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职业教育托起每个人的“中国梦”

2024-08-14

2024年 职业教育托起每个人的“中国梦”(共8篇)

篇1:2024年 职业教育托起每个人的“中国梦”

2014年 职业教育托起每个人的“中国梦”

编辑:南方学院

“没工作就没收入、没收入就没生活来源”,普通老百姓还做什么春秋好梦?在春晚舞台上一身职业工人装的黄渤、唱着《我的要求并不高》让人格外感同身受。

是阿,“不求变成龙和凤、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有工作就是中国梦。只是,年复一年的“求职难”让多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梦断心碎?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学历确实代表不了工作能力,学历教育替代不了职业教育。社会很现实,没有实用技术技能,现在哪家企业愿意花钱买你面子、看你的学历。

(图片来自网络)

在大学扩招的今天,《我的要求并不高》中的“孩子能顺利上大学”应该成问题,但“毕业就有好工作”却有待商榷。如今2014年庞大的727万大学毕业生数量就像狼来了,对资源有限的就业市场来说,完全不亚于久困的“洪水猛兽”。而珠海的南方IT学院是一间技术实力较强的IT职业院校,办学十八年来以就业为导向,把数万只有高中、中专、中职学历的青少年培养为高端技术人才,由于毕业生掌握实用技术技能,很多年来他们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因此,要实现普通老百姓的中国梦,就不得不提职业教育。

要谈及中国职业教育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实业教育,少说也1300多年发展史了,但在中国人的虚荣心驱使下,以学术为主的学历教育却备受推崇,要说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根源也是在于很多人的“死爱面子、活受罪”,只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却是铁面无私的。

事实上,每一年的中国春晚不单是庆祝春节的文艺晚会,它往往反映到社会和国家政策的新动向,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天津时就曾强调过“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等。春晚上,黄渤大声歌唱着普通老百姓的中国梦、歌声未远,在春节刚过的人才招聘会上,技术性人才因为行情一路飙升而成为人才市场的“开门红”。种种迹象表明,喊出普通百姓心声的“中国梦“在2014年成为关注热点,而关注民生、关注就业将成为中国政府也将来最为重视的问题,而随之衍生出的技术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等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不管房价怎么调、环境怎么治理……普通老百姓只有有了工作、能保障基本生活了才有资格谈及其他“中国梦”,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上明摆着的“烂摊子”,没有职业教育哪来就业?所以说,不管你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高中生、中专生、中职生,要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归根到底仍是就业、仍是职业教育。

篇2:2024年 职业教育托起每个人的“中国梦”

“中国梦”已成为国人关注的话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是宏大的历史大叙事,而落到每个人的身上,就是每个人的梦想成真,实现自己也许是微末的愿望,享受自己也许是普通的幸福。

俗话说,锅里有,碗里才有。如果说“中国梦”是一口“大锅”,那么这口“锅”里的丰盛,与每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作为人均收入仍处于落后位置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财富增长,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为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提供根本保障。

过去还有另一句话:小河有水大河满。“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如果说“中国梦”是巍峨泰山,是浩渺河海,它需要细土和细流的汇集。因此,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与国家的发展一起进步,使其梦想成真,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当“我想读书”的孩子能走进课堂,当“我想找一份好工作”的大学生获得招聘,当“我想在城里买一套房”的农民工能在城里落脚,当“我想开个公司”的创业者拿到营业执照„„当国家为每个人的竞争发展,营造公平的环境,提供平等的机会,满足基本的条件,帮助每个人通过诚实守法的劳动,实现自己确定的生活愿望和奋斗目标时,抽象的“中国梦”就具体变成了每个人的真切感受,变成他们热爱并愿意为这个国家奉献的理由。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要为每个社会个体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正义的土壤,为他们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合理上升提供最大保障。而“我”,要在改变自身命运的过程中相互守望、共同担当,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注入更多自信、温暖与希望。

马克思说,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前提。脚踏实地,着眼“每个人的发展”,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要求,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人民富裕、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中国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

懂规矩才能知法度

规矩是人们应该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对党员、干部来说,规矩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规范、礼仪标准等。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讲究礼法、法度的传统,提倡做人做事要规规矩矩。孟子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司马迁所谓“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讲的都是规矩的普遍性、重要性。有了规矩,人们都懂规矩、守规矩,社会就能有序运转,否则就会陷入混乱。领导干部必须懂规矩,懂党的规矩,懂政治规矩,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哪些事该发扬民主、哪些事该请示报告,都得按规矩办,不能随心所欲、百无禁忌,更不能明知故犯、肆无忌惮。

对领导干部而言,讲不讲规矩既反映了党性党纪观念,又展现了品行修养、道德情操、文化素质。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之所以出问题、犯错误,原因之一就是不懂规矩、不守规矩。有的干部刚上任时谦虚谨慎,官当久了、当大了就骄傲自大、忘乎所以,唯我独尊、恣意妄为;有的在“吹号抬轿”中忽视规矩,习惯于搞例外、搞特殊;有的甚至藐视规矩、践踏规矩,把规矩当作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毫无敬畏之心,突破为官做人的底线;还有的在抓工作落实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不懂规矩、不守规矩,长此下去就会言行失当、失范、失控、失节,甚至违法犯罪。

领导干部必须谨言慎行、遵章守制,作懂规矩的表率。这是领导干部政治上成熟和清醒的标志。无论日常工作、生活,还是社会活动,领导干部都要把懂规矩与加强作风建设和党性修养统一起来,在懂规矩、守规矩中增强改进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在改进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中增强懂规矩、守规矩的意识。在强调懂规矩的同时,也要避免把懂规矩与思想解放、工作创新对立起来。应通过规范干部言行,使各方面改革创新更科学、更有效。当前,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懂规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整改重点,边学边查,边查边改,做到知必改、改必果。

辽宁省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懂规矩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在懂规矩、守规矩上走在前列。注重用党章规范言行,切实把党章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矩来遵守,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自觉维护党章,对照党章找差距,按照党章抓建设,遵照党章抓落实。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规矩、了解规矩,自觉自愿地用规矩约束自己,切实使懂规矩、守规矩成为一种工作和生活习惯;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要经常检查各项规矩的执行情况,对不按规矩办事的干部要严肃

批评、严格处理;坚决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切实把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作为改进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准来执行,规范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立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自觉传承的行为规范。守纪律才能固底线

严明的纪律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是立党之纲、治党之本、强党之要。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所有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一切权力必须有边界、受监督,决不能越界。要加强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的学习,心存敬畏,“吾日三省吾身”,使守纪律成为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自觉修养。领导干部守纪律是改进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是执行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

对领导干部来说,守纪律本是一个常识,却被一些人淡忘了、丢弃了。这些年,在各级领导干部中都出现过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的现象,一些目无法纪的典型案例更是发人深省。

领导干部守纪律,要知可为、知不可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强化纪律姓“铁”的意识,强化按制度规定办事的观念,加强自我约束,做到令行禁止;经常对照各项纪律准则审视自己,自觉摒弃从众、侥幸、麻痹心理,防止出格越线;通过对党纪法规的学习,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深刻认识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坚持守住底线、不越雷池。如此,才能真正把党的纪律作为自己言行的标尺,在党纪国法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各级党委应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完善纪律规定并抓好贯彻执行,真正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不踩“黄线”、不越“红线”,以过硬的纪律保障各项工作成效、磨练领导干部身心、提高领导干部修养,使其不做糊涂官、不办糊涂事,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声望和口碑。

辽宁省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在模范遵守党的纪律、自觉维护纪律严肃性上见成效。严守政治纪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严守组织纪律,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严守群众工作纪律,不与民争利,不搞特权,不对群众逞威风、耍权势,不压制群众的民主权利,不对群众疾苦和困难麻木不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

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守廉政纪律,坚持廉洁自律,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守得住底线,做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篇3:2024年 职业教育托起每个人的“中国梦”

一、“中国梦”教育的载体

教育载体, 是指在教育过程中, 能够传递教育过程和信息, 能够为教育主体所运用, 使主客体之间互动的平台模式。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载体,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种形式入手。

(一) 个人提升

个体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 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 需经历不同的阶段, 面临不同的任务, 参与不同的活动。因此, 活动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活动是人创造的, 活动又影响着人, 因而大学生的活动能力, 是体现其个体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较于本科院校学生, 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多的是自卑, 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 易于受到外界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应该积极参与一些集体活动, 增加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在集体活动中找回自信, 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 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逐渐的适应并享受大学生活。

(二) 家庭引导

在培养学生方面, 高校与家庭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 很多高校学生的家长并不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子女在学校的情况。高校应着手建立能够与家长保持长期有效联系的互动机制, 及时将学生在校受教育情况、奖惩情况、以及子女就读学校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家长。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 学校还应考虑信息的传递方式。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半左右来自农村, 他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新的传媒方式了解较少, 高校应尽量采取通俗普遍、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 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 不但加强了家长与学校间的交流, 也可使的学生未暴露的问题尽早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 社会影响

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创造人的是自然界, 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我们要正确认识到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因此,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他们更加需要社会的充分关注与大力支持。应致力于架起高校与地方合作的桥梁, 结合“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和“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等活动, 组织大学生特别是毕业年级学生到本专业就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开展就业信息调研, 到有就业意向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以“试就业”为主要形式的岗位见习活动, 丰富毕业生的就业经历。

(四) 学校教育

在高校实践教育中, 应按照“事业化规划、组织化推进、社会化运作、项目化支撑、特色化提升”的总体思路, 切实抓好大学生的实践教育工作。通过不断充实和拓展社会实践的活动渠道, 变单一实践”为“综合实践”;通过不断丰富和创新社会实践的活动形式, 变“要我实践”为“我要实践”;通过不断巩固和推进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 变“单一体”为“复合体”;通过不断突出和深化社会实践的育人功效, 变“社会实践”为“育人课堂”。

高校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的能动性, 促进社会实践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深化学生的社会实践实际功效, 提升社会实践的针对性, 促进社会实践向“效能化”方向发展;完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 提升社会实践的专业性, 促进社会实践向“课程化”方向发展;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提升社会实践的连续性, 促进社会实践向“常态化”方向发展;提升社会实践的特色性, 促进社会实践向“品牌化”方向发展。

二、高职院校“中国梦”教育的实施路径

研究高职院校实施“中国梦”教育的路径, 我们将分别围绕“传承”“笃行”“创新”三个切入点进行分析。

(一) 传承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对于教育有着深刻透彻的研究。他提出的“身体力行”“因材施教, 实际出发”“立志有恒”思想在当今教育界被继承并且发扬。“身体力行”强调在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身体力行的要求。孔子对于这两方面的关系, 着重强调的是践行, 他提倡身体力行, 他认为认识的真假与深浅, 要依靠实践的检验与证实。现行的教育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 对同一问题作出不同的回答, 这些回答往往针对学生的个别实际情况, 针对性很强。都涉及了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的因材施教的方法。

然而“立志有恒”强调的是个人不应该以现在物质生活为满足, 还应有将来精神上的更高需求, 就是说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如何对待个人的现在和社会的将来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说怎样实现青年梦与“中国梦”的完美结合。

(二) 笃行

在此重点强调实践性教育, 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应明确活动的层次定位, 做到“大型活动全校化、届次化;中型活动学院化、系部化;小型活动班级化、社团化”, 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的需求。

实践是教育的最初来源及最终目的。实践性教育的主体主要是在校大学生, 实践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化, 可以有班会教育、主题教育、校外实践等。除此以外, 实践性教育还应具有社会性, 其表现在实践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的社会性活动。个人的实践离不开全社会共同的协作。同时, 实践活动还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具有历史性。因此, 实践性教育是不断发展着的、世代延续的历史活动。

通过大学生的实践活动, 激励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坚定理想, 奋发图强, 创新实践, 发扬实践性教育的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通过多种路径实现实践性教育的目的, 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创新

1.开设“中国梦”专门课程。目前, 虽然有的高校已经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 但是学生没有足够的重视, 不能够起到开设此课程的预期目的和效果。在此建议, 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观看历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视频等途径来启发、引导学生, 激发起同学们的兴趣与热情。从同龄人的身上看到、学习到、了解到差距与差别, 比较容易引起思想上的重视。只有明确了未来的方向, 才有可能将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更好的联系起来, 才会真真切切的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与个人发展, 只有相辅相成, 才会相得益彰。

2.显性实践教育中的隐性思想教育。在推行高校教育方法上,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特点, “中国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1) 隐性教育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与之相对应的是显性教育, 两者范畴对应、作用互补。 (2) 开展显性实践教育, 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 例如文化沙龙、青年领袖培训班、创业实践等, 从而使“中国梦”教育在高职院校得以实践实施。因而将理论教育隐性化, 一点一滴渗透到实践教育中, 可以更好更切实开展对高职院校“中国梦”的教育。

3.个人学以致用结合集体学以促用。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途径, 其中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优势, 但同时也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意志品质、道德情感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为出色的“职业人”, 还要努力促进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全面人”。争取学以致用, 学以促用, 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切合实际灵活、准确、变通的使用到实际操作中去。集中教育可以通过集体来对高职院校学生实施“中国梦”教育, 学以促用。个人毕竟融于整体, 利用整体的力量可以更好地实现“中国梦”的教育, 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结束语

本文由十八大新词“中国梦”引出, 以“青年梦”入手, 将大学生的“青年梦”与“中国梦”完美结合, 融汇于高校教育。本课题结合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以高校教育改革为目的,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贴近实际, 有助于帮助高职院校对大学生“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得到更深层次的推进与开展。

在高校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 是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任务, 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本质上是将青年学生的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紧密结合起来, 以“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 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实现的有效途径, 希望本文的研究对高职院校开展和深入“中国梦”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周贤, 刘光明.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中国梦”[N].人民日报, 2013-1-4.

[2]习近平.习近平阐述“中国梦”: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Z/OL].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2013-3-17.

[3]伟大“中国梦”的动力源[N].新华日报, 2013-2-1.

[4]胡鞍钢.世纪“中国梦”伟大“三部曲”[N].新华日报, 2012-12-2.

篇4:中国梦,民族梦,每个人的梦

因此,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一、中国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要紧紧依靠人民,致力于国家更加富强,人民越来越幸福。追求国家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改善,环境总体水平提升;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法治体系,促进公民社会成长,推动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追求富国强兵,维护国家尊严、保卫国家主权完整,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来源。

中国梦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是东亚文明的发祥地,曾是东亚最大、最强盛的国家。源于中国的儒家伦理文化在东亚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和高度同一的价值取向,历史上东亚国家“其衣冠、语言、礼仪、风俗、尚守华制”。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独具特色的东亚文明依然在世界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心怀救国大志,为国家复兴自强不息,流血牺牲,书写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是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

实现中国梦有“两个一百年”国家发展目标,这将成为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历史阶段: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梦的目标承载着全国人民对伟大民族历史文明的崇敬,对肩负时代重任的深刻认识,对实现民族复兴的远大追求。

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梦呈现出时代的重要特征:一是实力特征,即实现国家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上升,中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二是幸福特征,即社会和谐程度进一步提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以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来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而提高全社会的幸福指数。三是文明特征,即弘扬传承五千年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加入新时代内涵,展示现代中华文明风采。在推进中国梦实现进程中,“必须要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开启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文明演进新阶段。四是价值特征,即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公民在社会发展各方面都享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为每个人提供成长发展、奉献社会、追求进步、实现人生价值的同等机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每个人的梦想得以实现。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就是中国梦的价值维度,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国梦是国家发展前行的牵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是全国人民人心所向。中国梦不是要恢复历史上四方中心的华夷秩序和朝贡体系,也不是突出儒家伦理文化在东亚的主导地位,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成就中国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既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也是探索文明发展多样性的伟大实践。

和谐是中国传统价值理念,也是中国梦的独到之处。中国提出的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构建和谐世界是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坐标,中国梦的不懈追求就是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新贡献。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自身的自我和谐。和谐是动态的,不是既定不变的模式,是为减少或避免出现不和谐现象而做出的努力、方式方法、过程与结果。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寻求或创建社会“共享利益”,如果没有这样广泛的利益基础,就无法纠正现实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公正与社会稳定之间始终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

中国认为国家和谐相处的基本诉求是和平、发展、对话、合作、共存。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重要的理论创新,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延伸,旨在致力于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共同繁荣。推动构建和谐世界作为中国新世纪主要外交目标之一,概括为五个坚持:坚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构建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世界相辅相成。和谐的思想基础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是中华民族一贯推崇的心态、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社会传统和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中国只有身体力行,在国内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世界展示和谐、合作、互惠、包容的国家形象,才能为自己构建一个相对长久和平的国际环境。否则,国内问题处理不好,社会不稳定,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就得不到国际回应。缺少世界对中国的认同,必然会影响国家的和平发展。

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开辟了光明前景。和谐世界是一个各国都能从中获益、逐步实现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世界,重要基础是互惠: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nlc202309041016

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是有底线的,就是保证中国自身的和平与发展。中国为推动构建和谐世界付出了努力,做出了贡献,应该也必须从中受益,自身获得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既是中国和平发展的过程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如果世界从构建和谐世界中获得发展,中国却只是付出而得不到发展,将会严重危害到国家利益。因此,当务之急是把中国的事情做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二、美国梦

美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追梦国家。1776年7月美国通过《独立宣言》建国,跨过古代和近代历史阶段直接进入了现代阶段。美国统一的国家意志是在南北战争中树立起来的。这场为拯救联邦而战的国内战争一举打掉美国北部、西部、南部三个区域性利益集团的分裂势力,树立起联邦不可分割的理念。南北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渡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分裂危机,成为一个真正具有统一主权、统一制度、统一政治原则的国家。20世纪初美国就以垄断资本主义大国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至今已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仅仅依靠一部《独立宣言》就获得了独立并开创了现代政权,美国的迅速崛起无疑是世界文明演进史上的奇迹。

美国在世界近现代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梦的目标始于建国伊始,即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进而以美国价值观主导世界,谋求世界霸权,成为世界霸主。一部美国历史,对内是政治现代化史,对外是意识形态输出史。脱胎于欧洲的美国政治体制与欧洲有很大不同,是“政治的混血”。美国依据需要,在借鉴中进行理性选择,不简单抄袭,而是学创并举。一是以用为主,不拘一格。不分意识形态,不分民族,无论时空背景,不预设条条框框,完全以实用主义为标准。二是以我为主,扬长避短。美国现代化的核心是政治理念现代化,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法治、自治等理念,在推进美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理论先导作用。

美国成熟的现代化时期始于1921年。在完成了第二次经济转型以后,美国先后完成了战略转型,从孤立主义到短暂地严守中立再到国际主义;国家角色转型,从区域大国到全球大国;社会生活方式转型;同时步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美国的崛起经历了两次里程碑式跨越:第一次跨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第一强国,拥有了原子弹和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海空武装力量。1944年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主持召开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牢牢握住铸币权,从此确立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迄今无法撼动。美国积极倡导并参与筹建了联合国。1945年联合国成立,在美国的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美国成为常任理事国。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美国顺利实现了通过联合国主导世界政治、经济、安全事务的目的。

从冷战时起美国外交就已经拥有塑造国际规则的能力。当美国需要寻求国际合作时,就会创造出相关国际秩序,将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紧密结合,运用适当的时机或事件把整个世界连在一起。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法和国际刑法甚至一体化的欧洲,都被看作是美国外交政策至高无上的成就。

第二次跨越是冷战的结束,前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发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制度突变。失去对手的美国不战而胜,从此得以独步全球。历史机遇帮助美国实现了建国时的世界第一强国之梦。作为超级大国,美国紧紧抓住机遇谋求霸权,同时提升软硬实力,强兵与富国并进,大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战略,同时深度参与国际事务,力保操控世界的影响力。所以20世纪也被一些学者称为“美国世纪”。

美国梦的政治渊源与美国基督新教的传统混合在一起,成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着美国社会的发展。美国现代化的思想基础是《独立宣言》,它确立了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政治基础是联邦制;宪政基础是《宪法》和《权利法案》;恪守建国时确立的宪政法治,坚持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美国的治国观念。美国宪法的稳定性在世界绝无仅有,200多年来靠一部宪法维系整个联邦的稳定,用修改宪法的方式拓展宪法功能来适应政治现代化的延伸。组织基础是分权制衡,它是美国政治的运行程序,使国会、总统、联邦最高法院成为有着共同命运的伙伴,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既互相牵制又互相配合,互为“忠诚的反对派”。国家至上、理想为先、尊崇法制、宽容忍让、鼓励个人发展这些思想精髓是美国梦中的要义。

三、中国梦与美国梦

由上可知,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不同是必然的,这是由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因素决定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石毓智将两者的差别概括为如下七点。

1. 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美国梦是个人的富裕;

2. 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

3. 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达到;

4. 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

5. 中国梦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美国梦只有现实的体验;

6. 中国梦依赖群策群力,美国梦靠的是个性张扬;

7. 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

四、实现中国梦的机遇与挑战

在推进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都前所未有。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按世界银行最新标准,人均GDP97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976~3855美元为中等偏低收入国家,3856~11905美元为中等偏高收入国家,1190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利益剧烈变化、公民社会活跃、政治体制不断应对新挑战的关键时期。高增长背后隐藏着复杂多变的不稳定风险。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不断破解中国现实难题。国内难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利益铁藩篱,即某些属于广大民众的利益被少数人或利益小集团所占有;二是制度天花板,由于创新、发明、激励制度大多有附加福利待遇和高收益,因此制度的受益者会尽量长期或终身占有,堵死大多数人的创新空间,客观剥夺大多数人的创新权利;三是社会流动人口中存在“堰塞湖”现象,政策未顾及;四是存在特权的“金钟罩”和“隐身衣”,某些干部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把特权作为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隐形特权往往是以占据和牺牲普通人的利益和发展机会为前提的。

nlc202309041016

中国已经开启全面战略外交新时代,拓展中国的战略纵深、拓宽中国的战略疆域、整合周边,形成有利于国内发展的外部环境成为中国外交的必然选择。中国所处的东亚是一个多极秩序并存的区域: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着地区权力格局。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和均衡性变化中,东亚的战略格局并不是均衡状态。首先战争创伤的深刻记忆不可无视。日本雄厚的国力以及与美国的军事结盟,使其仍会在东亚秩序变革中扮演一个“有声有色”的角色。东亚是走向和解、统合的“欧洲化”,还是堕落于仇恨与暴力循环的“中东化”,中日两国负有决定性的地区政治责任。其次东亚“10+N”泛地区秩序与同盟秩序、多极秩序并存的态势为美国的融入提供了机遇。美国卷入东亚之深,随处可见。东亚国家在政治上投靠美国,在经济上依靠中国。一方面对美国“重返亚洲”始终心存疑虑,一方面对华防范政策正在逐步演进。

事实上东亚秩序由域外大国美国在主导,国际博弈呈现出多层、多维的特点。中国必须谨慎应对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高标准贸易协议将会带来的严峻挑战。TPP谈判包含了所有货物、服务和农产品的贸易范围。日本即将加入谈判,届时12个亚太成员国的总产值将占全球GDP的37%,极有可能成为亚太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基础,将对区域经济合作产生重要影响。TPP谈判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既避免自身被排挤出亚洲尤其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之外,又可以获得现实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重塑亚太经贸格局的战略利益。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作为和平解决南海争议岛屿问题依据。近年美国战略再平衡,重新打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东盟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了美国新思维指导下的前沿部署。部分国家在我国南海强行占岛,向中国声索南海岛屿 (岛礁)主权,不断对我国主权领土进行公然挑衅,同时要求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升级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南海各方行为准则》。解决南海争议问题必须守住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安全的底线,以对话谈判的方式灵活应对。

每个国家都有未来梦想,需要相互包容学习。世界应该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各国交往频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所以中国的伟大复兴承前启后,不与别国一争高低,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谋求各国共同发展,实现互惠共赢。中国提出以人为本,但不张扬个人主义,而是推崇集体主义精神,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地区行业共同发展,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中国不实行海外拓殖和资源掠夺,而是自力更生,拉动内需,凝聚中国力量,开展国际合作,一心一意搞建设。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国际责任,但不会干涉别国内政,不会进行价值观输出,而是以合作的姿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篇5:中国梦,每个人的梦

7月14号,今天是青岛科技大学赴广饶县大王镇调研团正式出发的日子,今日上午8点由本次调研团团长黄超同学的带领,我们一起踏上了前往广饶县大王镇调研的路程,也正式开始了“三下乡” 的各项工作。

本次调研活动安排了“参观刘集村红色教育基地,感受革命精神。”这一项活动我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因为这项活动正好契合了我们当代的主题“中国梦”。“中国”—这个另人自豪的名字。在历经数次磨练后,依然以自强不息的脊梁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伟大的它繁荣昌盛,一天比一天强大。同时,我们就像嗷嗷待哺的婴儿在慈祥的母亲怀抱里茁壮成长。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我们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60多年的岁月,在祖**亲温馨的怀抱里,中华儿女奋力拼搏,为建设好我们可爱的祖国呕心沥血,奏响了一曲曲振奋人心的凯歌。

篇6:每个人的“中国梦”.doc

每个人的“中国梦”

作者:李仁平

来源:《中国民商》2013年第01期

民间的帖子在网络时代,民众纷纷以微博、博客、论坛等形式,参与到了有关“中国梦”的话题讨论中。

在微博上,一条“我的未来十年十大心愿”的帖子被转载10 万次之多,帖子列举未来十大心愿:一是不用再到海外买婴儿奶粉;二是能在大超市买到安全的食品;三是白领不再沦为房奴;四是环境污染不再恶化;五是贫富差距不再扩大;六是企业家不再忙着移民;七是裸官不再增多;八是股市从圈钱机器变成价值创造场所;九是人民不再“拼爹”,机会公平;十是对公权力的约束取得显著进展。

网友“求人证”称,“中国梦”已经被终结,他引用美国著名评论家迈克尔·安提之语说: “中国的富人成立了一个独立的王朝;在当今中国,如果没有一个好爸爸,年轻人仅仅靠学历和勤奋很难获得一个好职位。腐败和关系已经被大众所熟知,以前中国人还相信凭借勤奋可以使人生活得更好,现在他们的„中国梦‟已经被终结了。”

网友说,时下的“中国梦”很多情况出现了变异,现实中变成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公务员,然后逢迎上级,深谙官场哲学向上爬。

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为商的赚钱、为官的高升。

网友“徐坤有话说”的帖子也描述了现下的一些现象,网友对其评论说“中国梦的理想是离开中国”。帖子说,他的“中国梦”:一是读书,考上清华北大,然后,到外企工作,出国,拿绿卡;二是唱歌跳舞,不惜一切代价成名,出国,变更国籍; 三是当官,贪污腐败,找机会逃跑到国外,躲起来过一掷千金的日子;四是做生意,赚到足够的钱,然后,出国定居,想生几个孩子生几个孩子,让小孩都在国外上大学。

网友“擎天柱”说,所谓“中国梦”的试金石就是拆除户籍藩篱,取消城乡二元体系,让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在自己的国家能自由迁徙。

网友“曹天健他爸”说,“中国梦”是母亲要生产时,有一张温暖的产床,无论有没有准生证;是幼儿饥饿时,有一对温暖的母乳,无论母亲有无工作;是幼儿要入园时,有一张可爱的睡床,无论爹妈是什么代;是儿童要上小学中学时,有一张安静的课桌,不必受择校之苦;是少年要考大学时,有一次公平的机会,无论有没有户籍……“中国梦”是青年要毕业时,有一份有希望的工作,无论有没有后台;是中年人要拼搏时,有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无论有没有送礼;是老年人要养老时,有一张亲情围绕的桌子,无论有没有好酒;是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有一块结实的墓碑,有一处安静的墓穴,无论有没有子女……这些梦,简单,但实现艰难。

“人民出版社刘敬文”的新浪微博反问:

什么是“中国梦”?难道仅仅是整体实力上升之后所谓的大国崛起吗?

媒体的评论在这场大讨论中,媒体的声音自然不会缺席。

《人民日报》文章说,不必讳言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但回避只会让矛盾更发酵,掩盖只会让问题越积越多。要有“走钢丝”的忧患意识,不仅要正视问题矛盾的存在,更要清楚回避和掩盖所带来的危险性、复杂性。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用公平托起“中国梦”》,说用公平托起中国梦想,是国家之梦应有内容,也是个人之梦的实现途径。需要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均衡、规则的透明。

当生存权不因家庭贫富而有高低,发展权不因财富多少而有先后,社会不再“拼爹”,户籍不再割裂人群,人们的心态才能理性平和,人们的奋斗活力才能汹涌迸发,人们的前途命运才能自己掌握。

《新京报》发表社论说,在民族复兴之路上能留下怎样的印迹,不是取决于说了什么,而是踏踏实实地干了些什么。历史从来不是空洞的言说,现代每个强大的民族国家,无不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旨归。因而,民族复兴也就是让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更幸福,自由更有保障,生命更有尊严。

《南方都市报》社论中提到,对真正的改革者来说,当下堪称千载难逢之机。改革开放为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公共意识的公民们是改革者最可信赖的支柱力量;人类发展的普遍经验是可资借鉴的他山之石。即使是以往利益调整中的失落者,如果让其看到公平和正义的曙光,也会迅速转化为支持改革的生力军。如果每一个体都能因即将着手的改革而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能实现。

《中国青年报》在社论中指出,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选择在这样的场合和活动中谈论“中国梦”,既体现了对民声民意的关注和对代表未来指向的青年的期待,更传递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上的取向和承诺。

中国领导人今天谈论“中国梦”,体现的是对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和改革前行的自信。《北京日报》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定不移地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

今天的改革,是在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上的改革,尤其是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须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公众人士的言论对于“中国梦”,一些公众人士也纷纷加入了讨论之中。

龙应台说:你如果问龙应台有没有“中国梦”,我会先问你那个“中国梦”的中国指的是什么? 如果指的是国家或者政府,国家、政府在我心中不过就是个管理组织,对不起,我对国家没有梦,政府是会说谎的。

任志强说,从马丁的“我有一个梦”到一个现代社会中的美国梦,从政治的开放,人权,自由与民主到现实生活中的享受,美国梦是个靠个人的努力可以实现的梦。是一个社会公平,鼓励人们竞争,不依赖于外部条件自己可以决定命运的梦。中国也有个梦。

却是个要靠政府的设计、恩赐才能看到曙光的梦,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梦。

原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说,“中国梦”

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规模大,中国的崛起是13 亿人在崛起,人类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先例。二是领域广,中国现代化事业中,各行各业涌现出大量杰出人士,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三是与世界分享,改革开放政策决定了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中国人的“中国梦”必须与世界分享。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就是源于“中国梦”的中国精神。正是这种连续性给了中国人在现代民族危亡的时刻一种坚定的力量和信念。而和一些国家所具有的殖民主义历史完全不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没有侵略和掠夺他国,也没有扩张和占领,我们这个民族在追求自身崛起的路上表现出自己的“以德报怨”、“和而不同”、“扶弱抑强”等情怀。

篇7:每个人的中国梦600字作文

每个人的中国梦600字作文

每个人的中国梦  神舟系列的成功,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精彩展览……这些深记在国人心中的大事件,无一不伴随着每个中国人见证了中国梦的实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70后,80后,90后,梦的内容或大小或许不同,但不变的.是每个炎黄子孙对于国家这个崇高名次的信仰。  70后。我的父辈基本上属于这一代,他们退去年轻的张狂,成熟的游走在社会各阶层,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我爸就是个典型的70后,除了每天固定的上班时间之外,他大部分业余时间就喜欢看看新闻,了解了解时事。常常在新闻上看见我国的一起重大政治事件就激动不已。中国的领导人大部分都是70后,他们决策者政治上的事件,制定出各类有关民生的文献。在这背后,难道不正是一幅宏伟气派的中国梦的形状吗?中国从建国初期的困顿到改革开放的辉煌,都是这些怀抱中国梦的领导人不懈的努力,70后的中国梦承载着政治的抱负。  80后。这是一批满怀抱负的年轻人,他们不畏艰苦他们,他们不懈拼搏。如今,在世界上最活跃的莫过于80后的一代了,他们有的成功了,有的还在奋斗,但还在他们从不言弃。因为他们知道这正是他们放手一搏的时候,中华国的经济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出现在国人甚至外国人的眼里,80后的中国梦描绘着中国经济的蓝图。  90后。最早的90后估计也才毕业,大多数的90后还在路上。很多人说90后是叛逆,张扬的代表,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中国梦,中国的未来我们会去创造,我们带着我们的中国梦来了。90后的中国梦怀抱着中国未来的希望。  你我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为了这个中国梦,我们不畏艰难,负重前行。

篇8:2024年 职业教育托起每个人的“中国梦”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2013年03月03日01 版)

两会未热,民心先热,舆论先热,话题先热。委员们刚进京入住宾馆,代表们也许还在路上,人民大会堂还在虚席以待,场外民众对两会和改革议题的讨论,早已热得发烫。猜测政府领导人的名单,讨论大部制改革的方案,激辩一些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改革会不会在此次两会后深化。从热得发烫的讨论中,能看到民心对变革的期待。

理解这种讨论改革、热议两会的公民激情。这是执政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全国两会,新一届政府将产生,新领导集体将全面登台,开始推行他们的施政方针。一向苛求的外电都充满羡慕忌妒地承认,中共新领导层有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开局。从八项规定的推出到反腐上的重拳,十八大后让人耳目一新的行动,赢得舆论广泛称赞,传递了积极的改革信号,创造了极高的支持率。

但人们对改革有着更深层次的期待。经过一段蜜月般的换届缓冲期后,在民族复兴的改革脉动中追寻着自己梦想的中国人,希望在两会上看到更多实质性的、能够回应舆论呼声的改革行动。人们明白,这种改革行动无法依赖行政的善意,而要依赖民主产生的压力和动力。而两会,正是民主的盛会,是人们行使民-1-

主权利的制度平台。两会最大的焦点,不是代表委员们的话题,不是亮相的新面孔们,而是人民大会堂中一个个静默却充满力量、象征着民权威严的表决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幸福、平安的中国梦。这些梦想有相同的地方,跟民族复兴的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喝上放心的奶粉,呼吸清新的空气,过上有安全感的生活,不必担心发个帖子会被跨省追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些梦想也有不同的地方,跟公民的个人追求相关,住上不必透支后半生收入的房子,自由选择休假时间,带着妻儿老小环球旅游——无论同与不同,这些中国梦,都需要自己去争取,不可能等着恩赐和赠送。

如何追寻属于自己的中国梦呢?就是使用我们手中的权利,盯着我们选出的代表,看他们如何使用民众赋予的权力、如何按那个表决器。

民众期待的改革有很多,从养老双轨制的废除到环境污染的治理到房市的调控,还有收入倍增、行政放权等等,对改革献计献策,最终要体现在决策中。决策不是谁说拍板就拍板,无法脱离民主程序。两会就是民众“当家做主”使改革向前走的民主程序之一。它不仅仅是两个十天左右的会议,而是两种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人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开会决定重要的政治事务:人事安排、财政预算、表决议案、监督政府等等。

改革不是空谈。空谈会误国,会透支公众的信任,让本就焦躁的民众失去不多的耐心——每一项改革的推进,都需要具体的方案,且最终都要落实到民主决策的程序中。用表决器监督财政预算从而遏制公款吃喝,用表决器给那些没有保障公众喝到放心奶的部门施压,用表决器敦促有关部门给出养老双轨制并轨的时间表,用表决器影响人事安排从而驯服桀骜的权力。

当一些既得利益阶层阻挠改革前行的时候,用表决器逼其前行。-2-

比如中国梦之一就是法治梦,就是将权力置于法治之下。如果权力无法无天,民众就没有梦想。新领导层一再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可到底设计什么样的笼子,怎么关,何时关?它需要人民行动的支持以突破既得利益群体的旧体制障碍。

“习李新政”是舆论热议的焦点,官方从未承认过这种说法,也不是一个实质的政治架构,这样的舆论语汇表达了公众“思改求变”的热盼,寄望新面孔带来新变化。新领导层是经由党内民主——通过表决器选出来的。这样的选择,不是把改革权力交给几个人,而是相信他们能尊重民意、忠诚地执行人民的意志,顺应改革的潮流。

上一篇:数学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下一篇:幼儿园春季教师学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