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卡风险

2024-08-18

银行信用卡风险(精选6篇)

篇1:银行信用卡风险

内容摘要:目录

一 信用卡的基本情况; 1 上海市信用卡的基本情况及业务情况;2 国外信用卡在银行业所占的情况;

目录

一 信用卡的基本情况; 上海市信用卡的基本情况及业务情况; 2 国外信用卡在银行业所占的情况; 二 信用卡风险的产生; 1 信用卡风险产生的条件; 2 信用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3 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三 三方对于消费采用确认制还是密码确认制所采取的不同观点; 1两种制度的拥护者所持的不同观点; 3 签名制的不安全性; 4 银行规章的不安全性; 5 民法的规定; 6 国外法规的规定;

三 信用卡风险管理手段的具体分析; 1 风险回避; 2 风险预防; 风险的分散转移;

四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建议

内容摘要:随着信用卡业务的长足发展和信用卡业务的不断增长,信用卡业务中的风险频率也随之增长,对发卡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之间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风险中的问题也日渐严重。发卡行中的风险主要是自身的问题,发卡行是一切问题的源头,银行自身操作上的漏洞为信用卡违法人员提供了机会,导致风险的不断发生,银行应加强信用卡的风险的管理,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防止违法违规的现象发生,提高发卡行的权利,使之能正常的、高效的、合法的经营。特约商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上下连接的过程应十分注意,把好每一个关口,堵住每一个有可能发生的漏洞。另外,自身的风险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应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维护自身及他的权利。持卡人是三者之中的弱势群体,除自身应注意“自保”之外,还应注意一些不合理的法规条款等,应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总之,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还不十分成熟,各种法规还不十分完善,应多借鉴国外的经验,更多地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护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制定有关法律或规定,不能只做行业利益的保护者,不能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推动银行业的发展。关键词:信用卡 风险 解析

信用卡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最为盈利的部门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是许多国际大银行的主要业务和主要利润的来源。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就占其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美国运通公司的运通卡业务利润业务更占了其公司全部利润的7成。一 信用卡风险的产生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信用卡风险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在信用卡的发行、使用、结算的诸多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而且,随着发卡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的增多,信用卡风险体现出涉及面广,风险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的特点,发卡们的利润逐渐减少,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损失都是用银行的利润来弥补的,因此,信用卡风险的若干法律问题就突出了。我们知道,信用卡风险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发卡行自身造成的。比如说:各家商业银行除建行对信用卡消费来用的是密切和签字两种确认关系的方式之外,广东发展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仍采用签名确认,持卡人持卡消费不需要输入密码。这些都是发卡行自身操作上的漏洞,也为信用卡违法人员提供了许多机会,从而导致了风险的发生。

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也是维护特约商户和持卡人利益的需要。信用卡风险发生是另一大原因是由于特约商户的违章操作、疏忽大意以及持卡人没有按规定使用信用卡等所造成的。发卡机构在加强风险管理过程中重视对特约商户的培训工作,向广大民众宣传信用卡的用卡意识。这对减少风险的发生以及维护特约商户和持卡人利益是有很大作用的。二、三方对于消费采用签名确认制还是密码确认制所持的不同观点

但是,几年来,各银行对信用卡消费采用签名确认制还是密码确认制的态度和行为不一,社会各界对此也意见不一。支持密码确认制的认为:这是为了满足持卡人消费习惯和保障安全的需要,而且不少发卡银行也已经付诸实践。支持签名确认制的认为:签名确认制符合信用卡的国际习惯,密码信用卡会给消费者带来诸多方便,签名确认制能够保障持卡人的资金安全,不少银行仍采用签名确认制。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1月26日发布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第43条:特约单位经办人员受理信用卡时,应审查下列内容:(1)确为本单位所受理的信用卡;(2)信用卡在有效期内,未列入“止付名单”;(3)签名条上没有“样卡”或“专用卡”等字样;(4)信用卡无打洞、剪角、毁坏或涂改的痕迹;(5)持卡人身份证或卡片上上的照片为持卡人相符;(6)卡片正面的拼音姓名与卡片背面的签名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这些法规可以看出,银行信用卡的漏洞之多。

从目前来看,支持密码确认制的呼声越来越高,采用密码确认制的银行特别强调这是用户强烈的需要。根据深圳发展银行公布的资料,在其发行的近10万张信用卡中,98.5%的持卡人选择密码确认,只有1.7%的人选择签名确认。中国银联也表示对密码制的支持。似乎信用卡消费采用密码确认制是众望所归,大势所趋,是最为安全的手段。主张信用卡消费密码确认制的人提出的核心理由是:目前签名不能有效的确认“持卡人”(向特约商户提示信用卡的人)的身份,不能很好的防范信用卡盗用,保障持卡人(经发卡人同意而向其核发信用卡的,无其他特别约定时,包括主卡及附属卡持卡人)的用卡安全。消费者持卡进行消费时,信用卡特约商户需要对“持卡人”的身份进行核实,确认“持卡人”与持卡人的同一性,即“持卡人”是经发卡行同意而合法使用信用卡的持有人。究竟特约商户是如何确认“持卡人”的身份,依据是什么?我们从现在发行量较大,持卡人数较我,使用范围较广的信用卡发卡行的消费使用章程中来观察。

中国银行长城信用卡章程规定:长城持卡人可凭长城卡及本人身份证证明(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护照)在中国银行的特约商户直接消费购物,无需支付任何附加费用。

建设银行龙卡信用卡章程规定、持卡人使用龙卡时需要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彩色照片龙卡免示)并按本行规定在取现、消费、转帐等凭单上签具真实姓名。工商银行牡丹信用卡章程:持卡人用牡丹卡购物、消费或支取现金,均同时出示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护照、回乡证),在中国工商银行自动柜员机atm上存取现金或在销售点终端pos上转帐结算,必须遵守发卡机构的有关规定。

农行信用金穗卡单程:金穗卡持卡人凭金穗信用卡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可在中国农业银行指定的机构存取现金,办理转帐,在特约商户购特消费。从以上列举的几家银行的信用卡章程和使用须知中分析不能得出,特约商户应该是通过“持卡人”出示的身份证件根据信用卡姓名拼音和签字与身份证姓名的一致性,身份证照片与“持卡人”形象一致性,或者信用卡照片与“持卡人”形象一致性来确认同一性的。

如果签名是确认“持卡人”身份的方式,并且不需要持卡人的签名样式有特殊需要,甚至持卡人可以用惯用字体随便写几个字,通过书写习惯鉴定书写人的同一性。那么特约商户应具有鉴定签名的措施,这就包括一定的技术设备,一定要有良好的鉴定经验的人员,而事实上特约商户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并且这样做也是不实际的,除了考虑现在鉴定技术本身发展的水平,从经济角度考虑,也是没有必要的,成本非常高,毕竟信用卡消费是一种交易,交易要求方便快捷,严格的笔迹鉴定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十分关键,而在民事活动中不是这样,民事活动总是建立在一定的信用基础上的,那当事人对一定事实的信任,法律给予一定条件下的推定。

所以说,在国内,签字并非特约商户核实“持卡人”的身份,确认“持卡人”与样卡人同一性的手段。要求持卡人的签名一致,这真正的意义在于,签名是持卡人交易意思表示的证明。当我们用现金进行消费时,交易是及时清结的,消费者从商哀悼手中得到商品或服务,并向其支付现金,双方之间不需要一定形式的合同,因为合同其实是当事人对未来的买卖。商户只向消费者提供一定的小票,以各消费者报销,退货或用作商户承担产品责任的证据,或根不提供任何凭据。

而信用卡消费是一种信用消费,当商户向持卡人提供了商品或服务之后,持卡人是没有向商户支付价款的,给驰一定的信用,之后由发卡行向商户进行支付,这样的商户必须保留自已已经向持卡人提供了商品或服务的证据,证明自己与持卡人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发卡行作为向持卡人授信的人负有向自己支付的业务。“持卡人”在签购单上的签名是“持卡人”对交易的认可的意思表示,此签购单是双方交易意思表示一致的证明。同时,“持卡人”签名与信用卡上签名一致,证明意思表示是由拥有发卡行授信的合法持卡人做出的,授信的关系在特约商户和持卡人之间建立,根据发卡行和持卡人之间的授信关系,发卡人即银行向特约商户支付价款,而后持卡人再向发卡人还款。

可以看出,在整个信用消费交易关系中,特约商户与持卡人之间真实的交易关系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之后的发卡行与特约商户、持卡人与发卡行之间的关系都无法建立,而具有持卡人合格签名的签购单对双方来说都是这个真实交易关系的证明。另外,发卡行均规定为完全行为民事行为能力人才能申请信用卡并为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配偶或亲属申领附属卡,足见信用消费是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需要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意思表示能力。所以实际上,持卡人签名与信用卡上签的一致性是特约商户与发卡行的利益所在,他们对签名的致性进行确认是保障自己的权益,签购单是信用交易的有效凭证。这样一来,各种应注意义务和责任都被发卡行和特约商户转嫁给了持卡人,发卡人和特约商户没有承但起本身应该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信用卡是银行签发给那些资金状况良好的人士,用于指定的商家购物和消费,或在指定银行机构存取现金的特制卡片,具有消费信用,转帐清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凭证。信用卡消费交易的过程是,持卡人在特约商户进行消费,发卡行向特约商户支付价款,持卡人再向发卡行还款,这涉及三方当事人,即持卡人、特约商户和发卡行,三个法律关系,信用卡消费中,发卡行承诺对其授信的合法持卡交易的特约商户承担付款义务,那么从民事上看,特约商户与“持卡人”进行信用交易时,必须首先确认“持卡人”是有发卡行授信的合法持卡人,否则它是不能要求发卡行付款的。其实这种注意义务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并非为他人利益而额外负担的。从刑事上看,信用卡盗用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特约商户有确认“持卡人”身份,防止犯罪的义务,如果它没有尽到注意义务,或者故意不尽注意义务,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信用卡诈骗罪的共犯。如果因为特约商户没有尽到注意义务,造成信用卡盗用,损失应该由它自己承担,发卡人不应该向其付款,持卡人没有向发卡银行还款的义务。但是这种注意义务都和损失都被银行和特约巧妙、不公和堂皇地转嫁给了老实的持卡人。发卡们都在信用卡章程中注明:“挂失24小时免责条款”。(在持卡人办理持失日24小时内及持失前发生的损失由持卡自己负责,持失次日24小时后发生的损失由银行负责)。

如此“挂失24小时免责条款”似乎是银行对自己和持卡人风险和责任的分配,以挂失后一定时间为界,此单前信用卡被盗用和风险和由此产生的损失由持卡人承担,之后的风险和损失由银行承担。当信用卡被盗后用发生在持卡人挂失后24小时之前,风险和损失由持卡人承担,银行向特约商户付款,持卡人向银行还款,另,央行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逵妻卡银行有义务、应当向持卡人提供银行卡挂失服务,应当设立24小时挂失服务电话,提供电话和书面两种挂失方式,书面挂失为正式挂失。并在章程或有关协议中明确发卡行与持卡人之间的挂失责任。这似乎也是银行“挂失24小时免责条款”的法律依据。

但是民法归责原则并非如此,它是以过错为依据的,有过错者要承担责任。持卡人负有妥善保管信用卡的义务,如果失去对信用卡的控制,有时确实存在过错,但如果这只是一般过错,并且积极履行了挂失义务,信用卡的“丢失---盗用---损失”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不具有可归责性的,毕竟,为发卡行和持卡人所推崇的信用卡的特点之一就是“安全”,即信用卡不像现金那样---一旦丢失就是彻底的,确定的损失。所以不能因为持卡人失去对信用卡的控制就以持卡人有过错要求其承但损失。

而在美国,联邦法律对持卡人的保护为:消费者对信用卡丢失后未经授权的消费最多只承担50美元的责任;可以说,美国的法律为持卡消费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如此说来,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能有效地促进发卡行业务人员依法经营,防止违法违现象的出现,提高发卡行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维护发卡行权利的能力,能促进银行建立规范有效的信用卡风险防范机制,使整个发卡行的信用卡风险防范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篇2:银行信用卡风险

银行信用卡作为便利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已被广大消费者使用,近段时间不断增加的利用银行信用卡的犯罪事件和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的有所增加,给社会各个方面敲响了警钟,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成为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关键。

那么,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该如何防范呢?笔者认为,认真贯彻执行银行卡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强授信制度的落实,制定银行信用卡营销和审核人员责任制,建立完善的计算机银行卡控制系统,及时录入贷记卡申请人信息资料,建立长期银行信用卡质量考核机制,及时监控银行卡资产质量,避免出现银行信用卡授信审查不严、操作失误等人为的银行信用卡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利用计算机网络监控软件和嵌入式审计软件,实时监控银行信用卡人员尽职调查制度和不良透支落实情况和尽职情况,评价银行信用卡人员工作成效,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的银行信用卡工作人员,造成银行资金损失的,应启动问责机制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调离银行卡工作岗位,专职清收不良透支。

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建立银行卡申请人评估模型和评分操作系统,规范其操作流程,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建立申请人资产和收入变动数据库,利用评估软件来预测未来申请人的现金流量,评价申请人未来偿债的能力,科学评估授信额度和偿债能力,以此来判断授信的准确性。评估数据库,和互联网衔接,开发申请人搜索引擎,收集申请人信息,实现信息共享,逐步建立银行卡申请人资信评估系统。预警评估风险,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增强其科学性。

建立银行和公安、税务、社保等信息共享网络,可利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和银联数据网络,形成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税务、社保、银联等部门相连的局域网,实现申请人资产、收入、违规事项的实时更新,金融系统各银行申请人资信评估情况实时查询,避免出现多头办卡。

为了提高银行贷记卡申请人资信评估的准确度,特别是对其所拥有的资产,银行应该从外部聘请专家或外部中介机构进行评价,建立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对申请人进行评估。外部专家和外部专门机构评估人员具有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专业评估的技术方法,使用科学评估程序,专家的评估意见经过计算机系统的处理,所得出评估结论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加强银行信用卡工作人员风险管控培训,提高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使银行卡风险审核人员能够掌握信息技术,来对银行贷记卡风险识别、分析、控制,有能力避免工作失误,科学选择授信主体和授信额度。同时审计人员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随机抽取银行贷记卡资料,利用计算机审计程序来分析,判断授信客户的资金占用情况和风险程度,监督银行信用卡工作人员尽职的工作情况,达到减少银行卡操作风险的目的。

加强银行信用卡外包管理,建立科学的外包商选择的机制,设立外包业务发展基金或建立外包业务保险补偿机制,尽量避免外包损失。同时,认真督促银行信用卡外包单位建立符合银行卡发展和安全运营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选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银行卡发卡机构,认真履行风险审查、客户选择、损失追偿的责任,促进银行贷记卡业务健康发展。

篇3:银行信用卡风险

关键词:信用卡坏账,信用卡业务,信用制度,风险控制

一、信用卡坏账情况

受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信用卡坏账风险从2009年开始一路上升, 从2009年1季度的3%, 上升至2009年3季度的3.3%。虽然第四季度略有好转, 降至3.1%, 但2010年坏账增加态势重新抬头。

央行近日发布的第一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 今年一季度, 信用卡坏账增加11.08亿元, 不良率较2009年第四季度上升0.4个百分点至3.5%。其中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的不良率大幅上升至5.1%, 高于国有银行的2%。

一季度, 信用卡授信总额1.48万亿元, 同比增长42.9%, 较2009年第四季度增加1160.02亿元, 增长8.5%。期末应偿信贷总额2485.83亿元, 同比增长49.9%, 较2009年第四季度增加28.25亿元, 增长1.1%。

与此同时, 信用卡的坏账也在继续膨胀。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8.04亿元, 较2009年第四季度增加11.08亿元, 增长14.4%;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3.5%, 较2009年第四季度上升0.4个百分点。

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明显高于国有银行。一季度,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2.0%, 较2009年第四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5.1%, 较2009年第四季度上升0.7个百分点;其他金融机构为1.5%, 较2009年第四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

二、信用卡风险来源

1. 持卡人

主要有:持卡人还款能力不足;持卡人恶意透支;持卡人先挂失利用生效的段在实践恶意透支;持卡人谎称没有收到货物, 不承认交易生效。

2. 商家

一是不法雇员欺诈。在现实中, 雇员能接触到顾客的卡信息, 甚至持卡离开顾客的视线时使用客户信用卡消费, 并将非法使用出现的发票自行扣压, 致使客户受到损失。二是不法商家欺诈。不法商家通过与知名商店相近的域名或者邮件引导消费者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难以识别互联网商家的真伪, 很容易轻易提交支付信息。特约商店老板自己伪造客户购货发票, 然后拿假发票向银行索取款项。

3. 第三方

包括盗窃, 复制信用卡, ATM机欺诈, 虚伪申报等等。如, 窃取他人身份信息, 申请信用卡, 之后使用, 并不偿还。再如, 申请后申报丢失, 然后实施欺诈消费或取现。

三、风险控制策略

股份制银行信用卡5.1%坏账率暂时不用担心, 但是随形势和业务的发展,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1. 收紧新卡的审批和发放。

信用卡业务在中国的历史很短, 初期发放很混乱, 各个银行为了抢占市场, 采用了各种手段大范围开卡, 在审批和发放过程中, 管理宽松, 漏洞很多, 使得很多没有还款能力的人也持有信用卡, 由于审批-开卡-消费-坏账过程之后性的原因, 坏账在近期才有抬头的趋势。控制该风险的方法如下:

(1) 提高信用卡办理业务员的素质。改变对业务员原有的考核机制。一直以来, 各大银行均以发卡量对业务员进行考核, 该制度造成了业务员用尽一切办法进行开卡, 废卡坏卡量巨大。改变原有考核制度, 对“首刷”量进行考核以及对引入质优持卡人的业务进行奖励。可有效避免该情况的发生。

(2) 办理过程中, 严格审批可以证明还款能力的有效文件, 如收入证明, 资产证明, 社会关系等。信用卡发放初期, 有很多业务员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和名片, 根本无法真实反应信用卡申请人的经济能力。

(3) 控制新卡额度, 对于没有信用卡使用记录者以及没有信用记录者, 首次开卡额度可控制在一万元以下, 资质良好以及还款信用良好者, 可在一定时间内逐次提高其可使用额度。

2. 信用卡使用过程中的服务跟进

(1) 加大催款力度, 如适当扩大人工催款规模, 对于还款记录不好的信用卡使用者, 可提供提前提醒业务, 保证其按时还款。

(2) 对按时还款的客户提供适当的奖励, 如, 增加积分, 或者邮寄小礼物, 使其长久保持良好的还款习惯。

(3) 对于信用不良的客户, 可制定相应标准, 减少信用度以降低坏账风险。

3. 恶意信用卡透支方式及情况越来越复杂, 同时信用卡欺诈,

犯罪呈增长趋势, 除了进行数据的监控外, 银行可引入调查机制, 对额度较大, 情况较特殊的案例进行调查, 必要情况下, 可按照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民事或刑事追诉。

4.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

发达国家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历史悠久, 从管理模式、法律环境到具体操作都积累了不少经验, 建立了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但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国情, 我们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 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 所以不能简单的套用外国模式, 而应建立我们自己的个人信用制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其中针对个人信用卡风险, 建立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是关键。

5. 加强合作。

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者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的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用信息, 但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此外, 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够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 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负债情况, 减少借款者多头借贷带来的过度借贷风险。然而现状却是发卡行之间的风险信息非共享, 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

6. 政府部门须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信用卡的发放以及使用行为, 使持卡人及银行的权益都得到保护。

只有有法可依, 行为才会规范, 管理才会更加有力度。

参考文献

[1]一季度信用卡坏账率大增, 银行着手严控不良率.中财网

篇4: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关键词】信用卡 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信用卡发行数量的增加,信用卡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作用逐渐加大,大量信用卡发行导致了商业银行运营的实际风险。对信用卡风险的有效管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信用卡在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应用时间较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体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风险管理机制,信用卡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因此对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二、信用卡风险类型

(一)来源于持卡人的风险

在信用卡风险中来源于持卡人的风险占据最大比例,在具体的信用卡应用中持卡人造成的风险主要有恶意透支、谎称未收到货物、先挂失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使用信用卡、利用信用卡的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上述这些行为都会对信用卡的发卡行造成损失风险,是导致信用卡风险的重要原因,也是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来源于商家的风险

在信用卡的使用活动中来源于商家的风险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自商家不法店员的信用卡现实使用风险,一种是来自不法商家信用卡网上教育。在具象的商业消费活动中商家的不法店员有机会接触到用户的信用卡,甚至可以持用户的信用卡离开用户的视线,在这种情况下不法电源很可能会持有用户的信用卡进行非法消费,并将消费的发票自行扣押,造成用户的信用卡损失。在网上交易活动中不法商家利用与知名商家的相近的域名,或者相近的网页布置方式吸引用户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无法有效的分别出网站的真伪,很容易在虚假网站中提交自己的信用卡信息,造成用户信用卡的损失。

(三)来源于第三方的风险

来自第三方的风险是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卡损失最为严重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和信用卡用户的第三方,所以被称为第三方风险,通常情况下这种风险来自于盗窃、复制、ATM欺诈、伪造等第三方恶意行为,在信用卡被盗以后,盗窃者会在短时间内大量盗刷用户的信用卡,直到用户发现信用卡遗失并挂失冻结信用卡内的余额;在宾馆、饭店等场所信用卡经常会出现离开用户视线的现象,在这一阶段不法电源就可能会用小型的读卡设备读取词条的信息,进而复制用户的信用卡进行消费;ATM欺诈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用户信用卡信息被窃取或者被伪造,用户获取密码等关键信息以后,会利用ATM进行信用卡的盗刷。伪造犯罪分子先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用户的信用卡资料,如盗取,或计算机黑客通过攻击网上银行系统获取,在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

(四)来源于商业银行的风险

在商业银行内部不法工作人员对信用卡的非法利用对商业银行的伤害极大,其特点是利用自己的内部职权作案,较为隐蔽。例如擅自打制信用卡或者盗窃已经打制好的信用卡,冒充客户提取现金或者持卡消费;越权套取大额现象;通过更改客户资料和存款余额盗取现金。

三、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一)对信用卡业务的认识存在偏差

上世纪九十年代,商业银行陆续开始发行具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但是这一阶段的信用卡并不是作为零售结算工具出现的,而是作为一种中间结算方式,银行提供这一中间结算方式的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本世纪初揽储率成为银行运营效率的重要考察指标,大多数银行都利用信用卡作为吸引储户的手段,在信用卡运营过程中过分重视信用卡的结算功能,使信用卡成为企业间大额结算的工具,但是由于配套风险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不少信用卡的透支和转账结算功能结合在一起,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1]。

(二)银行信用卡业务粗放式经营

信用卡是一种完善金融体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集约型金融工具,其自身的运行应该秉承着集约型的特性,才能够发挥零售结算工具和现代金融工作的双重作用,而当前我国的信用卡发行主体呈现的是一种小而全的区域割据形式。不仅信用卡发行主体——商业银行的信用卡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而且商业银行信用卡的区域分割性极强,信用政策不统一、授信分散、效率低下,往往会给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带来极大的操作风险和交易风险。

(三)风险控制技术落后

风险控制技术是现代商业银行广泛应用的管理技术形式,是信用卡风险管理控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发展时间较短,很多控制技术和控制机制还不完善,特别是风险预警和实时动态风险监控的技术手段相对薄弱,包括审批、资金清算、风险资产的清分与管理等活动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

四、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

(一)提高风险管理的预见性

信用卡作为一种信用金融工具,虽然只能够应用于消费,但是其自身还是存在着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交易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让商业银行的信用卡经营活动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商业银行的信用卡监管机构应该从信用卡的发行和运行状况出发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见性的调控,当信用卡风险已经在市场整体和金融机构内容蔓延开来以后,对信用卡风险的调节就会因为不良资产的数量过多而无法保持公允[2]。

(二)发卡机构应理性、审慎,避免市场过度和无序竞争

从国际上已经发生的信用卡风险事件来看,信用卡的发卡机构对信用卡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我国信用卡发行机构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高峰期,商业银行忙于抢占国内信用卡市场,商业银行之间的信用卡竞争极为激烈,信用卡已经成為一种急于出手的商品,各种地毯式推广、免费年、送礼品的现象屡见不鲜,激烈的竞争客观上造成了申请门槛的降低,导致大量不良信用卡存在。为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埋下了影响深远的隐患。

(三)强化消费者教育和消费者保护,完善信用卡市场功能

信用卡是一种高级金融工具形式,其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下的推广和应用需要相应的消费者群体意识和保护机制的有力支持,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体系和信用卡管理体系产生时间较晚,相应的环境机制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消费者保护的立法滞后,相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消费者属于弱势群体,没有一个完善的机制和平台为消费者和商业银行提供平等、公正对话的环境,导致消费者和银行之间的纠纷日益增多。对于科学环境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家一户的问题,社会经济各方面要大力推动消费者教育,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明确信用卡使用者和商业银行之间的责任关系,确保双方权利和责任的落实[3]。

五、结论

信用卡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的发行和应用质量将会对商业银行、现代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以商业银行为例对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银行信用卡风险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和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支持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管朝.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

[2]毛识峰.农村中小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3]徐玉梅.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4]赵艳红.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7.

[5]杨国强.安徽省农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3.

[6]杨贤伟.A银行四川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篇5:信用卡电子银行风险点

一、贷记卡风险控制提示:

(一)营销环节:从源头抓起,有效控制风险。

随着贷记卡种类的进一步细分,每一种贷记卡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客户,如国际旅游贷记卡须为达到我行金卡标准的客户,大学生卡目前仅对23所高校的特定年级学生发卡等等。在营销时,应针对不同卡种的准入条件,做到有的放矢,真正从源头有效控制风险。

(二)受理环节:积极推进尽职免责,把风险控制落到实处。初始受理人:受理申请表,负责核对身份证、本人签名的真实有效; 录入人:负责录入信息真实准确;

调查人:负责人行、银联征信系统调查,公安、通信、工商、税务等系统联动核查,个人填报信息调查;

审批人:对前端环节的责任落实审核并抽查、依据现有信息,对照有关规定条件核定授信额度和审批;

催收人:对逾期不良客户按规范流程催收,做好记录; 风险监管人:进行风险监管和分析,做好预警监测。

二、金穗贷记卡团体客户营销风险提示:

(一)客户对象定位环节风险点

1.发卡对象选择不当,易造成对高风险人群批量发卡。2.非法中介通过团体客户发卡渠道传递非法证件。

(二)受理、调查环节风险点

团体客户的受理和调查环节的工作重点是对申请单位和申请个体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对,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申请单位信息不真实,如单位不存在、单位存在却无具体的办公场所、必要的工作人员等经营条件。

2.申请个体信息不真实,如申请人身份证号码与姓名不一致、工作单位电话无效或空缺、申请表上仅留手机号码无其他联系方式等。

3.申请单位与个体的关系不真实,如申请单位与个体之间没有所属关系,核实个体信息时申请人否认办卡等。

4.申请单位办卡目的不真实,如单位利用团体办卡进行套现或非法中介办卡。

(三)审批授信环节风险点

1.授信对象判断不准确,授信政策运用不当,加大授信风险的发生。

2.授信额度过高,超过申请人收入水平,还款能力没有充分有效的保障。

(四)邮寄领卡环节风险点

1.单位人员代为领卡、代为激活。

2.银行工作人员特别是客户经理代为领卡、代为激活。3.不法分子冒领卡片。

(五)客服激活环节风险点 1.团体客户卡片在短时期内大量激活并使用;激活方式大多为采用自动语音激活方式等。

2.卡片激活时间集中在某一固定时间段。

3.卡片激活大多通过一部固定电话采用人工方式激活。

(六)交易监控、调查环节风险点

1.欺诈申请,表现为开卡后短期内有多笔大额交易,交易类型多为取现、易变现或价值较高的商品类消费。

2.信用膨胀,表现为开卡后短期内持卡人不断申请提高信用额度。

3.还款能力不足,表现为持卡人经催收后以各种理由拖欠还款。4.疑似套现,表现为卡片交易集中在某个或几个商户,使用的额度较高、还款和消费的时间较有规律。

三、信用卡风险催收管理要点

(一)信用卡不良催收实行“条线管理、属地负责、严格操作、规范管理”的原则,做到催收责任明确,催收方式正确,催收记录及时,催收管理合规。

(二)市分行催收管理要求。坚持“信息统发、以户建账、按期催收、随时记录、严格分类、规范管理”的规定,催收岗位责任人具体做到:

1、每旬5日前通过邮件下发贷记卡属地催收名单(附件1)至各支行电子银行部(准贷记卡催收名单每月发送)。对总行下发的属地催收名单按户建立催收台账,每月收集支行催收情况表,贷记卡要 逐笔登记入辅助管理系统(外挂),完善催收资料。

2、对催收三个月后仍没有还款记录的信用卡透支户,应上报省分行贷记卡中心,由贷记卡中心统一发放律师函。

3、对催收三个月以上没有还款的信用卡透支户,应督促支行通过特快专递方式发送催收函,并将催收资料和邮寄回执联专夹保管。

4、对催收半年仍未能还清欠款的透支户,应责令支行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保证催收时效的延续。

5、对已达到损失类标准的透支信用卡,每月要上报省分行营业部信贷管理处,及时确认信贷损失认定,并将信用卡透支分类情况录入信贷管理系统。

6、对完成催收程序的透支户,将全部催收资料按顺序整理,按户归档,入库专人保管。

(三)支行催收管理要求。坚持“逐户建账、按期催收、实时记录、按时报告”的规定,催收岗位人员具体做到:

1、各支行在收到催收名单后,在规定日期内按照贷记卡风险管理流程开展属地催收,并按照《信用卡透支追索台账》(附件2)及时登记催收记录,透支首月电话催收不得少于三次。对电话催收未能及时还款的透支持卡人应及时采取锁定、止付、调减信用额度等风险控制方式。

2、电话催收一个月仍未能还款的透支欠款,填写《金穗贷记卡催收通知单》(附件3),采取上门催收方式,并与持卡人签订还款协议。

3、对上门催收仍未能还清的透支欠款,应通过特快专递方式发送催收函(特快专递封面一定要写明催收内容),同时在三日内向省分行营业部申请律师函进行催收。

4、对发送律师函仍未还款的透支欠款,应由支行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及时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将立案回执传真至市行备案。对超过5000元的透支欠款涉嫌诈骗的,要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立案侦查,并将受理回执传真至市行备案。

5、各支行应严格按照风险管理办法要求及时将催收情况反馈市行卡部,并按时上报催收资料(催收台账、催收通知单、催收信函、报案材料、诉讼资料等)。(金穗贷记卡属地催收流程见附件4)。对总行下发的风险事件登记表(持卡人无法联系、拒绝办理、伪冒办卡等)应在2个工作日内上报市行。

四、自助设备日常管理工作要点

(一)结账工作要求

做到双人开箱、双人复核、双人装钞,现金操作须在录像监控范围内进行,步骤如下:

1、进入自助设备维护状态,进行结账打印;

2、查看主机系统对应柜员现金箱余额(柜面业务终端上0635交易);

3、清点并登记所有钞箱的存款、取款和回收、废钞数额,将实际钞箱总金额与柜员现金箱余额比较,核对账款是否相符;

4、检查机芯、保险柜及通道内是否有钞票;

5、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加钞;

6、查看有无吞卡,并进行相应的吞卡处理;

7、登记相关登记簿,如有长短款或其他异常情况,按规定登记、处理;

8、清机结束后,须进行存款、取款、转账等交易测试;

(二)密钥管理工作要求

做到密钥双人分管,平行交接,人员交叉后更新密码,备用密码和钥匙密封入库保管,具体内容:

1、保险柜门密码、钥匙,以及上柜钥匙、边门钥匙和钞箱钥匙均须指定专人负责(以下密钥特指保险柜门密码和钥匙);

2、密钥须双人分管,平行交接,人员交叉更新密码,钥匙随库保管;

3、新装自助设备首次使用必须更新出厂密码;

4、备用密码密封后交网点负责人入库保管,备用钥匙密封后交支行会计部门入库保管;

5、管理员变更办理交接手续,并将最新的备用密码密封后入库保管;

6、密码定期更新,时间间隔三个月(更新密码可通知维保公司到场协助,须在开门状态下测试3次正常方可关门);

7、保险柜门关上后必须启用柜门密码。

(三)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要求

做到日常巡检、保证运行、核实身份、注意测试,具体内容:

1、对在行式设备,设备管理员须每日早晚检查、维护设备及周围环境各一次,对离行式设备,须每天至少检查、维护一次;

2、保证设备存取款交易每日正常;

3、及时更换破损的操作指南、银联标贴,公告须按时张贴并及时清理;

4、设备巡检或软硬件升级时,须由支行告知网点后方可维护;

5、设备故障且网点不能自行解决时,须及时向相关维修公司报障(原则上不得向维修工程师个人报修);

6、设备管理员须查验维修人员身份证件、工作证,并与上级行下发的公司维修人员姓名、近期照片等进行比照核对,核实身份后方可安排维修;

7、维修人员如需使用键盘、软盘、U盘等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或者软件更新操作时,须征求设备管理员同意;

8、维修结束后,设备管理员须进行存款、取款、转账等交易测试;

9、维修人员将维修的实际情况如实、清晰地填写在维修单上(一式三份,网点保留一份),设备管理员根据维修情况如实评价维修人员响应速度、维修质量、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情况,并签字盖章;

10、如因特殊情况导致设备暂停四小时以上的,设备管理员填写自助设备暂停、恢复申请表,上报到营业部银行卡部。

五、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提示

一、网上银行:

(一)注册环节存在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

1、办理申请证书交易时证书下载和证书密码生成没有做到由两名操作员共同完成。

2、注册完成后没有将企业客户证书和密码封分别封存,交由两名工作人员分别入重要空白凭证库保管。

(二)企业网银的相关证书及密码封传递环节没有做到注册行和受理行的双人交接以及存在交接人在《中国农业银行企业客户网上银行证书传递登记簿》上签名登记不及时的现象。

(三)企业网上银行的受理行人员在与企业客户的交付环节中没有做到接受注册行传递证书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将制作完成的客户证书及密码封交付企业客户。

(四)受理行在受理环节上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没有尽到尽职审查的义务,如在网上银行证书的补办和挂失业务受理过程中没有对申请人的身份资格进行核实。

(五)网上银行的操作风险点:

1、电子银行部没有做好对客户经理的培训工作。

2、客户经理没有做好对个人客户、企业客户操作人员的再培训工作,致使操作人员存在操作风险和资金风险。

二、金穗支付通业务风险防范:

(一)金穗支付通注册环节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注册行的金穗支付通系统操作员在增加、修改、删除客户的业务过程中没有做到逐级审核、双人复核录入。

(二)金穗支付通客户交易环节存在的风险主要是各行的金穗支付通系统管理员没有按照《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 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及我行反洗钱方面的有关规定,交易监控机制不健全,对于具有大额、异常和可疑支付交易特征的交易,没有及时进行报告处理。

(三)金穗支付通机具流失的风险:一是投放之初客户经理没有把好准入关,部分转账电话投放地址较远,造成后期维护回收工作困难。二是没有完善的“银行-客户”交接手续。三是对市场的信息把握不灵敏,导致部分机具流失。以金盛大市场为例,如果在搬迁之前做好清理工作或者信息变更记录的话,我行流失机具的数量会大幅减少。

四、收单业务风险防范:

一、收单行在发展特约商户时,应把好特约商户风险准入关,规范商户调查和签约程序。

二、拓展商户必须遵守下列几个原则:

1、必须对商户进行实地走访,确定其经营稳定程度,有专设的收银柜台,收银员素质符合要求;

2、商户必须拥有合法营业执照,经营状况和信誉良好,内部管理完善,财务制度健全,原则上应在本行开立结算账户;

3、商户必须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三、禁止发展下列商户:

1、非法设立的经营组织;

2、特殊行业商户:包括我国法律禁止的赌博及博彩类、色情服务类、出售违禁药品、毒品、黄色出版物、军火弹药等其他与我国法 律、法规相抵触的商户;

3、被中国银联、国际信用卡组织列入禁止发展名单的商户;

4、可疑商户:商户或商户负责人(或法人代表)已被列入中国银联的不良信息系统;

5、注册地及经营场所不在收单机构所在地的商户;

6、无固定经营场所的商户。

四、对于下列类型的商户,应谨慎签约,并采取更为严格的调查措施和审批程序:

1、易发生伪卡风险的商户类型:机票代售点或手机专卖店、珠宝或工艺品销售商店、各类娱乐场所如夜总会、酒廊、卡拉OK、桑拿按摩服务等;

2、易发生套现的商户类型:如中介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小型的经贸公司、各类传销机构、批发类商户;

3、易发生虚假交易的商户类型:电话营销及信函营销、音像制 出租等;

4、易恶意倒闭的商户类型:在跳蚤市场、二手市场和街头的个体商铺、预付款类商户,如旅行社、短期培训班、各种俱乐部等;

5、主动上门要求装机的小型商户:欺诈嫌疑较一般商户要大。

五、各单位在特约商户的拓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现场调查,当出现下列可疑迹象时,应进一步展开深入调查,以确认是否存在商户欺诈:

1、商户实际经营名称与营业执照注册名不符,且商户无法提交 合理解释,表明商户可能存在蓄意隐瞒其实际经营活动的嫌疑;

2、商户拒绝透露与前收单机构终止协议的真实原因,表明商户有可能因风险原因而被前收单机构终止协议;

3、商户仅有小面积的办公场所或没有经营场所和货品,员工也非常少,说明商户申请受理银行卡的真实意图值得怀疑;

4、商户的经营地址非常偏僻,远离市(镇)中心,或是在私人住宅经营或办公,且经营或办公环境简陋,表明商户可能存在财务状况不佳或有欺诈嫌疑;

5、经与商户负责人或员工交谈,发现他们对经营状况不太了解,可能存在虚假申请或恶意倒闭商户的欺诈迹象;

6、商户尚未正式营业,但负责人或员工催促收单机构尽快布放机具,并对清算款项的到账时间格外关注,表明商户可能有利用经营设备及场所进行欺诈活动的意图;

7、商户负责人强烈要求以其个人账户作为商户结算账户,并希望清算款项能尽快达账,表明商户负责人可能存在欺诈意图,并试图尽快卷走清算款;

8、商户负责人对风险敏感问题,如对商户违规操作的界定、风险责任的划分等格外关注,表明商户对于风险问题过于紧张,可能存在蓄意欺诈的意图。

9、商户声称已经营了一段时间,但没有存货或存货很少;或商户的存货与登记的经营范围不符,表明商户可能存在财务困难或欺诈嫌疑。

五、电话银行、短信通风险提示:

1、客户注册申请环节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经办柜员可能没有审查客户账户归属行与注册网点是否属于同一一级分行。

2、营业网点柜员对申请人资料审核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风险:一是申请表姓名、证件类型及号码与客户提交证件内容是否一致;二是个人申请表填写的注册账户信息(账号/卡号、户名、账户性质等)与客户提供的账户凭证是否相符;三是ABIS系统中客户的账户资料与身份证件是否一致。

篇6: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论文

关键词:信用卡业务风险 成因 控制

一、引言

从2003年我国信用卡业务起步至今,每年的发卡量均增长80%以上,截至2008年5月底,全国累计发卡量更是飙升到1.1亿余张。然而,庞大的发卡数字背后是“泡沫”,像一主多卡、睡眠卡的现象屡见不鲜,恶意取现、欠贷不还的客户普遍存在,办卡黑中介、信用卡套现公司层出不穷。近年来,国际信用卡犯罪集团的触角也延伸到了中国。当这些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爆发时,受影响的将不止一两家发卡机构,可能是整个国家的金融体制,甚至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稳定。

二、信用卡业务的特点

1.功能丰富,涉及业务领域多。具有存取现金、消费结算、透支等功能,跨越了资产、负债和中间银行三大支柱业务。

2.参与者多。包括卡组织,发卡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收单机构。

3.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因素多。信用卡功能的实现、特点的发挥依赖于ATM、pOS、电话银行、互联网等设备和技术。

4.服务前台外延化。打破了传统银行的柜面服务模式,触角延伸到银行以外,并涉及到各个消费领域。

5.申请手续简便,风险较大。申请信用卡是一种“免担保”的方式,其安全性几乎完全依赖于申请人本人的信用。

三、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类别

目前,对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和操作风险三种。

1.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指持卡人由于发生经济问题或主观故意而没有及时、足额偿还欠款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最隐蔽和最难防范的信用卡犯罪手段。

(2)谎称未收到货物而拒绝还款。即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慌称从未进行交易或者有交易但没有收到货物为由拒绝还款。

(3)虚假挂失。假装信用卡丢失,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这一很短时间差,大量透支使用。

(4)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从而长期无成本占用银行资金谋取暴利的目的。

2.欺诈风险(Fraud Risk)是指由于遭人冒申请、伪造、盗领、失窃等原因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欺诈类型主要有:

(1)冒名申请。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申请信用卡,获批后,即刻进行欺诈消费或套取现金。

(2)伪造卡。先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真实的信用卡客户资料,然后再根据非法获取的信息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

(3)遗失卡或被盗卡。信用卡在邮寄或使用过程中不慎丢失或被他人盗取,从而被他人盗刷。

(4)特约商户欺诈。主要是特约商户的不法雇员通过伪造交易资料骗取收单机构交易款。

3.操作风险(Operation Risk)是指发卡机构因管理和作业流程上的操作不当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1)发卡机构内部员工疏忽大意,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对流程执行的力度不够,也会造成不应有的风险。

(2)审批政策及后续流程漏洞造成的损失。

(3)相关配套的软硬件设备安全性低也有可能造成损失。

四、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控制

对于风险的控制,我们认为从一张信用卡的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发卡前

(1)营销人员把好第一道关。营销人员应注意防范是否有不合规的情况,比如申请表是否是本人填写和签名的,申请人的资信证明是否有伪造涂改的痕迹。对于营销对象的把握,应尽量以大公司,大企业的员工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为目标,争夺优质客户。

(2)建立严格的办卡程序。对于零散客户,要求申请人提供房产证明、购房(贷款)合同、身份证件、大额存单等,在核实原件后一定保留其复印件。对单位办卡,手续可以适当简化,但一定要与单位签订明确双方的责任的协议书。必要时,可以通过电话调查和实地调查等手段进一步核实。

2.发卡中

制好的卡片寄出后通过短信提醒客户卡片已经获批,请注意查收或通过电话询问客户是否收到,最大限度地避免卡片因在邮寄过程中丢失或被盗,而被他人冒用。

3.发卡后

(1)加强对特约商户的管理。对特约商户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对违反协议的行为给予纠正,必要时可中止或取消特约商户受理信用卡的资格。

(2)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授权及收单操作进行监督,发现异常时必要时应及时止付。

(3)正确指导对持卡人的用卡。应正确宣传善意透支,不能过分强调信用卡的透支功能。要大力宣传信用卡方便购物、消费及存取现金的特点,普及信用卡基本知识,逐步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对持卡人还应宣传和讲解信用卡的使用方法,以改变部分持卡人的不良习惯。

(4)建立有效的催收制度。对免息期即将到期的客户进行善意的提醒。对到期未还款的客户进行电话催收,或寄发催款单,并指导其正确还款。对于多次电催无效的客户,要进行上门催收,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款,并将其列入“黑名单”对其以后的任何申请都予以拒绝。

参考文献:

[1]袁笑冬:信用卡风险的主要特性与成因分析[J].中国信用卡 2006,(06):43~46

[2]叶莹:论我国信用卡的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 2006,(04):39~40

上一篇:表达对母亲的祝福语下一篇:雷锋精神先进个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