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案设计)

2024-08-17

周长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案设计)(通用8篇)

篇1:周长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P86例5,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学习运用拼图和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活动,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主动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积极去探究。

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运用拼图和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2、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运用拼图和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迁移类推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想一想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说一说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2、有两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小A和小B遇到了一起,小A对小B说:“让我坐在你的身边好吗?”小B说:“好啊,你来吧!”于是,他们就坐在了一起。你能求出现在它们拼成图形的周长吗?

(1)想一想,这是个什么图形?

(2)它的长是()分米,宽是()分米。求它的周长列式是:。

同学们,如果有3个、4个……更多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拼起来,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板书课题)

看了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预设)生:我想知道用许多小正方形都能拼成哪些图形?

生:我想知道如何求拼成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与前面学习的知识结合得非常好,也很有价值,让我们来共同探究吧!

二、自主学习。

1、出示例5。

有16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向我们走来了。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2、请同学们自由读题目。读了题目,你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生:我知道了“用16张正方形纸拼图形,有不同的拼法。”

师追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生: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3、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生:我准备用拼图和画图的方法试一试。

师:你的想法很好,值得大家借鉴。让我们来夸夸他!

3、出示自学提示。

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设计了自学提示,请依据提示自学课本的方法。

自学提示

(1)想一想: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也就是要求把每行摆得()。

(2)你想到了哪些不同的拼法【按照拼一行、拼两行、拼三行……的顺序拼】,分别拼出了什么图形?怎样计算你所拼出图形的周长?

(3)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方法,讨论一下哪种拼法的周长最短。

4、学生依据自学提示学习、讨论。

三、交流展示。

看同学们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老师知道大家都学习好了。快来秀出你们的风采吧!

1、交流第一个问题。

同学们,结合你们拼的过程,哪个小组来说说第一个问题:想一想: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也就是要求把每行摆得()。

(预设)生:要求把每行摆得同样多。

师:大家在操作时跟他们组的想法一样吗?(一样)很好,这是我们拼图形的基本想法。

2、学生分组展示拼成图形,并计算出所拼图形的周长。

同学们,刚才大家已经在小组内交流了自己拼成的图形并求出了周长。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让我们共同学习呢!

○1(预设)生:我们小组把这16张正方形纸拼成了一行,每行16个小正方形。(上台展示)拼成的图形是长方形,它的长是16分米,宽是1分米,它的周长是(16+1)×2=34(分米)

师:还有哪个小组也是这样拼的?(生举手)也请你说说你们的做法。看来,大家都同意了他们的做法,让我们为他们喝彩!

○2(预设)生:我们小组把这16张正方形纸拼成了两行,每行8个小正方形。(上台展示)拼成的图形是长方形,它的长是8分米,宽是2分米,它的周长是(8+2)×2=20(分米)

师:还有哪个小组也是这样拼的?(生举手)你能再说说求周长的方法吗?你说得真流利,说明用心去学习了。对,这样才能学得更好!

○3(预设)生:我们小组把这16张正方形纸拼成了4行,每行4个小正方形。(上台展示)拼成的图形是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4×4=16(分米)

师:还有哪个小组是同样的方法,也来展示一下。

3、师出示答案,共同对照。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拼出不同的图形,而且能正确

计算出它们的周长,真了不起!我们共同来看一看你们做对了吗?

4、交流第三个问题。

刚才,同学们展示了三种方法,那么究竟哪种拼法的周长最短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

分别出示三种做法,指导同学们填写表格。

(1)方法一:拼一行,拼成长方形。

长是16分米,宽是1分米,它的周长是(16+1)×2=34(分米)

(2)方法二:拼两行,拼成长方形。

长是8分米,宽是2分米,它的

周长是(8+2)×2=20(分米)

(3)方法三:拼四行,拼成正方形。

它的边长是4分米,它的周长

是4×4=16(分米)

(4)指导学生填写表格。

摆了

几行 每行摆了几个 拼成的图形 拼成图形的长 拼成图形的宽 拼成图形的周长

一行 16个

16分米 1分米 34分米

两行 8个

8分米 2分米 20分米

四行 4个

4分米 4分米 16分米

5、回顾与反思。

同学们,我们看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只有这三种拼法吗?”同学们思考一下。

(预设)生:如果拼8行,每行2个。拼成长2分米、宽8分米的长方形,它的周长与方法二中的图形周长相等。

生:还可以拼成16行,每行1个。拼成长1分米、宽16分米的长方形,它的周长与方法一中的图形周长相等。

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细致,看来可以归结为这三种拼法。让们们共同写出答案。

(板书:)答:拼成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最短。

四、巩固拓展。

同学们,让我们用学会的方法继续解决问题吧。

1、练一练。

把12个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图形的周长最长是()厘米,最短是()厘米。

想:要拼成()行,每行拼()个。12÷()=()

拼成几行 每行拼几个 拼成图形的长 拼成图形的宽 拼成图形的周长

2、议一议。

师:结合例题和上面的练习题,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预设)生:我明白了用一些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生:(我来补充)不能拼成正方形时,当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时周长越短。

3、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准确,那么你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吗?

学生编题、展示。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学习到这里,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又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请说一说。

六、课堂检测。

1、把几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后,周长会()。

2、用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1)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3、有18幅正方形绘画作品,边长都是2分米。把这些作品贴在一起做一个“绘画园地”。要在“绘画园地”的四周贴上花边,怎样设计“绘画园地”,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篇2:周长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哦数学上册P42-4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测量、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新旧知识的引入。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课件出示图形:

问:你们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就是它们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猜一猜:谁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交流方法。(比一比、量一量)

4厘米     问:各条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6厘米

2、 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问:大家都认为量一量的方法能很好地、科学地求出上面图形的周长,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求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① 5+3+5+3=16(厘米)

② 5×2=10(厘米)            ③  (5+3)×2

3×2=6(厘米)                = 8×2

10+6=16(厘米)               =16(厘米)

问: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 (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长+宽)×2 = 长方形的周长

问:要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

3、试练: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3米。周长是多少米?

4、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

8厘米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① 8+8+8+8=32(厘米)

② 8×4=32(厘米)

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边长×4 = 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正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试练:一块边长是2分米的手帕,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用一根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2  4 2

3                5

2、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

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全课归总

篇3:周长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案设计)

1)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making predictions, skimming, scanning and so on;

2)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 of an English diary.

3)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ssage;

2.Teaching method:Task-based teaching

3.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One: Greetings and lead- in

Hello guys! Are you happy these days? I am very happy because I have made friends with many new students! Yesterday we talked about friendship, good qualities of a good friend and the importance of friends in our life. So treat others the way you want to be treated and then you will enjoy your life.

At the end of the lesson, we watched a movie chip about World War II, getting a rough picture about why the German Nazis killed many Jews.

设计意图:上节课, 也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 我和学生谈论了高一新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友谊。在这节课的后半部分观看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片段, 目的是为本节阅读课做背景铺垫, 教师简单的回顾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Step Two:Reading

I:Pre-reading

Task1.Work in pairs.Tal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ith your partner:

Q1: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Q2:What else can be your friend?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大脑中 “friend”意义的外延, 从而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文本, 与作者产生共鸣。

II: While reading

Task A Fast Reading

Task 1:Try to guess what Anne’s best friend is and how many different parts are there in the passage by looking at the pictures in this passage without reading it.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利用标题、图片、以及篇章布局和字体预测文本内容。

Task 2: Read the whole passage to conf irm your guessing and also f i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arts

设计意图:1) 让学生带着任务目的阅读、能很自然培养学生跳读的能力和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2) 能使学生快速把握文章整体结构, 为进一步阅读做好铺垫。

Task B Careful Reading

Task 1:Read the second part-Anne’s diary and fi nish the task

1.What is recorded in the diary?

2. Fill in the form

3.Depending on what is recorded, could you analyze the function of a diary?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scanning阅读技能和学会用关键词做笔记的能力, 并能更好地把握文章整体信息和文字背后的信息。

Task C Further and Deep Reading

Task 1: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y did Anne mak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设计意图:瞻前顾后是一种好的阅读习惯, 它能帮助我们完整文章的信息点, 并且此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逻辑思维能力—把握上下文因果逻辑关系。

2. Read the f irst f ive lines of the second paragraph of the f irst part. Use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Anne’s feelings

设计意图:体会Anne的处境与心情是准确理解全文的基础。真正的阅读能力是能读出文本所隐含的信息, 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3. What was an ordinary diary like according to Anne? What about her diary?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推理判断与概括的能力。

4. Why didn’t Anne dare open the window as the moon gave too much light. (上下文综合概括信息的能力)

Task 2: Language competence improvement by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find the words in the passage to replace the underlined words or phrases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 the vocabulary in the passage.

1. In Anne’s diary, she wrote down her feelings and thoughts.

2. Because of bad weather, several accidents happened one after another

3.The naughty boy did not break the window by accident

4.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where Anne lived were covered with a layer of dust.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提升语言能力和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Task D Post reading:

Let’s imagine if Anne regained freedom after the war, What did she feel and do? Please write a short diary in the name of Anne, describing nature in her eyes and her deep feelings

篇4:周长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案设计)

1)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making predictions, skimming, scanning and so on;

2)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 of an English diary.

3)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ssage;

2. Teaching method: Task-based teaching

3.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One: Greetings and lead- in

Hello guys! Are you happy these days? I am very happy because I have made friends with many new students! Yesterday we talked about friendship,good qualities of a good friend and the importance of friends in our life. So treat others the way you want to be treated and then you will enjoy your life.

At the end of the lesson, we watched a movie chip about World War II, getting a rough picture about why the German Nazis killed many Jews.

設计意图:上节课,也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我和学生谈论了高一新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友谊。在这节课的后半部分观看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片段,目的是为本节阅读课做背景铺垫,教师简单的回顾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Step Two: Reading

I: Pre-reading

Task1. Work in pairs .Tal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ith your partner:

Q1: 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Q2: What else can be your friend?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大脑中 “friend”意义的外延,从而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II: While reading

Task A Fast Reading

Task 1:Try to guess what Annes best friend is and how many different parts are there in the passage by looking at the pictures in this passage without reading it.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利用标题、图片、以及篇章布局和字体预测文本内容。

Task 2: Read the whole passage to confirm your guessing and also fi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arts

设计意图:1)让学生带着任务目的阅读、能很自然培养学生跳读的能力和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2)能使学生快速把握文章整体结构,为进一步阅读做好铺垫。

Task B Careful Reading

Task 1: Read the second part- Annes diary and finish the task

1. What is recorded in the diary?

2. Fill in the form

timenature feelings

Before hiding

After hiding

3.Depending on what is recorded, could you analyze the function of a diary?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scanning 阅读技能和学会用关键词做笔记的能力,并能更好地把握文章整体信息和文字背后的信息。

Task C Further and Deep Reading

Task 1: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y did Anne mak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设计意图:瞻前顾后是一种好的阅读习惯,它能帮助我们完整文章的信息点,并且此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逻辑思维能力—把握上下文因果逻辑关系。

2. Read the first five lines of the second paragraph of the first part. Use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Annes feelings

设计意图:体会Anne 的处境与心情是准确理解全文的基础。真正的阅读能力是能读出文本所隐含的信息,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3. What was an ordinary diary like according to Anne? What about her diary?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推理判断与概括的能力。

4. Why didnt Anne dare open the window as the moon gave too much light.(上下文綜合概括信息的能力)

Task 2: Language competence improvement by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find the words in the passage to replace the underlined words or phrases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 the vocabulary in the passage.

1. In Annes diary, she wrote down her feelings and thoughts.

2. Because of bad weather, several accidents happened one after another

3.The naughty boy did not break the window by accident

4.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where Anne lived were covered with a layer of dust.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提升语言能力和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Task D Post reading:

Lets imagine if Anne regained freedom after the war, What did she feel and do? Please write a short diary in the name of Anne, describing nature in her eyes and her deep feelings

篇5:周长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案设计)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课件。

3.识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品读交流。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5课《争吵》。(板书课题)(生齐读一遍课题)

2.师:通过读课题,你想指导什么?(指名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看来同学们都有很多疑问,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并根据老师给出的学习提示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1.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那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也可以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能来填一填这几个空。(同桌讨论)(指名答)

【显示课件:课文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起因:写了(                     )的原因;经过:争吵后(                 )以及“我”和克莱谛(          );结果:写(                 )。】

3.师:你能不能根据这个内容简练的说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

(出示课件: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最后和好如初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一)学习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1-4自然段,边读边批画出,“我”与克莱谛争吵前的表现是怎样的?(显示课件)(学生自主学习)

2.师:下面我们先来一起具体的看看我和克莱蒂争吵前的表现。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指名答)

师:那刚才你是抓住人物的哪一方面来理解的?(生:心理描写)

师:谁能来用文中“我”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3)生:“脸都红了、举起手、急忙缩回手去”看出生气,都要打人了,但是又不想把事情闹大,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师:你能说说你是抓住人物的哪一方面来理解的吗?(生:动作描写)】

师:谁能来加动作读读这一段?(指名读,找生评价)

师:师:刚才,我们都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学习课文的?

(二)学习第5-13自然段

1.师过渡:通过抓住人物的神态、心理、动作、语言描写,我们了解了我和克莱谛的品质,就用这种方法,我们接着来学习我和克莱蒂争吵后的表现。

2.谁知道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争吵后的表现。(生:第5-14自然段)

3.师:那就请同学们默读5~14自然段,边读边批画出有关的语句(显示课件),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2)师:为什么我认识到自己错了?(父亲说的一句话)。我们来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师:那文中的“我”按父亲说的做了吗?(生:没有)

师:父亲说,应该知错认错,可文中的“我”知道自己错了,却觉得说不出口,我”的心情怎样?(矛盾)这种矛盾的心情你能读出来吗?谁能读一读这一段?(指名读、生评价、齐读)

(3)师:除了这一段,同学们还画出了哪里?(生: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

师:“瞟”是用眼睛怎样看?(生:斜着眼睛看)学生做动作理解“瞟”。

师:在他眼里表示的不是仇恨的愤怒,却是悲哀,这是为什么?(指名答,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不理解,为我的表现感到悲哀。)

师:所以他们接下来是怎么表现的?(生:克莱蒂对我说……,我说……)

师:旁边的泡泡问,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两人想的一样吗?(不一样)那两个人分别是怎么想的呢?

师:谁能把这两个“我在外边等着你”的不同读出来?

师:这一段还有要说的吗?这个时候“我”又想了些什么?

师:对,这个“挨”字把“我”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5)师:放学后,“我”和克莱蒂是怎么做的?

师:你觉得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生:友好、宽容、高尚)

师:你是从那些方面看出来的?

师:我们能不能找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放学后重归于好的这一部分,一位同学是“我”,一位是克莱谛,一位读旁白。谁想试一下?(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14段

(1)师:文章通过神态、语气、动作、语言等告诉我们,克莱蒂是个宽容、友好的人。用父亲的话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生:高尚的人)

(出示父亲的话)

师:让我们齐读一遍父亲的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就是说我们要知错就改。“第一个伸过手去”这是一种勇气,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2)师:文中连续描写了父亲的几个动作,哪几个动作?(生:夺,折,扔)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情?(生:生气、愤怒)

师:父亲想告诉我什么?( 生: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和朋友友好相处)

师: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也让我们深受启发,使我们懂得要相互谅解、宽容待人、珍惜友情。

四、板书设计

争吵

我----- 朋友 -----克莱谛

宽容友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我们今天上午学了《争吵》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请快速默读课文,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答,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最后和好如初的故事。)

二、拓展延伸

师: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同学间也会发生像文中“我”和克莱谛这样的争吵。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注意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并想一想以后要怎么做。

三、学习生字词

师:现在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下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学了哪些生字词。先看要求我们会认的生字词。(出示生字词)

师:谁能来读一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指导写字

1.师:看来同学们已经都认识这些生词了。接下来我们看一看要求我们会写的字。(出示生字)谁能来读一下这些生字?(指名读、齐读)

2.师:同学们看看这些生字在写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呢?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五、作业布置

1.自读《爱的教育》

2.抄写课文中的爸爸的话。

3.鼓励学生写一写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篇6:周长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案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复习要求:

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58页看到69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口算练习:

20×6090×3080×8015×20

700×3080×4050×70400×20

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2、估算练习:

42×1839×1157×2842×1263×47

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几种方法?

3、笔算:(练习十七第2题)

4、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3、4)

(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学习总结:

1、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

2、给自己这个单元的学习态度和收获作个评价。

面 积

教材简介: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单元主要内容凶手: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算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7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具准备: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

(板书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

(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

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单位)

(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设计比赛(回家完成)

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

要求:(1)图案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

(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

(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

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二、新课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

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

三、巩固

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

(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

(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

(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

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

课本第76页第4题。

3、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

4、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本课小结

跟小组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

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

(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

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

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想一想:同桌讨论

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例3,第80、81页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新课

1、出示例3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

2、练习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意义不同

(2)计量单位不同

(3)计算方法不同

三、综合练习

1、课本81页10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启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比较三种不同减法,剩下部分的面积相同,周长不等。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周昌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哪几断?

四、小结

五、作业

课本第80页6、7、8、9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82、83页(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指导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3米=()分米()厘米=5分米

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引入新课

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二、新课

1、探究例4

(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3)你发现了什么?

(4)阅读课本第83页,书空。交流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

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

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小结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

4、换算

3平方米=()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强调: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那个大。

三、综合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A、160平方厘米B、1600平方厘米C、16平方分米

(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

A、48平方米B、80米C、80平方分米

2、课本第85页第1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84页(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二、新课

1、引入

同学们都到过我们美丽的文庙广场吗?你们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同学们会朝很大的数量去猜想)

告诉学生:它的面积约是79606平方米,这个数量很大。所以在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2、体验

(1)阅读课本知识,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

汇报强调: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

(2)实际感受

到操场量出边长时1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同学们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

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100个1公顷就是1平方千米。

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1平方千米。

4、换算(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5平方千米=()公顷800公顷=()平方米

三、练习

1、课本85页第2题

2、课本第86页第4题

四、小结。

五、作业

1、课外知识

有条件的学生收集有关计算土地面积的资料。

2、课本第85页第3题。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2、使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理解题目,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分析题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理本单元学了那些知识?

2、板书

二、练习

1、填空

3米=()分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9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块塑料布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1块正方形木板,边长5分米,它的面积是()。

2、判断

(1)、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周长也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形宽40米,长30米,它的周长是70米。()

(4)用8分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大。()

(5)、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分米。()

3、课本第86页5、6、7题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交流自己的想法。

4、完成课本第87页8、9题。

篇7:周长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案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上册P45--46估计。

二、教学准备

教具:1米长的丝带、米尺

学具:直尺、学具盒(盒内装有小棒、丝带、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等;盒外用一条50厘米长的丝带系着,并打个蝴蝶结。)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教学目标:

(1)经历用眼看、用脑想、用心估,动手量等实践活动过程,逐渐清晰常用长度单位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重点会较准确地估计以厘米作单位的物体的长度或周长。

(2)在估计和测量周围熟悉物体的长度时,初步培养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估计的习惯。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估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教学策略:

本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进一步清晰长度单位概念,发展空间观念,清晰长度单位概念以厘米为重点。为解决以上主要问题,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策略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核心,以比赛为动力,通过看一看、估一估、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调一调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积累感性经验,形成清晰的长度表象,在体验中达到对长度单位的物化,从而发展长度空间观念。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示:1米长的红丝带

2、猜:有多长?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备选]预计学生可能说是看出来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长比出来的等,即“估计”出来的,根据学生反馈的策略,适时板书课题“估计”。

3、量:到底估得准不准呢?我们来量一量。

4、比划:

(1)1米是这么长,你能用手来比划一下吗?

(2)(将丝带对折)这样是多长?你能用手来比划吗?

(3)分别用手比划1分米、 1厘米的长度。

二、展开

(一) 画一画

1、 比划: 一个1厘米是这么长,3个1厘米有多长?(教师演示1厘米1厘米地比划)

5个1厘米?8个1厘米呢?

2、画:如果不用尺子,你能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吗?试试看!

3、量:画得准不准呢?同学们再用尺子量一量

4、反馈纠偏:同学们用尺子量了后,你画的线段怎么样?你是怎么画的 ?

[备选]

若学生反馈画得比较准,则请他介绍画的方法,预计有三种可能:一是1厘米1厘米地画,画了8个1厘米;二是借助已知的物体的长度画,如橡皮长4厘米,则画两个橡皮那么长;三是借助长度单位1分米的表象,再去掉2厘米等。

若学生反馈画得不够准,则一起探讨画得不够准的原因,预计是1厘米画得过长或过短,即长度单位的表象不清晰,则引导调整纠偏,如用手在尺子上比划1厘米的长,再画一画、量一量等。

5、自由练习:

刚才是老师要求大家画8厘米,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给自己定长度,先想好画几厘米再画下来,然后用尺子量量,尽量多试几次,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

6、反馈:同学们练得怎么样?谁愿意把你的进步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请原先画得不够准的学生说说经过练习是否有进步,如果有则说说练的过程。)

(二) 估一估

1、小组合作估计包装丝带长

(1) 示:学具盒(用丝带系着,丝带还打了一个结,每4人小组一个)

(2) 小组合作估计打结的丝带的长度。

(3) 反馈:各小组汇报估计的长度,师板书数据。

(4)  解开丝带拉直再估一估,小组调整原先估计的数据。

(5)  量一量,揭示测量结果(50厘米)。

(6)评价:哪几个组估得比较准?请估得准的小组介绍方法。

[备选]教师鼓励学生估计时可能采用的化曲为直的策略或分段估计的策略,若生估计时能考虑打结部分长度则给予肯定表扬。

2、组内比赛,评选估计小能手

(1)要求:以4人小组为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或周长。

先小组选定一样东西,可以是学具盒里的物品(小棒、丝带、橡皮、长方形、正方形),也可以是身边熟悉的物体(如课桌宽、师生的身高、书本封面周长等)。比如选定估小棒的长度,每人各拿一根估计长度,再小组一起量一量,记下结果填在表内,然后比一比谁估得较准,就给谁记一颗星,几次下来,谁的星最多,谁就被评为小组“估计小能手”。

实践记录表

名  称 估计结果 测量结果

①   ② ③ ④

(2)学生活动

(3)展示评价:学生活动的成果,并评选出小组估计能手。

3、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估一估:请各组的小能手上台排成一队,队伍大概有多长?你是怎么估的?

(2)围一围:队中有3人手拉手围成一圈,估计这一圈大概有多长?你是怎么想的?

(3)想一想:

①想象一下,如果台上的这几位小能手都手拉手围成一圈,估计能把教室围一圈吗?

②若不能,你估计大概要多少人才够围一圈?是怎么想的?

实际围一围。

三、总结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2、在生活中,你还想进行哪些有趣、有挑战性的估计呢?比如我们杭州有名的断桥长度、六和塔高度等,课后再去实践研究,好吗?

引入环节通过猜一猜、用手比划,旨在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即引发回忆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及其长度表象。

先“用手比划几厘米”为“画几厘米”建立一定的表象支撑,教师的比划演示为学生起基本的策略导向作用。

“画一画”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指定画--量--比--纠偏”--“自由画--量--比--纠偏”,使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在不断的估、量、纠偏中,逐渐清晰“厘米”长度单位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反馈讨论渗透估计的方法:如1厘米1厘米画、1分米少2厘米、根据已知物体的长度作为参照对比等方法。

教师指定画8厘米的线段,再让生自由练习,旨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学习的自主性,使每个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组合作估计打结的丝带长度,目的进一步清晰“厘米”概念,并拓展到清晰“分米”概念(包装盒的宽和高是厘米作单位,长可用分米作单位),先估计系在盒外的丝带长,再解开丝带拉直估,符合做事情的自然程序,同时渗透“分段”估计和“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这“一曲一直”的对比中,调整数据,发展长度空间观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从估计学具盒丝带到评选“估计小能手”实践活动,力图体现从扶到放的原则,前者是集体估计指定的物体长度,后者则是独立估计自主选择的物体长度或周长,估计的对象具开放性,力图使学生在实践、竞争中进一步清晰“厘米”、“分米”、“米”的长度观念,培养估计能力。

“估一估、围一围、想一想”活动,就地取材,估计的对象由“静态的物”发展到“动态的人”。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估计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将知识探究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持续发展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五、教学片段实录

“画一画”教学片段实录:

师:一个1厘米是这么长(师用手比划),那3个1厘米3厘米有多长呢?

5个1厘米呢?8个1厘米呢?(师生分别用手1厘米1厘米地比划)

师:如果不用尺子,你能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吗?

生:能!(生尝试画)

师:画得准不准呢?同学们再用尺子量量看。

生:(用尺量自己画的线段)

师:同学们画得怎么样?你是怎么画的?谁愿意向大家来汇报交流一下?

生1:我画的比较准,比8厘米只长一点点,我的拇指宽差不多是1厘米,我是用自己的拇指一个一个比着画的。

生2:我的方法和他差不多,但我不用手指,想1厘米大概有这么长(用手比划)就看着画1厘米,再接着画1厘米,一直接着画8个就行了!

师:你是把1厘米记在脑子里,1厘米1厘米画的,真有办法的!

生3:我也是先1厘米1厘米画,画了4厘米,看看是这么长(用手比划线段),就再画这么长,合起来就是8厘米了。

生4:我也画得比较准,我是这样画的,先画1分米也就是一柞长,再擦掉2厘米……

师:刚才都是画的比较准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但老师更佩服画得暂时还不够准的同学也能勇敢地发表你们的想法。

生5:我只画了5厘米长。

师:你真诚实!你是怎么画的呢?

生5:随便……画一下……(吱吱唔唔)

师:看来凭感觉随便画一下不一定会画得准,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你现在知道怎么画了吗?

生5:我想1厘米1厘米地画。

生6:我也是1厘米1厘米画的,但还是相差很大,我画了11厘米多。(学生在实物投影上用尺子量给大家看)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1厘米画得太长了。

师:对,下次要把1厘米画得短点,只有把1厘米画的准了才能把4厘米、8厘米等画准,对吗?

师:刚才有些同学很有办法画得比较准,也有一些同学画得还不够准。那你们想不想用刚才几个同学介绍的办法再来练练,使自己画得更准呢?好,下面同学们就自己给自己定长度,先想好画几厘米再画下来,然后用尺子量量比比,尽量多试几次,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好吗?开始!

生:(学生自由练习)

师:同学们练得怎么样啦?谁愿意把你的进步和我们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生5:我刚才画得很不准,我练习时就先画短点,先画2厘米,一量,1厘米看得太长了,就改短点,第二次画得比较准了。再画了5厘米,一量很接近,再画8厘米,现在已经很接近了。

生7:我刚才8厘米画得已经很准了,我就画了12厘米,结果太短了点,发现后面画的1厘米短了点,又画15厘米,一量只差3毫米。

生8:我刚开始画3厘米,比较准。后来慢慢画长起来,反而越来越不准了。

师:你能发现这是怎么回事?

生9:画1厘米只相差一点点,画长了,每1厘米都会相差,相差就会慢慢多起来。

生10:这是误差!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通过自己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比较和调整,使自己画得越来越准!老师真为你们的进步高兴!当然,现在画得还不够准的同学也不要着急,只要你用心多尝试,你也会进步的!

六、教学反思

关于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曾做过3次不同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上设计曾在“杭州西博会”和“温州市新课程教学展示会”上作教学展示,从教学实践看,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总体感觉比较成功。从学生实践活动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对提供的材料(长度或周长为几厘米、几分米的小棒、丝带、橡皮、长方形等)或自主选择的材料(教师、同学身高、书本封面周长)等估计得比较准,能真正借用脑里的尺子去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能较清晰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达到预期目标。为达成此目标,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体现在:

(1)从转化中清晰概念。让学生估计指定长度,先用手比划,再把估计的长度“画”出来,这样就将脑里抽象的表象转化成直观的东西,可见可测,经历一个从表象到物化的过程;再反过来,让学生观察实物、动脑想一想、估一估、动手量一量、比一比、调一调,经历从具体物体到抽象长度表象的过程。如此相互转化,使学生头脑中的长度单位概念不断清晰深刻,达到内化。

(2)在比较中明晰概念。对比是思维的基础,是区分差异、纠正偏差的基本方法。在清晰概念、建立空间观念的过程中,对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先让每个学生不用尺画出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再用尺量一量、比一比,调整纠偏,再次请学生自己定线段的长度,先画再量、比,不断调整、纠偏,接着结合身边的实际例子如小棒、丝带、学具盒、课本封面的周长等进行估量。这样,让学生在从估--量--比--纠偏的活动中,获得一定长度线段的表象,并使表象从模糊到清晰,估计的结果从很不精确到不很精确,甚至精确,不断巩固清晰学生1厘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试图达到把单位长度装在脑子里的效果。在清晰长度单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长度单位的外延进行拓展,如由1厘米为一个长度单位拓展到把几厘米看作一个单位,或根据已知物体的长度表象作标准,来对比估计,进一步清晰丰富长度空间观念。

(3)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除了清晰长度单位概念外,本节课还有效地创设了由近及远(如估手中的小棒--估台上的队伍长度)、由直到曲(线段--圈)、由横看到竖看(横放的丝带--人的身高)、由静到动(静止的物体--学生站一排、围成圈、拉成线)的情境,能见“短”想象“长”,见“小圈”想象“大圈”的长度等等,从而逐步发展长度空间观念。

当然,学生估计意识的养成、估计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节课或几节课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培养。对“估计”系统性教学我个人认为:从教学时间上考虑,至少应安排三个课时。从教学目标上划分:第一课时,重点是:清晰概念,以厘米为重点,即人教版第五册安排的内容。第二课时,重点是:明确参照,以方法策略选择为重点,如借助身上“一柞、一庹、一步”等作为“尺子”,讨论感悟“估长用庹”,估短用柞、估路长用步,估竖长用身高作参照等策略,即针对具体问题灵活选择估计的方法。第三课时,重点是实践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以上三节课,第一节清晰概念是估计的基础,第二节选择策略是估计的关键,第三节实践应用,增强能力是估计的目的。当然,这三课时并非完全割裂开来、先后之分,更多的是相互相成,相互渗透,交互发展,只是课时教学的侧重点不同。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肤浅看法,待于我今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恳请同行、专家们指正。

篇8:周长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案设计)

一、知识百花园。(每空1分,共25分)

1.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它的最大因数是(),最小倍数是()。

2.在0.4、1、5、、20、51这几个数中,( )是整数,( )是奇数,( )是偶数,()是质数,( )是合数。

3.==( )€?6=()(小数)。

4. 0.97立方米=( )立方分米2时=()分

5kg200g=( )g 3.25L=()mL

5. 1里面有( )个 ,再添上( )个 就是最小的质数。

6.按小动物身上的编号,给它们从大到小排排队。

()>()>()>( )>( )

7.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前面的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9.把一个长是120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60厘米的长方体锯成最大的正方体,且锯后无剩余,最多可以锯成()个。

二、快乐选择A、B、C。(每小题3分,共15分)

1.如果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1,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a B.bC.ab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A.2 B.4 C.8

3. 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 )。

A.加上28B.扩大到原来的4倍C.加上12

4.下图中阴影三角形的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

A.B. C.

5.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一句话是( )。

A.偶数都是合数。

B.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数一定是合数。

C.表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体积也一定相等。

D.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小会计师。

1.直接写出得数。(3分)

-=2+= 10.5-5=

2-= -=3€?=

2.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8分)

+ -+++

1 -(+)4.52++5.48+2

四、生活中的统计。(共10分)

下面是百家福电器商场2006年12个月销售空调和电视机的统计图

1.空调和电视机在8月份的销售数量相差多少?(2分)

2.哪个月两种电器的销售量最接近?(2分)

3.空调和电视机的销售情况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形成特点的原因。(6分)

五、动手实践乐趣多。(共14分)

1.现提供以下材料:足量的水、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容器、一个碗。你能通过操作,求出碗的容积吗?说说你的操作过程。(4分)

2.请在这个长方体里面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再算一算剩下部分的体积。(4分)

4.按要求画出图形。(6分)

(1)画出下面左图的对称图形。

(2)将右面的图形绕中间的圆的圆心旋转画出花朵。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请你在三位数7□5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得到的三位数同时是3和5的倍数,你能想出多少种填法?

2.一种洗菜池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这种洗菜池最多可盛水多少升?出厂前要在它的内部四周和底面贴上保护胶带,每个洗菜池至少需要贴多少平方厘米的胶带?

3. 足球场长90米,宽45米;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篮球场的面积是足球场面积的几分之几?

4.卡卡茜画一幅画,构思用了小时,画草图用了小时,着色用了小时,她画这幅画共用了多少小时?也就是多少分?

5.小兔子分萝卜,每5个一堆多一个,每6个一堆还是多一个,小兔子至少有多少个萝卜呢?

上一篇:小教数学工作总结个人下一篇:辅助科室医生差错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