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

2024-08-17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精选11篇)

篇1:怎样培养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

(上海长宁实验幼儿园 潘烨)

《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兴趣能促使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领幼儿积极思考。在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运用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教!J币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应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素材。

例如,小班幼儿对鲜艳的颜色和周围的声音非常感兴趣。针对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在主题“奇妙的声音”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根据瓶上的标记进行匹配活动,并能根据瓶上的提示正确地拿出一定数量的物体。这一活动目标融合了两方面的数学内容,一是匹配活动,二是拿特定数,而且前一个内容服务于后一个内容。整个活动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帮瓶子宝宝找朋友(教师主要关注幼儿对颜色的关注度,请幼儿找出颜色一样的瓶子宝宝并匹配);第二个环节,尝试点物匹配,探索声音的强弱(教师主要关注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和操作);第三个环节,听声音进行验证活动(教师帮助幼儿再次巩固、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整个活动都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设计依据。如“根据瓶上的颜色进行匹配”这一环节的立足点是小班幼儿对颜色的敏感度,在设计时我们不直接告诉幼儿怎样帮瓶子宝宝找朋友,而是让他们自己发现瓶子上标记间的关联。在活动中,有的幼儿根据瓶子高度相同这一点来判断它们是好朋友,有的幼儿根据瓶子点数相同这一点来判断它们是好朋友。事实证明,在这样的活动环节中,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都提高了。又如,最后一个环节是验证幼儿拿特定数是否正确。根据小班幼儿对周围声音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幼儿相互检查所拿特定数是否正确,再让幼儿闭眼静听弹珠掉在玻璃瓶里发出的清脆声,请幼儿根据声音次,数来分辨自己拿的玻璃弹珠数量对不对。玻璃弹珠的声音对幼儿很有吸引力,每个幼儿都屏息细听,不仅检验了自己的活动结果,还提高了注意力和兴趣。

二、保护和促进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在组织数学教育活动时要注意设计有趣的情节,鼓励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动”起来。

1.创设故事情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

根据小班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轻松活泼、诙谐有趣的故事情景,以此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黑白皮毛的动物“这一活动的目标是根据动物皮毛的颜色、花纹等显著特征给动物分类。为此,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情节:一群小动物去春游,要乘两辆汽车,小动物们会怎么分?为什么?还可以怎么分?到了公园里,小动物们要分队做游戏,怎么分?为什么?还可以怎么分?找地方休息也要分队,小动物可以怎么分?整个活动以故事情节贯穿,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直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少指令性操作,多主动性操作

我们发现,幼儿只有理解活动目的,主动参与到材料的操作中。才能将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来自同伴、教师或其他方面的经验进行重组。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例如.在“给熊排排队”这一活动中,我们将目标定位在根据标记给“熊”排序,初步感知大小的相对性上。在出示从小到大排序的标记时,我们没有直接告诉幼儿标记的意思,而是先让幼儿观察标记的特征,猜测它的含义。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标记两头不一样大,而且越来越大,从而理解了操作要求和活动目标。我们发现,如果幼儿的操作是主动的,他们后继学习的兴趣就比较高

但是,教师在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时也要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如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操作材料太多,会使幼儿眼花缭乱,仅仅满足于摆弄材料,而忽略材料在活动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提供操作材料时应注意数量要适当’,让其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数学学习的目标不仅是帮助幼儿形成数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激发和保护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后继学习的强大动力。

来源:《幼儿教育》.6

篇2:怎样培养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

怎样提高小班幼儿识字兴趣

摘要: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和不断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小班的幼儿,像中、大班幼儿一样,是掌握母语的重要阶段,也是形象视觉发展的敏感期。这时期学习认字比以后省力。小班幼儿通过学会识字和初步阅读,开辟了自己获取信息的新渠道,有利于扩大知识领域。但是,小班幼儿掌握文字比掌握口语困难,对识字的兴趣不大,初入园的幼儿水平参差不齐,专门识字要占用幼儿较多的时间,难免影响幼儿的其他活动,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基于此认识,本文就怎样利用各种有趣的方法,提高小班幼儿对识字的兴趣,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小班;识字;方法

在幼儿园,由3-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组成的一个班级称之为小班。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语言发展水平,除了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还具有早期阅读能力:知道一幅图画可以用一段话来说出它的意思,知道一个字代表一定的意思,不同的字有不同的发音。喜欢看书,对文字感兴趣,能学认常见的简单的字......幼儿园纲要中内容与要求部分第6点提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小班幼儿识字如同口头语言一样,是从接受性的字和词开始的。国内外都有许多事实和研究材料说明,学前期是能够认字的,最早能够认字的年龄,有人认为是在幼儿学会说话之前(曾性初,1980,Doman,1979)而在实际生活中,3-4岁能够阅读,即既识字又能理解句子,并且读出语气者,不乏其人。

幼儿认字,主要是对字形的再认,一般不包括对字形的再现。但识字不能盲目的、单调的以识字而识字,特别是小班的幼儿,他们对单调的识字丝毫不感兴趣,心理学家的资料显示,3-4岁的幼儿已经掌握了全部语音,是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然而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老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如:将字或字组成的词做成卡片,与响亮的语音同时出现,不厌其烦的带读,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对于3-4岁的小班幼儿,新颖性对引起他们的注意有重要作用。然而,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应该在外界环境,特别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发展。在识字时,老师用多种有趣的方法,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和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如:老师将字卡藏在一个魔术袋里,故作神秘地说:“小朋友们猜猜看,里面装的是什么?”以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寻找目标。再用“变变变!”的表演方法将字卡呈现到他们面前,让他们集中注意看着字,或把字藏在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这比单纯看老师演示更能维持有意注意。因为在游戏中,幼儿能够完成一些既具体又明确的实际活动的任务。小班幼儿就年龄特点来说,无论是形象记忆或是语词记忆,其水平都相对较低。如果将游戏与识字结合在一起,用它的趣味性吸引幼儿主动参加,就能更好地促进其智力和语言的发展。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幼儿的识字兴趣谈谈自己的在实践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一、选择小班幼儿感兴趣的字和词

幼儿识字的特点与幼儿形象视觉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幼儿对形象的感知,是从笼统到分发地发展。首先倾向于把对象作为整体来感知。幼儿认字也是这样,往往把一个字甚至由两个字组成的词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就像辨认图谱一样。所以,汉字有利于幼儿学认,因为汉字中有许多象形文字,如马、牛、月、山等等。幼儿把这些文字当成图画来认识。因此他们虽然会读,但不能清楚地知道字的细节,如果把字做成比较大的字卡,字体大且能从背景中突出,幼儿便容易辨认。

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无意记忆占优势,无论是形象记忆或是语词记忆,其水平都相对较低。但幼儿的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记忆效果显著低于熟悉的物体和熟悉的词。对熟悉物体的记忆依靠的是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所借助的形象,带有直观性、鲜明性,所以效果很好。熟悉的词在幼儿头脑中与具体形象相结合,因而效果也比较好。至于生疏的词,在幼儿头脑中完全没有形象,效果最差。因此,选择幼儿能运用和理解的常用词,才能易学易懂,哪些是小班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能够掌握和运用的字和词呢?

(1)重叠词:一些重叠词他们很喜欢认读而且记得很牢,如:蹦蹦跳跳、布娃娃、眯眯笑、摇摇摆摆等。幼儿容易根据词意进行模仿,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因此幼儿教容易认识。

(2)名词和动词:他们周围常见的物体和各种活动的名词、动词,因为名词代表具体的东西,动词是以具体动作相联系的,所以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常见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动植物名称:金鱼、菠菜。人物名称:爸爸、妈 妈、爷爷、奶奶、叔叔、舅舅。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多次出现的字也便于幼儿掌握,如毛巾、碗、帽子等。字的结构虽然复杂,但因为常用,比笔画简单的字还容易掌握。

(3)形容词只教他们掌握一些易于理解的、能直接感知的、说明物体具体特点的词,如表示物体形态的字:大、小、长、短、方、圆等。表示基本颜色的字:红、黄、绿、黑、白等,形容动作的快。慢,反映感觉的痛、饿、渴,表示味道的甜、酸、苦、辣。小班后期可以教他们掌握表示物体质量和说明人的行为好坏的形容词。

(4)代词和数量词:教他们会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实物教幼儿掌握10以内的基本数词和常用量词个、把、双等。但必须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另外,幼儿对单字难以理解,因此比较难记一些,如“大”和“小”他们比较难记,如果将其组合成“大车”“小鸡”,他们就容易记多了。

还有,利用幼儿的姓名,让幼儿识字。不同的名字,包含不同的汉字,将幼儿的名字制成识字卡,贴在识字板上,让他们每天找一找自己或别人的名字,对汉字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感受汉字的造型特点。

二、创设实物来激发识字兴趣

一个字或是一个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它概括地标志着现实的某种物体及物体的特性、动作、关系等。同一个词幼儿对其含义的理解水平是不同的,幼儿最初掌握词时往往对它理解不确切,这就需要老师在识字过程中逐渐确切和加深。由于它本身的特点,教小班幼儿理解字或词义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认识各种事物,在形成观念和概念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字和词。如:教他们认识“鸡”字,必须出示鸡的图片。认识“桌子”这个词,指着一张桌子解释,实物比图片要解释得更具体。而在图片不能解释清楚的情况下,编一个故事来解释这个字或词义,也是一个能巩固记忆的好方法。如“礼貌”,结合图片创编一个故事,幼儿不断有兴趣倾听,还会牢牢的记住这个词。对一些词可以直接用动作来解释,如:跑、跳、走、爬、哭、笑等

识字不能单调的识字。3-4岁幼儿能主动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在集体(如全班)面前讲话往往不大胆,不自然,他们的语言仍然带有情境性,他们在说话时运用许多不连贯、没头没尾的短句,并且辅以各种手势和面部表情。他们是否运用连贯语言,与说话环境是有密切关系的。语言交往的任务、内容和条件,对连贯语言的运用都有影响。在识字时运用连贯语言,使幼儿能够独立地、完整地、详细表述自己的思想。如:出示“西瓜”由两个字组成的词,可教幼儿学说“甜甜的西瓜真好吃”或“圆圆的西瓜真好看”。并让幼儿模仿吃西瓜和抱西瓜的动作,幼儿在说话和动作中不断加深对“西瓜”的记忆,既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增添了幼儿对识字的兴趣。

三、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提高识字兴趣

中国从古至今的识字方法大概有如下十类:象形识字;整体识字;动作识字;情景识字;环境识字;形似集中识字;音似集中识字;先拼音后识字;物品归类识字;图片识字;但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识字方法是:除了动作识字和图片识字外,最感兴趣的是游戏识字

游戏的活动性和广泛性(指可参加的人数)的特点,符合幼儿的兴趣,可以比较容易地把他们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字,幼儿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为了达到游戏的目的而克服困难,遵守规则,从而获得了练习。另外,游戏还可以为胆怯和寡言的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减少学习的难度。小班幼儿的游戏水平还处于象征游戏的初期,他们常从事平行游戏,即各人玩各人的,彼此玩的游戏是相同的。也喜欢模仿游戏,但缺乏目的性,还有一些简单的规则游戏。但老师在设计识字游戏时,首先应该考虑是否适当,确定游戏内容时就要考虑内容如何在游戏规则中体现,因为游戏规则是完成内容的保证。教具和教材应形象、美观,能正确地反映实物的各种特征。在游戏进行中,老师要以极大的兴趣,把幼儿引到游戏中来,同时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以保证幼儿获得正确的学习。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选择好的识字游戏,什么是好的识字游戏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一些标准:

1.目标指向性准——游戏要指向认字或认课文;

2.可观赏性强——除了上去游戏的孩子外,坐在下面的孩子也很有兴趣地在观看;

3.调节适度——游戏要让孩子觉得好玩,但又不能让幼儿兴奋过度;

4.参与率高——减少等待的时间,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5.有创新与变化,就是学会分析游戏的要素并在要素上进行变化。

这里介绍几种小班识字游戏的方法,供参考。

1.魔箱猜字:将一个纸盒制作成比识字卡片短四分之一,一端开口,将识字卡片装入“魔箱”以后,卡片上的字只露出一半,老师故作神秘地露出一半的字让幼儿猜。

2.儿歌猜字:将要学的字用儿歌的方法表现出来,或在学习儿歌时在儿歌中选出要学的字。如教小班幼儿认识花猫、白兔、跑、跳。先教幼儿念儿歌“小花猫,跑跑跑,小白兔,跳跳跳。跑跑跑,跳跳跳,跑跑跳跳身体好。”老师在教幼儿念儿歌时出示这些字卡,用动作和图片解释这些字的意思,让幼儿在念儿歌和做模仿动作的快乐参与中对字有着初步的记忆,然后再由大部分幼儿念儿歌,两人为一组的幼儿出来比赛在儿歌中找老师指令要找的字。

3.快速找字:将学习过的字卡插放在场地相隔不远的几个点,参与游戏的幼儿(人数多于字卡数)组成一队边听音乐边围绕着字卡顺时钟方向跑圆圈,听到音乐停后,按老师发出的指令找到相应的字,没有参加游戏的幼儿帮他们判别对与错。

(4)、插板猜字:将废旧的米袋缝制成许多开口的贴袋,老师把教幼儿认过的字卡藏在其中几个编了数字号码的贴袋中,另外的几个贴袋分别藏着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图片。老师说出相应的字让幼儿猜,不管是猜对了字还是猜错了小动物,幼儿都会高兴得尖叫。

还有许多游戏,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识字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教幼儿识字的时候,你是在讲解,还是在表演?如果你是在讲解,就把重点放在解释图片和动作示范上;如果你教幼儿理解就侧重解说字和词的含义;如果你进行表演,就设计一个能使幼儿感兴趣的识字游戏那么,小班的幼儿就会感到识字是一种充满乐趣的事。

篇3:怎样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一、首先要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陈鹤琴先生说:“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 他们本能地都爱唱歌, 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 如幼儿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 马上就会手舞足蹈, 摇头晃脑。听到进行曲马上会甩起臂膀学起解放军, 雄纠纠气昂昂, 边敬礼边走起步来……幼儿发现一些会响的玩具, 好奇心会驱使他们拿起摇动, 并作为乐器边唱边伴奏……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常接触的熟悉的音乐形象和带情节的音乐, 特别感兴趣, 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不持久易转移, 所以老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保护幼儿兴趣的萌芽, 并且要创造条件不断地给予满足, 使其稳定持续地发展。

二、培养、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一) 让幼儿多接触音乐。

在一日生活中, 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 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 使幼儿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地发挥, 主动参与活动。

1.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如班级可创设“音乐角”、“娃娃电视台”、“娃娃广播电台”, 把幼儿会唱的歌曲录制成“卡拉OK”带, 让幼儿自由选择, 创造更多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机会。

2.将音乐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幼儿来园, 教室里播放轻声悦耳的音乐, 使幼儿一入园就进入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中。结合早操、进餐、午睡等活动配上合适的音乐, 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 为幼儿提供多看、多听、多实践的机会, 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 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1.初上音乐课时, 不要求幼儿唱歌、跳舞, 而是让幼儿充分地感受, 听老师弹琴、唱歌, 看老师跳舞, 观看哥哥姐姐表演, 激发幼儿唱、跳的兴趣。

2.一切音乐活动从感受入手, 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如小班新授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这个教育活动是这样安排的: (1) 观看大班哥哥姐姐表演, 引起兴趣:①老师敲锣打鼓, 大班幼儿身扎绸带在秧歌舞的音乐伴奏下, 扭起秧歌进教室。一开始就把小班幼儿的积极情绪调动起来了, 幼儿拍着小手说:“还要看!还要看!”②大班幼儿边唱边跳表演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两遍。③大班幼儿手拿节奏乐器边敲打边演唱《我爱我的小动物》。④小班幼儿在《我爱我的小动物》的音乐伴奏下, 自愿拿节奏乐器, 跟着大班幼儿学敲节奏乐两遍。 (2) 老师边唱边演木偶剧《我爱我的小动物》两遍。 (3) 在《我爱我的小动物》的音乐伴奏下, 小班幼儿自愿选择玩具小动物, 边听音乐边和小动物玩, 并把小动物送回家。 (4) 大班幼儿在秧歌舞音乐伴奏下, 敲着锣打着鼓扭着秧歌回去。小班幼儿边拍手边喊:“哥哥姐姐再见!谢谢哥哥姐姐!”幼儿在20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木偶、节奏乐等不同的形式感受了12遍音乐, 幼儿情不自禁地跟着唱, 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这种团结友爱、热闹愉快的环境中, 幼儿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在情感上打动了幼儿, 很自然地就渗透了哥哥姐姐爱弟弟妹妹, 弟弟妹妹尊敬哥哥姐姐的品德教育。

(三) 加强音乐课的游戏性, 让幼儿动起来。

音乐课应是幼儿快乐的体现, 游戏是幼儿的一种需要, 它给幼儿带来快乐和满足。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巧妙地安排音乐活动的结构和内容, 尽量做到情节化, 通过小游戏进行简短的节奏和发声练习, 通过故事、玩具、节奏乐器、声势练习等进行教学, 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之中。

(四) 教师要合理选用教材。

教师应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具体情况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的教材, 教材本身要能引起幼儿审美的情趣。

(五)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

一切教学从感受入手, 采用感受式、游戏式、启发式、讨论式、即兴创作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以表扬为主。

篇4:谈小班幼儿数学 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幼儿以后能否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它还影响着幼儿以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诱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游戏环节,体验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享受探索的乐趣……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

关键词

小班数学 兴趣培养探作材料

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征。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往往受直观形象思维的限制,再加上有些教学手段过于陈旧,幼儿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和乏味,许多幼儿对数学活动表现出冷淡、缺少兴趣。我认为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幼儿今后能否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它还影响着幼儿今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因此,小班的数学教学同样应该受到重视,特别是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教具以及环境方面。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诱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们能产生暗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十分深刻,表现在幼儿的身上就更为突出。幼儿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丰富的环境刺激幼儿的感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活动相适应的教育环境,来诱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一次复习几何图形的数学教育活动,我是这样开始的:“小朋友,老师发现了个漂亮的游乐园,里面有好多的游戏,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小朋友的兴致来了,都好奇地望着我,似乎在说:“有些什么呢?快快带我们去吧!”一时间,教室里的气氛安静且带点神秘。我慢慢掀开预先精心设计制作的图片,一幅色彩鲜艳童话般的画面就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我说:“游乐园到了,这里的碰碰车、旋转木马、飞机、滑梯、秋千、过山车多好玩呀!他们都是用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小朋友快找一找,都有些什么图形呀?”小朋友的兴趣很高,都认真地观察讨论起来:秋千是圆形的、滑梯是长方形的、碰碰车是三角形的——帮助幼儿复习已学过的几何图形的目的很快地实现了。

二、利用游戏环节,体验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小班幼儿好动、喜欢游戏,且游戏又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把数学知识的学习渗透在游戏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让整个学习过程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学会关注孩子的发展需要,就像新《纲要》中说到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例如做体育游戏“大花猫与小老鼠”时我发现许多扮“老鼠”的幼儿故意不逃,愿意被猫捉住,因为被捉住“老鼠”可以和“猫”互换角色,小朋友都不愿意做“老鼠”。我灵机一动,把游戏改了一下,“猫” 将抓到的“老鼠”关到箱子里,这样一来,“老鼠们”谁也不愿意被抓住,逃起来可快了。游戏结束后,我正要放出箱子中的“老鼠”,突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闪过:何不借此机会帮助幼儿复习数数,数一数,一共捉了几只“老鼠”?于是,我说:“小老鼠们,猫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猫共捉到几只老鼠好不好?”幼儿兴致很高,都伸出手指,一一对应着数数,一数正好是五只,全班幼儿都数出了总数。一次体育游戏,孩子们先是抓老鼠,再数老鼠,玩得可开心了。

游戏是孩子发展的需要,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将一些数学内容巧妙地、合理地融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之中,从而让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三、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享受探索的乐趣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比如引导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最难的。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设计《铺路》活动时,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

首先,坑坑洼洼的小路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到羊村参加舞会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泡沫垫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图形转换的内容选择圆形与半圆形之间的转换,以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在幼儿用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纸片进行探索尝试拼出一个圆形后,再让幼儿到实践中去铺路,它不仅使幼儿再次明确了圆形与半圆形的转换关系,而且使他们在完成铺路任务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解决有趣的数学问题

《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习简单的数学学习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等”。

起初我班幼儿按物点数时,多数幼儿不能把嘴里数的和手指点的物一致起来,原因在于大多数父母在教孩子数数时,没有和实物配合起来,或者说配合不紧。这样就影响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我利用区角游戏中的材料作为素材,区角中除了有饮料瓶、包装盒,还有许多点心、水果、碗勺等。小朋友对此很敢兴趣,在玩游戏的同时,我也随机引导幼儿学着数数,让幼儿手里边随便拿一样东西,点一个数一个,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时,我就用手在被数的物体周围重重地点一下,帮助幼儿理解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是几就是这些东西的总数。

由于幼儿对这些实物很感兴趣,因此学习的劲头很足,很快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按指定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了。正是因为活动内容是幼儿平时所观察接触到的直接生活经验,故幼儿在跟教师数数时态度非常积极,接受很快,效果很好。另外,小班幼儿在区别多、少、一样多时常常受物体大小、疏密的影响。在教学时,必须让幼儿学会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如重叠法,我在午餐前,让幼儿分发碗和勺子时,就引导幼儿发一只碗后就在碗里放一把勺子;做操时,一个小朋友站在一个点上等等。又如并放法,先让幼儿去伺养角观察小兔,同时要给小兔喂食。喂时要注意一只兔子放一个萝卜,两只兔子放两个萝卜,以此类推。通过这些有意识的活动使幼儿在比较中理解和形成多、少、一样多的概念。又如在户外活动时可以让幼儿边拍球边数数,手、口、眼一致地数,自己数,同伴数,一个人数,大家数,此时,教师就可以教给幼儿一些描述数量的词汇。如多、少、多些、少些、比XX多、比XX少、一样多、不一样多等。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幼儿能随时随地学,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

总之,兴趣是幼儿求知的动力和基础,数学知识的无穷性和数学推理对思维的挑战性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都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作为幼儿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篇5: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的做法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由于年龄小,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不清楚应该如何画,怎样涂色,画面怎样变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中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因此,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技能,使幼儿学会绘画的手段,表现他们内心意图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学的绘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呵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如: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工具、材料,使幼儿在高兴时能随时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自由描绘、表达,教师应时刻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自由涂画,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认识绘画工具及材料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使幼儿感觉到绘画工具的多种多样性,使幼儿对绘画兴趣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再逐步画栏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笔及对笔的控制力,然后再教幼儿在绘画中用画线、弧线、长短直线的基本的线条组合,最后到幼儿自由表现自己眼中的事物。

四、用儿歌、故事内容导入,调动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儿歌、故事,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掌握,如:在教画兔子时,我给幼儿讲小兔的故事:“兔妈妈生了只小兔,大家给小兔起了许多名字,有叫长耳朵,有叫红眼睛,有叫短尾巴……”兔子的基本特征通过小兔子的不同名字就概括出来,给幼儿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调动了幼儿作画的兴趣。

篇6:怎样培养幼儿学舞蹈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保持学习舞蹈的兴趣,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首先、我经常在幼儿天真有趣、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幼儿能理解,能掌握的舞蹈动作。如:进行一次劳动后,我把他们学会洗手帕、扫地、浇花、拾落叶、喂鸡等动作编成一个小小的舞蹈。这样幼儿不仅容易接受,而且欣赏后会产生学习的愿望,动作学起来自然优美。又如在学习好人好事活动中,我又将班内好人好事编成舞蹈,这些舞蹈内容来源于生活,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从而推动了学习活动的开展。我认为,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其次、我在平时的活动中常教幼儿欣赏舞蹈。如在教学新疆舞蹈前,为了丰富幼儿一些有关新疆民族的知识,熟悉这个民族的特点,我就让幼儿欣赏舞蹈《新疆阿姨采葡萄》。舞蹈中阿姨看葡萄丰收时的喜悦心情,采葡萄时的优美姿势,尝葡萄时的欢乐情景,使幼儿既欣赏了美的动作和形象,同时对新疆舞中的转手腕、垫步、进退步、动肩、摇头、旋转,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理解,以后每次学习幼儿新疆舞时,他们情绪欢乐,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极了。

篇7:怎样培养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

马丽亚

德国学者席勒认为:游戏更多是享受,愉快是从游戏中得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加维认为:游戏应当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他们都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表现,是自发的、愉快的、自由的建构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活动。结合以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本人认为教师在建构游戏中应从“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各种“趣”让幼儿学习初步的建构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建构规则。

一、调动感官,引发兴趣

所谓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沙、土等玩具和一些材料进行构造物体的游戏。教师在幼儿玩建构游戏的首要任务便是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美的作品。教师有目的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可以增强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和兴趣。因此,在建构游戏中,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较强的建构能力,能动手利用多种材料建构出各种造型鲜明的物体,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欣赏作品,从而激发幼儿建构兴趣。

如建构游戏《巴拉巴拉小魔仙》中,教师在集体活动之前便制作出了各种造型的物件,游戏前,教师以幼儿们十分喜欢的充满魔幻色彩的巴拉巴拉小魔仙导入活动,以此吸引幼儿的兴趣:“宝宝们,你们喜欢巴拉巴拉小魔仙吗?马老师这里有好多小魔仙用的东西哦!”在充分调动幼儿兴趣的同时,故作神秘地拿出事先做好的“手镯”、“皇冠”、“魔仙棒”,让幼儿充分欣赏作品后,带领幼儿一起说说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引导幼儿从材料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认识使用方法,幼儿被这些奇特有趣的建构造型深深的吸引住了,从而使幼儿对建构活动感兴趣。由于幼儿的建构经验比较匮乏,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和欣赏模型等方法来丰富和提高幼儿的感性认识和经验。

二、变废为宝,激发兴趣

《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政策,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动手 能力,我们就利用一些废旧物品让幼儿建构。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尝试、操作、玩建构材料,同时教师结合活动制作一些用废旧物品制作成的玩具,以此来吸引幼儿。每天幼儿来到幼儿园之后,他们最喜欢的就是玩建构游戏。班内一名老师会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观察幼儿,引导幼儿,让幼儿从老师提供的各种废旧物品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需要的材料来进行自由组合,拼搭出属于自己心目中的玩具。如有些幼儿喜欢将可乐罐垒高、围合在一起,有的幼儿会说像房子,有的幼儿会说像坦克,还有的幼儿会说像滑滑梯„„有的幼儿会用废旧的吸管围接在一起,说是像一块玻璃„„小班幼儿就在这些随心所欲的拼拼、搭搭、连连中创造着自己的作品,幼儿在这些看似无意义的动作中发展着动手创造能力,好奇心和探究能力也随之增强。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小班的幼儿根本不懂什么叫整理东西,不知道为什么要整理自己的东西,如何整理自己的东西也无从下手,所以建构游戏首先在常规培养开始的,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培养,事先让爸爸妈妈共同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同时教师与幼儿一起分类,如“机器小子”(各种盒子)、“乒乒乓乓”(瓶子类)“宝藏图”(各种广告纸)、“聚宝盆”(其余材料)。教师用各种好听且具有吸引力的名字将废旧材料分类,孩子们便能根据图示分类整理。在培养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具习惯时,我说:“天不早了,玩具的爸爸妈妈们送玩具宝宝们回家吧,可别认错路了,还有可别把你的宝宝弄痛了,要不他会哭的很伤心的”。无形中,小朋友养成了轻拿轻放的习惯信以及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中学习分类。

三、体验合作,兴趣盎然

模仿是幼儿天性,特别是小班幼儿由于经验的缺乏,更好于模仿。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可将一些活动内容制作成品或半成品,让幼儿模仿,提高幼儿制作兴趣。同时教师应注意制作玩具时颜色应鲜艳、形象,大而美观,便于幼儿观察。如建构“别墅”,事先可以请家长利用休息日带领幼儿实地考察一番,而教师则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色彩鲜艳的别墅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幼儿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就建构起来,如有的幼儿将鞋盒一个个叠在一起高就“造”成了别墅,有的幼儿用牛奶盒、有的用塑料积木,有的幼儿用椰子汁桶等,造型各异的别墅便在幼儿的模仿中造就了,幼儿的好奇心在模仿中得到了满足。但小班孩子有喜欢重复的特点,有些孩子会不断重复搭建某一种熟悉的物体,不断重复相似的游戏,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点拨和引导方法,逐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幼儿建构好别墅时,教师可以在一旁推波助澜地问:“这个小区怎么只有别墅啊,不好玩的玩小朋友们都不喜欢住进去,怎么办呢?”经教师这一引导,幼儿突发灵感,说要给别墅增加一些漂亮的景物。教师这是便要给幼儿提供各种材料的支持,如将吸管剪成若干小段,幼儿用橡皮泥团成圆将吸管插入若干段后变成了“喷泉”,用酸奶瓶与可乐罐连接成为“栏杆”,用小石头铺成了“小路”,用中型插塑插成大树等,一幅环境优美的花园小区景观便呈现出来,幼儿们看着自己创造的成果禁不住拍手叫好起来。另一方面,小班幼儿刚刚接触集体生活,在游戏中,他们通常各玩各的,没有交流的意识,他们大多缺乏合作的意识,不会分工协商。但他们爱和成人一起游戏,针对小班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则可以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与幼儿共同游戏,引导幼儿逐步加强与他人一同游戏的意识。

篇8: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是绘画的基础

观察是绘画创作的前言和基础,一个会观察的孩子,他的思维就会比别的孩子更加灵活,他所获得的经验也是与众不同和鲜活的,他总会比一般的孩子更会发现新奇、有趣的现象。与此同时,观察和绘画又会形成良好的互动,每一次的观察是绘画的前提和基础,而每一次的绘画是观察的延伸和继续。小班幼儿他们喜爱的是绘画的过程,对于画什么并不感兴趣。所以,不要急于教他们画什么,而是利用自然条件经常带他们参观,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形状、颜色等。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就要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牢牢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去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脑海中留下清晰丰富的印象,然后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幼儿最终的作品效果也许不如过程中好。但是我们要肯定幼儿的作品,激发幼儿继续感知与创作表现的兴趣,不要过分注重结果。

二、创造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绘画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无论是对绘画能力强还是弱的孩子,教师都应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善意地接纳每个孩子的作品,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小班幼儿年龄小,在绘画中,边画边说话的现象较多,我也不横加制止,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

三、让幼儿自由想像、大胆创作,提高幼儿对美术绘画的兴趣

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要激发幼儿画画活动中的主动创作能力。以往的绘画课只注重教学效果,幼儿绘画多以命题画为主,教师怎么教,幼儿就怎样画,依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画。这样做势必会压抑幼儿的创造性,长期以来,不仅使幼儿失去绘画兴趣,更可能会扼杀幼儿刚刚表现出来的艺术天赋。因此,教师在命题画活动中,要认真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若发现有幼儿更感兴趣的内容,就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大胆自由地创作,如:画“我的小手”,让幼儿在画自己的小手的基础上,大胆地想像、创作,在手的造型上添画成小孔雀、小公鸡、小花等。这样一来幼儿创新的意识开始得到了培养,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自信心也会增加,兴趣也会随之增加的。

四、幼儿在主动参与中,增强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基本处于涂鸦的表现期,对枯燥、单一的临摹不感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绘画学习的原则,在绘画活动中,先让幼儿通过观察,在情境中培养感情,激发兴趣。例如,本次活动幼儿学习绘画曲线线,先带幼儿去观察舞动彩带,观察彩带的不同变化,知道曲线的特征,在进行绘画时,为每个孩子准备一张印有鱼的白纸,设置一个情景:帮助鱼画水、水草、虫等。孩子们自然而然画许多,让鱼在水里游,有小虫吃,还有水草。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孩子们帮助小动物的情感。可见,幼儿学习技能的内驱力来自他们在内容的吸引下产生的强烈自我表现的愿望,作为教师应选择那些有足够吸引力的内容并进行加工,认真研究内容与技能的内在联系,把技能表现自然地融入内容之中。

五、给予恰当的评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成就感

在整个绘画活动中,教师可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并记录其思维闪光点,随时对积极思维,大胆想象的幼儿给予鼓励,并激励所有幼儿积极思维,想象。小班幼儿的作品基本都是不成形的,有时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究竟画的是什么,因此,作为教师不要坚持孩子的作品一定要像什么,而要对孩子的作品抱有一种接纳与鼓励的态度。只要看到他们在创作中体验到了乐趣,情绪也获得满足就够了。我们的责任是让孩子感受到参与活动的乐趣,让他们的情绪获得满足,让他们以更强的信心去投入到绘画活动中。

篇9:论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

一、 美术教育离不开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纲要》的这一理论要求我们把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带领幼儿一起去设计和创设,创设环境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幼儿合作,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的教育过程。

小班的孩子喜欢有家的感觉的活动区,为了使孩子对绘画产生兴趣,老师可在活动室开辟一块空间,请孩子和老师一起用简单的方式对此空间进行装饰,构成一个温馨而又美丽的绘画之家,让充满着童趣和美感环境吸引孩子的眼球,陶冶孩子的情操。在环境中可为孩子提供能让孩子拿得着东西的玩具柜,为孩子存放各种绘画用具,让他们自由拿取,从空间为他们打开通往艺术的大道。

班级可以设置“我们的心情”版面,引导幼儿每天运用画一画表情来表现;“天气预报”版面,引导幼儿每天观察天气情况用画笔画出晴天、阴天、雨天等; “动植物生长记” 让幼儿观察大蒜、黄豆发芽的过程以及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并用绘画的方法记录下来,这是孩子们关心与爱心的体现……从这些环境创设中无不渗透着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

二、 美术教育离不开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主要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游戏在创造性和合作性培养中是极好的手段。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此时的孩子骨骼发育还不完善,对一切都很陌生,辩别方位的能力很差,手眼不协调,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象,只会增加紧张情绪,而且涂画时要求许多心理机能协调参与,还要求大脑左、右半球间的协调,发泻情感,使人获得内心平衡和在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作用。既然如此,在这个时期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去要求孩子能拿出成人所谓的成品,而是要保护他们对涂涂画画与生俱来的喜爱天性,并帮助孩子维持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可以开展有趣的绘画游戏,逐步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如《造房子》,这是以画直线为主的绘画游戏,教师事先在纸上画上几个大圆圈和小鸡,并与幼儿一起扮演鸡妈妈和小鸡,在圆圈上画直线即造房子,老师用鸡妈妈的口吻进行引导,提示小鸡们把房子造的密一些,直一些,活动结束时,教师用大灰浪木偶佯装无法钻进小鸡家,只能灰溜溜的逃走,使幼儿体会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参与绘画的兴趣。

班级可以设置开放的美工区游戏,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自由活动时间参与活动,并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引发孩子的兴趣,如:小班通过《手指点画》、《弹珠滚画》、《梳子画画》一系列的游戏,帮助幼儿认识色彩,中班以粗线条与色块相结合为主的《机器人》,大班在活动区里设立了折纸区,每周请一个幼儿当“小巧手”带领孩子们练习折纸。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美术积极性、主动性,还能使每个幼儿都相应有所提高,同时活动也赋予幼儿以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采用多种方式方法结合

我们还可以采用各种手段让幼儿进行绘画,如把纸剪成大树,启发在上面画上大苹果;剪个纸盘,启发画饼干或糖果用来招待客人;剪个小篮子,启发画蘑菇,做“采蘑菇”游戏等等。要让幼儿主动参与绘画活动,克服胆怯心理,提高幼儿绘画信心,教师要多采用激励表扬的方法,如对常叫“我不会画”的幼儿鼓励他拿起笔来试试,或手把手教他们画画,有的幼儿经老师鼓励表扬后画得很好。

采用单一的油画棒作画,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兴趣。为此,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棉签画、吹画、水彩画等。如在“好朋友”的绘画活动中,当幼儿画好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朋友后,我用手指点画的形式,帮助他们画上背景,使图画更完美,幼儿尝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利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幼儿兴趣。因为手工与绘画相结合,不像单纯绘画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折纸、粘贴等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如,让幼儿观察小鸡后,用橡皮泥把小鸡的形状捏起来,幼儿感知了小鸡的形状,绘画时不但能很快地画出外形,且形态各一,充满童趣。再如,用棉签画“一串红”前,先进行撕纸、粘贴活动,幼儿通过粘贴,对花形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也就容易多了。

四、 评价作品以鼓励为主

无论是对绘画能力强还是弱的孩子,教师都应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善意地接纳每个孩子的作品,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对于幼儿的作品,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评价幼儿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幼儿绘画兴趣从此被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评价时教师要采取全面肯定的方法鼓励,经常给一点小小的奖励。

如:打个五角星,贴个小花等,每当得到奖励时,幼儿会高兴地拿着自己的作品自我欣赏一番,在他们看来,得到老师的奖励就是得到了最高的奖赏,也是对自己作品的肯定,因而对绘画充满自信,由于经常得到全面肯定,渐渐地不害怕绘画了,落笔大胆了,对绘画有了信心。

小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有效方法,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参与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兴趣,激发孩子绘画信心。绘画是一日活动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绘画这个工具,使画画成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幼儿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使他们将来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篇10:怎样培养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苗幼儿园

沈静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绘画兴趣就是指对绘画活动感兴趣并产生愿意积极参与绘画活动的倾向,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幼儿的绘画兴趣,是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根据自己现有的绘画经验和年龄特点,积极主动地投入绘画活动的倾向。小班初期的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加之手部肌肉发育尚不完善,因此他们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在绘画过程中体现愉悦感。但他们往往表现为持续时间不长,常常被美术活动中的一些小困难所吓倒,继而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在绘画活动中对幼儿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小班幼儿绘画兴趣培养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感

审美,是对美的认识,美的感受。当前绘画活动在幼儿园小班已经普遍开展,但是小班幼儿对色彩的审美感知较差,幼儿的作品似乎千篇一律。小班幼儿喜欢用色彩来绘画,喜欢用色彩来表现身边美的事物,喜欢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绪。但小班在感知物体色彩方面缺乏一定的敏锐性、丰富性。幼儿只对具有较强视觉刺激的色彩感兴趣,较多地注意色彩对比强烈、颜色鲜艳丰富的物体。因此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可以使幼儿尽早跨入美术大门,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幼儿追求健康向上的高尚情操,为审美素养奠定基础。

2、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的有效途径。小班幼儿年龄普遍偏小,在进行绘画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坚持性差,绘画能力比较薄弱。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能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他们能主动选择材料,选择表达方式或方法,选择多种颜色,尽情地表现自己想表达的事物或现象。在绘画活动中,幼儿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幼儿的绘画创造性能被大大激发出来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二、小班幼儿绘画兴趣培养的实施

1、创设适宜的绘画环境(1)物质环境的创设

物质环境的创设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引发幼儿产生想玩一玩、画一画的积极参与愿望。如在“亲亲一家人”主题的幼儿绘画区域活动中,我为幼儿在墙面上创设了一幅巨大的全家福背景图,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好奇心,她们每天早晨都想来画一画、涂一涂,大家分享快乐,体验成功。经过三个星期,当一张彩色的全家福照片完全呈现在幼儿的面前时,大家看着照片上漂亮的妈妈、帅气的爸爸、和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哦!我的全家福照片真漂亮啊,我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幼儿——“棒棒棒!你们真棒!”

(2)心理环境的创设

宽松的心理环境创设应取决于绘画活动时师生间的关系。在绘画活动时,幼儿就是活动的主人和中心,我要尊重幼儿的想法,与幼儿共享快乐。对待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时应该从细微处出发努力发现他们的长处,不断鼓励他们,使他们也感受到参与绘画活动以后的成功自豪感;当然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应该以树立榜样这样的方法,以点带面,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共同得以进步。让幼儿在互帮互学的宽松氛围中,在自由自在的交流中习得更多的绘画技能,这样幼儿之间就能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让更多的幼儿对绘画活动感兴趣,参与绘画活动之中。

2、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

在小班入园初,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了刷子、滚筒、小拖把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幼儿以这些材料代笔进行涂、刷、滚等,在绘画游戏中体验当“小小粉刷匠”的感觉,从而感受到绘画活动的乐趣。如针对幼儿喜爱的捕鱼活动,我还尝试让幼儿真正当了一回渔民,我用麻绳在PVC塑料管上绕出交叉网格状,然后让幼儿将颜料刷在上面,最后把它放在画有小鱼的纸上来回滚动,这样就呈现出渔网捕到小鱼的景象。如:在“亲亲一家人”主题中,我在绘画角创设了一块绘画墙,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莲藕、青椒、芹菜、青菜等蔬菜拓印材料和托印章;彩色扭扭棒、纽扣、棉花、彩色皱纸、橡皮泥、吸管等装饰材料。这些材料的使用难度有高低之分,幼儿可以用拓印材料进行绘画装饰,也可以利用材料自制装饰品进行装饰„„因为材料多样,层次各异,所以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找到合适的操作材料,都能体验到成功。在教室的主题墙面上有几棵非常立体的大树,春天来了,树叶渐渐发芽了,于是我便让幼儿去收集树叶,粘贴 2 到大树上面,并通过绘画活动——拓印树叶,这些真真假假的树叶,让这几棵树显得生机盎然,又富有童趣。因此,让身边的材料发挥价值,才能让幼儿真正乐于参与、乐于学习,积极投入到绘画活动中。

2、组织多样化的绘画形式(1)手指点画与吹画相结合

在“好朋友”的活动中,我组织幼儿运用手指点画的形式,帮助装饰朋友漂亮的外套,再用麦管吹出绿草和红花,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完成了绘画作品,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又如在活动“迎春花”的活动中,幼儿先用麦管与颜料吹出迎春花的枝条,在此基础上用手指轻轻地点出一朵朵黄色的迎春花,使他们在绘画中了找到乐趣,激发了绘画的欲望。

(2)手工撕贴与水彩笔画相结合

“快乐的小白兔”就是一个撕贴与水彩笔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在撕贴好小兔的基础上,幼儿用水彩笔添画小兔的眼睛、嘴巴——瞧!不同形态、表情的小白兔立即出现了。又如“在春天的小花园”主题中,我把幼儿平时常见的净水桶进行废物利用,放进五颜六色的水粉颜料,通过幼儿的对颜料的滚动和手工撕纸等妆扮,一个个形象可爱的春娃娃就出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喜欢的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料,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3)滚珠与棉签画相结合

在“我与海宝手拉手”的绘画活动中,幼儿在事先准备好的底板上,用滚珠的形式进行绘画,接着添上眼睛和嘴巴,一个个笑脸相迎的海宝就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这样的绘画形式让幼儿再一次感受到了绘画的乐趣。

(4)拓印与玩色相结合

在“藕片香香”的主题绘画活动中,我提供了食物藕作为幼儿的绘画材料,在活动中幼儿尝试了颜料与拓印的绘画形式,在多次的操作中感知了绘画中重叠的简单意义,绘画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在“黄黄与兰兰”的主题绘画活动中,通过黄色和蓝色的报纸团拓印变成绿色的过程,幼儿初步明白了原来颜色宝宝变化的秘密,于是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探索其他颜色变化的主动性。

三、小班幼儿绘画兴趣培养的一般要求

1、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设计了“给小兔喂青草”、“小熊吹泡泡”、“小金鱼游游游”、“小猫变魔术”、“长颈鹿的花衣裳”等绘画主题内容,还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朋友树”、“我的一家”、“小汽车"“汉堡包”等等。另外我还以节日、重大活动等作为绘画素材,如在立夏节进行“蛋壳装饰画”活动,在迎接奥运活动中进行“奥运五环”、“可爱的福娃”等活动。

2、要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

我在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和周边的环境资源,根据季节的变化,引导幼儿观察环境,体验生活,让生活成为绘画的源泉。如在春天开展“柳树”的绘画教学时,我带幼儿们去公园亲身感受柳树发芽景象。幼儿感受着春风拂面、柳枝摇曳的惬意,还观察到垂挂的柳枝就像长长的辫子、柳条上又短又绿的嫩芽,有排列规律等特点。

3、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篇11:怎样培养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

提到科学活动,教师就会引发什么发明、火箭、宇宙,这些是小班幼儿无法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的问题,很容易吓住孩子。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的积累少;注意力不够稳定,易转移,活动中情绪波动大。如何让小班幼儿对科学感兴趣呢?科学始于好奇,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是兴趣的先导。小班幼儿教师若能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时时注意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就能够激发小班幼儿探索周围物质世界和学科学的兴趣。充分利用小班幼儿内心的“我要学科学”的这份愿望,就能培养他们学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情感。

一、满足好奇心,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迷”上科学。为此,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科学教育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和接受幼儿的新奇想法和做法,并给予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可以自由操作、探索、想象和创造。而从小培养的兴趣会成为幼儿以后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兴趣,对幼儿一生的发展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把握时机随即教育,引导幼儿观察。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教师从自己的经验、兴趣出发选择内容,造成教师费了力,幼儿不感兴趣的现象。小班幼儿活动范围知识、经验相对中大班幼儿要窄和贫乏,但他们对自己身边有趣的内容最有好奇心,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去发现,将发生在身边有趣的内容化成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

小班幼儿教师尽可能可利用以一切户外机会,引导幼儿细致入微的观察,鼓励幼儿提出相关的科学问题。如组织幼儿开展踩影子的体育游戏,相信孩子们会玩得很开。这是孩子们突然发现影子没有了,孩子们问:影子不见了,影子哪里去了呢?于是一个新的科学游戏生成了,孩子们在园内四处找影子。他们找到了小花、小草的的影子,他们都为自己的发现激动不已。当孩子们发现影子的形状不同、高矮不等时疑惑了:为啥影子不一样?对于以上问题教师可从光学成像原理加以解释。孩子们会发现:科学对他们来说,竟如些神往。这样在探索科学探索科学活动中孩子们都能提出许多问题,这不仅发挥他们的想像力,也培养了小班纪儿的科学兴趣。

三、给孩子积极的评价,引导小班幼儿自主操作,培养学科学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

小班幼儿由于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还不能对自己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而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和他

人。所以说成人的评价对幼儿科学意识的形成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老师应帮助小班幼儿树立信心。如经常夸奖他们、鼓励他们、超过别人、可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进行讨论,逐渐培养孩子敢说、善于表达心中想法和习惯。对于能力差的给于恰当的引导,鼓励孩子把想法说出来,促进孩子克服困难,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柔弱的,一旦受到压制或不恰当的教育,幼儿会失去对科学的兴趣。因此,应当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指导幼儿分阶段,分步骤完成一定难度的科学活动等。这样,幼儿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地增强。经常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孩子们的讨论,与孩子们一起“闲聊”。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独立进行选择、独立操作,独立进行观察发现,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秋天到了,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捡回许多叶子,让幼儿把捡到的树叶带到活动室里独立进行比较、分类。分类完毕后让幼儿向大家汇报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类,用的是什么方法。幼儿汇报的结果异彩纷呈。有的是按叶子的形状进行分类,有的是按叶子的颜色进行分类,有的是按叶子的大小进行分类,还有的小朋友想到用叶子的厚度进行分类。老师没有想到的,孩子都想到了。这种情况,老师就应该表扬孩子们的聪明能干和丰富的想像力与观察力。由此,孩子们十分高兴,自信心油然而生,真正体验到“我能做”的积极情感。同时,教师要以表扬为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相信幼儿经过努力,在老师帮助下可以“独立”去完成,这样,在

活动过程中,能让幼儿体验到力量与信心,产生自主感和胜任感。教师还要认识到,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丰富幼儿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故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结尾的活动,即一种活动有多种正确答案,来刺激幼儿动脑思考,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创设环境,形成宽松的科学活动氛围。

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小班幼儿也不例外。作为教师应充分地把幼儿的潜能挖掘出来。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必须指出,宽松的心理环境也是幼儿无拘无束科学活动的前提。孩子们的好奇、好问得到了鼓励,孩子们的探索和发展就得到了支持,孩子们的错误和失败就得到了宽容和理解。在这样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就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提出质疑,充分感受交谈的乐趣,教师以平等的地位参与或鼓励,为幼儿愉快地逐步引进科学的殿堂。小班幼儿教师要培养好小朋友的科学兴趣,通过参观种植园、科学实验室,培养了小班幼儿科学观察技能,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积极参与的技能、使他们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在季节特性较明显的时候,经常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认识自然、了解获得科学知识。这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小班幼儿通过科学兴趣的培养不仅能获得最浅的

上一篇: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散文下一篇:XX年村妇女主任个人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