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组备课记录

2024-08-11

综合组备课记录(精选6篇)

篇1:综合组备课记录

高二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08年12月11日

地点:语文学科活动室

参加人员:闫校长、教研处尹奇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郭素贞老师、田芸老师、董明实老师、郭宏老师、高玉英老师、密晓霞老师、邵新老师、温长伟老师、宿朝阳老师、沈黎江老师、李婷婷老师、杨筱春老师

备课过程:

田芸:今天集体备课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郭老师汇报小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郭老师准备得很充分,可以作为我们小课题研究的一个范例和指导;第二,温老师的汇报课及课后集体评课。下面请郭老师主讲。

郭宏:我们备课组集体研究的小课题是《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我们将这个课题分成七个子课题,我负责的子课题是《批判的力量》,即鲁迅作品拓展阅读。我将这个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分成以下三个部分展示:计划、教案、总结,我的工作就是按照这样的步骤做的(具体内容详见郭老师的课题计划,可在校园网上查阅)。下面主要讲学生的心得体会和我自己的总结。以学生袁野的文章《批判和继承》为例,我的评语是:“生活就是这样,既要批判,又要继承。而这不可偏废。正如你所言,任何民族都有劣根性,我们总不能把人类灭绝吧。哲学中的“扬弃”,就是批判的继承。你对现实的批判是正确的、有力的。”下面我详细谈我的总结(具体内容见郭老师的课题研究总结,可在校园网上查阅)。我认为学校的小课题研究的设想是非常好的,如果真的能落实得好的话,是很有意思的。

田芸:郭老师的汇报非常具有示范性,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扎实。大家可以以此为例,将自己的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

董明实:小课题研究对学生来说是主动参与的学习,学生应该很有热情,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展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能不能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郭素贞:我们语文教师是应该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上多想办法。我所在的备课组曾出过一个学生的优秀作文集,在家长和学生中很受欢迎,很多家长表示没想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认识深度,希望能多买几本,留作纪念。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年来一直坚持让学生写读书札记,我们能不能也将其中的好文章出成文集。我们最近进行教学交流的哈密二中也是这样做的。希望郭老师将学生的好文章整理出来展示。我们语文备课组的老师对学校开展的“走出去”教学交流活动感触非常多。前段时间,学校组织我们到昌吉州一中听曹文轩教授的报告,我觉得对开拓学生阅读阵地,以及应对高考应试作文的写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高一语文备课组去哈密二中听课,我们带的课引起很好的反响。哈密二中的老师也展示了两堂课,课堂流程非常自然,非常扎实,学生的反映也非常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如果要是把我们的“灵气”和哈密二中的“扎实”这两种风格结合起来,那么我们的课会更加精彩。

宿朝阳:小课题研究的工作需要一个学生展示的平台,哈密二中也在做。这件事可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有成效。课题计划应该装订成册,在这方面哈密二中走在前面。

郭素贞:到外校听课给我们非常大的激励,我们都希望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

闫校长:“走出去”的工作要继续进行,特别是咱们这样定位为高等教育预备学校的重点中学尤其需要“走出去”,通过这样的活动开拓我们的视野,吸取别人的长处,在坚持和发扬我们自己风格的基础上,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在更大的平台上,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素养。新课改给我们的老师以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大家能有勇气面对这个挑战和机遇,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的文集影响很大,希望每一届高三都能出一个文集,每位老师都要担起这个责任,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思路,形成我们一中语文教学的独特风格。今天的集体备课效果非常好,希望今后多开展这样的教研活动,只有在研究和学习的状态中,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科学高效。

篇2:综合组备课记录

时间:2010年09月17日 作者: 李 成名

这个学期初一地理备课组共有4名成员,组长:李成名;是这些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全部集中一次不容易,但是我们依然坚持每周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为:每周四上午第三节课;

地点:初一年级办公室.

备课内容:第二章认识地球一共3节课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认识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以及地球仪中的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及经纬网.)教学重点及抓重点的方法: 一,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及规律.

二,经纬网的确定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因为缺乏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主要运用地球仪或篮球来讲解,并让学生运用篮球画出经线与纬线并理解划分的方法. 作业布置:经纬网地图的运用与方向的确定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1、2周集体备课情况记录

时间:第一周 9月3日

第二周 9月10日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中心发言:李成名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内容: 第一周:

1.学习初中地理课标。

2.探讨“中国的疆域”与“中国的行政区划”两节重点教学内容的处理办法,我们决定充分运用地图落实重点,着实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第二周:

1.探讨如何处理课堂时间紧与记忆知识点多的矛盾,例如课标要求学生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但是不太可能在两节课里全部学生全部

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所以我们决定在这个月、这个学期,甚至这一年里,让学生逐步记住这些内容。

2.探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我们设计在课堂中开展接龙、拼图等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3.确定由四位老师轮流命制单元测试题,各自批阅任教班级试卷。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3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9月17日第二节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四位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李成名 主要内容:

1.学习与本周教学内容相关的地理课标部分。

2.确定教材重点为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民族风情。通过设计旅游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从资料中查找代表性少数民族的分布位置,并归纳民族分布特征。3.确定的教材难点是通过服饰特点判断民族。我们决定运用图片资料,采用对比、拼图、扮演的方法进行难点突破。4.集体审定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4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0年9月24日 作者:李成名 时间:9月24日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尚中华 主要内容:

1.探讨《中国的地形》一节重点、难点,我们认为本课教学过程中,填图读图是重点,难点在于要记忆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名称、特征、位置内容多,需要学生用好《地理填充图册》,加强填图训练。2.交流了各班第一单元测试结果。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9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10月29日第二节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人:李成名 中心议题:《长江、黄河》教学设计 1.落实长江和黄河的源流概况 2.长江、黄河的利用 3.“长江水系图”、“地形图”与“我国年降水量图”相结合。4.黄河的治理:水患的成因;治理的措施;结合地图记忆水电站。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7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0年10月21日 作者: 李成名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人:尚中华

中心话题:如何处理“季风气候显著”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季风的影响,难点是季风气候的成因。要抓住重点内容,我们认为要在学生对海南气候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冬夏气温差异、海陆冬夏气压差异、冬夏季风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分析出季风气候的成因。在分析季风成因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冬、夏季风的源地、性质、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季风的活动规律、季风区的分布等。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8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10月22日第二节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人:李成名

中心话题:《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

本节第一课时的重点是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我们认为要让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重点内容,首先需要学生理解好“流域、水系、外流区、内流区、外流河、内流河”等几个概念。对于“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的教学一定要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学会读图、练习填图。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9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10月29日第二节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人:李成名

中心议题:《长江、黄河》教学设计 1.落实长江和黄河的源流概况 2.长江、黄河的利用

篇3: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态备课

笔者执教的是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材中的《飞飞转》,这堂课属于金工部分,书中用九幅图和每幅图下面的简要说明,加上安全警示,构成了《飞飞转》的整课内容。根据课文内容笔者设计了第一次的教案。

【教案一】

1. 激趣引导。

让学生看看老师手中做好的“飞飞转”,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2.探究制作。

(1)学生看课件所展示的教师制作“飞飞转”的整个过程。

(2)学生制作“飞飞转”。

(3)教师巡视指导。

(4)作品的评价。

3.拓展延伸。

介绍部分废旧金属制作的作品。

实施教案一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看了课件所展示的完整的“飞飞转”的制作过程后,并没有如教师预想那样能记住整个制作过程,在制作中出现了制作步骤混乱、方法错误的现象。

问题二:学生自备材料中的铁丝粗细不一,带粗铁丝的同学难以完成作品。

问题三:弯曲不直的铁丝完成的“飞飞转”的轴,达不到设计要求。

问题四:学生自带的易拉罐在课堂上去掉盖和底,再剪成铝片制作“飞飞转”的环,花费的时间太长,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

一节课中出现这么多的问题,课的效果自然是不会好的,教案一的实施没有能完成教学目标。一些诸如剪易拉罐教师看来简单的操作,学生居然需要大量的时间。弯曲不直和较粗的铁丝会影响“飞飞转”的轴的制作。一次性看完整个制作过程,学生会在制作中忘记制作方法,这些都是笔者事先没有想到的事情。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对教案进行了修改。

【教案二】

1. 激趣引导。

(1)让学生看看老师手中做好的“飞飞转”,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2)请学生说说老师手中的“飞飞转”有哪几部分组成?

2. 探究制作。

(1)指导学生制作“飞飞转”的轴:(1)学生用教师提供的铁丝制作“轴”,强调铁丝在制作“轴”之前要调直。(2)看制作“飞飞转”轴的课件。(3)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2)指导学生制作“飞飞转”的旋转环:(1)看制作“飞飞转”旋转环的课件。(2)用课前准备好的易拉罐铝皮制作“旋转环”。(3)教师巡视指导。

(3)组合完成“飞飞转”。

(4)评价。

3. 拓展延伸。

介绍部分废旧金属制作的作品。

实施教案二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按照教师强调的铁丝要调直后才能制作“飞飞转”的轴。有许多学生在调直铁丝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因为细铁丝易弯曲,调整好一端,另一端就可能又弯曲了,加之学生片面理解教师的要求,他们想把铁丝调整到“一”字形。

问题二:按照书本中制作“飞飞转”轴的方法,让学生独自完成轴的制作,由于学生年龄小,力量不够,大部分同学难以保质保量地完轴的制作。

问题三:看课件完成轴的制作效果较差。

问题四:旋转环的打孔学生难以找到环的中心点。

教案二的实施虽然比教案一的实施情况要好,但学生完成作品的比例还是不够高,完成的作品质量也有问题。通过教案二的实施,笔者认识到要对提供给学生的铁丝作适当调直,在教学过程中对调直不再作过多的强调。对于轴的制作方法要对书本中的方法进行改进,变原来的由学生独立完成为两人一组合作完成,旋转环的打洞也变书本上的分别打孔为找准中心一次性打成两个孔。于是笔者对教案又进行了第二次修改。

【教案三】

1.激趣引导。

(同教案二)

2.探究制作。

(1)指导学生制作“飞飞转”的轴: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合作来制作“飞飞转”的轴。(合作示范,学生用钳子夹着双股铁丝的一端,教师用铅笔在铁丝的另一端旋转铁丝,使双股铁丝成麻花状)(2)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轴的制作。(3)教师巡视指导。

(2)指导学生制作“飞飞转”的旋转环。

(对课件打孔的方法进行调整,变两次打孔为一次打两孔,其他各部分同教案二)

(3)组合完成“飞飞转”。

3. 拓展延伸。

(同教案二)

实施教案三出现的问题:

本次教案的实施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部分,学生无论是自评还是互评都没有太高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不知如何对作品进行评价。

针对教案三出现的问题,笔者对教案又实施了一次修改,最终形成了竞赛中使用的教案。

【教案四】

(对“探究制作”部分中的“评价”部分进行了修改,其他部分同教案三。)

……

4. 玩一玩,评一评。

(1)请同学们完成“飞飞转”后,先自己玩一玩,再互相交换玩一玩。

(2)争“星”。(如果你玩了同学的飞飞转,认为符合:文明安全操作,团结互助合作,作品美观,就给同学的评价表上贴上一颗“红星”)

(3)比一比谁的“星”多。

……

在教学观摩竞赛活动中,笔者实施的教案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这节课受到了评委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操作性和探究性非常强的课,在教师的备课活动中,不能凭空想像,把一切看得都是那么的容易。学生就是学生,他们是孩子,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所以,在备课时首先要使自己先成为孩子,对一些操作,除了自己做一做,还可以请个别学生也来试一试,这样再来备课也许就能避免课堂上一些不必要的问题的出现了。通过动态的备课,还可以发现教材中的某些环节对于学生的难易程度,有利于教师在备课时就能找出应对的方法,甚至对教材进行适当的修改,以便更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

篇4:综合组备课记录

在近几年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科学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做好研究记录,但是教师对于记录单的处置却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对记录单不进行展示也不进行交流;即使对记录单进行了展示,但也不作实质性评价;课后未对记录单做必要的批阅解读,等等。这些,不仅仅说明教师不重视实验记录,还隐含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尚未深入到教师潜意识中,未内化成一种自觉的、习惯的行为。

实验记录作为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的书面呈现,清晰地体现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对实验记录价值的真正理解及实现,要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加以落实。

分享交流实验记录。交流实验记录是指学生通过口头语言,表达自己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发现,让记录成果在集体面前呈现,让同伴了解自己的探究过程及方法、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它要求学生交流时,语言有序、有据、有理,思维更富有逻辑性。它比学生在研究活动过程中的自发交流分享更具价值和意义。学生的分享交流可以是现象的交流、结果的交流、情感的交流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说明、描述记录的内容,并对学生表达不清楚的地方给予正确指导,让学生学会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达、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利用实验记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验记录可以帮助教师迅速了解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反应是否符合预期、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新的生成等,有利于教师依据学生对科学实验记录的理解与反思,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或改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保留或展示实验记录。实验记录的保留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深层次的尊重。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实验记录整理成册,陈设在科学教室里的书柜,或者为学生建立档案袋等。保留这些实验记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学好科学的信心,而且还为学生的成长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形成性评价,是体现学生学习过程、记录成长轨迹的较好方式。

大多数科学教师在设计实验记录单时存在着记录过程缺失、记录目标只指向知识结论、记录的目标不明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尚未达成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实验记录要体现过程。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这一理念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操作等教学行为中。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未抛弃原有的注重结果的教学行为,主要表现为教师设计实验记录单时,不能正确处理好“结论与过程”这一学习和认识的矛盾,仍然把记录目标只指向知识结论,只注重探究结果的记录。事实上,记录过程与记录结论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价值。

记录真实的实验结果。学生记录的结果必须是他们亲自探究获得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管是成功的结果还是失败的结果,都应要求学生记录下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没有哪项实验是只经历一次操作就可以成功的。成功的背后是一次次失败经验的累积。

做好实验记录,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是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策略。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篇5:集体备课记录

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记录人:林彩霞

主讲人

林彩霞

时间

5月13日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

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备课资料

1.进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

2.第六单元反思交流

3.进行校本研修第三阶段交流(低段《果园机器人》)

群众发言(讨论)记录

活动分三个部分进行:

一、进行第六单元反思交流

重点交流汪梁峰老师执教的《画家和牧童》

二、进行第七单元的教材梳理

李老师结合教参及教学实际对第七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推荐等几方面进行梳理解读。

三、进行校本研修第三阶段交流

1.组内教师分别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

2.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教学流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对4份教学设计进行交流。

小结

篇6:集体备课记录

《师恩难忘》

记录员

小虎

教材分析

《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就应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

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就应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重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推荐

阅读指导法

据图想象法

学习方法

上一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汇报下一篇:新团员入团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