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经部门

2024-08-12

加强农经部门(共8篇)

篇1:加强农经部门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

农经发〔200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林、农牧)厅(委、局、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义、目标和原则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组织为农户服务的功能;有利于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要求,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加强服务,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要充分体现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必须坚持民主的原则,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资金、资产、资源占有、使用、收益和分配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必须坚持公开的原则,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应当向全体成员公开,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应当实行招标投标或公开竞价。必须坚持成员受益的原则,遵循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规律和特点,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节本增效,确保资金、资产、资源的安全和保值增值,让农民群众随着集体经济壮大,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

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其成员行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职责,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理事,按制度办事。

(一)规范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

1.财务收入管理制度。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一事一议”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应当及时入账核算,做到应收尽收。严禁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要加强票据管理,杜绝“白条”抵库。要定期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定期盘点库存现金,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账实相符。

2.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日常开支按规定程序审批,重大事项开支应当履行民主程序。财务开支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审核同意后,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盖章),报经主管财务的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财务流程完成后,要按照财务公开程序进行公开,接受全体成员监督。

3.财务预决算制度。年初应当编制全年资金预算方案,按民主程序形成决议并张榜公布;预算调整时,要严格履行相关程序。年终应当及时进行决算,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结果向全体成员公布。

4.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财务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账、款分管,支票、财务印鉴分别保管。实行会计委托代理的地方,要按照会计核算主体分设账户(簿)。应当尊重各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所有权和财产管理自主权,不得改变集体资金的性质。

5.财务公开制度。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账目,定期逐笔逐项向全体成员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年初公布财务收支计划,每月或每季度公布各项收入、支出情况,年末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等情况。

(二)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1.资产清查制度。定期进行资产清查,重点清查核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账实、账款相符。

2.资产台账制度。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固定资产,要按资产的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资产台账的内容主要包括:资产的名称、类别、数量、单位、购建时间、预计使用年限、原始价值、折旧额、净值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还应当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人员)名称,承包费或租赁金以及承包、租赁期限等。已出让或报废的,应当及时核销。

3.资产评估制度。集体经济组织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以参股、联营、合作方式经营集体资产,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合并或者分设等,应当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由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或具有资质的单位实施。评估结果要按权属关系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确认。

4.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应当制定相关方案,明确资产的名称、数量、用途,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及其价格,是否招标投标等事项;同时履行民主程序。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经营时,应当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并向全体成员公开。经济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当及时归档并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备案。

5.资产经营制度。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经营的,要加强合同履行的监督检查,公开合同履行情况;收取的承包费和租赁金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资产,要明确经营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和经营目标,确定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并向全体成员公开。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股份制或者股份合作制经营的,其股份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要定期对集体资产的使用、维护和收益进行检查,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三)建立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

1.资源登记簿制度。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地、滩涂等集体资源,应当建立集体资源登记簿,逐项记录。资源登记簿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面积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源,还应当登记资源承包、租赁单位(个人)的名称、地址,承包、租赁资源的用途,承包费或租赁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事项等要重点记录。

2.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集体所有且没有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以及果园、养殖水面等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采取公开协商或者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以公开协商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源的,承包费、租赁金由双方议定。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源的,承包费、租赁金应当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招标应当确定方案,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明确项目的名称、数量、用途、期限、标底等内容;招标方案必须履行民主程序。在招标中,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中标权。招标投标方案、招标公告、招标合同和相关资料应当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备案。

3.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协议,统一编号,实行合同管理。合同应当使用统一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上交的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并定期公开。经济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及时归档并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备案。

4.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集体资产和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增加集体积累、集体福利和公益事业等方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得用于发放干部报酬、支付招待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要纳入账内核算,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项审计监督。

三、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式创新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增强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活力和为农户服务的能力。

(一)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加强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重要方面。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预算和决算,收益分配方案,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经营方式的确定及变更,购置或者处分重要固定资产,重大投资项目或举债,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其他有关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重大事项,都要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履行民主程序。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定期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资金、资产、资源运营情况,听取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全体成员的监督。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或者民主理财小组应当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事项进行监督,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维护和收益分配不当的提出整改意见。

(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要稳妥推进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有条件但还未开展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地方,要加强调查研究,有计划地开展试点工作;已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健全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经营管理制度,确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三)发展农民新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资金、资产和资源,以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形式,与承包大户、技术能人、企业、技术服务机构等进行联合和合作,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

(四)完善会计委托代理制。要在坚持民主自愿和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会计委托代理制。加强会计委托代理机构的建设,科学设置代理机构岗位,健全内部管理监督制度,规范代理服务工作流程,防止截留挪用集体资金。会计委托代理机构应当定期向集体经济组织报告账务代理工作情况,切实发挥服务、监督的职责。积极探索创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服务方式。

四、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服务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服务,是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指导工作。

(一)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指导。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的政策措施。要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法规建设,已经出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法规的省(区、市),要加大贯彻落实的力度,并根据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相关规定;尚未出台的省(区、市),要抓紧制定有关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法规和制度。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帮助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

(二)强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监督。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强化审计监督。对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和决算、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分配进行定期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集体资产和资源的运营进行专项审计。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审计查出侵占集体资金和资产问题的,应当责成责任人将侵占的集体资金和资产如数退还集体经济组织;构成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提高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服务水平。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经济合同管理和服务,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规范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调解处理合同纠纷。要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的乡(镇)会计委托代理机构,做好涉及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会议决定、承包租赁方案、经济合同、招标文书、财务会计等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实行电算化管理的地方应当进行电子归档。要定期对委托代理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强队伍建设,县以上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培训经费,加大对农村集体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人员、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队伍。

篇2:加强农经部门

(农经发[200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厅(局、委员会、办公室):

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管理是关系到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长远生计的大事,事关农村发展稳定大局。近年来,各级农业及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精神,加强对征地补偿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征地补偿工作中仍存在着补偿低、费用不到位、安置不落实、补偿费账务处理不规范、使用不公开甚至存在贪污、挪用、挥霍等问题,严重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管理工作高度重视,2004年多次部署了征地补偿费专项检查,明确要求农业部门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分配和使用的监管。加强征地补偿费规范管理,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有效防止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保障失地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是确保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分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关键措施,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行动,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抓紧落实。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健全征地补偿费专户管理制度

征地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是对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失地的补偿。管好用好这项资金,就是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经济权益,也是保证农民收益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以下简称《国务院决定》)要求,“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使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在征地过程中,要维护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益”。各级农业部门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高度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国务院决定》的原则,切实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按照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核算,严格按照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规范管理,实行专户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账册,单独对征地补偿费收支使用的原始凭证装订成册。已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的地方,要在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设立专户,统一结算,使用和管理情况要定期向农民公开,接受村民主理财小组和农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

二、规范征地补偿费会计核算内容和程序

(一)明确分配范围和性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精神,积极参与制定土地补偿费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办法,确保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民上。2005年以后新增土地补偿费的分配比例省级人民政府已有明确规定的,按照规定执行;没有明确分配比例的,要按照国务院规定抓紧明确。土地补偿费应主要用于被征土地的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留归被征地农民部分的土地补偿费归农民个人所有,要充分尊重被征地农民的意愿,不得强迫农民参加商业保险;留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费属农民集体资产,应当用于发展生产、增加积累、集体福利、公益事业等方面,不得用于发放干部报酬、支付招待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2004年以前的土地补偿费,没有分配的,仍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使用,原则上不得用于个人分配。

(二)分配使用报批程序及账务处理。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预算方案要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批准,事后要将土地补偿费的实际开支、管理情况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报告。留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费要严格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全部统一纳入公积公益金科目进行核算,并设立土地补偿费专门账户,统一进行管理。当土地补偿费使用的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经审核同意后,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盖章),报经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入专户账目。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确定为不合理开支的事项,开支不得入账,有关支出由责任人承担。财务流程完成后,要按照财务公开程序进行公开。

三、建立健全土地补偿费使用的民主监督机制

(一)全面落实将土地补偿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纳入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内容的规定。土地补偿费的使用和分配要按有关规定经过民主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经批准使用的土地补偿费日常开支监督由民主理财小组负责,村民主理财小组有权检查审核土地补偿费财务账目,有权对不合理开支进行否决,有权代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账目不清的开支提出质疑,有权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及财会人员对土地补偿费专户管理的财务问题做出解释。收支和分配情况要定期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对土地补偿费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凡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要求了解的土地补偿费财务运行情况,都要及时逐项逐笔进行公布,对群众提出的问题,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有义务及时给予解答和解决,并将结果向群众公布。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指导和帮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好用好土地补偿费。

(二)建立土地补偿费专项审计制度。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农村审计机构要定期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补偿费的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县、乡两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农村审计机构,要切实建立并落实好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补偿费的审计监督,审计结束后,要及时将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布。对于审计中查出的问题,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要求,“在审计中查出侵占集体资产和资金、多吃多占、铺张浪费的,要责令其如数退赔;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及村干部违法违纪的,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对查出挪用或私吞征地补偿费的,要责成责任人将挪用或私吞的征地补偿费用如数退还给集体;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及村干部违法乱纪的,要提出处理意见,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农村审计机构在搞好专项审计的同时,还要坚持和完善定期审计工作。各地要结合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发和建立征用农村集体土地补偿费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计算机网络监控体系,及时跟踪监控土地补偿费的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

四、加强领导,切实履行好征地补偿费管理指导工作的职责

各级农业部门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征地补偿费监督管理的必要性、艰巨性,把此项工作列入农村财务工作重点。要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完善财务制度,严格监管征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要及时研究和解决征地补偿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征地补偿费用的管理,确保征地补偿资金的安全完整。

各级农业部门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的指导工作,帮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征地补偿费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积极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定征地补偿费分配办法。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专项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对于不公开或假公开的集体经济组织,要组织专人帮助其清理账目,并监督其进行收支公开。2005年省级农业部门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对本辖区建立征地补偿费专户管理制度情况进行检查,我部将组织抽查。

征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管理直接关系到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各级农业部门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履行好应尽的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使用和监督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篇3:加强农经部门

机构设置:海东市辖两区四县, 目前市级无专门农经机构, 其工作一直由农业科挂牌代管。辖县 (区) 均设置了农经机构, 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市共有94个乡镇, 设置农经机构94个, 均属于综合站机构。人员编制:市级无专门的农经编制, 人员与农业科混岗使用。县级批准编制数81人, 实有人数72人。乡级实有人员105人, 在编人数105人。专业层次:市级无专门的农经人员, 就两区四县实际情况分析, 从学历来看, 县级共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32人, 占实有人数的44%, 其中, 25人为农经专业, 占实有人数的35%;中专及以上学历的34人, 占实有人数的47%, 其中, 22人为农经专业, 占实有人数的31%;高中及以下人数6人。乡级共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46人, 占实有人数的44%, 其中, 农经专业35人, 占实有人数的33%;大、中专学历的68人, 占实有人数的65%, 其中, 农经专业17人, 占实有人数的16%, 高中及以下6人。从职称来看, 县级共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4人, 其中, 高级3人, 占实有人数的4%, 但农经专业仅1人, 占实有人数的1%;中级33人, 占实有人数的45%, 其中, 农经专业28人, 占实有人数的38%, 初级及以下29人。乡级共有中级职称人数42人, 占实有人数的40%, 其中, 农经专业18人, 占实有人数的17%;初级及以下68人, 占实有人数的65%;年龄结构:从县级来看, 30岁以下的4人, 占实有人数的5%, 31~50岁的56人, 占实有人数的78%, 51岁以上的20人, 占实有人数的17%。从乡级来看, 30岁以下的15人, 占实有人数的12%, 31-50岁的97人, 占实有人数的80%, 51岁以上的10人, 占实有人数的8%。

2 主要问题

2.1 机构不全, 管理不顺

市级缺乏专门的农经管理机构, 有龙身无龙头;乡级机构改革后, 原农村经营管理站机构被撤消, 其职能划入乡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负责, 但专门的农经岗位设置偏少, 只设1个农经岗位的乡镇居多, 导致机构不全, 管理难度大。

2.2 人员不足, 队伍不稳

由于多年未招考农经专业人员, 现有人员年龄偏大, 加之人员调整频繁, 导致人员不足、队伍不稳的问题日益突出, 难以适应新时期农经工作的新要求。尤其是在土地流转指导和三资清理工作中, 中途更换人员较多, 工作交接不到位, 导致工作滞后。

2.3 兼业较多, 主业偏离

以乡级农经人员较为突出, 绝大部分农经人员兼职乡镇合作医疗、养老保险、驻村、民政、会计等工作, 对农经工作难以专注, 影响了工作的实效。

2.4 政策不熟, 业务不精

由于缺乏专门的农经专业人员, 现有部分人员属其他专业人员兼职, 对农经实际了解不深不透, 农村政策和法律掌握不熟, 业务不精炼, 工作能力参差不齐, 影响了工作的质量。

2.5 经费不足, 缺乏保障

新时期下, 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等工作日益繁重, 但县级农经站缺乏经费来源, 无法开展正常的业务培训, 致使自身整体素质偏低, 特别是土地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由于经费不足, 现场调查取证难度大, 导致纠纷案件反复上访。

3 加强农经队伍建设建议

农村经营管理涉及“三农”工作方方面面, 深化农村改革和城乡统筹发展对农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适应农村社会全方位发展的需要, 必须打造一支有素质、有能力的农经队伍。

3.1 健全机构, 理顺体制

从新形势下农经管理工作的地位和职责机构建设的重要性出发, 固定农经人员编制, 根据乡镇管辖范围的大小设立3-5个农经岗位。对乡镇农经人员实行双层管理, 即编制列入县级农业部门管理, 人员在基层服从乡镇安排工作。县农经站对其进行人事管理, 如业务培训、工作考核和工作调动等, 乡镇进行考勤管理, 并由县纪委、财政监督农经工作运行情况。

3.2 增加编制, 提高待遇

随着农经工作量的逐渐增加, 建议出台政策、明确编制, 通过考试录用等手段, 公开选考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大学生, 充实到农经队伍中来。同时, 提升农经工作成员的待遇, 尤其是完善对农经职称评定方式。

摘要:近年来, 海东市农经工作成效显著, 农经队伍逐渐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在新形势下, 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 全市农经队伍建设与农经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强化农经队伍建设, 提升农经服务水平成为当前农经工作重要的课题。

篇4:加强农经部门

关键词:农经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8.027

农经统计工作是农村经济统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管理的基础。农经统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及时、准确搜集整理的数据来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而分析经济的特点为农经部门下一步工作思路提供基础。农经统计工作的好与坏对农经管理和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1农经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不够

农经统计数据作为一种信息数据,通常是靠人力操作完成的,从客观角度上讲,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数据改动的机会。农经统计数据不同于会计数据,其独特性是可以作为政绩的条件。虽然《统计法》中对统计数据进行了规范,但实际上由于缺少管理,导致实施过程中数据的严格性无法得到保障,结果统计数据出现很大误差,或是在利益驱动下在统计数据上做手脚,通常是上级的计划目标越高,统计数据的误差越大。目标是由上级制定,编报工作是由下级完成,违反统计规范。

1.2缺乏完善的经济统计制度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的准入门槛越来越宽松,农村经济呈现多元化形式,运行的方式也变成多渠道多层次。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就必须制定完善的经济统计制度,规定统计数据与指标体系相符合。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主要以农民家庭经营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透明,逐渐出现了股份制、合伙经营等经营形式。农民的生产领域和空间得到了大的发展,除了从事农业生产,也可以异地承包等。传统的农经统计只有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关系,而现在的农经统计则突破了传统,出现农民与国家、农民与政府、个人与外部单位等的关系链接。从这些复杂的关系中可以发现农经统计工作面临更大挑战,只有改进统计方法和指标,完善统计制度,才能使农经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1.3数据统计的有效性差

开展农经统计工作时,由于工作范围广,指标复杂,涉及的对象是多方面的,数据来源广泛,所以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较差。同时在数据统计中资料不完整或有价值的资料较少,导致数据的提供不够准确和有效。主要是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农民的收入来源是多方面的,流动性又大,统计起来准确性是相当有难度的。

1.4农经统计队伍素质不高

农经统计队伍的素质普遍不高,因为农机统计机构未划分具体的上级部门,本身又存在严重人员不足的情况,在得不到有效地保障情况下,也不能全心投入学习更多专业统计知识。

2农经统计工作提升的对策

2.1加强对农经统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

乡镇和农村干部应加强对农经统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认识到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农经统计数据的作用,改变之前的不重视态度。在工作中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严格审核上报的统计数据,做好把关工作,以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2.2完善农经统计制度

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也走上了轨道,只有完善农村经济统计制度才能使农村经济统计工作适应新型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在我国人口占大多数,农经统计工作面对的是农民和农村合作单位,统计资料的取得都有较大难度,更不用说准确度了。因此要完善农村经济统计制度,制定出相关数据统计标准,利用时间对数据进行抽查,在数据的取得方面要重点调查,科学统计。同时也要让农民知道农经统计工作的内容,提高农民参与度,在农经统计工作人员与农民配合的基础上为农经统计提供最为精确的资料。

2.3加强农经队伍建设

农经统计工作人员是农经统计工作中第一实行者,其素质直接影响农经统计工作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因此加强农经统计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是提升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建立考核制度,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以落实农经工人员的责任;同时要通过激励手段激发农经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农经统计工作的顺利展开。

2.4加强农经统计工作的监督

对于农经统计工作,法律上还存在着空白,因此政府要加强农经统计方面的法律建设,建立起有效地监督机制,通过监督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对于工作中严重违法行为,要严格依照国家法律进行惩处。

3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给农村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农村经济呈现多元化形式,同时也给农村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基层政府要认清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重视经济统计工作,加强经济统计工作,做好各方面制度的制定和管理,以保障我国农经统计工作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秦勤.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西农经,2015(04):38-38.

[2]谢洪福.针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野,2014(17):18-18.

篇5:加强农经部门

部门的自身建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营造勤奋学习、政治坚定的浓厚氛围,创建学习型部门

《决定》强调,“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组织部门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央关于组织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习经济、法律、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建立和落实组工干部学习考核激励机制。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锻炼自我,磨砺自我,成就自我;要大力倡导“5 1”、“8 1”学习活动,即在每周五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利用一个休息日进行自学;在每天工作八小时的基础上,再挤1小时自学,为消除“知识透支”、“本领恐慌”而充电,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风气。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素质,造就一支符合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推进创建学习型部门的形成。

二、增强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创新意识,创建创新型部门

《决定》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中,明确要求全党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对新的任务和要求,组织部门必须在精神状态上保持创新的锐气,在思想观念上保持创新的活力,在工作方法上保持创新的能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用发展的眼光谋划组织工作的未来,用改革的精神增添组织工作的发展动力,用探索的思维拓展组织工作的路子,推进组织工作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使组织工作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开创新局面。在工作中,要把握上情,吃透下情,选准工作的结合点与突破口,增强创新的针对性。对困扰组织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换一个途径去探索,换一种思路去解决。在符合客观实际的前提下敢于推陈出新,推动创新型部门的形成。

三、形成察实情、求实效的良好风气,创建务实型部门

《决定》不仅通篇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而且对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组织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决定》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形成察实情、求实效的良好风气。要精文减会,改变单纯依靠会议和文件检查指导工作的方法,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真话、摸实情,切实改进调研方法,既要听汇报、看材料,又要蹲点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要把基础性工作打牢,无论是干部工作还是基层组织建设,都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基础抓起,从平时每一项工作做起。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关键,抓住薄弱环节,反复抓,经常抓,以重点工作的突破,推动全局工作的展开。要抓好典型,注意发现、宣传、培养好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工作上水平。要完善抓落实的机制,把全年的重点工作层层分解,明确工作内容、方法步骤、目标要求、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定期调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务实型部门的形成。

四、树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正确导向,创建廉洁型部门

《决定》在论述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时指出,“坚持任人为贤,公道正派,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同时强调,“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实现这一要求,组织部门责任重大。做到公道正派,保持清正廉洁,这是组工干部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职业品格。要切实加强以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为核心内容的组织部门职业道德建设,继续开展好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形成正确的职业导向,使组工干部真正做到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严守法纪、按章办事,拒腐防变、廉洁从政,增强党性、保持情操,始终保持组工干部的浩然正气。

五、构筑系统规范、管人理事的工作机制,创建制度型部门

《决定》指出,要“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组织部门也要按照这一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规范有序、严明高效的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组织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的规范性。建立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内部管理的相关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办事公开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办事时限制等规

章制度和组织部门人事管理、组工干部岗位职责以及组工干部行为规范等内部约束制度,强化政治品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组织纪律,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狠抓规章制度的督促落实,进一步增强各项制度的权威性。严格对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建立制度落实监督体系,实行落实制度定期汇报制度和评价制度,增强组工干部遵章守纪的意识,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要狠抓制度创新,进一步增强自身制度的适应性。制度创新是工作创新的集中体现和直接反映。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今后的组织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课题,迫切需要自身制度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创新干部工作制度,完善组工干部选用和组工干部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建立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增强组工干部的竞争进取意识。要创新组织工作运行制度,完善和创新干部工作、基层党建、党员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制度,对干部调配、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等日常性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公开上墙,公开承诺,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要创新监督运行机制,完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创新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在组织部门形成责权明确,管理规范,协调高效的良性工作运行机制。要创新学习制度,把坚持和创新学习制度贯穿于塑造组工干部公道正派形象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既用学习制度的创新来促进自身建设,又用学习制度来巩固树组工干部形象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

篇6:加强农经部门

一、围绕“三宽”目标,加强能力建设。按照“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要求,积极创新组工干部学习培训和能力建设的载体。

1、重点打造组工课堂、学习论坛、读书月等学习的平台,探索网络教育模式,提升组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2、推行组工干部全员培训、挂职锻炼和岗位交流,保证每名组工干部一年之内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

二、突出“三实”重点,提高服务效能。坚持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务求实在效果。

1、出台并落实组工干部《联系基层制度》、《结对帮扶制度》、《课题调研制度》等规章制度,引导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群众,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升组织部门形象。

2、加大督查工作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汇总各办公重点工作推进表的基础上,形成部内重点工作推进表。

三、按照“三严”要求,树立良好形象。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

1、严格执行中组部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要求,努力使“十严禁”内化为每一名组工干部的自律准则和自觉行为。

2、深入开展学习时代楷模和先进人物活动,教育引导组工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

篇7:加强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思考

金昌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

彭正国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强调,建立健全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把防止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国家税务总局肖捷局长指出,要把内控机制建设作为税收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税制、征管、内部行政管理等改革,积极完善内部岗责体系,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科学严密的管理链条,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腐败风险。国税部门作为国家的重要执法部门,承担着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的职能,如何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构建国税系统大预防格局是当前需要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内控机制相关理论概述

1.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理论来自国外,始于企业,其从20世纪40年代提出,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和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阶段。近年 来,我国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2001年,财政部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全国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促进了我国内控机制建设的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内控理论概念逐渐清晰完备。一般认为,内控机制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充分实现而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内部人员从事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的一套政策、制度、措施和方法。2004年,第十八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会议就公共部门内部控制达成了共识,认为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就是保证政府(机构和组织)有效履行公共职责,拒绝舞弊、浪费、滥用职权、管理不当等行为而产生的控制流程、机制与制度体系。作为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就是国税部门及其人员为实现多元的工作目标,最大限度地降低以至避免职务、廉政风险而建立的控制流程,采用的控制方法、手段,形成的科学、规范、严密的制度体系。

2.内控机制的要素。内控机制包括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五大要素。内控环境是指税收风险理念、税务文化环境、领导班子、干部人事激励机制、税收权力和职责的划分、执法检查等。风险评估指根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评估出税务系统内部所有执法和管理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控制活动指税收风险得以应对和控制的政策和程序。信息和沟通指在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部门之间、层次之间、内部外部之间,能否顺畅传递信息、2 有效的沟通。监控指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加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估,对偏差加以修正。

二、充分认识内控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降低廉政风险的需要。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失控和失范是导致腐败的一个重要源头。税收执法权方面,征、管、查等关键环节和定额核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管理、减免税审批、所得税税前审批、税务稽查等领域均存在风险点;行政管理权方面,干部提拔、干部招录调配、经费收支、经费审批、财务审计、政府采购、基本建设等重大事项也存在风险点。这些风险点的存在,客观上要求通过内控机制建设,加大源头治理的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在行使“两权”过程中发生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有效降低和化解税务廉政风险。

2.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需要。以人为本是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和岗位责任,合理分解权力,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形成国税干部主观上不愿犯、客观上不能犯、实际上无法犯的局面,使国税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尽量少出问题、不出问题,切实保护好、爱护好干部,使国税干部在工作生活上少失误、少挫折、少走弯路,健康成长,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3.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推动国税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带好队、收好税、服好务” 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税收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加强“两权”监督的重要抓手,对于税收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国税部门内部业务流程和业务环节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有利于提高国税部门的行政效率。其次,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有利于税收管理更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与政策、法规层面的冲突,实现平稳发展。第三,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和控制,有利于国税部门识别风险,分析并评估风险,然后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各种风险。

三、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齐抓共管格局。要始终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内控机制建设的组织领导。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逐级成立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并按照“一岗两责”的要求,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积极配合、群众支持参与,并内控机制建设与征管、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同督办,一同检查。二是纪检监察部门和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工作安排,多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监督检查,确保内控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风险宣教,营造防范风险氛围。一是要加强宣传。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大力宣传建立 内控机制的目的和意义,加强廉政风险教育,提高干部风险防范意识,营造内控机制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强化风险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内控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针对不同环节、岗位的权力运行风险,以正面典型和反面案例为“明镜”,增强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为载体,提高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崇廉、尚廉、守廉的氛围;以廉政谈话、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为主要手段开展多层次风险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三是要加强税务文化建设。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受到一定的心理和思想观念支配的,一切外在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都是通过人的心理和思想观念发挥作用的。税务文化建设就是发挥文化的凝聚、约束、激励功能,健全干部人格,提升干部的思想境界和品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道德、法律风险意识,自觉摒弃贪图 “蝇头小利”而留下长远“风险炸弹”的短期行为。

(三)明确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内控机制建设主要包括明确岗位职责、合理分解权力、完善工作流程、全面排查风险、健全完善制度等五个方面的任务和内容。国税部门要结合国税系统机构改革、税收征管工作实际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一是要明确岗位职责。结合机构改革,按照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事项、工作规程、考核标准、过错责任等,把内控的要求和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和岗位,确保各岗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二是要合理分解权力。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本级机关各部门的 权力事项,特别是税收业务管理权,人、财、物管理权,税收执法权等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分权制衡的要求,严格划分不同权力的使用范围,针对不同类别权力的特征和作用,建立职权清楚、责任明确,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制衡机制。三是要完善工作流程。首先要规范流程,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减少工作的随意性,防范廉政风险;其次要坚持制权与增效相结合,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四是要排查风险点。从分析权力运行风险入手,对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信息进行识别和查找,按照权力运行频率高低、人为因素大小、自由裁量幅度、制度机制漏洞、危害损失程度等对风险点进行分级评估,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健全防控措施。五是要健全完善制度。根据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在制度的制定上多考虑针对性、合理性、可行性、实效性,真正达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用制度考核的目的。

篇8:论加强农经管理与推进新农村建设

1 李渡基本情况

李渡街道位于涪陵以西的长江北岸, 地貌也浅丘地貌为主, 幅员面积169平方公里, 海拔143—850米, 年平均温度18摄氏度。辖区29个村, 8个居委, 常住人口104000人, 32300户, 农业劳动力62500人, 耕地104000亩, 人均耕地1亩。有水库16座, 山坪塘1124口, 李渡农业发展基础雄厚, 农业产业发展良好, 涉农优势产业有水产、水果、花椒、杨梅、肉牛、蔬菜等, 此几项产业均在全区名列前茅。2010年, 该地农业总产值36718万元, 农业民人均纯收入6702元。

2 李渡农经管理现状

李渡农经管理部门在当地农业农村发展中承担着几大任务:管好村社财务, 用好集体资产;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搞好各类农业统计;监督农民负担等。具体如下:

(1) 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土地承包权是一种物权, 是农民的最大权益。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强, 农民的土地权利意识增强, 也对农经部门在土地承包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 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在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时, 李渡按“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 对土地进行了调整。1998年至2010年, 李渡几经建制调整, 现32300农户, 鉴定土地承包合同31230份, 合同鉴定率96.68%。2010年9月, 李渡根据涪陵区有关文件精神, 对土地承包进行第二次确权。在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时, 多数地方为减少农业税, 少报耕地面积, 造成帐面耕地比实际耕地小, 由此带来很多弊端。此次重新确权, 并不改变原有承包关系, 只是对原有耕地面积进行调整。李渡农经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 请专业机构, 对各社耕地面积进行重新测量, 各社将现测面积按一定比例分摊各户。原面积和现面积的平均分摊比例为1〯1.6。重新确权之前耕地面积为65000亩, 之后为104000亩。在重新确权过程中, 李渡处理了有关纠纷100多起, 保障了农民的权益。

第二, 调解土地承包纠纷, 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近年来, 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后, 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 农村土地迅速增值。广大农民对土地经营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 打工的回乡要地、“外嫁女”要地、原口头放弃土地的重新要地, 再加上李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对土地的征用也加快, 有土地的人可获得一笔征用费。从而使土地纠纷承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 也是农村矛盾纠纷的一个焦点。针对此种情况, 李渡农经成立专门的土地纠纷调整部门, 建立健全调解机制, 对各种纠纷及时调解、依法调解, 平均每年调解纠纷60多起, 维护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第三, 搞好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

近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村土地出现无人耕种而荒芜的现象, 土地流转日益成为维护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工作重点。李渡农经部门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政策宣传, 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按“自愿、有偿”原则, 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进行指导、审核、签证;对流转后的土地使用情况适时进行监督, 防止借“用土地流转之名, 行土地征用之实”的情况发生。到目前为止, 李渡共流转土地35000多亩, 占耕地面积的33.6%。减少了土地摞荒现象。

(2) 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近年来,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农村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李渡农经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不断强化村社集体资产的管理工作, 创新管理方式、拓展工作内容, 开始实现从单纯抓财务管理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转变;从重点抓资金管理向全面加强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转变。

为规范村社“三资”管理, 李渡从2007年实行村社财务电算化管理, 全街道2003合并村社后只有256个社, 但在财务核算上, 李渡应广大村民的要求, 实行“外合内不合”的核算方式, 即仍按原来的400多个社建立财务核算单位。根据村社的实际情况, 实行按季做账。从财务代理、财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征地补偿费管理等方面建立了十多项相应的规范化制度。

几年来, 李渡农经部门围绕政府新农村建设的重心, 将“三资”管理工作和“三农”工作齐抓共管, 把“三资”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上, 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保障农民对集体经济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和收益权, 让农民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得到更多的实惠。

(3) 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 李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李渡农经以“规范、提升、发展”为原则, 以“产业富民、合作富民”为指导思想, 以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为目标, 指导当地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提供各种可能的服务。并不定期组织合作社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目前, 李渡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54家, 带动农户9000多户, 其中入社农户2000多户。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主要涉及蔬菜、榨菜、花椒、水果、花卉、水产养殖、肉牛养殖、生猪养殖等产业。合作社在经营上主要实行产业合作、规模经营。蔬菜、榨菜、花椒、水果等产业的规模都在500亩以上, 这样, 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当地农民因合作社的带动, 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

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 李渡还开展多种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活动。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引导示范合作社完善运行机制, 增强内部活力和发展后劲;提高产品质量, 加强标准化生产,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目前, 李渡共建立以“志伟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5个示范专业合作社。这几个合作社基本实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 品牌化经营。成员收入比其他合作社成员高20%以上, 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化的组织程度, 建设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3 李渡农经管理未来发展思路

现在, 随着李渡街道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太适应现有的发展, 李渡农经部门除做好原有的工作外, 及时调整思路, 以适应新形式下新型农业农村的发展。

(1) 找准突破口,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

2010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包括三个环节:一是清产核资, 二是明晰法人, 三是加强管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已日渐凸显。量化资产, 明晰产权, 逐步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 既是保障农民利益的切实举措, 也是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发展集体经济内部关系的重要手段。

李渡35个行政村中, 集体经济发达的村仅有3-5个村, 多数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收入只有“渔塘承包收入”等微薄收入, 同时尚有大量“空壳村”存在, 让很多人感觉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无从下手。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农村土地资源日渐增值, 李渡决定以土地为突破口,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权改革。目前, 李渡的户籍制度改革已启动, 农民在自愿的原则上, 交出土地和房屋, 并获得相应补偿, 同时按规定交纳一定的社保金, 户口性质由“农业”变为“非农业”。农民称为“土地换社保”。交出的土地由国家统一管理。现已有上千户农民交出土地和房屋。这种方式为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开了个好头。

(2) 实施强村富民工程, 继续推进一村一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关于“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的要求, 李渡以现有的专业村为基础, 整合各类资源要素, 整村推进优势资源开发, 推行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 发展优势主导产业,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为推进“一村一品”, 李渡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集成利用生产要素, 发展集中连片的专业化生产。现在已形成多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生产区域。主要有:玉屏的蔬菜产业、两桂村的经果林、仁和村的榨菜加工业、水磨村的休闲观光农业、垭口村的肉牛产业、山仑村的杨梅基地、明家湾村的芋儿鸡产业、韩龙村的花椒业、石龙村的蚕桑业、新阳村的水产业、大石庙村的苗木基地等。初步形成了一批主导产品突出, 经营规模适度, 经济效益显著的优势产业。

第二, 培育主体市场, 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为加快培育适应“一村一品”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市场主体, 李渡着力培训了一批专业人才, 按市场需求开展技术、信息等社会化服务, 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 实现科研与产业发展紧密联合。同时用于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引导龙头企业将专业村作为原料基地, 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 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打消农民的后顾之忧, 为“一村一品”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三, 打造特色品牌, 加大资金投入。在“一村一品”初具规模后, 李渡农经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 推行标准化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支持专业村申请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鼓励具有地域特色的和文化传统的产品申报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等。鼓励参加农产品展销活动, 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 推进品牌农业建设, 提升产品竞争力。近期举行的“山仑杨梅节”活动, 对山仑杨梅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同时, 李渡争取各种资金, 加大“一村一品”的资金投入。结合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生猪补贴等推进富民工程, 努力营造“一村一品”发展的良好氛围。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加强农经部门】相关文章:

加强农经队伍建设 提升农经服务水平09-10

山西农经09-11

农经队伍07-14

农经论文题目05-04

农经统计范文05-17

农经年终总结05-01

农经管理试题06-07

农经委06-14

农经工作要点09-05

农经管理试题范文05-30

上一篇:民主生活会“四个方面”对照检查材料例文汇编下一篇:山东省2015年上半年基金从业资格:存托凭证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