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北师大数学好玩

2024-08-14

三年级北师大数学好玩(精选10篇)

篇1:三年级北师大数学好玩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好玩

第1课时 校园中的测量 第2课时 搭配中的学问 第3课时 时间与数学

数学好玩

第1课时 校园中的测量

教学内容:教材P74~75。

教学目标:

1.经历完整的测量活动过程,了解并能够合理选择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办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测量问题。

2.在完成测量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3.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了解评价方法,逐步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合理选择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办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测量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合理选择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办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测量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校园场景的图片,说一说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情境图)学生可能会说: • 图中的同学们的问题都与测量有关。

• 图中的同学有的想知道学校沙坑的长是多少,他们在用尺子进行测量。

• 图中有的同学想知道绕校园操场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从图中看,他们应该是先测量一步有多长,然后看绕操场一周有多少步,最后进行估算得出结果。

• 还有的同学想知道篮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有的想知道小树有多高。……

师: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进行的主要活动——测量。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看图活动引入新课,告诉孩子们今天要研究的重点,同时图中的信息还渗透了有关测量的方法,如尺测、步测等,为新课的教学作铺垫。】

二、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活动任务。

师:请看,说说今天的活动任务是什么。(课件出示活动任务)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是测量学校里的体育器材或小树大约有多高,学校操场的一圈大约有多长。还有一个自己选择的任务,在校园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测量任务并去完成。

师:任务明确之后,请同学们议一议下面的问题,为实践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件出示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 • 测量的主要方法有目测、尺测、步测、绕绳测量等,除了目测可以估算以外,其他方法一般都要用到尺子这种测量工具,绕绳测量还要用到绳子。

• 要准备的测量工具主要是尺子,需要记录的数据就是测量任务要求的数据:学校里的体育器材或小树的高度,学校操场的一圈长度等。• 小组内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的至少2人;做记录的1人;还要有1人为测量人员服务,如拿测量工具等。2.实践活动。

师:做好准备工作,就开始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注意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如起头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子的刻度垂直,尽量避免误差等。

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测量并记录数据,填写活动记录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3.活动总结。

师:上面的活动中,使用了哪些测量的方法?这些方法还可以用到哪里? 生1:步测法,在农民伯伯估测土地时经常用到。

生2:尺测法,在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如测量课桌的长度、黑板的长度等。……

师:选择的测量工具有哪些?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生:选择的测量工具主要是尺子,测量时要注意起头与0刻度对齐,尺子要放直不能歪斜,读数时视线要与尺子的刻度垂直。师:记录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在今后什么地方可能用到? 生:我们主要测量了校园内的一些事物并记录了相关数据,如操场一圈的长度可能在今后运动会田径比赛中用到,可能在计算操场周长时用到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对接生活的过程,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学习者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体系。由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现实引入,并对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处理,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寻求验证方法。这些鲜活的生活经验用于帮助经历、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简单明了,而且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实现了经验的重组,有利于生成新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后续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进一步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 我学会了步测法,知道了当我们不容易直接用尺子测量较长距离的时候,可以用步测法知道大约的距离是多少。

• 我知道了测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选取不同的测量方法。

• 我还想知道有没有很好的方法,能较为准确地测量像小树这样较高的物体呢? ……

师:在活动中,同学们有收获,还动脑筋想到了其他的问题,这样非常棒!相信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你们的问题一定能解决,好好学习吧!

四、作业

第2课时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教材P76~77。教学目标:

1.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各种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各种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各种搭配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和“搭配”有关的问题,服装需要搭配,路线可以搭配,饭菜需要搭配,不同的搭配有不同的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

二、探究新知 1.搭配服装。

师:马戏团里的小丑要表演,想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可以怎样搭配呢?请你摆一摆,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情境图)学生运用学具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谁来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 我是先选了一顶帽子,分别与裤子搭配,发现有3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然后换另一顶帽子,分别与裤子搭配,发现又有3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这样出现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图所示)。

• 我是先选了一条裤子,分别与两顶帽子搭配,这样有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接着换选一条裤子,分别与两顶帽子搭配,又有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最后选剩下的一条裤子,分别与两顶帽子搭配,有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最后算一算,一共有2+2+2=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图所示)。

师:笑笑是这样表示各种搭配方法的,你能看懂吗?(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最下面的图)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你看懂了吗?说说什么意思。

生:笑笑是用三角形表示帽子,用正方形表示裤子,然后用连线表示所选择的帽子和裤子之间的搭配,一条连线就表示一种搭配方法。师:是啊,我们可以用图形代替物体进行搭配,也可以用其他的符号或字母代替物体进行搭配。现在请同学们用字母表示帽子和裤子,试着连一连。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展示。2.营养配餐。

师:一份盒饭含有一种主食和一种炒菜,你能根据菜谱,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看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方法。(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情境图一)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 我用三角形表示主食,用正方形表示炒菜,先确定一种主食分别与每一种炒菜搭配,有4种不同的配餐方法;然后换一种主食,分别与每一种炒菜搭配,又有4种不同的配餐方法,所以一共有8种不同的配餐方法。

• 我是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主食和炒菜,先确定一种主食,分别与4种不同的炒菜搭配,这样就有4种不同的配餐方法;然后换一种主食,分别与4种不同的炒菜进行搭配,又有4种不同的配餐方法,所以一共有8种不同的配餐方法(如图所示)。3.去动物园的路线。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关搭配的问题,如路线搭配的问题。你能独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情境图二)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多少条路可以走呢?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可能会说: • 我们可以用列举的方法,把不同搭配列举出来。从学校到少年宫有A、B两条路可以走,而到了少年宫之后出现了C、D、E三条不同的路,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走法,就像前面的搭配服装、营养配餐一样,我们可以假定从学校到少年宫走A路,那么从少年宫到动物园可以搭配3种不同的走法:A→C,A→D,A→E。同样的道理,我们假定从学校到少年宫走B路,也可以出现3种不同的搭配走法:B→C,B→D,B→E。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路可以走。

• 也可以像搭配服装那样画图表示不同的搭配方法,结果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6条路可以走。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收获,自我总结。

四、作业

第3课时 时间与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P78~79。

教学目标:

1.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的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集合思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与数学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时间与数学”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共同的休息日。

师:奇思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奇思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9月1日大家都开始工作或学习,下面是9月份的日历,请你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跟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尝试自己作答并思考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1:奇思的父亲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也就是他在9月1日、2日、3日上班,然后9月4日休息;接着是9月5日、6日、7日上班,9月8日休息……这样依次标出奇思父亲的休息日分别是4日、8日、12日、16日、20日、24日、28日。

生2:奇思的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也就是她在9月1日上班,然后是9月2日休息;接着是9月3日上班,9月4日休息……这样依次标出奇思母亲的休息日分别是2日、4日、6日、8日、10日、12日、14日、16日、18日、20日、22日、24日、26日、28日、30日。

生3:我们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奇思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后,可以看出同时标有△和○的日子有4日、8日、12日、16日、20日、24日、28日。这些都是奇思的父母同时在家的日子。师:再用√标出奇思的休息日,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从日历上一看便知道,奇思休息的日子有3日、4日、10日、11日、17日、18日、24日、25日。

从日历中看出同时标有△、○和√的日子有4日、24日,只有这两天奇思和父母同时在家。

师:我们可以把奇思父母共同的休息日填在同一个椭圆内(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集合图),表示奇思父母这些日子都同时在家休息。你看懂了吗?请你也像这样表示出其他的休息日。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你是怎样表示的?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可能会说: • 父子共同的休息日就是日历中同时标有△和√的日子,只有4日和24日。

• 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就是日历中同时标有○和√的日子,4日、10日、18日和24日。

• 全家共同的休息日就是日历中同时标有△、○和√的日子,只有4日和24日。

2.日历中的规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9月份日历中加框的4个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换另一组再试试,你发现的规律对吗?跟同学讨论交流一下。(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图)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把你的发现跟大家交流一下吧。学生可能会说: • 横着看每行相邻的两个数据差是1,右边的数据总比左边的数据大1。

• 竖着看每列相邻的两个数据差是7,下面的数据总比上面的数据大7。

• 斜着从对角线的角度看,通过计算可以知道,4个数据中对角的两个数据的和相等。

师:观察日历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横着看每行相邻的两个数据差是1,右边的数据总比左边的数据大1。

生2:竖着看每列相邻的两个数据差是7,下面的数据总比上面的数据大7。

生3:斜着从对角线的角度看,通过计算可以知道,9个数据中对角斜线的三个数据的和、9个数据横着正中间三个数据的和、竖着正中间三个数据的和都相等。

生4:阴影中9个数据的和,是正中间那个数据的9倍。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看哪个同学能够猜出笑笑和淘气说的数据。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图)学生可能会说: • 我们已经知道横着相邻的两个数据差是1这个规律,所以我们可以假设两个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和就要比实际的和少1,然后平均分就是较小的数,加1就是较大的数。所以横着相邻的两个日期,它们的和是25,这两个日期应该是12和13。

• 我们已经知道竖着相邻的两个数据差是7这个规律,所以我们可以假设两个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和就要比实际的和少7,然后平均分就是较小的数,加7就是较大的数。所以竖着相邻的两个日期,它们的和是37,这两个日期应该是15和22。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

四、作业

篇2:三年级北师大数学好玩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第1课时小小设计师

(共2题;共10分)

1.(5分)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打“√”,不是的打“×”。

2.(5分)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二、第2课时我们一起去游园

(共3题;共15分)

3.(5分)同学们做了4束红花,每束6朵,又做了18朵黄花。红花和黄花一共做了多少朵?

4.(5分)百货大楼搞促销活动,甲品牌鞋满200元减100元,乙品牌鞋“折上折”,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五折.如果两个品牌都有一双标价260元的鞋,哪个品牌的更便宜?

5.(5分)星期天全班45人到公园坐小船游览.已知每条限坐2人的小船,每次3元;每条限坐3人的小船,每次4元;每条限坐4人的小船,每次5元.请你写出全班租船最省钱的具体方案,并把计算过程写出来.

三、第3课时有趣的推理

(共4题;共16分)

6.(5分)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小丽、小东、小平和小明的成绩是98分、100分、97分、95分,其中小平得了最高分,小丽不是得了98分,小东得了最低分。这四个人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7.(1分)有一堆土共400方,有大、小两辆汽车,大车一次拉7方,小车一次拉4方,运完这堆土共拉了70车。大车拉了_______次。

8.(5分)刘老师、李老师和张老师三位老师中一位教语文,一位教数学,一位教英语。请你根据下面的对话判断这三位老师各教什么学科。(仿练教材第110页思考题)

9.(5分)编号为1,2,3,4,5的五个同学比赛乒乓球,每2人要比赛一场,到现在为止,1号已经赛了4场,2号赛了3场,3号赛了2场,4号赛了1场.5号已经赛了几场?(提示:用5个点代表五个人,用两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两人已经比赛过.)

四、练习

(共4题;共26分)

10.(5分)利用旋转设计图案.

11.(10分)移动公司有两种手机卡,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如表。

种类

固定月租费

每分钟通话费

A种卡

15元

0.20元

B种卡

0元

0.30元

(1)小李每月通话时间累计一般在200分钟以上。小李使用哪种卡比较合适?

(2)算一算,当每月累计通话时间为多长时,用这两种卡话费相同?

12.(5分)甲、乙、丙三人进行田径比赛,比赛项目有60米、100米、200米、跳高、跳远五项,已知每项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各得5分、2分、1分。乙200米得第一名。比赛结束后,每人的总得分是:甲得22分,乙、丙各得9分,想一想,这三人在五项比赛中各得到多少分?

13.(6分)下面每个方格都代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1)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周长是16厘米的正方形,(2)在这个正方形中画一条线段,把这个正方形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可能是_______形.

参考答案

一、第1课时小小设计师

(共2题;共10分)

1-1、2-1、二、第2课时我们一起去游园

(共3题;共15分)

3-1、4-1、5-1、三、第3课时有趣的推理

(共4题;共16分)

6-1、7-1、8-1、9-1、四、练习

(共4题;共26分)

篇3:三年级北师大数学好玩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摸球盒、转盘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 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 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 一张是“生”, 一张是“死”, 抽到“生”就可以获救, 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 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 请问, 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吗?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通过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可能性

可能 (不一定) 一定不可能

二、合作探究, 亲身体验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 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 介绍学具, 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 每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个纸箱 (每个纸箱放置球的情况如下: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第一个纸箱全部放白球, 第二个纸箱全部放黄球, 第三个纸箱放3个白球、5个黄球, 第四个纸箱放3个黄球、5个白球。第五个纸箱不放黑球) 。

(2) 介绍摸球规则:每个小组共摸球20次, 每次摸出1个球, 记录下其颜色后, 放回纸箱后, 再进行第二轮摸球。

(3) 操作体验,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并记录摸球情况。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定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初步感受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联系。

(4) 汇报各组的摸球情况:第一组摸到的球全部是白球;第二组摸到的全是黄球;第三组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第四组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第五组没有摸到黑球。

(5) 质疑:为什么每组摸球的情况不一样呢?

(6)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猜想。

(7)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第一个纸箱放的全是白球, 所以一定摸到白球;第二个纸箱放的全是黄球, 所以一定摸到黄球;第三、四个纸箱放有2种球, 所以可能摸到黄球, 也可能摸到白球;第五个纸箱没有放黑球, 所以不可能摸到黑球。

三、验证猜想, 异中求同

(1) 让各个小组打开纸箱, 看看纸箱放球情况是否符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

(2) 延伸:如果第五组的同学一定要摸到黑球, 该怎么办?

如果要让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怎么办?

设计意图:异中求同, 验证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

四、实际应用

(1) 试一试:1) 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 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 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

(课本85页练一练)

(2) 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 分别摸一个球, 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出示课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 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 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 (冬天会下雪) , 内陆地区, 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 (学生回答) , 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 冬天不太冷, 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 说一说活动。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五、全课小结

篇4:三年级北师大数学好玩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6—67页《左右》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具准备

文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左右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要举起那一只手?(生:右手)

师:那另一只手就是……(生:左手)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师:知道这两个字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

师:你的左手又会做什么呢?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找找看。下面,同学们同桌说一说。

师:认识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活动活动,好吗?我们一起来玩“我说你做”的游戏。老师发指令,同学们来做动作。发出指令后,看谁做得又对又准。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外,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左边有几个同学?右边有几个同学?你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2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4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一会儿排第2,一会儿排第4?(生: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同一物品,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可能不同。

师:从左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再从右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生答略)

3.猜一猜

师:在文具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谁?(生:尺子。)

师:为什么同一把尺子既在左边又在右边?(生:和铅笔盒比它在左边,和橡皮比它在右边。)

师:同一物品,和它比较的物品不同,它的位置也不同。(课件出示淘气、笑笑、机灵狗座位图,学生观察验证)

(三)联系实际,体验“相对”左右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那么多困难,请你们再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师举起右手)老师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

师:请同学们把右手举起来,再想想老师举起的到底是哪只手呢?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可是为什么看上去和同学举的手是相反呢?(生:因为老师和我们面对面。)

师:同桌的同学都举起右手,面对面看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师:对了,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2.举手比赛

师:老师想和同学举手比赛,愿意吗?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师生面对面站着,师举左手,生举左手,师举右手,生举右手。师与最快的同党握手表示祝贺。)

3.握握手(要求同桌同学面对面站)

师:刚才我们是用哪只手握手的?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拉拉钩。

4.师:老师还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同学,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①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为下楼梯。②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上楼。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走,以免发生事故。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四)联系实际,运用提高

1.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4题):

师:淘气在小明家玩了好一会儿,现在要回家了,他要坐的车是停车场里从右边数的第五辆大客车,小朋友们: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2.看书填空。

(五)自主评价,拓展延伸

师:你们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样?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出色的,在书本67页的左上角画一个圆圈,右上角画一个三角。

师:请同学们回去后在生活中找找左右,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篇5:三年级北师大数学好玩

课题:反弹高度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实验收集数据,在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实验中的应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问题意识,积累猜想验、小组合作、比较分析、探究交流等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实验亚牛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喜欢什么运动项目?玩过什么球?喜欢玩什么球?

今天老师也带了两个球,你会玩吗?

抽三名学生分别拍球,轮流把两种球都拍一拍,再说说拍两种球的感受

二、方案设计,探索新知

1、请大家先猜一猜如果从同一高度落下,哪种球会反弹的高一些?

2、同学们的意见是否正确,不同的球反弹的高度又分别是多少呢?想知道这一点我们需要怎么办?

3、怎样实验呢,实验前要先做哪些准备呢?

4、出示教材的实验报告单,对比说一说有什么要进行补充的,为什么要添加这一项。

三、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结合报告单项目,小组讨论实验的步骤、分工等

2、组织汇报,明确要求

3、实验操作:全体学生分四人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明确分工。

四、全课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看图找关系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简介、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看懂图表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数量关系,从中获得相关信息解决一些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看过足球赛吗?你知道足球场上的声音是怎么变化的吗?

二、新授:

出示一辆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行驶速度变化的情况图。(1)观察上图,你知道了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汽车速度的变化情况。

(3)说一说汽车从1分到3分行驶路程的大致变化情况。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小组讨论交流 ③全班汇报 ④师生小结

三、试一试:出示足球场内声音的起伏情况变化图。(1)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多少时间?(2)比赛开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音量是如何变化的?

(3)上半场什么时间足球场内的声音变得非常在?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4)在半场休息时,足球场内的音量如何?

(5)描述下半场足球场内音量变化的情况以及比赛的情形。(6)比赛结束时足球场内的音量变得如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比赛场次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阅读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2、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3、在谈话中,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体育锻炼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从4人进行握手游戏开始

二、走进生活,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六(1)班 10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师:这类问题我们以前就学习过,那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画图、列表。)

2、自学活动:

(1)学生独立自学第85页,指名讲解第85页的图。

(2)概括方法:直接画图或列表,数出结果。

师:我们还可以用“直接画图或列表,数出结果”的这种方法来解决。

师:用原来的策略——“直接画图或列表,数出结果”会产生什么问题?(太麻烦、容易数错,数漏。)

师:演示画图法,证明太麻烦、容易数错

3、自学活动: 既然用原来的方法麻烦,而且还容易数错,那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吗?就让我们集中智慧,在组长的组织下,找到简单可行的办法。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

4、总结规律:

生:1+2+3+4+5+6+7+8+9=45(场)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生:我是从列表过程中发现规律的,并讲发现规律的过程,师课件配合。

重点分析:为什么+

2、+

3、+4呢?让学生充分地看图理解,并充分让学生说出从列表中所发现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每增加一名队员,该队员都要分别跟之前的队员进行一场比赛,所以增加的场数应该是(人数-1)还要说明-1是因为自己不和自己比。

概括所有的情况,n个人比赛,规律是:1+2+3+„„+(n-1)= 比赛场次

师:他的说明大家听懂了,以5人参加比赛为例:每人都进行4场比赛,5人进行的20场比赛中每人都重复了一次,所以还可以得出怎样的规律?

生:n×(n-1)÷2 师:我们在列表中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那从画图中也能发现这个规律吗?

师:可见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我们找出的规律可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问题和这个问题的道理是一样的?

生:握手、拥抱、查线段„„

师生交流完成

师小结:我们刚才解决的问题,主要采取了什么策略?

生齐答: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

三、体验练习,巩固知识。

星星体操表演队为联络方便,设计了一种联系方式。一旦有事,先由教练同时通知两位队长,两位队长再分别同时通知两名同学,以此类推,每人再同时通知两个人。每同时通知两人共需1分钟。

1、你能画图表示出联络方式吗?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有126名同学,需要多长时间通知完?

3、为班级设计一种联络方式,并用图表示出来。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自己学到了些什么?(能够解决类似乒乓球的比赛场次的问题)(知道了可以通过列表或画图来寻找做题的规律)(在寻找规律时尽量采用写算式的方法)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在有些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就采取“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策略。板书设计:

篇6:三年级北师大数学好玩

教学设计与思考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优化》

主题:借助直观操作,渗透优化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关于《优化》的思考

1、本课看点:

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即通过猜想、验证、比较、分析,体会统筹的价值,能够找到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2、初步设想(说明:只是初步的、浅显的、极不成熟的一点想法)

视频导入新课(沏茶问题)

方案一:设计一段生活视频(妈妈做待客准备想要沏茶,显得手忙脚乱)

【视频流程:洗茶杯→找茶叶→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1)提出问题:你觉得妈妈沏茶前的准备工作效率高吗?如果是你,你怎样合理安排时间?

(2)小组讨论,通过操作直观学具,进行研究。

(3)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多种结果:①同意妈妈所用时间 ②想到优化时间,但不是最优方案 ③最节省时间方案)通过讨论各组方案,结合学具流程图,经历优化程序节省时间的过程,进而体会优化的思想。方案二:设计两段生活视频(两位妈妈分别做待客准备)

【第一位妈妈视频流程:洗茶杯→找茶叶→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显得手忙脚乱)

【第二位妈妈视频流程:洗水壶→接水→烧水、找茶叶、洗茶叶(同步)→沏茶】

(1)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位妈妈沏茶前的准备工作效率高?思考后,请写出简单说明证明你的想法。

(2)小组讨论,通过操作直观学具,进行分析。

(3)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①同意第一位妈妈所用时间合理 ②同意第二位妈妈所用时间合理。通过讨论两种方案,结合学具流程图,经历优化程序节省时间的过程,对比出最节省时间方案,进而体会优化的思想)

3、举例说明(可以通过前测,了解学生是否能够举出此类优化方面的例子,如不能举例,那此环节就由老师介绍优化事例)

4、应用(烙饼问题)

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现在要烙三张饼,可锅有点小,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烙3分钟,怎样才能让我们尽快的吃上饼呢?

篇7:三年级北师大数学好玩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的活动方案,累计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提高收集数据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3、在收集数据、设计方案、交流等活动中,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设计方案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教学重难点:

1、利用数的计算、收集和处理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习中,保证良好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象征性”长跑问题。

二、探究活动

为增强体质,培养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学校组织五年级学生开展“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活动,学习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方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会怎样设计?

1、确定主题。

2、要设计长跑方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1)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有多少千米?

(2)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途径的主要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路程。

(3)确定每人每天跑的路程,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跑完全程,怎样设计方案?

(4)向大家征集活动主题,确定一个最受欢迎的。

三、知识的运用

1、分组收集数据,根据数据设计象征性长跑的方案。

2、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四、总结

篇8:三年级北师大数学好玩

笔者选作比较的是课改前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查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2001年3月版,以下简称人教版)和课改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北师版),均选取供一至三年级使用的教材。选取这两套教材是因为它们影响比较大,使用范围比较广,笔者也比较熟悉。选取小学一至三年级这个阶段的教科书进行比较,主要是新课程标准把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年限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分为了三个学段,其中一至三年级为第一学段。

鉴于数学的学科特点,笔者认为从目录、习题、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即可认为是相对全面的分析。

一、两版教科书目录部分的比较分析

对于数学教科书而言,目录是对内容的扼要概括,比较不同版本教科书的目录可以从整体上认识其不同。

通过上面的统计表我们可以看出:

1. 二者涉及的知识范围不同:

从单元目录的数量上看,人教版6册书共31个单元,北师版6册书共50个单元,北师版包含的知识内容明显多于人教版,新增加的内容有“比较”、“分类”、“位置与顺序”、“统计”与“对称、平移和旋转”等。

2. 二者目录的编排顺序与结构不同,体现了二者分别是

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和技能,人教版注重知识的规律性,北师版强调的是知识的分类。

3. 二者目录名称表达方式不同。

人教版旨在增加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北师版重在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如,在学习有关数的概念时,人教版运用“10以内数认识”(第1册),北师版运用的是“生活中的数”(一年级·上册);在学习图形的知识内容时,人教版运用的是“认识图形”(第1册),北师版运用的名称是“有趣的图形”(一年级·下册)。

二、两版教科书习题内容的比较分析

习题是数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比较发现,两版教科书中的习题存在着不同的设计形式和不同的素材来源。

从习题设计形式方面看,通过统计,笔者发现人教版多集中于填空、口算和笔算应用题几种形式,这几种形式都设计了大量的习题运算,旨在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北师版习题的设计形式比较活泼,主要的形式有“说一说”、“连一连”和“划一划”等,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习题素材来源方面看,两版教科书中反映相同知识的习题素材来源相差甚远,人教版更直接地以数学方式学习数学,北师版则更注重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三、价值取向的比较分析

教科书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自然也体现着教育的政治、社会功能和价值取向,这可以从两版教科书的很多内容中清晰地看到,教科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和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

人教版所反映的多是传统文化观念和与时代发展的密切相关的主题,突出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歌颂中华传统美德和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在第1册第16页有结合画面来反映歌颂中华传统美德主题的?……;第5册第24页:“第十一届亚运会,我国体育健儿获得金牌183枚,银牌107枚,铜牌51枚,获得金牌数比银牌和铜牌总数多多少枚?”第6册第11页反映与科技进步的以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来编制应用题。

北师版突出了人与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主题,在教科书中的具体范例有:二年级下册第52页的单元标题“回收费旧电池”;三年级下册第32页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钟要白白流掉68克水,1小时浪费多少水?”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从学生自身的体验中渗透了人们要对自然环境和周围事物有关爱与保护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4.

[2]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2001, 1-6册.

篇9:三年级北师大数学好玩

教材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直观几何的最后阶段,它既是前面所学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及有关计算的延续和发展,又为今后逐步由实验几何阶段转入论证几何阶段作了渗透和准备。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用转化的思想进行操作、观察和比较,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让他们初步学会用确切、简明的数学语言表述概念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归纳推导公式并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理具有一定的转化和类比推理能力,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易于在转化和类比推理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但由于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学生很难跟以往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利用转化和类比推理基础上,结合操作演示,让学生在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增加感性的认识,从而真正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节水型灌溉”的生活情景,呈现了一个旋转喷水的情景,喷水区域形成一个圆,并提出一个问题“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的面积”,帮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体会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并引发研究圆的面积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2)能正确运用圆面积的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面积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方法:通过割补、拼组的方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情感态度: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4.教学重点: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5.教学难点: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圆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教材。圆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直线图形的认识到曲线图形的认识,无论是教材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在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跃迁。

篇10:三年级数学好玩教案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徽标,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徽标的活动中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规律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1、联系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小小设计师

谈话:同学们,老师在课前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组精美的图案)这些图片好看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案?学生自由回答。

2、激趣引入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的图案,你们说,这样的图案设计起来容易吗?不过,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改变你的想法。(设计意图:把生活中有规律的图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动态展现,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美的产生,引发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从图案到图形,认识图形的变换

1、从给定的图案中找到基本图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插图)这个图案,可以看成几个部分的组合?每个部分的图形形状一样吗?师:这4个部分的形状一样吗?(形状一样,方向不一样)指其中一个问:它叫什么图形?(基本图形)在你们的桌子上还有其他三个图形,你们能不能也像这个图型一样,找出它的基本图形?(课件出示72页四幅插图)师:找到了吗?哪个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指一指,圈一圈

2、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它们的基本图形,还知道了这些图形都发生了运动。这些基本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呢?下面就请两个同学一组探讨一下,这些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师贴出四幅基本图形)

师:研究清楚了吗?谁愿意上来说说发生了怎样的运动,才变成了这些图形。指名到黑板上说一说基本图形怎样运动才得到一幅美丽的图案。(第一、二幅)同时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同样一个图形可以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得到,看来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样的一幅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两幅图是怎样的运动方式?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第一、二幅图的运动方式时)师:最后的这两幅图型谁可以一次性地把它们运动方式说一说?

三、独立操作,感受一个图形的变换

师: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几个图形的运动方式,它们都是通过那个图形在运动?(基本图形)下面请你从桌上的四幅图中拿出一个基本图形,把它放在前面看一看,它复杂吗?(不复杂,很简单),老师手中的.这个基本图形它只有一笔,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图形,通过运动,就得到了这么美丽的图案,看来简约也能创造美,你们想不想用这个简单的图片自己来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制作过程)

师:请同学们选取自己的图片素材,运用学过的图形运动方式,设计出与老师不同,自己喜欢的图案。注意,在设计的同时,要思考你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开始。师:谁手中有这样素材的作品也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分别展示4个基本图形呈现的作品。展示的同时,说出所设计的图形的运动方式。)

师:你们觉得哪幅图形运用了旋转的运动方式?还可以看做哪种运动方式?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一个美丽的图案。你们觉得他的图案像什么?

师:一个如此简单的图形,在同学们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起!小黄狗把你们的作品送去了织布厂,可是织布厂的工人觉得你们的图案太小了,我们的布很大啊!接下来怎么办啊?谁来说说?(可以用基本图形平移)课件出示图样。

问:我们可以用哪个图形平移?(大的正方形图片)怎么平移?师:刚才都谁是这么拼的?接下来我们就现场拼一拼。

师:之前我们是把基本图形拿来运动,现在我们是把整个图形运动,这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么一个整个图案看做了基本图形进行平移,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比较方便)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基本图形,(指大的)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可是我要的布比这大得多怎么办?(可以把整块布进行平移或旋转)(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出难点。)

四、自主设计,尝试设计

师:老师只教了你们把基本图形进行运动,你们却能举一反三,这是一个很好地学习方法。刚才是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基本图形,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呢?课前那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课件演示制作过程。)师:先做出基本图形,接下来再做基本图形的运动。再看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学都发了四张中间有复写纸的纸,你们可以把你们喜欢的图案画在上面,然后把画好的图案拼在大的正方形纸上。开始吧!(师行间巡视指导)师:如果完成了,可以涂上颜色,同座互相交流一下,告诉他你的作品是怎样运动出来的。(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这里是把美术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同学们动手画图,培养学生对设计产生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创造美。)

五、回顾反思

上一篇:十九大学习心得医生下一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例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