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预习方法有哪些

2024-08-15

暑假的预习方法有哪些(通用16篇)

篇1:暑假的预习方法有哪些

做好课前预习的方法

读――预习的第一步。

先把新课轻声地读几遍,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接着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的;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理解课文作一些辅垫。

当然,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还要注意查找资料。预习课文时,使用工具书、网络,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图片。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预习中还有重要一环――动笔画。

在这个环节中,要求熟读课文,动手把生字、新词、难句、重要内容和疑惑的问题用符号标划出来,便于理解应用和考查。(1)标出课文的自然段;(2)划出生字词语;(3)划出重点句子,如“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标划过程中,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记。比如:文中的生字生词可以用“――”标出,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容易写错的字用“□”标记;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标明,描写优美的句子用“……”,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加以标记,在课中注意掌握,学习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古人云:“学贵有疑”。预习时还要认真阅读课文,积极思考问题。在预习课文时,思考问题,并进行质疑,这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行为。学而多思、思而有辩、学而有疑、疑而有问。因此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课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提出不懂的问题,课上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掌握技能和方法远比掌握知识更加重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将预习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之一,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之后,自主预习教师下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

2.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将这句话放在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中,我们可以说:有效的预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诚然,预习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提前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教学的关键内容,在学生预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不是对知识的剖析,而是对学生既有知识的巩固。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拓展,不断提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认真预习的学生能够紧跟教师教学步伐,获取更多的知识,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教会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

一、明确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去弄明白学习本课的目的,明确课文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在预习和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从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明确文本的学习目标,必须要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是课文前面的预习提示。这个内容大多是对课文内容的概述和归纳,或对学习文本提出一些要求,注意到了这一点,预习起课文就会感到有了努力的方向了。二是课后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大多都是紧紧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如果对这些练习题进行思考,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但许多同学在预习中,往往对这两个方面熟视无睹,以为是无足轻重的,结果对课文的预习就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要很好地重视这两个方面。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每接触到新的课文,往往对新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都感到陌生而好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下的注释了解作者。大多数课文没有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者到互联网上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在预习中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而对作者和写作背景有所了解之后,对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自学文中生字词

这是预习中学生较为注重的一个环节。教师似乎可以不用多加注意就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而实际当中,往往就是这部分内容,学生最容易麻痹大意,最容易出现马虎对待的现象。因此,这一环节同样需要教师规范性的指导,学生不仅要注意自学生字词语的音、形、义,还要学会辩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对一些带有典故出处的词语还要弄清词语的出处,原义及引申义,养成勤动手勤查词典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学精神。

四、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内容

这是预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最感头疼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能体现一个学生自学能力强弱的环节。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师在指导归纳各部分内容时应教给一定的方法,如找中心句,浓缩段落,细分层次,使学生通过思考对文章的内容有确切的理解,或者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段落层次的意思,这样让学生真正能够进得去又出得来,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课堂讲课时教师又着重对这一环节加以检查,抓具体,抓落实,让学生真正动手动脑,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真切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概括能力。

篇2:暑假的预习方法有哪些

第一步:通读课文

课文一定要通读,而且应该朗读。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步:过好字词关

读课文的时候,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易理解的句子勾画出来。书上没有注解的字词,可查一查字典、词典,特别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句子,要搞清楚。并且揣摩这些词语的用法,做到积累与运用。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这样一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是不确定的意思,“确凿”是非常确实的意思,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把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用呢?找一找参考书,看看是怎样解释的,如果找不到参考书,就用彩笔标画出来,以便讲这部分时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释的。

第三步:初步分析课文

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识别层次与段落,划分好课文的结构。遇到文中精彩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也可在课文边作上符号,老师讲到此处时就格外注意。

第四步:归纳中心思想,分析修辞手法与写作方法

用笔把归纳的内容记下来。上课的时候,和老师概括的中心思想相对照。

第五步:完成课后的研讨练习,并初步完成《练习册》题目

篇3:尿素饲喂肉牛的方法有哪些

1 尿素拌和精料

这是最常用的方式, 颗粒状尿素比晶体状尿素好。将尿素均匀拌和在精饲料中 (按一定用量) , 拌时防止结块需充分混匀, 当天拌当天喂。可将拌和后的精饲料单独喂, 或拌和后的精饲料与粗饲料 (基础日粮) 混合喂, 也可把含尿素的精料混拌到植物性废渣 (果渣、甜菜渣、蔗渣) 中饲喂。

尿素与精饲料充分混合饲喂时, 肉牛对尿素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若分散在全天而增加饲喂次数便可适当提髙喂量。尿素喂量大体等于日粮干物质的1%, 或精饲料的3%, 或日粮总氮量的20%~30%, 分2~3次投喂。一般情况下每100 kg体重喂20~25g, 育成牛30~50 g/ (d·头) , 育肥肉牛80~100 g/ (d·头) 。喂量可根据体重大小适当调整。每日每头的安全喂量为:130~200 kg体重日喂量50 g, 200~350kg体重日喂量100 g;350~500 kg体重日喂量130 g;500 kg以上体重日喂量150 g。饲喂时依此量由少到多逐渐加大到安全量。

2 尿素青贮料

青贮料是肉牛的重要饲料, 以玉米青贮最为普遍。由于其粗蛋白含量不足, 可用尿素青贮料提高其粗蛋白水平。此法制作简便, 同时能避免氨的特殊气味和尿素中毒。在制作青贮料时, 按青贮原料重量的0.5%, 将尿素颗粒均匀地撒入, 边青贮边撒尿素, 随着青贮原料装窖即可, 由此, 可显著提高玉米青贮的粗蛋白质水平。

3 制成尿素舔盐砖

同饲料盐砖一样, 用尿素与其它物质均匀混合制成砖块, 让肉牛自由采食。其配比尿素为40%, 食盐47.5%, 糖渣或干甜菜渣10%, 另加2.5%的磷酸钠和少量微量元素为原料制成砖块状。为了提高适口性和尿素的利用率, 也可将尿素砖的原料混入粉碎的高淀粉精饲料内饲用。如果饲用尿素舔盐砖时, 应避免再淋受潮变软, 每日每头舔食量120 g~200 g。也可加入一定量粉碎秸秆, 防止舔时过量而发生中毒。

4 尿素秸秆颗粒料

秸秆类粗饲料是饲养肉牛的主要饲料, 但粗纤维含量高, 粗蛋白含量较低, 适口性差。先将秸秆粉碎成草粉, 再加入尿素、维生素、矿物盐及高淀粉谷物, 压制成尿素秸秆颗粒料, 饲用效果较好。其配比为70%秸秆粉, 5%尿素, 12%谷物, 13%糖用甜菜干, 充分混合后用饲料颗粒机压制而成。

5 糊化淀粉尿素

这种尿素饲料既能提供瘤胃微生物活动的能量, 又可降低尿素的分解速度, 保持瘤胃内氨水平较低, 从而提高尿素利用效率。

6 尿素氨化秸秆

以尿素作为氨源对秸秆类粗饲料氨化处理, 既是尿素饲用的一种方法, 也是对秸秆化学处理的一种方式。它不是将尿素直接饲喂到瘤胃内, 避免氨的释放速度过快而引起中毒, 并提高了尿素利用率。另一方面秸秆经尿素氨化处理后提髙了含氮量, 改善了适口性, 增加了采食量, 提高粗纤维和有机物的消化率, 增加了秸秆饲用价值。

7 使用尿素时的注意事项

7.1 尿素占日粮总蛋白氮的数量不超过1/3, 或相当体重的0.05%, 并且要混合均匀。

7.2 必须与高能量的饲料, 最好与玉米和玉米青贮料充分混合, 以免引起中毒。

7.3 饲喂尿素要有一个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的适应过程。

7.4 在日粮蛋白氮含量充足时不能补充尿素。

7.5 尿素不能溶解在水里或混合液体饲料里, 让肉牛直接饮用。

7.6 饲喂尿素时, 喂后不能马上饮水。一般饲喂后0.5 h饮水为宜。

7.7 日粮中必须供给适量而平衡的矿物质, 其中包括钙、磷和微量元素 (尤其是钴和锌) 。

7.8 添加适量的盐’提高适口t (全日粮加0.5%, 蛋白氮精料中加3.5%) 。

7.9 保证适量VA及其他维生素添加剂的供给。

篇4:暑假有哪些“汇率游”呢?

俗话说的好,风险和机遇常常是并存的。这就是为什么中文将“危机”二字放在一起。近期全球经济的动荡也确实诠释了这一点。

卢布买一赠一 俄罗斯大扫货

乌克兰危机导致俄罗斯变成众矢之的,一年多以来,美国和欧盟一直在对其进行经济制裁。6月22日,美欧刚刚再次延长了对莫斯科的制裁措施。而这些种种经济制裁和战争预期令卢布一泻而下。而卢布的疯狂贬值也同样为他国消费者带来不错的机会。

目前1欧元约相当于60卢布,1美元相对于55卢布。而在2014年夏天,1欧元和1美元还分别只能换47卢布和34卢布。按照2015年7月13日的汇率,1元人民币可以换9.1354卢布,而去年同期,需要近1元人民币只能换5卢布。也就是说现在去俄罗斯购物,今年去买,相当于在去年的基础上便宜了大约一半的价格。同程旅游出境游俄罗斯部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在俄罗斯买东西,基本都是‘买一送一’”。

莫斯科市中心的“古姆”百货商场,素以售卖全球知名品牌闻名。古驰、爱马仕、蒂芬妮等多家名店,如今一改往日“高冷”形象,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龙。苹果公司日前更是宣布,由于卢布汇率剧烈波动,苹果在俄罗斯的网店已停止出售iPhone和iPad。事实上,上个月苹果曾将其俄罗斯网上商店的iPhone6售价提高了25%。按停售前的39990卢布来算的话,一部iPhone6现在只需3600多元人民币就能买到。当地香奈儿和爱马仕的货架经常被扫空,欧米茄店里的表也已售罄,以卡地亚为首的一批店,扛不住了干脆直接关门大吉。

面对这种“超级打折季”,俄罗斯2014年干脆对跟团旅游的中国游客放宽要求,他们无需办理签证。这一政策令俄罗斯的入境游变得更加红火。俄罗斯联邦旅游服务数据,自2014年起,中国赴俄游客人数增至此前的3倍。除了中国,俄罗斯官方数据显示,波兰人和芬兰人也将俄罗斯作为首选旅游季。

日元八折优惠 日本首选度假之地

除了俄罗斯,日本也在开展着自己的宽松政策,目标当然是为了提振经济同时减轻其他货币带来的压力,但是也因此,日元也坐上了滑梯。截至7月13日,1元人民币可以换19.8661 日元。

这个消息可是不止令我国国人振奋了。因为日本的商品一直都以一种令人激赏的优质以及近乎偏执的精致而闻名于世。安全无刺激的纸尿裤、无荧光剂的卫生巾、无硅的洗发水、人性化的生活电器赢得全世界范围的赞誉。日元的贬值是给人们带来了另一个疯狂购物季。

据调查,中国游客最爱的日本“四大宝”即保温杯、陶瓷刀、马桶盖和电饭煲。虎牌新推出的山羊水壶儿童保温杯在日本售价约合人民币356元,在淘宝上翻了近一倍为680元。比较有人气的东芝马桶盖SCS-T160 CLEAN WASH在日本约合人民币734元,在国内则卖出2769元的高价。类似的产品,日本通常要比在中国便宜30%-50%。加上日元贬值,更是瞬间享受了八折的优惠。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消费者日淘规模高达3092亿日元,预计2020年最多将增至8766亿日元,如果再加上从美国电商渠道,日淘消费额有望达到1.8万亿日元。

近日,大阪观光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度访问大阪的外国游客人均购物额约为5万日元(约合2530元人民币)。

日元贬值也加速了人们想去日本看看的愿望。旅游业内人士指出,受日本签证放宽、日元持续贬值、日本免税商品范围扩大,以及韩国客源向日本转移等诸多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日本游一直很热门,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淡旺季。蚂蜂窝旅行网日前发布的《2015目的地旅游报告》显示,境外目的地中,日本北海道登上2015上半年境外热门目的地榜首。自由行用户大掏腰包,在北海道当地的人均消费达到8000元人民币,超过了赴东南亚旅游的消费水平。

欧元触底 大牌快到碗里来

第三扫货地就是欧元区各国。今年欧元区国家虽然已经进入经济复苏,但是希腊危机等问题,也让欧元摇摇欲坠。由于欧洲央行(ECB)推出1.1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计划,欧元兑美元汇率跌至近12年来的最低点。而人民币近几年始终跟随着美元的脚步,所以以7月13日为例,6.8637人民币就可以兑换1欧元,同比去年下降两成还多,相当于直接打了8折。

不用说,吸引人们消费的是那些站在时尚尖端的奢侈品。而欧元疲弱扰乱了高端消费者品牌的全球定价策略。汇率波动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到巴黎、而不是在国内购买奢侈品将会便宜39%,而去年的价差是26%。伯恩斯坦的数据显示,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Speedy 30”手袋在中国的价格比西欧国家贵61%。去年1月底在法国买一款某品牌售价3800欧元的皮包,按去年汇率,退税后合人民币28400元,现在去只要花24200元,整整省了4200元呢。这款包在国内的售价已超过4万元,这么算下来,买一个包就能省下16000元。某旅行社人士介绍说,浙江游客去欧洲都免不了要大举扫货,人均消费万把欧元是正常水平。

要去玩的话,欧洲当地酒店、餐饮、机票和地接成本也在降低,背包客们在网上预定接送机、租车、欧铁通票、WIFI租赁等地面服务更为便捷省钱。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所以相比上面的两个国家,针对欧洲的旅游产品其实并没怎么降价,甚至因为供不应求而有所提高。所以如果可以,当然选择自由行进入欧洲会更加划算。

暑假+购物季,选择一个你的归属之地来痛痛快快享受一番吧。

篇5:大学课程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大学课程预习方法多重任务会让你纠结要不要回复邮件、怎么回复,是专注于你正在干的事还是着手干扰事件。这些选择无疑耗费了你的能量,或者说氧化葡萄糖。列维京说,在多件任务之间转换会让你精疲力尽,没有方向感,焦虑。相反,专注于做一件事,并将其作为核心会比多重任务所消耗的精力少,减少大脑对氧化葡萄糖的需要。

据斯坦福的神经学家罗司·波特拉克所说,多重任务还有其他方面的牵绊。他发现,那些同时看电视和学习的学生本该对知识的获得和储蓄可能会被新事物所取代。

篇6:高一学生的预习方法有哪些

1.明确该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预习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高中阶段有八九门课,门门都预习不可能,可选择1-2门薄弱学科进行试点,有一定经验后再全面展开。

2.预习与听课的关系

篇7:高一学生的预习方法有哪些

预习意义基本有三点:

1.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有助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有利于知识系统化

篇8:有效预习有妙招

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坚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逐步总结了便于学生掌握的“读”“查”“画”“写”四字预习法。

一“读”:重在一个“熟”字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一环是读。但是由于课堂40分钟的限制, 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尽兴。所以, 在预习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 达到熟读的程度。读的方式很多, 有速读、默读、朗读等。用检查督促学生:课堂上指名读由老师打分;在家读给家长听让家长打分;读给同桌听让同桌打分;读给组长听让组长打分等。学生读得充分, 为进一步学习、交流做好了准备。

二“查”:重在一个“透”字

查工具书、资料, 借助字典来理解词语, 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资料, 如作者的生平简介, 作者的其他作品, 课文的写作背景等。检查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主要采用上课交流这一妙招,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生平、写作背景、风土人情等。如学生在预习《海伦·凯勒》时, 通过查资料, 在课堂上就有这样一段发言:海伦·凯勒, 美国女学者, 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 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 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 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 于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 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赢得了世人的赞扬。由此可见, 只有课前充分地查阅资料, 课堂上学生才能有精彩的发言, 从而将课文内容理解得更透彻。

三“画”:重在一个“勤”字

边读边用笔在文中圈点、批注, 画出生字词语、精彩的词句、动人的场面、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等。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时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不同的标记。如用“○”圈出生字, 用横线“-”画出生词, 用波浪线“~”画出成语, 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 用“﹏”标出重点语句或中心句, 用“☆”标出重点语段, 用“?”标出疑问处等, 具体符号相对固定。这方面的检查以引导为主, 如学生读书的时候, 及时表扬某一学生预习的可取之处, 让其他同学效仿。这样坚持下来, 就会培养学生读书动手的良好习惯。

四“写”:重在一个“得”字

篇9:关于英国课文的预习方法有哪些

单词的学习是英语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解决的问题,结合学生已有的词汇基础、音标知识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在词汇教学上,以学生预习为主的原则,是单词不在成为课文的拦路虎,基本要求是掌握新课的词组,做到读音准确,词义明确,对四会词还要会拼写正确。 具体预习顺序是:1词的发音 利用音标读出单词,有困难可以听录音带,模仿准确发音;2构词法 辨别词性,通过联想掌握单词的变形,如新单词tiring,tired区分拼写、区分意义,并区分与try,tried的异同。这是学生扩大词汇量、识记单词的中要手段。3词的出处 单词在书中出现的位置及其相应的句子,试图把句子翻译出来,理解单词在剧中的含义;4词的例句 查字典,用单词造一个相应的例句,自己造句有困难,可以抄字典的例句;5词的文化背景 词的出处极其拓展,如名词danger,要查找其形容词形式 dangerous 副词形式dangerously.

篇10:高中英语的预习方法有哪些

然后再读第二遍,这是“精读”,拿好一支铅笔,把不懂词句等做好记号,如在词句下划线。遇到生词不要急于查词典,先要学会猜词义,因为文章是有逻辑性的,无论是论说文的推理还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是如此,如果所猜的词义合乎逻辑,那就是猜对了,反之就猜错了。

这时就需要查阅词典了。所查的词汇最好写在生词小本子上。不用十分刻意去记忆,只要在你有空的时候稍微翻阅数次,就能很轻松地记住了。现在的教科书因为强化阅读能力培养,语法篇幅较为弱化,很可能在语言解释注解中出现了不甚清楚的语法说明,这时就应该学习参考英语语法书中的相关章节,如非谓语动词中的分词作什么成分,怎么解释?可参阅英语语法书非谓语动词中分词的这一章节,在看懂后最好还要记住语法书中的例句,以帮助理解相关的语法。在预习中常会有不理解的句子或内容,这时就用另外颜色的笔做好记号,在下面画上线或在书旁空白处打上问号。

篇11:预习指导法方法有哪些

中国有句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二画”,即指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这就需要将他们逐一划出来,这可以理解为预习的“二得”。长期以来,学生认为预习就是读一下文本,很少去关注其中的生僻字词。殊不知,这样一来,他们失去了主动学习的绝好时机。因为在这一环节划出的字词,正是自己所缺失的。如果长期补充,并且能做到触类旁通,学生在这方面的进步与收获是不言而喻的。比如由一个字的拼音进而延伸的汉语拼音的正确使用,由一个字延伸到同音字、形近字等诸如此类的生发学习。当然这个环节教师不应该在字词量上做统一要求,要因人而异,才能使学生各有所获。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设计生生交流的环节,他们的收获将会倍增。

篇12:我们有个“原生态预习”

一篇课文的学习起点在哪里?现实中我发现常常是老师的讲解。从理论上讲, 老师都会安排学生预习, 可事实上有好多学生根本没有。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局面呢?这是因为有些老师怕预习浪费时间, 要求学生预习却不检查;有的老师虽然布置预习了, 但由于时间得不到保障, 预习也就形同虚设。也有老师肯花时间让学生预习, 但大都又是所谓的导学式、学案式, 即预先出几个思考题, 让学生围绕这些题目来预习。诸多预习方法都有问题存在, 要么让预习形同虚设, 要么在完成预习题的同时却束缚了思维。

预习确实必要, 怎么才是上策呢?四年的实践, 育出了我的“原生态预习”。所谓原生态预习, 简单地说, 预习就是预习, 就是老师讲课前的学习, 纯粹学生自主学习, 无限制、无束缚地学习。预习很简单, 什么题目也不布置, 什么提示也不做, 不先给一个框子干扰他们的思维。把时间全部交给学生, 让他们在崭新的白纸上画最新异的图画。让他们不拘一格地看书, 海阔天空地思考, 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有一个要求, 就是惟质是求。实践证明:无题胜有题, 此招是绝招。

二、“原生态预习”作品展示

学生翟荣婷预习朱自清先生的《绿》之后, 分四个部分写道:

小小方位标 (画图标出梅雨潭、梅雨亭等建筑和景点的位置)

绿绿写生意 (解读形形色色的令人沉醉的“绿”)

妙妙对比句 (点明文中多处对比手法运用的作用)

点点不解处 (指出几处有疑问的地方)

同样是预习《绿》, 学生杨胜这样写道:

仁人 (作者简介, 其中叙述到朱自清先生“宁可饿死, 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等事)

实事 (体味种种“绿”意)

诚忱 (抒写读后深切感受)

丝诗 (有感而发作小诗一首)

你看, 所有标题都运用了音近字, 匠心独运, 既有基础知识的介绍, 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既有对课文的深切解读, 也有自己内省的感触。整个预习形式上是一份颇具创意的报刊, 内容上展示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收获。

又如预习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 学生何萌萌分三个部分写道:百合无言却有音、百合无香却有情、百合无存却无悔。

还有:文字, 像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文体, 像暖风呼唤着我们的心鸟;文思, 像清泉喷涌于我们的心河。

其他诸如五线谱 (讲读音) 、变形器 (讲字形) 、复读机 (讲佳句) 、压缩机 (讲结构) ;百灵播音室、作家档案馆、语言精品屋、文学报告厅、思维大舞台等, 他们没有拘泥于那些所谓的音形义, 不拘一格颇有见地解读课文。

预习歌颂钱学森的文章《始终眷念着祖国》, 学生采用了设计名片的方式解读课文, 有的设计成导弹状 (导弹之父) , 有的设计成一棵大树状 (扣名中“森”) , 有的设计成碑状 (丰碑) , 有的设计成红旗 (祖国的象征) , 有的设计成叶状 (叶落归根) 。作业收上来, 令人眼花缭乱, 美不胜收。

另外, 在表达预习内容的形式上也很有意思:

有的写对联。如潘冬同学预习《始终眷念着祖国》时写道:千磨万击要回国, 任尔随意来折磨;周敏同学在预习《多收了三五斗》写道:南南北北, 文文武武, 争争斗斗, 时时杀杀砍砍, 搜搜刮刮, 真正干干净净;户户家家, 女女男男, 孤孤寡寡, 处处惊惊慌慌, 哭哭啼啼, 实在凄凄惨惨。

有的绘画。如预习《多收了三五斗》, 葛曾溶同学画道:

有的编制小话剧。如徐丹同学在预习《七颗钻石》后写道:

(一)

人物甲:这篇文章是一篇童话故事。她就像一杯浓茶, 品一品虽不如一些香茗, 但依然能融入我们的心灵, 不是吗?

人物乙:是啊!虽然说没有极其优美的文字, 但还是能够打动我们的心。

人物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文中小姑娘真是太善良了, 自己已经很渴了, 还舍不得喝一口, 执意要留给母亲, 真感人。

(二)

人物甲:嗯, 善良的人带给世界的永远是美好的, 你们说呢?

人物乙:对, 大熊星座多漂亮, 还不都是因为小姑娘的善良之心吗?

人物丙:不要幻想了, 这是童话故事, 假的啦!

人物甲:就算假的, 它也是美好的, 它能洗涤我们的心灵。

有的采用批判的评论。刘吉宁预习《七颗钻石》, 写道:

我不喜欢这篇课文。原因: (1) 文章内容太直白, 一点也不含蓄。如一开头, 就“大旱灾”, 前面也不加个“因……地球发生了……” (2) 想到什么什么就来了, 也不来个“承前启后”。如没注意脚底下就有一条狗了。请问, 狗是在那儿等小女孩来绊的吗?它为什么不走呢?什么时候在这儿的?作者交代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作者的想象力还是应该肯定的。

有的写成读后感:如曹正预习《皇帝的新装》后写道:

故事的起承转合中, 透露出人间的丑恶与虚荣。瞧, 皇帝的那些大臣, 多么的虚荣, 那些围观的市民们是多么的愚昧, 人心逐渐被污染, 我们需要寻觅单纯的种子, 让它发芽, 让它成长。它在哪儿?在哪儿?看见了, 那个敢说真话的男孩, 还有那个冒险的男孩———哦, 汤姆索亚, 那个小家伙是谁啊———原来是大名鼎鼎的皮皮鲁……哇, 还有很多:马小跳、鲁西西……多得数也数不清。咦, 还有马小跳的爸爸马天笑, 大人也加入了。王校长, 您什么时候也来?像一个池溏, 没有污染, 秽物, 充满着欢笑。播种单纯的种子吧!

这样的预习正如有的学生所说:做一份有创造性的预习, 30分钟思考加10分钟写作, 真的好难啊!别出心裁, 还不离题, 我的脑细胞为它已死掉90%, 还有10%留着回家认路。

实践证明, 预习是取暖器, 所有文字先经过自己心智的加热, 一个个都变得温暖可感;预习是催化剂, 驱走被动接受的阴霾, 让思维的速度如电子加速般的旋转。这就如同一块庄稼地, 松了土, 施了肥, 你就等着结出丰收的果实吧。这同样像一棵树, 要长得枝繁叶茂, 根须扎得深, 扎根就是预习。前面预习的小花费, 会赢来后面学习的大收获。反之, 课文都未预习, 讲又有何益?好雨落在荒田里。一句话:预习就是学习的动力源。

三、原生态预习原则

在实践中我们悟出一些预习的原则。

首要原则。语文学习要探究的东西很多, 阵地是课堂。但正是由于这一重点而常常“一叶障目, 不见森林”。其实课堂只是整个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如果把语文学习比作一条完整的线段, 那课堂充其量是中点。我们常常由于过度重视中点而忽略了端点, 甚至也忘了终点。端点在哪?如前所述, 在预习。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许可以省却精细的分析、课外的拓展、频繁的活动、题海的泅渡、作业的评讲, 但惟独就是不能省却预习。因为就一篇课文来说, 这是我们一切语文学习的根基、平台, 基础不实, 根基不立, 其他都会显得虚空、飘渺。可惜的是我们常常就这样心安理得地本末倒置。不预习, 仅凭课上老师或学生读一遍课文就学习, 课文不熟悉, 老师一问学生三不知, 学生不知, 老师就讲, 讲者天花乱坠, 听者云里雾里, 收效当然甚微。所有的答问、解读都应建立在阅读课文且是反复阅读的基础上, 可许多学生没时间读, 何来对课文的见解?这就像栽一棵树, 树根没扎入泥土, 再浇多少水, 根部不吸收, 树也难以获取营养, 难以成活, 更何谈茁壮成长。所以, 要想课文学习有效, 首先必须有效地预习。可以这么说, 无论多么夸大预习的作用都不为过。预习是必须的、必要的、首要的。

无为原则。预习不是又弄个甲乙丙丁、ABCD, 那样对应试是有效的, 但对健康的语文学习却是一种束缚。老子的哲学思想之一就是无为而治。预习也必须做到这一点。别看什么都不给, 看似简单, 其实不易, 好多老师却总是转不过弯来, 总要弄点玩意儿让学生就框进套, 看上去绞尽脑汁了, 实质上替代了学生的自主探索, 堵塞了其他很多条路。本来可以在条条大路上欢呼雀跃, 现在只能让学生在一条路上亦步亦趋、惟惟诺诺。很多东西如果提前设定了一个样板, 他们就再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了。所以预习不要干涉太多, 放手去做, 天空会更高远, 道路会更宽广, 为了学生的有为, 请你先无为。

渐进原则。不要一开始就指望学生预习能有什么成果、惊喜。笔者一开始做的时候许多同学就连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真的出人意料。但细想想, 老师灌输的惯性确实太大了, 他们确实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有的学老师以前的样子, 写写拼音、汉字、课文结构什么的, 有的就干脆抄辅导资料。总之, 依旧是八股。我们正视这一事实, 将学生当中灵光乍现的创新一点点渗透、光大。慢慢地让学生品尝到自主的甜头, 终于一部分学生豁然开朗了, 一部分学生渐入佳境了, 慢慢地亮点频现了。现在无论是从形式上, 还是内容上, 他们都有了自已独到的见解。

篇13:高中数学预习方法有哪些

①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

②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

③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④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记下来,等教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篇14:小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如预习《分马》时,先读“训练重点”,明确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掌握详略主次,主要人物应详写,次要人物要略写,那么在上课时就要围绕这个重点去思考。读“预习提示”,了解这篇小说写作的背景及故事梗概、主题,有利于读懂课文,更好地理解课文。

再朗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弄清了这些,上课分析人物性格时就容易多了。

2 “查”: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等不懂的问题查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在预习课文时,自己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

3 “画”:包括在“预习提示”和课文注释里勾画出文章的主题、主要内容、写作方法、文学常识等,便于教读课文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画现文中精彩的词句;画出文中不懂的地方;画出课后。练习在文中涉及到的地方等。

4 “批”:指批注。将“画”出的部分作旁批,即对文中的词语、句子、写作方法、写作特色、课后练习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理解批注在书中。

5 “做”:做读书笔记。在笔记本上抄写字词,做到“四会”。即会读、会写、会意(弄清意思)、会用(学会运用)。在笔记本上摘录文学常识、写出心得体会等等。

6 “问”:提出不懂的问题,在教师上课时求得解答。在熟读课文和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题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去,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解决。

篇15:新初三化学预习方法有哪些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在记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概念,必须在理解的意义前提下去记忆。特别是有关化学原理,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如果没有理解记忆是很难掌握的。

二、口诀记忆

由于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在化学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很容易记住的口诀,老师要求我们去记忆它。首先,要告诉自己这是一种学习的捷径,然后在深刻的理解它的内涵,最后记住了,就会成为你学习化学的利器。如:“升失氧,降得还”、“见量化摩,求啥先求摩”、“有弱才水解,都强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热越水解,越弱越水解”。

三、趣味记忆

为了分散难点,提高兴趣,要采用趣味记忆方法来记忆有关的化学知识。比如,可以把生边的实际生活甚至自己的经历和观雪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让化学知识富有趣味。特别是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现象。

四、重复记忆

要利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记忆事物的印象也是跟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记住某些知识时常常用默默重复、叙述再现方法来加深印象。这种方法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很多同学学的快忘得快也就是这个原因。短时记忆对于我们的学习远远不够,只有通过不断反复记忆,才能够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为我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归类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抓住特征,在以此类推。如:电解质判断的时候,把所学的化合物归类,再把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包含的类别记住,对于我们掌握本质就很有帮助;再如:在掌握了各个主族、周期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后,对于具体的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就容易多了。

六、对比记忆

篇16:预习有道, 让学生有备而学

那么, 如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提高预习能力, 进而让学生有备而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授之以法,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古人言:“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 则终生受用无穷。”教师应指导学生预习的基本方法。一个新的教学内容, 特别是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教学内容, 学生如果预习不到位, 那么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老师在教学新课之前, 要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预习任务, 拟定预习指南, 学生才会按老师的规定有序地进入自学状态。

1. 预习要注重“实效性”。

预习要注意追求实效, 不要搞花架子。预习要求是否明确、预习题是否方便学生展开自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直接影响到学生预习的效果。教师在设计预习指南时, 要善于将预习内容或教学重难点分解为若干小点或用若干小问题来呈现, 这样, 可以降低预习难度, 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例如, 在预习“认识时、分、秒”一节时, 可以将预习内容分解为如下一些小问题:

(1) 认识时钟。亲自去拨拨钟表, 说出时针、分针、秒针。 (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 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分、秒在钟面上体现出来, 进而描述出来。)

(2) 体验1分针时间的长短。请测量:你1分针可以写多少个字?你的脉搏1分针跳动多少下? (通过做一分钟的事情, 如写字、背口诀、测脉搏等活动, 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分钟时间的长短。为教师较好地突破“感知1分钟的长短”这个教学难点而做好铺垫。)

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体验活动, 不仅预习了知识, 而且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同时为课堂上的学习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 预习要从“小处”入手。

预习要从“小处”入手, 教师在设计预习指南时要注意控制预习内容的难易度, 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措施。设计的问题如果思维难度过大, 往往不利于自学, 甚至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 预习指南设计的问题不要太“大”, 要深入浅出, 体现“点拨性”, 使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 收到预期的自学效果, 增强自学的自信心。

3. 预习要体现“分层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布置预习作业时, 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进行“分层作业”, 可以将预习指南分为A、B两种, 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充分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 学习能力不同, 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同。特别对于学困生, 可以安排他们进行A类预习, 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能力, 适当调整预习的要求, 适当降低难度, 切实使学困生预习时有事可做, 而且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适当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 让他们进行B类预习。

当然, 这些基本方法的指导, 并不是要给学生预设束缚, 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学习内容, 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预习,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激之以趣, 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在推动人们出色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兴趣的激发就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因此, 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激发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 预习内容富有挑战性, 增强趣味。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在预习时可以布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 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 在设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预习指南时, 教师可以安排如下实践作业:

(1) 根据可能性知识, 设计一种公平的游戏规则;

(2) 根据可能性知识, 设计一种貌似公平实际不公平的游戏规则。

通过自学, 让学生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应该比较容易, 但设计一种“貌似公平实际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就具有挑战性了。这种挑战性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不能够独立设计的学生, 课堂上会更加认真地听讲, 学习别人的方法;能够设计的学生, 往往急于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盼望着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挑战性, 使数学预习趣味盎然。

2. 及时表扬预习成果, 享受快乐。

有布置就要有检查, 有检查就要有评讲, 否则的话预习任务就会流于形式。在检查预习指南时, 教师要善于发现预习成果, 及时进行表扬,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我总是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检查预习指南时,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 要善于发现正面的典型事例, 挖掘预习成果, 给更多的孩子以展示的舞台, 如在班级开展“优秀预习作业展示”、评比“预习小能手”等活动, 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 使得其他学生“有法可学”、“有样可循”, 从而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 教师尤其要关心学困生, 甚至可以手把手地指导他们进行预习, 让他们在感受老师的爱心中, 分享预习的喜悦, 提高预习的兴趣。

三、设之以疑, 提高学生预习的实效性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有了问题, 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 思维才有动力,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预习, 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就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一般来讲, 刚刚进行自学的学生往往不善于提出问题, 还不会“疑”。因此, 在设计预习指南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疑”, 可以留有一个专门的栏目:“我的疑问”,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发现疑点, 找出难点, 抓住关键问题, 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质疑, 敢于质疑, 乐于质疑, 进而不断地提高自学能力, 提高预习的实效性。

有疑则有问, 有疑则有学, 有疑则有知。疑, 是开启学习大门、开发智力宝藏的钥匙。“疑”, 能够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长此以往, 学生们就会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或教科书知识, 真正做到有备而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而且有利于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入的师生互动。实践证明:凡是学生做好预习的课堂, 学生往往学习兴趣更高, 课堂气氛更活跃, 学生学得更主动, 探究学习更深入, 课堂效果也更好。因此, 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 使预习成为一种习惯, 进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Vista中文版手把手安装SP1 RC下一篇:初一教师节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