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

2024-08-12

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共6篇)

篇1: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

1、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3、研究方式: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

4、理论: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5、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

6、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也是概念的操作化。

7、自变量:指的是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发生改变的变量。

8、因变量:指的是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改变的变量。

9、中介变量:指的是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它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10、命题: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11、假设:命题的常用方式,是一种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检验的,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是命题的操作化表达。

12、研究问题: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与日常生活的“问题”既相似又不同。往往更具体、集中、明确。

13、研究主题: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与问题相比显得更广泛更一般。如: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社会流动等。

14、文献回顾: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学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15、研究设计: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还包括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16、索性研究:对所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7、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

18、解释性研究:解释原因,说明关系。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19、理论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20、应用性研究: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现实社会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问题。

21、分析单位:社会研究的研究对象,即研究中将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

22、区群谬误,又称为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23、简化论,又称作简约论,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24、横向研究:横剖研究。指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25、纵向研究: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关系。

26、趋势研究: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如:人口普查、总统选举预测。

27、同期群研究:又称人口特征组研究,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28、同组研究:又称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29、测量: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即根据一定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30、(概念的)操作化: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

31、指数: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是由一组有关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然后按照某种标准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了该回答者对这一事物态度的量化结果。

32、量表:用于测量人们的态度、看法、意见、性格等内容的一种量化工具。

33、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定量测量人们相互心理距离、相互关系的程度或人们对某一群体所持的态度及所保持的距离的量化工具。

34、语义差异量表: 用于研究概念对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含义。由处于两端的两组意义相反的形 1

容词构成,研究者通过对被调查者在适当位置标下的记号所代表的分数,来研究人们对某一概念的看法或态度,或进行个人或团体间的比较分析。

35、信度:即可靠性,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6、再测信度:不同的时间对同一对象采取同一种测量,根据两次测量结果计算相关系数,此相关系数即为再测效度;

37、复本信度:一套测量的两个或以上复本对同一研究对象同时测量并计算得分的相关系数,此相关系数即复本信度;

38、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两组分数的相关。此相关系数即为折半信度。

39、效度: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是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40、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指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

41、准则效度:实用效度或预测效度,指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以原有的方式或指标为准则,新的方式或指标所得到的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相比,将二者的相关系数来反映测量工具和手段的效度

42、构造效度:即结构效度,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涉及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其他概念或变量的测量。

43、总体: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44、样本: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即总体的一个子集。

45、抽样: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样本的过程。

46、抽样单位:指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47、抽样框:又叫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48、参数值:也称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49、统计值:也称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50、置信度:又称为置信水平,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或者说,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把握性程度。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

51、随机抽取: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

52、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基本形式。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

53、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把总体的元素进行编号排序,在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元素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54、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型和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者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的样本的方法。

55、整群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样本的方法。

56、多段抽样:分段抽样,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成几个阶段。

57、户内抽样:从抽取的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以构成访谈对象的抽样过程。

58、PPS抽样:即“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其原理是以通过阶段性的不等概率抽样(按

元素规模大小抽样)来换取最终的、总体的等概率抽样的方法。

59、偶遇抽样:自然抽样,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的方法。

60、判断抽样:立意抽样,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能充分发挥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对总体熟悉、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和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时使用。

61、定额抽样:配额抽样,是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各种因素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元素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符合要求的对象的方法。

62、雪球抽样:无法了解总体情况时,可以从总体中少数成员入手,向他们询问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再去找那些人询问他们知道的人,如同滚雪球一样。63、样本规模:样本容量,指样本中所含元素的多少。

64、抽样误差: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存在的偏差,是由于抽样本身的随机性所引起的误差。

65、调查研究:简称调查,是社会研究中一种最常见的研究方式。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总体)的样本那里系统地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66、市场调查: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产品广告的宣传效果等所进行的调查。

67、民意调查:民意测验或舆论调查,即围绕某些社会舆论的热点问题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

68、问卷:社会调查中涌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问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69、问卷调查:利用设计好的问卷对大量样本进行调查以收集数据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社会调查研究方式。

70、封面信: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单位或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对结果保密的措施等。

71、指导语:知道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相当与仪器的使用说明。

72、编码: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

73、自填问卷法:调查员将问卷表发送或邮寄给被调查者,由其自己阅读和添答,然后由调查员收回或邮寄回的资料收集方法。

74、结构访问法: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像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

75、实验: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76、试验刺激(experimental stimulus):实验中研究者对实验组实施前后测之间通过操纵引入的变量,即自变量。

77、前测:实验研究中在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之前进行的测量。

78、后侧:实验研究中在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之后进行的测量。

79、实验组: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象,在最简单的实验设计中,也至少会有一个实验组。

80、控制组:对照组,各方面与实验组相同,但在实验过程中并不给予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

81、匹配: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几乎)完全相同的对象进行配对,并分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82、随机指派: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将实验对象随即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83、实验室试验:在实验室内进行的相对严格的实验。84、实地试验:在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实验。

85、双盲试验: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试验的观察人员都是未知的。

86、准实验设计:半实验设计,指完整的标准实验中缺乏一个或多个条件和部分的实验。

87、经典实验设计:古典实验设计,最基本也是最标准的实验设计。包含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与后测;自变量和因变量;随机指派。

88、交互作用效应:前测和实验刺激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种外加的影响。

89、文献:原义指包含各种信息的书面材料或文字材料。随着社会和信息传播载体的发展,可定义为包含我们希望研究的现象的任何信息形式。

90、文献研究: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取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而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图片、符号以及其他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关系、现象的研究方式。

91、内容分析: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尤其是对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信息的分析,其适应面最广泛;

92、二次分析:是要对其他研究者先前为别的目的所收集和分析过的原始数据进行再次分析和研究。分析与原问题不同的问题或是对原问题的深入或检验。

9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利用现存统计资料(以频数百分比等统计形式出现的聚集资料)作为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94、实地研究:研究者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通过参与观察和询问,去感悟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在这些行为方式后蕴含的文化内容,以逐步达到对对象及其社会生活的理解。

95、个案研究:对研究对象总体中的某个单一元素进行的调查,即对某个个体、事件、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或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当研究个案是一个社区时,又称为社区研究。

96、观察:指的是带有明确的目的,在现象发生的场景附近或其中,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或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

97、实验室观察:在备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内,对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

98、实地观察:在现实社会生活场景中进行观察,实地研究中常用。通常是直接的,不借助其他工具、仪器的观察。

99、局外观察:又称非参与观察,观察着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进行远距离观察,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最理想的状态是隐蔽观察。

100、参与观察: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

101、结构观察: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多采用非参与/局外观察的方式,内容固定。

102、非结构观察:没有任何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多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结果没有统一的形式,通常只能用于定性分析。是实地研究的最主要的观察方式。

103、正式访谈:研究者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

104、非正式访谈: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上,无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交谈。105、实质性问题:调查者为了解真实的社会状况而提出的问题,如事实、行为、观念等。

106、功能性问题:访谈过程中,为了对被访问者施加某种影响而提出的问题,拉近距离,融洽气氛。107、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研究者的身份对于所研究的群体来说是公开的,同时,研究者又被这一群体接受,允许参与他们的成员关系和群体活动,使研究者能够进行观察和研究。

108、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观察者,研究者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而以所观察社区或群体中一个真实成员的身份去参与其中并进行观察。

109、资料审核:研究者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问卷进行初步的审阅、校对,剔除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废卷,使得原始资料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110集中趋势分析: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111、离散趋势分析: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

112区间估计:实质就是在一定的可信度(置信度)下,用样本统计值的某个范围(置信区间)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可信度。113、假设检验:先对总体的某一参数作出假设,然后用样本的统计两区进行验证,以决定假设是否为总体所接受。114、阐释模式:所关心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通过引进并控制第三变量,来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原来两变量之间关系性质的统计分析方法。三种类型:因果分析、阐明分析、条件分析。115、复相关分析:以一个统计值来简化多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116、多元回归分析:用 多个自变量来估计或预测一个因变量的数值,并了解这些自变量中的哪一个对因变量的影响力最大的方法。117、交互分类:专门用来分析两个定类变量(或一个定类,一个定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118、消减误差比例:两个有关系的变量x与y,当知道x的值来预测y值时所减少的误差与总误差的比。119、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前者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正负区间内的概率;后者是值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的误差范围。

120、定性资料: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型的记录材料。121开放式编码:研究者关注于资料本身,不断为资料中所呈现出的各种主体分配编码标签。即先设置一些主题,同时将最初的代码或标签分配到资料中,以便将大量零散的、混杂的资料转变为不同的类别。122、轴心式编码:从一组初步的主题或初步的概念开始。在此方式中,研究者更为注重的是主题,而不是资料,即研究者的头脑中带有基本的或初步的编码主题去看待资料,阅读资料。

123、选择式编码:在浏览资料和进行开放式或轴心式编码工作基础上,有选择地寻找那些说明主题的个案,并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研究者在发展出某些概念,并开始围绕几个核心概括或观点来组织他们的总体分析时着手进行这种工作。

124、分析型备忘录:实地笔记的一个特殊类型。实地研究者对于自己在整理和编码资料、提炼概念过程的想法和观点的记录或讨论,这种备忘录是研究者写给自己的,或者说是自己与自己进行讨论的一种笔记。可以以全部概念或主题为线索建立一个完整的备忘录体系。

125、连续接近法:通过不断地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

126、举例说明法:用经验证据来说明和解释某种理论。实际上是对已有理论寻找合适经验证据的方法。127、比较分析法:从先前已有的理论或从归纳中发展出相关的规律或关系模型的思想,然后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规律上,用其他替换的解释与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那些不限于某一特定背景(特定时间、地点、群体)的规律性。

篇2: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

1.题目:可分单标题和双标题。

要求:(1)要能准确概括调查报告的内容;

(2)能反映调查方向;

(3)文字简练,字数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

(4)具有新颖性。

2.摘要:是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的简介,以及主要论点和评述。要求:(1)突出重点,内容精炼,观点明确;

(2)一般不用第一人称;

(3)200~300字为宜。

3.关键词:能反映调查报告内容的核心词语。

要求:(1)使用规范科学的名词术语;

(2)3~5个为宜。

4.前言:用以说明调查的目的,还有调查的意义及方法。

要求:(1)课题阐述清楚准确,突出中心;

(2)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地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

(3)简明扼要。

5.正文: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和分析。

涉及内容:(1)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2)调查的内容和假设;

(3)调查的步骤和过程;

(4)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总体要求:科学性、创造性、公正性、合理性、准确性、规范性、学术性、通俗性、整体性、系统性。

具体要求:(1)掌握材料要充分;

(2)分析整理要科学;

(3)图表使用要恰当;

(4)观点材料要统一;

(5)语言使用要规范(学术概念和生活概念、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6)引用论点要慎重(引古不引今,引洋不引中,引刊不引报,引专著不引文集);

(7)内部逻辑要严密;

(8)标题序号要规范;

(9)讨论部分要简练。

6.结论:整篇报告的概括和小结。

涉及内容:(1)成果概括;

(2)今后研究的展望;

(3)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建议。

要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指明方向。

7.参考文献及引文注释:它反应报告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要求:完整注明出处。

(1)中文著作: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2)翻译著作:原作者国别,原作者名,书名文章名,译者名译,出版社,出版日期.(3)报刊杂志:作者名,文章名,杂志名,期号.(4)网络文章:作者名,文章名,网址.二、谈谈你对社会与行为研究方法体系的认识。

1.含义: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

2.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4.方法论原则:(1)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基础;

(2)历史、现实、理论——研究的三个维度;

(3)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的具体方法。

5.优点:(1)研究主题明确,集中于社会现象;

(2)靠经验而非思辨的方式,使得研究更具科学性;

(3)研究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因而可以有特定的评价标准,提高了研究的客观性;

(4)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强化了理论的科学性以及知识来源的可靠性;

(5)研究的维度比较地全面也很合适,不仅研究历史而且考察现实,对比其理论存在的差异进而完善理论;

(6)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提高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6.缺陷:(1)仅依靠经验,使得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容易被以往经验所干扰;

(2)人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3)研究的客观性难以保证;

(4)很多社会现象都与自然现象密切相关,研究不可能完全脱离自然现象。

7.建议:(1)在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化的手段;

(2)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但并不排斥自然现象;

(3)现场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相结合;

(4)跨学科研究,不止仅限于社会学研究;

(5)研究方法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不单一采用某一种方法;

(6)采用现代的先进的手段;

(7)研究结果数学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的客观性;

篇3:城市品牌定位方法研究

近年,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城市也变成一种品牌, 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当今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 , 中国至1995年开始以30% 为起点, 逐年突破, 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进程将超过50% 。随着城市间的竞争加剧, 如果城市期望保持核心竞争力不被淘汰, 就需要具有经营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一样的意识, 将自己像商品一样包装, 建立品牌, 明确定位, 自我营销, 在吸引人才、投资、旅游和宜居环境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保持领先地位。

在关于城市品牌的理论研究方面,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以下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1. 1 从品牌营销角度

关于城市品牌的理论学界至今仍有很多观点认为是从城市营销理论中演变而来的。原因在于城市营销的终极目标是为城市创造独特的资产, 使其拥有垄断资源, 最终帮助城市在竞争中获利。国外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理论认识普遍认为, 把城市品牌作为一个公司来投资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例如Mac Fadyen在其发表的一篇报告中, 把城市比作一间公司, 围绕城市品牌的主要投资方式进行研究, 最后得出城市能够从品牌塑造中获取多大的价值。国内学者的普遍观点是将城市视作一个产品, 要想树立城市品牌, 就必须从城市环境建设、管理、文化、政策等方面做好定位, 通过大型活动、会议、展览、广告、公关等方式进行整合营销传播, 从而吸引优秀人才、投资者、旅游者、中央或地方政府对其认知, 强化品牌拉力。左仁淑和崔磊在2003年基于公共关系的视角提出, 城市营销是从城市整体功能作为立足点, 通过树立其独特形象和风格, 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而满足政府、企业和公众需求的社会管理活动。

1. 2 从品牌资产角度

基于这一视角,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普遍将城市品牌视为由城市多种有形和无形资产形成的一种资本, 这种资产对城市品牌的形成和塑造有很大的连带效应, 能够大幅提升城市总体品牌的知名 度。国外学者Whitfield ( 1999) 认为, 城市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来提升自己的品牌效应, 他建议旅游部门开展适当的营销活动来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赵洪利在2005年将城市品牌定义为是生态环境、文化底蕴、精神品格、经济活力、价值导向等综合功能的结构性呈现。他认为城市品牌是在功能定位的基础上, 确定其核心价值, 将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族习俗、市民风范、城市标志、景点特色、经济支柱等要素塑造成为“形神合一”的高附加值。

1. 3 从品牌文化角度

塑造城市品牌首先要从对城市的整体风格定位开始, 定位的前提是根据城市的历史传统、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及现代化发展进程进行整体的“城市文化”要素定位。城市文化的丰富能带来人才的聚集、旅游资源的开发、外来资本的进入最终推动城市的发展。学者颜如春在2002年提出, 城市文化是城市气质的底蕴, 是城市形成的灵魂所在, 城市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解安及郭英香等人, 在2005年以天津市为例, 通过历史分析法解读该城市文化形象的成因, 并提出天津城市文化定位与选择的相关对策。

总结前人的理论及经验研究可知, 城市品牌主要可分为四个重要部分: 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环境、城市印象。一个城市的自然景观、物产资源、经济实力、人文环境等的不同组合形成了这个城市的特色, 特色造就差异, 而差异就是形成核心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2 城市品牌定位概述

定位是指目标受众对一个具体品牌的相对知觉。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品牌定位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进行。

2. 1 在理论研究方面

国外学者Meer在1990年就提出城市品牌化包含: 构建地方识别、理解需求模式和城市消费者形象、城市品牌定位。国内学者于宁2007年提出城市品牌定位是一个决策系统, 在这个系统内, 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个系统是指城市营销者将与品牌有关的消费者信息、竞争者信息及产品自身信息通过整合营销传播形成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品牌特征, 在此过程中还涉及顾客定位、利益定位、情感定位、档次定位、形象定位和文化定位的六因素定位决策。

2. 2 城市品牌定位实证研究

在实证研究方面, 国内学者主要通过以某个具体的城市为研究对象, 构建城市品牌资源体系, 对其城市品牌进行实证分析, 利用因子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阐述研究对象的城市品牌资源的优势所在, 并与竞争对手的城市品牌资源进行比较。学者赵海鹏在2007年提出城市品牌定位就是城市核心价值观的提炼, 就是城市具有的一种不可替代的个性和特色。城市品牌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品牌功能的执行, 向消费者传递的信息, 最终影响品牌溢价。城市品牌定位是城市品牌建设的基础、核心以及灵魂。只有科学、合理、战略性的城市品牌定位, 才能帮助城市具备核心竞争力。

3 城市品牌定位的研究方法

城市品牌定位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这两种研究方法都是从城市内在资源属性及外在目标受众偏好的角度出发开展研究的。

3. 1 定性研究法

倪鹏飞教授曾在城市竞争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弓弦箭定位模型”, 此模型根据左侧的城市竞争力模型分析城市各方面因素的竞争优势, 包括软实力、硬实力;再根据这些因素的规模、质量、结构和特点及他们和其他因素的组合不同, 形成不同的差异和整体力量, 由此决定城市在不同城市专业方面的功能和各具体功能的强弱; 最终根据城市在某方面具有的强势专业, 决定城市品牌定位。该模型包含的分析内容清晰全面, 但在定位过程中忽视了城市目标消费群体对城市的期望和要求, 成为其不足之处。

杜兰英教授等人在2004年提出了分层定位模型, 该模型首先排列出分散的品牌资源, 然后对最外围的资源进行归纳、总结, 再对资源分类进一步的归纳、提炼, 最终分析出城市品牌定位。该模型是以品牌构成的层次性规律和“分析 - 概括”、“发散 - 集中”的思维规律提出的。但该模型唯一不足之处同样是忽视了城市目标群体对城市的要求及竞争城市发展战略分析。同年, 杜兰英教授和石永东又提出了城市品牌三角定位模型。该模型以城市资源为基础, 通过考虑投资者、创业者和生活居住者对于城市发展的期望, 再结合其他竞争城市的情况, 最后以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为前提, 提出城市品牌的最终定位。三角定位模型主要以优势资源为基础, 以受众需求为导向, 兼顾竞争对手战略, 因其全面和实用性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和应用。

3. 2 定量研究法

定量研究法主要指通过收集城市数据信息, 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城市品牌资产进行评估, 通过分析城市的优劣势、长短处, 再进行品牌定位。主要有因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一般都是从城市品牌定位因子的选取开始, 在确定影响城市品牌的因子后, 运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法进行品牌因子分析, 将城市资源与竞争对手城市的资源进行比较, 从而总结出城市的竞争优势。最后对目标顾客群体的需求进行分析, 确定城市目标市场的选择, 综合给出城市品牌定位。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 因子分析法侧重于对城市品牌资源进行分析, 而模糊综合评价法侧重于城市品牌受众的主观感受。

4 对我国城市品牌定位的启示

国内外城市品牌定位的理论研究经过近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 对我国各城市在制定自己的品牌定位过程中具有如下启示意义。

4. 1 城市品牌定位思路要准确

城市品牌定位本身相对复杂, 需要结合城市的战略发展规划从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受众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关联进行全方位、立体的研究。只有品牌定位准确, 品牌才能体现产品的价值。

4. 2 要重视实证研究, 找出自己的品牌定位特色

国外城市在研究城市品牌定位时特别重视案例研究。原因在于每个城市的特点, 品牌建设发展之路各不相同, 案例的研究, 有助于透过复杂现象归纳出其本质规律。各个城市在进行品牌定位时, 切不可简单模仿, 而因从实际出发, 根据自己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缘环境、人口结构、资本优势来进行合理定位。

4. 3 重视定量研究

城市品牌定位研究不应仅仅由当地的政府官员或某个专家、智囊团拍板决定, 更重要的应注重科学技术方法的选择, 注重数据的分析使用, 可采用德尔菲法, 经过多轮验证, 使定位更具科学性和持久性。

参考文献

[1]Mac Fadyen, Kenneth.Trimaran Fits Into Urban Brands[J].Buyouts, 2004, 17 (10) :10-12.

[2]左仁淑, 崔磊.城市营销误区剖析与城市营销实施思路[J].四川大学学报, 2003 (3) :41-44.

[3]Whitfield, Paul.Belfast Visitors'Bureau Goes Direct to Tourist Industry to Develop City Brand[J].Marketing (UK) , 1999:13.

[4]李朝明.城市品牌建设思路探讨[J].商业时代, 2006, (9) :44-45.

篇4:关于城市污泥处置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污泥处置方法污泥堆肥

0引言

城市污水厂的污泥是指处理污水所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及液态的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以及致病菌和病原菌等,不加处理的任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据不完全统计,以活性污泥法为主的污水处理工艺,其污泥产生量是污水处理量的0.3%—0.5%(以含水量97%计),数量十分惊人。为了控制水污染和实现污水资源化,我国对城市污水处理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到2010年,所有设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风景旅游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本文结合某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实践,谈谈污泥处置的方法。

1某市污泥处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污泥处置现状该市年产生生活污水约7.9万吨,污水处理厂采用高效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后反硝化处理工艺,年产生污浞约1.0万吨,含水率为70%—80%,所产生的污泥大部分填埋或露天堆置在城郊及厂区周围,少部分直接或经简单处理后作为绿化及农用肥料。

1.2存在的问题污泥经脱水后含水率仍然较高,导致填埋工艺如推平、压实、覆盖很难进行,给填埋造成了较大的困难:露天堆置的污泥散发出的恶臭给大气造成了污染,同时还成为仓蝇孳生的良好环境:脱水后的污泥有恶臭、结块的特点,直接作为肥料使用存在很大缺陷。考虑到未来城市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污泥产生量将增加一倍以上,同时城区的发展对周边土地的需求与污泥处置用地的矛盾也将大大加深。

2污泥的处置方法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①减量化:一是在污水处理工艺中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直接减少污泥的产生,二是在污泥处理系统中提高污泥的含固率,减少污泥最终处置前的体积,以降低污泥处理及最终处置的费用;②稳定化:通过处理使污泥性质稳定,最终处置后不再产生污泥的进一步降解,从而避免产生二次污染;③无害化:去除污泥中对人体或自然界有危害的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和重金属等;④资源化:一是利用污泥中富含的N、P、K等回收有机肥料,改善土壤条件,促进作物的生长,二是利用污泥中大量有机物储藏的热量进行焚烧,回收热能。依据在污泥处理和处置的思路上从污泥无害化着手,把它作为满足环境基本要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同时不放弃资源化的努力。

从世界范围看,城市污泥的处置方法主要有焚烧、填埋、投海和堆肥等多种形式。

2.1污泥焚烧污泥焚烧的优点是可以迅速和最大限度地实现减量化。缺点是高成本和可能产生的污染(废气、噪声、震动、热和辐射)。焚烧所需的费用很高,如无空气净化设备,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将造成环境污染,存在烟气污染问题,同时焚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即使在焚烧过程中回收热能,仍然无法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从国外的情况看,焚烧投资约合人民币7600—12000元/at(干污泥),运转与维护费600—1250元/at,是其它工艺的2—4倍。我国目前的经济能力及能源储备状况决定了这一处置方式难以推广。

2.2污泥填埋污泥的卫生填埋始于60年代,是在传统填埋的基础上从保护环境角度出发,经过科学选址和必要的场地防护处理,具有严格管理制度的科学的工程操作方法。到目前为止,已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污泥处置技术,其优点是投资较少、容量大、见效快,1992年欧盟大约40%的污泥采用了填埋处置。由于污泥填埋对污泥的土力学性质要求较高,需要大面积的场地和大量的运输费用,地基需作防渗处理以免污染地下水等,近年来污泥填埋处置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2.3污泥投海污泥投海操作简单、对于沿海城市来说其处理费用较低,但是,随着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污泥投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可能存在的影响,此种处置方式已无发展空间。

2.4污泥堆肥利用污泥的堆肥利用已有多年历史,主要包括污泥农用,污泥用于森林与园艺、废弃矿场等场地的改良等。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N、P、K等营养元素以及植物生长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Ca、Mg、Zn、Cu、Fe等,施用于农田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污泥的土地利用是一种安全积极的污泥处置方式,在美国约有40%左右的污泥采用土地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置。尽管污泥的土地利用有能耗低、可回收利用污泥中养分等优点,但也存在病原菌扩散和重金属污染的危险,为此各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农用污泥重金属浓度标准和严格的无害化要求,并对单位面积土地污泥的应用量有严格的限制。

3某市污泥处置途径的选择

依据成熟的污水处理思路,污泥处理处置作为污水处理系统的非常重要的环节,给予巨大投入,使污染治理能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考虑到产业结构、土地资源、城市化程度等因素,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各自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

从污浞的成分看,其中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有机物、氦、磷等的含量均高于一般农家肥,还含有钾及其它微量元素,若施用于土地中,对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状有一定的改良作用。该市工业基础较差,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主要为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产生量较小,随着环境污染管理制度和法规的完善与实施,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不断提高,对工业污水的治理力度和治理技术水平也显著提高,同时其他各种管理和技术水平也不断进步,使得近年来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泥中重金属水平显著下降,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对污泥堆肥的影响会逐年降低。

污泥处理可采用污泥干化和高温堆肥相结合的方法,污泥加热干化使污泥含水率由80%降至60%,此阶段能耗在污泥干化全过程中能耗最低,再与部分菌种进行混合,使污泥含水率调整到66%,含水率55%的污泥正好适合污泥高温好氧堆肥发酵的条件,经10~15天的堆肥发酵后物料的含水率降至26%左右,堆肥发酵后的物料一部分作为菌种回填循环利用,另一部分可作为营养土,由于污泥中富含N、P、K等营养物质,在好氧菌作用下稳定熟化,易于植物吸收,直接用于园林绿化、植被恢复、回填土等。

经过堆肥处理后,污泥的物理性状改善,含水量降低(小于40%),疏松、分散、细粒状,便于贮藏、运输和使用;同时,污泥经过堆肥处理后,植物可利用形态养分增加,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减小,如果根据污泥堆肥的养分含量、土壤养分状况及植物对养分的需求,给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化肥,并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制成复合有机肥料,作为商品出售,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该市地处平原,周边耕地资源较为丰富,历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高产、高质、高效”农业蓬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肥料需求量将逐渐增加。

因此,无论从经济因素还是从肥效利用因素出发,污泥堆肥农用都是一种符合该市实际情况的处置方法,这种处置方法一方面可以为污水厂污泥找到一条根本出路,另一方面还可缓解农村资源的短缺。

4小结

篇5:城市色彩规划方法研究

【摘要】城市色彩蕴含城市意向,展现城市风貌与文明发展程度。结合鹤壁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因素与建筑色彩现状,通过实践调查和科学研究对鹤壁市城市色彩规律进行探讨,提出鹤壁市新区淇水湾城市色彩规划主题,确定城市色彩规划结构,划分城市色彩规划控制区,对控制区内不同功能类型建筑的色彩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进而提出具体控制引导建议,以期创造和谐有序,并具文化内涵和鲜明风格特征的鹤壁市淇水湾城市色彩格局。论文关键词:城市色彩,色彩规划,鹤壁市,淇水湾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河南省鹤壁市作为豫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资源城市转型示范性城市为导向,建设豫北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中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性城市、开放型、创新型、生态型宜居城市[1]。当前鹤壁市正面临城市空间扩容的发展机遇,但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城市色彩风貌特色日益消退,城市色彩秩序较为杂乱,因此急需通过城市色彩规划进行控制管理。本研究通过挖掘整理鹤壁市色彩文脉,调研分析色彩现状,总结归纳城市色彩规划重点考虑因素,对鹤壁市新区淇水湾城市色彩进行科学规划,以期形成和谐有序,并具文化内涵和鲜明风格特征的淇水湾城市色彩格局,从而整体提升鹤壁市城市色彩风貌的内涵与品质。鹤壁市淇水湾城市色彩影响因素分析 1.1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色彩特质

1.1.1 自然地理的色彩特质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多雾。由于气候温度高低不同将导致人们在视觉上寻求与心理感受相平衡的色彩因素。对鹤壁市而言,适当采用暖色系有助于缓解冬季给人们所带来的寒冷感受。受不同季节空气湿度影响,鹤壁市的大气光线透过率较低,导致作为城市背景的天空色彩较为灰暗,相应增加城市建筑色彩的彩度,控制建筑无彩色系的用色面积,有助于塑造出具有明确色彩意向的城市色彩环境。鹤壁市主要为中山、低山和丘陵地域,具有峰峦叠嶂,植被茂密,树种丰富的地貌特征。植物冬季落叶、夏季葱绿,色彩变化丰富多样,灵活运用植物色彩的变化有助于补充淇水湾城市色彩的多元格局。此外,鹤壁市境内拥有三条主要河流,北部为羑河,中部有汤河,南部有淇河。淇河与天赉渠形成了贯穿淇水湾大环状的通廊,奠定了区域规划格局,因此淇水湾滨水区域应营造出清新和谐的色彩意象。

1.1.2 人文地理的色彩特质 鹤壁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仅孕育了古老辉煌的朝歌文化,并拥有数量众多的名胜古迹,例如鹤壁古瓷窑遗址、五岩寺石窟和玄天洞石塔等。从散布于鹤壁地区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制作精美的民间手工艺品以及年代久远的历史文物遗迹中,可以发现当地民众因受不同的思想意识、社会风尚、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等因素影响,加之在自然地理条件和技术工艺等情况所局限而逐渐形成的地方色

彩传统特质。例如鹤壁窑在唐代便开始大量烧制白瓷,还烧制出黑釉、黄釉、白釉、釉下褐彩等瓷器;宋金时期,开始出现白地黑花,白釉刻花、划花、剔花、白地褐彩、加彩及黑釉、青釉、钧釉等陶瓷[2]。此外,浚县泥塑的色彩以黑、赭石、白等为底色,以蓝、绿、白、黄和红为花纹图案,不经调和而采用原色直接进行描绘,形成极具民俗韵味的色彩风格。雨雪霏霏这些人文地理色彩展现了鹤壁地区民众对色彩运用的历史积淀与偏好习惯。对这些色彩特质进行挖掘整理,在城市色彩规划中加以合理运用,以增强城市色彩规划的文化内涵。

1.2 鹤壁市淇水湾城市色彩重点考虑因素 城市色彩是城市风貌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色彩规划并非单纯从美学角度来获取和谐美观的城市色彩意象,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分析和规划管理,使色彩规划在保护和发扬城市及地区文化、建设和谐城市景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色彩提供科学依据,因此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2.1 注重传承历史色彩文脉 鹤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例如殷商的朝歌和春秋战国的卫国、赵国均定都此地。因此在制定城市色彩规划时,需要在挖掘历史文化厚重感的前提下,结合自然风貌特色,合理运用符合大众需求的审美标准,并以古代先民提供的灵感来获取今后淇水湾城市色彩文化的发展动力,充分发展和体现淇水湾的城市色彩个性。其中包括以淇河和大伾山为代表的地域印象色彩,以当地民居为代表的传统建筑色彩,以民俗文化为代表的人文色彩,以殷商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景观色

彩。例如《考工记》中记载商尚白,商朝建筑的主要类型为庙宇和宫殿,深灰色屋顶,外墙常以白色涂墁,柱饰以朱色,这些传统建筑色彩的灵活应用能够更好地延续淇水湾的历史色彩文脉。

1.2.2 注重体现色彩场所精神 淇水湾以构建新兴经济走廊、中央商务和市民活动组织枢纽、生态网格为发展目标,提供商业金融、文化体育、居住配套等复合功能。因此淇水湾的城市色彩景观要体现出开放型、创新型和生态型宜居城市特有的色彩场所精神,不仅要采用富有节奏的色彩变化来增加生活情趣,增添城市的生机和活力,还要根据建筑的材料、规模、形态以及功能等,进行统一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在不断变换的城市空间里,应用色彩表情透露生活的语言,传达生动的人文气息和场所精神。

1.2.3 注重创造统一连续景观 淇水湾是鹤壁市发展建设的新兴地区,淇水湾的城市色彩景观不仅要强调地区特色,还应与周边地区的整体色彩相协调。鹤壁市新区南部以绿色为环境色彩基调,以白色为建筑主色调,多层居住建筑的坡屋顶以红色、蓝色为主。因此淇水湾地区的城市色彩规划应将鹤壁新区南部的整体城市色彩氛围考虑在内,要注意不同色彩间的关联性。对连续的不同功能形态建筑,应通过色调明暗、浓淡和色相变换来加以补充和修正,使其更具统一感和连续性,以免造成整体与局部的冲突和割裂,影响鹤壁市城市色彩和谐统一的景观氛围。鹤壁市淇水湾城市色彩规划定位与规划原则 2.1 鹤壁市淇水湾城市色彩规划定位

从活力营造和生态格局角度来看,淇水湾是鹤壁市中央商务、市民活动的组织中枢和鹤壁市生态格局中的蓝绿网络主脉,因此营造生态宜居化的城市色彩意向符合发展需求。从功能布局和职能定位角度来看,淇水湾是鹤壁市轴向发展的新兴经济走廊和发挥革新创新能力的新型产业基地,因此营造现代创新化的城市色彩意向符合发展需求。从城市风貌和文化传承角度来看,淇水湾是展现鹤壁市同国际接轨的城市崭新名片和展现鹤壁市厚重历史文化的多元化舞台,因此营造国际多元化潮流的城市色彩意向符合发展需求。

篇6:社会学研究方法(简答题)

——简答题

第一章社会研究基础

1、▲P13:【2012.英语复试笔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定义;

(2)从认识论角度看;

(3)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

(4)从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上;

(5)在研究方式上。

2、▲▲P15:研究的过程:

(1)选择问题阶段;

(2)研究的实施阶段;

(3)资料分析阶段;

(4)得出结果阶段。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3、看:P23:理论的层次:

(1)宏观理论;

(2)中观理论;

(3)微观理论。

4、(了解)P24: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2)解释越精细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5、P25:理论的构成要素:

(1)概念;(2)变量;(3)命题与假设。

6、P35: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社会工作实践更重要,而理论不重要?):

(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7、P52:选题的标准:

(1)重要性;(2)创造性;(3)可行性;(4)合适性;

8、P88:测量的四个要素

(1)测量客体,即测量的对象。它是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务或现象,是我们要用数字或符号来进行表达、解释和说明的对象。在社会研究中,最常见的测量客体是各种各样的个人,以及由若干个个人所组成的各种脸红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区等等。

(2)测量内容,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实际上,在任何一种测量中,我们所测量的对象虽然是某一客体,但所测量的内容却并不是客体本身,而是这一客体的特征或属性。

(3)测量法则,即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也可以说,它是某种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区分不同特征或属性的标准。测量法则所对应的是“怎么测”的问题。

(4)数字和符号,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

9、P90:测量层次

定类测量,也称为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它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定类测量的数字特征主要是鞥语与不等于(或者属于与不属于)。

定序测量,也称为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不同等级的序列。

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实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定比测量,也称为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所以,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

10、P118抽样的作用

1.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分尸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或手段。

2.在社会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的代表的问题。

3.以现代统计学和概率论为基础的现代抽样理论,以及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各种抽样方法,正好适应了社会研究的发展和应用的需要,成为社会研究知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可以说,抽样方法是架在研究者十分有限的人力、财力、时间与庞杂、广阔、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之间的一座桥梁。有了它的帮助,研究者可以方便地从很小的部分达到很大的整体。

11、P162问卷的结构

一.封面信,即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它的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结果保密的措施等等。封面信的语言要简明、中肯,篇幅宜短不宜长,短短两三百字最好。

1、要说明调查者的身份,最好还能附上单位的地址、电话号码和联系人的姓名等。

2、要说明调查者的大致内容,即“调查什么”。但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对调查内容的介绍不能欺骗被调查者;另一方面,我们对调查内容的说明,既不能含含糊糊,甚至完全不谈,也不能过于详细的去谈。通常的做法是用一两句话概括地、笼统地指出其内容的大致范围就行了。

3、要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即“为什么调查”。对于调查的目的,应尽可能说明其对于整个社会,尤其是对于包括被调查者在内的人民群众的实际意义。

4、要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比如,“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挑选了一部分居民作为全市居民的代表,您是其中的以为。本调查以不记名方式进行,并且,根据国家的统计法,我们将对统计资料保密。所有个人资料均以统计方式出现。”另外,还应该明确地说明“本次调查不用填写姓名和单位,答案无对错之分,请您不必有任何顾虑。”在信的结尾处,一定要真诚地感谢被调查者的合作与帮助等,下面是一份实际调查问卷的封面信。

二.指导语

指导语即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有些问卷的填写方法比较简单,指导语很少,常常只在封面信中用一两句话说明即可。有些比较复杂的问卷的指导语则集中在封面之后,并标有“天大说明”的标题,其作用是对填表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作一个总的说明。

三.问题及答案

从形式上看,问题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大类。所谓开放式问题,就是那种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而封闭式问题则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答案。

四.编码及其他资料

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题中,为了将被调查者的回答转变成数字,输入计算机

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需要对回答结果进行编码,即赋予每一个问题及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编码既可以在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设计好,也可以等调查完成后再进行。前者称为预编码,后者称为后编码。

除了编码以外,有的问卷还需要在封面印上问卷编号、调查员编号、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有关内容。

12、P166问卷设计的原则

要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问卷设计要紧紧围绕所研究的问题和索要测量的变量来进行。既不漏掉一些必需的资料,也不包含一些无关的资料。要使我们的调查取得好的效果,设计问卷时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编制什么问题上,还要注意问卷调查中人的因素。要多为回答者着想、多从回答者的角度考虑,尽量为他们填答问卷提供方便,减少困难和麻烦。

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

1、主观上的障碍。当问卷内容太多,问卷表太厚,或者问卷中需要花时间思考、会议、计算的问题太多时,回答者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当问卷中的问题涉及个人隐私等敏感的内容时,回答者就容易产生种种顾虑;当问卷的封面信对调查的目的、内容、意义解释不够时,回答者就可能对问卷调查不重视,缺乏积极合作的责任感,而当问卷内容脱离被调查者的生活实际,或者所用的语言与被调查者的文化背景不协调,或者问卷形式设计得呆板、杂乱时,被调查者就可能对问卷调查毫无兴趣,置之不理,甚至讲问答表弃如废纸。

2、客观上的障碍:阅读能力、语言不通俗易懂、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

3、明确与问答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

(1)调查的目的(2)调查的内容

(3)样本的性质

13、P187当面访问法

当面访问法的主要优点:

1、调查的回答率较高

2、调查资料的质量较好

3、调查对象的使用范围广

当面访问法的主要弱点:

1、访问员与被访问者之间的互动有时会影响到调查的结果

2、当面访问调查的匿名性比较差

3、当面访问调查的费用高,时间长,代价大

4、当面访问法对调查员的要求更高

14、P198调查研究的主要优点

1、调查研究的方式可以兼顾到描述和解释两种目的2、其次,调查研究具有比较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这使得其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即描述和概括实物的精确度较高

3、调查研究可以迅速地、高效地提供有关某一总体的丰富的资料和详细的信息,在了解和掌握不断变动的社会现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4、所具有的定量特征和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的特征,使得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15、P198调查研究的主要弱点

比如,在探讨和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方面,它不及实验研究的方式那么有力、而在对实物理解和解释的深入性方面,以及在研究所具有的效度方面,它远不及实地研究的方式。限制了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很难深入被调查者的思想深处,很难感受到回答者思想和行为的整体生活背景

16、P198调查研究方式所面临的挑战

一是抽样随机性的挑战

二是自我报告方式的挑战

三是自我报告方式中“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的问题

17、P252文献研究的特点

文献研究的优点:

1、无反应性

2、费用低,省钱省时

3、可以研究那些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

4、适于作纵贯分析

5、保险系数相对比较大

文献研究的缺点:

1、许多文献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

2、有的资料是不易获得的3、许多文献资料由于缺乏标准化的形式,因而难以编码和分析

4、效度和信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18、P274参与观察法的特点

参与观察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技术相比,参与观察导致研究者把他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强加于他试图理解的那个社会世界的可能性最小,它常常是在“没有先入之见”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探讨的。因此,它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了最好的方法,而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无论是结构式访谈还是自填式问卷),都要求研究者实现决定好一组要求被参访者把他自己关于所研究现象或行为的特定猜想、判断、看法和观点,强加给社会世界;在这种特定的注意力和特定的分析框架指导下得出的很可能是所研究的现象的变形的和曲解的图像。当观察者深入实地、完全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生活中,边同他们一起生活,边进行自己的观察时,他往往能够直接地、真切地感受被观察者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动机,特别有利于研究者“设身处地”地“理解”被观察者。

参与观察法的缺点:参与观察方法的缺点就想其批评者所概括地:其所得到的资料往往缺乏信度(即缺乏可靠性);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的研究结果也是无法重复的。同时,参与观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的敏感性、领悟能力和解释技巧。在参与观察的整个过程中,主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很大,而很难有比较客观地评价标准。特别是,研究者在参与观察中参与得越深,其主观情感、看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模式等方面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他在看待、分析和解释人们的行为时丧失客观性、中立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程度也就越深。

19、P277进行无结构访谈的特点

1、访谈前,要对访谈的主要目标和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明确地认识。

2、访谈前最好能对被访者的各方面情况和特征

3、访谈的时间和地点的确定应该以被访者方便为主要原则

4、访谈时,开场白一定要说好

5、开始访谈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全部资料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员在这方面的表现

6、掌握正确的记录方法

20、集体访谈

集体访谈也称为座谈会,它是将若干个访谈对象集中起来,同时进行访谈的方法。集体访谈的最大特点是,访谈中不仅存在着访谈员与被访者之间的社会互动,同时还存在着不同个被访者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要成功地组织好集体访谈,要开好座谈会,访谈员就不仅要掌握好与被访者之间的互动,而且要组织和引导好被访者之间的互动。这就要求访谈员有更熟练的访谈技巧及组织会议的能力,正确地面对多个被访者。

上一篇:中国书画教育协会简介下一篇:2024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单选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