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现状、问题与建议

2024-08-10

厦门市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现状、问题与建议(共5篇)

篇1:厦门市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现状、问题与建议

厦门市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现状、问题与建议

通过调查厦门市100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工业企业节能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厦门市节能工作的措施和建议,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作 者:官义高  作者单位:厦门市节能监测技术服务中心,福建,厦门,361000 刊 名:能源与环境 英文刊名:ENERG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6 ”"(3) 分类号:F4 关键词:重点企业   节能管理   问题与建议  

★ 民营科技企业产权问题研究综述

★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企业出让合同

★ IT企业面试问题

★ 企业激励用语录

★ 产权协议书参考

★ 企业问题专项报告范文

★ 用创新思维解决创新问题

★ 用“动商”诠释校园足球阅读题答案

★ 四个诠释对照检查

★ 小产权买卖合同

篇2:厦门市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现状、问题与建议

(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

源消费总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重点用能单位是指: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用能单位;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可根据节能管理工作需要将一定用能规模以上的用能单位纳入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范围,参照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管理。能源消费的核算单位是法人单位。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二条,考虑实际情况制定。第三条【重点用能单位基本义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接受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监督管理。

注:依据原《办法》第九条修订。

第四条【职责分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国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督管理 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十条制定。

第五条【管理原则】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 则。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本级统计部门定期公布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下的重点用能单位和纳入重点用能单位管理的用能单位名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按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大小实施分级管理,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用能单位分级管理方案,并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注:参考《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08]1390号),同时

结合实际情况对原《办法》第五、六、七条修订。第六条【节能目标责任与考核】

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效目标分解到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并于每年4月底前将上一考核结果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条修订。第七条【考核公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每年6月底前向全社会公告上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考核结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于每年6月底前向全社会公告本行政区内上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下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考核结果。注:参考《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08]1390号)制定。第八条【能源绩效评价】国家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绩效评价制度,各级人民政府管理

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开展能源绩效评价工作,引导重点用能单位持续提升能源绩效水平。

注:新增条款,依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开展能源评审和绩效评价工作要求 制定。

第二章管理措施第九条【节能规划、节能计划】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至少每五年制定一次节能规划并报管理节能 工作的部门备案,每年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措施,确保完成节能目标。节能措施应当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二十四条修订。

第十条【目标分解】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根据本地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下达 的节能目标任务和要求,科学评估节能潜力,合理分解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效目标,并落实到相应层级或岗位。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定期组织内部考核,并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与奖惩挂钩。

注:新增条款,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五条制定。第十一条【能源管理体系】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能源管理

体系建设效果评价工作,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注:新增条件,参考《关于加强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2]3787号)制定。第十二条【节能管理机构与岗位】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够满足节能工作需要的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管理人员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日常节能管理,组织实施本单位内部能源审计、节能技术改造,开展能源计量和统计分析等。

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负责人和能源管理人员应当接受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统一组织的培训。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将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能源管理负责人、能源管理人员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备案。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五条制定。第十三条【能源审计】重点用能单位每个节能规划期内应当至少开展一次能源审计,并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能源审计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对重点用 能单位的能源审计报告进行审核。鼓励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对能源审计达到要求的重点用能单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注:参考《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873号)等文件制定。第十四条【能效对标】

国家依托有关行业协会现有基础数据建立国家能效对标基础数据库,制定各行业能效对标方案并组织实施。鼓励各行业协会开展本行业内能效对标活动,组织本行业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效对标,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效对标活动进行跟踪指导和评估,并提供技术支持。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积极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持续提升能效水平,争当本行业能效“领跑者”。鼓励集团企业组织下属企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

注:参考《重点耗能企业能效对标活动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07]2429号)等制定。

第十五条【能源计量】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 则》(GB17167),建立健全能源计量和管理制度,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七条。

第十六条【能源统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能源

统计,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并保存五年以上,确保能源统计数据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七条修订。

第十七条【能耗在线监测】重点用能单位应当结合现有能源管理信息化平台,积极配合政

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提升能源管理信息 化水平。

注:新增条款,参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第二十七条制定。第十八条【能源利用状况报告】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填报工作,并于每年4月底前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一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应当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对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上一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逐级审查,对数据质量存在问题的重点用能单位作为本节能监察重点对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于每年6月底前将审查后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审查情况报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审查和报送情况纳入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范围,并进行通报。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七条、参考《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08]1390号)制定。

第十九条【节能技术装备】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强制性能源效

率标准,优先采用国家和地方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中的节能

技术、生产工艺和用能设备,主动淘汰落后的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用于节能技术研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培训等。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节能技术研发与应用交流合作。鼓励重点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用先进节能技术实施节能改造。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十六条、原《办法》第十二条等修订。

第二十条【节能评估】重点用能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

制度,认真做好新、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工作。

注:新增条款,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十五条制定。第二十一条【奖惩制度】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制定节能奖励和惩罚制度,每年安排一定数

量的节能奖励资金,对节能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浪费能源的集体和个人给予惩罚。注:依据原《办法》第二十条修订。

第三章激励措施第二十二条【政府奖励】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对在节能工作中取得显著成

绩的重点用能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并联合有关部门给予守信激励。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十条、六十七条修订。第二十三条【财政支持】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推动和引导社会有关方 面加大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节能改造项目实施、节能管理能力建设、节能宣传培训等。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十条、六十五条修订。第二十四条【金融支持】国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为符合条件的

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产品生产以及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提供优惠贷款。

鼓励重点用能单位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上市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实施能效提升项目。

鼓励和引导社会有关方面资金通过成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投资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

注:新增条款,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十五条、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5]3504号)制定。第二十五条【税收优惠】

重点用能单位从事符合条件的节能项目的所得,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重点用能单位购置节能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根据有关规定按一定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重点用能单位进 口规定范围内的节能设备,根据有关规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注:新增条款,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结合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及规定的通知》(财关税[2015]51号)等文件制定。第二十六条【价格激励】

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的价格政策,支持重点用能单位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办法。鼓励重点用能单位根据峰谷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制度合理调整用电负荷。对高耗能行业的重点用能 单位,分淘汰、限制、允许和鼓励类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十六条制定。

第二十七条【技术推广】国家制定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对重点用能单位研发的

节能降碳效果显著、技术先进、经济适用、有成功实施案例的技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重点用能单位生产的取得节能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设备优先列入政府采购名录。

注:新增条款,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十四条,结合《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管理暂行办法》(发改环资[2014]19号)制定。

第二十八条【能效领跑激励】国家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鼓励重点用能单位成为行

业能效“领跑者”。对入围能效“领跑者”名单的重点用能单位,国家优先支持其开展节能技术改造、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等能效提升工作,广泛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带动行业能效水平整体提升。

注:新增条款,参考《关于印发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4]3001号)、《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制定。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二十九条【节能目标责任与考核】节能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在考核结果 确定后一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上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限期整改。

第三十条【节能管理】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

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开展现场调查,组织实施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检测,责令实施能源审计,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限期整改。重点用能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落实整改要求或者整改没有达到要求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五十四条、八十三条。第三十一条【能源管理岗位】重点用能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指定相应 的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的,由

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八十四条。

第三十二条【能源计量】重点用能单位未按规定配备、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的,按照《节

约能源法》第七十四条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七十四条。

第三十三条【能源统计】重点用能单位未按规定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制度,或者瞒报、伪

造、篡改能源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能源统计数据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注:引用《统计法》原文规定。

第三十四条【能耗在线监测】重点用能单位拒不配合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和能耗在线监测

工作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以书面形式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或者没有达到整改要求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注:新增条款。第三十五条【能源利用状况报告】重点用能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或者报

告内容不实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八十二条。

第三十六条【能耗限额】重点用能单位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能,限期治理,逾

期不治理或者没有达到治理要求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提请执行惩罚性电价;情节严重,经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没有达到治理要求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七十二条。

第三十七条【淘汰落后】重点用能单位不按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用能设备和产品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没收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参照《循环经济法》第五十条规定处罚。第三十八条【节能评估】 重点用能单位建设需经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项目存在以下情况的,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按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擅自开工建设或擅自投入生产、使用的;

(二)以拆分项目、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通过节能审查的;

(三)未落实节能评估文件和节能审查意见要求的。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十八条、参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修订。第三十九条【失信惩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建立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信用中国网站向社会公开。注:新增条款。

第四十条【政府工作人员违规】国家工作人员在节能管理工作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重点用能

单位有权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者上一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投诉。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管理权限的机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重点用能单位的技术及商业秘密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谋取利益的;

(三)实施节能监察时向被监察单位收费或者变相收费的;

(四)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并造成较为严重后果的。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八十六条、《节能监察办法》第二十五条修订。

第五章附则第四十一条【解释权】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生效日期及废止条款】

篇3:厦门市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现状、问题与建议

1 两个概念

1.1 重点用能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二条有关规定: (一)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 (二) 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为重点用能单位。国家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同时,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中也对用能单位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进行相关规定。

1.2 节能管理

指以节能为导向, 对目标系统的能源生产、转换、输送、利用等活动进行有效的规划 (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2 目前针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的几种推进手段

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都有相应的法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利用监督、管理手段强化节能管理, 规定了相应的条款。各级政府也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办法或促进措施, 保证节能工作的高效开展。

2.1 分级管理

按照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不同, 根据各级法规办法将重点用能单位划分成三层次, 即国家级、市级、区县级重点用能单位, 并由同级节能主管部门进行节能监督和管理工作。同级节能主管部门在相应的管理权限范围内制定了强制性、激励性等手段, 共同推进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北京市的三级管理体系划分为国家在京千家重点耗能企业、北京市重点用能单位和区级重点用能单位。

2.2 清洁生产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为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 许多省市都制定了《〈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管理办法》、《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等地方性文件来规范和引导清洁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 北京、上海等省市先后出台了清洁生产资金支持办法或奖励办法等文件, 加强对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全过程的政策保障。截止到2010年, 北京市共有121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工作, 专家评审推荐拟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近500个, 政府补贴约6700万元。

2.3 能源审计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十四条为主要工作依据, 根据《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 (GB/T17166-1997) 、《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审核指南》等标准规范文件开展此项工作。部分省市出台了《能源审计暂行办法》、《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和节能规划审核办法》等文件, 指导能源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也对能源审计的开展内容进行了规定。截止到2010年, 北京市10家国家千家重点用能企业、40家市级重点用能企业以及朝阳、顺义、海淀、丰台等区100多家区属重点用能单位在各级节能主管部门的鼓励与倡导下相继开展了能源审计工作, 同时, 许多区县也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

2.4 能效对标

以《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2007]15号) 、《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实施方案》 (发改环资[2007]2429号) 和《关于开展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的通知》 (工信厅节函[2010]594号) 为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水泥行业、钢铁行业、氯碱行业烧碱和有色金属等行业先后制定了能效对标指南和对标方案, 建立了对标指标体系。同时, 云南、广东等部分省市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精神, 积极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北京市工业节能主管部门2009年和2010年先后开展了水泥、电力和饮料三个行业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水效水平对标活动。

2.5 淘汰落后产能

以《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7号) 为主要工作依据, 许多省市制定了《关于加快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工业企业的意见》等文件, 开展了“三高”企业的退出工作。“十一五”期间, 北京市工业行业严格执行实行落后产能淘汰制度, 利用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 “以点带面”引导不适宜在北京发展的“三高”工业企业“腾笼换鸟”, 重点推进首钢、化二、焦化厂等一批高耗能企业搬迁调整, 主动淘汰退出100多家“三高”企业, 关停一批小火电机组, 产业结构调整对北京市节能贡献率达到80%左右。

2.6 节能目标责任考核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六条和《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 (国发[2007]36号) 为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 国务院会同有关单位制定了《年度省市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及计分标准》, 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十一五”节能目标进行年度考核。《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中第十条也对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进行了规定。北京市政府与各区、县人民政府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 并进行年度考核。同时, 北京市节能主管部门也与市级重点用能单位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 并要求市级重点用能单位进行年度任务分解, 开展年度考核。

2.7 其它节能新机制

国家安排节能专项资金, 运用财税、价格等支持政策, 引导用能单位节能, 并支持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办法。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先后筛选并推荐了一批节能服务公司, 发布了《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 对支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规范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出了具体指导。北京市也相应出台了《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试行) 》等办法文件。截止到2010年, 北京市已公开选聘两批共18家节能服务机构, 5家节能量审核机构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工作。

3 节能管理手段存在的共性问题

(1) 缺少有效衔接和融合。各级政府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都出台了相关的强制、鼓励或激励政策。但是各项措施之间由于主管部门不同, 尚存在职能交叉的情况, 对同一重点用能单位来说可能在短时间内开展过相关的清洁生产、能源审计或者能效对标等活动, 不仅加重了行政成本, 降低了行政效能, 而且容易使重点用能单位模糊节能主体, 降低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 对节能效果的重视不够。政府推进各项节能措施的最终目标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 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推行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前端的启动、数据采集和分析, 对后端项目开展的效果或分析结果的应用却没有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追踪, 所以很多节能服务公司和重点用能单位也仅仅“听政府的话”, 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证分析, 大多数审核报告或结果停留在表面。

(3) 后评估机制不够健全。各项节能措施的后评估机制都还不完善, 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其主客观因素都存在, 例如:各项节能措施主管部门不同, 开展的范围、侧重点不同, 产生的节能技改措施评估方法不统一、深度不相同, 节能效果计算公式不统一, 各项措施节能效果的统计口径不一致等。因而对上述节能措施进行效果估算和统计时可能数据之间相差很大, 不能反映实际的、真实的节能效果或者不能对拟实施项目进行科学的预计。

4 改进建议

(1) 加强节能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精心组织, 形成统一负责、分工协作的节能管理体制, 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协调推进跨部门的节能工作, 共同发布相关信息。下级部门也应对本地区 (县) 节能工作负责, 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分工, 并建立相应协调联络机制, 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做好“调节、管理、服务和监督”, 共同高效地推进节能管理各项措施。

(2) 完善各项措施之间的评价和管理控制体系。现阶段许多节能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开展的范围还不够广、不够深入, 工作开展的程序化、规范化以及行业指标体系等都还不健全, 统计和计量等基础工作还很滞后。因此, 需要各主管部门加紧研究, 发挥行业协会、专家、大集团 (公司) 的作用, 加快指标和评价体系的制定, 整合能源计量、能源审计、能源统计、清洁生产等工作, 建立一系列管理控制体系, 并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方案和实施过程控制, 高效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3) 完善后评估机制, 注重节能实效。各级节能主管部门应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各项节能工作进行跟踪、评估和指导, 并能够将节能诊断、能效对标、能源审计、清洁生产等目的、过程较为相似的节能工作有机结合, 抓紧研究合理、科学的节能项目评价方法和后评估机制, 促使项目落地, 并“开花结果”。同时还应加强和完善各项节能工作的管理标准、绩效考核, 规范工作程序, 确保各项工作深入、持续的开展。通过各种投融资渠道, 税收等财政政策, 补助、奖励等支持办法, 积极支持用能单位进行节能技术改造, 鼓励用能单位作为节能的主体, 按照有关要求, 加大投入, 强化管理, 争创节能标杆、节能示范企业。

篇4:小议企业资金管理现状与改进建议

关键词:资金管理;企业;重要意义;现状;改进建议;分析

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谋求生存稳定与高效发展的过程当中往往需要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诸多变动性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企业所处的整个生存环境变得异常复杂,由此而带给企业的既是机遇,同时又是挑战。很明显,在企业应对诸多市场变动性因素的过程当中,如果企业不具备良好的现金流量管理水平,不具备系统化的资金管理水平,那么企业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大量的限制与制约。以上分析从企业应对市场挑战的角度给出了资金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那么,当前企业资金管理存在怎样的问题?以上问题应如何改进呢?本文就针对以上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资金管理意识仍较薄弱。部分企业管理层对于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资金时间价值观念也未能够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得以体现。通俗来说,企业在资金占有量较高的时候不对其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在占有量较低的时候又无法规划、无法管理,对于占有资金的使用始终缺乏一种长期性的行为意识。特别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当中,企业自上之下工作人员对于产量及产值的关注过高,产品研发与销售阶段的潜在风险也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机制,导致潜在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占据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发展堪忧。

2.企业资金管理方式仍较传统。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行为不断扩大与延伸的背景作用下,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然而部分企业始终缺乏一个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小至各经济业务活动,大至各子公司经营管理信息间的流通机制并不完善,潜在风险进一步扩大。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传统的资金管理方式无法实现资金的统一管理与协调应用,企业在面对资金缺口的情况下频频采取向银行借款的方式弥补漏洞,由此导致企业因借款而产生的财务费用逐年扩大,资金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企业资金管理改进建议分析

1.强化企业资金管理意识。企业应当由上至下树立资金统一观念的思想模式(这种资金管理模式同时适用于非集团企业及集团企业),重视对现金流量的管理与控制。特别是企业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当中,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不能单单局限于提供年度现金流量表之上,还应当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定期编制相应的现金流量分析报告与使用规划。针对大额现金流入与流出业务进行严格的核对与控制,确保企业在任何正常发展及投资行为背景下仍然能具备与此类大额现金流入/流出业务相对应的支付/偿债能力。在此基础之上,企业还应当引入风险管理意识,特别是针对企业计划投资项目展开风险事项评估,确保由投资该项目所引起的风险能够始终控制在可承受限值之内。

2.提高企业资金集中化管理。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集中化资金管理模式的引入与应用能够较好的辅助企业对资金链进行合理完善,在企业经营管理效益最大化前提下确保企业战略方向与战略计划的可调整性。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在企业资金集中化管理模式作用下,企业能够依照自身发展情况对各个子账户项目中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归纳与集中,强化企业内部资金的统筹整合,进而在企业内部构建一种资金项目相互之间的平衡模式。一来可以有效控制财务成本,二来可以显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增强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灵活性。一般情况下,我们将企业在正常生产运营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原料采购、燃料采购、工资支付以及其他各类经营费用所学的周转性资金称之为流动资金。企业必须确保流动资金的充裕性,以备不时之需。这也就是说,企业在流动资金存入银行并选取短期理财产品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应当优选流动性与安全性较好且信用级别较高的理财产品,一方面确保企业流动资金的随去随用,另一方面也确保流动资金投资收益高于活期存款收益。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资金管理是市场竞争大环境下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企业在谋求稳定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以资金管理有效性的提升为切入点,藉由资金管理引导经营管理、藉由经营管理引导建设发展。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导致现阶段部分企业发展受阻的最根本因素在于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缺失与漏洞,合理解决此类问题对于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而言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所提出的几点建议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所借鉴并采纳。

参考文献:

[1]田 硕 车延杰: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企業资金配置机制研究.[J].长白学刊.2010.(02).113-115.

[2]秦志敏 赵治业 靳琳等:成长型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管理调研及启示——来自辽宁省成长型企业的证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0.(11).110-115.

[3] 陈昌焕:“三看”当前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宜昌实证.[J].武汉金融.2011.(12).60-63.

篇5:厦门市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现状、问题与建议

2007年12月25日,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北京市40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书签约仪式暨能源审计启动会”。会议传达了国家千家企业节能工作会议的精神, 市发展改革委委员张燕友与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北京现代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40家重点用能企业负责人逐一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 会议还启动了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编制工作。

这次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的40家企业, 均是2005年综合能耗2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2005年这40家工业企业综合能耗量约330万吨标准煤, 涉及建材、汽车、电力、化工、石化、饮料、钢铁、电子、机械、煤炭开采等10个行业。通过签订节能目标, 40家企业“十一五”末将实现节能量约90万吨标准煤, 是北京市“十一五”节能20%目标的有力支撑。

上一篇:大一下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