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教育总结

2024-08-18

心理素质教育总结(精选6篇)

篇1:心理素质教育总结

心理素质教育情况总结

前一阶段,由于我们认真执行《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计划》中的各项要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并在具体工作中积极探索求知,摸索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加大宣传普及的力度

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工作。大部分学生对其重要性和知识不理解、不熟悉。这就直接影响了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校加大了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的力度。学校号召,通过系统授课,专题讲座,办报刊专栏,组织专题讨论等形式向学省介绍心理学和心理卫生知识,使他们对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内容、途径及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了初步地了解。使我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

二、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班队活动之中。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经常化,我们要求各班把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班队活动之中。以系统授课、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有关知识,并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机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磨练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注重学生日常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学生改变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由于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制约,小学生的心理变化极容易反映在日常的情绪中。因此,我校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以与当事学生直接座谈谈心、家访、向其他同学调查了解、开专题班会进行集体帮助等形式进行解决,取得了一定效果。

四、进行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省的心理现状,我们曾经多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通过调查了解,基本了解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请跨况,为我们制定心理素质教育计划和措施,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五、改进教学方法,开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我校教师开展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教学活动。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求知。减轻课业负担,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用激励性评价手段,防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的以上做法使我校的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们一定继续努力,把此项工作做得更好。

篇2:心理素质教育总结

学习总结

朱加鑫

2008年8月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学习总结

怎么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这是一个我们要深思的问题。要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确切的看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因为在临床医疗中也好,在实际生活也好,并不存在一个所有人都知道或者公认的标准。由于人的心理所有的复杂性,就算用某种测量方法来进行检测,也不能像在医疗实践中使用检测仪器来检测人的各种生理指标那么标准。因此,在学习中我理解了发下几个问题:

1、统计测量标准

2、临床病理标准

3、社会适应标准

4、个性发展标准

教师要为行动而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到科学理论的依据,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要在行动中研究,反思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在实际行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善实践行为;要对行动进行研究,每次行动之后对整个行动进行反思,增强新课程改革的体验,总结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提炼和升华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典型案例和教育故事。

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目标及活动设计,探索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组织教学活动、调控教学过程的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差异,从学生的参与度、交往度和达成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技术,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大脑“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课题合作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师合作方式,要求教师齐心协力,共同攻关。这就意味着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又要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为此,教师要参与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实验,与同事、专家一起合作攻关,提高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要承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课题的实验任务,和同事们一起探索新课程改革或课堂教学的科学思路和对策;要就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和同事们共同研究解决;要加强与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的多边合作,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在培训中建立共同愿景。教师的共同愿景是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发展。培训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捷径。为此,各学校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培训目标和教师

篇3:心理素质教育总结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 从实践情况来看, 要完成育人任务教师还应该是一个心理疏导师, 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因而也承担着传递人类文化, 塑造学生心理,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大任务。因此我们应该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 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样将对德育教育工作成败有比较积极的重要的意义。现就平时的德育工作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转变教育观念

1. 促进知识更新, 适应学生需求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的实施, 教师早已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相比教师接受信息更前卫。要做好德育工作, 教师必须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度, 必须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 尽可能与学生多相处, 否则, 我们与学生的思维方式、话语系统、关注点、兴奋点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别, 用学生的话说“那就是代沟”, 这样我们就较难开展指导性的思想引导工作。所以,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结构, 跟上时代潮流, 才能适应德育工作的要求。

2. 建立友好、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

时代在发展, 德育工作也应与时俱进。过去的“师徒如父子”也被尊重和平等所取代。教师要放下所谓的尊严和架子, 抛弃原有的绝对权威的角色, 视生如友, 以诚相待, 对他们的过错和不足能够宽容和谅解。波普有句名言:“错误在所难免, 宽恕就是神圣。”这样学生才会觉得你是个可亲可敬的人, 才能与你友好相处, 而且学生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心悦”才能“诚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3. 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这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身教重于言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 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 而且观其行。所以要让学生信服老师, 教师务必要以身作则, 这样为师者自然受到学生的尊敬, 也就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了解学生实际, 有的放矢

德育工作决定我们必然会遇上许多性格迥然不同的学生, 有个性的、叛逆的、冷漠的、自卑的, 等等。而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 并且受自身所处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老师深入地了解学生, 关心他们的生活, 关爱他们的心灵, 关注他们的思想, 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思想动态。针对不同的个案, 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把握学生具体的思想症结, 对症下药, 因人而异做思想引导工作, 从而真正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三、挖掘“闪光点”, 培养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 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 也要打开他精神发展的领域, 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 显示自己, 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德育工作中, 接触后进生的机会相对多一点。但不管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也总会有闪光处。教师首先要明白他们是活生生的人, 在学校群体中, 可能也处于弱势, 所以他们可能更想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呵护。而另一方面, 他们可能也更敏感, 更易受伤害或更易受激励。对后进生也不能急于求成, 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 讲究办法, 循循善诱,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因为自尊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对后进生, 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鼓励其进步。如王××同学成绩一般, 作为我指导的对象, 我了解到她挺有个性, 自尊心强, 也有一点脾气, 甚至可以说有点叛逆, 在学习上也力不从心, 但擅长体育。据了解, 由于这种性格, 在小学中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内心深处难免又有点自卑。在进入初中阶段后, 我们了解了她的具体情况, 并给以必要且适当的鼓励和关注, 这使得她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使她树立了自信, 找回了自尊。结果在本届学校运动会上, 在脚扭伤的情况下决意要参加比赛, 为班级争光。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 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重视心理健康, 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网络的普及, 以及人们对子女在教育上的期盼, 使得学生承受各种压力和诱惑。优秀生往往有以下几种心理: (1) 负重心理, 父母教师都寄予较高期望。 (2) 自满心理, 学习成绩优异, 形成骄傲自满的心理。 (3) 好胜心理, 过分的好胜常常使他们怀有强烈的嫉妒心。 (4) 失落心理, 一旦遭受挫折, 精神就委靡不振, 变得格外自卑。对于优秀生, 我们应注意不要太关注他们的成绩, 适度的表扬, 既肯定他们的成绩, 也要预防他们产生自满情绪, 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 不悲观、不消沉。

对于后进生, 我们要公正对待, 不从印象出发, 以事论事, 不能随便说任何消极无用的话。要真诚热爱学生, 用进取心、荣誉感激励他们。越是干涸的禾苗越需要雨水的浇灌, 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所以我们要遵循心理规律, 注重心理辅导, 通过教育、疏导、启示, 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 我们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 利用同理心揣摩学生的心理感受,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并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与日俱进, 探索新的方法。同时应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教会学生如何调控情绪, 克服困难挫折, 直面人生。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 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篇4:心理素质教育总结

征文工作从今年4月份正式启动,截止到8月底,短短5个月时间就收到文章近万篇,这些文章来自包括台湾在内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1956个单位。文章作者大多数是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也有各级教育行政科研单位的领导和科研人员,还有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文章内容涉及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践总结;既有调查报告,又有实验研究;既有团体辅导,又有个案分析;既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有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说,此次征文活动基本上反应了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为了保证评选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严肃性,我们组建了评审委员会,并采取了三审制度。初审由各地教育科研部门的专家负责,复审由大专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完成,终审由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崇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董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庞丽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申继亮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俞国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刘华山教授六位专家把关。经过严格评审,最后评出一等奖94名,二等奖595名,三等奖1379名,优秀奖624名,获奖比例为25%。另外评选出集体奖39名,其中先进单位15个,先进学校24个,获奖比例为2%。

此次活动得到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北京市教委德育处董柏林处长、河北省石家庄市教委德育处曲连坤处长等部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得到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教授等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得到了全国特级教师丁榕,北京市西城区教研中心王琼,北京教育学院崇文分院许书阁、赵增序等一线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支持和参与。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由上虞市教体局承办,此次大会得到了浙江省教委、上虞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对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严密的组织工作表示钦佩和衷心的感谢。

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此次活动的有全国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部分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大专院校、教育行政、教育科研单位的领导和学者等。在此,向所有支持、帮助、参与此项活动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举办评优活动,旨在全面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增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我们之所以取名为“健康杯”, 意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学生健康、教师健康、家长健康;学校环境健康、家庭环境健康、社会环境健康;同时也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健康发展。

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在专家、学者们的热情帮助下,在各级教育行政和教育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首届“健康杯”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文章评选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只选取了近400篇获奖文章结集出版。在此,我们向未能入选的作者表示歉意。此后我们将在《中国教育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择优刊登。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们将继续联合举办第二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为了全面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决定从第二届开始扩大评优范围。除了继续征集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案例分析等文章以外,将征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其他优秀成果,如论文集,图书,刊物,报纸,课件,网站等。我们衷心希望继续得到您的支持、帮助和监督,也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此项活动。

我们愿意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全面的、优质的服务。

《中国教育报》校园文化周刊编辑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编辑部

篇5:教育心理总结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原则。

第二章

3、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4、心理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认知的发展是一种构建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它的本质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

(2)认知的建构过程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平衡认知图式的过程。(3)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a.获得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运算和群集运算。标志:随着分类和排序的获得去集中化。

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半)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口诀:信 自 主 勤 同 3.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域。

5、学生的个别差异

(1)学生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

①智力类型差异、②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③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④智力的性别差异。(2)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①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②冲动型和沉思型、③具体型和抽象型、④发散型与复合型。

第三章

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长久的变化。

2、一般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

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发射性反应;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2认识派学习理论

(1)格式塔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而学习是由顿悟来实现的。(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建构注意的学习观、学生观、知识观。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第四章

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2、根据学校情境中的血液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组建下降的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

4、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成就动因理论(阿特金森):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4)成败归因理论(韦纳):认为归因系统有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

(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5、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励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学生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6、学习策略: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学习策略的分类

(1)认知策略:①复述策略、②组织策略

③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2)元认知策略:①计划策略、②监视策略、③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①时间管理策略、②环境管理策略、③努力管理策略、④学业求助策略

学习策略的培训要遵循原则

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

①注重对元认知的监控和调节训练 ②有效运用教学反馈 ③提供足够的教学实践

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②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③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④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⑤认知结构的特点 ⑥学习策略的水平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①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②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③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④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⑤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⑥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8、知识学习的类型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9、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启发法(手段—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推法)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问题情境 ②定势与功能固着 ③原型启发 ④已有的知识经验 ⑤情绪与动机。

10、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11、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创造性思维训练常用的方法:

发散思维训练、直觉思维训练法、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12、品德心理结构包括四个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

第五章

1、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加涅将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成五种类型: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态度。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被公认为具有处方性。

2、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

(1)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策略:①直接教学 ②接受学习

(2)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策略:①发现学习②个别化学习(程序教学【斯金纳】、掌握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

(3)学习共同体取向的教学策略

3、教学评价设计(1)教学评价的类型:①按对教学评价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②按教学评价中使用测验的来源,分为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教师自编测验。

(2)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①教师自编测验 ②观察评价 ③档案评价(3)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①评分 ②报告

4、课堂管理的功能:维持功能、促进功能、发展功能。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①教师的领导风格、②班级规模、③班级的性质、④对教师的期望。

5、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①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②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③做好课堂监控 ④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第六章

1、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无心理疾病、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一般有以下标准:

①自我意识正确 ②人际关系协调 ③性别角色分化 ④社会适应良好 ⑤情绪积极稳定 ⑥人格结构完整

3、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①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②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③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④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②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

③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①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③对学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4、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②学科渗透 ③班主任工作 ④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

⑤家庭教育 ⑥环境教育 ⑦社会磨砺 ⑧其他(少先队、板报、校报、广播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心理辅导课程、教育教学渗透、心理咨询

4、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学会调适(基本目标)、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5、影响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改变行为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合理情绪疗法。

6、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心理因素。

7、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①学生个体进行积极地自我调适

②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③与家长合作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8、教有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①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②教师富有激励和想象的倾向

9、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10、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比较:课前计划差异、课堂教学过程差异、课后评价差异、其他差异 11.教师成长的历程: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福特、布朗】 教师成长途径: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②开展微格教学 ③进行专门训练 ④反思教学经验 布鲁巴奇提出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2、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②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③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 ④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⑤能控制各种情绪和情感 ⑥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⑦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13、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1)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

①观念改变 ②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 ③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2)组织有效干预(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3、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④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4、新的教学观

①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④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6、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主动性(首要)、独立性(核心)、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7、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篇6:心理教育培训总结

本学期有幸参加了心理教师培训,回校后进行了本单位的教师培训,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采取的方式是:体验活动与通过邮箱发送心理培训材料相结合的方式。

培训主要有以下收获:

一、通过培训,使老师们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通过学习,教师们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当今社会,现代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性格、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通过理论学习、小组讨论、自我剖析等让老师们意识到心理健康

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上一篇:我心中最美的教师征文下一篇:计算机一级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