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傻瓜》心得体会

2024-08-12

《三个傻瓜》心得体会(共12篇)

篇1:《三个傻瓜》心得体会

三个傻瓜》观后感

看了《看了三个傻瓜》后,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我想一定是那个头脑灵活、性格开朗、敢于向禁锢的教育制度挑战、在困难面前微笑着对自己说“all is well ”的兰彻;一定是那个敢于追求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不追求成功只追求卓越的兰彻。对于他我能用太多的形容词进行描述。我不禁细想我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像兰彻这样的人,这里的像不是职业像、性格像等等,而是是否像兰彻一样成长,成长为他们自己的样子。答案是肯定的。关于教育我有很多的话说,做为一名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对于教育一词的含义我有自己的见解,在看了《三个傻瓜》之后我觉得我的想法和这部电影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在这里我想结合电影从下面几个角度去探讨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

谈到教育,每个人都会首先问自己什么是教育,翻开任何一本教育类的书籍,首先定义的一定是教育。但是究竟什么事教育,每个人对他都有自己的理解,正确理解了教育一词的含义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责任所在,才能更好把学生当做一个活生生的动态的人来看,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我们传统的对于教育的定义会认为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里我不是挑战专家的权威,我只是想谈谈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我觉得教育不仅仅是根据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把学生培养为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教育更应该帮助学生成长为他们自己的样子。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人格差异、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成长经历更重要的是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自己擅长的地方。而教育就应该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点、自己的人格类型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全的独特的自己。就像电影里面的兰彻一样,他清楚的明白自己喜欢的是工程学,自己擅长的也是这方面,他因为喜欢而学,因为喜欢而始终对学习充满热情,敢于专研和探究,才最终成就了他。而法汗也最终选择了摄影学,我们没法逼一个工程师变成艺术家,也没办法逼一个艺术家变成一个工程师,每个人都应该成长为自己的样子。这才是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质。这让我记起李开复在《世界因你而不同》的著作中所提到美国的大学教育,即通才教育。每个进入大学的学生不会马上学习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而是系统的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学科,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美术欣赏、音乐教育等等,在解除了人类的各种知识体系后,学生才会真正的明白自己最喜欢和擅长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是这是每一个人生活必须明白的。任何学科都会在自己漫长的一生中发挥作用,尽管他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职业。但是他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自己以及生活得更幸福和有意义。

教育的本质在我看来就像罗杰斯所说的那样,教育应该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这个完整的人应该是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应该是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应该是学生在人格、品质、身体和心理等等各个方面都获得成长和获得成长能力的人。教育并不是想要给学生输入多少多少的知识,知识无限,一个人活在世上,并不能够掌握全部,但是一个人可以在教育的帮助下获得这种持续学习终身学习、适应社会变化的人。就好比我们看到的这个兰彻,也许成绩优异并不足够使我们惊讶,我们惊讶的是他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拥有那么沉静和看穿世界的心态,有如洪应明“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笑望长空云卷云舒”的圣人般的心态,更惊讶于他敢于说真话,敢于挑战权威这样的勇气。在中国这样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或许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说真话,永远说真话。

在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十分鲜明和喜剧的对比,那就是兰彻和查图尔。这个对比颠覆了我们所有人对于成功的理解。在查图尔眼里,成功是有房、有车、有钱、有势,拥有自身以外的许多价值,他是传统教育制度下的成功人物。他有野心,上进,追求成功,为了成功而学习。但是成功究竟是什么,成功是不是这些外在看来光鲜亮丽的所有物质?答案在兰彻身上,真正的成功应该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去做,那么每个人都可以而且能够是成功的。成功不是通过与别人比较而来而是通过与自己比较而来。与自己比就是关注自己的成长,关注自己的整个一生,是一个持续和动态发展的过程。既然对于成功的含义应该进行颠覆性的改革,那么我们的教育评价方式也应该进行改革。传统的教育采用赫尔巴特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即量化的、标准的、客观的的方式,大大小小的摸底考试,小升初考试,初中生高中考试,一锤定音的方式无疑是不合适的。评价应该主张多元化,因为评价的对象是人,人是多元的是各不相同的,不能按照同一条标准线进行划分。如果把人按照一条标准线进行划分,这就无异于把人看成一种产品,把教育看成机器或工厂。产品有免检产品、合格产品和不合格产品。而人此时此刻也被打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这不是教育这是工厂。电影里就是反应了这样的教育制度的弊端,环顾我们得四周我们听到的最多的声音还是你孩子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爸妈最关注的不是自己孩子的成长而仅仅是分数,老师见互相攀比的也是分数,真个社会划分等级的也是分数。我们的教育病了,我们的教育需要改革,但是这的确是一个艰巨和充满阻力的过程。的确我们的教育在进行改革,从理念到实践方式再到评价方式,但是真正落实和改变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知道作为老师我们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禁锢的教育方式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不单单是心理学的一个问题,也是教育的一个问题。因为教育需要培养的是一个完整的人,这个完整的人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上没有获得成长获得成熟,那么我们的教育也称不上是成功的教育。在电影里,我们看到了印度高比例的自杀率,我们也同电影里的人物一起经历了教育制度对我们大脑的压抑,最后我们看到乔伊和拉朱的自杀。我们要控诉我们的教育弊端,我们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希望现在的教育他的关注点不再放在成绩,而是让孩子获得健康的符合他自己的成长。

这是我看了电影后对于教育的一点浅薄的理解。教育要把人当人,让人像人。教育要帮助孩子成长,成长,成长为他们自己的样子。

篇2:《三个傻瓜》心得体会

演唱:五月天

小小的个子 看着看着

看到张开嘴 那是第一个傻瓜 小小的心愿 想着想着

想要快上学 可不可以啊妈妈 一定有很多 老师同学

新书包书本 还有第一条手帕

没想到将会 用尽所有 精华的年华 但有谁能脱队吗

长大不是玩耍 不是画画 不能够玩沙 长大是学文法 是学书法 加法和减法 分不清 他傻瓜 你傻瓜 我傻瓜 谁傻瓜 傻不傻瓜 时间 一样追杀

傻瓜啊 一转眼 就老花 一转眼 就白发 一转岁月 场景 也都变化

傻瓜 只能 向前 走啊

不能谈恋爱 这么这么 认真就是他 登场第二个傻瓜

大人告诉他 别怕别怕

爱情和青春 会在未来等着他 所以他丢了 诗和天真

寒假和暑假 篮球漫画和吉他

他终于哭了 就在那天 回忆缺席了 最后一次凤凰花

世界如果平的 为何人们 都要往上爬 活着不是赢家 就是输家 你敢输掉吗 分不清 他傻瓜 你傻瓜 我傻瓜 谁傻瓜 傻不傻瓜 时间 一样追杀

傻瓜啊 一转眼 就老花 一转眼 就白发 一转岁月 场景 也都变化

傻瓜 还在 继续 挣扎

什么公式可以 让我找到 残缺和解答 什么句型可以 让我说出 悲伤的文法 十九年后换来 五张证书 和半片天涯 终于发现我是 第一第二 第三个傻瓜 这故事 熟悉吗 走过吗 无奈吗 心痛吗 傻不傻瓜 代价 一样无价

到最后 一转眼 就老花 一转眼 就白发 一转岁月 眼泪 也都爆炸

只剩三个 悲伤 傻瓜

篇3:《自由作家》《三个傻瓜》

导演: 理查德·拉·格拉文斯

主演:希拉里·斯万克

大学刚毕业的艾琳带着初为人师的喜悦,走进了威尔逊高中203班的教室,没想到班上尽是些被学校“遗弃”的问题学生,他们厌恶读书,结成各种小团体,仇恨是彼此之间表达情感的唯一方式。艾琳逐渐了解了学生的世界:这些不过十几岁的少年,不得不挣扎着在街头暴力中生存,能平安地活过每一天是他们最大的希求。

艾琳让大家写下自己在街头的遭遇和感想,互相倾诉,互相分享。一本本真实的“街头日记”让同学们明白了:带着偏见生活是多么可怕的事,其实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可以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片名:《三个傻瓜》(印度)

导演:拉库马·希拉尼

主演:阿米尔·汗马德哈万

沙尔曼·乔什

皇家工程学院是印度一所传统名校,这里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只有考试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找不到好工作!在这所每学期进行42场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居高不下的学校中,竟然出现了三个前所未有的傻瓜——兰彻、法罕和拉祖,于是也就有了一系列离奇搞笑的校园故事。

篇4:《三个傻瓜》影评

——印度电影《三个傻瓜》所给予我的一些震撼

在本文开始赘述之前,我想先说明一点:在看这部《三个傻瓜》之前,我从来没有看过印度电影(哪怕是08年在好莱坞以黑马姿态出现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听闻过宝莱坞盛产美女,听闻过印度电影几乎每部都有欢乐的歌舞秀,诸如此类等等看点„„但那些都不是我的菜,作为在一个好莱坞电影强势进攻下败下阵来的可怜人,也许我对于电影的认识也只停留在对好莱坞电影的认识吧。

《三个傻瓜》,还有个译名《三傻大闹宝莱坞》,无论哪个译名都让我觉得这肯定是一部低俗、无聊的喜剧片。而在好几个同学的大力推荐之下,勉为其难看完之后,我不得不说,也许片名是这部电影唯一的缺憾。

故事以两个好朋友拉朱和法涵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项专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该段摘自百度百科)

对于一个自诩看得电影还不少的人来说,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多的震撼点:

首先,作为一部典型的印度喜剧片,它又感觉似乎不仅仅是一部喜剧。就像以前看过一篇评价小沈阳《不差钱》的评论:他用通俗的形式讲出了饱含哲理的话语:“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三个傻瓜》也同样,在嬉笑搞怪之余,似乎也在给我们上一节哲学课(这种方式也许比我们的马哲课有意思的多)。“你明明爱摄影,却跟机械结婚”,这是兰彻对法涵的拷问。人生苦短,只有做自己感兴趣、喜欢的事,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不然,一味地追求财富与名利,一味地墨守成规,生命将从此暗淡无光。兰彻对拉朱的拷问:“你这么害怕明天,又怎么能过好今天”。很多人追悔昨天、惶恐明天,却往往忽视了眼前最重要的今天。人生能有几回搏,绝不能让害怕战胜自己。最后,当兰彻的两个好朋友都圆了自己人生梦想的时候,兰彻哭了。功成身退,他转身,寻求自己的梦想,以自己真实的身份——法撒克·旺度,开始自己的旅程。

其次,影片用嬉笑怒骂的方式触及到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印度的高自杀率及现代人的个人兴趣与就业关系等问题。其实印度所面对的这些社会问题,在中国也并不罕见。作为刚刚才体验过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且还在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大学生,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其实很感慨。我们长久以来接受“标准答案”的毒害,认真理、认死理,而缺乏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中国的学生会考试,听闻不少托福满分的学生被外国一流大学拒绝的新闻,外国大学也怕,怕那些只会填标答,而没有自己思维能力的学生。也许是讽刺这一现象,于是影片开头就出现了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场景:教授让兰彻定义什么是机器,兰彻解释:“机器就是帮我们减少人力的东西”教授不满意,另一个同学用冗长、复杂、死记硬背的标准答案定义完机器,教授非常满意;兰彻于是戏弄教授,他要拿书,他是这么描述的:“一种记录、分析、总结、组织、讨论及解释信息的有插图或无插图„„提升并教育人类大脑的装置”弄得教授一愣一愣的,让人觉得十分畅快,大呼过瘾。影片将近结尾还有一处让我很感动的场景:一直对兰彻深恶痛绝的校长“病毒”在暴雨积水中泪流满面地对他说“你不可能总是对的”同时又把他最珍爱的太空笔送给兰彻(他曾说过要把这支笔送给他认为最优秀的学生),校长在说这话时应该是一种相当矛盾的心理,客观上承认了兰彻、但主观上又不愿意承认这么一个异类。而这恰恰说明兰彻成功了。再次,我想说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法,用我的口头禅来说:合情合理、丝丝入扣。影片用倒叙的手法,从十年后拉朱和法涵寻找兰彻开始,在寻找的旅途中众人开始回忆,继而引出他们大学时代发生的那些有趣的事情,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剪切的恰如其分。影片中很有趣的是在所有拍摄到拉朱家的时候,为了凸显出这家人贫困的现实,一边画外音插入:“就像五十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狭小昏暗的房间,瘫痪的父亲,咳嗽的母亲,尚未成婚的姐姐”,一边画面自动切换为黑白老电影的粗糙颗粒质感。这种冷幽默让观众觉得貌似笨拙,又不到家,增添了影片的喜感。加之其他像印度特色的歌舞表演以及一些细节的处

理使得观众在看完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之后,还觉得“不过瘾”。

在看完影片的时候,我其实有点失落的,因为在这时我才意识到这只是一部电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具备任何力量,更没有颠覆的勇气。所以我们在电影的理想主义画上句号之后,我们也许只能想网友评论的那样“带着意犹未尽、感同身受,继续默默无闻和压抑的生存下去。”

篇5:观《三个傻瓜》有感

鼓起信心看的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三位主人公兰彻、法兰与拉杜的故事,他们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并结为好友。片中通过穿插现实寻找兰彻的实际情景与美好回忆,一步步地展现了兰彻这个人物。

看了《三个傻瓜》后,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毋庸置疑,一定是那个头脑灵活、性格开朗、敢于向禁锢的教育制度挑战、在困难面前微笑着对自己说“All iswell.”的兰彻;一定是那个敢于追求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不追求成功只追求卓越的兰彻。

我很喜欢兰彻这个人物。他真挚,执着,聪明,对梦想的追求。这些都让我给予他崇高的敬意。

他鼓励拉杜摆脱自己的心理恐惧,放下自己的包袱,勇敢去面对自己的未来。他一句话道出了为何拉杜考试老考不好的原因。“因为你太懦弱,害怕将来。”连将来都害怕的人,今天如何活?最终,一直活在恐惧中的拉杜毅然放下带着祈祷的戒指,坚定地去面试了。结果是,他诚实地说出自己的缺点,不怕面试官的态度,后来他的直率、坦诚也获得他们的赞赏,并赢得这份工作。

兰彻他也给予他另一个好友法兰追逐梦想的机会,寄出那封能带给法兰希望的信,并教他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心,选择自己所钟情的摄影,而不是工程师。引用兰彻电影里的话,“别干工程了,去娶摄影吧,发挥你的天赋去。”最终,法兰用情劝说了他的父亲,得到了谅解与肯定。泪眼模糊地拥抱在一起。后来,他成为一个杰出的野生动物摄影师。

而兰彻他自己则成为了一个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法撒克旺度。他一直坚定地听从自己的心,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不畏前途的坎坷。只追求卓越,不追求成功。因为兰彻他喜欢的是机器,工程就是他的热情。他将他的兴趣迸发出激情火花。

篇6:观《三个傻瓜》有感

失恋的人,百无聊赖。回家我就在PPS找这部电影看了。

这是一部印度电影,我原来也曾经打开过看了几分钟。由于一直以来对印度电影不是很感冒,而且看了开头的几分钟,加上电影的名字,给我感觉这是一部闹剧,当时我就没有继续看下去了。

这次看完以后,心里面由衷地感激表弟的推荐,没有让我错过了如此一部精彩的电影。如果《百万富翁》不能算是纯粹的印度片子,那么这一次是印度片第一次带给了我如此强烈的撼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印度电影的水平已经进步到这个程度了。

这是一部很干净的电影,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剧情发展有悲有喜,但让人感到的是温暖和浓浓的人情味。虽然片中也有反面的角色,但是最终让人感觉,人性还是善良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情侣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感情,都是真挚而没有轻重之分的。因为每个人的心都是用相同的材料做成的,受到感动时,会感觉同等的快乐,受到伤害时,承受着一样的痛苦,谁也无法说,谁有权利或者义务去得到或者失去更多。而因为爱对方,人最终能像原谅自己一样,去原谅别人了。

篇7:《三个傻瓜》的艺术分析

关键词:艺术分析;人物设置;故事情节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30-02

一、影片概述

兰彻、法汉和拉朱都在印度著名大学ICE修读工程学,兰彻天资聪慧酷爱学习并热爱工程学, Farhan(法汉)喜爱的是野外写生照,但由于父母的意愿而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摄影转而修读工程学;Rastogi(拉朱)从小就学习优异,但由于家境穷困而背负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而变得恐惧和迷信。三位不同家境、性格的青年住在同一间宿舍而成好朋友。在亲眼目睹了被巨大的毕业压力和死板僵化的教育而活活逼死的同学后,面对传统死板的印度教育,兰彻极力的试图改变这样一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并感染着法汉、拉朱学会遵从自身内心的呼唤,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并喜欢做的事情,不要惧怕,All is well,一切都会好的,抛开负担,轻松自在的做真正的自己,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最终,积极乐观、追求卓越的他感化了固执的教研主任,帮助他的朋友拉朱摆脱了恐惧,顺利从疾病中恢复并找到了工作,也帮助法汉成为了他梦想中的摄影师。

影片中道出了很多大学生的内心话语,从出生到现在,没有人问过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总是告诉我们要去做的是什么。

二、影片艺术分析

(一)影片社会文化背景分析。

印度是一个电子产业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先进的电子制造加工区,俗称印度硅谷,印度医疗和教育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但国家的整体水平还是相对贫穷的,人们的意识还停留在一味追求物质的层面上,影片中的很多细节展示出了印度政府以及印度中低层人民生活的种种问题,例如兰彻被主任安排去法汉和拉朱家里见家长那一幕,当兰彻来到法汉家,法汉家的经济水平应该在印度算是中等了,可是,家中仅负担的起一台空调,法汉的父亲也每天以机动车代步,买不起汽车,因此一心希望儿子能够在ICE中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从而能够摆脱拮据的生活,在无形之中便将自己的意愿深深的施压在了法汉的身上;而当兰彻他们一同来到拉朱家中时,曾是邮递员的父亲因瘫痪而无法继续工作养家,但政府随即便停止了对其父亲的任何薪水,没有退休金和任何医疗保险,体现了社会福利的不健全,而曾经是小学老师的拉朱的母亲,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怨妇,毫无一点儿老师应当具备的素质,只是一味的抱怨印度日益见长的物价和自己劳累困苦的生活,因此也急切的需要拉朱能够在ICE中好好学习,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帮助全家走出贫穷,因此也在无形之中,将一切负担也施加到了拉朱身上。种种因由导致了大家都盲目的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工作而学习,形成了一种因为有潜在利益,所以才去尽力争取的学习状态,在印度每当有男孩出生,家长们便寄希望于将来他能够成为一名工程师,而每当有女孩出生,家长们便寄希望于将来她能够成为一名医生,这种观念在印度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而孩子们也在成为工程师或医生后才能在相对贫穷的印度安稳的生活,获得人们的尊敬。正是这样一种既定的模式,形成了一批又一批日渐麻木的人们,他们听不到内心的呼唤,也不敢真正的去面度自己内心的呼唤,只能按照既定的社会现状,顺着轨道一步一步走下去。

(二)影片色彩分析。

1.色彩与叙事。

影片中充满异域色彩,大量运用了传统印度电影色彩绚丽,明快的特点,尤其在描写兰彻大学生活的情节过程中,歌舞片段的应用,大多是明亮欢快的色彩,表现了兰彻大学生活的充实和求职探索的激情和乐趣。但每当电影中展现拉朱一家的生活状态时,影片便从绚丽的彩色变成黑白色,立即将观众从现代时空带入了古老时空一样,精准而生动的体现出拉朱家的贫穷的生活现状,真的像倒退了20年的贫穷状态,毫无色彩和生机的画面,体现了拉朱一家生活的困窘的同时也体现了一家人精神层面的压抑和空虚。而在主任二女儿碧雅喜欢上兰彻后,无论看什么都带有兰彻的影子,满眼都是兰彻的时候,她陷入了美好的爱情,在这一断的歌舞片段叙事中,色彩也很明亮绚丽,表现了她对兰彻的美好的印象和幻想,对爱情美好的向往。

2.色彩与人物内心。

兰彻、法汉和拉朱被主任勒令退学,三个人无奈在大雨瓢泼,电闪雷鸣的深夜,打包行李离开学校,当夜光影暗淡,街道上没有及时排除的雨水没过了膝盖,飘满了垃圾,放眼望去只有孤零零的三个人影在飘满垃圾的雨水中暗淡离去的背影,此时暗淡的色彩的运用恰如三个主人公的内心一样,孤独而无奈。但在接下来兰彻在主任的大女儿面临难产时集中生智,在停电的情况下,从汽车中吸取足够的电力发电,还利用吸尘器自制了婴儿助产器,在紧急时刻,帮助主任的大女儿顺利产下了即将胎死腹中的孩子。当他再度背起行李准备离开时,主任追了上来,将代表杰出,代表卓越的太空笔亲自授予了兰彻,而此时,天空慢慢变亮,清晨的阳光越来越明媚,阳光在没过膝盖的雨水上面,显得波光粼粼,晃动的水面的波光还将阳光一并反射到了墙面上,形成一块一块的光斑,最后整个画面色彩达到了完全的统一,明媚而温馨,而此时的主任以往那种顽固麻木的内心,终于被彻底感化,他那种死板的教育模式也终于被他所摒弃。

nlc202309030925

(三)影片人物塑造分析。

1.经典台词的设置。

以一句“All is well”开场并一直以这句话贯穿全片的兰彻,人物性格就像那句话一样,他坚信只要有热情,“只要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经意的追上你。”无需过多的担心和害怕,因此他从来不关心自己的成绩,只在乎自己学到了什么。“考试有很多,老爸却只有一个,只要你在,我们就在。”一句话道出了他对朋友的真挚和对真情的珍惜。当他看到主任的二女儿将要嫁给一个只在乎利益和价值的人,而不懂得如何真正去爱一个人的男人时,他毫不避讳和隐瞒的对主任的二女儿碧雅说“在他眼里,世界只是一个标价签,他跟你结婚,是因为你有利用价值,而不是因为爱。”因此从开篇到结束,兰彻自始至终都是敢于终于自己内心真正感情的一个人,他摒弃那些流于形式的考试分数,考试排名照相制度,以及追求利益和排名的形势,就像他力图说服主任摒弃死板高压的教育制度时,说道“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而当主任以学校从28名一路走来成为排名第一的学校的成绩来说明问题时,兰彻说,第一名又有什么意义呢?是啊,说白了那就是一个数字,但是,只会让人们陷入疯狂的竞争,没有人会为真正的学到知识而学习,想法大家就是为了竞争,为了一个分数,为了一个名次而竞争,背负的无穷的压力,以后走入了社会,开始了工作也是重复学校中的无穷的竞争和无限的压力。影片中的兰彻超脱而明朗,就像一个“完人”,带给我们一丝启迪和希望,而他整个人也如同电影里的插曲的歌词一样“他像风筝般自由”……

2.精心构思的人物设计。

影片中主任的顽固死板,近乎变态的麻木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影片在这个人的人物塑造上面是极为成功的,记得在他骑着自行车载着鸟巢和鸟蛋来到ICE为学生们上第一节课的路上,就不允许别人骑得比自己快,充分体现了他争强好胜的性格,而当他进入学校将同学们召集起来,将鸟巢中的鸟蛋掷碎于地上,诉说社会竞争的残酷和无情时,他的那套演说词连在侧面走廊中熨烫衣服的“毫米”都能倒背如流,可见其教育思想的死板与僵化,而当他拿出了当年主任授予他象征着“杰出”的太空笔时,兰彻问他“为什么在太空中不用铅笔,反而是要耗资几百万来制造这样一种太空笔”时,他一时语塞,但没想到在影片最后,兰彻帮助他的大女儿顺利产出即将胎死腹中的胎儿时,他对兰彻的杰出发自内心的真正认可,他决定授予兰彻代表着“杰出”的太空笔时,他回答了兰彻入学第一天像他提出的问题:“因为如果用铅笔,铅笔断了的话,笔头会飘进飞行员的鼻子里或者是宇航机器里,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和灾难,因此科学家们要耗费巨资发明这支在任何重力和任何温度下都能够写出字来的太空笔,这不是没有意义的,这是杰出的象征。”这一幕着实让人感动,一个老教授的严谨的学风态度,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影片到结束为止,一个有血有肉,真实而极具个性的主任的形象活生生的印在了观众的眼中,然而正是剧作中这些精心构思的小细节和小情节的设置,将一个主任的人物性格特色塑造的淋漓极致。

(四)影片技术分析。

1.倒叙和插叙的交替运用。

这部根据印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畅销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编而成电影,采用倒叙和插叙的电影语言,将现在、过去两条叙事线索交替进行,这样的交叉剪辑,很难让观众感到乏味,从一条线索到另外一条线索的跳跃,巧妙的完成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影片开头描写当年的模范生“消音器”对兰彻发出的挑战,看看十年后谁的生活会更好,也就是对比哪种学习模式会带来更好的生活,于是“消音器”同兰彻大学时期的两个好朋友法汉和拉朱一起结伴而行去寻找兰彻的故事。在寻找的过程中,穿插讲述他们的大学时代,他们一起经历了从困惑,到叛逆,再到自我解放的认知过程。通过这些情节,本片探讨了印度当代的教育制度、学生压力、贫富差距、医疗状况以及壁垒森严的等级观念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衔接全片的则是毫不矫揉造作的亲情、友情、爱情、成长、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及困惑,故事虽然并不复杂,情节却剥茧抽丝。

2.歌舞段落取代叙事段落。

陈凯歌导演《黄土地》中,安塞腰鼓的那一段,就很好的运用情绪段落取代叙事段落,这种创作手法十分值得现在的我们借鉴和学习。而在印度电影中,也一直习惯于运用长篇幅的歌舞段落来取代叙事段落。

该影片虽然保持了印度宝莱坞电影中传统的歌舞模式,但是并没有使得剧情显得拖沓,与之相反,《三个傻瓜》中恰如其分的歌舞的运用,配合好莱坞式的紧凑的叙事模式,将印度电影从拖沓的歌舞类型电影,很好的转变成了叙事电影。也在整部充满轻松幽默感的电影中,配合适度的歌舞段落,共荣承载起了友谊、亲情和爱情的感情机制,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和青春热情共同为影片的叙事机制服务添彩。

3.节奏的良好把握。

整部影片虽然长达3个小时,但是,电影良好的节奏的把握和运用,并没有让观众在看完影片后觉得拖沓乏味,影片中的节奏跌宕起伏连接紧凑,例如影片中兰彻和朋友法汉、拉朱一起悄悄帮助同学乔伊做完他的毕业设计——带有摄像头的直升机的过程,研究直升机的叙事过程运用的是歌舞形式,明快轻松的表现了兰彻他们的学习、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最终终于研究出来了,大家一起兴高采烈的想给乔伊一个惊喜,可是飞机飞到那个乔伊的窗口,看到的却是他自杀的情景,这一幕与之前的情绪和明快的节奏立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音乐静止了,节奏变慢了,听到的只有兰彻、法汉和拉朱等一起往楼上奔跑的呼吸声,整个奔跑的过程和呼吸的声音都被刻意放慢,与前面的段落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反差,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影片高潮迭起,从开篇的“消音器”回忆倒叙引出了当年他对兰彻发起的10年之约,到影片中间的片段回忆,分别讲述了兰彻开学点击学长的与众不同,到乔伊自杀,到他勇敢批判主任而被主任命令在台上讲课,到他去朋友家中见父母,到恶搞“消音器”的演讲稿,再到急中生智救活拉朱的父亲,到拉朱因压力而自杀未遂,到兰彻为了朋友去偷主任的试卷,到救活主任大女儿即将胎死腹中的婴儿,再到他和主任二女儿生动幽默的爱情,整部影片承载了内容丰富的一个有一个的小故事,导演将这些片段节奏进行了良好的把握和运用,从而高潮迭起,让观众们伴随着这一幕幕的片段,共同体验了电影中主人公之间真挚成长的友谊和爱情。

三、总结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什么真情,什么是朋友,什么是爱情,什么是人生的道理,什么是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去奋斗。本片不同于其他印度电影的地方在于,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青春的感动和回忆,更多的是启迪和引导,让我们明白在面对迷茫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在面对人生的时候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影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轻松诙谐的叙事过程中,承载了各种感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印度社会现状以及教育现状。

其实无论做什么都很简单:简单生活,遵从心声,做自己!——“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它,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

《三个傻瓜》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的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追捧是有原因的,印度影片的进步有目共睹,自《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后,再一次让人们对印度电影刮目相看,其中的印度民族特色的大量运用,印度歌舞的穿插,优秀的编剧提供的故事机制,配合演员精彩的表演都为影片的艺术特色增添了无限魅力,值得我们为之探索与借鉴。

篇8:三个傻瓜观后感

应某人要求,最近几天一直在看这部叫做《三个傻瓜》或者叫《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电影。本来我对印度以及印度电影是没有一丝好感的,然而西京某人推荐的这部宝莱坞影片却深深打动了我,其中宝莱坞是印度电影公司,用在这部片名中容易将人引入低俗的戏谑喜剧片氛围中,远不如直接叫三个傻瓜好。这部电影我看第一遍时觉得好玩,看第二遍时感觉有所启发,看第三遍时顿感震撼。这是一部追求梦想的理想主义经典影片,在这个无梦的年华,激起我追梦的情怀。

影片用夸张的情节引人入胜,这种夸张从影片一开始就展现在了观众眼前:为了见一个叫兰彻的人,法汗用戏谑的诡计从已经起飞的飞机上下机;拉朱则激动的连裤子都没穿;还有那个好学生的典范査图尔,用十年的时间努力奋斗就是为了能超越兰彻。一开始这一干人等的反应是有悖常理的夸张,正是这些夸张的小情节在观众的脑海中串联成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问号就是兰彻是有着何种神通的何许人?倒叙、插叙、顺叙交织的故事在影片中继续进行着,那一段段优美风景配着的优美旋律是整部影片的灵魂,正是这

些简单的文字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风之子一样独一无二自信自由自足人的影像。

兰彻在观众千呼万唤中终于出场了,他的出场也确实不同凡响。他用智慧在印度著名的皇家理工学院反叛传统,用简单的物理知识教训蛮横的学长,用特立独行的思维教训皇家理工学院那些道貌岸然的教授和如金庸小说中周伯通那样会左右互搏而又墨守传统的校长。他像只自由的小鸟一样,肆意的遨游在机械迟钝的帝国理工学院,特立独行的反叛常规,砸碎传统。更重要的他是兼济天下的自由传播者,在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中他的人格魅力渐渐的征服了他的室友,校长的千金乃至成千上万的已经观赏到这个时段的观众。如果影片这个时候结束那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三流的靠戏剧和情节取胜的娱乐片,导演独具匠心的更大冲突还在继续,更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才刚刚开始呈现。

在严酷的帝国理工学院学习竞争以及社会弱肉强食中,敢于反叛一切,拥有聪明脑袋的资本的人除了兰彻,没有第二个人,甚至可以这样说,兰彻这个人也是不存在的,兰彻只是个符号,所指的仅仅是人们的一种理想主义的对象。真正天才的是宝莱坞的导演,他抓住了社会问题的关键,用兰彻这样一个超人来控诉社会体制的不完善,来启迪麻木的疲于竞争的人群。这个与教育甚至是整个社会价值观挑战的电影在全球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和票房一方面是导演独具匠心的技艺,我觉得更重要的就是影片主题对人生社会问题的解答。导演把易普生的社会问题剧思维搬上荧幕,再加上话剧无法企及的影片剪辑,这部电影堪称经典。这部电影中兰彻对常规的教育体制的反叛是大快人心的控诉,他在这里只是个超人,让他成为人的是他对朋友的无限关怀和对爱情的一往情深。这样一个完美的人,观众们当然期许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所以乐见他最后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乐见他抱得美人归,乐见他“一切都好”。

对电影学知识了解的太少,无法从技巧的角度解读这部电影,仅仅是从内容和意义的视角来看,这部电影已经够完美了。它涉及到了很多当下问题,压力过大、人才流失、生存竞争等等。然而这些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这是一部理想主义的影片,导演也给那个符号兰彻下了好多的限定成分,兰彻的名字是别人的,最后那个叫达拉克的桃花源也是不存在的。他真正的姓名是旺度,他是纯自由的学习者和生活者,纯自由的意思是他几乎没有任何的压力和包袱,他没有长辈的期许,没有同侪的压力,他就是如庄子说的逍遥游的鲲鹏,他作为理想人物是激励人的,然而从深层次看,他又是对我们所有人的嘲讽,我们是不可能没有负担的,我们要对几乎所有人负责,我们所有的人都是悲哀的。导演在影片中省略掉了独行侠的个人奋斗,就是美剧《当幸福来敲门》和《阿甘正传》这样的励志大片也是需要主人公艰辛的奋斗历程才能等到一个机遇。

这部电影引起了我们很多的共鸣,尽管它是一部极具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美梦,但它毕竟深入的涉及到了我们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而且激励我们做回我们自己,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如期而至。继续我们的追梦历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最后附上几段影片中的歌词,我觉得这些歌词在看过几遍影片后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我们追梦历程中的宣言书:他如风一般自由,似风筝飞翔天空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靠前人指路,但他却自己铺路 ; 跌倒,爬起,他无忧无虑的前行;我们为明日之忧烦恼 ; 他只顾畅想当今,让每一分钟活得充实 ;他来自何处,触动了我们的心弦之后却消失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骄阳似火他像一片绿荫,在无垠的沙漠 他似一片绿洲 …… ;他是心伤痛处上抹的滑滑的香油 ;我们惧怕,桎梏于蛙井 ;他无所畏惧,在水中前进 ;面对涛浪,从不犹豫,迎面直击 ;他如云彩般寂寞漂泊,但是我们最亲爱的朋友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不会放过你,我们还要继承,要继续。

篇9:三个傻瓜观后感

首先是兰彻,也就是望杜。真的是世间少有的人才。我喜欢他的灵活,我喜欢他的自由自在,我喜欢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喜欢他在自己贫穷的时候还能很自在,我喜欢他对朋友的真心真意,我喜欢他的敢于挑战,我喜欢这个人一切的一切……真是有这样的人该多好。其实,我不仅仅是喜欢,更多的是羡慕。想一想,我其实就是兰彻他们所鄙视的那一类人,不是吗?从小只知道死啃课本,上了这么多年学只是为了那个分数,那份虚荣。这样一想,活得还真是悲哀。可是,从小到大,我们的周围都是这样的环境。现在长大才明白这些,可能有点晚吧!我是多么羡慕兰彻的生活和态度,遇见坏事对自己说一句:一切顺利!然后尽力、尽一切可能去做,去生活。

另一方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这个社会有多少人为了生计做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甚至是厌恶的事情。人生短暂,几十年的时间转眼即逝,而我们却有人一辈子都过得不快乐,何必呢?可是,话又说回来,人活在世上,没有生计,没有物质生活的充实,又怎么能谈其他呢?这就是一个纠结的问题了。所以这就涉及到了选择的问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的人选择了生活,于是锦衣玉食,但是却一生郁郁不欢:有的人选择了喜欢的事情,于是过得快乐,但是却穷苦潦倒。很少有人像兰彻这样,除非你做的是你既喜欢又能维持生计的事情。但是,又很多因素,包括我们的父母、社会形势、国家政策、市场需要等等,都在影响着我们的选择。

篇10:三个傻瓜读后感

去年,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影片《三个傻瓜》,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今天我再次欣赏了这部电影,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的体会。

影片主要描述了三个兄弟在大学期间的生活,他们的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兴趣与理想给现实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有力地抨击了印度教育制度的缺陷,印度教育体制的陈旧可见一斑,教育只是把学生当成同一台机器印出来的复制品,只注重成绩,以成绩论英雄,校长就是陈旧的教育体制的化身,他束缚着学生的头脑,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这种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没有思想,没有主见、没有创新意识。而兰彻三人则代表着与之相反的教育方向,注重学生的创造力,不死记硬背,理论结合实际,发挥自身潜能。特别是兰彻,他极力反对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他说过:“追求卓越,成功就会意外降临。”“过你想过的人生,做你自己。”“不要为明天而焦虑,要享受想在。”,他的想法影响了他的两个朋友,法权由于想通过工作帮助家人摆脱贫困,恐惧考试,成绩非常差,经过一次自杀以后,终于摆脱了恐惧,走出了困境,终于投身于他挚爱的摄影事业。

三个傻瓜的故事给人带来许多思考,陈旧的教育体制只能束缚学生的手脚,扼杀学生的天赋,是教育发展的绊脚石。由此我想到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改”就是要改变以前的教育模式,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教师变“传统教师”为“高效教师”,变“施与者”为“开发者”、“激励者”。“革”就是教师要革旧教育观念的命,教师的观念更多的时候比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有价值,教师要尽可能的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然后,把学习和成绩的好坏这样的事交给学生自己主动去做。

篇11:《三个傻瓜》的观后感

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一所高校“帝国工程学院”中的三个性格迥异,家庭背景截然不同的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走出校园后的工作。主人公兰彻是个性格叛逆的学生,他反对死记硬背,公然顶撞院长“病毒”,对院长主张的“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的成绩至上做法当面质疑。他以他的善良、幽默、自信和开朗赢得同室的两位同学的信任和友谊,也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多项专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电影语言幽默,情节简单却引人入胜,在轻松愉悦的观看中给人以启发。

最先吸引我的是电影中的插曲,虽为印语演唱,但是那明快轻松的节奏,印语特有的腔调如余音绕梁。尤其是歌词部分,浅显中蕴含哲理“如风一般自由似风筝翱翔天空”“ 我们为脚下的路途牵引 他却在独辟自己的蹊径”“朋友失败时,你难过;朋友成功时,你更难过”“ 你这么害怕明天,又怎么能过好今天”……

电影中的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台词也给人以启迪。

“大学不是高压锅。”这是主人公在质疑院长“病毒”时说的一句话。成绩至上,以成绩论英雄在中国不仅仅是大学,中学、小学一样存在。在沉重的压力下,教师为成绩而教,学生为成绩而学,家长唯成绩而论。在成绩至上的高压之下,教师没有了思想,学生失去了自由,家长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就像影片中另一句台词“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

“学习是养成。”学习是一种养成教育,即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样的道理,我们老师其实是懂得的,只是在教学中疏于动脑,懒于实践,重视结果,忽视过程,最后将有情有义的养成教育蜕变为冷冰冰的知识传授,教师疲倦,学生更累。

“要听从你的心”这是影片中兰彻对室友法尔汉说的话,法尔汉本是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迫于家庭的压力才进入帝国工程学院的,后来在兰彻的鼓励和帮助下听从自己的内心,成功说服家人,最终得以从事自己钟爱的摄影事业。听从自己的内心,需要的是勇气,有时也是放弃。在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但是常常因为一些原因而放弃。没有思想的老师怎能带出有思想的学生,我们需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勇气。“听从你的内心”,这也是我们要引导孩子的。因为年龄的原因,孩子还不会表现、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这时候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引导孩子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做回真正的自己。

影片中耐人寻味的台词还有很多。

“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

“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八年级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了,而他应用了”

篇12:有关电影三个傻瓜的观后感

考完试后的一天,爸爸总会说:“别待在家里看书或看电视,要就去电影院看比较过瘾嘛!走吧!”只要是全家一起去看电影,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不需要爸爸说第二次,我们一定马上准备好出发。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三个傻瓜”,在这部电影中,主要是在描述三个好朋友在大学时发生的趣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三个人当中,有一个成绩比较不好,他们为了让自己的朋友都可以通过考试,所以去校长室偷影印考卷,可是被校长知道他们三人进去他的校长室偷看考卷,于是马上被退学。就在他们离开学校的路上,他们偶然遇到校长,得知校长的女儿要生小宝宝了,于是上前帮忙,他们利用那里现有的东西跟医生联络,并把许多东西拼凑起来,变成一个吸盘把小宝宝生出来。因为他们的协助,才使宝宝平安的生出来,深受感动的校长又把他们三人留下来,继续学习。

看完这部电影,我发现故事中是在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互相合作,帮助彼此完成梦想是一件很棒的事,另外,遇到挫折时,我们不能轻易的放弃,应该要灵活运用自己的思维,才可以在紧急时刻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每次看电影都有许多珍贵的收获,这也是为什么爸爸总是喜欢带我们全家一起看电影呢!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三个傻瓜》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三个傻瓜》观后感作文05-29

英国经典童话故事《三个傻瓜》08-25

傻瓜的天才04-09

爱情大傻瓜04-20

傻瓜日志随笔05-03

遇见大傻瓜范文05-22

才是大傻瓜范文05-19

你我是傻瓜韩文歌词08-21

傻瓜的爱情故事04-15

小傻瓜五年级作文04-21

上一篇:后备干部事迹材料下一篇: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管理知识复习资料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