织的基础上开展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工作 。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系统共性的实现,不仅使企业党建更进一步的深入基层中,增强了党建实际影响力;而且还使得企业文化创新在组织上形成了自觉性与保证性,保证企业文化创新在企业中积极有效的运行,全面落实。企业领导要切实根据党的领导与指挥,在企业内部进行交叉任职,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党组织的企业领导力以及保证企业按照相关法人制度健康稳定运行,同时构建党政与行政组织,这样,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就会得到组织的强有力支持,进行统一安排、系统性的规划。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党建应有助于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同时,对企业文化创新予以正确的指引、规范;企业文化建设要给予企业党建必要的支持,推动企业党建工作在企业内部中的进一步深入,并且,要和企业党建互补互利,充分发挥交叉作用,从而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

[1]杨立强.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J].理论学刊,2010(8):27—30.

[2]抓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促进企业发展[N].延边日报,2010年.

篇5:怎样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

-------胡清昉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官居多高?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无论你是平凡还是优秀?处好同事之间关系都非常重要。相处得好,会让你心情舒畅、工作顺利;相处不好,处处受阻、举步维艰。怎样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恪守五个原则。

1.关系原则:摆正上下级关系,同在一个办公室,你是下级,要接受上级领导,就要尊重他。不能因为上级平易近人,就可以嘻嘻哈哈。当然有的领导,喜欢嘻嘻哈哈,不喜欢绷着脸干工作。即使如此,作为下级也要有分寸。也就是说:你是上司的替身,你的言行和作为是一种职业行为,服从领导是你的天职。

2.距离原则:摆正同事的距离,距离产生美,有的同事,平时与人为善,对人亲热。有的同事,表面上很好,暗地里喜欢做别人的私活。你不能好人歹人分不清,老少胡子一把捋。对任何同事,都应有原则,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特别是关于各个岗位上的保密事宜一定不要过分干预或者打听,甚至指手画脚参加意见,不是你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就不需要知道,你只要履行你自己的职能与职责就万事大吉了,别人的工作怎么干是别人的事情,需要你帮忙的时候自会有人找你。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否则真会影响同事之间的关系。

3.处事原则:摆正对事的处理,任何单位都会出现各种各样奇怪的事情,不能什么事,都要过问。有的事你过问人家会领你的情,对你很感谢。而有的事你就不能过问,你热心过问,有时反而会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

4.界线原则:摆正好与坏界线,同事接触,说话做事,都有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区别。有的人敢于说真话,并不问对方能不能接受。有的人就像薛宝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说真话的,当时并不一定好;说鬼话的,也许能得人喜欢。对此,你要有识别能力,分别对待。

5.场合原则:摆正态度分场合,不同场合,应有不同的态度。如果你始终用一种态度,去对待不同场合的同一件事,肯定要将事情办糟。也许你还想不通:“我并没错啊!怎么会这样呢?”这时,你可以读读辩证法,场合变了,就是条件变了,你还不变,能不糟吗?

当然,事物是变化的,处好同事关系,要适时而动,因人而异,不可千人一法,万事一方。和同事间的关系是比较难处理,不能太亲密也不能太疏远,那怎样才是最好距离呢?

1.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

在和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始终以此为准则。相信你会和同事的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也就是说不论什么时候不要总是挑别人的毛病,有些事情自己知道就好,没必要大肆宣扬,同时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首先从自身先找毛病,然后尽量的改正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最终才会走上一条成功之道,如果遇事总以自己为中心,忽视别人的感受,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无非是自己害自己,最终被团队抛弃,因为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会永远接纳一个处事急躁、自私自利的人。

2.沟通是解决矛盾的良方;

为什么很多企业员工矛盾重重,互相猜忌、互相排挤、互相恶语相伤、甚至

大打出手等等!很简单这就是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沟通机制,抗战的时候有一句话:“共产党会多,国民党税多”,为什么开会呢?开会时沟通的最好途径,开会可以使思想统一,沟通顺畅。不经常开会各类事情的处理就会不尽相同,因为每个人的思想和处理事情的角度和能力也不尽相同,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对语言的接收和分析能力也不同,所以产生分歧在所难免,最后造成互相不信任,甚至断章取义、是非颠倒,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给团队和个人带来不表要的麻烦和心灵的困扰,同时也给他人带来精神和思想上的压力,使得各揣心腹事,所以加强团队的沟通和塑造良性的沟通模式是解决矛盾的良方。

3.多些宽容与理解。

古时候,一个丞相的管家准备修一个后花园,希望花园外留一条三尺之巷,可邻居是一个员外,他说那是他的地盘,坚决反对修巷。管家立即修书京城,看到丞相回信后的管家放弃了原计划,员外颇感意外,执意要看丞相的回信,原来丞相写的是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员外深受感动,主动让地三尺,最后三尺之巷变成了六尺之巷。如果同事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同事关系也就不会那么难处了。

4.凡事想开一点。

在踏入社会之前我总觉得人与人之间相处该是真诚的、快乐的,踏入社会之后才发觉人与人之间相处也有头痛的时候。在与同事相处过程中,凡事都要想得开,心情自然就快乐。

5.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觉得要想和同事相处愉快,秘诀还是那句老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你用微笑对别人,再刁蛮的人即使第一次对你大喊大叫,也不好意思一而再再而三冲你发火呀。

6.都是同事谁也不欠谁的。

同事之间都是平等的,只是分工不同罢了,所以无论你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是为企业打工的,都是在企业的平台上实现人生的抱负和生活的需要,所以谁也不欠谁的,同时更应该和平相处才是最重要的,不论你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你没有权利向谁吆五喝六,乱发脾气,或者恶语相伤的权利,要知道伤害别人就是在伤害自己,在一个集体中能做到和谐、平衡、顺畅才是为人之道、为事之道。

7.人无完人。

这是一句很古老老生常谈,但是在我们的团队中依然受用,每个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和文化,就会养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之道,所以人的思维和境界不经相同,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不免有所短,但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而规避其短,至此在一个集体中不可能永远有相同的想法和做法,往往我们的同时只能看到别人的短处,而且互相揭短,互相猜疑、互相排斥,造成不堪回首的错误,你要知道任何人都不会和你一样,你觉得你的同事很不好,如果真的给你换了一个同事来,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会觉得还不如原来的,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8.互相帮助 以求平衡

互相帮助润感情有时求助别人反而能表明你的信赖,融洽关系,加深感情。有时,你怕给人添麻烦,人家就以为你也很怕麻烦。当然,求助要讲究分寸,尽量不要使人家为难。平衡关系无近疏同办公室有好几个人,相处中应尽量保持平衡,不要对某人特别亲近或特别疏远。

9.不要没理争三分

嘴上便宜占不得有人喜欢说别人的笑话,虽是玩笑,也绝不肯以自己吃亏而告终;有的喜欢争辩,有理没理都要争三分,给人的感觉是太好胜,锋芒太露,难以合作,最终这种人有可能被人孤立,无地自容。

10.多干活是一种拉近关系的捷径

篇6:企业文化与VI之间的关系

悬赏分:60-#

提问者: _Ms_r_-四级

答复共 1 条

企业VI是CIS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CIS系统中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层面。那究竟什么是CIS,它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VI仅仅是它的一部分,究竟和企业管理和营销运用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不妨先搞清楚概念再来逐步说明。

CIS是CorporateIdentitySystem的缩写,中文含义可以翻译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它是60年代,美国人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在这方面据说美国IBM公司是率先使用CIS的。

CIS的含义是将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通过统一设计,利用整体视觉表达系统,透过视觉传达给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公众,使他们对企业产生区别性记忆与一致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印象,最终促进企业服务和产品的销售。

CIS的主要意义是:对内,企业可通过CI设计对其办公系统、生产系统、管理系统以及营销、包装、广告等宣传形象形成设计规范性和管理统一性,由此调动企业每个职员的积极性,增强外在审美感以及团队归属性,从而加强企业认知度,有效进行团队合作。对外,通过一体化的色、型等符号形式,来形成对企业的独特印象,便于公众记忆、辨别,同时统一和美化企业外在形象,促进企业服务或产品的推广等。

从上面概念解释理论我们可以看出,CI系统实际是由MI(理念识别MindIdentity)、BI(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VI(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三部分组成。在CIS的三大基本构成中,MI是核心,它是整个CIS的最高表现层,给整个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并通过BI与VI的表达将企业的精神准确表达出来。

MI(理念识别MindIdentity)是指确立企业自己的经营理念,企业对目前和将来一定时期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经营方式和营销状态进行总体规划和界定。它主要包括:产业特征,组织体制,管理原则,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企业信条,经营理念,经营方针,市场定位,社会责任和发展规划等。它是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决策者的思维方式的全面表现。

BI(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位于整体CIS的中间层,直接反映企业理念的个性和特殊性,是企业实践经营理念与创造企业文化的准则,对企业运作方式所作的统一规划而形成的动态识别系统。包括对内的组织管理和教育,对外的公共关系、促销活动、资助社会性的文化、公益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企业理念的精神实质推展到企业内部的每一个角落,汇集起员工的巨大精神力量。BI包括:对内:组织制度,管理规范,行为规范,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工作环境,生产设备,福利制度等等;对外包括:市场调查,公共关系,营销活动,流通对策,产品研发,公益性、文化性活动等等。它是企业管理行为过程中的教育、执行的外在表现。

而VI(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将上述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记忆和可识别的形象符号,从而塑造出排他性的企业形象。

VI(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的.基本要素系统包括: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造型、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宣传口号等;应用系统包括:产品造型、办公用品、企业环境、交通工具、服装服饰、广告媒体、招牌、包装系统、公务礼品、陈列展示以及印刷出版物等。

VI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基本要素系统

1、标志

2、标准字

3、标准色

4、标志和标准字的组合.5、企业象征卡通形象

(二)应用系统

1、办公用品:信封、信纸、便笺、名片、徽章、工作证、请柬、文件夹、介绍信、帐票、备忘录、资料袋、公文、表格等。

2、企业外部建筑环境:建筑造型、公司旗帜、企业门面、企业招牌、公共标识牌、路标指示牌、广告塔、霓虹灯广告、庭院美化等。

3、企业内部建筑环境:企业内部各部门标识牌、常用标识牌、楼层标识牌、企业形象牌、旗帜、广告牌、POP广告、货架标牌等。

4、交通工具:轿车、面包车、大巴士、货车、工具车、油罐车、轮船、飞机等。

5、服装服饰:经理制服、管理人员制服、员工制服、礼仪制服、文化衫、领带、工作帽、钮扣、肩章、识别证、出入证等。

6、广告媒体:电视广告、杂志广告、报纸广告、网络广告、路牌广告、招贴广告等。

7、产品包装:纸盒包装、纸袋包装、木箱包装、玻璃容器包装、塑料袋包装、金属包装、陶瓷包装、包装纸。

8、公务礼品:T恤衫、领带、领带夹、打火机、钥匙牌、雨伞、纪念章、礼品袋等。

9、陈列展示:橱窗展示、展览展示、货架商品展示、陈列商品展示等。

10、印刷品:企业简介、商品说明书、产品简介、年历、台历等。

日本着名CI专家山田英理认为CI应包含下面两个方面的概念:第一、CI是一种被明确地认知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活动;第二、CI是以标志和标准字作为沟通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工具。

看过这些概念,我想大家已经对CIS有了一个基本概念,实际在整个概念的讲解中我们多少也看出来了CIS对企业整体形象的管理统一与营销产品外在形象的吸引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VI系统),即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在CI设计中,视觉识别设计(VI系统)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公众接受,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所感知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通道到达人们心智的。也就是说,视觉是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在整个CIS系统中,MI(理念识别MindIdentity)、BI(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是领导决策层的一种思维方式以及内部管理的推导,往往是无形的,给人的只是一个企业的思维、约束和表达,而VI(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是把这些思维方式的结果以一个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在企业整个管理和营销过程中加以具体运用和体现。

企业管理需要规范性,这种规范是要在任何管理的细节上都要加以体现的,例如办公环境;各类管理文件、表单等等。如果具备统一制式的管理工具和工作用具,那对于员工来说就会感觉到企业的正规和组织行为带来的安全感。而没有这些的话会使企业变的毫无统一规范性,也无法给员工建立安全感,久而久之就会使员工产生工作信任危机,出现工作绩效下降,员工高频率流动;交往的客户也会发生信任危机。

同样的,在营销实务中“产品包装”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价格定位”;宣传的媒介工具和外在表达的统一性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和企业的认知。一个规范的企业在开展品牌提升推广的过程中,始终都是围绕VI制定的标准而进行的,都是在一个统一的模式和框架下不断变化延伸,不断反复出现关联和强迫性记忆的视觉直观标识,从而达到稳定和吸引消费的目的。

而没有VI标准的企业都是今天一个定位,明天一个包装,中间没有任何联系和吸引,无法给消费者一个连续的感知过程,最终进入“杂牌”和“低端”的行列,一蹶不振。

现在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如果企业自身不能够很好的对自己的企业进行规划和设计,不能够充分的吸引你的客户,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深刻的印象,那注定企业将淹没在商海的大潮中

篇7:怎样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

间的关系

论文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演化成型的一种反映名族特质和风貌的名族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其核心内容是儒家文化,另外还包括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这些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本文将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运用上提出笔者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在当今时代告诉发展的时代,技术创新组织变革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要想使企业能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拥有自己一套独特的企业文化则成为了企业竞争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的发展也最终将回到文化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产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里,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思想体系充分体现在《大学》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总得说起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之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即从哲学的角度认识宇宙,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落实到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天人和谐。

(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基石。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区别于其他组织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它将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融合统一,是员工自身价值和企业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表现为企业的追求与理想。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依存于企业的价值观念,是培养员工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勤勉尽责、诚实守信的一种制度,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全体员工的力量源泉。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科学快速发展,阻止企业衰败;而落后的企业文化则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直至导致企业破产。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趋同,内部控制才会更有效。在IBM公司的发展史上,曾多次出现过濒临灭亡的危机,而每一次它都能够生存下来并最终成为当今世界500强之一,依靠的就是公司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内部控制,优化各种资源,使其基业长青、生机勃勃。因此,企业文化,不仅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而且能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始终处于有效状态。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积极影响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的历史古国,传统文化层出不穷,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对企业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1.重人轻物,讲求和谐。

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重人轻物”的特征。儒家思想主张人乃天地之心。

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全在于人,主张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追求用价值观念来协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力求在企业内部形成亲密、微妙的人际关系,使劳资双方及雇员之间亲密融洽,避免内耗。这与中国传统文化重人轻物,追求和谐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企业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这方面有价值的东西,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

2.贵义贱利,见利思义。

所谓“义”,指行为合乎各种伦理规范准则,所谓“利”,即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孔子肯定所有的人都有富贵的欲求,但他更强调以“礼义”制约“利”的重要性,将“义”作为人们对“利”的取舍标准。

“贵义贱利”、“见利思义”的“义”是封建社会要求人们按不同的等级安分守礼,享有一定的物质利益,并最终为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利益服务的。但人们在追求财利的过程中讲求“义”与“道”(即所谓“君子爱才,取之有道”)这一优良传统对现代企业实施企业文化激励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要求企业员工在对待个人利益时,不能不择手段、见利忘义,而应在讲“义”的基础上强调“利”的重要性:在求“利”时,接受“义”的约束。

3.贵仁爱,尚伦理。

孔子最早用“仁”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而不仁,如何礼?”意思是没有仁,礼义有何用?孔子更进一步要求统治者,将仁惠与礼义互相结合。孟子提出“性善论’,主张以仁义教化人民的心性,管人先管心,方能使人心悦诚服。先秦之后的儒学更将贵仁爱,重家庭及伦理道德推广到社会所有人。“三纲五常”的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消极的影响

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家,悠久的传统文化,至今仍深深地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并且是双重的,我们应冷静分析传统文化中糟粕,使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健康发展。

1、精忠报国的思想强调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但忽视了个人需要

精忠报国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它要求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因此才有岳飞、杨家将的故事世代被广大人民传颂。毛泽东也弊端曾经记述“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这种思想决定了人民的价值取向。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许多企业都把“产业报国,振兴民族工业”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观念,以追求卓越,致力于创造高效益和精品服务于社会和人民,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对于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激励员工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有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应该看到在强调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同时,却忽视了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需求。

2、贵义轻利观念束缚着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和企业家的手脚

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不提倡人民去追求高利润的经济利益,例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尚义,小人尚利”等等。传统文化中把义和利、文化与经济对立起来,这种观念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进取方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既要追求社会效益又要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是企业生存的前提,企业是生存不下去的。西方企业家在事业竞争中遵循两条法则,一是不触犯法律,二是有利可图。而中国企业家往往在传统义利观的束缚下,不敢放开手脚地取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生怕被人们指责为见利忘义。也有一些企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获取不义之财。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也是中国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3、过群体意识,忽视了个体存在,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开拓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群体的作用,它不仅把个体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且把个体之间也看作有机的整体,从这一角度出发来看待人与社会、人与企业的关系。这种观念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有一个显著的缺点,过分强调整体对个体的制约力量,过分强调整体的巨大

作用,忽视了整体中每一个个体作为最积极的行为主体,它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这一行为主体的活动对整个团体所产生的巨大的观念和现实行为方面的影响。

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外加上当今社会的种种现状,使我国的企业不能大胆地放手实施自己的方案,而总是把个人想法藏而不露,尽量在工作中不别出心裁,不愿意显示个人的力量,以此来换得一种表面上的整体和谐,换得一种“皆大欢喜’,的局面。如此一来,虽然企业的日常活动能够维持,但从长远来看,达不到最终的目标。企业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也影响到企业文化,所以要想建设优秀的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应从自身企业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实事求是,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成为第二家海尔企业。但从长远来看对企业的发展不利,许多有见解的职工在工作中依靠经验所得出的真知灼见,即因受到这种文化观念的影响和客观现实的制约,不能显露出其耀眼的光彩,影响了企业文化,最终阻碍了企业的寿命。

4、中庸之道和求和思想压抑了人的竞争意识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中庸之道所提倡的是不偏不倚,其实质依然是不提倡冒险精神,不提倡竞争精神,不提倡开拓精神,更不提倡进取精神。在现代企业中,这一思想也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同时也左右着企业文化的发展。人们往往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既不愿落后,更不愿超前,缺乏一种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我国改革开放已有20多年了,市场经济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是中庸之道的影响还相当沉重,作为一个企业家不愿意冒富,担心冒富之后受到税务又工商、政府的“关注”,在企业内部,缺少竞争机制,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表现最突出的是,有些企业增加效益,裁减员工不是根据员工的能力业绩,二是中庸的用“年龄’,一刀切,使大批熟练的劳动力过早的离开了工作岗位,这是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作为企业的员工,在行为上保持着随大流,缺少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担心突出,会引起人们的议论和嫉妒。总之,中庸之道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

而求和思想也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更是根深蒂固,有个性的、不同观点的人反被理解为昌尖,出风头等遇到了极大的扼杀。儒家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为贵”的思想是我们中国人追求的一种理念和人际交往的准则,但在现代经济发展的今天,这些思想会把企业引向反面。以往在企业中,人们习惯于‘有福同享有难不同当’,的思想,这样一种思想行为的后果是助长了可想而知的作风,委屈了先进人物,压抑了人的进取精神,使其不能发挥才干,不愿争先创优。市场经济提倡公平和公开的竞争,在竞争中优胜劣汰,通过市场竞争和调节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也应如此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企业文化,综上所述,中国企业文化也必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屏弃其糟柏,只有这样,我们创建的企业文化才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中国有一个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中国是一个文化古国,中国的文化底蕴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关于商业文明方面的文化蕴涵,他的精神价值观曾经濡润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商人,乃至形成了儒商传统。也就是说当代企业家也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能适用于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

1、培养诚信的企业文化

诚信是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最高要素。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以道德为前提的,而不能以道德沦丧为代价。儒家认为:“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无德即无行。孔子认为“德”的基本内容是仁义,“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诚之。”从长远来看,企业只有严守商业道德,做事讲求诚信,才能够与顾客建立起长久的良好关系,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市场优势。商业道德首先是诚信,讲究商品质量,货真价实,严守合同协议。那些违背诚心原则,恣意妄为,给国家、集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带来极大的危害的企业只能是自取灭亡。“德不孤,必有邻”,企业对政府、社会、对自己的供应商、员工也应该讲诚信,只有这样才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凝聚更多的力量促进自身发展。

2、拥有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

现在有很多国人把国学等同于儒学,从而认为儒家的“中庸”并不适合于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并不仅仅是儒家传统,它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其中的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都蕴含着现代企业所追求的积极进取的管理思想。《荀子》中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易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格理想,无不体现出一种阳刚向上、富有竞争精神的向度。在中国历史上,每当中国社会处于平庸、面临挑战时,也总有思想家出来大声疾呼,以求打破平和,超越现状,拼搏进取晚清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言犹在耳:“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这种竞争精神的体现。因此,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构建传承过去、面向未来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3、拥有强大的团队精神,和谐奋进的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与和谐,它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主张以利共生的价值取向,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教化,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其中的“和为贵”、“义以建利”、“民生在勤”等思想都与现代企业管理中所追求的和谐共存的思想不谋而合。儒家思想作为一种伦理规范进入企业,经过调整与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相协调,可以在培育群体意识上发挥重要作用,使得企业内部人人都能恪尽职守,人人具有主人翁思想和意识,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和谐风气和团队精神。

4、拥有“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

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以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思想反映了儒家对人的本性的理解,它是源于人的血缘亲情形成的一种内心感情和自觉的道德意识,以此推及社会人群,就是人际伦理关系的道德准则,其本质就是爱人、关心人、尊重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企业的发展目的最终也是为了人,人是企业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人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决定的意义。只有重视顾客、雇员的利益,公司才能在凝聚中求得发展,只有发展,公司才能有长久的经济信誉。企业文化的优劣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如果企业能够本着儒家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在对待职工和企业利益的问题上,体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想,将职工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企业利益之前,企业才能拥有长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对企业文化的几点建议

1、在对西方国家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进行“扬弃” 企业文化必须要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依托,既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也要借鉴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既要拿来,更要消化。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另外,中国的传统文化多为哲理与思辨,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中,必须将其操作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

2、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培养一系列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在现代企业中,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概念。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培养和造就庞大的企业经营队伍,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而这些方面中,最为关键的是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

3、切实发挥企业基层组织的作用

现代企业改革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企业工会和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担负起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根据青年职工的特点开展工作,团结和带领青年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发挥“突击队”作用。切实地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六、结论:

篇8:怎样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

1 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

不论是从理论上, 还是在实践上, 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都有着十分密切地联系。从理论上看, 两者都具有导向作用, 都具有先进性的特点。在组织结构上, 两者都有着交叉性的领导组织。从实践主体来看, 两者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从内容载体层面来看, 两者都具有时代性, 同时都与企业个性特征相符合, 从效力发挥上来看, 两者都坚持以人为本, 都注重工作实效。从实际操作上来看, 企业文化创新需要党建的有力支持, 而党建需要借助企业文化创新这一特殊载体, 因此, 必须加装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党建工作是企业的基础工作, 而企业文化创新需要依靠党建工作的引导和支持, 党建工作可以通过企业文化活动将先进的党的思想文化传播给职工。作为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两者的关系, 发挥积极的作用, 以先进的党建工作引领企业发展, 以企业文化创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

2 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 思想观念落后

要充分认识到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有效结合的重要意义, 促进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相互渗透、融合, 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从现在的企业来看, 对企业党建及企业文化创新的认识不到位, 思想观念落后, 认为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都是务虚的工作, 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而就单单地只重视其中一个方面的工作, 没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相互脱节, 从而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2 组织不健全, 管理不够到位

从当前的国有企业来看, 没有建立党组织和专门负责企业文化的部门。在开展工作的时候, 各自为战, 相互脱节。党建组织只负责思想政治工作, 而企业文化部门只负责企业文化, 两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交流、合作与整合。正因为两者之间缺乏有效地整合, 就使得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党的思想政治作为灵魂支撑, 党建工作也因为缺乏企业文化这一载体, 导致党建工作出现空洞无物, 形式单调, 枯燥乏味, 难以有效地激发广大企业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素质不够高, 影响工作实效

一是队伍缺乏专业性复合型的人才。有的在党建工作方面比较擅长, 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 但是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缺乏一定的能力, 特别是缺乏既懂得党建工作又擅长企业文化创新的人才, 因此, 在两者的有效整合上, 缺乏人才的支撑;二是工作缺乏推动力。由于对党建工作及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视度不够, 对这两个方面人才的待遇不高, 没有采用绩效工资, 难以充分调动党建及企业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

3 实现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共生的具体策略

3.1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党建与企业文化的结合

第一, 作为企业, 必须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出发, 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符合, 以党建思想为龙头, 从企业发展的高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发展规划, 确保企业党建工作及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第二, 加强研究, 积极探索。加强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 从多个渠道、层次、范围进行探索。作为企业, 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 借助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 将党的思想融合其中, 让广大职工在喜闻乐见的企业文化活动中受到党的政治思想教育。

3.2 借助企业文化, 加强对党建工作的宣传

一是开展企业文化活动, 宣传党的政治思想。通过展板、广播、影视、网络等企业文化宣传载体, 对党的思想政治进行宣传, 让广大群众在日常企业文化宣传中受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 可以抓住重要时间节点, 如重要节日、企业周年纪念日等, 举办文艺汇演、体育运动会、企业文化大赛等, 让广大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职工受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通过企业党建, 引领企业文化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用党的思想为指导, 提高企业文化的品位, 使企业文化有声有色, 有血有肉, 既能够为企业发展的服务, 又能够让广大职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3]。

3.3 围绕企业发展, 加强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

一是围绕企业发展任务, 做好党建工作。党建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更是党的组织建设工作, 企业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支持, 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与支持下, 为企业的发展赋予强大的思想精神动力, 这样才能够让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也才能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二是围绕企业发展任务, 做好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隐形财富, 是影响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只有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切实围绕企业的中心发展任务服务, 加大宣传力度, 采用各种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 积极宣传企业的核心理念,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三是围绕企业发展, 通过增强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合力, 以此促进企业的发展。两者的有效结合, 能够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好务, 切实营造好良好的氛围。

3.4 夯实企业基础, 做好党建及文化建设工作

一是通过为职工排忧解难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结合起来。为职工排忧解难是做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 通过发挥党建思想说服教育的积极作用, 便于积极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和处理问题, 有利于做好企业的各项实际工作;二是借助企业文化, 促进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通过企业文化, 让职工感受到企业这个大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以此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 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 夯实组织基础。不断壮大党的组织力量。另一方面, 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考核和评价管理机制的完善。通过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 如公开竞争制度, 可以将优秀的人才招募到企业的党建及文化创新工作队伍中来, 以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4]。

4 结语

党建工作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文化创新则是影响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工作,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加强二者的有效结合, 通过党建工作来提高企业文化的品位, 引导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 借助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 可以增强党建工作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让广大职工在企业文化中受到党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影响, 以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摘要:企业党建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高度重视企业党建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使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增强强大的动力。

关键词:企业党建,企业文化创新,关系,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于祥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探析[J].商, 2013, 17:105-106.

[2]李天一.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3, 31:321.

[3]施蓉.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J].管理观察, 2013, 21:30-31.

上一篇:国庆公司放假通知范文下一篇:2023最新诗歌鉴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