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

2024-08-17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精选8篇)

篇1: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

武强县邵庄小学罗长海

【摘要】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国家级、由地方自主开发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学生走进社会,走向大自然,自己去调查、考察、访谈,收集整理资料,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整合资源;亲身参与体验;评价体系;素质能力

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高中都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探索尝试,立足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开放型的综合实践课程,初步形成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效。

一、提高教师对开展综合实践课意义的认识

农村小学所处的社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比较薄弱,严重制约着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教师在长期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即“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主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学生个性的摧残。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通过探索和尝试,我们认为:

1、综合实践课是原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

2、综合实践课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发挥课程效应

民主确定活动主题,活动内容要“真实”,那就要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敢于质疑,敢于突破陈旧,善于发表新见。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向大自然,自己去调查、考察、访谈,收集整理资料,研究或写研究报告,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真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顺其自然。采用典型引路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我校的《节约水资源》这一案例可以说为全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而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三是专题细化。如根据大专题设立若干小专题以利于深入研究,又如由此专题引出彼专题继续研究等。由大及小也好,由此及彼也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完全可不拘泥于计划。四是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涵盖面广,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再如在《保护环境,爱我家园》 这次活动中,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县城滏阳河中游地带,全市有名的臭水河,在接近滏阳河还不到一里的地方,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鼻而来,来到河边,一条黑水河由南而来,再观察河两岸的植被的成活、生长状态……随即,许多有价值的治污设想油然而生,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出击获取大量信息,获得了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整合各种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服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

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从整体上整合一切可被教育利用的社会资源,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产和生活的弊端,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举,地方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科技教育并举,实现综合实践课的可操作性,是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

我校从“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出发,彻底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取得了显著了成效。首先我校将社会、科学、劳动等课程中应用性、生活化的内容,乃至于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相关知识汇合于实践,如教学《校园植物知多少》这一课时,首先在综合实践老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对校园内的植物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然后再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校园植物,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途径,给植物制作一张名片。结合美术课的教学,可以给名片设计一个美丽的边框、背景,然后把制作完成的名片挂到植物上去。最后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张我最喜欢的校园植物统计图表。

四、构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维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可由学生自己做出,制定一定的主客观标准(自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别忘了指出别人的不足,真心实意地给予帮助(互评)。我们主要采用成功激励,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内心产生成功的喜悦(师评)。成果展示就是激励的一种具体体现。展示主要有演唱、朗诵、展览、交流等方式。如我校进行的“环保小报展”、“泥塑制作展”、“手工劳动展”等。主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把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经验、成果与人分享。还可以通过演讲、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交流,比如我校举办的“只有一个地球”演讲比赛,主要是用语言介绍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的成果,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激励使学生学会自信、学会自爱、学会自强。

总之,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课应该因地制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活动网络,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相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回归生活和社会”,成为一门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1.《新世纪教育现代化的使命》 楼世洲 主编

2.《教育原理》 孙喜亭 著

3.《课程与教学论》 钟启泉、张华 著

4.《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2: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

武强县马头中心学校罗长海

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高中都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探索尝试,立足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开放型的综合实践课程,初步形成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效。

一、提高教师对开展综合实践课意义的认识

农村小学所处的社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比较薄弱,严重制约着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教师在长期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即“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主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学生个性的摧残。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通过探索和尝试,我们认为:

1、综合实践课是原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

2、综合实践课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发挥课程效应

民主确定活动主题,活动内容要“真实”,那就要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敢于质疑,敢于突破陈旧,善于发表新见。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

向大自然,自己去调查、考察、访谈,收集整理资料,研究或写研究报告,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真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顺其自然。采用典型引路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我校的《节约水资源》这一案例可以说为全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而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三是专题细化。如根据大专题设立若干小专题以利于深入研究,又如由此专题引出彼专题继续研究等。由大及小也好,由此及彼也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完全可不拘泥于计划。四是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涵盖面广,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再如在《保护环境,爱我家园》 这次活动中,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县城滏阳河中游地带,全市有名的臭水河,在接近滏阳河还不到一里的地方,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鼻而来,来到河边,一条黑水河由南而来,再观察河两岸的植被的成活、生长状态……随即,许多有价值的治污设想油然而生,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出击获取大量信息,获得了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整合各种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服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

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从整体上整合一切可被教育利用的社会资源,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产和生活的弊端,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举,地方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科技教育并举,实现综合实践课的可操作性,是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

我校从“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出发,彻底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取得了显著了成效。首先我校将社会、科学、劳动等课程中应用性、生活化的内容,乃至于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相关知识汇合于实践,如教学《校园植物知多少》这一课时,首先在综合实践老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对校园内的植物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然后再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校园植物,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途径,给植物制作一张名片。结合美术课的教学,可以给名片设计一个美丽的边框、背景,然后把制作完成的名片挂到植物上去。最后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张我最喜欢的校园植物统计图表。

四、构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维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可由学生自己做出,制定一定的主客观标准(自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别忘了指出别人的不足,真心实意地给予帮助(互评)。我们主要采用成功激励,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内心产生成功的喜悦(师评)。成果展示就是激励的一种具体体现。展示主要有演唱、朗诵、展览、交流等方式。如我校进行的“环保小报展”、“泥塑制作展”、“手工劳动展”等。主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把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经验、成果与人分享。还可以通过演讲、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交流,比如我校举办的“只有一个地球”演讲比赛,主要是用语言介绍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的成果,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激励使学生学会自信、学会自爱、学会自强。

总之,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课应该因地制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活动网络,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相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回归生活和社会”,成为一门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1.《新世纪教育现代化的使命》 楼世洲 主编

2.《教育原理》 孙喜亭 著

3.《课程与教学论》 钟启泉、张华 著

篇3: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

一、纪律保驾护航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有明显不同, 一般其他课的活动地点就在教室, 相对来说比较可控。而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 我们要时时跨出校门、走向社会, 亲身实践, 尝试体验, 因此不可预设的一些困难也会接踵而至。比如有的小组一开始工作就没有计划性, 随心所欲;活动的时候不会自我管理, 完成任务的时候拖拖拉拉; 不愿亲近和观察周围的世界, 懒得动脑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 等等。针对上述现象, 我觉得制定严明的纪律必不可少。

我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我在带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 在制订小组活动计划之前都会先组织每个小组制定组内的规章制度, 纪律制定好之时就是纪律开始生效之时。一般每个小组制定的纪律无外乎有以下这些。

1.课堂纪律方面:上课认真听讲 , 积极发言 , 不做小动作 ; 小组讨论时要在组长组织下轻声讨论, 不得讨论与小组讨论话题无关的内容, 要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需要讨论的内容等。

2.组员团结 方面 :小组成员之间要团结友爱 , 互帮互助 ; 不能随意打骂、讽刺、指责自己的组员;什么事情都要有商有量, 不能把个人的意志强加到某一位同学身上等。

3.执行任务方面 :按时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 ;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 与自己的组员商量解决对策, 等等。

纪律制定好之后, 组内就对照这些纪律, 开始对每个组员进行考评。每组由专人负责对组员进行考核, 组长由全体组员对其考评。我发现这样做之后, 学生做事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明显得到了增强, 组内闹矛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莎士比亚曾说:“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级。”我通过实践体验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二、赞赏不绝于口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品质形成提供了更宽松、自由的空间, 在活动中,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出来。这时我们就要睁大自己的眼睛, 发现那些“闪光的金子”, 对学生的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和做法大加赞赏, 从而让学生更加自信, 继而将自信转化为实际行动, 促使他们产生再研究、再创造的愿望,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比如本学期我带学生开展了以“食物的营养与烹饪”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在这个大主题下确定了各自的研究小课题, 制订计划后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有的学生回去先查找了一些资料, 并在家长指导下自己制作意大利面, 并把自己的制作过程拍成了录像, 他在阶段汇报的时候, 把录像带了过来。我及时对其夸奖一番, 对他付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之后, 这个小组的同学的积极性较之前更高了, 他们在后来的研究进程中, 每每都会给我带来惊喜。其他小组听了也很是羡慕, 之后他们以这一小组为榜样,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奋起直追。浓厚的研究氛围就这样营造出来了。

通过实践, 我发现:在老师的表扬声中, 学生的潜力会被充分挖掘出来, 学生也变得更愿意向老师倾诉, 与老师沟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三、方法贯穿始终

达尔文曾说:“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不断生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 掌握方法很重要。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我发现: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在选题, 方案制订、小组合作、调查、采访、观察、实地考察、实验、操作、资料搜集和整理、阶段交流和汇报、制作成果等环节, 教师都要渗透方法的指导。

比如学生在活动主题实施过程中大都有进行“调查”、“资料搜集”的要求, 但究竟如何进行调查, 怎样进行“搜集资料”, 学生并不是很明白, 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如“搜集资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途径:上网查找, 提供百度、谷歌、搜狗、360搜索等可以参考的网站;到图书馆查找, 提供可供查找的书籍;访问专家, 提供专家的一些资料, 并指导学生全方位做好访问准备;实地考察, 提供可以考察的地点, 指导学生做好考察记录……这样看起来好像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但实际上是为了在较小的空间内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认识问题背景和探究策略, 促进学生开展有知识的活动, 有理性的实践, 使实践与探究更有操控性, 更有教育意义。

篇4: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

2014年1月21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司长王登峰当选为中国足协副主席,这是教育部官员首次进入中国足球管理高层,因此“校园足球”再次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面临的困境

早在2009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就曾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强调“在全国大中小学要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并且要培养形成“以学校为依托、体教结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但如今,过去整整5年的时间了,中国足球的现状非但没有明显的改善,而且愈发令人感到窘迫和不安。从我们国内的学校和社会足球组织来看,专门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足球学校,已经从前些年鼎盛时期的近千所学校下降到目前的二十多所。再从“足球人口”来看,中国注册人数为1万人左右,而日本注册人数有70多万人,韩国有注册人数50多万人。由此可见,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却难以令人满意。

二、在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优势

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相对于篮球和排球来说,其实是最适合农村中小学开展和普及的一项运动。

首先,除了正规的足球比赛之外,只要有一个足球,有一块较为平坦的场地,学生就可以进行练习或者比赛。没有球门,也可以用砖头、石块、书包、衣物甚至课本来替代。中小学生参加的一般性的足球活动或比赛,并不需要多么优秀的运动技术和体能,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球技术、战术和简单的规则就可以进行,而且上场的人数可多可少,比赛的时间可长可短,既可以踢全场比赛,又可以进行半场练习。例如:可以在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场地上,两端各用书包等摆上小球门,就可以进行三对三、四对四或者五对五的小型比赛,可以练习足球的传切配合、射门练习等。

其次,农村学生虽然经济条件不如城市学生,但较为清苦的生活条件和日常农活的参与,赋予了他们良好的品质和善于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与足球的运动特征基本相吻合。因为足球对学生的耐力、力量、对抗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求相对更高,这也是农村中小学开展足球运动的一个不可小觑的优势。

三、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途径和方法

1.成立“校园足球”活动的领导小组

要成立“校园足球”活动的领导小组,将“领导重视”纳入制度的保障之中。例如:可以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教练组或者技术指导小组,以征得领导从训练时间到教练安排再到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支持。

2.把“校园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管理

将“校园足球”纳入学校的体育课程,排入学生的体育课表,并且在进行有关足球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足球品位和体育修养。例如:在足球技、战术学习和比赛的过程中,一方面倡导和发扬团结拼搏、努力进取、集体合作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要严格遵守足球比赛的规则,做到文明踢球,杜绝绊脚、拉人、撞击对手等不文明的行为。

3.突出和体现农村“校园足球”的特色

在农村中小学推广实施“校园足球”的根本目,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生热爱和从事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向广大青少年普及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体育教师不必拘泥于正规比赛场地、规则等条件的限制,也可以对传统的足球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农村中小学的设施条件,更能调动中小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大幅度提高足球的普及率。例如:中置足球的设计和推广,就是一项专门为农村中小学生量身定做的一款新颖独特的足球乡村教材,深受农村中小学生的喜爱。中置足球的最大优势有三点:一是简化足球场地.它将球门设置在比赛场地的中央,只要球门区稍微平坦即可,外围场地可大可小,甚至可以重叠,有效解决了农村中小学足球场地不足的弊端。二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由于球门设置在场地中央,进攻方向相对集中,场上每个学生触球的机会大大增加,体能较差的学生,不但能频频参与抢夺,而且还能广泛地参与战术配合,常常能够制造破门得分的机会,充分提高了这些体能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三是能显著增加破门得分的几率。由于中置足球进攻方向相对集中,而且规定前锋不参加防守,所以进攻门前都是以多打少,进攻的连续性增强,大大增加了破门得分的机会,让中小学生时时都可能品尝到破门得分的运动乐趣。

4.做到足球的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

在搞好足球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指导和设计好学生的课余足球的锻炼,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有关足球的技战术,在课余体育锻炼中得以演练和提高。

5.充分利用足球比赛的“杠杆”效应

要做到足球教学和比赛相结合,以比赛为“杠杆”,撬动学生练习足球的热情。例如:可以设置班级之间的对抗赛、年级之间的友谊赛、学校之间的邀请赛等。

总之,要想提高我国足球的整体运动水平,只有从广大中小学“校园足球”的普及着手,扩大足球人口,搞好足球后备人才目标的储备工作,才是解决中国足球问题最根本的出路。

参考文献:

篇5: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中心小学李作柱

联系电话:***邮箱:xghsxx@163.com

联系地址: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中心小学邮政编码:342

432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新要求。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的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感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里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应用、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是学生达到“四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应该知道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不是人人多少都拥有的一般能力或潜能,而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这些智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环境和教育对

于能否使这些智能得到开发和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尊重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的核心理念,我觉得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每个人的智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数学作业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上几节课或者搞几个活动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的。他需要我们教师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智慧。如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之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1、回去出一些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考考爸爸妈妈。

2、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菜或其他东西是怎样算账的。很快同学就调查回来了他们发现爸爸妈妈不一定会用乘法分配律计算这样的习题但在算账时确在灵活运用。一斤豆角色1.3元买了二斤,先算二斤 1×2=2元,再算3×2=6角,一共是2.6元。这样的例子每位同学都能举出两三个,不仅深刻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之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再如学习了容积单位后,我让同学们去超市或小卖部调查哪些地方有这些单位并做好记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了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学习《利息》这节知识时我让学生去邮局,信用社调查当前利率和一些存储知识。学生了解到利率和利息税率在不断调整在变。但利息的计算方法是不变的,还有的同学问我为什么利率,利息税率要变?是根据什么在变?等一些深奥的知识,我真正体会到只有将学生置于生活这样真实的大舞台中,这样的学习才有效的有用的。

二、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数学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

在学习《因数与倍数》和《质数与合数》之后我将我的手机号码编成了一道数学题。(1)是奇数,但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比最小的质数大1。(3)10以内最大的偶数。(4)和第二个数一样。(5)最小的合数。(6)10以内最大的质数。(7)最小的质数和最小合数的和。(8)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9)10以内最大的奇数。

(10)质数中唯一的偶数。(11)10以内3最大的倍数。然后让同学们以同样的方法将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或家里的电话号码编成迷考考小组同学,看谁编的好!在活动中加深了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学习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中华牙膏管口处直径为5mm,小红每次刷牙挤1cm牙膏,这样一盒牙膏可用180次,该品牌牙膏推出新包装,将管口直径改为6mm,小红还是按习惯每次挤出牙膏1cm。这盒牙膏只能用多少次?计算后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说到这样的创意会牙膏厂家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这时我顺势引导,热爱数学吧?它会使你变得有智慧,让我们做一个智慧的人。

三、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再现生活场景,接近现代文明与农村孩子的距离,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我想这应该也是更高层次的将数学与生活实战相结合。如学习《轴对轴》图形这节课时我将世界各地具有对称美建筑片和我国戏剧脸谱采撷制成课件,学习了《旋转》这节

知识后我编辑了一些学生触摸不到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学生在欣赏这些美丽图片,感受数学无穷魅力的同时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增添了一些数学的热爱,加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一听网络很多家长和教师的态度就是“堵”,生怕影响孩子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认识网络。网络是一本百科全书,叶澜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杂草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种上庄稼。复习了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后,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整十年要除以上4而整百年却要除以400?”我让大家自己到网上查阅,很快几个有电脑的孩子查来了并工工整整的抄在一张纸上,大家在争着抢着阅读着,研究着。再如复习有关时间单位的知识后我告诉同学们“扑克牌中有这样有趣的数学知识”。在54张牌中,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两张是副牌,大王代表太阳,小王代表月亮;黑、红、梅、方代表春夏秋冬4季。每季是13个星期,扑克牌中每一花色正好是13张牌;每一季是91天,13张牌的点数相加正好是91.四种花色的点数加起来,再加上小王的一点;正好是365。如果再加上大王的一点,那就正好是闰年的366天数。扑克中的J、Q、K共12张牌,既表示一年有12个月,又表示太阳在一年中经过的12个星座。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不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习热情,学到课本之处的许多知识。几个上网偷菜的同学总是第一个发布消息,记得学了圆的认识之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为什么井盖是圆的?”

第二天“偷菜”学生写了一大页答案;因为圆是圆的,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都相等,半径都相等。会滚、好拿;因为是圆的不用辨别方向就可以随意盖上,搬运方便。直径是圆中最长的线段无论怎么旋转都不会掉下去。“井盖是圆的,这样才美观”爱美的说,圆的井盖利于搬运。爱劳动的说“圆的井盖在装卸的时候不至于失手掉下去。”“圆的井盖制作成本最低。”这人会控制成本,“圆的受力最均匀,所以最坚固。”物理家说。前面的几句是自己写的后面的是抄的,后来在我的帮助下修改了一下制成手抄报张贴到教室。到后来这个偷菜的学生不偷了,他说没意思,虽然说学习还不怎么好,但他爱上了学习。有时候学了一些我没让查资料学生就自发地查一些资料,如学习《比例》知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计算埃菲乐铁塔的实际高度,学生查阅了关于埃菲乐铁塔的知识,学到了更为丰富的知识,后来教室里常会看到粘贴的学习资料。

篇6: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

论证报告

大丰市大桥镇中心小学 朱玲

一、选题解读

(一)概念的界定:

1、综合:一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指把数学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活动:是指学生立足于教本、校本和学生实际的,脑、口、眼、耳、手、脚等多个器官参与的学科领域内的实践活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不能套用老办法,靠简单的模仿去解决。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应该区别于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常常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其他数学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的一种活动。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标对实践与综合运用知识有更高要求

新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小学数学新课标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2、数学实践与综合活动课受到老师广泛关注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不少同事反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部分的内容难教,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很难把握,即使能勉强把课上下来,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不活跃,课堂教学效率不尽人意。平常的教学中还存在重知识,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而要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我们就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3、实际教学中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所在的大桥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而农村的小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出农村,走到城市里去,知识面相对狭隘,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不高。综上所述,对于实实在在的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4、小班化教学的必然要求

大丰的小班化教育已经实施多年,而我们大桥小学,也是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小班化教学,要求我们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是最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三)理论依据: 1、2011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1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中说,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各学段的内容标准中都有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的要求是: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第二学段的要求是: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科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很重要。

3、“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其实就是在强调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探讨我们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对于我们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很有必要。

二、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1、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本研究将立足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探索一般的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模式,为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总结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经验与成果

针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普遍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难上的现实困境,本课题将深入揭示造成这种困境的本质,提出贴合教学实际的相应对策。

(二)实践意义

1、有利于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提供现实案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农村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案例,为解决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问题提供思路、方法和途径。让我们一起提高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能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也必将到生活中去。数学的教学的目标,要使农村小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上好每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3、有利于增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综合,重在教学。“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提倡教师研制、开发、生成出更多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有利于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好问题。所以,研究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的教学可以增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4、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积累研究经验,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打下基础 这一选题的研究,一定会探索出一些贴合教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我们研究过程中的访谈、教研等活动,也将和全校老师一起探讨,这就会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能为以后的研究积累经验,必将为以后更好的实施打下基础。

(三)创新

这一选题的研究,我打算采用分层研究的方法,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段和年级,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都有着最直接的接触,所以一定能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类型和内容,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三、选题目前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德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贝利,美国的慕尔等人的推动下,数学活动教学逐渐兴起,贝利坚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2、1980年,美国以全美数学教师联合会以理事会名义公布了其《行动的议程--对80年代数学教育的建议》,提出了数学课程改革的七个观点的转变。1983年,美国发表了《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引发了中小学数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程方面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2000春季版的《学校数学原理与标准》中,强调了数学教育应当与促进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3、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三中心”活动教育的思想和主张,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强调儿童个体经验在教育中的地位,他认为,教育是经验连续不断的改造,其经验都是由“做”和活动中的得来的。

4、日本分别于1989年和1992年颁发了《学习指导纲要》,1998年12月又颁布了新的《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提倡具有愉快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力求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5、前苏联的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教学理论中,重视实践在认识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他们也注意到,作为教育意义上的数学活动与人类一般实践活动不同,即不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而是在于实现学生有效的发展,因此用词语“活动”代替了“实践”,揭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践对教学的方法论意义,从而为正确而全面地理解教学中的活动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为数学教育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提导。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随着国人对国外教学认识的日益加深,以及素质教学的提出,我国在90年代末期,在上海等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前沿的部分省市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自主学习的研究等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确立“综合实践 活动”,都是作了这方面的研究。1、1995年10月起,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中心的研究人员与深圳南油小学、青岛嘉峪学校、成都实验小学和太港第五小学在全国率先联合开展了“活动教学”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实验研究”。2、2011年推出数学新版课程标准,之后各类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有很多,查阅这些资料,我发现,现在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关注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教学策略和模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等等几个方面。

四、选题的假设

1、发现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不足 部分教师对这部分内容重视不够; 活动方式单一,形式化; 评价体系单调; „„

2、总结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学科性、生成性 „„

3、探索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l)构建了一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新模式,活动教学认识过程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因此,在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当然,这既包括外在的实践活动,更包括内在的心理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甚至有所创造。

(2)形成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 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让学生在活动中互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创造;

„„

4、多方面、多渠道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1)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教师要结合当时当地实

际,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素材,选择适当的时间内容和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数学实践活动。

(2)开展教材中安排的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这些内容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通过主体参与、合作交流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地支配教材,也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和学校背景,改造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实践活动。

(3)结合教学内容本身,在课堂上渗透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数学知识中蕴涵的实践活动因素,成为主动的实践活动的开发者。

五、选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总结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特点

2、发现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构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般教学摸式

4、开发适合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和内容

5、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二)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师素质的研究

2、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能力提高的研究

3、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策略的研究

4、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研究

5、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6、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资源的开发的研究

六、选题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1、使用搜索引擎,找到相关网站进行查阅;

2、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阅读相关文章;

3、在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

利用好各种图书及网络资源,阅读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相关资料,获取相关的研究信息,提高研究质量。

(二)观察法

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本课题准备通过走进课堂,听各学段老师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分析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感受学生的参与情绪、学习方式,观察他们教室的布置和教学的环境等等,从而分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三)访谈法

结合研究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参与学校数学教研,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领导和老师,深入细致的了解他们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建议,学习他们对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经验。

(四)行动研究法

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以修正、完善对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思考和发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研究方案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边工作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修改方案。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搜集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走访附近农村小学,了解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情况,总结已有经验,选取课题,做好课题申报及论证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1月)

制定课题的阶段研究计划,围绕课题选择方法开展研究,和课题组成员沟通、交换意见,交流研究进展,严格按照研究计划,认真执行。

(三)总结验收结题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汇总、整理研究中的各种资料,肯定成功,找出不足,认真撰写结题报告,做好结题的各项工作,邀请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并做好后一轮的研究的准备工作。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教学案例

将研究组成员的各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案例整理成册

(二)相关论文

1、关于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相关论文及经验反思

2、结题报告

九、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拥有优秀的课题科研团队

我的课题组成员中,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李春兰老师是大丰市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学校的教研组长,我和浦媛媛老师是刚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新教师,理论知识与科研观念比较新,朱丽华老师和杨应存老师都是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我本人和李春兰老师,在去年大丰市的青年教师

基本功大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的成绩。

(二)课题研究各种前期准备工作充分

这个选题,国内外都已经开展了许多的研究,我们大量阅读相关的资料、文献,为研究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课题组成员对教育科研有自己的心得,积累的一定的研究经验。在研究之前,我们走访了附近的农村小学,通过观察和交流,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这个课题的实际经验,对我们后面开展的研究有一定帮助。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课题组长:朱玲

分工:全面负责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二)课题组成员:

朱丽华 分工:负责第一学段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浦媛媛 分工:负责第二学段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李春兰 分工:负责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的分析整理 杨应存

篇7: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215535)江苏省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

徐月明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许多事实证明,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就强化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新一轮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则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小学生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语文课堂教学向校外延伸。学生的课内阅读不可少,但是,真正的源泉来自于课外,因此,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势在必行。然而,在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在课改背景下当代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究竟怎样呢?根据语文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对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各年级的全体学生、部分家庭和部分教师进行较广泛的调查,调查重点着眼于小学语文课改背景下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分析。通过这项调查,了解了目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方法,以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进一步重视。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够浓厚。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也是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动力。无论从喜欢阅读的人数,还是从阅读的动机看,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但是不够浓厚。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浓厚的兴趣,关键是因为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课余时间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反之,也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浓厚的兴趣,还有的原因则是没有认识

第1页

到读书的真正好处,缺乏有益的书籍,没有潜心读书的时间,把课外阅读当成了一种负担等。而调查中也发现,学生之所以对课外阅读有一点兴趣,主要是由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因为小学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非常想了解周围的事物。

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量少面窄。可以说,大部分孩子是读教科书长大的。除此之外,无非是《语文补充阅读》,家中订阅的报刊和藏书,向学校图书馆和他人借阅的。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拥有的阅读材料更加有限。家长投资买的书,无非是些学习参考书、优秀作文选,真正的文学书、经典名著只局限于部分家庭才有。调查中发现,低年级以色彩亮丽的各种图画书为主,到高年级,则是包罗万象的以文字类为主的课外读物。学生的阅读对象初步呈多样化的状态。我在学校五年级194位学生中做了一次:“你最喜欢读哪一类书?”的问卷调查。选择 A、艺术类的占11.34 %;选择B、文学类的占32.47;选择C、娱乐类的占12.37%;选择D、辅导类的占17.01%;选择E、科普类的占21.64%;选择F、漫画类的占43.2%。调查中可见,学生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存在偏食行为,错误地认为课外阅读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致使有43.2%的学生在课外读物的类型选择了漫画类。学生喜欢看的卡通型的漫画书,娱乐性的动画书,还有机器猫、脑筋急转弯等根本没什么意义,纯粹是在浪费孩子们宝贵的时间,而高档次、高质量的文学名著,有借鉴作用的历史书,指导实践的科普书学生涉猎的反而很少。有些学生家长,因为没有经验,因而在择书时非常盲目,选择的书目单一;有的盲目听取孩子的建议,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有的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缺乏科学性。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当中去。因此,虽然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和数量,但是收效甚微。有的应该精读的书籍不会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书籍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另外,很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纯粹是“读”,没有背诵、摘录等帮助积累的手段,虽然有了大量的阅读,但是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

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效不够明显。由于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缺乏浓厚的兴趣,课外阅读时盲目择书,阅读内容不够丰富多采,学生课外阅读时不会针对不同的阅读对象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一味地平均用力,造成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高耗低效的局面。

二、关于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的一生发展。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黄金”

第2页

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就能为将来积蓄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多读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有益的书、多背诵一些优秀古今诗文,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语言积累,开阔视野、发展思维,提高其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读书应该成为每一个孩子的需要,成为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语文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读书好”;引导学生“好读书”;达到人人“读好书”的境界。结合本次课外阅读的调查,就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

1、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习惯是动作的自动化。动作在向习惯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动力的支持,这动力主要是成功的体验,主要是成功的体验所带给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时,不搞硬性规定,而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定期组织开展语文课外知识竞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另外,阅读兴趣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学校创设学生阅读的条件,同时也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需要家庭阅读环境的支持。

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提高,并初步具有了经常性阅读的习惯。阅读兴趣的提高与经常性阅读习惯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大大改善了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因为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品质,增强了他们的基础学力,使他们获得了自信。

2、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课堂上教师要少讲多读,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教师要善于用好教材,带领学生就课文涉及到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延伸拓展,课前鼓励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课后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课文有方向性的选择读物。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应树立一种“以读为本”的思想,注意保证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

3、要保证给学生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教师布置的作业要精当,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课外阅读的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以上,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和年级特点教师要合理安排。要把课外阅读的时间纳入家庭作业总时间数,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将课外阅读的时间渗透进学校,每周有一次中午时间安排课外阅读指导(一个小时)。

4、教师首先要勤于读书。了解目前适合青少年的读物杂志等,了解儿童作家的近

第3页

期作品,可在班级推荐或在校园网上推荐。在推荐课外读物时应加强与课内读物的联系,设立班级图书角,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开发校园网上图书馆,订阅公开发行的少儿杂志、报纸,开通多种渠道让孩子有书可读。

5、要减少课外阅读的功利目的。其实人天生就是爱看书的,只是我们过多地增加了功利目的,才使得读书变成了“苦差使”。在阅读初期,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让孩子有成功的满足的感受,不应强调做多少摘抄,写多少读书笔记,可举行“读书会”,让孩子交流读书的体会,学校可成立“读书社团”由专门老师指导。通过组织学生观赏名片了解世界名著,通过教师朗读节选作品了解全部作品,通过教师讲故事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每周开设一堂“阅读欣赏课”或“佳作欣赏课”,提高孩子的文学修养,开展“一句话新闻演讲活动”;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经典精读”活动;编辑《班级周报》……在活动中检查孩子阅读情况。

6、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建立“大语文”教育观。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影响,让家长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课外阅读的积累。鼓励家长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投资,建立家庭图书库,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的读书任务,并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形成“书香”的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

三、不断深化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仔细观察农村小学生阅览时可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连环画书受欢迎,文学书籍前无人问津,而且手持连环画册的学生有90%只翻阅画面不看文字(哪怕是几行字),三分钟一换,五分钟一调。三至五年级的孩子熟悉“数码宝贝”、“小燕子”,不知道刘少奇是谁,不晓得赖宁是何人,分不清天文、地理、历史……由此,对课外阅读进行合理引导已势在必行。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

1、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4页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2)、推荐图书要加深教师对书的感受,更要注重方式的机动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A、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给五年级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B、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方式的机动性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C、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生的榜样。美国全国阅读方法研究协会某一校长,就曾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实验: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她所在学校的学生早已行动起来,从图书馆中找到这些书并借出,劲头十足地读起来。这位校长给学生强烈而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一实例就能说明教师的指导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

(3)、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第5页

(4)、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

广泛阅读,先要了解书籍来源问题。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提供一个好的阅读场所,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同舒适相联系,对阅读就不会感到厌恶。如阅览室、静谧的林院等都是很好的阅读环境。

2、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A、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和报刊。B、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了《三顾茅庐》就可指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了《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总之,要协调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坏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

(3)、让学生花费一定时间进行阅读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教师的指导重点要统一,方式要灵活

课外阅读是不在教师直接帮助下的阅读,所以教师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这一点对全体学生要统一。

因学生情趣不一,自学时间的差异,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也要随之而变。如:可以个别指导,可以集体指导,开展讨论会,交流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体会、评论等。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

第6页

读能力。

篇8: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

我校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已有几年了, 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才能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目标引领, 为活动指明方向

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有了目标, 我们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才能高效、有针对性。因而我们在活动前就要认真设计好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然后紧扣活动的目标, 整体把握, 分阶段落实。

首先,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各种现实条件, 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 再制定好总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设计, 具体、明确、可操作。接着让学生制定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 它们也体现了总目标的要求, 各个阶段的活动是为落实具体目标服务的。最后再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 这样设计出来的目标方案不但可行,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规划能力。例如, 去年我们三年级开展的《我是种植小能手》活动中, 就让学生共同参与设计目标, 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几个方面去设计, 并制定了阶段目标, 像“通过参观访问、查询资料等途径, 了解有关蔬菜、花草的知识和种植方法”、“学会资料的运用, 培养劳动技能, 激发学生对劳动、科学的热爱”、“与人分享劳动成果”等。

有了目标的指引, 老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目标开展活动, 指导他们围绕校园、家庭的周边展开调查活动。活动中, 我们要指导学生逐个落实子目标。这样, 每次活动的阶段目标达到了, 到最后总目标也就完成了。

二、挖掘资源, 为活动搭建舞台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 让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 让我们的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庙港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这里的课程资源很丰富, 取之不绝, 用之不尽, 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庙港, 这座小镇遍布了多条“港”, 有港则有桥, 穿梭在庙港的各个村道, 总会不期而遇一座座古桥:太平桥、胜利桥、大有桥、狮子桥、儒林桥、五都古桥、张公桥、亭子桥、积善桥……看这些桥名就让人忍不住想去了解这些古桥的故事, 因此, 我们可以开展一个《家乡的桥》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去寻找、观察身边的“桥”, 通过画笔描绘自己眼中的桥;通过访问村中的老人了解古桥的故事, 并整理成册, 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庙港的古桥, 从而充分体会到“桥”在祖辈们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相信, 通过这个以“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不但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都得到了调动,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作为一个庙港人的自豪感。

三、多种评价, 激发活动热情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评价应该贯穿活动的始终。我们既要评价结果, 更要重视探究过程的评价, 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 学会研究。为此教师应关注细节, 抓住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 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的热情、独特的看法等给予肯定与奖励。如奖励一些学生喜爱的星星、笑脸、奖章等, 收集到足够的星星/笑脸/奖章就可以到老师这换取可爱的文具,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欲望。

在活动过程中, 我们既要有对研究小组的集体评价, 又要有学生个体的研究评价;既要有对研究小组集体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研究成效、合作程度、成员参与率等方面的全面考察, 也要有学生在研究态度、研究能力、操作水平、研究中的贡献度等的综合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老师的评价之外, 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组内同学互评等, 这样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 及时反思, 在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时, 取长补短, 不断完善自己, 一举多得。

总之, 教学过程中, 应该多点激励性评价,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上一篇:关于付出的励志美文下一篇:政府危机管理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