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类节目策划案

2024-08-13

服务类节目策划案(通用8篇)

篇1:服务类节目策划案

新闻类节目策划案

一:节目设定

1)节目名称:新闻聚焦

2)节目类别:播报新闻类

3)节目宗旨:聚焦国内焦点,追踪国际热点

二: 节目主体

① 节目定位:上班族,知识分子,家庭主妇等

② 节目构成:共分两大板块:国内聚焦与环球浏览

③ 设备需求:摄像机(一台)、桌子(一张)、背景墙(暂定)

④ 节目制作:前期选题、文稿编辑、拍摄录制、后期 ⑤ 节目时长:10---15分钟

三:节目预期效果:播报发生的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关注国计民生,从而达到丰富群众日常生活,开拓观众视野,从而发挥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

篇2:服务类节目策划案

主持人:夏日已至,又有一批大学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然而与往年一样,毕业生们又开始在校园内外摆摊兜售一些无法带走的物品和书籍,而这些物品大都是九成新,很多书籍也都是没用多少的参考书。这使得我们又一次开始反观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今天我们将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展开讨论,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今天的评论员:刘静、李薇。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相关的新闻背景。(户外采访)画面:摆摊场面 采访:(3人左右)

1、请问您平均一个月用去多少生活费?

2、主要消费在那些方面?(大部分的用途)(记者出镜)

解说:在采访的几位同学中,光每月的生活开支平均水平在每月1000元,这样一算,一年下来最起码要12000元,然而其中生活用品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穿衣打扮和娱乐消费等等。

3、为什么会消费在这些方面呢?(打扮、生日聚餐)(记者出镜)

解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八成以上大学生的日常花销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钱,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靠打工赚钱。

4、那么您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呢?(记者出镜)

解说:不少大学生坦言,父母都会定时给他们零花钱,时间长了,他们会觉得顺理成章,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已经成年了,不好意思再向父母开口要钱了。(演播室)

主持人:刚刚我们从短片中看到,现在我们大学生每月消费的平均水平都在1000元左右,一年就起码要12000元。那么我想请问一下二位的消费标准是怎样的?你们对于当今大学生这一平均消费水平又是怎么看的呢? 嘉宾1:当今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确有些偏高。(举例)

嘉宾2:我认为这个消费额度应该还算是适度的,我们毕竟不能排除不断上涨的物价这一因素。(举例)

主持人:片中几个被采访的同学大都提到他们的消费主要用于穿衣打扮和娱乐、聚餐等方面,这是否是大学生消费的一个新特点呢?

嘉宾2:我人为可以这么说。现阶段,20岁左右的青年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这方面的社会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10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奢侈品,50%以上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嘉宾1:大学生购买高档消费品,从某些方面说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日渐提高,但是高额的大学学费、生活费本来就已经是各个家庭,特别是工薪和农民家庭难以承担的一笔不小开支,为学生们购置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价格不菲的高科技产品,无疑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还会让同学之间产生相互攀比的思想,有些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甚至不顾家庭实际经济状况,看到同学买了这些高档商品,也逼着父母为自己购买,令父母苦不堪言。另一方面,这样的高消费方式在社会上形成一股不良的风气,容易使孩子养成懒惰、不肯吃苦,只会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攀比炫耀的坏习惯,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主持人:我们从片中看到啊,大部分的大学生其实是一个纯粹消费的群体,生活费的主要来源都是来自父母,而且我们的记者也了解到,很多学生对此已经觉得非常的顺理成章了。那么大学生目前高消费状况的产生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仅仅是由于父母的纵容吗?

嘉宾1:我觉得父母的纵容应该算是一个方面,其实这可以归结为是一种家长教育的缺失,为什么说家长而不说家庭,是因为现在有太多的教育问题到最后都能归结到家长身上,而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 终身老师,往往最基本的观念、认知都是来自家长,或者这些也应该是和他们的“职责”,可现在不光大学生,往往孩子们的问题都出自这些最基础的东西,所以也算题外话,重视家长的作用,或者叫职责。

一、大学生一般在学校远离自己的父母,所以在经济上比较独立,消费也没什么压力。

二、中国的父母对教育比较舍得投入,对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经济还是比较支持的。

综上两个原因是比较能概括当前大学生在学校的高消费的习惯的。当然大学生本身也是有许多的原因的。

嘉宾2:我很赞同她的意见,我觉得大学生本身的原因主要有:

1、储蓄观念淡薄,许多同学在一学期结束后,消费其实都已经超出了计划的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举例)

2、消费差距 :大学生的个人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我们曾经的调查中发现,有75.9%的人每月日常生活消费在800元或800元以下,而消费1000元以上的占到了4.1%,高消费群体(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与低消费群体(月生活费500元以下)之间的差距比较悬殊。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然而这却很容易滋长大学生的攀比心理。他们总是有意无意的与身边的同学作比较以寻求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正直年轻气盛的大学生,竞争意识强,不论做什么都不想落后于他人,基于竞争意识所形成的攀比心理在某些方面会起到好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上进行攀比会激励他们不断的追求上进,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然而他们之间的攀比远不止是学习,还表现在生活(吃穿住用)、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就会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超前超标购物消费,这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一种很普遍的不良现象。他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这使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的“随大流”。这种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大学生虽然接受的是先进的科技知识,具有理性的思维,但是,有的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较弱、自尊心与虚荣心又较强,使得他们在消费时,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导致学生个体丧失自我,成为群体的附庸者。他们“购买”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与周围同学的所谓一致性。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还会滋生压倒对方而求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和行为, 从而产生攀比消费行为,由于他们的出发点是攀比,而并不是实际需要,这样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也就会带来许多危害,更多的是心理发生畸形。攀比是用金钱做后盾,有些家境不佳的学生,经济来源不足,既不忍心向父母伸手,又没有能力赚外快,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例如06年CCTV12的大家看法曾经做过一个片子,讲述了一个贫困大学生由于自卑而虚荣心增强,竟将社会资助的许多费用挥霍尽净,自己最后也遭到了社会的摒弃。嘉宾1:确实如此,大学生目前消费状况存在许多误区正是由这些原因造成的,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与为享受生活而进行的盲目消费和为彰显个性而进行的时尚消费有关。

在大学生中,享受生活已成为指导消费的全新观念。绝大多数学生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进入大学是从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同时也就首次自己拥有了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力,理财能力差,开支没有计划性。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群体,也应该是比较理性的,然而当他们面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诱惑时往往会失去理智,“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等诱惑性极强的广告术语在大学校园里广泛流行传播,这些广告词长期在校园流行从而对在校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们经常受到商业广告的冲击而改变初衷,使得自己在消费时“跟着感觉走”,看见什么好看或好玩(不管自己是否需要)就买,经常出入高档商场、酒吧、网吧、游乐场等;他们吃——讲究营养,穿——讲究式样,住——讲究宽敞,用——追求品牌。有的学生嫌学校的住宿条件差、学校餐厅的饭菜不好吃,就在校外租房子过起小日子。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甚至用国家发给他们的助学贷款来买享受。现代的大学生从不会亏待自己,一些学生陶醉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忘乎所以,很少会考虑到父母的辛劳与不易,他们心中亦很少想到对父母的感恩,把自己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也丢在了一边。

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他们追求个性独立、乐于表现自我,而且崇尚自由。新一代的大学生已经超越了生存型消费,他们的消费已不止是为了温饱,他们日益关注的是如何展现自我价值,展示青春的活力,因此他们盲目追求新颖,赶时髦,他们的口号是“引领时尚,超越时尚”。今天的大学生对时尚十分敏锐,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看来,名牌是信心、高贵、身份的象征,追求名牌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因而很多人认为“要买就买最好的,要买就买名牌”,他们对新事物的喜好,是以是否体现个性作为区分新与旧的标志,讲究求异和时尚之新。

大学生把自己当作社会的前卫群体,在消费过程中总乐于接受流行,领先于时代,追求品牌、新颖、时尚和潮流。在现今社会,时尚和新潮所代表的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昭示鼓惑下的消费意识,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以及大型商场陈列的美轮美焕的商品的诱惑,促使“时尚和新潮”消费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在大学生的消费观中建立起普遍的、以不落俗套的形式来展示自我的消费行为[4]。许多商家就趁机抓住大学生接受新东西快的心理,开始做起大学生的文章。很多消费往往在大学生中一旦出现,就迅速流行开来,各式各样的品牌充斥着校园的每个角落,把大学生卷入了梦幻消费。

主持人:那么面对时下大学生消费的这种情况,你们觉得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来改善这种状况呢? 嘉宾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当代的大学生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理想信念、完备的知识技能和勤奋负责的生活态度。因此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内在的精神层面的力量,引导他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意义”等根本性的问题,进而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境界,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高校就必须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加强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幸福观、生死观、荣辱观、苦乐观和恋爱观等的集中表现。从理性的高度拨开学生心头的困惑,促进深层次思想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通过这些教育使当代大学生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嘉宾2: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科学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根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自觉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当今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比较冲动,他们缺少消费的理性,缺少消费中的算计,因而常易发生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不会花钱的现象,他们敢花钱但不会花钱,缺乏理财方面的知识。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消费实践中学会花钱,克服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毛病。高校可以在合适的课程(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加入一些理财的内容,以指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使在校大学生懂得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引导学生花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要一味追求档次讲究攀比,更多地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等。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

嘉宾1 :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篇3:直播类节目的策划探讨

1 直播类节目的策划原则

在进行直播类节目的策划过程当中必须首先要明确直播类节目策划的相关原则, 从而才能在直播类节目的实际策划中完成实际的策划工作, 才能取得良好地效益, 才能促进直播类节目的良好发展, 提高直播类节目的质量和品位, 提高直播类节目的收视率。

1.1 直播类节目策划的导向原则

直播类节目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舆论导向, 这是所有电视节目的一个基本要求, 必须要引导观众正确地采取舆论行为, 能够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直播类节目策划的导向原则是直播类节目策划的一个基本原则, 是直播类节目能够良好地按照国家要求来进行节目制作的一个基本条件, 所以在策划的时候必须要把直播类节目的导向作用良好地发挥出来, 使直播类节目能够体现其重要的价值, 能够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

1.2 直播类节目策划的心理原则

电视节目不管是什么样的节目都必须要抓住观众的心理, 必须要让观众喜欢, 必须要对观众的心理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对观众的心理进行具体的分析之后再来根据观众的心理来完成节目的策划制作, 直播类节目相对于壁板节目而言对于观众心理的掌握更加重要, 因为直播类节目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所以往往就要求在直播类节目的策划过程中第一时间的吸引观众, 所以直播类节目策划的心理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使节目能否取得良好的收视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也是直播类节目是否能良好地发展的一个重要性前提。

1.3 直播类节目策划的创新原则

和其他节目一样直播类节目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 要让节目具有良好的特色, 让观众能够发现节目的与众不同, 让观众能够很快地喜欢上节目, 这都与节目策划的创新原则具有重要的联系, 只有在良好地创新下才能求发展, 这也是所有电视节目一样, 只有节目具有自己的特色的基础之上, 节目才能寻求良好的发展, 才能有好的收视率。

1.4 直播类节目策划的时效原则

直播类节目主要是一般的新闻直播和仪式直播等, 所以相对于一般的电视节目来说直播类节目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所以在进行直播类节目的策划的时候, 必须要抓住节目的重点来进行直播, 不同于一般的电视节目的内容比较松散, 直播类节目的内容必须要在节目播出之前要对即将发生的画面进行良好的策划, 保证能够将有价值的画面进行良好的直播。

1.5 直播类节目策划的互动原则

相对于一般节目来说直播节目有很强的互动性, 可以让观众参与到直播节目当中来, 所以在对直播类节目进行策划的时候必须要把互动工作进行良好的策划, 只有在良好的互动的基础之上才能让受众更加喜欢直播节目, 才能让观众有一种直接参与的感受, 才能让观众觉得节目和自己的距离不是那么的遥远, 可以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可以让观众进行良好地观看节目, 参与到节目的制作当中来, 这是直播类电视节目不同于一般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策划原则。

2 直播类节目的具体策划

在掌握了直播类节目的策划原则之后, 就要根据观众的需要和节目的预计想要达到的效果来完成直播类节目的具体策划通过对直播类节目的具体策划, 从而能够有效地保障节目的质量, 能够让观众更加喜欢直播类节目。

2.1 做好节目定位

首先要对节目进行一个科学的定位, 只有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良好的进行节目的策划, 节目定位是节目策划的一个基本工作, 只有把节目进行科学定位之后才能进行节目的策划制作工作。节目的定位首先要考虑到观众的实际需求, 通过观众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节目的定位, 然后要根据节目的实际内容来对节目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 避免节目定位存在问题, 给节目的策划制作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2.2 打造节目的特色

在进行节目策划的时候必须让节目具有良好的特色, 让节目具有良好的观赏性、服务性、知识性或趣味性, 要让节目具有自己的特色, 要让节目不同于其他的电视节目, 要让直播类电视节目具有良好的唯一性, 让直播类节目不会被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所取代。电视节目的特色是吸引观众的一个直接方式, 只有在良好的节目特色基础之上才能有更多的节目观众。

2.3 注意直播类节目的互动策划

因为直播类节目的互动性是一般电视节目没有的, 也是直播类节目的一个重要特点, 能够让观众及时地参与到节目的直接的制作过程当中来, 所以直播类电视节目必须要做好相应的互动策划工作, 通过相应的互动策划工作让观众及时地参与到节目中来, 可以进一步拉近节目和受众之间的距离, 可以让观众对节目有一个良好的参与感, 能够有效地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和观众的喜爱程度。

2.4 良好的利用网络媒介

网络媒介的应用对于直播节目的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在进行直播节目的策划的时候必须要将对网络媒介的应用进行良好的策划, 能够通过网络媒介对直播类节目进行良好的宣传, 能够通过网络媒介来完成直播类节目的实际制造, 让直播类节目的实际制作能够良好的完成, 网络媒介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工具, 要在实际的策划中做好网络媒介的策划工作, 发挥网络媒介在直播类节目中的重要作用。

2.5 做好直播类节目的内容策划

直播类节目不同于一般的电视节目, 一般的电视节目可以通过相应的后期制作来进行对节目的完善, 所以直播类节目在进行策划的时候必须要对节目的内容进行良好的策划, 使得直播类节目在制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各种问题, 让在节目的制作之前要对节目的内容进行良好的策划, 这样才能保证直播类节目的良好质量, 才能获得良好的收视率。

3 结语

直播类节目的策划对于直播类节目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科学合理地完成直播类节目的策划, 要抓住观众的心理, 打造良好的节目特色, 让观众能够喜欢直播类节目, 要让直播类节目具有广大的观众, 这样才能让直播类节目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忆.如何处理好电视现场直播节目策划中的若干关系[J].东南传播, 2012 (7) :144-145.

[2]华哲.浅谈电视现场直播节目的策划[J].时代报告 (下半月) , 2011 (11) :256.

篇4:服务类节目的魅力所在

一即时性和互动性是服务性节目的优势

服务性节目往往注重即时性,也就是讲求“快”。它常采取定时滚动播出与紧急信息不定时插播相结合的方式,为听众提供及时、准确、实用的各种信息。服务性节目采用的互动方式,也突出了“快”的特点。听众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短信、来信与主持人交流、沟通,这种互动能够让更多的听众参与进来。从而增加广播节目的接近性与吸引力,活跃了节目形式。比如呼伦贝尔电台的《1046信息广场》节耳,真正地为有商品供求需要的听众提供了一个“空中商场”,实现了个人信息的扩大化。将某位听众与主持人一对一的交流变为发散式的传播,由个体的“窄”到广播的“宽”,这种广播互动使许多听众通过空中电波很快达成了物品交易的目的。这种互动是以媒体的服务、听众的参与、消费者的沟通最终完成交易,周期循环,作用显著。

二实用性是服务性节目的基石

《1046信息广场》节目中,听众可以打进电话播发自己的求职、用工、買房、卖房、买车、卖车等各类实用信息。这种不需手续费、不靠中间人、可信度较高的专门提供实用信息的广播服务性节目。对社会各类资源进行了合理、有效配置,发挥了电台媒介的沟通桥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果。又如呼伦贝尔电台的《农牧林天地》节目,它面向广大的农牧民听众,邀请专家作客直播间为需要科技知识服务的广大牧民听众提供信息和帮助,还为农牧民之间搭起了相互学习的平台。

三贴近性是服务性节目的根本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新闻宣传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途径,也是服务性节目“火爆”的根本,更是新闻媒体安身立命的“法宝”。广播节目要牢牢把握“贴近性”这个基本点,由这个点带动整个节目的良性运作。

服务性节目的贴近性首先体现在其内容上。呼伦贝尔电台办的一档收听率较高的服务性节目《行风热线》,其节目宗旨立足于服务开展监督,以有效的监督完善服务,架起听众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其目的主要是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赢得了听众的认可与喜爱。那么怎样才能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呢?这就要求节目做到贴近、再贴近,力求“声声有情,心心相印”。因此,节目编辑和主持人在采访、写稿、编辑、制作过程中,要以工作职责为出发点,以为党和政府分忧的精神,让听众通过收听节目,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因此,要办好服务性节目的核心,就是关心百姓的疾苦,表达人民的呼声,关注群众的命运,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百姓生产生活解难。

服务性节目的贴近性还体现在节目主持人的平民意识上。服务性节目主持人能否在节目中贯穿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质量,关系到电台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服务性节目主持人在通过热线电话的方式和听众进行交流时,不但要听、说、记,还要对听众的来电作出相应的点评和引导。做到尊重而不迎合,语言要通俗、亲切和自然,这样听众才能愿意接受你的广播,喜欢收听你的节目。

篇5:大学生求职类节目策划案

一.节目背景以及主题:

随着是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在咱们学校举办了几届招聘节,来的人很多,投很多简历,找到工作的也只是寥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本节目以“为大学生求职,让即将毕业大学生正确定位自己,在校大学生有目标的提升自己能力”为主题。二.活动目的:

让大学生不再是“井底之蛙”,能与社会接轨。能充分大方的展现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

三、参赛对象和要求

在校本、专科学生。每期都有固定的(可偶尔变动)知名企业坐阵,在校的或者是将毕业的、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报名参加,邀请能力较高大学生参与节目。

四、节目表现

类似于天津卫视的求职栏目《非你莫属》,主要让求职的大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以及表达清楚自己的求职意愿。

五、节目定位

(一)节目主旨

仅仅以当下“就业难”为大背景,让大学生可以在真正的企业真正的社会面前得到历练,不再是“想当然”。对于在校大学生更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能更好的与社会接轨。

(二)节目内容 选题切入点:求职 就业

(三)节目形式

求职大学生表现自己能力,以及企业问答 该节目主要在演播厅内录制完成,设男或女主持各一名,企业5-8个。嘉宾1名。(年纪接近大学生的比较出色的人)。

六、节目环节

1、求职大学生登台介绍自己。(简单的自我介绍以及获得过的荣誉,在哪方面比较有能力)

2、企业表达意愿。企业提问,大学生回答。企业、嘉宾给予指导。

3、大学生表达自己求职意愿,自己现有的作品,最以后的安排。(可用幻灯片,视频表现)

4、企业表达意愿。企业提问,大学生回答。企业、嘉宾给予指导。

5、若没有企业愿意聘用,企业、嘉宾给予指导。大学生遗憾退场。

若有多个愿意聘用,大学生选择。

6、依次循环1-5.七、节目生产设计流程

(一)申报选题:栏目编导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向制片人申报选题。

(二)选题确定:制片人以实用性、娱乐性、贴近性、人文性等几个特性作为依据,确定选题通过与否。

(三)撰写剧本、邀请企业以及嘉宾:编导针对确定的选题编写剧本,并邀请急需进行招聘的企业。

(四)演播室录制:准备好相关道具,进行栏目剧演播室部分的录制。

篇6:服务类节目策划案

节目名称:光影留声

节目类型:原声音乐类

节目概述:精致唯美的原声音乐专栏,以电影原声和动漫配乐为主,介绍电影配乐及New age流派音乐大师,让大家在欣赏影视的同时亦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浓厚情感。配乐一如精丽画卷,或是浓墨重彩,或是淡雅清韵,渲染烘托,引领听众进入那个美妙的影音世界。一份轻松的思考,一份淡淡的回味,让听者放松心情,忘却烦恼。

节目时长:20分钟

节目口号:光影岁月,心醉聆音。

播出时间:未定

策划播音:徐倩倩

节目稿:

光影留声第一期——坂本龙一《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背景音乐起:钢琴曲 和平之月Sakura(片段)】

主持人:光影岁月,心醉聆音。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本期的光影留声和大家见面了。这是一档全新的节目,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我要和大家所分享的是那些精致唯美的原声音乐。在你的记忆中或许总有几部电影让你难以忘怀,那些光影岁月让人如痴如醉,那么,你可曾注意到影视背后的配乐呢?配乐一如精丽画卷,或是浓墨重彩,或是淡雅清韵,渲染烘托,引领我们进入那个美妙的影音世界。【背景音乐渐强】

【背景音乐转弱】

主持人:今天《光影留声》的第一期,我要和大家介绍的是来自电影《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的同名配乐,作曲者坂本龙一。版本龙一是横跨流行、电影配乐及古典乐坛的日本音乐大师,最擅长在音乐中营造出一幅幅充满异色情境又深刻感人的心灵之音。这首《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是他电影配乐的处女作,亦是他最富盛名的作品。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传世绝唱。

【音乐: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OST钢琴&小提琴】

主持人:有人这样说:如果你没有听过这首曲子,那你的生命也死掉了四分之一。美丽琴音里流淌着生命永远无法选择的宿命的悲剧感,对人性纯粹的追求与矜持,对情感的纠缠与否认,对真理信念的盲目与回避„„所有这些有时沉重得无以承受,有时又是那般虚弱无力,孰对孰不对的选择更是令人应接不暇、心力交瘁。当面对死去的人们只留下或深或浅的记忆,所有生命的美丽化作一句“圣诞快乐”,然后满天飞舞起洁白的雪花,飘落这世间每个干净与不干净的角落。

【背景音乐:钢琴曲Solitude(片段)】

电影原声中同时收录坂本龙一与前Japan乐团合作的歌曲版,命名为《Forbidden Colors》,如诗般的歌词配以空灵婉转的旋律,不禁使人身心涤荡。

【音乐: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OST Forbidden Colors 弦乐人声版】

主持人:现在《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几乎跟Canon《卡农》一样出名,各类版本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坂本龙一曾在他的音乐会上与中国古筝演奏家姜小青合奏了这曲,钢琴与古筝的邂逅,一个清丽优雅,一个古典秀美,我个人爱极了这个版本,古筝下的《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少了几分无奈的感伤,却几平添了几分无边丝雨、自在飞花的中国清韵。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纯乐古筝版】

【音乐减弱】

篇7: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策划书

一.节目名称:《家政女皇》 二.节目类别:服务性节目; 三.节目道具:手机链,透明胶

四.片头:面对生活小烦恼,家政女皇有妙招,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家政女皇,我是小唯

五.节目构想:《家政女皇》栏目,顾名思义,就是给大家介绍一些解决生活上的问题的方法。以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帮助广大的受众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以及帮助解决听众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广大听众共同要出谋划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会碰到许多的琐事,而这其中的许多琐事又往往让我们犯困,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比如:青少年照相时间长手抖的问题,老年人有时剪指甲手抖的问题等等,从而,这就是我们栏目创建的初衷。希望我们给的讯息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家带来方便。我们节目的口号是:用共同的智慧帮您更好的生活。六.节目的受众定位:不限年龄。有生活上的烦恼且需要帮助的人和想多知道些生活常识的人都是我们的受众。

七.节目内容: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用手机拍照,电视机前的你有没有发现拍照的时间长了手就会发抖,照出来的照片总是模糊不清让人烦恼,今天啊小唯就教给你一个小诀窍,你看这个手机和平常的手机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对了没错,跟我们平时用都手机功能大概都是一样的,现在大部分的年轻朋友手机上都会有这么一条手机挂链,诶,这个手机挂链可就是我们手机自带三脚架,每次当我们在照相的时候我们可以拉动我们的手机挂链,让她成为一定的角度,那么我们的手就有了支点有了力气,你发现没有,现在的手机再拍照是相当稳定的哦,这小小的手机挂链也是有很大用处的哦

那么我们关注了咱们年轻朋友拍照时手抖的问题,再来关注一下老年朋友们,电视机前的爷爷奶奶们,你们有没有发觉每次自己在剪指甲的时候手都会发抖,而且现在很多老年人啊都不喜欢用指甲刀而是直接用剪刀,这样就更容易出危险,而且不小心的时候就会剪到肉,今天生活小妙招给你解决这个烦恼 首先为什么我们剪指甲的时候手会发抖,那是因为两只手没有受力点没有依靠,当你在剪指甲的时候可以手中握有圆形的东西比如苹果啊梨子这种家里常备的东西,当然还可以是这个,对,透明胶带,我们的一只手呢可以握住透明胶带,然后手抓到透明胶带上,这样我们的手就有力气了,那么另外一只拿着指甲刀的手呢就可以抵住透明胶带的另外一边,这样我们的两只手就都有了力气有了依靠,用这样的方法就不用再担心剪指甲的时候手会发抖剪到肉的烦恼了,那么电视机前的年轻朋友和老年朋友你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手发抖的问题呢,如果你也有这个烦恼那就马上行动起来,利用我们的生活小妙招来解决你的问题。

篇8:论电视综艺类节目的策划

关键词:弊端,节目策划,内容理念,主持人,品牌

回顾中国综艺类节目从出现到崭露头角再到快速发展的这20多年, 经历了“表演”、“游戏”、“益智”、“真人秀”四个浪潮, 给受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难以预料的影响和效应。如今求职、征婚、时尚等流行的新鲜元素也快速地加入到抢占市场的行列中, 并在这个蛋糕中分得不小的份额。持续的“升温”迎来了这个娱乐的时代, 也使综艺类节目成为最具观赏性、最有话题性、收视率最高和最受受众喜爱的节目类型。面对这样的现实环境, 综艺类节目的策划更是史无前例的关键与重要。

一、综艺类节目出现弊端策划滞后

策划一词, 美国哈佛企业管理丛书编撰委员会如此界定它。策划是一种程序, 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基本上所有的策划都是关于未来的事物, 也就是说, 策划是业化规模为手段来吸引受众从而提高节目收视率。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压力, 综艺类节目也日益出现同质化、低俗化等不良发展趋势。

(一) 节目同质化泛滥缺乏创新

1. 模式陈旧滞后于受众需求

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做当前的决策。因而策划实际是一种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方式。综艺类节目以娱乐大众, 放松心情为出发点;以个性化经经营和树立品牌形成产业。

曾红极一时的央视王牌益智类节目《开心辞典》也在2009年央视改版以后迁至中央三套, 并将黄金时段让位于《星光大道》;《幸运52》也自2008年10月播出最后一期, 现已停播多时, 益智类节目逐渐出现衰退的迹象。益智类节目是综艺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受众渴望能从娱乐性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近两年, 江苏卫视推出益智类节目《一站到底》与《最强大脑》得到了受众的一致好评, 使益智节目再度复苏。

2. 相互模仿缺乏创新

《超级女声》让湖南卫视在2005年创造了收视奇迹, 甚至超越了长期稳坐收视冠军的央视。2006年, 央视、各地卫视便也将竞争焦点放在了真人秀节目中, 《梦想中国》、《加油、好男儿》、《我型我show》、《呼唤红楼梦中人》等节目应运而生。[1]据统计, 仅2006年一年, 全国选秀节目便达到20档, 纷纷是看中了此类平民节目带来的巨大效益。但换汤不换药的形式到最后只能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 如今铺天盖地的选秀节目带给越来越多的人一夜成名的心态。如此而来, 同质化严重、价值观误导, 综艺类节目也面临无可奈何的境地, 举步维艰。

(二) 利益驱使致使节目低俗

如今, 已进入到了全民娱乐的时代, 综艺类节目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各电视台为了争夺受众、广告主, 赢得丰富的经济利润, 不惜利用低俗化的节目形式刻意制造噱头抢夺视线, 污染了我们的社会风气, 更是严重影响了受众的价值观。

1. 语言暴力惹关注

在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 女嘉宾马诺“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 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言语被受众称为拜金女。更有节目女主持人身穿吊带装, 模仿港台腔, 不时冒出粗口, 如“屁啦”、“死三八”等。言辞大胆裸露的现象时有发生, 成为综艺类节目策划中低俗化的表现之一。

2. 挖掘隐私引争议

挖掘明星隐私, 一直是狗仔队不懈的追求, 而让高不可攀的明星们当场现形、尴尬不已, 则是一些娱乐节目的拿手好戏。嘉宾之间相互爆料、节目组公开明星隐私成为综艺类节目提高收视率的惯用手段, 同时也不断在挑战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台湾著名歌手主持人高凌风就曾批台湾综艺类节目, 靠负面窥人隐私来刺激收视。

3. 恶搞嘉宾制噱头

综艺类节目低俗化还表现在节目设计危险环节来满足受众猎奇的心态。关咏荷曾参加南京一档综艺性节目《非常周末》, 在其中一个环节《今天谁中彩》中被整蛊, 将她和一只大熊同时困在大箱中, 导致关咏荷当场被吓晕, 被抬上担架床。在一些港台节目, 也还存在以“向嘉宾泼馊水”、“用脚踩粪便”、“食物中偷放兔子屎”等方式来挑战人类感官, 以制造看点来提高收视率。

4. 尺度大胆悖常理

曾在北京车展饱受争议的车模干露露在综艺类节目《Lady呱呱》录制现场, 衣着性感, 频频走光, 更与其母雷女士二人大曝不雅猛料, 导致节目数次中断, 后因嘉宾燕子的批评而情绪失控大打出手, 引发各界舆论。《Lady呱呱》是由星空卫视自2010年3月8日开始制作播出的脱口秀节目, 但过于犀利的语言和违背传统的大尺度风格也让此档节目一直争议不断, 一次次面临下课的危机。兽兽的“翻脸门”, 三位身材火辣模特现场更衣的“换衣门”, 以及“浴室征婚门”的干露露母女, 更是让我们不得不去正视综艺类节目朝着低俗化倾向发展这一现象。

二、综艺类节目出现弊端的原因

(一) 片面追求收视率

综艺类节目之所以如今进退维谷, 就是过分迷信收视率所造成的。收视率可以代表节目的受欢迎程度, 可以带来丰富的广告收入, 甚至可以决定一档节目的生死存亡, 但是把收视率当做惟一的衡量标准则有些极端和不理智。盲目的迷信收视率也给“收视率”调查带来了“暗箱操作”, 以便达到理想数据。在这种对收视率疯狂追逐的背景下, 采用“绿色收视率”才能坚守品位, 抵制低俗, 坚持节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绿色收视率”有两重含义, 一指充分考虑到片面追求收视率带来的资源浪费, 以环保理念和方式开发绿色的内容资源;二指建立合理而完善的节目质量评判体系。[2]

(二) 网络自由致水军异军突起

“网络水军”是指通过雇佣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 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3]而这一个群体的发展也是传媒舆论影响力巨大、网络制度不完善以及公众言论过分自由的必然结果。

现代受众自我意识强烈, “网络水军”之所以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呼风唤雨, 正是迎合了公众追求真善美, 抵制假恶丑的口味, 受众的需求为炒作提供了滋生土壤。许多网络事件正是凭借“新奇事件”、“极高关注”和“广泛舆论”的结合而成为热门话题。

(三) 文化缺失无责任意识

同质化、低俗化、造假等弊端是社会缺乏责任感, 缺少文化底蕴, 忽视文化艺术的必然趋势。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没有固定和持久不变的文化形态, 受众波动性很大, 再加之媒介种类日益繁多, 受众被严重分流, 所以盲目地追求收视和经济效益。

转型期社会, 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在结构和重构中纠结, 娱乐至上的怪圈, 遮蔽了综艺类节目本身拥有的文化认知、教育和审美功能。电视综艺类节目的策划应该扎根于社会文化土壤, 更应高出于社会文化土壤, 注重创新和感染力, 关键要有文化担当意识, 这才会使综艺类节目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三、为解决综艺类节目弊端的节目策划方式

针对上述存在的各种弊端, 各地方卫视的综艺类节目策划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责任感, 结合我国的国情、转型的环境背景以及中国传承的传统道德价值观, 力求改变这些不良趋势, 使综艺类节目回归本色。

中国广电总局2011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 即限娱令。政策颁布之后, 各省级卫视对综艺类节目开始新一轮的策划来适应这一变化。下面就以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为例来具体阐述综艺类节目解决上述弊端的策划方式。

(一) 节目理念满足受众细分

树立节目理念是策划思维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环, 也是策划的开端。一直以来,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的节目优势都是综艺类节目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分析研究受众心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 以增强传播效果。只有准确定位收视群体, 从整体上把握节目的受众心理, 并进行节目策划和调整, 才有可能在电视节目高度同质化的媒介环境中实现突围。[4]面对节目产业市场的日益细分化和竞争的日益白热化, 首要问题就是在竞争激烈的媒介市场进行受众细分, 满足受众需求找准节目的定位, 寻求发展。

湖南卫视2013年的开年之作《我是歌手》延续了湖南卫视一直以来以受众为中心的节目特点, 在司空见惯的平民真人秀之余, 邀请专业歌手同台竞技, 让受众眼前一亮。《我是歌手》而非《我是明星》的角色定位, 让专业歌手回归最真实的身份, 抛去了身上的光环, 让粉丝们看到的是与自己零距离爱唱歌的一群人。在娱乐圈扎实的人缘基础, 使得湖南卫视此次大胆的节目设想得到了众多歌手的积极响应, 从而实现了“我是歌手, 回归自我”这一独特的节目理念。

如今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真人秀、相亲、职场等形式的综艺类节目比比皆是, 受众免不了审美疲劳。各综艺类节目的策划需提前进行市场细分, 从树立独特的节目理念出发, 紧紧跟随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互之间进行良性竞争, 这样才能在众多同类节目中获得成功。

(二) 设置悬念引发受众好奇

现如今, 综艺类节目的策划日益电视剧化, 通过制造矛盾点和悬疑来有意识地挖掘选手的冲突点, 延续内容的戏剧性, 使受众好奇心不断延伸至高潮的趋势愈发强烈。7位专业歌手, 7个独立房间, 相互间完全隔离, 摄像师分站不同机位将每位歌手的微表情准确展现, 让受众看到他们台下生活化的一面。演艺圈众明星总是避讳拿来与他人比较, 但是在如此公开的场合相互间的正面竞争无疑成为了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而选手们的去留也成为了节目最大的悬念。每一期两场比赛结束之后, 都会有歌手“淘汰”, 候补选手的身份便掀起全民大猜想。同时每期在公布比赛结果的时候, 导演洪涛总是有意识地停顿宣读结果, 制造紧张气氛和相互间的好奇猜疑。[5]

但需要注意的是, 适度的戏剧化对节目有着画龙点睛之功效, 然而过分利用受众的心理缺陷只会让节目日益走向衰亡。

(三) 发挥明星主持效应

《我是歌手》节目还有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 节目不再由专业主持人主持, 而是由参赛的歌手客串主持。第一季的胡海泉、第二季的张宇都在唱歌的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主持功底, 由于不是专业出身, 对其的要求就会适度降低, 因而受众在台下也会被歌手轻松的主持方式感染, 也不会计较于海泉在台上是否“吃螺丝”或宇哥是否卖萌这样的现象。重要的是, 身为歌手这个圈子的行内人才会对每位参赛歌手和其作品熟悉, 这样的信息量是专业主持人难以短时间内速成的。

同时每个参赛歌手都配有湖南卫视主持人一名, 当做比赛时的经纪人, 歌手与主持人的相互配合和“明争暗斗”也使得节目看点增多, 视觉效果显著。

(四) 打造精品节目传播社会正能量

品牌就是力量。参照市场营销学5R (关联、接受、反应、关系、认同) 理论, 媒介同样适用。随着时间的推移, 顾客的核心地位明显予以突出, 同理综艺类节目的核心即为受众, 重点就是要让受众对节目产生品牌感情。

歌曲往往传递的不仅仅是歌手对它感情的演绎, 更给众多听众带来了时代的回忆。《我是歌手》的听审团是由50后到90后5个年龄阶段的500位热爱音乐的朋友所组成, 镜头里热泪盈眶、起身合唱、热烈掌声不时出现, 即便有人质疑是否属于刻意炒作, 但是不可置疑的是, 一首首或静或动的音乐, 通过歌手的动情演绎和现场乐器的完美配合将回忆送给在场每位有故事的听众。

黄绮珊, 一位曾名不见经传的女歌手, 在《我是歌手》的舞台迅速爆红。胡海泉在台上曾说过, “有人说是这个舞台成就了黄绮珊, 但是我却认为是这个舞台一直在等待像她那样的歌手”。娱乐圈的规则或许埋没了很多好声音, 或许抬举了名不副实的明星歌手。前有黄绮珊、后有邓紫棋, 但在这个舞台, 有的只是实力, 只是声音。《我是歌手》传达出成功靠的不是名气不是辈分, 而是实力, 要想一直屹立不倒需要直面竞争, 直面自己。

四、结语

不论是《中国好声音》还是《我是歌手》的迅速走红, 其成功都不是偶然。综艺娱乐类节目在限娱令出台后面临着种种挑战, 需要作出更多新的改变。限娱令的应运而生, 使得现在五花八门的综艺类节目得到了应有的整顿和调节。如今各地卫视纷纷调整节目的播出时间, 同时将思想道德建设栏目提至黄金时段。综艺类节目至此需要认真反思其节目定位和内容风格, 减少同质化, 避免低俗倾向, 同时结合新的行销模式, 打造自身节目品牌, 充分发挥综艺类节目寓教于乐的传播性, 使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使我国的综艺类节目在未来能够继续积极蓬勃的发展, 带给受众更多更精彩的综艺类节目。

注释

1[1]黄学建.中国电视文化娱乐批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166.

2[2]孔令顺.中国电视的文化责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190.

3[3]楼旭东, 刘萍.“网络水军”的传播学分析[J].当代传播, 2011 (2) :76.

4[4]祁天.简单成就惟一——<有多远, 走多远>节目受众心理与节目策划分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3) :76-79.

上一篇:审计会计简历下一篇:毕业生实习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