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养成记录

2024-08-14

行为习惯养成记录(共8篇)

篇1:行为习惯养成记录

常疃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记录

时间:2010年9月23日

地点:常疃小学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活动过程:

校长训话:

社会、学校、家庭是儿童生存、学习、成长的环境。这个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间不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标准,教育目的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这三者中,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明显的教育目的,有明确的教育内容,有一大批受过专门的训练,懂得教育,懂得学生心理,知识丰富,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教育目标明确,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景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则是通过新闻媒体、社会风尚、意识形态、人际交往等各种形式,对青少年的行为实施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起着全面的影响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养成训练体系分为礼仪常规、卫生常规、学习常规、纪律常规等四大系列,共有校园整洁、上课准备、穿戴整洁、路队整齐、读写姿势、课堂礼仪、上下楼梯等多个训练点。这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方式进行展示宣传,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等形式进行教育引导。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素质。

篇2:行为习惯养成记录

活动背景:

小学二年级,这个阶段是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夯实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可塑性强,模仿力强,需要的是正确引导。针对现在他们在家中“小皇帝”的现状,举行一些班会活动,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

活动目的:

旨在让学生懂得“亲情“不仅是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自己也应该学会关心、孝敬父母,少一些自私,多一些互爱,家庭才和美,亲情才浓郁。

活动过程:

一、精心布置,渲染气氛

1、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目标达成,我精心作了室内布置:黑板上张贴着三个卡通人物形象,父、母、“我”,并醒目地张贴“亲亲对对碰”几个色彩鲜明的艺术字。

2、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不同家庭状况的几位家长,请他们参加此次活动,对活动的具体内容不提前透露,以保证活动的真实性、有效性。

二、揭题引言,拉开帷幕

师:亲爱的同学们,请看一看教室里有什么变化呀?

生:黑板上的画很好看。

生:变漂亮了。

生:还来了几位同学的爸爸妈妈。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生活中细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

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家庭里都有谁,你们过得幸福吗?

(设置这个话题,旨在让孩子们融入“家”的世界,倾吐家的温馨,让“亲情”的滋味浓郁。)

让学生分小组互相交流,每组再推选代表发表“幸福感言”。

生:我家有爸爸、妈妈,他们很疼家我。

生:我家有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我很快乐,特别是过生日的时候特别幸福。

生:爸爸、妈妈都知道我的爱好,总是满足我的想法,我生活得很幸福。

„„

(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更好地展示父母的爱。)

师:同学们,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看这几个字(“亲情对对碰”),什么叫“亲情”呢?就是父母对你们的爱,为什么叫“对对碰”呢?就是看你们是不是也爱父母,是不是对父母有一些了解,是不是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三、巧设问题,层层推进

1、讲解规划,激发兴趣。

请受邀请家长上台就坐,请对应的学生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我们这个“对对碰”的规则是:老师以家庭为单位,出几个生活中的小问题,看家长与孩子的回答是否一致。答题时双方背靠背,不得交流。答案一致的越多,说明家长爱孩子,更说明孩子也孝敬家长,按“答案一致”的多少分别给家长和孩子颁奖。

(设计这样一个规则,让许多孩子“心虚”了,让他们有些明白:亲情是相互的,自己做得不够。)

2、活动开始,展现“真我”。

出示题板:

我最喜欢吃的是什么?

爸爸最喜欢吃的是什么?

我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

妈妈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

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爸爸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我的最大愿望是什么?

爸爸和妈妈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选择几个最常见的普通问题,看“关爱”是否相互。)

展示结果,评出优秀。

(将家庭成员就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展示给大家,下面的同学哄堂大笑: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等家长的答案与孩子本人的签字大同小异,殊途同归;可对父母的生活习性方面,孩子的答案与父母的答案大部大相径庭。)

师:公布结果,择优颁小红花给“亲情家庭”。

四、掀起高潮,达成目标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觉得很好笑,是啊,老师也哭笑不得,我们和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我们的喜好清清楚楚,父母把我们放在心上,可我们呢?如果是你们的父母来到这里,你敢保证你的回答不让人笑话吗?

(生不笑了,陷入了深思。)

师:当然,我们也高兴地发现有些孩子对父母也有一些了解,他们都是有心人,我们愿像他们一吗?

生:(齐)愿意。

师:父母关爱我们,疼爱我们,给了我们浓浓的亲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让同学们讨论交流)

(设计这个环节,是让同学们目睹答题结果,反思自己,心灵上受到了震撼。自发地激起“爱父母”的愿望,这胜过长篇大论的说教。)

让学生谈谈想法(导行)。

生:我要给父母过生日。

生:我要帮助打扫卫生。

生:我要给妈妈倒洗脚水。

生:„„

(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善良的,孩子是可塑的,可见,引导是多么重要。)

师:同学们,相信这次班会活动会给我们留下难忘而又美好的印象,最让老师感动的是同学们都明白了不足,想到了孝敬父母的好方法,金点子。同学们真聪明,真可爱!相信大家一定会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点点滴滴都会让你们的父母感到骄傲,也祝你们的家庭幸福,亲情永远!

(在“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的乐曲中结束这次班会活动)

效果:

即时效果:

下课后,许多孩子围在我身边,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达到了“润物无声”之效。

反馈效果:

许多父母在后来的相遇、电话中,都欣喜地说出孩子可喜的变化,懂事了,长大了,会心疼人了,并纷纷感谢我,我真诚地说:“让我们共同感谢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

自我点评:

篇3: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训练探究

1.引领感知, 激发文明如厕意识

“如厕”是一件普通而细小的事情, 同时又是一个较为隐私和敏感的话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单纯, 可塑性强, 我们可以对他们开展文明如厕教育, 培养他们文明如厕的习惯。

我首先引领学生接触“如厕”和“文明如厕”概念, 通过感知认识理解什么是“文明如厕”, 懂得文明如厕的重要意义。在教学 《厕所里的文明》 中, 我在情境导入后,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奇异的韩国马桶屋、创意的法国马桶以及在韩国厕所会议上展示的各式漂亮厕所, 接着呈现了各种厕所标志, 形象直观地引领学生走近“厕所”。接着,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了自编自制的童话故事———《森林动物如厕故事》, 当学生看到故事中的小猴、大象、小熊的不良如厕现象时, 纷纷对它们的不文明如厕习惯予以批评, 认为这是有损自己形象的行为。

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认识了 “如厕”, 知晓了“文明如厕”的意义, 同时故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了他们的思维, 激发了学生文明如厕的意识,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了文明的种子。

2.引导训练, 培养文明如厕习惯

“积千累万, 不如养个好习惯。”要养成文明行为的自然习惯, 必须引导学生接触感知, 从小接受训练和培养, 规范学生的行为, 使他们形成自觉意识。

身教胜于言教, 为了训练学生规范的如厕行为, 我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多次在课间向负责厕所卫生管理的师傅咨询, 了解厕所里隐藏的不文明现象, 并用录音机录下谈话内容, 还进行实地考察, 捕捉学生如厕中不文明的现象, 在不侵犯学生隐私的前提下, 利用相机拍下一些照片和视频。在课上, 我将厕所卫生管理员的谈话以及拍摄的一组组照片和视频进行播放, 从厕所卫生管理员的言语中学生了解到课间如厕时一些有违文明规范的行为, 照片和视频中学生在厕所内吵吵闹闹、推推挤挤、玩耍游戏等一些不文明现象一览无余, 再次验证了厕所卫生管理员的言辞,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 初步知晓了该从哪些方面去改正。接着, 我让学生围绕“文明如厕” 的规范要求展开讨论, 互相说说怎样做才是文明如厕。 在讨论交流中, 学生认识到如厕时要讲文明, 不能相互打闹, 小便要入便池, 否则既不卫生, 又容易滑倒, 造成安全事故。此外, 我还组织学生按照要求进行练习, 还开展了角色表演, 让学生通过表演活动应用和内化行为规范。

3.引发比拼, 形成文明如厕之风

学生文明如厕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培养, 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为了让学生形成文明如厕之风, 我采取了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训练引导, 课外比拼督促。

我在课后留心观察, 发现一些学生由于内急或者其他原因, 飞奔着去厕所, 这样非常容易与他人相撞或者自己滑倒造成危险, 因此我就收集了一组学生在上厕所过程中奔跑时发生碰撞和滑倒的场景图片, 通过实际事例让他们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性, 并对他们讲解演示“小步慢走进厕所”。我在无意间还发现有学生将手纸或其他垃圾丢弃在便池的坏习惯, 于是我就让他们讨论这样做的后果, 有的说:“这样会将小便池堵住, 不利于卫生。”有的说:“这样做还会使下水道堵塞, 厕所会变得又脏又臭。”“同学们说得没错, 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追问道。“我们不能将手纸或其它垃圾丢进小便池。”“我们要将手纸或垃圾放进垃圾桶。”学生一个个争相发言。接着, 我就组织学生开展情境模拟, 将学生分成两组, 模拟上厕所的情景, 比一比哪一组学生动作规范, 行为文明。学生在比拼中个个表现良好, 看到别的同学这么做, 都想比别的同学做得更好, 个个做到稳步行走, 废纸入筒。

篇4:幼儿行为习惯养成

【关键词】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 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幼儿因为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任性、挑食、依赖、意志薄弱、攻击性行为、不懂礼貌、不和群等不良习惯。面对上述情况,家长和老师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长和教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应遵循的原则

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必须在科学的指导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幼儿成长规律和教育学的规律,我总结分析认为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时效性原则

家长和教师应该善于观察自己的孩子,当幼儿初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时,应及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及时纠正,切不可因为孩子还小,一味迁就,那样将贻害孩子终生。我国教育家颜之推曾经说过:“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因须早教,勿失机也。”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要注意一个“早”字,要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之初进行指导帮助。要在孩子不良行为出现时及时纠正,在孩子做错事情时候抓住时机,耐心批评指正,跟踪观察,防止不良行为的再次出现。

当孩子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也要及时鼓励,正面强化,对其进行表扬肯定。孩子在被成人赞扬和鼓励后会获得成就感,知道自己这样做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得到父母老师的承认,从而更加强化这些优良行为习惯的坚持。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抓住时机,在孩子哪怕获得一点点的进步时也要及时给予鼓励,使其树立信心,产生新的希望。

(二)加强正面引导原则

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冷静地采取民主说服教育的方式,通过耐心的说教,讲道理,举例子来帮助幼儿提高认识,进而调动幼儿的力量来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有不良行为习惯时,要么迁就纵容,不管不问,要么简单粗暴,批评呵斥,甚至采取暴力措施。事实证明,这些做法不仅不会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强化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持续。正面引导要注意贴近幼儿的心灵,取得幼儿的好感和认同,注意说教的形象性,结合具体的事件和幼儿的思维认知水平,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形象化,用幼儿能够理解接受的语言和语气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指正。

(三)方向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要求幼儿的父母、幼儿教师等,在教育幼儿时立场、观点一致,而不应当着孩子面出现分歧,尤其是在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时更需如此。

在家庭中,如果成人在教育幼儿时当场出现分歧,会给幼儿造成可乘之机,谁对他有利他就靠在谁一边,这样不但纠正不了幼儿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反而在同时形成其他不良品质。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家长之间应讨论好教育方式,在态度上取得一致。即使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分歧也不要当面暴露出来,事后再协调一致。

一致性原则还要求家长同幼儿教师协调一致。家长和幼儿教师要经常沟通,在教育观点、立场、方式、方法等方面保持一致,共同制定教育方案,通过家园的不断配合,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家长和教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采取的措施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懂事,良好行为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长和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及时奖励幼儿的良好行为。美国心理学家林因·克拉克认为孩子的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都是孩子所接受的奖励造成的。有时父母会在无意中奖励和强化了孩子的良好行。可见奖励在形成幼儿良好行为、克服任性等不良行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幼儿没有表现出不良的行为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目光接触、微笑、拍肩、拥抱、口头表扬等精神性奖励。当幼儿表现出讲道理、合作、友好、分享、自觉整理玩具等良好行为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小红星、黏贴纸、手工纸、糖果以及飞翔玩具等物质奖励以强化幼儿正面的、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

(二)采用正面引导为主,强制性措施为辅的方法。正面积极引导指的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有利于改变不良行为的教育方法,包括各种形式的表扬、奖励、道理的灌输,通过活动建立体验,等等。强制性措施指的是纠正不良行为错误的逆任性心理的教育措施,如不理睬幼儿的无理取闹,对幼儿提要求,如果幼儿欺负了同伴必须道歉等等。家长和老师在孩子为了随心所欲地达到目的,无休止的纠缠、抱怨、喊叫、哭闹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温和的惩罚来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

(三)重视家庭教育,家园密切配合,做到方向目标方法一致。幼儿不良行为的形成一般都有明显的家庭娇惯、宠爱的原因。一些家长在对待孩子不良行为的问题上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与幼儿园还存在一些分歧。要纠正孩子不良行为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如果在幼儿园孩子的行为得到了矫正,而在家里,家长却放纵孩子,这样不但教育效果差,还会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家长应充分重视幼儿不良行为对其成长的严重后果,从而认真负责地担负与幼儿园互相配合的教育任务。同时,家长应该向教师学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特别是要杜绝孩子一有错误就迁就纵容的做法。

相信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观念和不当的教育方法,让我们携起手来,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为社会和家庭培育健康快乐优秀的孩子,造福社会,造福家庭,造福孩子的一生。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论幼儿园课程审议.学前教育研究,2005,(1)

篇5: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跟踪记录

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

刚刚过来读书的小学生,大多没有读过幼儿园,毫无遵守纪律可言。老师讲话他们随便插嘴,有事没事嘴里喜欢叽哩咕噜,甚至有些人高兴了、不高兴了都爱乱拍桌子。一节课下来,维护课堂纪律的时间甚至比上课的时间还要多。于是,我决定对于那几个破坏课堂纪律最严重的学生进行批评和说服教育并举的方法。找他们谈心,和他们家长联系,班级里面重点批评。但是一旦他们有了一点小的进步就及时表扬巩固。同时,在课堂教学请学生回答问题时,让全班学生都安静了,再让他回答。虽然刚开始花费的时间会比较多一些,甚至有时都不能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慢慢的,大多学生会养成注意倾听别人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以后,我又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后坚持听读英语10分钟。听读的时间可以安排在早晨,一边洗漱一边听,午饭、晚饭前甚至晚上入睡前的零散时间,都是听读英语的好时机,听读的内容对于初学者来将讲应以书本内容为主,可以预习新知识,也可以复习巩固。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早日养成这个习惯,学生的听读作业,我就要求家长签字;同时对于认真完成这项作业的同学,也对他们及时表扬、鼓励,形成良好的导向。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也尽可能用英语组织教学。坚持多说,使学生大量接触、并有意识训练听觉,渐渐的由不懂,到懂一点、到大部分懂,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听的习惯。让学生多听课文磁带、朗读磁带,让学生模仿,训练听觉。我经常在教新课前,用3-5分钟放录音,请学生静听,不要求全部听懂;新课学完,再听录音,要求学生跟读;总结新课时,要求学生能根据我所给的词或短句进行英汉互译。另外,尽可能地给学生多听英语歌曲,巩固练习听说,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

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由于我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好多学生讲话时都带有各地的方言,连普通话里的“n”、“l”都不分。读英语时更是南腔北调,甚至引起大家哄堂大笑。我在教学中特别关注那些存在怕说、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如果遇到这样胆小、不敢开口说英语、从不举手、死也不上去表演的学生。我的方法是注意发挥“情感教育”。古人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定鼓励他们说出话来,无论用什么办法必须先哄他第一次开口说英语,不管他说得好还是坏,首先就是表扬他敢于说出来。同时教育大家,不能取笑别人,每个人的学习都有一个懂到不懂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是学生,正是因为大家不会才来学习的。如果大家本来就会,也就不需要来学习了。

经过一段时期的培养,我教的学生已经都能做到,发言大胆、自信。无论说得好或者不好,首先就是敢于说,敢于把自己想说的话用英语表达出来。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指“朗读”。要求:响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 等基本正确。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它和语文教学一样,重在反复读,时刻练。朗读是巩固旧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美的语音、语调、语感的好方法。我一般采用如下方法来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1.合理利用教材配套的录音磁带。

每天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跟录音朗读英语10分钟。对于一些没有复读机或者录音机的学生,组成互助组。几个住在附近的学生为一组,一起听录音朗读,还可以互相监督,完成家庭作业。由于录音机里发出的是纯正的原版录音,所以跟录音机读不仅能激发起朗读兴趣,而且从另一方面给学生以示范指导,起到了纠正和培养学生语音语调的效果。2.以身作则,亲自示范。利用每星期早读课的时间,亲自到教室里去示范领读。对于一些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利用午休的时间,把他们叫到身边,示范朗读给他们听。给他们一个好的学习标准。

3.培养领读小干部。

我从培养各班领读小朋友入手。利用课余时间,选出英语成绩不错的学生,让其先一课课读给我听,读的流利准确了,让其作为领读小朋友,并且告诉他们自己朗读首先必须正确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回家多听多读,争做一位好老师。在这样的鼓励下,领读小朋友几乎能做到天天回家读半个小时英语,以便充实自己的英语,把正确的发音教给其他小朋友。另外,我还组成了朗读背诵小组。每一排5~6人分为一个小组,指定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任小组长,负责本组的朗读背诵任务,并作记录,教师随时抽背、抽读并督促检查。4.家校联动。

与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监督孩子读和背英语的好习惯。对于一些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还要进行家访,督促家长配合老师一起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教学的手段,教学常规的建立和严格执行,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和学习习惯,艺术性的教学总是在教学初始阶段着力于教学常规的建立,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在教学当中,我发现收上来的作业有好多学生的字写得很难看或者很潦草。我首先分析原因,有的学生是为了赶进度,完成作业,就乱抄乱写。也有个别学生是由于学习写字母时没有好好学,笔画、笔顺都不对,字也就写地歪歪扭扭的了。针对这样的现象。我无论接手的是几年级,首先就对他们进行字母的书写教学,对于一些书写习惯极差的学生,我甚至手把手抓着他们的手,一笔一画的写。比如我这学期刚接手的三二班学生王港。每次收上来的作业,他都能完成,但是他写的英语字怎么看就觉得怎么怪。比如,字母“b”写成“6”的样子;字母“a”是分2笔写成的,一个“o”加一点接起来。我通过和他以及其他同学聊天,才知道他是二年级下半学期转学过来的,那几个字母的书写没学过,所以他是“依样画葫芦”描出来的。于是,每次批改作业的时候,我都要注意他写的字母。每当有错误的,我就在作业后面写上正确的书写,甚至笔画顺序,让他多抄写几遍。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他写的字母好看多了。

篇6: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就是对人的社会改造”这是教育最根本的定义,让学生获得在社会中生存的技能是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也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中学阶段,学生仅仅习得数学、语文、外语等这些知识技能还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不能适应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那么除了书本知识以外,中学生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够创造自己未来精彩的人生呢?我觉得还应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以下五点。

一、要拥有自信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不自信,只会一事无成。自信是人格的核心,作为人的发展,自信是步入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制约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依靠自信这样一种自我感觉。这种感觉会引你勇往直前,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作为中学生如何获得自信呢?

其一,要悦纳自己。也就是自己要清楚地知道“我是谁”,能找出自己的突出的优点。如果能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优点就证明很有自信,说明能接纳自己。作为中学生,要学会客观地剖析自我,无论处于什么不利的状态,都应该看到自己的长处,充满信心,取得进步。

其二,要相信自己行。一个人在成长中还要相信自己行,要记住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在逆境中不断进取;在逆境中充满自信战胜困难。报刊曾报道一个12岁的小孩子遇到海难,在冰冷的海水中漂流了几十个小时,能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就是牢牢记住爸爸对他说的一句话 “相信自己能行……”他相信一定会有人能来救他,他一定能够回家,相信自己使他战胜了严酷的现实,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每个人面对人生都应该相信自己行。

其三,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战胜自己的弱点。什么是成功?成功不是说我超过了某某人,真正的成功是战胜自己,改变自己过去的缺点。战胜自己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需要从小处开始改变,一点一点地克服自己的弱点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要从小就坚持自我反思,不断的促进自己的改变和发展。时常问问自己,有没有什么不足,并想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学习上,争取每天下午自习课的时候就把作业写完,晚上的时间,反思一天学到的内容,总结已经掌握的知识,找到自己不理解还需要与同学、老师探讨的问题,第二天及时解决。不仅仅是学习,在做人方面也要不断地进行反思,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通过反思来调整、完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取得成功,从而积淀自信。

二、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首先,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否则就不要承诺。作为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向父母、向老师、向同学、向集体承诺一些事情,一旦承诺的事情,就应该学习“玄奘西天取经”的精神,想方设法来完成,一定要取信于他人。

其次,自己决定做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作为中学生经常自己给自己定一些规则,比如,每天几点到学校晨读,晚上定时看电视,双休日安排学习时间。只要是自己决定的,一定要坚持做,对自己不能放松,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努力做到。有时尽管没人监督,也能做到,这是一种自我约束,也是一种诚信。

另外,学习时更要讲诚信,特别是考试的时候,不会就是不会,绝对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在考试中作弊,出现不诚信的行为。知识的获取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做到诚信也需要付出努力,战胜自我。

三、要遵守规则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则的,没有规则什么事情都无法完成。美国911事件发生的之时,由于电梯已经瘫痪,在世贸大楼中的所有人都必须走防火楼梯逃生,在这样的危急关头没有人拥挤,而是靠右边按照顺序排队下楼,把左边空间留给消防和援助人员。这样潜移默化的规则意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911事件的损失。作为中学生要有规则意识,学会按规则办事。大到遵守公民道德公约、交通法规、中学生守则、校规;小到遵守班规以及几个朋友之间定的规则。这样融入社会以后,才会不影响他人,不影响社会,同时给自己发展带来方便。遵守规则不妨从小事做起。比如,每次过马路都要等绿灯亮了再从人行横道上通过,就算是一辆车也没有,也提醒自己要守规则;就是别人全都匆匆过去了,也要提醒自己:我要做守规矩的人。从小事做起会形成一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四、要学会负责

一个人从上学开始,就担负起社会责任。中学生目前社会赋予的责任是学习,将来走入社会要承担一份工作,为社会发展尽责。因此,要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学会负责。

一是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作为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现阶段最主要的责任——学习。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将来才有可能回报社会,贡献社会,今天努力学习就是对自己负责。

二是要对自己的父母负责。一定要知道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给予祝福,一句问候的话语,一条温馨的短信都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平时父母回到家为他们接一接手中的提物,拿一拿拖鞋,倒一杯茶,这都是身为儿女对父母应尽的责任。不懂得对自己父母负责任的人,也不可能对社会负责,事情虽小但是意义重大。

五、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走入社会以后,将大学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最后剩下的最有用的就是习惯。作为中学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能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边听边做笔记的习惯,以及及时复习整理的习惯。也可以概括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习惯。这将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一生受益的。

其次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坐电梯请女士先上,下电梯按住开门按钮让别人先下,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等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在中学时代养成,许多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

再有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就寝,饭前便后洗手,用完东西放回原处,许多习惯虽小但是非常重要。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在幼儿园时养成的“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的好习惯。他一生中读完书,用完资料都放在原来的位置,这样使他在研究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寻找资料的时间。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场所,除了要教授学生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帮助学生了解遵守各种规则制度,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指导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中学生的教育才能做到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才是真正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了素质教育。

反过来说,现在的中学生缺乏的就是“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不要因生活的困窘而颓废,不要因受到挫折而放弃,对一些自信心,多一些面对困难时的坚强与韧性,不怕困难的压迫,不畏挫折的困扰,这样才可以取得最终的成功,成为真正的强者!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八个

1、明日学具,准备齐全

2、今天任务,今天完成3、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4、专心学习,珍惜时间

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6、课前预习,单元复习

7、读书看报,查找资料

8、学有计划,学有目标

良好行为习惯

(一)要求合理

(二)明理激情

(三)榜样示范 四)激励强化

(五)行为训练

(六)注重体验

(七)防微杜渐

(八)坚持不懈

篇7:行为习惯养成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搞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工程。多年来,我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把贯彻道德规范同进一步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建立班规,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苗圃。新组建的班级,集体成员的行为习惯毕竟会不同,势必不利于班主任的协调与管理。为此,学校在每学年开始都责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提炼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制定班规。班规的内容不要求过多,但一定要可行,符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出班训,以此约束班级的整体行为,初步使班级形成目标明确、奋发向上的氛围。制定完成后,班主任将班训、班规及时下发到学生手中,在熟记的基础上,不断对照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班主任以班规为标尺,时时处处、方方面面监督学生、警示学生,遵守得好的,及时表扬。故意违反班规校纪的,严厉批评,指出其危害,以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开端。

二、重视小事,防微杜渐,促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些所谓的小事,既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渠道,又是检验学生是否有良好习惯的试金石。抓住身边的一些小事。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我校长期以来重视、研究和实验的一个课题。

1、警句的鞭策作用

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发挥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如何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我们从政治、语文课本中搜集了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语、名言、警句,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大堤,溃于蚁穴”、“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等,把他们请到德育教育的课堂,引导学生把握它们的意旨,领悟其中的内涵,牢记它们说明的道理,实践其中的真理。

2、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学校从抓教师的行为习惯入手,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积极贯彻并认真落实县局提出的“卫生就是形象,卫生就是作风”的口号,建立教师轮流值日制,值日教师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办公室的卫生,领导每天检查,并抽查卫生保持情况。通过表扬和批评、量化公布等手段,大大增强了教师讲卫生、争文明、树形象的积极性。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的“伸伸手、猫猫腰”活动,教师也积极参加,教室讲台前的粉笔头及时捡到粉笔盒里,校园、操场的废纸、脏物及时捡到垃圾箱中。由于教师注意了身边小事的示范作用,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不论在教室、办公室还是校园都受到良好的影响。

3、发挥班主任的督导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这一特殊职能就决定了与学生的广泛接触与相处,正确发挥班主任的督导作用,是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推动力。为了达到利用小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目的,学校向班主任提出了“四勤”的原则:一是“腿勤”班主任上班坚持“车棚清洁区教室办公室”这条路线,及时发现各区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勤到班级,多与学生在一起,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工作有的放矢;二是“眼勤”,勤观察并善于观察,捕捉苗头性的东西,使一些小事变成教育引导学生的素材;三是“嘴勤”经常召开有班委会成员和值日干部参加的会议,让他们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掌握第二手材料,共商管理的策略。四是“脑勤”,就是经常想问题,从自己掌握的大量材料中概括出共性的东西,抽象出规律性的东西,更好地指导自己以后的工作。可以说,这“四勤”是提高学生良好的习惯实效的良方。

三、广开渠道,多方面施教

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管理也是如此,要坚持软、硬兼施的原则,既要“硬落实”又得“软管理”。为此,我们寓养成教育与丰富的活动之中,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通过组织“谈理想”和“小法庭”班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将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引导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利用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新年等重大节日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明确意义,受到教育;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不讲卫生、不爱护公物、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按时到校、偷看不健康读物等开展“独立作业的好处有那些?从校园内捡起一片废纸与随时丢下一片废纸有何不同?迟到,会给同学带来什么影响?怎样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等讨论活动。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增强了预防效果,升华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力地促进养成教育。

四、发动家长,共同教育

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主要是学校和家庭,为此在养成教育的开展中,我们还注意了家庭、家长的作用,以家访、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形式适时、及时地与家长沟通,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一是在在尊重家长前提下,认真听取家长对孩子在家中学习、生活等情况的介绍和家长的意见与要求;二是客观地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向家长宣传学校、年级、班级在近一个学期内的工作要求,增强透明度,为双方更好地配合打基础;三是热情地和家长商定下一步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对一些教育方法欠妥的家长,给予指导,努力达到在教育学生方面的学校与家长的“互联网“效果。

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大,我们不能指望通过几次有意义的活动就能完成养成教育任务,必须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实效、长效,才能逐步实现养成教育的目的。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方面,我们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在实践中,有许多的方法、途径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更新,为此,我们还将不断地努力,力争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为我县的素质教育贡献一份微薄的

九二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环县二中 陶忠胜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我就班上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现状:

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我班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很大改观。班级整体面貌与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学生行为规范逐步走向正规,营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舆论氛围,已初步得到了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大改观 第一、文明守纪、和谐融洽

班级人文氛围浓厚,注重情感沟通,师生关系和谐、平等并相互尊重,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行礼、问好,能够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迟到、早退现象明显下降;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都能做到庄严、神圣、热爱;在班级、校园内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已明显好转,学生在楼梯、楼道都能自觉有序靠右侧通行。班上通过开展爱心教育、感恩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回家后能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父母交流谈心、理解尊重父母,能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勤俭节约意识也有很大提高。

第二、抓好常规、健康成长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班上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在体锻课上还为学生准备了许多活动器材,让学生放松心情、尽情娱乐、玩耍,确保课堂上学生精力充沛,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班会课上及其他课余时间抽空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遇到问题能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学会倾诉,善于交往;在学生中,读好书,唱好歌,培养他们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三、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举止文明,穿戴整洁,朴素大方;每天值日生都能及时认真搞好卫生清洁,能自觉维护班级、校园环境卫生,不吃零食,不乱扔、乱刻、乱画,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并且自觉遵守学校内各项规章制度。使得校园环境清新幽静,环境育人的功效已经显现。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初步养成

现在我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已正在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所提高,班风、学风、考风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善:

第一、能够做到课前预习新课内容,学会根据已学的知识或同学间相互探讨解决一些不理解的预习内容,学会带着问题听课,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等老师上课。

第二、绝大部分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注意听讲,主动思考,勇于提问,善于合作交流,乐于探讨。不乱说乱动,积极回答,抓重点,认真思考。班上已建立了相应激励机制,对于课堂上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以此激发学生好学、上进等优良品质的形成。

第三、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端正的书写姿势,字迹工整、规范,错别字大大减少。第四、学生养成课后主动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现象明显减少,发现错误能够及时地纠正。

第五、学生自觉记写班级日记的习惯已经养成,班委定期对班级日记进行检查,适时点评、讨论。对一些内容精美、措辞生动、观点鲜明的日记当众宣读并组织集体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还不能文明用语,脏话连篇。

2、少数学生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环保意识淡薄。

3、部分学生自理能力差、自制力不强。

4、个别学生的自觉学习习惯和听课习惯有待于提高。

5、学生掌握的知识过于肤浅,不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

6、有些学生学习方法陈旧死板、欠灵活,有问题主动向老教师请教的学生不多,课堂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少。很多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因循守旧,理念落后。

三、今后工作措施:、以身立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2、从细微、不显眼的小事抓起,持之以恒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平等友好地与学生谈话交流。

4、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加强和拓展知识面,主动探讨既符合学科特点又可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加强信息交流。

5、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基础。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和寄予的期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和健康快乐的成长。

6、努力做到以心爱生、以情感生、以诚待生、以理服生。以关爱、宽容、平静和善的心态使每个学生,让他们快快乐乐上好每节课。

7、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岐视学生。

8、利用课间课余时间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特点,与他们多谈心,多交流。

9、多注意观察了解,善于捕捉学生瞬间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尽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篇8: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寓理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将每种习惯的内容自始至终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其目的是,使各项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在日常工作中应通过系统教学、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家长工作、环境创设五种途径,遵循将每种好的行为先让幼儿认识,再产生情感、端正态度,然后通过培养其能力和技能,最后变成幼儿自觉自愿的行动即形成好的习惯的原则,在习惯养成过程中,真正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幼儿本身,要调动起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自我约束自己,能自觉按照各种行为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如针对洗手卫生习惯的养成: 首先让幼儿结合看录像、听故事,有关不讲卫生、不洗手就拿东西吃,然后吃了肚子疼的图书、图片和有关资料,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其次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先挽起袖子,用自来水把手打湿,然后抹上香皂,手心手背轻轻的来回搓,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把手擦干。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模仿尝试,最终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等行为习惯。

二、寓教育于一日活动训练中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不能主动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在不用提醒的前提下,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又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特别是在中午进餐和穿鞋子方面存在着不良习惯,如大部分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在家里是大人喂着吃,只有个别幼儿是自己吃的。还有一部分幼儿不能自己穿鞋子和衣服,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可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 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向能吃饭、能穿鞋子的同伴学习。当能力弱的幼儿有所进步时,再逐渐加以引导与强化。这样,既调动幼儿积极性又促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寓道理于家长的配合之中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新《纲要》指出: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根据这一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发现家庭对幼儿影响非常重要,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达到家园共育。特别是新时代的幼儿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倍受父母的娇宠,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和小少爷,想要什么家长就会就给什么,想做什么就会做什么,一些幼儿为此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导致了幼儿不良习惯的养成,终身难改。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讲讲幼儿园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目标与要求,特别强调注意家园配合,形成合力。再者告诉家长,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养成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家长要发挥表率作用,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另外,还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要注意循序渐进。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加以方法的指导,对孩子要多用赏识教育。

四、寓巩固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

在培养孩子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老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老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老师的言行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和人格的示范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被模仿、被学习,孩子身上的不少习惯就直接从成人那里模仿来的,如果老师言行规范,严于律己,从而才能以行为榜样影响教育孩子,反之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老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以及行为习惯的修养。如幼儿礼貌用语的使用,在幼儿园,老师不小心踩了小朋友的脚,老师主动向幼儿赔礼道歉,说声对不起。在幼儿入园时,老师主动与幼儿打招呼,问声小朋友好! 小朋友早! 并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 有的过程看似很平淡、很多余,但孩子在这个环境里生活,他们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旦某个幼儿表现好,或某个幼儿有了哪怕那么一点微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

五、寓常规于幼儿主动参与制定中

让幼儿自己参与制定常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比老师强迫着去做效果要好得多。如幼儿户外活动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影响到户外活动的顺利发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尽管每次活动前我再三叮嘱,可还是有极个别幼儿不遵守纪律,我改变老师制定出条框,强迫幼儿去做的方法,在活动前我组织幼儿自己讨论出活动中应该怎样去做,不应该怎样做? 幼儿纷纷出主意,积极发言,如不捡石头,不捡棍子,不爬高,不打闹等,如谁犯了其中一条,就自己站到旁边去改。让幼儿主动参与制定常规,不仅使幼儿能自觉自愿地遵守常规,而且还会互相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重要。它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要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和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及给幼儿提供反复练习的条件,坚持做到持之以恒,最终能够促进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从而为孩子以后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幼儿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尤为旺盛,可塑性很大,是培养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应该从多方面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孩子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调皮的孩子作文下一篇:事业单位招聘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