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校本课程的故事

2024-08-07

我与校本课程的故事(精选12篇)

篇1:我与校本课程的故事

我与课程改革的故事

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我的课堂教学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让我欣喜不己。我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了进步,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具体来说,我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以下的变化。

一、变照本宣科为情境教学

在课改之前,所谓教学也不过是拿着书本照本宣科而已,学习了新课标后,我才认识到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教学的力量;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提供全面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学习。例如.我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创设如下故事情境:(录音播放)厘米跟毫米以前是一对好朋友.它们都生活在一把尺上。可是有一天,厘米看了看身边的毫米心想:毫米这么小.竟然跟我平起平坐。厘米很不服气地冲着毫米说:“每次主人让我俩去度量时,总是我出的力多.你只是偶尔量一下.几乎不派用场.你算老几?竟然跟我平起平坐!”这时.我问学生:如果你们是毫米.听了厘米刚才的话心里高兴吗?(不高兴)那你们会怎么说,学生情绪非常高涨,结合学到的知识.说得头头是道。我创设故事情境.使原本抽象的数学学内容赋予生命灵性.让学生主动地卷入童话角色体验中,即凸现毫米与厘米的本质联系,又使学生在其中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理的熏陶。教学情境的表理形式和创设时机时应该是多样的,我还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设故事性情境。“串联”数学知识,让学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还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就这一节课而言.我创设导人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情趣,激发学习的动机;可以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经历教学的刺激,体验和理解教学;可以创设应用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教学的眼光。

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强加给学生,学生学习知识完全是被动接受。学习新课标后,我认识到,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新事物都好奇,比较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但也存在对老师依赖的特点.不知该怎样学习。因此.要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应该使他们在积极的准备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我能做”,从而满怀信心参与学习活动。如我在教“9加几”时,知识的基础是数数、数的组成及简单的计算技巧,能力的基础是对小棒的熟练操作。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前,先让学生看着主题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有的数图中学生的数量,有的用小棒摆图中的饮料,有的与同学一起把图中的情境编成小故事,这样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就对必要的知识、技能有了一定的准备.这时我又提出:“谁可以根据圈中的事情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呢?”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准备.所以他们不仅知道要做什么,而且知道了如何去参与学习话动.学习中表现得特别积极,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后面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保障。学生在学习中想出多种答案:“有的把左右两边小棒合到一起.一根一根地数,一直数完;有的接着左边的9根小棒继续数右边的小棒,还有的从右边拿一根放在左边凑成10根,右边还剩几根就是十几,也就是凑十的方法,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在学习中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教育家苏霍坶林斯基说过:“在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因此.我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拼、剪,折,量.捏、画等活动中,体会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活动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了学生的探究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三、变看重表象为注重内涵

以前,我觉得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教师都知道,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新课程实验班的学生,首先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这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完成的。教学中,我不急于求成,不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引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无穷。

四、变应付考试为服务生活

在学习新课标之前,我的教学纯粹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本没有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直到学习了新课标之后,我才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道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学“数数”前,由于学生刚入学,互相之间还比较陌生,我就设计了“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必须包括“家里有几口人”这样,就把要学习的“数数”的知识孕伏在其中了。又如,教学“高矮”时,前一天,我对学生说:“明天数学课上,同学们要告诉全班同学,是爸爸高些,还是妈妈高些?”学生回家后将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在生活实际中了。随着新课程教学实验的不断深入,我发现知识的“课前孕伏”应该有一个条纹的规划。为此,我在学期之初对整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找到知识的孕伏点,规划知识的孕伏周期,然后通过家庭、学校的有校沟通,通过一系列实验作业,让学生经历几天、几个周,甚至几个月的“感受”之后再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比如,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内容,是教材的第八单元,按计划应该是第十三周的教学内容,而我在第九周就布置学生,要他们每天记下自己晚上睡觉和第二天起床的时间,第二天来校后告诉大家。几周的时间,每天看两次钟表,无形中对钟表就已很熟悉了,这些活动又是学生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

五、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1、合作学习效果不佳。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组内成员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通过共同努力完成同一学习任务。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已被教师接纳,也在课堂中广泛运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低年级的课堂中,我们更多的是发现这样的现象,当我要求学生合作学习时,学生或是没有围绕同一目标,各做各的事,不会合作,甚至不愿合作;或是由“强者”说了算,“弱者”跟着别人走,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或在谈论与学习任务无关的话题,表面上热热闹闹;或在玩学具,津津有味。

2、课堂资源利用不足。

充分利用课堂中的一些动态资源,注重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也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的潜意识里还是喜欢那种“正中下怀”的回答。课堂中,一旦有了与自己心目中的“标准答案”相同的答案,就草草收场,因此也就常常忽视了那些“错误者”或“失败者”,从而丢失了课堂中许多亮点,浪费了宝贵的课堂动态资源。

3、对“组织者”认识不够。

上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组织者的含义包括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学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等。”在低年级课堂中,面对一群6、7岁的孩子,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实在是太难了。但是,课堂中必要的“组织教学”、最起码的“教学常规”还是不能少的。由于没能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出发,课堂中无度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没能充分认识、深刻领会组织者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导致必要的组织教学、课堂常规被无意地忽视了,使得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秩序混乱。相当一部分学生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有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所得无几。应该说组织教学、课堂常规是低年级课堂中十分关键的因素,它们本身就是课程,而且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与学生有效互动;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条件、时间及空间上的保障;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关注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2:我与校本课程的故事

放飞梦想

——我的校本课程故事

滦县第二实验小学

杨彩莲

初识“校本”,一头雾水

2013年暑假,滦县教育局组织了教师业务能力考试,我以优异的成绩从农村小学调入了滦县第二实验小学。8月28日,我到二小报到。走进二小,我惊呆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艺术的殿堂:大厅里和校长室里一个个漂亮喜庆的中国结,精美的串珠作品:花瓶、苹果、纸巾盒、葫芦、大龙、小猴一家......和蔼可亲的校长对我说:“这些精美的作品都是老师们指导学生创作出来的,这是我校的校本课程,你以后也要学会,并教会学生。我相信你也一定会成为一位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的好老师。”我努力地点点头。

原来,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学校和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特点,确定各自的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并付诸实施。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勤学苦练,准备授课

每天最后一节课是校本课程课,我要教学生们串珠。一头雾水的我无从下手,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为了给学生一杯有价值的水,自己要努力开凿一眼泉。”做事认真、不甘落后的我在学校里一遍遍地练习编笔筒、编荷花、编倒挂金钟、编手链、编纸巾盒、编葫芦等。感觉时间不够用,我便拿着材料到家中编。懂事的女儿也帮我拿剪刀、递珠子。夜深了,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与我作伴。丈夫心疼地说“太晚了,快休息吧!”我没有停下编织的手,继续编着。我暗下决心:校长、主任以及老师们对我这么关心,这么照顾,我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确,熟能生巧,刚开始时无从下手、笨手笨脚,最后技术娴熟、得心应手,我喜滋滋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认真教学,收获成功

有了充分的准备,我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带领孩子一起用心编织,用智慧编织。我一边给孩子们示范,一边讲解。然而,现实却不如我预想的顺利。几节课下来,一部分孩子陷入了困惑和迷茫。我间或听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议论:“串珠太难了,不如看看童话书,故事书呢!”“学这个干嘛?考试又不考!”孩子们的问题可爱幼稚。

重复了两遍下来,孩子们大都能自己看懂步骤了,于是我和梁老师放心地把各种颜色的珠子发给了孩子们,只见大家认真地编织着,比过来比过去地调整,不一会,便有人提问:“老师,是不是这样穿?老师,是不是那样穿?老师,这样穿对不对?老师,这里怎么穿?”我立刻给予指导,并给他们编好了口诀。在我的帮助下,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有些快的孩子已经举着自己的作品让我看了。就在大部分孩子都完成之后,我发现马英杰同学还在自己的座位上挠着耳朵,停滞在第二步上,我不禁有些替他着急,问他要不要老师帮忙?他看着我,犹豫着点了点头(他的动手能力较差),我耐心地又给他讲解了一遍,可他还是没有穿对,看着他着急又认真的样子,鼻子上都沁出了汗珠,我差点笑出来。

孩子们差不多都穿好了,渐渐有些坐不住了,我便和孩子们商量着:“我们等一等马英杰同学,好不好?”孩子们很开心地答应了,还不忘给他加油!虽然我可以帮他直接穿好,但是这样做会让他失去锻炼小手的机会。他用了很长的时间,自己穿好了这个属于他的海绵宝宝,他的脸上露出了可爱的笑容。

我心里暗暗感叹:不能忽视了对动手能力差的孩子进行个别辅导。应该着重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育教学方法需要灵活运用,只要我们教师有一颗关爱孩子的心,一颗对教育工作热爱的心,那么,教学方法就会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符合儿童年龄发展的特点,真真正正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看着我们用小巧手编织出来的一件件工艺品,我们师生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我们欢呼着,雀跃着。孩子们的笑容是那么灿烂,银铃般的笑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久久回荡......发自肺腑,感谢校本

我应感谢校本课程,给了我一次主动探索,付诸实践的机会;我应感谢校本课程,让我和孩子们每周能有固定的时间接触;我应感谢校本课程,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相长,让我和孩子的心走得更近;我应感谢校本,让孩子们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快乐地学习和成长。我应感谢校本课程⋯⋯

篇3:我与校本课程的故事

一直觉得美术是门有生命、有温度的学科,它在不需要应试的前提下承载着孩子们的情感与梦想。也许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作家、画家的梦想,而“绘本手工书”课程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让他们在不需要联系出版社的情况下,就能轻易拥有自己的书,这是件快乐的事情。为能让课程有效进行并且取得丰硕成果,我提出一些方法与做法,与大家共享:

一、课堂阵地“两重天”

“绘本手工书”包括手工书制作和故事绘画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内容的实施都依附于课堂阵地。课堂阵地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课程中的美术课,另一种就是学校开展的社团课。这“两重天”都被利用起来,各自发挥作用。

首先是国家课程,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课题是可以“再加工”的。我们将“绘本手工书”的校本特色内容与教材内容相整合,设计出既符合教材目的要求又对学生绘本故事训练有帮助的教学内容。在改编时,遵循原教材,基本保持书本内容不变,调整课时顺序,重新归类,适当删改,这样改革的目的是既能让学生学习到书本知识,又将一些不利于操作的课程改进后更贴近课堂,最终能突显出学校特色,以期达到更加适应学生认知和操作的目的。例如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虾和蟹(一)》,除了画虾和蟹的造型,还可以编它们的故事,尝试以绘本故事形式来表现。让学生们一起来编关于虾和蟹的童话故事,也可以画一画自己与虾和蟹的故事。

其次是社团课程,主要是解决“绘本手工书”的形式和绘画问题,每一本手工书都要有它特别的造型,每本书都要有美术的画面,只有专业性更强的社团课才能更精致地实现操作。

二、形式多样“七色花”

“绘本手工书”的外形是它的一大亮点,它还可以分为立体与平面两大类。平面的书,除了形状可以改变以外,它还可以像平常的书一样一页页按顺序翻开,故事内容描绘方便,存放起来也不占地方;立体的书造型就显得变化多端,它可以是一只“手提袋”,一个“铜锣烧”,一条“鳄鱼”……或可提拎,或像花朵绽放,或站立不倒……立体书有时候就像一件工艺装饰品,有它独具匠心的模样。每本书就像“七色花”的一个花瓣,能“变”出一个孩子内心的美好世界。

用材是这朵“七色花”中的一个花瓣。除了一般的手工纸和固体胶外,学生们还要准备无纺布、海绵纸、瓦楞纸、百丽龙胶以及针线等,学生们的工具袋就像一个杂货铺,里面的物品可谓五花八门!

三、内容丰富“九回肠”

形式再好,内容才是“绘本手工书”的灵魂。手工书最大的魅力就来自于它的故事。会讲故事、能讲好故事的孩子往往是心思细腻的,要选择这样的孩子进入我们的“绘本手工书”社团。

编故事的方法,首先,要明确故事的主题。孩子们的故事大多与生活相关,但他们很少能写出反映社会现象的故事,作为教师主要是指导他们将故事主题思想升华一下,人生理想、社会现象、亲情、友情等各种主题都可尝试,不作无思想的平庸故事。其次,故事角度要新颖。别人写过的我不写;或者别人写过的我换个思路去写,将别人容易忽略的角度写成故事,加上哲理性的情节,能更加吸引人。最后,童话故事亦可写。生活故事与童话故事相融合,事先选一两个关键词,作为故事的精神统领,围绕它们展开故事情节。

我们的故事可以存在不合理性,可以难以预料,可以悬念起伏……只要是孩子们喜欢的情节,都可以写成故事。让写故事的孩子成为学会观察、热爱生活的孩子!

四、目标要求“多阶梯”

写故事在实施中因个体差异并不能统一实施。因此,我们对“绘本手工书”的故事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做了“多阶梯”的递进要求。

阶梯一:低年级学生尝试用简单的工具材料、简单的语言与画面,表达简单的小故事情节。用美丽的色彩表现出自己喜欢的画面。可以对现成的绘本故事进行画面摘取,二次表现简单的故事。阶梯二:中年级学会用“替换”的方法来改编现有的绘本故事。学会用更复杂的画面来表达具有一些意义的故事情节。阶梯三:高年级学生对生活中发生过的故事进行提炼,编成几句话的绘本,用精美的画面表现出来。

年级越高,对生活的观察就愈发显得重要,最好的故事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作品。

五、成果外显“百家鸣”

当一本手工书制成之后,并非是任务的完结,而是更重要愿景实现的开始。每一本书最好的归宿就是找到喜爱它的读者,虽然学生们制作的绘本手工书是“天下无双”的,但它的意义远远不是躺在学生家中的书架上。

展示的形式有多种,最好的平台是每学期结束,学校有个社团展示活动,在这个专门展示的时间里,学生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前来参观欣赏的人讲述自己绘本书中的内容,用故事来吸引别人,这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还要向欣赏者展示这本书的造型,有时候书的外形就是故事中的主人翁的形象,因此介绍自己的书时,手工书外形的巧妙设计用意也是展示的重要内容。

展示的场地不仅于此,在学校的各个图书角,设有专门的学生绘本书展示角,这也方便了更多的学生来了解“绘本手工书”社团,从而提高对该课程的兴趣。这种展示方式等于让作者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内心世界,增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

篇4:我与汽车的故事

在学校,我是个顽皮的孩子,成绩很差。中学毕业后没能考上任何学校,我瞒着家人,随着当时挺流行的“打工潮”到了广州。广州真是一个让人开眼界的地方,这儿车多:有进口的,有国产的,有高档的,有低档的;这儿车美:有白的,有黑的,有红的,有绿的;这儿车好:有流线的,有敞篷的,有加长的。在没有工作的日子,我最喜欢一个人在街上漫步,边走边看,那些街上跑的、路边停的小汽车总让我神往不已。

一年后,父母帮我找了一份工作,我便回到了家乡。在我所工作的单位,有几辆运送原料的货车,我看着司机师傅轻松自如地驾驶这种庞然大物,心里挺羡慕的。我本身又是一个喜欢汽车的人,每天一下班我就围着货车转,缠着司机师傅教我开车。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我遭到了所有人的拒绝。但我不灰心,因为驾驶汽车成了我的梦想。从那时起,每当我看见司机师傅热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我会为他们送来毛巾和茶水;每当看见谁的车脏了之后,我会不声不响地拿来涮把和水桶,把汽车涮洗一新;每当有车出现故障的时候,我会在旁边充当小工,递送工具和配件,学习汽车构造知识……终于有一天,有一位姓廖的师傅经不住我的软缠硬磨,被我坚定要学驾驶的诚心打动,答应教我开车。你知道当时我是多么的开心吗?得意忘形的我直喊师傅万岁、万岁!廖师傅是位很了不起的司机,三十多岁。听说他从16岁开始在农村当拖拉机手,后来通过自学考取驾驶执照的。廖师傅开车细心、谨慎,20年来从没出过任何交通事故。在廖师傅认真地指导下,我很快学会了汽车驾驶和简单的汽车维修知识。几个月后,我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考核,领到了我梦寐以求的驾驶执照。再后来,在廖师傅的帮助下,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成了单位里的一个临时司机,可以像廖师傅一样单独轻松自如地驾驶大型货车了。

我对生活没有太高的奢求,不管是否平淡,只要我能每天与车相伴,我就基本满足了。可是天不顺人意。1998年,我所在的单位倒闭了,我也就失去了工作。我曾一度烦恼、彷徨,整天无所事事。几个月后,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个准备买车的人,想想自己的驾照闲着也是浪费,我又那么喜欢车,便与他合伙买了一辆长途货车跑运输。跑运输的工作很不稳定,有时没有货源,一闲就是好几天,有时跑长途,在路上一开车就是好几天,又苦又累。既然干这一行,就不能太挑剔,我努力使自己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可是新车买来3个月后,我发现我与搭档在性格、经验、主意和生活品味等方面有太多的差别,我俩根本合不来,不时有争吵发生。我担心有一天我们会控制不住大打出手,与其那样,不如好聚好散,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我把车顶给他了。这次合作的结果,是我3个月净亏了9000元。9000元钱在现代人的眼里也许算不了什么,在我们农村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在我这个并不富裕的家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父母虽然没有说什么,可我知道他们心里充满了对我的失望。当时我发誓这一辈子再也不买车了。

经历了这件事之后,我的驾车生涯只好告一段落,我也一直沉思痛苦了很久,为自己的任性和不争气而恼悔。直到过完春节,我再也不想在家里闲呆了,经过多方联系,投奔到宁波的一位朋友那儿,我在那里帮他开了几个月的翻斗车。由于工资太低了,经过这几个月后,我觉得心里也平静了许多,便离开宁波,只身一人再一次来到广州。我本想到广州找一份开车的工作,谁知这几年广州发展的特迅速,在这里打工的民工也很多,我的文化层次又不高,要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太难了,我只好作罢。我现在在一家电子厂里找了一份临时工作,以解决暂时的基本生活。

这个厂的效益还很好,但不是我所满意的工作,我做事的地方正好在107国道边上,没有工作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坐在厂门口,看公路上来来往往的各类汽车,有半挂货车、豪华大客、高级轿车、大马力摩托,唉,真是目不暇接!看着这些高速穿梭的汽车,我幻想若是我在车里驾驶,该有多好啊!我最喜欢的是大货车,尤其是现在的那种重型10轮大卡,看着它呼啸而过,真有一种大野牛奔过的那种充满野性的动感,太过瘾了。我还喜欢四轮驱动的越野车,它的魅力也令我神往不已。

篇5:校本课程故事——布贴画

在小学里,布贴画一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课之一。课堂里,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展示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表现方法来展现他们脑海中的世界。回顾多年的教学工作,除了欣慰自己能完成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外,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的影子还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特别是四年级的一位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刚入学时的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常常拖欠作业到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认真完成作业,短短的一个学期里他在布贴画课中有了极大的变化。这位男生名叫刘毅,是四年级的学生。初识这位同学,是在刚入学的第一节布贴画课上,我让全班学生画一张自己最拿手的画,全班几乎都拿起了画笔,惟独他同学静静地趴在桌子上,我问他为什么不画?他什么也不说,只是摇摇头。他的同桌告诉我,普通话都说不好,更不会画画了。弄清原由,我告诉他:画画很有趣,只要你大胆画,即使是乱涂乱画,也会从中发现美的东西。我让他用点、圈和线试着乱涂几下,然后让他在这里边找图形,并涂上颜色。于是,他勉强进行了第一张作业的练习。接下来的几节课,我又发现他同学经常不带学习用具,上课从不举手发言,作业时有拖欠。我知道这是自卑心理在作怪!想要彻底改变他,必须建立他的自信心,因为自信是促进健全人格形成的必备条件。于是,在布贴画课中我极力关注他,对他的些许进步就鼓励他,表扬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偶尔会看到他的脸上露出一丝羞涩的笑容,我仿佛看到了一缕阳光。

开学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他悄悄地走近我身边,低声对我说:“老师,今天我带来很多漂亮的彩纸,您这节课要教我们做什么呢?”我感到一阵惊喜,他终于从一个沉默的男孩到主动开口找老师说话,这是多么可喜的一步!我问他:“你喜欢上布贴画课吗?”他点点头。我鼓励他:只要你有兴趣,就肯定能学得很好的。这节课中,我注意观察刘鹏飞,他做得多么认真呀!是呀,兴趣是学习布贴画的基本动力之一,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将帮助学生终身受益。他一天天在进步,不但能坚持带齐学习用具,而且能举手发言了。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他的作业经常是别具一格,颇有自己的特色。

篇6:我与校本课程的故事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民间故事活动目的:

、理解民间故事所蕴涵的意义。

2、收集民间故事一两篇。

3、掌握讲故事的技巧。

4、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文化。

活动准备: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学生用一周时间收集民间故事一两篇。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步骤;

、理解民间故事蕴涵的意义。

2、学生收集民间故事两篇以上。

3、故事交流。

第一课时

傻丈夫,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老师(或学生主持人):下面为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啼笑皆非,它却蕴涵着很深的意义。

老师(或学生支持人)讲故事。同时用多媒体打出故事内容,并且播放街头流行曲《你话我傻》。

老师(或学生主持人):读了这个民间故事,你觉得故事里的人物怎么样?这个故事仅仅是给人当作笑料吗?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分组阅读、欣赏、讨论。

老师(或学生主持人):好,现在请每组推荐一两个代表谈谈你们讨论的结果。

小组代表发表意见。

老师(或学生主持人):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组的意见……(小结)。

老师:我们加田有很多民间故事,大家听到过的有那些,和同学们讲讲。

学生互讲故事。

老师:大家回去之后每人收集一两篇的民间故事,注意要写上收集故事的时间、地点,还要写上讲故事人的姓名。下周的《民间文化》课交流。

第二课时

民间故事交流,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老师(或学生主持人):大家先分组交流、阅读、欣赏、讨论。各组推荐一两篇你们认为好的故事在全班交流,并且说说它蕴涵的道理。在讲故事时要注意口气和表情。

学生分组交流、阅读、欣赏、讨论。

小组推荐,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篇7:我与校本课程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叫《白天鹅红珊瑚》。

追随里头的情节,我如醉如痴地拜读,生怕有哪个字节逃出我的眼帘。一晃,就是两个多钟头,就连妈妈唤我吃晚饭声都没听到。

“林芽,快下楼吃晚饭,吃完了要练琴半个小时。”老妈发命令了,可是我还遨游在书的海洋里呢!根本没听到。

“林芽,你还不下来?如果再不下来吃晚饭,有你好看,练琴加半个小时。”老妈一边指手画脚,一边大声地嚷嚷着。

“林芽,你……你简直要急死人啦!下——来——吃——饭。”

正沉溺在书海中的我,一惊,书都掉到地上了,捡起来,继续看。老妈实在受不了了。“咚咚咚……”敲着我的房间门,一边敲一边说:“林芽,菜都给你热了800遍了,咱家的电费没啦!赶紧吃饭!”

我这时才“醒”过来了,赶紧把门打开,说:“好,我马上去吃饭。”老妈敲着我的头,大声说:“你看看你,现在都几点了,还有空看书,气炸我了,真是的!”我向妈妈吐了吐舌头,飞快地“逃”到楼下吃饭了。

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又趁老妈在客厅看电视,我蹑手蹑脚地摸上了楼梯,轻轻地闭上门,开起了灯,躺在温暖的小床上,舒舒服服地看起书来……

老妈发现我又到楼上看书了,对老爸说:“你看这孩子,又去看书了,真是的,连琴都不练了。”

“好事呀,看书是好事。”老爸微微一笑。

篇8:我与校本课程的故事

1.1 实拍影像的特性

说到实拍影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常见的纪录片, 它往往最直接最客观地反映真实。那实拍到底有什么特性呢, 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可以说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带来的效果就是贴近生活, 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1.2 实拍场景的优缺点

比如短片《粉笔头的故事》中, 背景的画面基本都以实拍来表现, 而这些画面都是从学校的教室所拍摄到的场景, 所以当一些人见到这些场景时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

1.3 实拍人物的优缺点

实拍时, 演员创造视觉和独特声音。他们为影片的认同感和艺术创造性增加影响。实拍的人物造型可以有演员的专业演出来突显形象。短片《粉笔头的故事》中有一部分是用实拍的粉笔头来进行制作的, 这更贴近生活, 但却不能弯曲变形, 不能随我所想的那样移动跑路。

2. 动画

2.1 动画的特性

动画可以把一些实际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情活灵活现的呈现出来, 并且让观众也相信那是真的。动画通常被人们用来表现一些幻想中的世界, 夸张和自由是它最大的特点。它可以表现一些人们无法在生活中看到的形象、场景和事件。就比如短片《粉笔头的故事》中的粉笔头都是来源于生活, 但我们却赋予了他生命, 使他有别于生活中的粉笔头。从这可以看出动画可以超出现实, 以他独特的夸张手法创造出人们想象中的那种离奇世界。这一点他与实拍影像不同, 富有灵感的艺术家会创造影片的各种场景和角色。任何地点都是可能的, 时间是唯一的限制因素。

2.2 动画场景的优缺点

动画场景可以说是千变万化, 他可以随着创作者的想象进行比较大的改变, 在金钱的预算上会不那么吃紧。他受金钱的影响比较小, 而受创作者的主观影响较大。

2.3 动画人物的优缺点

与动画场景一样人物在选择方面不受金钱的太大影响, 可以由创作者完成人物的设计, 而不需要象实拍电影那样请一些专业的演员从而耗费资金。短片《粉笔头的故事》的粉笔头就是以动画的方式来进行制作的, 从而不需要我们去找脆弱的真实粉笔来完成拍摄, 动画创作的粉笔头比真实的粉笔更具柔软性与可塑性。

3. 实拍影像与动画的异同

3.1 实拍影像与动画的差异性

实拍影像是实更加贴近生活, 人们更容易接受与自身相关的东西。而由于制作手法的不同, 动画的表现手法, 相对于实拍的电影来说, 更加夸张, 也更挑战观众的想象力, 这对现在生活在单一生活条件下的某些人来说, 动画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动画不仅仅能创造梦想和欢乐, 还能创造恢宏壮丽的史诗, 曲折离奇远超越于物质现实之外的故事。实拍影像与动画在光源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实拍影像受自然光的影响比较大, 而动画则可以自由的选择光源。在短片《粉笔头的故事》中的背景图片多多少少受到点点的影响, 光源只能采用自然光, 从而可能与我所创造的动画人物本身的光源有出入。

3.2 实拍影像与动画的共同点

无论他们之间的特性如何不同, 两者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为了情节和效果需要, 为了营造气氛, 为了最终完成一部好片子供人观赏。

4. 实拍影像与动画的融合

4.1 融合的应用实例

动画片中的实拍影像的应用相对少见, 在《EVANGELION》剧场版的结尾中, 导演庵野秀明运用了一系列街头实拍影像。他加入实拍影像的目的, 使置身影片中的观众们感受到强烈的真实感存在感。加入实拍影像的应用则很明显地引导了观众的思维——这一切都如同现实世界那么真实。在广为人知的动画片《加菲猫》中, 他就是用动画与实拍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制作的片子。诸如此类还有《飞天大灌篮》、《罗拉快跑》、《迷墙》等等。

4.2 融合产生的问题

当两个完全不同的手法、不同体制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时难免会出现碰撞, 一个是现实另一个是想象。很多时候这两种结合的时候必然会给人格格不入的感觉。就拿《粉笔头的故事》来说, 如果背景画面采用实拍色彩艳丽多变, 而前面的主角粉笔头是基本以白色作主要基调的, 那么两者的反差就比较大, 有可能观众在观看时会感觉到这样的画面与背景格格不入。

4.3 如何克服融合产生的问题

既然问题的出现时发展的必然性结果那么我们就必须想办法去克服它。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改变两者中的一个的风格使其与另一个相匹配。短片《粉笔头的故事》,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某些实拍与动画转化的过程中尽量把动画的颜色与实拍场景的颜色相融合。

总结

随着电影的发展, 实拍影像不再只停留在模拟表现真实生活, 它也被用来表现虚幻。在日本大导演黑泽明的晚期作品《梦》中, 大量的无关联的真实事物被蒙太奇不规则地组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不真实, 从而表现了影片的主题“梦”。

传统动画也不再局限于通过绘画来营造那些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角色、场景、事件。现代制作手段使得它更加真实、更加可信。之所以研究二者, 是希望针对青少年儿童和执教综合实践课的初中教师、小学教师, 明确二者, 共同应用, 更好地表现故事、传达信息。正确的结合实拍影像和动画能够更好的表现影视作品的主题。实拍也好, 动画也好, 都能够训练中小学生综合与分析、建构与解构的思维能力, 从而启迪智慧、锻炼思维。

参考文献

篇9:我与眼镜的故事

尽管眼睛对人非常重要,但以前我对它不重视,不注意保护视力。为此,妈妈没少批评我。

暑假的一天,天气很热。我一个人躺在床上,享受着空调带来的舒适,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剧《喜羊羊与灰太狼》,聪明的喜羊羊和愚蠢的灰太狼逗得我哈哈大笑。不知不觉,我从床的这头转到了另外一头,离电视越来越近。我只顾看我的电视节目,根本没有感觉到电视荧光屏的刺眼光线。

正在这时,妈妈推门进来。一看我离这么近的距离看电视,很生气,对我说:“轩轩,暑假里,看看电视,放松一下没有问题。但是,你不能离电视这么近。这样会伤眼睛的!”我正看在兴头上,哪能听进去妈妈的话,一动没动,还是紧盯着电视。妈妈提高了声调说:“我说的话,你听见没有?”“听见了,我的眼睛好得很,没事。”妈妈看到我根本没把她的话当回事,更加生气,走到电视机前,一下子把电视的电源关掉,并且说:“你要是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你可就离不开眼镜了!”这下,我没得看了,心里很不乐意:“至于吗?不就是看看电视。再说了,戴眼镜也挺好,看起来多斯文呀!”这样,我生着闷气,斜躺在床上,不知不觉睡着了……

睡梦中,一副眼镜跳上床头,笑嘻嘻地对我说:“你好,我叫小眼镜,是你即将的朋友。”我没听懂,问他:“为什么是‘即将的朋友’?”小眼镜回答说:“即将的朋友就是我们暂时还不是朋友,不过快了——有了我,你就不必天天注意那些保护眼睛的小节了。”“是吗?那太好了,那我就可以随意看电视了!”说完,我马上打开电视,接着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而且,越看距离电视越近,终于感到眼睛开始模糊了,看不清了。这时,小眼镜对我说:“要我帮忙吗?我能让你看得清。”我马上戴上眼镜,好清晰呀!我得去照照镜子:看起来很有文化嘛!我还得出去,让小伙伴们看看。

看到我戴着眼镜,小伙伴们你一言我一语,让我很失望——“瞅着多难受呀”“你的眼睛没得救了”“以后你就得靠眼镜了”……

“管它呢,我自己舒服就行。”我自己安慰自己。可是,不知不觉,眼镜从鼻梁上往下滑,很不舒服——原来是汗水使得眼镜往下滑的。我得回家冲个凉水澡。

开始洗澡了,可是镜片上都是水蒸气,什么也看不清。我赶忙摘下眼镜,可是眼睛已经近视了,什么都看不清。这时,我才感到视力不好带来的不便。我越想越后悔没有听妈妈的话。由于看不清,我一脚踩空,整个身体重重地向下摔去……

我猛地醒了,原来是个梦。

回想起梦里的故事,我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一双好的眼睛,我们的生活将处处不便。

从那以后,我坚持做眼保健操,看书、写字时注意保持与书本的距离,少看电视。

小朋友们也应该养成爱护眼睛的好习惯。这样,才会使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告别小眼镜。

篇10:我与校本课程的故事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力量的源泉,书是智慧的结晶,书是……。书伴我们成长,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和书之间发生了一些使人难以忘怀的事。

小时候

小时候,没有看过书,只记得自己接触的第一本书是《安徒生童话》,那时候自己不认识几个字,每天晚上之好缠着妈妈,让她教我读书,我也学着她的样子,用手指着书,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呀呀乱语,根本不记得神魔东西。到后来自己能识字了,才看得懂原来里面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可以读《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都伴随我了整个童年。

9岁时

9岁时,我虽然识字不多,但也认得生活中一些常用的字。神魔者神魔也,于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在家中书橱里找到了一本尘封已久的《三国演义》。我便拿起开始认真地读,其中我记得最深的一句是,开头话说天下大事,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这句话特别有道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有许多不认识的字,但是我就像冰心奶奶所写,她读书竟然越看越懂,其实我也和她有同样的`感受。只看懂了字的一半。有一次我看到了诸葛亮在白帝城托孤我竟看的哭了起来,半天眼睛都不舒服,现在想想还真有意思呢!

现在

现在我看的书是数不胜数,像《鲁宾逊漂流记》《史记》《红楼梦》,还有老舍的《四世同堂》,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朝花夕拾》这些文学史上的精品,我都细细品读了,虽然有些东西在我这个年龄或许读不懂,但是我认为他一定会在以后我们的经历中去感悟去懂弄明白的。

书,从我记忆就开始陪伴我;书,见证了我的成长;书,是一位不会说话的朋友;书,是一位年迈的老者;书,是无穷无尽的源泉。

篇11:成长的故事作文:我与钢笔的故事

自从我不再使用铅笔开始,妈妈就一直建议我使用钢笔,说是这样写出来的字好看,但事实上我一直没有看出来钢笔的这一好处,小时候的我不懂得珍惜,总是没过多久就会把笔弄坏,不是一不小心摔坏就是零件丢了,钢笔对于我而言显得有些脆弱,但是妈妈始终没有放弃这一建议。感谢妈妈的坚持,我终于爱上了钢笔!

记得最初,妈妈给我买了一支红色的钢笔,因为新鲜我很喜欢它,喜欢这个总是需要不停地喝墨水的家伙,但是无可奈何,它还是夭折在那时不懂事的我手里——在我离开座位的时候,没有给它盖好帽子,以至于起身拿书时,不小心把夹在书里的它摔在了地上后来,我知道了用完笔就应该盖好帽子,可怜的小红,对不起了!

后来,妈妈给我买了一支蓝色的钢笔。通体海蓝色,显得幽深而又温和,我记得那支笔笔尖很顺,灌墨水也很轻松,是我少有的好钢笔,可是到了我手里命不长矣!用笔前应拔下笔帽,这是谁都会的事情,用笔时把笔帽套在后面,这就只能是一个需要慢慢养成的习惯了,可惜这个习惯是在后来我才养成的,而且还是小蓝的离开让我意识到了这个习惯的重要性!用完笔后我就忘了我把笔帽放在了哪里,找了半天也没有任何发现,后来,小蓝就因为失去了笔帽的保护而

钢笔对我的陪伴从未停止过,妈妈无可奈何又给我买了一支钢笔,从此以后我的钢笔的颜色通通换成了黑色,简约大方。

记得小学有一段时间,我突然对中性笔可擦笔上瘾了,每天上课手中拿的不再是那个可以吸墨水的家伙了,而是可以直接换笔芯的可擦笔;在初中时期,又有一段时间我的最爱成为了黑色碳素笔,看着别人写下的`黑色字迹,只觉得十分清秀,感觉黑色的字体本身就有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气质就这样,钢笔无缘无故地被我忽略了有好长一段时间,每次,妈妈都会说,其实还是钢笔好,但是我都没有在意。

事实证明妈妈的话是对的。无论是哪次,无论是我都对哪些笔突然产生了兴趣,这些喜欢都没有长久,我曾经以为我与钢笔会成为我的回忆,但是后来,当我再次下意识地拿着钢笔上课的时候我才明白,其实我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钢笔,喜欢上了钢笔笔尖轻轻滑过纸张是留下的钢笔独有的字迹,喜欢上了手握钢笔时的那种特有的感觉。

篇12:我与足球的故事

江西省永新县子珍小学四(9)班 聂子豪

说起我的爱好,无非是踢足球,认识足球纯属一种偶然。放暑假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去老家玩,刚好遇上一场足球比赛,妈妈便带我去看。赛场上,球员们一个个劲爆的动作,使我痴迷。一回家,我就吵着要买足球,爸爸起初认为靠语言能解决问题,却不想我越吵越凶。爸爸只好给我买了一个。这一段时间,我发疯了一样,找了一些足球赛的录像,认真地学。到了后来,我踢得有模有样。我还组建了三支球队:飞鹰队、猛虎队、苍狼队。

一个星期天,一个大个子跑来,对我说:“喂,小子,听说你球踢得好,敢不敢和我比?下午五点来咱们小区的球场上见。”面对大个子的挑衅,我毫不畏惧,答应了他。下午五点,我带领飞鹰队准时到达,大个子也率领他的球队稍后就位。双方队员严阵以待,裁判一声令下,我第一个冲上去,抢到球后,又赶快往对方球门靠近,敌方五名队员包围我。我情急之下,来一个飞球,刚好飞到队员小明的脚下,小明“脚”疾眼快,一球过去,进门!我方得一分!球此时又回到我脚下。在奔跑的时候,我稍不留神,球被对方抢了,并且射进了门„„到了最后,我方和对方比分为30:30。到了最后关头,球已被对方队员抢到了,我万分着急,突然发现他的脚又宽又大,心想:“我为何不来个铲球呢?但这样的成功机率很小。”为了取胜,我顾不了这么多,一脚铲过去。当球靠近对方脚时,我的心怦怦地跳。耶,一个漂亮的进球,我们队胜利了。

我看到大个子懊悔地站一旁,走过去对他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别不高兴,要不下次再比一比。”他会心一笑,我也开心地笑了。

家庭总动员

江西省永新县子珍小学四(9)班 吴卓翰

今天下午,我不知道怎么着,非要玩足球。爸爸被我纠缠着,最后极不情愿地说了声“好”。

我们一家人来到禾川中学的足球场上。我抱起足球,把它放到了地上,说:“我们来踢足球。我和爸爸一组,妹妹和妈妈一组。”为了安全起见,我和妹妹来踢球,爸爸妈妈负责守球门。

比赛开始了,我跑过去,一伸脚就夺到了足球。妹妹一来,不来了“下马威”,我的球竟被她横着踢了回来。然后我一踢,球又回到了我脚下。我一边用脚踢着球,一边靠近妈妈。突然,我用脚猛地一踢,妈妈反应过来,赶紧伸出手,想抱住球,可是哪里还来得及。第一局比赛,我赢了。

第二局,调整了比赛规则:两个队的队员,既可踢球,也可守球门。开始了,妹妹踢着球,面妈妈向我们的球筐靠近。我看出了她们的“诡计”,叫爸爸跑到妹妹球筐那里去。真是说时迟,那时快,如果爸爸差一秒,我们就输了。原来妹妹把球踢给妈妈,妈妈又踢向球门。我及时防住,又踢给了爸爸。妹妹准备来夺球,可爸爸早已把球路踢入球筐。就这样,我们又赢了。

上一篇:爱情不易的心情随笔下一篇:农电工个人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