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农民

2024-08-15

身份农民(通用11篇)

篇1:身份农民

农民身份证明

兹有我村村民身份证号为身份性质为农民

特此证明

年月

农民身份证明

兹有我村村民身份证号为身份性质为农民

特此证明

年月日日

篇2:身份农民

【摘 要】本文以农民工题材的文学文本为依托,将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置于新时期四川文学的背景下予以考察,由聚焦当代文学农民工书写推进到农民工身份的内涵阐释及焦虑起因,探讨农民工书写所呈现出的复杂的文学价值及文化意义。

【关键词】四川文学;农民工书写;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04-0112-6

四川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民是社会的主体。

新时期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到来,农民开始大规模地向着沿海城市迁徙。农民工的流动,不仅动摇了中国传统社会稳定的内在结构,从形式到本质重新塑造了当下社会文化空间,而且农民进城也带给他们前所未有的身份焦虑。

身份焦虑无疑是农民工作为主体觉醒的标志,也是农民工适应城市的主体选择。它关乎个体与群体的主体建构意识,也关乎个体与群体的现实生存境遇与文化境遇,及群体的文化属性定位。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身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群体的归属感如何?面临何种程度的身份焦虑?原因何在?与此相应,当代文学叙事中如何呈现农民工的身份焦虑?当代文学的农民工书写对其身份构建有何意义?对文学创作有何积极影响?本文试图以农民工题材的文学文本为依托,将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置于新时期四川文学的背景下予以考察,运用文化研究的理论,对当代农民工题材文学文本进行细读,由当代文学农民工书写聚焦并推进到农民工身份的内涵阐释、焦虑起因及文学创新,探讨农民工书写所呈现出复杂的文学价值及文化意义。

文化研究是目前国际学术界最富活力的学术思潮之一。它与传统的文学研究不同,文化研究更关注阶级、性别、身份等更为广泛的社会文本,关注文化中蕴含的权利关系及其运作机制,它具有迫切的政治性和焦虑感。

身份研究是当下文化研究中最活跃的话题。安德鲁・埃德加和彼得・塞奇威克在《文化理论的关键概念》中说:“就文化研究要考察个体与群体在其中建构、解决和捍卫自己的身份或自我理解的各种语境而言,身份问题对于文化研究来说至关重要。”〔1〕特别是在全球化浪潮和移民潮涌动的现代社会,由于个体和群体的特质在与其他人或群体空前的互动中正面临着变动、迷离、甚至消解,身份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农民工无疑是有着中国特色的特殊的移民阶层。大批涌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不单是居住及工作环境的变化,相伴而来的是“我是谁”的身份追问,及“我与什么认同”的文化反思,漂泊在外的农民工需要完整一致的意义支撑,以便平息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下所产生的文化冲突,使自己与新环境之间的文化联系得以重建。这种联系正是主体获得文化归属感的依托,也是确定个体和群体文化身份的基础。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背景下的移民,在城市多数流动在边缘,由于确定感和归属感的匮乏,其价值观和身份观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深刻巨变,也遭遇了空前突出的身份困扰与认同危机。这种危机多被理解为一种缺乏归属感的焦虑体验。

归属感的匮乏所导致的认同危机是现代化及全球化过程中的突出现象。而“认同危机的产生与文化传统紧密相关,一个人常常通过对传统的自觉的或自发的态度来确立自己的认同,而当一个人在各种文化传统的对立、冲撞中无所适从的时候,就必然陷入认同危机”〔2〕。现代社会特别是城市化进程,使原来稳定的社会转变为流动性社会,如果说传统社会更倾向于被动接受既有的文化认同,那么流变的现代社会则迫使人们主动找寻自己的文化归属。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与自然之间的传统联系被割断,与乡土、宗亲、家庭之间的亲情联络被削弱。大量的农民工被强行带入了现代性的快车道。而现代性引发的身份危机使得进城农民不再拥有恒定不变的`文化身份。在农民的传统精神根基和文化身份惨遭解构的当下,由于原有的农民身份日益瓦解,新的身份尚未形成,农民工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成了游离于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无根的漂泊者。大量进城农民被日益崛起的商业社会流放,成为城乡夹缝中孤立无援的边缘人。

城市化在把大量农民囊括其中,导致其文化属性丧失的同时,也使其不可避免地面临更为直接的身份焦虑。

这在当代四川文学创作中有集中的反映,作品以文学的方式对农民工身份主题作了最形象的呈现。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四川文学涌现出“书写农民工”和“农民工书写”的创作景象,农民工的文学书写不单是对打工生活边缘化生存境遇的关注,也是对处于双重边缘的农民工身份认同和价值归属的探究,凸现了独特的身份认同的主题。

罗伟章的小说《我们的路》《我们的成长》《我们能够拯救谁》《大嫂谣》《变脸》等以及打工诗人郑小琼的诗歌《黄麻岭》《活在异乡的村庄》《流浪》《命运》,徐非的《心灵之约》,许强的《打工时代》《失业者》《在深圳流浪的日子》《流浪是一块永不愈合的伤疤》《为几千万打工者立碑》等作品,尽管其中进城农民的现实境遇不尽相同,但作品的主题或故事背景却始终与农民进城这一宏大的社会趋势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并且在众多农民工的书写中,无一例外都将农民工作为无根的漂泊者和异乡人,以此凸显作为身处社会边缘农民工个体的身份焦虑和群体的身份诉求。

郑小琼以诗歌文本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因迷失自我而不断游荡、追寻意义的象征性故事,从多个层面见证了农民工艰难的生存现实和艰辛的心灵漂泊,以此凸显农民工群体的卑微生活及与日俱增的身份焦虑。无论是在《五金厂》的《挣扎》,还是《人行天桥》上的《耻辱》,以及对《活着的记114ZHONGHUA WENHUA LUNTANFORUM ON CHINESE CULTURE忆》中《完整的黑暗》的描写,这些描写凸现了一个打工者自身的生存体验和文化际遇,揭示了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漂泊不定的精神特征和内在焦虑。

郑小琼在《流水线》一文中鲜活地展示了打工妹艰辛、屈辱的生存现实和身份错位。在作家笔下青春靓丽、性感迷人的打工妹,一旦进入流水线,“与外面的世界隔开来……她们的神色那样苍白、黯然,飘浮着一种迷茫”。而且她们每个人的沉默或愁苦都是“如此压抑,漂浮着一股阴柔的死寂。每张脸上的眼神间都流露出一种由紧张而产生的恐惧,某种冰冷规矩下而产生的胆怯与小心翼翼”[3]。这是青春被尘封的空间,是自我被放逐的时段。在这里没有了性别,没有了自我,没有了身份。打工妹在流水线上呈现出迷失本性的异化状态。

篇3:身份农民

一、农民概念中的职业属性是自然的、分工的结果

在原始社会, 由于工具落后和生产力水平低下, 人们更多地是向自然索取, 从事采集野果和狩猎的活动。随着对自然的认识, 对养殖动物技术的提高, 人们逐渐掌握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律, 于是人们开始定居下来, 专门从事农牧业活动。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的分工。这次大的分工对于人类生存、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深远的有历史意义。相应地, 原始的流动的“狩猎人”开始向定居的“农民”转化, 农民阶级逐渐形成。在《现代汉语辞海》中, 农民是“长时期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在《经济大辞典》中将农民定义为“农民是个人或集体部分占有生产资料, 从事农业劳动为主的人。”这些定义都是侧重农民是一个职业的定义, 就像工人从事工业生产因而成为工人那样, 农民因为从事农业生产因而才成为农民, 从职业定义上看, 农民和工人没有本质的区别, 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马克思指出:“自耕农的自由所有权, 对小生产来说, 在这种生产方式中, 耕者不管是一个自由的土地所有者, 还是一个隶属农民, 总是独立地作为孤立的劳动者, 同他的家人一起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土地的所有权是这种生产方式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这里, 土地的所有权是个人独立发展的基础。它也是农业本身发展的一个必要的过渡阶段。”[1]此时的农民阶级又是封闭的、落后的。“每一个农户差不多是自给自足的, 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 因而他们取得的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 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我们这里所说的小农, 是指小块土地的所有者或租佃者—尤其是所有者, 这块土地通常既不大于他以自己全家的力量所能耕种的限度, 也不小于足以养活他的家口的限度。因此, 这个小农, 也如小手工业一样, 是在握有自己的劳动资料这点上不同于现代无产者的一种工人, 是一种属于过去的生产方式的残余。”[2]在上述农民内涵中, 农民的概念是限于职业属性的, 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社会成员。

二、农民概念中的身份属性是人为的、强加的后果

在西方语汇中, 涉及农民的词汇还有一个词是peasant。刘文纪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该词来源于古法语, 是由古拉丁语pagus派生, 意思是“异教徒、未开化者、堕落者”, 带有强烈的贬义, 是对卑贱者的贬称。在古英语中peasant可作动词用, 意思是“附庸、奴役”, 而作名词时还兼有“流氓、坏蛋”的意思。因而peasant是代表一种低下的身份。因为当时卑贱者大多种田, 这个词就与农业有了联系。不仅英、法、拉丁语如此, 俄语、波兰语等欧洲语言中农民的词汇也有类似的特点。与此相对应的另外一个英语词汇是Farmer, 是一个职业的概念, 指的是经营农场和农业的人。这个概念与渔民、工匠、商人等职业并列。秦晖主张参照“工商业者”、“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之类的称呼, 把Farmer译作“农业者”。从语言上考证, Farmer以Farm (耕种土地) 为词根, 强调的是职业的含义, 农民作为人类分工的结果, 首先是体现它的职业属性。长期以来, 中国农民是身份农民而不是职业农民。1958年1月《户口管理条例》实施后, 农民与农村户口紧密相连, 固定为户口意义上的农民, 为农民紧紧贴上了身份上的标签。农民与“贫穷”、“落后”、“弱势”划等号, 成为“二等公民”。

三、由身份农民回归到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性选择

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内部要搞好分工, 只有细致的分工才能有更高的效率, 因此分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分工包括人才的分工, 要求农民由通才向专才转变。职业农民的产生和壮大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农民包括职业的种地农民、职业的畜牧养殖人、职业的农业经纪人等。在发达国家, 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应的农民是职业农民, 他们拥有相当规模的土地, 用现代化的农业工具从事农业生产, 通过农业合作社等方式组织起来进入市场, 农业经济效益比较高, 农民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没有太大的区别, 甚至有的还高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就发达国家的农民现存境况看, 虽然仍留有少数农民, 但很明显, 他们的身份意义已经完全被职业意义取代, 不再是卑贱的社会地位和不易摆脱的低下身份。目前中国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在城镇化快速进程中, 中国有文化的、年轻的农民大量涌向城市, 留在农村的是“993861” (老人、妇女、儿童) 部队, 由这些老弱病残的人搞农业, 为中国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隐患。要让一部分热爱农业、懂农业的人去经营农业, 获得比较高的农业收入。中国农业现代化要求推动身份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化, 在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现代化大背景下, 当前培养职业农民十分重要和紧迫。现代农业呼唤“职业农民”, 只有建立一支热爱农业、钟情农业、精通农业的“职业农民”队伍, 农民小康、农业增效、农村繁荣才有真正的希望[3]。

四、未来中国居村农民是职业农民的新兴阶层共同体集合

法国社会学家H.孟德拉斯曾指出, “农民是相对于城市来限定自身的。如果没有城市, 就无所谓农民, 如果整个社会城市化了, 也就没有农民了。”[4]居村农民是个综合概念, 它包括职业农民、个体小农、农村商人, 农业企业家, 农村经纪人, 在农村周围打工者等。伴随市场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 农民阶层分化加快, 居村农民已经从单一的种地小农阶层分化出工人、商人、创业者、中介者和职业农民等。居村农民在中国是一个庞大的人口群。据统计, 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是51.57%, 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 中国进入了城市型国家行列。照此发展下去, 如果每年城镇化率达到1个百分点以上, 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但即便如此, 届时仍将有近6亿人是居村农民。居村农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核心问题是, 要让居村农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在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方面与城市居民具有同等的权力和相同的待遇。

五、职业农民阶层的形成是居村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

市民概念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在古希腊战争中, 希腊人将俘虏变成奴隶, 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而希腊人则称为市民, 拥有广泛的自由。所以市民概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奴隶的, 是相对于奴隶来设定的, 核心内涵是是否拥有自由的权利。当时的希腊主要由城邦组成, 城邦不是现在的城市, 类似于现在的农村集镇, 包含很多农村地方, 所以古希腊市民的含义不单单指城市居民, 它是指拥有广泛权利, 有充分人身自由的希腊公民[5]。从上述分析中,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市民的概念和农民的概念不是平行的概念, 市民的概念外延要大于农民概念, 市民是农民的上位概念, 农民是市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市民概念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拥有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自由权利、平等权利、参政权利等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权益, 如果一个人能拥有自身的权益, 并能较好使用这些权利, 我们就可以说他就是个市民, 而不管他是农民、还是工人, 抑或是商人。

在中国, 农民市民化通常是指农业转移人口变为城市居民的过程。它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 是指人们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聚;也是一个职业转换概念, 是指人们从农业生产作业者转为城市工业生产作业者;还是一个身份的概念, 农民市民化意味农民进城后, 享受城里人的待遇, 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现代化是一个减少农民的过程, 但是让中国众多的农民进城变为城市居民特别是大城市居民是没有现实可行性的。一方面, 中国“城市病”已经集中爆发, 空气雾霾、水质污染、食品毒化、车辆拥堵、传染病流行, 城市容纳人口承载能力达到极限;另一方面, 农村“凋弊病”也正在生成。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 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粮食是比天大的事。现在农村大部分留下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人员, 未来谁来种地成为大问题。当前农民变城市居民的拉力和推力都不足。在此情况下, 如果继续按照中国户口意义上的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划分, 简单推进中国农民市民化进程, 在实践中必然会产生系列问题, 城市将会病得更厉害, 农村也会渐入膏肓, 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固化, 现代化也难以实现。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市民的概念, 让市民回归本义, 在积极推进进城农民市民化同时, 也要关注居村农民市民化问题, 为农民就地市民化提供政策优惠支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83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568.

[3]孙成栋.现代农业呼唤“职业农民”[N].盐阜大众报, 2012-07-22 (3) .

[4][法]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M].李培林,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8.

篇4:让“农民”从身份变职业 ?

当农民还得有证书?回家乡时,村里的“果树大王”李正华高兴地展示刚领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他和40多名果农成为县里的首批“职业农民”。

一纸证书,能让老李们享受到政策补贴、技术扶持等诸多优惠;一纸证书,也是农民职业化标识,折射出时代变迁。

从农业发展阶段看,没有农民职业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

调查显示,在务农劳动力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70%以上,参加过技能培训的不足10%。

农民“荒”了,今后“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是农民素质的转变,核心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从农民分工看,农民职业化是大势所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岗位不断细化,兼业农民难以适从。而与传统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把务农作为职业,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更具有现代观念。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伴随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战略任务。

首先要从制度上顶层设计,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农民的职业属性。农民应该与工人、教师等职业一样,既然是一种职业,就应该有同样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待遇。要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不能再让农民在公共服务上“低人一等”;尽快提高务农收入,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获得社会平均利润,让粮食主产区的财力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强化政策扶持,让农民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

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既要增投入,也要重实效,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构建农民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培训接地气,不离乡、不离土,将培训内容与地方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办进农村、办进田间,不断探索新机制。

探索建立农业准入制度。让扶持政策更好“瞄准”职业农民,在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领域,制定農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把获证农民与产业政策紧密挂钩,农民素质高,宝贵的农业资源才能高效利用。

让“农民”不再是户口本上的身份,而成为自觉的职业选择。这样,农业才能后继有人,农业现代化才大有希望。

篇5:网络身份:网络身份的五大要素

Twitter前CEO Evan Williams于本周发表博文,文章谈到了网络身份已经成为网络服务急需处理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因为“身份”这个词涵盖了不同的意义,在博文中Williams试图解释这个词的不同意义,包括身份验证、个人声望和个性化特征。但是,有一点他没涉及到,那就是“我们的身份”会根据我们所在地点和我们从事的活动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而这点是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之一。

此文章大概可以分解为“网络身份的5大要素”,此概念是之前Williams和Twitter首席技术官Greg Pass共同提出的。这5大要素包括:

身份验证:它关系到你是否具有某项操作的权限,就像是你身份证明上的照片、某张会员卡、家里或房门的一串钥匙。

代表身份:它涉及到你的身份或你宣称的身份,这和个人名片、个人资料一样,因为它让别人知道你的身份、职业等其他背景资料。

通讯:它涉及到“如何能联系到你?”的问题。这和电话号码一样,不过如今涉及到更多的通讯工具,比如电子邮件、Twitter和Facebook。

个性特点:这里不仅仅是身份特征,而是开始判断用户的喜好和兴趣,这就好比去一家常去的咖啡店,店家对你的口味十分熟悉,因此不需要询问便可为你端上一杯你喜欢的饮品。

声望:它是基于别人对你的看法,现实中类似的对照物是个人口碑、信贷机构等第三方组织等为你编译的个人诚信档案。

Glue 和Defrag conferences的创建人Eric Norlin就Williams提到的这些网络身份特征撰文发表看法,文中他写道,Williams谈到的这个概念可以大致分为两组,一组涉及用户的一些本质需求,另一组则具有事务型的需求特点,因此,后一种需求可能随时会根据自己从事的活动而发生改变,

同时,风险投资家Chris Sacca通过Twitter表示,地理位置已经成为网络身份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不过,社交商务顾问Stowe Boyd对Williams博文发表了最为精彩的回复:

这是一种专注于工具和市场营销的方式,它忽略或去除掉了网络身份的混乱和有趣的部分。

Boyd说得很对。对于任何一个想要真正了解“身份”功用的人来说,那些有趣但混乱的部分都像是一个定时炸弹。Williams可能是故意只涉及到网络身份一些表象部分,但是很容易看出,这里还有一个要点,对于许多人来说,它是一个具有流动性的概念,并且变得越来越具流动性。

Mark Zuckerberg可能希望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以唯一的一个身份登录在线,因为据称他认为“同时拥有两个网络身份是不够真诚的。”他也许是对的,但是很多人都乐意于拥有多个网络身份,比如发布自己想法的Twitter、联系同学的Facebook和联系同事的其他社交网络身份,对于他们来说,不同的环境中自己的“身份”也应该有所不同。

当Google发布Buzz发布的时候,Gmail中的联系人能够自动导入到用户的Buzz帐号,然后会对外广播这些社交关系,当时搜索巨头的工程师们认为这种设计是十分合理的。然而,最后Google Buzz最终失败了,这让工作人员十分吃惊,“为什么人们不想用它呢?”毕竟这是联接用户和社交网络最为有效的方式。

Google没有考虑到的一点是,一些人的email可能关联了很多联系人,而用户并不想要和他们所有人都成为社交网络上的朋友,同样,很多Facebook用户也不想把商务身份和个人关系混合在一起。因此,他们要么不玩社交网络,要么十分仔细地清理自己的朋友列表。

篇6:应届毕业生干部身份与工人身份

浏览次数:776次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10-5-11 07:05 | 提问者:yaobiyun

在广州市各人才市场,存放档案有两种收费方式,一种是五百元一年的,一种是二百四十元一年的。他们说,五百一年的就有干部身份,二百四一年的,只负责放档案,别的什么都不管。

我想请问,我前三年是按五百一年交费的,如果我选择二百四一年的,会有哪些该享有的服务不能享有?

注:我已取得中级职称,现在一个民办单位工作,也不想考公务员。谢谢。

最佳答案

大学生就业——毕业生干部身份问题

要说大学生的干部身份,也许很多人会窃笑,现在还有干部身份这个东东?还有什么用处吗?你还别说,干部身份还真存在,而且在某种场合他还要发挥重要作用。

干部身份的问题是大学生毕业生特别容易忽视的问题。

1、大学生毕业生在离校时如确定工作单位,就会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学校会按就业协议发报到证,并将档案转至人才管理机构(档案问题后面再将),从报到证派发之日起一年内为大学生的见习期(不同于单位的实习期或试用期),见习期必须满一年,见习期满,有档案管理机构出具转正定级表,由工作单位对一年表现进行评定,合格则转正,也就意味着干部身份的确立。如果不满一年就换单位,并进行了改派,那么见习期就必须重新开始计算(从新派遣证颁发之日开始起)。

2、干部身份目前在企业中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在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中的差异非常明显,工资待遇不同,退休年龄不同,升职空间不同(如没有干部身份基本不可能单位领导职务)。

在我国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下,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手续后具备干部身份,国家统一招收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执行一年见习期考核合格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后也具备干部身份。干部身份是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单位之间,城市之间人才流动的必备条件之一。国家计划内统招的大中专毕业生都带有干部身份,如果两年择业期内没有办理相关手续,指标自动作废。

3、其实即使在企业工作,也会有差异的,这个差异不是体现在当下,而是体现在你需要从社保机构领取退休金的时候,郑重提醒:不要小看干部身份

从长远看,也许你将来需要考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或者进行异地调动,都需要干部身份为前提。没有干部身份是而无法调入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的。如你以后想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发展(现在户口不在这些地方,一定要注意自身干部身份的问题,其是否具备干部身份,将直接影响到其能否落户到当地。

现在社会上普遍忽视身份问题,认为只要能创造业绩就可以了。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观点往往会害了毕业生。因为目前,进入事业单位、户口迁入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都需采用干部调动的方式才能实现,因此身份的地位仍很重要。而且不是每个毕业生都能获得干部身份的,必须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工作满一年即见习期满一年时,通过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之后,才可获得干部身份。所以要珍惜自己的干部身份。

一个比较,大家可以看看(转载的)

1、政治待遇不同,干部获得的国家社会以及国际信息要比群众多,干部级别越高所获得的社会信息也就越多,其中大量的社会信息并不属于国家机密,而是属于官方有意控制的内容。

2、在就业范围上的待遇不同,干部可以在国家机关工作,工人群众如果不转变成干部身份则很难在机关工作,但是工人群众转变成干部身份的机会非常少。

3、非工资的福利待遇上,干部比工人群众要高,例如住房以及住房补贴、用车补贴、带薪度假等等方面,干部都比工人群众享受的待遇高。

4、医疗服务标准上,包括住院条件、用药等级、医药费的报销比例等等方面,干部都比群众高。

5、在养老标准上,干部比群众高出许多,而且干部级别越高,这种差距也就越大。例如,干部可以享受离休待遇,而且有政府专设的老干部局为其服务。

篇7:身份农民

一、医务人员在操作(包括各种穿刺、抽血、给药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二、入院后由科室护士给患者戴上安全识别卡(手腕带),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诊疗操作过程中医师、护士须核对以上项目。

三、手术患者:麻醉前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分别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前手术医师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部位包括左/右侧,确认即将采用的术式。

四、新生儿:新生儿出生后由科室护士给新生儿戴上安全识别卡,填写母亲姓名、出生日期、性别、床号、体重;新生儿患者入院后由科室护士给新生儿患者戴上安全识别卡,填写母亲姓名、性别、床号;诊疗操作过程中,医师、护士须核对以上项目。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

一、所有急诊收治的病人必须佩戴安全识别卡(手腕带),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急诊转科病人(转至病房、手术室、ICU),由急诊科医师、护士陪同将病人送至该科室,同时与(病房、手术室、ICU)医师、护士共同识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确认无误后转至科室根据床位安排情况,重新填全识别卡所有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二、手术室与病房或ICU的交接,手术后病人回病房后与病区护士共同交接病人的安全识别卡(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以确认病人的准确性。确认无误后转至科室根据床位安排情况,重新填全识别卡所有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三、ICU与普通病房间的病人识别:两个科室之间的病人转科必须认真核实患者的安全识别卡(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确认无误后转至科室根据床位安排情况,重新填全识别卡所有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篇8:失地农民需要新的社会身份

《21世纪经济报道》11月1日刊登刘晓忠的文章说,近日,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宋晓梧院长表示,去年从事非农就业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达24223万,其中失地农民约4000万,而愿意回农村定居的只占8.8%,总额约2132万人。

坦率地说,当前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民工90%以上不愿回农村定居并不单纯是城市为农民工创造了更多就业等经济选择自由,而是大量农民因在农村缺乏维系生存的充足资源而被迫非农就业。具体而言,当前各地联产承包制的契约长期化,以及在垦荒有限与城市化扩展占用大量农地的双重冲击下,农村已无充足的耕地配置给新生农民工,这使得16~25岁新生代农民41.4%无承包地和36.4%无宅基地,25~30岁农民工35.4%无承包地和33%无宅基地;而且即便有承包地的农民也因人均承包地少而难以支持其在农村定居生活。

不仅如此,当前在土地双轨制下,越发依赖农转非的城镇化率扩展严重恶化了农村生存形态,致使大量失地和少地农民被动裹夹在巨大的农民工洪流中追逐非农就业机会,很容易引发诸多经济社会问题。如大量失地和少地的农民工丧失了重归农村定居之最后防线,在经济增速回落时很容易引发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冲突,以及触发一系列由身份导致的社会冲突。

篇9:身份农民

今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多个文件,要求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乡村医生们的生活现状如何?有哪些“成长的烦恼”?

55岁的黄爱民是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老墩村村医。在他34年的行医历史中,有着最风光和最难熬的两段经历。

“上世纪80年代,当时还是工分制,我们村医和村干部同工同酬,一天能挣10个工分,村民们也非常尊重我,这是我当村医最光荣的时候;进入90年代后,村医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药品差价,最高达40-50%,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

自从2009年国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后,黄爱民的收入被“砍掉”了一大半,一年下来收入不到2万块钱。

越来越少的病人加上巨大的收入落差,让很多乡村医生不得不放弃本行而另谋出路。

“收入上不去,队伍就难稳定。”中国卫生医学会副秘书长王禄生指出,事实上,收入低已成为乡村医生流失严重的首要问题。

为切实解决村医收入低的问题,国办2015年3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切实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提高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医生待遇等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

“除了向国家‘要钱’,我们自己能做些什么努力?”盐城市大丰区卫生局局长徐向东带着当地村医开始了签约服务探索。

徐向东说,他们设计了适应不同需求的健康服务包,既有不收费的基础包,也有参照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明码标价的初级包、中档包、高档包,让农村居民自主选择购买。

“对于提供签约服务的乡村医生,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补助经费不低于项目总额的40%,承担的基本医疗和个性化延伸服务,在扣除直接成本后,收入大部分用于签约乡村医生的技术劳务性补偿。”江苏省卫计委主任王咏红说,签约服务能让提升村医收入和服务村民双赢。

“实践证明,这条路走对了!”徐向东兴奋地说。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大丰区村医平均工资为44163元,是全区农民可支配收入的2.69倍。现在,黄爱民的年收入达到5万元,外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医疗事故责任险等保障,他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十分满意。

今年9月出台的国办《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也要求,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组成团队,与居民或家庭自愿签约。

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农村卫生处副处长陈凯表示,开展签约服务规范了服务行为,有效提高了健康素养,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服务,对促进医改任务落实和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等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66岁的女村医吴德志已在沈阳市苏家屯区陈相屯镇丰收村从医40余年,至今仍是村里唯一的村医。虽然腿脚微恙,可她每天仍需劳作不休,因为退休后只能拿到微薄的养老金。“村医过去叫‘赤脚医生’,现在叫乡村医生,但他的身份始终没有变,仍然是农民。”王禄生说,半工半农的身份,使村医陷入了“凡是对农民有的政策他就可以享受,凡是对农民没有的政策他就不能享受”的尴尬境地。

国办的实施意见提出,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确有需要的,村卫生室可以返聘乡村医生继续执业。同时要求加强乡村医生管理,由乡镇卫生院定期对乡村医生开展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和财政补助的主要依据。

在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乡村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当地村医的身份、考核、养老方式等正在转变。

在淮阴区五里镇涧桥村,14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布置得干净整洁,10余名村民有序地等着看病拿药。“这里相当于五里镇卫生院的一个派出机构,我们三个村医也是卫生院的派出人员,工作地点由卫生院调配,工资每月也是由卫生院按考核结果发放,卫生室里上至医疗器械、药品,下至办公用品、水电费都由卫生院统一负担。”涧桥村卫生室室长、51岁的蒋大业表示,虽然自己是村医,但在一体化管理下,能和镇卫生院里的医生享受同样的待遇,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蒋大业说,现在每月收入稳定,有更多时间可以做公共卫生服务。另外,有了养老保险,退休后每月能拿到近2000元的退休金,这个钱数还会逐年上涨,这使他不再为退休而担忧。

在一体化管理下,多位村医担心的医患纠纷问题也将得到解决。由于村卫生室的法定代表人由乡镇卫生院院长担任,一旦在卫生室出现医疗纠纷,将直接由法定代表人出面解决。此外,乡镇卫生院为村医缴纳的医疗事故责任险也能发挥一定作用。

江苏省卫计委基层卫生处处长姜仑说,目前江苏省按照万分之十三至十五的比例选择有资质的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的事业编制,这让村医们更有干劲。

今年分配到四川省荥经县农村的农村医学专业定向培养学生王姗姗并不愿扎根在这里。在她看来,村医这个职位没有太多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的空间,还是希望继续学习以求更好发展。

王姗姗的担心折射了当下我国村医队伍“青黄不接”的尴尬。

调研发现,由于工作环境差、工资低、养老难等问题,我国乡村医生流失严重,白发村医往往“退而不休”;加之晋升通道不畅,发展前途“迷茫”,这一岗位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日益减少。

荥经县所在的雅安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辖区总人口154万,农村居民占122万人,行政村逾1000个,应设村卫生室872个,已配备村医503人,缺口369人。

“为了解决缺口,我们曾采取过直接考核招聘、考试招聘相结合的方法专门给乡镇卫生院增加编制。后来发现一些招来的人吃不了苦,待了三五个月就跑了。”雅安市卫计委主任李志强无奈地说。

“要想解决人才的问题需要有长久之计,但绝不意味着把门槛降低。”王禄生认为,乡村医生的门还是要“严进”,保证进入的人具有一定的专业学历,具备考执业助理医师的资格。

统计数据却不太乐观:全国村卫生室从业的138.1万人中,具有全国统一考核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只有29.1万人。

村医们也因“难度过大、与实际工作脱节严重”对该项考试抱怨颇多。

为优化乡村医生学历结构,国办的实施意见明确,除了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外,还要加强继续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进入中、高等医学(卫生)院校(含中医药院校)接受医学学历教育,提高整体学历层次。

除了严格落实好国办发布的关于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意见外,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师邓勇希望,日后能有更具体的政策细则为乡村医生继续送上“定心丸”,“这样才能让这些用双脚丈量着担当与责任,用双手守住一片村民健康‘绿洲’的农村健康‘守望者’更多欢笑,更少悲忧。”

儿童示范药物清单有望近期出台

据悉,由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儿童药示范药物的清单有望近期出台。按照有关人士的理解,该清单将作为当前各省(市)儿童药挂网采购目录的蓝本,由地方依据各自用药需求增补后,作为儿童药挂网采购文件。

与此同时,由国家卫计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负责起草的《儿童基本药物目录》也正在推进当中,预计将于2015年底前完成初稿。

有关人士解释,上述“示范药物”主要职能之一是在《儿童基本药物目录》出台之前,为各地顺利推进儿童药挂网采购目录的制定提供参考。

日本主要癌症5年生存率

达60%以上

日前,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首次公布了该国各都道府县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调查显示,日本所有经过治疗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平均达到64.3%,说明大部分癌症患者经科学治疗可以存活下来。

5年生存率是指癌症患者在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比例。癌症经过治疗5年后再复发或转移、扩散的比例很小,可被认为痊愈,所以5年生存率是医学界通行的评估癌症疗效的指标。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统计的是2007年在合作医院被诊断为癌症后开始治疗者的5年后生存率,共获得177家医院约17万名患者的数据,其年龄跨度为15岁至99岁。

临床硕士将考医患沟通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推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继临床医学专业从七年制招生调整为“5+3一体化”之后的又一改革措施。

《意见》要求,从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起,全面实施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和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业务课将分别开考。同时,要全面加强临床医学职业素质考核,对考生的人道主义精神、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质方面进行考查。

美国立卫生院发布

“精准医疗”白皮书

日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发布了长达100多页的《精准医疗项目集群——建立21世纪医学研究基金会》的白皮书,包括来自学术界、政府部门和产业的专家建议。NIH专家Francis S. Collins倡议,应该让每一个美国公民分享他们的健康数据,递交血液样本,当政府提出的“精准医疗”项目(PMI)有需求时,积极参与研究。

NIH此次发布的白皮书中写道,将收集用户的医疗记录、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环境暴露以及生活习惯等信息,这不仅会加速研究,也将进一步认知致病的原因。

美国GTO公司CEO接受苏州媒体专访

近日,作为美国心脏协会“拯救心脏”项目的执行方,GTO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James Letzel先生在苏州接受了当地媒体的专访。

James Letzel首先介绍了今年6月美国心脏协会与中国科技部在华盛顿签署备忘录的背景以及内容。他说:“‘拯救心脏’这一项目的目标是让中国10%人口完成关于心肺复苏(CPR)的教育,在规范学习的前提下拿到美国心脏协会认可的证书。”这个项目的推广和实施可以大大减少心脏骤停、中风等人群的存活率——研究表明,一旦心脏骤停,只有几分钟存活时间。如果及时采取行动,病人就极有可能存活下来并完全康复,否则,病人就只能面临死亡。数据表明,超过80%的心脏病发生在家里,而不是在医院里。事实上,心脏病发作时,有医疗人员在场的比例不到10%。因此,我们希望能让非医学背景的普通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让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了解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有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参与救助。

在与江苏省健康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中,James Letzel表示,希望依托uu-wellness国家示范区,以苏州为试点将CPR项目推向全省。“我们和江苏省健康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值得探索。同时,我们也相信,有了uu-wellness专网支撑平台,心脏复苏培训将会改变苏州乃至江苏全省心血管患者的生存状态,进一步提高中国政府对于这一技能的普及率。”

2015年最危险职业发布:医生上榜

近日,前程无忧根据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和接触人群,盘点了2015都市里最危险的职业,其中有处于危险工作环境的消防员和警察,也有因人际冲突频发的医生、服务员。该排行分析指出,随着财富的积累,自我意识的膨胀和身心压力的普遍存在,职业中的安全风险日趋常见。

医生的名义收入不算高,特别是和欧美的同行相比,但是很多医生的实际收入不低,这使得医生对这一职业的自豪感极低。而医生的高压高强度工作,其实也很需要心理的疏导和关怀。医患关系的改善,目前看不到好的解决方案,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医生不用为收入而费心,那么对患者的医治和关怀将发自内心而更加注重患者利益。

中纪委公布医卫领域

11起违规

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公布28省市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其中涉及12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而其中医药卫生领域的共有11起,涵盖天津、湖北、河北、山西、山东、贵州、宁夏等7省市。违反类型包括违规发放津补贴和福利、大操大办婚丧喜庆、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多种。其中,贵州市铜仁市碧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涉及中秋期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德3D打印人造血管获重大突破

近日,德国弗朗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成功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人造血管,这一技术突破有望广泛应用在治愈皮肤创伤、人工皮肤再造和人造器官等医学领域。

重大事故受伤、大面积烧伤或肿瘤切除的病人经常需要对创面皮肤进行再造,目前的医疗技术只能对皮肤表层厚度(真皮和表皮)不超过200微米进行人工再造,而对包括皮下组织的几毫米厚完整皮肤系统还不能进行再造,因为涉及到血管组织,没有血管的养分供应,超过 200 微米的人造皮肤就没法存活。为此,弗朗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牵头的跨学科团队承担了欧盟项目“ArtiVasc 3D”,开发出3D打印技术制造人造血管。

中东部部分医专将“升本”

日前,教育部出台《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的部署和要求,审批设置2015年中东部地区本科学校,同时审批部分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

教育部将组织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对申报设置的高等学校进行实地考察。

篇10:身份农民

1、加入公务员的队伍。

2、进行国企业、事业单位,评定职称。

确认干部身份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从刚毕业开始追溯):

1、统招大中专毕业生如按干部分配就是干部身份(现在没分配了,一毕业就是干部身份)。

2、统招的大中专生及本科生毕业后有派遣证和做了转正手续就是干部身份(每个毕业生都有,不论有没有办理;想保留干部身份最好还是办理,以便日后查询。在个人档案里会有一张派遣证,即就业报到证,以证明是干部身份)。

3、非统招类的五大(职大、夜大、电大、成教、自考)毕业生,若为录用制干部,可长期保留干部身份。

4、所有以上干部情况,档案内不能有除名、辞退、买断工龄、内退、违法犯罪等记录,否则不再保留干部身份。

补充一则真实的故事:

篇11:身份农民

________现任我单位________职务,为________主要负责人,特此证明。附:

主要负责人:

性别:

年龄:

民族:

住址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单位全称,加盖印章)____年____月____日 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性别:

,身份证号码:

系我公司(**************有限公司),担任*****,为我单位法定代表人。特此证明。

单位全称(盖章):

****年**月**日 地址:

邮政编码:

(注: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身份证复印件附后)

授 权 委 托 书

**********项目部:

现委托****同志(身份证号:4*********)为我单位代理人到你单位(******项目)办理***********工程施工的一切事宜。

代理人的代理权限为*************一切事宜。代理期间为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

法定代表人:

(签名或盖章)

日期:

****年**月**日

代理人:

身份证件号码:

联 系 电 话: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身份农民】相关文章:

被征地农民身份证明08-06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现状分析09-10

身份证丢失身份证明05-29

身份07-25

身份地位08-18

身份回归06-03

主体身份06-20

身份保护06-29

身份重构06-29

身份转变07-04

上一篇:学校工会委员演讲稿下一篇:全国交通安全日教育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