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居住区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方法

2024-08-06

浅析居住区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方法(通用8篇)

篇1:浅析居住区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方法

浅析居住区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方法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速度加快,老百姓越来越关心我们的周边环境,尤其是居住区的环境。以当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致力改善和提高居民的户外生活质量。

关键词:设计导则,场所,景观,以人为本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重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因此制作园林景观模型对日后的园林实体发展和现场勘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绿化设计制作前,首先要对建筑的风格、表现形式以及在科面上所占的比重有着明确的了解,因为绿化无论采用何种表现形式和色彩,它与建筑之间应该是和谐的。

在设计制作大比例单体或群体建筑模型绿化时,对于绿化的表现形式要尽量做得简洁些,做到示意明确、清楚有序。不要求新求异,切忌喧宾夺主。树的色彩选择要稳重,树种的形体塑造应随着建筑主体的体量、模型比例与制作深度进行刻画。

在设计制作大比例别墅模型绿化时,表现形式可以考虑做得新颖、活泼一些,要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塑造出家园的氛围。树的色彩则可以明快些,但一定要掌握尺度,如果色彩过于明快则会产生一种漂浮感。树种的形体塑造要有变化,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模型制作的设计构思包括比例和尺度的设计构思、形体的设计构思、材料的设计构思和色彩与表面处理的设计构思共四部分内容。构思包括建筑物与配景的做法、材料的选用、底台的设计、台面的布置、色彩的构成等。

色彩关系

在进行制作设计时,首先应特别注意色彩的整体效果,因为模型是在楹尺间反映个体或群体建筑的全貌,每一种色彩同时映射入观者眼中产生出综合的视觉感受,若处理不当,哪怕是再小的一块色彩也会影响整体的色彩效果。所以,在建筑模型的色彩设计与使用时,、应特别注意色彩的整体效果。

其次,建筑模型的色彩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就其本质而言,建筑模型是缩微后的建筑物。因而,色彩也应作相应的变化,若一味追求实体建筑与材料的色彩,那么呈现在观者眼中的建筑模型色彩会感觉很“脏”.

模型制作的工具应随其制作物的变化而进行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具和设备的拥有量影响和制约着模型的制作,但同时又受到资金和场地的制约。在模型制造中,对于重要的材料都有特定的工具,而选择、使用工具显得尤为重要。对所有工具都适用的一句话就是:买较高品质的工具总是值得的。只有锐利的切割才能有准确的棱角,好的工具也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只是它们需要磨利、上油等维护。

自然界中的树木千姿百态,但作为模型中的树木,不可能也绝对不能如实地描绘,而必须进行概括和艺术加工。

在设计塑造树种的形体时,一定要本着源于自然界、高于自然界的原则去进行。源于自然界,是因为自然界中的各种树木在人们的视觉中已形成了一种定势,而这种定势又将影响着人们对模型中树木表现的认知。但源于自然界绝不意味着机械地模仿,因为模型是经过缩微和艺术化的造型体,同时,它又是用不同的材质来表现物体的原形。所以,在进行树形塑造时,必须在依据各自原形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地表现。

绿化与建筑的关系

在进行绿化设计制作前,首先要对建筑的风格、表现形式以及在科面上所占的比重有着明确的了解,因为绿化无论采用何种表现形式和色彩,它与建筑之间应该是和谐的。

在设计制作大比例单体或群体建筑模型绿化时,对于绿化的表现形式要尽量做得简洁些,做到示意明确、清楚有序。不要求新求异,切忌喧宾夺主。树的色彩选择要稳重,树种的形体塑造应随着建筑主体的体量、模型比例与制作深度进行刻画。

在设计制作大比例别墅模型绿化时,表现形式可以考虑做得新颖、活泼一些,要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塑造出家园的氛围。树的色彩则可以明快些,但一定要掌握尺度,如果色彩过于明快则会产生一种漂浮感。树种的形体塑造要有变化,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在设计制作小比例规划模型绿化时,其表现形式和侧重点应放在整体感觉上,因为此类模型的建筑由于比例尺度较小,一般是用体块形式来表现,其制作深度远远低于单体展示型模型。所以,在设计制作此类模型绿化时,主要将行道树与组团、集中绿地区分开。房间绿化应简化,如果过于刻画,则会产生空间的拥塞感。在选择色彩时,行道树可以比绿地的基色略深或略浅,总之要与绿地基色形成一定的反差,这样才能通过行道树的排列,把路网明显地镶嵌出来而集中绿地、组团绿地除了表现形式与行道树不同之外,在色彩上也应有一定的反差,这样表现能使绿化具有一定的层次感。

在设计制作大比例园林规划模型绿化时,要特别强调园林的特点。因为,在大比例的模型中,绿化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还要表现若干种园布局及树种。因此,园林规划模型的绿化有着较大的难度。在设计此类模型绿化时,一定要把握总体感觉,根据真实环境设计绿化恩赐 在具体表现时一定要采取繁简对比的手法,重点刻画中心部位,简化次要部分。切忌机械地、无变化地堆积和过分细

腻地追求表现。另外,还要注意绿化与建筑主体的关系。在制作园林绿化时,树与主体建筑应错落有序,要特别注重尺度感。

园林景观模型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它是由造型艺术与色彩艺术结合而产生的瑰宝,是园林景观艺术的再创作。美的模型是制作者对美的一种再创造,是对生活的一种浓缩理解。模型师把自己全部感情注入模型中,使模型产生出活力,用那清晰的轮廓、优美的形体、独有的韵律、和谐统一的色彩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通过模型感受到园林的魅力,使人如醉如痴。

欣赏一件园林模型作品如同欣赏一幅画,这不仅要求作者技艺高超,也要求观者水平不凡。从以下几方面欣赏:

(一)设计方案本身要精彩

设计力案自身的精彩是构成判定一个模型是否精彩的第一要素。可以想像一个平淡无奇的设计要想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无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方案本身是决定因素。

(二)色彩要和谐

一个模型色彩的整体设计,要充分体现出模型师的艺术修养。一个完美的模型,除了技巧、材料外,还要掌握色彩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通过灵活、慎重的手法,实现色彩的协调和统一,那些杂乱无章、五花八门的色彩大杂烩的模型是不会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

(三)质感要强

质感问题很大程度上说是真实程度问题。如果模型质感不强,不像其物,那么根本用不着去讨论它的好与坏。因此观赏一件模型作品要看与实物比较真实程度如何。当然模型不是实物,它是虚构的,是经过模型师艺术处理的。它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不可能把实际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全部照搬到模型上,也没有这种必要。但经过虚构和艺术手段的处理后,使人联想到模型虽不是生活中的实体,又确信实物就在眼前,这就需要模型有较高的艺术性,做到以假乱真,“夸张、借喻、拟人丫等手法的使用都要恰到好处。

(四)做工要精细,层次要分明

做工精细包括模型主体制作和细部的表现都不能粗糙。看模型不仅要看色彩,更要看立面的表现深度,以及各个部位粘接是否正确、牢固;各种线条裁切是否直;接口粘接是否正确等。尤其是房屋的棱角对缝是否严密、女儿墙是否一样高、有无扭曲房屋等,这一切都表明模型的制作水平。不仅如此,更要看细部的制作,如小品、花坛、凉亭、楼梯以及各部线条的粗细、深浅等。这些较小的配景做工是否精美、逼真。观赏模型细部是做工精细与否的关键,也能使人们产生很大的乐趣。

(五)比例关系要准确

同一个模型内,模型与模型、配景与配景、模型与配景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体应该一致。极个别的问题可以特殊处理,但处理后看起来要舒服,不能给人不实之感。不管模型表现的大小,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与相对位置都要准确。

因此,制作居住区园林景观模型,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运用生态园林的观点,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创造风景美丽的居住生活环境,这是我们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问题探讨》陈聪,姚毅建2009年02期

《浅析居住区景观设计》代鸿涛2005年02期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肖运才2008年14期

篇2:浅析居住区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方法

住宅小区绿化规划应坚持“方便、安全、整洁、环保”原则,从改善城市小气候,能充分发挥小区功能出发,通过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空间环境,创造一个舒适、美观、休闲、有益于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城市人居生态景观。在现代住宅小区设计中,般要求绿化率达30%,高档住宅区甚至要达50%N60%。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对树种选择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此外,还应考虑以下方面:

1.1 绿化配置以植物群落为主。兼顾草坪

现代住宅小区,植物群落是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植物景观是绿色的主体,因此,应以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植物来有机结合,根据它们的种类和习性的相似性组成层次丰富而不复杂,适合该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人工园林植物群落,以发挥最佳生态效益。科研人员从园林植物的改善环境功能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入手,换算出城市绿化最佳效益结构为乔+灌木+草。这种种植结构可创造最佳生态效益,既节省土地,又在环境生态效益上产生最佳效果。

1.2 绿化布局的集中与分散

我们知道,人类有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等。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更要注重居民的交流、运动和休息。如何围绕小区绿地这一共享空问,组织一些有益的户外活动,丰富小区居民生活,密切人际关系,规划设计时就要考虑集中的中心绿地。但过度集中的中心绿地环境难以安静,感觉空旷,人员往来也复杂,在实际生活中治理不甚方便,无形中同小区内大多住户之间拉开距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绿化设计中还应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形成一些相对安静的空间,利于小区住户休息和生活。

1.3 绿化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住宅小区绿化不同于公园设计,要注重实用功效和美学艺术。在景观效果表达上要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出布满情趣的生活空间。在规划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居民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品茶、下棋以及居民体育锻炼、健身等。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住宅区绿地可分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和宅旁绿地,它们有不同的功能和要求,设计时应有所侧重。尽管现代住宅区发展迅猛,但在住宅小区绿化设计中,尚有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2.1 “为绿化而绿化”的设计观念表现普遍

主要表现为一些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方案粗糙,这类方案仅仅满足符合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但缺乏情趣和有人情味的可持久的绿化空间设计;有些住宅区的绿化甚至有拒人于园外的感觉,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铁栅栏、围栏

包围,这样的绿化虽然绿化覆盖面积达标,但其绿化的实用功能却远远不能发挥它的作用。还有些城市规划中在市政广场、中心公园上很下功夫,对与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利用频率最高的住宅小区绿地建设却潦草马虎,应付了事。

2.2 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千篇一律。千园一图

大多数城市居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他们的住宅区没有特色,识别性不强,以致来访的客人很难快而准确地找到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少小区是一片草坪,中间点缀几棵国槐、臭椿或桧柏、红叶小檗镶边等,以致于缺乏个性,造成住宅区往往是一样的植被,一样的空间布局形式,这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居民的心理需要。其实,开发商关注绿化环境时,不妨关注一下绿化环境的差异性,这样,可以使你开发的楼盘脱颖而出。

2.3 过分重视草坪。而忽略植物群落配置

在住宅小区绿化上,目前尚有一种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倾向。单一大规模进行草坪建植,其实并不科学。草坪相对植物群落而言,观赏性强,但实用性弱,而且大范围的草坪养护及建植费用都很高,会增加住宅小区居民的经济负担。提高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水平的建议

3.1 统一规划设计,协调布局

住宅小区绿地种类多,有小区中心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院落绿地等,且规模不一,功能各异。在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时,应在统一考虑小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科学协调布置绿化景观,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并与城市整个自然绿化要保持统一。设计尽量做到“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步移景异,建设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住宅小区园林绿化景观。

3.2 植物品种选择、配植是园林绿化成功的直接因素

小区园林绿化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花卉、地被及草坪、藤本植物、水生植物等,应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再进行品种选择与搭配。品种选择要考虑植物色彩、花果期及时序,常绿树、落叶树,乔木、灌木,速生、慢生等因素。植物配植要有层次感,乔灌草的配植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小区布局要求,合理配植高、中、低植物,宜将修剪整洁的植物配植在边际与外围,以构成多层次种植结构。另外,本土植物在当地有极强的生命力,抗病虫害能力强,养护成本低,因此在选择上应优先考虑。为了避免小区绿化千篇一律,应推广应用一些适合居住区特点的植物新品种,以创造出“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3.3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适地造林,借景寓情才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所在。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少动土方,并适当保留原有的树木,这样可以减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并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用 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以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自然

起伏的多变地形比人工造的平面整洁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尽量避免过度注重外环境,盲目追求豪华水景布置等华而不实、高成本的设计。

3.4 景为人用。体现人性化

小区绿地是居民游憩、锻炼身体、休闲、交流的良好场所,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布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因此,在设计时,居住小区内的草坪采用~些耐践踏的草坪,同时铺设一些卵石路、滩卵石之类小石头,让居民踏卵石按摩脚以锻炼身体:另外,树下点缀大的石头,可以让人休息小坐;绿地内设置儿童游戏场地和设施,如沙坑、滑梯、翘翘板、攀登架、转椅等,可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人们休闲、运动、交流等活动能融合在园林绿化景观中,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阳光雨露、乌语花香,营造出一个美丽、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性化设计。

3.5 园林景观要与生活、文化相结合高质量美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如今,人们对住宅小区绿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绿化景观。首先,绿化面积要大于建筑面积的30%,其次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要强调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同时注重住宅园林景观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欧式风格的大门和护栏以及雕塑等,背离居民特有的生活与文化。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要符合实用性。儿童活动区内要树种树型丰富,色彩明快,比例恰当。一般采用生长健壮,少病虫害,树姿美丽,无刺、无毒、无飞絮的树种。配置方式要适合儿童的心理,便于儿童记忆和辨认。老人活动区应选择高大乔木为老人休息处遮荫,为晨练、散步创造意境。又如停车坪采用多样式花架,种植藤木植物,既能折算百分之百绿化面积,又能起到保护汽车之功能,增添区域整体环境艺术效果。

篇3:浅析居住区“亲子空间”景观设计

目前, 我国城市建设空前发展, 城市设计、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等相关理论及实践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但对于儿童日常生活户外活动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尤其是亲子活动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对此, 需结合本国实际, 深入分析儿童生理与心理特征, 对居住区内亲子空间的景观营造与设计方法进行思考和总结, 这对丰富亲子空间环境塑造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我国居住区亲子空间场地存在的问题

1.1 空间布局不合理

在室外环境设计中并没有考虑到儿童专用的活动场地, 而是将公民健身场地兼作儿童的活动场所;儿童活动场地的位置常常位于小区的“边角废料”地段, 不能满足各户儿童“可达性”的要求;无论面积还是规模都比较小, 不能充分满足孩子和家长的使用需求。

1.2 活动设施形式单一

有些小区的游戏器械场地在铺地以及一些细节处理上没有丝毫的保护措施, 很容易造成儿童在玩耍时因跌落而受伤[1];还有一些儿童活动场地直接位于车行道旁, 汽车的行驶和尾气排放对孩子的安全、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1.3 配套设施不足

对于一些需要看护儿童的大人来讲,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能够休息的座椅, 但很多居住小区都没有提供这些成人使用的休息设施;另外, 对一些在夏天能够遮阳、雨天能够避雨的设施等也都未作考虑。

2 居住区亲子空间景观对孩子的影响

2.1 儿童环境心理分析

儿童是游戏空间的主体, 任何空间环境的设计都不能离开它的主体而单独存在。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不是由规划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凭空臆想而来的, 而是由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决定的。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儿童环境心理进行分析:

1) 环境与儿童心理的关系。儿童所处的环境为儿童提供了直接而真实的感观刺激, 即环境信息。同时外界环境信息又是儿童行为发生的基础和场所, 通过对环境的研究来寻求最佳的刺激, 再根据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 这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也是儿童认知环境的全过程。儿童所处的环境能促成、鼓励儿童行为的发生, 同时儿童的行为也会对环境发生改变, 儿童的行为与环境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2) 儿童对环境的认知过程。设计师凯文·林奇认为儿童或成人行走在一个空间环境中, 一般先通过直观感觉或经验来认知环境、产生安全感或熟悉感、找到或看到有趣的事情、与环境发生关系、形成整体环境意象。这就是儿童环境认知的一个简单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幼儿游戏空间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儿童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感觉来认识事物。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认知世界, 当输入的信息与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不平衡时, 就会引起强烈的求知欲, 使心理得到发展。

2.2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 以及他们的活动形式上, 表现在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上, 同时又表现在他们的生理发展和语言的发展水平上。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 在居住区儿童活动环境亲子空间设计中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交往能力:在培养儿童独立发展的同时, 也要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按照一定的规则顺序做事情;共同使用物品分工协作等, 使他们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2) 亲情:在儿童与父母的共同活动中, 儿童与父母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在获得父母部分经验的同时也会让父母重温童年的乐趣。

3) 独立:儿童作为个体, 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价值观, 通过游戏活动, 形成自信、有主见的个性特征。

4) 全面发展:在儿童的各个年龄阶段发展中, 都应该遵守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在居住区活动场地中的游戏活动, 能为儿童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 使儿童不仅能获得体质的锻炼, 同时还能获得社交、智力、情感等的发展。

5) 兴趣培养: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习, 在活动场地中, 通过具体的设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使他们在游戏活动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

3 居住区亲子空间景观营造设计

3.1 亲子空间景观营造原则

3.1.1 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的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 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为促进家长与儿童的相互沟通为目的。户外空间环境对儿童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有一定影响,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增强感觉刺激, 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对亲子空间的设计应当考虑到年龄段的划分, 增加适合儿童尺度的休息、服务、健身设施, 还应注重儿童游戏场与家长休息区大范围连通, 这样既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保护, 又可以当孩子玩耍累了的时候到父母的身边休息, 体现出亲子和谐亲昵的温馨。

3.1.2 和谐性原则

亲子空间的游戏空间和游戏设施的设计要与小区的整体环境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与该区域景观特点和经济实力等情况的结合;场地绿化、地形等自然风貌的利用;地址的选择、出入口与整体环境的关系;活动设施的造型、色彩对整体环境的美化作用;游戏设施之间的不同搭配, 与主干道及公共交通的关系等。

3.1.3 多样化原则

大多数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仅仅满足于散步在一条小径上, 他们需要感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多种刺激, 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提供给孩子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的同时让家长也加入到其中。

3.1.4 自然化原则

有实验表明缺乏在自然界游戏的儿童容易患上多动症。让儿童在不加修剪的草地和野花丛中玩耍, 在高草树林中探险和捉迷藏, 搭建鸟舍, 他们会逐渐提高对自然和生物的兴趣, 当他们熟悉自然而不再感到害怕的时候, 他们就培养出对自然的爱心, 也为环保意识打下基础[2]。

3.2 亲子空间景观营造方法

3.2.1 园林植物

绿化景观在居住区亲子空间环境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合理的绿化布置, 运用植物的姿态、体型、高度、花色、叶色等变化, 可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思维空间景观, 对儿童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居住区亲子活动环境在进行植物配置时, 应遵循三大原则: (1) 功能性原则。植物应与环境使用功能相适应。如果考虑活动场地内半封闭空间的隔离, 就应该采用低矮的灌木, 保证视线的通达, 如考虑遮阳, 宜选用树冠大、遮阳能力强的落叶乔木; (2) 易长易管原则。居住区内采用的植物应选择易生长、易管理、少虫害、适宜当地气候的树种, 并以速生林物为主导, 忌使用有毒或带刺的植物、花粉丰富或经常落果的树木; (3) 美观性原则。植物除了外形和大小以外, 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色彩, 植物的色彩通过树干、枝条、树皮、叶、花、果等呈现, 颜色会随光线、季节变换, 在居住区儿童活动环境中, 要采用色彩丰富的树种、花木, 这些多彩的植物将极大增强儿童活动环境的特色和感染力, 同时也要考虑四季的绿化效果, 注重乔木与灌木、常绿和落叶及树的外形、色彩的多层次搭配, 并对重点部位作特别的效果处理。

3.2.2 建筑小品

亲子空间中的公建设施是吸引家长与儿童在其中游戏的重要因素, 如果儿童游戏场仅仅对孩子们有强烈的吸引力, 但家长们觉得不放心或不方便, 就会减少带孩子来这里的兴趣, 从而大大降低了这里的使用率和受欢迎程度。另外, 服务设施也是构成一个和谐完整的亲子空间游戏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休憩设施的安排是非常重要。长椅是公共空间中最常见的休憩设施。除了长椅外, 还可放置一些读书台、小凉亭、简易小木屋等既可以在烈日下遮阳, 又可以在下雨时避雨的设施。还可以设置一些有趣味性的路灯、垃圾箱、标志牌等。

3.2.3 水体

水是儿童天生的玩物, 幼儿、青少年都喜爱水的活性, 对水有亲近感。

涉水池是吸引儿童的景观元素, 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 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 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在儿童游戏区可以设置养鱼池。孩子们天生就喜欢小动物, 养鱼池里的鱼可以让他们停下来观察很长的时间, 同时也提供了他们与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

4 居住区亲子空间的设计方法

4.1 亲子空间场地规划设计

4.1.1 亲子空间的选址

在社区空间中, 单一功能划分的场地不仅不能满足儿童发展需求的复杂性, 而且也倾向于把儿童从他们的社区日常生活中分离开, 因而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所需要的不是更为分散的活动场地, 而是努力试着使邻里变得安全并且受儿童的欢迎, 以回应他们在家附近的自由活动的自主选择[3]。

在场地位置的选择中, 首先应考虑的是交通安全性与可达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居住区道路规划大多是“人车混行”系统, 这样车辆经过时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避免的危险。而孩子的活动范围往往不会只限于限定的游戏场内, 道路空间也常常成为儿童游戏的重要场所之一。

住宅间距较大, 就可以保证活动场地有足够使用面积, 以及一定的光照。同时, 住宅群体的围合形成了相对封闭, 同时又有路径向内延伸的院落式活动空间, 既便于儿童的就近使用, 同时回避了居住区内主要车行道路, 保证了儿童的人身安全, 可以有效避免外界活动及噪声干扰。

4.1.2 亲子空间的地形

儿童户外游戏场的地形应接近自然, 避免生硬, 既要满足儿童活动多样性的特点, 同时也要满足安全的要求。如果在场地中有坡地、土堆或小山丘, 可将它们融入设计之中。变化的地形不仅丰富了景观效果, 同时也为户外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在设计中可以把做沙坑和水池的余土堆成起伏的山丘, 处理成柔和起伏的缓坡, 既利于排水, 又可以提供儿童翻滚等活动空间, 山丘顶部可以当成制高点进行观察, 同时山丘又可以自然分隔不同活动内容的区域。另外, 竖向的高差还可以用水泥管穿过土丘低部做成隧道式的通路, 明暗对比的通路增强孩子好奇心, 滑梯也可以直接修筑在斜坡上, 既安全, 又有趣, 一定会使儿童们兴奋不已。

4.2 亲子空间游戏设施设计原则

游戏设施是儿童喜欢的玩具之一, 其配备同样要以保证游戏活动的多样性为目的, 以提高他们的游戏兴趣, 延长他们的游戏时间。如我国传统的秋千、滑梯、攀登架、跷跷板、平衡木等都可以让儿童在发挥运动技能的同时体验到游戏的快乐。还可以设置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墙、雕塑小品等互动性较大的游戏设施。在居住区中, 游戏设施必须因地制宜, 以满足亲子活动的基本要求为原则。其设计与布置应该注意以下五点原则:

1) 游戏设施的选择应该满足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既要使他们身体能够健康成长, 又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孩子们喜欢可以让他们发挥运动技能和有动感体验的设施。

2) 游戏设施的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们喜欢可以发挥多种用途的简单器械。

3) 游戏设施的设置应该考虑儿童的使用半径, 可以利用绿化、矮墙和外界的分隔, 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 保证儿童使用游戏器械的安全。

4) 儿童游乐场设施的选择应能吸引和调动儿童参与游戏的热情, 兼顾实用性与美观。色彩可鲜艳, 但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5) 游戏器械选择和设计应符合儿童的尺寸, 避免儿童被器械划伤或从高处跌落。儿童在探索周围事物时, 他们会用手里能否握住物体或是伸开手臂能否抱住物体等肢体动作来理解物体的大小, 为适应这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环境最好可以反映儿童自身的大小。

4.3 亲子空间儿童游戏场的安全

安全是儿童游戏场的首要考虑因素。儿童由于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较弱, 在游戏中过分地投入而忽视外界的危险或刺激, 各种不经意的空间细节设计的失误都可能对孩子构成威胁, 为此, 需要设计师在游戏场的设计中充分地考虑儿童游戏的安全问题。

4.3.1 交通安全

在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的布置上要注意将其避开小区的主要车行道, 并在儿童游戏场地与车行道之间设置隔离带, 防止车行对儿童活动造成威胁。居住区中也可以实行人车分流, 将儿童游戏场设置在步行道边, 而车行道背对住宅。也可以设置障碍物, 限制直道长度, 沿车行道旁设置步行道等设计手法减低车辆的行驶速度。

4.3.2 器械安全

儿童在游戏过程中, 游戏器械和设施本身可能存在着对儿童造成伤害的问题, 常见的危险有锋利的边角、悬挂物、突出物导致的撞伤与拉伤, 高差变化过大、过于突然导致的跌伤, 以及空间尺寸过于狭小导致的夹伤或挤伤。

5 结语

儿童能够良好地成长和父母从小耳濡目染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居住区里的亲子空间为孩子们能够良好地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机会, 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肖瑜.居住区儿童活动环境空间形态浅析[J].四川建筑, 2008 (6) :20-21.

[2]杨姿倩.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9:53-54.

篇4:浅析居住区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方法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环境保护;生态化

一、居住区绿化布置的选材

居住区的绿化应该以生态保护及优化环境为前提,特别要注意生态的效益利用,重点放在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上。因为小区主要日常活动人群为老年和儿童,所以在布置绿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休息场所和流动场所的合理规划,切忌出现封闭和拥挤的环境,影响交通流向而导致绿化环境被人为破坏。

小区的绿化带设计可以配合放置花坛、树池、花池、座椅、健身设施等。花坛材料应以木材和石材为主。木材和绿化植物的搭配能让人感觉更亲近自然,但缺点在于容易受人为和自然的影响而损坏。石材不容易被破坏,可其与植物搭配就没有木材那样让人感觉相得益彰了。

树池方面大多会选用石材加上木质座位,考虑到植物的大小和颜色选用适当的石材,能增加树池的整体美观性。植物选择方面基本都采用树叶茂密的大型植被,其能提供居民乘凉和休息。切忌座椅误用石材或者硬木材料,这样舒适度上会大打折扣,注意树池旁一定要设一个垃圾桶,既能合理的保护环境又是功能用品合理摆放的体现之一。

花池基本上都以低矮植被为主,颜色鲜艳为辅。种植不能太密集也不能太稀疏,花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这一点很考验设计者的艺术搭配感。

小区座椅大多用的是木材、石材和金属,木材优势不用多说了,好搭配融于自然,比较容易和绿色植物交相辉映。小区座椅用石材的比较少,石材第一观赏性稍差,第二易受下雨等天气环境的影响,舒适度上也不是很好。金属材质总体比较适中,外观可塑性较强,颜色方面也比较容易搭配。

二、绿地景观设计和摆放

绿地景观的设计主要体现在高、中、低植物的摆放和样式以及配合采光、植物颜色季节变化来发挥各类植物的功能。除了草本植物以外,还要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搭配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起到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其次由于居住地的绿地结构比较复杂多变,在植物的选择上也不可以单调,根据地区常年的气温变化应空气湿度、质量和耐寒程度选择,该突出“草铺底、乔遮阴、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

在植物的高低层次上要分明,切记有秩序不呆板有艺术感。根据小区的地域和文化选择相应的设计方案,体现当地的人文风俗。栽培一些滤化性植物,可以起到净化环境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在绿地景观的摆放方面为了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种植设计应做到疏密有致,即宅旁活动区多为稀疏结构,使人轻松、愉快,获得充足的自然光,在垃圾场、锅炉旁和一些环境死角外围密植常绿树木,道路上用遮荫小乔木。宅旁的阳面绿化一般可以采用马尼拉草和月季花,宅旁的阴面绿化可以采用黑麦草和珍珠梅。道路绿化的树种可选合欢、樱花、百日红、白玉兰、银杏等。

三、景观小品的布置和安排

景观小品的摆放应该参照当地的民风民俗,让居民感受到家乡的独特文化气息,根据居住区的地形布置和摆放恰当的景观小品。中心区可布置一些大型雕塑、雕像或小区标志等,其他区域根据位置摆放一些创意或者实用景观小品增加趣味。北方和南方人的性情性格差异较大,可以选择适合的景观小品。

服务性景观小品的布置也相当重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灯具,灯具种类很多比如路灯、草坪灯、主要是方便居民夜行,也起到了渲染景观的效果,灯具的颜色和亮度要和环境相协调突出自然美,烘托气氛和情调的作用。另外健身设施以及儿童玩耍设施,在设计时应注意考虑居民和儿童的身体基本尺寸以及设施安全保障,同时在这些设施的周边应该设计提供休息的场所,常见的这类设施有秋千、滑梯、转盘和翘翘板等。当然还有另外一些服务性的小品,比如指示牌,这种设施多设置在室外,在功能上需要较高的要求(比如:防水、防晒、防腐蚀)。在材料上常使用铸铁不锈钢等。垃圾箱也是小区等场所中不可缺少的平衡设施,可以有效的起到保护环境,洁卫生的作用。

座椅主要是给居民提供休息和聊天的主要服务性小品,所以它的摆放位置相对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它的摆放位置应该是一个半开放性的空间,隔绝少部分人群,达到私密性和开阔性相互结合的一个效果,应该面对景色处在小区景观节点的位置上。可以在座椅旁种植大型的植被以便居民遮荫避暑。座椅的材料运用上多采用木料,石材,配合不锈钢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给居民带来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在制作上应该简洁这样可以给人一个稳定的平衡感。色调上最好与环境相对应不能太突出也不能太含蓄。景观小品是小区景观绿化带中点睛之笔,对空间起到点缀的作用,需要实用性和观赏性共存,同时具备精神功能。

四、道路和水景

道路是小区绿化建设中的重点,更是居住小区的景观骨架。设计小区绿化景观时道路应该以居民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以一味追求构图,求直求宽,它应该至少有两个出口,与外围的道路相连接。在人们的生存环境中,水是不可以缺少的,水景通过不同的形态的设计可以起到增加景观层次的作用,水景可以提高周围空气的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设计上可以考虑在小区中心地带建造一个小型的喷泉,为整个小区的绿化带的建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由于人的亲水性,使人们喜欢在水边嬉戏,所以在喷泉旁边应该设计相应的安全设施,保障孩童的安全、做好防滑处理,并且安装警示牌。水池也应该适当做浅一些,保障人们的安全。

五、结语

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和布置涉及各个领域,有小品的摆放,道路水景的设置,绿地景观和植被的设计,要处理好环境和各种设施的关系,使绿化景观融入环境,让人们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在理念方面也应该以人们的舒适度安全性及实用性为根本,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高品质、高效益的人居空间,实现居住与环境相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12月:第9章(1)

[2]刘福智.园景规划与设计[M].天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第3章

[3]张路红,项远.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6):106-110

[4]李先军.浅析现代水景设计.建筑时报.2006(2):1-2

篇5: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学习领域

课程名称:园林模型制作 编 者:张丽 审 定 者:叶汉英 刘小宁 定稿时间:2010年8月25日

第一部分 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以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主相的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在园林建筑设计初步、园林制图与识图等相关基础课的基础上通过建筑模型将设计想法直观的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建筑模型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建筑及园林景观的空间感和尺度感,对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有一个全面直观的掌握。通过学习和模型制作,使学生能够将设计直观的表现出来,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和设计水平。

二、职业知识内容

模型的用途,模型制作的要求,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形体组合知识,园林建筑单体模型,景观造型模型,规划模型和环境绿化模型的制作。

三、职业行动能力

掌握建筑及园林景观的空间感和尺度感,从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形体组合等方面,使学生全面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技法,具有建筑单体模型,景观造型模型,规划模型和环境绿化模型制作的能力。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造型基础素描色彩、园林制图与识图、园林建筑设计初步。

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及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36学时,讲授:18学时,实践:18学时

二、推荐教材及要求

(一)教材

《建筑模型制作》,郭红蕾、阳虹、师嘉、杨君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参考书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郎世奇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展示设计》,蒋尚文、莫钧,中南大学出版社;

《建筑模型制作》,沃尔夫冈〃科诺、马丁〃黑辛格尔,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三、开设本课程需要的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 多媒体设施的教室和较宽敞的有制作工具桌的教室。

基本工具:界刀,切圆器,45度切割刀,U胶,切割板,剪刀,尺子,乳胶,双面胶。接着介绍一下基本材料:各色卡纸,KT板,航模木板,塑料棒,透明胶片,磨砂胶片,人,草屑,色纸,树,粘土,丙烯颜料。

四、考核

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考核的唯一依据;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学生须完成平时作业;重点考核三维设计和图像处理技术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方法。

(一)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测验、学习态度、考勤、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20%,考勤10%。

期末考查成绩:70%

(二)考核方式:平时作业、考勤及课堂表现、期末考查

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理论内容:

一、概论

【教学内容与要求】

1、模型的发展史(了解)

2、模型的用途(了解)

3、模型制作的要求(掌握)

4、模型分类(了解)【学生练习】

学生课堂回答,了解建筑模型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分类

二、工具,材料介绍和选择 【教学内容与要求】

1、工具与材料分类(了解)

2、主要工具的使用和常用材料的加工处理方法(掌握)【学生练习】

课堂回答与练习,掌握园主要工具与常用材料

三、模型制作的方法 【教学内容与要求】

1、模型设计与制作(掌握)

2、模型制作技法(掌握)

3、模型制作实例(了解)

实践内容:

一、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 【教学内容与要求】

根据任务书,指导学生进行小别墅的建筑模型制作

二、园林模型设计与制作 【教学内容与要求】

篇6:浅析居住区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方法

——浅析改善居住区园林绿化

建筑092 任子豪 200931209081

【摘要】

本文从居住区绿化的作用及现状出发,针对绿化设计、居往区绿化的设计原则、居往区绿化的实用性、居住区绿化的人性化、绿量的竖向提升、住区绿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等要点问题,对如何改善居住区园林绿化进简要行探讨。

【关键字】

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原则;实用性;人性化;竖向提升;精神文明建设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成的小区如雨后的春笋不断涌现。居住条件改变了,居住环境又怎么样呢?本人通过一系列调查发现,在成都市的居住区绿化情况并不乐观,多数园林绿化环境不能为人享用,并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得不到良好的养护,其中很多绿化已有部分遭破坏的迹象。居住环境缺乏生机,居民们享受不到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的乐趣。夏日艳阳的烧烤使人们仿佛生活在“蒸笼”之中,没有一丝荫凉,园林绿化变成了摆设。因此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拥有一片绿荫成为居民们迫切的要求。那么怎样合理利用资源,建立人为建筑与绿化生物的新秩序,怎样才能使人们在惬意的生活中享受阳光、雨露,呼吸新鲜清爽的空气,这是房地产开发商与园林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2.居住区绿化的作用及现状

马克思曾说:“人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创造的”。城市环境美是融合着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有机整体。凡是在精神感应和能量、物质、信息交换方面,对人们有益,并富有美感的环境,都认为是美的环境。因此,环境美首先是满足对人有益的功能要求,其次是富有的美感。有位美学家也曾说:“人类祖先原生活在森林绿色植物之中,为了生存,人类学会为钻木取火,构木为巢, 逐渐从野蛮走向文明,走出了森林,建造了城市, 于是离开了‘绿’,世界成了一片‘灰黄’”。与此同时,人类悟出了‘绿’的重要性,提出了返回大自然,恢复绿色世界的愿望。当然,这个世界已不再是老祖宗们生活的蛮荒之地,,而是恩格斯设想的:“到共产主义,城市要消灭,人类住在四周一片碧绿的宫殿中”,那是人类重新建造的,人为的,也是科学的绿“世界”。今天,“绿”成了人人所需要的,人人都追求的一种实用的“美”。而如今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可用于居住的土地更加短缺,为了解决人与土地的矛盾,大片的高层住宅不断拔地而起,而开发商为了提高利润,采取减少绿地,缩短楼间距的方法,以达到多建房的目的,因此造成绿化面积的严重不足。那么为什么又要强调绿地的建设呢?因为植物与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首先,绿地可以净化空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有些植物还能吸收一些有害气体。第二,绿地可以美化生活环境,让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第三,绿地可以降低噪音。第四,绿地可吸收太阳的反射光,缓和光对眼睛的刺激,另外绿地的防风固沙的作用也很明显。

我国有着古老的建宅修园的历史,它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理念。按照国家的建设标准,居住区的绿化面积不应小于总居住区占地面积的30%,但目前这一标准远未达到。在仅有的居住区绿化中,普遍存在着品种单一,配置不合理,无层次感和形式呆板等问题。小区环境应强调美观与舒适相统一,在炎热的夏季,绿地可以提供一个遮荫、乘凉的场所,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个公共的私人交往的空间;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宽敞,遮荫的活动场所;在春天可以充分感受春天的气息;在冬天又可抵挡寒风的凌冽。有的开发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极力打造高档住宅,在小区绿化上一味地谋求更大的利益空间,而没有从人性化的理念出发。缺少园林绿化规模,过多强调人为景观的住宅并不能称为“以人为本”的高档住宅。住宅区绿化只有合理配置水、路、建筑和植物,才能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才能提高居住区的品味,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3.如何改善居住区园林绿化环境

3.1 城市园林绿化是居住区园林绿化的法律

20世纪80—90年代居住小区的建设占据了中国居住区建设的主导地位。这一居住区的建设模式对我国居住区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由于居住小区的模式也存在一些先天的缺陷,居住小区正在它的舶来地——欧美国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开放住区”模式。

“开放住区”的形成是人们对过去的现代主义和功能主义进行的反思。通过反思,人们认识到过去的居住小区的模式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社会—环境”这一体系中“人”的重要性,忽略了对于历史的继承和人文的关怀。“开放住区”已经超越了打破住区围墙的简单概念,它强调了住区是城市整体功能和空间构成的有机组成个部分,同时也主张住区的生活空间与城市进行一体化的交流互动。

所以我们按照“开放住区”的理念,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原则,充分考虑城市的性质、定位和功能分区(适当的分区,适度的混合),考虑城市的人文环境特色,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同时研究居住区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位置、功能、作用,把握和体察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征、风貌特征(自然风貌、建筑风貌和人文风貌)、经济特征、人群特征(年龄、文化、性别、收入等),使居住区园林绿地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说城市绿地规划是城市园林建设的法律依据,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都要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要把城市空间和居住区室外空间结合起来,形成连通的城市空间体系。

3.2 居住区道路的人性化规划

在成都市内的居住区内,我们不难发现转角处有花草被踩踏的现象(如图1)。不仅在居住区内,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我校园内(如图2)。

(图1)(图2)

据分析,该情况之所会产生是因为多数人为了方便快捷而选取的“近道”。而这样的行为难免会给绿化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不少开发商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对该类似情况进行补救(如图3),同样我校园也对该情况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如图4)。

(图3)(图4)

类似措施的收效是显而易见的,其原理主要是用灌木或花卉来阻断人们超近道的可能。当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也有在转角处铺设卵石的做法,为人们留出“近道”,并以此防止绿化的二次破坏。当然,深究其原因,本人发现其设计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概念。而以加拿大约克郡某公园为例,其早期时公园内部未铺设道路,人们在草坪上自由行走。久而久之,“道路”被踩了出来。随后设计师再将人们踩出来的“道路”进行整合,并且加以铺装形成真正的公园步道(如图5)。而这样的设计,由于是在人们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加以创造的,所以比起国内的设计更有了一份“以人为本”的理念。

所以园林绿化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小到每一个细节都尊重体贴人的活动行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图5)3.3 休憩空间的合理布置

通过对成都市内部分居住区环境绿化的调研,本人发现其绿化环境内的休憩空间的利用率并不高(如图6)。

(图6)

分析后得出,休憩空间应满足其一定的舒适性,而私密性测试一条重要的评定标准。而本人则对人行道路旁的休憩空间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临近人行步道的座椅仅有灌木包围,私密性较差,较易受过往人群干扰,利用率不高;距人行步道有一定退距的座椅有灌木包围,私密性相对于前者有较大改善,过往行人对其干扰不大,但仍不具有较好的私密性,从而达不到良好的舒适性,利用率也不高;而相比之下,距人行道路有一定退距,周围不仅有灌木包围,还伴随着乔木的种植,包围性相对于前面两者都有显著的改善,私密性良好,舒适性也相应有所提高,利用率较好(如图7)。

(图7)

3.4 竖向空间提升绿量

伴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居住区内部的绿化用地正面临被压缩的可能。而同时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我们把目光从水平平面转向了竖向空间。

本人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竖向空间上提升绿量:

1.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注意竖向搭配 居住区的园林植物是以植物群落形式存在的,植物群落的搭配千变万化,应注重乔、灌、藤、草的结合,多用地被、灌木,科学建立人工生态系统。

2.合理利用住宅楼的屋顶、架空层或立面出挑等空间(如图8)

(图8)

4.居住区园林绿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城市环境的实质含义是人类聚居的环境。城市园林绿化是以人为主要对象进行服务的事业。园林绿化产生的“景观效益”是以改善人的心理机能和精神状态上服务于人类;“游憩效益”则是从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服务于人类。总的目标是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实质上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态问题。

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与人这个主体相对应的环境也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含义。园林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的科学和建设行业,可以在上述两个领域中同时为人类提供服务。人们通过园林建设为人类社会创造的环境,既要致力于建设生态健全的环境,也要致力于建设文化、科学、艺术相互融洽与和谐的环境,同时也应是具备文化审美价值的环境。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的园林建设,才更符合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对环境综合要求的生态准则。因此,园林绿化建设以人为主体的服务功能,不仅体现于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也应充分体现于继承和弘扬我国的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社会行为道德水准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有人统计,一个人一生中大约2/3的时间是在居住环境中度过的,居住区的绿地往往是居民度过业余时间的地方,老人和小孩则几乎整天生活在这里。居住区绿地是居民的户外活动空间,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场听。这些绿地由于服务半径小,茶余饭后,群众方便,天天受益。清晨,绿地给人们提供了晨练的场听;晚饭后,许多人来到这里散步。由于庭院式绿化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游憩和聊天的条件。改变了单元住宅互不来往的弊病,特别是减少了老年人的孤独感。在小游园中到处可以看到老年人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溜早习武,吹拉弹唱;孩子们来到小游园中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增加集体观念。居住区绿化密切了人际交住的关系,加强了各家各户的了解,邻里矛盾减少了,民政调解工作好做了。居住区小游园成了居民集会和开展街道工作的活动中心。

所以园林绿化是一项具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重效益的行业建设。

5.小结

今天,人们正是对以往经验教训的积累,在城市人多地少的情况下,使居住区的建设发展得以重视,通过对居住区环境绿化建设,改善人们的生活空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作为设计者,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生态为本,坚持住宅空间形态规划格局、环境品质、文化特征和立地环境,植物配置多样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做到住宅和环境和谐、功能的完善,使人与环境相融,赋予绿地空间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形成良性住宅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让人们生活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中。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规划设计》 胡清坡1 王向军2 罗东红2 康永锋3 杨永涛2 王贵丽2(1 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 2平顶山市春怡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3 中房集团平顶山公司)

《居住区园林绿化发展》 杨亮(广州市尚东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对改善居住区园林绿化的探讨》 刘运妥(阳西县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广东阳西 529800)《居住区园林绿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贺振(天津市园林局)《浅析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化的功能》 迎春(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 呼和浩特 010049)《居住区园林绿化探讨》 王其香

篇7: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浅析

日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居住区绿化原则。

1.美国的居住区绿化原则:20世纪末,美国凯特。奥利维亚。塞申斯提出的“绿道网络”的概念,在环居住区绿化境保护、经济利益、美学上有巨大的价值,将对我们有很好借鉴作用。使居住区的绿地也成为这个巨大的循环系统的成员[1]2.法国居住区绿化原则:1994年法国出台了新的居住区绿地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住宅组公园、小区公园、居住区公园的绿地定额、服务半径、绿地面积和平均每人绿地面积。3.中国旧的绿地规划标准:

(一)统一规划原则。

(二)因地制宜原则。

(三)环境美化原则。

(四)布局协调原则。4.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出台背景中国传统的住宅院落似乎从来就不缺少风景园林,文化的积淀使造园技艺在历史上曾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苏州园林艺术也已经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但景观一词却又似乎是一个“舶来品”,它在国内开发商及消费者中的兴起不过只有短短几年的历史。从先造住宅,然后将空白土地种树、植草加以点缀;到有计划地规划景观环境,以此吸引消费者,制造楼盘销售中的卖点;再到先做景观环境,后建住宅,从而制造更大的轰动效应,取悦消费者,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在引进与模仿中,走过了一条快速成长的道路。然而在这种囫囵吞枣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消化不良带来的严重后果。为求新、奇、特,北方开发商常常重金迁移了南方的名贵树木,却没有考虑其生长所必要的气候条件;为美化居住区所规划设计的景观环境,有时却成为束缚业主的藩篱,使之难以亲近;为体现水景而建造的湖泊,却因未考虑安全防范措施,成为吞噬幼童的杀手。据多已建成的居住区景观不仅投资大,而且只具有观赏性,没有实用功能性,人性化的设计更少,缺少交往空间。当开发商以每平方米四五百元的代价投资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时,有人开始反思,规划设计景观环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好与坏如何来评价?与业主又具有怎样的关系?在日前召开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住宅产业化技术创新大会”上,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正式推出了历时两年多编制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导则提出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五项基本原则:美化生活环境是为了体现社区文化的社会性原则,注重节能节材合理用地的经济性原则、生态原则、地域性原则和历史性原则。这部国内首次推出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指导性文件,没有拘泥于狭义的“园林绿化”概念,而是以景观来塑造人的交往空间形态,突出了“场所+景观”的设计原则,具有概念明确、简练实用的特点,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对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总体把握和判断。1.依此导论指导下的昌福花园景观设计1.1 概述1.2 设计指导思想巴南区昌福花园详细规划以环境,景观,人的和谐为原则来组织空间,以人的舒适要求为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建设生态型,人性化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富有人情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绿色环绕的、安全、舒适方便的人性化居住环境!1.3 设计指导原则1.3.1 因地制宜:不同的气候条件,环境景观要与之相适应,重庆有炎热的夏季,大型的广场在夏季根本无法使用,居住区的广场应“小型化”、“隐性化”,让居民一年四季都可以流连其中。1.3.2 空间的营造应适合人的尺度在居住区中,居民需要的是一种舒适安全、停留休息的生活空间,能减轻一天的工作疲劳。1.3.3 注重形式和功能的结合形式是为功能服务的,功能是形式的基础,在考虑景观时,先做功能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做出的景观就会失去它的意义和价值。

1.3.4 种植设计原则(1)易长易管原则:居住区普遍的绿化宜选择易于管理、易于生长、少修剪、少虫害、适宜当地气候的植物品种,并以速生植物为主导。(2)功能性原则:植物应与环境的功能相适应,如考虑遮阳。根据重庆市的气候特点,树大荫浓的落叶植物是居民的最爱,它既得遮挡夏季炎炎烈日,又能让冬日阳光透过来。

(3)艺术效果原则要考虑四季的绿化效果,并注重其层次感以及乔、灌、草的立体搭配和种植群落的形成。1.3.5 充分利用地形处理景观处理地形时应当注重自然,不应为了地形而去做地形,人工造作很强的地形处理,缺少自然气息及亲和性。

1.3.6 适当增加休息设施和运动设施为满足居民的普遍需求,设施位置的选择也要考虑安全性和视觉景观,使居民有“看”与“被看”的东西,得到视觉和心理上的愉悦感。

1.4 景点介绍整个景观序列层次分明,由三个景观区段组成:1.4.1入口中心广场设计时考虑到该区域与主入口紧密相连,便采用广场的形式,因此铺装面积相对较大,在中心位置,布置一个下沉式旱喷广场与弧形叠水池相连,水池一方面和背景林很好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和旱喷广场以及弧形图案的广场铺装有机地融合起来,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广场的绿化布置以姿态优美的棕榈类植物和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的开花地被和色叶植物为主,烘托了小区气氛,强调主入口广场的气势与重要性。整个广场对外要求用植物群落丰富的林冠线遮挡其后的挡土墙,对内则强调空间的相对开阔性。在有限的空间内为游人提供一个相对开阔丰富的室外休闲空间。因此在绿化设计时,绿带外围种植了冠大荫浓树干挺拔的常绿树种。绿带靠内部分则大乔木与中小乔木,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勾画出了自然的林缘线,林下则以缀花的缓坡草坪为主。这样一方面满足对外遮挡造景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也创造了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开阔的室外空间。1.4.2小区中心绿地主入口广场过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中部狭长的中心绿地,是一个既生态又有变化的中心景区,形成全区的景观高潮。结合休闲步行场所和中心绿地的开敞性,把人流有意识地引向小区最精彩的地方,形成小区的主要景观轴,水景是营造社区休闲氛围的重要手段,甚至可以使房地产的价值得以提开,中心绿地以水来联系整个小区,自然式与规则式的构图在水的流动中完美结合,各展风韵!其中的三个小空间更以植物栽植的熟密程度有机划分:

(1)前区小广场广场采用与圆形的规划造型,两侧植物紧密栽植将广场紧密围合,很有空间感。圆心区域为系列水景的起源,其中的水幕墙、吐水设施更让人们在此停留小憩的过程中领略到水的多重质感。而广场周围数个同心圆弧造型的石凳和绿篱,不仅满足了平视的个体设计,也考虑了由高空向下眺望的平面构图,为了广场增加了活力与视觉享受!(2)活动游戏区这是一块较大的集中活动场地,起到了联系前区小广场和后面大面积水景的纽带作用。植物栽植由前面的密林式栽植逐渐过渡到稀疏式栽植。使人们在活动时可以充分沐浴到阳光,场地上配置了老人活动的健身器械、足底按摩以及儿童游戏的植物迷宫、涂鸦墙等小品。这些小品设施是环境景观中的点缀,是景观特色的细部表现,对广大居民也有极大的吸引力,特别是现代居民很注意身体素质的提高。从儿童游戏设施到全民健康设施都将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

(3)主水景区进入该区域,植物再次密集栽植,加上微地形的利用与蜿蜒的小路相结合,让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水面局部扩大,形成湖面造景,使环境更加优美、自然!在这里你可以倾听到潺潺的溪流声,哗哗的跌泉,可以看到水中大大小小的石头,岸边葱葱绿绿的植物,还有在巨石上的独木桥。入坐水中景亭,茂密的植物,更使你如沐浴山涧春风!1.4.3 尾声区域该区域住宅片区、住宅院落分别布置大小不同的绿地,其中每个住宅区都设置了一块儿较大的集中绿地,每块绿地配以草坪花木、建筑小品、座椅、简易活动场地,创造出能供居民最直接享受的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优美宜人的景色!1.5 规划小节:将清新的空气、阳光、水、植物、鸟儿、蝴蝶等大自然美好的事物带入小区,使休闲活动,如欣赏景观、聚会交流、儿童嬉戏等,走进居民每日生活,理想的环境设计使枯燥的日常变得丰富多彩!创作手法上,将人们在大自然游赏过程中的有趣体验以抽象手法再现出来。利用精心设计的地面竖向变化以地

形、矮墙、廊架、平台、水体、住宅建筑、植物等元素,创造出丰富有趣、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2.正文2.1 结合所做设计对新导论的看法和理解该导则的独创性在于景观设计的重新分类,它是依据居住区的居住功能特点和环境景观的组成元素而划分的。其中设计元素根据其不同特征分为功能类元素、园艺类元素和表象类元素,这三大类元素与绿化种植景观、道路景观、场所景观、硬质景观、水景景观、庇护性景观、模拟化景观、高视点景观、照明景观等九类设计共同组成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这种分类尽管依然存在争议,但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实用,仍不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而且,主编单位仍在收集资料,不断丰富内容,希望在试行中检验导则的准确实用性,更好地为开发企业服务。就导则的具体内容而言他们在注重景观环境功能性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景观的安全性与长久性。导则中具体规定了水池的高度、木栈道的物理处理方式、涉水池与泳池的深度、可能通过轮椅的道路的宽度,以及沙坑距离窗户的远近距离、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大小尺度等。这些规定是在以往景观设计中不曾被重视的地方。对原有土地条件的合理利用,改变“三通一平”破坏性的开发建设局面,保护原来的地形,地貌,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减少了资金投入,而且尽量保护了原生态系统的平衡,显得朴实无华,自然野趣。2.2 设计需经济实用我在昌福小区设计当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适地适树,建筑周围的土壤由于建筑施工经常有建筑垃圾等阻碍植物生长的环境,我采用耐瘠薄、抗性强的树种如黄葛树、小叶榕等。为提高小区的生活质量,绿化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在整个小区内以自然植物景观且多以绿色植物为主,增加整个空间的绿量[11].在居住区内多种植高大的乔木,因为成片的高大的乔木不仅可以改善居住区的环境而且还为低层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较好的生态条件,在高大的乔木下面还可以作为活动、娱乐的休闲场地[3].并实现绿化的多样性,建立乔、灌、草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的植物群落,增加开放性空间的绿化,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好的绿化效果。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让居民能真正感觉到大自然的亲切美好。2.3 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昌福居住小区绿化是以满足居民生活、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巴南区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3].2.4合理的组织空间居住区绿化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更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我在设计中主要采取分割与渗透的手法来组织空间。2.4.1空间的分割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话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比如我在方案中设计的花架和景墙。当人在流动时,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在方案的第二个景观接点布置的张拉膜就可以抑制视线。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效果。2.4.2 空间的渗透空间的渗透与联系同空间的分割是相辅相成的。单纯分割而没有渗透和联系的空间令人感到局促和压抑,通过向相邻空间的扩展、延伸,可产生层次变化。在方案中我用门窗、花格墙和植物框景。在设置分割物时,还可利用门洞等手法使被分割的空间既保持它的独立,让人们有场所感,又与外界联系紧密,相互渗透[7].小区中的组团式小游园,服务半径小,供居民茶余饭后休息游乐,就像“袖珍花园” [9].2.5 利用自然景观,体现绿色在小区园林植物的配置方面:一方面我利用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来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色彩﹑季相以及意境;另一方面我用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的关系来配置。2.6 昌福小区的人性化设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中强调“以人为本”是园林设计的前提,强调绿地的可参与性和亲和性。绿地是活动空间的补

充和延伸,是休闲运动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园林绿化能创造的环境就应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篇8:浅析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 城市的旧城改建以及新住宅区也在不断的发展。住宅区建设水平的提高大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 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 对居住区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开发商就利用人们求新的观念, 在环境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求新、求快、求异, 借概念炒作以谋取更大的利益。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影响了其正常水平的发挥。同时, 现如今, 很多的设计人员业务素质以及专业知识能力不够, 甚至很多都是非专业人员, 这严重影响了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因此, 在住宅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比如缺乏统领全局的设计主题, 简单堆砌各景观元素;脱离居民的文化生活背景及审美情趣的差异, 盲目抄袭国外的园林风格;忽视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各景观元素的使用功能, 过分追求景观的美化效果;忽略住宅小区的具体空间尺度, 机械采用广场、公园等大尺度空间造景的设计手法等。

为此, 为了给居住着提供一个有地可游、有空可憩、有景可赏、有丰富自然知识可学、有优美环境可居的清净幽雅、宽松舒适的居住环境, 本文从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概述出发, 分析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并探讨了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规划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创新策略。

二、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遵循五个原则:社会的原则, 经济性原则, 生态原则, 地域性原则以及历史性原则。

1、坚持社会的原则, 给居住区富裕环境景观新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 并可以加载社区文化, 精神建设等等环节, 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2、所谓经济性原则就是要求必须顺应市场的发展, 注重节能, 环保等等, 合理运用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 采用新技术, 新材料, 以便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住户所需要的, 因此要改善不良的生态环境, 通过先进的生态技术改善环境景观, 这样将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所谓地域性原则就是要求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 避免盲目移植。

5、要尊重历史, 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 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 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 做到保留在先, 改造在后, 尽可能的保留原始景象。

三、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现状分析

作者通过多年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经验, 并参照相关资料, 总结出如下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

1、跟“风”现象严重。近年来, 各个居住区出现设计千篇一律的现象, 很多都严重的受西方园林的影响, 把植物材料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块、球体, 喜欢把植物景观处于大铺装、大草坪的陪衬地位, 使得小区绿地人工气息过于浓厚, 失去了植物的亲近感。因此, 我们不能盲目的跟“风”, 要根据实际情况, 设计适合我们居住的环境景观规划, 注重植被的生态功能。

2、缺乏认识。缺乏认识是影响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很多错误观念认为, 家乡树种不够档次, 变引进很多独特树钟, 一味的求新, 却严重忽略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这样便造成了养护管理困难, 生长效果不佳, 甚至根本无法适应本地的气候或者土壤条件而无法存活, 其结果只会造成园林资源的巨大浪费。

3、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综合能力不足。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综合能力不足也严重影响了环境景观规划的水平。在设计中需要考虑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视角的景观效果, 同时又是把植物、建筑、雕塑小品等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同时在设计中还要考虑文化品味, 生活情趣等等, 供人们休憩和观赏之用。

4、设计中急于求成。基于求成, 要求马上见效势必会影响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违反了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形成的客观自然规律, 也违背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缺乏长期的景观意识, 造成了浪费。

四、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创新策略

考虑到以上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 得出了如下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创新策略。

1、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设计。在进行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中, 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设计思路。这样可以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 实现人与景观有机融合。在环境的设计中, 一定要考虑孩子和老人, 合理安排, 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同时要考虑老人的特殊要求。

2、多元化的个性化设计。对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多元化的个性化设计是关键。通过多元化设计, 可以不断提升审美需求, 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重视个性化设计风格。比如: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亲水空间, 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等等。

3、因地制宜的创新设计。为了提高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必须进行因地制宜的创新设计。现在的景观设计师有更多的机会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前置的地块, 具有造园价值的土地, 正所谓“相地合宜, 构园得体”。因此, 要在治疗城市伤疤, 修复城市肌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4、绿化空间设计。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合理的绿化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植物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 以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 而在炎夏静风时, 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 造成微风。在具体设计中应注意绿化设计合理, 适度宜人。

五、总结

现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居民已经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居住小区配套环境景观愈加的被重视。如何提高绿化造景的水平, 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要求, 更好的为居民服务, 实现环境的良性发展。因此, 在以后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中, 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 以人为本, 不断创新更加适合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

摘要:本文从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概述出发, 分析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并探讨了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规划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师,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鏑.浅析园林景观铺地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01) .

上一篇:计划生育的宣传活动标语摘抄下一篇:元旦联欢会四年级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