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刑人员手册

2024-08-15

社区服刑人员手册(共8篇)

篇1:社区服刑人员手册

社区服刑人员手册

一、什么是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臵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二、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主要包括下列5种罪犯: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⑴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⑵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⑶生活不能自立,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三、社区矫正工作的任务

社区矫正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三项: 一是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依法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确保刑罚能够有效实施;

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如通过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矫正矫正对象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使其认罪服法,悔过自新,弃恶扬善,人格重新社会化,顺利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

三是帮助矫正对象解决在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四、社区矫正的目的

社区矫正的目的是指国家创制社区矫正这一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希望达到的结果。我国社区矫正的目的可分为直接目的、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它们构成了统一整体。(1)直接目的。社区矫正的直接目的,是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的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对于罪行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社区矫正的规定

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三十二条 【主刑和附加刑】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条 【主刑种类】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

第三十四条 【附加刑种类】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

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第四十条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管制期满,执行机关应即向本人和其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

第四十一条 【管制刑期的计算和折抵】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第四十六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第五十四条 【剥夺政治权利的含义】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

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第七十八条 【适用条件与限度】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八十五条 【假释考验及其积极后果】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第八十六条 【假释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社区矫正的规定

第二百五十七条 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收监:

(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0执行机关提出建议书,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并将建议书副本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意见。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监狱和其他执行机关在刑罚执行中,如果认为判决有错误或者罪犯提出申诉,应当转请人民检察院或者原判人民法院处理。

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将社区矫正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第三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

2书、执行通知书、假释证明书副本等法律文书,同时抄送其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法律文书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回执。

第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交付执行的监狱、看守所将其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交接手续。罪犯服刑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需要回居住地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地的省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罪犯居住地的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指定一所监狱、看守所接收罪犯档案,负责办理罪犯收监、释放等手续。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通知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派员到庭办理交接手续。

4矫正方案的实施效果,适时予以调整。

第十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包括适用社区矫正的法律文书,以及接收、监管审批、处罚、收监执行、解除矫正等有关社区矫正执行活动的法律文书。

司法所应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包括司法所和矫正小组进行社区矫正的工作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的相关材料等。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

第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第十二条 对于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社区矫正人员确需进入的,应当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并告知人民检察院。

第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

6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十六条 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十七条 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等具体情况,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矫正其违法犯罪心理,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

第十八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落实社会保障措施。

第十九条 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个人生活、工作及所处社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实地检查、通讯联络、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或者遇有特殊情况,司法所应当及时了解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有关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到办公场所报告、说明情况。

(二)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三)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

(六)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第二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提请同级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公安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通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第二十五条 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二)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

0

(五)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

(六)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

(七)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八)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司法行政机关的收监执行建议书和决定机关的决定书,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或者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公安机关予以协助。

监狱管理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监狱应当立即赴羁押地将罪犯收监执行。

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将罪犯收监执行。

第二十八条 社区矫正人员符合法定减

2宣告事项应当包括:宣读对社区矫正人员的鉴定意见;宣布社区矫正期限届满,依法解除社区矫正;对判处管制的,宣布执行期满,解除管制;对宣告缓刑的,宣布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对裁定假释的,宣布考验期满,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向社区矫正人员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并书面通知决定机关,同时抄送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刑期届满的,由监狱、看守所依法为其办理刑满释放手续。

第三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死亡、被决定收监执行或者被判处监禁刑罚的,社区矫正终止。

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死亡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书面通知批准、决定机关,并通报县级人民检察院。

第三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司法行政机关配合公安机关,监督其遵守刑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并及时掌握有关信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可以自愿参加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

4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社区矫正人员,适用前款规定。

第三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期满的,司法所应当告知其安臵帮教有关规定,与安臵帮教工作部门妥善做好交接,并转交有关材料。

第三十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例会、通报、业务培训、信息报送、统计、档案管理以及执法考评、执法公开、监督检查等制度,保障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处臵机制,发现社区矫正人员非正常死亡、实施犯罪、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应当立即与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妥善处臵,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有关部门。

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建立社区矫正人员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动态数据共享。

第三十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的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社区矫正人员在就学、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

6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确保管制和缓刑的执行效果,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况,认为从促进犯罪分子教育矫正、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出发,确有必要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人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第七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同时宣告禁止令。

第二条 人民法院宣告禁止令,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原因、犯罪性质、犯罪手段、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一贯表现等情况,充分考虑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关联程度,有针对性地决定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一项或者几项内容。

第三条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8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

(三)禁止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园区及周边地区,确因本人就学、居住等原因,经执行机关批准的除外;

(四)其他确有必要禁止进入的区域、场所。

第五条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接触以下一类或者几类人员:

(一)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二)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证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三)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控告人、批评人、举报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四)禁止接触同案犯;

(五)禁止接触其他可能遭受其侵害、滋扰的人或者可能诱发其再次危害社会的人。

第六条 禁止令的期限,既可以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但判处管制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三个月,宣告缓刑

0第十一条 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或者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尚不属情节严重的,由负责执行禁止令的社区矫正机构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处罚。

第十二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原作出缓刑裁判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当地社区矫正机构提出的撤销缓刑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人民法院撤销缓刑的裁定一经作出,立即生效。

违反禁止令,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一)三次以上违反禁止令的;

(二)因违反禁止令被治安管理处罚后,再次违反禁止令的;

(三)违反禁止令,发生较为严重危害后果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十三条 被宣告禁止令的犯罪分子被依法减刑时,禁止令的期限可以相应缩短,由人民法院在减刑裁定中确定新的禁止令期限。

2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应当依法予以减刑、假释的时候,由执行机关提出建议书,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并将建议书副本抄送人民检察院。

社区矫正对象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为“确有悔改表现”:

1、认罪服法;

2、认真遵守社区矫正各项制度,接受教育改造;

3、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

4、积极参加劳动,完成规定任务。社区矫正对象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为“立功表现”:

1、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2、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3、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4、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

5、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事迹的。

社区矫正对象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立功表现”:

435-

篇2:社区服刑人员手册

一、社区服刑人员档案目录

1、刑事判决书;

2、执行通知书;

3、结案登记表;

4、假释裁定书;

5、最后一次减刑刑事裁定书;

6、近三年年度评审鉴定表;

7、出监鉴定表;

8、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或审批表;

9、暂予监外执行通知书;

10、病残鉴定书;

11、具保书;

12、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13、社区矫正宣告书;

14、社区服刑人员登记表;

15、社区服刑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16、社区服刑人员本人或户主户口本相关页复印件;

17、社区矫正监护协议书;

18、社区矫正志愿者帮扶协议书;

19、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协议书;

20、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方案;

21、社区服刑人员管理类别审批表;

22、社区服刑人员外出就业审批表;

23、社区服刑人员外出就业提交的申请材料;

24、社区服刑人员迁居审批表;

25、社区服刑人员免除公益劳动审批表;

26、社区服刑人员考核计分审批表;

27、社区服刑人员考察表;

28、社区服刑人员行政奖惩审批表;

29、社区服刑人员奖励通知书;

30、社区服刑人员惩处通知书;

31、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审批表;

32、提请减刑意见书;

33、撤销缓刑建议书;

34、撤销假释建议书;

35、撤销暂予监外执行建议书;

36、社区服刑人员评审鉴定表;

37、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38、社区服刑人员期满通知书;

49、社区服刑人员终止矫正证明;

40、其他应该归档的重要材料。

二、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卷宗目录

1、社区矫正工作者走访登记簿;

2、走访笔录;

3、监护人情况反馈登记簿;

4、社区矫正志愿者帮教情况记录簿;

5、社区服刑人员汇报记录簿;

6、社区服刑人员月书面汇报;

7、社区服刑人员教育记录簿;

8、社区服刑人员学习心得体会;

9、社区服刑人员公益劳动记录薄;

10、社区服刑人员计分考核月小结表;

11、社区服刑人员季考核评议表;

12、加扣分通知单;

13、社区服刑人员请假申请审批表;

14、社区矫正情况记载簿(年度)。

三、司法所统一登记管理的表、薄、册

1、社区服刑人员花名册;

2、解除矫正社区服刑人员花名册;

3、未接收社区服刑人员花名册;

4、社区服刑人员脱逃下落不明登记薄;

5、集中教育记载薄(每次教育要签到);

6、社区服刑人员违规登记薄;

7、社区服刑人员请销假登记薄;

8、社区服刑人员迁居登记薄;

9、社区服刑人员就业登记薄;

10、社区服刑人员免除公益劳动登记薄;

11、社区服刑人员累计计分公示表

12、社区服刑人员奖惩登记薄;

13、其它需要登记的表薄册。

四、其它要求

1、所有记录材料必须使用A4纸,如果没有使用A4纸的材料,可以用A4纸粘贴后保存。

2、以上需要填写的内容,须使用蓝色或黑水笔进行填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方法填写。

篇3:社区服刑人员手册

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效果是否达到理想状态, 社区工作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日常活动数据进行理论上研究, 同时也要通过仪器工具进行严密确定。我国在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质量评估上, 投入了较多人力物力, 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也存在部分问题。

(一) 社区矫正质量评估尚未系统化

完整的社区矫正体系应包含明确评估意义、建立健全评估制度、评估指标、评估理论、评估方法、评估技术、评估分析、评估报告、评估案例、确定多元化的评估主体等内容。经过多年运行, 社区矫正质量评估虽已纳入日常工作, 逐渐步入正轨, 但按照上述要求尚缺乏系统化, 存在粗线条、模式化、单向性、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未真正发挥社区矫正质量评估工作的重要价值。

(二) 社区矫正质量评估专业队伍缺乏

社区矫正质量评估致力于矫正对象的思想及行为矫正工作, 力求通过分析矫正对象引发犯罪的社会、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 寻找针对性的改造途径和方法, 全面提高矫正对象的改造质量, 这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能将法学、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 运用自如, 但当前承担社区矫正工作第一线任务的基层司法行政部门特别是乡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专业单一、工作繁重、身兼数职等问题, 且得到系统化、专业化培训的机会少, 评估工作的实际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二、系统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逐步完善社区服刑矫正质量评估体系

社区矫正质量评估是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的系统工程, 也是提高社区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 它通过对社区矫正质量进行评估分析, 揭示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趋势, 对社区矫正工作起到预测作用;正确认识和把握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律, 为建立科学的社区矫正制度和模式提供依据,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工作进行指导、评价和控制, 所以构建科学、规范、系统、具有针对性的社区矫正质量评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加强社区矫正质量评估系统建设

社区矫正质量评估体系建设应秉承四原则:一是客观性, 评价内容完整、全面, 可操作性强;二是连续性, 评价覆盖社区矫正全过程, 系统化、步骤化;三是层次性, 各级评估侧重点有所不同;四是互动性, 在基层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小组各成员的作用, 以司法部门社区矫正专干为中心, 各成员在评估中形成互动, 不断完善矫正方案。矫正目标是系统中最关键的内容, 科学的矫正目标应该从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状态和法律意识、行为举止来进行确定, 主要应包括基本素质的评估和对融入社会适应性的评估两大板块。评价方法呈现多样化, 综合运用专家评估、仪器评估、抽样调查、社区群众测评和委托调查等形式, 提高评估效果。

(二) 加强社区矫正质量评估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优化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制度。设立社区矫正警察, 对人员定员定编定岗, 每个基层司法所确保至少有一名正式干警专门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并按照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 为每个乡镇街道司法所配置一名社区矫正工作专职社会工作者, 以配齐配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同时加强专业素质培训,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监狱学等学科知识更新。建立协作有力, 配合到位的互动机制, 成员单位之间形成合力, 真正形成“党委政府领导、综治部门协调、司法行政部门牵头, 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 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社区服刑人员矫正质量评估体系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社区矫正质量评估系统建设趋势主要应在两大角度进行提高, 其一为评估系统的不断优化,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各地区实际, 构建更为有效、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其二为评估方法的不断更新, 随着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完善, 评估方法将呈现多学科相融合, 并将加入仪器设备的能量, 使评估体系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结语

社区服刑人员矫正质量评估工作在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 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通过不断改进其评估方向, 使社区矫正质量评估系统更为公正和准确, 同样使服刑人员能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从内心层面上改过自新, 最后能勇敢地面对社会、融入社会。

摘要:社区矫正质量评估是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的系统工程, 也是提高社区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 它通过对社区矫正质量进行评估分析, 揭示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趋势, 对社区矫正工作起到预测作用;正确认识和把握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律, 为建立科学的社区矫正制度和模式提供依据,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工作进行指导、评价和控制。

关键词:社区,服刑人员,矫正

参考文献

[1]张凯, 姜祖桢, 姜华.论我国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校学报, 2012 (1) .

[2]周折.浅析目前社区矫正试点存在的问题[C].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究文集, 2009:95-100.

篇4:盐城强化社区服刑人员安全监管

一是打好应急处置防御战。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运作,推出社会管理创新新举措,该市成立了盐城市社区矫正工作专业委员会,出台工作规则,旨在研究减刑、收监审核意见等重大事项。与此同时,制定《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置程序和应对措施,落实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上下信息畅通,做到超前防范。

二是打好排查整治持久战。建立并坚持月度管控形势研判会制度,做到每月一排查,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加密查,努力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打好衔接配合联动战。严格执行矫正衔接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各级联席会议协调作用,积极探索衔接配合新机制。

四是打好重点人员管控攻坚战。及时掌握重点人头动向,切实做好四类人员的攻坚防范工作——对重新违法犯罪风险较高的,进行重点监控、教育和管理;对有故意脱离监管或抗拒改造倾向的,严格控制其活动范围,加大管控力度,严密防范;对脱管的,及时通报公安机关查找;对因就医、家庭变故等需要外出的,严格审批手续,落实审批责任。

五是打好教育帮扶攻心战。创新“三分”管理,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和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正,努力做好心理疏导,设法抓好帮扶解难,对生活特困或身有残疾的人员,落实临时性救济措施,防止因生活贫困导致重新犯罪。

据悉,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盐城共接受社区服刑人员24079人,解除矫正17878人,重新犯罪21人,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实现了无重特大刑事案件、无恶劣暴力行为、无恶性群体性事件的工作目标,得到了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篇5:社区服刑人员管理规定

第一条社区服刑人员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第二条社区服刑人员要每月至少一次向司法所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和思想情况,接受教育,并书面签到。

第三条社区服刑人员的电话要经常保持畅通,如更换号码要提前向司法所汇报。

第四条社区服刑人员需要迁居的,应当向司法所提交书面申请,并经司法所和派出所同意,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迁居。

第五条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禁止出境;社区服刑人员确因需要暂时离开本县的,应当事先经司法所和派出所批准。

第六条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不得与社会上不良人员交往;社区服刑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或者会见其亲属以外的境外人士,须经司法所同意;社区服刑人员不得会见违法犯罪嫌疑人、同案犯、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以及其他非法组织的人员。

第七条社区服刑人员有劳动能力的,每月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公益劳动。

篇6:服刑人员向社区矫正人员现身说法

为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改造转化工作,吴忠市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与司法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让监狱内罪犯以 自身在狱内服刑接受改造的实际感受,向社区矫正人员现身说法,达到自觉服罪、促进改造转化、重新做人的目的,为此,两家单位集中辖区内的48名社区矫正人 员完成了一次监狱之行。在吴忠监狱,检察干警带领社区矫正人员参观了罪犯改造的生产、生活等场所,通过眼见、耳闻、现场感受等多角度、多层面的方式,使之从内心深处更加珍视自己所面临的宽松的改造机会。在吴忠监狱二监区,一位28岁的服刑罪犯结合自己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向社区矫正人员 讲述了自己的改造情况,表达了对自由的认识和渴望,对家庭生活的向往,恳切的言辞,对在场的社区矫正人员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集中警示教育活动结束后,部分社区矫正人员谈了自己的感受。社区矫正人员周某在发言时泪流满面地说,今天的监狱之行,终身难忘,也使自己在内心深处意识到作为一名罪犯的耻辱。生活中的这一次失足,将是人生中的一个界桩,是过去与未来的分界,它会激励自己走好今后的路。

篇7:社区服刑人员法律知识试题

1、社区矫正人员包括: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暂予监外执行。

2、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3、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4、非法拘禁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5、危险驾驶指的是在道路上追逐竞驾或醉酒驾驶机动车,情节恶劣的。

5、醉酒驾驶,是指在醉酒状态下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6、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7、醉酒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8、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

9、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10、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自由。(√)

11、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进行处罚。(√)

1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的,可以减轻处罚。(√)

13、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4、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公民个人所有。(×)

15、犯罪分子向所在单位领导主动交代罪行,也是自首。(√)

16、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予处罚。(√)

17、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将其约束到酒醒。(√)

18、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C)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A、三B、五C、十D、十五

19、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C)。A、村、社B、镇、乡C、市、县D、省

20、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D)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D)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A、一B、三C、五D、七

21、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B)小时。A、四B、八C、十六D、三十二

22、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C)小时。A、二B、四C、八D、十六

23、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ABDE)的情况。A、遵纪守法 B、接受监督管理 C、工资收入 D、参加教育学习E、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

24、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列入司法行政机关监管的社区矫正人员有:ABCD。A、被判处管制B、宣告缓刑C、裁定假释 D、暂予监外执行 E、被剥夺政治权利

篇8:社区服刑人员手册

美国对于社区服刑人员的科技监管, 主要依托一个叫做国家执法和矫正技术中心 (简称NLECTC) 的机构。该机构隶属于美国司法部国家司法研究所 (NIJ) 管辖, 在一些州设有分中心, 其职责: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 并以标准为基础进行样品测试;二是比较评估的项目。通过研究、测试和评估为社会服务, 为司法机关执法服务。

这个中心力求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就技术相关问题信息分享的全国性平台, 中心服务的对象是比较广泛, 司法机关、专业人员以及社会各界能够通过网址进行查询, 随时了解到技术的发展。研发、测试的项目比较多, 涉及火灾救助项目、DNA项目、电子工具项目、火药项目 (武器) 油漆数据库项目等等, 并且已经建立了DNA、电器武器、毛发、车灯等数据库。

在社区矫正领域, 该机构致力于协调社区矫正工会的技术革新, 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一些较重大的技术性发展和运用问题。近些年来, 该中心在研发了一系列科技产品运用社区矫正工作之中, 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帮助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与管理。

1 性犯罪计算机监控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美国近七成的社区性犯罪监督已联入互联网, 管理和监控该方面的计算机使用主要包含以下三点:

(1) 该技术能够对当局发出有关未成年色情行业的作案警报。

(2) 能够正确地监控和遏制性犯罪人, 加强对涉及色情内容的事件的管理力度, 通过加大对犯罪概念的抑制来降低社区风险。

(3) 它对审判机构能更准确地获得罪犯信息来说很有必要。

对罪犯的计算机在监督中进行检查, 之后保持其监控, 这样就能够有力地了解和控制罪犯信息。

为帮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该项工作, NLECTC的落基山分部开发了一项区域搜索的技术, 这是一个免费的易操作软件, 特别为不懂技术的缓刑官和假释官而设计的, 他们可以快速有效地搜索罪犯计算机, 创建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该软件针对两种情况研发:非技术性的检查以及司法机关能够快速有效地扫描罪犯的计算机从而建立详细的结果报告。这种软件可以下载到光盘或闪存驱动器以便检查人员随身带到现场, 即使在罪犯的家中, 也能在目标计算机上运行。执行其四项主要功能只需大约20分钟:互联网历史搜索、图片搜索、多媒体文件搜索和关键字搜索。从几种常用浏览器中快速自动地找回历史浏览信息, 如IE浏览器、网景、火狐、opera浏览器等。搜索结果将列在一个易读取的格式中, 包括访问网页的日期、时间, 通过不同方式的分类能够帮助检查人员了解罪犯的上网模式。此外, 该软件还能快速找到各种格式的图 (.jpg;.bmp;.gif) , 这些图片都将自动列于一个视图库中。一些标准类型的音频、视频文件也能被检测到, 还包括视频的快速查找、播放、和截图。最后, 区域搜索还能搜查到所有文件的文本, 这时, 关键字搜索就可用于检测色情内容和文字以及受害者姓名。

检查人员能够通过任何以上信息的列入建立报告。内置报告功能将自动建立一个包含相关路径、时间、日期的标记。如果是图片信息, 则会显示一个缩略图。另一个功能———资料输出功能让检查人员能迅速将原有资料 (网页浏览历史、图像、关键字文本) 转换到一个EXCEL电子表格中, 以便后期的分析调查。该项功能针对在罪犯住所的计算机上无法进行审查的情况而设置。举个例子, 如果罪犯显得有些难缠, 资料输出功能可以在一到两分钟内完成, 然后检查人员就能带走资料到其他地方审查。

区域搜索最好用于搜集刚被判刑或者刚刑满释放的罪犯信息, 为了处置目的和保证监督和控制都在有效进行。该技术不属于一项法律工具同时也不能用于起诉一项初次犯罪。提供的即时扫描可以在监督下再次进行, 但是最有效也最全面的监控应该涵盖一个提供持续远程监控罪犯计算机活动的能力。

2 基于GPS和RFID的社区服刑人员电子监控

GPS是美国从1973年开始研制, 历时20年, 耗资200亿美元, 于1994年全面建成, 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它利用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等信息, 待用户接收机接收后, 计算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等。

GPS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空间卫星系统, 由距离地面2万2千公里的24颗卫星组成, 分布于6个和赤道平面成55度夹角的轨道平面上, 该系统力求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的用户, 都可以通过一台GPS接收机不间断地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发出的位置和时间信息。第二部分是地面控制系统, 包括1个位于美国本土科罗拉多的主控站、分布于全球的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 主要任务是收集数据、计算导航信息、诊断卫星状态以及调度等工作。第三部分是用户系统, 主要由接收机硬件和处理软件组成, 形态各异, 分为手机型、PDA型、车载型与笔记本型等。用户通过接收机接收GPS卫星信号, 经信号处理而使用户获得自身的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 最终实现利用GPS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目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了解, 如果采用GPS监控在社区中服刑的犯人, 需要且能够控制的设备就是GPS接收机。由于犯人是被动采用接收机, 所以在接收机形态上一般由两部分构成 (见图1) , 一是GPS接收机, 负责接收卫星GPS信号, 计算、定位、存储犯人的位置, 通过加密的通讯网络实时或间断性向有关部门报告, 同时类似一个卡片读写器与电子脚镯短距离联系。二是电子脚镯, 佩戴在犯人的脚踝上, 功能类似一个射频识别卡片, 外形类似一个手表。这两个设备之间通过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进行通讯, 接收机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与远处的监控中心联系。采用电子脚镯而非电子手镯有两个基本考虑:一是佩戴在脚踝上不易被犯人有意或无意脱落;二是容易被衣物遮挡, 保护犯人的自尊心。

采用GPS定位, 在美国国防部的控制下, 民用中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3米以下范围。但是一旦犯人进入建筑物, 由于受到屏蔽的作用, 会导致GPS信号降低, 甚至消失。考虑到社区服刑犯人在规定的时间必须在有关建筑物中劳动和休息, 所以为了继续对犯人进行电子监控, 当犯人进入建筑物时, 必须采用其他方法进行监控, 如RFID射频识别。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 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可以识别的范围在几十米以内, 因此非常适合室内的位置监控。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标签 (Tag) :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 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 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二是阅读器 (Reader) :读取 (有时还可以写入) 标签信息的设备, 可为手持式或固定式;三是天线 (Antenna) :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当转换为室内电子监控手段时, 标签依然是GPS电子监控中使用的电子脚镯, 另外在室内安放一个集成天线的阅读器 (见图2) , 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和电子脚镯进行射频通讯, 然后通过固定电话线实时或间断性向有关机构报告犯人位置等信息。

以上述两种基本技术为基础, 借助通信网、地理信息系统等, 可以实现社区中犯人的室内外电子监控。整个社区电子监控的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下面主要阐述工作流程。

当佩戴电子脚镯和GPS接收机的社区服刑犯人外出时, GPS接收机能够接收卫星的星历时间信息, 然后计算得出犯人的经纬度信息, 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实时或间断性发送给系统服务提供商, 存入服务器的数据库中, 缓刑假释官或者监控中心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访问提供商的数据库;当犯人进入装有RFID功能阅读器的建筑物工作或者回到家中给GPS接收机充电时, 电子脚镯和阅读器通过射频信号通讯, 阅读器再通过固定电话线间断性或实时发送犯人是否在屋内的信息给系统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库, 供有关机构和人员访问。

在实现的功能中,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直观显示, 可以设定犯人在规定的时间应该或不允许进入的区域, 一旦违反就要报警;可以实时调阅某天某时间某犯人的运行位置信息, 在GIS中动画地显示;可以显示每个犯人的个人信息, 一定区域内犯人总数和在室内外的人数等。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和防止犯人破坏设备, 设定了一定的报警种类:当犯人把GPS接收机远离电子脚镯的距离超过规定要求, 接收机通过无线通讯网络报警;当犯人不佩戴GPS接收机而离开装有阅读器的室内时, 阅读器通过固定电话线报警;当犯人故意剪断电子脚镯时或者电子脚镯的电压过低, 接收机或阅读器通过无线通讯网络或固定电话线报警。

3 矫正人员室内定位和追踪技术

传统的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基础的监测主要是用来追踪罪犯的户外活动, 特别是在一些敏感地带, 如学校, 公共泳池和前受害者的住所周围安装好设备。采用GPS定位, 在美国国防部的控制下, 民用中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3米以下范围。

但是一旦犯人进入建筑物, 包括室内, 地下铁道和“城市峡谷”, 一个因为有众多高楼大厦所以阻碍卫星信号的地方, 由于受到屏蔽的作用, 会导致GPS信号降低, 甚至消失。因此, 在许多环境下, 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基础的技术还是存在问题的, 仍未能发挥预期中的作用。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可以想想大型购物城。当性侵犯者进入购物城时,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信号就会很快消失, 只会捕捉到很少一点。但是, 当侵犯者处在购物中心里面时, 他究竟是向大厦西面的商店走去买衣服还是向着大厦东面儿童区那边走去, 我们就无从知晓。

对于罪犯追踪应用,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因为罪犯不会总待在一个空旷的地方, 出现在卫星的视线范围内。事实上, 大部分罪犯的多数时间是在室内。有鉴于此, 在FRID技术的基础上, 一个可以用来补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内在弱点、整合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和电视安置技术的技术方法被开发出来, 使跟踪的连续性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借助现存的电视信号塔基础, 与该国家的人流和商业中心保持较好的联系。这种方法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补充, 并不是要取代它。电视信号是通过无线电在大厦和公寓间传播信号的。大厦里的具体地点是通过到达时间差定位方法而获取信号的。到达时间差定位方法, 就是通过确定其从基站处获得信号到接收者间所需要的时间来判断出具体的位置。

4 综合犯罪数据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位置数据比对技术

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基础的罪犯监测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最近, 这些信息被社区矫正机构所采用, 用来判断罪犯是否与他们的监督情况一致。对于与罪犯有关的有用信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罪犯监测的出现, 比起无线电频率监测指数成幂的现象得到改善。为了进一步用上所提供的有力信息, 技术开发者已经创造出了一种综合比较所记录的犯罪数据和罪犯位置数据的能力。

通过社区矫正机构和地方与当地法律实施间的合作协议, 每天都会将罪犯位置数据和犯罪数据传送给服务中心, 并对时间和位置数据进行分析。当数据确定了罪犯在作案时间出现在作案现场的时候, 那么自动警钟就会响起来。像这种类型的系统其目的有两个。第一就是通过增加罪犯的责任意识从而减少犯罪。当中的理论就是, 如果罪犯知道自己在作案现场的画面会被自动保留, 那么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犯罪倾向就会减少。第二就是给执法和惩罚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工具来对源头进行管理。一旦出现犯罪现象, 这种技术就可以通过时间、位置数据来快速决定谁是嫌疑犯, 谁可以排除。关于综合犯罪数据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位置数据的措施已经在佛罗里达州的许多城市里得到广泛的应用。

5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是将光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将近红外光谱所反映的样品基团、组成或物态信息与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组成或性质数据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建立校正模型, 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和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其组成或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一个生物技术开发者, 为了社区矫正和公共安全应用正在把葡萄糖监测装置改变成为酒精测试产品。该技术是采用近红外光谱来对身体组织进行无干扰的酒精测试。基本上, 这种方法是利用光源、光电探测器和光谱仪来对组织进行化学分析和测试酒精水平。结果在一分钟就可以测试出来, 而且可以比得上一些现有的酒精测试, 如体内酒量测定和验血。根据目前的配置, 这个装置检验的只是目标前臂的一小部分, 但是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可能测试得到。这个装置可以安装在缓刑监督室, 释放罪犯中心或罪犯的住所里, 又或者它有可能与现存的技术, 如报道亭, 综合起来进行无人监督测试。开发者认为, 这种技术中特别有趣的是, 在分析过程中涉及到生物统计学。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组织结构和化学组织。所以, 一旦被登记, 当这个人再次被要求测试时, 他或她的身份就会被认出。

该装置可以与目前的点火连接技术结合起来, 成为为阻止酒后驾驶的新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点火连接技术还未得到肯定, 它还是一种被动的, 不引人注目的测试方法。使用方法如图4所示。

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诸多优点, 它能在几分钟内, 仅通过对被测样品完成一次近红外光谱的采集测量, 即可完成其多项性能指标的测定 (最多可达十余项指标) 。光谱测量时不需要对分析样品进行前处理;分析过程中不消耗其它材料或破坏样品;分析重现性好、成本低。对于经常的质量监控是十分经济且快速的, 但对于偶然做一两次的分析或分散性样品的分析则不太适用。因为建立近红外光谱方法之前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得到一个准确的校正模型。

6 司机非法驾驶监控技术

罪犯被拘留, 并吊销了驾驶执照, 因而对社区矫正机构提出了特别的难题。在这个领域里的研究总结说, 被吊销车牌或驾驶证的所有司机当中有75%的人会继续驾驶。残酷的现实是社区矫正机构的人员没有工具去监测罪犯开驾驶和执行法庭要求的条件。一种即将兴起的新技术可以帮助矫正机构更好的监测有问题的驾驶员。已注册的驾照制裁执行系统本质上是一种传感和监视技术, 它是用来探测与记录目标的身体动作或签名资料, 并且将签名资料与正在开车的人的资料进行对照, 看看是否一致。它是通过为每只脚带上配有加速器和加速率回旋器的链环来实现的。这些链环可以收集储存有关在驾驶摩托车时踩刹门和踩油门的动作, 加速和减速模式等信息数据。

7 矫正人员酗酒、嗑药的分析技术

NLECTC技术已经有效运用于测试罪犯是否长期嗜药。此项技术通过自动测试罪犯的睡眠模式来预判时候有做测试的必要。虽然睡眠模式与长期嗜药之间的联系并不很明显, 但是长期嗜药可以诱发很多方面的睡眠紊乱。例如, 它可以扰乱睡眠顺序, 以及状态, 改变总的睡眠时间, 增长入睡所需的时间。

为了采集相关的数据, 将可拉伸的带子将小型行动测试设备安装在罪犯腰间。设备通过测试罪犯睡眠时的肌动活动来测试睡眠质量来记录并分析个人的睡眠及清醒状态, 以此来判断是否长期嗜药。在为期一天的测试中, 设备搜集并记录相关活动信息。当罪犯的报告需要提交给其缓刑监督办公室或是毒品法庭时, 设备将通过个读卡器以读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经下载并由精确的网络软件分析, 这些软件可以分析睡眠模式与禁药之间的不一致性。

几分钟后, 结果便通过邮件传过来, 若邮件显示两者之间存在可能的联系, 则将把罪犯的尿样送到实验室进行标准药物以及戊二酸二乙酯的检测。戊二酸二乙酯为酒精的直接代谢物, 可以在喝酒80小时后, 酒精被完全消解的情况下来测试相关数据。在80小时期间, 罪犯需在周一和周二向缓刑办公室报告以下载数据。这样, 任何由行动测试设备测出的阳性结果都会被尿样的测试所证实。自2004年, 此项技术已被作为行之有效的检测工具来测试罪犯是否嗜药或酗酒, 不仅仅作为初始报告, 亦应用于现场测试。

8 罪犯自助报告亭

罪犯自助报告亭, 本质上就是一种类似于ATM机的终端设备, 借助这种设备, 罪犯无需和他们的矫正官见面, 就可以递交报告、缴纳金钱债务、回答与他们监管状态相关的或者其他更为重要的问题, 以及确认自己的身份信息 (指纹或者虹膜扫描) , 登录界面如图6所示。

经实践证明, 这种方式为矫正官监管低危险性的罪犯带来了诸多便利, 使得矫正官可以从繁冗的面谈和文案工作中解放出来, 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那些严重的、高风险的罪犯开展必要的工作。以每个报告10—15分钟计算, 仅华盛顿一个州, 一个月就可以节省5000个小时的工作量以处理其他更为重要的事务。为了保证这种方式的有效性, 首先需要借助一个风险评估系统筛选出合适的罪犯。

美国的严格监督与监视计划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学习的地方, 通过分析, 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同样可以适应我国土壤, 可以结合我国目前推行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将其具体运作到司法实践中, 有利于缓解社区矫正工作中法律力量监督历练不足的现实问题, 减少社区矫正人员违法、违规或犯罪行为的发生, 丰富监督手段, 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 既可以让社区矫正工作开展起来既快捷有效, 省事省力, 又保障了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率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摘要:本文以社区矫正中的科技监管研究为突破口, 借鉴国外的经验, 分析了美国社区矫正工作中普遍应用的性犯罪计算机监控技术、基于GPS和RFID的社区服刑人员电子监控、矫正人员室内定位和追踪技术、司机非法驾驶监控技术和矫正人员酗酒、嗑药的分析技术等, 为国内社区矫正的科技监管提供现状分析、方案比较, 从而有效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

上一篇:中国部分科研基金种类下一篇:医院感染管理自查结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