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2024-08-18

医院重点学科管理办法(精选8篇)

篇1:医院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重点学科建设是增强医院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各级重点学科建设,规范重点学科管理,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优化资源配置,巩固和发展学科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推动学科快速发展,促进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水平提高。

第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形成梯队合理的学术队伍,具备一定优势和配套合理的实验室条件,具有承担、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并在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逐步成为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开放型医疗、教学和科研基地。

第四条 重点学科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和院级重点学科。

医院根据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有计划、合理地培养一批院级重点学科,争取通过3~6年的规范建设,建成更多的校级、省级重点学科,并力争使部分省级重点学科达到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的标准。

第二章 申报和评审

第五条 重点学科申报和评审每3年开展1次,以二级或三级学科为申报单位,原则上从硕士生培养点或联合培养点中择优选择。

医院鼓励相关学科(科室)交叉联合,共同申报。第六条 院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条件:

(一)有2个以上稳定的科研方向,有较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二)学科带头人在该学科领域中有一定声望,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硕士生导师资格,年龄一般在52岁以下;

(三)学术队伍的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一般要求有2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3~5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高学历的学术骨干比例较高;

(四)长期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已培养过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得到社会好评;

(五)目前至少承担2项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科研经费5万元以上;近3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0篇,曾经出版专著,或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第七条 校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条件,按照学校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第八条 省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条件:

(一)已被确认为院级或校级重点学科且经过至少3年以上 重点建设;

(二)有3个以上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形成了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三)学科带头人在该学科领域中有较高声望,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资格,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

(四)学术队伍的学历、年龄和技术职务结构合理,一般要求有3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其中至少1名在50岁以下)和6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其中至少1名在45岁以下),高学历学术骨干比例较高。

(五)长期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已培养2届以上硕士生或博士生,毕业生得到社会好评,近3年来获得过省级以上教学(教材)成果奖;

(六)目前承担至少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科研经费10万元以上;近3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5篇,曾经出版主编专著和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第九条 凡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的学科,均可向医院提出申报院级重点学科,医院组织专家评审后予以确认;凡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学科,均可向医院提出申报省级重点学科。校级和省级重点学科的推荐工作,由医院根据重点发展方向、学科水平与贡献进行初审后择优向上级部门推荐。

第三章 管理组织

第十条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是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组织。

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总体部署和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学科建设计划和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各重点学科的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学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十一条 各重点学科须成立由学科带头人任组长的学科建设小组,负责本学科建设的日常工作,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

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硕士生导师资格,德才兼备,作风正派,治学严谨,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学术造诣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

第四章 运行管理

第十二条 重点学科建设实行目标管理,鼓励竞争,优胜劣汰,滚动建设。

各重点学科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科学制定每阶段目标和周期建设总体目标,并根据评价体系进行自我考评。

第十三条 被确认重点学科的,须填写《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书》,明确学科总体学术水平发展目标,列出逐年建设目标和量化指标。

第十四条 重点学科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学科带头人拥有学科内部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确定 主攻目标,带领全体成员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力争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标志性成果;注意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第五章 目标管理 第十五条 医院根据重点学科等级和医院发展要求,分别向各重点学科提出周期目标和目标。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形成特色诊疗项目和特色专科。

第十六条 院级重点学科除完成医疗、教学任务外,还应完成以下具体目标:

(一)每2年至少申报并获批厅级以上课题1项,或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奖1项;

(二)每年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篇以上;

(三)每2年至少举办省级以上学术活动1次;

(四)每2年至少获得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1项。第十七条 校级重点学科除完成医疗、教学任务外,还应完成以下具体目标:

(一)每2年至少申报并获批厅级以上课题1项,或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奖1项;

(二)每年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篇以上;

(三)每年至少举办省级以上学术活动1次;

(四)每2年至少获得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1项。第十八条 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除完成医疗、教学任务外,还应完成以下具体目标:

(一)每年至少申报并获批厅级以上课题1项,或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奖1项;

(二)每年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篇以上;

(三)每年至少举办省级以上学术活动1次;

(四)每年至少获得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1项。第十九条 各级重点学科经过3年建设,应达到该级重点学科建设要求的预期目标,并取得较明显的标志性成果。

院级或校级重点学科经过3年的建设,应达到省级重点学科申报条件指标。

省级重点学科经过3年的建设,应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标准并通过评估验收,创造申报上一级重点学科的条件。

第六章 经费及管理

第二十条 重点学科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医院匹配经费、横向学科建设经费及学科自筹经费等。

对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医院按上级拨款1:1~2的比例给予配套经费;院级重点学科由医院拨款建设。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标准为:每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培养周期投入不少于200万元;每个校级重点学科、医院重点学科1个培养周期投入不少于100万元。

科研业务经费标准为:省级重点学科每年10万元,校级重点学科每年5万元;院级重点学每年3万元。

医院建立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管理账户,经费按下拨。第二十一条 学科建设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

(一)仪器设备费,是指用于重点学科建设所需仪器设备的购置、安装、运输以及相应配套软件费用等。

(二)实验室修缮费,是指用于改善实验室条件的修缮费用。

(三)科研业务费,是指以申请省部级以上课题为目标的前期预研经费,以及从事本学科有前景的重大科研课题的补充费用等。

(四)图书资料费,是指购置本学科所需的有关图书、杂志、资料检索等费用。

(五)人才培养费,是指用于学科业务骨干在科研项目上所需的进修和培训费等。

(六)学术交流费用,是指用于承办学术会议、邀请本学科知名专家讲学及参加学术会议的费用等。

(七)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必需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二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应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避免重复,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由学科带头人按计划支配使用,同时须接受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重点学科的经费报销按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第七章 检查评估与奖惩

第二十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以3年为1个周期。每年进行1次年终总结检查及考评,每3年进行1次验收评估。

对完成学科建设任务,达到评估标准的重点学科,滚动进入下一期建设;对管理不善,达不到学科建设规划及计划要求者要予以警告;检查不合格者,限期整改;验收评估不合格者,暂缓进入下一期建设,且在1年内仍未达到预期建设目标者,取消其重点学科资格。第二十四条 医院对完成学科建设任务,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科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二十五条 重点学科在年终时应提交书面总结报告,内容包括科研项目、论文发表、成果获奖与转化、研究生培养、学术队伍建设、学术协作与交流、实验室建设、经费使用等情况,以及主要经验、存在差距和为缩小差距拟采取的措施等。

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在听取汇报、实地检查的基础上,向医院汇报,指导和帮助解决学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医院科技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往有关制度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篇2:医院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重点学科建设是加强医院建设,促进医、教、研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更好地形成专科优势,促进重点学科更快、更好的发展,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重点学科建设内容:

1、围绕专科发展方向开展临床及科研工作,提高专科科研及临床医疗水平。

2、专科梯队建设,专科后备人员培养及专科相关人才培养,专科相关专业设备购置。

3、加强学术建设,扩大知名度,提高专科在本专业的学术影响力。重点学科的管理:

1、分管院长负责,医院科教科协调指导重点专科建设有关的问题。

2、各重点专科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制定专科三年、五年发展规划,3、确定专科建设目标;科主任负责重点专科的经费使用及科研活动。

3、各级重点专科确定后,在建设周期内应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规划、有计划的实施专科建设,年终进行考核。

4、确保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发表在国内各级期刊上,鼓励向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积极举办全国性及省级学术会议,鼓励科技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通过与国内外的交流,促进科学的发展。

5、医院专门设立重点专科建设经费和科研启动经费,每建设周期5-10万,用于重点专科建设和科研课题的启动。

医院科研管理制度及奖励办法

一、开展科学研究

1、科研课题的申请立项、成果鉴定及申请奖励规定

按照国家、省、市科技计划、成果鉴定及奖励的有关管理规定以及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鉴定、请奖工作。

⑴、申请科研课题立项:

按照医院安排的时间,课题组必须有相关的课题检索资料,并写出开题报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课题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列出详细的实施计划及经费概算,报科教信息科,由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进行论证审核后决定报省或市科技计划,按要求填写科技计划申请表,由医院统一上报科技主管部门。

⑵、课题的实施

根据省、市科技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项目文件,由列入计划立项负责人与医院签订科研合同书,科教信息科负责监督、检查项目的计划实施情况,并及时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项目负责人定期向学术委员会及科教信息科汇报课题进展情况,以保证研究的正常进行。

⑶、科技成果的鉴定及申请奖励

按课题计划进度要求,课题完成后要及时进行鉴定。按成果鉴定要求,由课题组将本项目的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整理成完整的技术材料交科教信息科,由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查后,向有关部门申请

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完成一项鉴定一项。

计划外课题,医院一般不组织鉴定,如有特殊需要,由医院研究决定是否申请鉴定。

申请奖励的程序与成果鉴定相同,必须由医院组织考评及上报。

2、科研经费的管理

医院每年拨出上一业务收入的1%作为科研基金,省市指令性计划所拨经费与医院配套基金列入医院科研基金统一管理。经费的使用范围:

列入计划的科研课题及四新项目,主要用于购置设备、试剂、资料检索、资料印刷、鉴定验收及与本课题有关的差旅费及学术交流费用。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经费的申请与审批:

由课题负责人写出书面申请报科教信息科,科教信息科根据计划经费概算审查后,报主管院长、院长批准,凭发票到财务科专项基金处报销。原则上课题所需资金应保持在基金内,若出现超支,由课题组垫付,成果获奖后,从奖金中扣除。

经费的申请必须依据计划内容,要真实可行。与本课题无关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科教科及课题组均应建立经费使用记录,课题结束后医院对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并写出总结报告。

3、科研奖励措施

获国家、省、市科研成果奖的项目,国家有关部门配套的奖金按规定

提取管理费用外由医院发给课题组,另医院将给予奖励,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国家级成果:一等奖100000元,二等奖50000元,三等奖30000元;

省级成果:一等奖50000元,二等奖30000元,三等奖10000元; 市级成果:一等奖30000元,二等奖10000元,三等奖5000元。所有奖金由课题负责人领取,课题组内部由负责人按有关规定比例进行分配。

篇3:抓好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管理

1 履行管理职责、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1.1 每季度组织召开感染管理委员会例会扩大会议, 即委员会成员及其余科室主任、护士长均要求参加, 最大程度发挥每次召开会议的作用和效率。

1.2 感染管理科负责会议组织工作, 确定例会议程, 筹备相关资料。

1.3 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监测、质量控制及对临床指导工作。通报当季医院感染监控信息, 分析监控结果、研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具体解决医院感染管理实际问题。

1.4 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 及时健全、修订我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及预防控制措施, 上报委员会讨论、通过。如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期间, 修订和健全了我院发热门 (急) 诊、甲型H1N1流感隔离留观室与隔离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隔离病区物品传递流程, 隔离病区区域工作细则, 隔离病区内影像科、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急救车消毒隔离制度, 为隔离病区各区制作、张贴防护用品穿戴、脱卸流程。为全院各科及隔离病区每人下发《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 方便大家学习掌握。

1.5 根据医院发展规划, 参与新建、改建部门的布局、流程等审核工作。如对血透室、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病房等建筑布局进行不同程度调整, 逐步符合感染管理要求。

2 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培训

2.1 每年至少2次的医院感染知识全员培训, 在执行计划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时间和课题。

如去年疫情流行, 先后进行了"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每次培训后均要通过相关知识考试, 使全院职工人人重视医院感染、从我做起抓医院感染。

2.2 针对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 要进行"小讲课"。

如新来院人员的院感知识岗前培训;急救车队人员的消毒隔离与防护技术知识培训;卫生工勤人员不同病区清洁消毒知识及防护技术的培训;深入隔离病区指导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

2.3 科室医院感染知识业务学习各科院感监控小组组织全科人员, 每月一次, 进行医院感染知识业务学习。

感染科统一安排培训内容与进度, 要求各科按时保质完成并做好记录。季度考核抽查提问工作人员。

2.3 注重学习、掌握国家新规范。

作为专职人员, 自己首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而参加卫生部、省厅等举办的相关医院感染培训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3 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3.1 我院为省厅医院感染网络直报单位之一, 在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实际发病率调查基础上, 每年进行一次现患率调查;

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我院住院患者结构中肝硬化及恶性肿瘤等高危人群占较大比重, 在相关科室开展肝硬化及恶性肿瘤患者前瞻性监测, 重点监测放疗、化疗及白细胞减少患者和置管术后患者。

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 严防多重耐药菌扩散。每检出一例多重耐药菌, 要求检验科同时报院感科和相关临床科室。感染科均及时督促、检查相关科室执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的情况。

3.2 按照卫生部规范要求, 结合我院诊疗工作, 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控工作。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项目, 由院感科负责采样、送检;环境卫生学监测, 在科室按规定周期常规进行监测的基础上, 医院感染科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抽查监测。所有检验结果, 检验科均首先报告院感科。凡检验结果不合格的项目, 院感科及时与相关科室共同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进行反馈监测、直至合格, 即执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3.3 定期发布医院感染监控信息医院感染科每季度定期向全院发

布医院感染监控信息, 将全院及各科医院感染发病情况, 发生部位分布状况, 不同类型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 感染病例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以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汇总分析, 要求采取的防控对策与措施, 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特点及药敏结果等反馈给广大医务人员。并利用委员会例会 (扩大会议) 等平台进行广泛交流、互动提高, 使我院的感管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更具实效性。

4 重点科室规范管理

近期卫生部及省卫生厅相继颁布了《血液透析质量控制标准》、《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对照标准, 结合医院实际, 逐步规范各个重点部门的工作。

4.1 消毒供应室对照医院消毒供应室三项强制性规范, 逐步改进我院供应室工作。

4.1.1 进一步完善各区各室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4.1.2 建筑要求: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 检查、包装、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去污区, 检查、包装、灭菌区设人员出入缓冲间;其洁具间均封闭式设计。

4.1.3 外来医疗器械尤其是手术器械由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4.1.4 完善质量管理追溯制度, 要求每个灭菌包外注明完善的6项信息。

4.1.5 灭菌物品包装, 在原硬质容器外加包布, 两层两次分别包装。不用布袋包装, 不捆扎包装。

4.1.6 停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植入性物质。

4.1.7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生物监测执行每周一次。

启用快速生物监测仪, 对灭菌植入性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放行。

4.2 手术室

4.2.1 进一步规范入室转身换鞋流程及更衣流程。

4.2.2 术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拖鞋等物品放入指定位置。清洁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重点放在手术室工作人员自身执行不严格这一薄弱环节。

4.2.3 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因手术需要外带的设备、仪器, 检查、清洁、消毒灭菌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

4.2.4 规范连台手术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4.3 血液透析室

4.3.1 严格划分三区, 规范了清洁库房、污物处理间、配液间的设置。

4.3.2 重新修订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相关标准操作规程等。

4.3.3 开展规范的水处理系统监测:

4.3.3. 1 应用标准试纸每周进行水的硬度检测。

4.3.3. 2 应用残余氯测试纸每周进行活性炭检测、每天消毒水处理系统后进行残余氯测定。

4.3.3. 3 每季度对透析用水进行内毒素检测。每月对透析用透析液进行细菌培养。

4.3.3. 4 每年一次对透析用水进行化学污染物监测。

4.3.4 规范了水处理系统维护检测及记录。

4.3.5 配备了配液自动搅拌桶, 减少微生物污染。

4.3.6 透析机的消毒剂 (次氯酸钠) 和除钙剂 (冰醋酸) 使用新规范要求的医用制剂。

4.4 其它医院感染重点部门

对口腔门诊、口腔修复、妇科门诊、人流室、新生儿病房进行改造的建筑布局进行了卫生学标准的审定, 使其布局、流程更趋于合理、更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隔离病区严格划分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 各区间设立缓冲间, 污物通道、工作人员通道、病人通道不交叉。

5 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在我院的医疗废物三级管理体系中, 院感科作为医疗废物的管理和督导部门, 严格履行职责。考核、检查、指导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运送、暂时储存、清洁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以及职业安全防护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落实和日常执行情况。

6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和消毒药械的管理

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和消毒药械的购入、存放、使用、回收、处理环节的监督检查职责。购前对产品证件进行审核, 合格有效方准购入, 即采供科与院感科先后互达"购入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证件审核通知单"、"购入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证件审核意见单"。使用中, 在证件到期前3个月即向相关采供科室报送"索证通知单", 要求及时索证。日常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采供科室库房及使用科室检查、督促各个环节的管理。

7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制度及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评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每季度对照《质量考评标准》进行全面考核评分、奖罚兑现、一对一书面反馈、提出整改要求;要求科室定出措施、限期整改;对整改情况要追踪落实, 即执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全院考核情况汇总分析》通报并下发至各科。

每月对手术室、分娩室、ICU、血液透析室、口腔科、内窥镜室、供应室、各科治疗室等重点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查。同时根据实际情况, 对有关项目进行针对性、连续性的重点检查, 如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灭菌前清洗质量的检查;医师无菌技术操作检查;手卫生规范的执行;隔离防护措施的执行等项目。督促改进与落实。检查情况每周在护士长例会、科主任例会上通报。

参考文献

[1]赵春兰, 李素英, 黄晶.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7) :851.

篇4:医院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关键词】:管理会计;医院财务管理;学科体系

一管理会计与其他会计学科之间的关系

1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同属于会计系统。医院管理会计也不例外。财务会计是衡量医院的总体业绩,主要是定期向医院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信息资料,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医院外部与医院有利害关系的各个方面。财务会计应用信息的方式主要是客观反映和监督已完成的事项,以医院整体为服务对象。财务会计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否则其会计信息将失信于医院外部的利害关系人。医院管理会计重要的一个职能是衡量医院各科室(部门)的业绩,主要是根据医院内部各级管理部门的需要,提供满足医院管理者经营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以提高医院内部经营管理为目的,其服务对象是本医院内部。并对财务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为医院经营决策提供预测方案,控制经营活动全过程。

2与成本会计的关系

成本会计与医院管理会计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成本会计是医院管理会计的前身,是医院管理会计的资料来源,它服从于医院管理会计所体现的战略决策。成本会计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成本确认、分类,归结、计算、分摊等。医院管理会计是围绕着医院经营决策和内部成本控制,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估。

二管理会计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医院管理会计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现代医院非常重视自身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有这样一些因素对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患者的满意程度-医院规模;市场占有率;专科建设;可信赖程度;敏感性,技术领先地位,优良的财务业绩。因此,医院管理会计必须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更注重医院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所以,构成医院竞争地位的上述因素都是医院管理会计必须研究的内容,而不是仅局限于优良的财务业绩这一财务指标。

2规划和决策。这是管理会计的首要职能。医院可根据医疗市场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方法,对医院的经营和发展作出科学的预测分析;对医院重大的投资建设作出明智决策。在此基础上,编制全院的全面预算和科室部门的责任预算,确定各项经营目标,用以指导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具体地说,就是利用回归直线法,测算医院各期病人就医总量和医疗费收入总量以及各病种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为依据,应用本、量、利分析法,测算并确定医院的目标成本和边际利润。利用差量分析法和贾献毛利分析法,对医院的投资方向进行可行性决策。在医院的总体的总体经营目标和建设发展计划下,根据医院总的本、量、利目标,结合各科室的具体情况,确定各责任单位的本、量、利任务。这样应用管理会计进行规范和决策,一方面可使医院的经营活动避免盲目性,增强医院各项预算和规划的前瞻性,另一方面,能够使医院在经营活动的组织实施、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成本效益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调节,从而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

3组织与配置。在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织管理下。可设计和制订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内部会计处理程序,应用行为科学原理和成本效益原则,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在每个岗位、每道工序和各个投入产出环节上,合理组织人,财、物资源。争取以最佳的资源配置和最优的经营模式完成预定的经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设计和制度订药品成本控制制度,卫生材料消耗费用定额制度,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制度,科室核算和工作业绩考核评价制度,医疗质量管理规程,各病种诊疗处理规程,以及责任目标与收益分配相结合的制度等。能动地利用这些制度和规程所组成的管理体制,规范约束各责任单位的工作流程和经济行为,同时,运用利益机制,促使管理部门和责任单位按照行为科学和效益优先原则行事,使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率运行成为医院内在的行为准则。

三建立医院运用管理会计的组织框架

1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应改变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为主体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报账型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型模式”的转变,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并运用管理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传统财务管理的内涵,如进行医疗业务本量利分析、开展风险管理、存货控制等,同时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会计的组织形式。由于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将管理会计纳入其中,因此,要采取逐步引入,持续提高,最终有机融合的科学发展过程将管理会计融入其中。此外,还应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审计部门,并在制度上和组织体系上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监督医院的经济活动。

篇5:医院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是推进医疗、科研、教学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医院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促进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突出学科优势,增强科研实力,使更多的临床学科尽快达到县、市级重点学科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学科建设创建期一般为三年,验收通过后,实行动态目标管理,每三年为一周期,一年一总结,三年一次考核评估,实行淘汰机制。医院将按照安徽省卫生厅、马鞍山市及含山县卫生局对重点学科建设的考核指标和要求对各级重点学科进行年度考核评估。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医技、护理科室。国家、省、市、厅(局)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授予的重点学科创建单位和授牌单位均纳入含山县人民医院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二章 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第四条 指导思想:为适应医疗市场的竞争需要和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多层次的需求,引入重点学科建设的竞争机制,以重点学科带动医院全面发展。

第五条 目标:把我院建设成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高水平综合性医院。

第六条 重点学科建设的任务

1、医院将按照市级、县级重点学科建设申报的要求,结合医学发展的需求,根据学科自身优势,逐渐建设成为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达到县市级、省级乃至更高层次重点学科水平的学科。

2、以人为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3、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科研平台,明确方向,重点突破,力争取得高层次科研成果。

4、通过重点学科建设,使科研与临床、教学更加紧密结合,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5、重点建设学科应以突出医疗特色,开展临床特色诊疗技术,兼顾科研为建设目标和任务。

第三章 重点学科设置、申报与评定

第七条 医院成立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论证学术带头人的确定,定期研究解决学科建设中的资金、人员、设备、课题研究等存在的问题,指导、监督学科建设规划的落实,协调各部门在学科建设规划落实过程中的关系。

第八条 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医务科根据医院总体规划,制订医院重点学科发展规划,组织申报、评审、考核和奖惩等具体工作。第九条 巩固和发展医院已有重点学科优势,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在县、市、省内有影响、有优势的学科。

第十条 各临床、医技、护理专业均应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努力创建县、市级重点学科。医院鼓励相关学科(科室)的交叉、联合,共同申报。

第十一条 申报和评审:遵照“自愿申报、客观公正、专家评审、择优遴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各学科按规定填写县、市《重点学科申报表》,交由医务科初审,并经医院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评审(必要时答辩论证)后,医院根据学科现有的基本情况,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发展潜力及其建设能力,结合医院总体发展规划择优向上级主管部门推荐,由上级主管部门评审认定。

第十二条 重点(建设)学科的申报条件

1、所申报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二至三项特色较为明显,优势较为突出的专业技术。

2、学科人才梯队合理,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已经在县、市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年龄、学历、学位结构适应本学科发展的要求。

3、本学科曾承担过有影响的科研项目,近两年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过影响较大的学术论文。

4、科室管理和服务到位,两年内未发生过严重的医疗差错,经济效益位居前列。

5、能够被其他科室专家和职工认可。

6、较好地完成所承担的临床教学任务。

7、有较为完善的学科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明确,措施切实可行。8.结合县、市重点学科申报条件要求。

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十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制,院科二级管理相结合。医院医务科负责对各重点学科的日常管理、督促检查和沟通协调,学科负责建设目标的实现。

第十四条 各学科要成立本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确立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设立学科秘书,制定具体的运行管理制度,并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到人,确保学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

第十五条 学科带头人要严格按照合同书规定的主攻方向和建设目标组织实施学科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计划合同书内容原则上不作变更,确需调整建设内容的,由学科提出申请,经医院和主管部门同意,报委托单位批准后方可。第十六条 学科建设实行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学科负责人应在每年12月底前提交当年建设计划执行情况总结和下一年度具体工作计划。并根据《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及马鞍山市卫生局《马鞍山市医学重点学科 实施计划书》要求,填写《重点学科年度建设情况报告书》,经医务科审核后交上级主管部门。对学科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对不按规定填报年度报表的学科,医务科将提请医院停止下拨下一年度学科建设经费及中止其他相应扶持政策。

第五章 经费管理与保障措施

第十七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建立单独帐户、实行专款专用。对列入重点学科的学科,创建期内,医院每年以1∶2的比例进行配套,经费按每年度下拨。第十八条 对已经取得的省级重点学科和院级优势学科每年给予5-10万元的重点扶持;市级重点学科每年给予3-5万元的资助;对有潜力的普通学科每年给予1-3万元的资助。并设立专项基金有针对性组织学科攻关小组赴国外进行短期学习与交流。

第十九条 学科带头人应在每年年底提出下一年度经费预算计划和本年度经费决算情况,经医务科审核,报分管院长审批后使用。

第二十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范围、使用程序和方法按《含山县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执行,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有关财务法规,医务科、财务科负责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一条 重点学科优先进行科研立项,在科研鉴定、科研获奖及在新技术新项目的立项和评审上给予支持。

第二十二条 优先安排和装备医疗设备,保证重点学科重点投入。优先进行人才培养和引进。

第二十三条 省级(扶植)重点学科完成年度计划,学科带头人可享受5000元奖励,学科组可享受5000元的团体奖。市级重点学科完成年度计划,学科带头人可享受3000元奖励,学科组可享受3000元的团体奖。

第二十四条 评审通过的重点学科给予一次性奖励,省级5万元(扶植3万元),市级1万元。

第二十五条 评审通过的重点学科发表的论文版面费报销最高额度1000元。

第六章 考核与验收

第二十六条 列入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的学科接受委托单位和医院的双 重管理考核。建设期内,按合同要求实行全程管理,到期验收;验收通过后按 医学重点学科回头看的要求,接受管理和考核。

第二十七条 考核和验收的主要内容为:

一、建设计划合同书的任务、目标的执行情况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二、学科建设质量、整体实力和知名度提升情况;医疗卫生关键技术突破、取得的成果和效益情况。

三、推动医学科技发展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引领、辐射和示范带动情况。

四、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形成以及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五、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情况。

六、学科制度执行和承担单位支持措施的落实情况。

七、经费配套和财务审查情况等。

第二十八条 医院每年按验收内容,对重点学科的合同指标执行和年度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考核评估不达标的重点学科提出警告,并限期整改,连续二年考核评估不合格的,将对学科带头人进行调整。对建设期内不能通过委托单位验收者,取消重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资格。

1、省级(扶植)以上重点学科:依据安徽省医学重点或扶植重点(省市共建)学科验收定量指标考核。

2、县、市级重点学科:依据县、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评估标准进行考核。学科年度考核各项必须得分,缺项者及年内发生过严重的医疗差错无奖励。

年度考核完成分值省级70分及以上,县、市级90分及以上的学科实行奖励,学科连续两年不达标,停止其学科经费使用资格。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凡涉及省、市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方案、管理办法及评估指标的修订,由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发文公布。

第三十条 本管理办法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未尽事宜提交医院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第三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与本办法不符的有关规定同时废止。

附件1:安徽省2007-2010年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和《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2:马鞍山市医学重点学科实施计划书 附件3:马鞍山市医学重点专科申报书

篇6:医院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医院的建设与健康发展,加强重点岗位的管理,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深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促进医院的党风廉政建设,根据有关法规政策,结合医院实际,决定对医院重点科室、重点岗位实行轮岗交流,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重点科室、重点岗位的范围

财务科、医学装备科、药剂科、后勤保障部等为重点科室;分管重点科室副院长、重点科室负责人、药剂药品采购员、后勤物资采购员、医学装备保管员、财务会计、门诊、住院收费员等为重点岗位。

二、轮岗交流的对象

(一)医院分管医学装备科、财务科、后勤保障部、药剂科等工作,其中一项以上(含一项)满3年的副院长;

(二)任满3年的医院医学装备科、财务科、后勤保障部、药剂科主任;

(三)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药剂药品采购员、后勤物资采购员、设备保管员、财务出纳会计、门诊、住院收费员;

三、轮岗交流的方法

(一)副院长实行分管工作范围的调换,不再分管已分管满3年的上述科室工作。

(二)对重点科室负责人,原则上3年一轮岗。如经组织考察、群众测评工作表现好,忠于职守、无违纪行为且岗位人员轮转有困难者,经院党委研究,可适当延长轮转期。

(三)门诊、住院收费员二年轮换一次。岗位周期年满后,轮岗的员工不必由个人申请,而由院方统一安排。

(四)上述其他轮岗交流对象实行工作岗位的调换。

(五)岗位调换可以直接由医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提出调换方案,也可以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进行调换。采用竞聘上岗的(不得竞聘原职务)。

四、轮岗交流的要求

(一)医院要高度重视轮岗交流工作,科室领导要亲自负责,达到轮岗交流年限的,必须在半年内完成轮岗交流。

(二)医院纪检、监察室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认真执行轮岗交流制度的要追究相关责任。

(三)对不服从轮岗安排的员工,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待岗处理。

篇7:医院管理学重点2

2、病案管理:是以病史学理论和科学管理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病案集中、整理归档、保管供应、统计分析、制定规章制度,保证医院所有病案的完整、正确、安全、系统和有效利用的一门专业科学。

3、信息高速公路(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一个能给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网络,能使所有人享用信息,并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相互传递信息。简单地说,信息高速公路能使人们随时随地、自由、便捷、廉价地获取所需的多种多样的信息网络。

4、医院信息系统(HIS):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手段来实现医院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传输、应用和反馈,并在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的基础上支持医院全方位运作的有机体。

5、岗位分析的内容(6W1H)

用谁(Who):任职者的要求

做什么(Who):工作内容

何时(When):时间安排

在哪里(When):工作地点及环境

如何(How):怎样开展工作

为什么(Why):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为谁(For whom):与其他岗位的关系

6、病案管理的意义

医疗方面:病案是业务人员诊断、诊疗和护理病人的重要依据。

教学方面:病案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教材,尤其是典型病例和某种疑难杂症或罕见病更是难得的实用教材。

科研方面:可以提高临床经验总结和科研总结的准确性,促进医院科学的发展。管理方面: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病案制定出正确的管理措施。

预防方面:是疾病预防、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历史价值:科技档案和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方面:在处理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等案件时是重要的法律依据。

篇8:医院患者病历信息归档管理的重点

1 医院病历信息归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病历信息归档管理意识不强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 受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形式的影响, 对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的模式认识不全面, 部分医院管理人员对自动化办公软件的使用及操作不够了解, 从而导致其对电子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直观的认识。日常工作当中, 更为偏重纸质文件, 使得电子信息大量流失, 给档案归档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再者, 虽然一部分管理人员认识到了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并在实际工作中开始使用新型的管理软件, 但由于未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不规范使用问题频繁出现, 如患者病历借阅时未执行相关手续、患者病历被随意复印等, 对患者病历信息的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2 电子病历存储载体安全性较低

在对电子病历进行归档管理时, 由于部分管理人员过于随意的选择存储载体, 导致电子病历档案损坏和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如直接将电子病历档案存储在磁盘、硬盘或U盘当中, 不进行备份, 倘若计算机出现故障或是感染病毒, 则可能会严重损坏其中存储的电子病历档案;再如, 存储在磁盘中的电子病历档案, 可能会由于磁盘刮损等情况造成信息丢失。这些问题的存在, 都严重影响着电子病历档案归档管理的安全性。

1.3 重要病历保密工作较差

在医院信息管理工作当中, 虽然自动化的信息管理工作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较传统的纸质文件来说, 倘若不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就可能造成其被随意更改的问题出现, 大大降低其安全保密性。档案管理人员保密意识的缺失使隐患普遍存在, 众多不安全的信息管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2 强化病历档案归档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对病历信息归档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医院实际管理工程中, 应增强对病历信息归档管理的重视程度, 通过培训或学习增强自身对新型管理软件的操作能力, 明确病历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分类标准, 规范档案信息管理工作, 有效提升相关人员的病历信息归档管理意识。首先, 通过医院组织的相关培训工作, 强化管理人员使用自动化管理软件的意识和能力;其次, 明确病历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分类标准,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详细划分纳入标准, 并根据ICD-10疾病编码规范疾病分类方法, 提高病历档案信息的真实、准确性;最后, 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针对病历借阅时未执行相关手续, 患者病历被随意复印等问题, 管理人员应及时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 约束病历档案使用行为, 确保病历档案的安全性。

2.2 提高电子病历存储载体的安全性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存储, 存储载体选择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存储载体是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介质, 虽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但因其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仍被广泛使用。在使用过程中, 需选用合适的存储载体, 通过备份、防火墙设置、密码设置、防写保护等诸多保护措施减少或避免计算机故障或病毒等对电子档案信息产生的影响。再者, 还可通过控制存储载体存放环境、湿度、清洁度、温度等来延长存储载体的使用寿命, 最大程度确保存储载体的安全性, 提高医院病历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2.3 加强对重要病历信息的保密工作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医院的病例档案中部分特殊档案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为避免其被人为的修改、破坏、删除等,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大保密性管理工作力度, 充分做好病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保护工作。如管理人员可采用先进的加密手段和技术, 对具有特殊性的重要档案进行加密处理, 并在相关的载体上注明检索标识,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信息保密工作的水平。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在积极做好加密处理工作的同时, 还应严格按照我国制定的相关保密法律要求, 对病例信息进行合理、科学的归档管理工作。

3 结语

上一篇:鲁迅杂文集:《穷人》小引下一篇:母校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