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绽放诗歌

2024-08-06

静静的绽放诗歌(精选8篇)

篇1:静静的绽放诗歌

静静的停泊在月光里

绽放最冷的幽香

遗忘了

只是因为黑夜和白昼己经耗干了体力

一声叹息

远方的海啸划破所有的沉重

想起了你

忽然的就心痛了

///

静静的绽放

或许生命的光华只在沉默里孕育

一个非凡的灵魂必然遭遇雨雪冰霜

沉默是一种生命个体的脱胎换骨

那一日我相遇了你

更加的陷入了不可医治的沉默

是什么夺走了我的自信

我开始怀疑我们究竟该不该相遇

///

星星也在静静的绽放

可是它在月光的爱抚里幸福

而我只在我的孤单里默默绽放

月亮很美只是我永远无法触摸到

而你或许是我今生永不抵达的地址

于是我开始怀疑我爱错了你

///

夜撕扯着疼痛

远方的灯火似要挣脱黑夜的魔爪

只是它的力量太微小了

也许最后燃尽

或许它会重生在黎明前的黑暗里

只是它明白

它必须学会忍耐和等待

而你和我是否

也会穿越无边无际的黑夜

///

诗文:香山来客

2016年11月4日

图片:依@笑魇如花

篇2:静静的绽放诗歌

如花的女子绽放寂寞的美丽,多少心事如云重重却无法落寞诗魂,任生命如花之魂静静绽放。爱花懂花的女子更懂如何去生活,历经岁月的风霜雪雨读懂了如花自由开放的人生。

短短的花期,漫漫的人生路,花开的声音暗示人生的成功与失败,现实的笔墨总无法婉拒思想的变化,人生的思考不断,我在一季又一季花开的世界里寻梦探索,走进文字的世界里如花般静静绽放了又绽放。

身处大自然中岂能没有更广阔的思维天地空间,以此为乐静静度人生,博得心灵笔中情,悠悠然然放纵人生如梦的思绪来倾诉倾听,时光岸边我望尽落叶归根枯枝待发的意境,慧悟所有生命之魂!

随风自由飘飞的叶子轻舞一季秋语的浪漫,生命色彩的斑斓赋予哲思诗意,那些岁月深处隔离的尘世遗憾如高空劲舞的叶子随之远去而释然。

人生需要不断的行走与思考,眼里如诗如画的山山水水容纳了我内心世界的所有恐惧与迷惑,灵魂智慧的飞跃于云天之上轻释倦意。那些我脚下之路里逗留的时刻情缘,汇聚成了我的.笔墨凝练章节,清秀的景色雅入文字的世界,我与这美丽善缘的大自然握手言谈感慨万千!

静静的生活、静静的思考、静静的书写、静静的快乐,年复一年中静静的微笑,我心中盛开了千万束会言语及思考的花朵,与我并肩而行在时光的长廊里静悟生命的力量和尊严!

我喜欢把生命故事情节诗意化,创新创奇植入思考的力量组合来感知与面对人生。我曾在精神极度脆弱中狂奔,努力绽放生命应有的姿态,宽容的心放下了一切痛苦的压抑,在无争的睿智世界里超越了一次次,默默而静静的独自面对了我生命中不可空白的一笔沉重。

篇3:“静静”地绽放语文课堂的美丽

一、静:让孩子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有许多的课文留有空白点, 让孩子们通过想象来加深理解。给孩子一个静静的时空, 让孩子思绪飘向远方, 让他们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这样既能帮助孩子进一步感知课文, 理解课文, 又能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 鉴赏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 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 从而领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绝佳境界, 与作者产生心有灵犀的美妙感觉, 品悟作品的旨趣。于是, 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 我引导学生闭上眼睛, 听一段夏日大自然中的美妙音乐, 然后按照课文中朗朗上口的诗句, 联系生活实际 (注意体现夏天的特点) , 进行想象思维的训练。小朋友们立刻饶有兴趣地编起来:“我想变成一棵大树, 静静站立为人们遮阴挡阳;我想变成冰凉的饮料, 让大家痛快地喝一场;我想变成甜甜的西瓜, 给大家带来一片清凉;我想变成午后的雷雨, 为大地带来凉爽……”我用赞许的语气对他们说:“看, 你们真了不起, 也创作了一首新诗。”学生在对课文有了深入的了解后, 明白小作者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原来是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 感悟到作者的思想后, 也想变成人们所需要的事物, 并通过想象表达出来, 进而达到“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任务, 而且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任, 必须将感悟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

二、静:让孩子质疑的火花热烈迸放

“质疑, 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陈慧萍语) 在课堂中, 我们必须给孩子默读思考的时间, 有声的朗读有助于记忆, 无声的读书有助于思考, 对文字的感悟需要在静读中完成, 此时的“静”即默默读书、思考, 在静中, 质疑的火花就会在不经意间迸放。记得我校的老师在教学《生命桥》一文时, 教者用声情并茂的语言, 配以悲壮凄美又感人心灵的《梁祝》乐曲、动画, 再现了一群无辜的羚羊面对狩猎队的捕杀, 沉着冷静、团结协作, 最终年青羚羊在老羚羊的带领下奇迹般逃生。整个课堂以细腻的情感, 向善的心灵, 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课终, 教者让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沉浸在这个故事中, 震撼我们的心灵。本以为课就会在这样一份感动之中结束, 可一个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 您认为这个故事可信吗?”这个提问真是大煞风景, 我用不满的眼神扫了他一眼, 真是冷漠呀!现在的学生究竟怎么啦?老师也是吃了一惊, 但仍微笑着问:“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学生不慌不忙地说:“这是一个狩猎队, 而不是一个人。狩猎队, 大家都知道, 他们眼里动物就是目标, 就是金钱, 他们已经麻木了, 看到了羚羊就想杀, 还会给那么多时间, 让老羚羊准备跳跃, 即使有一队跳跃成功, 这时他们不会任由羚羊继续下去, 即使其中有的人心软, 但不可能每个人都心软的。猎枪一定会对准羚羊, 不会再让他们逃跑成功。故事上的结局, 只是一个理想的境界, 似乎在赞扬人们心肠好, 其实仔细一读, 最坏的依然是人!”这一席话像一盆冷水当头泼来, 让我清醒不少。老师也因此而陷入了沉思, 课堂有那么一两分钟沉寂了, 但我们明白大家暗潮涌动, 心潮澎湃。的确, 这个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都该好好深思, 他已经透过感人的表面, 触及到一个叫灵魂的东西。谁说孩子天真幼稚, 他们也很有深度呢!

三、静:让孩子真挚的情感尽情流淌

德国作家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 一只看到纸面上的文字, 另一只看到文字的背后。”在教学中, 有些教材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需要孩子在读的时候投入、动情, “目”透纸背。而此刻则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让孩子与书中的主人公“物我两忘”, 尽情“对话”, 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我校的一名教师在教学《特殊的葬礼》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先让孩子们目睹一泻千里、气势雄伟的瀑布面貌, 唤起孩子惊奇、神往之情, 对文中描写的瀑布有了更为形象、直观的了解;接着让孩子看了一幅巨大的瀑布枯竭的画卷, 而后, 教师出示了描写瀑布枯竭的语段。时间就在一刹那凝结, 视觉上鲜明的对比, 强烈的刺激, 文字中不动声色的描写, 却句句包含着作者深沉的感情, 教师甚至连过渡语都没有, 然而全场却静默一片, 孩子们陷入了沉思。那一刻, 无需再多的言语, 在表面的“风平浪静”的后面, 孩子们的情感正“波涛汹涌”。这时的寂静是“对语文文字的幽微之处的凝视, 对深刻之处的沉思” (黄伟语) 。沉默了片刻, 孩子们终于爆发了。有的说:人类太残酷了, 他总称自己为万物之灵, 但我却认为他是“罪魁祸首”, 气愤的表情溢于言表;有的说:人类如果一直这样傲慢下去, 最后会“自食其果”, 担忧之心天地可鉴;有的说:不要太悲观,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你看, 总统这样关注这事, 就是唤醒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 虽然这条瀑布枯竭了, 可还有许多的瀑布还在等待我们的关心与保护。有思想, 有见地, 字字在心, 句句有理。有的说:心动不如行动, 我们写封倡议书吧。一句话, 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成。自始至终, 教师没有多余的言语, 原本设计的教学环节却在孩子们的呼声中不由自主地提前了, 可又有谁说, 这份感动没有悄悄地在孩子幼小的心中保存, 这份情愫没有在孩子的心里悄悄驻留?

四、静:让孩子阅读的天空更加宽广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构建一个开放的、丰富的语文学习世界, 要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 开发学习资源。所以, 课内与课外是语文的两翼, 以课内拓课外, 以课外促课内, 使课内课外“羽翼俱丰”。笔者前不久听了一堂观摩课《印度洋上生死夜》, 教者让学生进行默读, 细细体味主人公的高尚情操。孩子们被文章中的情节感染了, 许多孩子入情入境, 但也有孩子开始有了理智的思考, 最终, 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 出现蓝光和红光为什么就会是地震或者海啸呢?”说实话, 这不是语文可以解决的问题, 这样具有科学性的知识让其他的孩子也有了兴趣, 教师因势力导, 激发孩子通过课外书去探求问题的答案。在不知不觉中, 孩子的知识面广了, 阅读的热情提高了, 阅读的天空更加宽广了。

参考文献

[1]黄伟.当代语文教学“活动化”追求的特征、价值与偏误矫治.语文教学通讯, 2008 (7-8) .

[2]沈火种.情感铺张:语文课堂的新隐患.教学随笔, 2007 (1-2) .

[3]盛新凤.关注“融通”实施有效备课.语文教学通讯, 2008 (7-8) .

[4]陈慧萍.掌握“五会”学习法提高语文素养.小学教学参考, 2008 (9) .

[5]周玫.小学语文课堂“亚健康”症状剖析及对策.教书育人, 2008 (25) .

篇4:静静绽放的美

班上有名叫魏小娟的女学生。她不时尚、不潮流,既没有MP3,也没有QQ号;她不知道李宇春、曾轶可,也不爱看“快乐大本营”。90后的她,如70后成熟稳重,一心向学,深受老师喜爱。

上课提问时,老师都喜欢把难题留给她,希望她能答出来。可是,她站起后总是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她的回答让老师无比失望。问及原因,她轻声对我说:“如果答对了,老师就会表扬我,而答不来的同学就会自卑。”

她的话,瞬间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心间涌出许多感动与美好。

刘甜是个内向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坐在教室一隅的她,如花园里的一株毫不起眼的小花,静静开放。她住校,很少回家。听学生说,她父亲去年因矿难身亡,母亲在福建当保姆。记得期中考试后的一天,她来到办公室找我:“老师,借我30分好吗?下次考试我每科多考5分还你。”她的目光几乎是祈求的。说完,她便低着头,手不停地绞着衣角。怕我不明白,她接着说:“昨天,妈妈打电话来问我的成绩,我骗她说,期中考试我进步了30分。如果我妈打电话来,你就说……”还未等她说完,我就生气了:“你怎么能欺骗你妈妈呢?”见我不高兴,她的头埋得更低了,嗫嚅着说:“我知道我没考好,但是,如果我妈知道我进步了,她会很高兴的。我想让妈妈高兴,好让她在福州安心打工。”

顿时,她那美丽而善意的谎言直抵灵魂深处,让我感动不已。

家住大山深处的张建波,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是个顽皮的男生。来小镇上初中后,爷爷奶奶原本无力的管教更是鞭长莫及了。他渐渐爱上了网游,沉迷其中。为了上网,他宁可“省吃俭用”,胆敢夜半翻墙。

作为班主任,我耐心教育过,批评过,但他恶习难改。一个月后的一天,值周老师又把他带到办公室,说他中午去上网了。看到张建波一副“追悔莫及”的样子,我就气上心头。他见我动怒,突然“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老师,我没玩游戏,我是去发帖子。这次泥石流,村里的房子都淹了,乡亲们什么都没了。我上网发帖子,希望有好心人能来帮帮咱们……”

这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着,想不到顽皮的外表下还跳动一颗博爱的心!

篇5:温柔绽放静静守候散文

在我心中,秋天的早晨永远是最美的。她没有夏天的.闷热,冬天的冰冷,也不像春天那般粘腻,永远是这般清清爽爽……每每骑着电瓶车,感受迎面扑来的阵阵秋风,总会不由自主地深呼吸,再深呼吸……

而今早,仰望天空时无意中探寻到的那抹日月并蒂,更是让心不由地柔软、舒坦。东边是明媚的阳光洒满大地,而西边湛蓝的天空中,一轮似圆非圆的明月,却依旧静静地驻守着……在锋芒毕露的太阳面前,她早已隐去了昨晚的皎洁与灿烂,但她却一如往常那般温柔,不卑不亢,不悲不喜,静静地、淡淡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美好……

我一路穿梭在熙熙攘攘、匆匆忙忙地人群中,却还是忍不住抬头仰望,心出奇得平静。人的一生,其实很像月亮,阴晴圆缺,但我们却往往做不到月亮那般淡定,在追逐的同时,往往忘却了去享受一路的美好……

篇6:静静的欢乐诗歌

依然有着

静静的欢乐

我站在我曾经爱的地方

月光没有落下

阴阴的中秋

即是我的家

我在渴望的低语中想着

一片远远的我可以够着的风景

我忆起往年的圆圆的月亮

今夜的风潮潮湿湿

似乎充满了和声

秋虫,路灯

还有从云层

透过的亮光

都在提示

一个遥远的梦

记忆如

不堪负重的小木桥

架在时间的河岸上

月色还在嬉笑着

奔下那边的石阶梯

只有落入凡间的爱

最后本能笃定

夜一低再低

抚摸每一片

花朵和叶子

请相信

在这个温情的世界

桂花的香气

会把思念填满

只剩下中秋的独白

云朵里的月

你照见我独自一人

没有梦想没有爱

云朵里的月

你听见我的祈祷

为我心仪的人

突然我感到

一个温暖的怀抱

有声音轻声说

请你爱我抬起头

月亮躲在云朵中

篇7:静静的想诗歌

茫茫的河水在夕阳下奔腾,

涌动千万年的滚滚黄河啊!

是养育文明的温床,

篇8:绽放传统之美——诗歌课案研究

因为诗歌语言凝练古朴,典雅优美,富于韵律,特别适于诵读。学生反复诵读是体会文章的铿锵之声、音韵之美、节律之美就是有效的方式。因为汉字声调之抑扬、重声韵之连绵、节奏之对称在诗歌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而且通过反复的诵读,涵泳品味,不仅培养了语感,加深了对诗歌文意的理解,还会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这种自身体验比教师的循循善诱效果要更好,更自然。诵读,并非为读而读,而是为情而读,为感而读,为悟而读。

一、情读———领会诗歌感情主旨

“从前的老学究们摇头晃脑地诵读古文,常常被今人讥笑为食古不化,而对我们来说,那种陶然欲醉的乐趣,正是我们所缺乏的。”这样的诵读引导,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诵读的兴趣。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又说:“在沉吟这首诗时常常会有一种人人心中所有,却又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一种情绪。诗歌作为诗人感情抒发的载体,它既是诗人主观情思的艺术渗透,同时又是读者对诗人主体情感在心理上的体验与接受。因而,对《锦瑟》,我们应该从读者的感受角度去感知和理解,听听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这段话,旨在舒缓学生的阅读压力。果然学生们在回答对本诗的情感理解时,显得从容自信。

“琴弦的多少原本是不值得发问的,这里发问就表明情绪的强烈浓重,表明心中某种情绪积累很久很深,迫切需要宣泄。”

“说明对‘此情’的无奈:当时面对‘此情’就无办法,今天面对‘此情’必定更加怅惘。”

在了解完怀才不遇和旷世情种的李商隐之后,学生们对于李的情伤已经可以完全理解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反复诵读此诗句,学生会沉浸在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之中,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此时学生已经从心理上消除了对古诗的陌生感、恐惧感。

二、美读———鉴赏情境之美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我们要尝试以合适的语言营造一种氛围,或采用视听一体化的方式去创设诗的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投入积极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心境,让学生具有健全的审美感官———能欣赏形式美的眼睛和感受音乐美的耳朵。

了解完诗中典故,我让学生听了电影《青蛇》中的主题曲《人生如此》:人生如此……谁知谁知……经典的电影,优美的旋律,应景的歌词完全将学生带进了李商隐所营造的寂寥、凄楚、空旷、美好、朦胧、似真似幻的意境。

三、理(德)读———感受传统道德观念

“看看李商隐这份靠山山倒、靠水水干的简历,便知诗人这短促一生,该是何等倒霉的了。情人飞了、老婆死了、朋友倒了、官职丢了、希望没了、前景完了,赌场情场,双双败北,也就只有悄无声息,独自恹恹而死。一想到文人的命途多舛,谁也比不上四十年被人按住脑袋,不让抬起头来的李商隐了。当这种痛苦用华丽的语言表达出来,便感受到透骨的悲凉。灿烂之极归于平淡,痛苦之极归于无奈。在这种无奈的痛苦中,许多人往往游戏人生,李商隐却没有从其流,足见他对自己灵魂、心灵的守护的执著,对于美好的东西是不愿轻亵的。正因如此,我们从李商隐的诗中总能隐约体验到美的东西,尽管这种美的表现是朦胧的,甚至不乏苦涩的滋味。传统文化注重‘修身’的价值追求,传统文化崇尚‘和为贵’的思想,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和谐理想的追求。这些在李商隐的身上都得到了体现。”

学生听完我对李商隐的小结后的反应是沉默,而此时沉默是最佳的回答。我猜想学生们对自己的经历有了新的认识,也会加深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些猜想都在后来学生的周记中得到了印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静静的绽放诗歌】相关文章:

静静绽放我的香07-10

鲜花绽放的春天诗歌07-31

美丽的绽放诗歌20行09-27

静静的世界05-04

静静的夜晚07-17

静静的等待作文05-13

静静的喜欢散文05-16

静静的等待散文07-29

我,静静的初二作文05-23

静静的守望优美散文05-13

上一篇:李白,我想对你说作文600字下一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