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郑风·丰

2024-08-08

诗经·国风·郑风·丰(共10篇)

篇1:诗经·国风·郑风·丰

【概要】赞美心仪男子的漂亮勇武。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注释】

01、叔:排行老三者,或者父辈的叔叔,或者丈夫的弟弟小叔子,或说是对钟情男子的昵称。

02、于:去、往

03、田:去田野打猎

04、狩:打猎,特指冬天打猎

05、野:郊外狩猎

06、适:去

07、巷无居人:巷陌里都没人了

08、岂:难道

09、洵:诚然,实在

10、服马:骑马,驾马车

篇2:诗经·国风·郑风·丰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注释】

01、昧旦:天色将明未明之际

02、兴:起来

03、明星:启明星

04、将翱将翔:行动快捷的样子,一说指猎雁时逍遥快活的神情

05、弋:将绳系在箭上发射

06、加:射中

07、宜:《尔雅》“肴也”,此处作动词烹饪

08、御:奏

09、静:美好

10、来:王引之《述闻》“读为劳、来之来”,即抚慰

11、杂佩:用各种佩玉组合构成的玉佩

12、顺:顺从、体贴

篇3:浅论《诗经·郑风》的情诗特色

《诗大序》说:“诗者, 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不足, 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它告诉我们, 诗是人情感的外化, 在心里是“志”, 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春秋时期, 社会风云变幻, 政治兴衰更替频繁、战争劳役繁苛、生老病死、聚散无常……有多少国家大事值得关注, 有多少情感值得唱叹, 反映在郑风中却多为男女情思的讴歌, 这反映出郑人对自我的关注, 对个人情感的关注, 他们大胆吟唱对异性的爱慕、思念、追求, 风情婉娈, 情思炽烈, 与其他国风中情歌的温柔敦厚不同, 难怪道学家朱熹斥为"淫诗"或"淫奔之诗"。剥去道学家加在郑风情诗上的道德伪善外衣, 我们领略到的是两千多年前郑人对情爱的大胆追求与赞颂。

一.郑风情诗的类型

郑风共21首, 朱熹考订其为情诗的有16首, 其实《叔于田》、《大叔于田》如果不拘泥于史实, 未尝不可以看做是女子对仰慕者的赞歌, 如此说来, 郑风90%都属于情诗, 它们细腻地展示了郑地青年男女丰富的爱情婚姻生活。

(一) 反映爱情的诗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郑风的爱情诗篇表现了男女相恋的各种情态。

1. 对异性的爱慕之情:

对《叔于田》、《大叔于田》, 高亨在《诗经今注》中秉承毛传的观点, 认为这两篇诗都是拥戴者对共叔段的赞美之词, 朱熹认为“叔, 庄公弟共叔段也。”又说:“或疑此亦民间男女相悦之词也。”这是朱熹的超越毛传、郑笺的地方。崔述在《读风偶识》中就谈到“叔乃男子之字, 周人尚叔”。称青年男子为叔, 这在《诗经》中是屡见不鲜的, 郑风就有此类, 《萚兮》中“萚兮萚兮, 风其吹女。叔兮伯兮, 倡予和女”;《丰》诗中有“衣锦褧衣, 裳锦褧裳。叔兮伯兮, 驾予与行”, 叔都是泛指青年男子。所以,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一个女子对她心仪的男子吟唱的爱慕之歌, 不是吗?“岂无居人?不如叔也, 洵美且仁。”不是没有其他人, 是“我的眼里只有你”!

《叔于田》和《大叔于田》都是女子赞美英俊威武的猎手, 《叔于田》反复诉说他美且仁、美且武的品格;《大叔于田》是《叔于田》内容的具体化, 采用赋得手法, 生动具体地描写了男子在田猎中超群的勇敢和过人的本领。并告诫和叮嘱猎手“将叔无纽, 戒其伤女”, 这是一个爱慕勇士的女子的关心和体贴。

《有女同车》是男子用木槿花的美丽, 佩玉的纯洁, 玉声的优美, 盛赞同车女子的美貌与美德, 表达对她的爱慕之情, 比喻贴切生动。

2. 青年男女的相会:

《山有扶苏》是男女幽会时相互戏谑之语, “不见子都, 乃见狂且”、“不见子充, 乃见狡童”, 颇似女子与恋人的对话, 语言活泼, 性格泼辣。

《野有蔓草》是男子在野外邂逅“清扬婉兮”的女子, 发出了“与子偕臧”的呼唤, 表现出内心的无限喜悦。

《风雨》描绘女子在“风雨凄凄, 鸡鸣喈喈”的夜晚, 与情人久别重逢的喜悦。

《溱洧》是三月三日上巳节, 女子热忱地邀请男子前往水边秉兰游乐, 并互赠芍药。

《褰裳》女子鼓励恋人涉过溱河与自己相会, 并戏谑说“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表现出少有的大胆和自信。

《出其东门》是一个男子发表爱的宣言, 虽然有如云的美女, 他却只爱心中的那个人。

3. 恋人的相思之苦:

《子衿》是女子对那有着青色衣领的书生的思念, 在城阙苦苦地张望, 既有“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的埋怨, 又有“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的悠长慨叹。

《狡童》是恋人之间产生了矛盾, 女子寝食难安。

《东门之墠》是女子思念情人, 希望他来家里看望她, 发出“其室则迩, 其人甚远”的幽怨之辞。

4. 想爱而不能的苦恼:

《将仲子》畏惧父母兄弟及邻居之言, 姑娘请求情人别来她家与她约会。

《遵大路》女子拉男子的衣袖, 拉他的手, 苦苦恳求他不要忘记旧情, 不要厌弃自己。

《丰》女子后悔没与情人同行, 盼他来驾车同去。

(二) 反映婚姻生活的诗篇

郑风中反映婚姻生活的诗有两首, 《女曰鸡鸣》和《扬之水》。前者通过士与女的对话, 展现这对夫妇和谐的家庭生活和诚笃而热烈的感情;后者是妻子劝解丈夫不要听信离间之言。

由此可以知道, 郑风中的情诗, 以表现男女恋情为主, 并且以女子的歌唱为主, 显得自由大胆, 热情奔放, 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郑皆为女惑男之语。”

这是和郑国特殊的地理、政治、经济分不开的。

郑国处洛、济、黄 (河) 、颍四水之间, 都城有溱、洧环绕, 西有高山之险, 北有黄河之阻和莆田之泽, 东南相对宽阔, 自然地理环境非常优越。郑国西靠东周国都雒邑 (即今河南洛阳) , 南与楚接, 东邻宋、陈, 东北与鲁、齐相望, 北部及西北部是卫国和晋国, 处于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各国城门以郑国最多, 如渠门、纯门、时门、闺门、仓门、皇门等, 城门之多反映了郑国都城四通八达的交通。发达的交通不但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而且加强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从桓公东迁, 到武公建都新郑, 郑国处于上升时期, 并且成为第一个春秋霸主, 国内政治清明, 经济富庶。郑地为殷商旧地, 受殷商文化浸染较深, 又处在周代礼崩乐坏之际, 故其地域性文化得以凸现, 形成与周礼相异的生活情调, 两性的交往都比较自由, 风气开放, 所受限制很少。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郑风多为青年男女情爱之歌, 充满了欢乐, 令人风神摇曳,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二.郑风情诗的独特魅力

(一) 人物形象健康自然

在郑风里, 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 他们性格各异, 遭际不同,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无论男女都展现出健康、自然的特点。女人眼里的男子或是威武有力的田猎高手, 或是温雅有礼的邦之俊杰;男人眼里的女子或颜如舜华, 或缟衣綦巾。

特别是诗中众多的女子形象, 她们容貌俊美, 心灵聪慧, 本性纯朴, 感情真挚。有“颜如舜华”、“颜如舜英”的孟姜, 有“清扬婉兮”如露珠般的美人, 有“悠悠我思”的热恋女子, 有“岂不尔思?子不我即”的矜持女子, 有“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的泼辣女子, 有为了爱人“不能餐”“不能息”的多情女子, 有“不见子都, 乃见狂且”的幽默女子, 有“秉兰”“赠芍”的浪漫女子, 有“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的娴雅女子, 有“叔兮伯兮, 倡予和女”的善歌女子, 有“无我丑兮”的敦厚女子, 有“畏人之多言”的理智女子。她们美丽直率, 健康活泼, 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也只有溱洧穿流的这片自然富足的土地, 可以养育出如此众多的健康自然的形象。

(二) 情感表达大胆奔放

美丽的山水滋养人的生命, 陶冶人的性情。溱洧河边的女子, 性格直率, 泼辣大胆, 又不失温柔敦厚。她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有着鲜明的自主意识。《溱洧》中, 女子大方地邀约喜欢的男子去河边游乐, 男子回答“已经去过了”。这里可以有两种意思, 一是真的已经去过了, 一是委婉地拒绝邀请。女子依然热情地邀请“再去看看嘛”, 然后秉兰而游, 互赠芍药。

《褰裳》中的女子要爱她的男子涉河来见他, 还大胆泼辣地威胁说“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 甚至讥笑他“狂童之狂也且”。《山有扶苏》中女子戏谑“不见子都, 乃见狂且。”有人认为“且”是语气词,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认为“且”字当为“粗”字的省借, 是“拙钝”的意思。李敖在他的《且且且且且》中说“‘且’字就是指男性生殖器的古字”。如果这样说来, 倒很有民歌的粗犷, 她们很具大胆泼辣之风了。

《诗经》中不乏《卫风·氓》和《邶风·谷风》中被弃女子的哀伤记录, 《郑风》中也有女子被无情抛弃。在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 这是一些女子无法改变的宿命。不同的是, 她不是默默地忍受和无尽的哀叹, 而是通过她的行动:拉住男子的袖口和手, 恳求他“不要讨厌我, 不要嫌弃我”。她渴望他能回心转意, 两人重归于好, 相亲相爱过日子。也许最终无法改变被弃的命运, 但我们感受到了她为幸福而做的努力, 这是和《氓》、《谷风》中的女子不同的。

(三) 诗歌形式灵活多变

《诗经》以整齐的四言为主, 但《郑风》形式灵活多变, 多言混用, 形式参差错落, 尤其大量使用对话体, 使诗歌风神摇曳, 多姿多彩。

如《缁衣》杂用了一言、五言、六言, 《叔于田》、《大叔于田》、《溱洧》则使用了三言和四言, 《女曰鸡鸣》、《丰》运用了四言和五言, 《遵大路》使用了四言和六言, 《萚兮》运用了一言、三言、四言, 《扬之水》则使用了三言、四言和五言。在《诗经》中这样大量地长短句交错搭配, 使诗的节奏趋向繁复多变, 既增加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又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时诗中大量使用人物对话形式, 如《溱洧》、《女曰鸡鸣》、《褰裳》、《山有扶苏》、《遵大路》、《萚兮》、《将仲子》, 使诗歌活泼生动, 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

《山有扶苏》、《褰裳》中用语大胆奔放, 女子与情人的戏谑之语, 在戏谑调笑中使诗的情调表现出一种幽默来, 形成一种独特的喜剧形态。

篇4:《诗经.郑风》中的爱情发展历程

关键词:《郑风》 爱情 发展历程

十五国风中,《郑风》的篇目最多,有二十一篇。近代以前的诗经研究者都对郑风颇有微词,斥之为“淫诗”。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到“郑声淫,佞人殆”,自此,郑声就一直被冠以“靡靡之音”,“亡国之音”的头衔。汉宋的学者在“郑声淫”的底色上,敷衍出洋洋万字的卫道之词。《毛诗正义》认为:“《将仲子》等六篇,皆庄公诗也。《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及《扬之水》皆云‘刺忽,则《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在其间,皆为昭公诗也。”封建大儒们企图以政治、德行这一套理论来掩饰郑风中的纯真爱情,受到近代诸多学者的质疑和拨正。闻一多先生指出《诗经》关于性爱者最多,这犹如一枚重磅炸弹,让所有对《诗经》质疑的人幡然醒悟了,由此开始勇敢地站出来,拨开封建卫道士设置的层层迷雾,重现了《郑风》的原貌。现今学术界基本认定,《郑风》是一部热情坦率的民歌集,展现了郑国淳朴自然的民风。

《郑风》二十一篇中,除去《清人》、《羔裘》两篇没有涉及爱情外,其他十九篇都以爱情为主题。无论是女追男,还是男恋女,都有一条内线贯穿其中。这条内线就是十九篇串起来的一次完整的爱情历程,即从相遇、追慕、相恋到磨合、结合、相守的过程,演绎了人类的爱情发展历程。

相遇的诗篇:《野有蔓草》、《溱洧》;追慕的诗篇:《叔于田》、《大叔于田》、《扬之水》《出其东门》;相恋的诗篇:《将仲子》、《萚兮》、《东门之墠》、《风雨》、《子衿》;磨合的诗篇:《山有扶苏》、《狡童》、《褰裳》、《丰》;结合:《缁衣》、《有女同车》;相守的诗篇:《遵大路》、《女曰鸡鸣》。

(一)相遇

郑国,处“十邑之地,右洛左济,前华后河,食溱、洧焉”且“商邑翼翼”,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加上当地商业的发达,孕育了郑国人民浪漫、开放的爱情。青年男女的相遇一定是在烂漫的野外和清丽的溱洧河边。郊外春草茵茵,落满晶莹剔透的露珠,田垅上飘散着芬芳清香的气息,《野有蔓草》的男子在这样宜人的环境中邂逅了心仪的美人,满心的欢喜,禁不住喊出“与子偕臧”的心声。同样的仲春时节,溱河、洧河边有一群青年男女在那欢会,一边是草长莺飞,百花灿烂,一边是青年才俊,二八佳人,人景合一。一旦与梦中的情人邂逅,便开始无拘无束地互诉衷肠,并“赠之以芍药”。诗中的相遇,水到渠成,自然惬意,没有一丝故作深沉,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愫蔓延开来,创设了唯美的相遇场景。

(二)追慕

《叔于田》和《大叔于田》是一位女子赞美心中英勇善战的白马王子的诗篇。“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男子英俊潇洒,饮酒无人能敌,骑马射箭更是天下无双。如此赤裸热烈的赞颂包含了许多幻想主义成分,将心目中的他无限膨胀,只有深陷单恋之中的一方才会如此将恋人理想化。《扬之水》中的那位痴情女子,对恋人的爱慕达到了天地之间“维予与女”的程度,即不要去相信其他人,他们都是骗人的,只有我是真心诚意的对你。《出其东门》则是一名男子对爱人真挚纯洁的表白。美女成群如彩云,于我只是过眼烟云,即使你“缟衣茹藘”,我对你的爱也忠贞不改。这正是“奈何许!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追慕阶段的男女才会有“誓为知己者死”的勇气。

(三)相恋

热恋中的男女看不到人世间的俗气,即便爱情的航程中遇到漩涡、暗礁、惊涛和骇浪,他们也坚定不移。《将仲子》的女子,爱情受到家人的种种阻挠,和外人的流言蜚语,敢怒不敢言。为了与仲子想见,她不惜破坏院子中的树木,但是又心有余悸,害怕仲子的到来遭到家人的反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真实地表现了女子的相思之苦。《东门之墠》中的女子,虽然恋人近在咫尺,因礼俗的束缚,只能咫尺天涯。一旦见到了,恨不能歌颂一切,连枯黄的落叶也显得格外动人。

(四)磨合

青年男女从相恋到结合,都要经历双方长时间的磨合。或娇嗔调笑,或赌气绝交,然而女人大多口是心非,喜欢用激将法试探恋人,逼迫恋人许下山盟海誓,本质上还是对恋人强烈的依恋。《山有扶苏》和《褰裳》中用激将法“不见子充,乃见狂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来嘲谑恋人,实则对爱人并无二心。《狡童》中的女子与爱人发生了矛盾,爱人不理她,她痛苦不堪,“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丰》满篇都是女子的忏悔之言,后悔没有和恋人把误会消解,想和恋人重归于好。

(五)结合

娶到贤良贞淑的美丽妻子,是男子莫大的幸福。《有女同车》的男子对同车的妻子赞不绝口“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娶如此才貌并俱的贤妻,难怪要乐不可支了。古代的女子,一旦嫁为人妇,就要打理丈夫的日常生活。《缁衣》中的妻子发现官服很适合丈夫,一天官服破了,连忙赶工新缝了一件官服,恨不得立马就给丈夫送去。对丈夫的至情已经慢慢融为亲情,细致入微地照料爱人。

(六)相守

爱情已成亲情,开始生活化,日常化。真实的爱情不是甜言蜜语和海誓山盟,而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女曰鸡鸣》是《郑风》中唯一一篇描写中年夫妻生活的诗歌。对话内容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芍药。木槿花的生活也是其乐融融。妻子见天已拂晓,催促丈夫起床,射只鸡打只雁,作为晚餐,就着美酒,庆祝相守多年的美好生活,并立誓要“与子偕老”。生活化的场景,朴实的对白,深沉的依恋,勾勒了一幅山间炊烟图,让读者产生共鸣。婚后的生活经得起磨难,经不起平淡。相守多年之后,丈夫有了情人,妻子苦苦哀求丈夫不要抛弃她“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无我恶兮,不寁故也!”其行为简单率直,其情感凄婉动人!

毋庸置疑,郑风是郑国民俗、民风的反映,是地域文化的缩影。郑风中的的爱情热烈,奔放,具有原始的震撼力,包含许多当地特有的风俗和传统。诗中爱情的发生、发展都深深打上地域的烙印。发生在这片炽热土地上的爱情,有着一条鲜明的发展线索。顺着这条爱情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窥探到上古时代郑国热辣、坦率的民风,以及纯朴自然的爱情。

参考文献:

[1]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陈子展.诗经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3]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

[4]袁梅.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篇5:诗经郑风国风全集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注释】

01、将:请

02、仲子:仲,排行第二。此处可以理解为女子的情郎,大概他是家里的老二,青梅竹马里就称呼“二哥哥”习惯了。

03、踰(Yu):同窬,从墙上爬过去

04、里: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四周有墙,此指邻里院墙。

05、园:果菜园的墙

06、杞(Qi):杞柳,落叶灌木,叶子呈长椭圆形,生在水边,枝条可用来编器物。

07、檀:落叶乔木,木质坚硬,可用来制造家具、农具和乐器。

08、岂敢爱之:哪里是吝惜我的树。爱,爱惜、爱护

篇6:诗经·国风·郑风·出其东门

原文: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注释:

1、《集疏》:“郑城西南门为溱洧二水所经,故以东门为游人所集。”

2、如云:言众多。

3、存:思念。匪我思存:言非我所思念。

4、缟(搞gǎo):未经染色的绢。缟衣:是较粗贱的衣服。綦(其qí):暗绿色。巾:佩巾,就是蔽膝。参看《召南·野有死麕》篇“帨(shuì)”字注。綦巾:是未嫁女子所服用的。

5、聊:且。员(云yún):一作“云”。语助词。以上二句是说那一位穿缟衣,佩綦巾,服饰贫陋的姑娘才是令我喜爱的。

6、闉(因yīn):曲城,又叫做“瓮城”,就是城门外的护门小城。阇(督dū):是闉的门。上章出门是出内城的门,本章出闉阇是出瓮城的门。

7、荼(徒tú):茅草的白花。如荼:亦言众多。

8、且:读为“著”,犹“存”。“思存”、“思著”和《周南·关雎》篇的“思服”同例。

9、茹藘(如绿rú lǜ):茜草,可以做绛色染料。在这里是绛色佩巾的代称。“綦巾”变为“茹藘”是因为分章换韵而改字,所指还是同一个人。

10、娱:乐。这句和上章末句意思相同。

译文:

漫步城东门,美女多若天上云。虽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

漫步城门外,美女多若茅花白。虽若茅花白,亦非我所怀。唯此素衣红佩巾,可娱可相爱。

诗经故事:

在寒冬初来之时去读阳春三月时的诗句,是让人心生慰藉的了。其间围一小炉,看红红的炉丝如三月的春花般鲜丽,泡一杯清茶,淡淡的茶香也带人思绪去挣脱这早来的风寒,一跃千年,透过那红红的炉丝,去看那洧水河边的春花。

公子雍无忌年方一十七岁,在太学中念书,对礼乐诗书是样样精通了,近年也参加了郑侯举办的各种祭祀大典,一举一动,一步一度,一唱一呤,一呼一颂,颇得老师的真传,渐渐地成了年少子弟里的皎皎者;他自已又在兵书战策、刀剑戈箭上多下功夫,盼着有一天能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应该说这样的贵族子弟在各人生活上都有长辈的照应,早早的按父母的安排,联姻附凤,为自已的前程铺一条坦荡大道的,可这雍无忌却没那样的心思。

这个心高气傲、自命不凡的家伙总认为凭自已的才华和能力,建不朽功,扬万世名,还不是和探囊取物一般?男子汉大丈夫何须假他人之手?更何况靠联姻来博取富贵功名,多有几份吃软饭的嫌疑呢,那是断不能为的。

因此上对家人在他婚事上的说道从心理上就拒之七分,更甚者放目望去那些穿绸披缎,饰金佩玉之辈,且不论长像如何,皆从心底里厌之恶之,这弄得几个见过看过也看上他的世家女子心生怨气,也弄得他老子雍世才无从做起,却无奈他老雍家自三代以上从秦国逃亡到郑国来后,只守得这一棵独苗,说、说不得,骂、骂不起,好在他雍无忌倒也自知努力,也就由他去了。

可雍公子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触电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呢;

上元的祭祀完毕后,学子们从太庙出来,把分来的一小块有如小蚕豆般大的割得方方正正的祭肉,珍之慎之、包之藏之的放于怀中,才发觉自已的肚里在咕咕噜噜的作响,放眼望去见那葱郁的大柏树下一白发老者正摆着一担家什,红泥小灶上的大陶罐里正热腾腾的向上冒白气呢,一股香味和太庙中祭祀的烟火香格外不同,沁人肺腑,众学子一拥而上,近了才看清那罐中:青的是葱,黄的是姜,红的是小枣,白的是豆花,盛上一碗,滴上麻油,放上香菜、蒜苗,喝得众人头冒热气,一身上下都暖和了。

雍公子平时就为人大方,吃完喝完后就先付起账来,从袖袋中摸出上十个铜币来,就向那摊子后递去;

伸出来接的是一只红红白白的柔掌,顺着看去映入眼中的是一小截玉一样的小臂,再上面是用茜草根染得淡红的清洁的麻布衫子,再看去就是蓝巾裹着的乌发罩着一张红彤彤的小脸,笑盈盈的扑闪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

雍公子呆了,机械的把铜钱放入了那柔掌中,也不管是多了,还是不够,转身就跑了起来,跑出十来步后,驻下脚,偷偷回头又看了看,这下是全看清了,那窈窕的身材正一弯腰一起立的忙乎着呢,刚想多看一阵时,却又发现那双眼睛也在朝他这里看来了,吓得雍公子忙头也不敢回的逃回了家。

人是逃回来了,可心却没了,从那以后,雍公子的脑中总是浮现着那个起伏的身姿和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可他这番心思是无法对人说的`了,在父母面前是一个字也不敢提出来的。他也曾多次的再去那个地方,可再也没有看见个那个身姿,有的只是一个白发老人的操劳;他也曾跟着那老人身后,去了老人的住所,可终没再见到那双会说话的眼睛。

三月的桃花开了,洧水河边的柳树也绽出一片片的绿烟来,城中的少男少女,趁上已节到,都出东门游玩踏青,这自然是和心上人相见、相遇的大好时光;雍无忌终不能免俗了,这几日也一大早的就来到东门之外,看着红男绿女成双结队的嘻戏于洧水两岸,心中也生无限的幻想,总想像着那个心中的影子,会忽然出现在东门之外;也不是没有人约他叫他,可他都一一的回绝了,就在那里傻傻的等着,但终没有出现。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鉴赏:

对于这首诗的主旨,旧说颇有争议。《毛诗序》以为是“闵乱”之作,在郑之内乱中“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朱熹《诗集传》则称是“人见淫奔之女而作此诗。以为此女虽美且众,而非我思之所存,不如己之室家,虽贫且陋,而聊可自乐也。”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并驳二说曰:“小序谓‘闵乱’,诗绝无此意。按郑国春月,士女出游,士人见之,自言无所系思,而室家聊足娱乐也。男固贞矣,女不必淫。以‘如云’、‘如荼’之女而皆谓之淫,罪过罪过!”驳得颇为痛快。但断“缟衣綦巾”者为其妻室,却也未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夏小正》传谓“缟衣为未嫁女所服之”。可见还是定为恋人,较为妥当。

郑之春月,也确如姚际恒所说,乃是“士女出游”、谈情说爱的美妙时令。《郑风·溱洧》一诗说,在清波映漾的溱水、洧水之畔,更有“殷且盈”的青年男女,“秉兰”相会、笑语“相谑”,互相赠送着象征爱情的“芍药”之花。此诗所展示的,则是男女聚会于郑都东门外的一幕,那景象之动人,也决不逊色于“溱洧”水畔。“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二章复叠,妙在均从男主人公眼中写来,表现着一种突见众多美女时的惊讶和赞叹。“如云”状貌众女之体态轻盈,在飞彩流丹中,愈显得衣饰鲜丽、缤纷照眼;“如荼”表现众女之青春美好,恰似菅茅之花盛开,愈见得笑靥灿然、生气蓬勃。面对着如许众多的美丽女子,纵然是枯木、顽石,恐怕也要目注神移、怦然动心的。

在迈出城门的刹那间,此诗的主人公也被这“如云”、“如荼”的美女吸引了。那毫不掩饰的赞叹之语,正表露着这份突然涌动的不自禁之情。然而,人的感情是奇特的,“爱情”则更要微妙难猜:“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虽则如荼,匪我思且”——在众多美女前怦然心动的主人公,真要作出内心所爱的选择时,吐语竟如此出人意料。两个“虽则……匪我……”的转折句,正以无可动摇的语气,表现着主人公的情有独钟。好奇的读者自然要打听:他那幸运的恋人而今安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二句,即带着无限的喜悦和自豪,将这位恋人推到了你的眼前。如果你还知道,“缟衣綦巾”、“缟衣茹藘”,均为“女服之贫贱者”(朱熹),恐怕在惊奇之际,更会对主人公肃然起敬:原来他所情有独钟的,竟是这样一位素衣绿巾的贫贱之女!只要两心相知,何论贵贱贫富——这便是弥足珍惜的真挚爱情。主人公以断然的语气,否定了对“如云”、“如荼”美女的选择,而以喜悦和自豪的结句,独许那“缟衣茹藘”的心上人,也足见他对伊人的相爱之深。

篇7:诗经·国风·郑风·丰

《国风·郑风·叔于田》为先秦时代郑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五句。出自《诗经》。此诗的主旨,古今因对“叔”一词特指与否的不同理解,而明显地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叔”是特指郑庄公之弟太叔段;而另一派认为“叔”非特指。《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叔于田

原文: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三哥打猎在野地,里巷空旷不见人。哪是真的不见人?没人能与三哥比,确实俊美又谦仁。

三哥打猎在冬季,里巷再没人喝酒。哪是真没人喝酒?没人能与三哥比,那么有为又聪秀。

三哥打猎在郊外,里巷再没人骑马。哪是真没人骑马?没人能与三哥比,英俊勇武本领大。

注释

①叔:古代兄弟次序为伯、仲、叔、季,年岁较小者统称为叔,此处指年轻的猎人。于:去,往。田:同“畋”,打猎。

②洵(xún询):真正的,的确。

③狩:冬猎为“狩”,此处为田猎的统称。

④野:郊外。

⑤服马:骑马之人。一说用马驾车。

赏析

此诗的主旨,古今因对“叔”一词特指与否的不同理解,而明显地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叔”是特指郑庄公之弟太叔段。《毛诗序》云:“《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国人说而归之。””欧阳修《诗本义》云:“诗人言大叔得众,国人爱之。”虽两者有“刺郑庄公说”与“赞美叔段说”的不同,但对此诗“悦”、“爱”叔段的内容并无歧解。另一派认为“叔”非特指。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说:“《叔于田》,赞美猎人之歌。”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这是一首赞美猎人的歌”,以为“叔”指青年猎手;袁梅《诗经译注》则承朱熹《诗集传》“或疑此亦民间男女相说之词也”之说绪余,说:“这支歌,表现了女子对爱人真纯的爱慕。”以为“叔”指男性情人。

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太叔段勇而有才干,并深得其母武姜的宠爱,被封于京地后,整顿武备,举兵进攻郑庄公,最终失败外逃。若诗中之“叔”为太叔段,则此诗当为其拥护者所作,但按验文本,并无明证。至于说诗中含“刺”,更属无稽之谈。因此今人多不取《毛诗序》之说,实为顺理成章之事。笔者以为,从文本本身看,“赞美猎人说”应是最站得住脚的,虽然本事不可考,但惟其不受具体人事限制,兴发感动力才不需激发便具有超越时空的动量。

在《诗经》三百篇中,《叔于田》并不是很引人注目的篇章,但若论其艺术成就,此诗当可与那些最优秀之作相颉颃。诗分三章,纯用赋法,但流畅谐美中有起伏转折,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则与假比兴曲笔描写者异曲同工,难分轩轾。它的成功之处,除了运用《诗经》中常见的章段复沓的布局外,还在于运用设问自答、对比、夸张的艺术手法。

章段复沓,是《诗经》中最重要的结构特点,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口传文化社会中祭仪表演时的应和歌唱。复沓的作用可类比于押韵,是潜在的心理和声,它反覆地再现主旋律,唤起听众或读者的认知和体会。《叔于田》三章句式结构全同,与其他类似结构的《诗经》篇章一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响效果,同时也因为复沓而加深了听众或读者对主人公“叔”的印象。而这种复沓是有变化的复沓,各章各句替换几个字,既保持韵律感,又深化了主题。实际上,拿现代音乐术语来解说,此诗正是一首分节歌,而“不如叔也”一句则是唯一的一句副歌歌词。

章句复沓,自然算不上是《叔于田》一诗的专利,但设问自答、对比夸张则是其独具个性的特色。各章第二句“巷无居人”、“巷无饮酒”、“巷无服马”,第三句“岂无居人”、“岂无饮酒”、“岂无服马”,第四句“不如叔也”,第五句“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相互间有这样的逻辑关系:第二句否定,第三句反诘,第四句作答,第五句述因,通过自问自答,将“洵美……”、“不如……”、“巷无……”(真的既英俊又……,人们都不如他,因此巷里没有人……)这样的正常顺序作一转换,顿觉奇峰突起,余味曲包。陈震《读诗识小录》评道:“平说安能警策,突翻突折,簸弄尽致,文笔最奇。”吴闿生《诗义会通》也说:“案,故撰奇句而自解释之,文章家之逸致也。”对此妙笔都青眼有加。这一设问自答的手法,实际上源出周人对商人占卜贞问的甲骨刻辞的着意摹仿。在甲骨卜辞中,因求问神灵需将正反两种结果都记刻于龟甲上,请决于神判,便产生了此类句法的滥觞。此诗中,一正一反,直陈与疑问并举,主要就在于以“突奇峭快”(陈震语)的笔墨引出下文“不如叔也”,这一结论。而“巷无居人”、“巷无饮酒”、“巷无服马”的夸张描写,则将众人“不如叔也”的平庸与“叔”“洵美且仁”(“且好”、“且武”)的超卓两者间的反差强调到极致。而通过居里、喝酒、骑马这样的生活细节来表现“叔”的美好形象,也很有人情味,有较强的煽情作用。诗的末句在“不如叔也”一句已将主要内容交代完毕之后逸出一笔,不仅使主题更为充实,也使对“叔”的夸张描写显得有据可信。

篇8:诗经·国风·郑风·丰

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亮闪闪。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又艳。不期而遇真正巧,正好适合我心愿。

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大又圆。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容颜。不期而遇真正巧,与她幽会两心欢。

篇9:诗经·国风·郑风·丰

先秦:佚名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篇10:诗经·国风·郑风·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郑风·子衿》作者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经·郑风·子衿》简介

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竞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如此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可是在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诗。”(《诗集传》)倒是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纠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说。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上一篇:安全生产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内容下一篇:渔家傲秋思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