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牧童谣》教案 苏少版

2024-08-12

一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牧童谣》教案 苏少版(精选4篇)

篇1:一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牧童谣》教案 苏少版

牧童谣

教学目标:能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童谣》,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教学重点、难点:歌曲的音准及演唱情绪 教学准备:CAI 课件、班班通。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二、新歌教学

1、节奏

师:寨子里的人最爱来客人,大家跟我来吆喝,通知他们。不管我怎么吆喝,大家记住了:嘿嘿嘿!(用歌曲节奏)

师:嘿嘿嘿 嘿嘿嘿…… 生:嘿嘿嘿 嘿嘿嘿……

2、旋律

师:哦,进山寨喽!(播放背景音乐《牧童谣》)课件出示:苗族风光片

师讲解:苗族盛装、吊角楼、国家领导看望苗寨乡亲。画面定格:做芦笙

师:逛了半天,下面阿姐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面前的叔叔在做什么? 生……

师:拿出芦笙,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知道这是用什么做的拉吗? 生:竹子。

师:这是苗家人最喜欢的乐器,每年我们都要举行赛芦笙,小伙子们跳的芦笙舞棒极了,还想听听它的声音吗?

生:……

师:吹奏《牧童谣》

3、感受旋律

师:想学一学吗?把嘴巴嘟起来,手上学一学我吹芦笙的动作,用“lu“,看谁学的象。生:做吹芦笙动作,跟芦笙哼唱lu 1

4、即兴表演

师:刚才阿姐吹的是我们苗家的歌〈〈牧童谣〉〉,听,小牧童听到了我们的芦笙,在山那边唱起来歌。

生:听录音范唱〈〈牧童谣〉〉。

师:请一学生即兴表演牛,边听师边做放牛动作。师:谁想来苗山放牛,放羊?谁来扮演小牛,小羊? 生:即兴表演,再听范唱〈〈牧童谣〉〉。

5、读儿歌

师: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读儿歌。生:跟节奏读儿歌。做动作读儿歌。

6、词曲合起来唱 轻声唱 分男女声对唱 齐唱 7歌曲处理

师:苗家出了个大歌唱家宋祖英,你听过她的歌吗?谁能学两句? 生:表演

师:我们都来学学她的味道,演唱〈〈牧童谣〉〉。师:寨子里的人爱热闹,怎样使歌曲更热闹? 生:商量,实践。8苗族舞蹈

师、生:围成圆圈,在〈〈牧童谣〉〉的歌声中,跳起苗族舞蹈。

五、小结,下课

师:这么多阿弟阿妹和我一起唱歌跳舞,歌唱我们的欢乐苗家,阿姐今天太高兴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拍张照片,做个纪念吧!一、二、三、茄子!

板书设计:

牧童谣

教学反思: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都有限,所以,要在学唱歌曲的同时,融入相关的人文,风土人情,以及多学科知识,具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用的好,也要用的巧,不然,很容易弄巧成拙。

篇2:一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牧童谣》教案 苏少版

教学内容 《捏面人》 教学目标

1、在感受和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2、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能在即兴念白的部分创编歌词

3、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说唱歌曲。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能够大胆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能够用京韵说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童谣诵读

1、老师考考同学们几首童谣,你能回答出来吗?

“一闪一闪亮晶晶。。。”“小白兔,白又白。。。。”

“摇啊摇,摇啊摇。。。”

2、游戏:拉大锯。

3、拉大锯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边念“gazi”边有节奏性的拉大锯。

4、学念童谣《拉大锯》。

5、一组同学念“gazi”,一组同学念童谣。

二、创设情境,引起对老爷爷捏面人的兴趣

1、演示课件引导观察:“老爷爷在干什么?你们会捏面人吗?” 教师小结“捏面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

2、看课件进一步提问:“老爷爷都捏了些什么样的面人?老爷爷把谁都吸引来了?你们想知道老爷爷捏了什么吗?一起问问老爷爷。老爷爷又说了什么?”

3、提问: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

介绍《西游记》是我国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

4、老爷爷都捏了哪些大家喜欢的人物呢?轻声念一念。

你能模仿这四个人物,边念边做动作吗?

5、学唱歌曲的演唱部分。逐句教授。

6、学唱歌曲的最后一句。引导思考:这首歌和我们以前听的什么有点像?哪里像?介绍歌曲的“京韵”特点,引导唱出京韵。

7、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二、拓展

1、启发思考:你们想让老爷爷捏点什么?老爷爷的要求是大家必须能够按节奏要求说一句话。

2、教师示范第一句:捏一个小白兔蹦蹦跳。感受并学习X XX| XX X| X X| X-| 的节奏

3、学生思考讨论:你想让老爷爷为你捏个什么呢?

4、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创作成果。

5、学生展示,演唱创编后的歌曲。

三、本课小结

篇3:一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牧童谣》教案 苏少版

教学内容:

1、听《都睡着了》

2、唱《蒲公英》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画面,让学生感受,发挥想象。

2.感受《都睡着了》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乐曲情绪的感受。3.通过学唱歌曲《蒲公英》,体验春天的美景及给人带来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发挥想象,发现美,体验美,歌唱美,创造美。教学过程:

一、音画结合,情境体验。

听《都睡着了》

师:小朋友们听听看歌里有谁?

生:(青蛙、苍蝇、老鼠、狗、木马、精灵、羊、灰熊、猫……)师:它们在干什么呢? 生:(睡着了)

出示动画,引出歌名《都睡着了》 音乐游戏:都睡着了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当你听到“都睡着了”的时候就统一做一个睡觉的动作,结束后就要赶紧起来随音乐左右晃动。

游戏难度增加:老师扮演梦精灵拿着魔法棒下去,当录音唱到“他们睡着了”时,“梦精灵”用魔法棒点到谁谁就变身为那个小动物站起来做睡觉的动作,结束后赶紧坐下来,集中你们的注意力,跟着老师的魔法棒走!看谁耳朵最灵,眼睛最亮,动作最美。

二、歌曲体验,行知相融。

唱《蒲公英》

师:小动物们睡着了,还有一种小植物们也睡着了……通过老师的谜语,小朋友们猜猜看是哪种植物。

小小伞兵随风飘,飞到东来飞到西,飞到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生根基。(猜一种植物名称)生:蒲公英

师:大家都见过蒲公英吗? 生:见过!

师:谁来给我们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蒲公英? 生:……

师: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见过蒲公英,但可能还有小部分的同学没有见过,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蒲公英。

(观看蒲公英图片,背景音乐为《蒲公英》伴奏音乐)

师:美丽的蒲公英不仅睡着了,它还做了个梦,梦见怀里的小宝宝都变成了伞兵满天飞。

师:请大家听老师有感情地读一读歌词,小朋友们想象仿佛天上都是漫天飞舞的蒲公英,微风轻轻地抚摸着它们的脸……

草地上,风儿吹,蒲公英,打瞌睡,梦见怀里小宝宝,变成伞兵满天飞。

三、学唱歌曲,情感沉积。

1、师范唱

2、听录音范唱(说出演唱顺序)

3、跟琴学唱(跟琴轻唱歌曲,及时纠正难点处)

4、完整演唱

5、跟录音完整演唱(师:第一段画三角形打节拍:三拍子 第二段拍手:拍出强弱弱)师:刚刚老师都做了什么动作?哪个小朋友来模仿一下? 生:(强拍拍手,弱拍点掌心,第一拍是强音)

师:出示歌谱,找到每拍的第一个音,在强音处拍手(用“蒲公英”记号标出来强调)。

数节拍,解决弱起小结。

师:(出示蒲公英词谱)瞧,蒲公英飘得满天都是,用手指划一划,看看它们飞出了怎样的线条?再跟着线条的起伏唱一唱。

师:我们知道了这首歌曲是三拍子的,也了解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那弱拍除了点掌心,你们还能拍出什么样的弱拍? 生:(拍腿、拍肩……)

师:我们拍出了三拍子的强弱,那你能唱出强弱规律吗?先听老师范唱,学生跟琴演唱(处理歌曲,歌曲唱两遍,第二遍结尾处速度要放慢)完整演唱全曲,师及时鼓励。

四、舞蹈创编,感情升华。

1、每一段歌词分别可以用什么舞蹈动作?小朋友们讨论创编

2、跟歌曲录音只做动作,为歌曲伴舞

3、跟伴奏边唱边跳(可分组表演)

五、交流总结,情感升华。

篇4:一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牧童谣》教案 苏少版

唱:《哈里罗》《彝家娃娃真幸福》

听:《圆圈舞》《节日舞曲》

动:集体舞(节日舞曲)

教学目标:

1.能够整齐活泼地演唱《哈里罗》和《彝家娃娃真幸福》,并随着音乐边唱边做律动,感受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2.认真聆听《圆圈舞》和《节日舞曲》,分别用一两个简单的墨西哥和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舞蹈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体会欢乐的音乐情绪。

3.尝试编创简单的节奏型,用打击乐曲或声势动作作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或乐曲热情欢快的风格特点。

4.能够积极自信地参与集体舞活动,在和小伙伴舞蹈中学会合作和交流,体验并分享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单元所涉及的曲目有《哈里罗》、《彝家娃娃真幸福》、《圆圈舞》、《节日舞曲》等,这些作品有的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风格特点,有的则跃动着异国的民俗风情。让学生接触这些作品,可以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他们从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感受、体验其共同蕴涵的欢乐情绪。

教学重点:

歌曲的学唱以及演唱时声音的处理

教学难点:

对舞曲这样一个节奏欢快的歌曲的了解和掌握

教时安排:

上一篇:幼儿园老师教育的教学总结下一篇: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