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心得体会论文

2024-08-11

中学德育心得体会论文(精选8篇)

篇1:中学德育心得体会论文

中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对于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深有体会。因此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我记得最清楚的2012年第一学期,我刚接上化学课,那天,学校的多数老师赴西峰齐家楼学校学习,只剩下少数老师在校维持学生秩序,中午还没有正式上课之前,九年级的两个班的几名学生因私怨在男生厕所打群架,其中三名男生持刀砍伤一名学生,致使这名学生受重伤。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3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晚上和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学校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共同关注和解决这个问题。

篇2:中学德育心得体会论文

一、加强学习,提高师德修养

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我自觉学习,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总是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从自己的思想入手,端正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影响和带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以人为本,尊重爱护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不仅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本学期转变学困生2人。

三、创新教法,树立爱国意识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平时,在利用学习政治课教学组织学生学习方针政策,国际国内重大时事,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等,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集体意识、道德意识和感恩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篇3:中学生德育工作的体会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的要求, 对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方面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 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 只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 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二、中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

1. 违法犯罪现象严重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 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

《海南特区报》报道:2008年7月2日, 屯昌县公安局捣毁一个盗窃通讯电缆团伙, 将雷× (男, 17岁, 屯昌县屯城镇人) 等5名成员抓获, 他们均为在校中学生, 卖电缆所得赃款主要用于上网玩游戏和吃喝。据屯昌公安局初步统计, 该团伙今年来作案10多起, 共盗窃通讯电缆1 100多米, 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26万多元。据查, 5名犯罪嫌疑人均为在校中学生, 年龄最大的17岁, 最小的13岁。

南方网报道:2008年10月10日, 深圳宝安区3名初中生看到同学的靓手机眼红, 持匕首抢劫未遂后逃跑, 后一人向警方自首。近日, 宝安法院对该案进行了宣判, 小黄、小蔡和小张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 缓刑三年, 并处罚金人民币500元。

东方网报道:2008年10月10日下午5时许, 在上海市奉贤中学校内, 一名19岁的高三学生小何在洗手间内, 因忌妒韦韦的成绩一直比自己好, 用水果刀连刺韦韦6刀, 伤者被送到医院抢救, 由于伤势过重不治而亡。

2. 厌学

据对部分学生抽查, 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原因有: (1) 自身比较懒惰, 怕苦怕累, 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很累并且很乏味的事情。有些同学对学习毫无兴趣, 一看到书本就头痛, 总想找机会逃避学习。 (2) 学习成绩跟不上。由于学习方法不当, 导致许多同学基础知识差、学习跟不上, 受到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 失去信心。有些同学在学习上已经付出了较大努力, 并且牺牲了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 可每次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此时这些同学就会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甚至开始厌倦学习。 (3) 人际关系差。由于性格原因, 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 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 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 感到在学校没意思, 产生了厌学心理。 (4) 学习动机不明确。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 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 更是迷茫, 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 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 甚至厌学。

3. 日常行为不文明

“出口成脏”, 不尊重同学, 与其他同学吵架、斗殴。不尊敬老师, 不听从教育。

三、德育工作的方法

1. 加强道德教育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 因此, 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 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加强道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

(1) 坚持集体主义教育。激励中学生热爱集体, 增强人际关系。

(2) 提高遵纪守法观念。引导中学生严于律己, 加强道德修养, 提高法制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注意文明礼貌教育。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文明礼貌。“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等成语说明了人要以善良、谦让、诚恳、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只要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 激励立志成才教育。古人在成才教育上倡导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上下求索”, 还有“铁杵成针”等故事, 表现了古人有一股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与恒心, 对教育学生成才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2. 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

(1) 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 实现角色转换。这可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在此期间可适当地运用奖励。奖励要适当使他们感到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 物质奖励为辅, 因为对学业不良学生而言, 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 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微笑。

(2) 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厌学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 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

(3)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胜任感。厌学的学生往往容易把自己同学习优良学生比较, 从而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 越比自信心越低。因此, 在对其的个别辅导中, 要帮助他们制订个人的目标与计划, 并制订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 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 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4) 辅导学生的人际关系。学生人际关系差, 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对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 要伸出友爱之手, 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增强学生交往能力, 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 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篇4:中学德育心得体会论文

【关键词】中学德育 环境 优化 效果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同时也创造环境。学校德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德育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受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德育教学的影响,但也受到所处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是我们较为熟悉的。[1、2]

一、中学德育失效和低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在中学的几年教学实践,认为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部分中学生对德育存在着误解,拒绝或排斥接受道德教育

现在许多中学生一提到德育课,头脑里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是空洞的说教。不少学生认为,那些“空对空”、“高对高”的德育理念过于理想化、成人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接触到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差距,使其难以产生认同感。

(二)德育手段着重“说教”、“灌输”,使德育效果难以持久

现行的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忽视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学生对规范的遵守不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是由于外界的压力。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未能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品德形成规律,灌输式、说教式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道德规范和规则,使其在德育过程中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分离,大大降低了德育实效

社会、学校、家庭这三个最重要的德育环境在德育问题上没有形成合力,尚未形成完整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环境,导致的结果就是5+2=0(五天学校教育效果被两天真实世界生话所抵消)。

二、造成中学德育失效和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的重共性轻个性的德育观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从社会需求出发,比较重视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关注和培养,忽视了个性品质、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在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忽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二)注重封闭式的理论教育,忽视开放式的实践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实践的具体操作是以说服教育为核心的,其最大的特点是控制性和封闭性,企图通过封闭学校课堂、保留这块“净土”的办法堵塞不良信息,控制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理想化”的教育。殊不知,人是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特别是在当今开放的信息时代,控制和封闭不仅变得不可能,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社会不良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当今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却令人堪忧、不容乐观,宣传封建迷信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厅、电脑网吧,极容易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继网络之后,近几年在,在学生中又出现了一个新宠——手机短信。其中,危害最人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之间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已蔓延到了中学生中间。

(四)家庭对中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家庭教育不如学校教育那样正规和系统,但家庭教育是在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个性的影响有时比学校教育更持久和深刻。但由于一些家长没有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或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学方式,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

三、优化中学德育环境,提高中学德育实效

(一)转变德育方式

在一切都讲究包装的现代社会里,有时候含蓄比直白更容易深入人心,隐蔽教育意图的潜移默化常常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对特定的德育目标的实现或内容的输出,也要注意强调有一定的具体接受情境或情感氛围,当要求学生完成某一既定的任务时,不仅仅要求学生立即按要求去做,更重要的是创设一定情境或情感氛围,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从事这项任务的必要性,主动、积极地去完成。

(二)优化校园德育环境

首先是优化物质形态的学校环境一一学校硬件建设。物质形态的学校环境是指学校的建筑物、生态环境、班级教室设置等因素构成的校园物质景观。其二是构建亲情德育环境一一精神形态的学校环境(软环境)。其三是构建制度德育环境一一制度形态的学校环境。

(三)优化社会德育环境

社会德育环境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其中经济环境属于硬环境,政治和文化环境属于软环境。在优化经济环境方面,良好的经济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四)优化家庭德育环境

一是坚持德智并举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观念。家长树立“德智并举”的素质教育新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探索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内容和科学方法。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你希望孩子在品行上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自己就要以实际行动先争取成为这样的人。其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并重视对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五)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形成德育合力

在我国,家庭、学校、社会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愿望。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社会德育有机结合,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环境,既有益又可行,这是大德育的要求和开放性原则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吴少东.正确把握“四性”营造高校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J].警江职业大学学报,2001(9):75 77.

[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张橱军.新时期德育思维的视角转换[N].中国教育报.,2001一10- 03( 3).

[5]潘宏佳.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环境写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24(3)

篇5:中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一:中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庆幸地找到了我的良师益友——《小学德育》,它成为了我工作的指导师,活动点子的启发器,教育的好助手。其中几句话最为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发现,我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脸红心跳。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直以这些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当然这本杂志使我有了到了以下几点宝贵的认识:

一、理想是我前进的目标。

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有一则故事:三位砌砖的工人正在工作,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一个说“砌砖”,一个说是“赚工资”,而第三个则自豪地说:“我正在创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正是有了这一远大的理想,后来这个人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而另两位工人则一生默默无闻。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师都为自己设置一个目标,使自己的行为能锁定在这个目标上,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面对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热情,追求真理的执着,被深深地感染。我蹲下身子走进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徜徉于学习的海洋,一起采撷智慧的火花,我快乐着孩子的快乐,烦恼着孩子的烦恼,幸福着孩子的幸福。我爱教育事业,因为教育赋予我崭新的生命;我爱学生,因为学生赐于我无限的动力;我更在乎学生,仅仅因为学生在乎!随着新课改的到来,现在的我心中经常追问,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我豁然开朗。因为有了这些追问,才使我的工作和生命更有意义。

二、认真是我工作的态度。

如何让学生享受教育,享受数学?课堂是基点,是生命的源泉。一直记得一位名师的话:“用一生的时间去备课!”我感觉到这句话的份量,正是在它的指引下,踏踏实实地铺展我的教育历程。我认真学习教育新理念,创造性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和挑战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中时而静谧无,时而欢呼雀跃,激烈的男女擂台赛总是让他们忘了下课,即使下课也意犹未荆在探究学习中,学生爱动脑筋了,会动脑筋了,胆子小的敢上台了,胆子大的俨然一个小老师。他们每一个会心一笑使我欣慰,每一个摇头皱眉使我不安,促使我深刻反思,及时调整。正因为时刻把学生装在心里,才使我坚持上好每一堂课,才使我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

认真的人会时时处处都完善细节。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作为认真的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我一直用它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与学生交往中我用一双认真的眼睛,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见微知著,及时指点,对于成长中的亮点,善于捕捉,及时鼓励。从试卷中一个不起眼的“≈”,到数学日记中的一个错别字,我都认真细致对待。

三、学习是我进步的阶梯。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最紧迫的任务。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矗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利用网络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孩子学习,是我学习的法宝。

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教育名人薛瑞萍说:“教书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读书,这可怎么得了!”所以,我要求自己用有限的时间“读”最多的书,用眼睛,用耳朵,用双手,用心灵......我读教育名著,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珂、杜威、陶行知、魏书生......大教育家伟大的理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年轻的心;我读教育报刊,读到了优秀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它们是我工作的好帮手,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道德素养,所以经典的文学名著更不应该束之高阁,而成为我们平时经常享受的精神食粮。

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在学习借鉴中尝到甜头,在尝到甜头中不断学习,我大量阅读各种教育教学杂志,由看教案发展到看论文,由此我成了学习的好手;然后在不断学习中不断实践,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反思,思考教学成败,思考创新教法;接着在不断反思中不断总结,在不断总结中不断提炼;最后在不断总结中不断交流,在不断交流中不断升华。我的教学水平就是这样慢慢得到进步的。

一本书上讲到教师应当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我不一定能行遍万里路,读遍万卷书,但我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止读书、探索、思考、写作的人,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习惯。“讲台上循循善诱,身后留下的,惟有藏书万卷。”这便是热爱读书,积极进取的我的真情告。

又是在这本杂志上看到这么一段话:“教育家和教书匠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教书匠甘于平凡,而教育家追求卓越。”我想我会选择追求卓越。尽管我离卓越还相距甚远,我所做的很微不足道,比我优秀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但我一直相信厚积才能薄发,认真的人最接近成功!

篇二:中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当代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优秀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将来才能成为对企业和社会有用的人。

我校中专学生由于生源层次问题,存在的一些现状令人堪忧。如厌学队伍日渐扩大,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理论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实习成绩就可找到工作。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学生的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脏话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学校周边住户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及网络的影响等。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当代学生缺乏道德教育,他们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们的父母、老师、同学。俗话说,人必自尊而人尊之,德育教育的开展很有必要。

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各班主任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总结的主要工作有这几方面:

1、加强日常规范,进行德育渗透

日常规范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日常规范是准绳,学生必须遵照执行,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如果仅仅强行让学生遵守校规校纪而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日常规范必然形同虚设。教师在此德育教育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用自己的行动向学生渗透,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看到老师都以校规校纪约束自己,学生就会照做,不至于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活动中的德育,进行德育普及

在活动中进行德育的最大特点是普及性强。良好品德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而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一些看来不相关的方方面面逐步培养起来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个性特长,还可以培养集体观念,又由于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学生们可以自我表现,自我管理,实现师生、学生间的思想和情感的平等交流。在活动中学生锻炼、表现了自己,教师在这时进行教育,形式比平时苦口婆心的讲述要生动的多,效果自然也要好的多。更重要的是活动开展多了学生就会信赖教师,就会自然打开接受教师和教育的闸门,学生有心理话就能向班主任倾吐,从而促进了教育的开展。

3、放开班委权力,培养自制能力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活动交往的位置和对象,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向心力。实践证明:实行班委轮职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良好条件,教师教给他们开展轮职的方法,制定活动计划,然后放手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培养了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轮流执勤,让每名学生知道了班委工作的内容,能让学生更好的互相配合,提高自制能力,久而久之则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4、德育始于课堂,最终融于生活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德育与智育并举,并且要做到德育先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处于一种主导的地位,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与学习意愿所决定的,而这些都属于我们德育工作的范畴。

另外德育工作不像理论教学那样,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上听懂记住了。我们必须充分地利用好“课堂”与“生活”这两块德育阵地,尤其是生活这个真正的德育大课堂。我们在课堂上所传授的德育内容,须要学生在生活中去践行,检验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够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品质均优秀的人才,这才是我们德育的最终目的。一个品德败坏的人,他掌握的技术越高明,对社会的危害越大。

篇6:中学德育课心得体会

一、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

新学期开始后不久,一些问题逐渐凸显。例如得过且过无学习目标;纪律问题:上课睡觉、讲话、早恋、顶撞老师、迟到等;不注意卫生,乱扔垃圾。高一学生大致处于14-16岁的年龄段,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经验的积累,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对成人的建议和管理,很多时候很叛逆,所以加强德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重视规则,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到,学习与纪律相辅相成,没有好的纪律,学习就会乱套,整个高中就进入恶性循环。但其实这类“刺儿头”,大多与同学相处融洽,并非十恶不赦,只是有点自以为是。对这类学生我多利用作业整理课时间反复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多与家长沟通。除此之外,我还会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并不断完善班规。奖惩分明,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哪些是属于违规行为,能够尽量地避免,同时也让惩罚变得有根有据,让学生也心服口服。

其次,培养班干部,用学生去管理学生。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更多的受身边的同学的影响,于是,培养一批班干部,建立班干部的威信,这样一方面学生易于接受管理,另一方面也能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一个良好的整体氛围,让学生主动去遵循这些规则。

最后,积极主动地和各科任老师联系。在与科任老师的交往中,自己以身作则,尊重他们的意见,把他们作为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凡事都主动与任课老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宝贵意见。平时积极配合好他们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课堂纪律和交作业环节。在学生与任课老师发生矛盾时,能够慎重处理,避免激化。平常教育学生要懂礼貌,要主动跟老师问好,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同时,树立老师的威信。

二、形成清晰的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学习是件苦差事,也要下苦功夫。如果没有理想,没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来激励,只靠老师、家长打压去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我们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到底为什么读书。“90”后这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十分溺爱,孩子也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关注的多,对外面的世界关心的很少。我们应该教育孩子,爱国不是一句口号、空话。周恩来少年时就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所以才能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但是我们能不能满足于此,不思进取?我就给学生们讲了中日人民在灾难面前的对比,日本国民在灾难面前冷静、秩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就显得很重要。其次学生还需要有清晰的学习目标,这包括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当然这只是相对的。现在就可以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你的兴趣爱好在哪里,你未来想做那个行业?然后再与近期目标相结合,你想读哪所大学的什么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动力也会渐渐有了,但是三年的目标还是太笼统,就像《曹刿论战》说的那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就需要把目标更进一步的细化,我班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近期和远期学习目标。目标是前进路上的明灯,本学期共经历两次大考,每一次大考前,我都作好动员,同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比如如何提高记忆力等。大考后,让学生作好全面总结,分析主客观原因,大力表扬成绩好的学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作好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积极开展好文体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本学期我班学生积极参加了一系列的校园比赛,参加过新生杯篮球赛、校园文艺汇演比赛、话剧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样的活动还应该多多参与,因为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班级凝聚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篮球比赛的角逐,我们一路赢过来,但对垒9班的比赛中,却遭遇了第一次失败。那些女孩子都哭了。我以此为契机,对全班进行思想教育,我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于是同学们以更大的热情投身比赛,女同学加油助威,比赛的男生再接再厉,研究对方的战术,做好完善的应对措施,最终取得了胜利。

篇7:秋中学德育工作心得体会

一、突出重点,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特色德育工作。组织开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促进我校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化、程序化、具体化,促使全体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开展“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十字”、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三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顺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的“四带”和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语“五无”活动。

(二)培养学生“十个学习习惯”的养成即:礼仪习惯、健身习惯、唱歌习惯、合作习惯、守纪习惯、节约习惯、听课习惯、读记习惯、卫生习惯和做作业、记日记的习惯。

(三)在教师节进行“我为老师献爱心“的实践活动,和“感恩”教育演讲。通过为老师做一件小事,一次演讲来体现对老师教育的回报。

(四)在国庆节进行“中国梦演讲比赛”,让学生感受祖国伟大变迁,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弘扬爱国热情、激发学习热情。

二、创新思路,抓好主题教育

本年度我们以学生的三观养成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组织了以下活动:

(一)引导学生阅读。组织阅读名人传记和励志类书籍,开列必读书目,在阅读、讨论的基础上,围绕“成功的途径”做好读书心得,利用班会课进行交流。

(二)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多样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谋划成功和实现目标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班会平台。结合主题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类班会活动,抓住“设计、组织、开展、反思”四个环节,让学生在总结中体会成功是一个过程。

(四)提倡自我总结。结合成功教育,利用我校的“学生成长手记”,引导学生为“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断总结、反思,将“成功是一个过程”的教育落到实处。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明确成功既意味着成绩的优秀、道德的完善,也意味着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健康。成功是阶段性的,初中三年是努力的三年,付出的三年,学习的三年,成熟的三年。

三、强化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德育工作继续坚持“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创特色、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强化德育工作的基础建设,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做到德育工作有特色、有创新、有实效、有痕迹。以行为礼仪教育为重心,巩固并深化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具体措施:

(一)抓行为规范,落实《守则》、《规范》,明确目标、细化要求 积极推进德育工作的创新,贯彻学习新的《守则》、《规范》,《班级公约》。抓这项工作,我们认真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坚持过去好的做法,改进不足,切实增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有真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的教育实践和过程体验活动。努力使学生增强爱国情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文明礼貌等好的行为习惯。规范班级管理工作,对各班文明礼仪教育开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检查结果作为本年度德育工作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抓德育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每年一次的德育评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并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制定了《规范德育管理实施方案》。

(三)继续实施班级量化管理,每月一汇总评出优秀班级,进行表扬,以增加学生的荣誉感的教育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四)实施学校多层次的值班管理,学校领导值班;各年级安排的值班;各时段的值班监控;重点部位的值班;做到有记录。

(五)组织安全应急演练活动,增强学生发生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四、强势推进法制进校园教育。

结合我校实际大了推进“法制进校园”活动。今年我校再次获得“沧州市普法教育先进单位”,本学年我校积极与县司法局联系,利用讲座、视频、班会、等形式加强了对学生遵纪守法教育,做到了“校园预防”和“社会预防”相结合。如: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班报评比。多次请县司法局同志进行专项法制讲座。通过这些形式的宣传、教育,使每一位学生进一步增强了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

五、今后努力方向

我校各项德育工作的开展,意义深远,对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1、德育常规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常抓不懈,进一步探究如何保持德育效果的长效性。

2、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专业化水平高、管理学生有方法的班主任队伍。

篇8:中学德育心得体会论文

一、当前开展中学德育背景分析

(一)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既为中学德育提供有利条件, 也带来强烈冲击和挑战, 表现如下:

第一, 我国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为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提供更加有利条件, 同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为引导中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增加难度。第二, 市场经济深入发展, 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教育资源, 同时也出现消极因素引发价值观扭曲, 为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加难度。第三,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壮大, 为思想道德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先进和落后文化并存, 为引导中学生自觉抵制落后思想文化增加难度。

(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的颁布实施既为德育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也提出更新更高要求。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规划纲要》颁布实施, 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政策和制度保障, 教育改革和发展将进入10年战略机遇期, 为德育发展带来新机遇。《规划纲要》把加强德育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切实加快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创新德育形式, 丰富德育内容, 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 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今后加强德育工作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 对学校德育提出更新更高要求。

(三) 中学德育有了长足发展, 也存在薄弱环节, 既为德育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又需我们开拓创新, 不懈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德育观念、方法、教材、内容、评估标准等都发生变化, 德育规律得到重视, 中学德育工作取得前所未有发展, 对社会和教育界均起到良好促进作用。虽学校德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也存在薄弱环节, 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思想存在;学生主体性被忽视;德育方法相对滞后;德育内容缺乏时代感、层次性和针对性, 与学生实际脱节, 减弱学生主体对德育兴趣, 影响德育实际效果。面对德育复杂环境和新形势, 应根据社会发展对德育内容进行改革、调整、充实, 德育方法进行创新, 丰富德育工作内涵, 增强德育实效性。

二、推进德育可待续发展策略

(一) 构建学习型德育管理组织, 让德育走向持续发展。

1. 基于学校德育全面改革与发展, 构建学习型校级德育管委会。

构建学习型校级德育管委会, 即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 基于德育发展趋势, 直面德育发展热点难点, 把学习力量转为管理力量。通过团队学习, 凝聚集体智慧, 把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决策转到依靠科学研究轨道上, 让德育焕发生命光彩。我校探索并实践“基于德育发展+理论引领+团队进行商讨+形成发展策略”的学习型校级德育管委会。每次召开会议, 首先围绕德育发展进行相关前沿教育和管理理论学习, 再由主讲人发言, 管委会成员在此基础上, 以发展难题为牵引进行辩论和研讨, 最后进行梳理提炼形成德育发展策略。

2. 基于德育内涵发展, 构建学习型班主任。

构建学习型班主任是立足班级管理实际, 以深度会谈为主要学习形式, 打造开放、合作、共享班主任学习共同体, 在提升德育工作内涵同时收获学习型班主任群体。一培植以学习求德育发展的理念, 使学习凸显为班主任文化自觉。通过指导班主任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促进其专业成长;丰富完善德育例会制度, 使工作布置会改为德育工作研讨会;每年举行读书月活动, 让班主任在书香中成长;建立德育科研制度, 让班主任参加德育科研课题研究;举办治班理念、主题班会设计、案例分析会, 为班主任搭建展示平台。二基于德育案例学习, 让班主任成长。基于德育案例学习是构建学习型班主任重要途径, 也是其走向成熟与睿智重要路径。为此, 我校定期举行德育案例专题研讨会, 探索并实践“基于案例+解读案例+研讨案例+运用案例”运作模式。目前案例研究已成为我校班主任专业成长阶梯, 成为教育理论与班级管理实际桥梁。三立足班级管理, 让管理即研究理念成为班主任共识走向实践。学习过程即研究, 我校倡导班级管理问题即课题, 管理即研究, 教育过程即研究过程, 班主任应在研中管, 管中研, 应成为研究者。四培植德育团队精神, 形成开放、合作、共享班主任学习共同体。以深度会谈形式, 加强班主任间交流与对话。建立班主任值月制, 每月通过德育学习论坛, 与大家分享治班理念和方略。目前, 我校已初步形成开放、合作、共享班主任学习共同体。

3. 基于学生自主发展, 打造学习型学生自主管理组织。

打造学习型学生自主管理组织, 即面向学生思想道德成长和学校德育管理的问题, 以学习为动力,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深化学生道德自我教育, 进而形成学生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为此, 我校探索并实践“基于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策略+整改提高+总结反馈”学生自主管理新模式。“基于问题”:基于学生成长、班级管理乃至德育管理需解决的问题。“分析原因”:围绕学生自主管理发现的问题, 由其进行讨论分析, 找出原因。“提出策略”:针对问题原因和症结, 从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约束层面出发, 探讨和寻找符合学生群体特点的解决问题方式方法。“整改提高”:针对自主管理分析问题, 依据学生自主管理会议探讨的解决策略, 进行整改, 解决问题。“总结反馈”: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学习型学生自主管理组织构建和实践,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为德育管理注入新活力, 推动学校德育管理内涵式发展。

(二) 构建人文德育, 植根人文沃土。

1. 培植德育文化, 让德育工作走向文化自觉。

德育过程是精神传播和精神再生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生成过程。只有将德育上升价值层面, 让师生从文化视野解读实践德育, 构建学校德育场, 使德育工作走向文化自觉, 体现德育文化价值。利用校园文化平台, 深入挖掘学校、社会、家庭德育资源, 借助校园文化形式, 创新活动载体, 积极推进德育文化建设, 扩大学校德育内涵, 我校德育是教育形式, 更是文化。

2. 构建具有人文内涵校园文化, 让德育沐浴人文阳光。

文化孕育气质, 环境滋养精神。支撑中学德育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人文内涵, 我校致力于人文内涵校园文化构建。第一,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是学校长期积淀风气和文化氛围。包含办学思想、领导作风、工作意识、文化传统、校园风气、师生价值取向等。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取向, 实践“和谐发展, 人文见长”教育理念, 以打造人文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为共同愿景构建精神文化。目前, 它已成为学校人文德育重要组成部分, 转化德育工作者自觉行动, 渗透德育每个环节, 每位学生都沐浴人文阳光。第二, 静态文化建设。我校物质环境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主题, 赋予校园环境人文基因, 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会说话”石头, 润物无声文化长廊成为我校亮丽风景;学生用文化元素装扮宿舍, 洋溢人文和谐氛围;食堂大厅张贴节俭名言警句, 让学生懂得珍惜粮食, 文明就餐名诗名画用无声言语教会学生文明用餐。目前, 校园环境已成一部立体、多彩、人文的教科书, 使置身于校园的学子性情得到涵养。3.开展生命教育, 构建生命化德育。

生命教育即以人为本教育价值追求, 用它超越提升道德教育, 使生命因德育精彩。构建生命化德育我们进行如下实践:一开展生命课题研究。目前, 我校正开展北师大主持课题《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子课题《打造人文特色学校, 探索生命教育的模式》研究, 以课题研究提升生命教育内涵。二构建生命化课堂。我校把生命教育列入课程, 制订教学计划, 安排教师组织教学, 同时整合学校教学资源, 结合学科特点, 挖掘生命教育元素, 让生命教育走进课堂, 构建生命化课堂。三开展生存教育。开展认识、珍爱生命等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如生命追溯和地震疏散演练等活动,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同时, 教学楼、宿舍等楼梯贴上应急疏散示意图, 学校垃圾屋装扮成食品卫生宣传栏等, 打造生命化校园。四开展发展生命教育。结合高中生年龄特点, 突出年级生命教育目标, 选取代表性生命教育内容, 开展感恩生命、展示生命, 发展生命等活动, 使学生生命质量得到提升, 赋予生命化德育更多内涵。

(三) 实行德育科学化管理, 提高德育实效性。

1. 积极探索德育内在规律。

面对中学生思想认识变化, 中学德育须做到与时俱进, 探索德育工作规律, 思考德育方法和渠道, 使工作向深层次健康发展。第一, 德育课题研究, 以国家级课题《普通高中人文教育实践研究》为纲, 开展德育实践研究。同时“寓德育研究于平常”, 把德育新理念内化为教学主题和平常话题, 以务实性教育研究态度和方法, 探讨普通高中德育目标、内容、过程和效果, 解决德育新问题, 推进德育内涵发展。第二, 建立德育科研制度, 倡导广大教师尤其班主任积极参加德育科研, 探索班级管理内在规律。

2. 进一步优化德育资源。

实现德育整体优化, 增强德育实效性。从如下进行整合优化德育资源:第一, 科学规划。按照“人文德育+科学德育”总体思路, 先后制定《北海七中2010-2013年德育发展规划》、《北海七中“十二五”德育发展规划》等德育规划, 把学校德育纳入科学化轨道。第二, 系统思考。德育是系统工程。其工作摆在首位, 贯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学校作为德育主阵地, 对其各种因素环节优化组合, 发挥德育主题活动、德育课堂、校园文化等对学生思想道德影响, 使学生对德育走向价值、情感、态度、行为的认同。同时, 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特殊作用, 通过多种形式,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成才观, 掌握科学教育方法, 让孩子健康成长成才。另外, 积极搭建社会教育社区平台。依托社区各种活动阵地和设施, 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开展校外活动, 使社区成为中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乐园, 构建一体两翼 (学校为主体, 家庭、社会教育为两翼) 德育格局。

3. 实行德育精细化管理。

基于学生个性差异, 智能多元特点, 德育呼唤精细化管理。一制定学生思想道德成长规划。根据学生思想、心理现状, 为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思想道德成长规划, 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思想教育路径图。二完善德育制度, 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德育管理制度是学校德育管理重要手段和措施, 也是德育工作办事规程。我校制定并完善《北海七中德育岗位职责》、《北海七中德育常规流程及规范》等系列德育制度, 加大执行力度, 使其从墙上、文件上融入师生心理及德育管理环节。三实行德育量化常规管理, 把德育抓实抓细。以德育量化管理为基点, 层层落实责任是精细管理关键。从德育工作要求抓起, 使每件事有明确要求, 利于操作和精细化管理;从德育规范程序抓起, 把事做细做精;从德育环节抓起, 环环相扣;从德育问题抓起, 关注新问题, 研究新办法, 解决新问题, 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 新时代背景下, 我们应站在战略高度, 积极构建学习型德育组织, 构建人文德育, 打造科学化德育, 提升德育品位, 促进德育可持续发展, 让德育焕发生命光彩。

摘要: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 中学德育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需大力推进德育模式创新, 丰富德育内涵。构建学习型德育管理组织, 让德育走向持续发展;构建人文德育, 让德育植根人文沃土;实行德育科学化管理, 提高德育实效性, 从而让德育焕发生命光彩。

关键词:中学,德育,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全球化环境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光明日报.

[2]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3]王仕民.德育文化论.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

[4]陈桂生.“聚焦德育目标”教育发展研究.2008, (15-16) .

[5]赵连顺.“道”“器”并重促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管理, 2008, (9) .

[6]季慰祖.校长办学思想—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中国报, 2011.

[7][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上一篇:新农村故事会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毕业登记表填写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