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学习指导与评价

2024-08-07

七上学习指导与评价(精选7篇)

篇1:七上学习指导与评价

第17课 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

活动课三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活动目的

巍巍华夏、历史悠悠,朝代更替频繁,帝王将相如烟。一部皇帝从何开篇?溯根追源自由当秦朝说起。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它第一次结束了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它第一个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它从秦王嬴政开始了皇帝称谓。秦始皇声振宇内!

秦始皇是大名人,必然会有大的争议,誉之者称他“千古一帝”,毁之者视之为“暴君之首”。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的、一分为二地认识秦始皇的功过是非?通过讨论,我们将要达到这个目的。●活动准备 俗话说:好马出在腿上,好汉出在嘴上。怎么样让别人对你的观点心服口服,称你为“好汉”,这就需要你有足够的证据去证明论证你观点的正确性。这好比打仗,发现了攻击目标,却弹尽粮绝,再如何优秀的军事家也只能望敌兴叹,服睁睁的看着敌人溜走,却无能为力。那么辩论赛上的枪炮子弹从何而出?你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挥你的自主性喽!赶快行动起来,去图书馆、上因特网、广泛搜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

为了保证对比双方在兵力上的均衡性,我们按平时历史小组的划分方法来一个“沙场秋点兵”,把全班分为两大组,即“暴君组”和“政治家组”。各组再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分组,各负其责,各行其道,分头去搜集关于秦始皇的材料,然后再总汇,组长要让自己组内的各个同学都对本组的论点、论证策略、方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各组选出四名选手。

各组不但要去寻找有利于自己论点的材料,还要去寻找对方的一些材料,或反对对方的一些材料,只有知彼知此,才能百战不殆!

另外,大家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辩论技巧,要学会以古喻今,学会联系,不能把论题局限于秦朝,这样,在疆域拓展的条件下,不论是“暴君组”还是“政治家组”都会左右逢源。最后,要把收集到的材料在组内经过交流之后,并把它们制成小卡片,以便我们在讨论时应用。

●布置教室营造气氛

一、请书法好的同学在黑板上写上“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暴君”,教室四周贴几张同学们亲手画的秦始皇漫画像。也可将课本上秦始皇的画像画在黑板上,旁边把李白《古风》中的诗写上: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二、把桌椅摆成两大组面对面的形式,在桌上摆上“功大于过”“过大于功”的字样。●活动开始 [主持人]

经过同学们精心的拷贝,威风凛凛的秦始皇已经站到了我们的面前。大家看他目光炯炯、虎视眈眈,一副威严而傲慢的神态,腰间还佩戴着一柄长剑,流露出了当年他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秦始皇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出生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诸侯割据,强国争雄,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他13岁父亲去世,被立为秦王,22岁开始亲政,他以惊人的胆识和气魄,消除政敌,夺得实权;接着又审时度势,决心统一中国,经过17年的兼并战争,先后击败了韩、赵、燕、楚、魏、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定

都咸阳,成就了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为了巩固统一,他勇于改革,大胆开拓,做了不少顺应历史潮流的事情;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政令、文字、货币、度量衡,做到了“车同轨书同文”,他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尽管修长城在当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它对阻挡匈奴南侵,保护生产发展,确实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暴君,他钳制思想、焚书坑儒,致使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被“万马齐喑”所代替,为了追求享乐,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修阿房宫,筑骊山墓,为了镇压人民反抗,秦始皇疯狂使用残酷刑罚„„

岁月之河静静的流淌着,秦始皇走了,带着一身的功和过,走入历史的苍茫之中,他永远是他,变的只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秦始皇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之首”?你有什么看法,大胆说出来吧!

正反两方我们已经分得泾渭分明了,在我左手边的是正方代表队,他们的观点是“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在我右手边的是反方代表队,他们的观点是“秦始皇是‘过大于功的’”。好了,万事俱备,就让我宣布本班历史辩论赛现在开始!

双方交替发言,首先让我们用掌声欢迎正方一辩××同学发言,时间是四分钟。[正方一辩发言]„„ [主持人]

谢谢××同学,下面请反方一辩××同学发言,时间是四分钟。[正反双方交替发言完毕后] [主持人]

谢谢双方辩手,刚才的你来我往,只是小试身手,接下来是更为精彩的自由辩论,双方将会更露锋芒,自由辩论双方必须交替发言,各方的累计发言时间为五分钟,请正方发言: [正反双方自由发言] [主持人]

自由辩论,精彩纷呈,妙语连珠,在言辞的交锋中,秦始皇接受着锤炼,等待着判决。下面我们从热烈跳跃的自由辩论中转入理性的判断中来。现在请正方代表做总结陈词,时间是四分钟。

正方总结陈词完毕。[主持人]

谢谢正方同学,下面请反方代表做总结陈词,时间是四分钟。[反方总结陈词完毕] [主持人]

秦始皇是“暴君”还是“杰出的政治家”,这一论题,正反双方的同学们已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于所有思考这一问题的同学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智慧的盛宴,至于谁是谁非,谁高谁低,则请专家决定,现在请历史老师为本场辩论赛做评析,请。●教师评析总结 1.肯定学生的成绩

辩论赛毕竟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因此不管辩得如何,论得怎样,都应该肯定学生的这种勇气,为以后类似活动的开展奠定一个信心基础。表扬学生为辩论赛所作的一切努力,尤其要表扬站在双方辩手背后默默无闻的“智囊团”,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在后方的群策群力,团结一致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前方战士英雄无畏、侃侃而谈的潇洒风度。2.评析辩题

关于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的评价,史学界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第二种意见是过大于功;第三种意见认为秦始皇是有大功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史学家都持第三种看法。

对秦始皇争议最大的,是他的“焚书坑儒”。用毛泽东的话说是:“秦始皇挨了几千年的骂,骂的主要是两条:杀了460个知识分子,烧了一些书。” 对于焚书抗儒,史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意见认为,“焚书坑儒”是为了镇压鼓吹复辟倒退的儒生和儒家思想,具有“厚今薄古”的重要意义,当然也不否认其明显的阶级局限性。另一种意见认为,“焚书坑儒”从出发点到立足点,都是彻头彻尾野蛮反动的,它导致万马齐喑,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后果极为恶劣。

还有的认为,对“焚书坑儒”应作具体地分析,它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但手段残暴、影响极坏。

教师在这儿可以帮学生评析,但不要下任何结论,只提一些看法,有争议的问题继续保留,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

至于评选胜负,只要结合准备是否充分,发挥如何,以及各组的整体协作怎样去评分就可以了。

●参考资料

1.秦灭六国前,各国“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2.战国时代的商业活动有很大发展,如北方的骏马、猎狗,南方的鸟羽、象牙,东方的鱼盐、纺织品,西方的皮毛都在中原流通,但在诸侯割据的情况下,各国度量衡货币不一样,给商品交换带来不便。加之各地关卡林立、赋税繁多,还有官吏种种敲诈勒索,更是对商业活动造成极大的危害。3.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壬,毋以填之。请立诸子,惟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群臣皆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王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4.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壬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这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也,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 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5.焚书之后,儒生们更加不满现实。以挖空秦朝为最终目的的卢生和侯生,在为秦始皇求仙药的名义下骗取了大量的钱财之后,一走了之。在他们逃走之前,抓住焚书一事,大肆散布谣言攻击秦始皇专任狱吏,不尊儒生,刑杀为威,残暴成性,以此进一步煽动儒生对秦王朝的不满,秦始皇听后大怒,下令追查,随株连460名儒生,均被活埋在咸阳。6.秦始皇时期,仅死刑就有赐死、砍头、绞、戮、坑、定杀(沉水溺死)、腰斩、剖腹、抽肋、体解、砣(割裂肢体)、烹(放到锅里煮死),车裂(五马分尸)、夷三族、具五刑(犯人备受刺面、割鼻、断趾、鞭笞、砍头等各种酷刑),还有残暴的“连坐法”。

7.据历史学家范文澜估计,秦始皇从开发岭南、筑长城、修驰道、到修阿房宫、始皇陵,总

计服役人口不下300万,而当时秦朝在全国人口均只有2000万,男女老幼,平均7个人中就有一人服劳役。

篇2:刍议习作指导与评价

一、变集中指导为分散指导

习作指导, 是习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写有内容, 写有章法, 我常常在学生习作前, 专门拿出一些时间来给学生讲清该写些什么, 该如何去写, 甚至反复重复, 以期学生能够心领神会。我自以为集中指导得很到位, 而学生也不失所望, 写起文章来得心应手。而当学生将习作交到我手中时, 则几乎千篇一律, 枯燥乏味。如今, 站在新课改的角度来看, 我忽然觉得良心不安, 是我亲手扼杀了一个个文学天才。我感觉以前那种自认为能给学生习作带来帮助的集中指导的教学方式, 会把学生带入一种模式、一个框架, 从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抛弃习作指导, 且又要充分发挥习作指导的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试着将这种指导在时间上以及内容上适当分散, 淡化习作指导的集中性。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教材为依托, 充分利用教材“文化主题组元”这一特点, 将习作指导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之中。我们可以结合每一篇精读与略读课文的特色以及阅读链接进行读写结合, 即读中说, 读后说, 读后写, 在逐渐的渗透中让学生积淀写作素材, 在不断的积淀中进行酝酿。这样, 学生完成本单元习作时, 不需教师在习作前特意设置习作指导, 也会自然而然达到一个兴奋点, 达到要把心声一写为快的地步。并且, 学生的作品会颇具特色, 风格各异, 达到“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文学境界。这样, 一个个文学天才将在我们手中诞生。

二、变习作评析为习作赏析

长期以来, 教师习惯在学生习作之后进行习作评析, “评”学生习作的好与坏, “析”好坏之原因。经过实践, 我觉得把“评”析变为“赏”析比较好,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但教学效果截然不同。“赏”, 顾名思义为欣赏, 我们平日欣赏的都是一些美好的东西, 它会比“评”更能使学生的习作兴趣保持在最佳状态,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品味作品、感受作品。

那么, 提到“赏”, 教师该赏些什么呢?我觉得, 教师可以赏整篇文章, 也可以赏一段话一个题目……

说到此, 其实关键还在于教师该怎样去赏。下面, 我以一节习作赏析课的两个片段为例加以说明。

片段一:

生1: (有感情地朗读习作中的一段话) 睡觉时, 我把蛋宝宝放在了被窝里。早晨醒来时, 我发现被窝里湿湿的, 原来是蛋宝宝被我不小心压裂了。他一生气就随处大小便了, 真恶心。我想教训他一顿, 但是看着他不但被我毁了容, 而且还在大小便之后体重减轻了, 我又开始可怜他了。我赶紧找来一些纸把他身上擦干净, 又用胶带把他脸上的伤疤粘好。唉, 当宝宝的妈妈真不容易呀!

师:听了这位同学习作中的精彩片段之后, 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2:我觉得很有意思。鸡蛋也有生命了, 他会生气, 会大小便, 而且他还有妈妈了!

(通过赏析, 学生感悟到了拟人这种修辞写作技巧。)

生3:我好像看到了当时发生的一切, 体会到了小作者的心情。我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可我只用了一两句话就写完了。虽然我心里清楚, 可别人读起来就不会想象出当时的情景。

(学生通过对比, 感悟到了把文章写具体的好处以及怎样写具体。这种写作技巧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片段二:

生1: (有感情地朗读作品中的一段话) 突然, 我一不小心, 蛋宝宝掉在了地上。啊!天哪!她的五脏六腑全部流出来了, 我的心都碎了! (她读得很动情, 大家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师: (沉默片刻) 你在这里为什么连续使用三个感叹号呢?

生1:因为我当时太伤心了, 伤心到了极点, 只能用三个感叹号来表达我心里的这种感情。

以这样使用感叹号吧!

(通过生生互动, 学生感悟到了感叹号特殊的使用方法以及感叹号所蕴含的作者特殊的心情, 而不需要教师特意去讲解。)

“感悟”这一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提到的理念, 在习作赏析中同样显得很重要。这样, 许多在以前教学中需要教师灌输给学生的习作技巧, 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中清楚和明白了, 并内化成为了自己的东西, 也使得学生的习作功力日益增强。

篇3:课题学习与评价

题目 如图11的矩形包书纸示意图中,虚线是折痕,阴影是裁剪掉的部分,四角均为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折叠进去的宽度.

(1)如图12,数学课本长为26cm,宽为18.5cm,厚为1cm.小明用一张1260cm2的矩形纸方法包好了这本书,展开后如图11所示,求折叠进去的宽度;

(2)现有一本长为19cm,宽为16cm,厚为6cm的字典.你能用一张41cm×26cm的矩形纸,按图11所示的方法包好这本字典,并使折叠进去的宽度不小于3cm吗?请说明理由.

图11 图12

评析 本题的数学思考对象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密切的“包书问题”.命题者的文字表述简短,减轻了学生的阅读负担,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时间与精力;所设置的数据贴合实际,同时很好地控制了解答的计算量.

本题的思考解答过程,要求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这是课标对初中学段的课题学习提出的具体目标之一.

本题借助实际生活情境提出的包书纸大小的几何图形问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建立代数模型的能力.而且对这一几何问题的两小问,需要建立两种不同的代数模型解决.其中问题1需要建立方程模型;问题2解法多样,须分“字典的长与矩形纸的宽方向一致”、“字典的长与矩形纸的长方向一致”两种情况思考包书材料长宽是否够大,方法1:计算符合包书要求的纸的长、宽,再与所给包书纸大小进行比较,方法2:建立不等式模型,分析所给包书纸包住字典折叠进去的宽度,与包书要求比较.不同的代数模型建立都要依赖于学生通过分析、总结、概括从问题背景中抽象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因而,数量关系的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根据本题的数据设计,还可以用包书纸的面积计算、比较,得出矩形纸不能包好这本字典.当然,所给包书纸面积大小符合要求,只是能包好这本字典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如果面积大小达不到要求,一定包不住;如果面积大小符合要求,还必须做长与宽的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由本题提供的良好情境和解题思考,还可拓展联想到:报纸包裹一副卷起来的挂历(圆柱体)、报纸包裹一个小礼盒(长方体),报纸的长与宽与所包物体的长与宽不一致.这样会带来更多的思考与探究,又可以形成一个新的课题学习.

如何在中考总复习中认识、开展“课题学习”的复习教学,中考中如何考查、评价这一部分的教学情况?下面谈谈笔者的想法与思考.

1 对“课题学习”的认识

初中数学学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其中“课题学习”归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课题学习”在课标中有教学目标要求,在教材中有教学的内容与素材,在教参中有教学课时要求.

课标提出了如下教学要求: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前两个学段的基础上,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课题、积极地思考所面临的课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具体目标

(1)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2)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3)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可见,“课题学习”是一种具有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强调密切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知识、以探索为主线的解决问题的活动.

2 对“课题学习”的复习教学思考

2.1 “课题学习”的课题素材选择

课题学习的复习素材选择面广,下列素材(以使用苏科版教材为例)供大家参考.

素材选择1 教材中部分“阅读”、“数学活动”、“读一读”、“课题学习”的内容.

(1) “阅读、读一读”

“读一读、阅读”通常介绍与本节、本章内容有关的知识或思想方法.对渗透在“过程”中的基本思想方法,加以简要介绍,以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有利于实现“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一课标对课题学习提出的具体目标.

(2)部分“数学活动、课题学习”

“数学活动、课题学习”通常是引导学生应用本章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设计突出“动”与“用”两个字,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的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教材中部分“数学活动、课题学习”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实现使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 这一课标对课题学习提出的具体目标.

(3) 另一部分“数学活动” 突出数学知识,有利于实现“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这一课标对课题学习提出的具体目标.

素材选择2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苏科版)》中有不少好的课题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材是依据《标准》和《教科书》编写的,是用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活动性材料.旨在落实《课标》中“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课程目标,力求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一步强化教材“做”数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材料,充分体现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的编写理念.在编写内容上,既有生动有趣的数学探究活动,又有丰富内涵的研究性课题学习.

2.2 教学建议

(1)分类回顾,领悟教材编写的整体性、计划性、系统性.

(2)挖掘实质,每个课题学习素材背后都有相应的数学内涵,对数学内涵、实质的挖掘过程是个提炼的过程,也是能力提升的过程.

(3)适度探索,每个课题学习素材之后都留有很大的继续思考、探索的空间,教师适当地设置一些问题,可拓展学生的思维.

(4)关注这些素材中一些能体现探究、可做进一步拓展思考的好的问题素材或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做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如:拼图 公式;关注一些新颖、灵活的问题呈现方式或载体,如:分式游戏.

(5)课前布置准备,课上做好交流,教师引导提炼,以期提高效率.

(6)确保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教师、其他学生的思维不能取代学生个人的思维,即使听教师分析、与同学交流讨论也要建立在有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收获更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提升.

3 中考中对“课题学习”的评价

在“中考”中较为注重通过对“重要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来了解“课题学习”的教学情况.“归纳与概括”与“抽象与建模”的能力是两个隐形的能力要求,而“实验与操作”的能力和“综合与延伸”的能力则是两个较为显性的要求.结合课标的目标要求,可将中考对“课题学习”的考查归类为“数学建模型”、“数学探究型”两种类型.

3.1 数学建模型

让考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常见模型有:代数模型(包括方程、不等式、函数模型),几何模型;数学建模型问题还包括测量型问题与决策性问题.

图2

例1 (南京中考试题)如图2,有一圆形展厅,在其圆形边缘上的点A处安装了一台监视器,它的监控角度是65°.为了监控整个展厅,最少需在圆形边缘上共安装这样的监视器台.

评析 本题问题背景简洁、新颖、具有生活性.解决问题不需要用过多的知识点和复杂的思维、计算过程,从学生的直接回答就能判断其思维状况,设置成填充题是适当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建立适当而熟悉的几何模型来分析解决问题.

模型1:平角模型

过A点画圆的切线,由平角180°,可知在A点安装3台监控角度是65°的监视器即可监控圆所在切线一侧的区域,当然也能监控整个圆形展厅.

模型2:扇形模型

找到圆心,画出圆周角∠A所对应的圆心角,根据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可知,1台监视器可监视圆心角为130°的扇形区域,那么整个圆形展厅可分为3个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区域,每个区域只需1台监视器,故为了监控整个展厅,最少需在圆形边缘上共安装这样的监视器3台.

模型3:圆内接四边形模型

设∠A两边与圆周交点分别为点B、C,在BC上任取一点D,根据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BDC=180°-65°=115°,则65°<∠BDC<2×65°,所以在D处置少安装2台这样的监视器.故为了监控整个展厅,最少需在圆形边缘上共安装这样的监视器3台.

3.2 数学探究型

让考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例2 (盐城中考试题)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a、b,因为(a-b)2≥0,所以a-2ab+b≥0,所以a+b≥2ab,只有当a=b时,等号成立.

结论 在a+b≥2ab(a、b均为正实数)中,若ab为定值p,则a+b≥2p,只有当a=b时,a+b有最小值2p.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若m>0,只有当m=时,m+1m有最小值.

思考验证 如图3,AB为半圆O的直径,C为半圆上任意一点(与点A、B不重合),过点C作CD⊥AB,垂足为D,AD=a,DB=b.试根据图形验证a+b≥2ab,并指出等号成立时的条件.

探索应用 如图4,已知A(-3,0),B(0,-4),P为双曲线y=12x(x>0)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作PC⊥x轴于点C,PD⊥y轴于点D.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并说明此时四边形ABCD的形状.

图3图4

评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大,综合了代数中的数与式的计算、不等式、函数,以及几何中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相似、圆等知识.试题结构是:代数推理的阅读理解→代数结论几何验证的思考→在联系反比例函数的坐标系情境下,应用结论探索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考查了学生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基于“数形结合”思想层面下的横向知识综合,即代数与几何两个知识领域间知识的综合,较好的体现了课题学习之目标: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篇4:语言评价与快乐学习同行

一、注重评价语言的情感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已逐步在教师的头脑中形成.美国课堂上, 一个学生得出“4+5=8”的结论, 教师用了三句话加以评价:“很好!”“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第一句话是对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的赞赏, 第二句话是对学生积极思考的肯定, 第三句话则揭示了回答不正确的信息.教师用富有感情的精炼语言去评价, 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为此, 教师要善于倾听, 善于倾听意味着平等与尊重.同时, 我们要更新观念, 因为只有学生会说了, 学生得到发展了, 课堂才算找到了最终的落脚点.其次, 我们要沉得住气, 要让学生说完, 不急于打断学生的发言.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来说, 教师应该多激励, 少批评, 指正性、否定性评价要以尊重学生人格、不伤害其自尊心为前提.

二、注重评价语言的思想性

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相比, 很多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 思想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 能使人“受益终生”。所以, 评价语言应具有数学思想性, 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 要尽量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去评价, 使学生达到潜移默化、自觉的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某种数学思想时, 教师应及时指出,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一次在课堂上讲解, 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则x+y=___.多数学生通过解方程组分别求出x和y的值, 再代入.而一位学生则通过方程 (1) +方程 (2) 得3x+3y=15, 再两边同时除以3得到x+y=5.对这一解法我及时指出“你能用整体的思想来解这个方程很好”还有如“你能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做这个题非常不错”等.

明显的数学思想性评价语言, 将会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 并因此而加倍努力学习数学.

三、注重评价语言的启发性

数学教学中, 评价语言的启发性原则突出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复杂性, 学生的信息反馈呈现多样性和随机性.其中某些稳定的因素 (如数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等) 是可以预知的, 有些则是难以预料的.因此, 教师必须随时从学生的反馈信息出发, 及时地运用和发挥评价性语言的功能和作用, 进行有效调控, 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课堂评价语言的启发性, 首先, 表现在教师要善于猜测和判断学生的思维动向, 把握和捕捉启发的时机, 创设情境, 以求启而得法、启而能发;其次, 表现在对学生的种种反应 (问答情况、学习情绪、思维表情、课堂纪律等) , 甚至意外情况 (意想不到的疑问、教师讲解的疏漏、学生中异乎寻常的举动等) , 必须机敏而及时地进行调节, 化平淡为新奇, 化消极为积极, 促成教学的和谐进行.例如, 当课堂上出现意料之外的“偶然事件”时, 教师要根据意外的情况灵活使用评价语言, 把学生从“偏离的轨道”上拉回来, 使用灵活多变的数学评价语言自如地驾驭课堂, 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和形式与应用过程, 不是把结果直接“暴露”给学生.

四、注重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形象化的评价语言是听觉和视觉互相结合的语言艺术.它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感受、理解、想像、体验, 通过恰当的比喻、通俗的语言展现评价性语言以形象加深理解和记忆, 以形象的评价语言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以获取教学的艺术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地评价语言, 可使教师变得风趣、诙谐、睿智, 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如, 讲有理数的运算, 有位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幽默地说:“有理数的运算, 先问一问你的得数, 有没有姓?若有, 它是姓‘正’, 还是姓‘负’?”, 数学教师幽默的评价语言, 不仅激活了课堂气氛, 调节了学生情绪;而且提高了评价的效果, 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 获得美感享受.

五、注重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评价语言应用具有激励性, 才能让激情不能自禁.对学生的评价, 要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从正反两方面受到激励, 增强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心理学认为, 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的欲望, 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哪有不喜欢教师对其关心和鼓励呢?所以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的每一个优点与进步, 哪怕是不起眼的优点和进步.在教育学生时, 要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 进行善意批评, 而要在否定中有肯定, 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篇5:英语学习评价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学习英语;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60-01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其难点主要在于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兴趣先成为学生的导师。因而英语课堂评价要注重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时刻保持对英语的兴趣和动力。下面笔者结合多年英语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关于英语课堂评价的一些想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我们要以学生心理规律为依据,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喜好,尽量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体现语言的运用。如“a clever girl, Wonderful!Nice picture!Well done!Good!Good idea!”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语言的多样性,感觉学习的喜悦。在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堂教学活动情感态度即课堂参与、口头作业、书面作业,以测试语言知识,维持学习兴趣为目标,教师奖给学生数量不等的英语校徽小贴纸。这个制度以一个学期统计一次,粘纸直接粘在英语书、课堂活动用书前面,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及时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了解自身的学习进程和趋势。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对同一种事物长时间地存在兴趣,容易分心、分散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上下功夫,在平时的课堂设计中多花心思,增加趣味性,刺激竞争,激活课堂气氛。今天爬楼梯,(爬楼梯。制作几只类似人的脚板爬楼梯,组员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脚板就上升一个台阶,最先到达楼顶者为胜方。)明天用颜色分组,后天用任务展示,再用学生互动式语言描述评价。让学生在各种方法评价中获得新鲜感、愉快感,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到语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小组评价

为了不挫伤学生学用英语的积极性,增加每个学生说英语的机会,课堂上我把学生按四人一小组分配,由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小组内,学生不但是学习的主体,也一样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形成了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小组评价既克服了班级容量大,教师检查、评价不过来的困难,又使学生在自评互评过程中获得了可持续发展。

首先,学生为了在评价别人时有说服力,自己就必须读得正确说得流利。这样就促使他们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读说英语的时间比平时要增长很多。其次,互评使学生有意认真听别人发言,培养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另外,反复听别人读、说,可以淡化学困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进步,且不会因接受学习帮助而产生自卑心理。另外我还设计了组评价表,以便各小组成员互相监督。

三、课外学习过程的评价

四、阶段性评价

教师针对一段时间内,学生听磁带的情况、课堂表现、听写情况、作业情况、朗读过关情况等单个方面获得贴纸的情况,发放专门的小喜报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哪个方面表现优异,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发现自己优势和有待努力的方面。给成绩未能达标或有退步的学生发家长联系单。一张小喜报,其表扬和激励作用却是无穷的,五张优秀喜报可换一张奖状,五张进步喜报也可以换一张奖状。

篇6:七上学习指导与评价

一、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评价榜样

教师的评价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基础. 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活动, 可以掌握一定的评价标准以及运用评价标准的方法, 可以掌握评价结论的表达方式并积累评价经验. 因此, 教师的评价应该为小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应力求达到公正、客观、准确. 也就是说,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或者作业的时候, 不应简单地以答案正确与否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 还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过程或者思维过程进行评价. 例如, 学生在回答时虽然得出的答案是错误的, 但教师这时可以追问他是怎样思考的, 肯定其思维过程中正确的部分. 再如, 在解1 + 2 + 3 + … + 9 = ? 时, 甲生和乙生都做对了, 得出结果都是45, 但追问他们的思考过程时, 两人采用的方法却有很大的差别. 甲生用的是连加的方法, 比较烦琐;而乙生则采用凑十法, 首尾相加凑成10, 方法比较简便, 应该予以表扬和提倡. 对教师来说, 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 而且要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等. 也就是说, 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 教师不仅评价学生做得是否正确, 还可以通过作业字迹是否清楚、整洁评价其学习习惯.

二、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乐于评价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他们进行自我评价的意识还不成熟, 而他们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 作为教师, 应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评价环境, 改变原来学生做得怎么样均由教师说了算的局面. 教师在评价中应避免评价结果与奖惩挂钩, 从而让学生可以放心地进行自我评价, 得到真实的评价结果.

(一 ) 组织小组讨论 , 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从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来看, 他们认识别人总是先于认识自己, 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不强, 往往更多地依靠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评价. 小学生可以在小组评价中学会了解他人、评价他人、欣赏他人. 比如, 在学完“有趣的七巧板”一课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 拼搭自己喜欢的图案, 然后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作品. 首先, 每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诸如“我拼的是……图形”“我由于……原因要把自己的作品推荐给大家”“它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等等. 然后, 把小组成员的作品放在一起展示, 让每名同学说说别人的作品怎么样, 诸如“我喜欢这幅作品是……原因”, 或者给某幅作品提出改进的意见, 等等. 在这样一个活动中, 学生通过推荐自己的作品, 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以及通过评说别人作品的优点并提出改进的意见来评价别人的作品, 从而逐渐对自己的作品形成比较客观中肯的评价.

(二 ) 组织 “纠错 ”, 提高评价的主动性

目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往往是学生做题, 教师对其进行评价, 然后分析其错误的地方, 提醒学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就像听众一样, 处于被动评价的地位. 我们不妨变换一下方式, 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比如, 首先, 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学生做的作业, 然后请其他学生来当一回“小老师”, 帮助他指出错误, 再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出现错误的学生自然在别人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出错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方案, 从而主动地调控自己的学习, 促进自我评价水平的提高.

三、通过引导使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

在激发学生自我评价兴趣的同时, 教师还应该教会小学生一些自我评价的方法.

(一 ) 帮助学生为自己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小学生在对自己数学的学习情况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 应该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所确立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具体的、近期的, 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 例如, 一位上课经常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为自己制定的目标是:上课不讲话, 不影响别人. 一位作业经常拖拉的学生为自己确定的目标是:作业及时完成, 不让组长来催. 而一位成绩相对较好但作业不太整洁的学生为自己制定的目标则是认真写好每一个字, 同时还要保证作业的正确率.

在为自己制定好目标后, 小学生还要经常检查自己是否达到了所制定的目标, 并为自己确定近期新的目标和完成方案.

(二 ) 协助学生正确评价和对待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自我, 对自己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相比进步在哪些地方, 还有哪些不足, 从而为自己接下来所应该做的事情确立好恰当的目标, 并为之努力. 例如, 在每堂数学课的最后, 教师可以请学生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评价起来可以不仅仅用好与不好来评价,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评价的标准, 像设置满分为五颗评价星. 有的学生把自己评价为五颗星, 因为他认为自己今天认真听讲了, 积极发言了, 掌握了所学内容, 自己明天还要像今天这么认真. 也有的学生把自己评价为四颗星, 因为他认为自己今天的学习内容都学会了, 但是有些不遵守纪律, 下决心明天不做小动作了, 争取拿到五颗星.

(三 ) 鼓励学生正确把握自己与他人的比较

根据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可知, 他们可以从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中评价和了解自己. 比如,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对比自己与他人的解题方法, 自己的方法有哪些优势, 别人的方法中有哪些独创的地方, 哪些是自己可以拿来使用的, 从而使自己的解题方法不断得到完善.

篇7:浅议作文的指导与评价

【关键词】指导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130-01

作文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学生语文学习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作文的成败,因此可见作文指导与评价的重要性。

一、作文指导应从实地实景出发

学生初写作文,教师在指导时也难免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应以实地、实景、实物入手。比如,小学作文往往要写学校某处景物、XX老师等。教师不妨把这一实景,现实中人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现场观察,然后互说、互议,最后教师选取有特色的学生上讲台说,再让学生评议、补充,教师适时点拨,这样实地、实景,现实中人定格在学生大脑之中,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得以调动,作文内容也不会显得空洞。

二、作文指导时做到纵观全局,说写有序。

学生初写作文,往往前言不搭后语。那么,教师在指导时应有一个详尽的方案,例如:指导观察一种植物,教师应让学生议一议,植物给同学们留下什么印象?茎、枝、叶、花怎样,然后给学生列出一个提纲,按顺序,一部分一部分让学生观察、说议、互相补充,重点部分,能表现中心的,学生重点观察,非重点部分,引导学生几句带过,说议之后、拟稿、抄写,这样就会有效防止学生文章无序,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发生。

三、作文指导应与所学课文紧密相连

小学作文设计为每单元一练,或一课有一小练笔。课下练习与课文要求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应先复习所学课文,将课文所表现的手法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再列举出生活实例中人进行指导。例如:六年级作文训练中有一篇写人的作文。而本单元所学文章则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等,教师在指导时,应重温一下所学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章写了伯父哪几件事,每件事分别表现出伯父的什么品质、你准备写谁,他具有什么品质?你准备用他的哪些动作,什么语言、神态来加以表现,这样,学生作文自然会内容充实,具有实情实感。

四、作文指导时,应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情不动,故辞不发。学生对作文总苦思冥想,觉得无从下笔,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所写事物还处于陌生状态,没有情感,没有感知,没有情感冲动,自然也就难以下笔。写作前,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例如:小学有《第一次×××》这样的一篇作文训练,我是这样导入的:“什么是第一次,你对自己的什么第一次印象最深?”这时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第一次钓鱼,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挨打……然后我以《第一次洗衣服》为例,加以引导,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有同学说:“开不动洗衣机,忘了放洗衣粉,不知怎么晾晒衣服。”那么,当然有其他人在场,他(她)是如何教你的?洗完衣服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说:“干一件事真难,妈妈太辛苦了。”学生有了这种感知后,我又适时引导,什么地方应詳写,什么地方应略写?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此事,我又强调,这一活动中人物有两个或三个,主角应是你自己,而不是你的妈妈或别人,你的镜头应多一些。并从电视画面中引出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概念。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互议、互评、互改,然后拟稿。这样情景设计,拨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作文自然充实,而不显的空洞。

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人常说:不涉水者,学不会游泳。婴儿永远在母亲怀抱中,学不会走路。同理,学生不会自我评价,也就不会写好文章。小学生作文最大的毛病就是废话多,中心不明。我在引导作文评价,时常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家里都修过房,修什么房用什么材料,如修土木结构的房,就不会用上楼板等一些生活小常识来引导学生。同理,写一篇文章,学生本人是设计师,哪些材料需要,需要的多,就要多购置,习作中就应该详写,哪些材料需要而需要的少,则略写。等一系列评价文章的方法,然后在课堂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教师朗读,学生集体评价,并说明原因。有时让几个学生一组互评、互议。这样,经常性让学生自我评价作文,学生习作中常见的缺点慢慢的得以改正。

上一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下一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应注重培养五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