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指导记录

2024-08-13

教研活动指导记录(精选8篇)

篇1:教研活动指导记录

指导青年教师活动记录(12篇)

指导青年教师活动记录

第1篇:

指导时间:年11月5日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当面指导

指导教师:xxx

被指导教师:xxx

指导资料

课堂教学提问技能。课堂提问作为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常用手段之一,课堂提问设计成功与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直接关系着一节课的成败。科学适时适度的提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反之,低效、无效的课堂提问,则会导致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降低,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低效、无效的课堂提问的具体表现:

1、问题表面化、简单化,缺少思考价值,么蜻蜓点水,处处开花但不着边际,问题数量多,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

2、问题随意性,问题末经精心安排,随意发问,问题没价值,缺乏科学依据与科学设计,表面上启发学生思考,实则缺乏针对性,收效甚微。

3、问题形式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简单化,课堂教学基本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不到位,学生学习缺乏创造性。

指导青年教师活动记录

第2篇: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记录

指导时间:.10.8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个别指导

指导教师:xxx

被指导教师:xxx

指导主。

在目前的学校中,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职责感和主动性,学习行为十分消极,严重影响素质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求内化为主动学习需求。

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注意学生听,教师讲,对学生动机无从研究,所以产生学生厌学的不良后果,注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是为了改变课堂教学中这种长期存在的弊端,从而完善学习心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需措施。

指导成效:经过指导使被指导者认识到对学生动机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资料: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一)组织口语活动小组(GroupWork)

当前英语教学现状是费时多,效率低。异常是此刻班级人数多,整个教学过程未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课堂活动机会极少,这对口语教学十分不利。

小组活动的素材十分关键。机械的、无真实交际意义的口语问答或一般对话的简单记忆、背诵,绝对难以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本事。创设真实语境是让学生张口说的关键,也是最能调动进取性的办法。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师生的直接交流主让学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求学生向生活的基本功。说课说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但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表此刻以下方面。

1、说课与上课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仅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并且还注意的问题:

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资料:倡导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恩斯坦以往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注重最终小结,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本事。

指导青年教师活动记录

第8篇:

活动日期:.4.20

活动地点:高三年级教师、生物实验室

青年教师:xxx

指导教师:xxx

活动资料:

1、观摩杨陈教师的课必修2第5章《生物变异一轮复习》。

2、杨陈教师谈教学后体会。

3、听课教师谈听课后体会及提议。

青年教师收获:

1、教学中现代理论的科学指导。

2、运用好概念图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3、教学目标达成更需资料: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技巧

1、让每一个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教师思考的力量。课堂教学学生提出各种各样问题是学生的动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随时做好回答学生问题的准备。

2、课堂教师能够让学生接话插嘴

传统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洗耳恭听,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先举手,允许后才能够发言,不经允许视为接话和插嘴。这样学生的心里没有一点自由,教师应当解放思想,允许接话插嘴。

3、课堂课堂以自我为中心,只爱自我说,不让学生讲,资料:

1、一个有梦想的教师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和关爱学生。

2、教师投入梦想,信念、人格,情感和热情或者是全部生命,教师创造出耀眼的光彩。

3、教师赶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他会用智慧思维,用创造开拓未来。

指导效果:经过对被指导教师做一个有梦想的教师的指导培养,使被指导教师懂得了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而是生活的本身,做一个有梦想的教师,就。

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降低知识难度,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指导教师指导、反馈意见:

1、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经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2、课堂教学需依据课程标准,挖掘教学资料中的科学探究内涵,充分利用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篇2:教研活动指导记录

指导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被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主要资料: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技巧

1、要让全体参与原则。

课堂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教师思考的力量。课堂教学学生提出各种各样问题是学生的动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要不拍学生提问题,要随时做好回答学生问题的准备。

2、课堂教师能够让学生接话插嘴

传统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洗耳恭听,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先举手,允许后才能够发言,不经允许视为“接话”和“插嘴”。这样学生的心里没有一点自由,教师应当解放思想,允许“接话插嘴”。

3、课堂课堂要实行民主化

篇3:学生课外阅读记录指导

一、指导阅读记录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 不应一味地为读而读, 教给学生阅读记录的方法, 更有助于学生对读物进行深入的理解, 从而积累知识, 产生新的思考, 提高写作能力。

1.摘录型

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 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 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如“△△”表示重点字词, “~~”表示重点句子, “--”表示优美词句等。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 都可以摘录下来, 积存进自己的“词库”, 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将报刊杂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 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在摘录时, 要忠于原文, 注意不要断章取义, 不要改动字句和标点, 每条摘录笔记应当“少而精”, “少”指字数较少, “精”指把握内容要点。

2.批注型

批注型是一种最简易的标记方法, 就是在读书的时候, 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 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划上符号, 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记录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 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3.提纲型

即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 把主要的内容简明扼要地写出来。提纲型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记录。

4.感想型

读与思共, 思与读随。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 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 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型笔记。写心得笔记, 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 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 如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来写体会。书写时要紧扣原文, 突出重点, 不能脱离文章内容空谈感想, 要注意联系实际, 捕捉生活中的火花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指导阅读记录的内容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阅读一本不健康的书, 比不读书更有害。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 教育者的立足点应从孩子出发, 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 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多以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经典名著、人物传记、科普类读物为主。读童话、寓言故事, 可指导学生记录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精辟的议论等;读历史故事、经典名著、人物传记, 可指导学生记录故事的主要人物、事迹、精彩的片段、名言警句、豪言壮语等;读科普类以及其他方面的书籍、报刊, 可指导学生记录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提出疑问、发表感想等。总之, 无论选择何种记录的方法, 只要适合学生的, 对他们有一定收获的课外阅读方法就是好方法。

三、指导阅读记录要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就是要根据年级的不同, 逐步提高要求。如低年级从激发兴趣入手, 除记下文章的题目、记下必要的生词外, 还可以配上一幅精彩的图画。图画可以是书中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或景物等;中年级可摘录优美的句子或片断, 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高年级除了摘录优美的句子外, 可学习先列提纲, 后写读后感等记录方法。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记录习惯

1.交给方法, 定期整理

在做读书笔记时, 教师应要求学生态度认真, 书写时字的左右上下都要有一定的距离, 字要看得清楚;指导学生把读书笔记写在本子的正面, 一面写一个内容。对学生的读书笔记, 到了一定的时间要定期整理。期中或期末的内容可以另外拿一本笔记本来整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把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地归纳起来。

2.对症下药, 促进习作

为了让学生养成善于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学中, 我把做读书笔记的训练和作文训练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明白, 要写好作文, 除了要善于积累生活素材, 还要善于积累书面材料, 勤做读书笔记。如指导学生写一处“秋天的景物”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积累描写秋天特点的语句, 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在做课堂作文时, 不许看作文书, 但允许看读书笔记, 要把积累的词句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

3.营造氛围, 开展竞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当学生认识到了做读书笔记的作用, 并对它产生浓厚兴趣, 才能激发起学生做笔记的积极性。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 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做读书笔记。

(1) 每天利用小黑板做“台历式”笔记。指导班级书写好、成绩优秀的学生把课内外阅读中看到的好句子, 如:警句、典故、谚语、学习中的疑问和心得记录在“小黑板”上。这样做, 既让学生随意积累了语言, 又营造了热爱学习, 勤做笔记的氛围。

(2) 开展手抄报展览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可以一人自办, 也可以多人合办手抄报。要求学生把课内或课外阅读中最有用的内容汇编在手抄报上, 并张贴在教室里, 供大家参观, 让学生投票评选出最佳手抄报。

(3) 开展语言知识竞赛活动。为了督促学生课外大量阅读, 勤做读书笔记, 教师可每隔两周组织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赛题由学生从平时的课外读书笔记中选择, 内容主要有诗词、成语、格言、名人名言等。

篇4:教研活动指导记录

一、对不同年龄幼儿确定不同的记录内容

小班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中班幼儿则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而大班幼儿已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的原因。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科学内容和表达科学经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幼儿的年龄差异。

例如同样是“自然角中的种植”,教师要求小班幼儿记录的内容是“种子生长过程中主要的生长变化”及“植物在每个生长阶段典型的外形特征”,这些内容要求明确,易于小班幼儿操作。幼儿发现“今天,黄豆的种子发芽了,它的芽是绿颜色的”“黄豆长出叶子来了,叶子像桃心”等。到了中班,我们根据“在对比观察中感受植物各部分的不同,初步了解植物生长中的多样性”的目标,指导幼儿对不同植物的叶子、茎、花、果实等进行对比记录。为了引导中班幼儿发现植物生长中的不同状况,我们选取差异明显的植物来种植,并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如玉米和草莓,孩子们通过对比观察,找到了十几点差异。光叶子的不同就有不少:玉米葉子浅绿,草莓叶子深绿;玉米叶子是长形的,草莓叶子是桃心形的;玉米叶子边缘是光滑的,草莓叶子边缘是齿轮状的;玉米叶子摸起来光滑,草莓叶子粗糙。孩子们对这些特征一一加以记录,从中不仅发现了玉米和草莓叶子在颜色、形状、光滑度等方面的不同,也感受了植物的多样性。大班幼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所增强,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简单的逻辑关系,因此,大班“自然角中的种植”活动的目标是“能关注到植物生长的外部条件,如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土壤、温度、阳光等”,记录也相应地侧重于这方面内容,如“种在土里和泡在水里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种在室内和室外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等等。为了让幼儿了解冬天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教师指导孩子们进行了“种在户外和放在暖气片上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的观察记录,幼儿发现室外的温度在零下,植物根本不发芽,而室内的温度在15℃左右,植物就能发芽、长叶、开花。通过对比观察和记录,幼儿获得了“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科学经验。

又如在“小蝌蚪变青蛙”的活动中,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与表现能力,教师指导小班幼儿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小蝌蚪长腿了”“尾巴没有了”“变成青蛙”。而中班幼儿记录的主要内容是蝌蚪变成青蛙的正确顺序和阶段,即“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消失,变成青蛙”。大班幼儿主要记录“蝌蚪到青蛙的细微变化以及各变化阶段需要的天数”。

实践证明,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能力的记录内容,不仅能巩固幼儿的科学经验,还能发展幼儿的科学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

二、为不同年龄幼儿提供不同的记录工具、材料与方法

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特点,这决定了教师要为不同年龄班幼儿提供不同特点与结构的实验工具、材料及方法,以支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与探究。

如在“植物长多高了”的活动中,教师为小班幼儿制作了形象直观的长颈鹿直尺,刻度用具体形象的水果图案表示。在制作直尺时,教师和孩子们讨论“什么水果放在长颈鹿直尺的下面,什么水果放在长颈鹿直尺的上面”。孩子们说“长在地上的水果如西瓜放在最下面”“长在藤上的水果如西红柿、黄瓜放在中间”“长在树上的水果如苹果放在最上面”。结果,孩子们在表达“植物长高了”时出现了这样的记录,“黄豆苗从西瓜长到西红柿又长到苹果了”,非常直观形象。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则提供了卡通直尺,每隔10厘米一个卡通图案,每个图案之间被分为10等份。中班幼儿在记录中说“植物的高度超过三个小动物,30多厘米了”,他们对植物生长情况的表达既直观形象又逐渐趋于准确。大班幼儿具有简单的计数和计算能力,于是教师提供了数字直尺。“黄豆苗长到25厘米了”“黄豆苗长到32厘米了”,他们准确地用数字记录和表达植物的生长情况。同时,我们还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思维及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差异,指导他们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记录。小班幼儿思维直观形象,记录能力较弱,我们指导他们更多地采用实物黏贴、照片图片黏贴以及简单的绘画等记录方法,这些方法直观形象,简便易行,适合小班幼儿操作。而中班幼儿的思维虽然仍以具体形象为主,但已能理解一些简单的符号,所以我们指导幼儿除了运用小班幼儿常用的记录方法外,还加入了√、×、 、 等一些幼儿易于理解的符号,来记录具体的实验过程。大班幼儿的思维表现出了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因此我们指导他们更加客观、准确地记录,表现出抽象、概括的特点。常用的有数字统计、表格等方法。另外,教师还经常指导大班幼儿运用图表与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法,使他们的记录趋于准确。

如在“种子发芽了”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我们选择了一些发芽期较短的植物。种子种下以后,孩子们都盼望种子快快发芽。于是我们让幼儿观察记录,“不同的种子发芽各需要多少天”,将数学知识的学习渗透其中。针对不同年龄班的特点,我们让幼儿采用不同的记录方法。小班幼儿用每天贴一粒种子图片的记录方法表示种子还没有发芽,而到发芽的那天就贴一个直观形象的芽,最后统计种子的粒数来得出种子发芽需要的天数。中班幼儿则每天贴一个小红心,小红心的个数就是种子发芽需要的天数。而大班幼儿则每天在日历上作一个记号,最后统计天数,记录种子发芽期的长短。

在以上实例中,我们指导小班幼儿用实物图片、中班幼儿用符号、大班幼儿用数字统计的方法记录种子发芽的天数,正是考虑到了幼儿的思维从具体形象逐渐到抽象概括的发展特点。

三、对不同年龄幼儿,教师介入的程度和组织形式不同

不同年龄班幼儿有关观察记录的经验与能力不同,决定了教师指导的程度要有差异。

小班幼儿细致和持续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自主性不够,他们离开教师的直接引导,就难以进行长久的观察和自觉的记录。所以,对小班幼儿的科学观察和记录,教师要采用系统的、直接参与式的引导方式,带动、启发、鼓励幼儿参与观察并记录科学发现。中班幼儿有了一些记录的经验和技能,自主性也有一定的发展,有独立探索、自我学习的需求与愿望,教师可适当放手,根据幼儿探究和记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鼓励幼儿独立探究和记录。教师还可以组织和引导幼儿就记录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如在观察蝌蚪时,教师提出“猜猜看小蝌蚪喜欢吃什么,并把它记录下来”,这一要求大大激发了幼儿主动观察、记录的兴趣。大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在记录方法上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给予充分的信任与表现的机会,让幼儿按小组或独立完成实验观察和记录,教师可阶段性参与幼儿的经验分享活动,帮助幼儿整理、提升经验,以引领幼儿进一步观察与记录。如大班“装米豆”活动,在“你想用什么方法将三种不同的米豆装进一个瓶子里”的问题探究中,有12名幼儿就“要摇晃瓶子才能装得更多”这一具体的做法创造了五种不同的、个性化的记录方法。教师就这一现象组织幼儿进行交流、讨论,幼儿十分自信地介绍自己的方法,并对同伴的记录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一过程较好地促进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独创性、个性化的科学记录能力。

不同年龄班幼儿学习自主性程度的差异也直接影响科学记录的组织形式。比如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由于小班幼儿没有自觉记录的意识和管理记录工具、材料的能力,他们不但不会自觉记录,还会将个人记录本画得乱七八糟。教师不仅要时时叮嘱幼儿记录,还要手把手地教他们记录,更要防止幼儿将记录本弄丢、弄坏。而集体记录是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观察和记录一个具体的事物,因而更适合小班。在组织小班幼儿记录小蝌蚪变青蛙的记录过程中,我们采用个人、集体呈现的形式,即在墙面的低矮处设置一面大的展示墙,教师指导每个幼儿及时将自己的发现加以记录,并张贴在展示墙上。这样既反映了小蝌蚪变化的情况,又减轻了幼儿的记录负担。又如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但缺乏自觉性和持久性,需要有人提醒和带领,因此我们较多地采用小组记录方式,同时结合集体记录。如在记录小蝌蚪变青蛙时,我们将幼儿分成红、黄、蓝、绿队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小组长负责记录本的管理、记录及经验汇报。这种方式不仅能及时有效地记录信息,还能分享记录的信息和记录经验,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大班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强,能持续地关注事物的发展变化并自觉记录,而个人记录是幼儿自主自觉的记录形式,因此我们在组织大班幼儿记录时,以个人记录为主,结合集体记录。如在记录种子生长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给每个幼儿一本记录本,让他们阶段性地观察和记录种子的生长变化。在后期的经验测查活动中,当教师询问幼儿“小种子要多少天才会发芽”时,大班幼儿会马上从自然角里拿出自己的观察记录本,并根据记录内容详细地讲述种子的生长变化过程。孩子们不仅获得了较客观、准确的科学经验,也锻炼了自主观察记录的能力。

篇5:指导青年教师活动记录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当面指导

指导教师:...

被指导教师:...

指导主要资料:

1、一个有梦想的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要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心灵首要的条件是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和关爱学生。

2、教师要把课堂视为生命的一个场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投入梦想,信念、人格,情感和热情或者是全部生命,教师要把事业看成是事业,在这个事业上要创造出耀眼的光彩。

3、教师要享受到教育的愉悦和欢乐

一个幸福的教师,教育对他来说是幸福的是一种有意义的创造,而不是谋生的手段,教师并非要赶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他会用智慧思维,用创造开拓未来。

篇6:指导青年教师活动记录

活动地点:高三年级教师、生物实验室

青年教师:...

指导教师:...

活动资料:

1、观摩杨陈教师的课必修2第5章《生物变异一轮复习》。

2、杨陈教师谈教学后体会。

3、听课教师谈听课后体会及提议。

青年教师收获:

1、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

2、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交流学习,发挥学生的进取主动性。

3、教学中从实例入手,经过情景教学,根据教学资料的梯度和广度将教学资料细化、具体化。

指导教师指导、反馈意见:

1、有效课堂教学需要现代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导。

2、运用好概念图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篇7:教研活动指导记录

活动内容:,指导设计《伸出爱的手》

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努力构建有效课堂。

活动详细情况记录:

(一)分析本册教材,确立课题《伸出爱的手》

(二)钻研教材、教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懂得在生活实际中要助人为乐。

(三)交流探讨,怎样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方案。

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品质。

(四)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课件制作。

1、青年教师设计教学方案。

2、一起去社区拍照片,制作课件。

3、青年教师上课,指导教师听课、评课。

课后交流反思,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指导教师活动心得:

篇8:对幼儿在科学探究中记录的指导

【案例】在科学活动“认识水”中, 教师提供了一个装满水的盆子、一个空盆子以及瓶子、勺子、漏斗等工具。通过“运水”游戏的开展, 教师让孩子们认识水的各种特性, 并对“运水”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

【分析】教师提供给小班幼儿的记录表 (左图) 形象直观、浅显易懂, 且任务指向明确。因而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记录。而教师为大班幼儿 (右图) 提供的记录表则几乎是一张空白表, 这让大班幼儿有了较大的自主记录空间。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不同年龄幼儿的记录经验、记录能力等存在着差距。因此,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记录时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

一、对不同年龄幼儿确定不同的记录内容

1.小班幼儿一般只能关注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因此, 教师可让小班幼儿记录事物外在的一些特征。比如, 在观察了自然角中的植物后, 教师可要求小班幼儿记录的内容是“种子生长过程中主要的生长变化”和“植物在每个生长阶段典型的外形特征”。这些内容要求明确, 易于小班幼儿操作。

2.中班幼儿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因此, 教师可让中班幼儿比较记录事物的差异。比如, 教师可选取差异明显的玉米和草莓来种植, 并引导幼儿观察记录两者的叶子在颜色、形状、光滑度等方面的不同。

3.大班幼儿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的原因。因此, 教师可将大班“自然角中的种植”活动的目标定为“能关注到植物生长的外部条件, 如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土壤、温度、阳光等”。比如, 教师指导幼儿记录“冬季种在户外和放在暖气片上的植物生长上的不同”, 从而帮助幼儿获得“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科学经验。

二、为不同年龄幼儿提供不同的记录工具、材料与方法

幼儿思维具有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发展特点, 这决定了教师要为不同年龄班幼儿提供不同特点与结构的记录工具、材料及方法, 以支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与探究。例如, 在“植物长多高了”的活动中:

1.教师和小班幼儿一起制作了长颈鹿直尺, 刻度用直观形象的水果图案表示。教师告诉幼儿:“长在地上的西瓜放在直尺的最下面, 长在矮树上的西红柿放在直尺的中间, 长在高树上的苹果放在直尺的最上面。”结果, 幼儿在记录“植物长高了”时非常具体形象, 如:“黄豆苗从西瓜处长到了西红柿处, 又长到了苹果处。”

2.对于中班幼儿, 教师则提供了卡通直尺, 每隔10厘米一个卡通图案, 每个图案之间被分为10等份。中班幼儿在记录中说“植物的高度超过三个小动物, 30多厘米了”, 他们对植物生长情况的表述既直观形象又趋于准确。

3.大班幼儿具有简单的计数和计算能力, 于是教师提供了数字直尺。“黄豆苗长到25厘米了”, 大班幼儿准确地用数字记录和表述了植物的生长情况。

三、对不同年龄幼儿的记录, 教师介入的程度不同

不同年龄幼儿有关观察记录的经验与能力不同, 决定了教师指导的程度要有差异。小班幼儿细致和持续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 自主性不强, 他们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引导。教师可采用直接参与式的引导方式, 带动、启发、鼓励小班幼儿参与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记录经验和技能, 有独立探索、自主学习的需求。教师可适当放手, 鼓励中班幼儿独立探究和记录, 仅当他们出现问题和遇到难题时予以指导。大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 在记录方法上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提供大班幼儿表现的机会, 可阶段性地参与他们的经验分享活动, 帮助他们整理、提升经验, 以引领他们进一步观察与记录。

参考文献

[1]张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琼斯.生成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诗词大会武亦姝下一篇:四季的美阅读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