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

2024-08-14

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共9篇)

篇1: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1)烧、杀、抢、掠。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一路烧杀抢掠,攻入北京;在圆明园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放火焚烧圆明园。

(2)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难点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①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的北伐和西征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②太平天国运动妨碍了英国工业品在中国的倾销,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③中外反动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勾结起来。

(2)表现:①1860年,侵略者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②1860年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③1864年,中外反动势力围困天京。

(3)结果: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常考热点质疑

1.示例:

(1)在近代,为什么说沙俄是我国最凶恶的敌人?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教训?

2.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系统概述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占领南京,并改名天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正当太平天国与清王朝进行殊死搏斗时,英法在美俄的支持下于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因为它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故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主要是:①对中国人民进行屠杀和抢劫,并放火焚烧圆明园。②对我国领土的掠夺,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洋枪队”,对太平天国展开全面反扑,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了。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夏商周的更替(∨)

3、西周的分封制(∨)

【中考考点】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七上p20能力要求:识记

夏朝、商朝、西周三代的更替七上p20—23能力要求:识记

西周的分封制七上p24能力要求:识记

【知识梳理】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没有经过部落推举,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二、夏商周的更替表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

夏约公元前16__年阳城

(河南登封)桀

商公元前1046年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河南安阳)纣

西周公元前771年镐京

(西安)周幽王

三、西周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的统治

②内容:把和、分封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③作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人类最初并没有自私心理,自私观念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产生的。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禅让制仍在继续

2、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a.公元前27__年;禹b.公元前2070年;禹

c.公元前__年;启d.公元前2070年;启

3、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a.__年左右b.30__年左右c.40__年左右d.50__年左右

4、__年5月17日,百载难逢的奥运圣火,走进了千年古城绍兴,并以大禹陵为起点,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大禹()

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b.自称为“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

c.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d.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

5、(__?扬州)“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6、在夏商周时期,出现了桀、纣、周厉王等三个有名的暴君,在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

①贪图享乐②统治残暴③百姓怨声载道④治国有方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8、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黄帝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时期

【拓展视野】

1.(江苏南通卷)下列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于夏朝()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河北中考卷卷)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古代制度有关()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

【学法指导】

熟记朝代顺序——夏商和西周,通过绘制表格比较记忆三个朝代的信息(时间、都成、建立者和亡国者)。特别注意夏朝出现的“世袭制”和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

明清前期的科学技术—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课标内容]

①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②以长城、北京故宫为例,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明长城;北京城及故宫;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明朝时,我国传统科学技术仍处在世界前列;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

①通过观看有关影视资料或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确结论的能力。

②通过对本课最后一段大字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在观看有关录像资料、阅读有关材料或听取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努力获取有效信息。

②通过对课中题和课后题的思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具体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长城和北京故宫是世界上伟大工程,《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是古代杰出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③通过分析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篇2: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

近几年来,我校生源每况愈下,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生家庭教育环境都有差异,甚至学习态度、品德修养都存在较大差异,这给我们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分层次教学模式成了必然选择。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差异有区别地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授方式、确立评估体系,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下的区别化教学,它融因材施教的思想于集体化教学之中。它的实施关系到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与生存,直至关系到学校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饭碗”。

一、分层次教学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就是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育中既要把握学生整体性特征,又要顾及学生个性化特点。因此,欲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认真反思,找出其不足之处。学生成绩不佳,除了教师的教学活动仍然偏重于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的智能发展等因素有关外,漠视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对“因材施教”原则贯彻不力,恐怕也是主要原因。“因材施教”的原则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既受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艺术、教育手段的影响,也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刀切密切相关,还与受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的限制有联系。因此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而改革的最好方法是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分层次教学能真正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的目的,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发展。同时创造条件,鼓励促进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的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办学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背景和指导原则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分层教学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似乎成为解决学生个别差异、实现最优发展的灵丹妙药。但大量的分层教学改革的实验表明,它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在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学生发展的弊端。在对以往的分层教学实验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我们逐步确立了我校分层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

1.区别对待差异的原则。

研究分层教学,首先要研究学生差异。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我们把学生的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就是指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可以改变的。不变差异是指学生在个性特征、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相对于可变差异而言,他们在短时间内不可改变,这些差异是学生的优势差异,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质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做到学有专长。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便制定了“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作为统一目标和结果的可变差异)、发展差异(统一目标基础上的优势差异)”的区别对待差异的原则,为分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2.多元分层递进的原则。

与单纯对具体学科分层教学实验不同的是,我校的分层教学范围更广、形式更多、探索的空间更大。我们有对分层次考试、分层次教学、分层次作业的实践探索,还有成立实验班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最优发展的探讨。这些多层次的探讨,为我校实施分层教学创造了一个浓厚的氛围。

3.意识要超前的原则。

分层教学都要面对一个分层后学生、教师及家长如何看待分层的问题,对分层的正确认识是分层教学取得成效的前提。对此,我们把建立正确的分层观念作为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内容,务必使他们认识到:分层是为了教学和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的依据,教师只有通过分层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才能有助于促进有差异的学生得到普遍发展。脱离那些不切实际、无用的教学,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这才是真正的教学中的平等,而不把平等仅仅停留在入学机会平等的水平上。

3.全面指导学生选择的原则。

教师对学生层次的选择要作出全面的指导,主要内容为:指导学生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不要偏高,力求使自己获得最大发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自己的学习层次;指导学生适应分层后教学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将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

4.主体性原则。

一是在正确指导的同时让学生自己作出选择。二是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施分层教学、照顾学生差异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我愿意、我能够、我深信”能做好的事情,也只有使分层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分层教学的成绩才可能有质的提高。

三.分层次教学的特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习主动性。

分层次教学中,班级的管理比较松散,教师的监督作用降低,这时,一些自主性比较强的学生能够主动配合科任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一些学习主动性比较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就出现了滑坡。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自主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2.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强的适应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个学生的任课教师可能三年或六年都没有变化,他们常常习惯于一个教师、一种模式的教学,分层次教学中,随着层次的变化,任课教师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这时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和学习方式,尽快适应新的任课教师。

3.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交流、竞争。

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竞争面比较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分层次教学中,学生可以分科目、同一层次、不同班级进行交流、竞争,同学之间的交流面扩大,在同一层次的学生的竞争也更加公平、激烈。

4.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教学施行分层次递进的方式,相应的班级管理也应当同步、分层次进行,与分层次教学相配套,促进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养成。

四、各项分层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1.实行分层次考试,以考促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试作为对学生课业评价的主要方式,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着重要的调节和导向作用。由于分层次考试比分层次课堂教学易于操作和被学生接受,所以我们先从实施分层次考试入手进行分层教学实验。

作为教育者,我们看到,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这种差异更加明显,对同一张试卷,有的学生感到轻而易举,有的学生却望而生畏,久而久之,有的学生感到学有余力,学习空间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有的学生却连学习的信心和勇气都会动摇甚至丧失。于是,我们提出从每一个学生实际出发,立足于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与提高,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具体做法是:把同一科试卷根据难易程度分成A、B、C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水平自选。同时,允许对自己成绩不满意的学生申请补考。这样,使学生的学习从对名次的追逐、对分数的斤斤计较的重压下解放出来,而回到了它的初始目的——获取知识。分层次考试使学生考出了信心、动力和前进的方向,满足不同学生成功的需要,并通过给学生考试的自主选择权,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主动发展意识。譬如一个学生如果这次选了B,考试成绩非常满意,那么下一次考试,学生就一定会选A,这时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会按A类的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学习。在分层次考试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出题的科学性,使考试层次的划分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明确,并在每次分层次考试结束后进行优秀分层次试卷的评比。现在我们使分层的A类试卷主要面向考取省市重点高中的学生,B类试卷面向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C类试卷面向合格的普通初中毕业生,同时也满足体育、艺术生的需要。

2.实施分层次作业,注重作业的实效性和反馈功能,挖掘作业的教育价值。学校不仅注重作业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查与巩固功能,更重要地强调了作业的反馈功能和实效性。作业的布置与修改要面向不同的学生体现层次性,不再是“一刀切”,而要给出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选择。现在各学科的课外作业的布置由各科教研组统一安排,由任课老师轮流出本学科、本节次的课外作业,题目上标明A、B、C三个层次,使学生作业在分层的基础上更加科学、规范。此外,我们允许学生作业“开天窗”,不会题目可以不做,以增强作业的实效性,从而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也使每个学生都能立足各自基础通过作业发现问题,巩固知识,同时要求教师尽量多的面批作业。

3.实施分层次教学过程。

分层教学后,不仅是学生分层,而且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要分层,制定科学合理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分层施教,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加强了。如对低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原则;对中层次的学生采用“重概念、慢变化、多练习、注激励”的教学原则,而对高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大容量、高密度、促能力”的教学方法。其次是训练分层,评价体系也分层,即使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甚微,也要适时进行鼓励,也要予以积极肯定。分层次教学班不同于分快慢班,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奋斗中的每个学生在校园的蓝天下昂首做人。增加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我们的做法是:

(1)充分备课是基础。教师在充分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教材,科学处理教材,在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组织教学、备作业练习、备教学评价上狠下功夫,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知识起点,以教师之主导作用促使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以双边活动作桥梁,沟通教学渠道。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学生基础构成较为复杂的班级,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比例,把握合适的教学起点,不断改良和优化其学习品质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基本要求。

(2)方法得当是关键。与上述基本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就是分层次练习、分层次提问、分层次指导、分层次要求、分层次评价,以此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全体学生的求知愿望。分层次练习是指教师在巩固所授知识的过程中,按高、中、低不同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练习,使其各有所得;分层次提问是指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让不同水平的同学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以使学习吃力的同学有同等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分层次指导贯穿于分层次练习和分层次提问之中,要求教师拿出更大的耐心和热情去关爱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缩短其与优等生的差距;分层次要求并不是无原则地降低要求,而是基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一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受到激励和鼓舞。因此,教师对学生在知识的识记、认知、理解和应用等方面的要求应力求明确具体,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要 有明确的目标;分层次评价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措施,形式上有学科竞赛、技能比武、课堂提问、作业及期中期末考试等。学科竞赛展示了优等生的实力,课堂提问、作业和期中考试占50%,可保证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在及格线以上。对于试题的难度,我们要求任课教师科学把握,并保证有不同难度的选做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这一做法为优等生提供了获取高分的机会,为基础较差的同学提供了达标的机会,结果是大家都是胜利者。

总而言之,各环节上的分层次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投入极大的精力和热情,才能使分层次教学取得实效。分层次教学的各个环节既各有特点,又密切联系,相互渗透,但目的却是共同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分层次教学由于学生的自主选择,使学生的流动性加大。减少了师生间的联系和课下的交流。这就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长远来看,这样的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但这种能力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培养。

2、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演示、实验或看录像资料、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分层次教学由于常常是两个至三个教师同时开课,给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的周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建议学校启用部分的旧实验室,并添置部分实验器材以满足教学需要。

3、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前提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分层次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只有教师的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改革才是有后继力量的、有生命力的。要提高教师的素质,除了要集中学习以外,更根本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不断地、自觉地自我更新、自我补充,这就需要有较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要切实提高素质需要更宽松一点的环境。同时,分层次的教学加上兴趣小组的开设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要求上好两个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又要开设一门选修课,而工作量要适当才可能精益求精。

六、分层教学的体会与成果

分层教学改革的实验,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已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从课程结构来说,已从宏观的课程改革进入中观阶段,对相关学科的课程进行了改革;从教学要求来说,脱离了传统的统一化、标准化、机械化,代之以多样化、层次化和个性化,建立了以达到统一教学要求和个体优势发展为教学要求的新教学目标,各层次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正在变成现实;从教学内容来说,改变了过去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千篇一律的模式,教学内容因学生层次有了适当的变化;从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来看,分层次教学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学生能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真正体现了我们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能跑则跑,能飞则飞。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篇3: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

“分层次问题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力把问题分为A (基础) 、B (提高) 、C (拓展) 三层,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针对各层提出对应的问题, 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在这个过程中, 教学具有突出的针对性, 极大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分层次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在集体备课中以问题为依据, 设计教学过程

我们采用“问题备课法”进行集体备课。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 通过集体备课, 设计好分层次的问题, 也就是A、B类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解决这些问题, 并通过预习发现问题, 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在课堂上学生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不会的问题精讲点拨。

通过集体备课, 一方面形成共同的教学思路, 解决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另一方面全体教师在集体智慧的启迪下, 结合自身的优势, 就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充分的讨论和准备,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做好学案的初案发给学生预习A、B类问题, 学生在学案上提出疑难问题并交与老师处批改;其次在第二次集体备课时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C类问题, 达到“问题备课法”的效果, 进行第二次备课。

二、课堂以问题为依据进行教学

1. 以问题为重点, 确立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系。

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 所有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 但并不是为了问题而设置问题, 设置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课程目标。在设计学生学案时把基础知识——A类问题设计成填空题的形式, 让学生在预习时带着问题看书。同时精心设计好几组有一定梯度和层次性的问题, 形成B类问题。例如在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一课时, 就设计了以下几组B类问题: (1)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导火线是什么? (2) 《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3) 五四爱国运动是怎样爆发的?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运动的中心在哪里?斗争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4) 五四运动的结果怎样?取得了哪些伟大的成果? (5) “五四精神”是什么? (6) 五四运动的性质和伟大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学生利用这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将自己思考出来的内容写在课本、学案上, 同时提出疑难问题。最后老师再利用史学原始材料做成材料题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也就是形成C类问题, 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拓展训练。

2. 以问题展开课堂教学, 安排教学程序。

首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课堂上, 凡是学生或通过学生小组交流能够解决的问题, 教师无需再教。学生带着思考题自主学习, 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内容, 完成检测性的练习, 并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此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或训练,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知识。

历史学案上的自学质疑、分组讨论等几个环节的设计就解决了重点、难点知识。教师把问题设计成A、B、C三个等级, A级问题学生课前预习就能解决, B类问题课堂小组内讨论解决, C类问题师生整体合作探究解决。

其次要体现学生探究性学习。问题教学法,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课上主要通过学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来完成。由于学生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 通过各自的体验和探究, 学习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再次要体现学生的合作性学习。“小组学习”是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有效的教法, 是典型的合作学习。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不仅在课堂上, 在课后还开展了“一帮一”、“兵教兵”活动, 让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 结成“帮扶”对子。

分层次问题教学法可以把每个班级都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再选出组长进行总结发言来完成合作学习。历史学案上的问题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的,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实。

最后体现师生的整体合作探究学习。这一形式主要用于解决难度较大的C类问题。例如有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比较”这一问题, 于是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就选取了几段史料把它设计成了C类问题。教师先启发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对“中国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革命阶段进行比较, 比较的角度主要有革命性质、革命任务、时间范畴、领导阶级、革命主力、指导思想、革命前途、革命结果等几个方面, 经过学生小组内部的合作探究和师生整体合作探究, 搞清楚了两者的主要异同。通过师生整体进行合作探究活动, 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增强教学效果。

三、整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 作为后续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在历史课堂问题解决过程中, 还会生成新的问题, 也会遗留些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整理, 作为后序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问题, 通过集体备课, 结合新课中提出的新问题, 重新设计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 形成了一个一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解决的链节。

当然,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 历史教学有它特定的内容、方法和活动的方式。分层次问题教学法很好的解决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 但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史实的记忆, 没有扎实的史实基础其他都是天方夜谭, 所以在每节课前要求学生五分钟的侯课背书, 同时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背书, 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摘要:为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建构以分层次问题教学法为核心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教学具有突出的针对性, 极大地实现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篇4: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59-02

处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优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发挥出每个学生的潜力,让每个初中生在适合自己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英语课程标准》中能全部体现出来,其要求初中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课程评价体系以及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层次教学遵循"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是全面提供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初中生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此问题。

一、分层次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初中英语中的分层次教学的理念是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由于初中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分层次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策略,可以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作为教师,应该为所有的初中生提供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发展的学习条件、教学模式,最终达到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分层次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中考入学成绩和开学摸底考成绩进行分层分班

初中的学校应该将学生中考入学成绩和开学摸底考的成绩进行综合排名,根据总成绩进行排名,A班由前80名的学生组成,占年级的五分之一,其分数在100-88之间分布,以40人为一个班将A班分为两个平行提高班;然后根据学生人数的比例,B班有60%的学生组成,构成普通班,由于B班人数比较多,将其分为6个平行班,此班的分数大概在65-87之间分布;而将成绩为64分以下的学生归为C班,构成基础强化班,其占总年级的20%,有80人左右,将其分为两个平行班。此种编班方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分数控制在30分之内,将有利于学生进行组织教学。

(二) 按层次定目标

由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不同,所以其教学目标也随之不同。A班是提高班,除了要求此班的学生完成英语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外,还有适当地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延伸。在能通过本年级应试考试的基础上,向高年级的目标努力,此班英语考试的优秀率控制在90%上;B班是普通班,其教学目标除了完成教学计划和大纲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外,还应该进行另一套英语教材的学习,以增加此班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将此班学生英语考试的优秀率控制在60%以上。C班为强化班,要求此类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和大纲主要内容外,强化学生语言的基本功,帮助此层次的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息,努力使该班英语考试的通过率达到60%以上。

(三) 按目标定计划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于A班学生来说,其基础好,理解能力也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A班的教学进度和强度都比其它两个层次的高,除了完成课本上的英语习题外,教师还需补充大量的课外训练。A班的学生领悟能力都比较强,因而,教师对于某些英语知识点,只需进行一定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自己领悟,通过自学来完成教学任务。B层次学生的整体水平一致,教师在要求此班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潜力。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由于基础差,接受能力弱,教师可以是当地放慢进度,舍弃一些高难度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教学质量外,还有关注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反馈情况,是否能够接受教学内容,切勿超之过急,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另外,还应该对此班的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否则将失去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四)分层次英语教学的滚动机制

分层次教学的初步分班是依据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教师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ABC三种层次的分班,能够最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但是此分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会随着学生成绩的变化而所有改动,因而,此分层次的教学实施的是滚动机制。在一学期的学习后,若A班中考试成绩低于B班的学生将进行重新划分,进入B班,而B班中学生成绩高于A班的学生将升入A班,以此类推,进行滚动式的层次划分。这样,在各个层次间形成流动竞争机制,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差距,找到应该努力的方向。当然,成绩好的同学也不能够携带,稍有放松将被后来者赶上。

三、结论

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的学生,重视初中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仅可以保护初中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能够有效地挖掘各个层次学生的潜力。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其不仅能够符合初中生不同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而且遵循语言学的发展规律。目前,我校正在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方案,以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成绩都取得一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伟菊.针对个别差异实施英语分层次递进教学[J].宁夏教育,2005, (5)

[2] 毛景焕.谈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班内分组分层次教学的优化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

篇5: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一、方案确立背景

(一)确立本教研课题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

我校地处临沂市市区西部,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当地私营企业众多,个体经济发达;社区群众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由农民转变而成的私营企业主,知识水平、个人素质偏低,尊师重教意识淡薄;受市场经济影响,各村级联小师资力量流失严重„„鉴于以上种种原因,致使学生到了初中阶段时,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体素质差异明显,参差不齐。数学学科表现的尤为严重,导致了数学这门课程成为我校的相对薄弱学科,影响了我校“市级教学示范校”的盛誉。为了弥补学科差异,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确立了“分层教学、分类推进”这一教研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改变我校数学教学的实际,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努力。

(二)确立本教研课题是改变学生自身差异存在的需要:

就数学学科而言,自身差异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掌握程度上的差异;学习方法、习惯、能力上的差异;学习目的、态度上的差异;情绪、情感和意志品质上的差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校学习环境适应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学生逐渐趋向于“学习优等生”、“一般学生”、“学习困难生”三个层次群。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上述差异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到初中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已十分明显。

(三)确立本教研课题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

数学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数学教师要掌握和研究学生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这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性地完成人才塑造任务也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教师只有掌握学生个性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并充分考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性,才能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教书育人,才能把富有个性的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型人才,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确立本教研课题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

1、提高全民族素质,学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总体的全面发展建立于个体的全面发展之上,而个体的全面发展乃是赋有个体特征的发展。要求个体的全面发展决不能抑制个性的合理发展,相反应该鼓励与促进个体个性的正常发展。只有个体个性的充分的合理的发展才能指向整体全面发展的境界。

2、素质教育有三条内涵: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措施(途径),使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学习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总目的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对课题的实践、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通过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体素质等个体差异的分析、归类,分出层次,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提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解决问题及意义

1、改变学校学科结构的不均衡发展,完善学生个体知识能力结构。

2、发展学生特长,让学生能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增加升高中人数,提高升学率。

3、为社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优良,道德品质高尚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人才。

4、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让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发展其特长,让家长满意。

(三)探求规律

1、学生认知差异与指导(分层教学)

2、学生人格差异与教育策略

3、气质类型与分类推进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由于遗传因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智力低下的后进生和贪玩好耍、学习成绩低下、思想品德不良等后进生。怎样使后进生振作精神、奋发向上,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呢?

一、情感教育──给后进生以关爱;

二、教师应从潜移默化中感染后进生;

三、尊重、表扬和激励后进生;

四、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帮带活动。

2、边界生的提高方法:

边界生是教学中应该重点转化的对象,作为教书育人的园丁,应该平等的,公平的,热情地去浇灌他们,培育他们,帮助边界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还是帮助他们实现“兴趣--参与--成功--激励--兴趣”这一种良性循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消极的因素如懒惰,怕苦思想,把单纯的兴趣转变为学习需要,变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成绩的提高的提高将是指日可待。

3、优等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目前,在为数不少的学校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普通学生,都把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视为优等生。可是,在人们普遍看好的优等生身上仍然存在着这样的、那样的,并且被大家公认的缺点、不足。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三个“面向”的战略目标都相距甚远。所以,对这些优等生,应该重视他们的全面发展。

4、特长生的培养

召开特长生培养座谈会;制订特长生年级培养计划,规范特长生的培养;制订特长生管理办法,加强对特长生的管理。

5、因材施教的策略

根据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它历来为教育学家们所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接受训练,从而达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的要求,而且有一部分较突出的孩子,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孩子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让他们都做到“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然而,确实有一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跟不上教学大纲的进度,不能完全有效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为此,在教学中我除了照顾大多数学生以外,还非常重视观察和研究学困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心理原因,并加以校正。

6、学科差异与学生个性差异的联系

7、学生三个层次群成因初探:环境的影响,生理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8、避免或减缓三个层次群的产生

9、分层教学、分类推进与学科整合 分层教学指两方面的因素:一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分层设计、组织课堂教学,二是指按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生心理素质、等分组教学,其最终的目标使分类推进,促使个体进步,得到整体发展。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从学生的对象分层可分为:学习差异分层、能力分层、心理分层等。

四、课题的组织与实施

(一)课题组的构成 课题主研人:王维审(初三数学教师)

课题组成员:刘源钦(初一数学教师)

付友云(初一数学教师)

芳(初一数学教师)

王茂东(初一数学教师)

孟庆展(初二数学教师)

王永志(初二数学教师)

魏纪国(初三数学教师)

张宝欣(初三数学教师)

(二)课题组成员职责

1、分工负责做好教学研究工作,以实际行动团结本组成员,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2、分工负责针对新的课改要求及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定期为组内成员做心得报告,全力转变教育观念。

3、各成员选择适合本人的研究内容,探讨适当的研究方法,加强有关理论的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4、各成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教科研制度。

5、各成员要及时整理好有关资料、摄影录象记录等,以使组内相互交流、总结。

6、各成员必须将学生科学分类,并填好有关表册。定期分类做学生工作。

7、每人带一个兴趣小组,并根据规定的时间,做好辅导。

8、及时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

(三)实施步骤

以学期作为一个教研单元:

1、学期初,动员培训教师,指导酝酿。动员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本课题的理论探索中,树立积极的科学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帮助各成员教师确立研究范围,制定保障措施。

2、在实施过程中,各成员教师要将“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各年级组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出本年级组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的具体方案。各成员教师根据本组方案,详细调查、了解学生,吃透学情,学期初将学生分为“学习优秀生”、“学习一般学生”、“学习困难学生”三种类型,在班内构建学习小组,并制定培优辅差措施及建立小组竞争机制。每个学习小组4—6人(前后两桌或三桌),每组三类学生合理搭配,学习小组是平时学生自学、研讨、交流的基本单位。“优等生”主动帮助“中差生”,“中差生”可主动向“优等生”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各学习小组民主产生组长,协调班主任规范排位,如男女生搭配、心理兼容、学习观和学习信念一致等,以发挥群体效能,提高学习效率。

3、每一位教师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的思想,做教学的有心人,认真及时地写好教研札记,梳理好实验过程的得与失,整理资料,分析研讨,每个学期结束时,至少写一篇论文或总结。

4、每一个教研单元结束以后,由课题负责人进行协调,进行下一个教研单元的工作划分,以及教研内容的调整。

五、课题研究时间及预期效果:

研究时间:2004.8——2006.8

预期效果 1、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通过对课题的实践、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篇6: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先介绍了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紧接着介绍了实行分层次教学的目的,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介绍了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希望本论文符合初中数学新课标的要求,进而达到班级学生的最优化组合。

【关键词】:“分层次” 数学教学 渗透

一、引言

课程改革的春风早已吹遍了大江南北,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新课改的探索与困惑。课程改革到底“革”什么我认为,新课改归根到底是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从“唯分数论”到“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发展”,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但也是现今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

二、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还有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关键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五个原则:第一、全面与和谐不可分割;第二、多方面教育相互配合;第三、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第四、让学生有可以支配的时间;第五、尊重儿童,尊重自我教育。

分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但不同的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产生“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结果,优生将对老师失去信心,觉得在课堂上学不到他们想要的知识,转而自己去扩充知识,但缺乏合理的指导;中等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而学困生则害怕吃,也吃不进去,这样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分层教学实际早已有之,不过是新课标给了它更大、更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已。

三、实行课堂“分层次”教学目的

“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优等生能吃饱,中等生吃好,后进生吃得了,达到班级整体优化”要求来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在班级里出现了优秀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后进生。为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 “三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一是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二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和对学生的了解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三是将数学知识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最终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共同进步,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四、实行分层次教学的经验

我个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初二和初三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别会更大,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以下谈谈我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效果: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

(1)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

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和D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2)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尤其是C,D层次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C,D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有一次,我发现他们老是把解方程当作计算题来做,知道他们对解方程的同解原理不理解,我就这样引导他们认识解方程的同解原理:我要知道这些同学中最后一位同学有多少只手指,现在我要倒数第二位同学跟最后一位同学比较手指数,如果相同,则要倒数第三位同学跟倒数第二位同学比较手指数,如果相同,再进行下去,直到我面前这位同学。因为他们这些同学前后两个同学的手指数都相同,所以,我只要看我面前这位同学的手指数就可以知道最后那位同学的手指数。然后,我类比此例讲解用同解原理解方程的原理

通过这样举例讲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C,D层次的学生理解了用同解原理解方程的原理,以后他们都会用同解原理按解方程的步骤来解方程了。

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分层教学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其中的原因是: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其实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至少是一个层面上的部分学生),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果

四、实行“分层次” 教学的方法

(一)备课要有“层次性”。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层次: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后进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中等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优等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二)讲课的“层次性”。“分层次”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一是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中等生、后进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优等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对此类学生进行课外定向启发发展)。二是课堂练习异于常规教学。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相应层面的问题,又要激励低层面学生回答高层面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参考资料:

篇7: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案例

城关中学

莫晓娥

【案例主题:】 学生参与教学,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活动、合作、自由、民主、创新。【背景:】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

我在进行数学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学时,处理定理时,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很有感想: ……

例题:课本p175——p176证明两个平行线性质的定理后,请同学们给出第三个性质定理的证明方法。

【活动过程】:

师:谁能给出证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方法?(学生都在紧张的思考中)(突然间,我发现一名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朱振东这次第一个举起了手,很惊奇,便马上让他发言了。也有了我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生:我想在证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定理时用了第一个性质定理,那在证这个性质定理时前两个性质定理就都可以用了。(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别同学在讥笑,这位学生顿时有些难堪,想坐下去,我赶紧制止。)

师:很好!那你能证明吗?生:嗯,(一下子来劲了):接着这位同学上黑板画了图,写出已知求证,不完整的两种证明。

师:刚才朱振东同学真的不错,不但提出了证明的方法,而且还给出两种证明方法,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要有勇气展示自己,你今天的表现就非常非常地出色,你今后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好,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完成第四个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下得出了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方法。

师:今天的课程内容还有一项,那就是请朱振东同学谈谈这堂课的感想。

生:……以前我不敢发言,我怕说的不对会被同学们笑话,而今天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证明方法正好是我前几天才预习过的,所以一下子…… 我今天才发现不是这样…… 我今后还会努力发言的……

【理念反思】: 从这一个学生的举手发言到说得头头是道的“意外”中,我明白了:学生需要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民主的氛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学困生”也能产生发言的欲望,也能对问题畅所欲言,教师还应能及时捕捉到这一闪光点,给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全部积极参与教学,因为它集中体现了现代课程理念:活动、合作、自由、民主、创新。

1、活动、合作是现代课程中的新的理念,只有参与,才能合作创新。

2、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没有主动参与,只有被动接受,就没有民主可言。相反,如果没有民主,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动性参与,而是被动的、消极的参与。

3、在提问时,应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有几种方案等问题?这样才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展开想象,才能畅所欲言。

4、在课堂上,老师应不只关注“优等生”,而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同时享有尊严和拥有一份自信。特别是发现到一个学困生在举了手时,应及时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发言,学生在发言中,虽然有时不能把问题完全解决,老师也要充分的肯定这个学生的成绩和能够大胆发言的勇气。

5.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内在潜质,培养优等生,转化学困生,很好地处理全体性与个别性的关系,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难情绪,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篇8: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一、课前准备的分层

1. 个体差异的层次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 “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备课前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遇到那些障碍, 会采取怎样的态度,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问题, 应如何处理等。研究个体差异的层次性, 为有效教学服务。

2. 目标设定的层次性

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 确定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在知识点的挖掘上, 既要注重培养中等以上学生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 也要照顾到英语薄弱学生的基本要求。总之, 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应体现分层次教学的特点, 切忌盲目追求高、深、全。

⒊教学方法的层次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手段, 对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意义。教学方法的采用应因人、因材、因时制宜,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课堂教学的分层

⒈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对基础差的学生落实单一知识点, 侧重记忆、重复和模仿, 使其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对基础好的学生, 要重视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使其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引导中等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 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简单的问题或从课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应优先考虑基础差的学生, 并辅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偶尔也给点难题, 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的精神。遇到难度较大或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问题时, 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人人都能体味成功的喜悦。

3. 课堂训练的层次性

机械性的训练, 应优先考虑基础差的同学, 并允许其犯一些错误, 而对较好的同学则提出较高的要求, 在其他同学“知其然”的同时, 他们就应该知其“所以然”。一些难度大的练习活动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安排。比如对话表演, 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台表演, 可以让差一点的学生选择台词较少的角色。如课文的当堂复述, 层次差的可以在给定的提纲下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 有时甚至可以看书模仿。在知识点的介绍上, 应注意有一定的节奏。阅读的训练, 基础差的同学应先要读懂, 形成一定的速度, 有准确率。好的同学应重视思维的培养, 培养全面、深刻考虑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反馈的分层

练习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传统的英语作业布置方法即“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次教学原则的。根据分层次教学的要求, 练习应设计成低、中、高三个层次, 即采用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基础题可以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做, 只完成与教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重在知识的验证和记忆, 减少心理压力, 保证学生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增强自信心, 找到成就感;提高题让中等程度的学生去做, 侧重基础知识的熟练和知识灵活运用技能的提高;而综合题要让那些“吃不饱”的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 从而满足旺盛的求知欲, 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词汇练习中, 对success词, 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掌握词性和词义;中等学生还应了解其形容词successful和动词succeed;对于优等生可设计掌握unsuccessful及succeed in doing sth及fail to do等词汇拓展及短语运用的练习。这些不同层次的联系有不同起点和难度, 对各层次的学生都有针对性和挑战性, 既有统一要求, 又有区别对待, 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吃饱、吃好”, 达到“培优辅差”的目的。

四、课外辅导的分层

基础差的学生, 要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 检查他们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上, 一定要对他们加强“监控”, 确保他们不掉队。不断激发并强化学习兴趣, 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对于优秀生和特长生, 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书本知识掌握较好的前提下, 指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 拓展文化背景知识, 扩大词汇量, 提高阅读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五、测试练习的分层

篇9: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多方位考查;分层备课;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96-01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多方位考查,多方面入手对学生准确分层

对学生的智能,心理、数学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进行考查,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地对学生分好层。对好、中、差各层次的学生成立相应的学习小组。使不同层次的人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分层备课,确定分层目标

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要求差生掌握主要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中等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要求优生深刻理解知识,以及基本知识所反映的基本思想。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和特长。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补差”。

1、分层质疑、启发思考。将知识分成若干个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学习活动逐步解决问题。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提问优生,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2、分层作业、巩固提高。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

课外作业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数学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3、分层辅导、培优补差。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物理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不受大纲约束。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中、差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能力;而优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4、分层考查、查漏补缺。过关考查是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根据数学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时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

5、分层评价、形式多样。考查后,要给学生于适当的评价。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上一篇:如何办理归国留学证明下一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捏泥人》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