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课堂志六年级作文

2024-08-07

校园课堂志六年级作文(共5篇)

篇1:校园课堂志六年级作文

校园课堂志六年级作文

第一课:惊悚早读

我悄悄踏入了班级的大门,一看,太好了,三主科的老师都不在。放好书包,我刚翻开书,同桌就踢踢我,示意让往外看,一看吓了我一跳,小号谢老师又发动了他的两位“杀手”来抓我,我只好自认倒霉!可恶的周末和董绍琪就是我的天敌,“哇呀呀呀(蝎子精,我不是故意要用你的口头禅)!周末,我下课一定要灭了你……”哎!脸憋通红,大脑缺氧,眼冒金星就是我每次被抓到军乐室训练的惨状。

第二课:麻木语文

呜!语文课什么意思都没有,跟一杯白开水似的,所以我决定在本子上画画,反正冀老师讲的废话远远多于课内知识。我决定画……,叮铃铃!嗯?下课了?太快了吧!不想了,出去玩去喽!

第三课:催眠英语

呼!呼!无聊的英语课上不少人昏昏欲睡,太无聊了!他讲课时,我们是便听边说,说累了就睡。因此,在英语老师的带领下全班英语成绩都不好啊!

第四课:占课

可恶的冀老师,除了会占课还会什么!又占课又占课,本来我还想听听圆的原理与框架结构的续篇。哼!太可恶了,于是,我们怀恨在心就不听课,气气他,哈哈!

第六课:劳累午间课

我在走进教室的一瞬间,惊呆了——老师竟然忍心下杀手,“帮助”我们抄了一黑黑板的`作业。刚抄完,又走到我们身后,抄满了后黑板。太壮观了吧!我们都疯了,这也太多了……

第七课:童话?

快来听听老师讲的什么故事,哇,是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来听听喽!我这一节课认真听讲仔细捕捉童话的影子。有鹿、有狼一点小红帽的影子也没有,哎!今天一点也不开心。

第八课:重复数学

“来,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第四课,这一课有三种方法,可以这样做……也可以这样做……还可以这样做……”我脑袋快爆炸了。老师来能来点新鲜的吗?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下课,

我要赶紧回家,不然一会老师又要来加作业就完了,全体撤退,go!go!go!bey!

篇2: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生;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22-01

学生经过小学两年的学习、观察,在头脑里积累了一些词语、优美句段。可是由于刚进入三年级,习作要求由一、二年级时的问答式改成文章的格式,很不适应,对作文感到头疼,无所适从,因此作文教学时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材料,对学生作文相当重要。这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渐改变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样的作文,变为学生有独特感受的作文。

作文是各科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也就是说,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因此作文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还是学生观察、认识、理解、表达、审美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形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紧跟课改的步伐,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习作的要求,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作文教学的方法,要从实际出发,从培养人才素质的需求出发,不断探索作文教法。但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等种种原因,导致小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即使是在重压下写出的作文也往往是千篇一律,假话、空话、套话连篇,无真情实感,无新意,始终不能达到作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教学中也常常发现一些教师作文教学经常沿用这样的模式: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而这种模式沿用已久,它只立足于教师的教,而置学生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另外山区孩子生活范围小,阅读量小,接触外界机会少,实践活动相对较少,缺少写作文的素材和背景,介于这些实际情况,如果再不改革作文教法,普遍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则很难。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采取“三阶段”教学法,即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写后指导,改变了学生一到写作文就“头疼”的局面。

一、起步作文写前指导

首先,教师对每一年段,每一册,每一单元的教材要进行精心研读,对课标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单元中的每一课教材,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安排得非常合理,都与习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习作教学的抓手。在教学每篇课文时,我特别注重学生朗读、说话、小练笔、课外拓展等方面的训练,时时处处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不只是围绕课文内容说,还抓住课文的某个空白点让学生向课外拓展说,想象说、越说面越广,越说越爱说,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是他们的思想感情也得到了升华。说得好才有可能写得好,长期这样频繁的、大面积的训练,相信学生的说写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教学中还抓住机会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经常进行小练笔训练,有创新性的片段在班里给予肯定和表扬,恰当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课则让大家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是课堂活起来,尽情说,尽情交流,互评互议,取长补短,拓展知识面,激发思维。每一步教学工作都做实了,那么到写作文时学生基本上已经有材可取,有方法可寻了。

作为语文教师,我感受到单纯利用作文课来完成一篇作文的教学工作,很难使学生喜欢写作文乃至写好作文,于是就出现了“闭门造车”“千篇一律”的现象。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的写作方法,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启发指导学生,触及他们的灵感,做到说写结合,让学生有构思、搜集素材的机会,方能写出自然真实,贴近生活的作文。

其次,教师要有超前意识,那就是从一年级学生识字起,每天让学生阅读课外书,大量积累语言素材,为学生习作做好铺垫。

再次,要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回忆生活,平时做有心人,写好日记。作文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事不闻不问,不热爱生活,写起作文来肯定是难上加难。

二、起步作文写中指导

1.让学生学会审题。首先让学生用心读作文要求,明确作文的具体要求。教师帮学生做好舵手,把握好方向。

2.教师结合本单元课文,总结写作方法。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提炼重点句段,让学生再次回顾,激发灵感。

3.先说后写。让学生动脑、动笔,写下一个片段或梗概,进行交流,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觉着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还需改进,教师也做恰当的评价,比比看谁的构思巧妙,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和热情。在对大部分学生的构思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让同学们动笔写,教师重点辅导学困生。

三、起步作文写后指导

1.作文的修改。

修改作文的方法很多,有朗读修改法,讨论修改法,边写边改法,自读自改法,小组修改法等。不同的作文,教师采取适当的修改方法。无论哪种改法,都要让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时,平时大量的阅读就可起到“拐杖”的作用。

老舍先生曾说过:不要溺爱自己的文字!……字要改,句要改,连标点都要改!因此无论用哪种修改方法,都要求学生多修改几遍,逐渐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这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之一。

2.教师批改、讲评和学生的再度修改。所有学生都有些好文章的欲望,因此,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多给与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不断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对今后的写作也就会有十足的信心。把优秀作文收集到班级作文集中,再从班级作文集中推选优秀作文到学校出版的作文集中,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也能提高作文的质量。

篇3:校园文学大课堂教学策略

自1997年中国语文教育展开大讨论以来,语文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单一的“工具性”逐步与“人文性”相整合统一,开始注重“人文教育”、“文学教育”、“生命教育”等被“应试”忽视的个性化素质教育。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与开展新课改以来,多版本的语文教材力求反映新的教学策略,表现语文教学的本质特色。尽管有许多语文教学专家和具有先见之识、勇于创新的一线语文教师做了许多探索,然而,如何进行这些新观念的语文教育,在当前的教学中还停留在表面上,在基层学校,大多数语文教师似乎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无动于衷,甚至抱守残缺,观念与实践、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如何在具体教学实际中建构一种多元化的、开放灵活且切实可行的语文教育方式,能使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思路,避免新课改中所出现的一些弊端和不良倾向,是当前一个急切需要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校园文学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翼,它联系着教育与文学两大领域,是文学教育、人文教育、美育教育、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实践证明,校园文学活动,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能促使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以校园文学活动为突破口、切入点,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大课堂”,特别是通过文学阅读和创作活动,对于发展学生自身心灵,完善自我,具备文学修养及人文素质,挖掘情商,启迪智慧,培养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说这是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合点。

我在主持“十五”国家课题“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批准文号:01BZX052)子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中,通过对参加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开展校园文学活动的调查研究,总结、整合校园文学教学资源,探究校园文学的教学规律,提出了富有文学艺术色彩的“校园文学大课堂”教学思路。

“校园文学大课堂”要围绕新教材单元(模块)设计语文教学,同时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彻底打破过去单一的讲授课文方式,也就是说,如何使教学内容在校园文学实践活动中得到解决。如:山东省实验中学王岱老师策划的“阅读·思考·创作”活动课,把所教两个班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一个专题,明确学习任务与教学目标,教给学习方法,与教材内容结合,拓展课外名著阅读,用一个月时间,辅导10课时,最后各组展示成果(展示课2课时,每组轮流汇报,有小品演出,有多媒体介绍,有作品朗诵等),把每个学生都调动起来,达到了阅读与写作的目的;江苏扬州中学树人学校苏万马的“扬州文化系列读写教学设计”;湖北松滋四中陈发会的“温馨母亲节”专题写作课,张旭的“尺水兴波话开篇”不同文体的作文开头指导课;江苏常熟昆承中学钱建江的“作文修改课”,广东连州中学颜笑的“燕喜文化寻根” 活动课(挖掘本校历史文化资源,开展阅读与写作活动)等等。成功的“校园文学大课堂”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改变了枯燥的语文学习环境。

提出“校园文学大课堂”教学方式,并非换汤不换药,也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弘扬优秀的教育思想,整合各种理念,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应语文教育本真的思路。

1.“校园文学大课堂”的命名

“校园文学大课堂”本质上也是“文学大课堂”、“语文大课堂”,而为什么非要称为“校园文学大课堂”,这里要搞清“校园文学”在教学当中的内涵与外延。我们所研究的“校园文学”,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而是围绕着写作目标而开展的校园文学活动,它以写作为中心,向外展开,包括阅读、社会实践、生活体验等“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用递进关系可表示为:

校园文学大课堂→文学大课堂→语文大课堂

2.“校园文学大课堂”的理论依据与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而综合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标还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从这些言论中我们看到,校园文学活动正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由此看来,校园文学活动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应充分发挥实践活动性强、自主性强、综合性强的优势,为高效的语文学习开辟路径。语文新课程讲求语文学习的感悟和体验,倡导“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倡学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语文新课程对语文学习的这些要求与倡导,都可以通过校园文学活动得以实施或实现。校园文学活动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发表多少作品、培养多少作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包括教师本身),研究如何将校园文学活动纳入语文教学之中,吸纳整合各方面关于语文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融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艺术(美育)、人文教育等于校园文学活动之中,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面对学生年级的不同,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即根据目标、内容的不同,构思生动的富有文学色彩的教学策略,从而构建一种理想的具有全息思维的大语文教育模式——构建模式,而又超越模式。“校园文学大课堂”认为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按知识逻辑顺序编写,其传授教师仍按传统习惯教学,较少地考虑学生心理成长接受程度及“活动”的展现形态,不适合学生学习,所以要调整、改造、补充教材,开发资源,以适应活动教学的需要。

既然是“校园文学大课堂”,本质上还是要从“文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但不拘泥于“文学”,而最后又要落脚于“文学”。之所以从“校园文学”作为切入点去构建“语文大课堂”,是因为“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凭借艺术的魅力,美的感染力,把真、善、美的艺术形象通过娱乐、审美来感染人。文学阅读与写作是诉诸心灵的,是人的情感需要。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富于幻想、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渴望求知等成长的心理特点,最容易喜欢文学。在文学阅读中认识事物、体验世界、追求美好;在写作中,为了表达自我宣泄自我而完善了自我,使心灵得到升华——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积累到构思以至成文,需要运用观察、体验、想象、分析、比较、概括等智力技能,需要语言的储备与表达,在语言的探寻中得到了精神的净化,人格的升华 ,进而提升了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因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文学创作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学习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之中的,这就是说,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培养起学生的兴趣点,语文教学才会成功。写作需要语言,语言需要阅读,阅读给人愉悦,愉悦给人以生活情趣,情趣给人以感悟,感悟又促使人写作,这个过程是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出发,通过“校园文学大课堂”的建构知识框架,以文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学习的最佳情境,真正使学生被动地学习语文变为主动地追求,使封闭的小课堂变为开放的大课堂,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校园文学大课堂”的教学思路

在新课标中的“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说:“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这为我们设计“校园文学大课堂”提供了目标与依据。“在新课程中,语文课本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只是一种教学媒体;课堂不是语文教学的限定场所,只是提供一种时空。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也就是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活动,反过来说,校园文学活动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语文教育丰富多样的内涵与形式,甚至有时校园文学活动就是语文教育的实践形式。”(黄伟《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发展》,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10)校园文学活动不受时间、空间、教材内容的限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各种技能训练。可以说,校园文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单一课堂教学难于企及的。虽然“校园文学大课堂”不受过多的局限,但决不能无目的的“放羊”,而是要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教学进程的不同去整体设计,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有“静”有“动”,有机结合,形成真正的富有艺术特色的“大课堂”。

校园文学活动内容丰富、广泛,主要有:以丰富知识为主的活动,如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作,开展各种专题讲座等;以开发智力和训练能力为主的活动,如演讲、辩论会、故事会、朗诵会、写作竞赛、写日记周记、写读后感、写游记、社会调查、访问记、写文艺评论、缩写、改写、扩写等;以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熔于一炉的交叉相融性活动,如办手抄报、出墙报板报、自办文学社报刊、校园小品(课本剧)编导与演出、语文游园活动(如猜谜语、对对联、联词联句)、军训活动等。

校园文学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广泛性,决定了活动形式及其教学活动小模式的多样性,例如:问题——解决式、课题——研讨式、话题——对话式、专题——创作式、主题——表达式、游戏——参与式、景观——游览式、生活——感悟式、社区——服务式、科学——实验式、事件——调查式、新闻——访谈式、文本——鉴赏式、体育——训练式、网络——搜寻式、技能——操作式、劳动——体验式、方案——设计式、文艺——表演式、书报——浏览式、影视——欣赏式、口语——交际式、任务——合作式、情感——交流式、情境——陶冶式、学科——渗透式,等等。多元评价、动态评价,评价重过程、重情意、重个性、重发展、重主体整体素养的全面衡量。(参考彭小明的《论活动教学模式》,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2005.12)为设计“校园文学大课堂”提供了基本样式与依据。

根据活动内容不同点可以采用不同活动教学模式设计操作方式与步骤,从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到学校大型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如选择参加全国性的作文大赛,可以先进行全校性的作文竞赛,要由学校或教研组指定几位老师负责,出好参赛题目或确定题材范围,安排竞赛时间,然后组织阅卷、评选,先评出校级奖次,公布竞赛结果,然后推荐佳作角逐全国级大奖。这样层层选拔,既锻炼了一般学生,又能选拔出人才。

再如,教学当代诗歌单元,假如用1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先用2课时指导阅读教材上的诗作(诗歌韵律的特点重在读,切勿逐句分析),交给学生学习任务与方法;可以用1课时指导学生整体了解诗歌的特点及创作方法;可以用1课时与古体诗比较语言与形式的不同;可以用2课时去阅览室摘抄喜欢的诗歌并写出理由,然后展览;可以布置学生用课外时间研究一个当代诗人并写出评论性文章;可以用2课时全年级联合组织诗歌朗诵会(按小组、班级、年级层层选拔),同时邀请当地诗人作诗歌讲座;最后,让学生模仿写诗,互评互改,班里选出,指导学生编辑一期文学社“诗歌专号”。这样从“阅读——感悟——知识——活动——思考——写作——生活”去整体设计,实施教学。

结语

在“校园文学大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策划、导演、组织者,要打破教师所教班级的独立性教学方式,这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同一年级的合作,从而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同一年级教师要集体备课,围绕教学内容与目标共同策划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准备活动,主导实施步骤,做好组织、管理与参谋,形成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动态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把语文课上得生气勃勃,使语文学习充满无穷的乐趣。

篇4:让书法美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关键词】书法美育 课堂 校园

书法美育是指借助书法艺术,而实施的审美教育,能够催人进步,具有净化了心灵和提升审美能力的作用。书法既是一种无声的音乐、文本上的舞蹈,同时,也能够反映出人们的情感。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受到快餐文化的不断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我国书法文化的传承。为此,高中生作为民族的栋梁,更应该积极承担起这一责任,而将书法美育引入到课堂和校园是对高中生进行书法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推进课堂、校园书法美育活动是极为必要的。

一、大力开展书法美育课程

书法美育,能够对人们的气质以及涵养起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作用。反之,如果不能够对学生进行书法美育的引导教育,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高中生的良知善行反倒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具体体现在有部分人群在书写时,将自己在纸上的夸张之谈自诩为书法,一些摇头摆尾以及千奇百怪的书写姿势,更加激化了人们日益浮躁心态的形成。

基于此,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可以将书法美育融入到现代科学教育模式,从高中生的习惯、记忆以及心灵净化角度出发,将我国博大精深的美好、朴质举止喜欢植入到高中校园、课堂教育中,从而使中华民族自信心得到有效的传承。由此可见,高中学校只有强化开展书法美育课程的力度才能够使书法教育得到有效的落实。而大力开展书法美育课程可以从免费购置练习纸、墨水以及毛笔等书法学习用品着手,并增加书法美育的课时,从而使书法美育能够真正的走进高中的校园和课堂。

二、提升书法美育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师资队伍软实力是书法美育的关键。为了保证书法美育能够真正的走进高中的校园和课堂,学校要强化培训美术教师的书法素质。与此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绪下,也可以通过聘任专职的书法教师,来到高中校园进行授课。在日常书法美育中,学校可以要求任课教师自行选择一种喜爱的书法形式,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借助组织优秀听课笔记评比活动以及教师优质教案评比活动来使任课教师的书法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另一方面,学校作为书法美育的重要场所,教导处要积极在高中学校落实书法美育课程,要对任课教师的潜力以及特长进行充分挖掘,并优化对高中生的书法教育。学校可以增设专门的书法美育教育,将全面有书法天赋和书法功底的高中生组成为书法兴趣小组,从而调动高中生参与到各级各类书法活动中的积极性,并通过各个活动,来强化自身的书法素养。

三、高中书法美育课程实施注意事项

1.培养高中生积极的书写心态

美术任课教师要重点培养高中生积极的书写心态。在书法上,书法家表现出的意境主要有冲逸之致、恬静和平淡,该意境关系到书写人的淡泊、心境修养等气质。需要注意的是,心境美源于一个良好的书写心态。为此,在高中书法美育教育过程中,任课教师要以“静”的教育为出发点,对由于高中生在较大学习压力下产生的躁动不安的心态进行矫正,从而对其心境气质进行科学的培养,帮助其提升书法造诣。

2.引导高中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书写姿势的“范式”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倘若执笔姿势端正,势必能够对高中生写出漂亮、美观的字形起到一定帮助作用,这类似于舞蹈艺术中的“量范儿”,给人一种合乎法则、文雅以及舒适之感。在进行书法美育过程中,对端庄的执笔姿势进行传授是首要任务,杜绝花架子形式。与此同时,学生的坐姿也是高中美育中书写姿势规范的重点内容,任课教师要借助家长以及学校的力量,规范高中生的执笔姿势,从而督促高中生写出一手好字。

3.优化高中生书写过程中对气息的运用

篇5:数字化校园改变了音乐课堂

一、数字化校园直观了教学展现,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让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电脑投影设备,教师们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们认识事物最先都是通过直观体验,多媒体正好顺应了这个认识规律。如在音乐欣赏课时,可以把各种题材内容相近、相似的音乐作品结合在一起来分析,采用现代化的多想、视、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例如,可以把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以及刘天华的《空山鸟语》放在一起欣赏。在这部分内容欣赏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光盘,要向学生介绍作曲家生平时,只要进入打开教材配套光盘,找到本课的作曲家介绍,我们就可以看到作曲家的画像,见到关于作曲家的文字介绍。我认为,这样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很多知识,教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欣赏内容时教师对比讲解,网络清晰,边听边看,边看边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数字化校园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音乐学科总是以审美为核心的,美不是虚幻的,不是空口说出来的,是需要听觉、视觉感知的,更需要以物质材料为载体的。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比较单一,一架钢琴加一块黑板的音乐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大都是“被动学习”。但是当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增加了电脑教学软件后,学习方式也从被动接受转向自主、合作、探究。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后,引导学生在歌曲处理中将歌曲中添加几处“呱呱”的鸟叫声,进行不同强弱力度的变化,来表现小乌鸦在妈妈的怀抱中不断长大的情境。高年级的学生们可以先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编创音乐故事。然后根据音乐故事的需要用鼠标拖曳强与弱这二种不同的图形符号,设计出不同的力度处理方式。最后学生们用口风琴吹奏、歌唱、打击乐伴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集体表演。学生们对参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感到新奇而兴奋,看到自己创作的图形谱能够被小组同学和全班同学共同演绎,感到成功和满足。

三、数字化校园拓宽了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挖掘教材中的音乐人文知识,选择部分合适的资源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拓展。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音乐课《七彩版图》这课时,学生首先欣赏到的是视频版的歌曲《爱我中华》的范唱,视听同步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团结,喜欢歌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中的字幕学唱歌曲。接着学生们交流自己对祖国和民族的认识后,学生欣赏到的是民族舞蹈版《美丽的星座》,舞蹈演员们用肢体语言表现着中华民族大团结让人民过上了快乐的生活,喜欢舞蹈的同学们模仿着舞蹈中舞蹈动作一起表演。然后学生们仔细聆听民族乐队演奏版的《瑶族舞曲》音乐片段,并猜一猜,乐曲由哪些乐器演奏。喜欢乐器演奏的同学可以用动作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交流对乐器音色的感受。最后学生们在熟练哼唱主题旋律的前提下,进行歌曲改编创作活动。喜欢创作的同学在电脑软件的帮助下,改变乐曲的速度、节拍,表现草原宁静的夜晚、草原舞会等不同的生活情景。多元化的学习活動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个性化的才能展示平台。其中多元化的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作为学习支持材料,它的支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上一篇:给初三学生激励的话语下一篇:银行营业场所高度风险区安全防护设计规定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