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数学最新目录

2024-08-15

苏科版数学最新目录(精选10篇)

篇1:苏科版数学最新目录

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3 图形的平移7.4 认识三角形

7.5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数学活动 利用平移设计图案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8章 幂的运算8.1 同底数幂的乘法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 同底数幂的除法

数学活动 生活中的较大数与较小数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9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9.1 单项式乘单项式9.2 单项式乘多项式9.3 多项式乘多项式9.4 乘法公式9.5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数学活动 拼图 公式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1 二元一次方程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

10.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 三元一次方程租

10.5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数学活动算年龄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11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11.1 生活中的不等式11.2 不等式的解集11.3 不等式的性质11.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1.5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11.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数学活动 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的调查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12章证明12.1 定义与命题12.2 证明12.3 互逆命题

数学活动 由已知探索未知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课题学习分类 想象 找规律 数学活动评价表

篇2:苏科版数学最新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数学与我们同行 第2章有理数 八年级下册

第7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第8章认识概率

第3章代数式 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 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一)七年级 下册

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第8章幂的运算

第9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12章证明

八年级上册

第1章全等三角形 第2章轴对称图形 第3章勾股定理 第4章数量、位置的变化 第5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6章一次函数

第9章第10章 第11章第12章 九年级 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九年级 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分式 反比例函数二次根式

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

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对称图形---圆

下册

二次函数 图形的相似 锐角三角函数

篇3:苏科版数学最新目录

一、在教学中体现生活, 教有用的数学

新教材的一条主线是“生活、数学”, 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一些生活与数学相联系的现实情景, 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 不再以机械式的解题来学习数学。例如, §1.1生活数学中介绍了“身份证号码”。身份证是国家为每个公民编制的惟一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 每一个身份证号码中蕴含了个人所属省、市、县的编码以及此人出生的年、月、日, 这样的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使学生既感受到数字也感受到了这些数字的作用。

二、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做”数学, 促进学生间有效合作学习

新教材另一主线是“活动、思考”, 因此教材设置了“数学实验室”“数学活动”“课题学习”等栏目,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共同探索, 以增强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教材第五章的“数学活动”中, 要求运用所学知识, 帮助厂家设计一种包装纸箱。在这次活动中, 笔者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进行学习, 小组成员共同制订学习目标并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在小组讨论中, 组内每个人都为共同目标而协作努力, 每组得出结果后再进行交流、纠正及共享。这样的数学活动, 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思想, 却并不强调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可供操作的程序, 而是一再强调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即积极互赖, 直面互动, 人人尽责, 小组技能和小组自治 (反思) 。笔者要求每组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右表, 据此作为信息反馈和过程性评价的依据。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 这样的数学课既有趣又生动, 同时也让他们体验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包装纸箱制作方案记录表

组长:组员:小组分工:

肥皂块数_______ (每块肥皂长16cm, 宽6cm, 高3cm) 交流记录:

本组方案交流记载:其他小组补充纠正:共享提高:

三、在教学中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不再教授单一的数学

苏科版各个章节内容中, 注重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摆脱了以往单一的数学学科教学模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5.4从三个方向看, 与华师大版教材不同, 并没有直接给出水管三叉接头的三视图作为引入, 而是通过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来引入, 通过对诗的意境的体会来学习三视图,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同时也加深了记忆。

四、在教学中扬长避短, 弥补新教材的不足

篇4:苏科版初中数学思想方法初探

关键词:苏科版;初中数学;思想方法

江苏省作为教育大省,其在教育方面一直都狠下工夫,特别是在数学教育上更加注重逻辑性和推理性。在苏科版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教学内容逻辑严谨,讲究在细致的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但目前很多数学教师并不知道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学实践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希望以下的应用体会能够帮助到其他的初中数学教师。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第一步就是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并引入数学思想方法的概念,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师首先要合理地引入拥有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等方面的一些问题,随后引导学生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讨论,从而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但在此过程中,多数学生形成的数学思想还是不健全的,这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合理引入数学的概念,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升他们的数学思想认识。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先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用量角器自己去量三个角的度数,在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由讨论和发挥,等学生得出“三个内角相加等于180度的结论”后,教师再对这一数学知识进行补充和论述,引入正确的数学概念。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问题探索,归纳总结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的第二个方法就是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索能力,加强他们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许多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常会发现,很多时候刚教导的知识稍微进行一下变通,就会发现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大大降低,不知道如何处理。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问题探索能力的培养工作,教导他们正确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按照设问—猜想—论证—反思这四个步骤一一开展。首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让学生大胆猜想推测,推测之后再进行反复论证工作,最后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思想工作,加强他们对知识的了解和归纳。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常会发现某些数学知识都是有一定联系性和相似性的,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总结,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能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比如,平面几何中圆的位置关系,只要抓住两个圆的圆心位置关系,通过联想、分析、探索等多种学习方法就可以归纳出圆的半径和圆心距大小对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影响。目前,可以归纳总结的数学知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揭示事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数学原理,另一种则是能够明确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分析得出的共性能够推广到同类的对象中去的,其实也就是将复杂的转变为简单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活动实践,课外延伸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的第三个方法就是在活动实践教学中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积极让学生进行课外延伸。苏科版的初中数学教材非常注重教学活动的开展,教材在每一个章节后面基本都有相关的数学活动计划,教师参照学生的意见要求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活动应该要生动活泼、富有创造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学习到东西,并且愿意在学习中体会并思考数学知识的真正思想内容和方法。当然,数学思想的渗透工作并不只能停留在数学课堂内,在课外还应该继续延伸。教师要注重布置合理的课外作业和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组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找出一些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组解决的问题,然后让他们自己分析归纳,从而使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渗透。

总而言之,对于苏科版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运用,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重视它的渗透,并不断在实践工作中巩固深化,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但需要注意是,要想让学生真正具备个性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不是通过几堂课就能达到的,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设计上深挖隐含在教材里的数学思想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每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王绍楼.新课标下初中教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版,2010(12):103.

篇5:2015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 2 有理数 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5 有理数的乘方 复习题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整式 2 整式的加减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从算式到方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 3 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几何图形 2 直线、射线、线段 3 角 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形形状的包装盒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 2平行线及其判定 3平行线的性质 4平移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 实数平方根 2 立方根 3 实数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 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4 三元一次方程组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 2 一元一次不等式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统计调查 2 直方图 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十三章 轴对称 轴对称 2 画轴对称 3 等腰三角形 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整式的乘法 2 乘法公式 3 因式分解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十五章 分式 分式 2 分式的运算 3 分式方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八年级下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乘除

二次根式的加减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2 勾股定理逆定理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函数 2 一次函数 3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集中趋势 2 数据的波动程度 3 课题学习体质的健康测试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总复习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2 解一元二次方程 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十三章 旋转 图形的旋转 2 中心对称 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十四章 圆 圆的有关性质 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 正多边形和圆 4 弧长和扇形面积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与概率 2 用列举法求概率 3 用频率估计概率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总复习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十七章 相似 图形的相似 2 相似三角形 3 位似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 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投影 2 三视图 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篇6:苏科版初三数学复习教学案

主备人:李方龙

使用日期:2007.1.10

一、〖知识点〗

1.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2.等腰梯形的判定: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4.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梯形的面积等于中位线乘高。5.中点四边形

二、〖基础练习〗

1.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5,AB=6,BC=8,且AB∥DE,则△DEC的周长是().

(A)3(B)12(C)15(D)19

(1)(2)(3)2.如图2,在梯形ABCD中,AD∥BC,两对角线交于点O,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A)4对(B)3对(C)2对(D)1对

3.如图3,在等腰梯形ABCD中,AD=2cm,BC=4cm,高DF=2cm,则DC=_______cm. 4.在梯形ABCD中,AD∥BC,已知∠B=25°,∠C=75°,则∠A=______,∠D=_____. 5.如果梯形的中位线长为9cm,下底的长为12cm,•那么这个梯形的上底的长等于_________cm.

6.如图是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等腰梯形密铺成的图案,•则这个图案中的等腰梯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

7.如图,梯形ABCD中, AD∥CB, ∠A=90°, ∠C=60°, E是BC上的一点, ∠ADB=∠BDE=1∠EDC, 已知

2DE=3,则梯形的中位线长是________________.8.等腰梯形ABCD的一个角是55°,则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

9.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吗?如果是,请你写出已知、求证、并加以证明.

已知:

求证:

证明:

10.如图所示,已知梯形ABCD中,AD∥BC,且AD

〖例题〗

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6cm,•BC=•8cm,•∠B=•60•°,•则AB=_______cm. 2.以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和第三边上的中线为对角线的四边形是()A.梯形 B.平行四边形 C.菱形 D.矩形

3.梯形上底长为L,中位线长为m,则连结两条对角线中点的线段长为()

A.m-2L B.m-L C.2m-L D.m-L 2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C=60°,BD平分∠ABC.如果这个梯形的周长为30,则AB的长为().

(A)4(B)5(C)6(D)7 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C,BD相交于点O.•有下列四个结论:•①AC=BD;②梯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③∠ADB=∠DAC;④△AOD≌△ABO.其中正确的是 .

6.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B⊥BC,AD=1,BC=3,CD=4,EF为梯形中位线,DH为菱形的高.下列结论:(1)∠BCD=60°;(2)四边形EHCF为菱形;(3)S△BEH=(4)•以AB为直径的圆与CD相切于F.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 B.2 C.3 D.4 7.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DC⊥AD.AE平分∠BAD交CD于点E,且DE=EC.求证:AB=AD+BC

8.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5,AD=4,BC=10.点E在下底边BC上,点F在腰AB上.(1)若EF平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设BE长为x,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BEF的面积;

(2)是否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B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是否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分成1∶2的两部分?若存在,求出此时B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S△CEH;2〖课后练习〗

1.若三角形的周长为56cm,则它的三条中位线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 2.等腰梯形的周长为80cm,它的中位线长等于腰长,则腰长为________.

3.梯形的中位线长为15cm,一条对角线把中位线分成3:2两部分,•那么梯形的上底、下底的长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

4.梯形的中位线长为15cm,一条对角线把中位线分成3:2两部分,•那么梯形的上底、下底的长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 5.直角梯形的一腰与下底都等于a,这个腰与下底的夹角为60°,•则中位线长为________. 6.等腰梯形的周长为66,腰长为8,对角线长为24,则连结两腰中点与一底中点的线段

DA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

7.如图所示,直角梯形ABCD的中位线EF的长为a,•垂直于底

FE的腰AB的长为b,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_.

8.如图,设M,N分别是直角梯形ABCD两腰AD,CB的中点,DE上AB于点E,将△ADE沿DE翻折,M与N恰好重合,则 CBAE:BE等于()A.2:1

B.1:2

C.3:2

D.2:3

9.在梯形ABCD中,AD∥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xs时,梯形PQCD刚好是等腰梯形,过点D作DE⊥BC,垂足为E,过点Q作QF⊥AD,垂足为F.求x的值.

10.等腰梯形ABCD中,AD∥BC,E、F、G、H分别是AD、BE、•BC、CE的中点.试探究:

(1)四边形EFGH的形状;

(2)若BC=2AD,且梯形ABCD的面积为9,求四边形EFGH的面积.

1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D=90°,且AB=1,BC=2,tan∠ADC=2.(1)求证:DC=BC;

AB(2)E是梯形内一点,F是梯形外一点,且∠EDC=∠FBC,DE=BF,试判断△E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E(3)在(2)的条件下,当BE:CE=1:2,∠BEC=135°时,求sin∠BFE的值.F

DC12.(开放题)(12分)已知:如图27-3-45①所示,BD、CE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AG⊥CE,垂足分别为F、G.连结FG,延长AF、AG,与直线BC相交,•易证FG=1(AB+BC+AC).若(1)BD、CE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如图②);(2)2•BD•为△ABC的内角平分线,CE为△ABC的外角平分线(如图③),则在图②、图③两种情况下,•线段FG与△ABC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其中的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ADFB①

AADEGCBEDFCEG②FGCB③

13.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5,AD=4,BC=10.点E在下底边BC上,点F在腰AB上.(1)若EF平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设BE长为x,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BEF的面积;

(2)是否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B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篇7:最新教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3.活动:降落伞比赛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速度 4.能量 第三章 声

1.什么是声音 2.乐音的三个特征 3.奇异的声现象 4.噪声

5.声与现代技术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1.光的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4.光的折射定律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6.神奇的眼睛 7.通过透镜看世界 8.走进彩色世界 第五章 物态变化

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3.汽化和液化

4、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1.质量 2.物体的密度

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下册

第七章 力

1.力

2.力的描述

3.弹力 力的测量

4.重力

5.摩擦力

第八章 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3.力的平衡

4.力与运动

第九章 压强

1.压强

2.液体的压强

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4.大气压强

第十章 流体的压强

1.在流体中运动

2.认识浮力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4.沉与浮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

1.功

2.杠杆

3.滑轮

4.功的原理及应用

5.机械效率

6.改变世界的机械

第十二章 机械能

1.机械能

2.机械能的转化

3.水能和风能

教科版9年级物理上下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2.内能和热量

3.比热容

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3.热机效率

第三章 磁与电

1.磁现象

2.电现象

3.电与磁

第四章 认识电路

1.电路

2.电路的连接

3.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第五章 探究电流

1.电流

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第六章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2.测量电阻

3.等效电路

第七章 电功率

1.电功

2.电功率

3.灯泡的电功率

第八章 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1.电磁铁

2.电磁继电器

3.电磁感应

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电话和传感器

九下册

第九章 家庭用电

1.家用电器

2.家庭电路

3.安全用电与保护

4.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

第十章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1.神奇的电磁波

2.电磁波的应用

3.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

第十一章 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1.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原子核、核能

篇8:苏科版数学最新目录

一、揣摩———苏科版教材的特点

特点一、注重“图文”并茂, 创设情境

新教材利用彩色画面, 注重内容的“图文”并茂, 深受学生的喜爱, 能有效利用“主题图”创设教学情境, 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特点二、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

(1) 本教材学生做的栏目“数学实验室”, 引导学生通过“做”, 感受数学、探索知识和结论、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 教材设计的“数学活动”、“课题学习”等栏目, 为学生提供了较多做数学的机会。

(3) 教材各章节内容、一般采用学生“做”, 在“做”中感受和体验, 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 在学生通过“做”获得感受的基础上, 揭示具体“事例”的数学本质, 然后再明晰有关的知识。

特点三、注重“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新教材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认知活动,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其发现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

特点四、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数学教材注重让学生操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要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游戏等形式, 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 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 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二、提炼———如何使用苏科版新教材

作为达标升级学校, 我们的生源是比较差的, 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民工子弟, 数学基础是相当薄弱的。再加上电脑、网络、手机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诱惑, 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 因此如何合理使用苏科版新教材, 达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 是当务之急。

1.把新教材的内容校本化

目前同一版本教材的使用范围是许多实验区, 而实际上每个市县, 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充当教材的复印者, 必须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 在课标的框架内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重组、优化。

在学习新课之前, 我们通常选择3-5个简单的小题目, 来巩固旧知。例如, 学习矩形的判定之前, 复习矩形的性质, 如果单纯的让学生背文字, 很多学生都是一片茫然, 设计几个小题, 情况就不一样了, 有图形, 有数据, 数形结合, 学生反应普遍好多了, 课堂上也不会冷场, 复习的效果也更好一点。

2.把新教材的教学连贯化

苏科版教材在呈现数学内容与思想方法时,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采用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例如, 函数从八上的一次函数到八下的反比例函数, 再到九年级的二次函数, 统计和概率也是分布在八下和九年级, 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但是, 初一讲一点, 初二讲一点, 甚至到初三再重新认识, 总觉得一个知识点学得不全就学别的了, 讲下一片的时候要等到一年以后, 学生普遍存在知识衔接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隔几个月再学相同部分时学生对知识产生了遗忘, 此时, 教师应该是帮助学生适时复习知识, 如在习题配备上, 多选择有一定综合性的题。如在讲授代数新知的同时配一些有几何背景的习题, 这样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把新教材的教学情境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数学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 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如, 在七上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中, 形象的用到了天平。在实际生活中, 当天平左右两边的份量相等时, 天平就平衡了。而方程就是表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天平”。这一形象的情境贴近生活, 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方程的概念。

三、升华———在使用苏科版教材过程中的几点调整

1.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有联系, 故在上完七上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以后补充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 七下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七下第十一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也有相通的地方, 故可以一起放在一起讲。

2.七下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 , 七下第十二章证明都是几何的内容, 也有联系, 所以可以考虑一起讲。

3.七下第九章整式乘法上完乘法公式后补充立方和、立方差公式, 9.5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学完后适当补充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和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

4.苏科版教材把二次根式放在八年级下学期学, 而八年级上学期学习勾股定理时, 运算中要用到与二次根式有关的知识, 学生只能对一个二次根式暂不化简。这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留下后遗症,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九年级的有些学生对一个根式不化简。如果能先学二次根式然后学习勾股定理这样或许会更好地掌握勾股定理和二次根式。

5.等腰梯形的知识在旧版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安排在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中学习, 做有关等腰梯形的练习时, 往往用到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而平行四边形的内容要在后面中心对称图形这一章学, 2011的新课标已删去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 故在新版苏科版教材中已删去了等腰梯形的部分。如果要补充学习, 应放在正方形后面学习比较合理。

篇9:给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加点“料”

关键词:问题创设;新课程理念;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44-02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在课堂教学上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创设,除了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为枯燥的数学教学增色外,还可以为数学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也正是我们所要追求探索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然而,教材上问题的设置毕竟要求具有普遍性、通俗性,因此也变得具有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几年的数学课堂教学,让我有机会一点点尝试出只要用心给问题创设加点“料”,其实数学课可以更美的。结合苏科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种问题创设方法与思考。

一、学科渗透式的问题创设

以往的数学教学,就数学知识论数学,使得学科变得相对独立。学科渗透式的问题创设,在于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于数学的学习当中,从而形成学科渗透。增加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的同时,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助于学生文理学科的搭配学习。案例1: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3章、第1节《确定与不确定》问题创设: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财富,成语就是其中之一。(1)这里有四句成语“水中捞月”、“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瓮中捉鳖”,各位同学是否知道每句成语的意思呢?四句成语所讲述的故事,是不是一定都能发生呢?哪些是一定能够发生的?哪些是一定不会发生的?哪些是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的?(2)用你这节课的所学知识,说说他们都属于哪种事件?设计意图:教材中本章标题为《感受概率》,重点在“感受”。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试验游戏,体会概率与过去所学的很多确定性科学的不同,认识概率的思维方式和随机观念。本课研究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事先能够确定的,是必然事件或不可能事件;而生活中还有很多事件的发生我们事先不能够确定,是随机事件。要想解决四句成语所讲述的故事是否事先能够判断发生与否,首先就要知道四句成语所表达的含义,这就需要借助语文知识。添加以上问题创设,实现了学科渗透、文理并用,把数学客观化的问题,变得生动、形象、有吸引力。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学生的发展观——感受、思考、积累、整合。

二、循循善诱式的问题创设

循循善诱式的问题创设,是根据所需要的教学内容,适当创设合理情景。为使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设立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把问题逐步推向高潮。从而使学生递进式的掌握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案例2: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第1课时《数轴(1)》问题创设:学校门口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米和5米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米和4.5米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景。(1)如何将马路、汽车站、柳树、杨树、槐树和电线杆确切的表示出来?(2)在画这些物体时是否有先后顺序?(3)你认为应该先画哪一物体?(4)如何将其余物体适当的表示?设计意图:以上这个问题的创设,不仅解决了如何画数轴的问题,还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轴的好处,可以触类旁通的解决类似的各种问题。马路、汽车站、柳树、杨树、槐树和电线杆并非杂乱无章的分布。若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基准,其余各物体均可顺利表示出来。先确定马路的位置是作图的关键,画一条直线表示马路,为画数轴是一条水平的直线打下基础。地理中的东西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在直线上从左到右表示从西向东的方向,为画数轴上的正方向和表示正负数打下基础。确定基准点马路的位置,为画数轴上的原点打基础。规定一个单位的长度表示1米,依次表示出距离汽车站东3米和5米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米和4.5米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为适当地取单位长度打下基础。

三、生活感知式的问题创设

生活感知式的问题创设,是基于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和体会,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研究数学。不仅解决了数学本身的知识性问题,又解决了生活当中的技能性问题,体现出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生活化和应用价值。案例3: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第1课《圆(1)》问题创设1: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方式上学、放学,有的同学是徒步而来,有的同学是骑自行车,有的同学是开电瓶车,还有的是乘坐公交车。(1)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车轮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2)能将车轮改成其他形状吗?如车轮为正方形、三角形或者椭圆形等,会发生怎样的状况?问题创设2:有一个圆形靶,将其中的10环拿出来,请同学们对这10环的一圈进行射击,体会击落点和这个圆圈之间的位置。设计意图:圆形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图形,学生对圆形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因此不必大费周折的在问题创设上绕弯子。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说出车轮的形状是圆形。并且还能感受到,对于圆形的车轮,只要路面平整,车子就不会上、下颠簸,人坐在车上就感到平稳、舒适。从而很容易的得出圆的集合定义,即“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射击是大型运动会常见的比赛项目,创设这样的问题能够在娱乐的同时完成数学实验,从而得到“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关系”。寓教于乐,更好的体现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参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生活的感知,使学生更容易有直观的感受和体会。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为什么是这样?”的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不仅为本节课研究圆的概念开了个好头,也为接下来深入探索圆的相关性质埋下伏笔。

四、组织活动式的问题创设

以往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的角色,学生只能随着老师的思路听,少有质疑。是否真的能达到解惑的效果呢?新课程强调学生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知识的得到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组织活动式的问题创设,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预设一个游戏或实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感悟。力求使学生通过合作,亲自动手、动脑的研究问题,得出新知。案例4: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图形的旋转》问题活动创设:每四人一个小组,其中一人活动期间负责动手操作,一人活动结束负责记录结果,另外两人主要分析发现和探索交流。每组的白纸上画有边长为4厘米的等边△ABC,在等边△ABC外标一点O。在白纸上覆一张透明纸,用图钉穿过O点且穿透透明纸。(1)在透明纸上描出等边△ABC,标好点A、点B、点C。(2)将透明纸绕点O旋转一定的角度,再次描出白纸上的等边△ABC,并对应标好点A′、点B′、点C′。(3)取下透明纸,连接AO、A′O、BO、B′O、CO、C′O。(4)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并说出其中的对应点、对应角、对应线段。(5)旋转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是否发生改变?(6)用直尺量出AO与A′O、BO与B′O、CO与C′O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7)用量角器量出∠AOA′、∠BOB′、∠COC′,你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最终得到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即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即旋转角相等。通过问题活动的设计研究方式,学生边动手、边动脑,从中体会旋转的不变量。其中,很多活动之前的猜想在动手过程中得到解决或小组成员帮助解决。图形旋转不变量的相关结论也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变得直观易懂。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都能够得到提高,体现出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五、流行话题式的问题创设

很多老师抱怨学生学习不上心,做别的与学习无关的事倒是话题很多。这可能和学生们所处的年龄段是相关的。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很多事物一看就懂、一听就会,流行的话题总是特别的能激发他们的兴趣。那我们不妨投其所好,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引导学生学习相对来讲比较枯燥的书本知识。案例5: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第1课《线段、射线、直线》问题创设:时下比较流行“穿越”一词,如果真的可以穿越,那么老师希望穿越到《西游记》里成为孙悟空,因为他有一样法宝——金箍棒,它能长能短、降妖除魔。若用手握住棒的中间,则此棒可向两边无限伸长。若用手固定住棒的一端,则此棒可向另一端无限伸长。若用双手固定住棒的两端,则此棒的长度固定。结合以上情境,类似于我们学习过的哪种数学知识?谈谈你的感受。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才能调动他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新课程改革理念正是要让学生“乐学”。因此,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话题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达到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尽快参与到课堂中来。

好的问题创设,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不管是怎样的问题创设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实现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建构、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较好的促进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45分钟的课堂充分还给学生,实现减负增效。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多动脑筋,给教材加点料,定能够让我们的课堂更美的!

参考文献:

[1]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研究报告[A].“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C].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篇10:(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目录

第—单元 阅读 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3 生命 生命 杏林子 4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童趣 沈复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 阅读 理想 流沙河 7 短文两篇 行道树 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 周素珊 8 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论语》十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阅读 春 朱自清 12 济南的冬天 老舍 13 山中访友 李汉荣 14 秋天 何其芳 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 曹操★次北固山下 王湾★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西江月 辛弃疾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感受自然 第四单元 阅读 化石吟 张锋17 看云识天气18 绿色蝈蝈 法布尔19 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20 山市 蒲松龄 综台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第五单元 阅读 风筝 鲁迅22 羚羊木雕 张之路23 散步 莫怀戚24 诗两首 金色花 泰戈尔

寄母亲 25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写作·口语交际·综台性学习

第六单元 阅读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27 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28 女娲造人 袁珂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金波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写作·口语交际·综台性学习

课外古诗词背诵

曹操

泊秦淮 杜牧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浣溪沙 晏殊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如梦令 李清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观书有感 朱熹 名著导读

《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附录

硬笔书法

写好硬笔行楷字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

第—单元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2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3 丑小鸭(安徒生)4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5 伤仲永(王安石)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第二单元 阅读 黄河颂(光未然)7 最后一课(都德)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黄河,母亲河 第三单元 阅读 邓稼先 杨振宁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13 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15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也追“星” 第四单元 阅读 社戏(鲁迅)17 安塞腰鼓(刘成章)18 竹影(丰子恺)19 观舞记(冰心)20 口技(林嗣环)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戏曲大舞台 第五单元 阅读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22 荒岛余生(笛福)23 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24 真正的英雄(里根)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漫话探险 第六单元 阅读 珍珠鸟(冯骥才)27 斑羚飞渡(沈石溪)28 华南虎(牛汉)29 马(布封)30 狼(蒲松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马的世界

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 吴均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竹里馆 王维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峨眉山月歌 李白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约客 赵师秀 逢入京使 岑参 论诗 赵翼

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附录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汉语词类表(实词)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阅读 新闻两则2 芦花荡 孙犁3 蜡烛 西蒙诺夫4 雨果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 阅读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7背影 朱自清8台阶 李森祥 9老王 杨绛 10信客 余秋雨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让世界充满爱 第三单元 阅读

11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12桥之美 吴冠中 13苏州园林 叶圣陶 14 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15说“屏”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说不尽的桥

具体篇目的课件,教案,试卷等资源请访问链接中的文章,并选择备课中心的相应页面。第四单元 阅读

16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帧17奇妙的克隆 谈家帧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19生物入侵者 梅涛

20你一定会听见的 桂文亚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上辩论台 第五单元 阅读

21桃花源记 陶渊明22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23核舟记 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25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莲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 阅读

26三峡 郦道元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8 观潮 周密 29湖心亭看雪 张岱 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

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怎样搜集资料 课外古诗词背诵 长歌行

送友人

野望

秋词

早寒江上有怀

鲁山山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浣溪沙

黄鹤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附录

欣赏王羲之书法 汉语词类表(虚词)(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藤野先生 鲁迅 2 我的母亲 胡适 3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4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5 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 综合性学习·写作(记叙的顺序)·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

第二单元 雪 鲁迅 7 雷电颂 郭沫若 8 短文两篇(巴金《日》、《月》)9 海燕 高尔基 10 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写作(借景抒情)·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三单元 敬畏自然 严春友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13 旅鼠之谜 位梦华 14 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15 喂——出来 星期一

综合性学习·写作(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口语交际:科海泛舟

第四单元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17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18 吆喝 萧乾 19 春酒 琦君 20 俗世奇人 冯骥才 综合性学习·写作(记述中的描写与抒情)·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

第五单元 与朱元思书 吴均22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23 马说 韩愈 24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25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写作(学写书信)·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六单元 小石潭记 柳宗元 27 岳阳楼记 范仲淹 28 醉翁亭记 欧阳修 29 满井游记 袁宏道 30 诗五首(《饮酒》其五 陶渊明、《行路难》其一 李白、《茅屋为秋风所迫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己亥杂诗》龚自珍)写作(学写游记)·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无题 登幽州台歌 相见欢 送元二使安西 登飞来峰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清平乐村居 名著导读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附录 欣赏唐人狂草

短语结构类型表

句子成分简表

标点符号用法

(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2雨说 郑愁予 3星星变奏曲 江河 4外国诗两首(叶赛宁《蝈蝈雨蛐蛐》、《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雨果7傅雷家书两则 8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

9故乡 鲁迅 10孤独之旅 曹文轩 11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12心声 黄蓓佳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

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15短文两篇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

第五单元

17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18杨修之死 罗贯中 19范进中举 吴敬梓20香菱学诗 曹雪芹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 司马迁22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23隆中对 陈寿24出师表 诸葛亮25词五首(《望江南》温庭筠、《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渔家傲》范仲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武陵春》李清照)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外古诗词背诵 观刈麦 白居易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轼 月夜 刘方平醉花阴 李清照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破阵子 晏殊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名著导读 《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艾青 《乡愁》余光中)2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4外国诗两首(《祖国》莱蒙托夫 《黑人谈河流》休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

第二单元 孔乙己 鲁迅 6 蒲柳人家(节选)刘绍棠7变色龙 契科夫8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第三单元

9谈生命 冰心 10那树 王鼎钧 11地下森林断想 张抗抗 12人生 勃兰兑斯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

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 14变脸(节选)魏明伦 15枣儿 孙鸿 16音乐之声(节选)勒曼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

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课外古诗文背诵 《从军行》(杨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月下独酌》(李白)

《望月有感》(白居易)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雁门太守行》(李贺)

《登楼》(杜甫)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别云间》(夏完淳)

名著导读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剌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上一篇: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医学论文下一篇:品质记录控制程序