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2024-08-08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共8篇)

篇1: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3题。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彩纸、剪刀。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现象引入教学

1、昨天我买了一幅眼镜,可戴上感觉很不舒服,不知道为什么,请同学们帮我看看!

学生发现眼镜不对称。

2、怎样的眼镜才是对称的呢?

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课件出示各种图形

(1)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三、在实际操作中认识轴对称图形

1、出示例1。动手操作,剪一件上衣。

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长方形纸,跟老师一起来剪一件衣服好吗?(出示课件)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

(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2、剪其他图形。如:松树、桃心、葫芦等。

(1)老师还能剪出一些漂亮的轴对称图形,看看老师都剪了什么?分别出示松树、桃心、葫芦。

(2)你们能不能也开动自己的脑筋,像老师这样剪出一些漂亮的轴对称图形?想一想,你打算剪什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剪,看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

(3)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3、认识对称轴

(1)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是对称的)

(2)教师介绍: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在这些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都有一条折痕)

(4)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这数学上,这条折痕也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对称轴)

(5)介绍对称轴的画法。(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6)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四、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巩固练习:完成P33中第、2、3题。

(2)拓展练习:所有的对称图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吗?拿起你们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和圆形纸折折看!再用铅笔把对称轴画出来。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被装扮得这么美丽。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张贴教师及学生的剪纸作品

篇2: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认识轴对称,即教材P28~29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猜测、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不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数学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不知你们是否留意,在我们的大千世界有许多美丽的事物。一片碧绿的树叶,一只漂亮的蝴蝶,都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老师这里有几张精美的图片,让我们我们共同欣赏。(课件 出示图片)

师:说说图中都有什么,他们美不美?面对这些美丽的图形,你们能不能提出一个问题?

在此,引导学生提出“它们为什么这么美?”用“隐去对称的一半”的方法验证学生的回答或让学生观察得到答案。然后师小结:他们虽然不是同一类事物,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左右或上下,无论是形状还是大小,都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是数学中的轴对称现象(出示课题)。轴对称能造就许多美丽的图形和物体。今天咱们就共同认识一下轴对称图形(完善课题——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提出问题,深化认识

师、面对这个课题,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为什么题目中有个“轴”字?轴对称图形有轴吗?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作用是什

么?怎么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

1、解决前两个问题

好,咱们先来解决“轴对称图形”中为什么有一个“轴”字,你们先猜一猜为什么,然后仔细观察一下。(此处可以分组讨论,师指导)

这些图形的左右或上下一样,如果我们把它们的左右或上下对折,会怎么样?拿出你手中的图形折一折,看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道折痕,两部分完全重合)

师:那么轴对称图形到底有没有轴呢,为什么轴对称图形中有一个“轴”字,对了,我们把折痕所在的直线就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所以它的名字中就有一个“轴”字。这个“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解决第三个问题: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师:对了,刚才我们沿着对称轴对折图形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秘密——两部分完全重合。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了吗?

像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形,如果我们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如圆、正方形、长方形等等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折一折这些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动手操作。

同学们,看着你们手中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对称轴”你们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一个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吗?可以有几条对称轴?

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一个轴对称图形可以有几条对称轴? 通过折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让学生发现这个问题,然后小结:一个轴对称图形可以有一条对称轴,也可以有两条、三条,甚至有无数条对称轴!但只要有一条对称轴它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刚才折出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现在我们把它画出来,对称轴一般画成虚线,有几条画几条。如果不用折痕怎么画?

3、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4、解决最后一个问题:怎么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想一想,怎么用剪刀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给学生留足思考、交流的时间,可以边讨论、边操作、边思考、边指导。总结思路:因为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和形状都一样,所以我们只要剪出一半就行了。

总结方法: 先把一张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沿折痕画图,用剪刀把图形剪下,再打开,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请大家试一试,你喜欢剪什么就剪什么,看谁剪得漂亮!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展示美丽作品

想一想:如果不画图,在折线一侧随便剪切,打开后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智力抢答。

(1)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A.能完全重合 B.不能完全重合(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A.一定 B.不一定 C.一定不(3)数字0.3、8都()轴对称图形。A.是 B.不是

(4)圆有()条对称轴。A.2条 B.4条 C.无数条(5)正方形有()条对称轴。A.1条 B.2条 C.4条(6)长方形有()条对称轴。A.1条 B.2条 C.4条(7)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A.1条 B.2条 C.3条(8)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A.1条 B.2条 C.3条(9)三角形有()条对称轴。A.1条 B.2条 C.不一定,根据三角形类别定

(10)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A.1条 B.2条 C.4条 4.推理:下面该是什么图形?画一画

5.看看哪位同学最聪明?一张方格纸,怎样剪一剪刀,得到一个十字形。

四.反思与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发现和提出了什么问题,都是怎么解决的,想一想再说。(师可帮助解决)

篇3: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一、仔细观察, 找出特征, 奠定空间观念基础

几何图形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形, 学会观察是空间观念形成的基础。

进行几何教学, 首先要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实物引入, 在大脑中有了清楚的表象后, 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探究图形的特征, 建立空间观念。观察是学生获得初步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让学生观察标准图形, 抓住图形的特征, 再呈现出变式图形, 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

【案例】《轴对称图形》

(一) 创设情境, 激趣蕴思

森林里有只可爱的小蜻蜓。一天她遇见了蝴蝶, 对蝴蝶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蝴蝶就奇怪了, 我是蝴蝶, 你是蜻蜓, 怎么是一家人了。小蜻蜓笑了笑说, 在森林里还有很多动物和我们是一家呢。

(二) 欣赏图片, 建立表象

1. 这不, 你瞧。小蜻蜓找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树叶、七星瓢虫、蝉、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2.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 交流汇报。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它们左右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它们都很美。

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学生在汇报的时候, 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对学生的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调, 不必刻意纠正。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寻找新知识的切入点, 目的是为了激发兴趣, 调动情感。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还能养成善于提问题的良好习惯, 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接下来,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 学生在这样一个情境里很轻松地实现了学习目标。

二、加强操作, 充分感知, 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图形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动态中理解。”课堂教学中, 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 让学生亲自去摸一摸、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 这样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巩固。

【案例】

1.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圆。

2.启发:这些平面图形中, 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我们不着急下结论, 先折一折再讨论。

3.谈话:请同学们从信封中拿出这几个图形, 先动手折一折, 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这些图形中, 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4.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并对个别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5.反馈:通过图形的对折, 你知道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6.小结:正方形不仅上下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左右对折或沿对角线对折, 折痕的两边也能完全重合。圆更是有无数种折法。不论怎样对折, 只要折痕的两边完全重合, 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往往要在对比中找到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在不断研究这些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也是通过对比得到启示, 在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 创造性思维得到新的发展。

三、借助想象, 展开联想, 促进空间观念的深化

空间图形的主要表象之一是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 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由此可知, 想象活动是空间观念培养的主要途径, 并且类化为一种稳定清晰的知识结构, 进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案例】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师: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字母图形, 你能判断出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多媒体依次出现A、C、T、M、N、S、X、Z, 让学生判断)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

师:2008年奥运会上, 哪些国家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呢? (多媒体依次出现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的国旗)

从对称的物体抽象出轴对称图形, 是一个知识抽象化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重视了知识延伸与拓展, 在“扶”的过程中逐步放开, 让学生自己去判断, 去寻求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重视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猜测、验证、推理、总结。

四、亲历操作, 优化思维, 落实空间观念的形成

小学生思维水平较低, 动手操作就是要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 借助操作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 从而抽象出事物本质, 获得对概念、法则及关系的理解,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案例】谈话:今天我们研究了这么多轴对称图形, 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 (生:想)

师:请同学们拿出材料袋, 先思考一下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可以怎么样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思考)

师:你们说说可以怎样做? (学生一边说, 教师一边展示课件)

生:可以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 可以在方格纸上画, 可以用剪刀剪, 可以先用颜料画, 然后再把另外半边覆盖在上面。

师:你们的方法真好!现在四个人为一组, 选择不同的方法做一个轴对称图形来。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交流:黑板上都是同学们用各种方法制作的轴对称图形, 漂亮吗?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 “做”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老师向你们表示祝贺。

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动作形成表象, 再通过动作制约改造表象, 从而逐步正确概括表象, 使头脑中知识的理解、记忆不断加深。这是一种思维内化的过程, 是非语言行为逐步概括化, 变成在头脑中活动的过程, 也就是逻辑推理的过程。特别是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时, 动手操作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为重要。动手操作, 应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

篇4:《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中,师生基于互联网共创、共建学习资源,并结合信息技术创设了自主探究能力更强的、集体教学与个性化学习有机结合的、互联互助的、智慧评价的、学习轨迹再现的学习课堂。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三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由此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并应用中垂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了一定认识,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基础上展开的探索。扎实地掌握中垂线的有关性质,能够为学习其他轴对称图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对称轴有所了解,并能通过折纸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在本章前面一节课中,学习了轴对称现象,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具备了动手操作的基本技能。

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折纸活动,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从数学活动中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参与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已经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参与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探索并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尺规作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生活实践中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从不同的情境中,总结知识的共性,学会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抽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培养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学环境与准备

Aischool多媒体数字一对一教学平台、几何画板、Flash软件。

教学过程

1.活动环节

活动一

教师活动:给出课题及一幅图片(如图1),请大家说说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回顾前面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知识,回答问题,并为引入新知做准备。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一幅图片引发学生的联想。风筝是轴对称图形,也是学生喜爱的事物,那应该如何更快更好地制作一只风筝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轴对称的性质。

活动二

教师活动:呈现一组风筝图片,简单介绍风筝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有着美好的象征意义。放风筝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因此抛出问题“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制作一只简单的风筝呢,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各抒己见,得到共识并回答制作风筝的关键在于中间的两条“梁”。

设计意图:风筝是学生喜爱的事物,利用贴近生活的事物引出新知,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设计“思考制作风筝的过程”一举多得,学生从“形”上体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特点,再从数学知识上认识中垂线,最重要的是为引出中垂线的性质做了铺垫,而这恰恰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活动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中垂线,并使其了解线段是轴对称图形;讲授如何用“尺规作图法”画中垂线。中垂线的性质定理课本没要求,为了更全面地掌握此性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制作风筝的关键在于中间的两条“梁”?PA、PB有什么要求(如图2)?为什么?接着,利用几何画板验证、严格证明、数学表达、小结规律。

学生活动:交流、互动、动手操作,并精彩回答。学生在上面活动二中对中垂线有了一定认识,自主总结中垂线的定义,理解定义中的关键词“中点”和“垂直”。最后,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学习尺规作图,并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这样作中垂线的道理。

设计意图:尺规作图是初中阶段作图的基本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动手、互动、交流等活动体会了数学知识学习的严谨性。同时,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并推广应用正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猜想—验证—应用。

活动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首先,展开分层教学。其次,创设自主学习、互动学习、互评互助活动,借助Aischool平台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并进行个体、小组等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Aischool平台,利用平板电脑展开互动、互助学习,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快速反馈对新知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数学经验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他们。教学中,激励和尊重学生展开多样化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创新意识。

2.归纳总结

学生谈收获、感受,提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个性发展,只要学生有所收获都给予充分肯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展开教学,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

我大胆地处理了教材,并灵活利用教材,以生活场景引入问题,通过探索思考解决问题,前后呼应,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教学方法

我采用“引导—探究—发现—应用—数字化评价”的教学方式,结合“如何制作一只风筝”这一问题情境,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我在学生原有的对风筝的认知经验上引导他们探究中垂线的性质,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体现了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

教学中我通过信息技术,促进课堂多元化,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通过构建双向交互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形式的多样发展;通过创设课堂趣味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使学生主观上产生学习数学的需求;通过Aischool数字化平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本课真正体现了有效课堂转变为高效课堂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更加多元、快捷和高效。

3.评价方式

本课秉承新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又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还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和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断“体验”和“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4.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灵活运用信息资源和非信息资源,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具体实践、实验,归纳、提炼、抽象数学概念,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形成了良好的、自主探究的习惯和学习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有很好的参与意识和求知欲望,同时能够跟随教师的提问不断地深入思考。在探究方法的多样性上,学生能够积极探究,在电子白板上尽情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习“尺规作图法”时,学生能积极自主探究,并通过电子白板演示,提高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随着知识应用的层层深入,我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做出应变措施。

这节课让我领悟到:学生有着惊人的学习能力及潜力,技术能够为数学学科插上个性化学习的翅膀,“互联网+”让教学一切皆有可能。

点  评

目前新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来了教育教学的变革,也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课为我们展示了AiSchool数字一对一教学平台及利用辅助教学软件给中学数学课堂带来的变化。廖伟环老师利用先进的AiSchool数字一对一教学平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丰富了优质的教育学习资源,促进了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同时,廖伟环老师大胆地处理教材,灵活地利用教材,以生活场景引入问题,并通过探索、思考解决问题,前后呼应,很好地证明了学生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教学中,廖伟环老师采用了“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并应用教师控制平台,构建了双向交互模式,展开了差异性分层的自主学习活动。这一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学习进度的个性化学习。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并通过电子白板演示,提高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

篇5:《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课 题

§7.2.1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探索并了解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角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体验轴对称的特征.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

●教具准备

第四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7.2.1 D)

●教学过程

Ⅰ.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探讨了轴对称图形,知道现实生活中由于有轴对称图形,而显得异常美丽.那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很好,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甲]正方形、矩形.

[生乙]圆、菱形.

[生丙]等腰三角形、角.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Ⅱ.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想一想:(出示投影片§7.2.1 A)

角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生甲]角是轴对称图形.

[生乙]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师]是吗?你能验证吗?我们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7.2.1 B)

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1.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角∠AOB,沿角的两边将角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

2.在折痕(即角平分线)上任意取一点C;

3.过点C折OA边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CD,其中,点D是折痕与OA边的交点,即垂足.

4.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OB边的交点为E.

[师]老师和大家一起动手.

(教师叙述步骤,师生共同操作)

[师]通过第一步,我们可以验证什么?

[生齐声]可以知道: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师]很好,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相等的线段?

[生]我发现了:CD与CE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折痕CD与CE互相重合.

[师]还可以怎么说呢?可不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呢?

图7-1

[师生共析]如图7-1,CD垂直OA、CE垂直OB,则∠ODC=∠OEC=90°.因为:OC平分∠AOB,则∠AOC=∠BOC.又因为OC是公共边,所以根据“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得:△COD与△COE全等,再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CD=CE.

[师]很好,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如果在折痕即角平分线上另取一点,再折一折,然后小组讨论,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这就是角平分线除平分角外的另一个主要性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①一个点在角的平分线上;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是相等的.

好,大家再来想一想:(出示投影片§7.2.1 C)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找出它的一条对称轴吗?

[生甲]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与线段垂直的且垂足是线段中点的直线.

[生乙]线段还可以沿它所在的直线对折,使得与原来的线段重合,所以说:线段所在的直线也是线段的对称轴.

[师]很好.同学们知道了线段是轴对称图形,还找到了它的对称轴.现在大家来按照研究角的思路来探索线段的轴对称性.(出示投影片§7.2.1 D)

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做一做:

(1)画一条线段AB,对折AB使点A、B重合,折痕与AB的交点为O. (2)在折痕上任取一点C,沿CA将纸折叠. (3)把纸展开,得到折痕CA和CB.

(1)CO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OA与OB相等吗?CA与CB呢?能说明你的理由吗?在折痕上另取一点,再试一试.

(学生操作、思考,教师指导)

[生甲]通过折叠,我们验证了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生乙]CO与AB是垂直的.

[生丙]OA与OB相等,因为OA与OB重合;CA与CB也是相等的,因为它们互相重合.

[师]很好.OA与OB相等,而A、O、B是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可知:O是线段AB的中点,OC与AB是垂直的,因此可以知道:线段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直线且平分它,我们把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midperpendicular).

点C是AB的中垂线上一点,则有CA=CB,若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另取一点D,是否也有DA=DB呢?大家来试一试.

[生]我们通过操作可知:DA=DB.

[师]那由此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同学们讨论、归纳.

[生]从刚才操作的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可以知道: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师]很好.这样我们得到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这个性质具有绝对性.如:有一条线段AB,如果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如果给出一点O,无论O点是否在直线上,还是在直线外,只要O点在MN上,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OA=OB.

你能说明理由吗?

图7-2

[师生共析]我们可以用三角形全等来说明它.如图7-2:

直线MN是线段AB的中垂线,则可以知道:MN⊥AB于D,AD=DB.所以可得∠ADC=∠BDC=90°,因为CD是公共边,所以由“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得:△ADC≌△BDC.从而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CA=CB.

[师]好,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熟悉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Ⅲ.课堂练习

(一)课本P193随堂练习1

1.如图7-3,在Rt△ABC中,BD是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与DC相等吗?为什么?

图7-3

答:DE与DC相等.

理由是:射线BD是∠ABC的平分线,点D到角两边BA、BC的距离分别是线段DE、DC,所以:DE=DC

(二)看课本P191~193,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

这节课通过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了解了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同学们应灵活应用这些性质来解决问题.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193习题7.21、2、3.

(二)1.预习内容P194~195

2.预习提纲:

(1)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2)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3)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性质.

Ⅵ.活动与探究

如图7-4所示: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

图7-4

[过程]让学生探索:在街道上找一点C,使得AC+BC为最小.通过学生活动,使他们懂得:只有A、C、B在一直线上时,才能使AC+BC最小,这时作点A关于直线“街道”的对称点A′,然后连接A′B,交“街道”于点C,则点C就是所求的点.

[结果]如图7-5.

图7-5

作点A关于l(街道看成是一条直线)的轴对称点A′,连接A′B与l交于C点.奶站应建在C点处,才能使从A、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

●板书设计

§7.2.1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

一、角是轴对称图形.

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三、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四、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篇6:二年级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1.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

2. 会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 根据轴对称的概念,制作轴对称图形。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和折、剪、画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领会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基础图形。

学具:

图片、基础图形。

教学过程:

一、折纸活动,感知对称轴图形

1. 师:五一长假老师去了几个地方旅游,一路上拍了些我喜欢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天安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大剧院、蜻蜓、蝴蝶、蜜蜂、瓢虫)

老师选了几张,画下来就是这样的图形。(出示简图天安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蝴蝶、蜜蜂)

2.现在,老师在这些图形中间加上一条直线把它们分成两部分,大家看看,直线左右两侧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大小相同)(板书:直线两侧图形)

到底是不是呢?拿出你们的图形,选一个动手检验吧。

生交流。(检验的是哪个图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的,发现了什么?)要求完整回答。 (师画出对称轴,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3.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我们手中的这些图形都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轴对称图形”。(出示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折折画画、认识对称轴

1.师:这条使左右图形完全重合的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2.手势判断,在哪些图中红线是对称轴?(课件)

为什么茶壶上的红线不是对称轴?(茶壶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这些图形你们都认识(出示图片,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梯形、圆、等腰三角形)它们中有些是轴对称图形,有些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就画出它们的对称轴,能找到几条就画出几条,画好后先在你的小组内交流。拿出你们的图形,小组合作。

(生先交流演示,再媒体演示)

3.课本上有两幅图,但只画出了它们的一半,请你选一幅画出它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你是怎么画的?(找格子)

三、联系生活、拓宽知识

1.猜字游戏:我听说你们语文认字本领都很大,现在我考考你们,给你们半个字,猜猜它们各是什么字?(抢答:日、品、丰等)

2.师:在我们周围的许多物体上都能找到轴对称图形,一起来欣赏一下。(多媒体演示) 你知道昆虫和鸟类这样的体形有什么优点吗?(可以帮助它们保持平衡。)

看了这些建筑物的照片,你有什么要说的?(轴对称图形美)

你们也能举出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生举例)。

3.师:课前同学们剪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作品,愿意展示给大家看吗?

4.师:对呀,我们可以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来制作许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展示脸谱、吉祥物等)

中华民族是一个聪明的民族,我们很早就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运用在了很多领域,美化我们的生活,如吉祥物,剪纸,脸谱艺术等等。

四、总结:

篇7: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狮山镇松岗中心小学

周小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猜图形)

1、出示一组对称图形,请同学们猜一猜,完整的是什么?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揭示答案。

3、看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像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对称图形。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二、自主探究。(认识对称图形)

1、教师示范剪对称图形。

(1)教师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问:“这是一张什么样的纸?”

(2)师:现在老师先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师:现在老师先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画上一个小扇形和一个门,然后把它们剪下来,你猜一猜剪完后是什么图形?

(3)请学生说一说,这件衣服有什么特征?它是对称图形吗?(4)刚才老师剪衣服的方法是怎样的?(1、对折、2、画、3、剪。)

2、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

3、展示学生剪的对称图形。

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是怎样剪的。

4、鉴别。师:看看黑板上的图形,分别是什么?它们是 称图形吗?都有什么特点?

5、认识对称轴。(1)认识对称轴。(2)画对称轴。

学生画出课本68页圣诞树、或者心形的对称轴。学生画好后,同组的互相检查,评价。

三、巩固新知。

1、找一找,分一分。(小组合作完成)

2、指名一组最快的上来分一分,问:你们怎么知道这些是对称图形,这些不是对称图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这些是对称图形?

3、出示第68页做一做。(先判断,再画对称轴,)

4、第70页第2题。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圆呢?折一折,画一画。

四、拓展应用。

1、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图形、物体,你能说一说吗?先在小组里说,再点名说。

2、欣赏对称图形。

你觉得这些图形怎么样?美丽吗?把课题补充完整“美丽的对称图形”。

五、全课小结,知识廷伸。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一)、画一画,剪一剪(小组合作)

1、想设计一些对称图形吗?来打扮我们的教室。

2、利用老师给你们的纸,动手画一画,再剪下来,贴在大的白纸上面,比一比看哪一组设计出的对称图形最有创意,最漂亮。

教学反思: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节课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探索、动手操作活动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初步感性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的精神,我认为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发现、创新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发现,才能真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自己所有。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以猜为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在引入时采用“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上教师的即时演示,为认识对称图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础。

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感知中总结学习。

在激趣引入,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创作对称图形,感知它们的共同特点。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后,进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然后通过找一找,分一分,再动手画对称轴,通过给几何图形画对称轴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接着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使学生了解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后欣赏对称图形,最后设计提高发展题,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学生持续发展创造空间。

三、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主动参与。本节课按“初步感知对称——亲身体验对称——寻找欣赏对称——辨析拓展对称”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感悟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例如让学生观察美丽的蜻蜓、蝴蝶、树叶图形,在小组内讨论,讲述自己的发现。又如,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交流剪对称图形的方法,按小结的方法剪出对称图形,给学生以肯定和赞许。再如,请学生展示剪出的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扩充了信息交流的渠道,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从中也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他们的学习的能力。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轴对称图形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板贴时只展示了左右对称(奖杯),在欣赏对称图形时,缺少上下对称的物体,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

2、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对称轴时,由于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怎样通过有限次的操作来发现规律,有待于教师更好地引导。

3、教师的个别语言组织得不够严密。

4、过渡语不够精简,课件的音乐较少,课件的画面不够活泼生动。

篇8:《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中, 师生基于互联网共创、共建学习资源, 并结合信息技术创设了自主探究能力更强的、集体教学与个性化学习有机结合的、互联互助的、智慧评价的、学习轨迹再现的学习课堂。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 (下) 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三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 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并由此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并应用中垂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了一定认识, 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基础上展开的探索。扎实地掌握中垂线的有关性质, 能够为学习其他轴对称图形 (矩形、正方形、菱形等) 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对称轴有所了解, 并能通过折纸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在本章前面一节课中, 学习了轴对称现象, 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具备了动手操作的基本技能。

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折纸活动, 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感受到了从数学活动中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参与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 已经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参与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 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 发展空间观念;探索并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尺规作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生活实践中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 进一步发展空间

观念, 体会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并从不同的情境中, 总结知识的共性, 学会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抽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充分感知数学美, 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培养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学环境与准备

Aischool多媒体数字一对一教学平台、几何画板、Flash软件。

教学过程

1.活动环节

活动一

教师活动:给出课题及一幅图片 (如图1) , 请大家说说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 回顾前面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知识, 回答问题, 并为引入新知做准备。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一幅图片引发学生的联想。风筝是轴对称图形, 也是学生喜爱的事物, 那应该如何更快更好地制作一只风筝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轴对称的性质。

活动二

教师活动:呈现一组风筝图片, 简单介绍风筝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有着美好的象征意义。放风筝是学生喜爱的活动, 因此抛出问题“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制作一只简单的风筝呢, 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 各抒己见, 得到共识并回答制作风筝的关键在于中间的两条“梁”。

设计意图:风筝是学生喜爱的事物, 利用贴近生活的事物引出新知, 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设计“思考制作风筝的过程”一举多得, 学生从“形”上体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特点, 再从数学知识上认识中垂线, 最重要的是为引出中垂线的性质做了铺垫, 而这恰恰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活动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中垂线, 并使其了解线段是轴对称图形;讲授如何用“尺规作图法”画中垂线。中垂线的性质定理课本没要求, 为了更全面地掌握此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制作风筝的关键在于中间的两条“梁”?PA、PB有什么要求 (如图2) ?为什么?接着, 利用几何画板验证、严格证明、数学表达、小结规律。

学生活动:交流、互动、动手操作, 并精彩回答。学生在上面活动二中对中垂线有了一定认识, 自主总结中垂线的定义, 理解定义中的关键词“中点”和“垂直”。最后, 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学习尺规作图, 并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这样作中垂线的道理。

设计意图:尺规作图是初中阶段作图的基本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动手、互动、交流等活动体会了数学知识学习的严谨性。同时, 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 并推广应用正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猜想—验证—应用。

活动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首先, 展开分层教学。其次, 创设自主学习、互动学习、互评互助活动, 借助Aischool平台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并进行个体、小组等评价,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Aischool平台, 利用平板电脑展开互动、互助学习,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快速反馈对新知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数学经验思考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他们。教学中, 激励和尊重学生展开多样化的思维, 调动他们的创新意识。

2.归纳总结

学生谈收获、感受, 提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个性发展, 只要学生有所收获都给予充分肯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展开教学, 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

我大胆地处理了教材, 并灵活利用教材, 以生活场景引入问题, 通过探索思考解决问题, 前后呼应, 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教学方法

我采用“引导—探究—发现—应用—数字化评价”的教学方式, 结合“如何制作一只风筝”这一问题情境, 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我在学生原有的对风筝的认知经验上引导他们探究中垂线的性质, 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 共同解决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也体现了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

教学中我通过信息技术, 促进课堂多元化, 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通过构建双向交互课堂, 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促进形式的多样发展;通过创设课堂趣味性, 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 使学生主观上产生学习数学的需求;通过Aischool数字化平台, 提高教学效率。同时, 本课真正体现了有效课堂转变为高效课堂后,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更加多元、快捷和高效。

3.评价方式

本课秉承新课标的评价理念,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 又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还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和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通过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断“体验”和“探究”中获得知识, 发展能力。

4.教学效果

本节课, 我灵活运用信息资源和非信息资源, 让学生在“做”中学, 通过具体实践、实验, 归纳、提炼、抽象数学概念, 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帮助他们形成了良好的、自主探究的习惯和学习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有很好的参与意识和求知欲望, 同时能够跟随教师的提问不断地深入思考。在探究方法的多样性上, 学生能够积极探究, 在电子白板上尽情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习“尺规作图法”时, 学生能积极自主探究, 并通过电子白板演示, 提高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随着知识应用的层层深入, 我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做出应变措施。

这节课让我领悟到:学生有着惊人的学习能力及潜力, 技术能够为数学学科插上个性化学习的翅膀, “互联网+”让教学一切皆有可能。

点评

目前新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引来了教育教学的变革, 也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课为我们展示了Ai School数字一对一教学平台及利用辅助教学软件给中学数学课堂带来的变化。廖伟环老师利用先进的Ai School数字一对一教学平台, 实现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丰富了优质的教育学习资源, 促进了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同时, 廖伟环老师大胆地处理教材, 灵活地利用教材, 以生活场景引入问题, 并通过探索、思考解决问题, 前后呼应, 很好地证明了学生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教学中, 廖伟环老师采用了“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 并应用教师控制平台, 构建了双向交互模式, 展开了差异性分层的自主学习活动。这一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学习进度的个性化学习。学习过程中, 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 共同解决问题, 并通过电子白板演示, 提高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

但在运用多媒体平台展开教学时, 教师仍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 从而灵活驾驭课堂。另外, 学生在计算机机房上课, 操作计算机的机会较多, 如何把控课堂, 更是教师应该要注意的问题。

上一篇:心灵成长的作文1000字下一篇:五年级写人作文:有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