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工作流程

2024-08-06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工作流程(共10篇)

篇1: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工作流程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工作流程

1、申请 由民间纠纷当事人自愿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较为简单的可口头申请),申请人递交申请书时,应将与纠纷案件有关的证据和材料一并提交调解委员会。

2、受理 调解委员会依据有关规定对申请调解的纠纷事项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或不受理决定,并告知当事人。

3、调查 调解委员会对所受理的纠纷事实进行必要的调查。调查采取:①听取各方纠纷当事人对纠纷情况的陈述;②走访知情人和周围群众,了解核实纠纷事实;③现场调查取证,必要时告知当事人申请专门机关对有关情况作出鉴定证明;④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进行分析、核实。

4、调解 由调解委员会确定调解时间,并通知召集纠纷当事人,主持对纠纷进行调解。调解人员在查明纠纷事实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对纠纷事项进行调解,引导纠纷当事人消除矛盾,本着互谅互让、自愿平等的原则解决纠纷,达成协议。

5、结案 经一次或数次调解,调解委员会可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在一个月内宣告调解终结,根据调解结果作如下处理:①调解不成的,告知纠纷当事人可就原纠纷事项申请其他有关部门处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②经调解,纠纷当事人达成协议的,除较为简单和能够即时履行的协议外,对于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或者当事人要求制作、调解人员认为应当制作书面调解协议的,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

6、履行 ①纠纷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人民调解协议;②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又反悔的,调解委员会根据《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7、回访 调解人员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适时进行回访,发现问题及时做好说服劝导工作,根据《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具体处理。

篇2: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工作流程

状、原因分析及前景展望

近年来,随着我县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调解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新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颇具特色的人民调解呈现出萎缩的发展趋势,其调解功能也在不断下降。同时人民调解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也面临着诸多的新挑战,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为此,本文通过对人民调解的现状及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对我国人民调解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人民调解的发展现状

实践和事实告诉我们,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解决纠纷和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法制化进程和社会转型的加快,人民调解在解决纠纷方面的作用开始减弱,调解社会纠纷的总量开始不断下降,人民调解的功能出现了弱化的趋势。

二、人民调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人民调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人民调解队伍的建设落后,人员结构老化,专业素质和能力较低。第一,当前我县人民调解的人员结构比较不合理,平均年龄偏高;第二,人民调解员的政策、法律知识欠缺,整体素质和

能力不高,工作众多凭经验处理问题和纠纷。第三,人民调解员的流动和调整过于频繁,整体队伍不大稳定。

人民调解的工作经费无保障,调解人员的报酬较低,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尤其在中西部的贫困地区,因为当地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地方财政很难承担起这笔经费,这也给基层人民调解员的招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这些地区的人民调解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社会各界对人民调解组织及工作缺乏了解和认识。这些不利因素对人民调解队伍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直接导致现有人才资源的流失,后备力量不足,从而制约了人民调解的发展。

人民调解员的责、权、利不统一。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以调解为职业的调解员,调解员的工作多是尽义务的,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调解不准收费,调解经费由村、居委会解决,而村、居委会本身的经费都很难解决,所以让他们去解决人民调解的经费真的很不现实。另外基层调解工作规范化程度不高,工作中也得到很少的支持和上级的重视。

(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许多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民间的纠纷类型越来越多,性质也越来越复杂,调解的难度不断增大。过去以比较简单的婚姻、家庭、邻里等纠纷逐步转向以城市改造、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物业纠

纷、劳动纠纷、医患纠纷、合同纠纷、赔偿纠纷等经济利益为主要内容的更为复杂的新型矛盾纠纷。而这些矛盾纠纷的调解都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技巧,所以这也导致了人民调解在近年来作用的弱化。

人民调解民间纠纷的分类表从上面表中统计的数据我们也可以明显的看出,近年来人民调解纠纷的总量在大大下降,这从侧面反映了让农民调解在发展中确实存在某些问题。另外从调解纠纷的种类我们也可以看出民间纠纷的结构和类型在发生变化。传统的纠纷比重有所下降,而新型矛盾纠纷的比重在上升。

(三)人民法律观念的增强,以及人民的权利意识和诉讼意识得到提高,使人民减少了对基层人民调解的依赖。另外随着社会体制的转型,人口流动加大,原有的社区主体关系结构被打破,而原有的邻里、同事等关系也出现了动摇和重组,传统的调解者的说服、教育、规劝等方式不再具有原来的效果。还有近年来,人民对诉讼化矛盾解决机制的迷信客观上也导致了人民调解的边缘化,随着法治进程的发展,“上法庭”成为时尚,而传统的人民调解则被认为是与现代法治理念相悖的,不断受到排挤,呈边缘化趋势。

四、人民调解发展的对策分析及前景展望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其在化解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人民

调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人民在解决纠纷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当家作主;人民调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直接体现,它也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直接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开展调解工作,将人民政府和广大群众联结起来,沟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互相协调,方向一致,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新时期我们有必要采取必要的、积极的措施加强人民调解的建设和发展,从而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国家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人民调解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提倡专业化、职业化调解模式。

要确保人民调解的有效发展,我们首先必须解决经费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吸引人才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薪酬,同样人民调解工作如果没有经费,那么它将很难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入。但人民调解组织不是营利性的组织,其工作属性是公益性质的,所以其自身是无法解决的经费问题的,因此这笔经费主要得由政府财政来负担。笔者认为,各级政府应该把人民调解这笔经费支出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确保人民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如果有足够的经费的话,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聘请一些专业人士加入到调解队伍,提高人民调解人员的业务素质,壮大人民调解的力量,提高人民调解的专业性;因为人民调解未来发展的最好的方向是逐渐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

发展。所谓专业化和职业化主要是指调解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未来的新型人民调解员应该是具备一定法律专业知识,并以人民调解员为职业的专职人才。

(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尽管自1985年以来,经过长期的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人民懂得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懂得到执法机关、调解委员会咨询法律问题、调解纠纷。目前人民的法律意识虽然提高了,但是存在很多乱用法律权利的问题,由于人民对法律知识的缺乏,他们把一些家庭、邻里小纠纷拿到调解委员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调解委员会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人民调解资源的浪费,这容易致使一些重大案件得不到及时处理。因此,有必要将法律知识的普及更加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

(三)加强人民调解的机构和队伍建设。

建设优秀的人民调解队伍是人民调解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今后我们的政府应该大力加强人民调解队伍的建设。创新举措,公开选任,把那些懂法律、有知识、为人公正的人员选聘为人民调解员,建立一支与工作相适应的人民调解队伍。努力拓宽聘任调解员的渠道,吸纳村、组、社区党员、模范人物、老司法工作者、志愿者等加入调解员队伍;尤其是那些退休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工作者等具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热爱调解工作的干部、教师等人员。从而形成多层次的人民调队伍,同时司法部门

应该定期有规律地加强对人民调解人员的专业培训,促进人民调解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总之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素质,提升人民调解队伍的整体实力。

篇3:浅析环境纠纷民间调解

关键词:环境纠纷,优势,完善路径

近年来, 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随之而来, 环境问题引起的环境纠纷越来越多, 有的的环境纠纷甚至演变成社会冲突事件, 影响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随着各类民事纠纷增多, 有限的司法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加之诉讼程序的繁琐性, 导致环境纠纷诉讼持续时间往往太久, 所耗费成本高昂, 且通过对抗性的解决不利于当事人之间事后和谐相处。因此, 进一步完善环境纠纷民间调解的方式成为人们解决环境纠纷迫切需求。

一、环境纠纷民间调解定义阐释

环境纠纷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定义。广义的环境纠纷指的是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及其管理中所产生的各类矛盾纠纷, 主要包括环境民事纠纷、环境刑事纠纷和环境行政纠纷三个方面。[1]广义环境纠纷所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 可以是公民之间的纠纷、组织与公民之间的纠纷、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纠纷;不仅包括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纠纷和环境破坏引起的纠纷, 而且还包括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产生的纠纷。狭义的环境纠纷仅指的是环境民事方面的纠纷, 即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利益冲突。环境纠纷民间调解指的是环境纠纷的当事人在第三方 (包括一般组织或个人) 的帮助下, 进行自主的协商, 达成问题解决的合意。

二、环境纠纷民间调解的优势分析

民间调解在解决环境纠纷中表现出其优势, 主要在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

(一) 环境纠纷民间调解的必要性

民间调解是我国社会中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之一, 其具有定纷止争,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环境纠纷和其他的社会纠纷具有共同特点, 应用民间调解的方法解决环境纠纷也可以达到及时、便捷的效果。

各种社会纠纷越来越多, 而有限的司法资源不能够解决频繁发生的各个纠纷, 人们之间的矛盾纠纷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因此, 具有“东方经验”的民间调解方法, 在缓解司法压力、及时解决纠纷、维护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优势, 逐渐得到立法者重视, 例如《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和《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在实践中, 环境纠纷产生之后, 当事人通常选择诉讼来解决, 但是环境纠纷日益增多的现实, 以及诉讼解决纠纷困难的矛盾需要由民间调解来分担解决环境纠纷的重任。环境纠纷民间调解一方面可以减轻司法压力, 节约司法成本;另一方面民间调解具有及时便捷的特点, 这是环境诉讼和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所以解决环境纠纷时, 正确应用民间调解, 进一步促进纠纷的及时解决, 化解矛盾, 维护社会的稳定。[2]

(二) 环境纠纷民间调解的可行性

俗话说:“世人惟不平则鸣, 圣人以无讼为贵!”,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无诉”思想为环境纠纷民间调解提供了环境。我国乡里社会中人们习惯应用调解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民间调解在我国的历史悠久, 我国古代民间调解方式丰富, 例如宗族调解、亲邻调解等。据有关学者和组织对中国农村环境侵权问题的调查, 环境纠纷的当事人习惯邀请村支部书记, 村主任等村里的权威人士调解磋商。只有民间调解不成功的, 当事人才会选择通过行政调解或者诉讼的方式解决。人们对权威人士、村委会等的信任和依赖以及“厌诉”思想的普遍存在, 这为民间调解可行提供了社会基础。

我国现有调解机制为环境纠纷民间调解提供了法律基础。例如《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试行) 》的出台、《人民调解法》颁布等, 为环境纠纷民间调解做出了铺垫。尤其是《人民调解法》的颁布和实施, 给予了民间调解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能够一定程度上保障调解确定的结果, 这既调动和激发了调解机构和调解人员的积极性, 也提高了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满足了纠纷当事人解决争议的诉求。因此, 环境纠纷民间调解在现有制度的基础充分发挥其作用具有现实的可能。[4]

三、完善环境纠纷民间调解方式的路径

环境纠纷不同于一般的民事纠纷, 对纠纷的认定, 受害方损失的确认、以及赔偿数额的计算等都具有复杂性, 所以需要进一步完善民间调解环境纠纷的方法, 使民间调解充分发挥调解功能。

(一) 规范环境纠纷民间调解方式

环境纠纷和医疗纠纷纠纷一样是具有特定属性的纠纷, 它的合理解决需要专业知识, 受害的群体也特殊。在一些特定领域的纠纷调解, 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例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规定了劳动争议调解;《关于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对医疗纠纷的调解进行了规范。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5]然而, 对于环境纠纷的解决, 当前没有一部法律、法规、规章对其进行规范, 更不用说对环境纠纷民间调解做专门规定。规范环境纠纷民间调解方式需要用法律、法规、规章等立法的方式予以规范, 使环境纠纷民间调解在需要法律依据和保障的时候, 有法可依, 提高民间调解环境纠纷的效率。

(二) 丰富环境纠纷民间调解的主体

环境纠纷调解需要对环境责任进行认定、损失的确定等, 涉及法律专业知识和环境科学知识, 因此, 民间调解环境纠纷需要丰富其调解主体。在调解环境纠纷的过程中, 有必要邀请了解法律知识和环境科学知识的人员参与, 这样能够使得纠纷的解决达到更科学、更合理的效果。另外, 民间环保组织是以维护环境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它们对环境纠纷的调解持有积极态度, 环境组织的成员对环境问题的了解也会多一些, 邀请环境组织参与环境纠纷的调解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政府应该鼓励环保组织积极主动参与环境纠纷的民间调解, 这既可以缓解司法压力, 也可以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组织的公益价值;鼓励律师、退休的法官以及各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环境纠纷民间调解, 可以克服环境纠纷解决过程中的专业性难题;尝试发展市场化调解组织, 通过其更加专业周到的服务满足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当事人的需求。

(三) 与环境纠纷解决的其他方式协调

环境纠纷民间调解是自治性的纠纷解决方式, 能够及时解决纠纷, 满足当时的需求。但是, 民间调解不能解决好所有的环境纠纷, 而只适用它能够调解结案的案件, 因此, 在解决环境纠纷的过程中需要选择恰当的途径, 例如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和诉讼等。[6]环境纠纷民间调解只有与其他解决方式协调配合, 才能更好的发挥社会作用。环境纠纷民间调解没有明文的法律规定, 所以调解结果通过靠的是当事之间的自觉履行, 一旦当事人不履行调解确定的义务时, 需要转诉讼等其他解决方式。环境纠纷民间调解是纠纷解决的初级形式, 需要配合其他的纠纷解决方式完成其定纷止争的任务。

四、结语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引起的环境纠纷逐渐增多, 民间调解环境纠纷在解决环境纠纷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民间调解环境纠纷减轻了司法压力, 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决,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然而, 民间调解环境纠纷需要配合其他解决方式来发挥其调解功能, 因此, 需要进一步完善民间调解环境纠纷的方法, 使其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参考文献

[1]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2]范愉著.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3]齐树洁, 林建文.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4]张梓太.环境纠纷处理前沿问题研究——中日韩学者谈[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杨小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若干问题研究——以日本法上的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机制为借鉴[J].法学论坛, 2010 (10) .

篇4: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工作流程

关键词:人民调解委员会;纠纷;利弊

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民间人际交往甚密,熟人社会的文化基础使调解成为普遍接受的解决纠纷的手段和途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也明确规定调解作为的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之一。调节有其独到之处,它是以纠纷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为基础,即调解是一种合意型的纠纷解决方式。第三方的介入,平衡了双方地位悬殊的矛盾,使谈判在公正、合理的前提下能够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自愿决定调解程序的启动、调解过程具体如何进行、调解协议的主要内容如何决定。

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调解在历史和实践中的实用性,在医疗纠纷解决中创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这一“东方智慧”被很多西方社会采用。为了明确将通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一条法定途径,我国政府通过政策和法律对其地位予以明确。

不仅在《宪法》、《民事诉讼法》等基本法律中对人民调解制度予以规定,而且先后出台相关的专门规定,如《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等,明确规定人民调解的性质、地位、工作程序、经费保障等。另外,国家有关部委也已经意识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并专门出台了有关规定,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运行、业务指导等方面内容进行规定。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当地司法行政机关或卫生行政机关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辖区内的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经费由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行政部门保障,实质上是由政府购买服务,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利用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

在实践中,利用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医疗纠纷有其优势。

一、人民调解制度和其他纠纷解决途径相比,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时间短,速度快,而且普及型较强,运作比较成熟,成效比较明显,最重要的是程序简易,患方接受相对容易,回避了患方因为知识文化的差异带来障碍。

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具备专业调解和平衡的优势,比较方便快捷地解决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吸收专兼职的医疗、法律专业人员参加调解,能够在专业知识方面建立权威,消除双方协商解决纠纷时可能遇到的患方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增强患者一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同时第三方的介入,平衡了纠纷双方了力量的对比,使患方在心里上不失衡,从而能够在谈判的过程中控制情绪,避免了因为心里失衡带来谈判过程的偏见和过激,导致谈判的中断,有利于和谐氛围的形成,最终在双方自愿和平和的状态下解决争议和分歧。

三、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医患双方均不收取费用,免除了许多患者对纠纷解决费用的担忧。医疗费用的负担已经给很多中国家庭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压力,加之纠纷的出现更是雪上加霜。人民调剂委员会免费服务减轻了患方经济上和心里上的负担,从实际角度考虑是有利于医方的,对于谈判环境和结果都是有催化和促进作用的。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有利于政府精简机构和提高效率,也缓解了由医疗领域所引起的针对政府职责不满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目前阶段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一)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的专业性长效机制难以持续。尽管立法规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吸收具有医学、法律知识的人员参加调解,但在实践中,具有医学和法学专业背景的人才很难流动到人民调解委员会来,即使兼职参与,也往往由于时间的冲突而无法实现每次调解会议有足够的专业人员参与,大大降低第三方参与所产生的积极的效果。无法形成处理医疗纠纷的稳定长效的力量,处理医疗纠纷的局限性慢慢会影响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患方的诚信力,增加了谈判的难度。

(二)医疗纠纷中医患双方矛盾的尖锐也影响调解效果的发挥。医疗纠纷发生多是由于造成了患者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严重受损,或者是经济利益的巨大损失,因此医患双方冲突较为激烈,而人民调解委员会相比较诉讼解决所具备的法律强制性和威严性是薄弱的,在处理的过程中,医患双方的心理约束力就比较差,导致很多做法和程序等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很难奏效,其结果是调解成功率不高,效果不够理想。

(三)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经费方面的困难。对已经出台的地方性规范文件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些地方政府大多位于经济比较发达,地方政府财力较强的东部地区或大城市,其中多规定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经费保障。这样的模式对于中西部许多不发达地区来说,是存在困难的。而且,尽管地方性规范明确规定由政府提供经费支持,事实上能够提供的经费非常有限,很多时候成为空头支票,这也严重影响这一途径作用的发挥。

篇5: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工作流程

及索赔处理流程

根据甘肃省医疗责任保险全省统保《框架协议》规定,甘肃第三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下称甘肃医调委)受理参保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案件;负责对医疗纠纷、医疗意外和医疗事故所引起的损害赔偿进行定性、定责、定损、定赔处理。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一、绿色快速通道赔偿流程。投保医疗机构对发生的事实清楚,法律责任明确的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和解金额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下的赔案,依据保险合同授权,医疗机构在授权权限内可自行处理并赔偿患方(此类赔案年度保单内三级医院不超过三次,二甲医院不超过二次,二乙医院不超过一次)。具体流程为:

(一)医疗机构应在支付赔款后5个工作日内,将书面纠纷经过、和解赔偿协议、赔款收据递交甘肃医调委。

(二)甘肃医调委在收到案件材料后3个工作日内对案件进行登记、核实,并向保险公司出具《保险赔款支付通知单》。

(三)保险公司在接到保险赔款支付通知单后3个工作日内,向医疗机构支付保险赔款。

二、医疗机构发生赔偿金额在人民币5000元(含5000元)以上的医疗纠纷时应通过甘肃医调委调解,保险公司根据调解及鉴定结果进行理赔。其流程为:

(一)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向甘肃医调委报案。

(二)甘肃医调委接到报案后,进行下属工作:

1、落实办案负责人,建立电子档案;

2,听取当事医务人员陈述、当事科室意见、当事医疗机构意见、与医患双方谈话笔录。

三、受理案件。其流程为:

1、甘肃医调委接到一方当事人调解申请书后,要进行必要的审

查,若同意受理则发出受理通知并告知调解须知;若不受理,则出具不受理通知书并说明理由,并告知医患双方通过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行政调解、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途径。

2、甘肃医调委受理案件后在3日内通知被申请人并办理(送达)

以下相关手续:

(1)调解申请书副本;

(2)告知答辩要求;

(3)填写自愿接受医调委进行调解同意书;

(4)填写授权委托书交纳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5)告知选定调解员规则;

(6)调解时间和地点。

四、调解前准备工作。

(1)宣读调解纪律;

(2)核对医患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身份;

(3)核对委托代理人相关信息;

(4)征求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的意见。

五、进行调解。医患双方或一方要求鉴定时,填写《医疗责任保险案件鉴定申请书》,调解成功签署《人民调解协议书》,并在两个工作日内,向保险公司出具《保险赔款支付通知单》。

六、保险公司在接到《保险赔款支付通知单》后5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支付保险赔款。

医调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杨莲荣

固定电话:0931-2120839

手机:***

联 系 人:张永东

固定电话:0931-2120851

篇6: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工作流程

二0一一年工作总结

一、工作概况

2011年是我县和全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运作的第二年。我医调委在县司法、卫生两个主管局的领导、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作为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新机制已日趋成熟,各方面工作均卓有成效地开展。全年受理惠安县和泉州市台商投资区两地医疗纠纷案共24件(含协调往年旧案2件,即县妇幼保健院、东岭中心卫生院各1件),比2010年15件上升60%,调结24件,调解成功率100%;患方诉求赔偿金额677.8978万元,实际调赔金额94.70895万元。

我医调委在狠抓自身队伍建设、做好调解工作的同时,还尽力促进相关部门良性互动,推动医疗纠纷应急处臵和调赔联动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我医调委继2010年受到省创建平安医院检查组和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的好评后,2011年又迎来省政法委调研督导组领导莅临检查,受到充分肯定。社会对我医调委的认可公信度与日俱增,不仅县、市有关报刊先后报道,至今还有患方赠送锦旗8面表示感谢。

二、主要做法

医调委着重从“四个力促”、“四个推动”狠下功夫。

(一)、力促发挥主力能动作用,推动第三方调解机制日趋完善。我医调委3名专职人员同心合力,确立和坚持“为医院服务、为患者维权、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和谐”的工作理念,认真践行“双腿要勤、屁股要正、身段要低、嘴巴要软”十六字箴言。一年来,以《人民调解法》的实施为契机,以各级领导对我医调委充分肯定和殷切希望为动力,坚持每周一集中交流工作情况、每月上下半月各集中一次政治、业务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制度,坚持用各种规章制度管人管事。并且先后应邀到南安市医院听取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革新博士“医疗纠纷的特点

1与防范对策”的专题讲座,参加泉州市司法局举办的“全市医疗纠纷调解员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调解队伍法律、道德和业务素养,依法依规调处医疗纠纷,经受了“出气筒”、“稳压器”的检验,不断在调解中探索提高,掌握规律和经验。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医调委这第三方化解医疗纠纷新机制、新事物的健康成长和日趋完善。

(二)、力促医方致力主动整改,推动预防与调处医疗纠纷到位。2011年县医调委受理和调结的24件医疗纠纷案件,其分布情况是:惠安县医院8件、惠安县妇幼保健院3件、惠安县中医院1件、东岭中心卫生院2件、东桥卫生院1件,净峰卫生院2件;台商投资区5件(玉埕医院2件、东园中心卫生院3件);另受县卫生局委托协助调解2件(惠兴医院和崇武港墘第四卫生所各1件)。

医调委注重在做好化解医患矛盾的调解工作中,找出医方带有普遍存在的六个问题向主管部门报告,提醒各医疗机构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一是该做的检查没做,导致纠纷发生后举证不能;二是缺乏耐心细致的体格检查,往往成为漏诊、误诊的主要根源;三是对病历在医疗纠纷调解与诉讼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仍有书写和更改不规范的现象;四是告知签字手续落实不到位,发生纠纷承担责任;五是医疗规章制度不够落实,对患者有悖常规的要求过于迁就引发医疗纠纷;六是责任心不强,工作粗疏,服务态度不好。

医调委还针对去年底今年初医疗纠纷上升及“医闹”事件频发的趋势(县医院2件、玉埕医院1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撰写了《当前医疗纠纷情势分析与对策》和相关典型案例,并认真作好和报送上半年工作小结,反映相关情况,对加强医疗机构防范医疗纠纷及加强相关部门协调及时依法处臵“医闹”事件等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为促进医疗机构对存在问题认真整改和防范工作到位,县司法、卫生两主管局于9月13日在惠安县医院主持召开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反馈座谈会,近百名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了座谈会。会上由县医调委作“医

疗纠纷情况反馈”及“医院在预防与化解医疗纠纷管理上问题与建议”的主题发言。医调委建议医院当前应当注重从“三抓三促三转变”入手,抓好预防与处臵医疗纠纷工作。即一是抓学法,促规范,转变忽视学法执法的偏向;二是抓沟通,促和谐,转变忽视思想工作的偏向;三是抓医改,促整改,转变被动消极应对的偏向。

反馈座谈会过后不久,惠安县医院予以积极回应。该院紧密结合实际,召开以表彰在全省青年医生、护士岗位比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的三名医护人员为主要内容的医德医风整治暨“三好一满意”活动全院动员大会,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成效。

(三)、力促应急给力互动配合,推动应急联动机制更有效运行。医疗纠纷预防与调处工作是个系统的社会管理工程,需要多方配合综合治理。我医调委针对应急联动机制存在急待完善的问题和工作需要,着重从两方面入手借力推动良性互动。

首先,激励和依靠公安保平安。公安是“平安医院”建设的保护神,“平安医院”建设需要公安多给力。我医调委通过人大、政协提案,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公安机关相应作出了积极的回应。现在,公安机关普遍增强了能动执法的意识,医疗机构和医疗纠纷调委会遇有应急事件,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基本能够及时出警、出力、出成效。

其次,通过司法局部署指导,调动基层协作调解。司法行政机关负有整合社会多方力量搭建大调解平台和指导调解的工作职责。医调委根据应急事件和疑难案件的需要,及时报告由县司法局指派和指导患方所在地乡镇司法所及村、镇调解组织配合联动调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及镇、村干部等社会力量贴近当事人的特点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参与到复杂疑难的医疗纠纷乃至“医闹”事件应急调解工作当中,形成联动互动的调解格局,有利于及时平息“医闹”事件,化解疑难“骨头案”。

(四)、力促保险公司合力联动,推动调赔形成互动长效工作机制。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是预防与处臵医疗纠纷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医疗纠纷调委会与保险公司医疗纠纷理赔中心,虽然调赔两部门工作性质不同,但化解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目标是一致的。我医调委自成立以来,十分注重与泉州市医疗纠纷赔偿处理中心的沟通互动,公正合理掌握理赔标准,合力依法依规及时调处医疗纠纷,确保及时理赔兑现到位,达到案结事了的良好社会效果。

我医调委在实践中探索的“加强医调委与理赔中心协作,合力提高调赔机制的公信力”的基本经验,在2011年9月初泉州市司法局举办的泉州市医疗纠纷调解员业务培训班上,被推荐作典型经验交流。我医调委的举措是,注重在“三坚持、三保持”上与理赔中心良性互动:一是坚持正确的工作原则,保持既中立又配合,形成预防与处臵医疗纠纷互动联动机制合力;二是坚持公正的理赔观念,保持沟通磨合互动,提升调赔双方依法依规处理医疗纠纷公信力;三是坚持调研探索互推动,保持学习探讨交流,促进机制完善和增强处臵医疗纠纷的能力。我医调委的典型发言,受到与会同志的认同和赞扬。

三、问题与建议。

1.有的医院发生了医疗纠纷后,怕赔钱的惯性思维仍在作祟,对医疗过错不敢坦诚面对,不利于纠纷及时化解,增加了调解的难度。甚至有个别卫生院主要负责人不配合医调委工作,要医调委和患方当事人直接找经治医生理会,僵局直到卫生局领导出面干预才得以解决。

建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医疗机构落实市、县医疗纠纷预防与处臵工作情况列入年终工作一并考核,并对上述诸类情形加强教育,以正风气,防止不配合的问题再次发生。

2.赔偿标准不统一,难于掌握。《侵权责任法》实施至今已一年多,最高人民法院尚未对“医疗损害责任”实行一元化的理赔标准和鉴定作

出配套的司法解释,医调委在调解工作中难以把握。特别是遇到患者死亡引发的医疗纠纷,患方当事人对为何没有按新规定给予“死亡赔偿金”持有异议。长此以往,不利于成功调解结案。

建议上级决策部门能协调尽快出台一些指导性意见。

四、今后打算。

我医调委成立以来,不断在探索中调解,在调解中提高,受到省、市、县有关部门多次的肯定和医患双方普遍赞誉。但与各地先进调委会相比,自感差距很大。真诚希望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继续多关心、多指导、多给力。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做到:成绩面前找差距,一切从零再开始,合力“四为”续新篇,恒心当好“稳压器”。在新的一年内,迎接新挑战,做出新业绩、新贡献。

惠安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二0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主报:惠安县司法局、惠安县卫生局、泉州台商投资区卫生和人口计

划生育局

篇7: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工作流程

2011年3月,江西卫视首创《金牌调解》栏目,节目以直观的形式向观众展现着调解的魅力与魄力。《金牌调解》以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为宗旨,集最权威的金牌调解员和观察员队伍,集最独到的视角和观点,让观众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电视调解节目。

3月21日,第一场节目“收养脑瘫儿引发父子大战”在江西卫视晚间档拉开序幕。有了矛盾不仅可以上居委会,还可以找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栏目,自此,《金牌调解》栏目成为了人们调解矛盾的新选择。

2011年4月28日,关于赵建军的节目 ——“谁来帮帮我”在观众中引起巨大的轰动。十年前,赵建军是一个家道殷实的沙场主。他白手起家开沙场,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十年后,赵建军却意外地成为众叛亲离的逃亡者。父亲与他断绝父子关系,妻儿对他恨之入骨,兄弟与他形同陌路,同村人视他为“瘟神”,曾经美好幸福的家庭已经支离破碎,早年让他风光的沙场也随之衰落。而所有的不幸竟源自于他“光荣”的证人身份。因为十年前的作证,让他遭受到犯罪分子的疯狂报复,走投无路之际,他向《金牌调解》栏目组求助。节目一播出,众人唏嘘不已。既有感叹赵建军命运的人,也有怒骂国家监管体制之士,但《金牌调解》能做的仅仅只是暂时调整好赵建军家人之间的关系,至于体制、制度方面的问题,只能交给人们去反思,交给有关部门去治理。这场节目也让《金牌调解》名声大振。

现在,《金牌调解》已经成为江西观众家喻户晓的品牌栏目。它顺应了当前民间争议纠纷较多而期待更多的法庭外和解以提高社会和谐效率的社会需求;并运用媒介的力量更好地推动了社会尤其是普通民众的和谐感。有问题,就找金牌调解,它开创了民间调解纠纷新形式。如今,婚姻问题、亲情矛盾„„让金牌调解成为各种矛盾的集聚地和解决区。但是,我们需要注意,《金牌调解》只是一个节目,并不是万能的调解器,它只是调解家庭矛盾的一种新选择。

篇8: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工作流程

( 一) 人民调解制度溯源

调解制度在中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其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传统社会对人情的重视, 以和为贵、 建立和谐社会的传统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民调解制度是群众自治的一种自治制度, 早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就已初具雏形。

进入新世纪, 我国关于人民调解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一直没有停歇, 调解委员会不断地深入社区与农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不仅在范围广度上不断延伸, 其在调解的纵向深度上不断的剖析、分类, 其专业化也不断加深。在这样的趋势下, 各类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试点并挂牌成立。如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这些专业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人民调解事业走向法制化、人性化的有力证明。

( 二)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1. 当前医患纠纷问题严峻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2014年,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78亿人次, 比2013年增加5亿人次。同年, 全国发生医疗纠纷11. 5万起, 较2013年下降8. 7% 。虽然整体医疗纠纷数量有着下降趋势, 但是近几年来, 医疗纠纷态势似乎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2013年浙江温岭杀医案, 2014年南京官员夫妻殴打护士案……一桩桩惨烈的案件一次又一次直指医患纠纷背后的制度问题。发生纠纷后, 滞后的解决机制、调解机制使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逐渐被消磨, 从而酿成悲剧。

2. 医疗纠纷一般处理方式存在缺陷

目前医疗纠纷传统解决方式包括: 医患自行和解、行政调解、民事诉讼及仲裁。这几种方法在过去的实践中显示出了它们一定的优势, 但是其固有的缺陷还是逐渐显露出来。

医患自行和解是理想的传统中国人解决纠纷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便、快捷、周期短、成本低, 能够使医患双方免于奔波劳累伤财之苦。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真正的平心静气坐下协商都是理想化的, 一般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很难抚平, 就算抚平, 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已经筑成, 使双方达成和解难上加难。另外, 医患双方即使达成和解, 其和解契约的效力仍较弱, 容易造成反复更改、反悔的现象。

行政调解是指由卫生行政部门介入作为中立的第三方, 调解医院与患者间的纠纷, 达成调解并制定调解书以解决纠纷。其弊端也是存在的: 首先, 该第三方———卫生行政部门的中立性容易遭到怀疑, 特别是患者怀疑, 一般医院与卫生行政部门关系密切, 容易令人产生偏袒的遐想。第二, 此种方法容易滋生腐败、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 且缺乏对行政部门的制约。

民事诉讼及仲裁一般是医患纠纷解决的最后一道保障。然而由于医疗纠纷这一问题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涉及众多的医学专业知识, 这是法官与仲裁员欠缺的, 这样为其审判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另外诉讼与仲裁的方式需要消耗大量时间、金钱, 人力物力。据统计, 一个医疗纠纷诉讼案件的诉讼解决周期一般在586天。可想而知, 其中所支付的成本不是一般家庭承受的起的。

3. 人民调解委员会机制对以上处理方式缺陷的弥补

首先, 纠纷当事人出于自愿将纠纷交给调解组织进行解决, 本身对调解组织就有了信任的基础。另一方面, 调解组织的中立性能够尽可能地保持医患双方地位的平等, 这为结果的公正性设立了前提。第三,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多是医疗单位、政法单位退居二线的工作人员, 其专业的法学知识和医学知识也为公正、科学、正确地调解双方纠纷奠定基础。第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人民调解有了强有力的立法保障, 根据《人民调解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根据需要可以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民间纠纷。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一专业人民调解机构有了法定的合法、中立地位。

( 三)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施现状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6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 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 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 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因此, 现行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主要有自行协商、卫生部门行政调解和医疗诉讼三种途径。随着人民调解机制的发展, 针对医疗纠纷的调解委员会机制这一第四种途径也应运而生。

随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发展,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专业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北京、宁波、天津、上海等地纷纷出台一系列办法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机制的构建。截止2010年1月, 全国已有1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56个地市启动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建立。”1在这些试点中, 部分地区出台了相关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管理办法, 为人民调解提供了制度保障, 肯定了医疗纠纷人民调委调解效力, 并由当地财政提供支持, 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但是由于各地对人民调解的重视程度, 经济发展等原因的差异, 地区发展不平衡情况非常严重。一些地区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解决医疗纠纷中所发挥的作用非常微小。为让这一新兴的调解方法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制度构建落后地区应该借鉴一些优秀示范区的经验, 并因地制宜, 结合本地具体情况, 加快变革。

二、以武汉市洪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例的运行机制探究

( 一) 武汉市洪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地调研现状

武汉市作为中国中部最大型城市, 是中部经济、科学文化的中心。其人口众多, 医疗机构林立, 因此所面临的医患纠纷问题也就更加严峻。武汉市洪山区作为武汉市的科教中心, 人口众多, 范围广, 各类卫生机构也众多, 是武汉市医患纠纷多发的“重灾区”。武汉市洪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于2011年7月建立, 坐落在洪山区卫生院大院内。 目前, 该机构承担了武汉市洪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工作任务。

1. 机构组成

医调委调解员由政法系统、医疗系统退休干部、工作人员担任, 退休干部有丰富的专业医疗经验, 较为充裕的时间, 对于医疗纠纷这一涉及较多专业医学知识的特殊纠纷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调解。另外通过遴选进入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也多是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 专业调解知识也是较为丰富的。另外, 武汉市司法局还会有定期的培训, 以提高其专业水平, 更好地提供调解服务。然而人手缺乏也是其发展的一大阻碍。

其机构的建设由区政府维持, 区财政拨款, 搭好平台, 为机构的运营提供保障。

2. 调解程序

洪山区建立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贯彻“调解优先”原则, 引入人民调解参与医疗纠纷的化解。医调委制定了《调解工作流程》, 施行限时接待、专家合议、处理告知、文书归档的标准。

调解工作流程具体包括: 1受理案件。受理的案件共包括申请受理、指派受理和主动受理三种情况。接收到调解申请后, 调委会首先验证、确认双方身份, 确认本案是否属于本辖区管理, 再决定是否受理。2指派调解员。在确定案件属于本区管辖范围并接收受理后, 开始指派调解员为双方调解。3当事人陈述。调解员先分别与双方分开交流, 了解案情, 寻找案件争议焦点, 并制作笔录, 需要鉴定结果的, 要求一方做医疗鉴定, 出具鉴定结果。4讲解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由于当事人一方多为普通百姓, 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 在交谈调解过程中会详细介绍相关法律规定, 主要依据《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5沟通说明疏导、提出解决纠纷的方法与途径。调解中主要是依据相关法律, 结合传统中国情理、保持第三方中立地位, 公正调解。若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 则调解成功并将调解书交由法院, 申请法院司法确认, 以使调解书拥有法律效力。司法确认后, 调解书不得更改, 应立即执行, 如一方不执行, 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若调解不成, 则告知当事人其他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此外, 调解程序中还有一项专家咨询库咨询制度。但是由于技术和人员限制, 还没有真正加以开展。专家咨询库建立困难也是阻碍医调委发展的一大原因。

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调解流程直到调解结束, 一般需要30个工作日 ( 除去医疗鉴定时间) 。这样一个周期较诉讼手段的586天, 也体现出其便捷、高效的优点。

3. 调解成果

2011年7月成立医调委以来, 全区民调组织和医调委接待来电来访咨询210余例, 受调解申请163件, 调解成功158件, 成功率为96. 9% , 协议履行率100% 。 在过去的2014年一年里, 洪山区共有医疗纠纷案件70余例, 选择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有30多例。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洪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医疗纠纷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成功率还是较高的, 取得当事人信任后, 能够较好、高效地完成调解工作。

但是经过调研, 笔者仍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洪山区医调委所接收的案件仍较少。这一现象原因应归结为群众认知度不够, 还未取得大部分群众信任。机构宣传仍不到位。

三、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完善意见

( 一) 建立完善专家咨询库制度

医疗纠纷专业性强且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 为了提升医调委专业能力, 必须有更加专业的医疗团队作为“智囊团”, 在调解过程中听取其意见。

但是经过实地调研, 笔者发现专家咨询制度并没有切实地建立, 主要还是依靠调解员自身的医学常识进行调解。 虽然调委会内的调解员有一定的医学知识, 但是笔者认为更加广泛的医疗咨询团队能推动调解向益处发展。

另外在建立专家咨询库制度时还要配套建立专家回避制度, 保证在一个案件中咨询的专家与案件所涉医院没有关联。回避制度能使调解制度更加中立、公正, 能取得当事人双方的信任。

( 二) 规范机构内外制度构建, 排除干预, 增加群众认可度

许多群众不选择人民调解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固有的“想办成事儿, 先找领导”、“政府办的才是有效的”的思想。这些思想在百姓观念中根深蒂固, 使得他们在遇到纠纷时更愿意寻求行政调解或是与领导打好关系, 送礼。这样的思想使得行政机关对第三方调解的干预不断加深, 同时还助长贪污腐败的违法犯罪之风。

如何排除行政干预, 增强机构中立性? 其根本办法还在于内部的合理的制度构建和外部法律的保障, 两大护卫保驾护航方能使医调委越走越远, 更加公正地解决纠纷。

在内部制度构建上, 首先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在遵守自愿平等、依法调解、无偿调解的原则下, 有选择地进行调解工作, 不能越俎代庖, 阻碍医患双方诉讼权的正当行使。2第二, 在受理过程中, 应该严格把关, 对符合条件的受理人及时通知其参与调解, 对不符合条件的受理人及时告知并说明理由, 同时告诉其他的解决途径。第三, 在调解过程中明确双方的举证义务, 督促双方以证据与鉴定报告为依据, 阐明自身请求, 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仔细分析双方上交的证据, 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在调解过程中,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情与法结合, 方能体现人民调解的人性化与中国特色。

在外部保障上, 国家应加快相关立法, 对如今出现的一系列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立法保障应加快实行, 使调处结果有法可依。

( 三) 完善区域性医疗纠纷区域解决的制度, 解决管辖问题

从全国各地医调委试点经验来看, 各地的医调委都是分区域分地块设立的, 每个区域的医调委管辖本区域患者或医疗机构的纠纷。但是若是一地区患者去往另一地区医院就诊, 其管辖又将如何认定。这一问题类似于诉讼法中的管辖问题, 亟需解决。

从调研中发现, 武汉市解决方法非常值得借鉴。武汉市今年新规定患者与武汉市内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纠纷皆上报武汉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一般跨区域的就医, 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医疗资源, 上报武汉市医调委这一制度不仅明确了管辖部门, 排除了异议, 还减轻了一些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地区的调解负担。

( 四) 壮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增强其专业性

医疗纠纷涉及的专业知识决定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需要更多的拥有法学、医学知识的专业人才参与调解。 而目前专业人才不足也是阻碍医调委发展的一大拦路石。 虽然目前各医调委有政法系统、医疗系统退下的工作人员或转移的工作人员担任调解员, 但是其人才缺口仍十分巨大, 急需更多专业人才加入调解的阵营。司法局等主管部门也应多组织相关法律、医学知识培训、指导以提高队伍的专业性。

在调研过程中, 笔者发现各地区在组成人员的专业性上的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一些开展得早、规模大的地区医调委有非常专业的调解人员参与调解, 但是在一些地区人手不足, 专业性低, 甚至由一些律师作为医调委调解人员。这完全违背了医调委作为中立第三方的中立性和人民调解的本质。律师多会将调解引导至诉讼方向, 且缺乏专业医学知识, 对公正地解决医患纠纷非常的不利。

摘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新兴的专业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 但各地调解组织的运行、调解成果与影响力却相差悬殊。本文以武汉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研究对象, 对其工作运行机制进行探究, 以个体为例推广到全国, 探求其优越性和所存在的缺陷, 探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完善途径。

关键词: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运行机制

注释

11陈翰丹.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完善[J].卫生与法, 2011 (7) .

篇9: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工作流程

1.成立调解仲裁机构

调解仲裁是妥善解决土地纠纷的重要途径,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糾纷调解仲裁委员会,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一是妥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现实矛盾的需要。从梨树县的情况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情况非常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纠纷的问题普遍,矛盾突出,由于农民珍惜土地意识增强,经营权纠纷、权属纠纷、流转纠纷、承包权纠纷比较普遍;第二,导致纠纷的原因比较复杂,尤其是在第二轮土地发包的过程中,执行政策的偏差、工作中的失误、区划和规划用地的调整等原因,产生了历史遗留问题;第三,在处理纠纷时普遍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这些问题通过信访渠道或主管部门依靠行政手段解决难度很大。

二是建立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需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期,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严肃性,对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作为负责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政府部门,在以往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工作中,一直缺乏有效手段和有效机制,处理意见缺乏执行性,很多纠纷案件往往在反复调解的情况下也无法彻底解决,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成立仲裁委员会,利用调解仲裁这一法律手段,为主管部门搭建了依法行政的平台。仲裁机构对纠纷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通过仲裁程序给予仲裁裁决,这样就把原来的行政程序转变为法律程序,把原来的行政调解和行政裁决转变为依法调解裁决,从而适应了职能转变的要求,极大地减轻了政府信访压力。

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仲裁员的业务水平、法律知识、自身素质,直接影响仲裁的效果。没有一支政治素质好、法律知识全、业务水平高的仲裁队伍是不能做好仲裁工作的。土地承包调解仲裁工作政策性强,要求程序规范,如果不坚持学习、加强培训是完成不好本职工作的。仲裁员要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法律文书书写能力和准确把握证据能力,在语言上要法律化、行为上文明礼貌。几年来,不断加强仲裁员的培训学习工作,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学习班,同时走出去到经验丰富的省市考察学习;二是组织县乡两级仲裁员举办培训班,定期集中学习,集中讨论,交流经验,传递信息;三是利用公开开庭进行现场观摩,以学代训。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仲裁员都能按要求较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3.基础设施至关重要

仲裁效果和基础设施看似没什么联系,但实际效果大不相同,因为这里有一种心理因素在里面,当事人走进威严的仲裁庭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被法律的威严所震慑,从而增进仲裁的效果。在这方面,县政府免费提供140平方米大厅作为仲裁庭办公场所,仲裁庭配备了仲裁专用车辆、电脑设备、音像设备、测量设备、文件管理设备以及各种制度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局出资为仲裁员统一配备了服装,仲裁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4.正确使用法律法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着很强的政策性,既有物权又有债权的特点。因此,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要适用《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物权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仲裁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相关规定,同时还要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使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既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利,又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5.客观认定案件事实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形成,一般都带有明显的政策调整的印记,有着特定的背景和历史遗留的问题,惠农政策在不断加大,土地的附加值也在不断的上升。因此在认定事实时,不能只看到现时的矛盾,无视历史的原因,要将流转纠纷的现状与流转当时的原因结合起来,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综合分析认定,不能以点概面,以偏概全。要认真核实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案件的关联性以及证据相互之间的支持作用,切不可单凭某一证据无视其他证据确定案件事实。忽视证据的证明作用,是不符合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行为,其结果也必然是不客观、不公正的。因此要慎重认定流转行为的性质和法律效力,切不可因审理认定行为的粗疏和不当,违背了政策,剥夺了当事人的承包经营权。

6.处理纠纷重在调解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工作贯穿在两个过程中,一个是在双方当事人协商不成的情况下,通过村民委员会或者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进行调解,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另一个是在仲裁裁决前进行调解,借助法律的效力。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的调解,都会有利于双方当事人,使当事人之间不至于伤了和气。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最佳捷径,减少时间和法律程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和矛盾、减少信访案件和诉讼件数。实践中,在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过程中,要注意寻求“情”、“理”、“法”的结合点,不仅要遵循“法”,还要兼顾“理”和“情”,否则就难以达到圆满解决纠纷,得到当事人满意的目的。农村土地承包的情况是千差万别,复杂曲折,单纯用抽象的、理论上的模式套用很可能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事与愿违。“情”是乡情、村情、民情,在调解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历史和现实,既要合情,又要合法;“理”是道理和证据,在调解过程中要深入浅出,讲事实,重证据,力求以理服人,既要合理,又要合法,最后让双方当事人都满意。

7.公正作出裁决结果

坚持正确的司法原则,努力让裁决结果既符合正义标准,尽可能地使当事人服裁息讼;又能符合社会总体对公正的理解和需求。在裁决中必须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纠纷解决的过程、结果以及解决纠纷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向当事人公开,向社会公开,允许群众旁听。公平对待纠纷双方当事人,平等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同时做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二是便民高效原则。纠纷解决应当便于当事人参与,便于其他参与人提供证言以及相关证据材料,在纠纷的化解方式上,调解、和解、仲裁等均可,同时要求纠纷的仲裁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终结;三是根据事实,符合法律原则。纠纷的调解和仲裁,应当在全面收集证据,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依法作出调解和裁决;四是尊重社会公德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违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善良风俗习惯,在法律不能到达的一些领域,就由道德和一些社会习惯来规范化解纠纷。

篇10: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工作流程

(一)民间借贷/债务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书格式

人民调解协议书(民间借贷/债务纠纷用)

()呼 人调字 号

申请人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日 民族 职业 住址 身份证号码 联系方式

被申请人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日 民族

职业 住址 身份证号码 联系方式 系被继承人的

被申请人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日 民族

职业 住址 身份证号码 联系方式 系被继承人的

纠纷的主要事实和争议事项: 年 月 日,被申请人

因,向申请人 借贷(或结欠)。被申请人 出具给申请人《借条》(或《欠条》)一张,约定内容:借款金额 ; 借款期限 ;利率。并。逾期后,被申请人还款情况:

,未还。

因,引起纠纷,申请调解。

本案各方当事人自愿将民间借贷/债务纠纷申请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经审查,本案符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条件,在人民调解员 主持调解下,各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1、被申请人 偿还给申请人 借款(欠款)本金

,利息,合计 元。还款期限,还款方式。

2、被申请人 承担但保责任,偿还给申请人 借款(欠款)本金,利息,合计 元。还款期限,还款方式。

本协议书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受法律保护。各方当事人应当按照协议自觉和及时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本协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双方自愿于本协议签订后30日内向呼图壁县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一经司法确认,本协议即具有法律效力,一方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可以向作出确认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本协议一式 份,由双方当事人、调解组织各执一份,由被申请人 提供担保,担保内容

尚余 具有同等效力。

申请人(签名)被申请人(签名)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调解员(签名)记录人(签名)

人民调解委员会(盖章)年 月 日

(二)民间借贷/债务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书格式说明

1、关于纠纷双方当事人。民间借贷或债务纠纷的当事人一般为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在有担保人的情况下,担保人可列为被申请人一方,承担担保责任。

2、关于主要事实。(1)写明借款或债务欠款的时间和缘由。民间借贷可表述为:“×年×月×日,被申请人××因经商缺乏资金,向申请人借款人民币多少元。”债务纠纷的可表述为:“×年×月×日,被申请人××因向申请人××购买货物,结欠申请人××人民币××元。”(2)写明有无出具书面协议。书画协议即《借条》和《欠条》,如果没有书面协议,有无口头协议,如果是口头协议的,在被申请人不认可的情况,是否有证人证明。(3)写明约定的内容。约定的内容包括:借款金额、利率标准、还款期限等。可表述为:“约定借款人民币××元,利率月利率×׉,还款期限限于×年×月×日还清。”等,注意:利率以月利率千分之几计算,年利率以百分之几计算。(4)写明担保情况。如有担保人的,应写明担保的情况。承担担保责任有两种方式,一般保证责任和连带保证责任。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5)写明被申请人的还款情况。如:“被申请人还款情况: 2011年5月1日被申请人还5000元,2011年7月1日被申请人还5000元,尚余40000元未还。”(6)写明纠纷的起因。如可表述为:“因申请人多次向被申请人催讨,被申请人以没钱为由,拒绝还款,引起纠纷,申请调解。”

3、关于民间借贷/债务纠纷协议内容。协议应包括债务金额、利率标准、还款方式、期限等。民间借贷/债务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书范例

人民调解协议书(民间借贷/债务纠纷用)

(2015)呼大人调字1号

申请人姓名 石艳华 性别 女 出生年月日 1962年10月2日出生 民族 汉族 职业 农民 住址 呼图壁县大丰镇南村12号。身份证号码 ***222 联系方式 *** 被申请人姓名石艳丽 性别女 出生年月日 1968年1月6 日出生民族汉族 职业农民 住址 呼图壁县大丰镇南村20号

身份证号码 ***222 联系方式 *** 被申请人姓名 石卫东 性别 男 出生年月日 1969年5月12日出生 民族汉族 职业 农民 住址 呼图壁县大丰镇南村

身份证号码 ***221 联系方式 *** 纠纷的主要事实和争议事项: 2010 年 7 月 1 日,被申请人 石艳丽 因 经商缺乏资金,向申请人石艳华借贷人民币50000元。被申请人 石艳丽 出具给申请人《借条》一张,约定内容:借款金额 50000元 ;借款期限 一年 ;利率 15‰。并由被申请人石卫东提供担保,担保内容 连带担保责任

。逾期后,被申请人还款情况:

2011年9月1日还本金2000元、2011年11月1日还本金5000元,尚余本金43000元未还。因 申请人多次向被申 请人催讨,被申请人以没钱为由拒绝继续还款,引起纠纷,申请调解。

本案各方当事人自愿将继承遗产纠纷申请 大丰镇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经审查,本案符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条件,在人民调解员 张坚 主持调解下,各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1、被申请人 石艳丽 偿还给申请人石艳华借款(欠款)本金 43000元,利息 13875元,合计 56875 元。还款期限 2012年3月15日,还款方式 现金一次性付清。

2、被申请人 石卫东 承担连带但保责任。本协议书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受法律保护。各方当事人应当按照协议自觉和及时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本协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双方自愿于本协议签订后30日内向呼图壁县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一经司法确认,本协议即具有法律效力,一方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可以向作出确认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本协议一式 4 份,由双方当事人、调解组织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申请人(签名)石艳华等三人 被申请人(签名)黄绍泉

2012 年 2 月 1 日 2012 年 2 月 1 日

调解员(签名)张坚 记录人(签名)陈敏

人民调解委员会(盖章)

上一篇:四世同堂章节内容读后感下一篇:推普活动宣传周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