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管体制改革实施城市长效管理

2024-08-11

加快城管体制改革实施城市长效管理(共3篇)

篇1:加快城管体制改革实施城市长效管理

**市市容管理局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揭示了我们执政党依法治国的本质和基本途径,也为政府依法行政指明了方向。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今年4月下旬,非典疫情突袭**,为了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引导人们摈弃不良陋习,崇尚文明生活,我局根据**市民的要求和市容管理工作的需要,提请市政府报请市人大修改《**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将随地吐痰的最高处罚数额从10元提高到200元,有效地遏制人们的随地吐痰现象。这是一个实施行政处罚的成功实例,它表明人民政府必须高效率地进行行政执法,这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

一、我市城市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有了超常规、跨越式的突破和发展,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投资环境更为优化;基本建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框架,进行了相对集中城市处罚权的试点。城市容貌根本改观,大大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基本上沿袭了多年计划经济所形成的旧的管理模式,改革以前,政府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发展,政府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方面存在的体制不顺、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现行城市管理体制日益暴露的弊端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管理的错位、缺位、越位。一是政府职能错位,长期以来,市容管理部门从事了大量的具体的、直接的、微观的事务工作,既 “掌舵”又“划桨”。二是基层管理缺位。区、街道市容管理职能严重缺位。区级职能部门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街道,街道又分解到居委会,而居委会由于人员、经费等原因只能穷于应付。基层“管干不分”,管理职能无从体现。三是执法队伍管了一些本不属于其管理范围的事务。

2、行政管理体制不顺。一是法律强调“条条”管理,导致队伍庞大。法律法规所确立的各种类型的执法行为都指定由一个具体的政府部门来实施,诸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都由一个个具体的政府部门来适用,从而导致实施一部法律、法规就要新设置一支执法队伍,结果造成执法队伍的迅速膨胀。二是存在着行政执法力量分散到众多的行政执法部门,每个部门都感到执法力量单薄,“看的见的管不着,管的着的看不见”,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监控体系,无法进行有效的日常管理,执法队伍形同游击队的现象。三是建设管理脱节。由于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统筹考虑事后管理,同时,由于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缺少分析、沟通和反馈,出现了“后遗症”。

3、行政管理投入不足。城市不断扩张,城市管理任务也日趋加重,而管理经费投入原本就先天不足,又未能与建设投入保持同步增长,因此更是捉襟见肘(市容环卫经费增长率应与GDp增长率基本一致)。其关键问题一方面是政府财力支撑不够,市区财政在城管资金上职责划分不清,城管投入覆盖不全,产生如街道、居委会定位于城市管理基层组织,而经费要靠自身创收解决,街巷维修经费无来源,市容维护没有固定、长期的资金来源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在投融资机制不活,“等、靠、要”思想观念没有彻底转变,维护资金投入方式仍然是养人为主,导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要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城市的长效管理,不仅需要强化日常管理工作,更需要寻找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此问题的根源应在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现行的相应立法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从机制方面探索有效管理的办法,而且需要从制度方面祛除问题产生的条件。而有效利用法律规范的效力规则,通过制订一部法律、法规甚至是地方性政府规章来解决现行立法中存在的行政执法体制问题则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同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则是真正实现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

二、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路

**市目前体制是市容环卫的整合,同时,进行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的试点。由于目前城市建设正处于基本建设高潮迭起,环境建设和生态建设同步发展的特定时期,而城市政府职能定位尚未转变到位,因此,**市现有的城市管理体制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相对合理,但在城市管理运作机制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改善。

为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要求,[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在未来三五年内,**市城市管理发展目标是:从以专项治理调整到针对城市问题产生根源的重点综合治理;管理手段从目前以行政手段为主导调整为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并用;城市管理主体将由单一的政府管理调整为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

借鉴发达国家公共治理变革经验和先进城市的城市管理经验,参照国内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管理体制模式,**的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应依照决策、管理、执法、监督分离的原则进行改革,横向精简部门,实行综合管

机制。建立“依法管理机制”,注重执法时序,调整执法重点。

篇2:加快城管体制改革实施城市长效管理

龙南县城市管理局

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建设的实施意见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以下简称数字城管)是运用现代信息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整合管理资源,再造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城市管理新模式。2005年以来建设部在全国开展试点和推广,目前已经有200多个城市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并投入应用。实践证明,数字城管更新了城市管理理念,创新了城市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和常态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

用。为进一步加快项目推进,规范项目建设,提高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水平和实用性,提出以下意见:

一、目标及原则

(一)工作目标

2012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投入运行或试运行,2013年实施中心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2014年底前,完成县城规划区内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投入运行或试运行,2014年实施城区规划区内数字化城市管理。同时,积极拓展数字城管的覆盖面积和管理内容,向城市安全、地下管网和城市应急联动等方面延伸发展,不断提高数字城管的管理效能。

(二)工作原则

1、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深化社会管理为导向,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立足本地实际,有重点地做好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应用数字城管。

2、遵循标准,规范应用。严格按照部颁《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和相关标准要求,合理确定管理范围,正确选择管理模式,兼顾适用性和拓展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城管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规范。

3、因地制宜,创新机制。以建设数字城管为契机,调整整合城市管理资源,优化设置管理业务流程,建立高位监督、监管分离、标准统一、考核严明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

4、注重实效,加强考核。制定科学有效的数字城管考核评价方法,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考核评价制度,保障数字城管健康运行。

5、群众参与,形成合力。将社会公众通过12319服务热线等渠道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纳入数字城管系统处置,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充分发挥社会及舆论的监督作用。

6、资源共享,厉行节约。从实际出发,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信息技术资源,建设高效节约的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

二、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制订实施计划,推进数字城管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局推进数字城管建设领导小组,由局长廖宏略担任组长,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提请县政府成立数字城管建设领导机构,成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编制数字城管推进实施计划,研究工作措施,集中人财物力,尽快建成运行。

2、制定实施计划。要根据我县实际,进行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详细数字城管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并邀请省、市专家进行论证和修订后,2011年底前报县政府。

(二)建立管理机制,落实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要按照“高位监督”和“监管分离”原则,加强数字城管机制建设,建立数字城管

实施机构,赋予相应工作职能。要条块结合,确认各层级、各单位的城市管理职责,落实工作责任,真正建立起完整的数字城管工作机制。

2、明确工作职责。各单位要根据各自实际,提出符合我县实际,操作性强的数字城管工作程序,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三)建立考评体系,实施长效管理

各单位要依据部颁标准和各自实际,围绕提高数字城管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分区域和行业建立科学有效的数字城管监督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运用考核结果,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通过定期发布考核评价信息,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促进城市管理常态化。

(四)加强教育培训,培育专家队伍

各单位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学习贯彻部颁相关标准,提高业务技术素质,培养建设与运行骨干力量。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和选拔专业人才,组成数字城管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其专业技能,指导数字城管推广工作规范运作、扎实开展。

(五)严格验收制度,保证建设质量

数字城管工程是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围绕体制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为重点,组织好省、市专家对数字城管建设项目采用实地考察、调阅技术文档、现场系统

演示等方式,进行认真验收。对验收不达标的限期整改,经过复查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三、加强保障

数字城管是社会管理进程中的新生事物。各单位一定要把推进数字城管建设作为当前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大事,统筹兼顾,科学谋划,主动进取,勇于创新。要积极配合争取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在体制机制设置、资金投入和考核评价等方面予以保障。数字城管已纳入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指标体系的总体要求,将数字城管建设与运行情况列为文明城市、人居环境等相关专项工作的重要指标,促进数字城管推进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数字城管作用,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一一年三月十日

主题词:信息工程数字城管实施意见通知

抄送:县委常委、副书记黄斌,县政府副县长许斌,县效能办,县环保局

龙南县城市管理局办公室2011年3月10日印发

篇3:加快城管体制改革实施城市长效管理

1. 过去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状况及弊端

1.1 建管一体,重建轻管。

湖北省利川市城市管理工作过去由隶属建设局的原城建监察大队负责,原有的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中,管理和规划都服从于建设。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尽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企业改制、乡镇改革、农村、农业体制调整,大量失业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弱势群体的涌入必然形成一种复杂的城管生态:地方政府要城市的“面子”,小商贩等要填饱家人的“肚子”,同样处于弱势的城管队员要守住自己的“位子”。由于付出多,报酬低,城管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借助手中微弱的权力与被管理者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导致权与责经常“扯皮”,不仅管理效能低,而且执行力也大大削弱。

1.2 城管外部条件差,效率低。

利川市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山区中小城市,因交易市场设置不合理、城区停车难、占道严重、交通拥堵、休闲场地少、绿地不多等,城市功能很不完善。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城市化进程缓慢,重复建设严重,监管不到位,建设质量差,缺乏系统理念,导致开挖人行道布设管线的现象经常出现。市民素质普遍低下,城市意识淡薄。文化程度低,部分居民连红绿灯标志都不管,过街走斑马线的基本规矩都不懂;生活习惯差,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泼乱倒、乱拉乱洒者大有人在;文明习惯差,说话粗鲁、衣着不整、行为鲁莽等。

2. 实施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做法

2.1 加强领导,有序推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管工作,市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解决城管机制建设、城市绿化亮化、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理、农贸市场建设、清扫保洁、南门车站管理、停车收费等问题,破解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难题,千方百计保证城管经费足额到位。

2.2 结合实际,设置构架。

2007年8月,利川市成立城管局,启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根据城管工作需要,调整了内设机构,明确了职能职责,下设城管执法大队、市容环卫局、市政园林局等副科级二级单位。2010年4月成立利川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后,实行“9+1”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主要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城市绿化管理、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公共交通管理、交通运输管理、殡葬管理以及省、州、市人民政府决定调整的城市管理领域等方面的部分行政处罚权。

2.3 突出重点,规范运作。

为推进全市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2008年开始实行环卫体制改革。4年来,建成区167多万㎡全部纳入了环卫管理范畴,环卫作业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了环卫管理层和作业层彻底分离,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管理、市场运作”的新机制。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采取“以水(电)代收”,为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费采取前置审批征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不仅真正体现了“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而且有效缓解了市财政对环卫事业投入的压力。

3. 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后的工作成效

3.1 构建了网格管理模式。

结合利川市城市的特点,城管局实施一名班子成员带领一个股室或单位,负责管理一条(个)街道(片区),对该街道(片区)的市容秩序、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等全面负责,形成了“一针万线”的城市网格管理模式,其基本模式为:市容环境秩序管理“五定制”。对城区主要街道、重要路段、重点区域实行片区管理,实行“五定”(定人、定时、定责、定路段、定奖惩)责任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行管理全覆盖。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公司制”。通过公开招标五家清扫保洁公司,使环卫管理层和作业层彻底分离。实行公司化运行后,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得到提高,不仅缴纳了“五险”,而且购买了意外伤害险,环卫队伍趋于稳定,清扫保洁实现全覆盖,城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改变。

居民店铺门前管理“三包制”。与城区主要街道的住户、门店、单位签订“门前三包(包秩序、包卫生、包绿化)”责任状,张贴“门前三包”责任牌,免费发放印有“利川城管”字样的卫生桶,由环卫工人定时收储垃圾,形成了居民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氛围。

城市亮化美化管理“岗哨制”。路灯管理实行班子成员分段负责,管理员责任到路段、到每一颗路灯,实行“岗哨式”路灯管理巡逻机制;巡逻队员发现问题,维修中队及时抢修。

行政事业审批管理“集中制”。对“道路挖掘、建筑垃圾处置”等七大项行政审批事宜实行集中统一,成立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一条龙”服务,做到一站式审批,公开办事程序,阳光操作,使行政审批行为步入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2 形成了齐抓共管格局。

成立城管执法局后,重新界定了市直各单位、办事处和村(居)委会的管理责任。针对城区的“十五乱”现象,2010年5月发布了《利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管理的通告》,明确了对违反管理规定的处理方式,使利川城市管理形成了多轮驱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3.3 构建和谐宜居城市。

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能职责,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不断加大,市民对城管的信赖逐步提高,城管工作呈现出许多亮点。

3.3.1 创建载体助推城管发展。

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湖北省“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为载体,关注市民的所需、所急、所盼,多举措营造和谐宜居生活环境。

3.3.2 市容环境秩序逐步规范。

对临街餐饮店铺、城区流动摊点、城区洗车场、城区噪声源头、夜市大排档、废品收购门店、停车场、户外广告等进行了规范,形成了通畅快捷的市容秩序。

3.3.3 环境卫生秩序不断优化。

编制了《利川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先后投入500多万元,新建环保型地埋式垃圾收集站3座,对改建后的两座垃圾中转站进行了维修维护,更换果皮箱800个,新增移动垃圾箱130个,固定式垃圾箱(屋)100个,新添置环卫车300多个。投入500多万元新建建筑垃圾处理场一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完全按照国家要求标准建设,完善了垃圾处理场营运体系。

3.3.4 市政设施得到有效维护。

先后投入380万元,用于改造下水道清淤、桥梁维修、新建排水井泵站等市政设施日常维护工作;城市路灯管理落实到位,对滨江路的监控、景观设备进行了维修,维修城区路灯3000多盏,新安装了60条小街小巷路灯、共330盏。

3.3.5 城区园林绿化初见成效。

按照《利川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要求,投入1600万元,实施了城区行道树更新、补植、城区立体绿化和板块绿化、城区鲜花布景、城区绿化养护工作等绿化工程。城区道路绿化形成一街一品,公园、广场、街头景点绿地初见端倪,各单位和小区绿化趋于美观,生产苗圃和风景绿化不断扩大,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人均公共绿化面积为8.16㎡,各项指标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3.3.6 城市管理设施装备精良。

几年来,共投入资金近500万元,新增了洒水车、环卫清扫车、清障车、路灯维修车、园林修剪车、执法车、移动公厕、垃圾屋和果皮箱等设备,为系统331名干部职工配发了执法服装。

3.3.7 职工福利待遇得到改善。

建立健全了系统内的党团、工会组织,每年定期对职工进行了健康检查,开展了各种老年健身活动,每年组织离退休职工外出学习考察,改建了环卫职工的危房,解决了46户困难职工的居住问题,解决了系统内自收自支职工的待遇问题,拉近了干部与职工之间的距离。

3.3.8 文明执法攀升城管形象。

利川城管一直倡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大力推进亲民式、阳光式、教育式执法。严格按照“六先一后”的工作流程,赢得了执法对象的理解和支持,没有一起违法行政案件,也没有行政复议和上诉案件。

3.3.9 各种殊誉肯定城管业绩。

城管局成立以来,先后获得了省、州、市的各类表彰40多项,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分别被湖北省住建厅评为先进单位,被州住建委评为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市容环卫局副局长陈刚被国家住建部、国家人事部联合表彰为2007年度先进工作者,城管局公共管理股股长林科成被湖北省住建厅表彰为先进工作者等。

4. 结束语

上一篇:爱的力学阅读答案下一篇:植树节升旗仪式主持稿-母亲节升旗仪式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