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2024-08-12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精选6篇)

篇1: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xx班的,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新起点,新开始!

度过了愉快的寒假,我们又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

同学们,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俗话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那么请问亲爱的同学们,在这个春季里,你打算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呢?

回顾上个学期,我们有收获,也有遗憾。新的一年,就是一个新的开始,新学期,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要怎样比去年表现得更棒呢?在这里,我有几点小建议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1、在行为礼仪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

2、在安全与纪律方面,一定要听从老师及校领导的教导,上楼下楼、做操、课间活动以及上、放学路队等,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奔跑打闹。

3、在学习方面,一定要改掉之前学习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按时完成作业!

同学们,让我们以新学期为起点,以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挑战吧,让我们互帮互助,共同畅想我们第二实验小学美好的明天!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2

站在鲜艳的红旗下,我们又迎来了一个难忘的教师节,在这幸福、温馨而又激动的时刻,我代表全校的莘莘学子捧出我们最纯真、最真挚、最热烈的心,祝关心、爱护我们的全体老师们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当老师是辛劳的,可塑造灵魂的工作是伟大的;红烛的燃烧是短暂的,可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心却是永恒的。你们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传授我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在于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做人的典范。

感谢您——老师,出国您让我们成为自信的,能超越自己的人。你用事实向我们证明: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和责任。

感谢您——老师,您是一个我们能永远信赖的人,在生活中遇到麻烦便会去求救的人。你让我们知道:只要我们愿意,能把一切向您倾诉。

感谢您——老师师,是您让我明白:我们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困难中积聚力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或许你讲课的每个细节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我们淡忘,但您的热情、勇气和慈爱会永远保留。

红烛啊,你摇曳的烛焰就像您疲惫、瘦弱的身躯那么飘摇,可在学生的眼里却是那么的坚定:您滴滴的眼泪流湿了您的衣裳,您可知道在学生的眼里,它您的脚下铸成了世间最完美的雕塑。

亲爱的老师们,你们的光热是有限的,可正是你们有限的光热融会在一起引燃了祖国腾飞的万丈光芒!

最后,再次祝全体老师们节日快乐!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3

敬爱的教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在六年的生活结束时,是我最割不断的除了那些朋友之外,还有一位我最喜欢的教师。那就是在5和6年级教我的语文班主任教师——贾教师。那天,我和朋友一齐去小学看了一下贾教师。又走在了那条小路上,又坐在了那条陪伴我成长的小路上,好像又回到了小学生活的时间。

当我踏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又回到了六年前。

我来到了教师的办公室门前,一声“报告”让教师很惊讶,来世在午休呀!教师开了门说:“一暑假没见,长高了呀!”教师还是以前那么高贵美丽。我走进了办公室。最先看到教师的办公桌上的一张照片,那是我们的毕业照片呀,那是我们和教师照的呀!

在和教师聊天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与平常不一样的老。教师没有了给我们上课时的几分威严,这时的教师和我们一样放肆地笑着。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说再见的时候到了。我们依依不舍的跟教师告别又走到了初中的学校。

我想着教师和我们一齐举办的活动还是很甜蜜。我永远都忘不了那次的成语故事比赛,我获奖时,同学和教师给我鼓掌的情景,我永远都忘不了,当我们把各自做的菜拿到学校去,很快的被抢光,一边吃着,然后再相视笑一下的情景。

这一切的一切我怎能忘记,贾教师带给我们的欢乐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掉。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XX班的班主任。

很荣幸能够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发言,为此我感到相当的荣幸与激动,参天大树,离不开我们的精心培育,同时也离不开家长们的关爱与配合。因此,在这里我诚挚的向在座的家长们说一声:“谢谢”!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孩子们在幼儿园已度过了精彩的三年时间。三年间,我和小朋友们一起成长、学习,看到他们在幼儿园每天都能过得开心,每天都能成长,我感到很欣慰和快乐,在这个阶段就是应该让孩子们享受到快乐的童年,能完成幼儿到孩子的转变,为她们能进入下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孩子的启蒙教师,能给予孩子们一个正确的引领,能肩负起这样一个神圣的责任我感觉很荣幸,希望孩子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依然能记得我这个好朋友。

最后,再一次对在场的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也祝小朋友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一路顺风,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愿你们健康快乐!相信孩子们明天会更好。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5

兜兜转转,一晃眼已到离高考的最后几天,感觉当我们再一次迈开脚步时,踏进的将是高考的考场。在这最后的几天里,我们有兴奋,又紧张或许还有一些期待,但在这最后的两天里,我们应该抓紧利用,就像在快要冲过终点前一样,心里呐喊:冲刺冲刺。

临阵磨枪,不快也亮,各科在最后可以利用时间来抓分的也大不相同。对于语文,在最后时刻恶背古文,文言常识,最好能够瞬间反应,当然也要趁最后的一段时间熟悉课文知识内容,这样才能在考场中有备无患。数学则是要补自己的短板,在考试前把自己还没能掌握的,基础的,要考的内容再好好复习一次,这样也能拔高自己的平均水平使得自己在高考中稳定的发挥。英语则是要掌握一种氛围,考试的氛围。所以在这几天我们可以做的则是练听力,看翻译与作文。最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放松心态,在这两天里好好休息,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的应试状态。

最后,请大家问自己两个问题,1.高考前我们有做好准备吗?

回答:是,在这段期间内,我们不懈努力,认真复习,准备一博,决胜考场

2.还想再参加一次高考吗?

回答:不想,那么就请在人生最后也是仅有的一次高考时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踏进理想的大学校门。

希望大家在最后的几天向着目标努力冲刺,都能进入理想的学府。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6

尊敬的各位评委: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班的班主任,她对我的印象深刻。

我还二年级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写作业而撒了谎,老师对我的这次事情狠狠地批评我。现在我再也不敢了。在这几年里也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们要参加集体绳比赛,我们正在练着,生病的老师从楼上赶来,细心地教我们怎么跳长绳。当我们得知老师是带病来的,我们大家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练,好好比赛。好用这个荣耀来报答老师,不让老师的幸苦白费。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们的努力,拿到了第二名。当我们拿到奖状时,我默默地流泪,因为这不是我们的荣耀,是老师在默默地教育我们,鼓励我们的结果。

还有一次,也就是最近一次,我们的老师给我们讲数学题。老师因为讲了一天的课都哑了。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有几个不听讲的的同学总说话,老师想阻止这些同学。可是老师的声音很沙哑。这是我们意识到了老师太累了,我们提示那些说话同学。要好好听讲起来。老师真是太幸苦了。

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已经五年了,老师一直陪伴着我们学习,成长。“老师我爱您!”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新的学期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上一学年的成绩,考得如何都不要感觉失望,也不用得意。

我们要从考试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不管考试发挥得不是很理想或者成绩有些退步,这些都是正常的,这说明其他同学也在进步。这是班级竞争力,对你的成长也是有利的。我们应当想办法在新的学期中怎样努力学习,提高成绩,成就自己的梦想。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当对自己的学习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与方案,给自己一点压力,做好预复习工作,找到学习的感觉。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要相信自己,不要对自己丧失信心。我们要抱着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信念来学习。同学之间在学习方法要相互交流。考得不怎么好的要分析一下自己学习方法方面的原因:是不适应还是听不懂?向成绩好的同学取取经,为我所用。

在新学期里,同学们要继续切实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习的负担。

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学期,走出以前成绩不良、表现不好的阴影,我们相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态度决定一切,行动成就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从来再来,给自己一个惊喜!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8

xxx:

“写作是一种告别自我的方式,过去的感受与思考凝聚在文字里,那是往昔的剪影。洗去昨日的风霜,带着不变的理想,准备着迎接明天,于是又再一次出发,只有目标,没有终点。”静静地读完了著名教育学者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最后一段,回味着这诗一般的语言,凝视着那淡雅素洁的封面,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好久没有这样认认真真地读完一本教育专著了。既不是完成任务,也不是应付考试,更不是为了晋升职称而炮制论文。只是原始的,单纯的,因偶然与之相遇,又因好看而被深深吸引。我想,这也就是一本好书最大的魅力所在吧!

“与经典为友”、“教育的灵魂”、“完美的教学”等等。书中这十个直抵人心的话题,把我引入了那鲜活灵动,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的教育学的视界,原来教育竟然可以这样的富有诗意!用肖川自己的话来说:这本书是他用心血、生命、道义和良知写成的,是十多年集腋成裘的产物。

看了这本书,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写道:古代《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萌,学生对教师只有膜拜景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其为自己服务。现在,人们提出了‘教育消费’的概念。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是使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绝不应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气质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本书也讲到我们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用它那一如既往的平易自然的语言,没有丝毫的说教,让我在世俗的喧嚣与嘈杂中,用多年来久违的,古典的心情,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明白了学习的真谛:学习不是立竿见影式的投机取巧,在大多时候,它的价值是十分间接的。它内化为人的一种素养,外化为人的一种气质。真正的学习是人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我发觉自己这几年来的学习(如果还能算是学习的话)是多么的肤浅,多么的急功近利啊!要考试了,才捧起书,要写东西了,才开始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多久没有品尝看书的乐趣了?多久没有在书的海洋里欢快遨游了?

诚如狄金森所说: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这本书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它让我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了文章的理趣、情趣与文趣,既培养和激发了我们一线教师的理论兴趣,又能提升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以随笔的形式,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以孔窥豹、洞幽察微的效果。它第一次让我领略到教育随笔这种表达方式的魅力:它随和、随缘、随意,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只是有感而发,像朋友间的抵膝而谈,不求全面,不求严谨,甚至不求客观公允,只求谴一己之意趣,痛快淋漓,嬉笑怒骂。这种逻辑实证之外的表达的美。这种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行云流水一般随意而不随便的文风,喜也,怒也,哀也,乐也,似淡雅的香茗,胜陈年的烈酒,时时处处,字里行间,无不显示着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体现着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对美的追求。它不仅是一种写作的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自然流露,正如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9

一年一度,春风秋雨,我们又迎来了第N个教师节。此刻,亲爱的老师们,你们在想些什么? 也许,你们还在思考,明天的那堂课,怎样才能讲的透彻明白;也许,你们还在盘算,班里的计划,怎样才能订得全面周详。呵,也许,你们什么都没有想,教书育人是你们的天职,埋头苦干早已是便饭家常。我们不能献上一份厚礼,亲爱的老师,就请接受我们这一篇诚挚的诗章。

我们是中山职中的学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里是一座铸造人才的大课堂。只因为,这里有一个团结能干的教师集体,你们出色的成绩,早已受到社会的颂扬。清晨,当黄圃江染上第一线霞彩,我们老师的身影,已出现在校园的长廊;深夜,当尖峰山停息了最后一声鸟鸣,我们老师的身影,还伴随着淡淡的灯光。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你们皱纹伸展,你们鬓发添霜,可是,你们的心,还是那样的年轻活泼,永远不知疲倦,扬帆远航。再过几年,十几年,当我们已经建功立业,手捧着证书、金牌、奖状,我们一定不会忘记,是谁为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引导我们追求理想之光。到那个时候

我们一定回到母校,向亲爱的老师们,献上更新更美的诗章.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10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激动。首先祝愿我们所有的女同胞节日快乐。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是:作为xx的女老师,我们是幸福的。特别是每年的三八妇女节。你看这美丽的花,这甜美的糖,这欢聚一堂的爱,这越来越壮大的队伍。我们得到了比男同胞更多的关爱与支持。在此我代表女同胞谢谢学校的领导们。

同时,作为xx的女老师,我们又是自豪的。工作上,我们与男同胞并肩耕耘,播撒汗水,我们在同一个平台收获着同样的成功。生活上,我们精心地经营着自己温馨的家庭。我们虽然柔弱,但我们担得起社会与家庭赋予我们的使命。

另外,借今天这个机会我想代表女职工提两点建议:

一、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生活的高压力,作为女性,可能承受的压力更大一点,所以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想请学校的领导能不能安排每年给各位女职工全面的体检一次。

二、我们平时锻炼的太少,虽然意识到要锻炼,但每每放学以后,又不知道到哪去锻炼,怎么锻炼。希望学校能帮助我们,安排专业人士,带着我们蹦蹦

跳跳,让我们在获得健康的同时,生活的更精彩。

最后,女同胞们,让我们与男同胞共同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与学校,社会共进步,同发展。为圣泉“创名校”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再次祝愿全体女同胞节日快乐!祝愿我们的xx早日创出煌!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11

我是一名教师,一说教师,有人就会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说:"教师,太平凡了。

是的,教师人是平凡的,但事业却是伟大的,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默默的奉献和无私的牺牲。

我为能从事这样的事业而自豪!当我登上那讲台,不,应当是舞台,我似乎觉的两侧的紫色帷幕正缓缓的拉开。

最富有生气的戏剧就要开始了。

最令我兴奋的是这戏剧拥有一群忠于自己的角色的演员——我的学生们!这戏剧也许是世间最长的了,为此,我愿做一名热情的报幕员,向观众宣布:xx班的戏剧开始了!我想,我还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导演。

我渴望导出充满时代气息的戏剧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它的主调;理解,友爱,开拓,创新应当是它的主要内容;爱着这个集体和被这个集体爱着是它的`主要故事。

作为导演我将要精心设计出生动的情节,典型的角色,迷人的故事奉献给所有的演员。

我也心甘情愿地做一名配角,尽我的力量成为主角服务,效劳。

不仅如此,我还要做一名最虔诚的观众,为演员们精诚的演出微笑,流泪,鼓掌,吹呼。

生活的目的,不在于显耀和享受,而在于精神上的充实和事业上的成功。

没有战士谁也当不了将军;没有水手,谁也当不了船长;没有多行多业的分工,就不存在国家族。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条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改革在深入,教育要振兴。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把书叫教好!如果我的学生是蜜蜂,我甘当采蜜的花朵;如果我的学生是花朵呢,我一定做好护花的绿叶;如果我的学生是幼苗,我一定当好称职的园丁;如果我的学生是卫星,我一定当好把他们送上万里征程的火箭;如果我的学生是火箭呢?我一定当好一名火箭兵,用我瘦弱的肩膀,顶着他们踏上辉煌的前程。

别为了让家长认识你,别为了让老师认识你,最美的发现在孩子们的眼睛里。

当我望着孩子百双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将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

同学们,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并肩,不回顾,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12

的确,当教师永远也发不了财,可是我的银行里有我无穷的财富,我的班集体就是我的银行:我存入银行一个微笑,就会有六十多个家庭从银行支取出微笑;我存入银行一份爱,他们将来撑起的社会就会从银行取得无数的爱;如果我存入爱和能力,他们就会有能力使世界成为爱的世界。

朋友,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炽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播洒着希望。遥想有一天,他们将来成了祖国的光荣,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存起来,成就他们快乐的生活,取出时,就变成我们永远的幸福。

是的,我所从事的事业很平凡,但能给无数家庭带来希望;我所从事的职业很简单,但能帮助无数学子成就梦想;我所从事的职业很清贫,但它能使我的祖国更加富强。

任何一个岗位,要想让他有点成就,都必须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我愿坚守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去铸就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13

我常在心中自问,“什么样的教师称得上好教师”。要谈论什么是“好教师”,首先要明白“教师”该做什么。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可见,教师必须教人道理,解人疑惑。《礼记》曰:“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乃知,教师不光要授人以知识,还必须教人以做人。总而言之,教师就该既身怀传承文明的使命,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又能肩负起社会责任,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教师培养出的人要能很好地从事社会生产与生活。而能圆满地完成上述教书育人的使命,在修身、治学、从教乃至生活各处都能身体力行此使命的教师,我觉得即可称之为“好教师”。做个教师容易,做个好教师不易;坐而论道谈论好教师容易,真正放在身上手边去做就更不容易了。

我想,要成为一个好教师,必须做到爱教善教,好学善学。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1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光荣的事业,无悔的选择》。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美的,果的事业是尊贵的,叶的事业是平凡的。”教师,就是叶的事业。今天,我荣幸地站上这方讲台,心中无比激动,也感到万分的骄傲与自豪,因为,我正从事着一项光荣的事业,响应着梁荣业书记的号召——弘扬大岭山老区的精神,共建美好的家园。我正在用青春和生命谱写着无怨无悔的人生!

回想17年前,我捣蛋而大动肝火,也曾为家长的不理解而耿耿于怀;但我毫不退缩,不断地反思和总结经验,大岭山老区那“团结一心,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不甘落后”的精神时时鞭策着我。

如果你问我做教师是什么感受,我会这样回答:

仰视翱翔长空的雄鹰,远眺耕耘沧海的海鸥。亲爱的老师们,三寸粉笔在指挥着我们教育改革与时俱进的交响,三尺讲台在传承着我们努力创新继往开来的斗志,我们不畏严寒,我们傲视风霜,拼搏吧,亲爱的战友们!为了大岭山这个美好的家园。奋斗吧,老师们,我们的事业无尚光荣!

我的演讲完了。

谢谢大家!

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15

我喜欢称他们为孩子们,我觉得这样亲切。

我有好多好多孩子,每一个都有不同的气质,每一个都有各自的特色,每一个都是鲜活灵动的精灵,让我不由得喜欢他们,在任何时候。虽然他们也会淘气、会犯错误,会让我生气。

还记得只有两岁多的他们,有时候孩子在我唾沫横飞叙述完各项规则后立马给了我当头一棒,允诺只是在他们的口上,在脑和手足分神时他们一样会做出言不由衷的事来。很是气急时,狠狠憋着气,看着孩子知错似的立在面前,不知道该说什么样的话才能奏效。

有时候拖了疲惫的身体去教室,迎面却是孩子们亲切爽朗的可爱笑脸。每张笑脸都是甜美的,如同他们的心灵。这时再想起哪个孩子曾经有过的错,都觉得很模糊了。

最爱给女孩子们梳头,他们也喜欢我给他们梳头,看着常常变换的式样,那些短头发的孩子也会吵着要梳,哪怕只是在头顶上揪一个短短的哪咤头。那些男孩子们,看着女孩子兴高采烈的样子,只有羡慕了。

每次看着他们远远的向我招手,呼喊我时。我觉着有股很滑溜的东西正悄悄潜伏进我的周身,让我浑身畅然了起来。

篇2: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班的班主任,她对我的印象深刻。

我还二年级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写作业而撒了谎,老师对我的.这次事情狠狠地批评我。现在我再也不敢了。在这几年里也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们要参加集体绳比赛,我们正在练着,生病的老师从楼上赶来,细心地教我们怎么跳长绳。当我们得知老师是带病来的,我们大家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练,好好比赛。好用这个荣耀来报答老师,不让老师的幸苦白费。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们的努力,拿到了第二名。当我们拿到奖状时,我默默地流泪,因为这不是我们的荣耀,是老师在默默地教育我们,鼓励我们的结果。

还有一次,也就是最近一次,我们的老师给我们讲数学题。老师因为讲了一天的课都哑了。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有几个不听讲的的同学总说话,老师想阻止这些同学。可是老师的声音很沙哑。这是我们意识到了老师太累了,我们提示那些说话同学。要好好听讲起来。老师真是太幸苦了。

篇3:教师演讲稿: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一、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

由于忽视“人”的存在, 我国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一直处于“虚热”状态, 实际上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这可以表述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

(一) 教育理念的缺失。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念就是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 对理想信念教育及其现象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认识的成果, 是对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的客观反映[1]。传承了古代忽视个体欲求的“笃志”传统, 以及受建国初思想政治教育泛政治化倾向的影响, 我国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形成了远离人的本体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其教育理念, 无视人在现实成长过程中的真实诉求, 个体的幸福和欲望一直得不到关注。当前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也谈人, 但所说的人是抽象之人、集体之人, 而非具体之人、个体之人。这一倾向所导致的后果就是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人”的缺场。

(二) 教育目标的缺失。

由于教育理念中“人”的缺场, 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一直游走于较为尴尬的境地。总体来看, 我国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重。由于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 封闭性、空洞性特点明显, 理想信念教育“大而不当”, 这直接导致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与大学生心理产生较大距离。受教育者也往往觉得目标遥不可及而缺乏认同, 这也削弱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三) 教育内容的缺失。

一般认为, 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教育, 以及树立理想和实现的关系教育, 是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内容[2]。然而围绕这一内容展开的理想信念教育却不尽人意。仅就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两课”而言, 其教材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 单纯局限于书本、课堂等狭小范围来进行理论论证和口头说教, 割裂了理想与人、理想与社会的内容联系, 表面上轰轰烈烈, 实际上收效甚微[3]。

(四) 教育主体的缺失。

关于教育主体缺失的讨论, 是建立在对某种“教育主体论”认同的基础之上的。有学者认为:在同一教育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主体,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主体的一体两面[4]。对这一主体论的认同是我们审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施的基础。“一体两面”构成了教育过程中的惟一主体, 师生协同地认识和改造着客体。理想信念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以课程等媒介为背景进行的双向交流过程,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观念共享和思维激活的过程。然而, 在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 “授”与“受”的对立, 往往导致一体两面的紧张、断裂甚至对抗。

(五) 教育方法的缺失。

理想信念教育要取得实际效果, 就得讲究方法。然而, 由于缺乏平等的理念, 我国的理想信念教育一直存在着教育方法简单、僵化的弊端。目前, 我国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 课时少, 内容少, 方法简单, 严肃有余而亲和力不足, 其效果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甚至会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可以说, 寄希望于通过一门课程、一项活动、一次教育就能解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 无疑是简单和不现实的[5]。

二、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 社会环境的现代性激变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冲击。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并存的世界, 就中国的实践环境看, 现代性是一个有待建构或正在建构的现实主题。一方面人们对于民主、自由之类的西方价值崇拜有加, 另一方面却又面临着因为引进西方现代性而带来的深刻的社会问题。随着传统的价值秩序的瓦解, 尤其是随着市场、货币、消费、科技等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 传统社会中人的心性结构不可避免地遭受着强烈的冲击, 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年轻人, 他们不知道自己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理想。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外部世界诱惑四处泛滥的全球化时代, 我国高校被动的、滞后的理想信念教育愈发显得羸弱而不敷以应对。

(二) 高等学校的功利性取向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漠视。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6]。从苏格拉底的大学理念开始, 大学一直是作为一种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空间而存在。她的职责是以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关怀、创新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独立个体。然而, 不知从何时起,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悄然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怪圈:疲于奔命的专业调整, 高校人才的批量生产, 教学、科研的量化管理, 以及大跃进式的发展。在这一片喧嚣中, 大谈理想信念教育并以此来要求我们的学生显得多么苍白无力。种种怪相, 归结到一个哲学命题上就是:我们的大学始终把“人”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

(三) 学生个体的困惑迷惘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疏离。

“青春”是个备受赞美的字眼, “青春”是值得骄傲的资本, 然而, “青春”也是多事之秋。当代大学生心中充满了理想与渴望, 却很容易陷入困惑与沮丧的情绪之中。由于大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心智发展不成熟, 这使得社会环境的激变所带来的核心价值观念的不确定性对他们的影响尤为明显。这种影响常常使学生个体显示出病状化的心理特征, 比如对现实环境的极度悲观失望、自我认知的失调、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等。特别是近几年就业压力的增大更是使部分学生对前途失去希望, 恐惧、烦躁的情绪油然而生。而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采取“无差错”的工作方式, 盯着学生不犯错误, 却很少有精力紧密了解、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更不用说对学生个体理想信念的关注与引导。“心无可依, 人无所随”是对当代部分大学生个体精神世界的恰当描述。

三、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现代建构

“人的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旨归, 也是我们讨论理想信念教育现代建构的前提。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现代建构是一项长久的、多领域的系统工程, 本文仅以“理想信念教育”这一客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探讨。

(一) 人学旨归:探索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现代建构的前提。

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事物的、有依据的、合理的想象或期望, 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因而可以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7]纵观当前社会, 各国对这一议题都十分重视, 只不过其表征形式略有不同。“理想信念”是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的概念。虽然理想信念有阶级性、实践性等若干属性, 但“人”是理想信念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也是其最终的价值取向, “理想信念”一词本身即充满了对人性的眷顾、赞扬与关照。理想信念的这一内在特质, 决定了以哺育、引导为基本功能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鲜明的人性化特征, 可以说, “人的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旨归。把握这一人学旨归, 是我们探索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现代建构的前提。

(二)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现代建构。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我们应把对“人”的深度责任感作为进行现代建构的思维背景和思想坐标, 着重于对人的长远的、整体的关照。如此, 才不致被一叶障目式的眼光所左右, 一味地陶醉于急功近利的虚假繁荣之中。

1. 转变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理念

理想信念教育生成的原点是个体的生命体验。理想信念教育应伴随人的成长缓缓展开, 它需唤起人的主体意识, 提升人的认知水平, 体认人的内在需要, 激发人对基本价值、信仰的追求。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的教育应对诸如终极价值、绝对真理之类的东西保持审慎的态度, 不妨向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的、多元的价值系统和信仰体系, 引导他们去理解这些价值系统和信仰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培养他们对多元的尊重与宽容的心态, 以及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总之,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使人找到自我、成为自我的过程, 如果离开了个体的生活体认, 它必将异化、死亡。

2. 调整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目标

一直以来, 在目标设定上, 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过于强调“理想社会的实现”等远大理想和超然性目标, 习惯性地把“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来看待, 对人的独特性缺乏应有的尊重。殊不知, 理想信念教育是“取法乎内”的, 是个体内心高层次的渴求, 虽然它的形成或有待于外界情境的培育和触发, 但绝非通过“灌输”而就的。因此, 我们的教育目标不应一味重复一些响亮而空洞的辞藻, 而应为个体保留丰富的精神空间, 尊重个体真实的道德体验, 引领个体形成自主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

3. 更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内容

虽然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教条化倾向已饱受诟病, 但谈及如何更新, 教育工作者往往退避三舍。究其原因, 主要是“规避心理”。随着社会开放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以种种新奇面孔借助先进传播工具纷至沓来。面对激变的环境, 教育工作者或是觉得力不从心而疏于思考, 或是虽有自己的思考但因顾忌到诸多“规范”而不愿、不敢去评判, 为了追求“稳妥”, 他们往往是抱着既有的“真理”、“价值”夸夸其谈。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理想信念教育的当代性就在于能够不断地正确指认时代本质, 解答时代问题, 充分地适应自己的时代。不妨将理想信念教育大胆地置于“当代视野”中去加以追问、研究。

4. 认识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主体

教育是一项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事业。“一体两面”应该构成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惟一主体,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需协同地认识和改造思想客体。学生是主体, 又是不成熟的发展中的主体, 他们的成长渴望、价值冲突等需要教师仔细的聆听及悉心的引导。教师同样是主体, 作为“平等的首席”, 他们需要发掘学生生命内在的德性潜质, 不断探索这种潜质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并为之创生出各种有利的教育情境以促其成长[8]。理想信念教育正是在师生间长久的精神对话中得以创生的。所谓的“学生的老师”与“老师的学生”将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将是“同时身为学生的教师”与“同时身为教师的学生”这一全新的概念。

5. 研究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方法

教育无定法, 但真正的理想信念教育一定是坚持对人的价值引导而拒斥宣讲式灌输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 只有将各种选项呈现于面前, 个体才有选择的自由, 才有激起内心冲突的可能, 以及认真判断的机会, 才能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信念。以既定的价值、信念对个体进行灌输、浇铸的举动注定是徒劳的。其这一特质, 也决定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 可以通过教学、交往、对话、活动等多种方式对个体进行哺育和引导。

总之, 在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 让我们厉行“引进来”和“走出去”方略, 引进生动的生活材料, 走向更加广袤的生活空间。

摘要: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已成为突出问题。本文以“人”这一现代性的主体要素作为思考的原点, 对其缺失的成因进行探讨, 并从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主体等方面对其进行现代性建构, 以增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活力、魅力和实效。

关键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缺失成因,现代建构

参考文献

[1]李庆华.素质教育视阈下理想信念教育理念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 (2) :3-5.

[2]崔华前.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内容[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5, (6) :5-7.

[3]董晓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 (11) :81-83.

[4]胡弼成.教育主体评议[J].大学教育科学, 2008, (2) :66-71.

[5]董晓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 (11) :81-83.

[6]叶澜.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36.

[7]罗国杰.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0:1.

篇4: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关键词:教育;灵魂;意蕴;期待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13-01

从教十多年来,最先吸引我去读肖川先生的书是偶然在杂志上看过他的“六个学会”,他说:“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细细品味他的文章,里面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肖川先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其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而是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一、教育的灵魂

书中提到,教育的灵魂该是道德教育,很多时候,我们趋向的是一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这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表现为逆来顺受。读到这里,我有种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觉,而如何将书中理念运用于我们专业基础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孩子,从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始,让学生只有对自己、对专业及其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有积极的情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教育带给我们什么

读这段时,我心里有一阵揪心但又力不从心的感觉,虽说是基础教育,但由于受客观环境影响,似乎狭隘成了应试教育的基础教育。有时,我们只看到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而不是让学生会灵活运用知识点。书里写到一个让人心疼却又觉得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制约教育改革的瓶颈在考试评价制度,应该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我们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 我不由地想,在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深刻的兴趣与爱好。书中提到,学习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使学校成为造就失败者的场所。目前,一直都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不要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对美好知识的向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吸引力,就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宽容、宽松、宽厚的生长环境。

三、教育要与经典为友

肖川先生说过: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譬如说,要尊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应该优先于‘成材’,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等。教育的道理,之所以都是些大道理,就因为教育是关涉人心的工作,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皆然。”由此我想到,我们平时对学生日日提醒、教导的,正是经过了岁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社会历史实践的检验的道理,想到了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恐怕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笔者强调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在我们思考教育问题的时候, 要对教育的理解更细致、更深入。古老的智慧需要反复的咀嚼,需要不断的切已体察,不是简单的诵记就可以得其真传的。由此,想到我们对学生的日日提醒,也要自己先不断咀嚼其真意,并且联系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并且带着发展的眼光和辨正的态度去教导学生。

四、教育的意蕴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我有被提醒的感觉,似乎我就徘徊在探索,启蒙,宣传和灌输间,徘徊在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指示、命令之间;徘徊在丰富认识和统一思想,徘徊在尊重、信任和消极防范之间,似乎稍不留神,就会误入非教育的歧途。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五、教育的期待

书中提醒着我们,不能只习惯于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要学会观察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善端”,我们该对别人多一份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暂时还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肖川先生说:“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地方,就会有快乐!快乐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篇5: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我们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将决定孩子们的明天。观点决定行为,信念决定态度。而我们,作为一个教育集体的一员,我们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就不仅仅决定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更会影响我们整个集体的前进方向,并最终影响孩子们明天的发展。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有统一的教育观点和信念,那就是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具有清醒的智慧、高尚而勇敢的心和一双灵巧的手的人,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明天的人才。

马克思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学生永远都说“你能行”!给与学生的是切心的理解、充分的信任、无间的亲密。学会分享,做倾心的听者,走进孩子的内心,蹲下身子平视他们。分享孩子的喜悦、分担孩子的苦恼。用真诚的语言赞美,用美丽的心情对待。学会宽容,用开阔的胸襟、恢弘的气度对待孩子,敞亮自己的心智,灵活自己的头脑,活泼自己的思想,阔宽自己的眼界,学会合作,对于不同能够理解,对于差异能够尊重,对于另类能够接纳。妥协与坚决并存,隐忍和张扬共处,退让与坚持同行,放弃和追求共振。学会选择,让教育走向民主化,走向个性化,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选择最优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会创新,从新的角度解释司空见惯的事物,以新的视界审读理所当然的的事物,对那些似是而非、一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开放头脑、积极进取、主动探究,将教育的智慧变成信念和教养,落实在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中。

篇6: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心得

王少莹

最先吸引我去读肖川先生的书是偶然在杂志上看过他的“六个学会”,他说:“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细细品味他的文章,里面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肖川先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而是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一、他告诉了我们教育的灵魂

书中提到,教育的灵魂该是道德教育,很多时候,我们趋向的是一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表现为逆来顺受。读到这里,我有种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觉,而如何将书中理念运用于我们英语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孩子,从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始,让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他告诉我们教育带给我们什么

读这段时,我心里有一阵揪心但又力不从心的感觉,中学阶段虽说是基础教育,但由于受客观环境影响,似乎狭隘成了应试教育的基础教育。有时,我们只看到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而不是让学生会灵活运用知识点。书里写到一个让人心疼却又觉得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制约教育改革的瓶颈在考试评价制度,应该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我们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那就是牺牲了整整一代人的自由和谐的发展。我不由地想,我在之前的学生生涯中,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深刻的兴趣与爱好,再回想起那段日子,我有种莫名的恐惧。书中提到,学习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失败者的场所。目前,一直都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不要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对美好知识的向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吸引力,就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宽容、宽松、宽厚的生长环境。

三、他告诉我们要与经典为友

肖川先生说过: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譬如说,要尊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应该优先于‘成材’,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等。教育的道理,之所以都是些大道理,就因为教育是关涉人心的工作,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皆然。”由此我想到,我们平时对学生日日提醒、教导的,正是经过了岁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社会历史实践的检验的道理,想到了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恐怕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笔者强调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在我们思考教育问题的时候,多一点历史的意识,少一点理智的虚妄,这样我们就会对教育的理解当会更细致、更深入。古老的智慧需要反复的咀嚼,需要不断的切已体察,不是简单的诵记就可以得其真传的。由此,想到我们对学生的日日提醒,也要自己先不断咀嚼其真意,并且联系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并且带着发展的眼光和辨正的态度去教导学生。

四、他告诉了我们教育的意蕴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我有被提醒的感觉,似乎我就徘徊在探索,启蒙,宣传和灌输间,徘徊在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指示、命令之间;徘徊在丰富认识和统一思想,徘徊在尊重、信任和消极防范之间,似乎稍不留神,就会误入非教育的歧途。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五、他告诉我们教育的期待

书中提醒着我们,不能只习惯于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要学会观察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善端”,我们该对别人多一份对人的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暂时还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肖川先生说:“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地方,就会有快乐!快乐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肖川先生的文章真是美文。喜也,怒也,哀也,乐也,无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也许是平时所养成的一种职业习惯,我们已经看惯了也写惯了那类扳起脸来说教的文章。读完整本书,让我感受到,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情怀,教学生去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学生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在这个当前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该时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让学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爱弥儿》读后感

久仰法国大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这本著作,皆因自认文化功底不足而久久没有拜读,当年上学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忏悔录》让我费了好大的力气也未能完全理解大师的思想境界。

时至今日,身为教育工作者,再也找不到借口不看这本被誉为“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上,纵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的不朽之作。下面是我的一些肤浅的读后感,不对之处还请见谅。

《爱弥儿》果然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纵使人性本善的理论是高尚的,但是从时代的立场来看,从进化的发展史来讲,也是不科学的。教育如果只培养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并非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让人性生物般地任性发展,而是要靠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当然,如果我们现代的教育不顾天性的发展而硬把成人所需要的向儿童灌输,是错误的;但像卢梭所说那样放纵天性而忘掉社会需要,同样也是行不通的乌托邦。每一个国家都是按照他所需要的或者生存规律需要的人才来塑造人,这是无可厚非的。如果真的有上帝,上帝创造了我们,但是并没有教我们怎么样的去做,我们也不是有意的去让人性善的东西变坏,也不愿意去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出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更不愿意让自然的生物变得歪歪扭扭。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上帝并没有教我们如何走捷径,我们只好在曲折中摸索,我们的宗旨就是美好的教育!

《爱弥儿》认为我们生来软弱,生来愚昧,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育不同而互相冲突的话,那么对他的教育就不好;如果三种教育都趋向于同一个目的的话,那么他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爱弥儿》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

对于这一点我是举双手赞同的。现代的社会给我们这些在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太大的压力,把培养人的功与过全都规因到老师的身上,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教育工作者不单只是我们这些在校的教师,还包括家庭里的父母亲长辈等。纵使我们学校的老师要负起全部的教育责任,我们也只是卢梭所说的三种教师当中的一种教师,而不可能做到是三合一的全能教师。社会应当重视家庭教育像重视学校教育一样来对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从心理上放弃,有些家长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希望老师帮他们把子女培养成龙成凤。其实当一个孩子从父母的手上交到老师的手里的时候,这个孩子基本已经成型。打个比方说,当我们见到一个还没有接触学校教育的孩子时,从他的行为举止就可以基本判断出这个孩子是什么性格的人;当老师的工作只是对他进行改造,好的保留鼓励发展,不好的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剔除,我觉得教师的工作就是一个补救的再生产的工作,原材料已经定了,教师唯有呕心沥血地通过一些艺术工作让这个材料变得更加的完美。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不是在推卸责任,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教师,当然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也在竭尽全力地用自己的良心和才能培养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我只是希望社会不要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教师,我们的教师确实是一个很伟大的人,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我们虽然愿意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承担起全部的责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请支持我们的学校教育,一起来当园丁,共同携手创造更美好的园地!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在“6+1读书活动“的序幕拉开之始,就听说肖川老师的文章是美文,到底有多么美,怎样的美法,是在头脑中最先提出的问题。找到这本之书后,觉得这本教育随笔真的就像一个端庄、随和的教者,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向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真的感到了美,一种自然清新的美!

如果说读后的感受,我觉得更多的还是感动。做教师已有15年的时间,从未真正总结过我应该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当读到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我才发现这么多年原来只用24个字就可以概括: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这就是肖老师的六个学会。真的不知如何写“感”,因为他说出了许多我想说而有不知如何描绘的、积压在心底多年的心声,那就摘录下一些我感动的美丽之处和大家分享。

(一)学会等待

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实,从我们个人生命历程来说,99%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而正是这貌似徒劳的努力,使我们拥有9%接近成功的机会,而正是这9%的接近成功的机会,最终使得我们有1%的取得成功的可能。学会了等待的教师,一定永远不会对孩子说“你不行”。教育是最能体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领域,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就会取得成效,尽管更多的时候不是那么直接,那么迅速。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

(二)学会分享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共同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战士,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学会分享,首先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儿童的心灵,学会从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高高在上的教师,怎能听到学生真情的呼唤?自以为是的学生,又如何听得进教师的肺腑之言?重要的是将心比心,彼此倾听。

再次,学会分享,意味着努力创设一种新的分享方式和新的表达方式,因为分享方式和表达方式本身就蕴涵教育的因素;意味着对于自我中心、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倾向的自觉防范。

最后,学会分享是和学会欣赏别人高度相关的:欣赏别人其实就是真诚地去分享对方的闪光之处,它会给我们非常单纯的满足、愉悦和快乐。有人讲,我们不见得喜欢我们所欣赏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对别人表现出真诚的赞扬和欣赏,会使我们的生活有更多的阳光、温馨和美丽。而当一个人在成长历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爱和欣赏时,一旦他拥有了权力,就更容易表现出自我中心、专制与独裁。

(三)学会宽容

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势恢弘,就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诊视个性,尽可能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四)学会合作

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也必定是一个崇尚合作的时代。因为一方面,个性使得合作成为必要与可能;另一方面,个性也只有在人与人的合作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学会合作就意味着对于不同、对于差异、对于另类,甚至是对于异端的尊重与接纳;意味着我们学会了“求大同,存小异”,学会了必要的妥协、退让、隐忍和放弃。作为教师,需要很好地和领导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需要有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五)学会选择 当成功与失败并存、机遇与陷阱同在时,正确的选择就成为走向成功、抓住机遇的十分重要的第一步。所以,我们可以用“注重选择”来概括这一时代精神。它意味着人类将通过选择来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途径,划一的、同步的、简单服从计划安排的发展模式不再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了。

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而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积累,有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六)学会创新

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能够不断地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学风格,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释,能够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物抱以重新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学科分析下一篇:晚上上网检讨书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