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重点总结

2024-08-18

《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重点总结(精选8篇)

篇1:《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重点总结

本文档根据老师最后一次课上课时所说的相关内容并根据我自己的个人情况简要整理,相对简洁,和大家分享一下。考虑到老师说的内容和考试内容相比,可能不够完整;而且个人水平有限,不可能把握的很准确,所以只是参考而已。。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完善~ 第一章:传感器概论

1、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或敏感元件)基于一定的变换原理/规律将被测量(主要是非电量的测量,可采用非电量电测技术)转换成电量信号。变换原理/规律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学等学科。

2、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将非电量变成某一中间量)、转换元件(将中间量转换成电量)、测量电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电量变换成可直接利用的电信号)三部分组成,有的传感器还需加上辅助电源。

3、传感器的分类

按变换原理分类——>利用不同的效应构成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等传感器。

按构成原理分类:

结构型:依靠机械结构参数变化来实现变换。物性型:利用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来实现变换。

按输入量的不同分类——>温度、压力、位移、流量、速度等传感器 按变换工作原理分类: 电路参数型:电阻型、电容型、电感型传感器

按参电量如:Q(电量)、I、U、E 等分类:磁电型、热电型、压电型、霍尔型、光电式传感器

4、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教材表述:发现新现象、开发新材料、采用微细加工技术、研制多功能集成传感器、智能化传感器、新一代航天传感器、仿生传感器

老师表述:微型化、集成化、廉价。第二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静态特性

检测系统的四种典型静态特性

线性度: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程度。传感器的理想输出-输入特性是线性的。

灵敏度:系统在静态工作的条件下,其单位输入所产生的输出,实为拟合曲线上某点的斜率。

即S N=输入量的变化/输出量的变化=dy/dx

迟滞性:特性表明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产生的原因:传感器机械部分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缺陷。)

重复性:重复性表示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多次测量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程度。曲线的重复性好,误差也小。产生的原因与迟滞性类似。

精确度.测量范围和量程.零漂和温漂.2、动态特性:(传感器对激励(输入)的响应(输出)特性)

动态误差:输出信号不与输入信号具有完全相同的时间函数,它们之间的差异。包括:稳态动态误差、暂态动态误差

动态测试中的两个重要特征:时间响应、频率响应 第三章: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

1、什么叫敏感材料? 对电、光、声、力、热、磁、气体分布等待测量的微小变化而表现出性能明显改变的功能材料。

半导体材料最主要的特点是对温度、光、电、磁、各种气体及压力等外界因素具有敏感特性,是制造磁敏、热敏、光敏、力敏、离子敏等传感器件的主要材料。

2、引言:

(1)变形: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原来的尺寸和形状的现象。(2)刚度:弹性敏感元件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3)弹性元件:具有弹性变形特性的物体。

弹性敏感元件作用:把力、力矩或压力变换成相应的应变或位移;然后由各种转换元件,将被测力、力矩或压力转换成电量。

3、弹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性:

(1)弹性特性:作用在弹性敏感元件上的外力与其引起的相应变形(应变、位移或转角)之间的关系。可由刚度或灵敏度来表示。

(2)刚度:弹性敏感元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dx dF x F k x = ⎪⎭⎫ ⎝⎛∆∆=→∆0lim(3)灵敏度是刚度的倒数

(4)弹性滞后:弹性元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弹性特性的加载曲线与卸载曲线不重合的现象。

(5)弹性后效:弹性敏感元件所加载荷改变后,不时立即完成相应的变形,而是在一定时间间隔中逐渐完成变形的现象。

(6)应力:反映物体一点处受力程度的力学量

(7)应变:用以描述一点处变形的程度的力学量是该点的应变(8)弹性模量=线性应力/线性应变

第四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1、电阻应变片的种类(P63~P65)

丝式应变片:(1)回线式应变片(2)短接式应变片 箔式应变片 薄膜应变片 半导体应变片

2、应变效益:金属导体或半导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相应的应变(拉伸或压缩),其电阻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通过弹性敏感元件转换作用,将位移、力、力矩、加速度、压力等参数转换为应变因此可以将应变片由测量应变扩展到测量上述参数,从而形成各种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第五章:电容式传感器

1、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由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板电容器,当忽略边缘效应影响时,其电容量与真空介电常数、极板间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极板的有效面积A以及两极板间的距离d 有关:

d A C r εε0=

若被测量的变化使式中d、A、三个参量中任意一个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电容量的变化,因此可分为三种:

变间隙式、变面积式、变介电常数式。第六章:电感式传感器

(目测老师上课时没讲,之后视情况补充)第七章:压电式传感器

1、概念:压电式传感器是以具有压电效应的压电器件为核心组成的传感器,已被广泛应用于超声,通信,宇航,雷达和引爆等领域。

2、(1)正压电效应(压电效应):

在电介质的一定方向上施加机械力而产生电的极化,导致两个相对表面(极化面)上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Q,且其电位移D 与外应力张量T 成正比:

D=dT(d —压电常数矩阵 即压电系数?)

当外力消失,又恢复不带电原状;当外力消失,电荷极性随之而变。(2)逆压电效应(电致伸缩):

施加电场时,应变S 与外电场强度E 成正比:S= dE(d —逆压电常数矩阵 即压电系数?)

即能量类型转换: 电能量

教材表述:

x 轴平行于正六面体的棱线,称为电轴; y 轴垂直于正六面体的棱面,称为机械轴;

z 轴表示其纵向轴,称为光轴。

压电效应:这些物质(压电材料)在沿一定的方向受到压力或拉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时,其表面上会产生电荷;若将外力去掉时他们又回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就称为压电效应。在每一切片中,当沿电轴方向加作用力F 时,则在于电轴垂直的平面上产生电荷Q。

逆压电效应:在片状压电材料的两个电极面上,如果加以交流电压,那么压电片能产生机械振动,即压电片在电极方向上有伸缩的现象压电材料的这种现象称为“电致伸缩效应”,也叫“逆压电效应”。

3、相关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压电式力传感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测力传感器

第八章:磁电式传感器

1、概念:磁电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将输入运动速度变换成感应电势输出的传感器。有时也称作电动式或感应式传感器。根据电磁感应定律, 当N 匝线圈在均恒磁场内运动时, 设穿过线圈的磁通为Φ, 则线圈内的感应电势e 与磁通变化率d Φ/dt有如下关系:

dt d N e φ-=

2、霍尔传感器(ppt 上没有相关内容,大家自己补充)第九章:热电式传感器

1、热电偶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是以热电效应为基础的测温仪表)(1)组成:

热电偶(敏感元件): 必须用两种不同的材料作热电极—>1 连接热电偶和测量仪表的导线(补偿导线及铜导线)—>2

测量仪表(动圈仪表或电位差计)—(2)结构:

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焊接而成;导体被称为热电极。工作端或热端:焊接的一端用来感受被测介质的温度。自由端或冷端:与导线相连端。(3)热电偶的基本原理:

①热电效应:在两种不同的金属所组成的闭合回路中,当两接触处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要产生热电势,称为Seebeck 电势。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热电效应。回路的总热电势为:

αAB —为热电势率或Seebeck 系数,其值随电极材料和两接点的温度而定。热电效应产生的电势由珀尔帖效益和汤姆逊效应引起。

②接触电势(珀尔帖电势)——>珀尔帖效应

将同温度的两种不同的金属互相接触。由于不同金属内自由电子的密度不同,在金属A 和B 的接触处会发生自由电子的扩散现象,从密度大的A 扩散到B ;使A 带正电,B 带负电;直到在接点处建立了强度充分的电场,E AB(T

③温差电势——>Thomson效应

假设在一匀质棒状导体的一端加热,则沿此棒状导体有一温度梯度。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将从高温端向低温端扩散,并在温度较低一端积聚起来,使棒内建立起一电场。当该电场对电子的作用力与扩散力相平衡时,扩散作用停

止,电场产生的电势称为Thomson 电势(温差电势)

。E A(T T T o 温差电势远小于接触电势,常把它忽略掉。回路的总热电势为:((,(0 0 T E T E dT T

T E AB AB T T AB AB-= =⎰α

(4插入第三种导线的问题: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导线对原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数值并无影响。不过必须保证引入线两端的温度相同。

(5补偿导线的选用:(工作端与冷端离得很近,而且冷端又暴露在空间,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冷端温度难以恒定。可以采用一种专用导线,将热电偶的冷端延伸出来,这种专用导线称为“补偿导线”。不同的热电偶所用的补偿导线也不同。

(6热电偶的温度补偿方法(教材上表述方法有些许不同,大家自己补充吧~)①0℃恒温法: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清洁的水和冰鞋混合后放在保温容器内,可使T 0保持0℃

②补正系数修正法:设冷端温度为t n,此时测得温度为t 1,其实际温度应为t= t1+kt n(k :补正系数)③延伸电极法:原理为连接导体定律

④补偿电桥法:利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的电压来补偿热电偶参考端温度变化引起的电势变化

(7)热电偶的使用误差

①分度误差:热电偶的分度是指将热电偶置于给定温度下测定其热电势,以确定热电势与温度的对应关系。

方法有标准分度表分度和单独分度两种。

②仪表误差δ=(T max-T min)K(式中T max、T min :仪表量程上,下限;K :仪表的精度等级。)③延伸导线误差:一种是由延伸导线的热特性与配用的热电偶不一致引起的;另一种是由延伸导线与热电偶参考端的两点温度不一致引起的。这种误差应尽量避免。

④动态误差

产生原因:由于测温元件的质量和热惯性,用接触法测量快速变化的温度时,会产生一定的滞后,即指示的温度值始终跟不上被测介质温度的变化值,两者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差值。

修正方法:在热电偶测量系统中引入与热电偶传递函数倒数近似的RC 或RL 网络

⑤漏电误差

产生原因:随温度升高(特别是在高温时)时,绝缘效果明显变坏,是热电势输出分流。

(8)热电偶的基本定律(P158):

①均质导体定律:两种均质金属组成的热电偶,其电势大小与热电极的直径、长度及沿热电极长度上的温度分布无关,只与热电极材料和两端温度有关。

②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插入第三、四„种导体,只要插入导体的两端温度相同,切插入导体是均质的,则无论插入导体的温度分布如何,都不会影响原来热电偶的热电势的大小。

③中间温度定律:热电偶在接点温度为T,T 0时的热电势等于该热电势在接点温度为T,T n 和T n,T 0时相应的热电势的代数和,即:E AB(T,T0=EAB(T,Tn +EAB(Tn ,T 0(9热电偶对热电极的材料的基本要求任意两种导体或半导体都能配成热电偶,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就能产生热电势,但作为实用的测温元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于制作热电偶。基本要求是:

①热电特性稳定,即热电势与温度的对应关系不会变动 ②热电势要足够大,易于测量热电势,且课得到较高的准确度 ③热电势与温度为单值关系,最好成线性关系,或者是简单的函数关系 ④电阻温度系数和电阻率要小,否则热电偶的电阻讲随热端温度而有较大的变化,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⑤物理成分稳定,化学成分均匀,不易氧化和腐蚀

⑥材料的复制性好

⑦材料的机械强度要高

2、两种热电式传感器的转换关系: 热电阻传感器(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阻变化)热电偶传感器(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热电势变化)

3、热电阻传感器 电阻式测温系统是利用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的电阻率温度系数而制成温度传感器的。大多数金属导体和半导体的 电阻率都随温度发生变化,都称为热电阻。纯金属有整的温度系数,半导体有负的温度系数。(1)热电阻材料的特点: ①高温度系数,高电阻率 ②化学和物理性能稳定 ③良好的输出特性 ④良好的工艺性(2)热敏电阻的特点 ①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a:电阻温度系数大,灵敏度高,约为热电阻的十倍。b:结构简单,体积小,可测量点温度。c:电阻率高,热惯性小,适宜动态测量。d:易于维护和进行远距离控制。e:制造简单,使用寿命长。②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③临界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第十章:光电式传感器

1、分类(光电式传感器是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器件,简称光电器件。它的物理基础是光电效应): 光电管 光电倍增管 光敏电阻 光敏二极管和光敏晶体管 光电池 光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光电耦合器件(补 测量非电量时:非电量的变化转化为光量 的变化,通过光电器件的作用,将光量的变化转换为电量的变化

2、光电式传感器利用的效应:光电效应,分为:外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阻挡层光电效应(光生伏打效应)(1)外光电效应:在光线作用下使物体的电子逸出表面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例如:光电管、光电倍增管(2)内光电效应:在光线作用下能使物体电阻值改变的现象称为内光电效应。例如:光敏电阻(3)在光线作用下能使物体产生一定方向的电动势的现象,称为阻挡层光电效应(光生伏打效应)。例如:光电 池、光敏晶体管等

3、光电管(充气光电管:玻璃泡内充少量惰性气体,提高光电管灵敏度,但稳定性、频率特性等较差)6 原理:当阴极受到适当波长的光线照射时便发射电子,电子被带正电位的阳极所吸引,这 样在光电管内就产生了电子流,在外电路中便产生了电流。

4、光电倍增管 它由光电阴极 K、若干倍增极 E1~E4 和阳极 A 三部分组成。光电阴极是由半导体光电材料制造的,入射光就 在它上面打出光电子。倍增极数目在 4—14 个不等。在各倍增极上加上一定的电压。阳极收集电子,外电路形成电 流输出。

5、光敏电阻(没有极性,纯粹是一个电阻器件)当无光照时,光敏电阻值(暗电阻很大,电路中电流很小,此时的电流称为暗电流。当光敏电阻受到一定波长范围的光照时,它的阻值(亮电阻急剧减少,电路中电流迅速增加此时的电流称为亮 电流。光电流与暗电流之差,称为光电流。

6、光敏二极管和光敏晶体管(1)接法及原理:光敏二极管在电路处于反向偏置,在没有光照射,反向电阻很大,反向电流很小,这反向电流 称为暗电流。当光照射在 pn 结上,通过 Pn 结的反向电流也随着增加。如果入射光照度变化,通过外电路的光电流 强度也随之变动,可见光敏二极管能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2)光敏晶体管与一般晶体管很相似,具有 2 个 pn 结。它在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同时又将信号电流加以放大。又将信号电流加以放大。

7、光电池 7(1)工作原理:当光照到 pn 结上时,如果光子能量足够大,n 区和 p 区之间就出现电位差。用导线将 pn 结两端用 导线连接起来.电路中就有路流流过,电流的方向由 p 区流经外电路至 n 区。若将电路断开,就可以测出光生电动 势。(2)光电池对不同波长的光,灵敏度是不同的 第十一章:智能式传感器(这个好像也

没上。。)第十二章:光导纤维传感器

1、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光纤波导原理:光纤波导简称光纤,它是用光透射率高的电介质(如石英、玻璃、塑料等构成的光通路。它由 折射率 n1 较大(光密介质的纤芯和折射率 n2 较小(光疏介质的包层构成的双层同心圆柱结构。n0 : 光纤周围媒质的折射率 n1:纤芯的折射率 n2:包层的折射率  : 光线纤端入射角 :光线纤内入射角 :光线与轴线的夹角 a : 纤芯半径 在光纤内传输的条件:

2、光纤的分类:    0( 0:光线在纤芯 包层分界面的临界角。 纤芯直径 2a  2 ~ 12μm   单模光纤 纤皮折射率差   1 2  0.01 ~ 0.02   n1    纤芯折射率均匀  阶跃折射率光纤   纤芯与包层界面折射率 发生突变 按纤芯折射率分布  纤芯折射率不均匀  梯度折射率光纤 纤芯折射率按一定函数 关系沿光纤径向变化  

3、光调制与解调技术 所谓“调制”,是将被研究对象的信号(信息)通过载体传输出去。因此,光的调制过程就是将一携带信息的 信号叠加到载波光波上;完成这一过程的器件叫做调制器。

4、概念:纤传感器是通过被测量对光纤内传输光进行调制,使传输光的强度(振幅、相位、频率或偏振等特性发生 变化,再通过对被调制过的光信号进行检测,从而得出相应被测量的传感器。

5、光纤的特性(1)损耗:吸收损耗、散射损耗,物质的吸收作用将使传输的光能变成热能,造成光功能的损失。损耗的单位:dB/km(2)色散:所谓光纤的色散就是输入脉冲在光纤传输过程中,由于光波的群速度不同而出现的脉冲展宽现象 可分为:材料色散、波导色散(结构色散)、多模色散 8

6、光强度的外调制 光纤本身只起传光作用。这里光纤分为两部分:发送光纤和接收光纤。两种常用的调制器是反射器和遮光屏。反射式强度调制器:

7、信息容量用所能调制的频带宽度表示。载波信号的频率越高,获得的频带宽度越大信息传送容量越大。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可能不考。。第十五章:湿度传感器

1、湿度测量技术发展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

2、绝对湿度表示单位体积空气里所含水汽的质量:ρ =Mv/V(Mv:被测空气中水汽质量;V:被测空气体积)相对湿度是气体的绝对湿度(ρ v与在同一温度下,水蒸汽已达到饱和的气体的绝对湿度(ρ w之

比,表达式为:相对湿度=(ρ v /ρ w×100%RH 第十六章:红外传感器 红外线与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 射线和微波、无线电波一起构成了整个无限连续的电磁波谱。9

篇2:《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重点总结

1:压电式传感器设计:

内容和要求:压电元件的选择;工作原理设计;分类与结构设计;主要性能指标。2:压电式压力传感器设计计算:

内容和要求:机械强度的设计计算;灵敏度的设计计算;绝缘电阻的选择;谐振频率的设计;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的非线性;弹性元件材料的选择

3;螺管式差动传感器的设计

内容和要求:简单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螺管式差动传感器的结构设计;螺管式差动传感器的参数计算;差动传感器的误差

4:电容式传感器的参数计算设计

内容和要求:电容式传感器的初始电容量计算;平行板电容器介质厚度的确定;电容式传感器极板面积的确定;电容式传感器的极板厚度确定;电极金属材料选择原则;电容式传感器的热计算

5:电阻应变式扭矩传感器的设计

内容和要求:电阻应变式扭矩传感器设计方案框图;结构设计;轴的扭矩测量原理设计;测量电桥设计;参数设计

6:基于LabVIEW和光电式传感器的转速检测与控制设计

内容和要求:前面板设计;框图程序设计

7:基于LabVIEW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计设计

内容和要求:前面板设计;框图程序设计

8: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设计

内容和要求: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选择;工作原理设计;分类与结构设计;主要性能指标。

9:压电式加速度计的设计

内容和要求:机械强度的设计计算;灵敏度的设计计算;绝缘电阻的选择;谐振频率的设计;压电式加速度计的非线性;弹性元件材料的选择

10:霍尔式位移计设计

内容和要求:机械强度的设计计算;灵敏度的设计计算;绝缘电阻的选择;谐振频率的设计;霍尔式位移计的非线性;弹性元件材料的选择

11:便携式电子秤的设计

(1)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测量力,重量0~5kg,最小分辨率(精确到)0.1g;

(2)画出该测量系统的系统原理框图(应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显示器等);

(3)画出外观图、显示、按钮、传感器位置等;

设计报告要求:设计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采用统一的格式,毕业论文的结构,包括封面、中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环节。文档格式也按照毕业论文的要求排版。

要求:3人一组,一个自然班之内课题不能重复,设计题目可不局

篇3:《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重点总结

1 课程分析

课堂设计首先基于对课程的分析和合理的把握。根据机电专业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其将来面临的职业岗位主要有机电设备装配与调试、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等。而在任何的机电设备中无疑都有控制系统, 传感检测技术作为控制系统的重要环节, 是机电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术, 所以, 传感器课程在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中, 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2 学情分析

对于不同的授课对象, 理应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及手段。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高职机电专业学生。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 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 对理论性过强的知识点理解会存在一定困难;但这些学生喜欢动手, 喜欢探索实际应用性的问题, 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和竞争意识。

3 对教材的分析及使用

传感器本身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进行应用。所以, 在授课过程中, 以够用为尺度, 教材仅仅作为参考, 在每种传感器的学习过程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给学生展示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场景, 使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场合中慢慢渗入。

4 课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把握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其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那么,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的应用。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本次课堂学习后能够根据电容的定义式推知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难点定位:通过分析, 本次课的难点就在于它的应用, 也就是它的应用功能与其他的传感器有何区别, 它在实践中能够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5 教学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看似是要让大家都真正的“动”起来。但究其内涵, 并非如此。本次课重点在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所以本次课对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设计应该注重学生“思维上的行动”,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从思想上行动起来, 把课堂变成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 解决问题的场所。

接下是对这堂课具体的过程设计。

(1) 回顾总结。

在新课之前, 设置问题, 用悬念引导对已有相关知识的回顾, 并导入新课。

如:“要想检测位移, 可以用哪些传感器进行检测?”这个问题学生会有很多的答案, 因为位移的检测用前面学过的传感器都可以解决。

(2) 导入新课。

提出新的问题, 并在幻灯片上用图片进行展示:指纹识别、汽车安全气囊、飞机油量检测、管道液位高度等等, 这些问题用现有的知识能不能够解决?学生通过思考, 发现用这些知识还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 激发学习好奇心, 开始新课的兴趣学习。

(3) 书写标题, 并顾名思义, 化繁为简。

在黑板上写下标题“电容式传感器”, 并由“电容式”三个字的字面含意去猜测这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设法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

(4) 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由电容的定义式可知, 电容大小决定于: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两极板的间距、极板间介电常数三个量。所以, 得出结论:电容式传感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变面积型、变极距型和变介电常数型。

(5) 巧用动画, 直观形象。

对于每种类型的电容式传感器, 提供幻灯片及动画演示, 使学生能直观生动地认知学习, 切实理解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对于传感器中关于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的相关推导, 由学生自己看书, 只需得出结论, 并知道解决矛盾的办法。总之, 在课堂上要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有效结合, 提高学习的高效性。

(6) 成果验收。

以小组的形式基于该传感器设计一个简单的检测系统, 小组进行汇报, 同学及教师给予评价, 以此给学生学习的压力及动力, 促使其主动学习。

6 结语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就业要求, 因此, 高职专业教师要不断的以就业为导向, 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 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使高职的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电容式传感器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 提出了对该课程的课堂进行改革的思路及实践方法, 在本院的课程教学中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容式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行动导向教学,课堂设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 2006 (1) .

[2]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概念解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7) .

篇4: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总结

组成:敏感元转,转换元件(调制作用),测量电路

分类:按输入量分类,按测量原理分类,按结构型和物理型分类【第2页】

第一章

静态特性:传感器在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稳态特性。

Y=a0+a1X+a2X2+…+anXn 【第4页 公式1-1 线性度:在规定条件下,传感器校准曲线与拟合直线间最大偏差裕满量程(F·S)输出值的百分比称为线性度。δL=±ΔYmax/YF·S×100%

灵敏度:指到达稳定工作状态时输出变化量与引起次变化的输入变化量之比。

【第7页 公式1-2】 动态特性: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传感器的输出值能够真实地再现变化着的输入量能力的反映。)【第10~11页,0,1,2阶数学模型】 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第13~15页】

对系统响应测试时,常采用正弦和阶跃两种输入信号。这是由于任何周期函数都可以用傅里叶级数分解为各次谐波分量,并把它近似地表示为这些正弦量之和。而节约信号则是最基本的瞬变信号。

第二章(应变传感器 与 压阻式传感器相联系)

金属应变片,特点:1.精度高,测量范围广。2.频率响应特性好。3.结构简单,尺寸小,质量轻。4.可在高(低)温、告诉、高压、强烈震动、强磁场及核辐射和化学腐蚀等恶劣条件下正常工作。5.易于实现小型化,固态化。6.价格低廉,品种多样,便于选择。

缺点:大应变状态时明显非线性,半导体传感器非线性严重;输出信号微弱,抗干扰能力差;不能显示应力场中应力梯度变化。

金属丝:应变系数【第20页 公式2-6】

金属应变片:【第23页 公式2-7】 横向效应:金属应变片由于敏感栅的两端为半圆弧形的横栅,测量应变时,构件的轴向应变ε使敏感栅电阻发生变化,其横向应变εr也将使敏感栅半圆弧部分的电阻发生变化,应变片的这种既受轴向应变影响,又受横向应变影响而引起电阻变化的现象称为横向效应。温度误差:温度漂移→温度误差→因环境温度改变而引起电阻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一是应变片的电阻丝具有一定温度系数;其二是电阻丝材料与测试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公式2-16,17,18】(补偿方式?)

应变极限:【第25页 公式2-11】与测量电路联系起来看 测量电路:电桥: 相邻相异,相对相同【第30页 公式2-27】

应用:看书后习题【第332页】

第三章

电容表达式:C=ε0εrS/dε=ε0εr

三种类型:变面积型,变介质介电常数型,变间距型【第46页】

变间距型,采用差动式电容传感器,使灵敏度提高已被,而且使非线性误差可以减小一个数量级。线性度极大减少?【第49页】 测量电路:【第53页 图3-10】

差动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分析【第55页】

误差分析:寄生分布电容,边缘效应【第59页】

边缘效应:边缘效应的影响相当于传感器并联一个附加电容,引起了传感器的灵敏度下降和非线性增加。消除方法:增大初始电容C0,即增大极板面积,减小极板间距,加装等位环。寄生分布电容:一般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很小,如果激励电源频率较低,则电容传感器的容抗很大。因此,对传感器绝缘电阻要求很高;另一方面传感器除有极板间电容外,极板与周围物体也产生电容联系,这种电容称为寄生电容。寄生电容极不稳定,导致传感器特性不稳定,产生严重干扰。措施:静电屏蔽,将电容器极板放置在金属壳体内,并将壳体与大地相连。电极引出线也必须用屏蔽线,屏蔽线外套要求接地良好。

第四章

电涡流传感器

电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当被测物体与传感器间的距离d改变时,传感器的Q值和等效阻抗Z、电L均发生变化,越是把位移量转化为电量。

为何说被测导体是传感器一部分:1.无被测导体,不发生电涡流效应,必要条件。2.被测导体变化,传感器特性也变化。

如何测,测量参数,影响因素【第89页】

第五章

压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有缘传感器。

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对其施力而使它变形时,内部就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他的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恢复不带电状态。压电陶瓷和晶体有何不同,有极性为何不显电性 电致伸缩效应 正负压电效应

测量电路:原理 【第105页】

内部泄露:传感器内部不可能没有泄露,外电路负载也不可能无穷大,只有外力以较高频率不断地作用,传感器的电荷才能得以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讲,压电晶体不适合于静态测量。电压放大器【第106页 图5-17 公式5-18】模值,峰峰值,理想输出

电荷放大器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第110页】阻尼系数,固有频率

第六章

数字式传感器:直接采用数字式传感器可将被测参数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第114页】 光栅式传感器:由照明系统、光栅副和光电接收元件组成。

摩尔条纹形成【第120页】

辨向原理:如果能够在物体正向移动时,将得到的脉冲数累加,而物体反向移动时可从已累加的脉冲数中减去反向移动的脉冲数,这样就能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

细分技术【第123页】 光栅传感器特性

第八章 霍尔效应,霍尔系数【第167页】

为何选N型材料:输出电势小,受温度影响小,线性度较好 磁敏传感器温度补偿:【第173页】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等随温度变化的缘故。因此,霍尔元件性能参数,如内阻、霍尔电势等都将随温度变化。为减少霍尔元件温度误差,可:1.选温度系数小的材料。2.采用恒温措施。3.采用恒流源供电。4.采用补偿电路 为何尺寸,外形有要求? 测量电路,概念,两种符号,各种特性,形状系数,不等位电势

光敏传感器

光电效应

外光电效应:在光线作用下,物体内的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受光照的物体导电率发生变化,活产生光生电动势的效应叫内光电效应 各种元件的基本特性,原理 负载,功率的选择

应用【第367页 例8-5】

光电传感器的类型及应用【第201页】

类型划分,按原理,按测量量(连续,断续)

光纤传感器 特点,原理,计算公式,结构,分类

特点:1.电绝缘2.抗电磁干扰3.非侵入性4.高灵敏度5.容易实现队被测信号的远距离监控 原理:斯奈尔定理:当光由光密物质射出至光疏物质时,发生折射,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第245页】

篇5: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ensor

【课程编号】XZ260111

【学分数】2

【学时数】24+6+9(实验课时)【课程类别】专业限选 【编写日期】2010.3.30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电、数电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类

一、教学目的、任务

《传感器原理和应用》是电子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主要性能及其结构特点;能合理地选择和使用传感器; 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的发展动向。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它们分别构成了信息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大脑”。在机械工程中,传感器对于机械电子、测量、控制、计量等领域都是必不可少的获取信息的关键部件。

鉴于上述认识并考虑学科特色,在本课程有限学时内,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下列几方面的知识:⑴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特性;⑵常用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⑶传感器测量电路;⑷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1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自学

主要内容:

1.1测量概论

1.2测量数据的估计和处理

教学要求:

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系统的特性,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

第2章 传感器概述2学时

2.1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2.2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教学要求:

熟悉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特性与内部结构参数有关的外部特性,掌握其静态特性,动态特性的分析方法。

第3章 应变式传感器4学时

主要内容:

3.1 工作原理

3.2 应变片的种类、材料及粘贴

3.3 电阻应变片的特性

3.4 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

3.5 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要求:

熟悉应变片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外部特性,了解其应用范围,掌握测量电路的分析方法。其它教学环节:实验一应变片性能测试实验3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半桥和全桥。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使用金属箔式应变片组成单臂电桥、半桥和全桥的方法,了解在不同电路

形式时电路的输出特性。

注意要点:确保接线正确,电源电压不能用错。

第4章 电感式传感器3 学时

主要内容:

4.1自感式电感传感器

4.2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4.3电涡流式传感器

教学要求:

了解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工作特点,掌握其组成的各种测量电路的分析方法及组成特点。其它教学环节:实验二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位移性能3学时

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

实验内容: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动手自制一个涡流探头,利用实验室放大器

及振荡器对不同被测材料(即混料)进行分选。

实验目的与要求:研究电涡流传感器特性,被测材料(物质)对传感器的特性的影响以及电涡流

传感器的应用。

注意要点:确保接线正确,激励、响应线圈不能用错。

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3 学时

主要内容:

5.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5.2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及非线性

5.3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5.4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5.5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要求:

熟悉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掌握其在非电量测量与自动检测中的应用。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三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性能1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实验目的与要求:熟悉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研究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特性。注意要点:确保接线正确,电源电压不能用错。

第6章 压电式传感器3 学时

主要内容:

6.1压电效应及压电材料

6.2 压电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6.3 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要求:

了解压电式传感器具有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掌握其组成的测量电路分析及应用。

第7章 磁电式传感器4学时

主要内容:

7.1磁电感应式传感器

7.2 霍尔式传感器

教学要求:

掌握磁电式传感器的各种不同类型及应用范围。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四 霍尔传感器特性研究及应用2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霍尔传感器在交、直流信号激励下的特性。

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霍尔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实验研究霍尔传感器在交、直流信号激励

下的特性;掌握霍尔传感器测量振幅和称重应用的实验方法。

注意要点:确保接线正确,电源电压不能超出规定值。

第8章 光电式传感器3 学时

主要内容:

8.1光电器件

8.2光纤传感器

教学要求:

熟悉典型的光电器件的特性和应用,了解光纤传感器及其技术发展方向,掌握红外传感器的应用。

第9章 半导体传感器2学时

主要内容:

9.1半导体气敏传感器

9.2湿敏传感器

9.3色敏传感器

9.4半导体式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要求:

了解以半导体材料组成的各种传感器及其它们的工作原理,掌握气敏、湿敏、色敏传感器在测量电路中的应用及其电路分析。

第10章 超声波传感器2学时

主要内容:

10.1超声波及其物理性质

10.2超声波传感器

10.3超声波传感器应用用

教学要求:

熟悉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物理性质,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第11章 微波传感器1学时

主要内容:

11.1微波概述

11.2微波传感器的原理和组成11.3微波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要求:

了解压电式传感器具有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掌握其组成的测量电路分析及应用。

第12章 辐射式传感器1 学时

主要内容:

12.1红外传感器

12.2核辐射传感器

教学要求:

了解辐射式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

第13章 数字式传感器自学

主要内容:

13.1光栅传感器

13.2编码器

13.3感应同步器

教学要求:

了解数字式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

第14章 智能式传感器自学

主要内容:

14.1概述

14.2传感器的智能化

14.3集成智能传感器

教学要求:

了解集成智能感器的特性及应用。

第15章 传感器在工程检测中的应用4学时

主要内容:

15.1温度测量

15.2压力测量

15.3流量测量

15.4物位测量

教学要求:

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和原理、热电效应的构成成份。掌握热电偶的基本定律、冷端补偿方法、测量计算方法。了解热电阻的工作原理、结构,掌握应用方法。了解传感器在工程检测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各种常见的、应用广泛的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基本特性、转换电路以及工程应用,及分析、设计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实验加深对所学各类传感器的性能及工作原理理解。

难点:各种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考查,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第三版),郁有文等编著,西安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参考书:

1.王化祥,《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天津大学出版社,第七版,2003

3.刘君华,《智能传感器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99

4.单成祥,《传感器的理论与设计基础及其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4.赵负图,《现代传感器集成电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修(制)订人:审核人:

篇6: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复习要点

1.传感器技术的三要素。传感器由哪3部分组成?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有哪些指标?并理解其意义。3.画出传感器的组成方框图,理解各部分的作用。

4.什么是传感器的精度等级?一个0.5级电压表的测量范围是

0~100V,那么该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为多少伏?

5.传感器工作在差动状态与非差动状态时的优点有哪些?灵敏度、非线性度?

第二章应变式传感器

6.应变片有那些种类?金属丝式、金属箔式、半导体式。7.什么是压阻效应?

8.应变式传感器接成应变桥式电路的理解、输出信号计算。应变片

桥式传感器为什么应配差动放器?

9.掌握电子称的基本原理框图,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10.电阻应变片/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各基于什么效应? 11.半导体应变片与金属应变片各有哪些特点。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

12.电容式传感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哪3种?

13.寄生电容和分布电容对电容式传感器有什么影响?解决电缆电容

影响的方法有那些?

14.什么是电容电场的边缘效应?理解等位环的工作原理。15.运算法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的原理及特点。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

16.了解差动变压器的用途及特点。

17.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压电式传感器

18.什么是压电效应?什么是逆压电效应?常用压电材料有哪些? 19.压电传感器能否测量缓慢变化和静态信号?为什么?

20.压电传感器的前置放大器电路形式主要有哪两种?理解电压放大

器、电荷放大器的作用。第六章数字式传感器

21.光栅传感器的原理。采用什么技术可测量小于栅距的位移量? 22.振弦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七章热电式传感器

23.热电偶的热电势由那几部分组成? 24.热电偶的三定律的理解。25.掌握热电偶的热电效应。

26.热电偶冷端补偿原理和必要性及补偿电桥法的补偿原理。27.铂电阻采用三线制接线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28.采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稳定晶体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工作原

理。

29.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的主要特点。

30.数字式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主要特点。第八章固态传感器 31.霍尔效应

32.霍尔集成传感器——线性、开关两类内部构成。33.探测微弱光应采用何种传感器?

34.什么是光电效应,什么是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

35.什么是内/外光电效应?利用此效应制作的典型传感器有那些? 36.为什么光电池作光照度测量时要采用短路输出形式? 37.硅光电池的最大开路电压是多少?

38.硅光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理论最大值和实际值? 39.在电路中使用光敏二极管怎样偏置? 40.光电隔离耦合器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41.气敏传感器的原理,掌握可燃气体报警电路工作原理。

42.用电阻式湿度传感器测量湿度时,所加的激励电源为什么应为交

流电源?。

43.用光敏传感器设计一个自动开关路灯的控制电路。第九章光纤式传感器

44.光纤传感器的特点有哪些? 45.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第十章传感器的标定

46.什么是传感器的标定?何情况下需要标定?

第一章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传感器技术的三要素。传感器由哪3部分组成?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有哪些?并理解其意义。3.画出传感器的组成方框图,理解各部分的作用。

4.什么是传感器的精度等级?一个0.5级电压表的测量范围是0~100V,那么该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为多少伏?

5.传感器工作在差动状态与非差动状态时的优点有哪些?灵敏度、非线性度?

第二章应变式传感器

6.应变片有那些种类?金属丝式、金属箔式、半导体式。7.什么是压阻效应?

8.应变式传感器接成应变桥式电路的理解、输出信号计算。应变片桥式传感器为什么应配差动放器?

9.掌握电子称的基本原理框图,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10.电阻应变片/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各基于什么效应? 11.半导体应变片与金属应变片各有哪些特点。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

12.电容式传感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哪3种?

13.寄生电容和分布电容对电容式传感器有什么影响?解决电缆电容影响的方法有那些?

14.什么是电容电场的边缘效应?理解等位环的工作原理。15.运算法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的原理及特点。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

16.了解差动变压器的用途及特点。

17.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压电式传感器

18.什么是压电效应?什么是逆压电效应?常用压电材料有哪些? 19.压电传感器能否测量缓慢变化和静态信号?为什么?

20.压电传感器的前置放大器电路形式主要有哪两种?理解电压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的作用。第六章数字式传感器

21.光栅传感器的原理。采用什么技术可测量小于栅距的位移量? 22.振弦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七章热电式传感器

23.热电偶的热电势由那几部分组成? 24.热电偶的三定律的理解。25.掌握热电偶的热电效应。

26.热电偶冷端补偿原理和必要性及补偿电桥法的补偿原理。27.铂电阻采用三线制接线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28.采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稳定晶体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工作原理。

29.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的主要特点。

30.数字式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主要特点。第八章固态传感器 31.霍尔效应

32.霍尔集成传感器——线性、开关两类内部构成。33.探测微弱光应采用何种传感器?

34.什么是光电效应,什么是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

35.什么是内/外光电效应?利用此效应制作的典型传感器有那些? 36.为什么光电池作光照度测量时要采用短路输出形式? 37.硅光电池的最大开路电压是多少?

38.硅光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理论最大值和实际值? 39.在电路中使用光敏二极管怎样偏置? 40.光电隔离耦合器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41.气敏传感器的原理,掌握可燃气体报警电路工作原理。42.用电阻式湿度传感器测量湿度时,所加的激励电源为什么应为交流电源?。

43.用光敏传感器设计一个自动开关路灯的控制电路。第九章光纤式传感器

44.光纤传感器的特点有哪些? 45.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第十章传感器的标定

篇7:《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重点总结

关键词: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评价体系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是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与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单片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其他课程紧密相连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尽管该课程已开设很多年, 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下, 采用注重理论知识讲授。教师仅专注于对每一种传感器基本原理、结构、测量电路的讲解, 课堂教学与当前高等教育必须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要求不相适应[1,2,3]。集中表现在课题教学内容与新形势下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缺乏兴趣, 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考核评价体系落后, 与工科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相符, 也与我院实施的江苏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合。

因此, 围绕着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1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本课程面向对象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专业的学生, 涉及的专业面广。因此, 结合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表的内容进行了多次修订, 使得以学生为本, 加强实践部分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 让学生真正在动手中自主学习理论, 在学习理论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践。

一方面, 在教学大纲中优化理论授课内容, 理论课的讲授内容更接地气, 与地方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 在夯实基础同时加强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精心设计好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部分, 实行分层次教学, 充分利用好实践课时, 使得实践课与理论课有机结合, 实践和理论教学相得益彰。

2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遴选一些传感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教师的科研项目中遇到的经典案例, 每次理论课讲授过程中有目的穿插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当中。例如在讲授《光电检测传感器》章节时, 可以把学生参与研发的道路照明色度检测系统作介绍, 详细分析开发设计过程中如何解决传感器设计部分。讲授《电容传感器》章节时引入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测摆的角度的选题, 和学生一起分析如何合适选取传感方式测量角度问题。再如讲解《气敏传感器》章节时, 引入毕业设计学生所研究的高层、超高层民用建筑火灾预警和报警系统的设计。另外还可以与课程设计内容结合, 如利用光敏电阻设计太阳能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等。通过一系列具体而实际的例子,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学好传感器技术可以做很多相关设计。不仅可以把已学习过的课程如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的知识灵活应用起来, 而且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结合单片机、PLC、过程控制等技术进行联合开发和研究, 另外也让学生尽早地参加各类电子大赛、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自主研发, 申请与传感器相关的专利等。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传感器的兴趣。

除此之外, 传感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好传感器知识的积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联系。改变传统的理论课程讲授完成后再集中时间做实验的授课方式, 在理论讲授的同时穿插实验环节, 让学生边动实践边学理论, 提高理论课程授课的效果。在每次传感器授课结束时, 留给学生1~2个课后完成的小设计或调研工作。例如调研利用某种具体的传感器设计的专利成果、家用电器中具体采用的传感器原理和电路分析等。在下一次课讲授时, 可以与学生一起分享某一个教师申报的跟传感器相关的专利成果, 或讲解例如洗衣机传感器的使用。这样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传感器课程的积极性。

2.2 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加强师生互动

改变传统单纯使用板书教学手段, 采用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把动画和影音加入到课件当中, 结合黑板推导, 把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另外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为学校校级优秀课程, 已建立了网络课程、试卷库。利用网络课程将教学资源与学生共享, 可以把部分试卷库、理论课件、教案、书后习题解答、大纲和授课计划, 实验分组等提供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网络课程加强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在网络上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现在教师给学生答疑时间少了, 但是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师生互动环节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 这个环节很有必要, 可以有效拓宽师生的交流和联系。

2.3 实验内容分层次教学鼓励多实践

传感器实验教学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往往两节课的实验内容仅仅验证了某一个传感器从非电量到电量的检测, 而不同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 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能一节课就完成了规定的实验内容。因此, 尝试把每一个具有的实验内容分层次教学, 即必做和选做内容。必做部分为常规实验项目, 选做内容为拓展内容, 为动手能力好的学生提高传感器实践技能打基础。

根据一般学生完成的正常进度设置合理的必做内容, 这些内容往往是验证性的。而传感器综合实验台一般可做40多个实验内容, 每学期基本上都是固定开设6~8个实验项目。因此, 并没有充分利用好实验装置。因此, 需要合理设置好每一个实验项目的选做内容, 即在每一个实验项目中设置验证性的、综合性的、创新性的内容。充分利用好课堂实验时间,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动手能力选做合适的内容。学生选做的内容越多, 完成的质量越高, 实验成绩评定时等级越高。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践, 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率。

例如在箔式应变传感器实验中, 基本的验证实验项目为利用单臂电桥测试位移和电压的关系。可以设置采用半桥电路、全桥电路验证位移变化与电压的关系。进一步可以让学生用半导体应变片验证位移和电压的关系。还可以增加设计性的内容如利用传感器实验平台和模块设计不同精度的电子秤等。对于有探究精神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引导, 利用固态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精确测试气体压强、利用电阻式传感器设计能够测试加速度的传感器等等。如果课上时间不够的, 可以通过开放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式对学生开放实验室。从而解决传感器开放实验时段学生不知道做什么的问题。另外, 结合报废仪器, 让学生自主的拆卸和搭建传感器测试电路。图1和图2为学生利用开放实验, 自主设计的红外自动计数器电路PCB板图和实物图。总之, 通过每一个实验项目设置的不同难易程度的内容, 激发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传感器课程考核成绩评定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考核成绩采用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双结合的形式, 按照平时考核、听课情况、作业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实践动手操作情况等进行评价;综合考核为期中和期末考核成绩。加大实践考核的权重, 鼓励在实验课程中的创新。形式多样, 如果能够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研究的, 有详细解决方案, 完成选做实验内容质量高的等等都计入实验成绩部分。通过评价体系的改革,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束语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尝试, 激发了学生学习传感器技术的兴趣, 以学生为本, 加强实践环节的创新, 不断增强师生互动, 提高了传感器理论和实践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信瑜, 宋思根, 刘平.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需实现“四化”[J].江苏高教, 2015 (1) :70-73

[2]韦宗发.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44) :112-113

篇8: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电阻应变片是一种将被测件上的应变变化转换成为一种电信号的敏感器件。它是压阻式应变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电阻应变片应用最多的是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两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又有丝状应变片和金属箔状应变片两种。通常是将应变片通过特殊的粘和剂紧密的粘合在产生力学应变基体上,当基体受力发生应力变化时,电阻应变片也一起产生形变,使应变片的阻值发生改变,从而使加在电阻上的电压发生变化。这种应变片在受力时产生的阻值变化通常较小,一般这种应变片都组成应变电桥,并通过后续的仪表放大器进行放大,再传输给处理电路(通常是

A/D转换和CPU)显示或执行机构。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内部结构

如图1所示,是电阻应变片的结构示意图,它由基体材料、金属应变丝或应变箔、绝缘保护片和引出线等部分组成。根据不同的用途,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可以由设计者设计,但电阻的取值范围应注意:阻值太小,所需的驱动电流太大,同时应变片的发热致使本身的温度过高,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使应变片的阻值变化太大,输出零点漂移明显,调零电路过于复杂。而电阻太大,阻抗太高,抗外界的电磁干扰能力较差。一般均为几十欧至几十千欧左右。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吸附在基体材料上应变电阻随机械形变而产生阻值变化的现象,俗称为电阻应变效应。金属导体的电阻值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ρ——金属导体的电阻率(Ω·cm2/m)

S——导体的截面积(cm2)

L——导体的长度(m)

我们以金属丝应变电阻为例,当金属丝受外力作用时,其长度和截面积都会发生变化,从上式中可很容易看出,其电阻值即会发生改变,假如金属丝受外力作用而伸长时,其长度增加,而截面积减少,电阻值便会增大。当金属丝受外力作用而压缩时,长度减小而截面增加,电阻值则会减小。只要测出加在电阻的变化(通常是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即可获得应变金属丝的应变情况。

2、陶瓷压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抗腐蚀的陶瓷压力传感器没有液体的传递,压力直接作用在陶瓷膜片的前表面,使膜片产生微小的形变,厚膜电阻印刷在陶瓷膜片的背面,连接成一个惠斯通电桥

(闭桥),由于压敏电阻的压阻效应,使电桥产生一个与压力成正比的高度线性、与激励电压也成正比的电压信号,标准的信号根据压力量程的不同标定为2.0

/

3.0

/

3.3

mV/V等,可以和应变式传感器相兼容。通过激光标定,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温度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传感器自带温度补偿0~70℃,并可以和绝大多数介质直接接触。

陶瓷是一种公认的高弹性、抗腐蚀、抗磨损、抗冲击和振动的材料。陶瓷的热稳定特性及它的厚膜电阻可以使它的工作温度范围高达-40~135℃,而且具有测量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电气绝缘程度

>2kV,输出信号强,长期稳定性好。高特性,低价格的陶瓷传感器将是压力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在欧美国家有全面替代其它类型传感器的趋势,在中国也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陶瓷传感器替代扩散硅压力传感器。

3、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工作原理

被测介质的压力直接作用于传感器的膜片上(不锈钢或陶瓷),使膜片产生与介质压力成正比的微位移,使传感器的电阻值发生变化,和用电子线路检测这一变化,并转换输出一个对应于这一压力的标准测量信号。

4、蓝宝石压力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利用应变电阻式工作原理,采用硅-蓝宝石作为半导体敏感元件,具有无与伦比的计量特性。

蓝宝石系由单晶体绝缘体元素组成,不会发生滞后、疲劳和蠕变现象;蓝宝石比硅要坚固,硬度更高,不怕形变;蓝宝石有着非常好的弹性和绝缘特性(1000

OC以内),因此,利用硅-蓝宝石制造的半导体敏感元件,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有着很好的工作特性;蓝宝石的抗辐射特性极强;另外,硅

-蓝宝石半导体敏感元件,无p-n漂移,因此,从根本上简化了制造工艺,提高了重复性,确保了高成品率。

用硅-蓝宝石半导体敏感元件制造的压力传感器和变送器,可在最恶劣的工作条件下正常工作,并且可靠性高、精度好、温度误差极小、性价比高。

表压压力传感器和变送器由双膜片构成:钛合金测量膜片和钛合金接收膜片。印刷有异质外延性应变灵敏电桥电路的蓝宝石薄片,被焊接在钛合金测量膜片上。被测压力传送到接收膜片上(接收膜片与测量膜片之间用拉杆坚固的连接在一起)。在压力的作用下,钛合金接收膜片产生形变,该形变被硅-蓝宝石敏感元件感知后,其电桥输出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幅度与被测压力成正比。

传感器的电路能够保证应变电桥电路的供电,并将应变电桥的失衡信号转换为统一的电信号输出(0-5,4-20mA或0-5V)。在绝压压力传感器和变送器中,蓝宝石薄片,与陶瓷基极玻璃焊料连接在一起,起到了弹性元件的作用,将被测压力转换为应变片形变,从而达到压力测量的目的。

压电压力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压电传感器中主要使用的压电材料包括有石英、酒石酸钾钠和磷酸二氢胺。其中石英(二氧化硅)是一种天然晶体,压电效应就是在这种晶体中发现的,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压电性质一直存在,但温度超过这个范围之后,压电性质完全消失(这个高温就是所谓的“居里点”)。由于随着应力的变化电场变化微小(也就说压电系数比较低),所以石英逐渐被其他的压电晶体所替代。而酒石酸钾钠具有很大的压电灵敏度和压电系数,但是它只能在室温和湿度比较低的环境下才能够应用。磷酸二氢胺属于人造晶体,能够承受高温和相当高的湿度,所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压电效应也应用在多晶体上,比如现在的压电陶瓷,包括钛酸钡压电陶瓷、PZT、铌酸盐系压电陶瓷、铌镁酸铅压电陶瓷等等。

压电效应是压电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压电传感器不能用于静态测量,因为经过外力作用后的电荷,只有在回路具有无限大的输入阻抗时才得到保存。实际的情况不是这样的,所以这决定了压电传感器只能够测量动态的应力。

压电传感器主要应用在加速度、压力和力等的测量中。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加速度计。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等优异的特点。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在飞机、汽车、船舶、桥梁和建筑的振动和冲击测量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航空和宇航领域中更有它的特殊地位。压电式传感器也可以用来测量发动机内部燃烧压力的测量与真空度的测量。也可以用于军事工业,例如用它来测量枪炮子弹在膛中击发的一瞬间的膛压的变化和炮口的冲击波压力。它既可以用来测量大的压力,也可以用来测量微小的压力。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简介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压力测量产品的种类,现在,压力传感器的敏感原理不仅有电容式、压阻式、金属应变式、霍尔式、振筒式等等但仍以电容式、压阻式和金属应变式传感器最为多见。

金属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历史较长的压力传感器,但由于它存在迟滞、蠕变及温度性能差等缺点,其应用场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压阻式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压阻效应制造的一种新型的传感器,它具有制造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但由于半导体材料对温度极为敏感,所以其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产品的一致性较差。

电容式传感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压力传感器,其原理十分简单。一个无限大平行平板电容器的电容值可表示为:

C=

ε

s/d(ε

为平行平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d

为极板的间距,s

为极板的覆盖面积)

改变其中某个参数,即可改变电容量。由于结构简单,几乎所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均采用改变间隙的方法来获得可变电容。电容式传感器的初始电容值较小,一般为几十皮法,它极易受到导线电容和电路的分布电容的影响,因而必须采用先进的电子线路才能检测出电容的微小变化。可以说,一个好的电容式传感器应该是可变电容设计和信号处理电路的完美结合。

压力传感器知识

压力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而我们通常使用的压力传感器主

要是利用压电效应制造而成的,这样的传感器也称为压电传感器。

我们知道,晶体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某些晶体介质,当沿着一定

方向受到机械力作用发生变形时,就产生了极化效应;当机械力撤掉之后,又会重新回

到不带电的状态,也就是受到压力的时候,某些晶体可能产生出电的效应,这就是所谓

的极化效应。科学家就是根据这个效应研制出了压力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中主要使用的压电材料包括有石英、酒石酸钾钠和磷酸二氢胺。其中石

英(二氧化硅)是一种天然晶体,压电效应就是在这种晶体中发现的,在一定的温度范

围之内,压电性质一直存在,但温度超过这个范围之后,压电性质完全消失(这个高温

就是所谓的 “

居里点

”)。由于随着应力的变化电场变化微小(也就说压电系数比

较低),所以石英逐渐被其他的压电晶体所替代。而酒石酸钾钠具有很大的压电灵敏度

和压电系数,但是它只能在室温和湿度比较低的环境下才能够应用。磷酸二氢胺属于人

造晶体,能够承受高温和相当高的湿度,所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现在压电效应也应用在多晶体上,比如现在的压电陶瓷,包括钛酸钡压电陶瓷、PZT、铌酸盐系压电陶瓷、铌镁酸铅压电陶瓷等等。

压电效应是压电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压电传感器不能用于静态测量,因为经过

外力作用后的电荷,只有在回路具有无限大的输入阻抗时才得到保存。实际的情况不是

这样的,所以这决定了压电传感器只能够测量动态的应力。

压电传感器主要应用在加速度、压力和力等的测量中。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

常用的加速度计。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等优异的特点。压电

式加速度传感器在飞机、汽车、船舶、桥梁和建筑的振动和冲击测量中已经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特别是航空和宇航领域中更有它的特殊地位。压电式传感器也可以用来测量发

动机内部燃烧压力的测量与真空度的测量。也可以用于军事工业,例如用它来测量枪炮

子弹在膛中击发的一瞬间的膛压的变化和炮口的冲击波压力。它既可以用来测量大的压

力,也可以用来测量微小的压力。

压电式传感器也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测量中,比如说心室导管式微音器就是由压电

传感器制成的,因为测量动态压力是如此普遍,所以压电传感器的应用就非常广泛。

除了压电传感器之外,还有利用压阻效应制造出来的压阻传感器,利用应变效应的应变

式传感器等,这些不同的压力传感器利用不同的效应和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场合能够

发挥它们独特的用途

传感器的定义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传感器的分类

可以用不同的观点对传感器进行分类:它们的转换原理(传感器工作的基本物理或化学效应);它们的用途;它们的输出信号类型以及制作它们的材料和工艺等。

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二大类

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分类物理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诸如压电效应,磁致伸缩现象,离化、极化、热电、光电、磁电等效应。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都将转换成电信号。化学传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学吸附、电化学反应等现象为因果关系的传感器,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也将转换成电信号。

有些传感器既不能划分到物理类,也不能划分为化学类。大多数传感器是以物理原理为基础运作的。化学传感器技术问题较多,例如可靠性问题,规模生产的可能性,价格问题等,解决了这类难题,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将会有巨大增长

传感器的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y对输入量变化△x的比值。

它是输出一输入特性曲线的斜率。如果传感器的输出和输入之间显线性关系,则灵敏度S是一个常数。否则,它将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

灵敏度的量纲是输出、输入量的量纲之比。例如,某位移传感器,在位移变化1mm时,输出电压变化为200mV,则其灵敏度应表示为200mV/mm。

当传感器的输出、输入量的量纲相同时,灵敏度可理解为放大倍数。

提高灵敏度,可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但灵敏度愈高,测量范围愈窄,稳定性也往往愈差。

传感器的分辨力

分辨力是指传感器可能感受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输入量从某一非零值缓慢地变化。当输入变化值未超过某一数值时,传感器的输出不会发生变化,即传感器对此输入量的变化是分辨不出来的。只有当输入量的变化超过分辨力时,其输出才会发生变化。

通常传感器在满量程范围内各点的分辨力并不相同,因此常用满量程中能使输出量产生阶跃变化的输入量中的最大变化值作为衡量分辨力的指标。上述指标若用满量程的百分比表示,则称为分辨率。

电阻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位移、形变、力、加速度、湿度、温度等这些物理量转换式成电阻值这样的一种器件。主要有电阻应变式、压阻式、热电阻、热敏、气敏、湿敏等电阻式传感器件。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传感器中的电阻应变片具有金属的应变效应,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形变,从而使电阻值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电阻应变片主要有金属和半导体两类,金属应变片有金属丝式、箔式、薄膜式之分。半导体应变片具有灵敏度高(通常是丝式、箔式的几十倍)、横向效应小等优点。

压阻式传感器

压阻式传感器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在半导体材料的基片上经扩散电阻而制成的器件。其基片可直接作为测量传感元件,扩散电阻在基片内接成电桥形式。当基片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形变时,各电阻值将发生变化,电桥就会产生相应的不平衡输出。

用作压阻式传感器的基片(或称膜片)材料主要为硅片和锗片,硅片为敏感

材料而制成的硅压阻传感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以测量压力和速度的固态压阻式传感器应用最为普遍。

热电阻传感器

热电阻传感器主要是利用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一特性来测量温度及与温度有关的参数。在温度检测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场合,这种传感器比较适用。目前较为广泛的热电阻材料为铂、铜、镍等,它们具有电阻温度系数大、线性好、性能稳定、使用温度范围宽、加工容易等特点。用于测量-200℃~+500℃范围内的温度。

传感器的迟滞特性

迟滞特性表征传感器在正向(输入量增大)和反向(输入量减小)行程间输出-一输入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通常用这两条曲线之间的最大差值△MAX与满量程输出F·S的百分比表示。

迟滞可由传感器内部元件存在能量的吸收造成。

传感器

一、传感器的定义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二、传感器的分类

目前对传感器尚无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但比较常用的有如下三种:

1、按传感器的物理量分类,可分为位移、力、速度、温度、流量、气体成份等传感器

2、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阻、电容、电感、电压、霍尔、光电、光栅、热电偶等传感器。

3、按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可分为:输出为开关量(“1”和"0”或“开”和“关”)的开关型传感器;输出为模拟型传感器;输出为脉冲或代码的数字型传感器

三、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对静态的输入信号,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所具有相互关系。因为这时输入量和输出量都和时间无关,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可用一个不含时间变量的代数方程,或以输入量作横坐标,把与其对应的输出量作纵坐标而画出的特性曲线来描述。表征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参数有:线性度、灵敏度、分辨力和迟滞等。

四、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所谓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变化时,它的输出的特性。在实际工作中,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常用它对某些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来表示。这是因为传感器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容易用实验方法求得,并且它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与它对任意输入信号的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往往知道了前者就能推定后者。最常用的标准输入信号有阶跃信号和正弦信号两种,所以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也常用阶跃响应和频率响应来表示。

五、传感器的线性度

通常情况下,传感器的实际静态特性输出是条曲线而非直线。在实际工作中,为使仪表具有均匀刻度的读数,常用一条拟合直线近似地代表实际的特性曲线、线性度(非线性误差)就是这个近似程度的一个性能指标。

拟合直线的选取有多种方法。如将零输入和满量程输出点相连的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或将与特性曲线上各点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的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此拟合直线称为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

六、传感器的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y对输入量变化△x的比值

它是输出一输入特性曲线的斜率。如果传感器的输出和输入之间显线性关系,则灵敏度S是一个常数。否则,它将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

灵敏度的量纲是输出、输入量的量纲之比。例如,某位移传感器,在位移变化1mm时,输出电压变化为200mV,则其灵敏度应表示为200mV/mm。

当传感器的输出、输入量的量纲相同时,灵敏度可理解为放大倍数。

提高灵敏度,可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但灵敏度愈高,测量范围愈窄,稳定性也往往愈差。

七、传感器的分辨力

分辨力是指传感器可能感受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输入量从某一非零值缓慢地变化。当输入变化值未超过某一数值时,传感器的输出不会发生变化,即传感器对此输入量的变化是分辨不出来的。只有当输入量的变化超过分辨力时,其输出才会发生变化。

通常传感器在满量程范围内各点的分辨力并不相同,因此常用满量程中能使输出量产生阶跃变化的输入量中的最大变化值作为衡量分辨力的指标。上述指标若用满量程的百分比表示,则称为分辨率。

八、电阻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位移、形变、力、加速度、湿度、温度等这些物理量转换式成电阻值这样的一种器件。主要有电阻应变式、压阻式、热电阻、热敏、气敏、湿敏等电阻式传感器件。

九、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传感器中的电阻应变片具有金属的应变效应,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形变,从而使电阻值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电阻应变片主要有金属和半导体两类,金属应变片有金属丝式、箔式、薄膜式之分。半导体应变片具有灵敏度高(通常是丝式、箔式的几十倍)、横向效应小等优点。

十、压阻式传感器

压阻式传感器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在半导体材料的基片上经扩散电阻而制成的器件。其基片可直接作为测量传感元件,扩散电阻在基片内接成电桥形式。当基片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形变时,各电阻值将发生变化,电桥就会产生相应的不平衡输出。

用作压阻式传感器的基片(或称膜片)材料主要为硅片和锗片,硅片为敏感

材料而制成的硅压阻传感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以测量压力和速度的固态压阻式传感器应用最为普遍。

十一、热电阻传感器

热电阻传感器主要是利用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一特性来测量温度及与温度有关的参数。在温度检测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场合,这种传感器比较适用。目前较为广泛的热电阻材料为铂、铜、镍等,它们具有电阻温度系数大、线性好、性能稳定、使用温度范围宽、加工容易等特点。用于测量-200℃~+500℃范围内的温度。

十二、传感器的迟滞特性

上一篇:环境污染的处理方法下一篇: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