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的任务

2024-08-14

幼儿德育的任务(共8篇)

篇1:幼儿德育的任务

英语教学的德育任务

在农村中学,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每天只有一节英语课,学生学习英语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每个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就加强了对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听说英语的氛围。每堂课的时间都安排得紧巴巴的,所以就形成了重知识而轻德育的现象。但是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肩负着塑造灵魂、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任务。因此,我们应该把德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下面就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任务谈几点愚见。

一、与他人合作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与他人合作是我运用得最多的教学方式。在外研社教材中,每一模块的第一单元都是听说课。首先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学习单词、短语,甚至是语法。学习好的同学要帮助学习差的同学,教会他们读单词,理解语法,然后在小组内检测。在目标语言的练习过程中,每个同学必须在小组内找一个搭档进行对话练习,努力配合,最后到讲台上表演给大家看,并把成绩记录在小组每位成员的平时成绩。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小组长要对每位成员进行监督、作业检查等,最后的检测成绩也只看小组总分,并对成绩好的小组成员进行表扬奖励。这样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二、表达感恩

中国人很含蓄,不善于对家人老师表达感谢。再加上现在孩子的时代特征——一家三代围着一个孩子转,让孩子觉得家人老师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其实感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智慧。在整个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涉及到家人朋友。只要涉及到家人朋友的内容,我都会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目标语言勇敢地在家人或朋友面前表达他们的爱和对他们的感谢。现以九年级(下)的最后一个模块为例:在Module 10 My future life 中,目标语言要求学生谈论future plans和writing a speech for your school leavers’ party。在学生学习完目标语言以后,让每个学生写一篇他自己的a speech for his school leavers’ party。并面对老师同学或者父母朗读,表达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感谢。

三、爱护动物

在初中外研版教材七年级(上)Module 9 A trip to the zoo中,同学们学习了很多动物。在八年级(上)Module 9 Animals in danger中,有了前面的基础,在上课前我有意用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图片来复习引入课题,并告诉学生我们和动物同属一个家园,但是现在由于人类滥杀野生动物,使很多动物濒临灭绝。并在复习这些单词时,简单介绍一下这一动物的种类、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现在在自然界的生存状况,然后出示人们滥杀动物的视频及动物的呼救,并在这一过程中出示目标语言,最后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其实这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很多有关动物的知识,同时也让同学爱上动物,从而去保护动物。

四、善待他人,回报他人

善意的话语、会心的微笑会让两个陌生的人之间心生好感,就像冬日里的阳光一样让人感到惬意。在这套教材中很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温暖”,如八年级(上)Module 4 Education Unit 2 Hope for the future的教学过程中,我给了学生更多的感悟。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文中提到了Hope Project。在处理这课时,我用一些图片让学生首先了解一下希望工程,及现在中国还有很多因为贫困而不能上学的孩子,甚至就在我们周围。然后带领学生学习一些有关希望工程的英语表达,并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以及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最后我们用了一个特殊的捐款仪式,针对本课的重点知识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如果答对了就能为希望工程筹得一定的“捐款”(当然只是一些数字而已)。让学生明白,虽然我们现在没有钱为希望工程出力,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让自己将来成为一个有能力为希望工程出力的人。

总之,德育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并善于发现教科书中有效的德育内容,运用一些适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不但能让德育教学落到实处,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学习。

三拱桥中学英语组

2010年9月

凤凰县三拱桥中学

英 语 德 育 任 务

篇2:幼儿德育的任务

七年级学生

一、初一学生的德育目标

1.政治思想方面的德育目标要求

(1)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初步具有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的思想情感。(2)懂得学习与祖国建设的关系,初步具有为祖国而学习的意识。(3)初步形成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思想观念。(4)初步具有惜时守信、讲究时效、竞争意识等思想观念。(5)相信科学,不参加迷信活动。2.道德行为方面的德育目标要求

(1)初步懂得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标准。(2)尊敬师长,与同学友爱相处,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积极为集体做好事。(3)文明有礼,遵守社会公德,初步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4)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养成勤劳俭朴品德,逐步做到生活自理。(5)能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兵希中学一日常规》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6)初步形成爱惜时间、自觉学习、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独立完成作业的态度和习惯。

3.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德育目标要求

(1)初步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心理品质。(2)初步形成诚实正直、自尊、自爱的心理品质。(3)初步能够分辨是非、抵制错误思想言行。(4)初步形成健康的意志、情感、兴趣、爱好等心理品质。

二、初一学生的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1)关心热爱班级、年级、学校集体的教育。(2)关心热爱家乡与参与家乡建设的教育。(3)热爱祖国河山、语言文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英雄、革命先驱、文化名人的教育。(4)初步的国家观念--尊重国家标志,维护国家尊严、荣誉--的教育。(5)尊重兄弟民族、民族团结的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

(1)心中有集体、有他人,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教育。(2)尊重集体意志、服从集体决定的意识教育。(3)尊敬师长、友爱邻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教育。(4)热爱集体、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5)正确处理与同学、与集体关系的教育。

3. 社会主义教育

(1)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成就的教育。(2)初步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4.理想教育

(1)正确的学习目标教育。(2)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的教育。

5.道德教育

(1)《中学生守则》教育(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3)文明礼貌、社会公德、良好的个人品德教育。(4)初步环境道德教育。

6.劳动教育

(1)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2)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3)以自我服务为主的劳动教育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7.遵纪守法教育

(1)守法的教育。(2)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1)诚实正直、积极进取的教育(2)青春期心理卫生、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及真诚友爱的教育。(3)正确的自尊、自爱教育。(4)初步的良好意志品质的教育和培养。

德育工作四大原则

1、坚持与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

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篇3:幼儿德育的任务

一、对教材认真分析, 设计教学任务

教师应在德育课程进行之前认真分析教材, 并评估学生总体知识水平和差异化, 参照德育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中的难点, 制定一个教学目标, 再通过这个教学目标设定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充分考虑到其科学性、全面性和过程性, 根据学生总体水平设置难易程度恰当的任务, 任务的设计不能过于呆板, 还需要满足学生拓展知识的方面, 做到一个目标兼顾基础学习和拓展学习的两个任务。基础学习任务较为适用于全体学生, 且普遍适用于水平处在中下游的学生, 而拓展学习任务则倾向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实践和综合素质。德育课堂教学是一门理论性过强、操作性较难的学科, 并不容易从实践学习中获取知识点, 所以在对教学任务的设计中需要适当创建和学习主题相适应的模拟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真实任务”, 使学生能够直观感觉到现实任务设计的构建。

二、对情境模拟设置, 安排恰当任务

教师应在每堂课程结束的时候提前布置安排下节课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 在课堂活动进行时先对课堂任务的教学进行明确, 并且模拟任务场景, 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 向学生提供一些任务线索,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对德育教学课堂的情境模拟设计需要注意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心灵, 除了挖掘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外, 还需要巧妙地整合教材、生活、社会、网络等各方面的资源, 引发学生从心理层面的认知共鸣, 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兴趣和探知欲, 将兴趣成为情境模拟教学的奠基石。通过情境模拟能够快速引导学生走进和深入课堂, 将课堂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起来。

三、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完学习任务后,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分组的形式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一过程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搜集资料, 实现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主性;团队制作并展示任务结果, 实现了学生个体和团体的统一, 体现了协作的重要性。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 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 对闪光点可给予鼓励和表扬, 对存在的问题则可加以指导和纠正。

四、记录信息反馈, 总结教学任务

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可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 甚至会走许多弯路。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 在学生走向误区时加以指正, 引导学生正确解决问题。通过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任务成果的形式对学习任务的完成进行自评和互评式的汇报, 这一环节可提高学生反思、自控和增强判断思维的能力;而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汇报适当予以点评, 教师在点评中要做到客观和全面, 主要从学生自主参与、团队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点评, 并在言辞中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从而达到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深入掌握和理解的目的。然而,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 并非意味着学习任务的结束, 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 引导学生对整个任务进行回顾和反思, 并总结经验。教师收集学生对任务的总结后, 再回顾整个教学任务、环节的设计及任务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的反思, 不断分析教学任务设计的可行性和优劣问题所在, 以便在下一次任务设计中进行相关问题的改善。

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中需要考虑到的除了基本学习任务外, 还要兼顾学习任务的拓展性, 从而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环境中,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在实践课堂中,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的关系需要恰当处理, 教师仅仅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和任务设计与监督者, 而学生才是任务学习的主体。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变革,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 使课堂不再沉闷, 让学习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 使德育课堂不仅育心, 还能育行。虽然任务驱动法还是一种新兴起的教学模式, 处在探索和完善的阶段, 但是作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 更加适用于德育课堂的教学, 变革后的德育课堂, 在德育教学中将发挥积极意义。

摘要:主要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实效性进行探索, 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任务驱动,德育教学,实效性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小燕.任务型教学法在技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 2013 (7) :164-165.

篇4: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任务

一、课程育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是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途径。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在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以及语文、历史等课程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推动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上述学科以及所有课程的德育要求。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德育,是最基本最自然的德育。

面向2020,应定期交流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突出指导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课程育人。各地应研究课程德育现实,把握课程德育规律,关注学生成长特点,通过恰如其分的课程教学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把中央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校,落实到班,落实到学生心坎上;把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有机地转化为年轻一代的自觉行动。全国1064万中小学专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良好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过程。班主任教师应加强班级建设,把班级各项工作都作为德育契机,深入分析每位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保持与学生有效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二、文化育人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和历史积淀的反映,是全体师生认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对学生思想道德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和持久深远的影响功能。

面向2020,应组织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交流与深入研讨,推进各地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继续提倡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一要确立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品位。自觉追求高品位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标志。要通过继承、创新和整合,使先进的、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的强势文化、主导文化,应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进行学校文化创建,增强学校核心发展力。

二要塑造学校共同价值观。一所学校选择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外显为教育行为和校风,内隐的则是学校价值观念。学校价值观为学校全体师生指明了共同愿景,影响着师生员工和学校的日常行为、精神追求与发展方向,是学校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校的共同愿景是规范教育行为、引领学校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三要改善校长的管理行为。校长是学校文化的掌舵者、营造者。学校管理的事务千头万绪,但校长必须保持强烈的文化意识,避免陷入事务堆里。校长对学校文化的理论认识如何,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是否具有文化自觉性,决定着一所学校文化发展的厚度与宽度。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和学校管理团队应该自觉转变领导行为。

四要着手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在日常管理要求或规范中逐步形成的,是全体学校成员认同和遵循的精神规范,体现着学校个体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民主与法制是建设现代学校的人文基础;学习与创新是推进现代学校建设的不竭动力;发展与诚信是个体与团队的信誉所系。

五要提升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的校容、校貌等外在形象是把学校形象传播给社会公众的外显性视觉对象,它是学校现代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物质文化应该独具匠心,以物载德。建筑或造型新颖,具备时代气息,或古朴典雅,体现文化底蕴。学校建筑要符合学校特色,适合教育之用,总体风格保持一致、协调、和谐,从而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实践育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结合课程改革,认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针对学生年龄、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有序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感受生活,积极探索,引导学生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使他们珍惜劳动成果,不仅学到知识,还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面向2020,国家将会支持建设一批大型的青少年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并支持这些基地以及此前已建成的县级学生校外场所发挥作用。各地须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红色旅游活动、专题考察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在现实背景下,抓工作光靠提倡和自觉是不够的。为此,要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四、礼仪育人

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新的生长点。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面向2020年,教育部将在全国大力提倡开展礼仪教育,推介通行交往礼仪,让学生学会尊重,文明礼貌,彬彬有礼。通过开展礼仪教育,不断引入和强化公民意识教育。在开展公民意识教育过程中,中小学校要引导学生主动担当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还要在培养学生世界眼光和开放意识的同时,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小学教育阶段要侧重培养小学生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文明礼貌、孝敬感恩等良好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是非观念、公德意识和规则意识。中学教育阶段要侧重培养中学生自立自强、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帮助他们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通过公民意识教育,为造就有明晰的法律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感、强烈的责任观念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五、心理育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育。根据上述要求,各地应提高思想认识,总结成功经验,深化科研引领,开展教师培训,狠抓措施落实,认真做好心育工作。

面向2020,加强心育师资队伍建设。心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教师需要做行家里手。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心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心育专业教师培训,造就一支骨干力量。同时,培养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开展心育的基本能力。要统筹解决心育教师编制和职称评聘问题,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着的“没人做”或“不愿做”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广大中小学校要建立以专兼职心育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育工作体系。

面向2020,深入开展心育的科研探索。各地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分析中小学生教育和成长问题中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育提供依据。针对中小学心育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启动了科研课题,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和学校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各地都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要依靠专家力量深入开展工作,还要立足于实践,关注心育各个层面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开展心育的试验研究,着重解决点上的问题,从点上总结经验,再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一种星罗棋布的局面。

面向2020,将心育真正推向全面普及。各地应制订或完善实施心育的规划,明确到2012年达到什么目标,到2015年达到什么程度,到2020年全面普及需要提前采取哪些措施。学校应把心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机组成部分,摆上重要位置,予以合理安排。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确定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规范使用,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服务。要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情绪变化,创造性地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耐心做好青春期教育。探索建立校园突发性应激和危机事件情景下的心理应对机制,及时干预突发性自然灾害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六、网络育人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交友、娱乐的重要方式,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和道德认知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网络中的不良或虚假信息确实太多。面向2020,应兴利除弊,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这是学校德育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一要提倡正确认识网络。把握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德育,不断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用主流的道德规范和思想文化引领学生,让他们能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合理使用互联网和手机。

二要提倡绿色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校园网络文化,不断丰富和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逐步建成集德育管理、信息资源、活动管理为一体的网络德育平台。

三要提倡网络道德教育。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防止网络沉迷和受到不良影响。

四要提倡网络法制教育。重点培养学生依法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行为,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懂得在网络环境下维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七、机制育人

对学校德育的重要性没有人否认,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更重视的仍旧是学生课业学习或升学率。因此,面向2020,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开展督导,深化研究,相互配合,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体现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一要完善德育工作责任机制。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将德育工作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工作计划,确立年度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相关责任主体。让学校德育有人问,有人管,有人抓。开展德育活动需要花钱,因而有必要设立德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教育经费年度预算,并保持稳定增长。

二要完善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机制。教育督导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将其作为新时期教育综合督导的重要内容,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三要完善德育工作的研究机制。德育有规律,不能人云亦云。学生成长有年龄特征,不能超越阶段,搞假大空或高大全。要大兴研究之风,重视成果运用,让大批学校受益。

四要完善德育工作协同机制。要联系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建设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大课堂。努力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保障的德育工作格局,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合力,共同促进年轻一代健康成长。

篇5:幼儿德育的任务

任务,让小学英语德育教学如此美丽

先锋小学 李慧

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渗透思想道德内容,那么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外语交际活动,又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呢?我认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进入活动之中,完成好交流的任务,就必须对其中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与把握。这个用“语言”做事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受教育的过程。所以,任务型活动是英语学科德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我们不仅仅要停留在知识目标的达成上,停留在知识点的操练巩固,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我应通过有趣的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灵活运用句型的同时,进行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例如我教学《Color》一课时,文中涉及的颜色很多,如red,green,black,white,blue,yellow,brown,orange.我营造了一个“森林王国”,在课堂中播放欢快的音乐,给学生布置任务:拿出画好的蝴蝶、老虎、熊猫、小鸟等,涂上自己最喜爱的一种颜色,并学会用英语描述自己的画。我话音刚落,学生立刻兴奋地画着自己的画,涂自己最喜爱的颜色,他们都急切地想知道自己涂的颜色用英语怎么说。刚教了一个颜色单词red,学生就兴奋地举着自己的画,大声地说:“A red dog!”“A yellow dog!”“My brown dog!”学生们在自己的图画中找着各种颜色,沉浸在自娱自乐当中。轮到个别学生上台汇报展示成果了,可是大部分学生们顾自高兴地把图画拿给其他同学看,不亦乐乎。结果我在一旁急得大叫,一些生动的即兴评点学生根本没有听清:It’s so lovely/funny.I like dog.We like animals.在这节课中,我培养了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增强环保意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寓教于乐,满足兴趣爱好,趣味性是英语学科德育的重要原则,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也是任务教学的重要任务。我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像倾听别人的习惯,尊重别人的意识、赞赏别人的态度等,这其实也是日常英语课堂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比如在教学英语祈使句时,我扮演服务员,创设了徐氏咖啡馆的逼真情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尝试交际。当学生直接对“服务员”说:“Give me a cup of coffee!”这时我显得很生气,故意不理不踩。等到学生尝试用这些句型:“Will you please „? Would you like to „? 1

先锋小学 德育论文及案例

Could you „?”,我才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交际体验,学生明白了在课堂上学习的使用命令式是不能随便施于人的。那样他们是喝不到咖啡的。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才能吸收西方语言中的优秀文化成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We are helpful”一课时,操练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在指导学生学习“扫地”、“洗衣服”、“擦门窗”等词语时,我设计了一个劳动表演的任务,让学生一边读、记,一边做“sweep the floor.wash the clothes.put away the clothes„”同时我适时鼓励:Great!You are helpful!在我的指挥下,学生干得热火朝天,人人不亦乐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就地取材的道具创设了一个合适的劳动情景和氛围,鼓励学生在说英语时带着表情,并伴以手势、动作,深刻体验说话人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词语,而且受到了劳动教育,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力求寓教育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动手活动之中,才会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取得较好的效果。

英语课如何进行学科德育?我认为应合时机的、自然的、潜移默化地进行。我应注意挖掘英语任务型教学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思想倾向性问题,结合任务活动内容,有意识地在课堂的动态生成中进行德育。设计任务要难易适度。只有围绕德育目标,设计难易适度的任务活动,才能有效的把德育目标和“任务型教学”结合起来,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英语课程标准,让每一位学生落实双基,在成功中培养自信。

抓课堂细节渗透德育。在日常的任务型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教学常规,培养学生有礼貌、互相关心、谦虚等好品质。在课堂组织教学中,开展任务活动前,师生间的相互问好和简单介绍就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学习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助于提高他们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也是开展任务型教学和德育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

总之,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巧妙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提高德育实效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样的,让学生在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同时,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使个性特长得以发挥,从而有过硬的本领和健全的个性,成为真正的人才。

篇6:留任务的幼儿教育随笔

在学唱了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后,我布置了一个回家小任务——把歌曲唱给妈妈听,还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要求妈妈记录下所做的事。

放学后我与老师们聊起此事。原以为老师们肯定会赞成我的做法,没想到却被泼了一盆凉水。“农村幼儿园,要求家长记录肯定会有怨言的,有些还会来吵闹呢!以前就有过这样的事,吵得可凶了。后来我们从来不布置要‘麻烦’家长的任务。”在我园已有教龄的董老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唉……”我只能在心底叹息。想想上半年在另一镇中心幼儿园工作,那儿的家长只要是老师吩咐的,总会千方百计去完成,做环保服装、收集瓶瓶罐罐……可是现在,怎么我想像中的小事却会这么难呀!

说真的,现因工作需要离开原幼儿园,调到这偏僻的农村幼儿园任园长,我有一种不舍。这里的园舍、教师配备的不足让我茫然。幼儿园与小学同一个校门,要走过小学教室才能到里面的幼儿园,为了不影响小学的正常教学,家长们只送孩子到校门口,小朋友往往三三两两自己走进幼儿园,放学时又是排队出来。有好多事不能与家长当面沟通。但既来之,则安之。我调整心态,乐观面对。心中规划着幼儿园的改建,当然也包括家长工作的和谐发展。

可就布置了这点小任务,就遇到了“挫折”。心中又情不自禁地掀起一丝无奈,继而是一种莫名的焦急。放学前已布置了,孩子们也都早已回家,我就只能第二天早上和家长们耐心解释,我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引起家长太大的情绪波澜。

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园,心中已酝酿了一些与家长沟通的措词。我微笑着在小学大门口迎接每一位小朋友和家长。

熠闻妈妈说:“我从来没让熠闻做事,没想到她还这么能干,又是扫地,又是给我捶背,说是老师布置的,要妈妈写的。我是看在眼里甜在心里,老师我也不怎么会写。”边说边递给我一张小纸条,就写了“扫地、捶背”。接着,还不好意思地补充:“字不好,别见怪。老师,这种形式好哟!”这是多么真诚的交流,简单的话语中透着质朴。

珂炜妈妈说:“昨天,孩子帮我们做了好多事,我都觉得很吃惊,后来才知道是要写下来的,原来他是有目的的。”我笑了笑,感觉有点儿尴尬,刚要帮珂炜解释,说明是我布置的任务,可她又说了下去:“可惜不能天天坚持,就一天,真有些形式主义。如果天天能给我们做点事,我倒还愿意天天记呢!”我平舒了一口气,微笑着说:“是呀,孩子养成每天帮家人做点家务的好习惯就好了。我们会多引导的,希望家长能多支持。”“那当然,那当然。”

晨间接待中许多家长与我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从昨日起的担心到今天的暗自庆幸,我思绪万千。反思这“留任务”的前后,让我感到心头的踏实。说真的,家长们写得不是很好,句式并不太完整,更没有具体生动的描写,大部分只是简单的几个词,而且也不是每个家长都写,类似工作忙没时间写或不会写的怨言确实也有,但与他们的交流中我还是明白了家长们的心。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们愿意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并表示会给予理解和支持,还有几个家长质朴的.语言中提了真诚的建议。耐心的交流再次拉近了我与家长的距离,家长也更多地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孩子的爱。

篇7:幼儿德育的任务

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案例描述:一天下午,下班后在逛街时,到一商场遇到我原来带的大班幼儿的一位家长,刚好他的孩子才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原来那个孩子在幼儿园可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喜欢他,同伴羡慕他,我想知道他在小学表现的咋样,所以顺口问了孩子在小学的表现,他妈妈一脸的失望,说:“原来在幼儿园,你们老师都在不断的鼓励孩子,所以孩子表现的很好,可是上一年级后,老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一次老师批评他说脑子进水了,唉!我们很忙,没时间下午放学后到学校去给孩子记作业,听说每天下午都有家长进教室去给孩子记作业。”听了孩子家长的一席话,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了。

案例分析:

现在社会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都是由大人包办代替,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我们会时常发现幼儿游戏之后,不能自觉地收拾、整理好玩具,椅子倒了不会自觉扶起来,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总指望老师给予帮助扶起。这是由于他们缺乏任务责任感,因而不能有始有终,认真负责地把自己该做的、会做的事做好。幼儿期的孩子,往往被认为是无忧无虑,孰不知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学前后期的一部分孩子,由于完成任务能力差,不同程度受着自卑的干扰。我注意到有近乎三分之一的孩子极少或从来不敢在外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这与独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太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幼儿园采用以游戏为主,保教并举的教学方式,幼儿还感受不到因缺乏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产生的困扰。而到了小学一年级,环境、老师的改变,特别是小学以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才使这些无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的孩子产生了危机感。

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跨两个学段,即学前向学龄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衔接尤其关键。多年来,幼教和小教间就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你忙你的,我做我的,无形中加大了幼小衔接的“坡度”,使幼儿失去了自信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厌学。现实中,通过和家长的交谈,根据已上一年级学生家长反馈,他们的孩子在入学后一段时间明显存在着许多不适应,表现为:(1)认识不到老师布置的任务要做,(2)缺乏完成任务的责任感,(3)缺乏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这些都是任务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而任务意识薄弱,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有关,同时,我们也深感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其实,入学问题不是知识与技能问题,而是心理准备问题,对幼儿进行任务意识的强化势在必行。

案例反思:

幼儿的任务意识主要是幼儿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带领下,有目的的完成某一任务。为了让幼儿能顺利升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工作中主要从基本能力和责任感两方面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

一、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增强对社会的适应力

1、在自信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要让幼儿社会性能力得到充分发展,首先老师要尊敬、信任幼儿,充分培养、锻炼其能力,使之在自信中发展自身的基本能力。幼儿无论每学做一件事情,老师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行,特别对于大多数能力平平或发展稍落后的孩子来说,获得成功的机会较少,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能力弱的孩子安排其能胜任的活动任务,让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自己力量和成就,在成功的喜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使幼儿有了自信,感到自己有做好这件事的能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是会自然而然形成,这对他们走向相对独立的小学大有益处。

2、在平等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幼儿的兴趣在于游戏之中,尤其是自由选择的游戏。针对这一点,教师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以一种和大人平等的地位参与游戏。在活动中,教师不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幼儿,不事先告诉幼儿干什么,而让幼儿在活动前学会事先计划,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多判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

3、在鼓励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

幼儿有上进心,表现欲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应正确引导,恰当鼓励,让幼儿良好的表现欲望得以充分发挥,巩固已具有的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克服缺点,为自己,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成为培养其做事能力的强大支力。幼儿有些微进步,教师就应及时给予具体的表扬,投以赞许的目光。如姚丽丽小朋友在班上经学帮助小朋友摆桌椅,在家能叠被子。我经常鼓励 她,“你的被子叠得真好”,“你的桌椅摆得真整齐”,让她为自己所做的事是对的感到无比自豪。而如果她某些方面欠缺,我总是鼓励她继续努力。如我说“这次没做好,下次再试试”,“要是这样做,那么就更好了”。在我不断的鼓励下,她明白自己什么事情做的对,什么事还须往一定方向努力才行。可见,在老师不断的鼓励中孩子会逐渐增强成功意识感,并愿意去继续探索,学习新本领,为入小学养成了良好的完成任务能力的习惯。

二、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形成认真负责态度

1、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主要手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教育活动,分阶段地培养幼儿任务责任感,对其走上有一定独立性的小学生活,无疑有着极大影响。例如,“六一”到了,大班组有个大合唱《闪闪的红星》,安排每个幼儿回家让家长协助做个红星来,一天下午我给幼儿发回去了,反复强调第二天带到幼儿园来合唱要用,可是第二天还是有几个人没带来,合唱排练时,我不失时机地针对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孩子,道出:这些拿来红星的小朋友能认真记住老师分配的任务,帮了老师的大忙,是个负责的好孩子。并让孩子们说说大家谁都没带东西来,合唱会怎么样?从而使孩子们了解到不负责任的后果。通过这一类型的教育活动,教育幼儿做事要认真负责,善始善终,从而逐步树立起幼儿的任务责任感,为小学生生活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在游戏练习中,逐步形成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由于幼儿喜欢游戏,又是幼儿走向生活的一种学习,如果教师能寓培养幼儿责任感于游戏中,效果将佳。例如我在每天来园的区域活动中,每一个区的活动都要求幼儿要有一定的责任感。在表演区,既要记住表演角色的对话,穿好服装如何表演;角色区中,“爸爸”“妈妈”如何照顾“娃娃”,“妈妈”怎样为“娃娃”煮东西,又如何收拾;在音乐区中,每位表演的幼儿应如何配合打击节奏,乐器如何拿、放等等,通过游戏,不认真负责的幼儿将被淘汰,逐出游戏。这样,每个幼儿都能自觉地去完成某一区域的任务,无形中增强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3、在合理的责任目标中,强化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幼儿的心理具有情绪性,易受他人影响,做事不能有绐有终。基于此,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向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制定可行的责任目标,促使幼儿责任感的形成。合理的责任目标是指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能达到的。如我在安排幼儿每天值日生进行值日生活动中,我制定的目标有三项:(1)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2)清楚地记住各个活动中老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3)学会把教师交代的事情在一定时间内按时完成。根据目标我制定出相应的任务,如饭后擦桌子;给孩子们分发玩具,分发午点;整理桌椅等等。在这一定时间观念,有一定程序的值日生活动中,孩子们能根据目标认真去执行,从不会到会,从中得出了经验,掌握了值日生工作方法,从而逐步强化了孩子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篇8:幼儿德育的任务

透视第三轮德育课程改革方案,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1.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具有更强的时代感。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涵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改革开放以来最主要、最重大的战略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更是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创伟业的指导思想。在德育新课改方案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到充分反映。一是新方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德育新课改方案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如以“经济政治与社会”取代了原“经济政治基础知识”课程。三是新方案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四门必修课中, 使其时代感更强。

2.充分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原则源于2004年2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又称“中央8号文件”) , 这一原则在德育新课改方案中得到进一步体现。“贴近实际”是指德育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从强调学科基础知识拓展为知识、情感和行为的有机统一, 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和教育实际;在教学目标上从“认知、运用”二维目标调整为“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三维目标, 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贴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活, 如教学中更注重采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案例。“贴近未成年人”则是指新方案针对15~18岁年龄段、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就业的中职学生, 在他们成人、成才前最后一次系统学习阶段, 对其进行的实践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习惯养成教育。如“职业道德与法律”, 从“习礼仪、讲文明”契入, 由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养成逐渐展拓至道德品质、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具有更强的实效性。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作为历次德育课改的追求, 在德育新课改方案中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例如, 在课程设置上, 单独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 将“心理健康”纳入德育课程体系;在教学安排上为适应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式, 必修课相对集中在1~4学期, 选修课则强调与专业学习、顶岗实习结合进行;在教学方法上更具实践性,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针对以上特点和变化,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 贯彻落实“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为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 敢于创新, 积极实施“任务单导学”的有效德育教学模式。

(一) “任务单导学”模式概述

所谓“任务单”, 也称为“活动单”, 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 以课标为纲, 以课本为例, 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任务活动方案。所谓“任务单导学”, 是指以“任务单”为媒介,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 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任务单”重在“动”, “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通过学生的“动”使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得真知。在教学中, 我们根据任务单设计的步骤, 引导学生自己完成探究活动, 生成知识, 形成知识网络, 提高能力, 真正做到由感受到感知再到感情。“任务单导学”特别注重这个“单”, 它是“导学”的方案, 学生在“单”的引导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 然后他们会按照一定的秩序完成各个活动。“任务单导学”过程中, 教师以“创设情境———巡视指导———评价、追问———总结评定”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以“明确目标——自主活动、展示———组内、间交流———反馈检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二) 德育课实施“任务单导学”模式的操作要求

1. 合理分组, 加强团队建设。

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差异等优化组合成若干小组, 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加强对组长的培养。此项工作是开展好“任务单导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2. 以“单”导学, 注重任务活动程序设计。

“任务单导学”模式的关键因素包括:优秀的活动程序设计即任务单、高效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通过任务单的引导, 学生懂得自己该做什么, 怎么做, 增强目标意识, 对教育内容有所了解、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在活动之前, 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形成探究的驱动力。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任务活动方案, 各小组进行组内交流讨论, 群策群力, 把问题挖深掘透, 再分组合作, 各小组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结果, 提出小组疑问, 组间答疑,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点评与追问, 把学生不能理清的核心问题挖透, 最后进行反思总结, 反馈检测。

3. 优化评价, 注重教学辅导的转变。

导向评价是“任务单导学”模式的保障, 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更要注意合作学习过程, 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依据各组成员课堂提问、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和学习成果班级展示的次数及质量, 对每组表现进行累计积分, 按周、月学期评出最具活力团队、进步最快团队、最守纪团队、闪亮之星、进步之星、每周之星、每月之星。

当然, 教学有法, 却又教无定法。尽管“任务单导学”模式能极大激发师生潜能, 提高师生互动的德育实效, 但毕竟实践时间较短, 其功能和价值远未充分发挥。假以时日, 待广大同仁共同参与探讨、完善之后, 我坚信, 这一教学方式必将意韵深远、魅力无限, 为德育课程改革创造出更美、更蓝的天空。

摘要:从2009年秋季入学开始, 中等职业学校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透视德育课程改革历程, 分析其变化, 以及本轮课改的显著特点, 结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及新的教学大纲、教材特点, 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 创新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潜能, 充分发挥新教材和新课改的效力, 这是当务之急, 也是所有中职德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从“任务单导学”模式实践出发, 旨在激发思维, 活化德育课教学, 力求探索德育新课改的真谛。

上一篇: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毕业后的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