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中文标签要求

2024-08-11

进口食品中文标签要求(精选9篇)

篇1:进口食品中文标签要求

关于进口食品中文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9年7月30日公布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第十二款规定禁止“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进口的预包装食品”。

同时《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四章法律责任中的第五十六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九条

(十二)项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物品;违法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食品标签:是指在食品包装容器上或附于食品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符号说明。

食品标签是反映商品内资品质及相关信息的载体,它对于指导消费者、保护消费者利益、防止欺诈、规范市场有关键的作用,标签的主要功用是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 及固型物含量、厂名、批号、日期标志等食品质量特性]安全特性、食用、饮用的说明,消费者购买预包装食品只能通过标签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了解食品的特性。

一、进口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的要求是强制性的。

食品标签作为传达给消费者重要信息的主要载体,每个国家在准许食品类商品进入其国家的时候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我国规范进口食品中文标签的工作由来已久,曾采取过不同的管理方式,2006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关于调整进出口食品、化妆品标签审核制度的公告(第44号)》规定自2006年4月1日起对进出口食品、化妆品标签审核制度进行调整: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与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结合进行,不再实行预先审核。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对进出口食品实施检验检疫时要对进出口食品标签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要求以及与质量有关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的,在按规定出具的检验证明文件中加注“标签经审核合格”。

这里应该强调的是,虽然取消了标签的预审制度省去了一些繁琐过程,实际对进口单位来说要求更高了,因为之后公布的《进出口预包装食品、化妆品标签检验规程》第六条规定要求进口单位报检时应提供“进出口食品、化妆品标签样张和翻译件”以及与标签检验有关的资料。同时在“评定 程序”中规定:进口单位或其代理人不能按本规程第6条规定提供报检资料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判定该批货物不合格。另外现场检验时,发现进口食品、化妆品未印制、加施标签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判定该批货物不合格。这就要求进口单位应当重视进口食品中文标签工作。

二、应办理进口食品中文标签的范围

所有进出口预包装食品,境内分装食品和海关罚没的进口食品均属于办理食品标签审核的范围。

三、进口食品中文标签样张的要求:

1、报检时提供的进口食品中文标签样张必须是进口及销售时所实际使用的完整的标签样张。

2、如标签中特别强调某一内容或标注“经GMP或ISO9002认证”,等须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

3、保健食品则需提交我国有关部门批准的保健品进口批文(复印件)。

四、进口食品中文标签样张制作需要的材料

1、要有原始的包括预包装食品外部全部信息的标签样张。标签上标注的文字、图像、符号应该清晰。标签样张应该以平面形式提供。

2、在提供原样张的同时,应将预包装食品的包装外部信息以平面形式扫描在A4纸上。

3、当原始标签样张大于A4纸或或实际包装难以平面展 示时可采用照片、扫描等形式臵于A4纸上。

4、翻译件:对包装物外部所有外文内容,都应提供相应的中文翻译件并加盖进口单位的公章。

五、中文标签的制作

1、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应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必须标注内容”的规定,具体应该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原产国或地区、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方法、经销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2、具体制作方法:

一是将上述“必须标注内容”直接印制在进口预包装食品包装的相应位臵;

二是如不能直接印刷需要在原标签上加贴中文标签时,将上述内容印制成面积适合的中文标签进行加贴,应加贴在主要展示版面的固定位臵,加贴好后形成一份完整的标签样张,并以平面形式扫描在A4纸上。

3、食品进口时,加贴的位臵及内容必须标签样张相一致。加贴的中文标签所覆盖的原标签外文内容不需再进行对应翻译标注。

六、食品标签标注的内容要求

1、基本原则与基本要求

中外文应严格的一一对应,有外文就应有相对应中文翻 译,但加贴的中文标签所覆盖的原标签内容不需再进行对应翻译标注。

中文字体不得小于外文字体。同时使用规范的汉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另外,标签上的字体不得小于1.8毫米。

2、标签标注内容

对食品标签标注内容的具体要求请参见《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中的规定。

对标签标注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食品名称:必须采用表明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配料表:按加入量递减顺序标注、甜味剂、着色剂、防腐剂应标出具体名称,不得采用代码标注。

净含量及沥干物含量: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质量单位:g或克,kg或千克,体积单位:mL(ml)或亳升,L或升。

食品名称和净含量,固形物含量应在同一视野。

原产国和地区:原产国是指进口食品原产国、地区专指香港、澳门、台湾。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按年月日顺序标示

贮藏方法:

经销商名称和地址和联系方式:必须和营业执照名称相符。

篇2:进口食品中文标签要求

摘自:慧聪食品工业网 发布时间:2010-02-26 我要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中规定进口食品添加剂应当有详细的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书,但自2009年7月20日该条例实施以来,仍有部分企业的标签和说明书未符合该规定。

根据《条例》第四十条规定,进口食品添加剂应当有详细的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添加剂的原产地和境内代理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对不符合该条规定的进口食品添加剂,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可依据《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予以没收,对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篇3:进口食品中文标签要求

维生素的历史

“维生素”一词来源于拉丁文“Vita”及生物化学术语“Amine”,表明这些物质一方面使生命具备活力,另一方面又具有氮化物和某种化学结构特征。最初,这个名字是由波兰的生物化学家Casimir Funk于1910年提出,他假设所有的维生素里都包含了氨基。这个假设最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这个名字沿用了下来。维生素被分为了两个基本类别: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能够储存在人体中,原则上不需要定期摄入,因为当身体储存过量,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健康问题。水溶性维生素,通常不会储存在身体里,而是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因此,有规律地摄入水溶性维生素是非常必要的。维生素B12是唯一一个能储存在身体里特别是肝脏中的水溶性维生素。至今为止,已经发现了13种维生素。有4种是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其余9种是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的生物活性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推荐维生素摄入量使用的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一些维生素在食物中的含量非常少,因为这些维生素对于光和热都极其敏感,并且不能暴露在氧气中,因此对它们的生产和储存都有特殊要求。

维生素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已知的维生素都是在1925-1940年间发现的。现在水果、蔬菜、肝脏、肾脏和酵母已经被认定为是维生素的重要摄入源。

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缺乏症和与其相关的疾病,主要存在于一些特定风险人群中。老年人是风险人群之一,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维生素的吸收能力在减弱,老年人缺乏维生素通常会引起食欲降低和营养不良。孕妇同样存在缺乏维生素的风险。对于孕妇,专家给出的建议是食用叶酸补充品,特别是在怀孕的妊娠早期和中期,可以减少胚胎在发育中的神经管缺陷和大脑缺陷。在德国,联邦危机评估研究所(BfR)提出,至少在怀孕的4周前,除去日常饮食中摄入的叶酸,孕妇每天需要补充摄取400mg叶酸。德国营养协会甚至建议在怀孕期间,至少要保证600mg/日的叶酸摄入量。为了降低叶酸不足的风险,可以在面粉中添加叶酸。从1998年1月起,美国已经在谷类、大米和面食品中添加强化叶酸(1.4mg/kg),加拿大也使用了同样的策略。匈牙利,智利和瑞士也通过了对面粉的配方强化(3mg/kg)。自2009年起,澳大利亚的卫生医疗当局把面粉中的叶酸含量提升到了1.35mg/kg。如今在德国,叶酸已经被广泛地添加在了各种不同的食品里。这些被强化了的产品普遍为食品和饮料,比如维生素饮料、牛奶制品、谷物早餐、面包和盐等。然而,德国的公共卫生部门并没有采取措施增加叶酸在面粉中的含量,因为这也许会造成过量摄入叶酸而导致潜在的风险。

出于预防的目的,食品和饮料通常都会特别添加营养维生素,以避免维生素不足的可能。制造维生素有3种不同的方式:通过化学方式合成;发酵;或是从动植物原料中分离出来。现今出售的大部分维生素都是通过化学方式合成生产的。在不同的生产程序和化学合成中,化学稳定性在维生素的制造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喷雾干燥法无疑是生产维生素产品中最受欢迎的制作方法。然而,什么才是检测这些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最佳方法呢?检测产品标签上标明的维生素含量是否准确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维生素分析

用传统的分析方法确定维生素在产品中的含量是十分困难的。实际上,叶酸、维生素B12和生物素在食品中的浓度是很低的。使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其他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来检测维生素浓度的方法,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使用免疫亲和柱(IAC)则能排除以上问题,因为样品中的维生素在被分析以前,就已经和干扰物质分离并且得到了净化。免疫亲和柱是建立在高特异性抗体和抗原反应的基础上的。

样品通过免疫亲和柱时,维生素被捕获在亲和柱上,其他成分都会被洗掉。最后,通过洗脱液将亲和柱上的维生素洗脱掉,随即可用HPLC来对收集的溶液进行检测。R-Biopharm德国拜发公司为检测维生素B12、叶酸和生物素提供EASI-EXTRACT系列免疫亲和柱。

免疫亲和柱的优势

●提取并浓缩样品中的维生素:

●洗脱色素.除去干扰物:

●高灵敏度:

●降低了HPLC的维护费用:

●实验已通过来源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和欧洲标准局(IRMM)的参考物质的验证:

●适用范围广且通过验证。

微生物分析法

微生物分析法是维生素检测中的常见方法。在这些检测中,微生物的生长与目标维生素正相关。在器皿中加入样品及不含目标维生素的培养基,经过孵育后,如果样品含有目标维生素,纯净的培养基将变得浑浊。可通过测量浊度及标准曲线得出样品中目标维生素的含量。为此,R-Biopharm德国拜发公司研发出了VitaFast微生物法维生素快速检测试剂盒。VitaFast维生素快速检测试剂盒中的微孔板包被了对目标维生素敏感的微生物。这免除了培养基准备以及微生物接种的步骤。试剂盒可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殊要求来设置微孔板的微生物数量。

检测时在微孔板中加入培养基及样品。在培养箱中孵育后,使用酶标仪读取数据。

表1为使用叶酸免疫亲和柱与传统生物分析法的结果对比。从表1可以看出,免疫亲和色谱法与传统的微生物法(MBA)得出的结果有着高度的一致,并且与标注的维生素含量也相当。这表明EASI-EXTRACT免疫亲和柱在检测不同食物中的维生素时具有高灵敏度。

表2是在检测在制造和储存的过程中,酸奶和酸奶制品里的维生素分析结果.检测出了含有水果配料的酸奶在3周的储存后所含有的维生素。关于原味和混合酸奶的产品,使用VitaFast维生素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的结果与预计的维生素含量高度一致,经过了5个星期的储存,在4~8℃的条件下也很好的保持了稳定性。除了酸奶制品以外,其他食品.饲料以及医药产品也同样能使用VitaFast维生素快速检测试剂盒来进行分析。VitaFast维生素快速检测试剂盒使用了通过验证的参考物质进行检测。

此种方法也已通过了多个官方实验室的试验测试。

VitsFast

微生物分析法维生素快速检测试剂盒的优势

●每个试剂盒都可做96次检测(可拆分3次);

●符合官方准则:德国食品饲料法案第46章,AOAC;

●AOAC-RI认证(部分试剂盒);

●不需要洗涤:

●结果准确性高;

●CV<10%;

●回收率95%~105%;

●适用于检测所有水溶性B族维生素或人工添加的维生素含量;

●可使用一次性无菌实验器皿:

●VitaFast系列产品为大规模稳定生产的成熟产品;

●依据不同的目标检测维生素,结果可在44~48小时(20~48小时)内出。

ELISA酶联免疫法维生素分析

酶联免疫法(ELISA)是另外一种使用于分析维生素的方法。ELISA测试采用了一种特异的抗体.它能结合目标抗原,在这里指的是目标检测的维生素。通过酶标抗体结合抗原,反应后的产物被标记上了颜色。RIDASCREENFAST Vitamin B12维生素B12快速检测试剂盒,RIDASCREENFAST Folic Acid叶酸快速检测试剂盒,以及RIDASCREENBiotin维生素B7快速检测试剂盒已经在几年前被引进使用。这几种极具竞争力的酶联免疫法使得添加维生素的检测方法变得简易快速,它们适用于生产过程控制。

表3为维生素检测产品。

总结

篇4:进口食品中文标签要求

近年来,进口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热捧,看着美剧、喝着咖啡、抱着零食成为很多消费者休闲的常态。不过目前市面上涌现出许多无中文标签的所谓的“进口食品”,加之,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认识又知之甚少。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大多为不正规渠道来源,抑或是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时,一定要看清外包装是否有中文标签,没有中文标签的要谨慎购买。

李女士近日在一家零食店内购买了一袋泰国零食,但食品包装袋上没有中文标签,“英文勉强能看懂,可包装上的泰文是什么意思呢?真的是花花绿绿的泰文,我也看不懂,生产日期、保质期,这些都没有中文说明。我当时买的时候只是看了货架上的中文标签,上面注明了产品名称和产地,当时并没有注意包装上有没有中文标签。”

无独有偶,还有一名消费者吴先生也购买了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我是在网上买的这些饼干,当时只是简单看了看网页上对于这款饼干的介绍,但是没有认真仔细查看一下包装。所以在收到货物后,才发现原来饼干的外包装上一个中文字都没有,全都是韩文,想上网查都不知道怎么查。而且家里人也不敢吃了,一点儿中文都没有,吃着这种食物也挺不放心的。”吴先生说。

在杭州一些大型超市的进口食品专区,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食品都贴有中文标签,标注有品名、产地、成分及在中国的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记者询问了超市内的一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称,“这些都是硬性规定,必须贴上中文标签才能卖。几乎没有人会来问我们有关进口食品的问题,因为中文标签上都写得很明白了,他们完全可以自行挑选。”

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有关规定,进口食品必须贴上中文标签才能上架。如果食品没有任何中文标签,大多不是正规渠道来源,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监管,其质量难以保障,也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尽量不要购买。特别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外包装上的中文标签上必须体现的信息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日期标示、贮存条件、原产国国名或地区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地址和联系方式等。消费者在购买时也要尽量选择信誉好、经营规范的大型商场、超市,一旦发现食品的包装袋没有中文标签,最好谨慎购买。

篇5:食品接触材料中文标签要求

1、应标注产品名称、材质、生产国家或地区、国外生产企业名称、进口代理商的名称、联系方式以及地址;

2、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使用期限;

篇6:进口食品标签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保证进出口食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食品标签是指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对进出口预包装食品(以下简称进出口食品)标签的审核、检验管理。

第四条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国家检验检疫局)主管全国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工作,并负责食品标签的审核、批准、发证工作。国家检验检疫局指定的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指定检验检疫机构)负责食品标签的初审及检验工作。

第五条进出口食品标签必须事先经过审核,取得《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

第六条进出口食品的经营者或其代理人在进出口前,应当向指定检验检疫机构提出食品标签审核申请。

第七条申请食品标签审核时,须提供下列资料:

(一)食品标签审核申请书;

(二)食品标签的设计说明及适合使用的证明材料;(三)食品标签所标示内容的说明材料;(四)进口国(地区)对食品标签的有关规定;(五)食品标签的样张六套,难以提供样张的,可提供有效照片;(六)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第八条品种及工艺相同、规格或包装形式不同的进出口食品可以合并提出标签审核申请。

第九条申请食品标签审核时,还须提供相应的检测样品。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并能满足标签审核要求。

第十条指定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受理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的申请,并按有关规定组织初审。初审后,将申请材料和初审结果报送国家检验检疫局审批。

第十一条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的内容包括:标签的格式、版面以及标注的与质量有关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为正式中文标签。

第十二条进口食品标签应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进行审核;出口食品标签应按进口国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进行审核。

第十三条经审核符合要求的食品标签,由国家检验检疫局颁发《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

第十四条进出口食品的报检人办理报检手续时,必须提供《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否则检验检疫机构不受理报检。

第十五条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食品实施检验时,应对食品标签进行检验,并根据食品标签检验结果综合评定食品是否合格。

第十六条对进出口食品标签检验的内容为:

(一)报检的食品标签是否与经审核的食品标签相符;

(二)食品标签标注内容是否与食品相符;

(三)核定进出口食品标签可否在销售国使用。

第十七条进出口食品标签未经审核或检验不合格的,进口食品不准销售,出口食品不准出口。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有什么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___年___月___日公布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第十二款规定禁止“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进口的预包装食品”。

同时《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四章法律责任中的第五十六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九条(十二)项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物品;违法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食品标签:是指在食品包装容器上或附于食品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符号说明。

食品标签是反映商品内资品质及相关信息的载体,它对于指导消费者、保护消费者利益、防止欺诈、规范市场有关键的作用,标签的主要功用是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型物含量、厂名、批号、日期标志等食品质量特性]安全特性、食用、饮用的说明,消费者购买预包装食品只能通过标签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了解食品的特性。

进口食品在国内销售需要什么证件

按照国家规定,凡是经过检验检疫后进口的食品都贴有正规的中文标签,标签的内容不仅要与外文内容完全相同,还必须包括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在中国境内的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

如果买到的所谓“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签,在原材料使用、加工过程、储存、运输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可向经销商索要查看“进口食品卫生证书”。

这份证书是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进口食品包括生产批号在内的详细信息。只要货证相符,就能证明该食品是真正的进口货。

篇7:进口食品中文标签要求

各进口食品企业:

为落实食品进口商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进口食品标签检验工作,经研究,决定对相关检验流程做出如下调整:

1、将“进口食品标签检验不合格整改通知书”的签发时间调整为标签检验结束后。

根据总局“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2012年第27号公告)第十条:“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不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一次性告知进口商或者其代理人不符合项的全部内容。”由于标签检验包括标签格式版面检验和标签符合性检测两方面内容,仅以标签格式版面检验的结果出具“进口食品标签检验不合格整改通知书”易造成多次告知,不符合“一次性告知”的要求,因此做出上述调整。

2、在报检资料审核环节增加服务提醒措施。

标签是产品的一部分,保证进口食品标签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强制性规范要求是企业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但我们发现部分企业的责任主体意识不强,存在“反正有检验检疫的人把关,到时候让他们告诉我们整改就行了”的错误观点。为了不影响企业的通关速度,我处在报检资料审核环节增加了服务提醒措施,提醒企业尽快对相关标签进行自查和整改。根据“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2012年第27号公告)的要求,所有标签检验不合格信息以我处出具的“进口食品标签检验不合格整改通知书”为准。

3、明确标签整改时限。

根据南京口岸进口食品的实际,考虑到绝大多数企业的需求,我处在“进口食品标签检验不合格整改通知书”中明确标签整改的时限为30个自然日,各进口食品企业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

4、明确标签整改包括中文标签加贴。

根据总局“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规定”第九条:“经检验,进口预包装食品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判定标签不合格:

(一)进口预包装食品无中文标签的;”,未加贴中文标签的为标签不合格。因此企业应在申请重新检验前完成标签加贴工作。

5、规范企业标签整改后申请重新检验的申请书格式。

我处在“进口食品标签检验不合格整改通知书”的附件中规范了“标签整改后重新检验申请书”的格式。

6、重申对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标签整改或者标签整改后重新检验仍不合格的产品作退货或者销毁处理。

根据总局“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规定”第十条:“不能进行技术处理或者技术处理后重新检验仍不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责令进口商或者其代理人退货或者销毁。”我处将严格按照此规定对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标签整改或者标签整改后重新检验仍不合格的产品作退货或者销毁处理。

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食处

篇8:进口食品标签,你看懂了么

必须与非必须标注项

必须标注中文标签 国家《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进口食品必须要有中文标签,并要求中文标签的字不能小于外文(商标除外),而且必须标注完整的食品信息(商标、制造者和地址、国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网址除外)。常见的中文标签有2种情况(如下图):

很多人认为第一种包装更“洋气”,其实这两种都符合国家预包装食品通则。反而是那些只有洋文,没有一个汉字的包装食品,不符合国家进口标准,没有经过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审核,有可能是走私或者是国货冒充,甚至存在着安全隐患,最好不要购买。

可不标注生产者 很多细心的消费者可能会发现,有些进口食品上会标注生产者的名称,有的则只有代理商、进口商或者是经销商的名称,于是存在疑惑。之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是因为《GB7718-2011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规定,“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国名或地区区名(如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可不标示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因此进口食品中有的标注生产者,有的则没有标注。

营养标签同样要看清

1.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这可能是大多数人都会看的一个内容,由于进口食品经历长途的运输,时间长,进入国内市场后又因为价格高等因素导致某些食品很长时间都销售不出去,因此要注意看好生产日期,不要购买过期的食物。进口食品的生产日期有的是在原来包装上,也有的会印到添加的中文标签上。

2.营养成分表 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签上必须标示出能量以及三大产能营养素和钠的含量,进口食品同样是这个要求。营养成分表可以告诉你吃这种食品,获取的能量以及各营养素是多少,占到一天所需量的百分比(NRV值)。比如钠的多少对高血压患者非常重要,营养成分表明确显示了该食物的含钠量,便于控制钠的摄入。

3.配料表 配料表主要标示的是食物的原料,表中的排序是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的。比如一款像是奶的饮料配料表中排第一位的是水而非牛奶,那么这款只能成为乳饮料,如果想买的是奶,那么这种就不适合。因此,配料表可帮助你认识你吃的是什么。

4.过敏原提示 容易过敏的人要注意看配料表临近处标注的过敏原或者有关过敏的小提示。如果有让您过敏的东西,最好就别买了。

5.注意标签陷阱 比如无蔗糖食物,容易让人误认为是无糖食物,这对需要控制糖摄入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很不利,糖尿病患者需要的是无糖食品,而非无蔗糖食品。如果是用麦芽糖代替了蔗糖,那么血糖上升速度会更快,更不利健康。

进口食品并非质量更好

进口食品一般都要比国产贵很多,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质量更好的缘故。其实,进口食品除去食物本身的价值外,还要加运费、关税等费用,价格自然要高。外国的月亮并非更圆,所以不要盲目认为进口食品的质量更高,要理性地选择购买。购买的时候要睁大眼睛看准标签,选好食物。最近央视“焦点访谈”就曝光了进口奶粉的质量问题。

篇9:进口食品中文标签要求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六项、第八项、第九项规定的事项,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

第四十八条规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载明的内容负责。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食品添加剂标签、说明书应载明下列事项,即: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储存条件;适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生产许可证编号;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如果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应在标签给予警示性标示。食品添加剂的标签应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

其中,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应在标签、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其在国家标准中的名称;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净含量的标示应由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组成;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应标示依法注册的名称和地址;产品标准代号应标示企业执行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经备案的企业标准的代号;由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经物理混匀而成的复合食品添加剂,应同时标示出各单一品种的名称,并按含量从大到小排列。

有关专家表示,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以虚假、夸大的文字、图形介绍产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不得以直接或间接的语言、图形、符号使消费者将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相混淆。生产者应对标注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标注内容准确无误。生产者如果在标签、说明书、包装上对产品的品质、服务作出保证或承诺,也必须对这些保证或承诺负责。如果食品、食品添加剂的的性能、质量和作用,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则不得上市销售,消费者有权进行监督。

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包装上的字体、背景、底色应保证消费者容易辨认,所用文字除注册商标外应为规范的中文,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和少数民族文字,也可以同时使用外文,但应与中文有对应关系,除注册商标外所用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中文。生产者如果故意在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包装上标注虚假信息,则构成欺诈,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药品管理法》规定,非药品不得在其标签、说明书及有关宣传资料上进行含有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等有关内容的宣传。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可分为两种情形,若食品、食品添加剂本身并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则构成欺诈;若本身确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而没有取得药品生产许可,则违反《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上一篇:新老师结对帮扶计划下一篇:文员个人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