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2024-08-17

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精选6篇)

篇1: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先进员工事迹材料-先进员工事迹材料 优秀员工自述先进事迹材料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组织工作的程序就是原则,缺少哪一项程序,往往就容易在哪一个环节出问题。在干部考察考核中,他认真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考核工作细则》的各项规定,不跑风漏气、不弄虚作假,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尊重,维护了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要想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必须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率先垂范,努力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在 同事们的记忆里有这样一件感人的事。那是十多年前,仁怀县一户人家发生食物中毒,四口人中妻子和两个孩子已死亡。幸存的这位男患者于当天晚上11点钟由县 民政局的人送到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人工肾透析室抢救。刚准备睡觉的她接到医院的通知后,立刻赶到人工肾透析室投入到紧张的抢救治

疗中。由于患者中毒较重,鼻子、嘴里都是血,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烦躁易动,她寸步不离的守侯在病人的床前,一只手不时的替病人清洗口腔和嘴里的污物,另一只手紧紧握住患者打有体外循

环血管的手,并且用温和的声音在病人的耳旁轻轻地、一声声地呼唤着:“大哥,你一定要挺住!再坚持一会儿就好了……”,患者终因中毒较重多脏器出血而死 亡。病人在停止心跳呼吸的那一瞬间,还紧紧的抓住她的手……

知识水平的提高只是积累,他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整体上的教学水平,能够以更好更灵活的方式把知识教给自己的学生。

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他也十分注重“师范”作用,衣着整洁大方,言行规范得体,对待任何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待差生,更是关爱有加。在学生心目中,他为人正直,言行一致,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敬业,严厉而又不失同情心,公平且不失灵活性。

本人吴xx,于xx年3月10号正式成为了江西赣州x水泥有限公司章贡分厂开票房的一名员工。对于我这位从农村里大山深处走出的姑娘来说,能进入这么好的国企我感到自豪。我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倍感珍惜。

记得刚进厂时,到处都透着新鲜和挑战,不会的东西很多,什么都要从头学起,面对困难我没有退缩。电脑不会,我就向老员工请教,并买来电脑书籍,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来学习电脑知识,为了在工作中能让客户减少等待的时间我每天练打字。工作中,面对章贡分厂经销商分布面广、价目多样、每天的出库量多等问题,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对每次的价格变动及经销商增减变动等情况都会笔记记录,或者制成表格等等,以便帮助记忆,做到数据准确无误,并减少顾客等待的时间。我还主动学习开税控发票,并成为销售会计的好帮手。

谭**同志坚持把提升思想境界和改进工作作风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做到

公正执法、严格自律。工作中吃苦在前,安于清贫,不谋私利,作风简朴,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组织纪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向谭**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以造福社会和人民为己任,公正无私,清正廉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2016年开票房的人员基本上都换上了新进员工,这时我得到财务部长及厂领导的认可被提升为开票房班组的班长,但我并没有骄傲,我清楚的知道领导交给我的担子有多重。面对新进员工我将如何带好他们,这是领导对我的一次考验,也是给我锻炼的机会。我暗暗发誓我一定将工作做好,给领导争光。从我接手班长以来,我以身做责,认真工作,发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使我们的班组各项工作都得到领导的认可,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但是我也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班还有很多工作没做好,服务态度还有待改进。在今后的工

作中,我将带领我们班,认真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好的工作经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不断进取。谢谢大家。

篇2: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第一篇:保险公司先进个人材料

我叫XXX,于XXXX年进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至今以有X年。在进入国寿保险的着X年来,我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员工做起,立足于本职工作,踏实勤恳,认真负责。通过不懈的努力,我获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也获得了领导的充分信任与肯定,我于XXXX年被提升担任中国人寿客户服务中心后厅柜面经理一职位。随着我的职位得到提升,我的工作热情更是不断升温。我更是坚定了克服困难,积极投入,勤奋进取的

工作理念。争取用最为优质的服务态度为我国寿公司的客户带去最为温暖的服务。

“意识决定心态,意志引导行为。”在国寿工作的着X年来,我充分认识自身的工作性质,了解服务的价值与内涵,坚定用最良好的服务态度,保持最良好的服务心态,做到以用心、有情、诚信的高品质服务行动,为客户带去温暖,排忧解难,树立国寿高质品牌形象。在国寿客服中心经常有客户对我公司的保险业务有所疑问,对于保险的具体流程和利益了解不太全面,这都需要最为客户服务人员的我们,主义的对其进行讲解。尤其是对于身在柜面经理职位的我来说,更是要起好带头作用,面对各式各样的客户,都要用积极热情的态度为其讲解我公司的保险业务,仔细的办理各项保险相关手续。有时客户在业务问题上对公司员工讲话较为激动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对此,我更是首当其冲,坚定以客户的利益为基准点,深入掌握

客户需求,积极与客户进行交谈,用专业的知识耐心的对客户进行解说,及时的处理解决客户所遇到的问题,以此来保障我公司的业务处理绩效与客户满意度,提升我国寿的整体形象,提高我国寿客户的忠实度。

在国寿X年来的公国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只有良好的服务理念,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无法为客户提供贴心的高品质服务的。因此,在工作中我坚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服务技能。我积极参与公司所组织的各类培训与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业务时间学习自身职位的而相关知识,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柜面工作较为复杂,因为我们一方面要面对客户销售人员,一方面面对后台,我们在国寿中扮演者较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只有一个人具有高度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是不够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为此,我要求柜面员工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用微

笑和真诚为客户带去贴心的服务。并带头组织员工与客户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解决客户需求,以提升我柜面团队的工作质量和工作绩效。

在X年来的柜面经理职位工作中,我用真诚,高端的服务态度。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发挥高效的团队服务态度,有效的为客户解决问题,为公司实现效绩。我坚信,在高度责任感与热情的服务制度下的国寿柜面团队,一定能够为我国寿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力量,做出奉献。

第二篇:节能减排先进个人事迹

XXX是我们公司的一名普通维修电工,他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从平时的日常工作中身体力行,认真做好每一项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建设节约型企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大力宣传,增强职工节能减排意识

XXX充分认识到要做好节能减排

工作,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广大职工共同参与,才能取得节能减排的实际成效。为此,他利用一切机会向职工大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他对职工说:“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映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我们必须节能减排,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通过XXX的耐心细致宣传,有效增强职工的节能减排意识,使大家投入到节能减排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绩。

二、加强管理,降低日常水电消耗

XXX是维修电工,他加强管理,努力降低日常水电消耗。他每天坚持一次检查供水设备,确保每个水笼头不流

篇3: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事迹

广河县

广河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方, 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大门”。近年来, 广河县立足县情实际, 紧紧围绕省州农业发展的总体安排部署, 创新发展模式, 大力推广旱作农业, 着力培育草食畜牧业, 有效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2009年、2012年两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列为全国50个县之一、全省唯一的高产创建整县推进示范县;被省农牧厅列为全省民族地区“养羊大县”和“种养结合示范县”。

(一) 坚持普惠理念, 牢固确立农业基础地位

广河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3%, 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县, 广河县牢固树立普惠理念, 坚持把农业作为重点扶持的基础性产业来培育, 从发展规划、资金投入、组织领导等各个方面制定措施, 大力扶持, 真正确立农业基础地位。经过几年的实践, 初步走出了一条以旱作农业为基础、以秸秆利用为依托、以草食畜牧业为突破、以能源沼气为辅助的循环农业发展路子, 总结起来就是坚持“种养”结合, 努力实现“种足、养多、增收、普惠”目标。

(二) 政府强力推动, 旱作农业实现全覆盖

广河县从2005年开始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实现了适宜种植区全覆盖。2014年, 广河县多方筹措资金1070万元, 购买地膜850吨, 争取省州配套地膜700吨, 通过科学谋划, 靠实责任, 抢墒覆膜, 强化服务, 全县共完成覆膜36.11万亩, 占省州任务36万亩的100.3%。经省农牧厅专家实地测产, 广河县全膜玉米自2006年以来平均亩产在830公斤以上, 2014全膜玉米平均亩产达到833.5公斤, 与半膜玉米亩产613.4公斤相比, 亩均增产220.1公斤, 全县增产粮食7.88万吨, 全县旱作农业总增效益2.572亿元, 户均增收6840元, 人均增收1286元。在推广工作措施中, 县上提出“年年都有新突破、年年都有新亮点、年年都有新提高”的要求, 一是注重宣传引导。始终将思想引导和技术推广工作同步开展, 每年组织村社干部现场观摩, 邀请农技专家和技术人员讲课培训, 广泛宣传讲解双垄沟玉米的技术原理和增产效益, 用事实教育群众, 用典型引导农户, 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这项技术的认知率, 逐步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得以接受。二是注重资金投入。从十分紧张的县级财力中想方设法整合资金, 通过向群众补助地膜的方式, 强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2014年, 广河县财政整合落实补贴资金1800万元, 争取省州资金900多万元, 共计购置地膜2160吨, 免费发放给群众。通过大力扶持引导, 使群众普遍掌握接受了该技术, 并自发种植全膜玉米。三是注重机械耕作。在推广过程中, 高度重视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2014年, 广河县共投放农机具3265台 (套) , 受益群众5500户, 其中拖拉机2433台, 旋耕机械503台, 覆膜机402套, 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特别是旋耕机, 每天整地20亩, 有效提高了整地质量和速度, 解放了劳动力, 综合效益显著。四是注重技术服务。实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 承包负责制度, 广河县每年抽调100多名技术人员, 组成70多个技术服务小组, 深入覆膜一线, 开展人对人、面对面、零距离的技术服务。具体做到了严把“五个关口”、坚持“五个统一”的要求。即严把整地、施肥、起垄、覆膜、选种“五个关口”, 坚持“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施肥水平, 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田间管理”的“五个统一”要求。五是注重行政推动。推行“三级两线”工作制, 县、乡、村三级干部工作各延伸一级, 县级干部工作延伸到乡抓样板, 乡镇干部工作延伸到村抓规模, 村社干部工作延伸到点抓落实;行政线确保资金、农资、机具等扶持措施到位, 业务线确保技术指导、地膜发放等田间服务措施到位。六是注重地膜回收。随着全膜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地膜使用量也逐年增长, 大量的废旧地膜随意堆弃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 不仅严重影响着农村环境卫生, 而且相当一部分旧膜残留在田间不腐烂, 造成土壤板结, 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 导致作物减产。为此, 广河县专门筹措资金, 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 在每个村设立废旧地膜回收点, 每个乡镇设立回收站, 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集中回收, 同时, 积极联系生产企业, 对回收的地膜进行再加工、再利用。2011年以来, 共计投入资金450多万元, 收购废旧地膜4300多吨, 每年回收1000吨以上。2014年, 完成废旧地膜回收1700吨, 有效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基本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

(三) 推进高产创建, 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随着适宜种植区全覆盖, 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来促进增收, 空间已十分有限。为此, 广河县一方面延伸产业链条, 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另一方面, 积极探索提高粮食单产的方法, 大力开展高产创建工作。在不同区域建立了25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 示范面积38.8万亩。2011年以来, 广河县抢抓被列为高产创建整县推进示范县的大好机遇, 通过加大投入、强化服务、提高机械利用、清收废旧地膜等措施, 全面提升了旱作农业耕作种植水平, 增加粮食单产。2014年广河县玉米平均亩产为843.7公斤, 超出农业部650公斤的高产创建指标要求。

(四) 延伸产业链条, 着力培育壮大草食畜牧业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大面积推广, 不仅促进了粮食增产, 同时也产生了丰富的玉米秸秆。广河县将草食畜牧业列为全县重点培育的富民产业, 抢抓省上扶持机遇, 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2014年广河县秸秆总量达68万吨 (风干重) , 为发展草食畜牧业储备了丰富的饲草资源。在思路上, 坚持以千家万户养殖为基础, 以联户养殖为方向, 以秸秆利用为重点, 以科技服务为支撑, 以金融支持为动力, 综合利用玉米秸秆, 有力推动了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立足县情实际, 大力推广“人畜分离、联户养殖、集中管理、单独核算”的联户养殖模式, 创出了一条最广大、最普通、最贫困老百姓稳定增收的路子。目前, 广河县牛羊存栏130万只羊单位;建成联户养殖小区 (场) 191个;青贮窖池30万立方米;秸秆利用率达68%;畜牧业产值2.8亿元, 人均养殖业收入1400元。

(五) 发展能源沼气, 努力走循环农业发展路子

广河县旱作农业的稳定高产, 重点亦得益于丰富的有机肥。据测算, 全县农田亩均施农家肥6吨, 既减少了化肥施用量, 又改善了土壤结构, 提高了农作物种植效益。目前, 广河县共建成户用沼气池20300户, 约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 初步形成了“旱作农业—玉米秸秆—养殖牛羊—能源沼气—有机肥料—粮食增产”的农牧结合的循环利用模式。

凉州区

近年来, 凉州区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 以主攻单产、稳定总产、增加效益为目标, 大力挖掘粮食单产潜力, 在保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 努力提高粮食单产, 增加总产, 保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2014年全区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54.4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9970元;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7.82万亩, 其中粮食作物106.12万亩, 平均亩产656公斤, 粮食总产量69.64万吨, 较上年增加2.12万吨, 人均粮食占有量675公斤。粮食作物中, 玉米68.7万亩, 产量54.5万吨;马铃薯16.1万亩, 折粮产量8万吨;小麦12万亩, 产量5.87万吨。农民人均种粮纯收入达到1464元, 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

凉州区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 农牧、财政、发改、水务、农机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全区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建立了“一个领导小组负责一项工作, 一项工作一套工作班子”的工作制度, 实行重点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区级技术人员联系片、基层农技人员联系户制度, 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纳入乡镇和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 严格考核奖惩, 形成了行政推动、技术支撑、农户受益的有效工作机制, 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

(二) 落实惠农政策, 激发种粮积极性

一是切实抓好惠农政策的落实,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广泛开展强农惠农政策宣传, 做到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二是积极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政策。2014年全区承保玉米40万亩、马铃薯6万亩, 安排保费补贴专项资金821万元, 玉米保险理赔474万元, 马铃薯保险理赔60万元, 较好地化解了粮食生产风险。

(三) 建设高标准农田, 夯实增产基础

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道路、建设农田防护林、增施有机肥等措施,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 夯实农业基础, 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2008年以来, 凉州区累计实施土地整理项目87个, 建成高标准农田56.17万亩;共衬砌干、支渠102公里, 斗、农 (井) 渠7958公里, 安装机井智能化计量设施4887套;配套田间节水面积115.5万亩, 其中渠灌93.1万亩, 管灌8.6万亩, 大田滴灌9.2万亩, 温室滴灌4.7万亩, 节水灌溉体系初步形成, 提高了农田保灌能力, 为粮食增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 实施高产创建, 提升生产水平

一是积极开展以玉米为主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2008年实施高产创建项目以来, 凉州区累计建立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30个, 实施总面积60万亩, 平均亩产达894公斤, 比全区平均亩产提高130公斤, 累计增产7800万公斤, 新增产值1.56亿元。二是积极开展玉米增产模式攻关试点。以实现全程机械化为核心点, 以创新组织方式、创新管理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专家指导方式为着力点, 在种植规模、栽培技术、机械研发、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上求突破, 凉州区落实玉米增产模式攻关万亩示范片11个, 面积32万亩, 平均亩产可达950公斤, 比全区平均亩产提高150公斤, 通过典型示范, 以点带面, 促进了全区粮食大面积增产。

(五) 创新工作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组织方式。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把攻关工作与土地流转结合起来,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 建立攻关示范点, 推进粮食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机械化方向发展, 全区培育种植大户180个、种植业合作社283个, 农机合作社39个, 在黄羊镇、韩佐乡等乡镇, 支持种植大户建立500亩以上示范点6个, 新型经营主体在增产模式攻关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二是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监测手段, 对土壤养分、墒情定期监测, 做到适时适墒播种, 适时适量灌水, 提高玉米苗情、土壤水分和配方施肥管理的精准化水平。三是创新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现有农技推广体系和村级组织办公场所, 搭建村级服务平台, 以基地农户为基础, 以合作组织为纽带, 以龙头企业为骨干, 创新农业服务模式, 建立多元化服务体系, 有效解决了基层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四是创新专家指导方式, 聘请全国知名专家, 为凉州区玉米增产模式攻关号脉把诊, 解决技术瓶颈, 建立了“技术单位领导+区级专家+技术服务小组+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技术服务模式。

(六) 强化技术集成, 提供科技支撑

注重示范引领, 按照“五统一”要求, 整村整组推进, 做到乡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点, 累计建成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0个, 发挥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一是大力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 2010~2014年累计推广432万亩, 累计增产28.6万吨, 节水3.1亿立方米。二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累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772万亩, 节肥5万吨, 新增粮食产量4万吨。三是在示范点重点推广机械整地、机械起垄覆膜、机械点种、机械收获等技术, 示范片整地、点种机械化作业率达到100%, 玉米机收率达到46%。四是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抗病的玉米、马铃薯新品种20多个, 选育出了“吉祥1号”玉米品种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重大推广价值的农作物新品种, 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五是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减少农药使用量30%, 防治效果提高到90%, 有效控制和减轻了病虫害危害, 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

(七) 强化政策扶持, 加大投入力度

为保证高产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凉州区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良种补贴、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等项目资金, 重点向高产创建示范片倾斜, 对集中连片种植500亩以上的垄膜沟灌玉米每亩补助40元。凉州区财政累计配套补助资金、试验示范经费1190万元。

凉州区实施高产创建项目以来, 全面落实粮食补助政策,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农业项目、技术力量, 集成推广综合配套技术, 建立核心高产攻关田, 2008年和2012年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两次创全国玉米大面积高产纪录, 亩均产量分别为970.52和1041.3公斤, 是全区粮食总产稳定增加的主要支撑因素。下一步凉州区将依托农业部粮食增产模式试点项目, 在总结玉米高产创建连创全国纪录经验基础上, 突破技术瓶颈, 集成组装成熟生产技术模式, 整合高产创建、高效农田节水等项目, 组合优良品种推广、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等节本增效关键技术, 开展跟踪服务和指导, 更大规模、更广范围集成推广技术, 探索粮食稳定增产新途径, 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安定区

2014年, 在农业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安定区抢抓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机遇, 挖潜力发展特色产业, 强科技提升生产能力, 保持了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据统计部门实测, 安定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 总产量突破10亿斤大关, 实现了连续7年增长, 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亮点。

(一) 加大科技创新应用

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 坚持良种、良法、良田、良繁、良机有机结合, 大力推广以地膜覆盖为主的旱作高效农业技术, 2014年, 安定区旱作农业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26.7万亩, 近80%的粮食作物实现了地膜覆盖种植。建立万亩以上规模示范片带26个, 综合技术组装集成核心示范点10个, 粮食生产开始由传统种植向旱作高效种植模式转变。地膜玉米亩增产23.7%, 黑色地膜马铃薯种植84.5万亩, 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84.3%, 比露地亩增产22.4%。建成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6个10万亩, 马铃薯、玉米高产创建整乡推进示范区2个12.4万亩, 推进了高产创建向纵深发展。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程度全省最低。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33.5%。

(二)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安定区以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建设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示范区为目标, 充分挖掘增产潜力, 种植面积连续8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 成为全国最大的县 (区) 级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鲜薯总产达到145.3万吨, 增幅达23.5%。三分之二以上的马铃薯实现外销和加工。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4亿粒, 占全国的36%, 建立原种扩繁基地2.1万亩, 一级种扩繁基地15万亩, 脱毒种薯应用率省内第一。连续8年承办了农业部和甘肃省政府举办的全国马铃薯大会 (博览会) 。建成马铃薯产品生产线22条, 加工能力达到37万吨。农业部和甘肃省政府共建的国家级定西马铃薯批发市场启动建设, 推动了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

(三) 不断提高保障能力

安定区财政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 整合资金4632万元, 集中解决脱毒种薯补贴、地膜补贴、新技术新材料试验示范等粮食生产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完成了9个乡镇和3个区域农技站建设, 在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关键农时季节, 组织农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地开展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工作。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旱作农业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全国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土地整理等一批项目的实施, 保证了粮食生产技术的全面推广和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四) 强化工作推进机制

篇4:全省师德建设先进典型事迹简介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赵瑜同志是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1935年7月出生于甘肃省永登县,195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197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牢记宗旨,情系“三农”。他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党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50多年,心无旁骛,育种报国。在兰州地区将当地春小麦改种冬小麦获得成功,实现了小麦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近五年向农民无偿提供原种3万多斤,多次用自己的工资资助贫苦农民,自己却甘于清贫俭朴的生活,至今使用的依然是几十年前的旧家具。

二、淡泊名利、矢志不渝。1959年他主动放弃留京机会自愿到陕西,开始在省农业厅工作。为了育种事业,主动放弃大城市省级机关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要求调到地处农村小镇的学校工作,50余年坚守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教学试验农场,从事小麦育种。1996年到退休年龄,多方奔走,直至给时任省长程安东写信,得以继续育种事业。此后,他不负厚望,成功培育了武农148、武农986两个小麦新品种且大面积推广,目前又有三个优良品系参加省区域试验。

三、求真创新,成果斐然。50年如一日,住在农场,从小麦播种到收获全程仔细观察,创造了“小投入高命中率”育种方法,被誉为“赵瑜育种法”。先后培育出武农132、武农99等五个小麦品种,累计推广6000多万亩,实现农民增收36亿元。为了能让新品种尽快推广,他坚持不卖品种经营权,创造了独特的良种推广模式。

四、治学严谨、师德高尚。精研业务,言传身教,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也影响和一大批青年教师,使他们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业务骨干。

讲台四十七年 爱心培育桃李

呼秀珍是咸阳市渭城区道北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65年走上讲台,47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她没有因病因事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没有放弃过一个调皮学生,没有收过学生1分钱的补课费。

她是师德的表率。曾三次出席陕西省及全国师德论坛,她真实的事迹和真情的发言感动了许多人。从1999年至今13年,她应邀作师德报告456场次,听众约14万人。

她是育人的模范。连续27年当班主任,用不懈的努力转变了一个又一个差班,用辛劳和慈爱换来同学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她爱学生,一个不放弃。特别对那些家庭不健全和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耐心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她的班级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班集体。

她是教书的专家,常年坚持的“一分钟演讲、”“新闻播报”、“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称之为“快乐的语文课”,教学效果好。

她是教科研的领头人,她参加过7次省市及全国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3项。她负责的教育部实验课题历时5年,顺利结题,并荣获全国优秀成果一等奖。

她是爱的使者,资助了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和同志,汶川地震缴纳特殊党费2000元,而她自己却过着平凡而节俭的日子。她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培育了两个优秀的女儿、女婿,被咸阳人民称之为“雷锋家庭”。

1999年,中共咸阳市委、市政府及陕西省教育工委、省教委分别作出“关于开展向优秀教师呼秀珍同志学习的决定”。2012年,中共咸阳市委再一次作出《关于开展向呼秀珍和她的“雷锋家庭”学习的决定》。

专注教育事业 推进专业建设

卢庆林,男,49岁,中共党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国家级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头人,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28年来,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守教学一线,立足岗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为人师表。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等多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

主编《电子线路CAD設计》、《电子产品工艺实训》等5本高职统编教材和3本校内实训教材。《模拟电子技术》教材荣获“全国大学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主编、副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和《电子技术实训》,被评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开发出“2个平台+7个模块+9条路径”的独具特色的“模块化学分制教学计划”并推广使用;探索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两头在外,四位一体”的新型课程开发模式和“任务引领,真实载体,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新型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与世界知名跨国企业开展以“七联动”为核心的多方面深层次校企合作,企业捐助资金和全套技术及设备建成了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最先进的“SXPI-OMRON工业自动化实训中心”,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带领本部门荣获“陕西省师德先进集体”、“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单位”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带出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畅游生命长河 阐释学者精神

舒德干,男,1946年2月出生于湖北鄂州市,汉族,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德国“洪堡学者”。现任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古生物学会理事长、陕西省科协委员,日本蒲郡市《生命之海》科学馆名誉馆长。

舒德干教授长期从事进化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973”二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年轻教师基金项目以及德国洪堡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共十余项。在“寒武大爆发”、澄江化石库和动物门类起源研究以及高肌虫研究上都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就。曾获得第二届“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陕西省唯一)、“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舒德干教授是一位人民教师,具有强烈的爱国、爱省、爱校之情,为了陕西省和学校的发展,他不辞辛劳,尽心尽力,作出了杰出贡献;发现昆明鱼、海口鱼、古虫动物门、华夏鳗等重大成果,为我国、我省在国际学术界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在日常工作中,他十分注重自身修养,生活简朴,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他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常抓不懈。为了鼓励学生的科技创新,他从自己的奖金中捐资15万元在西北大学设立“德才”奖学金。他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对学生的热心教育,赢得了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呕心沥血 谱写安康特教发展新篇章

徐兴堂,男,1958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安康市阳光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百名中学校长。1996年任职以来,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贫困山区实际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谱写了安康特教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在从事特殊教育的16年时间里,他十分注重学校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和教学技能提升。在全体师生中组织开展“三心(爱心、耐心、恒心)和三爱(爱岗歇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活动,培养教师献身特殊教育的高尚情操。通过组织开展赛教活动、教学观摩活动、选送骨干教师离职进修等方式,激励教职工钻研业务,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目前教师学历合格率、岗位合格率均达到100%,外出进修率达到80%以上。

在他的带领下,通过盘活校产、组织学生勤工俭学、教育项目扶持、争取社会援助和政府支持等途径,共筹集资金21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教学楼、职教楼、康复楼、学生公寓楼、多功能厅等教学设施,添置了多媒体、康复语训等教学设备,为师生创设了一个“安全、健康、文明、快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先后有80名聋童能开口说活,25名聋童回归普通学校读书。聋生的美术作品有150幅美术作品在中、省、市参展获奖,有12幅作品被文化部选送到日本、西班牙、波兰等国参展并获奖。成立“安康残疾人职业教育中心”,建立職业教育实习基地7个,让学生学习美容美发、木工、油漆、缝纫、盲人按摩、烹任、办公自动化、豆芽生长技术,学校培养出的650名学生85%实现了就业。

身残志坚痴心教育 扎根库区守护希望

邓健,男,197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陕西省大荔县赵渡初中教师。1996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在先天残疾、婚姻变故、女儿身患绝症等一系列的人生不幸面前,他死死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对教育事业心志弥坚。面对常年风沙、条件艰苦、待遇微薄的黄河库区,他战胜贫困、扎根库区、守护希望,在大荔库区群众中筑起了一座心碑。

邓健是大荔县三门峡库区移民后代,1岁多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落下了左腿残疾。1999年7月大学毕业的他,主动回到当时条件最艰苦的库区乡镇,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每天吃住在学校,整天趴在桌子上写教案,肯钻研,硬是把学生们眼中显得有些枯燥的数学课,讲得如行云流水。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他主动要求增加工作量,每天至少要上6节课,拖着病腿上下楼10多趟。为了尽量不因自己行动不便而耽搁孩子们的时间,邓健学会了骑自行车,从此,一辆自行车成了这位残疾的初中教师节省时间的最好工具。邓健任班主任多年,经常家访,所带的班班风好、学风浓、成绩突出,连年被评为模范班集体,他连年被评为县校优秀班主任。

在生活道路上邓健是不幸的,先天残疾的他,先是婚姻破裂,接着是父亲离去,更大的灾难接踵而至,7岁的女儿邓娆双腿突然出满血斑、流鼻血不止,省人民医院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孩子看病的日子里,邓健在省城和学校之间来回穿梭,硬是没请一天假,没落下学生一节课。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赵渡中学的数学中考成绩连年在全县名列前茅,朝邑片第一,赢得了学校、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评价。2008年,他被评为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优秀班主任、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第二届渭南市“十大道德楷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

篇5: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7月10日晚上至11日凌晨,舟曲县持续强降雨,导致白龙江水位猛涨,国道345线中断,全县19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受灾。

城关镇瓦厂村在本次灾情中受灾严重,强降雨造成了多处山体滑坡、通村道路损坏、农作物被淹,特别是由于白龙江水位猛涨,致使G345线瓦厂村尖子石段道路被水淹没,最深处达2米以上,导致通往县城的道路完全中断,只能绕山路进入舟曲,对抢险救灾和全县人民出行造成极大影响。灾情不容怠慢,危机关头,城关镇瓦厂村党支部书记孙六龙沉着应对、冲锋在前、勇挑大梁,奋力组织党员群众抢险自救,在抢险救灾一线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为民初心。

*闻“汛”而动,沉着应对

7月10日晚,暴雨伊始,孙六龙就按照镇党委政府及镇防汛办的安排,冒雨带领村支部党员沿白龙河道进行防汛排查,及时向白龙江边周边住户和企业、养殖场负责人等提醒险情,并逐一告知险情发生时的撤离路线。

7月11日,下午13时许,受上游洪峰影响,白龙江涨势迅猛,G345线瓦厂村尖子石段道路被水淹没,淹没段部分山体存在滑坡危险,形势异常严竣。灾情就是命令,孙六龙迅速召集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党员群众集合,经过简短的分析、研究和分工,一场抢险救灾战迅速打响。面对险情,他临危不乱,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对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地点,逐个进行了排查疏散,特别危险的地点,安排进行紧急转移,确保群众安全。随着上游洪峰增大,孙六龙意识到,瓦厂村辖区沿白龙江还有很多的机关单位、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果不能将人员及时安全撤离,后果将不堪设想。经过短暂分工,他一边安排党员利用大型铲车对人员进行安全撤离,一边带领党员群众堵截白龙江决口。风雨中,雨水、汗水、洪水湿透了衣服和裤子,但他没有坐下休息,始终有一个念头支撑着他:决不能让群众的生命受到伤害,财产受到损失。在他的带领下,瓦厂村党员突击队排查险情、转移群众、搬运沙袋,哪里危险哪里上、哪里紧急哪里有,紧张而有序的救灾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多。

*心系群众,主动出击

因白龙江河水上涨,瓦厂村辖区G345尖子石路段被洪水完全淹没,路面积水达到50-200厘米,南峪大桥与公路交接处路基垮塌,交通中断,许多群众被困无法回到县城,心急如焚。面对群众焦急的面孔,他想到瓦厂村半山腰有一条小山道可以绕行,但由于年久失修而无法通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群众打通回家通道。

7月12日天麻麻亮,在他的带领下,一支20多人的党员突击队在瓦厂村党支部活动室旁汇聚。他对大家说:“人多力量大,我们必须动手把山上的老路修缮好,让群众们能尽快回家!”全体突击队员背着背篓,手拿着锄头铁锹,大家齐心协力,经过6个多小时的抢修,将半坡上年久无法行走的山路便道打通,使群众能够步行通行。来往的群众们深受感动,为这些不辞劳苦的党员们竖起了大拇指。在落日的斜阳中,看着从此条路上回家的群众,他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面鲜红的党旗,在半山腰上高高飘扬!

修路归来,他又顾不上休息,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在瓦厂村设立了便民服务点,为路上来往的群众和救灾人员免费发放方便面100多箱,矿泉水150多箱。

*连续奋战,勇挑重担

从7月13日至7月15日,白龙江水位明显下降,瓦厂尖子石段路面积水从原来最深处2米多,下降至50公分多,但露出水面部分路面淤泥、污水堆积严重。为了尽快清除淤泥,方便车辆出行,在镇党委安排下,他又组织了一支由党员群众组成的60多人的抢险救援突击队,每天从早上7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一直坚持到目前路面水位最深处不足10公分,路面淤泥已基本清理干净。

一边忙于清淤通路,一边他又忙碌于了解全村群众受灾情况和安置受灾群众。他组织村干部和全体党员,分片包干,对全村各受灾户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为了及时妥善安置灾民,他指派村干部专人负责,重点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确保了受灾村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同时他还加强危险地段巡查,带领村“两委”干部24小时值守,对所有被水浸泡过的房屋进行全面排查,确保不发生二次灾害。

在抢险救灾的几天时间里,他基本没合眼,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将群众的损失降到了最低。据统计,在这次抢险中,孙六龙带领党员干部共转移出群众130多人,无一人伤亡。当地群众一提到他,无不竖起大拇指,说:“这样的党员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灾情面前显党性,洪流之中现本色”。抢险过程中,孙六龙不顾个人安危,用实际行动印证了“关键时刻,党员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让群众的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和使命担当。

抗洪救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2

李银泽是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专勤班班长,二级士官。入伍5年来,他一直战斗在灭火救援保卫第一线,把5年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地献给了昆明消防特勤事业。他先后参与了全市及省内部分地区的多起重、特大火灾扑救以及化学泄漏、山体滑坡等特殊灾害事故的处置,屡立战功,为保卫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一、不畏牺牲迎难而上深入险地侦察堵漏

2019年5月12日凌晨零时,云南马龙产业集团XX公司安宁分公司储存有100余吨泥磷物料的4号沉降浓缩槽发生泄漏事故。泥磷燃烧生成的刺激有毒烟雾笼罩了整个厂区,弥漫至附近村庄,情况十分危急,如果泄漏扩大,灾害蔓延,引发邻近储罐事故,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关键时刻,特勤官兵临危受命,迅速出动,苦战4天3夜,打下硬仗,再显神威。

此时,李银泽距离颜华副大队长不足1米,下落的火团溅起的磷水混合物朝他扑去,他往后用力一蹬,溅起的泥磷正好掉在他的战斗鞋面上,不论是侥幸,还是身手敏捷,他又一次与危险擦肩而过。颜副大队长受伤的不幸并没有使李银泽在巨大的危险面前退却,他毅然领受了堵漏的命令,和战友穿戴好避火服,准备好各种可能用到的堵漏器材,来到泄漏罐前待命,一旦局部围堰成功就增加水枪强攻并掩护堵漏。等待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刚才那一幕悲壮的场景,仍是如此清晰,历历在目,对此,每一个人都会害怕、恐惧,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想法……然而李银泽的目光是那样的坚毅,一旦时机成熟,指挥员发出命令,他会如猛虎下山一般,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完成那可能付出生命代价的艰巨任务!最终,因为泄漏量太大,火势猛烈,指挥部被迫决定取消堵漏任务,但当零距离接触泄漏燃烧区域,牺牲的危险随时迫近时,李银泽那种深入险境,临危不惧,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仍然令在场的官兵无不钦佩。

二、坚守阵地独当一面光荣负伤坚持战斗

无法近战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特勤官兵只能转入冷却控制,配合围堰填埋,处置进入僵持阶段。李银泽带领本班人员把满腔热血转化到了周围的水枪阵地上,对泄漏罐实施冷却,掩护工人进行筑堤围堰。火场是千变万化的,危险随时会发生,由于现场风向改变,空气流动加剧,泥磷燃烧迅速,瞬间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燃烧的泥磷四处飞溅,火势瞬间增大,***李银泽和战友占据的水枪阵地受到威胁。中队指挥员“转移水枪阵地,确保冷却水不见断”的命令传来,为避免供水线路受损,他和一名战友拖着近30米的水带干线,翻越重重障碍,把水枪阵地转移到上风方向的围堰沙堆上,继续战斗。由于对环境不熟悉,又要掩护、协助战友,加之能见度太低,李银泽不慎一脚踩空,侧翻在斜坡上,左腿膝关节韧带严重拉伤。然而,这个消息却是在一天后他撤出现场时才被战友们发现。环境异常艰险,身体伤痛阵阵,可李银泽哪里顾得上这些,他控制着水枪变换射流,立体冷却罐体并扑救外围火点,在全队官兵的连续奋战和共同 努力下,四个水枪阵地持续射水实施灭火、掩护和冷却,持续射水将近5000吨,确保了围堰封堵工程顺利合围,将张狂蔓延的火势死死封在罐底。

很快,暮色降临,当地气压降低,大量烟气沉降并笼罩在部队宿营地,休整的战士都戴着防毒口罩席地而眠,李银泽却还在忙碌着。身为专勤车驾驶员,他主动赶到火场指挥部前,将车载照明灯升

起,对指挥部和周围区域实施照明。只见他一会钻进火场与肆虐的火魔展开殊死搏斗,一会又利用轮换休息时间检查维护车辆和照明装备,确保指挥部和处置现场的照明到位,就像一部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不知疲倦的工作。13日18时,火势相对稳定,看着双眼通红,***精疲力竭的李银泽,大队领导再也不忍心让他留在火场,命令他返回中队休息。直到登车时,李银泽缓慢的抬起左脚,举步为艰,战友们才发现他的膝盖受了伤,这时,李银泽已瞒着领导和战友,带伤坚持战斗了37个小时。在他心中,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比起来,这点伤痛算得了什么呢?15日上午,火魔被彻底缚住,胜利的消息传来,还扎着绷带的李银泽尽管没能亲眼看到胜利的场面,但也无比振奋,自己和全队战友又一次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成为火场中一面屹立不倒的旗帜!战斗中的成绩并非偶然,在长期的工作、训练中,李银泽又何尝不是一根树立表率、创造一流业绩的标杆。

三、战功赫赫屡获殊荣刻苦训练勇攀高峰

入伍5年多来,他刻苦训练、积极进取,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各项工作成绩突出,所带班集体更是在全队脱颖而出,从业务考核到年终评比样样拿第一,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他坚持“练为战”的指导思想,立足本职岗位,苦练精兵,在总队、支队历次考核、竞赛中屡屡取得优异成绩。在执勤岗位练兵活动中,他紧紧瞄准现代火场的需求,刻苦钻研训练新法,努力探索高科技器材装备与人结合发挥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成为云南省消防部队小有名气的技术能手,被战友们誉为云岭“特勤尖兵”。他连续三年参加总队、支队执勤岗位练兵竞赛,以优异成绩获得“训练标兵”、“技术能手”等称号,并被荣记“三等功”二次,获得2019和2019全国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和“技术能手”称号,受到公安部通报表彰。

去年以来,李银泽先后参加了宜良中巴车坠河搜救遇难者,昆明南窑下水道抢救5名中毒人员,东川挖掘机翻车事故抢救被困司机,碧鸡关水库打牢溺水民工等大小抢险救援任务20余起,舍生忘死,救死扶伤,战功显赫。作为“火凤凰”突击队的主力成员和中队特种车驾驶员,李银泽工作成绩一流,模范表率作用突出,成为干部眼中的好士官,战士眼中的好班长。

抗洪救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3

今年汛期,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一场无情的洪水袭卷了淮河流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上窑镇党委、政府率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英勇抗洪,并在灾后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赢得了抗洪救灾工作的决定性胜利。

在这场与天的搏斗中,上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作最高原则,把抗洪救灾工作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汛情发生伊始,上窑镇防汛指挥部就紧急召开会议,传达通报了水情、雨情,安排布置防汛各项工作,全面启动上窑镇防汛应急预案三级响应。

随着灾情的日益严峻,田家庵水位达到21.5米,水情就是命令,镇防汛指挥部把办公室迁至防洪堤坝上,镇领导干部全部到抗洪一线指挥防汛,机关同志一律在单位待命,随时准备上堤。镇防汛指挥部采取集中到会议室开会、在堤坝开庵棚碰头会、电话通知等形式,一直坚持每天至少开一次调度会,及时传达贯彻区会议精神,布置落实防范措施。坚持24小时带班值班制和重大信息及时通报制。镇领导班子每人做了细致的分工,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亲临一线指挥,坚持24小时不间断拉网式巡堤查险,并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每人。

镇党委、政府本着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在防汛指挥中坚持“四个宁可”,即:宁可把防汛问题估计得更重些;宁可把物资储备得更充足些;宁可把应急措施制定得更周密些;宁可把应对防范工作组织安排得更细致些。为取得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确保洛河洼幸福堤上窑段安全渡汛,镇政府按要求备置防浪布4000米,土工布200余米,编织带60000条,草袋5000条,木桩3000根,铁丝200公斤,碎石400余吨及锤、钳、锹、铲等各类工具。组织机关干部奔赴堤坝和各村防汛群众一起运送防汛物资,搭设防汛庵棚。

提前组织群众2000余人上堤,全线铺设防浪布,加高加固堤坝。仅用一天时间就铺设防浪布4000余米,加高加固堤坝2000多米,为高水位下安全渡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实行了领导带班和24小时拉网式巡查,对于险情,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7月12日,巡堤人员发现幸福湾排涝站有两处管涌。镇主要领导闻讯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紧急抽调100余人,实施紧急抢险,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奋战,终于排除了隐患。7月13日凌晨,巡堤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一处细小管涌,管涌口仅一指来宽,若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由于巡堤细致,发现及时,处理得当,这一险情被迅速扑灭。

7月12日,田家庵水位达到23.68米,超行洪水位1.18米,创造了上窑镇防段23.68不破坝的历史新纪录。

大汛当前,团结协作是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镇领导班子成员始终站在抗洪一线的最前沿,一些党政领导已经在大堤上坚守了6天6夜,从未回家一次,为广大干群做好表率作用。机关4名同志带病上堤,轻伤不下火线,24小时坚守在大坝上。镇党委书记李保安带头扛起了土袋,和广大群众一起穿梭在筑坝的大堤上。在广大党员干部在鼓舞带动下,群众的抗洪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几千人的护堤大军中,有年逾70的老者,有数十名妇女同志,还有无数自发赶来的群众。原本需要两三天才能完成的铺设防浪布、加高加固工作,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全部完成。

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救灾工作。受严重内涝的影响,我镇受灾人口已达5800多人,受灾面积达到1.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990万元。针对此情况,党委政府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成立了镇救灾办公室,由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组成,密切关注受灾群众的生活,保证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有病能医。镇民政部门每天都要下村查访灾情,做到灾情每天一上报,保持信息畅通无阻。

我镇云南岗村内涝灾害最为严重,全村共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目前已有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被水围困,村民进出云南岗村的两条路已被洪水淹没。镇政府及时准备了两艘小船和两个竹排帮助转移群众,抢救粮食和群众财产。同时在云王小学设置了灾民安置点,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安排专人帮助群众搬迁,现仅云王小学已转移安置群众50户170多人,镇民政部门及时送去了群众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药品,并联系区卫生防疫组深入灾区开展防疫工作,妥善安置灾民生活,做好灾民的思想稳定工作,动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确保灾区社会治安稳定。

受严重内涝的影响,截止7月底,我镇受灾人口已达2.3万人,受灾面积达到2.7万亩,全镇11个村,1个社区均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100万元。镇党委政府把救灾工作摆到了当前工作的第一位,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设置灾民安置点4个,转移受灾群众两千余人,安置群众近500人,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援助。为了保证受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有病能医。

篇6: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xx一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回眸

xx县第一初级中学

xx一中是“河南省文明单位”,是全市首批进入新课改实验的示范学校。几年来,我校本着“以课改促发展,以发展促提升”的课改理念,大力探索,扎实推进,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现将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程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恳诚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

一.探索构建课改模式

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为此,我校首先成立了新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上蔡一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等管理规章。学校为教职工先后配发了《素质教育读本》、《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明明白白搞课改知识问答》、《中国新教育风暴》等学习读本。同时还邀请王敏勤、高艳春、赵俊锋、孙艳霞等专家来校讲学和培训,派骨干教师赴江苏洋思、南京东庐、溧阳后

六、山东杜郎口、焦作永威中学观摩学习。我们对教师课改知识学习坚持“两查两考”:教师月阅读笔记定时查阅,教师每周填写的《课改实验周报表》,专人查阅;每学期末对教师学习课改知识进行考试,对教师学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加强课题的研究。从2001年至今,我校先后承担了“和谐教育”创始人,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敏勤教授立项的三个国家级教育科研实验课题的研究。一是“主体和谐教育教学研究”(2001-2004);二是“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教育教学研究”(2004-2007);三是“减负增效,整体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研究”(2008——2011)。为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们坚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加强微型课题的申报与管理。要求教师在总课题下结合学科特点、学情特点和自身实际,化大为小,确定自己研究的子课题和微型课题(课题包括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二是坚持业务学习专题化研究。教务处常规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深入课堂师生反映的问题,经过提炼整理,在业务研究时,依次下发给教研组、备课组,一次研讨解决一两个专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如自习辅导的定向、定量与效率,学科训练与周测的落实等。

从对三个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不断优化教学各要素的整合与调整。课堂教学要素概括起来有四个:学、讲、想、练。从以讲为主到讲练结合,必须减少讲的时间;从讲练结合到讲想练结合,必须减少讲练的时间;学讲练想结合,必须减少讲想练的时间。谁有本事在“减少”上下功夫,又不降低效率,谁才真正把课改落到实处。

第三,注重教学模式的学习,从学多法到自成一法。我校学习使用的教学模式有王敏勤的“三段九环”和谐教学模式;有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还有南京东庐中学的学案教学。我们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取精吸膸,逐步形成了切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四段课堂教学”。即导学阶段(导入新课、出示目标)、自学阶段(自学指导、学生自学、小组合作)、点拨阶段(学生质疑、师生解疑、拓展延伸)、训练阶段(当堂达标、作业推荐)。“四段教学模式 ”的构建与运用,较好地实现了我校课题实验的研究目标。

二.优化规范课改管理

每一个课题的研究,我们都以课堂改革为重,每一个模式的运用,我们都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为重中之重。

第一,充分发挥课改主实验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我校在每学年初要求各学科推荐一名骨干教师做课改主实验人,聘期为一年。他们承担教务处安排的课题研究、实验示范课、仿专家、名师的教改课(包括上课、说课和专题解读)、教学感悟和课改经验交流等实验任务。教务处根据课改主实验人完成工作情况分学期验收,按考评。

第二,强化管理措施。学校先后制定了《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等。1.坚持校务会成员每周定学科集体听评两节随堂课制度。2.坚持集体备课,细化落实《上蔡一中关于集体备课与教案书写的若干规定》的具体要求。3.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做到有检查,有汇总,有公告,有考评。4.坚持教研组集体听课、评课和说课制度。5.规范学案的编写和使用。6.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教后记)。鼓励教师二次备课和教学再生成,以教学实际反思教学设计,以学情实际反思教学成效,以教学得失反思教学策略。

第三,丰富多课型活动开展。教务处每学期各举行一次由各学科推荐或由教师申报的课改展示课、课改观摩课、青年教师创优课、验收课、优质课和各科说教材大赛等。

第四,确保减负增效。学校严格按学科课时标准开课;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双休日、节假日不补课;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作业量;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考试难度;体音美学科成绩坚持考评;对学生考试成绩不排名次,每天确保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时间。

三.培养学生习惯能力

1.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①预习习惯。教师在课前或课后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知内容,明要旨,定疑难,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②自学习惯。课堂要求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25分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③合作习惯。各班级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人人都是小组长,生生都是课代表,采取“兵教兵”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④反馈习惯。各学科都给学生留有反馈的时间,检测巩固,总结归纳,力求做到堂堂清。⑤积累习惯。坚持让学生整理“错题本”和“练后反思”,因为总结积累是发展提高的必由环节。⑥阅读习惯。我们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让学生广泛阅读,语文课上让学生自选美文,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每天利用校园广播由学生选播时文佳作,学校坚持每期举行朗读比赛。

2.改革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我校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评价力求个性化、发展化,展示学生亮点、成功点,引导学生综合发展。学校从过去单纯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十佳标兵”、“优秀团员”的评选扩大到“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特长之星”、“仪表之星”、“砺志之星”、“孝心之星”的评选。

3.丰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学校坚持开展书画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元旦文艺汇演、队列、广播操比赛。把运动会的组织交给学生,学生当裁判,教师当观众。坚持开展学生办手抄报、生物标本制作、物理小制作等活动。学校建立有校园播音组、小记者团、文明监督岗、团员志愿者服务队、升旗队、寝管伙管委等学生团队组织,让学生参与组织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

四. 收获、困惑及工作思路

近年来,我校坚持不懈地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第一,我校以“减负增效,整体构建和谐课堂”理论为支撑,探索出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四段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现在我校教师的课题申报、研究、总结已成为常规化、制度化。教务处编辑的以教师优秀论文、报告、案例为内容的《教科研导刊》已印发了十九期,汇编九年级各科学案集一套。学校有56人成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有48人荣获省、市级优质课教师奖。近年来,我校被先后获得“全国和谐教育教学示范学校”、“河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驻马店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驻马店市研训一体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第三,提升了教育教学效益。中招考试,我校高分人数及高分率,在全市初中范围内历年位居前列。2008—2010年,我校保持了全市中招状元的三连冠。县、市中学生“晨光杯”体育比赛、中小学运动会及才艺大赛多次获得团体和个人优异成绩。

第四,存在的困惑及今后的工作思路。课改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它要求教师的素质全面而过硬,可目前我校教师的水平还不能达到整齐划一,部分教师在课改中创新力不够,有亦步亦趋之感。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容,家长和社会对享受优质教育的渴求,学校大班额的现象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这些都给教师实施新课改带来诸多阻滞。面对困难,我们在认真做好四件事:一是做好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三是做好质量提升,努力探索大班额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四是做好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面对新课改之路,我们深知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新理念引领新课改,以新课改开启新探索,努力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力争使新课改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上一篇:中小学生作文:我长大了下一篇:小学生期末表彰大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