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十条”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建设项目责任书

2024-08-16

民生十条”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建设项目责任书(精选5篇)

篇1:民生十条”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建设项目责任书

民生十条”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建设项目责任书

为了建好市委市政府“民生十条”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康复室,市残联与市卫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通知》(渝残联发(2010)75号),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人员经费,确保市委市政府“民生十条”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康复室的正常运行,使残疾人就近就便得到康复服务,市残疾人联合会、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区县(自治县)残联、街乡镇人民政府、康复室-斤在的社区居委会共同签订如下责任书:

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重视,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杜区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及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列入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目标。

二、市残疾人联合会为每个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康复室配备1.5万元左右的康复训练器材器具,区县(自治县)为示范社区培训康复医生和社区康复协调员各1名。

三、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按照示范社区辖区覆盖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0.30元安排社区康复工作经费,主要用于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建档立卡、人员培训、组织宣传、康复室建设及社区康复员工作补贴。

四、区县(自治县)残联负责落实示范社区康复室训练器材器具管理和使用,监督免费力持证残疾人进行康复服务,使其正常运行。

五、街乡镇设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

六、示范社区要依托街乡镇医疗机构康复室,为辖区内的残疾人免费康复服务,康复室有面积3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训练场,有无障碍设施、残疾人辅助用具展示柜、康复普及读物等。

七、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调查残疾人康复需求,筛出率不低于60%:建立康复需求与服务档案,康复建档率达到90%。

八、街乡镇医疗机构要有1名康复医生指导残疾人康复训练,建立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档案。

九、示范社区要利用辖区内的有效资源,组织开展残疾人筛查诊断、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康复知识普及、康复服务、转介等工作。残疾人社区康复室要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各类康复服务,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

十、责任书一式伍份,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区县(自治县)残联、街乡镇人民政府、社区居委会、市残联各一份。

区县人民政府(签字、盖章)区县残疾人联合会(签字、盖章)

街乡镇人民政府(签字、盖章)康复室所在的社区居委会(签字、盖章)

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签字、盖章)

二0一一年 月 日

篇2:民生十条”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建设项目责任书

陕残社康(2010)1号

关于印发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 示范县(市、区〉”检查验收方案的通知

各设区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 室: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活动开展,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开展,做好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根据中国残联《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和第二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的通知》(残联(2009)55号)和《关于印发〈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检查验收方案〉的通知》(残社康(2010)l号)要求。现将我省做好创建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抓住国家加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中央7 1

号文件精神的有利时机,认真组织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检查验收方案》的学习,及时部署贯彻,对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工作标准》和《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标准》的具体要求,扎实做好创建活动各项基础性工作。

二、各候选示范县〈市、区〉要针对本地区特点,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创建活动,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把培育活动中的有益经验转化为政策成果,按照方案要求做好自评工作,推动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三、各地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要加快创建活动工作进度,加强对候选示范县〈市、区)的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按照检查验收方案的要求,对辖区内自评合格的候选示范县(市、区〉逐一进行复评,整理汇总相关材料,上报至省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候选示范县〈市、区〉复评达标的,于2010年5月30日前上报材料,申请审核:经省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审核于6月30 日前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条件暂不成熟的,要对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工作标准》,积极创造条件,逐条逐项落实改进达标,于2010年8月30日前上报材料,申请审核。8月30日前未上报有关材料的,面视同放弃候选资格。经省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审核于9月30

日前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地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上报的复评材料进行审核,并适时进行抽查。

附件: 1.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检查验收方案及工作用表

2.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检查验收方案(略,见《关于印发<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检查验收方案>的通知》(陕残康办(2006)30号》

3.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名单(联系人:王成 电话:029-87299464)

省创建“全国残疾人社会康复示范县(市、区)”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陕西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代章)

二0一0二月八日

附件1

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 检查验收方案及工作用表

为实现《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2)41号)中提出的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推动全国特别是农村地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在第一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工作基础上,2009年5月,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残联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和第二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的通知》(残联(2009)107号)。为更好地指导各地开展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活动,提高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水平,做好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检查验收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检查验收目的

(一)通过检查验收,了解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收集资料,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二)对检查验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推广农村地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先进经验,促进和加强横向交流,推动培育活动深入开展。

(三)进一步探索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资 源整合、协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使各类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的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

二、检查验收对象

检查验收对象为申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的县或县级市。

三、检查验收标准

依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工作标准》制定检查验收评分表,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评分表总分为100分,附加分5分。总评分达到85分,结果为达标:总评分不足85分但达到70分以上,整改后可提出第二次检查验收申请:总评分不够70分,结果为不达标,取消候选资格。

四、检查验收方式

由检查验收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验收。

五、检查验收程序

检查验收工作分为自评、复评、审核和认定四个阶段:(一)自评阶段:各候选示范县(市)按照复评工作流程进行自评,自评达标后,向省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上报材料,申请复评。需上报的材料应包括:候选示范县(市〉自查报告及自查评分表(注明总分)、县(市〉基本情况表、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调查表、乡镇及乡

镇卫生院调查表、村及村卫生室调查表、社区康复协调员调查表、残疾人入户调查表、残疾人康复服务电话问询记录表等。

(二)复评阶段:省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活动领导小组要成立由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社区康复专家等组成的检查验收组。检查验收组依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工作标准》和本方案,严格按照复评阶段的工作流程,对辖区内的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候选示范县〈市〉进行复评。对复评达标后的候选示范县(市、区〉,省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活动领导小组整理汇总相关材料上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审核。

需上报的材料应包括:省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进行审核的请示、对辖区内候选示范县(市〉检查验收评分表(注明总分)、县(市)基本情况表、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调查表、乡镇及乡镇卫生院调查表、村及村卫生室调查表、社区康复协调员调查表、残疾人入户调查表、残疾人康复服务电话问询记录表、检查验收意见表等。(复评工作流程见附件。

〈三)审核阶段: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对各省上报的复评材料进行核查,组织检查验收组进行实地抽查。

(四〉认定阶段:根据自评、复评与审核结果,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对培育活动工作情况进行

全面总结和评估。经检查验收达标的县(市),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将授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称号。

附: 1.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复评工作流程 2.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检查验收工作用表

附1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 示范县(市〉复评工作流程

一、听取汇报

听取候选示范县(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情况汇报,召开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参加的座谈会。

二、查阅相关资料

(一)候选示范县(市)汇报材料。(二)候选示范县〈市)自查验收报告。(三)候选示范县(市)自查验收评分表。

(四)将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文件。

(五)将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及政府年度工作计划的文件。

(六)制定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落实工作的文件。

(七)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将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列入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目标的文件。

(八)制定优惠政策,保障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扶助贫困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的文件。

(九)成立县(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的文件。

(十)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督导检查工作的相关记录、材料。

(十一)乡镇设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村委会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的相关文件。

(十二)县(市)财政按照辖区覆盖人口安排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经费并全部用于社区康复相关工作的文件、材料(一类地区每人每年不少于0.30元、二类地区每人每年不少于0.20元、三类地区每人每年不少于0.15元)。

(十三)成立县(市)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专家技术指导组,对基层开展技术指导的文件、材料。

(十四)成立县(市)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昕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站,发挥技术示范、咨询转介等作用的文件、材料(仅限一类、二类地区〉。

(十五)乡镇卫生院设置康复室,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的文件。

(十六)关于人员培训的相关文件及培训通知、培训记录、试卷等材料。

(十七)县〈市)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开展调研,进行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质量控制的相关文件、材料。

(十八)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基本情况表,核查残疾人受益与服务情况。

(十九)其它文件、材料。

三、实地考察

(一)实地考察2个县(市)级技术指导中心,2个乡镇,每个乡镇考察1个乡镇卫生院、1个村,每个村考察1个村卫生室、1个残疾人康复站,并走访2户残疾人家庭(其中2个县级技术指导中心由检查验收组随机抽取,1个乡镇由当地推荐,另1个由检查验收组随机抽取,所走访的残疾人家庭要为不同类别的残疾人)。

(二)查阅乡镇材料 1.工作情况文字材料; 2.残疾人名单及联系电话;

3.残疾人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档案,核查残疾人受益与服务情况。

(三)查阅村委会材料 1.工作情况文字材料;

2.残疾人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档案,核查残疾人受益与服务情况。

(四)电话查访

查访20名残疾人康复服务情况(由检查组从残疾人名册中随机抽取确定查访对象〉。

篇3:民生十条”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建设项目责任书

一、组织管理

1、政府重视,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及政府工作计划,列入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目标。

2、制定优惠政策,保障残疾人基本医疗,扶助贫困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

3、在区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督导检查工作。

4、街道办事处设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负责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指导社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5、社区居委会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1名,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查残疾人康复需求,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和转介服务,协调组织社区有关机构、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应的支持。

二、经费设施

6、按照辖区覆盖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0.30元安排社区康复工作经费,用于康复需求调查、建档立卡、人员培训、组织宣传、协调实施、社区康复站建设及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补贴。

7、成立区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站,发挥技术示范、人员培训、基层指导、知识普及、咨询转介等作用。

8、社区卫生机构普遍设置残疾人康复室,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

9、社区居委会依托现有机构和设施,安排固定的残疾人活动场所,建立面积不少于30㎡社区康复站,配备经济实用、便于社区使用或家庭租借的康复器材和辅助用具、康复普及读物。组织有关人员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娱疗、工疗和心理疏导等康复活动,提供日间照料、转介等康复服务。

三、服务内容

10、残疾筛查、诊断:社区康复协调员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入户进行残疾筛查和功能评定,早期发现各类残疾,掌握社区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11、建立康复服务档案:社区康复协调员或由社区居委会指定专人,为社区内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

12、康复治疗、训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转介;对肢体障碍者,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在社区服务卫生机构和上级康复机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它康复活动;指导聋儿家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组织社区内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

13、康复知识普及: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组织卫生、教育、心理等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区内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科普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14、转介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内复杂疑难的患者转介到上级医疗机构或专门康复机构。社区康复协调员根据残疾人在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无障碍环境改造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

四、人员培训

15、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制定培训规划,建立培训制度,评估培训效果,社区康复协调员上岗前应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

16、基层康复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由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承担。培训内容包括: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康复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原则、工作内容、管理方法、工作流程、残疾与康复基本知识等,培训每年不少于30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17、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由区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分别承担。培训内容包括:康复需求调查、残疾评定、训练计划的制定、实用康复训练技术、训练效果评估及训练器具应用等,培训每年不少于60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五、质量控制

18、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单位,康复室设置率达到80%;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社区康复协调员配备率达到80%,培训合格率达到95%。

19、残疾人康复需求筛出率不低于60%。20、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90%。

篇4:民生十条”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建设项目责任书

施方案

为推动我社区残疾人社区康复活动的深入开展,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按照《海门市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镇社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认真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争创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社区,全面提高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水平,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二、工作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社区残联牵头,统筹规划康复服务体系和相关保障制度。坚持全面康复,通过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我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工作步骤

1、制定社区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成立创建领导小组。

2、以社区残联成立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站,并全面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3、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站,协调各街道并建立康复室。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确定家庭康复的重点对象,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制定残疾人康复训练计划。

5、制订培训计划,对社区康复协调员和部分残疾人家长进行相关康复技能培训。

6、社区残联对重点康复站(点)拟出改造方案,提出康复需求计划,支持协调各项创建工作开展和落实,完成县创建领导小组的其他任务。

四、达标体系

残疾人各类康复率达到以下指标。

白内障手术率95%,聋儿语训率90%,肢体残疾人功能训练率90%,假 肢安装率90%,精神病患者监护率90%,智力儿童康复训练率90%。

五、组织保障

篇5:民生十条”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建设项目责任书

活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陶政〔2011〕159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创全县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社区,探索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新机制,推进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现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全村共有各类残疾人61人,包括肢体残疾人、视力残疾人、智力残疾人、听力残疾人、言语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和多重残疾人。

二、实施方案

(一)加强康复机构建设

1、依托村卫生服务室,建立残疾人康复室。设立村卫生服务室为康复中心,配备必要的康复训练器械和医疗器械,对肢体障碍者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者、复杂疑难障碍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并转介到上级医疗机构或专门医疗机构治疗。在村卫生服务室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它康复活动;指导聋儿家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组织村内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

2、配备村康复协调员和指导员。明确分管领导,配备专人从事康复管理、组织、督促工作;明确 1 名社区康复协调员,具体承办村残疾人康复事务,组织残疾人进行社区康复;村卫生服务室明确1名康复技术指导员,协助村康复协调员指导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

3、设立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为优化村康复技术、设备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根据我村实际情况,设立村卫生室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相应成立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康复点,进行技术指导。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对全村同类残疾人康复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设备支持,并提供转介服务。

4、建立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由镇残联负责管理和组织运营,免费为残疾人服务。根据需要,免费向残疾人提供轮椅、拐杖等残疾人用品用具,并无偿配发经济实用的康复训练小器材,方便残疾人进行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训练。

(二)细化康复内容

1、残疾筛查、诊断。村康复协调员会同村卫生服务室入户进行残疾筛查,摸清底数,登记造册,进行功能评定,早期发现各类残疾及残疾程度,掌握各类残疾人康复需求,根据专人专项,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2、建设康复服务档案。针对村各类残疾人,做到专人专档。记录好每位残疾人康复训练进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及时更改残疾人康复治疗计划,建档率达到90%。

3、康复治疗、训练。村卫生服务室依据筛查、诊断结果,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和程度,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转介;对肢体障碍者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等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村康复协调员负责在村卫生室和上级康复机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

工疗、娱疗和其他康复活动;指导聋儿家庭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组织村内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

4、残疾人亲友、助残志愿者的培训。残疾人亲友是不可忽略的支持力量,康复助残志愿者是康复员队伍有效的补充力量,但必须针对专业性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康复成效。培训的内容为区分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的家庭护理、康复服务的内容、康复训练的方法和训练器具的应用等。

5、转介服务。村卫生服务室对村内不能提供的康复需求转介到上级医疗机构或专门康复机构。村康复协调员根据残疾人在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无障碍环境改造及参与村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

(三)强化质量控制

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标准》为依据,做到:

1、康复室设置率达90%。村必须落实残疾人康复训练室不小于30平方米,用一到二年时间对康复训练室进行装修和配备康复训练器材,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

2、开展康复知识培训。依据镇文教卫、镇残联组织对社区康复协调员、基层康复管理人员、村卫生服务室康复指导员统一培训,康复协调员和基层康复管理人员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康复指导员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经考核合格的人员方可上岗。

3、残疾人康复需求筛出率不低于60%。建档率达到100%(建档率指为已筛查出有康复需求的各类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的人数占所有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总数的比例)。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服务的满意率

不低于90%。

4、加强网络管理,由康复协调员成立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村康复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协调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督导检查工作。

5、加强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培训阶段(2012年8月)。

1.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创建活动,明确职责和任务,培训相关人员。

2.落实场地人员和创建活动经费。

(二)实施阶段(2012年8月— 2013年5月)。

1.全面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2、建档立卡。在开展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中形成的文件、会议记录、人员培训等资料和各种台账,按照档案规范化的要求,分类管理、装订成册、立卷归档,为残疾人提供训练与服务的依据。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3年6月)。

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深入进行实地检查验收,评审达标后,报请镇主管部门评审,迎接省、市、县领导小组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是实现国务院提出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和谐陶辛镇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而基本职责。要自觉地把残疾人的康

复工作纳入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及村工作计划,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四门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三)落实责任到人。残疾人社区康复涉及面广,是一项社会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村相关人员要按照确定的职责分工,明确工作内容,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要求,主动参与,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密切配合,构建基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四门村村民委员会

上一篇:我爱你,不止是说说而已美文欣赏下一篇:广告宣传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