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4-08-15

在全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精选6篇)

篇1:在全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座谈会,主要是总结交流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培养选拔经验,表彰先进,研究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新机制,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刚才,继民同志宣读了《授予刘鹏等46名同志为济南市第四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荣誉称号的决定》,玉海同志宣读了《关于在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中开展争创“双带示范标兵”活动的通知》,章丘市和部分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代表作了典型发言。今天受表彰的同志,都是长期奋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一线的各类实用人才,他们爱岗敬业,勤于学习;善于钻研,锐意创新;拼搏实干,积极贡献,练就了过硬的技能本领,创造了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方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和与会的领导同志向受表彰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辛勤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的各类实用人才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上来

近年来,我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

2展有市场竞争力的农村特色产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产业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土专家”、“专业大户”、“致富能手”,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才能加快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才能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特色产业格局。农村实用人才站在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沿,承担了先进农业技术和科学成果的示范推广任务,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章丘高官寨的奶牛产业、商河白桥的大蒜产业、济阳曲堤的大棚蔬菜产业、历城董家的绿色草莓产业、长清万德的玉米制种产业、平阴孔村的红堤葡萄产业等都是在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和专业大户的带动下发展培植起来的。下一步,我市还要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做强畜牧业,做优蔬菜业,做大林果花卉苗木业,积极发展水产业,在这方面,农村实用人才舞台广阔,大有可为。

第二,要在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上发挥纽带作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从这次评选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看,相当一部分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或骨干力量。他们在提高农民产业组织化程度、开拓农产品市场、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但是应当看到,当前我市农民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还相对滞后,广大农民群众对此也有迫切要求。在这方面,希望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在自身致富的同时,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领办创办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并不断提高运作水平,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为解决好农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供有效载体和桥梁,引领农民致富增收,引领农业增产增效,引领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第三,要在科技兴农上发挥骨干作用。近几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通过广泛开展科技兴农示范活动,结合农业科技富民和科技入户工程,广大农村实用人才现身说法,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十一五”期间,我市要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特别是要抓好测土配方施肥、良种繁育、生物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清洁能源、农业循环经济等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实用人才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希望你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掌握、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切实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把我市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第四,要在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上发挥引领作用。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也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几年我市积极实施“6521”农民增收工程,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取得了明

6术指导,并在良种推广、新技术应用、信息传递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要支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科技实体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进入门槛和资金方面给予扶持。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带领群众致富的典型事迹,在社会上营造关心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的浓厚舆论氛围。

同志们,新农村建设前景令人鼓舞,新农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有幸投身于这项波澜壮阔的伟大壮举中无尚光荣。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广大农村实用人才一定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2:在全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共湘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彭雁峰

2011年10月18日

(送审稿)

尊敬的蔡书记、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湘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推进湘潭经济跨越发展之际,湘潭市委组织部、市妇联联合召开全市优秀女性人才座谈会,进一步贯彻落实第十一次党代会相关精神,了解掌握全市女性人才工作情况,交流女性人才工作经验。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培养女性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各有关部门对妇女工作的切实关怀。

今天,全市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人才代表在这里欢聚一堂,畅所欲言,这是一次难得的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刚才,市妇联赵欢主席回顾了近年来我市的妇女人才工作,并就下一段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来自党政、企业、高校、农业等各条战线的优秀女性人才代表畅谈了她们多年来服务湘潭经济社会发展、岗位成才的心得与体会,都说的很好。我感到,她们的发言有思想、有见解、也有深度,值得在座的每一位同志学习借鉴,等下,蔡书记还将做重要指示,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在这里,我就有关女性人才的开发培养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是要充分肯定女性人才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的时代条件下,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已

成为广泛的共识。三新书记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建设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队伍。这其中也包括妇女人才。无论是妇女人才的整体力量,还是个体精英的作为与贡献,都对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女性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市人才工作的协调发展。湘潭妇女素有勤劳、勇敢、热情、沷辣的特点,从我们这片士地上曾经走出来了秋瑾、蔡畅等革命先驱,新时代更是涌现了一大批巾帼英才,她们在科技兴潭、人才强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妇女占人口的半数,她们是推进湘潭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不要忽视女性人才的开发。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要认真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自觉地把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高度重视培养和使用女性人才。

二是切实加大女性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力度。

十二五期间,我市要重点围绕党政管理、“四化两型”建设等领域,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把湘潭建设成为湖南各类人才聚集的高地。这其中要切实加大女性人才培养和使用力度,各级组织部门和妇联组织要密切与妇女群众联系,及时发现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基层一线的优秀妇女人才,纳入组织视野,使她们尽快成熟起来。要加强教育培训,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女性人才的培养,使女性充分享有平等优先的教育资源;要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女性人才队伍,培养选拔优秀女干部,培养高层次的女

性专业技术人才和适应“文化名城”建设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能带动产业发展,创造知名品牌,参与国内乃至国际竞争的女企业家。通过高层次妇女人才培养,带动整个妇女人才队伍建设;要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女生产能手、女能工巧匠、女经营能人和女科技人员,切实抓好农村实用妇女人才的培养工作;要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通过选拔女大学生村官、妇女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挂职交流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妇女人才培养渠道,不断提高女性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用能力。

三是要进一步优化女性人才成长环境。

妇女人才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环境至关重要。要着力营造妇女人才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加大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尤其是提高各级党政干部的国策意识。要加大对妇女人才的培训,建立和完善妇女人才库,充分利用妇女人才库的作用。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的环境。在引才引智、就业创业竞争、激励奖惩中要平等甚至优先对待女性人才,不能设臵任何政策性障碍,要建立女性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通道,在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中实施向女性定向倾斜的办法,加大女性人才的培养使用力度。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大对优秀妇女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大力开展好“十大女杰”、“十大女科技致富带头人”等评选活动,更好的发挥女性人才的带动示范作用,使更多的女性人才成长汇聚。

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妇女人才工作的具体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建立健全与妇联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妇女人才工作。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源头参与,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联系妇女人才的工作,配

篇3:在全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省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是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历史任务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组建起来的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工作体系。几年来,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和民生建设两大核心任务,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优异成绩。同时,各地新农村建设也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呈现出了新亮点、新特点。具体说来:长春市从粮食主产区农业大市和大城市、大农村的区域特点出发,按照“三化”统筹的要求,以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的主推模式,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推动领导联乡包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造了粮食主产区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生活条件设施化、农民素质技能化、组织经营专业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吉林市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党政主要领导高位部署、高位操作、强力推进,加大了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形成了财政投入为主导,汇集各方力量、集中各类资源要素的投入机制,打造了样板,树立了标杆。延边州立足于边镜、民族、山区的实际,按照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注重发展特色产业,突出改善民生,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稳步推动土地流转,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框架,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四平市着眼城乡统筹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通过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全民动员,合力推进,打响了以四平市为核心、三条主要交通线为辐射带、以节点镇、沿线村为重点,以“五清”、“十建”、“两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战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化市坚持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高水平建设。通化县160个行政村整体推进,集安市结合打造旅游大市对公路沿线、旅游线和村屯进行了全面建设,梅河口市、柳河县、辉南县以整治院墙、修建村路、排水沟等为重点,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样板。白城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把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把民生建设作为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推进,走出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辽源市按照市县乡共建、部门联动、主抓靠县、行动在村的工作思路,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分类指導、梯次推进的建设原则,“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走平坦路、住安全房、上卫生厕、喝干净水、用清洁能源的建设标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松原市以巷路硬化、街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四化”为标准,全面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提高农村社区服务功能为目标,启动实施四县两区农村社区服务建设试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白山市立足市情,突出山区特色,本着试点先行、规划先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先行,突出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长白山管委会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打造旅游景观和城市化建设紧密结合,坚持高标准、大投入、建机制、创一流,新农村建设成为民生工程的重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各级新农村办主动站位、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分不开的。概括几年来工作成果,主要有六点:

1.1建立了科学规划指导体系 几年来,省市县三级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分四个层次进行规划编制工作。第一,省级规划。省里先后研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纲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吉林省中部城镇群规划》、《吉林省新农村 “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指导标准》等文件,规划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近、中、长期建设目标,明确了工作的原则,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任务。第二,部门行业规划。省市县三级有关部门单位围绕农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和推进政策措施。第三,县级规划。全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第四,村镇规划。完成了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1.2建立了强有力的工作体系 全省上下都组建成立了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主要责任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组织,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共同负责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在省里的推动下各级新农村办机构得到加强。

1.3建立了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 几年来,各级新农村办积极推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各类资金项目有效捆绑、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持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五年来,省投专项资金9亿元,带动各方面投入达到236亿元,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6.22。

1.4建立了有效的帮扶制度 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探索形成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全省共有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家企业,按照一定三年不变的要求,重点帮扶1000个示范村,构建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合力建设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1.5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 200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2008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2009年制定了《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从建立投入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1.6建立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方法 在宣传培训上,省里加强了《吉林农业》、《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新农村建设网站等固定宣传平台建设,举办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活动,尤其组织实施的万名村干部培训,效果之好,在全省反映强烈。在项目监管上,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建立健全了项目申报、考核、审核、批复、项目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一整套监管制度措施,保证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和项目高质量建设。在督导检查上,每年省里都组织1~2次专门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市(州)组织互检和联合检查,较好地起到了督促工作作用。在调度统计上,省里制定一整套新农村建设统计报表,建立了半年报、年报制度,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在表彰奖励上,省市县三级都建立了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对有关部门单位、村镇、有功人员奖励的政策,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总体看,全省新农村建设形势是好的,各级新农村办的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开创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大好局面。总结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第一,积极发挥工作部门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前提。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凡是新农村办公室工作主动、工作热情高昂、能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地方,那里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就重视,上得就快,两三年时间新农村建设就能够发生根本性变化。相反,有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不主动、不积极、不作为,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就死气沉沉、打不开局面,甚至出现了滑坡。第二,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不能墨守成规,延续和推广前几年的工作方式方法,既要抓点还要抓面,既要抓产业发展还要抓民生改善,既要抓先进典型还要打造标杆。这些都需要很好地总结和研究。第三,培育典型、加强学习、深入借鉴、大力推广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方法。到今年新农村建设已经进行了第6个年头,无论是省内各个地区、各个县市乃至各个示范村,还是国内其他省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都探索了新的思路,制定了新的政策,积累了新的经验,需要我们相互学习、外出考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增长才干。通化地区就是学习山西夏县的经验,把新农村建设由点及面、由弱到强、由差到好、由低到高开展起来的。而我们有些地方到现在也没有到先进地区去学习、去研究,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始终没有突破。第四,积极参谋、当好助手、献计献策、超前谋划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关键。应该说,各地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都非常重视,摆到了统筹城乡、协调推进三化的战略高度进行落实。关键是我们各级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门能否积极当好参谋,让党政主要领导动真心、下决心、拿出真金白银、拿出主要精力抓新农村建设。我们参谋到位了,领导就重视到位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到位。第五,强化机构、完善职能、充实人员、保障经费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保证。一个好的事业要有一批好的人来谋划和实施。同样,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职能,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提供必需的工作手段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履职尽责、尽心竭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否则就很被动,甚至难以作为。

2.深入贯彻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精神

推进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了深入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树立信心,明确方向,部署任务,7月19日,省委、省政府在吉林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省委常委、秘书长房俐同志,副省长王守臣同志都作重要讲话,对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和部署,要求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村工业园区和种养小区建设,不断扩大专业村屯规模,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产业园区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合作化。实践证明:凡是新农村建设好的地方,不是集体经济壮大,就是农民收入很好,二者必居其一,核心是有产业的支持,有自主投入的能力,有自身造血的功能。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惠农政策,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继续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全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大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把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全面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贯彻落实现场会议精神和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工作中,要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2.1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看,全省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也面临着提升认识、调整思路、巩固成果、进一步调动农民及各方面积极性等现实挑战,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更加严格,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坚决克服工作推动上的忽冷忽热、目标方向上的短期行为、信心态度上的畏难厌战、职责分工上的与己无关等四种错误倾向。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2.2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关键性问题 当前要正确处理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既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要考虑农村人口不可能都转移到城市居住的实际,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二是推进“三化”统筹必须打牢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基础。坚持把“三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加快农村繁荣进步。三是必须加快农村社区建设。要改变过去村落分散、管理落后、服务匮乏的农村社会结构,着力推动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活环境优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3大胆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思路和政策创新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大胆实践,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户籍管理政策、平等就业制度等政策措施,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

2.4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推动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帮扶共建。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備等各方面,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二是强化资金整合投入。各地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要求,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整治。要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为示范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三是扎实做好民生实事。今年省委、省政府承诺为农民办的关于新修农村水泥(沥青)路2000公里、建设17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个、新增绿化美化村屯2096个等13件实事,要全面完成任务,努力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成农民满意工程、德政工程。

3.全力做好下半年工作

当前农村各类项目建设正值高峰期,有的已经接近竣工。现在距离上冻时间还有2个多月,有效建设期已经非常有限,希望各地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全力推进新农村项目建设,统筹安排和做好下半年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务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务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3.1扎实做好示范村项目建设 一是抓紧推进项目建设。8月15日省财政厅以吉财乡指[2011]701号文件对今年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批复下拨。经过上半年的积极协调,其他帮扶项目也陆续到位。各地要抓紧组织示范村对已落实的项目尽早开工,确保今年省级示范村所有建设项目在上冻前完工。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的相关程序和手续,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重大事项、重大问题报告制度。省里对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出现问题的,要削减下一个年度的专项资金扶持规模。二是抓好专项资金管理。今年,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已列入第一批省级投入专项绩效科目,按相关要求,省里将统一安排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检查,凡是不按规定使用,或出现违规、违纪的省里绩效评价直接计为零分。大家一定要与各级财政部门做好衔接,确保省级专项资金按照省级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规范使用。同时,做好市(州)、县(市、区)投入和社会各方面投入资金的监管工作。三是努力增加投入。各地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整合资金、以物抵资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有效增加投入。各地要继续争取设立本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助和表彰奖励的形式,激励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四是提高建设标准。要按打造样板村和标杆村的要求,高标准地推进示范村各类项目建设。省里年初就提出了每个县(市、区)集中打造3~5个样板村、每个市(州)打造2~3个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样板村群要求,年终省里要抓好检查验收。

3.2狠抓村屯环境综合整治 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示范村建设,另一个是所有村屯的环境整治。各地要把环境整治摆在与示范村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谋划、科学安排、重点实施、强力推进。一是组织开展好秋季环境整治月活动。利用秋收前后,突击攻坚,全面开展“四清、四改”,重点对柴草垛、屯内垃圾、牲畜粪便、边沟污泥、乱堆乱建、卫生死角等进行清理。二是推行集中连片整治。要按省里的总部署,继续突出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的“三线”整治,实施集中连片整治,突出全线、整村整治。加强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三是加快农村人畜分离步伐。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粪便污染地下水、空气和生活环境问题。四是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建立和推进长效保洁制度和“城管下乡”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整洁。

3.3切实搞好村屯规划布局 一是把握规划方向。要积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着力推进农村“四化”发展,即产业发展园区化,土地经营集约化,农民居住社区化,经营方式合作化。二是抓好示范村规划。目前省级1000个示范村规划大部分已经完成。但还有一少部分还没完成,下半年要继续推进。同时各地要自查自纠,规划不合格的抓紧修改完善。三是推进示范村分区建设。要按照生产、生活、商贸、休闲、旅游等功能分区建设的思路,调整完善示范村建设规划。

3.4继续强化帮扶工作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度,是集中全省各方面力量,集聚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做法,必须坚持实行。一是督促落实帮扶责任。今年省委实行了“三帮扶”工作制度,各级领导干部都特别重视,对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促动作用。目前各级领导都纷纷深入到党建点、扶贫点和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帮助协调资金项目,帮助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努力使新农村帮扶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引导和推动各类企业直接到农村投资兴业、建设基地、经销农产品、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和直接参与兴办农村服务业,为农村提供多方面支持和帮助,增强农村发展“造血”功能。鼓励干部回乡援建新农村建设,社会能人通过各种方式捐资捐建新农村,继续大力推行军民共建模式,增强新农村建设合力。三是加强工作指导和衔接。着力抓好帮扶工作的对接、项目的落实和资金的到位。各市(州)、县(市、区)要增强帮扶工作的主动性,要主动协调,及时跟踪,与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单位、有关大专院校、有关企业做好情况沟通、信息交流,用真情带动帮扶,用服务促进帮扶。

3.5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网和新农村简报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宣传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要紧密围绕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帮扶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參与新农村建设。要宣传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解决好部分干部群众消极情绪和“等靠要”思想。

篇4: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君山区柳林洲镇 朱志鹏

柳林洲镇地处岳阳市君山区中心城区,距岳阳市城区中心15公里。东邻西城办事处,西联岳阳监狱,南濒洞庭湖,北靠长江。镇域行政区划面积175.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072亩。2010年末,全镇辖12个行政村和3个居委会,总人口51332人,其中城区人口28373人。镇内有市直驻镇单位14家,区直各部门55家,企事业单位58家。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7.2亿元,财政收入7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10元。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借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股东风,2005年我镇以新洲村为试点村开始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

六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君山区委、区政府“115”工作大局,努力践行“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型产业聚集区、生态休闲旅游区、秀美和谐新城区”的四区建设目标,狠抓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各项工作,推进了镇内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开创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2008年新洲村被 评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我们依托该村优势,逐渐辐射周边的双五村和五星村,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新洲片”。2010年我们又在“新洲片”3个村的基础上扩展到现在的“柳林洲片”,辖新洲、双五、五星、岳华、挂口、濠河等6个村,包括1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2854亩,总人口14233人,共3354 户。片内主导农业产出比例达67%,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7.6%,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4.06万元,人均收入达到7325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制逐步健全,乡村民风淳朴,群众安居乐业。2005年,新洲村被授予“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2006年,又荣获“岳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先进村”和“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2010年,岳华村被评为了“岳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大模范村庄”。

六年来,我们围绕 “二十字方针” 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六大成效:

一、生产发展,建设现代新农村。

我镇示范片内已经形成了生态休闲和精细种养两大主导产业。在生态休闲上,打特色牌,走集约经营之路;在精细种养上,提高种养管理水平,促进产业连片,推动产业升级。目前,片内共有农家乐18家、渔家乐3家和省级休闲农庄3家,其中五星级1家(幸福农庄)、四星级2家(乡村之恋和岸芷汀兰)。甲鱼、桂花鱼、黄古鱼、才鱼、螃蟹、鳝鱼养殖水面1080亩;葡萄面积800亩;藜蒿、香葱、大棚西瓜、辣椒、豆角等高效蔬菜种植面积7200亩;花卉、苗木面积1050亩,牲猪养殖大户80余户,全年可出栏牲猪近3万头。片内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占该片农业产业比例为67%,年产值占片内农业总产值的77.6%;

二、生活富裕,建设富裕新农村。

一是着力推进“产业连片”促增收。2010年片内人均纯收入达7325.8元,是2005年5515.3元的1.33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到2010年的54.06万元。

二是着力推动“产业转换”促增收。着重培植二、三产业,实现产业转换,实现农民变市民的转换。2010年二、三产业总产值为368.31万元,同比增长10.5%。

三是着力解决“剩余劳动力”促增收。加大农民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组织农民培训157次,培训农民6700多人次,培训后农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迅速增加,年均增长7.2%;加强招商引资扩大农民就地就业,安臵就业200余人。目前,示范片内共有劳动力6463人,就业人员达6266人,占片内劳动力的97%;片内劳务输出1466人,比2005年增加415人,劳务收入增加了651.45万元。

三、乡风文明,建设文明新农村。

通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整治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先后开展了屋场文化、清洁家园、友好邻里、“创十星、评十 户”、“争五好”等活动。6个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全部整修一新,6个远程教育站点设备配备到位;新建3个农家书屋、4个群众健身舞蹈队;继续加强卫生医疗工作,村村都有医务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从刚启动时的85%的参合率到现在的100%参合;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生产技能;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

四、村容整洁,建设秀美新农村。

一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六年来先后完成通村公路建设52.8公里,改造大街小巷8条、硬化通组通户便道15.6公里;解决了4个村1922户7521人的饮水安全;投资561.5万元完成了12座机埠电排的维修改造、82204米沟渠的清洗、开挖沟渠26960米、硬化护砌渠道8880米;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1275口;全片共整修房屋321多栋、粉刷墙面15460㎡;栽种樟树5200多棵,桂花树3200多棵。

二是人居环境越来越美。不断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做到了片内无残垣断壁,无破旧空心房,垃圾入池入箱,6个村3354户居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片内现有公共厕所7个、垃圾池72个,改厕970户,沼气池520口。持续开展“三清六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使附属房乱搭建、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五乱”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做到了“三清四绿”,实现了人居环境的“绿、美、净”。

五、管理民主,建设和谐新农村。

一是规划先行。各村每年的新农村建设都制订了详细规划,确定了全年的工作思路、方案和实事目标任务,并请人大代表进行审议监督,杜绝了喊一下动一下、搞到哪里算哪里和几个干部说了算的等等不良现象,使片内各村新农村建设都有规划,都有数据统计,都有工作总结。

二是村务公开。为保证示范片不折不扣地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保证老百姓利益一一兑现,保证不出现一起坑农事件,由民政牵头实行一季度一公布一督查进行村务公开。示范片共发放粮食直补、家电下乡、移民后扶等各种惠农资金1801.69万元。发放民政低保、五保、优抚、大病救助、救灾救济金等1962万元。发放农业退休职工养老金1.28亿元,劳务输出就业1.28万人次。

三是民主理财。推行新洲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财务管理新模式——“合瓣公章”民主理财制度。新洲村率先推出的“合瓣公章”一共分成4瓣,由村级财务理事会下设的理财小组4名成员分别持有“合瓣公章”各一瓣。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一召开的理财例会上,理财小组4名成员全部到场集中理财,对当月的开支情况进行整理审核,在审核没有异议的情况下由理财小组组长将4瓣公章合到一起加盖后,再由村主任签字入账。这个新举措于2010年年初最先 在新洲村实施,君山电视台、《岳阳晚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目前该举措已成功在全镇12个村推行。

六年的持之以恒和不懈努力,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已卓见成效、颇具规模。但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作为一个历史负债超重、农业为主的乡镇来说,我们还面临着很大的发展难题和制约瓶颈。

一是资金投入短缺。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富裕程度较低,建设主体投资乏力,自我造血功能不强,同时,区、镇两级由于财力有限,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不足,资金缺口大,我镇新增新农村建设负债达42万元,制约了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二是土地制约明显。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镇临城的几个村大量土地被被臵换为工业用地或被重新发包,有的与现在的中心村规划不相符合,导致能建新村庄的地方不在规划内,规划的地方不能建新村庄。加之新农村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涉及转换用地的政策不明确,使土地调整、臵换、募集比较困难,造成不少村新农村建设用地迟迟不能到位。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市场开拓不够充分、加工滞后,农民持续增收难。

面对的困难和难题有待我们去破解,面临的契机和机遇和也需要我们去把握。“十二五”期间,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省“百城千镇万村”试点工程的启动,岳阳市城区建设“西连”的发展定位,君山区14.1平方公里新城区建设版图和我镇挂口新城区已经纳入了岳阳市“一主三副”规划笼子,加之岳阳市“楼岛湖”旅游开发和君山区濠河城市湿地公园开发,以及岳常高速、临岳高速、荆岳铁路的即将开工,君山区“加快四区建设、推进跨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柳林洲镇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镇将以此为契机,认真谋划好我镇未来五年的新农村建设。

一、完善基础设施,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争取今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的水利政策,完成3个村村的机埠维修改造工程。计划分五年分别对示范片15条主干渠道进行疏浚硬化后,将这6个村打造成一个示范基地:一是以绿色无公害蔬菜为依托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规模农业;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扶优扶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以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四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整合品牌资源,打造一批拥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知名品牌;五是整体开发新洲村蔬菜组,结合“葡萄园绿色走廊”采摘 项目,连片开发经营“农家乐”至80家,打造“乡村迪斯尼”。

二、加强招商引资,做活做实经济发展。计划在岳华村建成我镇占地300亩的工业小区,实施“腾笼换鸟”和“筑巢引凤”战略,围绕君山工业园和我镇工业小区的优惠政策,把招商引资作为全镇培育产业的第一抓手,把那些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高税收和劳动密集型、环境友好型、辐射带动性强的工业项目引入工业小区,主动承接无法进入区工业园的中小型环保项目进驻镇工业小区,借势发展,培育我镇工业产业发展支柱,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三、改变人居环境,做好做美村庄整治

一是我镇今年规划投资250万元,先期启动2个村的居民点建设,在此基础上,逐年启动其他各村的居民点建设。二是争取相关项目对各村的线路与变压器进行农网改造;三是通过争取交通等部门支持和村民自筹的方式,完成示范片内25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四是继续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创五星、评十户、争五好”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宜居环境,五是持续开展“三清六改”,搞好绿化、美化和亮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农村建设工作需要我们珍惜当前难得的机遇去共筑新农村经济腾飞的更大平台,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镇将抢抓发展契机、主抓项目带动、狠抓资金筹措,举全镇之力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同时,我也提几点建议:

一、认真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请专业人士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充分尊重民意,突出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 坚持科学合理,统筹兼顾,注重利用土地,保护耕地,不搞千篇一律。

二、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程,完善农村大病医疗求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求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

三、加强农村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加强镇村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民健身休闲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三、注重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大量的老人小孩被留在家里。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切实解决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家庭的儿童、老人和妇女遇到的实际困难,探索建立关爱工作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帮助这些农村人群的良好氛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探索从源头上减少农村“留守”人群数量的办法。

篇5:在全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

前段时间,按照人才规划要求和201x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任务安排,各单位都做了一些工作,但总的来看还是不够平衡,站位、层次也不够高,和黄骅所处地位、发展前景不相适应。对如何做好当前人才工作,讲三句话:

一、认识要到位。河北省正在积极推进沿海发展战略,未来3-5年,河北沿海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税收将会占到全省的一半,沿海地区要有大量的投入,包括产业的引进建设、提档升级,这背后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80年代的深圳和90年代的浦东开发建设时,全国的资金、人才全部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按照经济发展的波次和依次推进,环渤海地区将成为引领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渤海新区也站到了全省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成为重要增长极。新区从2010年开始建设“人才特区”,省委给予高度关注,省委领导多次来新区进行考察和指导。黄骅作为渤海新区的“一市”,一定要站在打造沿海增长极的高度考量人才工作,积极主动地把人才工作融入新区、融入“人才特区”。省委书记周本顺同志提出,沧州、新区尤其是黄骅的发展,不能和内陆县市相比,要和沿海发达地区比。因此,黄骅各方面工作包括人才工作也不要和内陆县市对比,站位一定要高,要以建设现代化沿海地级市来对标。要建设现代化沿海生态新城,需要各类人才,需要多少、需要什么方面的、什么层次的,要按照港产城建设的要求制定标准,在这个大形势下把握人才工作。

有的同志讲,人才来了留不住,实际上人才流动是很正常的,留不住说明我们的环境、发展空间不够好、不够大。面对未来发展,我们人才工作努力的方向就是“栽下梧桐树,留下金凤凰”,各部门要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的胸怀、气度和前瞻性,好好想一想能为人才提供什么样的环境,让人才来了不想走,让能干者有平台,让干成事者有发展空间。人才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每一个重大项目、企业、事件的成功都需要人才作支撑,大家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要有求贤若渴的紧迫感,要有为“港产城”建设和实现“五年翻两番”宏伟目标培养、选拔、引进各类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黄骅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服务要到位。人才工作要找准切入点,进行系统规划。各单位抓人才工作的切入点就是抓好服务,就是服务人才、服务项目、服务企业。一是要有服务意识。人才引进后,需要相关部门做哪些工作,一定要提前想好、做好,努力打造一个好的环境。二是要有服务能力。要积极研究政策,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州市现有的优惠政策。比如,对于创新创业团队,要积极争取省发改委、科技厅等部门的资金扶持,在地方上可以评为拔尖人才,给予一定的政治待遇等,要增强这方面的服务能力。三是要提高服务水平。要跟进服务,不管哪方面人才,需要解疑答难的,各职能部门都要冲在前头;

要主动服务,有的事不能等到人家来找再办,要主动提供服务,让人才感到家的温暖;

要提前服务,对于北汽等大项目、大企业,要积极和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接,需要党委、政府提供哪些支持,需要相关单位做哪些工作,都要提前想好、做好。

三、工作要到位。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市委下发的人才发展规划和201x年人才工作要点,已经把工作都分解下去了,但说一千道一万,如果工作不落实就等于白说、空话。一是要统筹安排。统筹安排好各个类别、各个层次的人才工作。《规划》和要点中涉及的工作任务需要调整的,相关单位可以再提出意见。二是要明确责任。责任已经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各单位要把工作任务再细化、再深化,落实到主管副职、科室和人员。三是要突出重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结合自身工作,着力抓好一两项重点,在重点工作上寻求突破、塑造亮点。四是要形成合力。单打独斗出不了成果,工作中需要各单位出力的,一定要积极配合,要树立大局意识,凝聚工作合力。今后工作中,还要注意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现在干部队伍中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在贯彻上级政策上“上下一般粗”、不敢突破,虽然原则性比较强,但在灵活性、创新性上不够。真正的工作活力在于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成功的经验都是从基层获取的。各单位在工作中有什么好的想法、点子,要敢于闯、敢于尝试,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上,要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要树立市场意识。注重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为人才提高待遇,可以解决编制、职务,但仅凭这些非常有限。真正的人才在基层、在企业、在项目,尤其是大企业都高薪聘请创业团队、研发团队,这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的人才意识要比政府强。因此,要尊重、理解市场,利用好市场,把基础性工作做好。政府这只“有形的手”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企业需求制定好政策,围绕企业面临的困难做好协调,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部门要宣传好黄骅、新城、发展前景等,对人才优惠政策、各企业和系统好的经验做法也要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掘经验典型,在各级媒体上进行宣传。环境在于营造,只要营造好环境、有了人才意识,就能让人感觉到发展潜力,人才自然而然就会引来,这要有个过程。对黄骅来说,可能现在还不能给人一种一心向往的感觉,但是和周边县市相比,黄骅吸引力还是很强的,随着环渤海地区、渤海新区的发展,黄骅的吸引力会更强,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

篇6:在全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新农村建设观摩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通过观摩各区县新农村建设的新进展、新变化和今天大家的座谈,我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有两点:一是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太重要了。80%的山场土地和70%的农村人口是我市最大的市情,无论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情况,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始终是大事,始终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太必要了。凡是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凡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先进,凡是农民致富的典型,无一例外地都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好的地方。对此,我想大家会有更深的认识、更新的共识。关于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福宏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我这里重点就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谈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经验,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

这一次新农村建设观摩点大都是我市农业产业化示范之作,可以说是: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各地不仅有亮点,且这些亮点在拓展,发展势头强劲;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呈现争艳之势,各地都有特色,且这些特色精彩纷呈,成长优势明显。

首先,在规模上,形成了“五个一批”。

一是打造了一批主导产业。我市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雏形已就,尤其是茶业、竹木业、蚕桑业、养殖业、果蔬业、中药材业等产业构筑了黄山现代农业的基本格局。在这些主导产业起着支柱作用的同时,乡村旅游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去年接待量达841万人次、总收入32亿元,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二是建成了一批特色基地。全市建成了70万亩茶园、655万亩商品林、91万亩竹园、8万亩油茶、3万亩花卉苗木、12万亩桑园、19万亩果园、13 万亩商品蔬菜、8万亩中药材、31个养殖小区等特色农产品基地,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达94万亩。全市已有2A级以上乡村旅游景区景点18 家,省级农家乐示范户9户。三是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00家,营销收入22.74亿元;其中营销收入超 5000万元达12家,超亿元龙头企业达5家。目前,已有省级龙头企业20家,市级龙头企业70家。四是发展了一批专业组织。全市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65个,会员4万余人;发展订单农户17万余户,占全市农户数的48%。这些专业组织的服务领域涵盖了茶叶、水果、蔬菜、畜禽、蜂业、粮食等行业。五是创建了一批知名品牌。现有1个农产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14个农产品获安徽省著名商标,16个农产品获安徽名牌农产品称号,6个农产品获安徽名牌称号。应该说,黄山的不少农产品已经在国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如茶叶就占到上海市场份额的10%以上;有的还走出了国门,打入了国际市场。

其二,在特色上,涌现出“四类典型”。

一是引进型典型:如黄山德青源种禽有限公司、天工健康源果蔬生产基地、黄山蓝莓生态园等。这种类型的企业、基地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基地的10%、2%左右。二是嫁接型典型:如汪满田、谢裕大、松萝等茶叶公司与上海、深圳、浙江等地进行合资合作。这种类型的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20%左右。三是内源型典型。如同乐生态养殖、强英鸭业、六百里猴魁、黟县蚕种场、谭家桥野生动物养殖中心等都是本土自生内源发展的典型,占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0%左右,乡村旅游产业90%以上也是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自身调整形成的。四是联动型典型。如坤沙、盐铺、华侨、官川、太平渔村等新农村建设,都是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实现了与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相互促进、联动发展,可谓一举多得、一石三鸟。

其三,在效应上,实现了“三个促进”。

一是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变革。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推进,“山上”的在“下山”,“山下”的在“出海”,实现了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由单家独户向合作经营、由封闭发展向开放发展的“三个转变”。2007年,主导产业总收入达75.64亿元(含乡村旅游),占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8.4%;全市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868万美元,农产品商品化率大大提高,其中茶产业的商品化率高达95%以上。二是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提供了产业支撑,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市有21万户农民通过农业产业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农业产业化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贡献率达到30%,转移吸纳农村劳动力达到14万人。三是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通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农业产业化把农业与二三产业链接在一起,把农村与城镇链接在一起,不仅自身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为农村加速城镇化提供了强大推力。2007 年,全市农村三次产业比重已调整为21.2:54.1:24.7。

我市农业产业化取得了累累硕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困难还很多、问题还不少、任务还很重。就问题而言,有这么四个字:“小、散、弱、低”。小,就是生产基地规模小。受山区耕地资源匮乏所限,以及山区气候、土壤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差异性大的影响,除茶叶、木竹以外,我市农产品整体呈现“种类繁多、规模不大”。散,就是农业生产组织散。当前,我市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5.8%,农业生产大多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即便现有的农民合作组织联结协作的紧密度也不高,市场运作的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还没有与龙头企业和农民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还没有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真正发挥组织作用。弱,就是龙头企业实力弱。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仅有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占全省龙头企业数的5%;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5%,销售收入超2亿元的企业一家也没有,龙头企业由于实力不强,对整条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低,就是主导产业效益低。目前,发达地区农产品精深加工率已达到50%以上,而我市仅为15%左右,不少农产品还停留在“第一车间”,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如我市茶园亩产值仅1238元,而福建安溪、云南普洱等地的茶园亩产值已达到3000-6000元。

成绩和问题不仅告诉我们,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在做得怎么样,还促使我们深化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与认识: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必须走开放式之路。如汪满田茶叶公司开阔视野、开放胸怀、开拓市场,与上海光明集团合作,借助它的品牌效应、资金实力、市场网络等,以求改造升级、创新发展。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以开放为手段、以资本为纽带,走出去、引进来,内外嫁接、借力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是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的新途径。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必须走创新型之路。如绿康保健公司和黄山金竹竹业公司,从地方资源出发,不局限于原材料生产和产品初加工,坚持技术创新,以创新研发、深加工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商品附加值。这种创新性研发、精细化加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从而延伸产业链、价值链的成功经验,是对我市农业产业化竞争力的新提升。

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必须走特色化之路。如盐铺农庄、木坑竹海立足于各自的自然与文化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各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地方特色产业,是我市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格局。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特色,注重错位经营,形成优势产业,打出特色品牌,对我市农业产业化优势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必须走联动性之路。如响潭农庄、太平渔村等新农村建设,大多是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先进典型。这种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促进优势互补,形成联动发展,既是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市需要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新任务。

总体来看,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基础较好、态势趋好、发展看好。这是我们加快产业化发

展的信心所在。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有清醒地认识、有准确地把握、有能力去解决,这是我们加快产业化发展的信心所致。

二、正确把握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这次观摩会的成果非常明显,重要的经验在于:只要农业产业化发展了,新农村建设就有活力、就有动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就有后劲、就有保障。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生产发展是放在第一位的。而抓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又是第一位的。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抓农业产业化,就是抓住了“牛鼻子”。

这次观摩会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及发达地区加速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以工业的理念、市场的规律抓农业,依靠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更大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的生产规模、经营效益,真正把农业产业做成富民强市的支柱性产业。到2012年,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1122”计划,即:培植十大产业基地,培育十大龙头企业,争创20个知名品牌,争上20个重大项目;全市主导产业的总收入占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50%;农民来源于产业化经营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

第一,必须抓基地、打基础。重点建设十大基地,即到2012年,建成10万亩高效生态茶园基地(另有60万亩普通茶园)、100万亩竹林基地、14万亩蚕桑基地、25万亩干鲜果基地、15万亩商品蔬菜基地、12万亩中药材基地、6万亩花卉苗木基地、20万群蜂业基地,年出栏生猪120万头、家禽600万羽、肉蛋总产12万吨的养殖基地,以及拥有19个国家级旅游示范点、72个旅游示范村、558个“农家乐”示范户的乡村旅游特色基地。围绕建设十大基地,首先要加强规划引导,推进区域化布局。以规划为先导,以要素集中为引导,抓紧调整、充实和完善全市农业产业化规划纲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强化基础、壮大产业”的总体思路,明确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定位与主攻方向,瞄准市场,顺应需求,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产品空间集聚和产业升级整合,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速产业带、产业块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引导、全面完成生态茶园“双十”工程、养殖业“451”工程、林业产业提升工程的实施。到2012年,全市优势农产品集中化生产格局基本确立,区域化生产布局基本形成。还要引导好“生态园”、“后花园”的打造,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龙头企业、森林公园、果园农庄、科技园区、渔港渔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大力发展与生态化、旅游化互动联动的新型业态,拓展农业功能,延长增值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其次要加强利益联结,提高组织化程度。发挥龙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的关键性作用,大力发展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强化“公司+农村经纪人+农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基地+ 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明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达到400家以上,其中新组建40家以上,合作组织带动农户数达30%左右。其三要加强机制创新,抓好产业化改革。加快林改步伐,明年要全面完成林地确权发证主体改革,用3年时间完成其它配套改革,为林业基地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要完善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力争用2-3年时间,使我市规模经营的比重再提高10个百分点。

第二,必须抓企业,强龙头。到2012年,培育超亿元龙头企业10家以上(其中争取2-3家年营销收入超5亿元),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销收入达50亿元。到2009年,超亿元龙头企业达6家(其中争取1-2家营销收入超2亿元),5000万元的企业17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营销收入达34亿元。为此,一要扶强做大龙头企业。按照“大规模、高水平、多层次、强带动”的要求,全力组织实施产业化 “125”提升行动,积极扶持、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

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要在资金、土地、信贷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促其快速发展壮大。二要壮大领军人物队伍。积极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个层面,加快培育一大批创业主体。到2012年,全市要形成百名实力雄厚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千名优秀的农民创业带头人和2000名农民经纪人队伍。第三,必须抓品牌,抢市场。到2012年,全市要争创省级以上知名品牌20个以上,同时要申报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要以品质赢得市场。品质是品牌的基础。要以农业科技化促进农业产品品质提升,确保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要以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产品品质提升,在全市建立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以及标准化示范企业和市场。抓紧健全我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2010年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规模以上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100%。到2012年,全市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00万亩,大宗农产品“ 三品”认证达80%以上。二要以资源整合市场。当前,要围绕“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9个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推进茶叶品牌资源的整合,拓展品牌空间,放大品牌效益。还要围绕我市其他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鼓励和引导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联合,延伸品牌效应,最大限度地获得品牌溢价。三要以营销抢占市场。要像抓黄山旅游促销一样,千方百计抓好农产品品牌营销。各地要踊跃推荐优质产品参加国家和省级名优农产品评选,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农产品交易展示、展销活动。当前,尤其要抓紧做好明年茶叶产销的谋划和安排,抓好黄山茶叶暨名优农产品交易会的营销策划,搞好营销配套工作。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办在家门口的“经济奥运会”,也是我市农产品展示营销的最好舞台。要大力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把黄山名特优农产品进一步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第四,必须抓项目、硬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以大项目做支撑,到2012年,全市要建成20个超亿元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其中,明年10个重点产业化龙头技改项目就要启动实施,完成投资6亿元。还要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100个、资金12亿元;争取国家和省里涉农扶持资金10亿元。为此,一要抓好项目的编制。要紧紧围绕“1122”计划和主导产业规划,围绕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黄山优势,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把农业产业化项目谋划得更深、编制得更准、包装得更新,从而确保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能够早日上马实施。二要抓好项目的争取。最近,为搭上国家扩大内需“这班车”,我们已编制了108个农业农村项目,总投资93.7亿元。其中,市里已上报重大项目10个、总投资20.8亿元。这些涉农项目,有基础设施,有特色产业,有社会事业,特别是动物防疫体系、农村沼气以及茶叶“双十”工程等项目,要作为我们着力争取的重点、着力突破的方面,一定要盯紧盯牢、盯出成效,努力让2009年成为农业产业投资年、农村产业突破年。三要抓好项目的引进。要立足招商引资上项目。重点面向长三角、环渤海和韩日及台湾地区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密集区,紧盯境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顶尖企业,针对自身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要求,重点关注那些能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的企业、能提升现有产业和产品品牌的企业、能带动基地整合发展的企业、能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企业,开展全方位招商引资,做到补缺式承接、提升式承接。在注重“外引”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引”,抓住当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潮”,引导他们在家乡创业兴业。要立足出口导向上项目。要落实好市里出台的支持工业企业渡难关保增长的意见,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同时大力引进出口型龙头企业和项目,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明年,全市农产品出口要确保增长8%以上。

第五,必须抓服务,优环境。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大家的共同任务和责任,特别是各级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要千方百计服务于、促进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一要改善政务抓服务。进一步把“四大整治”引向深入,进一步落实好市里一系列关于保增长的要求,扭住关键环节,着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在执行上,要强化发展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创造性地执行

好上级政策。在简政上,要大刀阔斧地精简会议、培训、检查、评比,减少非经济因素的干扰,特别是要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在减费上,要全面开展一次涉企收费大清理,特别是对于涉企处罚,一定要立足早提醒、先教育、重纠正,必须处罚的,有关部门也必须事先报知当地政府。二要强化政策抓服务。作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都要做到一个产业一个规划。要以有力的政策保证规划的实施、促进计划的落实。市里初步考虑,从明年开始,在原有农业产业化引导资金、龙头企业贷款贴息以及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专门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十大主导产业。各区县也要配套拿出专项资金。中央、省里与产业化相关的优惠政策,必须整合好、利用好、落实好。三要创新金融抓服务。要抓住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积极调整信贷结构,通过小额信贷、短期信贷、中长期优惠信贷、专项信贷等一系列灵活多样的信贷组合,提高农业产业化及龙头企业的信贷规模和比重。要创新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融资互助和信用合作,抓住政策机遇扩充担保公司实力,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明年开始推进农业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四要深化改革抓服务。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健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做好提标扩面工作。加大农村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力度,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再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在全市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农村信息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代理网络;还要着力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产品物流体系,以推进城乡建设管理提升工程为抓手,加快20个特色镇发展。

上一篇:高中物理学生教学目标下一篇: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